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指导意见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2: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小衔接指导意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解读标准的同时,我们先后访谈了已毕业的家长、幼儿、小学校长书记、教师等进一步了解掌握幼小衔接过程中的现状与经验,在学习、实践、交流中我们感悟:幼小衔接工作不仅仅是外部形式上的衔接,应立足于人的发展规律,把幼儿的身心健康作为头等大事,不断挖掘幼儿园与小学在衔接工作的内涵,把幼小衔接工作置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的背景下来思考。
一、强壮的身体、聪明的头脑使幼儿将从容不迫地应对小学的学习生活
《指南》中明确指出动作发展是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领域。一方面,粗大动作、精细动作以及动作平衡性与协调性直接影响到幼儿身体形态的发展。另一方面,幼儿动作的发展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而纵观现状,幼儿的动作发展随着物质条件越来越优越而存在不平衡的现象。尤其上肢的运动较匮乏,将导致幼儿在进入小学后产生握笔困难、手眼不协调、注意力分散的不良后果。因此根据指南中提出的5-6岁幼儿“动作发展”的指标:具有一定的耐力和力量――能双手抓杠悬空吊起20秒左右。我们在运动区域投放了单杠、云梯、摆荡等具有挑战性但又对促进幼儿动作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的器材。我们加强对教师的实战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1.三种不同高度的单杠以及云梯开展不同方式不同难度的悬垂运动:
双手抓杠悬空20秒并移动、身体倒挂、空中翻转360度等。
价值意义:锻炼增强幼儿手指抓握能力、臂力及上肢力量、耐力素质。培养幼儿养成自主自信、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为进入小学达到书写要求做好准备。
2.不同方式的摆荡:
双手抓握绳子双腿夹紧绳子摆荡、摆荡中插棍
价值意义:使颈背肌肉强烈收缩,改善眼的注视,促进前庭固有感觉、视觉、触觉的发展和全身肌肉的伸展和活性化,对提高有意注意力有很大的帮助。为今后参加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这样的运动中,孩子们渐渐地从陌生、胆怯,到乐于接受挑战,有困难不服输,建立起不断突破自己超越自己的信念,将意志品质的培养落到实处。
二、合作共享的乐趣使幼儿将愉快淡定地面对生活和朋友
在每天的搬运器材整理器材中,我们规定师生必须在5分钟以内完成摆放器材布置场景,规则与制度的形成真正提高了幼儿参与运动的效率,同时也养成了幼儿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并把各种物品按类别和规定整理的习惯和能力,时间观念集体观念逐步在他们的脑海中形成。这为孩子们进入小学必须面对整理书包、学习用品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而在这一环节,幼儿是乐此不疲的,他们觉得和老师保育员是平等的合作伙伴,和同伴们是互帮互助的,从中体验到了合作共享的乐趣,每天这短短的5分钟,却使他们终身受益,不积小流难以成江河、不积跬步难以行千里,在日积月累的实践操作中,相信我们的孩子进入小学的那一天,他们会更自信更自立。
三、规则习惯地养成将使幼儿更坚强地面对未来
根据幼儿园作息时间安排,每天我们把运动时间定为来园后8:10开始,幼儿每天必须于8:10以前入园,重点实验项目的实施使孩子们无论春夏秋冬、还是小中大班的孩子们,每天都积极主动地准时来园并独立进入园舍完成洗手晨检等任务,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规则、并能独立自主、相信在这样长期的培养下孩子们会更坚强地面对未来、开始新的生活。
对幼小衔接现状与问题的思考:
幼儿园教师以女性为主,为更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更好的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如何引进更多专业思想稳定、综合素养较高的男性教师值得我们重视和有效落实。
篇2
2017年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策划一
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7年全省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的通知》(皖教秘基〔2017〕32号)精神,现就我市开展2017年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方案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今年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主题:游戏点亮快乐童年
二、活动内容及时间安排
(一)准备阶段(5月10日-5月20日)
各小学、公民办幼儿园要成立组织,制定宣传实施方案,翻印宣传材料。
(二)组织实施阶段(5月20日-6月15日)
今年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要紧紧围绕游戏点亮快乐童年这个主题,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宣传活动,广泛宣传游戏对幼儿童年生活的重要价值,引导广大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充分认识游戏是幼儿特有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创造充足的机会和条件,鼓励和支持自主游戏、快乐游戏,扭转当前存在的重知识技能学习,忽视、干预幼儿游戏、成人导演幼儿游戏、以电子游戏产品替代玩具等剥夺游戏权利、影响幼儿身心健康的小学化成人化倾向。
1.各小学、幼儿园要高度重视,把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纳入年度工作重要内容,紧扣主题,抓住重点,认真制定宣传活动实施方案,落实具体工作措施,充分利用多种媒体,搭建宣传平台,充分运用网络、街头咨询、横幅、致幼儿家长一封信等媒体和方式,向幼儿园、家长和全社会传播正确的保教理念和科学的育儿方式,营造尊重儿童、热爱儿童、支持儿童健康成长的氛围,为幼儿园去小学化成人化倾向扎扎实实的做好宣传工作。
2.抓好宣传,推进衔接。一是抓好《安徽省学前教育条例》的宣传与落实。以法律为准绳,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推进保育和教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二是抓好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的学习与贯彻。组织小学和幼儿园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教基〔20xx〕8号)和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和促进小学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衔接工作的通知》(皖教基〔20xx〕24号),采取切实措施,将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和游戏点亮快乐童年等规定要求落到实处。三是抓好幼儿园和小学的携手行动,同步宣传。
各幼儿园要认真学习贯穿《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要求,指导家长为幼儿做好生活常规、学习品质、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入学准备,宣传提前学习、片面准备的危害性。
小学要坚持零起点教学,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幼儿适应小学生活。小学和幼儿园要双向衔接,相互配合,携手行动,同步宣传,有效缓解家长跟不上的担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在宣传月期间,市教体局将开展四项活动:一是组织开展全市第三届娃娃乐故事会活动;二是组织开展新幼儿园工作规程学习宣传活动;三是开展幼儿游戏活动周活动;四是组织开展一次送教下乡活动。
(三)总结阶段(6月15日-6月20日)
各小学、幼儿园要及时总结宣传月活动开展情况,并实施方案、宣传材料、图片、总结材料请于6月20日前上报小教科。
三、活动要求
1. 要精心组织,常抓不懈。各小学、幼儿园要把开展宣传月活动作为传播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和科学育儿理念的有利契机,与规范办园行为、提高保教质量紧密结合,纳入学前教育常规管理工作,作为年度工作的重要内容。要结合实际,紧扣主题,精心设计,认真制定宣传活动实施方案,广泛动员,全面部署,精心组织实施,并做到制度化、常态化。
2. 要严格把关,正确引导。各幼儿园要对宣传月系列活动的内容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宣传内容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国家教育方针,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借宣传月名义搭车开展商业性宣传活动,确保宣传活动的公益性和科学性。
2017年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策划二
一、活动主题
幼小协同,科学衔接。
二、活动时间
201X年5月20日至6月20日。
三、宣传重点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关于印发陕西省幼儿园小学衔接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陕教基三〔201X〕5号)以及《宝鸡市教育局关于做好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工作的通知》(宝市教发〔20x〕317号)等文件精神,从幼儿园、小学和家长三个层面进行宣传:
1.幼儿园层面:主要包括幼儿园阶段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幼儿园如何萌发儿童积极入学愿望、增强儿童独立生活能力、增强儿童身体素质、培养儿童学习习惯、缩小幼儿园小学环境差异等方面的内容。
2.小学层面:主要包括小学一年级课程内容的进度和要求,小学如何加强幼小互动、改进课程梯度、缩小环境差异等方面的内容。
3.家长层面:主要包括家长如何在家庭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主动配合幼儿园和小学开展幼小衔接工作、建立儿童发展档案等方面的内容。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统筹协调,精心组织实施。各县区和幼儿园要高度重视,把开展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纳入年度工作重要内容,作为传播正确教育理念、宣传科学保教知识、争取家长和社会支持的重要契机,紧扣主题,结合实际,精心设计,从宣传内容、宣传方式、时间进度和宣传成效等方面科学制定活动方案,全面安排部署,保障工作经费,精心组织实施。
2.幼小同步行动,实现双向衔接。各县区教育局要组织辖区幼儿园和小学广泛参与,同步宣传,双向衔接,相互配合。幼儿园要从自身做起,科学实施保育教育,同时指导家长从生活常规、学习品质、社会交往等方面为幼儿做好入学准备。小学要坚持零起点教学,引导教师特别是低年级教师切实转变教育理念,科学安排课时进度,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幼儿适应小学生活,缓解家长担忧,营造良好社会氛围。鼓励幼儿园通过带领幼儿参观小学,有意识介绍小学学习情况等方式,帮助幼儿提前熟悉小学环境,形成对小学的直观印象,引导和激发幼儿对学校生活的向往和兴趣。
3.坚持专家引领,提升宣传质量。市、县教研部门要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组建专家团队,深入基层集中开展幼小衔接工作宣传教育和教研指导工作,引导两个学段同步行动,双向衔接。同时要对幼儿园和小学的宣传内容精心策划、严格把关,确保宣传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借宣传月名义搭车开展商业性宣传和推销产品。
4.创新宣传方式,丰富活动载体。各县区和幼儿园要充分发挥各种大众媒体的作用,抓住新媒体传播广、速度快、多样化的特点,组织实施宣传月系列活动,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要结合实际,创新方式,认真开展好三个一活动:
开展一次专题讲座。邀请专家为教师、家长开展专题讲座,转变教育理念,提升科学育儿能力。
制作一期主题宣传栏。各幼儿园必须以幼小协同,科学衔接为主题,在醒目位置设立宣传栏,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宣传挂图、《陕西省幼儿园小学衔接工作指导意见》及《宝鸡市教育局关于做好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工作的通知》等相关资料进行张贴。
组织一次家园互动。各幼儿园要通过家长研讨会、主题活动、家长会、亲子游戏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指导服务,为家长释疑解惑。
篇3
近年来,我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幼儿园依照国家、省、市关于学前教育管理规定,坚持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积极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仍存在不少问题,与办人民满意教育还有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一是部分幼儿园违规冠名,特别是一些民办幼儿园以“双语”、“奥数”、“识字”等为由招揽生源,误导或欺骗家长;二是少数幼儿园不执行正常教学计划,幼儿集中学习时间过长,幼儿园正常的游戏时间、空间与材料得不到保障;三是个别幼儿园未经审批,擅自添加所谓特色学习、实验教学,导致幼儿园课程内容超载;四是部分幼儿园、小学、民办培优机构违规举办学前班、“幼小衔接班”,将小学教学内容照搬到幼儿园。以上种种现象严重违背学前教育规律、学前教育政策规定,加重了幼儿学习负担,影响了幼儿健康成长,助长了应试教育向幼儿园的延伸,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引起了严重关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为坚决遏制学前教育“小学化”、“学科化”倾向,切实加强全市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单位)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严格执行省、市关于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的有关规定,遵循学前教育自身规律,尊重幼儿身心发展客观规律,深刻反思当前我市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总结前期幼儿园课程改革工作经验,深入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科学探索幼小衔接,大力加强家园共育等项工作,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全市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幼儿为本的原则。遵循“一切为了幼儿,为了一切幼儿,为了幼儿一切”的宗旨,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2.坚持保教并重的原则。建立健全正常、稳定的保教工作秩序,做到教学过程中渗透常规培养,保育工作中捕捉教育契机,注意个体差异,创设与幼儿的教育和发展相适应的和谐环境,引导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
3.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要把游戏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作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活动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4.坚持全面发展的原则。牢固树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科学合理地综合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并有机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促进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和谐发展。
三.主要措施
1.进一步更新教育思想,牢固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一是结合本职工作和园本研训,加强先进理论学习,借鉴、吸纳先进教育理念,反思教育实践,呈现教育成果。
二是通过组织开展园长论坛、双优(优质活动、优质环境)评比等活动,引导园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多角度、深层次地研究、探讨学前教育规律,充分发挥先进经验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是面向全体幼儿,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为每一名幼儿,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幼儿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
2.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大力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
一是加强幼儿园课改基地园的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已有30所课改基地园的示范、辐射作用及导向功能,进一步加大对课改基地园的管理、指导力度,为全市幼儿园课程改革实验提供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和成果。
二是坚持开展《新世纪幼儿园主题探究课程》实验工作。以《教师用书》、《豚豚幼儿活动包》为载体,指导教师、家长将教育理念有效转化为教育行为,探索、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幼儿园课程体系和教育模式。
三是积极推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认真总结前期试点工作经验,整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为0—3岁儿童提供早期教育服务,稳步推进0—6岁托幼一体化进程。
四是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开展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幼小衔接”项目研究,注重教学的趣味性与游戏性,防止出现“教学内容小学化、学科化,知识技能要求超前化”的不良倾向,让幼儿向往小学生活,实现幼儿园与小学的自然过渡。
3.进一步加强常规管理,健全完善幼儿园正常教学秩序
一是切实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严格执行新生入园体检制度,严禁对入园幼儿进行考试或变相考试。幼儿园在正常教育教学时间内,不得以开办特色班、兴趣班等为由另外收取费用。全市幼儿园一律不得举办学前班。
二是健全完善教育教学常规。严格执行《*市幼儿园教育常规管理暂行办法》,坚持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首位,注重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禁止以任何名义进行有损幼儿健康所谓比赛、表演或训练等。
三是不断增强教育的适宜性与有效性。组织开展《*市幼儿园2—6岁儿童素质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实验稿)》实验,指导教师、家长从健康、语言、科学、社会、艺术等5个方面,了解幼儿全面发展水平状况,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富有个性地发展。课改基地园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总结经验,发挥实验引领作用。
四是坚持开展幼儿园等级评定工作。实行“分级负责、分等评估、动态管理”的原则,以教育教学管理为重点,加强对全市各级各类幼儿园办园质量的监测与指导,建立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的幼儿园长效管理机制。
4.进一步加强教育研究,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
一是准确把握教科研方向。坚持用科学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解决目前教师中存在的困惑与问题。严禁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早期定向教育实验。
二是建立健全幼儿园教科研制度。积极开展“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研究,加强对教科研工作的组织领导。幼儿园园长要深入教育教学一线,全面了解教师教育教学情况,具体指导教师教育教学实践。
三是大力加强教研组建设。组织开展全市幼儿园“星级教研组”评比活动,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提高日常教科研工作的质量。
四是组织园长、教师专业化培训。实行园长、教师、保育员等人员资格准入、持证上岗制度。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严禁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健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工作机制。
5.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形成幼儿园、家庭、社区教育网络
一是通过《家长报》、《幼儿园家庭互动手册》、家长学校、家访等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家长传授育儿知识,交流教育经验,共商教育措施。
二是整合社区教育资源,探索为社区提供学前教育服务的有效途径与办法,发挥幼儿园在社区教育中的作用。
四.工作要求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重视学前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起点,学前教育在提高儿童整体素质,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区教育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辖区内幼儿园的管理与指导,正视存在问题,分析产生原因,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各级各类幼儿园健康、协调、持续发展。
2.依法依规加强管理。各区教育局、各幼儿园要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幼儿园管理的政策规定,健全完善幼儿园正常、安全的教育秩序,加强过程管理与指导,进一步规范教育行为,坚决纠正“小学化”、“学科化”倾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与办园水平。
篇4
关键词: 中高职课程衔接 《幼儿教育学》 课程体系
中高职课程衔接是职业教育发展提出的一个新的历史命题,是经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发展、人的提高发展所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课程在职业教育中的基础与核心地位决定的[1]。课程是职业教育提供的最重要的产品和服务,是学生能力建构的基础和依托。职业教育课程是连接职业工作岗位和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实现的桥梁。《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指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与考试评价等方面仍然存在脱节、断层或重复现象,职业教育整体吸引力不强,与加强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要求尚有较大的差距。”这从反面强调了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随着我国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儿园需要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具有一定教育理论基础和一定实践能力的幼儿教师[2]。这就对中高职的学前教育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学》专业课的任课教师,对于本课程的中高职衔接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研究。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幼儿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一门研究3至6岁幼儿教育规律和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工作规律的学科,属于专业核心课程,对实现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起核心作用。
(一)中职《幼儿教育学》任务
中职《幼儿教育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幼儿教育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幼儿园教育的基础理论,明确幼儿教师的工作任务和职责,形成从事幼儿园教师职业必备的基本素质。
(二)高职《幼儿教育学》任务
高职《幼儿教育学》课程,坚持理论与实践两条线并举,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把教师的讲授、辅导和学生的自学,讨论、幼儿园见习与实习等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掌握幼儿教育基础理论的同时,形成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必备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中职《幼儿教育学》课程目标
1.总目标
中职《幼儿教育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幼儿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幼儿教育观,明确幼儿教师的工作任务和职责,促使学生热爱幼儿、热爱幼教事业,形成从事幼儿园教师职业所必备的基本素质。
2.具体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幼儿教育学中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初步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师观、幼儿教育观;(2)掌握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原则;(3)了解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4)掌握幼儿教师必备的素质和能力;(5)了解幼儿园课程;(6)了解幼儿园如何与家庭、社区合作及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情感目标:(1)培养职业素养;(2)培养对幼儿和幼儿教育的责任心。
能力目标:(1)培养查找资料、选择资料的能力;(2)培养运用教育教学基本理论正确认识和分析实际工作中的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能力。
(二)高职《幼儿教育学》课程目标
1.总目标
高职《幼儿教育学》课程既突出理论性的学习,又加强实践性活动,让学生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师观、师幼观、幼儿教育观、教育评价观,在了解幼儿园教育现状及当前教改的热点、新经验、新趋势的基础上,运用所学幼儿教育理论,正确认识和分析实际工作中的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2.具体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原则,了解体、智、德、美目标在幼儿园的体现,了解幼儿园教育的特点;(2)了解中外幼儿园的发展;(3)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观、师幼观、幼儿教育观、教育评价观,明确幼儿教师的工作任务和职责;(4)知道家庭、社区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家园、社区共育的策略与技巧;掌握与幼儿、家长沟通的技能;(5)了解幼儿园教育现状以及当前教改的热点、新经验、新趋势(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6)了解幼儿入学前应做的准备,掌握幼小衔接的工作内容和方法。
情感目标:(1)培养职业素养,树立专业理想;(2)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3)培养对幼儿和幼儿教育的责任心。
能力目标:(1)培养自学能力及分析、归纳能力;查找资料、选择资料的能力;(2)培养小组协作的能力;(3)培养运用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分析和评价能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评价幼儿园具体教育案例及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中职《幼儿教育学》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中职《幼儿教育学》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胜任幼儿教师专业岗位需求的基本能力,强调实用性、基础性,共有八个章节,具体内容安排见下表:
(二)高职《幼儿教育学》教学内容与要求
高职《幼儿教育学》课程,强调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深化,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强调知识的迁移和贯通。因此,本课程以理论与实践两条线并举,共九个章节,每个章节包括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具体内容安排见下表:
四、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法: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旨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幼儿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为学生的实践应用打好理论基础。
讨论法:该法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理解知识要点,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内化,从而加深对知识的掌握,进一步发展思维。
见实习:学生以班集体为单位到幼儿园进行幼儿园见实习。
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相应案例或让学生收集相关案例,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五、评价方法
本课程采用多元考核评价模式,变单一的卷面考核为综合测评和卷面考试相结合。其中,综合测评占50%,主要从学生的课堂评价、平时作业、实践操作三个维度进行;卷面考试占50%,主要是期末考试。
(一)综合测评主要考察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具体的考核内容与分值分配:课堂评价20分、平时作业40分、实践操作40分,共计100分,折算计入总评。
(二)卷面考试主要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最基本的能力,形式为闭卷,分值100分,折算计入总评。
(三)期末成绩=综合评价×50%+卷面考试×50%。
新的评价体系改变了传统的单凭试卷考核学生学业成绩的做法,注重过程性评价,重视平时的学习积累和实践操作的训练,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情感、体验。
通过对中高职《幼儿教育学》课程性质和任务、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要求与内容的研究,找到中高职《幼儿教育学》课程的侧重点:中职《幼儿教育学》课程注重的是幼儿教育专业基础理论和技能,注重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的教育,培养学生胜任幼儿教师岗位需求的基本能力,强调实用性、基础性,够用即可;高职《幼儿教育学》课程注重的是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深化,培养学生在职业生涯发展中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理念,强调知识的迁移和贯通。
参考文献:
[1]张健.对中高职课程有机衔接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1.
篇5
(一)幼儿园概况
幼儿园自开办以来得到普陀区教育局及相关科室领导直接关心指导,今年暑期区教育局派遣基建队本园屋顶漏水、地管堵塞进行大修,当前本园硬件设施符合上海市《幼儿园建设标准》。现有规模6个班级,其中托班1个、小班2个、中班2个、大班1个。幼儿园占地面积2319平方米、建筑面积2126.59平方米。全园教职员工25名。教师14名。有教师资格证4人。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都在读学前教育专业和教师资格证书。
(二)幼儿园发展基础
优势: 全园教职员工积极向上,有团队精神。基本能以“心语”来审视自己的工作,确保幼儿的“欣悦”:安全、健康、卫生、快乐、聪明、自信。“心语”是:用爱心去监护好每个宝宝、用细心去呵护好每个宝宝、用责任心去做好每项工作、用诚信服务于社会和家长、学习进取工作细致有创意、学会反思提高保教工作质量、同伴相处讲究尊重与宽容、发生冲突先找主观原因、当工作失败时不找借口、当工作成功时积累方法。
不足:
分层管理畅达不够、中层干部职责明确工作到位不够、人人自我管理,做到自尊、自律、自检不够。
二、学期目标
1、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员工基本素质、人文素养,在日常工作中体现:教师工作专业性、后勤工作规范性。
2、加强安全教育,把幼儿园安全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好。
3、加强园本课程建设:体现:共同性课程与园本特色课程相融性。即“礼仪启蒙教育” 特色课程渗透于一日活动之中。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把“礼仪”作为切入口,形成幼儿园的礼仪教师、礼仪幼儿、礼仪家长。
(一)管理工作
1、 分层管理畅达,职责明确,工作到位。
2、 人人自我管理,做到自尊、自律、自检。
措施:1、对未尽后勤组长、教研组长等干部职责的当即撤销任职资格。
2、对不善自检、不服他检、不愿互检的教师,到期解除教师合同。
3、加强教代会、家委会的参政议政。
(二)队伍建设
1、非专科生教师就读“学前教育”教师资格证书,达到持证上岗要求。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工作专业化水平。
2、后勤三大员持证上岗,持证率力争100%,提高后勤工作的规范性。
3、提高员工人文素养:说话时做到三个有利于、发生与解决矛盾能找主观原因。
4、自觉遵守园规章制度:实施员工手册条例。
措施:1、园长关注每一位教师、促进每一位教师、发展每一位教师、成
就每一位教师,让教师“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时时有教育。帮助他
们在研究性实践中成长,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2、对于上班不迟到、进园后时不换校服、工作时不溶于幼儿之中、
说话时不注意三个有利于、碰到问题时强调客观不找主观原因、上班时间打手机、发短消息、上网(与工作无关)、吃东西,搭班未经领导同意随便换班等,引导无效,立即解除劳动合同。
3、园长关注每一位后勤人员的工作实况,做到眼中有事情、环境清
洁做到“净美”两字。对于工作马虎拖拉者引导无效,立即解除劳动合同。
(如:卫生包干区:*教室卧室天天消毒、清扫、拖。每月底大扫一次。
*教室窗台与玻璃两周抹擦一次。*前中后操场天天小扫一次、一周大扫一次(前操场:用水冲刷、中操场:湿拖、后操场:湿拖)等。
(三)课程设置
1、实现共同性课程与选择性课程的相融与互补性。
体现:行动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让幼儿在做中学,幼儿在前,教师在后(课程的内容是行动——幼儿怎么学?是备课的要点)。
2、拓展幼儿多元智能:开设幼儿英语、奥尔夫音乐、蒙氏数学、珠心算、阅读、东方之星思维课程。
本学期侧重研究:
共同性课程:主题背景下集体教学活动研究。
特色课程:“礼仪启蒙”教育研究。
选择性课程:“奥尔夫音乐、蒙氏数学”教学研究。
3、实现主题活动与主题墙及区角游戏的联系性。
4、实现学习活动目标制定适合幼儿年龄特点、体现:具体可操作、整体、在最近发展区。
5、实现课前准备充分:材料投放与备课相符,教具大而色彩鲜艳、便于幼儿观察,幼儿学具应人手一份,便于幼儿直接体验。教学过程教师发音正确(改变词语发音不准确现象:哪里(NA)√(LA)X.及前后鼻音等)。
6、实现选择性课程:(1)分级阅读中大图书与小图书的有效互动、(2)英语教学中大挂图与小图书的有效互动、幼儿运用英语小卡。
措施:把上述条例作为活动评价指标。
7、实现礼仪特色课程在一日活动的渗透性。
按照幼儿园“礼仪启蒙教育”评价指标、参照《幼儿教师礼仪基础教程》
设计渗透于一日活动的礼仪教育方案,探索形成一套2-6岁幼儿“礼仪启蒙教
育”的园本课程。(目标、内容、方法、多元渗透、评价途径)。
8、开发0-2岁亲子早教课程(目标、内容、方法、评价途径)。
措施:早教兼职教师(朱、佳)广阅国内外早教信息、针对本园、本地区婴幼
儿身心特点,制定“0-2岁亲子早教课程开发”计划,定期开放散居婴幼儿早
教活动,积累早教课程内容,来填补早教课程(目标、内容、方法、评价途径)
在本园的空白点。
(五)园本研修
1、提高教师“礼仪”特色课程实施水平。
2、提高教师教研活动水平。
3、提高教师教育科研水平。
措施: 园长引领、扶持教研组长开展园本研修:
1、以教研组为核心,依据《课程指南》、对新教材进行园本化实施,关注新教材主题活动的预设,重视对主题活动整体框架的全面思考,重视集体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和多元游戏环境的创设,提高教师新课程园本化实施能力。
2、青年教师自学学前教育基本原理、自学课程指导纲要及市下发的学前教育相关文件。以“笔试”、“实践操作”等手段加强对教育理念和教学原理的感知、理解、运用。
3、以“教育问题”为教研专题和课题研究内容、实施教研、科研、研训一体化。
(六)环境创设
1、创设探索性的学习环境。
2、创设自理性的生活环境。
3、创设挑战性的运动环境。
4、创设自由性的游戏环境。
5、创设表现性的英语、音乐环境。
措施:1、为每个幼儿创设温馨亲近的心理环境。
2、购置适合幼儿各年龄段、开启幼儿智能的教玩具。
3、把下列作为评价指标:
(1)、教师能变废为宝自制教玩具:有数量、质量、有创意。
(2)、活动时教学具布局合理美观、有顺序操作合理。
(3)幼儿入睡时教师视线面对幼儿、护理时坐在椅子上、午睡时巡视、幼儿被子不散地、午睡起叠被整齐美观、仪容清洁、仪表整齐。
(4)教学过程教具放置、演示手势有序不乱、幼儿操作投入。
(5)中午散步教师带领幼儿看礼仪画、说礼仪画、展礼仪行(我是环境整洁的小卫士:捡起地上的纸屑放进垃圾桶。让散在地上的活动器具回家:把小推车、小斑马等送回家等)
(6)各班都成立奥尔夫音乐小乐队,制定打击乐活动计划,让幼儿认识乐器、喜欢乐器,天天练习。
(7)各班都成立英语剧组,编剧本,排练英语剧(结合课程内容)。
(七)教育科研
各班继续在“幼儿礼仪启蒙教育”总课题框架下确立本班“礼仪启蒙教育”子课题活动方案。
侧重:“感恩”教育:
*对爸爸妈妈的“感恩”教育研究。
*对爷爷奶奶的“感恩”教育研究。
*对老师的“感恩”教育研究。
*对同伴的“感恩”教育研究。
措施:
1、各级组选择子课题内容。
2、园长指导教研组长设计子课题实施方案。
3、每月交流一次(图文)、期末阶段小结。
(八)安全卫生保健工作:
1、提高保健工作质量,预防手足口病发生。
2、加强对教工、家长有关卫生健康、安全知识的宣传指导,提高家园一致教育质量。
措施:
1、以“保教质量评价指南”、托幼机构保育工作手册指标为考量标准。
2、完善园长、教研组长、后勤组长对保教分层管理网络,加强对日常安全卫生保健的检查、反馈与调整。树立做好安全卫生保健工作人人有责思想。
3、后勤组长和教研组长加强对教师保教工作的检查,找出一日活动中的安全卫生保健要素,确保幼儿的卫生健康。
(九)家庭、社区工作
1、实施家园一致教育。
2、开展0—3岁散居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工作。
3、实行家园社区联谊敬老活动
措施:
1、举办1—2次家教指导讲座、建立与家长网上互动的制度。
2、定期开展0—3岁散居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站活动,活动有计划小结、有家长反馈。
3、在重阳节开展敬老节活动方案、带领幼儿到敬老院为爷爷奶奶表演1—2次。
三、内容安排
9月
1、工作计划交流:本学期班级计划、教研工作计划、家长工作计划、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后勤四大员工作计划:保健员、保育员、保安员、营养员)。
2、各班确认一个“感恩”研究专题(参上述:礼仪启蒙教育中感恩课题)。
3、幼儿基本测评:(课程指南中的发展指标、礼仪启蒙教育指标)
4、班级家长会:(1)向家教讲解班级计划、(2)讲解以家园联系栏和网站等形式和家长联系,让家长感知课程安排和幼儿发展情况等、(3)听取家长合理建议。
5、继续学习与笔试《教师成长手册》《保教质量评价指南》《幼小衔接活动的指导意见》《上海市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
10月
1、共同性课程:主题背景下集体教学活动研究
重点观察:*实现学习活动目标制定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具体可操作、整体、
在最近发展区。*实现课前准备充分:材料投放与备课相符,教具大而色彩鲜艳、
便于幼儿观察,幼儿学具人手一份,便于幼儿直接体验。*教学过程:幼儿学习
主要行动方式:幼儿在做中学,幼儿在前,教师在后。*教师发音正确(改变词
语发音不准确现象:哪里(NA)√(LA)X.及前后鼻音等)。
2、学习主题活动与主题墙及区角游戏的联系性研究
重点观察:*主题墙是否反应主题活动内容?师幼共同布置,体现发展性。
*区角游戏内容是否是学习主题活动的预备与后续?
3、消防、抗震演习。
4、家园社区联谊——“重阳节”活动。
11月
1、特色课程:礼仪启蒙教育—感恩活动教育研究
重点观察:*礼仪活动能否体现生活性、情境性?*活动过程能否面向全体?
*让幼儿主动探索直接体验?在行动中学,师、幼、物能否有效互动?
2、秋游
3、级组感恩课题实验研究(课题方案与实验研究交流)。
12月
1、选择性课程:“奥尔夫音乐、蒙氏数学”教学研究。
重点观察:*教师引导启发性 *幼儿学习兴趣性 *教学活动环节的小结提炼和自然过渡。
2、迎新年活动
形式:以班级活动为基本形式,向家长开放活动。
内容:*“礼仪启蒙教育——感恩主题”教学活动。
*“蒙氏数学”教学活动。
*奥尔夫音乐小乐队演出(有结合课程内容剧本)。
*班级英语剧组演出(结合英语课程内容,有剧本)。
2012年1月
1、幼儿基本测评:(课程指南中的发展指标、礼仪启蒙教育指标)
2、撰写礼仪—感恩教育文章:
3、教师会议:教师在一日活动中渗透安全教育经验交流
篇6
“应试教育”对农村影响比较突出,在调查中,73%的教师认为农村学校仍以升学为主,一切活动都围绕着升学率。学校的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的惟一指标也是升学率,多数县把各乡镇的中考升学率放在首位。追求升学率的后果之一就是学生压力加重。调查的辍学生中,多数认为自己学习负担很重或比较重。学习压力经常压得学生没有自由的喘息时间,除了晚作业外,很多学校都增加了午作业。对辍学生调查显示,由于考试压力而辍学的占89%,对在校生调查“学生辍学原因”时,认为考试压力大和学习太累失去了信心的,分别为89%和82%。
学困生受到老师、同学、家长的三重“歧视”,对老师和同学的态度、行为异常敏感,不仅易受伤害,而且极度自卑,在家中还会经常受到恨铁不成钢但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的家长的伤害。对一个幼小的心灵来说,还有什么比离开学校更好的逃避方法呢?考试经常排名次,班主任评语措辞又很严厉,家长看到成绩后表现出失望和不满,致使学生压力过大,逐渐产生厌学情绪,最后没办法干脆放弃学业。
初中学生厌学的另一个原因是对学习没有兴趣。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后,学习的科目一下子增加到至少7科,学生无法快速的接受如此之多的学习任务。学生说,一科还没有学明白,其他学科的内容就又上来了,好像有学不完的内容在等着自己,时间长了对学习的兴趣逐渐减少,越来越觉得学习是—种负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最困难的科目是英语、代数、几何。调查发现,新的课程改革没有解决好农村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例如,新的课程改革要求的初中英语是在小学学两年英语的基础上进行的,但是很多地区几乎所有的村级小学和部分中心校的学生没有英语基础,升入初中后不能适应,学习很吃力。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代数和几何分开进行的,许多学生不适应,认为代数和几何很难学。另外,农村师资质量不高,教师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是学生的兴趣逐渐减少的原因之一。
农村学校课程与农村儿童生活经验相疏远,偏重书本知识,忽视实践和技能操作,普通教育的内容与职业教育内容未能沟通与相互渗透,引不起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另外,据在内蒙某旗对在校生的问卷调查反映,有74%的学生认为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不好,唯书本、满堂灌、题海战术,这也是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而厌学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观念落后、错位
在农村,农民的观念并没有也不会随着农村的发展而同步改变。落后、错位的观念依然支配着他们的教育行为。长期落后、贫困的农村环境以及不平等的城乡待遇,作为父辈的农民,受尽了一辈子的煎熬,他们认为下一代改变这种命运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好好读书,考上大学,脱离农村,这是多数农民教子读书的价值观,也是多数农村孩子的价值追求。但应试教育给农村孩子带来的伤害比希望大得多。农村教育质量差,升学的机会远远不能和城市相比,每年能上大学的寥寥无几。农民普遍认为,中学学的东西农村用不上,如果“考不上学,还上这个学有什么用”,“能看个报、写个信就行了”,“什么时候种地都是种地,早种比晚种强”。
高等学校扩招之初,农民对改变子女命运、跳出“农门”又有了一线希望,但随着高等学校的发展和人事制度的改革,这种希望又一次破灭。高等学校扩招后,毕业生大量增加,现有的就业市场,容纳不了这么大的就业人群,加之大学毕业生不包分配,实行双向选择,有相当数量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或找不到理想工作,散落在社会无所事事,特别是家在农村的一些大学毕业生,家长无权无钱,找不到“后门”,只好赋闲在家。以前初中毕业后,如能考上中师、中专,也能分配,找到工作,现在连大专毕业生找工作都困难,何况中师、中专呢!因此,许多家长产生了供子女读书不划算的想法。农民认为,“既然上学学习已经不能改变子女的命运,何必再去读书”,还不如早点干活挣钱贴补家用。可以说,农民的这种观念,对初中学生辍学影响非常大,但也有不少农民,由于子女学习好,跳出农门的希望很大,就是举债供子女读书也是愿意的。
农民重男轻女思想仍比较严重,并有广泛的影响力。在男女孩间,男孩优先,女孩次之,认为女孩早晚都要嫁出去,是人家的人,供其读书无用,导致辍学学生中女童多于男童。
在这种环境下,有的农村地区“读书无用”、“文盲无害”的错误思想比较流行,致使某些家长不积极或拒送子女上学读书。对在校生问卷调查中显示,赞同“读书无用论”观点的占75%;对辍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有68%的辍学生认为“读书无用”对它的影响很大和比较大;教师问卷中有62%的人认为现在“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很盛行。
从调查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观念的弊障是农村初中生辍学的最重要的因素。
另外,长期以来,农村业余文化生活很少,农村文化处于贫困化状态。文化的贫困,强化了农村的落后观念,催化着与农村建设相错位观念的滋生,也造成了不少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同时反过来,这种情况又会造成农村更加贫困的文化,进而又“催化”着新的初中辍学学生。这种循环还在恶性地进行着。
(三)农村教育缺失
农村学校教育还远没有离开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理念还没有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更没有成为教育的实际行为。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是一句空话。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仍然以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好坏的惟一尺度,作为奖惩学校和教师的基本依据。访谈时学生告诉我们,为了追求合格率和升学率,很多学校让教师动员学习不好的学生退学,有一些学生就是因为老师认为他们学习成绩不好,学校为了保证合格率和升学率而被劝退的。
农村学校教师整体素质偏低,时有伤害学生的行为发生。近些年农村教师学历有所提高,但是,教师的实际学识水平、能力和思想素质与其学历并不完全相称,这是相当普遍的一种现象。同时也有不少农村学校教师学历并不高,内蒙某旗有40%的初中教师取得大专学历,取得本科学历的教师只有8—9%,从专业技术职称看,初中拥有中高级职称的只占本旗教职工总数的32%,而城镇拥有中高级职称的占教职工总数的70%,农村初中初级职称占55%,城镇初级职称占28%。长期以来,农村送出去的本科生回不来,专科生分配回来的少,许多专任教师只能通过成人或自学考试取得合格学历。几乎有一半的教师所教学科与所学专业不对口,尤其是英语和信息技术课异常薄弱,大都是“半路出家”,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很多学生反映他们学校的教学质量不高,学习氛围差、教师教学方法简单、教学态度不好,学生普遍希望教师对待学生要平等、关心,不要讽刺、说难听的话,并且“不要为一点小事而惩罚学生”。在教师问卷中,有72%的教师认为“学校中存在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
调查发现,非人性化管理导致教师对工作失去热情和创造力。被调查的教师说:“管理太苛刻了,我们的工资有30%预先扣着……迟到、请假都要扣工资,而早来、晚归、加班却不加工资”;“我们的周末、假期被各种各样的考试、继续教育挤满,不管有没有用,不管有没有效,反正就要考你”;“学校要求教案必须按统一的格式写满四页,写得不满不合格,格式稍与规定有出入就不合格”。机械的评价方式,很难为教师的工作和学生的学习创造好的环境,大多数教师认为自己对工作的态度认真负责,但其付出与效果却不成比例。非人性化的管理和评价,使老师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关心带有很大的功利性。在对教师进行调查时,对“若有可能,你是否愿意调离教师工作岗位?”一题的回答,某地区被调查教师中竟有82%回答很愿意和愿意,只有6%的人愿意坚持留在自己岗位上。有一位教师说,“我们天天盼,盼快点到五十,到五十岁就能退休了”。管理上的弄虚作假也让教师无可奈何,调查时老师告诉我们:“上边一检查我们就变,现在我们讲课都是‘两张皮’,有人来听课一套讲法,实际上对学生又是一套讲法”;“学生练习册说是不让买,实际照买,做题时发给学生,做完就收上来……”。教师既要不停地变换“两张皮”,又要面对过于严格、规范的管理,同时还要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和培训,他们到底还有多少时间、精力和真心去面对学生?
(四)经济困难
我国农村经济无论从相对的角度,还是从绝对的角度说都是落后的。虽然有的地方比较富裕,但就农村的整体来说,多数农村经济落后,农民生活水平低。
农民家庭主要经济来源靠种地得到的收入,由于土地有限,而且多数靠传统方法耕作,收入更有限。据在内蒙、吉林调查,2002年很多农民家庭年收入在2000元左右,而同年供一个初中生读一年初中的费用是400多元。在内蒙,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家庭年收入在1000元以下,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约占辍学人数的71%。困难的家庭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父母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好,常年患病,家中没有劳动力;另一类是家庭耕地少导致收入少,供孩子上学有困难。尽管学校对贫困的学生有一定的补助和减免措施,但是学校的资助能力有限,而家庭困难的学生比例较大,有的学校需要补助的困难学生占学生总数的60%多,学校对学生的补助很多是轮流的,今年给这一部分学生补助,明年给另一部分学生补助,没有能力把所有应该补助的学生一补到底,有相当一部分接受过补助的学生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有的学生家里年年靠借钱交书费、杂费,今年借,明年还,一些初中学生不想让家庭再负债而走上辍学之路。
广大农村多子女的家庭不在少数,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不少家庭子女都比较多,在相同经济收入的情况下,生活相对比较困难,负担多子女上学读书几乎不可能。据调查,在内蒙、宁夏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初中辍学生多是多子女家庭中的成员。辍学生中,家庭兄弟姐妹在三人以上的占80%左右。在内蒙,我们走访的一个辍学生,家中有6口人,除父母外有三个女孩,一个男孩,家里一贫如洗,仅有6床破旧的棉被,一个破饭桌,一个14英寸的黑白电视,母女衣衫褴褛。在农村,靠种地维持生活并供一个孩子读书就已不轻松,多生、超生,导致家庭贫困加重,也是学生辍学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国农村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状态,农民家庭经济基础薄弱,经不住突发事件的冲击。正常年景可以维持生计,一旦遇上天灾人祸,家庭温饱问题难以维持,更没钱供孩子读书。有一部分学生就是因为家庭出现变故而被迫辍学。
二、农村初中学生辍学数字
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象比较严重,个别县或学校辍学现象触目惊心,令人堪忧。吉林省A县1999级初中学生辍学率最低的学校其辍学率为6.88%,辍学率最高的学校其辍学率高达71.93%;B县2000级初中学生平均辍学率为48.5%。黑龙江省某县1999年入学的四年制初中学生总辍学率为67.86%,其中辍学率最低的学校其辍学率为34.7%,辍学率最高的学校其辍学率为80.85%。抽样调查河北省某地区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状,辍学率最低的学校其辍学率为2.97%,辍学率最高的学校其辍学率为60.87%。随机抽取河南省某县三个乡镇1999年入学的初中学生,辍学率最低的为34.62%,最高的为64.31%,平均为42.68%。随机抽取宁夏回族自治区某县三所学校,辍学率最低的为7.6%,最高的为50%。某旗1999级初中学生总辍学率为22.921%。(本文数据均参见《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研究》,东北师大出版社出版,2003年版)
此外,农村初中还有为数不少的隐性辍学学生。这些学生中有的由于家长反对其离开学校等原因,而留在学校,但不追求完成学业,也不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任务,而是只等着拿个毕业证。
这里显示的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状况,虽然只是我国部分县的部分学校的情况,但是其他许多农村学校,同这些学校处在同一环境中,有着大致相同的背景,这些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而应引起有关方面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分析
我们对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的调查和分析显示,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社会、经济、教育、家庭、文化等各个方面,导致初中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一)厌学
调查显示,厌学是导致农村学生辍学的最主要的直接原因。农村初中辍学生中,多数对学习产生一种厌恶的心理,由厌学走向辍学。学生之所以厌学,是“应试教育”给他们带来的极大压力,特别是对学习成绩差
三、控制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对策探讨
(一)落实“三农”政策,强化教育扶贫力度
“三农”政策是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基本国策,只有认真落实这一政策,才能加强农村社会主义建设,促进农业发展,才能全面提高农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实现农村小康。同时,落实“三农”政策,也是解决农村教育和控制农村学生辍学的最根本措施。从教育这个角度说,落实“三农”政策,就是要强化教育扶贫力度,要像开发西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一样,既要有声势,又要有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包括:高等师范院校要招收农村定向生,学校可以减免部分或全部学费,或者地方政府补助部分或全部学费,毕业后回到农村中学从教;也可以像组织西部支援者那样,组织高等学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数年,数年后给与某些的优惠政策;还可以有计划地组织有条件的农村中学教师带薪到高等师范院校脱产进修;建立城市中学教师到农村中学任教数年的制度,并作为考核、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各高等学校和有条件的城市中学,要从图书、微机、实验仪器等方面支援农村中学建设,使其物尽其用。各级政府要积极吸收社会教育捐助,建立困难学生资助基金,做到严格管理,专款专用等等。
(二)依法治教,加强政府责任
政府要依法行政,按照《教育法》规定,依法保证义务教育投入的“三个增长”。要对近几年来财政教育拨款增长情况进行一次全面分析,按照法条衡量,找出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措施,把“三个增长”落到实处。要研究制定教育经费定期报告制度和教育经费统计公告制度等有关制度,监督和保证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同时,要依照《教育法》规定,改革教育经费管理体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努力争取做到事权与财权统一,教育经费单独列项。
要依法保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对各种违反国家规定,侵犯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权的行为,随意改变教学计划、削减思想品德课、体育课的行为,非法印制复习资料、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行为,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传播、贩卖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印刷品和音像制品的行为等等,进行重点监督和查处。
要依法保证农村教师待遇的落实。要依照教育法律的有关规定,积极制定和建立正常的教师工资增长机制和教师工资水平监控制度,完善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制度。对于拖欠教师工资的违法典型,认真追究责任。
依法规范义务教育收费行为。按照教育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收费审批制度、收费公开制度、收费使用管理制度、收费监督检查和违纪处罚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明确收费程序和办法,规范收费行为,严禁学校擅自扩大收费项目,尤其对实行“一费制”的地区,严禁提高收费标准,并努力做到向社会公开,使收费行为走上规范化轨道。
依法防止初中学生辍学,实行乡镇政府目标责任制,将控辍任务落实到乡、村一级,依法健全和完善辍学生报告制度。县、乡镇和学校建立详细的学籍档案,各中学定期向乡镇和县报告辍学情况。一经发现初中在校学生辍学,立即查明原因,查明后由当地政府和学校针对具体问题帮助解决,动员学生复学。
对实施义务教育漠不关心、不作为的政府及其官员,进行教育和依法查处。
(三)加快农村中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弘扬素质教育理念,坚持素质教育方向。农村基础教育是义务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使每一个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是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教育。农村教育要坚持素质教育的方向,首先要大力宣传素质教育理念,不仅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各学校负责人要知道,教师要知道,而且所有的学生,包括辍学学生、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知道,要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深入人心;其次,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领导的决策,必须始终坚持素质教育的原则和方向,各种教育改革举措必须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革除应试教育对素质教育的侵袭和干扰;第三,素质教育不能只挂在口头上,必须落在实处,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个学校,都要狠抓落实,一抓到底。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的思想和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改革和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解决学生辍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就目前农村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第一,提高农村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和能力,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师自觉地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个性差异,自觉爱护学生,保护学生的积极性。第二,实施教师网联计划,快速提高现有农村教师专业素质。教育部袁贵仁副部长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准备高质量专业化的教师》一文中,提出实施“区域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建设计划,为广大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的终身学习提供服务的思路。按照教师教育改革总体思路和“教育部关于实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的指导意见”以及2002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意见》精神,积极整合县级教师培训、教研、电教等相关部门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构建“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上挂高等学校,下连中小学校的新型县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成为农村教师接受现代远程教育的工作站和教学点,为教师研修学习提供必要的服务与支持。充分借助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打破时空阻隔,大规模开展高水平的教师培训,使不同地区的教师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是大幅度提高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第三,培养农村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能力,使每一个教师都能根据学科特点,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创造性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提高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
改革农村课程设置。从增强农村初中课程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以及学生就业需要出发,对农村初中课程进行调整、改革:第一,增加选修课。当前农村初中课程,选修课所占比例太低,需要随着年级的提升而逐步增加,而且实用性的技术课程,职业性选修课程应占相当的分量;第二,增强普教内容与职业教育内容的相互渗透性。普教和职业教育内容的相互渗透是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在农村,要把普通文化课程的教学与学生未来职业联系起来,与当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结合起来,要开展多样化的活动,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他们实践的能力;第三,要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资源,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智力;第四,结合当地实际,有选择地把“绿色证书”课程内容纳入到农村初中课程之中,农村初中毕业生实行“双证制”;第五,农村学校增加劳动课,增加职业技术课,从而使学生能在心理和技能上适应就业的要求,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改善农村学校管理。首先,改变管理观念,实行人性化管理。农村教育需要有现代素质的管理人才,能理解、尊重教师,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一个愉快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开放而有效的管理为老师注入活力和热情,激发他们的工作智慧;同时也会打破沉闷的学校生活,让学生离教师、离课堂更近,而不是辍学。其次,改变教育评价体制。以成绩、排名为基础的传统评价方式既害学生又害教师。还有什么比排名次更能打击、伤害大多数学生?还有什么比以考试分数为评定标准更能误导教师的教育方向?发展性的教育评价不仅会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具吸引力的学习氛围,也同时引领教师不断地追求真知、提高能力并勇于参与到教育变革的实践中来。第三,提倡严肃诚实的管理风尚。管理态度、方法、风气都会直接影响教育部门的风尚也直接影响教师的职业态度和素养。诚实的精神面貌是现代的楼房和设备所换不到的。不诚实、不务实,再大的财力投入也改变不了教育力量的苍白。在教育管理上,要实事求是,坚决摒弃弄虚作假等腐败的行为,这是养成教师和学生诚信的基本条件。
(四)建立大区域农村教育管理体制,发挥大区域的管理优势
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的建立,是农村教育改革的重要推进,但这一推进的重点是以“三个确保”(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为主要内容。从体制改革的立意来看,“三个确保”仅仅是从稳定角度出发的考虑,然而这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采取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完全实现农村的义务教育。从农村教育发展的角度考虑,应该建立以地(市)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并逐步过渡到建立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这一管理体制能对教育提供较多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提供较大的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空间,有利于在全地区范围内合理调配和使用教育资源,有利于发挥优质学校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示范作用,有利于加强对薄弱校的支持力度,也有利于各类学校教育的整合和协调发展。推动区域教育符合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时更易筹集社会资金支援教育,建立贫困学生资助基金制度等。
教育大区域管理,要建立相应的区域性教育评价制度。区域性教育评价,必须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内容,其评价的原则和方法等必须以素质教育为理念,通过评价引导社会和人们转变观念,冲破应试教育的束缚,矫正农村教育培养目标错位,使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
区域教育评价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是学校教育的指挥棒和驱动器。评价要制度化,增强实效性,不能为评价而评价,敷衍了事,走过场,而是真正成为区域教育行政部门落实素质教育,管理和指导农村学校办学,提高办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升华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参考文献:
[1]王景英.农村初中学生辍学问题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袁桂林.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现状及多元化发展模式初探[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
摘要: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象严重,其主要原因是农村教育缺失、学生厌学、农民经济困难以及观念蔽障等。控制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对策,一是落实“三农”政策,强化教育扶贫力度;二是依法治教,加强政府责任;三是加快农村中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四是建立大区域农村教育管理体制,发挥大区域的管理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