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管理的建议和意见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2: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营管理的建议和意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营管理的建议和意见

篇1

一、学校领导要把安全放在首位,尊重师生健康。

可能由于超市、小卖部是由外单位或个人承包经营,造成学校负责人对其经营的放任,把安全经营放在一纸责任状上,忽视了对学生、老师生命健康的重视,食品卫生安全责任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必须把安全放在首位,对师生生命健康安全负责,杜绝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二、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服务意识。

组织超市、小卖部经营人员认真学习《食品卫生法》及有关食品卫生安全的法律法规制度文件,严格按照卫生防疫、质量监督、食品药品监察,工商、税务等执法部门的规定要求,合法经营。要把师生生命健康放在首位,增强服务意识,不唯利是图,体现公益性,让利学生,减轻学生负担。

三、改善环境,提高卫生水准。

超市、小卖部要宽敞、墙壁洁净,保证学生进行高峰时流量顺畅,避免发生踩踏事故。货架、展柜摆放合理没有破裂尖锐避免学生划伤。室内原有设施、物品、食品外包装等无尘。保持防鼠、防蛇、防蟑、防尘、防霉设施齐备有效。室内空气清新无异味。设有食品卫生、食物营养、科学膳食的宣传栏板。经营服务人员必须经过卫生部门体检取得健康合格证方能上岗。上岗期间服装整齐干净,不浓妆、不佩戴首饰,语言举止端庄自然,态度亲切。创造学生轻松怡然的购物环境。

四、严把食品质量,杜绝安全隐患

1、食品卫生质量是超市、小卖部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必须高度重视,对取进食品必须索取进货企业的相关合法证照(生产许可证、食物流通许可证、工商登记证等)及取进批次的合格证、检验证等,并登记进货日期、质保期限。

2、坚持食品保质期前下架制度。真空包装食品保质期15天前下架退货。新鲜食品保质期前一天下架退货。有专人每天对照进货登记,查验,负责食品下架工作。

3、坚决取缔自制食品的项目,如烤肠、冰饮等。

五、建立检查小组,保证信息通畅。

篇2

第一,缺乏专业领导团队。目前市面上的经营性舞蹈培训机构大多数是“夫妻店”缺乏专业的领导团队和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这种运作方式在机构建立初期确实会因为成本小等优势适于存活,但是在发展中后期则会因为没有科学的管理制度模式,导致很难形成自身竞争优势。

第二,师资力量薄弱。相对于经营性的健身俱乐部而言,经营性舞蹈培训机构不必配置大量的硬件器材和设施,而主要依靠教师教练的亲自指导,然而目前许多培训机构所聘的教师大多属于业余教练,本身的专业素质不过硬。另一方面,在教学的过程中缺乏责任心,只是机械性地完成相关教学课程,因此很难在培训的过程中留住真正有潜在价值的顾客。

第三,缺乏科学的内部组织结构。许多经营性舞蹈培训机构多是由一些专业出身的教师创办的,由最初的培训班的形式逐渐做大,宣传方式有限,招生的受众面相对较窄,而没有科学合理的内部组织结构导致这些机构在发展的中后期会出现许多内部管理的矛盾,如缺乏优秀的管理层、薪酬的分配制度、考核制度等。

二、国内经营性舞蹈培训机构行业环境分析

第一,数量庞大。建国以后一直到改革开放,由于国内计划经济的制度原因,文化市场也没有向全社会开放,许多舞蹈培训工作均是由国家层面负责,直到改革开放后,经营性舞蹈培训机构才逐渐进入大众视野。特别是在新千年后,舞蹈行业逐渐被全面市场化,经营性舞蹈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仅以青岛市为例,以经营为目的的舞蹈培训机构就有数千家,这其中又以儿童舞蹈培训占据大多数。

第二,宣传形式多样化。随着网络技术革命的发展,经营性舞蹈培训机构也逐渐注重利用线上的资源开展宣传,例如许多舞蹈培训机构利用美团APP、糯米团购APP、大众点评等方式推出限时优惠体验券来进行推广,另一方面,微信时代的来临,也让经营性舞蹈培训机构嗅到了市场,它们利用微信客户端各种优惠活动,萌生出了粉丝经济,口口相传,招徕顾客。另外还有方兴未艾的微博营销,不仅可以节约广告宣传成本,也可以提高宣传的受众面。

第三,潜在竞争加剧。由于经营性舞蹈培训机构的前期投入较小,行业进入门槛较低,导致潜在的竞争相对激烈。面对这个庞大的市场,各类经营性舞蹈培训机构不断推出各类吸引眼球的培训,比如:幼儿舞蹈、爵士舞、拉丁舞以及各种瑜伽培训、普拉提培训等。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一部分经营性舞蹈培训机构不仅仅在经营舞蹈的培训工作,还兼营美容美体,使得行业内的潜在竞争不断加强。

第四,忽视品牌营销。许多经营性舞蹈培训机构由于缺乏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导致整个组织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目标和愿景,只是机械式的重复式教学,忽视了自身特色及品牌的建设。甚至处于同一地区的两家舞蹈培训机构单就培训内容而言毫无差别。

三、国内经营性舞蹈培训机构内部管理完善建议和策略

第一,加强内部有序管理。重视经营性舞蹈培训机构内部管理部门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明确分工,责任分配到个人。基于此,需要经营性舞蹈培训机构的所有者在组织的发展的中后期要想提升现有机构的竞争力,就必须聘请优秀的管理者来负责内部管理,完善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责。另一方面要重视潜在的员工培训和技能的提升,建立相关激励制度和薪酬奖励制度,提升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和组织归属感。

第二,加强内部人员专业技能培训。经营性舞蹈培训机构要定期对其员工进行相关专业技能的培训,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管理技能的培训,加大机构内部管理的软件和硬件投入力度,不断探究和创新适合自身的内部管理方式,提升内部管理的完善性和科学性。拥有优秀的舞蹈教练是吸引真正的舞蹈爱好者的重点,不论舞蹈培训机构的规模大小,都会招徕源源不断的学员。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利用奖惩分明的责任制度,将学员分配到具体的教师名下,实施责任到个人的制度,严格考核标准。

第三,加强机构特色化教学。现在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舞蹈培训机构,如果没有自身的特色是很难吸引到眼球的。因此,机构应该结合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因地制宜地制定投资计划、人才引进计划和招生计划,加强自身特色化建设。提升服务质量是体现自身特色化的一个方面。经调查,现有的经营性舞蹈培训机构的学员对其所在的机构忠实度相对较低,服务质量过低是重要原因。许多经营性舞蹈培训机构的师资是靠兼职招聘而来的,这些教师对组织没有更好的融合,在培训过程中难免存在积极性不高、对学员的投诉或者要求的反应不够积极,更有甚者,采用所谓的霸王条款让学员难以忍受,加之竞争对手的攻势,使得学员的流动性很大,顾客忠诚度很低。基于这种情况,经营性舞蹈培训机构就要从内部管理入手,采取适当的奖惩措施,构建科学的组织结构和组织理念,提高员工的服务质量,挖掘潜在忠诚客户。因此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特色化教学课程的建设,吸引客户,只有这样才能在同质化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第四,加强机构课程规范化建设。在舞蹈培训市场上,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尤为突出的就是机构课程的建设还不够规范。舞蹈科目虽然五花八门,样样包括,但真正有利于学生舞蹈发展的却非常少。并且,经过调查发现,当前许多学校安排课程相当随意,最终考核也是非常敷衍,这其实是非常不利于培训机构以后发展的。因此,加强机构课程规范化建设将对机构的长远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四、结束语

篇3

关键词:企业经营管理现状创新建议

一、企业经营管理的现状分析

据调查,现阶段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意识到企业经营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但是面对新时代的新要求,企业的经营管理面临着更多的压力和挑战。在实际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一些企业的管理观念比较落后,循规蹈矩、缺乏创新的理念,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缺乏正确的认识,缺乏改革创新思想、智力开发思想、竞争观念、战略观念、人才观念、决策观念、时间观念、效益观念、市场观念等观念,致使企业经营管创新纸上谈兵,甚至一些企业的工作人员人为管理创新是企业管理层的工作,与自己无关。不但不会配合,甚至会出现抵触心理,进而阻碍了企业经营管理创新工作的开展;二是一些企业的管理制度比较落后,主要表现为组织机构设计的不合理、职能划分不明确、工作流程不严密等,一些企业的管理制度并不能协调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管理制度的实际执行力和操作力比较低,企业经营管理的绩效不得而知;三是企业管理者的素质不够高,处在现代的宏观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中,企业的管理者需要具备的综合素质不仅包括知识素质、道德素质,还包括能力素质、心理素质、技能素质等,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一些企业的管理层综合管理素质比较低,并不能起到带头示范和牵引的作用,使得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一个氛围懈怠、自由性和随意性比较大的工作氛围,这样一来不仅降低了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而且给企业埋下了潜在的风险,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和经济效益的获得。

二、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由上述的分析和研究可知,企业经营管理中管理观念落后、缺乏严格的经营管理制度、企业管理者综合素质不够高等问题的存在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获得。而创新企业的经营管理,并确保其得以落实和实施不仅能够有效的缓解和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而且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增长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企业经营管理创新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者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也就是说企业通过创新,学习和引进国际上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进而使得企业的管理绩效得以提升。例如企业可以引进日本的以人为本经营管理模式、美国的高科技、高投入、规模经营的经营管理模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建立适合自己企业经营情况的管理模式以提高管理绩效。另一方面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有利于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也就是说企业管理的创新会使得企业的管理方法、管理模式、发展模式更符合国际化发展的需求,人员素质也会有所提高,进而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为企业走向国际化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能够有效的提高我国国民经济的水平,对于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也就是说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使得企业的文化更加健康和谐,员工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战略趋于一致,企业与员工实现协调发展,这样一来,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都有所提高,增加了企业的内在力量,进而有利于加快企业生产力的发展速度,在促进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的同时也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贡献了一己之力。

三、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建议

就如何有效的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力度,笔者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意见,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一)掌握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内容

掌握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内容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而且能够有效的规避不必要的失误和错误,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而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内容主要为以下几方面,一是思维的创新,也就是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思维和观念,调整方法,使其能够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二是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也即是说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要符合现代消费者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三是技术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产品的技术含量上,企业的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上,以及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上;四是市场的创新,即企业可以开发新的市场领域、新的客户群体、策划出新的方案和营销手段等方式扩大企业的规模,促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五是制度的创新,也就说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要符合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实用性、约束性、规范性和指导性都要有所提高;六是管理的创新,即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要有效的调动企业内部个人与组织生产的关系,提高员工积极性,稳定企业生产,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做好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战略规划

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是一项比较系统和复杂的工作,所以在实施前做好规划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这就要求企业一方面要明确自身的实际经营状况和战略目标,做好市场定位,将经营管理的创新与生产和消费者的需求进行有机的结合,制定经营管理创新的关键点;另一方面,要认真分析市场环境,考虑和权衡自身的条件和市场情况,科学的确定企业创新的战略,避免创新成本过高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压力。

(三)加强组织管理的力度

组织管理力度的加强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绩效的关键,所以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企业的管理层要加强对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视程度,以身作则,并做好适当的引导和宣传的作用;二是要在企业内部建立科学的组织机构,即首先要提出创新构思,其次要评价创新构思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之后进入模型开发阶段,接受功能检验和技术检验,最后对其进行试运行和控制管理及评估阶段,并提出优化意见,以确保创新管理模型的高效运行;三是要建立独立的监督审计机构,提高其责任意识和使命感,适当的增加监督人员的权利,以避免企业经营管理创新过程中不必要的风险,促进企业管理绩效的提高。

(四)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确保企业经营管理得以创新的关键,所以企业首先要加大对员工的培养力度,解放思想,鼓励其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使其对员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要完善相关的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将其与员工的切身利益直接关联,以促进其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的提高,进而促进企业形成“企业员工都是创新人才”的氛围,为企业经营管理创新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总之,处在市场经济时代的今天,企业在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压力和挑战,企业间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而创新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能够促使企业培育和实施先进的企业文化、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进而使得企业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这就要求企业工作人员一定要明确自身的责任和重任,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的现状,明确企业创新的内容,并及时的提出有效的建议和意见。而本文仅是对企业管理创新的探索性思考,笔者将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做进一步的研究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琳琳,巩慧芳.信息化时代企业管理的创新思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

篇4

关键词:企业;开展;管理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管理审计是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全过程进行的审计。它以提高企业管理素质和管理水平为目的,通过检查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并采取一定的标准来衡量其经济性、效率性及效果性,审查与评价被审计事项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决策等管理职能上的表现,从而找出差距,挖掘潜力,提高效益,或证实效益优劣,评价管理绩效,提供咨询意见,增加企业价值。管理审计是内部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财务审计基础上的一种延伸和拓展,是对传统的内部审计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

一、企业开展管理审计的必要性

(一)开展管理审计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根本措施就是要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以壮大企业的综合实力,提高市场竞争力。目前摆在管理层面前的不仅是如何保护企业的资产,增强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还有如何对企业实行有效的管理控制,以使企业的方针、决策得到贯彻执行,避免由于经营管理上的失误给企业带来损失和风险,从而影响企业的战略目标。为此,企业内部审计应针对企业在发展中的管理和控制缺陷,提出建设性意见和改进措施,协助管理层更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各项经营活动,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开展管理审计是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代内部审计是随着企业管理层次的增多和管理人员控制范围的扩大,基于内部经济监督和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作为企业内部的一个职能部门,内部审计必须为本单位的利益服务。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治理和管理也日趋完善,这就要求内部审计应逐步由监督型向服务型转变,审计目的从查错纠弊向服务增值转变。因此,开展管理审计是内部审计转型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开展管理审计是国资委的明确要求。2010年8月,国资委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内部审计的五大转型,其中要求内部审计工作重点从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审计转变,要求内部审计工作领域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拓展到企业重大决策、业务流程与授权责任、主要风险点及其控制、大额资金的安全性、项目实施过程及效果、内控体系有效性等方面。

二、企业开展管理审计的作用

(一)审计监督作用。主要是对企业的财务收支进行监督,对企业的重点单位和部门、大额资金及重要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以及对企业内部管理和制度执行进行的监督。通过监督,促使企业加强管理,规范经营,堵塞漏洞,提高效益,为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服务,以保证整个组织经营活动的良性循环。

(二)风险警示作用。它可以掌握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状况,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估和检查,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和漏洞,分析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偏差和失误,剖析问题产生的各种主客观原因,从而实现对企业经营情况的诊断,揭示潜在的风险。

(三)咨询服务作用。内部审计可以利用对企业管理的程序、风险及战略有较全面的了解、对企业情况熟悉等特点为被审计单位提供咨询服务。

(四)评价作用。通过对企业所属单位和部门的经营业绩进行评价,为考核单位效益、效率和管理者的业绩提供依据;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为完善内部控制提供依据;通过对企业各级管理层主要负责人的任期经济责任进行评价,为企业内部考核和组织部门任用干部提供依据。

三、企业开展管理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内部控制审计。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评审主要是检查其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查找“盲点”。通过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对组织机构的职责分工、授权审批、会计控制、主要经营管理环节、实物控制程序以及经营实体管理等环节进行检查,评价经营管理秩序是否规范,是否严密和有效,不相容岗位是否分离,寻找失控点和漏洞,提出弊端及症结所在,从而强化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二)经济效益审计。经济效益审计是在财务收支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效益性进行审计与评价,并提出审计意见与建议,促使被审计单位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主要内容包括经济性审计、效率性审计和效果性审计。通过经济效益审计,对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问题分析原因,从制度和机制上提出改进建议及具体措施,以促进企业增收节支、开源节流、挖掘内部潜力、降低成本费用。

(三)企业战略审计。战略审计是以被审计单位的战略管理活动为对象,通过综合、系统、独立和定期的核查,确定问题所在以及各种机会,提出行动计划的建议,改进企业战略管理的活动。

(四)经济合同审计。经济合同审计是以企业在商品采购及销售、网络投资及建设、运输、服务等方面存在的经济合同的合法性、合理性为内容的管理审计。通过对经济合同的签订、履行、结果各个阶段的审计,及时发现影响企业权益的种种问题。

(五)管理过程审计。管理过程审计是以计划、组织、决策和控制管理职能为内容的审计。它通过对各种管理职能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的评估,考查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以及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并针对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意见。

四、企业开展管理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缺失、经验不够。由于管理审计是内部审计的新形式,现阶段,对企业管理审计的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管理审计经验积累还不够丰富,同时还由于管理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制定一套完善并广泛适用的管理审计制度还比较困难。另外,管理审计评价标准的灵活性和对于审计取证的较高要求,也加大了管理审计评价标准的制订难度。

(二)认识不足、职能单一。目前,企业内部审计侧重于开展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等,对于新兴的管理审计关注较少,审计职能仍然以差错防弊为主,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涉及不多。

(三)运用范围相对有限。大多数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从事的工作仍然主要是传统的财务审计,对管理审计涉及较少。虽然也开展过商品采购和销售等专项审计,但也主要是围绕企业的基本经济活动展开的,并未涉及经营管理的其他方面,如组织机构的设置,人力资源管理等等。

(四)人员匮乏、素质不高。当前,企业内审人员构成仍主要是从会计岗位转来的,对企业战略、管理等相关方面涉及较少,在审计评价和建议上无法上升到企业管理层面,无法达到理想的管理审计的效果。

(五)系统复杂、水平落后。虽然企业内部审计的信息系统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开发和应用,企业信息化水平较以前有了较大提高,但由于目前我系统ERP信息系统各模块分工巨细,其复杂性、多功能性加上审计人员对各个模块不是经常使用,因此现阶段企业信息系统审计还无法满足企业对信息系统日益增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需求。

五、开展管理审计应注意的问题

(一)转变意识,合理定位。管理审计是监督与服务的有机结合。管理审计应从财务审计入手,在做好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先披露违纪违规问题,再揭示管理方面的问题,然后分析原因,找出对策和方法,提出改进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因此,审计人员要引入先进的审计理念,树立管理审计的思想。

(二)加强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有利于审计的客观性。审计部门应独立于管理部门、经营部门之外,审计部门只有独立于被审计活动,才能做到审计结论的客观、真实、公正。

篇5

关键词:油藏经营管理 开发应用 模式

针对油田地质开况复杂,开采难度较大的情况,通过技术攻关和现场试验,油田开发取得较好的开发水平,可采储量采出程度达到75%以上。但随着油田进入高采出、高轮次、高含水阶段,油田开发矛盾日益突出,开采成本不断上升。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给油田开发、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带来的冲击日益显现,低油价与高成本的双重压力促使我们必须全面推行油藏经营管理,实现油田可持续稳定发展。

1.实施油藏经营管理的必要性

油田开发的特点决定了要实现油田长期稳产和开发方式转换的难度较大,目前油田走过了块间接替、井间接替和层间接替的开采历程,经历了上产和稳产两个重要开采阶段,大多数区块仍为一次采油。由于产能建设接替不足,措施效果变差,出现了递减加速的趋势,同时油田开发的操作成本不断上升,产量下降和成本上升的剪刀差不断加大,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持续加深的情况下,低油价高成本使稠油开发处在亏损的边缘。这就要求我们开发过程中全面推行油藏经营管理,全面实施低成本发展战略,科学编制勘探开发部署,合理制定开发技术经济政策,优化调整产量、产能、措施、成本结构,规范油气开发秩序和生产管理流程,实现油田高效、稳定和可持续稳定发展。

2.油藏经营管理模式

2.1 管理流程

在项目投资管理上全面推行“三优、四严、五控制”管理流程,即:“优化投资方向、优化开发部署、优化方案设计”,“ 严格投资预算管理、严格投资计划管理、严格造价管理、严格市场管理”,“ 加强施工现场工作量变更的控制、加强项目施工质量控、加强验收质量控制、加强结算过程控制、加强投资项目效益的跟踪控制”。

以工艺措施论证会、经营计划例会、生产经营分析会和资金预算会为载体,强化事前论证,注重会议前的沟通,正确处理好科室职能和公司利益的平衡关系。对于必须实施但又投入较大的侧钻、大修、压裂等大型进攻性措施,要提前组织经济效益评价,落实作业区、机关技术部门、公司“三级审批”制度,量化投资分析论证、层层审查把关、强化落实责任,真正按照“投入少、见效快、产出高”的原则,优化措施工作量。总原则是在投资已发生的情况下,用操作成本进行约束,按照国际油价55美元计算公司实际原油销售价格,根据预算结合预测产量进行统筹规划,在生产期的投入至少要保证操作费用总投入。大型措施论证会前,各单位需要准备的材料:地质部门:日产油量预测依据及结果;年产油量预测依据及结果;年产液量预测依据及结果;周期油汽比预测依据及结果;探边井风险预测;技术意见。工艺部门:工艺措施增加产量预测依据及结果;单项工艺措施费用预测;技术意见。作业部门:大修、小修可靠程度预测;大修、小修费用预算;技术意见。环保部门:土地补偿可能发生资金,解决的时间。基层单位:生产期间电费、液量处理费、设备安置和修理费、材料费粗略概算(可以用本采油区的平均价计算),技术意见。经济评价、财务、计划部门要按照综合指标情况进行排序,列出事前评估大表,为公司领导提供技术可行性论证建议和风险提示。通过上述工作,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和措施经济有效率。

2.2基建项目管理。

在生产经营运作中,一方面严格立项审批程序,严禁预算外项目发生。另一方面加强预算内项目的投资控制。对百万元以上的较大型投资项目进行严格的可行性研究和咨询评估,在投资项目的决策上,运用现行项目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为投资项目的决策提供依据。主要应用评价指标如下:

A、财务净现值(ENPV)≥0;

B、内部收益率(EIRR)≥is (行业标准为is≥ 12%)

C、投资回收期 ≤6年

通过有效运用项目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控制项目投资,避免低效投入,杜绝无效投入, 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效益。

对小型零星项目均采取工作订单形式,加强审查论证,严格履行审批程序;对确定的建设项目采取集中管理,加强投资总量控制。充分利用市场竞争机制,实行招投标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质量。

2.3单井评价

通过计算每个区块的操作成本,油井生产的运行费用,以及油井的措施投入费用,根据上月公司原油销售价格,计算该井的临界产油量。如果根据油井周期产油变化规律预测的产油量低于投入措施后的临界产油时,就暂停实施。

单井经济产量模型的数学表达式为:

C=(Cz+Cdp+Cdc+Czy+Cr+Ccl+Ccs+

Cq)/Q

C:单井周期吨油成本(元/吨)

Q:单井周期产油(/吨)

Cz:注汽费 注汽成本(包含隔热管摊销)×注汽量

Ccy:掺药费 每天掺药成本×(周期生产天数—K) K为排水期

Cdc:抽油期动力费 电机有效载荷×电价×24小时×周期生产天数

Czy:作业费 起下泵、隔热管、热采井口、封隔器等费用

Cr:燃料费 实际发生费用

Ccl:油水处理费 每吨液量处理费×(周期产液量+周期掺药量)

Ccs:措施费 实际发生费用

Cq:其他费用 材料及人员工资、维修费、实际单井发生费用

如对主力热采单元冷41块所有油井的单井成本进行进行分析,高成本(大于1300元/吨)油井年产量为2.4×104t,占区块2008年年产油23.3×104t的10.3%。在2009年低油价条件下,就要关掉,暂时不生产。

2.4 确定合理的产量规模

根据成本与原油商品量之间的关系确定最优的产量规模。吨油成本中含不可变的固定摊销部分和可变的操作费用部分,随着产量增加,公司的综合吨油成本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规律。

参考文献:

篇6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目标研究分析

一、从审计的产生和发展论审计目标

独立审计产生于工业革命时代。那时,财产所有者对财产经营者最关心的是其真实性。他们想了解会计人员是否存在贪污、盗窃和其他舞弊行为。因而,此时的审计目标是查错防弊。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会计业务也日趋复杂,此时,审计对象已由会计账目扩大到资产负债表,审计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资产负债表数据的审查,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在此阶段,查错防弊这一目标依然存在,但已退居第二位,审计的功能从防护性发展到公证性。

进入20世纪30~40年代,随着世界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证券市场的涌现及广大投资者对投资收益情况的关心,整个社会注意力转而集中于收益表上。特别是1929~1933年间的世界经济危机,从客观上促使企业利益相关者从仅仅关心企业财务状况,转变到更加关心企业盈利水平和偿债能力。在此期间,审计总目标是判定被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会计报表是否公允地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以确定会计报表的可信性。

20世纪中叶以后,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各经济发达国家通过各种渠道推动本国的企业向海外拓展,跨国公司得到空前发展。国家间资本的相互渗透,使审计对象日趋复杂。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审计目标也从原来的仅限于验证企业财务报表的公允性扩展到内部控制、经营决策、职能分工、企业素质、工作效率、经营效益等方面。因此,经营审计、管理审计、绩效审计等便从传统审计中分离出来,评价企业工作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成为独立审计工作的主要目标。

二、从市场经济的发展论审计目标

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可谓煞费苦心。因此,注册会计师单纯的报表审计并不能解决企业所关心的问题,企业迫切需要事务所能通过审计,为其在改革管理体制,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提供信息,提出建议,给予帮助。但很多事务所尚无足够的能力或尚未注意紧扣企业想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工作。这也是企业对社会审计缺乏内在需求的原因之一,应引起事务所的足够重视。注册会计师应牢记,客户是上帝,企业的需求就是审计目标。

审计报告,仅仅是对被审计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及会计处理的一贯性发表审计意见,但对改进管理的建议在审计报告中不便详细表述,然而众多的对企业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改进意见,恰恰是委托人最需要的,也是他们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所期盼的,因此,注册会计师除对会计报表“三性”表示意见外,如企业需要,可以出具管理建议书。管理建议对委托人管理当局提供了建立和改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建议,有利于企业发展,同时也检查了前期建议改进结果情况。正是这种建议和改进的循环,对委托人管理当局提高管理水平起了重大的作用,深受委托人的欢迎。

会计报表,是企业经营状况的综合反映,每一个科目都反映着经营活动的某一方面,从每一科目中都可以分析比较,看出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强弱点,注册会计师有能力通过专业知识对会计报表各科目反映经济事项进行深入的对比分析,以管理建议书的方式给委托人提出改进管理的建议。从管理建议书中获得收益的企业,把审计工作看作是企业改进经营管理的参谋,对审计十分欢迎。审计只是规范企业行为的手段和方式,其最终目标应是企业改善经营、提高经济效益。管理建议书虽只是书面建议,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切不可忽视。

三、 从注册会计师自身的发展论审计目标

随着会计市场的建立与完善,事务所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仅靠报表审计是难以保住市场份额的。事务所必须要有超前意识和高瞻远瞩的思想,必须调整审计目标以适应市场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有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企业的会计行为将逐步走向规范。因此,企业的报表审计将处于次要地位,而评价企业工作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将成为审计工作的主要目标。

篇7

企业效能监察工作是企业纪检监察部门的重要职责,是推进企业强化管理,提升效益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纪检监察工作融入企业管理和服从服务于企业改革发展大局,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有效途径。效能监察作为一种特殊的管理监督形式,愈来愈受到重视,正在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结合工作实践,现对如何做好效能监察工作谈以下几点认识:

一、对当前效能监察工作状况的基本分析

企业效能监察是企业监察机构针对影响企业效能的有关业务事项或活动过程,监督检查相关经营管理者履行职责行为的正确性,发现管理缺陷,纠正行为偏差,促进企业规范管理和自我完善,提高企业效能的综合性管理监控工作。

2006年8月国务院国资委下发了《中央企业效能监督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了中央企业效能监察工作。近几年各中直企业都在这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有益的经验和令人瞩目的成绩。国务院国资委又专门行文对这项工作提出要求。可以说企业效能监察正在成为企业监察部门 一项基本的、经常性的工作,成为了企业纪检监察部门发挥作用的有效载体。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结合实际,站在实现企业发展“三步走”的战略高度,对效能监察工作进行了重新调研和审视。认为近几年公司的效能监察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效能监察工作还有很大提升和改进的空间。具体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认识不到位。有相当一部分人,甚至是领导干部不知道效能监察为何物,更不要说正确理解效能检查的目的意义了,有相当一部分人误认为纪检监察部门的职能就是查办案件,就是处理人、处分人,而忽略了监察部门行政的职能,忽视了检察工作督办、督促、督察的积极作用。

2.领导对效能监察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相当一部分领导往往只重视经济的刺激力,思想的感召力,而忽视了监察的督导力、推进力、威慑力。

3.在具体工作中效能监察和企业发展结合得不紧,没有扣住企业发展的主旋律。企业的效能监察工作和企业生产经营结合的不紧,和企业中心工作结合不紧,没有在事关全局的问题上发挥作用。

4.效能监察的结果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效能监察没有完全落实到整改工作中,没有对业绩的评价、领导干部的使用、职工的奖惩结合起来,效能监察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5.效能监察工作的质量不高。效能监察没有全方位进入检查项目的全过程,受到认识的局限、权力的局限、素质能力的局限,监察工作参与的深度、力度不够。有些虎头蛇尾,有些流于形式。

6.从事效能监察工作的人员素质亟待提高。企业效能监察工作是一项专业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它不仅需要从事效能监察工作的人有较高的责任感、使命感,还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以及良好的专业素养。

二、强化和改进效能监察工作的几点建议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方针。为促进公司的科学发展,实现企业 “三步走”目标和公司长远发展战略,对今后强化和改进我公司技能监察工作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提高对效能监察在企业发展中地位作用的认识,增强企业对监察工作的重视程度。通过开展效能监察知识讲座、举办效能监察成果展等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使企业领导干部和职工群众对效能监察工作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使它们能够充分认识到,开展效能监察是加强企业内部监督管理必不可少的手段,是新形势下企业纪检监察部门全面履行职能的重要途径。它对于监督和完善企业管理,堵塞管理上的漏洞,节约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方面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加大宣传力度,使各级管理者认识到纪检监察工作是国有企业的一大特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自己独特的政治优势。应该让效能监察工作真正走进企业的生产经营,走进关乎企业发展的重点项目,走进企业的中心工作。公司领导要给监察人员压担子,交任务,应该创造条件让他们参加各种会议,熟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掌握企业工作动态,以充分调动纪检监察人员的积极性,让他们充分的行使监察的职能。应该让效能监察工作成为加快企业科学发展的推手。

2.要做好效能监察工作,首先必须着眼于维护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个中心来确定效能监察项目。作为企业纪检监察部门必须对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情况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了解掌握管理中的重点、难点,并对其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地研究和分析,结合各项具体业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确立效能监察项目,做到自觉服务和紧贴企业的工作重点。这其中主要是围绕企业效益开展监督检查,达到促进企业加强管理,改善经营,控制成本,减少支出,降低消耗,提高效益,积蓄发展后劲,提升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3.要全面监督企业经营管理者履职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时效性。效能监察的对象是人,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要把效能监察结果作为评价单位工作和领导干部政治业务素质的尺度。在工作实践中,应赋予纪检监察部门足够的权限,使他们能对在工作中不作为的领导干部提出使用的意见和建议。情节、问题严重的应该一票否决。

4、效能监察是企业这种经济组织当中强化执行力的杠杆,是提高广大领导干部履职正确性、有效性的重要载体。它可以起到经济手段,思想教育手段起不到的作用。它也不同于一般的行政手段,应该充分发挥监察工作在整肃领导干部纪律作风上的独特作用。

5、要坚持协调统一的原则,为发挥好效能监察的作用创造必要条件。要发挥好监察工作的作用不仅要有主要领导的支持,还要有多个不同部门的协调配合,监察部门决不可单打独斗,要与各部门通力合作,做到监督检查管理者履职行为与服务管理目标统一;促进制度建设与提高企业效能相统一;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控制机制与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相统一;教育与奖惩相统一。

6、要重视效能监察结果的反馈,把检查的建议和决定的执行作为改进工作的关键环节。今年公司纪委监察部参与了企业领导干部违纪的查处,有力地行使了纪检监察的职能,但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通过检察建议建议落实和整改,效能监察结果要体现在效能上。

7、对效能监察人员要进行专业技术、相关业务知识、企业规章、法律法规的培训,真正提高他们的检查能力和水平。这项工作要和企业的实际紧密结合,可以通过让纪检监察干部参与上级各种会议和业务培训,也可以让纪检监察干部直接参与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使其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8、要加强对效能监察工作的研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企业开展效能监察工作的思路不能一成不变,纪检监察部门要根据形势任务和企业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方式,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大胆探索,加强对新形势下效能监察特点、规律和监察对策的研究。查找在体制、制度、政策、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影响效益的瓶颈,因事施策,切实增强效能监察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有效性。

三,建立效能监察工作保障机制的思考

同任何工作一样,效能监察工作要想得到落实,真正发挥其作用,必须有一整套的保证措施,要形成一种工作制度,要真正建立一种工作机制。

1.首先是制度上的保证。开展效能监察在企业必须立法,不能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要订立效能监察的制度、措施、方法,要有效能监察的工作规范。要制定效能监察的方案,要让被监察对象自觉树立接受监察是自己的义务的观念。要消除监察对象对效能监察的抵触情绪和认识上的误区,效能监察在企业必须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2.要建立主要领导直接管控、各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主要领导者要把效能监察列入议事日程,摆到重要位置,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统筹安排,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考核,从而把效能监察工作作为强化管理、改善经营、提高效益的手段,真正形成效能监察工作在企业党政领导下,纪检监察组织协调和实施,企业管理部门密切配合,职工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

3.要建立责任追究的制度。这是效能监察闭环管理中的最后一环,也是评定效能监察效果的关键一环,没有惩戒,就没有监察的威慑力、影响力,就形不成效能监察的良性循环。同时,要结合监察结果,对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作出贡献的提出奖励建议。要充分发挥监察在单位、部门工作评价中的作用。

篇8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财务核算

前言:近年来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事物,给会计实务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它需要新的会计准则来规范新出现的经济事项。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具体会计准则由于没有同步修订,依然有效,造成了在执行过程中事实上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之间的不一致,相互抵触。本文对新准则对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新准则推动企业的内部建设以及积极采取措施防范公司经营风险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1、新准则对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公司需重新修订会计政策,对照披露同期的财务报告调整过程和方法。施工企业需要在《企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增设了“周转材料”、“临时设施”、“临时设施摊销”、“临时设施清理”、“工程结算”、“工程施工”和“机械作业”科目。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施工企业确认的工程合同收入和工程合同费用分别通过“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科目核算,新办法对其核算内容进行了补充。工程施工合同预计损失准备通过在“存货跌价准备”科目下增设“合同预计损失准备”明细科目核算。施工企业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置“拨付所属资金”、“上级拨入资金”和“内部往来”等科目。对于周转材料的核算:周转材料是指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能够多次使用,并可基本保持原来的形态而逐渐转移其价值的材料,主要包括钢模板、木模板、脚手架和其他周转材料等。施工企业应该增设“周转材料”会计科目来核算施工企业库存和在用的各种周转材料的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下设“在库周转材料”、“在用周转材料”和“周转材料摊销”三个明细科目,并按周转材料的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施工企业在库周转材料的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以及在用周转材料的摊余价值。采用一次转销法的,可以不设置以上三个明细科目。自制、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并已验收入库的周转材料、施工企业接受的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周转材料、非货币易取得的周转材料等,以及周转材料的清查盘点,比照“原材料”科目的相关规定进行账务处理。施工企业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对周转材料采用一次转销、分期摊销、分次摊销或者定额摊销的方法。一次转销法,一般应限于易腐、易糟的周转材料,于领用时一次计入成本、费用。分期摊销法,根据周转材料的预计使用期限分期摊入成本、费用。分次摊销法,根据周转材料的预计使用次数摊入成本、费用。定额摊销法。根据实际完成的实物工作量和预算定额规定的周转材料消耗定额,计算确认本期摊入成本、费用的金额。采用一次转销法的,领用时,将其全部价值计入有关的成本、费用,周转材料报废时,应分别以下情况进行账务处理:采用一次转销法的,将报废周转材料的残料价值作为当月周转材料转销额的减少,冲减有关成本、费用。

2、新准则能够有力推动公司内控制度建设

做好企业经营管理,各项内控制度的建设是不可或缺的。内控制度是否齐全、是否完善、是否适应目前公司发展等等,都值得企业经营管理者加以重视。经营管理者应主动推行公司内控制度的建设和实施,制订和完善诸如存货管理、客户信用管理、销售政策管理、费用政策管理等重要内部控制制度,把企业的经济活动纳入规范、有序的运行轨道,树立法治观念,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加强公司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为公司的良性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财务部门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部门和内控制度的重要执行部门,必须掌握所在企业的业务流程和内控环节,在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上提出更多建议和意见,积极推动公司内控制度的建设和实施,为经营管理者管好企业起到重要的参谋作用。各级财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努力加强自身学习,在提高自身财务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坚持执行公司管理制度,做到“有法必依”,主动向公司其他人员讲解财务相关制度和知识,灌输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念。

3、积极应对新会计准则实施,防范企业经营风险

加强新会计准则的学习和培训,积极应对新的挑战。新会计准则实施对财务核算、财务报告和财务管理所带来的巨大影响,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和服务水平。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将会改变日常财务核算方法和财务报表的披露格式、内容,经营管理人员自身也要加强对新会计准则的学习,熟悉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学会看新会计准则要求下的财务报告,充分认识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公司经营管理的重大影响。另一方面,财务部门要充分承担起对新会计准则解释和培训的重要责任,耐心向经营管理者和其他部门解释新旧会计准则的差异、新旧财务报表的差异,为公司经营决策充分发挥参谋作用。各级财务部门还应根据所处行业和所在公司的业务特点,进一步提高财务分析质量,关注作为经营者和管理者所关注的重大问题,及时为经营部门提供高质量的财务状况分析和经济效益分析,真实、准确反映公司经营情况和资产运营情况,为公司的运营和管理提供合理化建议。

篇9

关键词:内部审计 内部控制 内部审计方向

现代企业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在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试述了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又基于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理念,从审计时点的前移、财务审计向经营战略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向风险导向审计的过渡来探究现代企业内部审计重点的转移方向,从而达到对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关系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一、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和维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信息的真实、可靠,保证其管理或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并遵守有关法规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措施和程序。两者是互动关系,具有统一的目标。

(一)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部审计是为加强内部经济监督和经营管理的需要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对单位内部的经济活动起着监督的职能作用,具体对各项经营管理活动是否达到预定目标,是否遵循单位的规章制度等进行监督,是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内部控制中属于环境控制要素范畴。内部审计的各要素都影响着内部控制监督目标及方法的实现,是影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正常运作的重要因素。内部审计本身就是一种控制,它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通过内部控制制度为其制定的审计程序、方法及目标,评价和监督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

(二)内部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

内部审计部门作为组织的监督职能机构,具有不同于其他内部控制要素的相对独立的身份,它立于会计系统控制之外,代表管理层对整个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及其遵循情况进行评价, 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协助上层管理者完善内部控制,促进内部控制的健全,维护内部控制的建设,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合理的调整,为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运行提供保障,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一种再控制。

(三)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不可分割。一方面,内部控制是进行内部审计的前提。没有健全的内控制度作基础,内部审计就无法开展,没有良好的内部控制,管理会出现混乱,财务信息会出现失真,人员责任会不明确,内部审计风险会加大,从而制约了内部审计的发展。另一方面,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保障。内部审计通过对内部控制的评审,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制度是否符合要求,评价控制目标是否实现,据以确定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合法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并提出改进建议,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如果没有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评审和进一步完善,就会形成内部控制与现实不符,实施效果不佳,甚至形同虚设,造成内部控制失效。

完善的内部审计有利于内部控制的建立与执行,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也将促进内部审计的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二者的最终目的都是管理风险、提升治理、实现组织目标。

(四)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

1、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系统起着防护和建设性的作用

内部审计可以监督内部控制的运行,评价其完整性、合理性、有效性,督促企业各部门的各种经济活动按照合理、合法、稳健、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运行,防止问题的发生或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系统在设置和运行方面存在的不足,及时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促使企业的业务、管理、监督与控制活动在健康的轨道上运行,达到预定的目标。

内部审计可以为内部控制提供管理咨询服务。内部审计针对内控的建立,参与重大控制程序的制定,在内部控制的实施过程中,针对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缺陷,提出建设性意见和改进措施,完善、更新和发展企业的内部控制,促进企业不断改进经营管理水平,提高获利能力,增强竞争力,有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

2、通过内部审计改进企业整体内部控制系统

内部审计的重要职能是经济监督,内部审计人员不从事具体经营活动,独立于其他业务部门,这使得审计人员可以从全局出发、从客观的角度,对各部门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鉴别、评价,及时建议管理层采取措施调整内控制度。内部控制系统实质上是一个“动态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曾经有效的政策和程序可能会变得无效,内部审计对政策与程序的制定、执行及效果进行跟踪监督、评价,以便满足管理当局根据环境变化适时调整内部控制系统的需要,确保内部控制系统完整、有效。

3、通过内部审计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信息与沟通系统

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业务流程与管理活动的审查与分析,评价信息系统的健全性、完整性、合规性和安全性,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确保信息质量,使管理层能够作出恰当的经营管理决策。另外,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内部审计从独立或中间的立场对管理当局与所管理的部门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进行适当的专业范围内的沟通,客观地评价各部门的工作,使管理当局能够及时、充分了解经营活动存在的问题,迅速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来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健康运行。内部审计通过与管理当局之间的各种沟通,使各部门的权力、责任和利益有一个明晰的界定,有助于各方面之间消除隔阂、减少分歧、达成共识,形成明确、顺畅的沟通机制,推动内部控制系统的良好运行。

4、通过内部审计健全企业风险评价机制

企业面临风险会对其实现既定目标产生影响,内部审计可以全面、经常、及时地向企业各部门及人员了解具体情况,从全局、长远、系统、独立的视角,发现企业整体或部门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提请管理层注意风险管理和控制,有助于企业健全风险评价机制。

二、现代企业内部审计重点的转移方向

随着企业内控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外部约束机制的不断加强,内部管理的逐步提高,内部审计从传统的查错防弊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从事后审计逐步向事前或事中审计转变,内部审计的重点随之从检查和监督向分析和评价转变。内审人员除了及时、准确地向管理当局报告有关错弊和资产保护的信息外,更重要的任务是针对管理和控制的缺陷,提出建设性意见和改进措施,协助管理人员更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各项活动,合理使用资源,保证企业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不断提高。

(一)事后审计逐渐向事前、事中审计转移

旧模式下的内部审计多以事后审计为主,是在经济事项发生后,对会计凭证和相关资料进行审查,对其结果的合规性和效益进行评价。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多元化和管理的现代化,单一的事后监督已不能满足经营管理的需要,内部审计必须及时扩展到事件发生前的决策、可行性论证和事件发展中的过程控制,这就要求内部审计的工作重心逐渐向事前、事中转移,对企业内部控制从建立到实施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资产经营的效益。

(二)单纯的财务审计向综合经营战略审计转移

传统内部审计的目标是查错防弊,发挥保护性、制约性作用,其工作重点放在财务审计上。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进程的加快,传统的财务审计已远远不能满足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要求,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中要发挥更大的作用, 首先应将内部控制单独立项,专门监督、评价,衡量企业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程度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寻找内部控制薄弱环节,提出强化内控建设的措施,以防范和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高管理水平。其次,对组织战略――关系到组织生死存亡的长远计划、投资和决策等进行审计,加以有效的控制。战略决策是管理职能中最重要和最高的层次,内部审计要提升自身地位和价值,应参与到高层次的管理活动中,这也是内审发展的方向。

(三)片面的内部控制审计向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审计转移

内部审计的对象是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而内部控制的重点是风险的识别和评估。现代内部审计应由片面的内部控制审计向现代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审计过渡,根据风险评估思路开展对内部控制的评价,使控制与风险评估连接起来,有效地管理企业风险。

现如今,内部审计在组织中扮演的角色不仅是独立的评价者,更是风险管理的控制者,其建议不仅是强化控制、提高控制的效率效果,而应该是规避、转移和控制风险,通过风险管理的有效化来提高整体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因此,风险确认和测试的办法成为内部审计的重点 。内部审计运用风险导向内部控制评价模式, 是将风险评估引入了内部控制,并将其列为控制的核心,把审计的起点和重点放在关注企业未来发展所面临的风险,以及企业为降低风险所进行的管理活动上,根据风险管理的需要决定所需要的控制,寻找所有可能降低风险的途径,提出管理、控制风险的建议和方法,将审计结果直接与企业经营目标和风险控制联系在一起,为企业增加价值。

总之,内部审计已成为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内部控制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内部审计从各个方面帮助并支持着内部控制职能的发挥,我们应认真总结和探索新方法、新思路,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内部审计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工作,使其在内部控制系统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从根本上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对于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的关系以及内部审计如何在内控方面、风险管理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仍有很多内容挖掘,还需要我们继续不断地探讨。

参考文献:

[1]陈汉文.2004:审计[M].厦门大学出版社

[2]陈少华.2004:内部会计控制[M].厦门大学出版社

[3]张红英等.2007:中国内部审计准则[M], 立信会计出版社

[4]薛祖云.2002:会计信息市场与信息管制[M],暨南大学出版社

[5]时现.2009:内部审计学[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6]财政部.2008:《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S]

[7]关萍.健全内控制度 强化内部审计[J].冶金财会, 2007:(7),P40-41

篇10

国乡村经济社会得到迅猛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机动车拥有量也随之快速增长。但由于多数乡村在停车场馆的规划建设方面普遍滞后甚至失衡,因而使静态交通管理日益成为乡村管理的重点和难点。禅城中心区,由于地域面积小、人口密度大、机动车数量多,静态交通管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市政府对此十分重视,早在年月,市政府就责成有关部门着手整治市区“三车”保管场所,并为此专门下发了两份文件。去年,根据市政府的要求,市有关部门组织编制了占道停车场详细规划,并交由政府组织实施。目前,市行政执法局对静态交通管理状况进行了再次调查,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机动车拥有量与现有停车场(位)概况

随着中心城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时提高,近几年来。机动车数量增长迅猛。据统计,目前共有摩托车近30万辆;汽车近7万辆,并以每月近千辆的速度增长。而禅城现有各种停车位仅19415个,其中经过有关部门联合审批的三车”保管场共235处,汽车车位14433个。这些停车场(保管场)布局不尽合理,主要分布在城南新区,而人流量、车流量大的旧城区停车场(库)却相当缺乏。

给静态交通管理带来极大的压力。为了一定水平上尽快缓解这个问题,机动车数量的庞大和停车场(保管场)车位的严重缺乏肯定导致中心城区停车难。有关部门根据去年市重新规划布置的将近5000个占道停车位,于今年初推向市场,进行了公开招标,并选定了公司为中标经营管理单位。第一期投入使用的临时车位为2321个,从月日起为市民提供有偿服务。

二、占道临时停车场的管理模式及存在问题

禅城占道设置的临时停车场,过去几年里。由于主管单位几经变换、职责不够明确、关系也没完全理顺,导致管理缺乏秩序,局部停车场还出现了包租和转租现象,造成了多头管理、互相争抢客源、收费规范不统一等一系列问题。这次将路边停车场的经营权推向市场,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符合市场经济和经营乡村方向。但由于这次改革探索准备不够充沛,缺乏经验,宣传缺乏,推出之初出现了不少负面影响,主要是市民接受水平欠佳,并对收费方式和规范有意见,不少车主拒绝交费或故意停在划线车位附近,并且同管理人员吵闹不休,常令经营公司无可奈何。因此经常出现这样的怪现象:一边是占道停车场无人泊车,一边是线外或马路对面违规停满了各种车辆。结果法难责众,经营单位收益甚微。

处置这类问题并不太难,按理。只要行政执法部门加大奖励力度就能奏效。可惜在这方面,现阶段执法机关偏偏难有大的作为。其主要原因,一是城管行政执法局人员少、任务重。目前执法局第一批招录和调入人员仅100多人,除机关办公、24小时值班、值勤轮休、处置投诉等人力外,每天在一线值勤的队员缺乏百人,加之上路之初百事待兴,仅整治乱摆卖、乱张贴、乱占道和查处违章建筑等已力不从心,当前要抽出足够的力量去教育处罚众多的乱停放确有难度。二是奖励力度有限。过去交警处置车辆乱停放,发一张“牛肉干”就能解决问题,除了罚款,还可临时扣证或扣分,甚至还可限制年审,约束力很大。国家新的道路交通平安法》实施后,行政执法部门在奖励过程中只能采取批评教育、警告、罚款、锁车和拖车几种措施,当遇违法者拒不交罚款时,执法局缺乏行之有效的强制措施。此外,由于经费缺乏,执法部门拥有车锁不足百把,拖车机具为零,对讲机一部没有,电脑也尚未联网。由此可见,执法部门当前治理车辆乱停放困难重重。三是道路禁停标志不完善。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禅城范围内相当一局部不准停车的道路都没有竖立禁停标志,容易误导驾驶员和引起法律纠纷,有利于执法部门依法行政。另外,新的车位推出后,此前已划定的一些临时车位是否仍然有效,至今已没有明确界定,这又给执法者增添了麻烦。

三、相关建议和措施

把乡村占道临时停车经营管理推出市场是改革的产物,综上所述。大方向正确,必需坚持下去,并在实施中不断完善。当前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表明,现行法律法规还不完善的条件下,要切实抓好乡村静态交通管理工作,离不开各相关部门的统一协调,通力合作,齐抓共管。日前召开的调研协商会上,有关部门基本达成如下共识:

一加大宣传力度。物价部门要做出全面解释,让广大市民充沛了解、理解并接受这种全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增强法制观念。同时,泊车公司要抓紧研究和采取多项便民措施,加强内部管理,抓好文明服务,并尽快推出优惠型月卡、季卡和年卡。

二加大奖励力度。强制措施有限的条件下,一定要多管齐下,集中力量,采取多种措施各个击破,狠刹乱停放歪风,以维护法律的权威和静态交通管理秩序。

三加强部门间协同。治理违法停放车辆。各相关部门必需互相支持与配合。对于拒交罚款的违法当事人,法院应根据执法部门的诉讼申请,启动快捷顺序予以受理并执行。对于以身试法,妄自偷锁拆锁和砸坏车锁之徒,公安机关应坚决予以拘留。对于一犯再犯、屡教不改的当事人,交警部门应酌情予以扣分或限制其年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