工程管理标准化建设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2: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程管理标准化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程管理标准化建设

篇1

公路工程建设的标准化管理是公路项目施工管理的重要基础。因此,在介绍公路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的概念及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现阶段公路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公路工程建设中的标准化管理策略,主要包括:建立以工程监理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科学地进行施工设计管理;加强工程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

关键词:

公路工程;标准化管理;管理对策

1公路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简介

1.1公路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的概念

公路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是指将与工程项目相关的各种规范、标准以及要求等执行在施工的各个环节当中,并加强监督、检查。公路工程建设的标准化管理是一项复杂、具有较大难度的系统工作,涉及到工程的投资、合同、设计、人员、施工、进度、质量、存在的风险以及材料、设备、物资、运营等多方面的内容[1]。概括来说,公路工程建设的标准化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①加强施工现场不同区域的施工控制;②严格施工材料的用材标准(包括材料及设备的选择、采购、使用等);③优化施工工艺的流程和选择;④保证施工的安全性。

1.2公路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的特点

1.2.1公路施工项目的多样性及复杂性

公路工程的使用功能不同,其施工的项目类型也有所不同,因此公路工程的施工项目具有多样性[2]。另外,每个施工项目中涉及到的内容包括合同、设计、施工工艺、设备材料等,涉及到的部门包括设计、施工、监理等,并且施工工艺、地基处理方法都会根据施工条件及地形、地质因素进行相应的改变,因此公路工程的施工项目又具有复杂性。

1.2.2公路施工项目影响因素的多变性

在进行公路工程项目施工时,施工条件的变化较大[3]。因此在进行施工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到施工过程中条件的变化以及一些影响施工的因素,从而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以控制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1.3公路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

公路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公路工程建设是一个复杂、艰巨的工程,涉及内容及部门较多,各个环节的工作和部门的沟通及协调、管理工作都有较大的难度,并且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个工程。这些都是促使公路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实施的必然条件[4]。(2)近些年来,我国对公路工程建设一直都很重视,用于公路建设及维修的资金投入也在逐年增加。公路工程建设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公路工程建设涉及到多个工作阶段,需多个工作环节的共同组合才能完成,其中任何一个阶段或者任何一个环节的工作出现问题或差错,都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顺利进行和质量,因此对公路工程的建设过程实施标准化管理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提高公路工程建设的管理水平。

2现阶段公路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施工设计管理不足,内容不全面

目前,虽然我国制订了公路工程施工设计相关的规范文件如《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方法》、《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的通知》等,但是这些只是针对设计阶段和实施准备阶段的施工设计规范,对后期中标后的施工设计并没有作出明确的规范,因此很多中标单位后期施工设计的格式及内容都不够全面,有的甚至与实际的项目整体需要相背离,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的整体性以及项目的一次性。

(2)施工现场管理缺乏,问题频出

施工现场的管理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关键,但是很多企业都缺乏对施工现场的全面管理,从而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较多,如偷工减料导致质量检测不达标;材料资源分配不合理,纰漏现象严重;应急措施不完善导致突发事件处理不及时,施工进度缓慢导致延期完工等。

(3)工程成本管理不足,经济效益较差

工程成本管理主要是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管理,直接关系着公路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但是现阶段,很多企业对这一部分的管理比较缺乏,如对施工材料的管理不足,没有对材料的使用额度进行明确的规定,也没有建立相应的限额领取制度;此外,对人员的管理也不合理,主要是人员的分配与分工,以及安全问题等方面,导致工程的施工成本远超出规定成本的额度,严重降低了经济效益[5]。

(4)风险管理缺乏,损失严重

任何施工项目的进行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既包括技术上的风险,也包括非技术上的风险。其中,技术上的风险是指设计、施工等方面存在的风险,而非技术上的风险则是指自然环境、合同、经济、材料、设备等方面存在的风险[6]。目前,很多企业虽然在施工前对风险进行了分析和评估,但是并没有采取对应的管理措施,从而导致了严重的损失。

(5)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效率不佳

目前我国公路工程建设中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学历不足:据调查显示,很多管理人员都是中专及大专的学历;②现代管理理论知识的不足:现阶段,很多公路工程的管理人员(除了工程管理专业)对于一些现代管理理论知识都还不了解,掌握的管理知识及管理理念都还比较传统、陈旧;③对标准化管理认识不足:大部分公路工程的管理人员还未树立标准化管理的理念,对标准化管理还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并且还有些管理人员对于施工流程的规范及施工工艺各工序的技术要求都还不熟悉,因此管理效率都比较差。

3公路工程建设中的标准化管理策略分析

(1)建立以工程监理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

要想实现公路工程建设的标准化管理,首先必须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标准化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公路工程的质量,因此企业应建立以工程监理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公路工程的监理不仅需要政府加强监督,更要企业加强自检和施工项目的监理,通过这三个层次的监理控制,逐步形成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在该体系中,还要将建设单位、承包单位以及监理单位之间的关系和职责明确化,以确保出现问题时可追究到具体的单位,甚至是具体的个人。

(2)科学地进行施工设计管理

施工设计是进行施工的重要准则,因此在进行施工设计时,设计人员须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并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来进行。此外,管理部门也应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仔细审核设计内容,发现其中的不足及问题,并督促设计人员进行改进和完善。最后,应积极完善公路工程施工设计相关的规范,特别是中标后期施工设计内容的规范,应进一步明确化。

(3)加强工程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加强工程成本管理应做好以下工作:首先,应做好施工材料及设备的采购工作,采购部门应积极关注材料市场的价格变化,尽量采购价格适宜且质量好的材料;其次,建立完善的限额领材制度,杜绝材料浪费和缺失的现象;最后,做好各部门人员的管理工作,对人员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分工,将每个人的职责具体化和明确化,避免出现一岗多人的现象。另外,还要积极做好人员的安全管理,如严格遵循施工规范、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防范措施等。

(4)完善风险管理,防患于未然

管理人员应将风险管理列为标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仅是要对风险进行分析、评估,更要采取具体的措施,以防患于未然,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5)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管理效率

作为公路工程的管理人员,应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学习先进的管理理论知识和管理方法、模式,并且树立标准化管理的理念,熟悉掌握各施工流程的规范及施工工艺各工序的技术要求,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

4结语

公路工程建设中的标准化管理是公路项目施工管理的重要基础,是实现标准化公路工程的核心部分。管理人员应履行自己的职责,加强对公路工程建设过程的管理,积极提高自身的素质,做好施工过程各个环节的标准化管理工作,从而提高管理效率,提高公路工程建设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何雄伟,孙柏林,,等.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绩效评价研究[J].交通标准化,2014(13):183-186.

[2]刘超然,郭晓红,吴玉然,等.高速公路建设工程项目的投资管理与控制方法研究[J].湖南张家界佳通科技出版社,2012,15(32):333-335.

[3]张明国,刘华军.公路施工管理标准化建设应用及效果[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3):144-146.

[4]李义.高速公路的标准化建设[J].交通世界(工程技术),2015(8):116-117.

篇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对电能需求量及供电质量的要求都不断提高,而电能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了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供电效能提高,对农村配电网工程建设实施标准化管理,不断提升农村配电网技术性能,是当前电力企业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

1.当前农村配电网现状

尽管当前我国电网发展速度较快,但在发展过程中,或多或少还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电网规划与电网数据统计方面。如对电网相关情况进行统计时,统计到的数据准确性不高,在电网中相关指标应用中,没有对指标的真正含义认识清楚,实际应用中存在与地区实际情况脱节的现状,并且在公用配电网故障及运行状态缺乏数据的收集等。进行电网规划与分析中,供电线存在质量不达标、截面小的问题,对于农村地区而言,由于人口分布具有分散性,也造成供电集中性差的问题存在,供电线路敷设比较长;部分地区仍然采用箱式变压器,并且将变压器架设在电线杆上;由于农村地域广阔,电网覆盖面积较大,所用到的设备数量多,且分布偏僻,所以在供电网络运行中,存在诸多安全隐患。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大功率电器在农村中的应用数量逐渐增多,所以农村对电能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导致农村配电网系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2.农村配电网建设中标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急需完善供电所基础设施

在农村地区,很多供电所建设的时间比较长,存在建筑面积小、建筑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主要体现在功能区分配难、缺乏办公场所、设备老化等方面。此外,还有一部分供电所是以租赁方式建立的,建筑本身及周边环境都缺乏严格的配电标准,在实际工作中,现场安全措施、相关配套设施以及抢修工具都无法满足。

2.2 供电所标准化建设效果不理想

在供电所标准化建设中,尽管上级主管部门也通过摸底调查、监督管理等措施,对基层供电所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对标准化建设工作也给予了一定的指导,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并不明显,现阶段农村基层供电所存在的问题仍然很多,如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缺岗情况、工作责任意识淡薄、业务水平不高、工作缺乏标准化等。

2.3 供电所对标准化工作落实不到位

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很多基层供电所在具体工作中,管理体系不健全,对工作专业化流程及计划安排等没有制定或虽然制定了但没有严格落实,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也没有严格依据供电所的规章制度来工作。在员工绩效考核制度方面,也没有严格落实,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缺少激励制度,员工在工作中没有动力,缺乏激情,对供电所标准化建设产生负面影响。

3.农村配电网建设中标准化管理策略

在农村配电网建设中,很多时候都是参考城市配电网,或者是在城市配电网基础上进行拓展而来,与城市配电网共同组成了整体配电网络,对农村配电网的建设是促使农村电气化发展的基础工作。所以,在农村电网建设中,要详细地进行规划设计,并严格执行,在规划过程中要和当地实际特点结合起来,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对电能的需求。从我国农村供电情况来看,很多时候都存在这些地区有电,但是在进入乡村过程中都会存在一定问题,导致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受到影响,因此对我国供电网加强建设,将标准化管理应用在农村配电网工程建设中,使农村经济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3.1 基础设施改善与优化

在进行农村配电网规划中,要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多种规划方案,并对多种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对比,反复修改,不断调整不合理之处,建立一套统一的标准及规范用于全网建设中,实现对我国农村配电网络的升级与改造。在配电网络投资方面,要统筹安排,对供电过程中存在的供电不足、低电压等问题要重点进行解决,提升电压水平及服务质量。在相关标准的指导下,配电网建设中适当加大投资,对现有供电所相关设备进行更换,使之符合标准化建设的水平,确保供电所办公区域分配明确、基本工具齐全、功能区域完善。在配电网建设中,严格对所需用到的设备进行选型,选型的原则就是要和农村地区供电的特点相符,具有较强的通用性。由于农村配电网建设中遇到的环境比较复杂,而不同设备适用的环境也有差异,因此涉及的设备类型比较多,并且不同厂家生产的同种设备质量也参差不齐。根据我国配电网技术标准及规范,在进行规划设计中,要尽可能地选择通用性较强的设备,对材料或设备的标号要注明。在施工方案的设计中,要对设备工作寿命、供电负荷分布、供电线路截面积等问题全面考虑,对绝缘导线、电缆等的使用要明确规定。

3.2 加强与上级部门的联动,强化专业帮扶作用

对于县区级电力公司而言,工作中要严格按照省市级电力公司的工作要求来进行,在要求基础上进行细化,制定出有效的、可行的实施方案。省市级电力公司要将配电网标准化工作制度制定出来,为标准化配电网建设帮扶工作提供依据,也能够使电力公司专业化水平得到提升。按照县级工作考核情况,对其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查找与分析,纳入日常管理工作中。各级电力公司应该对公司的优势资源进行整合,采用多种方式建立上下级、供电所间的学习与帮扶氛围,促使电力公司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为配电网建设标准化管理效果的实现奠定基础。

3.3 提升供电所执行能力及工作质量

依据乡镇供电所管理考核意见,由县区级电力公司对考核的内容进行细化,并对考核的结果进行分析。对电力公司的责任要明确与落实,对供电所的绩效按月进行考核,并建立考核体系,通过对考核结果分析,来了解供电所的实际工作情况。同时,对县区级专业管理部门也纳入考核体系中,使管理部门的工作质量和责任意识都能得到提高,最终的目的是实现农村配电网工程建设中标准化管理的落实。

3.4 完善“三集五大”体系建设

对县区级电力公司“三集五大”建设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对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详细分析,对建设前后公司的效益进行对比评价,由上级部门总体部署,??工作流程、业务实施及组织结构进行调整。由于农村配电网标准化建设难度大、系统性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各级电力公司对建设加大重视力度,统一思想,找准切入点,将标准化管理严格落实到农村配电网建设中,促使建设效果的实现。

篇3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大力推进水利安全生产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的贯彻实施,进一步规范水利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行为,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安全基础管理,促进水利施工企业市场行为的标准化、施工现场安全防护的标准化、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推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安全管理。通过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稳步推进,逐步实现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安全生产工作的标准化,促进水利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确保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实现云阳水利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生产保障。

二、目标任务

在水利生产经营单位推行标准化管理,实现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单位达标,进一步提高水利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事故防范能力。水利工程项目法人、水利系统施工企业、大中型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在2013年底前实现达标;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农村水电企业要在2015年底前实现达标。通过开展达标考评验收,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纳入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全过程,有效提高水利生产经营单位本质安全水平。

三、实施方法

(一)制定标准,建立机制

我局将根据水利部、市水利局制定的水利施工企业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水利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水利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考评办法,农村水电站安全管理分类及年检办法,制定本地区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考评细则,通过建立和完善水利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考评机制,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动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

(二)对照检查,整改提高

各水利生产经营单位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计划,落实各项工作措施,从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安全投入、规章制度、教育培训、装备设施、现场管理、隐患排查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职业健康、应急管理以及事故报告、绩效评定等方面,严格对应评定标准要求,深入开展自检自查,规范安全生产行为,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建设基础档案,加强动态管理,通过加强本单位各个岗位和环节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促进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各科室、各水利水保站要加强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指导和督促检查,对评为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单位的重点抓巩固、二级单位着力抓提升、三级单位督促抓改进,对不达标的限期抓整改。对问题集中、整改难度大的单位,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会诊”,提出具体办法和措施,集中力量,重点解决;对存在重大隐患的单位,责令限期整改,并跟踪督办,做到隐患排查治理的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对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存在非法违法生产建设经营行为、重大隐患限期整改仍达不到安全要求,以及未按规定要求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且在规定限期内未及时整改的,取消其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参评资格。

篇4

1.1系统背景

配电网是保障电力“落得下、用得上”的关键环节,是加快城乡建设的基本保障。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了“加强城市配电网建设,推进电网智能化”的部署,把加强城市配电网建设上升到国家层面的重要任务,为推进配电网建设和改造,提供了重要的机遇和有力的措施保障。配电网规划与设计是配电网建设和改造的基础和前提,规划设计成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配电网的建设水平及投资效益,不断提升配电网规划设计成果质量是提高配电网运行效率、供电可靠性的基础,也是保障电能质量的客观需求,同时对整个电网的发展至关重要。标准化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务和概念,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化简、协调和选优,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果的过程。标准化建设是电网企业实现科学高效管理的重要基础手段,有助于提高规模效应和工作效率,提升电网建设和维护质量与安全,促进电力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长期以来,配电网建设缺少远景目标规划,配电设备种类繁多、通用性差、装备水平低,设计方案标准和设计水平差异较大,这些都是进行配电网规划和设计标准化研究所面临的挑战。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在以下三方面开展配电网规划和设计标准化研究:一是构建涵盖各电压等级、一次二次、网源荷相协调的模块化配电网规划供电模式;二是编制统一、系统的配电网工程设备规范、典型设计及造价方案;三是将信息和计算机技术与配电网标准化建设成果相结合,实现配电网工程设计标准化、信息化管理。

1.2系统需求分析

配电网工程标准化设计管理模块所需要功能可以针对当前国家电网公司的典型设计方案进行管理,同时还需要能实时更新相关的标准规范,其总体需求功能如表1所示。针对配电网标准化建设工作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已多次向下属的网省公司了相关意见及政策文件,同时也通过OA、邮件方式每个月收集各网省典型设计的应用情况。系统需要满足统一收集各网省工程设计成果文件,经过审核后,自动生成典型设计应用情况要求。配电网工程标准化设计管理模块应能建立起各网省的配电网工程项目库,对配电网工程信息进行归类和管理,并对工程所带的设计成果档案进行管理。

1.3目标

(1)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适应“三集五大”体系全面建设要求,总结提炼前期配电网标准化成果,建立健全公司涵盖中低压配电网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运维检修、物资采购等环节的技术标准体系。(2)充分考虑配电网实际情况,优化设备序列,简化设备型式,完善典型设计,统一施工工艺,规范工程造价,强化运检管理,提升配电网发展质量和建设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和企业效益。(3)贯彻国家电网公司相关要求,实现各项标准化成果在相关工作中的应用。实现软件平台各模块协调,科学建设,使标准全面化,流程逻辑化。

2系统体系架构

2.1总体架构

配电网工程管理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了设计标准的和审核,再依据设计标准对设计成果进行管理。该系统是基于国网统一的SG-UAP平台开发的,与电网GIS以及ERP等现有的系统集成,对配电网工程的设计、实施进行全过程管控,总体构架如图1所示。

2.2业务架构

该系统的业务架构由国家电网公司统一制定标准,通过标准化设计管理模块强制同步到标准化设计应用模块,完成工程设计后,设计图纸、材料清单等成果上传回标准化设计管理模块;同时在工作流程中工程管理模块执行相应或拓展的管理功能。

2.3应用架构

配电网工程标准化设计管理系统是二级部署,配电网工程标准化设计管理系统支持ISC(统一权限)及原有组织机构的接入,并针对个别系统提供个性化组织机构。系统的标准化设计应用模块可引用GIS系统的地理图、现状电网图等信息;标准化设计管理模块可将设计的材料清单和概预算导入到ERP系统中,供物资采购申请用;工程管理模块可实现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执行任务下达与成果收集,以及同ERP系统互通相关数据;要考虑后期与GIS系统的接口。

2.4技术架构

系统的技术架构分为客户交互层、系统展现层、公共逻辑层、业务组件层、数据访问层、数据资源层。

3系统建设技术路线与特点

3.1技术成果与创新点

配电网工程标准化设计管理系统建设缺少远景目标规划,配电设备种类繁多、通用性差、装备水平低,设计方案标准和设计水平差异较大,这些都是进行配电网规划和设计标准化研究所面临的挑战。针对上述问题,技术创新需要在以下三方面开展配电网规划和设计标准化研究:一是构建涵盖各电压等级、网源荷相协调的模块化配电网规划供电模式;二是编制统一、系统的配电网工程设备规范、典型设计及造价方案;三是将信息和计算机技术与配电网标准化建设成果相结合,实现配电网工程设计标准化、信息化的管理。

3.2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能够为电力企业节省工作当中的人力物力,提高业务操作效率和供电可靠性;同时技术标准统一,可以提高电力输送效率,降低配电网损耗,节约成本;设备故障时可以准确地维修更换设备,大大节约系统运行成本与维护成本;标准化设计可以减少对输电网的投资。(2)社会效益。供电可靠性与电力系统安全性得到保障,为人民的生产生活用电提供了有效保障;按照运行管理要求,可以在突发状况或危机状况时,抢占恢复的最佳时间,及时做好配电网应急抢修管理,为国家和人民减小损失。

4结束语

篇5

关键词: 安全生产; 地基检测; 安全生产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 TV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9-0050-02

1 检测作业概况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进口建筑物加芯搅拌桩复合地基检测作业现场,位于郑州荥阳市王村镇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南岸进口建筑物段。检测目的是采用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和慢速维持荷载法,通过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获取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及多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设计提供依据。

2 标准化建设重要性

“水利行业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于2011年,要求在水利生产经营单位推行标准化管理,实现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单位达标,进一步提高水利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事故防范能力。是促进水利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确保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实现水利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生产保障。作为穿黄工程中地基基础检测,有着检测作业环境较差、与其他施工过程交叉作业,造成地基基础检测作业中存在着更多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的特点。尽管安全生产一直是检测作业中所追求的目标,但积极推进和做好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工作,对于保障检测人员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保护劳动工具、检测对象不受损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为今后在其他检测作业中的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经验和标准化体系。因此,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复合地基检测作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3 标准化建设具体做法

推进地基基础检测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安全管理工作,不管企业规模大小都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是提高企业安全素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根本途径。为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科学的,符合地基基础检测作业特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进口建筑物复合地基检测作业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建设的具体做法如下:

3.1宣传动员统一思想

在进场检测之前,不少职工认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适用于大型的水利生产经营单位和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对于规模不大的地基基础检测企业来讲没有必要。因此,进场前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进行了宣传动员和统一思想,使中心管理层和全体职工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重要性,从“职工人人参与”的角度上为做好此项工作奠定了基础。

3.2成立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组织

为做好检测作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以“水利行业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为依据,专门成立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了组织框架和职责,选择了以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复合地基检测作业项目为契机和切入点,对每一个生产环节、每一道工序、每一个人、每一个岗位进行了全面分析,根据中心自身特点设置安全生产标准化目标,全面负责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复合地基检测作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并按照检测的规程、规范和相关规定的检查验收标准进行检查验收和总结。

3.3进行危险和有害因素分析

按规定对检测工地进行危险源辨识,对确认的危险源登记建档,并建立危险源管理制度,明确危险源的各级监管责任人和监管要求,严格落实控制措施。

3.3.1坍塌事故

采用压重平台反力装置法进行静载试验,应严格依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中加载反力装置提供的反力应满足最大加载量的1.2倍,要对加载反力装置的全部构件进行强度和变形验算。压重施加于地基的压应力不应大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1.5倍的要求。否则由于堆载支墩基础不牢、压重平台不平衡等原因,易导致压重平台坍塌造成人员伤亡。

3.3.2起重吊运伤害事故

汽车起重吊运配重质量块时以及设备的维修拆卸的过程中,造成重物坠落、起重机失稳侧翻、高处坠落、挤压等事故导致人员受到伤害。

3.3.3触电事故

操作和使用电气设备,在遇到电气线路老化、人体接触带电的设备金属外壳、的临时电线、漏电的手持电动工具,汽车起重机误触高压线,触电坠落,雷击伤害等事故时伤及人员生命安全。

3.3.4高处坠落事故

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安全防护意识不足、安全防护设施不够、操作平台有限等原因,容易引发检测人员从压重平台坠落或从平地坠入洞、坑、沟内引发伤害。

3.3.5中毒和窒息事故

由于检测工地食宿条件有限,误吃有毒食物或用煤炉取暖引起中毒事故。

3.3.6其他伤害

在进行桩头的打磨过程中,劳动防护意识淡薄,未采取佩戴防尘口罩等个人防护措施,易形成尘肺病,造成检测人员身体伤害。

3.4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建立涉安全生产责任制、目标管理、教育培训、设备安全以及各级领导、岗位操作人员的各项生产安全规章制度。根据岗位、工种特点,制定合理的安全生产流程,所有环节按照规范、标准来运行,从而实现管理的规范化,是地基基础检测标准化建设的基本工作。建立职业安全健康体系文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度,项目经理对项目安全生产全面负责,以安全管理制度和标准来规范人的思想行为,从根本上杜绝安全隐患,是预防安全事故频发的基本对策和措施。

3.5加强检测人员安全意识培训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因素,开展安全意识教育活动,营造遵章守纪、安全施工、珍爱生命的良好氛围,重点加强现场检测人员安全培训教育要求。从现场管理、过程控制、作业行为、警示标志等几个方面入手,组织现场检测人员进行岗前安全技术教育,经常性的安全思想、安全知识和安全技术教育,开展岗位技术练兵,定期组织并参加安全活动,以增强现场检测作业中人员的安全意识。

3.6安全技术措施交底

现场检测工地设专职安全员,生产全过程进行安全监管,制定针对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复合地基检测作业特殊环境的安全施工技术措施,并进行技术交底。检测现场实行封闭管理,禁止无关人员出入。静载试验全过程必须严格执行有关规程、规范,静载试验堆载平台周边十米范围要进行围堵并做相应的标识。压重平台堆放配重质量块时堆载支墩基础必须稳固、重质量块对称放置于平台上。

3.7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

建立定人、定期、定责的安全巡查制度,对检测作业现场、设备以及检测作业人员违规操作等行为进行巡查。特别是对作业过程中的起吊设备,压重平台堆载支墩基础的稳定性等随时进行监督控制。对存在的安全隐患细化相关要求,提出排查与治理方案并开展技能培训,使检查作业的所有人员熟练掌握操作流程和技术,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隐患。

3.8应急救援和事故报告

在中心应急救援体系中结合现场专业特点,编制应急预案,对应急救援所需的人员队伍、设备物资等做出了明确规定。严格执行事故报告制度,即便无事故发生,也要按规定进行事故零报告。

3.9检查验收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复合地基检测作业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对全过程进行监督,对存在的问题和建设目标及时整改和修正。项目结束后,按照规定的检查验收标准通过了检查验收。

4 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效果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复合地基检测作业项目从签订检测合同开始到检测工作结束,通过在安全管理、安全技术、设施设备、文明施工、岗位作业等方面全面实行标准化作业,达到了规范现场作业环境,指导现场检测人员作业行为,营造安全文化氛围,提高现场检测人员安全防范意识,避免或减少违章、防范人身和设备事故的目的。在提升单位的总体形象,充分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政策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而这其中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由于建立了标准化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使得整个检测作业过程在严格有效地监控下良好运转;二是提升了所有现场检测人员的安全意识,从以前的重效益、轻安全和不知道该怎样去安全,发展到了人人积极参与安全并有标准和规范可依去规避消除安全隐患。

5 结语

安全生产标准化不仅是地基基础检测作业单位的管理基础,也是确保单位取得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要从根本上避免事故的发生,不仅需要从施工的环境条件、设施设备等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而且还需要将标安全生产准化工作做足做细,不断提高和完善准化管理水平,才能最大程度的消除桩基检测作业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安全隐患,确保地基基础检测作业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JGJ106-2003.《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2] GB6441-86.《企业职工事故伤亡分类标准》.

[3] 水利行业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

[4] 徐猛勇,严超群,罗俊.公路工程施工组织与安全管理[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12.

篇6

[关键词]核电、管理模式、HSE管理体系、安质环标准化体系、重点工程

中图分类号:TL3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8-0044-01

自2011年核电工程安质环标准化建设,通过三年多的探索与实践,目前已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项目各项安全管理指标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也遇到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在现有管理体系运行的同时如何推进核电工程安质环标准化建设?而且是否可以同时推进两种体系?这两个问题在管理层存在分歧。

目前公司执行的是HSE管理体系,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与改进,已经相对成熟,所以很多管理人员认为再推行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反而容易分散资源,得不偿失。而且我们在实际的安全管理中不可能同时有效的开展两种管理体系,而像核电这样的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哪怕新增加一个标准或准则,则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是开展标准化建设工作以来的成效是明显的,它在促进安全生产管理方面有这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一)、首先通过标准化创建,能更加全面了解、掌握和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规、标准、规程。安全标准化是将国家安全生产的法规、标准与行业规范相关的内容加以收集、整理、归纳并科学细化、分解,再加上评定机构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指导,我们就会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所需用的法规、标准,从而为贯彻和落实打下坚实基础。

(二)、通过安全标准化建设,查找、消除安全隐患的水平得到提高,事故防控能力得到加强,通过自查、自评、咨询、复评等环节,在专家的指导下能主动对照标准查问题,寻找隐患,对存在安全缺陷的设备设施加以整改甚至淘汰,促进了新科技、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防控事故能力得到了加强。

所以标准化推进工作是势在必行的,那么如何建立一套管理模式,使其即满足两种管理体系的应用需求,又能协调体系间冲突和矛盾,则成为我们目前管理工作的重点。

这两种体系目的是统一而明确的,都是为了保障安全生产作业的有序、可控,但两者侧重点各有不同。HSE管理体系是将管理组织机构、职责、做法、程序、过程和资源等要素有机构成为一个整体,这些要素通过系统的运行模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形成动态管理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是以法规、规范、标准为基础。通过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规范,建立健全包括企业内部安全生产日常管理等在内的每个环节的安全生产工作标准、安全规程和岗位责任制,从而实现与安全生产相关联的每个岗位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总体来讲,两个体系侧重点各有不同,且各有各的突出优点。所以我们在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建设推进过程中要结合工程实际、充分提取两者的管理优势加以融合,从而增强管理效率。那么在核电这种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中如何推进标准化建设呢?像核电工程这种大型重点工程项目有它自身的特点:

(一)、投入巨大,安全系数要求高。作为国家重点投资项目,核电建设投资巨大,且因政治、经济等需求,安全管理目标要求比普通民建高很多,所以要求我们在制定安全标准方面应遵循最高原则,并且安全管理要与安全标准化推进工作中的标杆建设活动紧密结合;

(二)、管理稳定性需求高;核电项目建设周期较长,加之安全管理标准高,则应保持管理流畅性、稳定性,不能盲目、急躁的做跨越式的调整,需要我们循序渐进,平稳的推荐标准化建设工作;

(三)、工程管理严谨。项目建设的复杂性,往往在管理上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要求我们在制定标准时必须周密策划,详细梳理各个管理环节的关系,避免出现双重标准、标准不具有操作性等状况,保证管理的通用性;

(四)、项目建设规模大,参建人员多,分包队伍大量出现,现场管理环节增多,导致施工协调和安全管理难度加大。

根据以上实际管理环境,需要我们在推进过程中重视如下问题:

(一)、在保证HSE体系管理工作完整、有效开展的条件下,进行安全管理标准化推进工作的总体部署。公司HSE管理体系已经运行多年,经过了长期的实践、总结与改进,国家推行的HSE管理理念也相对完善,成熟,再加之核电工程管理稳定性的需求,所以我们没必要抛弃自己相对成熟的东西再去重新搭设新的管理体系。正确的做法是以HSE管理体系为核心,在保证其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将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管理模式融汇其中;

(二)、加强实际调查研究,保证标准制定的严谨性。我们在制定标准时必须周密策划,详细梳理各个管理环节的关系,经过调查研究以符合实际;只有经过调查研究制定出来的标准,符合实际,就不会走弯路,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三)、与质量标准化管理相结合。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很多质量方面的标准化要求对安全管理也起到了相当的作用。比如生产工艺的标准化、施工环境要求的标准化等,这些基础性的控制若不到位,那么对安全管理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在推行安全管理标准化的同时要深入结合质量管理标准化,两者结合开展;

(四)、加大安全管理责任制的落实力度。标准化的主导思想就是实现与安全生产相关联的每个岗位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所以我们在制定标准时要将每个工作环节落实的具体的人员岗位上,避免出现无人负责或多人负责的状况,保证标准化推进工作的可控性;

(五)、加强标准化管理沟通。针对管理环节过多的现状,我们在制定管理流程过程中要增强任务、责任交接控制,最大限度地将此项管理环节体现在管理记录中,并在推进过程中要适时的加大管理沟通力度,利用会议、培训、宣传等手段促进管理信息的交流;

(六)、加强基层管理培训以及工种操作规程考核与培训。基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包括对各种管理制度、标准的学习教育,只有管理人员都了解、熟悉具体的标准化推进流程,才能更好的指导员工的具体操作。员工培训则要具体到每个工种操作规程的培训,真正从基础抓起,严格按照”先培训、后上岗;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进行安全培训、考核,认真执行”培训学习达不到要求不准上岗”的规定要求,培训部门要切实发挥机构的职能作用,高标准把培训工作做细、做实、做严。

(七)、重点加大班组标准化推进力度。班组是安全管理的最基本单位,也是最根本主体,只有班组管理能力得到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准才能得到本质提升。我们的推进工作要以班组为基本载体,将各项管理措施、推进环节落实到班组中,再结合班组安全标杆建设工作,充分调动基层管理人员以及班组成员自身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广大职工的巨大创造力,最大限度地挖掘管理潜能,确保安全标准化推进工作能真正落到实处。

总之,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与现行管理体系的机械整合并不能达到整合的效果,只有深入结合的实际,因地制宜,并通过一定时间的试运行进行磨合,才能充分整合体系优势。安全标准化推进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日常性工作,需要我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从而构建起扎实的安全生产环境,实现稳定的安全生产新局面,才能真正达到本质安全的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10kV;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TM77 文献标识码:B

随着新的农网改造建设的不断兴起和扩大,为了进一步的提高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建设质量以及外观的美化,整体的管理水平,因此关于10kV及以下规格的农网改造升级建设工程主要是以打造精品工程为主要的目标,实现农网改造升级建设工程的标准化。但是往往在设计过程中,不同单位的设计人员对设计的规范和准则理解不同,因此就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设计方案,内容设计也比较合理,但是没有达到要求。而且材料的选择也多种多样,这些问题就给工作人员在订购物资以及施工过程等方面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对于这样的施工安排,来自不同单位的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没有一致性,都是按照自己平时的施工经验进行工程施工,从而使得工程施工工艺也不同,导致工作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比较难以管理,增加了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因此针对这些问题的出现,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建设时要严格把握施工设计方案,确保施工工艺的一致性和标准化,保证在购买物资和材料等方面具有统一性,一切按照新的标准进行,确保工程设计的简单易行。同时还应该注意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建设要以降低管理和建设,提高工程建设效益,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和质量为目的。

1 在建设开始时就要实施标准化设计

新一轮的农网改造升级的实施在开始对工程建设进行设计时,就要注意规划方案的标准化,从工程建设的源头严格把关,确保工程建设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农配网工程项目建设的方案设计和具体规划直接关系到实际工程建设施工的最终质量效果。因此在农配网工程项目建设方案设计和规划的过程中,要加强方案设计的规范化,根据新农网改造升级的要求和具体项目建设的标准出发,统一明确项目改造的在规格、配置、安装工艺等方面的要求。需要重点注意的是在新的一轮工程项目改造过程中,不能出现在材料选择和物资购买等方面的不同,避免在同一段馈线上进行多次改造。在实际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线路绝缘改造范围内的台架等配置要求要控制在5-10台,台架的出线或是低压线路等方面要按照315kVA进行一次性的标准化配置,确保改造后的质量水平,尽量避免进行重复性的改造。关于农网工程设计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等标准化进行,设计图纸标准化和标准化的图纸身审查很重要也很关键,直接关系到最后工程实际施工的质量。因此为了提高农配网工程图纸的设计质量,需要对其设计内容进行统一规范,确保设计图纸的一致性和有效性,避免设计图纸的多样化,实现农网工程改造项目设计图纸标准化。

2 实施标准化的设备材料及设备材料的选型

在新的农网改造项目工程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对设备材料选择及选型多样化的现象进行合理的控制,之前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绝缘导线达到32种,低压电缆有18种等情况。如导线的型号有裸导线LGJ-35/50/70/95/120/150/185/240等8种,绝缘导线有JKLYJ-10-35-240、JKLGYJ-10-35-240、JKLYJ-1-35-240、JKLGYJ-1-35-2共有32种,低压电缆有YJV-1KV-4x25-240、YJLV-1KV-4x25-240共有18种。如此多杂的导线型号,这样往往会给供货厂家和物资部门等带来很大的不便,会在时间上出现误差。并且到最后,剩余的材料也不能通用,这样的情况往往会造成物资和材料的积压,造成工程项目建设资金和材料大量浪费,无法实现工程建设成本控制,降低工程建设费用。

关于10kV及以下的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建设要统一规范设备材料的选型,尽量在设备和型号方面的规范实现简化。对于各个地区10kV导线的使用要选用的电缆等级不能超过3个等级,配变的型号不能多于4个等级,0.4kV的导线不能多于2个等级,电缆不能多于5个等级。加强设备材料的选型控制,对于工程建设的所需要的物资和材料选型要进行全面的审查,确保标准化和规范化。如果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特殊的情况,材料的选型上不能实现统一的标准化原则时要对需要的物资,型号等记录下来,经过严格的审核之后才能进行购买。

3 实施工程建设标准化安装工艺,提高工程施工管理水平

实现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建设还需要实施标准化工程建设安装工艺,安装工艺要求规范化和标准化,在此条件下的施工质量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实现工程项目安全性和可靠性。通过对之前农网项目工程现场施工跟踪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施工工艺的不合理性,因此工艺改进方案的推广与应用很重要。在改造升级的农网工程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对配变台架,电缆引线架以及开关架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以此实现工程项目建设安装工艺的有效性,达到工程建设质量标准和要求。并且变压器要采用SBH15非晶合金变压器,空载电流要比S9下降40%-60%,负载损耗比S9、S7下降20%—30%。在新的农配网工程中要注意对典型配电线路的施工工艺进行收集,以便在10kV及以下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建设中应用。在收集汇总过程中可以对典型的工艺要点进行现场拍摄,然后在后期中将文字讲解配置上,以便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时便于理解。对农网配电线路工程建设各方面的安装施工工艺进行详细的说明,体现施工工艺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在建立相应的施工工艺标准化规范体制时要加强对工程建设现场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以此提高工程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让工程建设施工各方面的人员都能清楚的掌握到工程建设施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内容。其次是要对档案资料管理实施标准化,将农网工程建设竣工后的资料统一管理,以便在最后的资料整理中方便管理。

4 农配网标准化建设的主要成效

4.1 标准化规划设计和标准化安装工艺规范的成效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项目建设实施了标准化规划设计,使得工程项目建设更加全面,规范,合理。对于之前出现的配网重复建设改造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改进,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节约了大量的改造费用和材料浪费的现象。对于典型设计图纸的汇总,实现了设计图纸直观易懂,工作人员也能够更好的对典型设计图纸所需要的设备材料以及材料的选型进行整理。在实际现场施工过程中的安装工艺技术提高了很多,减少了设计失误的现象,增强了农网工程建设施工设计质量和进度。施工图纸的规范和标准化使得施工人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图纸的了解更加直观和清楚,也方便了管理人员对施工图纸的查看和审核。在标准化安装工艺规范方面提升了农网工程建设的施工质量,提高了整个工程的美观度。同时也减少了工程施工过程中安装方面出现的问题,提高了工程施工安装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了工程施工的整体效率和质量。施工安装工艺有了各方面的严格规定,实现了其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特点,使得施工人员更容易掌握施工工艺,并以此达到施工工艺的技能水平,加快了工程施工进度,提高了工程施工质量的安全性和施工效率。

4.2 农网工程建设标准化设备材料的成效

农网工程标准化设备材料的推广方便了物资招标和投标,在订货型号方面也比较简单化,减少了物资工程设备材料型号的复杂性。相应的供货时间也比较快,也加快了农网工程建设的施工进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供货时间对工程进度的影响,在不同的农网工程项目中能够在设备和材料使用上进行互相调剂,避免了因材料选型和物资的多样化而出现的物资库存现象,同时也减少了材料的浪费和购买物资费用的占用。农网工程标准化建设设备材料的实施,可以使得农网建设每年节约近200多万元的库存费用。工程设备材料的设计方面,设计人员可以直接对需要的材料数量和设备进行报表填写,减少了设备材料选型的考虑,提高了工程设计的效率和质量。新一轮农网工程建设项目各方面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进一步改善了之前农网工程建设中存在的缺陷,减少了备用物资的购买和库存,提高了农网抢修的速度。材料库也申请了统一的物资编码,方便了工程物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工作,也减少了物资领取中出现的差错,提高了农网工程建设的管理水平。

总之为了提高新一轮农村配电网建设管理水平,实现电网周期的费用最小化,提高电网的安全运行,可靠性供电,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工程设计等方面的合理规定很重要也很关键。

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对于各个地区的农网工程建设项目的改造和升级也在加快实施的脚步,以此提高农配网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提高工程管理水平以及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关于10kV及以下的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建设过程中设备材料和材料选型的标准化,规划设计和安装工艺标准化的实施很重要,直接关系到农网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林壮.浅谈海南电网农网升级改造10kV配电变压器的选用及安装[J].科技资讯,2011(23).

篇8

【关键词】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

1引言

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广泛应用的时代。建筑领域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环节,高效的实行工程管理信息化十分重要。建筑行业的工程管理信息化中包含了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项目可行性研究、合同定价确定等一系列经济管理。其管理项目涉及人员广、经历时间长,并且贯穿整个工程始终。因此在管理上十分琐碎和复杂。计算机信息化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在工程管理方面,可以将制定定额、投标报价等一系列数据管控部分经营监控和计算,使整个工程管理流程高效简便,因此,工程管理信息化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2.1法规政策依据需要建立完善

目前,我国并没有关于信息化管理的直接相关立法。即使出台了《关于做好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建设工程管理信息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但是并没有明确的关于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相关规定办法。因此无法做到统一管理和打造规范化的工程信息管理平台,这也造成了建筑行业工程管理信息化技术无法深入推进和普及。

2.2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需要加强

标准化作业是所有工作流程顺利进行的前提,也是整个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当前建筑行业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应用中,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化操作,就连工程管理信息的整体分类都没有进行明确的划分。这导致独立的建筑工程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信息化软件系统,这就导致全国建筑行业的信息无法实现整体流通。因此需要进行以政府为首的工程管理标准化制定,对项目划分编码、网络接口、数据格式等信息化管理进行统一规范。

2.3信息化平台建设质量不高

目前,各地政府和相关的信息化管理工作推进并不理想。其思想观念之间的落差也比较大,这就造成整个建筑行业的信息化平台建设过于落后,并且无法实现统一管理。各地政府在相关信息化平台建设中,没有合理的管理机制,并且平台所涉及的相关信息也过于单一和滞后,甚至无法保证其信息的真实性,使得信息化平台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甚至成为一种摆设,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同时造成了劳动资源的浪费。

2.4缺乏信息化总体规划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曾指出,要建立法制管理的工程信息化,规范性的工程信息化,让工程信息化真正的服务于建筑工程管理。但是目前的真实现象是理论大于实践。在实际的工程管理中,全国没有统一的标准规划,建筑行业在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应用上缺乏规范性的实施步骤和标准,使得整个市场的信息化管理过于凌乱,管理方式主要根据个人想法和需求制定,无法协调统一。

2.5信息工作专项经费不足

任何项目的启动和推进都需要资金的支持,尤其是信息管理和服务机构,更需要大量的资金来维护。目前,很多地区将这部分资金费用划分到公益类过参公单位,由政府统一进行资金管理和拨放。但是这部分资金普遍存在经费不足或发放不到位的情况。这就导致这些管理机构不得不从其他渠道进行资金补充,长期以往,各方均以自身利益为主,使得管理信息的可靠性降低,不利于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3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对策

3.1重视信息化法规政策环境的构建

建立统一的数据备案库。要对整个行业的数据管理进行统一备案,改变当前数据管理过于分散的现象。通过建立健全的备案管理系统,将管理信息化数据统一划分,同时增加诚信评价,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以便社会各界监督核查。制定合理的经费制度。制定合理的经费发放制度,保证信息管理的正常维护与运行,同时制定相应措施禁止相关机构私自进行经营创收等其他资金活动。出台相应的管理规范制度。优化管理,制度先行。要用明确的管理条例规范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建设,用法律政策约束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执行。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明确自己的职责,确定自己在信息化建设中的角色,用规范的管理条例管控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方向,使工程管理信息化真正做到规范化、制度化。

3.2提高工程管理信息标准化程度

确立统一的信息分类标准。工程管理信息化分类的制定,应该以相关信息化技术标准为参考,根据建筑行业工程管理的具体需求,制定目标明确、分级清晰的分类标准,使之与各行各业均可相连接,使全国建筑行业和相关产业实现信息共享。完善数据标准化建设。在当前有关规范标准的基础上,继续对建筑工程用料、计算单位、价格标准等进行细化分类和统一标准的制定,全面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并且对相关技术等级、技术规范指标和人员任用专业资质要求进行标准化的硬性要求。

3.3建造权威的典型的工程管理数据库

进行工程相关数据及标准化的规定。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之建立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数据标准,其中应该包括一些典型的工程项目以及相关的编码分类,甚至是一些工程资料的规范描述以及数据格式等。这样才能保证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搜集于工程质量相关的一些数据。扩大数据手收集范围。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是数据的积累,因此,数据获得的途径和数据的可用性十分重要。相关协会组织可以根据需要,以“信息联盟”的形式进行数据收集和数据共享,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分利政策,鼓励工程相关方进行数据备案,以此增加有效数据的积累。在工程项目上,首先应该针对政府工程的一些数据进行收集,然后再向一些大型建设项目进行扩展,紧紧抓住数据获取的源头,保证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尤其是一些典型的工程项目数据,应该建立系统的数据库,经过规范处理后,存入标准的工程管理数据库,供全社会共享。

结论

篇9

为主动应对电力体制改革、实现电力建设与施工模式变革,主动支撑公司配网“三个项目部”建设,助力废物资源化,实现配网优质工程建设精准、快速、高效,xx公司结合实际,创新开展配电网工厂化装配送一体化的研究和实践,创新配电网建设新工艺、新方法,探索和建立“信息化管理,工厂化预制,成套化装配、智能化配送、标准化施工”五位一体的工程建设管理体系,实现工程管理标准化全面落地,现场施工工艺标准高度统一的重大变革。

二、建设理念及思路

针对目前配网施工作业人员技能水平参差不齐、施工工艺不统一、下料随意性大、作业现场杂乱等易发问题,xx公司加快国网2016版典设、标准物料应用,按照国网公司配电网建设改造“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安全可靠、坚固耐用”的原则,开展配电网工厂化装配送体系的建设和实践,在配网新建与改造工程中推广应用工厂化预制、成套化装配、智能化配送、标准化施工,配电网工厂化装配送体系已在架空线路全面应用,后续将在电缆网拓展应用。

三、配网工程管理的实践应用

1、管理“五位一体”

建立了“信息化管理、工厂化预制、成套化装配、智能化配送、标准化施工”为一体的配电网工厂化装配送管理体系。

2、施工组织和施工流程调整

施工组织调整:通过调整集体企业施工项目管理模式,在集体企业中新设置“装配送中心”。将原来施工场地的全部预制工作部分前移到装配送中心。由装配送中心统一完成所有工程的预制、装配、检测、检验工作,强化工程的标准化管理,形成“安装预制分离,物资成套配送”典型配送模式。

施工流程调整:为确保工厂化装配送一体化工作模式能顺利落地,xx公司随即调整了施工流程,将施工项目部确定为装配工作的主要管控责任主体,装配送中心确定为装配送工作的责任主体。

1)模块化预制:装配送中心根据工程任务单对工程材料进行模块化预制。实现了“线路分断开关模块、线路拉线上把模块、10千伏台区低压进线模块、10千伏台区高压熔断器下引线模块、10千伏台区高压熔断器上引线模块、避雷器引线模块、跌落式引线模块”预制系列装配模块。——工厂化预制、标准、快速、无差异。

Ø 线路分断开关模块

Ø 线路拉线上把模块

Ø 10千伏台区低压进线模块

Ø 10千伏台区高压熔断器下引线模块

Ø 10千伏台区高压熔断器上引线模块

Ø 避雷器引线模块

Ø 跌落式引线模块

2)成套化装配:实现了“终端杆头模块、分支杆头模块、直线杆头模块、10千伏台区成套模块、熔断器、避雷器模块”成套系列装配模块;——成套化组合、方便、快速、无错漏。

Ø 终端杆头模块

Ø 分支杆头模块

Ø 直线杆头模块

Ø 10千伏台区成套模块

Ø 熔断器及避雷器模块

3)智能化配送:装配送中心根据工作任务单将成套装配成品送至施工现场交由施工班组。

Ø 成套装置成品出库上车:更专业、更效率。

Ø 车辆派送GPS定位:更精准、更迅速,实施监控。

4)信息化管理:对配网工厂化流程节点进行信息化管控,确保管理流程高效运转,实施有序,责任追溯清晰。通过智能化配送的模式,设备信息可以通过二维码进行管理,大大降低了沟通及运输时间成本,提高了整体的工作效率。

5)标准化施工:采用装配送工厂化成果后,施工班组仅需完成现场安装模式,统一施工工艺,减少现场工具和零星材料,缩短施工时间。

现场的标准化施工降低了现场工程管理难度,解决了现场工具和物料管理难度大的问题,也加快了施工效率,减少了停电时间及带来的影响,提升了文明和绿色施工水平。

3、工程应用

为全流程打通各环节,xx公司高度重视对工程应用的流程管控,确保管理工作标准化,工作界面干净整洁,工作责任清晰明确,全过程加强质量管控和成品保护,不留死角。主要包含如下:1)下达装配送任务;2)领料预制和装配;3)打包;4)配送;5)现场交付;6)成套货架回收。

(三)业务模块

1、模式核心。材料以模块为单元进行申领和配送,施工班组不再参与领配料工作,由装配送中心将所有可预制的组件全部完成后,定点配送,实现装、配、送一体化。

2、模块组合。将每一种典设物料装配送设置为一种模块,不同模块之间根据典设灵活组合。现已实现7个预制模块的的建设与实践应用,分别为引线和避雷器成套、线路分断开关成套、分支令克成套、台区附件成套、耐张和直线杆头成套、拉线成套等七个模块。

工厂化装配送体检的构建,有效推进了配网的标准化建设工作。

篇10

一、电网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

(一)国际上制定了完善的法规,根据工程的不同对承包商的资质进行严格控制与资格审查,在对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中都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对工程施工人员的资格注册实行严格的管理措施,采用详尽的法律法规、规范施工质量,确保质量标准,完工需要通过监理工程师的监督检查,最大技术上保证法规的实施与工程质量的合格。

(二)目前我国项目管理的系统研究较国外同行落后,国内项目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总体上缺乏项目管理的相关经验与专业人才。同时由于电网工程资金密集、技术性强、质量安全要求高、配套设备多、协作单位多、建设周期长、建设项目规模小而分散、施工单位素质参差等的特点,大型优质参建队伍参加工程建设数量极少,项目管理水平不高。

(三)新的管理模式下,电网建设适度超前,部门电网建设程序规范、项目实施过程管理混乱、城乡规划等外部建设环境恶化,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重视程度不高,导致项目进度缓慢,造成资源浪费,工程成本增加。

二、均衡投产工作机制的定义和优势

所谓均衡投产即在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合理调配现有资源(包括劳动力、机具设备、建筑材料、构配件、资金等),遵循客观规律,实现投入产出的效益最大化。当与施工进度计划相配套的成本消耗量受到某种资源成本的限制时,如果不增加资源数量会迫使工程的工期延长或不能进行。此时在某种资源成本受到限制的条件下对施工进度计划进行调整,寻求“资源成本有限工期最短一的进度计划及简便快捷的优化方法,使各单位时间的成本消耗量均满足资源限量的要求,以保证进度计划的顺利实施。

均衡投产工作机制的实施有利于建设单位管理人员的资源调配,有利于节约资金、降低造价,有利于提高参建队伍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积极性,有利于工程标准工艺和强条的执行实施、保障安全质量,有利于电网调度的合理调配、运检任务的合理安排和电网的稳定运行。通过合理安排项目建设周期,使业主、监理、施工项目部的力量能得到充分发挥,对提高项目建设进度、安全、质量、技术、造价管理水平都有重要的意义。

三、均衡投产工作机制的管理要点

为全面推进电网优化建设,按照要求认真落实工程开工条件,履行开工手续,确保项目开工依法合规,管控到位。依据国家工程项目标准化开工的要求的八项条件,全面落实工程前期手续,加快项目核准、可研、初设、项目策划进度,确保工程按计划开工,做到“规范开工、有序推进、均衡投产”。

1、规范电网项目标准化开工管理是项目“依法建设”的基础。

依法开工就是要遵循国家有关政策法规要求,落实国网公司有关制度及管理规定,牢牢把握可研批复、项目核准、初步设计批复、投资计划等方面的管理要求,认真落实具体开工条件,履行开工手续,确保项目开工依法合规,管控到位。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通知》(〔2007〕64号)中的八项新开工条件以及及国家电网公司《工期与进度管理办法》的要求,认真落实开工条件,履行开工手续,确保项目开工依法合规,管控到位,确保工程按计划开工。

2、落实项目里程碑计划刚性管理是项目“均衡投产”的关键。

均衡投产就是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在计划编制阶段,合理安排项目投产时序,落实项目外部环境、物资供应、施工力量等关键环节,合理安排各季度和季度内投产时间,避开电网供电高峰,避免季度末集中投产。

在计划执行阶段,细化项目关键节点,强化过程控制,积极落实“年度安排、季度确定、月度下达、周协调推进”的管理模式,工程建设“周调度会、基建暨前期工作月度例会”雷打不动,对纳入建设计划的工程项目从项目前期到工程评优等13个环节的节点进行全过程控制管理,周调度会对每周实时进度分析,及时协调解决制约问题;月度例会对各建设管理单位进度计划执行情况进行通报,《电网建设月报》,通报项目前期和当月开工、投产情况,下达次月开工、投产任务,及时跟踪工程关键节点进度与里程碑计划的对应情况;建立《项目督办单》机制,对项目推进与计划有偏差的项目,下发项目督办单,强力纠偏,确保计划执行准确;对影响工程推进久拖未决的问题建立“挂牌督办”制度,做到按周督促落实,直到解决为止,按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落实”的原则,确保年度电网建设任务按期、优质、高效地完成。

3、建立“政府主导、属地负责、严格考核”的电网建设工作处理机制是里程碑进度计划“有序推进”的保障

协调政府部门出台有针对性的电网建设补偿标准,明确土地补偿及安置补偿执行政府区域片价,改变过去“全市一价”操作困难的问题,消除了各行业差异,实现了补偿标准的统一。

公司成立以电网建设属地各级政府和市、县公司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程协调工作组,建立公司“一口对外”的协调机制,全面落实建设项目属地化管理机制,加强协调联动机制,强化电网建设全过程管理。

4、业主、监理、施工项目部标准化建设是实现工程“依法开工、有序推进、均衡投产” 的最有力支撑

项目部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程度决定着工程建设安全、质量、进度、造价等各关键环节可控程度,只有狠抓贯彻落实,强化三个项目部标准化建设的执行能力,才能夯实基础,逐步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一是强化人员到位,职责到位。二是强化关键环节管控,确保可控受控。三是积极探索建立项目部标准化建设达标考评细则。将项目部人员到岗履职,生产运行、属地协调、物资协调人员配合情况细化量化,以业主项目经理为工程管理龙头,对项目进度计划、设计进度计划和物资协调等内容纳入达标考核,以此促进业主项目部标准化管理真正落实到实处,全面推动工程建设。

结束语 规范开工、有序推进、均衡投产的长效工作机制要体现合理性、科学性、完整性,须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基建里程碑进度计划,对项目前期、工程前期、施工设计、施工建设等关键环节贯穿到里程碑进度计划节点中,并充分考虑各种外在影响因素,合理制定里程碑进度计划的节点周期,增强里程碑进度计划执行过程中的连续性、工期的合理性、计划的可行性,保障工程按期推进,实现管理、效益双双丰收。

参考文献

[1] 国家电网公司基建管理通则. 北京,2014

[2]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 北京,2006

[3] 杨旭中,张政治.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

[4] 陆惠民,苏振民等.工程项目管理.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