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管理条例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2: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传染病管理条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传染病管理条例

篇1

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 目的 分析三级传染病医院的医院感染特点,总结优化管理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3 年12月收治的34328例传染病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及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34328例患者中有265例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率为0.77%;医院感染患者中,119例为腹腔感染,腹腔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部位的感染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感染患者中慢性重型肝炎所占比例最高,急/亚重症肝炎次之,均显著高于其他疾病类型(P<0.05);病原体检验培养出82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所占比例为53.7%,显著高于革兰阳性菌(30.5%)和真菌(15.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感染危险因素、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是降低医院感染率的有效途径。

[

关键词 ] 医院感染;传染病医院;优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7(c)-0076-02

医院感染,指的是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获得的感染以及医院内获得、院外发生的感染。我国对医院感染的研究相对较晚,但发展较为迅速[1]。目前,我国的医院感染管理已步进正轨,并形成了一套科学、系统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医院感染管理日益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为了解三级传染病医院的医院感染特点,本研究对本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4328例传染病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4328例传染病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医院感染诊断,均取自管床医师对患者的病历中的记录,以及医院感染管理科的监测资料。

1.2方法

对343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应用自制的调查表,对3432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逐项进行登记,调查内容:病人姓名、入院时间、出院日期、住院科室、预后、有无感染、感染日期、感染次数、出院科室、细菌培养结果,等等。并对调查。并应用统计学软件对调查数据做统计学处理。

1.3 诊断标准

根据我国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进行医院感染诊断。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了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率

34328例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详见表1。从表1可知,34328例患者中有265例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率为0.77%。其中2012年的医院感染率为0.83%,2013年的医院感染率为0.72%,2年的医院感染率比较,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年的医院感染例次率比较,差异也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1 感染部位

265例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中,有107例为下呼吸道感染,61例为上呼吸道感染,34例为胃肠道感染,20例为腹腔感染,14例为泌尿系感染,11例为血液感染,10例为脓胸术后感染,8例为其他感染,详见表2。由表2可知,下呼吸道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部位的感染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疾病分布

265例感染患者中,肺结核130例(49.1%),病毒性肝炎63例(23.8%),肝硬化30例(11.3%),原发性肝癌17例(6.4%),手足口病10例(3.8%),外科结核9例(包括支气管胸膜瘘、脓胸、脊柱结核等),占3.4%,麻疹6例(2.3%),水痘4例(1.5%),艾滋病3例(1.1%),其他传染病2例(0.8%)。结核病所占比例最高,病毒性肝炎次之,均显著高于其他疾病类型,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3。

2.4 病原菌分布

对265例感染患者进行病原体检验,共培养出101株病原菌,病原菌阳性检出率为21.8%。病原菌分布情况,详见表4。由表4可知,革兰阴性菌所占比例为53.7%,显著高于革兰阳性菌(30.5%)和真菌(15.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3、12.76),P<0.05。

2.5 抗菌药应用

34328例患者中,有14320例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或治疗,占41.7%。14320例应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中,单一用药10746例(75.0%),二联用药2722例(19.0%),三联用药873例(6.1%)。单一用药比例,显著高于二联及三联用药比例,χ2=380.62、715.78,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本院为三级传染病医院,主治肝病、结核病、艾滋病及其他急性传染病,由于收治对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本院的医院感染率与普通综合性医院相比,有一定的差异[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我院2012—2013年收治的34328例患者中有265例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率为0.78%,感染例次281例次(6.10%),这一数据比综合性医院统计数据略底,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综合性医院中,下呼吸道感染在医院感染中所占比例最高,但本次研究发现:仍然是下呼吸道感染最高,265例感染患者中,107例为下呼吸道感染,44例为腹腔感染高。这可能与我院收治对象主要为结核病肝病患者有关。下呼吸道感染中,多为重症肺结核、老年肺结核患者,腹腔感染者中,多为慢性重型肝炎、急/亚重症肝炎。这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主要为[4]: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侵入性操作等有关,肠道内源性感染;肠道内致病菌易位进入腹腔;腹膜透析、腹腔穿刺等侵入性操作,增加腹腔感染风险;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患者免疫能力低下等也是引发腹腔感染的重要因素。

本次研究显示,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中,重症肺结核所占比例最高,为49.1%,这一结果与国内相关文献报道相符。病毒性肝炎次之,为23.8%,肝硬化占11.3%,原发性肝癌占(6.4%),恶性肿瘤占8.1%,这几种疾病的医院感染率均较高。外科疾病所占比例较高,可能与外科手术刺激、患者自身病情特殊有关,本院行外科手术的患者多为门脉高压征、脾功能亢进者,且多合并肝硬化,机体免疫力较差,再加上手术刺激,所以医院感染风险较高。

在培养出的101株病原菌中,真菌为40.6%,革兰阴性菌为39.6%,显著高于革兰阳性菌(19.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0株革兰阴性菌中,9株(25%)为大肠埃希菌,这一结果与全国非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者的细菌分布情况一致[5]。34328例患者中,有14320例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或治疗,占41.7%。这一结果接近国际卫生组织提出的抗菌药物应用率<30.0%的标准。

要降低传染病医院的医院感染率,首先应改进医院感染管理模式,"主诊医师负责制"是目前实践证实较为成功的一种管理模式,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可参考借鉴[6];其次,要严格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相关科室建立《使用物品消毒记录本》、《紫外线消毒记录本》、《终末消毒记录本》、院感主动报告卡、多重耐药登记本等;最后,医院还应加大感染控制及监测力度。在处置室、治疗室、重症监护室、病区建立感染监测预警系统,实现住院患者的全程监控,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时诊断、及时处理;此外,还应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提高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总之,传染病医院的医院感染率较高,医院应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感染危险因素,以降低医院感染率。

[

参考文献]

[1] 王淑梅,陈宏义,黄学莲,等.2009-2011年三级传染病医院医院感染临床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1):2598-2600.

[2] 李胜男,刘建勇,李谦,等.2007-2009年传染病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4):5168-5170.

[3] 高斌,薛伟栋,刘建勇,等.2007-2008年传染病医院肝病内科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5):3137-3140.

[4] 龚淑琴.加强传染病管理与医院感染管理[J].四川医学,2009,30(5):758-759.

[5] 韩传平,高松,刘慧,等.传染病5级预检分诊与医源性感染相关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3):3744-3745.

篇2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加强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根据《2018年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计划》要求,对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疾控机构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开展监督检查。此次检查工作主要对象为辖区内所有医疗机构,二级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重点,检查内容主要针对传染病疫情控制、传染病疫情报告、预防接种工作、医疗废物处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等。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疫苗流通和疫苗接种管理条例》、《消毒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标准及文件的规定,认真有序的开展了传染病防治重点监督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疫苗流通和疫苗接种管理条例》实施情况  

根据工作计划,我所对辖区内的1家县级CDC、34家医疗机构开展的预防接种工作进行了监督检查,检查覆盖率100%。 

检查结果:各预防接种单位均依法持有有效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合法的预防接种诊疗科目。接种人员均接受县卫计委的集中培训,并取得考核合格证书。一二类疫苗统一由县CDC统一购进并分发到各接种单位。各接种单位应向县CDC索要各类疫苗的相关证明文件及资质等。28家接种单位在预防接种场所的显著位置公示第一类疫苗的品种和接种方法;27家接种单位主动进行接种前家长的告知和询问工作;27家接种单位有疫苗的接收、购进、分发、供应、使用登记;辖区内共上报一般不良反应0例,无异常反应及疑似异常反应发生。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疫情控制情况 

5--10月对辖区内1家二级医院、 68家其他医疗机构、1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传染病防治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55家医疗卫生机构能够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有比较健全的管理制度,有专兼职人员进行传染病的上报工作,网络直报运行正常;34家医疗机构开展疫情报告管理自查;70家医疗机构都能按规定执行首诊负责制,使用门诊日志;55家医疗卫生机构能够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使用疫情报告登记本和统一的传染病报告卡,按要求保存传染病报告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立疫情管理制度,有疫情报告、咨询电话。  

主要存在问题如下:(1)部分医疗机构门诊日志项目登记不全或登记空白传染病登记本登记不完整,存在传染病迟报的隐患。 

(2)未切实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工作。 

(3)依法开展传染病自查未切实执行等。  

三、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 

对辖区内2家医院,68家其他医疗机构的消毒产品进行了监督检查。54家医疗机构设置负责消毒管理工作部门及专兼职人员,应制定并落实有关消毒和院感的规章制度;二级医院及20家其他医疗机构有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49家医疗机构开展消毒隔离知识培训;30家医疗机构设置了消毒产品的进货验收制度,明确责任验收科室,有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许可证。70家医疗机构做到医疗器械一人一用一消毒,且治疗室、换药室物体表面消毒登记项目齐全,如缺少消毒液名称、浓度及消毒方法、时间等项目;主要抽查的消毒产品有艾邸逊75%酒精消毒液、名德75%酒精消毒液、利尔康外科手消毒液、德新康手消毒液、3%过氧化氢消毒液、艾邸逊碘伏消毒液、名德碘伏消毒液、德新康消毒片等。  

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个别医疗机构对医护人员的消毒隔离培训不到位。 

(2)索证意识不强,不知道消毒产品应索哪些证件,导致索证不全。 

(3)供货机构不主动提供相关产品合法合格证明文件。

(4)大部分医疗机构未开展消毒产品检测。 

四、医疗废物监督管理情况 

5--10月对辖区内1家二级医院、68家其他医疗机构、1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各级医院设置医疗废物处置管理组织。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设置监控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确定本单位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工作的责任部门和管理人员的组成。  

存在主要问题: 

(1)部分医疗单位对医疗废弃物管理不到位,医疗废物未进行分类存放,运送医疗废物的工具未进行消毒与登记工作。  

(2)未建立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  

(3)自行处置医疗废物的医疗机构未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实施。  

五、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监督情况 

辖区医院检验科应属于一级实验室,目前未见相关资质的证明文件;各实验室明显位置标示符合规定的生物危险标识;各级医院有生物安全制度。  

六、下一步工作思路 

我所将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督促医疗卫生机构落实传染病防治工作要求。  

(一)强化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医疗废物处置、消毒隔离制度和传染病疫情控制等工作的管理制度,落实工作职责,明确具体责任人。  

(二)做好人员培训工作。特别是要求医院加强卫生人员及个体诊所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学习传染病防治有关工作规范,提高医护人员素质。 

(三)提高对各类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监管力度,加大对违反传染病防治工作要求的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将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医疗机校验管理和绩效考核内容,提高医疗机构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完善我辖区各类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

巴里坤县卫生监督所

2018年11月15日

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根据《2011安徽省传染病防治监督重点检查计划》的要求,我局卫生监督员于2011年9-10月对辖区内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医疗废物处置情况和辖区内所有医院的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现将情况小结如下:为确保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有序开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工作方案,健全了制度,明确监督重点、监督要求,确保监督检查工作落实到位。

在医疗废物处置方面, 23家乡镇卫生院(所)和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能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对医疗废物进行收集、包装、运送、暂存处理。医疗废弃物污染物品均经严格消毒毁形处理,医疗废弃物回收人员的个人防护健康检查均能落实。个别单位也存在未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本文由收集整理医疗废物登记不全、未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的现象。

在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方面,主要检查了23家乡镇卫生院(所)和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否设置负责消毒管理工作的部门,是否制定并落实有关规章制度;是否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是否建立对住院病人合并传染病的消毒隔离措施等情况。检查发现,大部分医院领导都非常重视消毒隔离工作;制定了完善工作制度;执行各项制度的力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加强了医院自身管理。在传染病疫情报告方面,23家乡镇卫生院(所)和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各项措施已落实到位,各单位疫情报告基本规范,有专(兼)职疫情报告人员,传染病报告卡填写项目也基本齐全。

篇3

1、严格遵守《执业医师法》《传染病防治法》《精神卫生法》《母婴保健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医疗技术规范,依法执业。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医疗质量,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2、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中核准登记的执业地址和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不超范围执业;严格遵守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临床研究管理的规定,不将禁止类技术应用于临床,不违规开展临床研究项目;所有从业人员具备相关的执业资格,并按规定及时注册或备案,不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保证本医疗机构的科室设置、人员、设备以及医疗用房等条件符合法定许可条件。

3、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规定做好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疫情报告,发生重大灾害、事故、疾病流行或其他突况时,自觉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安排和调遣。

4、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规章,建立和落实医院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制度,防止院内的交叉感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规定,做好院内的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转、暂存、交由医疗废物处置单位集中处置等工作。

5、严格执行《消毒管理办法》,建立消毒产品进货检查验收制度,绝不使用无证或证件不齐全的消毒产品。

6、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按规定储存血液,建立临床输血申报、审批制度,与病人签署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7、严格执行《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和《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做好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工作。严格遵守《职业病防治法》有关规定,在批准范围内开展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工作。

8、严格执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保证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合法、安全、合理使用。

9、杜绝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非法选择性别、终止妊娠。

10、严格执行医疗广告审查制度,并按照《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批准内容医疗广告。

11、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办法》,规范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

篇4

一、人员执业、地址变更问题

【法律规定】执业医师法第十四条:医师经注册后,可以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未经医师注册取得执业证书,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执业医师法第十七条:医师变更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等注册事项的,应当到准予注册的卫生行政部门依照本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办理变更注册手续。执业医师法第三十条:执业助理医师应当在执业医师的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其执业类别执业。《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医疗机构不得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

从目前我市检查的情况看,有近10%的诊所不是开业申请人在执业,而聘任的人员多数没有办理医师变更注册。有的诊所有医师没护士、有的有护士没医师,个别诊所甚至是护士现场执业,近期,市监督所对一家诊所进行了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就是因为没有坐诊医生,由护士进行现场执业,导致患者延误病情死亡。这样的事例不少,由于人员执业导致的医疗纠纷在我市屡屡出现。关于诊所聘用人员行医问题,卫生部有专门的司法解释:第没有取得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执业证书的人员和已取得证书未进行变更注册的人员都视为非卫生技术人员。一部分执业人员未及时到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变更注册。关于诊所擅自变更执业地点问题,卫生行政部门颁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时候,已经对诊所进行了核准登记,核定了诊疗科目和执业地点,不是随便可以变更的,变更要首先进行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变更。今年,我们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有5家诊所擅自变更了执业地点,均进行了行政处罚。

二、超范围执业和夸大宣传问题

【法律规定】《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医疗机构必须按照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诊疗活动超出登记范围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其改正,并可以根据情节处以3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第六条医疗广告内容仅限于以下项目(一)医疗机构第一名称;(二)医疗机构地址;(三)所有制形式;(四)医疗机构类别;(五)诊疗科目;(六)床位数;(七)接诊时间;(八)联系电话。

根据检查情况,多数诊所能基本按照核准科目开展诊疗活动,但是有个别诊所存在超范围执业情况,有的内科诊所公然宣传治疗妇科、外科、皮肤科、儿科等疾病,目前,我市审批的诊所中除内科、中医、口腔诊所外,只审批了1家美容诊所和1家皮肤科诊所。检查发现有个别诊所甚至违法开展妇科手术、放环、取环、流产输卵管结扎术、早期终止妊娠术等项目。关于夸大宣传的问题,个体诊所在媒体医疗广告的现象比较少,但是个别诊所通过散发小广告,门头广告牌宣传的现象很普遍,多数有内容违规,新《医疗广告管理办法》修订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明确了医疗广告前的审查制度,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广告内容进行成品审查,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后方可。二是限制了医疗广告内容,限于医疗机构第一名称、医疗机构地址、所有制形式、医疗机构类别、诊疗科目、床位数、接诊时间、联系电话等8项内容;同时,规定医疗广告不得出现以下八项内容,即涉及医疗技术、诊疗方法、疾病名称、药物的;保证治愈或者隐含保证治愈的;宣传治愈率、有效率等诊疗效果的;、迷信、荒诞的;贬低他人的;利用患者、卫生技术人员、医学教育科研机构及人员以及其他社会社团、组织的名义、形象作证明的;法律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并规定禁止利用新闻形式、医疗资讯服务类专题节(栏)目或变相医疗广告。

三、消毒、隔离技术规范问题

【法律规定】《消毒管理办法》第四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消毒管理组织,制定消毒管理制度,执行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工作。医疗机构使用消毒剂必须索取生产经营1、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复印件;2、产品卫生许可批件复印件;3、产品检验报告或合格证明材料复印件。

通过检查发现问题有几个方面,一是医护人员消毒隔离观念差,消毒剂、消毒器械使用不正确、违反操作规程的现象普遍存在,甚至有使用过期消毒剂的现象。二是紫外线消毒不规范,个体诊所不做消毒记录,有的做记录但是没有紫外线消毒累计时间,大家知道,紫外线消毒是消毒的重要环节,每天必须严格执行,才能保证物体表面及空气质量,保证注射室的无菌状态。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是,有的诊所注射室存放生活物品,甚至将注射台当餐桌吃饭。这种情况不在少数,这是极不安全的行为。

四、医疗文书书写、保存

【法律规定】《处方管理办法》第五十条:处方由调剂处方药品的医疗机构妥善保存。普通处方、急诊处方、儿科处方保存期限为1年,医疗用毒性药品、第二类处方保存期限为2年,品和第一类处方保存期限为3年。

处方的主要问题:1.医师不签名或者签名不全;2.不具处方权的开处方;3.处方不按要求存放和保存(随处乱扔);4.药品剂量不规范;5.处方格式不规范(有的未按要求使用新处方急诊处方、儿科处方、普通处方的印刷用纸应分别为淡红色、淡黄色、淡绿色和白色,并在处方右上角以文字注明)。

处方是诊疗行为最重要的医疗文书,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具有法律、技术、经济责任。大家一定要重视处方的书写规范并按规定保存。没有处方权的一定不要在处方上签名。我们目前已经统一了处方,有个别诊所还未使用。

五、传染病管理方面

【法律规定】《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一条: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医疗机构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担传染病疫情报告、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以及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承担医疗活动中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监测、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置工作。第三十条规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本法规定的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

传染病管理工作是医疗机构的一项重要内容,从目前情况看,多数的诊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一多半的诊所没有建立传染病登记制度,总以为传染病与自己无关,传染病防治法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对传染病有救治义务,第一次接诊的医务人员必须按照《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医疗机构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时,应当及时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诊疗,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医疗机构。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注意:不要拒绝接收传染病人,要按照要求及时办理转诊手续。这次,我们为大家统一配备了传染病登记簿,当你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一定要认真登记,并按时限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六、医疗废弃物处置问题

【法律规定】《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七条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其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职责,防止因医疗废物导致传染病传播和环境污染事故。第十二条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第十四条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转让、买卖医疗废物。第十六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及时收集本单位产生的医疗废物,并按照类别分置于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者密闭的容器内。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应当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

通过检查,我市个体诊所在医疗废物处置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多,1.医疗废物随处乱放2.未分类3.无警示标识4.未用黄色塑料袋包装甚至有个别单位将医疗废物进行买卖。今年,我们对诊所统一进行要求:由于我市已经建立了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医疗废物必须按要求集中处置,这次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提供了资料,大家尽快与处置中心联系,根据各自的情况与处置中心签订协议。我们在明年四、五月份将联合环保部门进行检查,对不能按规定处理医疗废物的单位,将进行行政处罚。

七、内部管理方面

1.门牌不一致现象突出:多数诊所悬挂的门牌与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许可名称不一致。有的叫“康复门诊”有点叫“某某社区门诊”、“某某小区门诊”有的门牌上宣传治疗疾病内容,这都是不规范的。

2.内部账册记录混乱,门诊记录、消毒记录乱写乱画,好的用笔记本,有的用学生演草纸五花八门,不严肃。

篇5

【中图分类号】R18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8714(2020)10-0009-01

引言:

落实国家规定的传染病防控标准,显著控制大规模传染病的传播与感染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主要职责,公共卫生管理部门在其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病毒的蔓延逐渐暴露出许多地区在传染病预防工作中的不足问题,极大地影响民众的信任和支持。因此,研究公共卫生管理部门在传染病预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对控制传染病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常规资料

借助《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2019修订版)》以及《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等法规文件作为本次研究的文件资料支持,便于分析在现如今应用于传染病预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2研究方法

在研究团队的帮助下笔者与他们一并针对公共卫生管理部门在传染病预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进行总结,具体问题如下所示:

(1)制度规定的落实执行力度普遍不高

尽管我市政府部门对疾控机构的疫情防控工作十分重视,一系列制度文件以及规章内容也很快在站内得到传播。但由于传染病预防管理的制度规定在实际操作上存在普适性问题,管理层无法充分调动站内各级部门,相关条例更是形同虚设,无法体现出铁律一般的执行力度,导致无法发挥应有的制度作用。

(2)部门存在较多责权不明现象问题

在站内公共卫生管理部门中我们发现很多管理人员的传染病防控工作部署质量明显较低,导致部分人员出现责权不明的现象,甚至在分工上存在较大的歧义与差距。在部分地区的实际防控工作没有落实到位或者传染病防控质量不佳的状况下,负责工作的相关人员开始出现推卸责任的现象,导致公共卫生管理部门的传染病预防工作的充分落实与有效接地存在较大的负面影响。

(3)相关工作人员传染病预防水平不足

我们在研究分析中发现部门中许多工作人员的传染病预防水平明显不足,对传染病的预防知识了解程度甚少,相关急救药物的药理作用都说不明白。更有甚者在实际传染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盲目指挥的现象,导致疫情防控工作适得其反。

2结果

具体对策内容如下所示:

2.1促进公共卫生管理部门制度的完善

应尽快联合政府部门加强对站内公共卫生管理部门现行的相关防控制度的调整工作,确保制度适合实际工作需求。同时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定期排查存在的问题,针对传染病预防工作中存在的违规行为必须进行严肃处理,提高每位工作人员的制度意识,充分促进每位工作人员提高执行力度。

2.2构建系统性的传染病防控体系

在公共卫生管理部门的传染病防控工作中必须尽快构建系统性的传染病防控体系,一旦疫情爆发,站内公共卫生管理部门各司其职,启动预警方案,规范化落实传染病防控工作。还要构建疫情信息反馈系统,使每位工作人员及时反馈工作内容,保证反馈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效性。2.3促进部门工作人员传染病防控素质提升

公共卫生管理部门的团队素质及防控水平对整个传染病防控工作质量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第一步要先强化部门管理,组织所有工作人员定期参与疫情知识培训学习,在系统化培训中掌握疫情防控要求,与此同时,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的传染病防控意识与思想动态。公共卫生管理部门需联合政府部门针对领导班子与管理层进行重点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控素质;第二步就是要在其中构建监督激励机制,正所谓激励使人成长。在激励机制的引导下不断突破自己、提升自己,认真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每步路。

2.4合理引导民众,加强传染病防控意识

在传染病防控工作中民众的防控意识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公共卫生管理部门应合理引导民众提高对传染病的认识与学习,了解各类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以及相关禁忌等,加强每位民众的传染病防控意识。另外还要结合信息技术做好舆论导向,每次疫情都不可避免出现大量的谣传以及不良信息。部门需要借助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引导当地民众,并每日推送疫情防控知识以及各类谣传信息的纠正内容,合理促进每位民众正确对待疫情、科学抗疫。

篇6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福田行政区划内依法设立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第三条本制度所指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是指融“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为一体(即六位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

第四条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实行医疗技术准入制度,不得超范围执业。

第五条医护人员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执业证书并在相应的卫生行政部门注册。

第六条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

第七条应当依法书写病历,严禁涂改、伪造、隐匿、销毁门诊病历资料。

第八条接急救电话或者接到急救请求的,应及时出诊,及时检查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及时记录出诊、接诊时间,不得以任何借口拖延。

必要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第九条下列情形应当及时转诊并予以记录,不得延误,但必须就地抢救的除外。

1)严重威胁或者可能严重威胁生命健康的颅脑损伤、腹部损伤等急症和重症疾病与损伤;

2)现有技术水平不能明确诊断或者不能及时正确诊断的疾病与损伤;

3)1岁以下和60岁以上病情复杂的患者;

4)社区治疗3天疗效不明显的;

5)需要住院治疗的;

6)甲类传染病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部分乙类传染病或者疑似病例;

7)其他认为应当转诊的。

第十条严禁下列检查、治疗和预防接种行为:

1)严禁胎儿B超性别检查;

2)严禁擅自在社康中心以外进行输液治疗服务;

3)不得在夜间进行药物过敏试验和青霉素类药物首次注射;

4)不得使用自带注射药物,但患者书面确认且有证据证明自带药物是从上级医疗机构取得并自愿承担药物使用安全责任的除外;

严禁使用自带的需冷藏、避光等特殊保管的注射药物、青霉素、克林霉素、中药清热解毒静脉注射剂、血制品,以及疫苗等生物制品。

5)严禁使用毒、麻等法定限制使用药物和禁忌使用的药物;

6)严禁未经批准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以外进行预防接种。

第十一条护理人员应当及时记录垂危或者病重患者生命体征和检查结果,密切观察与记录过敏药物皮试者,及时发现和抢救过敏性休克患者,及时处理其他严重不良反应。

第十二条应当使用所属医疗机构统一采购、配送的药物,不得擅自采购药物。

应当坚持安全、合理、经济用药原则,严格执行药物配伍禁忌规范,熟悉各种药物的禁忌使用规范。

依法履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第十三条依法处理医疗废物。

第十四条依法履行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依法履行传染病防治义务。

第十五条依法履行计划生育、慢病防治、健康促进、老年和妇幼保健义务。

第十六条发生医疗纠纷时,应当及时封存相应实物,依法履行报告义务。

第十七条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违反本制度第四条规定的,依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规定处理。

第十八条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及其医务人员违反本制度第五条规定的,依照《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九条、《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八条和《护士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处理。

第十九条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及其医务人员违反本制度第七条规定,依照《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七条第5款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十八条第2款规定处理。

篇7

关键词:动物;传染病;防疫;措施

动物疫病是影响养殖业健康发展的大害,它能引起大批动物发病死亡和动物产品的损失,影响动物及其产品的安全,造成环境污染。动物防疫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和实效性很强的工作,其目的就是利用科学的技术手段,采取综合性防疫措施,有效预防、控制、扑灭和消灭动物疫病,提高动物健康水平和动物产品的卫生质量。

1 江城县动物疫病防治现状

长期以来,我县的动物防疫工作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和“因病设防、突出重点、科学免疫、综合防制、分级负责、协同作战、规范管理、讲求实效”的原则,积极落实各项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1 行政推动措施得力 动物防疫作为确保畜产品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得到了各乡镇和畜牧部门的高度重视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在加强领导、落实政策、目标管理等方面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县政府成立了“江城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下发了《江城县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全县51个行政村都配备了村兽医防疫员。

1.2 动物疫病防制工作进展有序 猪、鸡“两瘟”的防疫密度达到了88.8%和80.2%,牛、羊、猪、五号病的免疫密度也达到88.6%、50%、60.4%,同时有针对性的加强了疫病监控和免疫等措施,切断了疫病传播途径,做到了有备无患,提高了我县动物防疫灭病的能力,建立了严格的免疫档案和免疫标记制度,并指定专人负责疫苗、耳标、耳号钳、打孔钳的发放及管理工作,规范了免疫档案和耳标管理,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动物疫情监测报告网,指定专人做疫情的收集、汇总、分析和报告工作,为全县动物防疫工作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

1.3 抓紧了动物防疫监督和检疫工作 实行了强制免疫标识管理,把产地检疫、屠宰检疫、运输检疫、监督检查紧密结合起来,并在江城县整康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设卡,对运载动物及其动物产品的过往车辆严格查证验标、点物及登记,使全县开展产地检疫的乡镇达到了 100 %,开展产地检疫的村达到了 30 %以上。

1.4 兽药监督和饲料监控管理水平有新的提高 畜牧部门采用多种形式加大对《兽药管理条例》、《饲料管理条例》及配套法规的宣传力度,做了兽药、饲料的抽检工作,严厉查处了无证经营制售假冒伪劣兽药和在饲料中乱添滥用违禁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的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和净化了兽药饲料市场。

2 动物疫病防治应采取的措施

2.1 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在防疫工作中始终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养、防、检、治”等诸环节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有效控制动物疫病。对于动物疫病,首要的是防止其发生与流行。预防工作做好了,可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动物疫病在防疫方面有其共同的规律,只要通过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增强动物的免疫力3个方面进行综合防控,就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控制、扑灭动物疫病,要因时因地制宜。兽医防治人员须根据每种传染病在不同时间、地区的具体流行特点采取相应措施。动物传染病是在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以后,机体抵抗力减弱而发生的。传染病的流行有3个环节:传染来源、传播途径及易感动物。这3个环节联结在一起,才能引起传染病的流行。预防和控制、扑灭动物传染病,应针对些环节和条件,采取相应的措施。

2.2 及时报告疫情与动物检疫 预防、控制、扑灭动物传染病,首先要了解疫情。只有掌握疫情,才能为制订有效的防疫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了解疫情、掌握疫情,是控制、扑灭动物疫病的首要条件,是控制、扑灭动物疫病工作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掌握疫情的基本要求,概括起来是“快、准、全”等三个方面。发现疫情尽早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及时做出正确诊断,迅速采取控制和扑灭措施;动物检疫是预防动物疫病发生,及时发现疫病,防止动物疫病扩散蔓延,以及防止疫病传人、传出的重要措施。养殖人员应对养殖场所、圈舍及设备有充分的了解,对动物群体健康状况要心中有数,每天进行认真检查,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和正确处理,做到及早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疫病的发生与传播。对畜禽要勤观察,并按当地疫情定期检查,可采取临床检查和必要的血清学反应和变态反应方法等。把检出的患病动物和健康动物分开饲养以控制传染源,防止疫情继续扩大,将疫情限制在最小范围内就地扑灭。同时也便于对有病动物的治疗和对健康动物实施紧急免疫接种等防疫措施。新引进动物应坚持从非疫区购买,并经过免疫接种,免疫接种证明在有效期内,有检疫证明的动物方可引进。把新引进的动物放入隔离舍内进行观察,各种传染病的最长潜伏期的期限,一般为1个月。观察期满,确认健康时,才能与原有的动物合群饲养。

2.3 预防接种和药物预防 在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场饲养数量大、相对密度高,随时都有可能受到传染病的威胁与侵袭。为了防患于未然,在平时就要有计划地对健康动物群进行免疫接种,目前疫苗种类多、免疫方法各不相同,被接种的动物经一定时间的免疫力。根据免疫接种进行的时机不同,可以分为预防接种和紧急接种两类。

2.3.1 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是为了预防某些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平时有计划地给健康动物进行的免疫接种。预防接种通常使用免疫原如疫苗、菌苗、类毒素等。免疫原接种后出现免疫力较慢,一般在接种后1~3周才产生,但维持时间较长,可达半年至数年。―般而言,活疫(菌)苗接种后免疫力产生快,持续时间长;灭活疫(菌)苗接种后,免疫力产生慢,持续时间短。

2.3.2 紧急接种 紧急接种是在发生传染病时,为迅速控制和扑灭疫病的流行,而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尚未发病的动物进行的免疫接种。在疫区用疫苗作紧急接种前,必须对动物逐头逐只地详细观察和检查,只能对没有临床症状的动物进行紧急接种,对患病动物及处于潜伏期的动物,应立即隔离治疗或扑杀。如果患病动物和潜伏期的动物按种疫苗后,不仅不能得到保护,反而促进其发病,造成损失。

防治动物疫病除正确和合理应用疫(菌)苗预防外,使用药物进行防治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项措施。同时,有许多药物对动物有调节代谢、促进生长、改善消化吸收、提高饲科利用率等作用.成为科学养畜、提高生产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越来越多的药物被用于养殖业中。

篇8

我们高度重视疾控工作,年初制定了全区疾控工作计划和乡(镇)卫生防疫工作方案及考核评分细则,明确了工作目标和职责。加强了督导、检查,分别于3月、8月对全区各医疗机构人禽流感、霍乱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了二次专项督导和检查,5月、8月、9月对全区免疫规划工作进行了3次专项督导和检查,有力促进了我区疾控工作。定期召开与医疗机构联席会,全年共召开联席会6次,及时上报、交换各项疾控信息。

二、传染病报告管理及疫情处理

我区县以上医疗机构及各乡(镇)卫生院疫情报告均采用网络直报,配有专用计算机,有专人管理,网络运行正常。今年1月至今报告法定传染病1073例,无甲类传染病报告。经抽查,未发现缺、漏报现象。区防疫站配备了网报专用计算机,指定专职人员负责直报审核和传染病监测资料分析工作,每月编制疫情分析报告并及时向市疾控中心汇报。制定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禽流感、霍乱等传染病应急处理预案,成立了相关领导小组和应急处理机动队,并进行了一次演练。通过自筹资金、储备了足够的应急物资、设备。

2012年我区最初报告不明原因肺炎病例2例,我区均及时向市CDC报告,同时积极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流调,提出防护要求,参与会诊,配合医疗明确诊断,最终均已排除,并对密切接触者47人进行追踪调查和医学观察。其它疫情均及时进行流调处理,流调率100%。本年度未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三、免疫规划

从《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实施以来,我区制定了实施方案,认真落实《条例》有关规定。冷链运转正常,今年运转20次以上,每日两次监测冰箱温度并做好记录,疫苗运输、贮存、分发规范。切实抓好免疫规划工作,提高接种率,经抽查,五苗接种率分别为卡介苗99.04%,卡疤率95.51%,脊灰糖丸96.15%,百白破疫苗97.12%,麻苗94.23%,乙肝疫苗96.47%,乙肝疫苗首针及时率95.83%,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五苗接种率均达95%以上;今年9月份提交了以乡(镇、街道)为单位计划免疫接种率达90%目标综合评审的申请,12月上旬省卫生厅组织专家组对我区免疫规划接种率进行了综合评审,给予了较高评价。

加强免疫规划疫苗相关病及AFP病例主动监测工作,坚持每旬到各哨点医院主动搜索病例并及时、准确上报。新破、脊灰、麻疹等发病率均控制在国家规定范围内,今年共报告AFP病例3例,均进行了个案调查,1例采集了合格粪便标本送省CDC检测,2例因在我区治疗时间短,未解大便,无法采集标本送检。

四、艾滋病防治

我区制定了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并成立了性艾科,着力开展暗、公安监管人员检测和娱乐场所全国HIV综合监测等工作,本年度未发现艾滋病病例和感染者,感染者和病人管理率、治疗率增为100%。娱乐场所外展干预覆盖率145.45%。区站和市第一人民医院建立了免费自愿咨询检测点,VCT任务完成率49.81%。积极开展防艾知识宣传活动,经抽查,卫生系统内人员防艾知识知晓率达100%。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大中学校学生、农民工防艾知识知晓率均达85%以上。

五、结核病及丝虫病防治工作

积极配合市结防所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每月督导乡(镇)卫生院结防工作,较好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丝虫病防治通过了省卫生厅验收合格并受到表彰。

六、慢性病防治、健教及实验室工作

积极开展健康教育、防病知识宣传等工作,计免宣传日、艾滋病宣传日均组织人员上街(下乡)开展宣传活动,全年共刊出宣传栏6期,下发、张贴宣传画10000余张。印发宣传单3000余份,免费咨询2500多人次。实验室检测能力达到卫生部规定的80%以上,近期将通过省计量认证复审。

篇9

一、工作目标

促进我市医疗机构执行《传染病防治法》、落实卫生部新六项标准及《消毒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规范传染病防治、疫情管理报告,落实消毒技术规范,强化医疗废物规范处置,加强血透室、消毒供应室、内镜室、口腔科和手术室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监管工作。

二、监督检查内容

(一)传染病防治组织制度

各医疗机构应制定传染病防治的制度和工作计划,成立相应组织,指定相应负责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部门、人员;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按照法律法规及规范的要求开展并记录;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的检查指导情况;

(二)传染病疫情控制措施

检查对象:辖区内所有二级以上医院。

主要内容:对本单位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实施消毒或者无害化处理,其医疗废物按照要求进行处置;建立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及工作落实情况;建立应急处置预案;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科室或者兼职科室、人员对传染病疫情控制措施开展情况;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对传染病疫情的报告情况,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传染病疫情的报告情况的收集、汇总、报告及处置情况。

(三)消毒产品管理

各医疗机构应制定消毒产品管理制度,有相应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进行管理;建立消毒产品采购进货检查验收制度,使用台帐,索取相关文件并保存备查;杜绝违规使用或者使用不合格的消毒产品。

(四)医疗废物管理

各医疗机构应制定本单位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有专门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从事医疗废物处置工作;对本单位有关人员进行医疗废物处置相关知识培训;医疗废物应实行集中无害化处置,与医疗废物处置单位签订运转协议;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杜绝丢弃、转让、买卖、非法回收医疗废物,杜绝不符合规定的自行处置现象。

(五)消毒隔离执行情况

1.检查对象:辖区所有医疗机构。

2.主要内容:设置负责消毒管理工作的部门,制定并落实有关规章制度;消毒供应室是否有验收合格证,其工作人员是否持有上岗证,按要求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内镜室是否有验收合格证,内镜清洗是否符合要求等;,口腔诊疗是否执行一人一用一消毒要求;

血透室布局、流程、设施设备、消毒等是否符合要求等。

手术室等科室是否按照要求开展空气监测、物表监测、医务人员手监测等。

传染病门诊和病房的设置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按照规范开展诊疗活动。

三、监督检查范围及分工

我市各级卫生监督机构按照发证管理原则对全市持证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对省卫生厅发证划分给所在地市局负责的,市局发证划分给所在县(市)负责的医疗机构,按照划分情况开展日常执法检查工作。

四、工作要求

篇10

【关键词】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等)感染人体后所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学校是一个特殊场所,就餐、就寝人员集中,容易造成传染病的传播、蔓延和暴发流行。因此,做好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工作,2006年4月6日卫生部同教育部制定了《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1],现就如何开展高等院校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报告如下。

1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

1.1 认真做好学生入校、职工就业前体检及定期体检,建立、健全健康档案对每一名入学的学生,新就业的教职工都要进行严格的体检,按照《学校卫生管理条例》和学生常见病防治要求执行,并且做好以后的定期体检工作。高等院校应当有校医务室,专人负责学生、老师的健康档案。入学、就业前体检及定期体检可以及时发现传染源,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避免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

1.2 搞好学校食堂、寝室、教室卫生学校食堂就餐人数多,人员集中,容易发生食源性疾病的暴发、流行。为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学校食堂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有关规定。确保饮用水、食品原料、食品加工和贮藏符合要求,同时做好餐具、炊具消毒工作,认真执行食品的加工流程和有关食品留样规定并做好登记。教室、寝室是学生们集中学习、休息的场所。人均教室、寝室空间应达到相应的标准;采取湿式打扫卫生方式,保持教室、寝室的整洁卫生;要做到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如传统的醋熏方法、漂白粉澄清液喷雾消毒法等。

1.3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改善营养,锻炼身体,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可提高身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学生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预防季节性疾病。冬春季节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水痘、风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等,还有最近几年发现的SARS、人禽流感等,主要症状有发热、头痛、咳嗽、呼吸困难、全身乏力、皮疹等。人群对多数呼吸道传染病普遍易感,最经济有效的预防措施是接种相应的疫苗。但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有利于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如多开窗换气,多喝开水,多吃含有维生素B、C的食物,劳逸结合,保持体力和充足的睡眠,及时增减衣服做好自身保暖,不随地吐痰,不吸烟等。夏季重点预防肠道传染病,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甲肝、细菌性食物中毒等,肠道传染病是病原微生物经口进入人体消化道后,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系列人体病变的传染病,预防肠道传染病,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随便在外面的零售摊点就餐,饭前便后要洗手。 1.4 社会上有传染病流行时,学校做好相应的学生的预防工作校医应经常向防疫部门了解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在传染病流行高峰时期,组织抵抗力低下的学生应急性预防接种、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在流感流行期间,组织接种流感疫苗、告诫学生避免参加大型的聚会活动,少到超市、影院等公共场所,做好教室、寝室的空气消毒、分服预防的中药等。

2 学校传染病的控制

2.1 健全学校传染病报告机制校医负责传染病的报告管理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或病源携带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学校最好建立晨检及缺课报告登记制度,以便及时发现疫情。班主任或辅导员、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学生进行观察询问,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及时报校医。校医接到以上报告后,进一步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及时报告给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传染病的控制工作。

2.2 启动应急预案,做好传染病的控制工作随着传染病传播因素的复杂化,单纯依靠卫生部门已很难确保其控制效果,须各级政府、各部门协同努力,共同参与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为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学校也应制订切实可行的传染病防制预案。一旦校内传染病发生时,启动应急预案,及时上报疫情,并配合疾病控制部门做好疫情的控制工作,通知学生采取防制措施,减少聚会,对发病学生做好隔离治疗。学校及时发放学校、学生、家长三位一体防控资料,防止疾病的进一步传播和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