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美范文
时间:2023-03-27 03:41: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活中的美,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上学路上,真美。
上学的路上我们每个人不知都走了做多少回了,但又有谁会去品味这美丽的时刻呢?春天来了,大树长出了新枝,抽出了新芽,投入到大地的怀抱。小鸟站在电线上,就像五线谱上的小音符。仿佛,小鸟们正在谱写一曲动听的歌儿。路边的花也开了,大树衬托着花儿,就像是一位高贵的公主身旁带着保护他的勇士。小草也急急忙忙的出土,好像就要呼吸到新鲜的空气,高兴地在那笑呢!
夜空,真美。
写完作业,我站在阳台上,仰望星空,真美呀!月亮是个害羞的小姑娘,她正躲在云层里偷偷的看着我们,就像是她露出了半个笑脸正对着我们笑。她是那么的纯洁,它把光辉洒向了大地。星星在眨着眼睛跳着欢乐的舞蹈,他们在天空中是那样的无忧无虑,是那么的欢乐。这时,我就像天空中星星在欢乐的玩耍。
风筝起飞,真美。
广场上,风筝飞上了天空。可爱的孩子们在欢乐的玩耍。风筝一边飞,孩子们一边跑。他们都高兴地拍着手,在庆祝自己的风筝高高的飞上了天空。天上那一个个风筝,就像孩子们一张张欢乐的笑脸。风筝越飞越高,孩子们的笑声。越传越远。
篇2
温柔美
很多人都会选择要一个温柔的母亲,而不选择要一个有钱的母亲。看到母亲把钱给你丢下,而冲忙走出家门去赚钱的时候,你会感动吗?看到在遥远的山村,一家破旧的房子里,一位母亲把家里唯一的一件棉袄盖在儿子身上,对着儿子嘘寒问暖的时候,你才真的感动了。同样作为母亲,贫穷家庭的生活会很艰苦,但是得到的母爱会比有钱的家庭多上很多。
爱,很美。母爱,很伟大……
残缺美
生活中,不多不少也会撞到一些残疾人。其实她们也很美,是一种独特的残缺美。雕像维纳斯是缺了一只手臂,但是她却拥有每个女孩梦寐以求的黄金分割线,全身都是正确的黄金比例。要记得,上帝为你关上所有门时,不会忘了为你开一扇窗。
有一种美,她很特别,不是人人能拥有,应该引此为荣……
凌乱美
看见房间的乱,心生了一种亲切的感觉。早上起床,无论多急,总爱坐在窗台上,看着大街上人来人往的情景。大家都在为了各自的事在马路上奔忙着,这样的马路是凌乱的,但是也是城市活力的一种体现。游乐场里总是乱的,因为它把各人的笑声,欢呼声,惊吓声,以及在玩过山车时那种刺激的叫喊声,融合在了一起。游乐场的凌乱,也许是城市中最多欢声笑语的地方。
篇3
我在学校读书。每天早晨,每当我走到学校门口,琅琅的读书声总会传进我的耳朵。伴着读书声走进教室,拿出一些经典诵读的书,加入读书的行列。老师在讲台前,指导着我们,并不时提醒我们注一下音,就这样一直读下去,直到第一节课的上课铃响起......
下课了,孩子们涌出教室,跑向走廊,奔向操场。同学们追着、跑着、叫着,各种声音混成一片,组成了一首校园交响曲。
中午过去了,迎来了阳光明媚的下午。来到学校,同学们不约而同的掏出书本,尽情汲取书中的养分,每个同学都如痴如醉,仿佛置身书中奇妙的世界。
下午最后一节课是古诗词诵读,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放声齐诵,那声音,忽高忽低,忽扬忽抑,忽急忽缓,美妙至极。那雄浑磅礴的声音,如万马齐鸣,如天仙奏乐。
篇4
数学活动是一种心理活动。因此,学校的数学活动只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的前提下,才能顺利地进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中的美,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手段之一。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简练、概括、精确、富于形象化、理想化,数学语言和其它文学和艺术一样,也是有美的特点和形式。同样能吸引人,关键是我们师生如何探究这种美,让学生体会到这种美,那就让生活中的美走进数学课堂吧!
数学中存在美。从下面三个方面论述数学中的美。
1、数学形式的简单性和应用的广泛性
数学的特点决定了数学形式的简单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简单性是美的特征,也是数学所要求的。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杂乱无章的自然现象中,抽象出数学概念,用简单的数学形式表示,然后反过来又解释更多的现象,这正是我们数学的威力美的体现。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讲解一些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使学生经常体验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增强“数学是科学的大门和钥匙”的认识,强化学习兴趣。
数学的对称性和和谐性对称就是整体各部分间的相称与相适应;和谐就是谐调。
数学中的对称性和和谐性处处可见:
古希腊欧几里德的《几何原理》建立了一个美妙的平面几何体系,两千多年来获得了多少的赞叹,以致一些大科学家称它为“雄伟的建筑”、“壮丽的结构”、“巍峨的阶梯”。 而建立在完备的希尔伯特公理体系的几何,基础之牢固,结构之严谨,内容之丰富,使这“雄伟的建筑”更加富丽堂皇,但若稍改变基础—欧几里德几何和第五公设,又成了另外的宫殿—罗氏几何和黎曼几何。还有前面提到的“黄金分割”,等等。
2、数学推理的严谨
数学逻辑的严密性,既是数学的特点,又是数学所追求的目的。恩格斯说:“数学以确定的完全现实的材料作为自己的对象,不过它考察对象时 舍弃其具体内容和本质的特点。” 转贴于 当然,数学的美不是以艺术家所有的色彩、线条、旋律等形象表现出来,而是把自然规律抽象为一些符号或公式,并通过演绎构成一幅自然的完美图景。如果不是夸大的话,我想数学思辩的魅力也如音乐作品中感人肺腑的优美旋律一样久久地在胸中萦绕、升华。
美的事物能唤起你的愉悦,反过来又能激发你发现,得到美的事物,我们数学教育应该体现这一点。
3、数学教学与美育
审美是美学的一个分支,他的任务是通过全面培养人的感知美、鉴赏美和进行评价的能力,以逐渐形成人对生活中、艺术中、科学中的美具有一定的接收能力、理解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有高尚的审美情操,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篇5
我的“脑海生活日记本”里就有这样一件真实的事:
我的一个朋友从培训班回来的时候,身上只有四角钱,还差一角,他本想着:反正是无人售票车,少一角也不会被发现,就这么办!当他准备投钱的时候,后面一位抱孩子的大叔说:“我的是两元的,把你的钱给我,我帮你投。”当大叔数完那四角钱后,只是微微一笑,随便找了一个位置坐了下来。朋友说,他当时想了各种“东窗事发”的理由,却没派上用场。当时,朋友在想,一个陌生人为什么会帮助一个“小不点儿”维护他的自尊。
其实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我们不一定非要到公园或是展览馆才能看到,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处处皆是美。
篇6
生活中的美
法国的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我的生活中,我发现了美,这件事是这样的……
“叮铃铃!”一阵悦耳清脆的铃声过后,同学们陆陆续续地走进教室,只见,老师手捧一摞卷子,神情严肃。“那摞卷子是昨天做的,都是一些简单的算术题,这次考试我肯定又是100分!”我在心里做着甜滋滋的美梦。老师开始念分数了,我的心里笑开了花,但脸上丝毫不敢表现出来。“王刚 100分,李田100分,张明92分……’’听到那么多的同学都得了好的分数,我对自己更加有了自信,深藏已久的笑容露了出来。“康子金……”我高高的举起双手,摆着胜利的手势挥舞着,同学们投来惊奇的目光。同桌碰了我一下,我赶紧把手收回来,坐正,但是灿烂的笑容依然显露在脸上。老师看了我一眼,继续念道:“康子金,73分”我一下子愣住了,像个木头人一样呆呆地坐在那里。
同学们哄堂大笑,还有的对我指指点点。这节课,我什么也没听进去,脑子里都是爸爸严厉的语气,妈妈批评的话语,同学们嘲笑的目光,或许要好的朋友也要离我远去。顿时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下去。终于挨到了下课,我冲出了教室,跑到小亭子里,为什么,我连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对!想着想着,都怪那不争气的眼泪流了下来,泪珠从我的脸颊划过滴到地上,隐隐约约地响起了嘀嗒的声音。“别伤心了!这次没考好,下次努力呀!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时,同桌走了过来,用手抚摸着我的头,对我说。 我扭过头,她用亲切的目光看着我,一件白色的连衫裙在晚风里飘拂,大大的眼睛里流露出了她对我的同情。她拉着我走到走廊里,坐了下来。“其实失败只是暂时的,没有永久的。” “你看!”她用手指了指挂在天边的夕阳,顺着她的手指望去,此时的太阳依然是那么大,那么圆,但已褪去了白天强烈的光芒,只能将最后一抹余晖洒向大地。周围的云朵染上了红彤彤的颜色,像一块块红色的绸子在高空中飘荡,那余晖闪着金色的光团映在长廊的墙壁上,无声无息地闪烁着……是啊!夕阳就要落山了,但是,明天它还会冉冉升起,把光明献给大地,它不会一去不复返。100分也一样,只要,仔细,认真,什么事也难不倒!我明白了她的用意。她的外表和她的心灵,是那么的美丽,她的心灵充满了灿烂的阳光,将要把阳光一次又一次地播撒在每一个人的心田。
篇7
一、从自己的身体条件出发快乐地体验知识的魅力
其实,每个人的身体都隐含着许多丰富的数学知识。善于引导学生通过从自己最熟悉的身体出发,在联想中真切地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性,体验数学的魅力,培养学习数学联系生活的强烈意识。例如,教学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比较时,先分别让学生画出1厘米和1平方厘米,1分米和1平方分米,让学生再用自己身体的某部分充分比划和体验,发现1厘米是1个手指节长,1平方厘米有一个手指肚大小。1分米正好一??长,把小手张开就能把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遮住了。两手打开就大约有1米长。自己每天睡觉的小床,把它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有1平方米大。就这样,学生在“真好玩”“真有意思”中快乐地理解和掌握了知识。
二、从学生生活实践出发快乐地获取探索学习的方法
教师要结合日常生活丰富、?驮拥奶氐悖?设计开放性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应用中获取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促进自身的主动发展。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时,我设计这样的情境引入新课:小明和小华两人现场进行投掷飞镖比赛,小明飞了30次,中27次;小华飞了20次,中17次。他俩谁飞中的比率大?生动真实的、有趣的生活载体激发学生热烈讨论,发表见解,踊跃汇报,总结发现哪种方法最好,从而引出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时,老师请学生用卷笔刀削圆柱形的铅笔,要求削到笔头尖为止。亲自体验平时再熟悉不过的操作,使学生体会到:铅笔是圆柱形,削过的部分变成了圆锥形。这样学生容易发现:圆柱的底面和高跟圆锥的底面和高相等;圆柱的体积比圆锥大,学生马上可以联想到可以通过研究圆柱和圆锥体积的关系入手解决圆锥的体积问题。再经过小组合作试验发现总结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学生就这样从熟悉的生活经验中快乐体验,主动地获取探索知识的方法和策略。
三、交流让学生分享快乐和共享资源
篇8
古董店的老板告诉我,那是从前渔民网鱼的用具,陶制的坠子一粒一粒绑在渔网底部,以便下网的时候,渔网可以迅速垂入海中。大铜环则是网眼,就像衣服的领子一样,只要抓住铜环提起来,整个渔网就提起来了,一条鱼也跑不掉。
夜里我住梧江招待所,听见庭院里饱满的松果落下来的声音,就走到院子里去捡松果。秋天的金门,夜凉如水,空气清凉有薄荷的味道,星星月亮一如水晶,我突然想起韦应物的一首诗《秋夜寄邱员外》:
怀君属秋夜,
静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
幽人应未眠。
想到诗人在秋天的夜晚,散步于薄荷一样凉的院子里,听见空山里松子落下的声音,想到那幽静的人应该与我一样在夜色中散步,还没有睡着吧!忽然感觉韦应物的这首诗不是寄给邱员外,而是飞过千里、穿越时间,寄来给我的吧!
回到房中,我把拾来的松果放在那铜环与陶坠旁边,觉得诗人的心与我的心十分接近。诗人、文学家、艺术家,乃至一切美的创造者,正是心里有铜环和陶坠的人。在茫茫的生命大海中,心灵的鱼在其中游来游去,一般人由于水深海阔看不见美好的鱼,或者由于粗心轻忽,鱼就游走了。
有美好心灵、细腻生活的人,则是把陶坠子深深沉入海中,由于铜环在手,波浪的涌动和鱼的游动都能了然于心,垂丝千尺,意在深潭,捕捉到那飘忽不定的思想的鱼,观点的鱼。作为平凡人的喜乐,就是每天在平淡的生活里找到一些智慧的鱼,时时在凡俗的日子捞起一些美好的鱼。
让那些充满欲望与企图的人,倾其一生去追求伟大与成功吧!
让我们擦亮生命的铜环和生活的陶坠子,每天有一点甜美、一点幸福的感情,就很好了。
夜里散散步,捡拾落下的松果,思念远方的朋友,回想生命的种种美好经验,这平淡无奇的生活,自有一种清明、深刻和远大呀!素材运用:
篇9
上学路上,真美。
上学的路上我们每个人不知都走了做多少回了,但又有谁会去品味这美丽的时刻呢?春天来了,大树长出了新枝,抽出了新芽,投入到大地的怀抱。小鸟站在电线上,就像五线谱上的小音符。仿佛,小鸟们正在谱写一曲动听的歌儿。路边的花也开了,大树衬托着花儿,就像是一位高贵的公主身旁带着保护他的勇士。小草也急急忙忙的出土,好像就要呼吸到新鲜的空气,高兴地在那笑呢!
夜空,真美。
写完作业,我站在阳台上,仰望星空,真美呀!月亮是个害羞的小姑娘,她正躲在云层里偷偷的看着我们,就像是她露出了半个笑脸正对着我们笑。她是那么的纯洁,它把光辉洒向了大地。星星在眨着眼睛跳着欢乐的舞蹈,他们在天空中是那样的无忧无虑,是那么的欢乐。这时,我就像天空中星星在欢乐的玩耍。
风筝起飞,真美。
广场上,风筝飞上了天空。可爱的孩子们在欢乐的玩耍。风筝一边飞,孩子们一边跑。他们都高兴地拍着手,在庆祝自己的风筝高高的飞上了天空。天上那一个个风筝,就像孩子们一张张欢乐的笑脸。风筝越飞越高,孩子们的笑声。越传越远。
篇10
关键词:美术;生活教育;观察;感受
“教育即生活”是杜威教育思想之一。他认为:学校是一种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特殊环境,教育不是为生活做准备,而是最完全地实现生活。陶行知在了解了这一思想后,把杜威的理论做了一个翻转,他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固有的内容,教育的意义在于促进生活的变化,生活教育与人的关系是与生俱来的。在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实践过程中,笔者对“生活教育”这一理论有着深刻的体验。幼儿在生活中观察、理解的主观意识表现在活动当中是各有不同,这也是由于“生活即教育”的原因。如何利用幼儿的生活经历、生活环境、对生活环境的观察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是幼教工作者要思考的问题。面对着现代生活的不断变化,如何过现代的生活、感受现代的教育,过今日的生活,感受今日的教育?笔者对此进行了思考,并把这一思考实际运用到幼儿美术活动过程当中。
一、观察生活
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会经历许多阶段。在这些阶段中,幼儿吸收到生活给予的不同信息。通过观察身边的事物,幼儿的模仿能力、创造能力也在提高。什么样的生活就是什么样的教育,帮助幼儿发现美好的生活、帮助幼儿创设美好的生活,是成人的责任。
(1)自然的生活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幼儿有发现美的眼睛。3岁~6岁的幼儿在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时,往往有不同的表现。3岁的幼儿看到喜欢的事物,往往觉得好看;4岁的幼儿则会开始观察事物的整体,如颜色;而5岁以上的幼儿,在进行事物观察时,会整体、细节同时观察,并且还能把观察到的物品在其他地方表现出来。比如:大班莉莉看到了一朵木芙蓉。在一次美术活动过程中,教师请大家自由绘画,绘画的主题是:我喜欢。莉莉开始了自己的作画过程,一会儿,她就完成了一朵粉红色、六片大花瓣的花朵。笔者针对这朵花与莉莉展开了讨论:“这是什么花?”“妈妈说它叫木芙蓉。它可美了,一棵树上有好多大花。都是粉红色的,有六片花瓣。”在这个活动中,莉莉把她平时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美好的事物运用到了课堂中。教师深受启发:幼儿在生活的过程当中,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看到各种风景。如果教师对幼儿进行提示,请幼儿多注意生活细节,有目的地请幼儿进行观察并在美术活动中表现出来,就能提高幼儿的体验、感受、观察能力。这些,在生活当中都是可以完成的,并且这样的提示,能切实地为幼儿美术教育带来实际的意义。在这样的观察中,还提高了幼儿发现美的可能,让幼儿从有目的的观察发展到自主观察,实现幼儿探索能力、发现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
这样的观察体验每位幼儿都有,教师可以把幼儿无目的的观察转化为有目的观察。在进行美术活动前,可与幼儿进行主题内容的商量,一起回忆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让幼儿参与到活动设计中来。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幼儿能很快确定出主题,教师也因此设计了活动形式与活动过程。而幼儿在这样的主动参与的过程当中,得到了主人翁的自豪感与表现后的满足感。接下来的活动中,幼儿更积极地观察身边的环境,以期在下次活动或美术教学中表现更好。
(2)刻意营造的生活教育。除了幼儿自然地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这些与美术活动相关的教育,教师与家长也应该为幼儿创设一定的教育环境,为幼儿搭建更好的发展平台。生活中,处处有可利用的物品和环境,以培养幼儿的审美感受与动手能力。在进行美术活动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学会发现生活中可利用的物品,让教育活动生活化,让幼儿感到生活中处处都可以创造出美好,可以利用身边的各种物品进行艺术品创编。比如各种瓶子、绳子、布匹、棉絮,当在生活中没有使用价值时,利用到课堂中,让幼儿进行再创造,从中发现美好。
二、感受生活
幼儿在生活的过程中,感受着各种变化,比如环境、季节、家长行为。陶行知认为:是艺术的生活,就是艺术的教育,不是艺术的生活,就不是艺术的教育。要使生活艺术化,就要有真实的体验和感受。
在美术活动进行的过程当中,幼儿除了对生活的回忆,还应该有即时的感受。在即时感受的过程当中,进行相应的美术活动,让幼儿身在其中,获得更多“主观”的看法和表现方式。如:在进行大班滴画活动“小雨滴”时,教师刻意选择了雨天与幼儿一起进行滴画。雨季时,教师请每位家长给幼儿带来一把小雨伞,并在幼儿的书包中多备几套衣服,等待着下雨时进行“小雨滴”活动的教学。下雨了,每位幼儿拿着一把伞,在雨中通过安静倾听、踩水、旋转雨伞等,感受着雨滴不同的形态、线形、聚合。之后,教师请幼儿换衣服,马上开始滴画活动“小雨滴”。教师为幼儿提供许多白纸,幼儿使用滴管在蓝色的颜料水中抽取颜料并甩动,在空中划出弧线后滴在白纸上。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获得了切实体会,很好地感受了雨滴下落的样子。尽管作品中体现不出雨滴落下的线形,却让幼儿充满了满足感。这样的活动,增加了教师教学难度,很多教师认为“麻烦”:需要时机、准备、换衣服等过程,还担心幼儿把环境弄脏。但是,对于幼儿来说,感受生活后进行的美术活动,可让幼儿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