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费用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2: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研费用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研费用管理办法

篇1

[关键词]企业;科研经费;财务规范化问题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6117

随着政府对企业科研工作支持力度的加强,企业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科研经费。一方面,这些科研经费为企业的科研及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支持;另一方面,在科研经费的管理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何管理好科研经费,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企业科研经费管理中常见的几个财务规范化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1常见问题

(1)经费使用与预算不符。按照政府部门出台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规定,科研经费开支范围一般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其他支出等。有些企业在使用科研经费时,报销了不属于该课题预算范围内的费用,比如该课题没有预算燃料动力费,这就意味着不能报销水电和气费,但实际报销时却出现了这一类费用。还有一种情况,有些企业超出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规定的范围报销费用,比如招待费、办公用品等,按规定,这些费用是不允许用科研经费支付的。

(2)经费支出明细核算混乱。具体核算时,混淆各类核算项目应该核算的内容。比如:某公司内部对科研形成的产品做了一个测试,测试所用的材料应列入材料费,做账时却列入了测试化验加工费,这样核算是不正确的。另一种情况是做账时没有分具体核算项目。某一个科研课题的经费到账后,财务为其设置了专门的明细科目用于核算相关费用,但未设置反映支出类型的明细核算项目,做账时,课题所有支出都记入科目“研发支出――××课题”,这就看不出支出的费用是材料费还是其他费用,给科研经费的管理带来很大困扰。

(3)经费使用与任务完成进度同步性差。在理想状态下,项目经费的使用进度与科研任务的完成进度应大致相当,但由于有一些课题的经费下拨时间晚于任务开始实施的时间,就造成了课题的一部分支出使用了企业的其他经费进行垫支,未计入项目经费中,直到项目经费到账后,相关费用才能计入其中。另一种情况,执行科研任务时,实施任务的主体没有关注经费使用情况,经费一到账就用掉很多,科研任务进行到中后期经费不够用。

(4)科研经费未单独核算。一些企业使用了科研经费,在记账时,未将科研经费单独列出,而是把科研经费混淆在企业的期间费用或生产成本中,到项目检查的时候,再根据需要把用于科研课题的费用以自制账表的形式列出或调账。仔细检查会发现,这些科研费用在多个关联度不高的会计科目或会计核算项目中反映。具体表现为:如果要求企业在一两分钟的时间内将账上的该科研费课题的支持经费用找出,往往做不到。

(5)外拨给合作承担单位的科研经费与预算不符。如果一个科研项目除牵头承担单位外,还需其他合作承担单位一起完成,那么在订立科研任务合同书时,主管科研课题的政府部门就会与课题牵头承担单位及合作承担单位都签订任务书。在编制项目预算申报书的时候,也需要编制包括牵头承担单位及合作承担单位在内的各个单位的具体预算。这个科研课题的全部经费会由政府部门全部下拨到牵头承担单位,然后再由牵头承担单位按任务书签订的金额分拨给合作承担单位。实际操作时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课题外拨科研经费的对象不是当初签订任务合同书时候的单位;有些外拨经费的金额与任务书不同,或者多于任务书所列金额,或者少于任务书所列金额。

2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1)企业及相关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相关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有些企业认为科研经费管理的大部分责任应落实到课题负责人身上,与企业没有太大关系。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企业往往不注重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对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也很少。由于对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学习不够,责任意识缺失,对怎样合理合法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企业就不会有太多关注。

(2)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及监督机制不完善,尤其是科研经费管理方面的制度,甚至出现了缺失的情况。一些小的企业为了应付检查,内部管理制度只是照搬国家和地方的相关管理办法,制定了一些大框架,而没有根据单位具体情况制定细则;一些企业则是制定有比较细致的制度及管理办法,但具体操作时并未执行;更有内部控制糟糕的企业,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缺失了相关的办法规定。如此一来,企业在使用科研经费时,就产生了很大的随意性。

(3)科研经费预算编制流于形式。没有根据科研课题的具体情况做好调查分析工作,未仔细筹谋规划,甚至简单按比例分配各支出科目经费预算,只以尽可能多地争取到国家科研经费为目的,在用好科研经费方面欠考虑。一些企业的科研课题预算编制完全由课题组成员完成,缺乏与财务人员的有效沟通,造成了课题经费预算不能完全切合相关政策法规的局面,既影响课题经费的申报,又影响课题经费的使用。

3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1)强化企业及相关管理人员责任感,加强学习,落实具体管理责任到个人。企业应认识到,科研经费管理是法人负责制,不只由课题负责人责任。企业应定期组织科研课题管理人员学习,学习国家及地方的科研管理办法及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对财务人员,还要加强财经法规及财务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如果企业科研课题很少,管理科研经费时,可在财务人员中指定专人管理科研经费,从科研经费预算申报、日常科研经费报销、到科研课题中期检查至验收结题整个阶段,都参与进去。要注意,财务人员参与科研经费管理,不能免除课题负责人或其他管理人员的管理责任。如果企业科研课题较多,则可以在课题组另设“课题管理秘书”,从事某几个课题的具体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定期与财务人员沟通,财务人员可只从大的方面对科研经费进行管理和控制。

(2)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监管。企业应依据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法规,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能够落到实处的财务制度、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等各类制度。企业可在财务以外设审计人员,定期对科研经费的执行情况进行内部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于企业拨给合作单位的科研经费,也应要求合作单位定期交回资料,如科研经费明细账、凭证及合同等,以便于了解合作单位对科研经费的使用及管理情况,如有问题,及时沟通解决,防止重大问题的出现。

4建议

(1)经费使用与预算不符。需明确哪些费用是科研经费不允许报销的,比如单独的招待费、办公用品等可用单位日常维持费用支付的,不能列入科研经费;应在提取的间接费中支付的费用,如实验室日常水电等,不能再列入科研经费的其他支出科目中。同时,要根据科研任务需要认真编制经费预算,支出经费时认真核对预算。科研工作带有实验性质,经费的使用不可能一丝不变的按计划执行,如果执行中遇到了实际支出与预算不符的情况,有时是可以调整预算以适应实际情况的,但需按相关政策法规办理。

(2)经费支出明细核算混乱。企业应根据国家及地方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拟定本单位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设置各个核算明细科目或项目。首先,在设置明细上,企业通常有两种做法,一种做法是设置明细科目,然后在明细科目下设置材料费、设备费等明细核算项目,归集科研课题费用时,记入科目“研发支出――××课题/材料费(或其他费用)”。查看明细账时,就查看该××课题的科目明细账。另一种做法,就是以材料费、设备费等支出科目做明细科目,在明细科目下以科研课题名称做明细核算项目,归集科研课题费用时,记入科目“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材料费(或其他费用)/××课题”。查看某一课题的使用明细,可通过查看某一核算项目(即××课题)的项目明细账来实现。同时,明确科研课题需用到哪些经费,哪种支出该如何归类。举个例子,本课题组成员到外单位参加会议发生的费用应计入课题差旅费,而不是会议费。这一点处理好了,会大大提高科研经费的利用效率。

(3)经费使用与任务完成进度同步性差。企业应拟定好科研工作计划和科研经费使用计划,并经常自我检查,确保两者大致相当。对于合作单位的科研经费,要及时下拨,不能拖到最后才拨出。同时,这个问题的解决,也不能只靠企业自身。如果相关的科研经费管理部门能及时下拨前补助项目的科研经费,就能杜绝企业所谓的用自己的经费垫支科研经费的情况。

(4)科研经费未单独核算。单独核算不是要求企业为这个科研项目去单独建一个账套,而是在企业现有的账套中,用单独的会计科目或会计核算项目来实现对这个科研课题的明细核算,让企业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看到科研课题的所有支出。如果企业在多个不相关的明细科目或核算项目上核算该课题的支出,又需要花较长时间才能找出该课题的所有支出,这就不是单独核算。有一种情况需要区别对待,如果企业在完成一个科研课题时,把这个课题任务中的多个步骤进行分解,分给该企业内部的几个实验室完成,同时将课题经费在主课题下分成几个子课题,相应的子课题经费给相应的实验室,单位始终统一管理,通过主课题及子课题的明细科目汇总(不涉及其他科目),可查看到该科研课题的所有支出。这种情况,不可武断地认为没有单独核算科研经费。注意,单独核算不只针对国拨专项经费,单位自筹经费也应单独核算,并且要与国拨经费分开。

(5)外拨给合作承担单位的科研经费与预算不符。课题牵头承担单位拨给课题合作单位经费时,应仔细核对预算,若合作单位名称变更、拨出经费变更,需上报拨付科研经费的政府部门批准。同时加强对本企业外拨科研经费的监管,要求合作单位定期交回相关会计资料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课题合作单位也应积极配合课题牵头单位的管理工作,及时反馈相关信息。

实际操作中,对科研经费的完善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改进。正是这样,作为科研经费管理人员的我们,更应加强学习,不断思考,为科研经费管理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EB/OL].http://wwwmostgovcn/tztg/201109/t20110929_90076htm

篇2

关键词:科研课题项目经费管理

高校是我国开展科学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科研经费收入是指高校通过承接政府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项目取得的纵向科研收入和为企业、事业单位服务取得的横向科研经费的收入。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经费均呈现出大幅增长趋势,科研经费已成为高校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科研经费收入占学校总经费收入比重的高低,也是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

1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

在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绝大部分高校能根据财政部、教育部等部委的要求,加强管理,合理使用,保证了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但从近几年审计、检查的结果看,也有部分高校对科研经费管理重视不够,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致使学校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正常的科研工作。当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1科研经费支出不规范。

高校科研经费普遍没有进行预算管理,不同渠道来得经费主要是设项目号,在代管科目使用,报销内容不明确,票据种类繁多,与科研活动无关的内容很多,但真正属科研项目使用的不多,如日用品、招待费、礼品等等居多,从事科研使用的房费、水电费、固定资产使用费、科研人员工资等支出不计入科研成本,而是在教育事业费中列支。

1.2现有管理办法对科研经费支出的不合理限制

由于国家现有管理办法对科研经费的一些正常支出存在限制,使得本来合理的支出内容在现阶段无法据实列支,导致申报科研经费预算时该包含的内容不能列入,支出预算无法准确制定。如科研项目立项审批部门认为,高校从事科研人员的工资来源于国家给高校的财政拨款,不应计入科研项目成本。可实际情况是国家并没有单独给高校核拨科研人员经费,而是依据高校在校生人数和综合定额标准核拨经费,这样核拨的经费数额仅支付教学人员的工资及学校的水电暖等运行维持经费都不足,根本没有能力支付科研人员的工资。。

1.3资产管理不善

购置的固定资产不入账,有的固定资产即使入账了,却公私不分。还有的科研负责人片面地认为科研经费购置的物品不是学校资产而是个人用品,与学校没有关系。高校对科研成果形成的专利技术、非专利技术、版权、软件等自创的无形资产尚未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科研管理部门只对部分专利进行记载,没有对全部的无形资产进行管理,学校没有将科研成果、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入账管理,其价值的确认没有规范处理,形成浪费和流失。

1.4无形资产管理管理意识淡薄

高校财务对无形资产基本没有账务处理,而由校科研部门掌握资料,主要有专利权、著作权和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这是一笔可观的财富。目前有些高校对这部分的资产管理重视程度不够,管理比较弱化,自我保护的宣传力度不够,造成无形资产在不知不觉中流失,给学校带来的是经济损失。

1.5成本效益意识淡薄,没有实行全成本核算

科研经费核算主要体现在科研课题的经费核算,科研人员从选题、定题、研究直到课题结束,大多数高校没有进行项目的成本核算,无人考虑科研成本的高低。科研人员成本效益意识淡漠,造成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高成本,丧失了市场竞争力。科研成本核算仅仅是科研课题发生的直接费用,其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如从事科研所用的房费、水费、电费、固定资产使用费、科研人员的工资、奖金等几乎没有在各课题中分摊。各科研课题的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只好从高校的事业经费中支出,从而造成各高校每年的事业经费全部花光或略有超支,而科研经费总有结存。这样,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本并没有得到真实的反映,并在某种意义上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

2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措施

科研经费是高校开展科研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如何科学地管理科研经费,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成为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当前高校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明确经济责任,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确保科研工作健康发展,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教财[2005]11号文件和发改委、科技部、科学院、教育部、基金委以及一些相关部委,上级部门对高校科研拨款除给学校相关部门下发文件等,根据上述文件和有关精神,我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工作:

2.1加强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管理

高校取得的各类科研经费,不论其资金来源是横向渠道还是纵向渠道,均是学校收入,必须全额纳入学校综合预算编制中,由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集中核算、课题编号、专款专用。除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另有规定外,凡使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均属于学校的国有资产,必须纳入学校资产统一管理。因此,学校资产部门应有权调配仪器设备,在学校财力有限的情况下,避免重复购置,妥善安排实验时间,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率,达到资源共享,既满足科研需要又能满足教学需求。科研人员在进行科研过程中,在原有设备基础上,自行试制成新的设备或购买零配件完全自制设备,对这种自制设备要及时请专家评估,促使设备保值增值。从事科研使用的房费、水电费等支出应计入科研成本,而不应该在教育事业费中列支。

2.2加强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管理。

结题不结账是高校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针对此问题我认为: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和财政部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先制定出校内科研经费结账管理办法,明确课题结账的时间和结余经费的用途。科研项目结束或通过验收后,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应及时通知财务部门已结题课题的相关信息。原则上,项目负责人应在结题六个月内根据学校制定的科研经费结账管理办法办理项目经费的财务决算工作。对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办理结账手续的科研项目,学校有权按照校内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进行处置。科研项目结余经费,不得留归项目组成员所有、长期挂账,严禁用于发放奖金和福利性支出。

2.3规范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

除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中另有规定外,凡是运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与学校用其他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一样均属于学校的国有资产,必须纳入学校资产统一管理。高校还应加强对科研成果等无形资产的管理和保护工作,除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另有规定外,科研成果推广应用、转化转让应由学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成果转化法》和《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执行。未经学校允许,泄露学校的技术秘密或者擅自转让、变相转让科技成果的,应依法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同时在科技成果转化成收入后,从中给予科研人员一定奖励,以此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和潜力,更好地为高校服务。

结论

综上所述,为解决高校科研经费核算中存在的问题,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尽快建立高校科研经费全成本核算制度,明确采用作业成本法计量科研项目成本,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同时,各高校要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根据国家的管理办法,结合学校实际,完善学校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这样,才可能达到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提高科技贡献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和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教财[2005]

[2]邓敏韩玉启“基于课题制对高等学校科研经费全成本核算的问题研究”

篇3

一、地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1.科研经费来源及性质界定不清

目前科研经费的种类主要分为纵向经费和横向经费两大类。纵向经费多是财政资金安排的专项经费,横向经费一般是从企事业单位转来的,地方高校相比211、985国家重点高校,因为受到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顶尖学科带头人的缺乏以及设备投入等方面都相对落后,一般很难获取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科研经费虽然逐年增加,但各级财政科研资金投入占比不大,例如:年收入近6亿的某地方高校,2014年财政性科研经费投入占总收入的1.7%,占当年全部科研收入的41%,其中包括人才引进专项科研经费和学科建设科研类经费等;而其他科研经费包括国家自然基金会、国家社科办、教育部等下达的少数科研项目经费,地方高校往往没有按纵向或横向科研经费性质区分入账,只是笼统的记入科研事业收入。2014年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对科研经费的填写做了非常明细的要求,凡是政府投入的科研经费都需要拆分到最明细填列,这首先需要确定哪些经费属于政府投入的科研经费。但地方高校往往因为科研排名等原因,只重立项,对企事业单位转入的活动经费或培训费等都计入了科研收入。

2.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监管

对于纵向科研经费大部分有相应的资金管理办法,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法》、《高层人才引进专项资金使用办法》、《高校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经费承担单位只需充分理解和掌握经费使用要求,规范管理即可,但地方高校往往因获得这类科研项目不容易,即使在管理制度的制定上也只是笼统地搬列一些条框,并不会明确具体的支出所占经费的比例;横向经费更是搬抄纵向经费管理办法,支出范围只是规定了大的比例,如业务费需占支出的70%,其余横向科研经费的使用全靠财务人员把握,造成横向科研经费支出就是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讨价还价”的自由地。而监管部门只是在需要审查盖章时,简单地查看一下,有些还是“先斩后奏”,无法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

3.科研经费支出的不规范现象

地方高校为了鼓励教职工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申报,在科研经费支出方面随意性很大,造成支出结构不合理。课题经费的使用和管理由项目负责人全权负责,科研经费预算只是为了满足申报项目时审批通过,具体支出时编造经济业务、巧立名目将购买和支出与项目无关的办公用品、低值耗材、图书资料、设备购置等都列入支出。多次小金额使用同一供应商开具的材料、测试费、加工费等发票报销,回避转账支付、政府采购、审计监管等相关规定和程序,甚至还包括个人家庭消费的支出改变用途在科研经费中报销,用“真发票,假事项”套取科研经费。那些“原则上不得使用专项经费购置或试制基建设备和生产性设备;不宜大量列支实验室必备的常规通用和办公设备、办公家具;不允许列支办公室、实验室的维修改造费;不可以在专项经费中列支普通办公材料”等专项经费使用办法中规定不得支出的费用,更是列支得理所到然,合情合理。特别是个别横向科研经费报销人员经费、燃油费、接待费的比例超过70%,变成了企业不能报销的部分转移到地方高校这样的事业单位列支,成了项目合作企业的“避税港”。地方高校还有一个特点是科研经费相对集中在少数科研“大户”手中,有些科研人员同时开题十余项,项目名称基本相近,不仅自己经常支出混淆,财务人员也经常支错项目,而且严重影响资金支出进度,资金效率极低,反映在支出上,如:不少项目负责人名下购置的电脑就有4台以上,造成资产的重复购置和浪费。

4.缺乏科研经费成本核算所需必要条件

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中规定,只有单独计量(必须有单独的表记系统)的水、电、气、燃料消耗费用才可以计入项目成本。然而因为高校教学与科研两者之间的相互交融使得高校科研成本具有双重性,特别是地方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岗位双肩挑人员相对集中,新制度下同一负责人因工作性质不同,所产生的费用分别列入“教育事业支出”、“科研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等,在当前形势下,国家一边不断增加教育投入,一边要求细化教育支出以便更好地核算出真实的生均成本,这就要求高校做好成本核算,但是地方高校无论从管理理念、成本单独核算的必要条件都无法达到,例如:将科研项目间接费用的仪器、设备和房屋等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科研工作中耗费的单位水电费,以及依托单位为课题服务的人员费用,都无法准确的计量纳入科研项目支出,都在学校“教育事业支出”科目及其相应的经费项目中列支,造成虚增了“教育事业支出”、虚减“科研事业支出”,使教育生均成本和科研项目成本都不能准确地体现,个别项目负责人有意使用学校经费,而沉淀很多科研经费,从而造成教育事业经费紧张,而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的会计信息也不真实、不合理。

二、新制度下规范地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策略

1.根据新制度地方高校细化科研经费的分类

新制度明确指出设置“科研事业收入”的同时对应资金来源细分二级明细“财政补助收入”、“非财政专项资金收入”和“其他资金收入”,地方高校应改变除了国库下达的科研收入记入财政补助收入,其余都记入“其他资金收入”的做法,例如应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转入的科研经费记入“科研事业收入—非财政专项资金收入”;学校从非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不属于科研收入的经费拨款,通过“其他收入”科目核算。只有明确了科研收入的分类,才能按照新制度明确“科研事业支出”二级明细支出分类:财政补助支出、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和其他资金支出,也才能将其中项目支出的结余结转的余额分项目转入新账中“财政补助结转”、“非财政补助结转”、“事业基金”等科目。

2.地方高校切实健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加强相关部门之间配合

地方高校应提高对科研经费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借着近年来高校科研经费已经发生的腐败事件实例,结合地方高校大部分人员对财务管理知识了解不多,科研项目人员对科研经费需要按各种专项资金管理的办法一知半解,使高校财务管理难度加深,造成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相互不理解的普遍存在的事实,顺应新制度的颁布,财务处应与审计处、科技处密切配合,积极主动地在科研人员中大力宣传《会计法》和教育部、财政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等财经法规,及时对财务管理相关知识,各种科研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目的、意义及要求进行广泛地讲解和宣传,使相关人员对管理制度有一个比较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引导他们树立正确、合理的既要按照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要求使用经费又要遵守财务相关制度的观念。应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地方高校在不违背该管理办法宗旨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灵活制定适合本单位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学校科研、财务、审计等部门及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连接财务、科研、审计、资产等职能部门,以便对科研项目全过程进行监管,例如抽查差旅费支出,核实出差人员身份、出差目的地、出差频率等,核实出差人员是否为课题组成员,是否有住宿费佐证(如无,需要提供其他支持性材料),出差目的地与研究项目相关性;完善科研经费约束监督机制,以达到管理环节的相互协调、相互依托、相互渗透,使有限的科研经费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3.规范科研经费的支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地方高校除了财政下拨的科研经费,凭借在地方人才较集中的特点,为当地企事业单位服务,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成果转让等项目取得不少的社会投资。例如从某地方高新区企业转入技术咨询服务费20万元,该项经费只有人工成本,而科研人员有工资性收入,不能领取劳务费,只能在人员工资支出一定比例的报酬,为了合理减少个人所得税,科研人员又与财务人员斤斤计较起来,找来很多真票据假事项的发票来报销,即增加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也使科研项目支出会计信息失真。2011年财政部、科技部颁布《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明确将课题经费划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间接费用主要包括承担课题任务的单位为课题研究提供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水、电、气、暖消耗,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以及绩效支出等。其中绩效支出是为提高科研工作绩效、鼓励科研人员积极性所予奖励安排的相关支出。合理提高科研人员的应有报酬,可以将科研人员在教学之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取得的报酬计入“劳务费”,不用“真事假做”,鼓励课题研究人员走出去,拿到最真实的调研数据,形成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在科研项目支出范围地确定时,引进独立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对申报的经费项目和预算浮动范围进行可行性论证和合理性评估,再根据批复的预算数,通过现代技术手段控制相关支出比例,将预算金额导入账务系统,保证科研经费支出按照合同约定进行管理,做到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严肃性与灵活性相协调。

4.推进成本核算,真实反映科研项目成本

科研经费地核算是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要内容,按项目预算控制开支范围,进行成本核算是进行财务监控的重要手段。一方面要严格按照项目预算控制开支范围和标准,审查与本项目无关的支出内容;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科研项目的成本核算,真实、全面、完整地反映科研项目的成本,特别是对开展科研活动占用学校资源发生的实验耗材、实验设备、水电费、固定资产折旧、科研人员经费等相关费用,应该创造条件尽可能的单独计量,无法单独计量额按科学合理的比例分摊。这样既能保证科研经费开支的适度、合理、透明,同时也能够使高校教育支出更合理,生均成本更真实,减少成本核算不完整,造成的教育投入“只见增长不见效益”的现象,也减少了科研经费“真票假事”支出的现象,提高科研效益。而在固定资产折旧分摊时,由于高校在购置时已经一次性计入成本:借:教育事业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贷:银行存款;计提折旧时: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贷:累计折旧。当科研活动占用学校资源需要分摊折旧时,应增加科研事业支出减少教育事业支出,借:科研事业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资产使用费-折旧),贷:教育事业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依次类推,真实反映科研项目实际耗用分担的成本。

三、结束语

篇4

一、科研经费间接费用定义与内涵

(一)间接费用定义 高校科研成本是高校为完成特定的科学研究任务(科研项目或课题)所耗费的各种资源(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货币计量,是与科学研究相关及辅助活动的一切支出。科研成本按是否能够进行直接归集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费用。直接成本是指在科研过程中发生的与研究直接相关的支出,间接费用是指承担课题任务的单位在组织实施课题过程中发生的无法在直接成本中列支的相关支出。

(二)美国科研经费间接费用内涵 1958年,美国行政管理预算局的前身美国预算局颁布了联邦政府层面针对教育机构的成本核算准则――《A-21通告》(Circular A-21)。该准则经过不断修改完善,成为各国制定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时效仿和参考的重要依据。A-21通告中规定间接费用是指设备与行政管理费用,包括设备折旧和使用成本、利息、运营和维护支出、一般管理支出、院系管理支出、赞助项目管理费、图书馆支出、学生管理与服务费、联邦政府提高的间接成本支出补偿等。

(三)我国科研经费间接费用内涵 根据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流程和特点,参照《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对间接费用的内涵的规定,本文将间接费用分为四类:

(1)管理费。管理费是指高校相关部门和院系对科研项目提供组织管理、经费管理等服务产生的费用。主要包括两方面:学校管理费,如科技处在项目申报、审批立项、项目验收、项目鉴定、结题和登记备案等环节产生的管理费用,财务处在经费入账、经费核算、项目结题、经费外部审计等环节产生的管理费用,此外参与项目管理的部门还有审计处、校长办公室、国际关系与合作处等;院系管理费,是院系办公室、科研管理人员为项目提供综合服务产生的费用。

(2)后勤保障费用。后勤保障费用是指科研项目占用固定资产(房屋、设备等)资源及分摊水电气暖供应等公共支出产生的费用。后勤保障费用,既为科研项目提供了实验室、仪器设备等硬件条件,更提供了必要的能源条件。需要指出的是,对于有条件对各个实验室装表计数的高校,能够直接归属于该项目的水电气暖费用可计入“燃料动力费”,间接费用只核算无法计量、或需要公共摊销的水电气暖费用。

(3)科研辅助费用。科研辅助费用是指高校辅助部门,如图书馆、计算机与网络中心、档案馆等部门为高校科研活动提供服务产生的费用。由于这些部门为科研项目提供的是间接服务,所以目前这些管理服务费用尚未纳入各高校间接费用考量的范围。如,科学研究需要使用图书馆的图书期刊资源和电子数据资源、科研项目利用档案馆的资料进行科学研究等。

(4)人员绩效支出。人员绩效支出是指承担课题任务的单位为提高科研工作绩效安排的相关支出,可用于有工资性收入的科研人员的激励报酬。这是《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中最具开拓意义的规定,使得项目支出除了支付给课题组临时聘用人员和没有工资性收入人员(如学生)外,还可以支付给在正常教学任务之余加班加点进行科学研究的老师、教授们。

二、间接费用对科研经费管理的意义

(一)吸收国外先进管理经验,与国际相接轨 国际经验表明,良好的政策环境以及政府对大学完善的科研资助体系是科研水平长期高速发展的助推器。西方国家对于科研间接费用研究已达50-60年,他们不仅对科研间接费用的定义、存在依据、性质、范围界定有详尽科学的理论阐述,并且在实践中已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管理、核算和补偿体系。这些都是值得我国的科研经费管理借鉴学习的。

在很长时间内,受到国家经济实力和管理体制等原因的影响,科研“间接费用”这一概念被“管理费”一词所替代,掩盖了“资源占用”的本质。如今,《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重新提出了“间接费用”这一概念,是我国科研经费管理与国际接轨的新举措。因此,应当充分认识间接费用对科研经费的重要性,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研究适合于我国科研经费间接费用的管理方式。

(二)提高科研占用高校教学资源的补偿比例 以前,我国的科研资助政策与制度只重视对高校科研直接成本的预算,给间接费用很小的补偿空间。然而高校的科研项目越多,在科研投入的管理和配套的设施就越多,负担就越沉重。从国外的资源占用补偿比例来看,美国高校科研间接费用可高达总经费的50%,加拿大约占总成本的20%,爱尔兰占直接成本的25%~30%,瑞典为直接成本的35%,欧盟可高达总经费的60%,澳大利亚约占直接成本的35%。而我国在434号文之前,管理费比例一般仅占总经费的5%,远低于其他国家,使得高校不得不挤占部分教学资源。

《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对间接费用的比例提出了新规定:间接费用使用分段超额累退比例法并实行总额控制,按照不超过课题经费中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一定比例核定,即500万元及以下部分不超过20%,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不超过13%,超过1000万元的部分不超过10%。科学合理的补偿比例,进一步保障了高校的教育资源,使得科研发展的后劲更强。

对于科研用房,目前较常见的占用费计取方式主要有两种:按用房的平方数乘以每平方占用金额;按实验室的定编人数乘以每人核定面积,对超额面积收缴使用费。科研用房占用费的收取有利于进一步加强科研用房管理,优化资源配置,为高校科研事业提供空间保障。

(四)绩效支出 在高校支配观和项目负责人支配观下,绩效支出的管理模式有所不同。在高校支配观下,所有科研项目的绩效支出计提至全校后统筹管理,由高校人事部门对全校的科研人员进行绩效评价再分配绩效支出。由于科研经费到款不可能都在每年1月,而项目结题验收也不可能都在12月,这种统收统发的方式增加了人事部门考核评价的难度以及分配的不公平性。项目负责人支配观下,在项目立项后由项目负责人自行确定对项目组成员的考核标准和绩效支出分配方案,并上报所在学院或学校进行审批;在项目执行期中根据审批通过的方案发放绩效支出。

五、结题决算阶段间接费用管理

在预算编制科学合理、会计核算系统可预先设定预算控制的情况下,结题决算阶段只需根据经费使用情况出具报表。在结题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的与间接费用有关的问题有:(1)预算中的科研管理费、资源占用费等小于高校应提取的份额,导致预算超额;(2)超额发放绩效支出;(3)项目负责人不理解燃料动力费与水电气暖费、绩效支出与劳务费的区别,使得预算执行混乱,实际支出与预算不符。当出现以上情况时,由于间接经费是不得进行预算调整的,项目负责人应对超标部分进行调账或退还。在国务院、教育部对高校科研经费监管的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下,高校财务部门应尽快推行科研经费会计核算中预算控制系统的应用。

[本文系华南理工大学财务管理研究专项“高校科研间接经费管理研究”(编号:j2cw-N8130860)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冯宝军、李延喜、李建明:《基于多属性分析的高校科研经费全成本核算研究》,《会计研究》2012年第5期。

[2]韩鹏、彭韶兵:《研发信息披露质量测度及制度改进》,《财经科学》2012年第7期。

[3]王鹏:《大学科研间接成本核算的国际比较》,《中国高教研究》2013年第4期。

[4]马红红、孔晓丹:《高校科研项目经费财务管理问题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

篇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已成为我国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由于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逐年增长,科研项目经费已成为高校的重要资金来源。为了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各高校都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但从近年来,审计检查的情况看,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高校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

一、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科研项目经费管理重视不够

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等致使学校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出现问题。特别是有一些科研工作人员认为科研项目经费是全凭个人的能力、声望和技术取得的,对于经费的使用应由自己来支配。

(二)对科研项目经费的成本核算不实

由于教学成本与科研成本界限不清,同一课题组的不同科研项目的费用无法确认等问题,造成了许多科研项目的成本只包括实验过程中的材料费、测试费及科研人员的劳务费等直接费用。而对科研活动过程中使用学校的房屋、仪器设备、水电以及管理人员工资等费用,因界限不清,不能明确划分计入科研成本。

(三)对国家规定应严格按照预算执行的科研项目863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

首先在申请课题,编制预算时,由于对预算科目的各项内容不重视和不清楚,因此不能科学地、客观地编制预算,使课题在执行过程中经常遇到预算数与实际开支数存在较大差距,有的预算项目金额不足,有的预算项目却不知如何开支,严重影响科研项目的顺利执行;其次,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预算开支,随意改变预算的开支范围,缺乏监督机制。

(四)对横向课题管理不够完善

由于横向课题是非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支付的用于开展技术开发、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等项目的经费,所以各高校对其管理相对比较宽松,开支范围比较广,容易产生一些如:为个人牟取私利、损坏学校声誉等现象。

(五)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

由于高校对科研项目结题后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存在科研项目完成后,经费结余长期挂账,没有统一的管理制度。

二、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从思想上充分认识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重要性

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高校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各级领导应充分认识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是提高科研能力的重要保障,应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对科研项目执行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考评,确保用好、管好科研项目经费,保证科研项目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充分发挥高校在科研领域的作用。科研人员应充分认识到科研水平的提高和科技成果的取得是经过长期积累,国家已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现在,国家在并不富裕的情况下,将资金投入到科研中,我们更应该将每一分资金用在刀刃上,使它发挥最大的效益,特别是课题组长要树立全局观念,自觉接受管理和监督。

(二)加强科研项目经费支出的管理

应建立和完善全额成本核算制度,确定科研支出的合理水平。科研经费支出包括与课题研究有关的直接费用、间接费用(项目管理费)和协作研究支出。其中直接费用主要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耗用的可以直接计入课题成本的费用。包括:人员费、设备费、材料费、燃料及动力费、外协测试化验与加工费、出版物/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修缮费及其他直接费用等,对于同一课题组的不同课题之间费用划分,各科研人员应提高认识,在报账时据实划分,确保科研支出的真实准确;项目管理费用是学校组织和支持科研活动发生的,但无法准确核算其成本的各项费用如:房屋占用费、现有仪器设备使用、管理人员工资等,项目管理费用的计提应根据国家和各高校的有关规定或合同协议的规定计提,提取的管理费用必须纳入学校预算统筹使用;协作研究支出是指将协作研究工作委托给其他单位所发生的支出,经费转拨业务应向学校科研、财务部门提供科研项目批复、项目合同协议和其他必要的资料,经学校各部门严格审批,由财务部门统一办理,避免借协作之名,将科研经费挪作它用。

(三)加强对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决算的管理

在课题负责人申请课题时应根据课题研究工作的实际需要,结合预算项目的具体内容,合理编制经费支出的全额预算,坚持实事求是、精打细算、合理安排,细化经费预算。同时科研、财务部门应协助项目负责人编制项目经费预算,避免由于对财经法规认识上的偏差,而造成预算编制的不合理,影响课题的顺利实施。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所批准的预算执行,只有实行预算“硬约束”,才能树立预算的严肃性与权威性,预算执行与控制是相辅相成的,执行是为了更好地控制,只有控制住才能有效地执行。但课题日常报账工作一般是由学生或其他课题组成员负责,往往对经费具体支出并不清楚,因此课题负责人有责任和义务配合财务部门做好经费支出的日常管理工作,而不是在课题结题时才去解释调整。课题验收后,按有关规定办理科研项目结题,科研部门、财务部门、项目负责人应各负其责,及时清理账目,核实拨款与支出数,正确计算课题实际成本,据实编制科研经费决算表,对经费使用情况的真实性、有效性负责,并自觉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四)进一步完善高校各类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制度

高校所承担科研活动必须签订科研合同并通过学校有关部门的审批,这是高校和资金提供方权利义务的法律约束。高校的科研项目经费按照来源不同分为:纵向科技经费、横向科技经费、成果转让类科技经费。高校取得的各类科研项目经费必须全部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集中核算,确保科研项目经费专款专用。纵向科技经费占学校总科技经费的比重较大,各有关部门及高校对其管理比较严格,在执行过程中的监督措施得力。而横向课题在课题的执行过程中和完成后,管理松散,缺乏监督机制,各高校应加强横向课题经费的管理,严格按照科研合同或协议的有关规定执行,定期进行检查,确保资金安全和合理使用,做到账目清楚、内容真实、收入、支出核算准确,便于考核其经济效益,真实反映横向课题经费的使用情况,避免给学校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用科研项目经费购置的仪器设备,都属于学校的国有资产,除在科研合同协议中另有规定的除外,其他必须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办理固定资产申购、入库手续,纳入学校资产统一管理。对于科研活动过程中,购置的仪器设备用作课题研究中的配件使用,组成新设备,并在课题完成通过验收后,组成的新设备归课题委托单位所有的,则这部分仪器设备在购置时,由课题负责人提出申请,经过科研、财务等部门批准后,可按低值易耗品进行管理。

充分发挥研究生在学校科研工作中的作用,研究生参与科研活动是对所学书本知识的加深巩固,培养和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又是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有效途径。对参与科研工作的研究生应按时足额地发放助研补贴,可在日常公用经费的劳务费中列支。

(五)加强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的管理

长期以来,各高校对已经完成并通过验收合格后的科研项目的结余经费,或没有规定明确课题结账时间和结余经费的具体用途,或虽有管理办法但规定不全面,执行不严格,没有监督机制,使科研项目结余经费一直挂在账上,不办理结账手续,造成年终会计报表各高校未完成科研项目的经费太多,使会计报表数据不准确,不能真实地反映学校的实际情况。各高校应参照有关规定,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严格而详细的管理办法,对科研项目结题后,课题办理结账的程序、时间及课题结余经费的具体分配办法及用途做出详细规定,便于学校各职能部门、科研项目负责人根据管理办法执行。原则上应在课题完成并通过验收后六个月内办理结账手续,对于无正当理由却不按照管理办法执行的课题,学校财务部门应根据科研管理部门的通知给予强制性结账。

(六)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的监督和检查工作

篇6

关键词: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间接费用

一、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的相关管理办法及间接费用的构成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确定了大型飞机等16个重大专项,其中的民口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重大专项)有10个。为了保障重大专项的组织实施,规范和加强重大专项资金管理,财政部、科技部和发展改革委员会制定了《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为了进一步加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经济管理,针对《暂行办法》执行中存在的问题,2012年,三部委又联合印发了《关于民口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预算调整规定的补充通知》(称为277号文)。

《暂行办法》将重大专项(课题)经费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是指在项目(课题)实施过程(包括研究、中间试验试制等阶段)中发生的与之直接相关的费用,主要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基本建设费和其他费用。间接费用是指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在组织实施重大专项过程中发生的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主要包括为项目(课题)研究提供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日常水、电、气、暖消耗,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以及承担单位用于科研人员激励的相关支出等。

财政部和科技部借鉴《暂行办法》,2011年9月了《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称为434号文)。此文中的间接费用和重大专项中的间接费用概念基本一致,但有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计算基础不同。二是核定方法和计提比例不同。三是预算调整要求不一样。434号文明确支出,间接费用不得调整。而277号文指出,重大专项中的间接费用预算发生调整的,应当由牵头组织单位按规定程序报财政部核批。

二、重大专项间接费用使用与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间接费用由项目(课题)承担单位统筹使用和管理

间接费用由承担单位统筹使用,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承担单位的积极性,能充分保障课题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能保障经费合理合规使用。如果由项目(课题)组掌握使用,容易将间接费用当成直接费用使用,造成预算调整,而间接费用预算调整审批的最终权限在财政部,调整的周期长、审批难度大。因此,间接费用应由承担单位统筹使用和管理。

(二)承担单位应建立健全的间接费用管理制度

(1)现有资源占用费。一般包括为课题研究提供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的折旧费、使用费、修理费等支出。

(2)水、电、气、暖消耗。主要指围绕课题研究而发生的一般性办公设备及日常水、电、气、暖支出。这部分费用很难单独列支,建议承担单位按间接费用的一定比例提取或分摊。

(3)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主要是为重大专项申报立项阶段组织和指导、预算编制阶段的咨询和服务、实施阶段的协调和支撑、使用过程中的管理和监督、结题验收阶段的检验和组织实施、成果的应用推广和产业化等过程中发生有关费用的补助支出。该部分费用支出庞大无法细分到具体的项目(课题),间接费用只能起到补助作用,建议按间接费用的一定比例计提,统筹使用。

(4)审计费用。按照国家科研经费审计的有关规定及当地收费水平确定。一般情况下,审计费用一般属于后续支出,如果间接费用有剩余,从间接费用列支,如果间接费用结余不足或没有结余,审计费可以从课题利息收入中支付。但目前大多数单位间接费用采取计提的方式,基本没有剩余,建议该部分费用作为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或在间接费用中单独列支。

(5)绩效支出。该部分支出应当在对科研人员进行绩效考核的基础上,结合科研实绩,由所在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统筹安排。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应建立相应的绩效考评制度,采取公开、公平、公正地对科研人员进行考评,切实做到按工作绩效进行奖励。

关于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的管理,国家虽然出台了《暂行办理》对其进行管理,但是由于其构成内容繁多,在具体管理中应建立健全间接费用管理相关制度,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强管理。例如,现有资源占用费,水、电、气、暖消耗,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审计费用,绩效支出等,全面确保资金公开、公平、公正利用,实现国家目标。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内部科研单位 项目实施过程 问题与对策

1.项目申报

项目选题应与集团公司科技发展规划及本公司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相一致。结合实际,针对集团公司产业发展和生产经营中需解决的、影响生产经营的、提质降耗的共性技术问题和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提出对集团公司产业发展和提质降耗有重大影响的、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科研项目。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项目选择上不是太好,造成项目经济效益不够理想。还有一些项目虽然完成了,但是经济效果也不理想。

目前本公司科研项目分为三类:政府项目、集团公司项目、自立项目。对这三个不同资金来源的项目我们在项目申报时要分别考虑。对策:政府项目,重点是选择那些符合“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和“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政策的项目。集团公司科研项目,选择具有前瞻性和关键性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等的研究、引进、消化、吸收、开发及中间扩大试验等项目。自立项目,结合集团公司实际,前瞻性的做一些探索性项目。

为了保证立项申报的项目是科学的、符合提高集团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国际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必须对申报项目进行立项评估。科研项目立项评估是科研活动的起点,它不仅能促进项目管理程序化、规范化,为管理部门提供科学决策依据,而且对科研人员进行研究方向选择和项目过程管理具有引导作用。科研项目立项评估主要要做好两项工作:一是进行科研项目立项前的前瞻性预见,把握项目选择的方向性;二是对科研项目立项进行有效管理与控制,保证立项的科学性。评估作为一种绩效管理与控制的有效手段,在科研项目立项过程中,应针对科研项目的不同类型和特点,按照项目管理的目标需求,选择、确定合理的评估程序、评估标准和方法,实行分类评估,提高评估实效。

对策:加大对项目风险评估的力度,注意项目之间的转换。

2.项目实施

项目立项后,项目实施主要是项目组在组织,项目组要充分预测风险因素。科研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存在,这些研发活动的风险因素是导致科研项目失败、中止、延期或达不到预期技术经济指标的重要因素。所以,项目组要运用系统的观点,分析项目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确认项目潜在风险并进行科学的评价,在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实施措施。例如某项目存在“边设计、边施工、边试验”的实际情况,导致项目预算超支,项目实施不理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关注市场变化,市场需求重大变化,需要推迟实施时间或调整试制研究工作内容。

对策:作为项目承担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仅要预见技术方面的风险,也要预见到经济方面的风险。作为项目组要完整记录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按照程序上报。加强对经费预算执行情况的管理,如因受客观原因无法执行预算,要按照规定程序上报相关部门,及时对任务书进行调整。

3.项目核算

本公司严格执行会计法、本省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集团公司财务会计管理办法,并严格按照科研项目进行项目核算。科研费用使用坚持“科学管理,突出重点,专款专用,确保实效”的原则,合理有效使用科研经费。

在具体实务中,由于科目设置差异化,导致会计核算不能同时满足需要。例如: 本省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中规定,项目经费的开支范围一般包括人员费、设备费、材料费等。集团公司财务会计管理办法规定,科研经费下设二十个明细: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研发人员薪酬、试验检验费、差旅费、办公费、专项设备等。两个管理办法开支的范围有所不同,难以兼顾。由于我们执行的是集团公司财务会计管理办法,财务部门按此建账进行科研项目明细核算,无法直接提供政府项目的项目台账,需要进行转换。

不同的项目,由于资金来源渠道不同,核销时要求也不一样。除了费用开支范围有所不同,还有经费核销限额规定。本省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中开支标准上有专门的规定,而集团公司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中没有规定。比如:人员费控制在15%以内,我们现在的项目是人工费占大头,基本上超过15%,假如是政府项目,结题时要进行调整,超过部分自己消化。

财务部门在对项目发生的费用进行核算时,是以项目人员填制的费用报销单、材料领用单、设备调拨单等原始凭证进行分类的。所以不仅是财务部门要熟悉成本费用项目,也要求项目组、科研管理部门都要熟悉成本费用项目。在费用发生时注明是什么项目、用途是什么,只有从源头上分清,财务部门才能正确核算研究开发活动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真实反映各项研究开发活动开展情况。科研经费的核算必须符合真实性原则,以实际发生的费用支出及合法凭证为依据,真实反映各项研究开发活动及费用支出情况,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对策:对不同的科研项目,财务核算也要有所区别,掌握标准、把握尺度,及时反馈给项目组。另外,项目组在申报项目时,也要按照规定的费用标准进行费用预算,尽量细化,不可或缺漏项。

4.项目结题

项目结束后,项目结题验收由集团公司相关部门组织,核销科研项目费用。

本公司作为项目实施单位,撰写的项目结题报告内容不完整,未对项目总合同中所列项目总体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

另外,由于信息不沟通,结题报告上反映的费用支出数不是财务账上的实际支出数而是项目组人员提供的统计数据,并据此计算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特别是对于又有科研,又有产品生产的项目,一定要分开核算,合理划分研发费用和生产费用,保证真实反映试验结果。

对策:作为一个完整的结题报告应紧紧围绕项目总合同中所列项目总体的各项目标进行总结,即使没有实施,也要真实反映出来。对预算形成差异的原因认真进行分析和说明。

5.预算调整

在项目立项申报时,项目经费预算应当由项目负责人协同财务部门共同编制,项目经费预算的执行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项目承担单位应当严格执行批准后的项目预算,一般不予调整。由于项目研究目标、重大技术路线或主要研究内容调整,以及不可抗力造成意外损失等原因,对项目经费总预算造成较大影响的,按规定报告并经批准后可以进行调整。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项目经费预算都是由项目组进行估算,预算指导性不强,差异较大。

篇8

关键词: 高校 纵向科研项目 经费管理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有了巨大的发展。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使得高校成为我国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国家对高校开展科研工作的经费支持力度也在逐年增加,特别是国家十中的“863”、“973”、国家支撑、国家基金等国家财政资金的投入,使得各高校的综合科技实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促进了高校学科建设和人才的培养。国家财政投入对科研工作的不断加大,使得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也越来越受到各级财政部门和项目主管部门的重视,如何科学高效地使用科研经费已经成为高校科研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高校社会化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高校中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转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科研经费的来源渠道越来越多,特别是属于国防重点项目及国家各类基金项目支持的经费管理应该得到同步的规范化管理,但从实际工作中不难看出,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一)科研经费预算中存在的问题

1.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意识淡薄

有些科研项目在立项时,预算的编制人员往往根据以往编制类似项目的预算经验来估计预算总额度,进而根据科研管理部门提供的各项支出参考比例来划分预算明细,申报的预算大多没有经过严格的计算、测量和论证,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而且有些单位的科研人员在进行预算申报时往往会有虚报现象,尽可能地向同国家要经费,其实在科研实际支出时往往会有大量结余经费。这样不但不利于科研人员在科研中节约使用经费,而且对国家的经费测算部门造成干扰,不利于测算出准确、真实的数据。

2.不能严格执行科研预算

由于预算在编制时就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导致科研项目执行不完整或经费支出超出预算范围。如有些科研单项的实际需求大于当时编制的预算额度造成单项超支;而有些预算项目在实际科研活动中支出甚少,造成单项结余。加之科研经费审计大多是事后审计,在预算执行当中学校内部的财会人员一般只对报销凭证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核,只能起到促进核算规范化的作用,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额度是否符合预算则起不到监督管理作用。

(二)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管理部门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力度较弱

大部分的高校在科研经费的管理上实行“课题组负责制”,科研经费到校后,学校科技部门扣除管理费,大部分的科研经费归课题组支配,学校的财务部门只履行财务核销手续。有些高校的科技部门虽然在科研经费的使用上有一些规章制度,履行一部分监督管理的职责,但因为由课题组到院系再到学校科技部门的层层审批等繁冗的签字手续削弱了经费真正的管理部门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力度,从而使得科研经费的管理流于形式。

2.财务管理部门制定的科研经费的管理制度不完善

由于高校科研经费来自国家财政拨款的途径不同,种类繁多,如“863”、“973”、国家各类基金等,从而也造成了高校资金的多层次、多元化。面对各种来源不同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也应不尽相同,但大部分的高校在财务管理上都缺乏精细化的管理办法,而是以“一刀切”的形式对不同来源的科研经费进行“统一”管理。加上大部分财务人员不了解科研业务,对国内外的各种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不熟悉,因此在科研业务报销过程中将支出费用列入的科目与各种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中要求列入的科目区别对待,这样在科研项目验收审计时就很难评价此科研经费的支出是否是按照预算支出的。

3.科研经费管理的监督机制不完善

近几年,高等院校科研经费指标大幅提高,高校普遍存在科研经费管理监督检查制度不健全的现象,还没有建立在经费监管下的科研项目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缺少对科研经费结题审计和效益分析,从而也造成了科研项目技术水平和经费开支的综合评价体系缺失。

二、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

根据国家教财[2005]11号文《关于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应纳入学校统一管理,实行“课题组长负责制”、对科研经费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全过程控制权成本核算制度,使项目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高校相关的管理部门应与时俱进,努力探索和制定出一套适应高校发展的经费管理办法,确保高校科研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一)加强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

1.科学编制经费预算

要提高预算编制人员的素质,科学的编制预算。首先参照以往同类科研项目的经费水平,认真测算完成项目计划所需的资源配置,遵循量入为出的原则进行支出预算的编制。在编制支出预算时要充分考虑好项目研究过程可能发生的各种费用,如设备费、材料费、加工费、人员费、差旅费等列支科目。然后根据科研项目的来源编制来源预算,即根据不同的经费管理办法把支出预算各项归类,如“863”、“973”、基金等来源的名称为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交流合作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费/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等项目。总装、国防等来源的项目经费科目分为设计费、专用费、材料费、外协费、燃料动力费、固定资产费、工资及劳务费、差旅费、会议费、事务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等支出项目。这样编制出来的预算既能真实反映项目所需的经费额度,又能保证在经费支出时有据可循。

2.严格执行科研预算

预算一经确定、批复,在执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要求执行,原则上不允许随意调整,但如果由于科研项目在进行过程中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发生了变化,则必须在保证预算的科学性、严肃性与可操作性的前提下对预算进行调整,调整预算同制定预算一样要有严格的审批制度。

科研人员应在充分了解科研项目和科研预算的同时进行经费的支出。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要适当地进行职责分离,要有支出记录,并定期进行预算反馈,对照预算总结预算执行过程中有无偏差。出现偏差要及时调帐以保证预算执行时的准确性。

(二)加强高校职能部门对科研经费的管理

1.加强科技部门对科研经费的管理

大多数高校的科技处在科研立项申报的过程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协助作用,而科技处也应该是对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和各个科研项目的经费预算都非常了解的一个监管部门,因此在科研经费支出时高校的科技部门应该起到第一层的审核作用,真正起到对科研经费的支出进行监督、管理、审核、把关的作用。在科技部门进行监管的过程中应该废除层层领导签字等繁冗的审批手续,因为这样的审批签字手续非但不能起到监管作用,还削弱了真正监管部门的作用;不但使监管审批手续流于形式,而且成为了各监管部门免责的手段。只有把监管权下放到某个或某几个责权部门,才能使学校的职能部门起到真正的监督管理作用。

2.加强财务部门对科研经费支出的管理

作为对科研经费管理的最后一层管理屏障,高校的财务会计人员不应该是“万金油”。针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应该设有专门的财务人员,这些财务人员在精通会计业务的同时更应该对各种不同来源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和各个科研经费的预算有所了解,在履行财务报销手续时,不只审核票据本身的合法性,还应该对不符合预算的支出有一定鉴别能力。

3.加强科研基层单位的自身管理

科研的基层单位应该是对科研项目和科研预算最为了解的部门,因此为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和科研预算的执行,各科研单位应设有专门的项目管理人员,这些人员不仅要对科研项目的各种文档、资料、购销合同进行管理,而且要对科研经费进行全面的统筹管理,跟踪科研进度,根据科研进度随时调整经费支出进度,为科研的顺利进行、科研经费的科学支出保驾护航。该项目管理人员应深入了解各个来源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全面掌握科研预算的实质,及时了解科研进度和经费预算的到位情况、执行情况和调整情况;应对学校的科研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有一定的认识,在学校监督管理部门对某个项目经费的某个支出提出异议时,应在遵循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和学校规章制度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为科研目标的顺利完成进行沟通、协调工作。

综上所述,在科研经费的使用与管理过程中,高校应加强科研基层单位、校科技部门和财务部门的紧密协作。科研的基层单位首先要充分发挥自己在科研经费使用中的主体作用,对科研经费进行合理预算,正确使用;校科技部门要发挥在科研管理上的协助和管理作用,对科研经费的预算进行把关,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进行监督管理,对违反预算的行为要及时纠正;财务部门作为对经费支出的最后一道屏障,在审核经费实际支出与预算支出是否吻合的同时,根据不同来源的经费管理办法准确设置财务科目,为整个项目在最后结题审计铺平道路。

三、结语

高校中科研经费的管理是否科学、是否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是否合理、是否高效,直接影响着科研质量和科研水平,影响着高校科研事业的发展,只有随着科研事业发展的脚步,提出新的管理思路,不断加强和完善科研经费的管理,高校才能保证科研事业得以健康、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闫国瑛等.高校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J].青海大学学报,2009,(8).

[2]李萍等.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研究.财会通讯,2007.

[3]傅裕贵,伍新铃,伍莺莺.我国科技经费管理政策全解读与执行情况解析.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6):13-16.

[4]科技部,财政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关于国家科研计划实施课题制管理的规定[Z].2001-12-20.

篇9

(一)科技经费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科技经费监管体系已基本建成并已开始取得成效,经费监管工作正逐步规范,各项经费及财务管理制度也正在不断完善中。但是由于我国近年科技经费增幅较大,经费监管相对起步较迟,存在的问题仍然较多。在近年的科技专项经费审计和检查中发现,诸如专项经费未单独核算,列支与课题无相关性的费用或超范围列支专项经费,自筹配套经费不到位,部分预算科目支出程序不规范,违规转拨专项经费等问题较为普遍。根据2011年11月至12月初对全国26个在研项目下56家单位承担的75个课题的中期检查结果,81%的课题专项经费在使用时存在问题。具体情况如下:科技计划课题的专项经费未单独核算占20%,课题完成单位(人)列支与课题不相关的费用或超范围支出专项经费等问题占26.67%,预算科目支出程序不规范的问题占18.67%,另有12%的课题存在违规转拨专项经费等问题。

(二)科技经费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成因 科技经费监管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会计监管力度不强。目前我国缺乏与项目(课题)制管理相配套的科技专项经费会计监督体系,导致会计监控职能得不到充分发挥:首先,专项经费会计处理规则不完善。项目(课题)单位负责项目(课题)经费的会计核算,在现行经费管理制度下,各类科技专项资金都有其相应的管理办法,但在会计核算方面,仅有单位的会计制度,而缺乏统一的会计规则。这就导致了会计核算方法和核算原则不统一的问题,例如项目(课题)经费管理办法要求专项经费应单独核算,但却未对单独核算以及会计处理的具体操作方法进行规范,造成大量项目(课题)单位在实际中由于不知如何单独核算而未对专项经费进行单独核算;另如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要求课题单位提供相应的配套资金,却未规范确认和计量配套资金的会计方法,因而实际中经常出现项目(课题)单位虚报配套资金的问题;此外,由于不同单位对各类费用尤其是间接费用、共同费用的确认、计量和分摊缺乏统一的会计原则,从而导致科研课题成本信息的真实性和可比性大大降低。其次,专项经费会计信息环节薄弱,不能及时有效的反应经费开支情况。致使科技经费监管缺乏有效的会计信息依据。一是现有制度下课题研究活动、专项经费会计核算分别由项目(课题)组和项目(课题)组挂靠单位的财务部门负责,由于课题组和财务部门之间缺乏内在联系,导致会计活动常常被动的处于科研活动之外,由于科研活动没有受到会计有效约束,单位的会计系统就难以提供真实、完整、及时的科研经济活动的信息。二是现有专项经费会计无法提供全面信息,如专项经费的来源和用途信息、不同性质专项经费的收支情况、项目(课题)的全面成本信息、项目(课题)形成的资产状况信息等,虽然现行制度对报送专项经费年度决算报表已作出要求,但实际中很多单位并未报送或只作为形式敷衍。最后,专项经费会计缺乏全国统一的、与单位财务管理相协调的网络信息管理平台。信息管理平台的缺乏使监管部门难以实时掌握课题经费使用情况,项目(课题)单位和课题组负责人无法依据专项经费会计资料和财务信息对项目(课题)经费统筹管理。

二、专项经费会计系统构建必要性及构建设想

(一)专项经费会计系统构建必要性 构建专项经费会计系统对于提高科技专项经费的使用效益以及提高经费监管水平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专项经费会计系统是一个全面的监督系统,具有监督职能,可以监控专项经费支出的合理合规性,能够掌握和控制专项经费的使用全部过程;其次,专项经费会计系统又是一个全面的信息系统,包括经费使用者日常管理所需的信息,如预算执行进度、课题成本信息等;各类监管主体所需的监管信息,如预算执行情况、承诺的配套资金到位情况等;还可以给科技主管部门及经费监管部门提供进行决策和绩效评价所需的各类信息等;最后,建立专项经费会计系统也是对课题单位会计系统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可以更好发挥课题单位法人责任主体的作用,加强专项经费的统筹管理。

(二)专项经费会计系统构建设想 包括:

一是会计监管规则。尽快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专项经费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进一步规范项目(课题)单位的财务核算方法和项目(课题)组的财务行为是财政和科技主管部门的当务之急,也是加强经费监管的基础性工作。首先应统一专项经费会计核算原则和核算方法,包括规范会计科目设置和会计信息披露要求,建立包括项目(课题)资产负债表、经费收支表、项目(课题)净资产表等会计报表体系;规范专项经费的独立核算方式,相应核算指南,明确独立核算应使用的会计科目、核算方法、会计分录处理、账务设置等;规范承诺配套资金的确认、计量、处理方法,统一共同费用、间接费用的确认、计量和分摊的原则。其次应修改和优化现有经费管理办法。目前有关部门所颁布经费管理办法多头多样,即每个科技计划、科技专项基本都存在各自的经费管理办法,其中很多原则、规定是重叠的,这样不仅增加了监管困难,还容易出错。建议对现有经费管理办法进行归总,将一些共性的原则和规定进行合并,各计划、专项办法只需对其中有差异的部分进行规范。最后,建议改进专项经费的审计标准。专项经费的审计目标除关注经费收支的合法合规性外,还应更加关注会计信息质量、专项经费开支与科研活动的同步性、项目(课题)单位内部控制情况等有关方面,并应尽早设计出与之配套的审计程序及审计方法。

篇10

关键词:科研单位 课题经费管理

近年来,国家逐年加大对科研经费投入,据报道,中国的科研经费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然而关于我国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低下的报道层出不穷,科研项目存在不符合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及其他财经制度规定,科研经费监管不力、使用不透明、缺乏审计等问题相当突出。关于科研经费管理国家先后出台了文件和规定,然而在各类科研管理办法的实施过程中,实际上的经费使用与管理规定或多或少相脱节,文件执行效力低下。

科研课题经费分为横向经费和纵向经费,纵向经费是指国家、省、市各级政府科研管理部门按一定程序下达的科研项目经费,横向科研经费是课题组承接来自企业、学校等平行单位的科研项目经费,从管理经费的最终对象看,两种经费的监督和管理均依托于课题依托单位。就目前的科研经费管理现状而言,尽管名义上课题依托单位应该在课题经费的使用中起到监督和约束的作用,但由于大多数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私有化”观念严重,管理层对科研经费业务风险缺乏防范意识,课题经费管理往往存在职责缺位或不到位。财务部门对经费的审核也仅限于经费开支票据的合法性,至于课题经费实质内容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无从考究。

问题原因一方面来自于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本身的矛盾。首先是制度本身的内容。国家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对人员经费的限制过于严格。课题经费对劳务费、咨询费作了明确性的规定,劳务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课题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和课题组临时聘用人员等劳务性费用。专家咨询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参与支撑计划及其项目、课题相关的工作人员。无论是劳务费还是专家咨询费,其所面向的对象都不是有正式编制的工作人员。人员费用中找不到为正式在编课题项目科研人员劳务开支的条款,劳动付出得不到应有报偿,影响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为违规违法套取科研资金留下制度性的隐患。其次是制度本身与课题项目的不适应性。我国现行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是配合课题制的实行而产生的,课题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性的项目式科技资源配置方式,2001年出台的《关于国家科研计划实施课题制管理的规定》中明确规定了课题经费的使用和管理采用全额预算制度,该制度试图使用一个统一规范的经费管理模式解决各科研计划的经费管理问题,其计划性与课题项目本身的市场竞争性相互矛盾。

一、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从全额预算逐步向课题制管理过渡

建立能够适应课题制的,灵活应对市场变化的经费预算管理制度,放宽各支出科目的限制,建立可行的成本补偿制度,加大人员费、管理费等间接费用的比例。可设置科研全成本项目,成本项目的设置应满足科研项目管理所需要的经济信息。通过对日常间接成本以及在职科研人员劳务成本的归集、分摊、核算,将综合管理费、固定资产使用费和在职科研人员的工资等难以直接计算的费用分摊计入科研项目成本,为科研经费支出提供依据,由此补偿科研经费实行开支的需求。

二、加强预算编制,完善经费管理制度

预算作为一种制度化的控制程序,是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的有效保证,也是单位进行监督、控制、审计、考核的依据。目前,科研经费预算往往是科研人员单方面制作,没有财务部门、科研管理部门的共同参与,申请者在编制预算时没有根据项目研究的进度和实际需要进行认真核算,而是根据个人的想法和经验确定,预算编制的科学性、精细性、合理性值得商榷。加强科研预算编制工作,科研单位可成立由单位领导、科研部门、财务部门、课题项目负责人共同参与的科研经费预算编制小组,加强科研预算的编制管理,在科研经费立项的时候,从不同角度对科研预算的编制进行指导和审核,从而保障预算编制的科学有效,为合规使用科研经费打好基础。

三、 完善课题依托单位内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各科研单位应根据国家的科研经管理办法,结合单位实际制定适合本单位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明确科研经费管理的主要内容,工作程序和各部门的工作职责;明确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开支标准和经费审批权限;明确对挪用科研经费等行为的处罚规定。通过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建立,使得课题项目负责人、课题经费管理人、科研管理人员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四、健全完善课题依托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建立科研经费管理的事前预防、事中监控和事后反馈,使科研经费管理形成良性循环。首先要建立分级管理和责任追制度,明确单位领导、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以及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管理中所负的职责。单位领导要重视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将课题经费纳入单位财务统一核算,明确各部门在科研经费管理中的职责;科研管理部门负责课题项目管理,并配合财务部门做好科研经费管理。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核算和管理,指导项目负责人做好课题经费的预算和决算;项目负责人按规定使用课题经费,并做好课题经费预算和决算工作,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真实性、有效性承担经济和法律责任。实行授权审批制度。在明确课题项目负责人负责的基础上,建立科研费内部授权审批制度,明确授权审批的范围、权限、责任等内容,建立科研经费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联签制度;实行监督审计控制。采取日常监督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事前审核主要是经费来源合法性、合规性审核,事中审计主要审查科研经费预算执行的合理性、有效性,通过审计监督,及时发现和反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纠正,使科研经费安全得以保证。

五、 加强科研项目的绩效考核

各级科研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应进行科研项目中期检查,检查课题任务完成情况、课题合同执行情况及课题经费使用情况,评价科研项目完成的进展;进行科研项目结题检查,评价科研项目完成的质量,检查课题成果是否达标,同时对课题经费决算进行检查审核;其次要建立项目负责人信用档案,记录项目负责人学术信用、学术道德、项目的评价结果和项目责任实施情况记录,作为课题项目负责人进一步申报课题项目的依据;还要建立绩效奖励机制,根据考核结果,对不同的考评结果给予不同的奖励。通过科研绩效考核机制的建立,形成课题负责人合规有效使用课题经费的调节机制,提高合法使用课题经费的自觉性。

参考文献:

[1]李兵,李正风,崔永华.课题制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导报,2011,29(32)

[2]薛亚玲.课题制下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制度分析、国外经验借鉴及对策建议[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1(4)

[3]贺胜军.我国政府科研经费绩效考评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汤学军,刘婷,朱元洁.科研院所科研经费管理问题及对策[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1,6

[5]科技部财政部.科技部财政部《关于国家科研计划实施课题制管理的规定》[Z].[200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