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核心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2: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管理核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济管理核心

篇1

1 财务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第一,事业单位财务经济管理不同于普通的企业,资金来源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比如一部分资金来自于国家财政补助,一部分来自于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经营所获得的收入,还有一部分收入来自于下属单位上缴的收入等。面对着众多的收入来源,若不加强财务经济管理,在资金使用时很有可能会出现混乱的情况,而一旦资金应用混乱事业单位的后续发展必然会受到影响,因此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对事业单位来说十分重要。

第二,事业单位主要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公益性很强,而从事公益事业时,势必会应用到财务资金,若财务资金管理不当,社会服务水平必然会是受到影响,从这一点上来说,做好财务经济管理工作对事业单位来说的确非常重要。

第三,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内容很多,核心内容无疑是财务经济管理,因此影响事业单位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可以说就是财务经济管理。财务经济管理本身就是一项系统的管理过程,包含着财务预测、分析、控制、监督等工作内容,上述这些工作内容直接与事业单位发展密切相关,所以做好财务经济管理的工作,对事业单位未来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2 财务经济管理核心分析

财务经济管理核心实际上就是资金管理,而资金管理在事业单位中又可以具体划分为资金预测、分析、决策、控制、监督等各个环节。

第一,资金预测是事业单位对自己从事的公益活动以及经营活动所需资金的一种预测,由于事业单位相对于企业来说,扩展业务并不多,但是也需要在资金预测时预留出一部分资金用来扩展业务。第二,资金分析,主要是对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分析,通常情况下,分析后都会将其分析结果转化为文字资料,以供财务经济管理人员查阅,为下次资金预测提供参考。事业单位所进行的资金分析,基本上都是流动资金分析,固定资金与专用基金分析只占了很少的一部分,资金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第三,资金决策,即依据事业单位的现实需求最终决定将资金用在哪方面,资金预测与分析实际上都是为资金决策做准备;第四,资金控制,事业单位财务经济管理人员通过对资金运动以及相应的财务活动的有效控制来实现内部管理控制,资金控制的主要目的是避免出现资金流失,影响现金流动的平衡性;第五,资金监督,就是对事业单位使用资金的具体情况进行监管,若发现有违反规则的地方要立即进行审查,监管,保证资金都得到恰当好处的运用。

3 财务经济管理的重要举措

3.1 运用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理念

事业单位财务经济管理工作比较复杂,资金来源比较多,因此必须采用科学化、精细化的手段来进行管理,否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误差。科学化、精细化的工作理念应该渗透到财务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比如资金预算、资金分析、资金监督等每一项内容都要遵循科学化、精细化的原则,这样整体的财务经济管理才能够达到科学化、精细化的水平。

3.2 着重预算管理、注重资金管理控制

重视预算管理,提高预算水平,建立起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体系。预算管理应坚持预算编制、执行、评价并重的原则,彻底改变“只重预算执行,忽视编制和评价工作”的预算管理方式,科学、合理地编制部门预算,大力推广“零基”法、绩效编制方法,实行预算内外综合统筹,将全部收支编人预算。在预算编制上,要实行预算内外综合统筹,科学合理的编制部门预算;各项开支必须要以预算为依据,严格控制开支,倡导节约,拒绝浪费和挪用现象,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合理;加大对预算的监督、考评和决算验收工作,加强对预算结余资金的管理;进一步细化收支项目,落实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措施,使每一笔资金的使用都能够有迹可循,以此来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和控制。同时,要建立健全科学评价体系,广泛采用最低成本法、成本-效益分析法等方法进行评价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预算管理上,可以采用激励机制,对于经费使用合理、有效的单位,予以按比例适当提高下一年度的预算额度,以鼓励各个行政事业单位合理运用预算资金,并将预算进行合理控制。

3.3 培养优秀的人才

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既是思想方法问题,又是实践活动,既要在思想上真正重视财务管理,又要在实践中尊重财务人员的劳动,全力支持财务人员从事管理活动。首先,必须转变观念,树立财务管理是核心的新观念,使上至各级领导下至单位职工,尤其单位领导都要懂得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其次,就财务人员而言,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不是以财务人员为核心,财务人员应以强烈的责任感完成财务管理工作任务。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懂得会计核算,更重要的是善于理财,要熟悉金融保险、证券、预测、决策等方面的经济管理知识,并且要有较强的分析、研究、综合决策能力。

3.4 做好成本核算工作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需要应用相关的成本核算工具,以做好财务管理的成本核算工作。在实际中,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工作需要注重以下两点:首先,要控制好事业单位的各项成本支出,然后进行归集。这其中包含了水电费、材料费、通讯费以及办公费等等方面。其次,需要进行详细、系统的成本核算工作,在这之后,还需要全面地分析各类成本的发生情况,并进行总结。对于近期成本费用的管理工作中所发现的问题要进行重点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做好成本费用的管理工作。

篇2

关键词:现代农村;经济管理;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社会各领域都实现了机械化作业,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但是作为物质资源充足供给的农村地域也不应该忽略。农村经济的有效管理能够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建设,因此要高度的重视农村的经济建设,农村经济建设水平的提高能够提高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还可以保证城市居民的物质需求,实现城乡的共同的进步和发展。尽管我国现代的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不足和缺陷,但是只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就能够解决,使我国农村的经济管理实现良好的发展趋势,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1 我国现代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不健全的农业管理机构设置

在进行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我国政府会设置农业的管理机构,但由于农村的生产力不高,从而影响了生产力水平,但是我国的群众基本的生活生产需求需要有保证,政府对于农村的经济管理的模式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主要的表现是各个管理部门的分工较为明确,但是各个农业管理部门的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没有共享信息资源,不利于各部门间的交流。

1.2 不配套的农业政策

由于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水平普遍不高,而我国政府采取的农业政策也就是对农民的补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经济管理落后的问题。现阶段国内外的竞争形势较为激烈,但是粮食生产的规模和效益不是很高,没有很强的竞争力,也没有实现质的飞跃,对于实现粮食生产的社会经济效益还没有健全的政策,农业经济建设的规模化、现代化和集约化还没有实现,没有足够的竞争优势参于到世界粮食市场竞争中。

1.3 不健全的流通体制

农村地区的生产力水平较低,机场机制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可以说较为薄弱,农产品的价格没有统一的标准,相关的管理部门没有建立健全价格标准体系,也没有形成市场供求信息网农民对于市场供给的情况也不能够很好的掌握,会造成农民的盲目生产,给农民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

1.4 市场竞争的主体意识较为缺乏

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形式还不是很健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还较为落后,对于土地的经营模式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造成农村经济效益不是很高。农村合作社的数量在我国的农村地区较少,即使是存在的农村合作社的发展水平也不高,经济的综合实力也较低,也不具有强烈的市场主体意识,与大型的农贸企业和跨国公司是没有任何竞争实力的,在市场竞争中完全处于劣势的地位。

1.5 农村缺乏先进的基层管理队伍

我国的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落后,生产力不高,完全没有吸引优秀人才的优势所在,造成了我国农村经济管理队伍水平不高,严重的阻碍了我国农村经济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多数的管理者的文化水平都不是很高,有的甚至都没有接受过教育,对于经济管理的培训工作没有参加过,对于经济管理的知识结构和思想意识也较为淡薄,不能够适应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趋势,对于产业化和市场化的要求也不能够满足。

1.6 集体在经营和开发中的运用

土地、山林、池塘自家庭承包实行后基本上由家庭和个人承包,国家对农民不再征收农村税费。而作为集体能够使用的集中发包、出租的资产大多数是荒滩和湖面。

1.7 村级在资金管理中出现问题

很多村级集体资源、固定资产承包租赁合同在很多方面存在问题,使得承包租赁费减少,导致村集体资产不明流失;而尽管一些村严格执行了财务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作,但是在财务管理上未能对外开放;部分村干部由于缺少专业的培训,造成民主理财意识薄弱,难以有效地贯彻国家的政策。

2 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和建议

2.1 提高认识,加强对农经工作的领导

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加强农经管理工作,是把党的农村政策落到实处并使之制度化、经常化和长期稳定的需要,是化解当前农村矛盾、保持农村稳定的需要,是保护广大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需要。各级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切实加强对农经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把农经工作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摆上议事日程。

2.2 加强农经机构和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农经工作体系,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保持农经队伍的稳定。特别是乡镇农经队伍要合理定编定岗定员,确保每个乡镇有专人承担农经管理工作。依据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法”将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各级农经工作机构,应承担起相应的行政管理、行政监督和行政执法及工作指导职能,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和强化农经工作手段。

2.3 加强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培训

农村经济管理的内容和对象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就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要较高的要求,因此要不断的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培训工作的开展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通过培训提高经济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增加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做好农村经济管理的自信心。

2.4 加快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根据省、市关于加快农业加工业发展的有关指示精神,认真搞好农产品加工业原料生产基地建设规划,争取国家的支持。扶持龙头企业发展。以蔬菜、种子、食用菌等农业龙型经济为重点,摸清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现状,积极谋划项目,加大扶持力度。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户联接龙头企业、市场的纽带,也是加快龙型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组织形式。今年全市要进一步抓好示范,发挥典型带动作用。

结束语

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坚强有力的干部队伍、建立健全的监督体制和完善的政策法规。在面对种种农村经济管理的问题时,管理者要清楚认识到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不断克服现有问题,完善自身不足,保证核心内容的顺利完成,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的新型农村经济管理道路。

参考文献

[1]杨小杏.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促进广西农村经济发展[J].广西经济,2010(5).

篇3

【关键词】经济管理;现代化;发展趋势

1 管理思想的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

1.1 管理思想的柔性化

在传统的管理思想之中,对于刚性管理的理念非常推崇,认为可以通过制度的约束、纪律的控制来对企业员工进行管理。在该过程中领导以一种强势的状况出现,而下属往往处于被动服从地位。这种管理思想有有利的一面,即强调企业的纪律,能够起到令行禁止的作用,但是不利的一面也显而易见。这种过于刚性的管理方式可能挫伤员工的积极性、能动性,阻碍了创新活动的进行,最终对企业的发展非常不利。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型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但对于知识型人才来说,企业应该给予其必要的空间,以便更好地发展,这就要求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主动抛弃传统的管理方式,运用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依靠共同的信念、互动的心灵进行柔性管理,给人才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在柔性化管理思想中,企业应该为员工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发挥员工的创造性。同时将员工当成顾客,为了让员工满意地工作,应采取种种灵活的管理方式和激励方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 管理思想的和谐化

虽然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但是并不能认为其是唯一目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过程中,一个有长远眼光的企业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和谐发展的眼光,在创造价值、获取利润的同时,也要关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可以说,和谐发展不仅是衡量企业和企业家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重要尺度,而且是其在市场竞争上制胜的法宝。基于此,作为现代企业,应该在市场竞争中应该以和谐发展为管理的精髓,提高企业自身的道德境界。“在当前企业经营管理领域,时代的发展越来越需要一种具有普适性的伦理规则。”它既是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根本方式,也是一种超越不同国家、民族和文化的“重叠共识”。和谐发展的“和为贵”、“和气生财”的管理思想,可以很好地化解企业发展之中存在的矛盾。在这一点上,日本企业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日本企业非常重视企业内部的“和”,注重运用“和”来调节各方关系,通过团队精神的培育,以及终身雇佣制的实行,企业上下像家庭一样组成了一个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员工对企业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荣誉感。以索尼公司为例,它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沟通机制,使得员工的想法能够通畅地到达企业决策层,让员工体会到他们的意见能被企业重视。员工之间、员工和企业主之间平等相处、真诚相待,在下级对上级非常服从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民主决策、广开言路,很多企业都实行了自上而下传达意见、全体沟通协商的“察议制”。这些做法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竞争力,促进了企业团队精神的形成。

2 管理组织的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

管理组织的现代化是经济管理的组织保障,应具有的管理组织结构扁平化、管理组织方式民主化反映了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

(1)管理组织结构扁平化在传统的企业管理组织结构中,金字塔型管理组织结构是常见的。在该种组织结构中,高层决策通过命令式的方式一层层传递到基层,最终由基层执行。在这个过程中,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极大的制约,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个人的眼光再独到、再具有见解,也仅是一家之言,也有其不可弥补的天然缺陷。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可以减少管理的中间层次,告别线形组织那种多层级的金字塔模式,并能够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使企业与组织在发展中具备迅速的应变能力和决策能力。在现代企业中,扁平化管理组织结构模式是一种趋势。对此,中粮集团总裁说过: 当别人把你当成领导时,你再把自己当成领导,那距离就很远了; 当你把自己放低了,别人还把你当成领导时,大家就比较容易沟通。

(2)管理组织方式民主化传统的经济管理体系很少见到民主化的痕迹,几乎谈不上民主化的管理,这一点在崇尚“一言堂”的国内企业中表现尤为明显。通过民主化的管理,可以有效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和存在。民主化管理组织方式带来的突出优点之一便是领导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和谐、透明,有助于企业内部上下级关系和谐稳定,这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对于领导者来说,民主化管理组织方式可以充分收集广大员工的意见,发挥集体智慧。要想达到这一点,要求领导者要注意与下属成员的感情沟通,重视感情的凝聚力量,以平等真诚友好的态度对待下属成员,就会取得他们信任。感情上的默契会使领导者准确地预见周围世界对自己行动的反应,形成一种安全感,对下属来说,则会产生“士为知己者用”的效用。

3 管理文化的现代化和经济发展发展新趋势

现代企业要做到最优秀、最具竞争力,必须在企业管理文化现代化上下工夫。技术、高科技可以学,制度可以制定,但企业全体员工内在的追求这样一种企业文化、企业伦理层面上的东西却是很难移植、很难模仿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管理文化的现代化是最终意义上的第一核心竞争力。

以人性化管理文化为基础提倡以人为本,在经济管理文化中也不例外。人性化管理文化是一种以围绕人的生活、工作习性展开研究、使管理更贴近人性,从而达到合理、有效地提升人的工作潜能和高工作效率的管理文化。人性化管理方式可以让企业员工以一种“主人翁”的态度投身到企业发展过程中来,将企业的个体意志变为全体员工的共同意志,将企业的目标变成员工的共同目标。这样的企业管理文化才可以真正拥有奋发的动力。要做到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支持员工、发展员工。一个好的企业,可以在发展自己企业的同时,还可以创造好的环境,引导员工不断发展。我们认为,企业应尽力为员工提供所需资源、信息等,及时帮助他们解决所遇到的一些困难,减少员工心中的不确定感,以使他们能够在实现任务的过程中创造奇迹,这样可以起到双赢的效果。第二,尊重员工,激发潜能。沃尔玛超市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店发展到如今世界上最大的零售企业,证明其确实有其独到的优势。在众多成功因素当中,沃尔玛的企业文化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总结出其中的关键一条便是尊重企业的每一个员工,这是沃尔玛的文化的精髓。沃尔玛尊重员工,视员工为合伙人。“员工是合伙人”这一理念还具体化为公司政策: “利润分享计划; 购买股票计划;员工折扣规定; 损耗奖励计划; 员工培训计划等等。同时,在尊重员工的基础上,重视激发员工的潜能”。它依据员工个人的特质,制定其工作的目标、对其进行教育引导、当员工超越自我时及时给予奖励,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员工的潜能,使员工在工作中获得更大的满足感。

每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有符合自己公司发展,而不同于一般公司的个性化管理文化。在打造个性化管理文化的时候,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第一,突出企业文化个性化目标,打造企业独特的文化气质。通过塑造最为有利、最具有差异化的企业文化,使自己与对手区别开来,可以树立自己独特的企业形象,使企业赢得独有的和暂时难以超越的竞争优势。第二,确立个性化的企业知识价值观。企业必须通过确立个性化的知识价值观,以知识作为价值的尺度,以创新作为知识价值的核心,在员工心目中牢固树立知识是企业的重要资产和价值增值的关键因素的价值观念。

4 结束语

经济管理现代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将会进一步明显。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经济管理现代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真正实现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在此过程中,需要我们把握经济发展趋势,掌握发展政策,这样才能真正促进经济管理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刘光明.《企业文化》.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

篇4

【关键词】新经济背景;人力资源;经济管理;管理创新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的日渐推进,社会已经进入到新经济发展时代。在此背景下,人才、信息、科技等成为促进经济主体健康、稳定与可持续竞争发展的核心力量。与此同时,传统人力资源经济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进行人力资源经济管理创新,成为一个客观性需求与必然性发展趋势。以下是笔者对新经济背景下人力资源经济管理创新的几点心得体会,意在抛砖引玉。

1对人力资源经济管理的基本认识

人力资源经济管理是经济主体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企业根据市场、社会、时展对人力资源培养的需求,结合企业人力资源应用情况,通过经济计量、会计工具等方法的运用,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综合经济分析[1]。并根据分析结果,开发适用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需求的模式,构建适用于企业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用以实现人力资源作用、价值等的充分发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人力资源经济管理特征主要是:①以人(包括人的培养、人的价值挖掘、人的管理、人的关怀等)为本;②侧重于人知识、能力、经验、技术等的科学与有效运用;③以通过人价值发挥助力企业稳定、健康、创新与可持续竞争发展。

2新经济背景下人力资源经济管理的新要求

由“新经济”(neweconomy)概念解析可知:新经济是基于经济制度深化改革与信息技术创新发展下形成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新经济的形成,使政府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工作态度等发生根本性改变,形成“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格局[2]。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才培养与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具体表现如下:

2.1创新与创造型人才需求加剧

在新经济背景下,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皆离不开“创新创造”的支持。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提出,创新创造型人才培养成为市场、社会可持续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核心需求。对此,在新经济背景下,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经济管理时,需加强创新创造型人才培养力度。基于人才创新创造能力的发挥,促进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新工艺等在企业建设、改造与发展中的应用,助力企业稳定、健康与可持续竞争发展。

2.2高素质综合型人才需求增多

在新经济背景下,生产质量、生产效率、技术程度、创新能力等成为衡量劳动力报酬级差的核心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企业员工需要具有较高的岗位胜任力,并能够在从业过程中,依托自身专业化知识、技术、经验与能力,为企业创造更高价值。与此同时,随着自身创造价值的增长,获得晋升与发展。对此,高素质综合性人才在企业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性愈发明显,其需求量不断增多。

2.3个性化合作型人才需求提升

在新经济背景下,发展“合作制”战略成为各领域各行业获取生存与可持续竞争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合作制”战略发展过程中,民主意识、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得到提升,个体独立思维、创新创造能力得到强化,企业管理权下放,管理模式逐渐由“高度集中”转变为“多层级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人力资源个体价值的发挥与整合利用,获得“1+1>2”的效果。因此,加强个性化合作型人才培养,提高交流合作重视程度,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经济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

3新经济背景下实现人力资源经济管理创新的策略

在明确认知人力资源经济管理内涵,了解人力资源经济管理特征,掌握新经济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创新需求的背景下,企业应立足自身实际情况,能够从整体层面出发,落实多样化策略进行人力资源经济管理的创新,以满足新经济时代背景下人力资源培养与发展需求,提升企业智慧水平。

3.1人力资源经济管理创新体现在管理理念革新

在新经济背景下,传统人力资源经济管理理念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成为制约企业员工向心力、凝聚力提升的核心要素。对此,在进行人力资源经济管理创新时,首先需从管理理念改革层面入手,促进适用于新经济发展需求的先进管理理念的有效引入与应用,在理念指导下发起创新行为,完成人力资源经济管理创新模式构建。例如,企业引入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立足人精神需求与物质需求,围绕以人为本管理原则,即“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鼓励人、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热爱人等”开展相应管理活动。如企业员工在职培训活动;基于社会保障制度落实下,额外福利供给活动;给予企业基层员工参与企业决策、企业管理、企业建设权利等。以增强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认可度、满意度、忠诚度,调动员工积极参与企业建设、改革、发展等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从而推动企业优化发展。

3.2人力资源经济管理创新体现在管理制度完善

在人力资源经济管理过程中,要想保证各项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实现管理活动质量与效率的不断提升。需注重人力资源经济管理制度完善与优化,从而能够在制度创新的驱动下,实现人力资源经济管理行为创新、方法创新。例如,企业在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构建适合企业实际情况与发展需求的激励管理制度,通过物质激励(奖金、岗位晋升等)、精神激励(荣誉称号、树立榜样、假期奖励等)调动员工工作热情,实现员工潜力自我挖掘,助力员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作用的有效发挥[3]。又如,构建岗位责任制度,以此帮助企业员工明确自身职责,使员工知道做什么?如何做?怎样做?并在实践中、经验总结中,获得综合发展。与此同时,构建完善且科学教育培训机制,能够根据员工实际情况与发展需求制定长短期培训规划,并在多样化培训方法,包括专题讲座、外出学习、企业交流、再教育、案例分析、仿真模拟、思想政治教育等应用下,提升员工素养、丰富员工知识与经验,强化员工专业技能。并在一定程度上让企业人力资源经济管理更具稳定性。

3.3人力资源经济管理创新体现在管理环境优化

基于人力资源经济管理与企业思想政治建设、企业文化建设之间存在的密切关联性。在创新人力资源经济管理时,可从管理环境层面入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员工营造健康、舒适、积极、乐观、青春、活动的工作环境与氛围,助力企业及其员工优化发展。例如,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与发展需求,将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到战略发展高度,实现企业战略发展目标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明确企业发展理念、价值、本质、原则、特征等,从而使员工发展理念、发展目标与企业相协调、相统一,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边缘员工的吸引与留住。又如,引入中华民主传统优秀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并在其指导下构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如体育运动类竞赛活动、节假日庆典活动、文娱活动、员工庆生纪念活动、社区服务活动、企业精神传递活动、倡廉防腐活动等,让员工在活动体验中获得发展,得到启示。

3.4人力资源经济管理创新体现在管理方法创新

管理方法是落实管理理念、管理制度,保证管理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载体。因此,管理方法的创新对人力资源经济管理创新发展存在积极影响。对此,在新经济背景下,企业应根据人力资源经济管理目标、内容、要求等,善于借助先进科学技术、优秀管理经验等进行管理方法的创新,为新人力资源经济管理体系构建奠定良好方法与技术基础。例如,借助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构建人力资源档案库,掌握企业员工岗位信息、能力信息,为员工管理方案制定提供信息依据;借助会计工具、大数据挖掘技术、数据模型等构建人力资源经济分析系统,在人力资源经济分析下明确企业人力资源经济管理重点、难点,为管理模式创新提供决策指导。

4结论

在新经济背景下,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已经发展为人才的竞争。对此,在明确认知人力资源经济管理在人才培养上存在的作用时,企业应加强人力资源经济管理创新力度,构建契合新时期人才培养与发展的人力资源经济管理体系,以实现高素质、高能力、高品质人才队伍有效建设,为企业可持续竞争发展奠定良好人力资源基础。

参考文献

[1]云增孝.新经济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所面对的问题以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9(03):51-52.

篇5

【关键词】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策略

一、前言

新型的市场环境(如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制造2025/工业4.0,一路一带战略等)带给我国企业更多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为企业设下了新的挑战,当下经济管理存在的不足一般表现在对经济市场宏观调控的掌握缺失、微观经济管理企业内部对发展战略的落实欠缺,以及管理制度等老旧不足以带动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依据以上几点本文将展开进行研究,以便提出有效的经济管理创新方案。

二、当下经济管理存在的不足

1.经济管理战略落后

经济管理对一个企业来说尤为重要,因此管理战略的设定更关乎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前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经济战略也应该放眼全球化,不能停留在眼前的利益上,很多企业在新的形势下依然秉持“闭门造车”的经营战略,导致企业发展不具有竞争性,在发展迅速,替代性产业不断兴起的今天,没有核心经济价值,就不具备竞争力,没有竞争力最终将会使企业走下坡路。所以企业改变落后的经济管理战略应受到重视。

2.组织结构扁平化

经济管理结构扁平化,通常在一个企业中,都设有多级管理层,然而这种管理层的划分多为一级、二级、三级管理者,高一级的管理低一级的,导致管理上一人的决策产生决定性的要求,举例来说,在经济活动过程中,有一项新接触的生产经营项目,一级管理者觉得是可行并且一定会带来经济利益的,那么无论二级或三级管理者不认可那么也只能听从上级的决定,这样单一的经济管理结构十分不利于企业发展。

3.管理方式不具备规范性

新的经济体制下,对企业的发展方向有着新的要求,通常我们会花费精力找利于企业发展的策略,而我们通常忽视企业内部对于整体大经济形势做出的改变。管理制度的不规范,导致员工会无从进行工作的开展,在生产销售方式的变更的上传下达也无法及时有效的进行沟通,导致工作进程缓慢,工作状态散漫,工作氛围没有新的起色,因此有效的规范性经济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进行创新的标杆。

4.管理不人性化

在对经济管理进行创新的过程中,企业会出现,大批人员调动,或大面积裁员,比如为了迎合经济市场发展需求,企业引进了智能机器化办公,很多年龄较大的人不会使用计算机、打印机等工作,就会导致人员的闲赋,从而管理者就会进行裁员,裁员之后也会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熟悉业务、有办事能力、或业务水平好的人员流失带给企业巨大损失。这样的经济管理的创新就是不符合以人为本的,是不具有发展的改革。

三、创新经济管理的强化策略

1.创新管理战略

要想对管理战略进行创新,就要先对管理思维进行创新,落后的管理思维不会接受整体经济大环境改变带来的联动性,所以新的思维才能充分的把握宏观经济形式,提出企业核心发展方向,核心发展方向就是企业最具优势的竞争点,只有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依托经济体制的掌控实施的经济管理战略才是符合市场的管理。同时在相同的经济体制下,合理的配置资源,充分的发挥资源带来的经济效益才是好的战略管理。

2.调整管理体系结构

对于管理结构扁平化的企业,必须进行结构的变革,由单一上下级向多级互相制约型、横向纵向多层次的、股东表决制进行改变。这样就不会出现因一人没有宏观掌控大的经济环境使经济活动决策失策的情况。多级相互制约型即两两级别之间可以相互监督,在一方出现错误时及时更正。横向纵向多层次即在企业中你既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你制约我的经济开支,我制约你的决策权益”。股东表决制很好理解就是在有重大经济活动时,经济决策来源于整体企业人员的宏观调控。这样多种形式的管理结构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

3.创立新的管理制度

在市场经济的把握上我们进行宏观的调控,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上我们也应该进行微观审视。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建立规范的经济管理体制,严格按照规范执行经济管理,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范的创新本身就是失败的。在制定规定,把控创新改革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制定新的管理方式,将信息化融入管理很多企业已成为先行军,我们要做的是将信息化充分的利用在经济管理中,强化其创新性。

4.以人为本进行创新

无论一个企业要进行什么样的改革,无论为了适应市场,还是为了经济效益都应本着员工利益先行的原则,以工作人员为本,一旦破坏这个原则,没有为企业奉献,为企业奋斗的人,哪还有企业的发展。所以在进行改革创新管理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员工自身出现问题时,管理者应该先为其考虑,是进行知识技能学习,还是调动岗位,使员工发挥最大的工作效用。

四、结论

在企业经济管理改革中,无论如何强化创新管理,必须依着适应市场原则建立管理战略,选择适合自身企业的管理结构,在同等的经济体制下制定新的管理制度,同时以人为本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道路。这样的创新会为企业带来具有竞争力的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启明.对强化和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的思考[J].知识经济,2015,08:109.

[2]邹春妍.关于强化和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的思考[J].管理观察,2015,16:73-74.

[3]韩圣峰.对强化和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的思考[J].中国商论,2016,08:35-37.

篇6

我国经济的发展,给企业的经济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给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企业管理人员必须提高对经济管理的重视,树立危机意识,创新管理策略,深化企业管理改革,从而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效率,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才能满足与适应当前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与竞争环境。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经济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经济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企业为达到一定的发展目标,对企业的各项工作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有效规则的过程,就是企业管理。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能够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使员工在工作的过程当中不断挖掘自己的发展潜力,充分发挥工作的积极性,更好更有效的进行工作,提高工作的效率,进而提高企业的利润利益。在我们市场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企业必须制定恰当的企业管理办法,合理配置资源,最大效率地提高资源的有效配置,努力提高企业的效益,企业的经济管理在企业的发展战略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必须在管理方法上作出相应的改革创新,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中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投入,掌握先进的网络技术,制定有序的决策系统,企业管理人员必须不断革新自己的管理思路,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不断加强自己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适应新世纪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企业的全面进步。

二、企业经济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1.管理理念落后在我国的大部分企业中。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的管理理念还比较落后,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不断创新自己的管理理念,改革管理策略,才能在经济发展的趋势中站稳脚跟,及时化解经济危机,使企业焕发活力,充满生机。

2.管理制度不健全。传统的企业管理制度很多形同虚设,企业只关注到了产品的经济效益,而对于经济管理制度没有做到足够的重视,很多企业虽然建立了有关的经济管理制度,但是并没有真正应用到企业的发展过程当中来,部分企业制定的经济管理制度只是一纸空文,与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在经济管理制度的建设方面,多数企业的制度实施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由于这种结构的存在,导致很多企业经常出现资源浪费、对市场的适应性不高等问题,必须引起企业管理者的足够重视。

3.员工的创新意识薄弱。由于受传统企业管理体制的影响,很多员工都只知道埋头工作,员工创新意识差、缺乏较强的思维能力。企业要想搞好经济管理,就必须努力提高员工的个人素质,督促员工不断的学习进步,充分挖掘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企业可以定期组织对员工的教育培训,确保员工具备良好的知识储备,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促进企业的更快发展。

三、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

1.积极研究国内外企业经济管理成功案例,借鉴其经济管理观念。企业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就必须积极研究国内外成功企业的管理模式,并借鉴先进的经济管理观念,摒弃落后经管思想,树立经济危机意识,使企业内部形成新的经济管理氛围,这样有利于促进企业管理的创新,也有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针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策略。企业在引进先进经济管理观念过程中,必须要结合企业实际经营管理情况,制定创新的、适宜的管理策略与发展战略。对于企业的经济管理,管理人员必须发动全体员工,促其树立“以企业发展目标为自身工作目标”的工作意识,并积极参与到经济管理中,使创新的经管策略能够顺利实施,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效率,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持续提升奠定人力基础与管理基础。

3.制定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将经管制度落到实处。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根本,也是促进企业不断发展的关键。因此,任何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都需要针对自身情况,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尤其是经济管理制度,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更应该提高重视。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必须不断完善制度,并提高其执行力度,使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能够落到实处,从而有效地发挥经管制度的重要作用,促进企业经济管理效率的提高。另外,在实施企业经济管理制度过程中,还必须注重对员工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使其适应企业管理环境与管理制度,并能够在相关经济管理制度的约束与激励下,创新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进而为企业的经济管理提供有效助力。

4.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实施全面经济管理监督。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对经营活动进行管理,同样需要对企业内部各项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这就需要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协助。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是针对企业整体而言的,需要时刻结合经济市场的变化而完善,并建立以企业经济预算为核心的控制管理机制,对企业的经济实施全面的管理,同时监督其他部门的经营管理活动,促使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能够在企业管理人员的组织与控制下协调发展、有效合作,以提高企业经济管理的效率,为企业的全方位管理模式的形成提供有利条件。

5.注重人性化管理,提倡实施柔性经济管理措施。与制度管理相对的,即是利用人性化、科学化、民主化管理手段来提高经济管理效率的柔性管理。在柔性管理模式下,人才是管理的主体,它可以充分调动企业人力资源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提高企业整体的反应灵敏度,这对防范企业经济危机是极其有利的。因此,企业应科学制定柔性管理方案,注重人性化管理,多层次、多角度地实施柔性经济管理措施,以激励人力资源创新管理策略,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效率。

篇7

关键词:医院;经济管理;问题;措施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医疗服务市场将逐步开放,医院将要面临着更加激烈的挑战和竞争。为此,医院除了要提高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之外,还应该不断加强经营管理。所以,如何充分使用经济管理的知识加强医院的经济管理,以此促进医院的生存发展是医院管理者要重视充分研究的问题。

一、目前医院的经济管理中的问题

1.人才稀少和经济管理知识缺乏

从目前的医院情况来分析,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缺乏专门人才。近几年来,各级医院的领导都已意识到经济管理在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而且他们也希望能够加强这方面管理。但是,大多数医院并没有独立负责经济管理的机构,也缺乏真正卫生经济管理方面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而且医院经济管理方面的工作大多是由财务科负责的,所以管理也大多停留在财务管理的水平上,在预算管理方面、无形资产管理方面、财务风险管理方面都较为薄弱,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医院的经济管理水平提高。另外,因为各种原因,很多医院的领导和科室主任都是源于医疗方面的技术骨干和专家教授,这些专家教授们没有受过经济管理的系统培训,因此经济管理的专业水平不是很高,缺少经济管理的基本知识,不会很好地应用医院经济管理的方法和理论来经营和管理医院,也不能有效地把医疗服务与经济管理有机地结合,从而使医院的经济管理水平不高。

2.医院管理模式粗放,管理理念陈旧

很多医院在管理理念方面还不能够与时俱进,大多数医院的领导觉得讲经济等于讲挣钱,讲经济就是对业务收入、经济总量的增长很重视,但是对随着这种增长而产生的医院成本的提高却并不怎么关注,有的时候甚至出现收入上升但是结余却在下降甚至亏损的状况,这很大程度上也会制约医院的发展。目前的经济管理还采用过去粗放的管理模式,主要依靠增加资源的投入来推动医院的发展,却不是讲究资源的优化配置,用少的投入提供更有效更广泛的医疗服务。有的医院甚至不顾自身基础与条件,一味盲目“做大、做强”,没有进行充分论证就过度负债经营,形成了很大的财务风险。

3.经济管理的基础平台的建设比较落后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医院为了给患者提供方便,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纷纷建立了门诊、住院等很多套计算机软件系统。但是由于没有建立基础的信息平台,系统之间的信息不能实现共享,这样就使得系统提供的信息之间互有偏差,缺少统一、规范的成本核算和经营管理的信息基础,就不能为领导者的经济管理提供可靠有效的数据,使得经济管理成了“无源之水”。

二、加强医院经济管理的措施

加强医院的经济管理,须得围绕医院的工作中心,从经济管理机制的改革入手,把完善经济管理制度作为核心,把进行院科的互助核算、实行责任会计作为重点,把降低消耗、有效控制成本、提高综合的效益作为目标,对医院中的资金、人员、信息和物资等实施有效管理,充分地发挥各种要素的作用,争取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1.实施总会计师负责制

建立总会计师责任制,对于改善医院的领导班子的知识结构,让领导班子掌握经济管理的规律,进行正确的经济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的优越性表现为:

(1)有利于医院会计基础工作和财务管理的加强。由于医院的财务会计部门都是由行政领导者来领导的,行政领导者不具备专业知识,而财务会计部门的工作又千头万绪,他除了对财务开支进行审批之外,对于如何加强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一般不会过问。而由总会计来领导会计和财务部门则是内行来领导内行,他系统掌握了财会基础理论以及专业知识,而且他们熟悉国家的财政方针和政策让他们领导财务部门对于加强医院的财务管理,推动医院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大有裨益。

(2)有利于医院的经济发展。医院的医疗成本测算、卫生材料、药品等的存货决策,医院的固定资产投资,在综合目标责任制中运用经济指标等很多问题都需要很多财会的专业知识,让总会计师参与到决策中来,能够有效地控制和监督医院的经济活动,有利于医院经济效益的提高。

(3)有利于医院完整的财务资产的保护。医院的所有经济活动都离不开经济协议和经济合同,但是利用经济协议和经济合同进行诈骗的案例却时常发生,这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参加协议和合同签订的领导缺少经济方面的法规知识,被一些投机分子钻了空子。所以,由总会计师去做这方面的工作可以避免受骗,使医院的财物免收损失。

2.把成本核算作为基础导向,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1)树立正确市场营销的观念

现在医院已经失去了计划经济时期的垄断地位,在医疗市场中也存在市场竞争。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以前的那种只重视收入,不重视效益,只通过多开遗嘱就可以增加收入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因为,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对不合理增收进行了限制,医疗市场开始走向成熟,医院须得从降低医疗成本中增加收入,从减少病人的医疗费用中求得效益,这才会在医院的成本管理上有新的突破。

(2)进行准确的可是核算

当前,很多医院都实施了院科核算,通过规范的科室成本的核算分析医院的成本结构,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控制可控性的支出。科室成本核算是为了把核算单位划小,让经济管理者更深入了解医院的成本状况、科室效益以及分摊管理费用和固定成本的能力,有效解决医院冗员问题,及时地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管理,是科室变成经济责任的中心。

3.建立责任会计制度,分级管理经济核算

所谓会计责任制度用来衡量管理人员所负责的责任中心经营成果的一种资讯系统,它的目的是为了收集资料,并且向责任中心和管理层内部报告,这样可以由直接控制的收入来判断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实施责任会计制度的有点在于:可以反映医院经营组织每一行动或者每一部分的计划和成果,而且还能及时提供资料帮助做出决策或者评估经营的成效。

4.坚持权、责、利综合目标的责任制管理

医院应按照上级卫生部门和行政部门下达的以经济指标、业务指标、质量指标和医德医风等为内容的能综合反映医院的管理水平的管理责任书,制定医院全方位的方案,向院内的各部门和个科室分解指标,其中要突出质量、基础、效益、效率和道德的建设,把重点放在“综合”上,也就是说既要防止放弃用专业的经济方法来管理医院的行为,同时又要克服只追求经济核算的指标的行为。所有的考核指标都要进行量化,把护理、医疗、后勤保障、机关各个部门的所有活动置于目标管理之中。

篇8

关键词:信息环境 财务会计 管理会计 结合 优势

企业的外部环境日新月异、瞬息万变,面对这样的外部环境,企业的发展前景将何去何从?企业的生存压力也将越来越大。21世纪,是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期,各大企业纷纷从国外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技术以及专业人才,并以此来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使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也正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与进步,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这两个看似孤立的两项管理工作的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可以充分发挥它们的优越性,二者的结合有效的实现了企业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在降低企业成本的同时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结合的基础

(一)起源的一致性奠定了二者结合的历史基础

早在几千年前的原始社会,就已经开始税收的汇算、审计、绩效考评等较为原始的会计活动。虽然由于历史资料的残缺,无法对这些记载的真实性进行核实,但是,我们都知道在我国漫长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会计活动的存在是确实有据可查的。例如:西周时期就开始有专门负责会计工作的“司会”这一官职,官厅会计制度也比较完善,已经形成出纳与会计分工的制衡机制,并有了专门的凭证与记账方法。在我国民间从事经济活动的那些商人、地主等,需要对自己的财产与收支情况进行统计,于是就产生了专职的会计人员――账房先生。通过对古代会计制度的考察与研究后发现,最原始的会计活动中不论是政府的会计还是私人的会计都具有双重的目的,即:及时了解收支的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恰当的决策,对相关人员进行监督。这就与现代的管理会计功能具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会计从其产生的第一天开始就具有了现代人们所说的管理会计的职能。可见,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这两个概念的出现与分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会计活动进行外延、拓展的结果,如果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二者的起源是一致的,二者的本质具有内在的、天然的融合性,这也是二者相结合的历史基础。

(二)本质的同一性为二者的结合奠定了理论基础

对于会计的本质,国内外的理论界曾经提出了多种不同的认识与观点,但是,这些观点与认识基本上都蕴含、融合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目标与职能。我国会计理论界关于会计本质问题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信息系统论、管理活动论、会计控制论。我国信息系统论的代表人物余绪缨、葛家澍教授认为:会计是旨在提高现代企业与各单位活动的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不难看出,这一理论实际上是涵盖了现代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最早提出管理活动论的我国的学者是杨纪琬、阎达五教授,他们于上世纪80年代创造性的提出了会计管理的概念,认为:会计不仅仅是经济管理的工具,它本身就具有管理的职能,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经济管理工作;该理论还很好地诠释了会计的反映与监督这两项基本职能。这种理论并不主张将会计进行割裂,分为统计、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经济分析等不同的独立的学科,因为在会计出现之前的数千年中,已经蕴含了这些学科的基本内涵与职能的统一。由此可以看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本质也是同一的。我国知名的教授杨时展是会计控制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将受托责任论与会计控制系统论进行了结合,然后对会计进行了定义:一个以货币量度、按公认标准来进行计量、控制、认定受托责任的完成情况,以便决策的控制系统。通过对该理论的分析后发现,反映到会计实践中也就是全面预算与管理控制等管理活动,这就是现在所说的管理会计。通过上述的分析不难看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都是由原始的会计活动中派生出来的不同分支,但是其本质是一致的,在职能上也是相互耦合、相互补充的,可见,从本质上来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是无法完全割裂开来的。

(三)目标的同一性为二者的结合提供了根本目的

会计的目标主要是会计工作想要达到的境界或者实现的要求。可以将会计的目标分为不同的层次,但是这些目标都是与会计的本质密切相关的。现代企业财务会计的主要工作内容事项是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财务报告。而会计在现代经济关系中所体现的实际上是加强企业管理、促进现代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与合理配置,同时,财务信息的公开能够有效的促进社会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而且更有助于优化社会资源的整体配置。由此可见,财务会计的最终目标可以概括为:保护产权关系、维护相关利益者的合法权益,提高组织的经济效益、改善资源的社会效益。不同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的目标相对明确一些,其实质是一种改善管理、发现和创造价值的管理活动,其最终目标就是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现代企业的价值最大化,通过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最终实现有效维护企业各产权主体财产权利的目的。通过上述论述可知,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一起共同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总体要求而服务,最终实现会计的原始目标、最终目标,在有效维护各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的同时,促进企业与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

(四)边界的模糊化为二者的结合提供了驱动的力量

近年来,随着企业竞争的全球化发展、商业网络化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证券市场重要性的提升,都为企业的经营环境带来了诸多变化。这些变化对会计信息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的会计信息必须具有前瞻性、长期性,并能够面向未来,以便为企业的战略规划、经营决策等提供信息上的支持。随着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逐渐实现了从信息的短期计划与控制向未来的战略规划与战略控制的方向转变。另外,此时财务会计的关注点也由过去的受托责任的历史成本会计转向建立在价值评估与决策目的基础上的公允价值会计。这些转变使得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边界更加模糊化,二者重现结合的趋势更加明显。

二、信息化环境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结合优势

(一)对外,有效的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信息时代的到来、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的加快,使得各行各业在其自身的发展中遇到诸多问题。而在信息化环境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科学、有机、高效的结合,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各项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可以成为“管理创造效益”的典范,为更好的保障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的拓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帮助企业积极地融合其他企业的先进管理技术与手段,促进企业的整体化向前发展,相应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在经济环境中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对内,有效的改善了企业资产的使用效率

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有机结合,可明显减少财务人员繁琐的重复劳动,采用先进的信息化会计专业技术做好财务核算工作,可以全面提高财务数据与财务指标的准确性、通用性以及透明度,而正是这些显现的成效,促进了企业资产的利用价值,提高了企业资产的质量,并给企业决策层提供了更加可靠、有用、科学的财务支持。而在过去,即使是现在,仍有些企业因为观念上的原因,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是完全分开并独立自行管理的,会计职能上采用的是简单分权,看似自身的工作效率都很高,但因为财务信息没有做到充分共享,所以未能对公司的生产经营提供更加有效的帮助,资产使用也就无法达到最佳优化状态。因此,对于企业内部管理来说,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有机结合,一方面能明显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另一方面为企业资产使用的科学性方面提供了保障,从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总之,现代企业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有机结合,已经具有明显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随着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而采用不同的结合方式,优势也将更为明显,从而达到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禹冬青.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结合优势[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

篇9

关键词:管理创新 经济效益 创新管理模式

1、企业管理现状

1.1、企业开始具有市场观念、竞争观念,逐步重视战略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企业的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得到加强,企业的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目标、体制、组织、方法和手段在向市场经济贴近,企业对市场竞争的适应能力开始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企业经营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重视对市场现状的分析,保持对市场变化的高度敏感。

1.2、管理组织形式呈多元化发展

企业根据自身发展和外部环境选择不同的组织形式,集权型的直线职能制还占主导地位,一些企业采用事业部制、矩阵制、多维立体制等新型组织形式,管理组织形式呈现多元化趋势。但国有企业组织形式总体水平相对落后,企业组织结构呈现形式选择和设计相对单一,企业领导普遍管理幅度过宽,直线指挥系统与智能参谋系统相互交叉,管理组织的适应性差,工作效率低下。少数企业建立了学习型组织,实施作业流程重组等创新形式。

1.3、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

随着管理技术日趋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管理的领域越来越广,企业管理工作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逐渐增大。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内容由单一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转变城成为优化企业内外两种资源的配置,并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内外部资源的最佳配置方案,从而不断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企业经济管理的实现途径

2.1、重视战略管理

树立战略思维是企业经济管理的灵魂和核心,战略管理关乎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要在扑捉外部环境机遇的基础上更多的立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核心竞争力也叫核心专家,就是拥有别人没有的资源优势,今后企业的竞争主要是围绕培育和形成核心竞争力来展开。培育和形成核心竞争力必须适应企业外部的环境因素,如顾客价值、竞争者和替代品的变化。面对变化了的顾客价值,要重新选择与核心竞争力想匹配的经营环境和业务领域,不断建立新的核心竞争力,预测、侦测、跟踪并不断满足变化的顾客需求。

2.2、重视人才培育

知识经济的竞争,最终将是人才的竞争。同时,我国加入WTO将会强化对国内优秀人才的争夺,外国资本和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后对各类人才不拘一格的争夺将会成为我国企业能否生存的最大威胁。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即重视培养人,提高员工的知识和技能素质;重视激励人,运用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激发人的积性和创造性;重视使用人,给员工提供发展的机会和创新的舞台,使个人的才华能够得到充分施展。

2.3、重视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和方法,其含概内容很广泛,从管理对象上讲,知识管理包含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三个要素,在利用信息技术搭建的网络平台上,把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整合起来,使知识资源快速流动和共享,实现隐性知识(人力资源)和显性资源(信息资源)的相互转化,推动知识创新,从而缩短知识创新的周期,降低知识创新的成本,使组织的知识资源能够不断地创造出新的价值。从知识管理给组织带来的效益上可以明确看出,知识管理为企业打造学习型组织提供了技术层和制度层上的保障。

打造企业的知识管理体系,首先要从整个知识管理的四个环节说起:总的来说,知识管理包括知识获取、知识存储、知识分享、知识利用四个环节。所有管理的目的都在于创造效益,知识管理的目的也不例外,通过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的过程是有成本的)为企业创造更好的效益是知识管理的唯一目的。成功的知识管理通常都会遵循四项基本原则:战略为引、流程为纲、知识为体、技术为用。①战略为引:战略帮助企业解决“做正确的事”的问题,它为企业知识管理的导入指明了总体方向。不同的企业战略对知识的关注点、对知识管理提升的要求都不会一样。因此,针对不同的企业,必须有科学的方法和工具来进行分析和研究,根据企业的战略找出企业需要重点关注和管理的业务环节和知识领域。例如:那些实施差异化战略的企业,研发知识、产品知识等往往是需要重点管理的核心知识;而那些实施最低成本战略的企业,采购知识、配送知识、生产知识等则是需要重点管理的核心知识;这些业务环节和知识领域,将作为核心的知识管理对象被管理。②流程为纲:流程帮助企业解决“正确地做事”的问题,它既是企业知识具体的依附主体,也是被知识能动改善的客观对象。因此,不能脱离企业的具体业务来单单谈知识管理,知识管理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业务工作的一部分,它将越来沿着行业纵深、结合业务进行深入应用,从传统的办公自动化、文档管理等技术层面的内容,结合各行业的特点和不同的业务领域,向业务导向型知识管理方向发展。③知识为体: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很多企业做了管理规范化的工作,更有些企业做了流程管理和优化的项目,但是往往结果也并不是很理想。为什么呢?很简单的一个事实:同样的一个流程,都是从a到b再到c,但往往不同企业、甚至同一企业的不同人执行起来效果是不一样的,④技术为用:那么,通过战略指引以及和业务相结合梳理出来的知识应该如何来管理、怎样来提升呢?归纳来说主要是要考虑三个方面的保障因素,其一是从文化的角度,其二是从管理的角度,其三是从技术的角度。企业在“技术”要素上的表现,主要体现在支撑知识提升活动所需要的IT应用系统的具备及应用情况上,这就是技术为用。知识管理的IT支撑系统作为使知识管理得以有效落地的关键要素,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

2.4、重视制度创新

①要转变政府职能,要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和社会中介机构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②要根据组织创新的要求,对政府机构进行整合。在政府机构的设置上,要体现本地区的特点,建立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机构体系。③要精简政府和事业单位的人员。

参考文献:

篇10

一、转变医院财务管理模式是适应市场经济变化的必然需求

1.医院财务管理是做好经营管理的重要保证。医院财务管理是指对医院运作资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等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考核等工作以及由此产生的财务关系的总和。构建一个有利于发挥会计功能的医院财务管理体系,抓好财务管理的主要环节,是搞好医院经营管理的重要保证。但随着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医疗市场竞争的激烈,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暴露出许多问题,制约医院的发展。

2.医院财务管理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改善医院经营环境的客观要求。医院不仅提供医疗服务,也是商品市场的购买者和消费者,要按医疗服务市场的特殊规律运行。医院能否适应医疗市场的需求,取决于其经营管理观念和服务意识。只有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运用经济手段对医院的经济活动进行组织、监督和协调,加强经济核算,挖掘卫生资源潜力,才能取得更好的综合效益。同时,医院经营环境是医院财务管理活动的舞台。搞好医院财务管理应注重医院经营管理环境的研究。医院要生存、发展就要分析研究周围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金融环境等)。只有通过环境的全面研究,才能使医院的财务管理对医疗事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3.医院财务管理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医院不仅提供医疗服务,也是商品市场的购买者和消费者,要按医疗服务市场的特殊规律运行。医院能否适应医疗市场的需求,取决于其经营管理观念和服务意识。只有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运用经济手段对医院的经济活动进行组织、监督和协调,加强经济核算,挖掘卫生资源潜力,才能取得更好的综合效益。

二、积极转变财务管理模式,提升现代医院核心竞争力

1.积极组织收入医院收入是在开展工作和进行业务活动中通过提供服务所取得的收入。包括医疗收入、药品销售收入、制剂收入、医学科研部门提供或推广各种新技术或新的科研成果所取得的收入。医院对国家规定应当收取的各项收入,必须积极组织实现,并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广开财源要与完成行政任务事业计划相结合;(2)组织收入要执行政策,考虑群众负担;(3)增加收入要与人、财、物力的现状相结合。医院在研究开辟财源,增加收入时,要充分挖掘潜力,降低消耗,提高工效,扩大服务项目,保证服务质量,在人、财、物力允许的情况下,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地组织收入。

2.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实现科学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财务制度,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是为了充分有效地管理,是为了充分发挥人力、物力、财力的作用,提高医院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通过财务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可以做到:办事有计划、收支有标准、管理有制度、分析有资料、监督有要求,使财务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一是建立健全财产清查制度,确保资产账实相符。医院资产种类繁多,财产管理应明确清查范围、组织形式、清查期限和方法,并规范各项财产物资的转移、调入、调出、收发、领退、盘盈、盘亏、报废等的管理。二是加强资产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实行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强化印鉴分设制度。对公务费、招待费、业务费及其他非成本性支出实行定额管理。要挖掘内部资金潜力,加速资金回笼,压缩药品、存货资金的占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加强医院财产管理,严格控制资金收支。我们要以财务科为资金管理责任单位,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确保资金运行安全,全面集中收入,统筹安排资金,为有效投放、合理消耗打下基础。

要使资金的来源和运用得到有效配置,就要合理地进行资金分配,尤其是注意调整流动资金与固定资金的占用比例。在进行固定资产的购置和更新时,应对项目进行充分论证,对投入产出进行分析评价,避免盲目购置,造成资金浪费。

4.强化医院财务监管。随着医院经济的逐步市场化,网络信息化的加快,医院的财务风险、经营风险也逐渐增大,医院财务管理体制上的缺陷以及内控制度的不完善,造成会计舞弊、违纪违法案件时有发生。医院财务管理网络不断更新,网络技术给经费的使用、管理、分配带来了许多的便利,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给医院财务管理带来了新的风险,计算机犯罪的隐秘性和危害性比手工操作更大,因此加强内部管理控制和监督审计,加强财务监管,做好医院经济安全的保障就显得日益迫切。

5.严格按工作岗位设定每个操作人员的权限。要求每个财务管理人员严格遵守工作流程,对数据文件进行加密,操作人员要注意操作密码的保密,加强日常维护控制,确保资金流通的安全。医院领导和财务科负责人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展开内部审计,监督和考核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要进一步规范经济合同的管理,建立财会岗位轮转机制,加强会计业务质量管理,加强内部审计监督。通过经常性的会计业务综合质量考核管理,提高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防范和杜绝违纪违规现象,确保医院财务的安全。财务管理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根据医疗市场的变化和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结合医院自身的建设,不断的提高医院财务管理的水平,才能为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的经营管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