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项目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2: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技项目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技项目管理办法

篇1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为主要任务,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并给予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或贷款贴息,由项目主管部门组织管理,由项目单位具体实施的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以下简称"国家高技术项目")。

对于中央预算内资金采取直接投资和资本金方式注入的国家高技术项目参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国家高技术项目包括:

(一)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以下简称"产业化项目"),是指以关键技术的工程化集成、示范为主要内容,或以规模化应用为目标的科技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项目

(二)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重大产业技术开发项目(以下简称"研制开发项目"),是指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需要的重大技术装备研制项目和重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所急需的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项目。

(三)国家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项目,是指以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提高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研发及验证能力为目标的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工程实验室项目")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工程中心项目"),以及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项目(以下简称"技术中心项目")。

(四)国家高技术产业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项目,是指以先进的技术、工艺和设备改造落后的生产条件为主要内容,以推进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民用航空航天产业扩大规模,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为目标的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升级调整项目")。

(五)其他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投资补助是指国家发展改革委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投资项目(含事业单位投资项目,下同)和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给予的投资资金补助。本办法所称贷款贴息是指国家发展改革委对符合条件、使用了中长期银行贷款的投资项目给予的贷款利息补贴。投资补助和贷款贴息资金(以下简称"国家补贴资金")均为无偿投入。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五条国家发展改革委是国家高技术项目的组织部门,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研究提出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和有关专项规划,研究提出相关产业的发展政策;

(二)研究确定国家高技术项目的重点领域和重点任务;

(三)组织评审国家高技术项目,批复国家高技术项目的资金申请报告;

(四)编制和下达年度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和投资计划;

(五)协调国家高技术项目的实施工作,组织或委托项目评估工作。

第六条本办法所称项目主管部门是指国务院有关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或经济(贸易)委员会。

计划单列企业集团和中央管理企业可直接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报送资金申请报告,并对项目承担主管责任。具体要求由国家高技术项目公告或通知规定。

对跨地区、跨部门组织的国家高技术项目,可由相关地区或部门协商确定项目主管部门,或由组织部门指定项目主管部门。

项目主管部门应履行以下主要职责:

(一)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国家高技术项目公告或通知,组织本部门、本地区和本企业(集团)的高技术项目申请国家补贴资金的相关工作,对项目的建设条件、招标内容等进行初审,审查通过后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报送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并对初审结果和申报材料负责;

(二)负责国家高技术项目的管理工作和项目实施中重大问题的协调、处理,确保项目按期完成并组织项目验收工作;

(三)配合国家有关部门进行稽察、审计和检查工作;

(四)每年定期将本部门、本地区和本企业(集团)的国家高技术项目执行情况汇总并报国家发展改革委。

第七条本办法所称项目单位是指依照我国法律登记、注册,申请高技术项目国家补贴资金的企业或事业法人。项目单位应具有较好的经营管理水平,具备承担国家高技术项目所需的技术开发能力和资金筹措、工程建设组织管理能力。

项目单位应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一)按照本办法和项目公告的要求,编制并向项目主管部门报送高技术项目国家补贴资金申请报告,并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承担责任;

(二)按照项目组织部门、主管部门批复的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确定的内容和要求实施项目;

(三)按要求向项目主管部门报告项目实施情况和经费落实情况,及时报告项目执行中出现的重大事项;

(四)对国家补贴资金要实行专账管理;

(五)接受国家发展改革委及各级财政、审计部门,项目主管部门或上述部门委托的机构所进行的评估、稽察、审计和检查;

(六)项目总体目标达到后,及时按要求进行项目验收。

第三章申报及审核

第八条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国家产业技术政策》及其他相关专项规划和相关产业政策,国家高技术项目公告或通知,明确国家支持的重点领域、重点任务、实施时间,以及安排国家补贴资金的方式和标准。

第九条按有关规定应由地方政府核准或备案的企业投资项目,应在核准或备案后提出资金申请报告。

按有关规定应由地方政府审批的地方政府投资项目,应在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有权审批单位批准后提出资金申请报告。

按照有关规定应报国务院或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核准的项目,可在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时一并提出资金申请,不再单独报送资金申请报告;也可在项目经审批或核准同意后,根据国家有关投资补助、贴息的政策要求,另行报送资金申请报告。

第十条申请国家高技术项目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符合国家发展改革委项目公告或通知的要求;

(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降耗、环保、安全等要求,项目方案合理可行,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三)应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归属明晰;

(四)项目单位必须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资金筹措、项目实施能力,以及较好的资信等级,资产负债率在合理范围内,项目已基本具备实施条件,项目所需资金已落实;

(五)建设项目应按本办法第九条完成审批、核准或备案,已基本具备开工建设条件,或已经开工建设但审批、核准或备案未超过两年,已通过项目用地预审或用地已经依法批准,具有环保以及其他许可文件。

第十一条申请国家高技术项目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产业化项目采用的科技成果(包括自主知识产权、消化吸收创新、国内外联合开发的技术等)应具有先进性和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有关成果鉴定、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或技术检测报告等证明材料、必要的验证和生产许可;项目单位具有较强的工程建设组织管理能力,具有开展相关产业化项目的生产、经营资格。

(二)研制开发项目的研制开发方案先进、可行,目标明确;项目单位应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和装备研制能力,具有前期相关领域的研发基础和研发队伍;重大技术装备研制项目应结合依托工程。

(三)工程实验室项目和工程中心项目的项目单位须为已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组建,并完成相关组建工作的国家工程实验室的依托单位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项目建设内容符合该工程实验室或工程研究中心的发展方向和任务,建设方案合理。

(四)技术中心项目的项目单位须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且该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在最近年度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中得分70分以上;项目应能够支撑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的开发。

(五)升级调整项目应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项目单位具有良好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和较好的经营业绩;具有开展相关产品生产的资格,项目必须具有合理的经济规模,产品符合国家和国际有关标准。

第十二条项目单位应根据第十条和第十一条的相关规定,编制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的具体要求由项目公告或通知具体规定,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项目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

(二)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项目背景、项目建设(研发)内容、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技术工艺、各项建设(研发)条件落实情况等;

(三)申请国家补贴资金的主要理由和政策依据;

(四)项目招标内容(适用于申请国家补贴资金500万元及以上的投资项目);

(五)国家发展改革委项目公告或通知要求提供的其他内容。

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可根据具体情况附以下相关文件:

(一)政府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文件或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或备案的批准文件;

(二)技术来源及技术先进性的有关证明文件;

(三)城市规划部门出具的城市规划选址意见(适用于城市规划区域内的投资项目);

(四)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五)环保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意见;

(六)金融机构出具的贷款承诺,申请贴息的项目还须出具项目单位与有关金融机构签订的贷款协议或合同;

(七)项目单位对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内容和附属文件真实性负责的声明;

(八)国家发展改革委项目公告或通知要求提供的其他文件。

第十三条项目主管部门应根据第十条至第十二条的相关规定审查项目单位提出的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对审查合格的项目资金申请报告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其中,对于工作职能属于省级经济(贸易)委员会的项目,由省级经济(贸易)委员会作为项目主管部门,并由省级经济(贸易)委员会商省级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后,由省级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省级经济(贸易)委员会联合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

对申报材料不完备的资金申请报告,国家发展改革委及时通知项目主管部门在要求的时限内补充相关材料。

第十四条对项目主管部门报送的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专家组进行专家评审或委托咨询机构进行评估,必要时可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或地方政府的意见。

专家组应由专业性、权威性、代表性、中立性,且与项目无重大相关利益的专家组成。专家组应科学、客观、公正地评审项目。

专家评审或咨询机构评估应主要从以下方面对项目进行评审评估:

(一)项目技术的先进性和适用性;

(二)项目对相关产业的优化升级具有的带动作用;

(三)项目单位的经营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

(四)项目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

(五)项目实施方案的可行性;

(六)国家发展改革委项目公告或通知的其他要求。

第十五条国家发展改革委按照科学、公平、择优的原则,根据专家评审意见或咨询机构的评估意见,综合考虑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意见,审查批复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并将项目的评审评估意见和审批结果以适当的方式告知项目主管部门。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的批复文件是下达国家补贴资金的依据,应包括项目实施的总体目标、国家补贴资金额度和资金使用方向。批复文件可单独办理,也可集中办理。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要从以下方面对项目资金申请报告进行审查:

(一)符合中央预算内资金的使用方向;

(二)符合项目公告或通知的有关要求;

(三)符合国家补贴资金的安排原则;

(四)提交的相关文件齐备、有效;

(五)项目的主要建设(研发)条件基本落实;

(六)符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要求的其他条件。

第十六条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给单个国家高技术项目的资金最高限额原则上不超过2亿元。

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给单个地方政府投资的国家高技术项目的资金在3000万元及以下的,一律按投资补助或贴息方式管理,只审批资金申请报告。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给单个企业投资的国家高技术项目的资金在3000万元及以下的,可按投资补助或贷款贴息方式管理,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资金申请报告;也可按直接投资或资本金注入方式管理,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

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给单个国家高技术项目的资金在3000万元-2亿元之间且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不超过50%的,对于地方政府投资项目可按投资补助或贷款贴息的方式管理,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资金申请报告;对于企业投资项目可按投资补助或贷款贴息的方式管理,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资金申请报告,也可按直接投资或资本金注入方式管理,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

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给单个国家高技术项目的资金在3000万元-2亿元之间且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超过50%的,或超过2亿元的,按直接投资或资本金注入方式管理,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十七条单个国家高技术项目的国家补贴资金超过3000万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可要求项目单位报送初步设计概算,并委托咨询机构进行评审,根据评审结果决定国家安排资金的具体数额。

第十八条单个国家高技术项目的国家补贴资金原则上均为一次性安排。对于已经安排国家补贴资金的国家高技术项目,国家发展改革委不再重复受理其资金申请报告。

第四章资金管理

第十九条国家高技术项目的资金来源包括项目单位的自有资金、国家补贴资金、国务院有关部门或地方政府配套资金、银行贷款,以及项目单位筹集的其它资金。项目资金原则上以项目单位自筹为主,国家采用资金补贴的方式予以支持。

第二十条项目单位筹集的项目资本金或研发项目的自有资金不得低于项目新增投资的30%。项目资本金来源包括项目单位可用于项目的现金、发行股票筹集的资金、新老股东增资扩股资金、资产变现的资金等。

第二十一条国家补贴资金分为投资补助和贷款贴息补助两类。

国家投资补助应根据项目的重要性、风险程度以及产业发展、区域布局等要求,分档给予补助支持。

贷款贴息补助的贴息率不超过当期银行中长期贷款利率。贴息资金总额根据项目符合贴息条件的银行贷款总额、当年贴息率和贴息年限计算确定,原则上按项目的实施进度和贷款的实际发生额分期安排贴息资金。

第二十二条国家补贴资金主要用于项目的研究开发、购置研究开发及工程化所需的仪器设备、改善工艺设备和测试条件、建设产业化或工程化验证成套装置和试验装置、建设必要的配套基础设施、购置必要的技术、软件等。

第二十三条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的国家高技术项目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和投资计划。

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的批复文件、项目建设进度和项目建设资金到位情况,以及项目主管部门提出的项目国家补贴资金的下达申请,可一次或分次下达国家补贴资金投资计划。项目主管部门收到国家补贴资金投资计划后,要按有关规定尽快将国家补贴资金投资计划下达到项目单位,并做好有关协调工作。

对于由省级经济(贸易)委员会作为项目主管部门的项目,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国家补贴资金投资计划同时下达省级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经济(贸易)委员会,由省级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级经济(贸易)委员会联合下达到项目单位。

第二十四条项目单位对国家补贴资金要专款专用、专账管理;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国家补贴资金;项目主管部门要对国家补贴资金加强监管,督促项目单位按照国家补贴资金使用方向使用国家补贴资金。

第二十五条项目单位的自筹资金应按计划及时足额投入。鼓励项目主管部门对项目安排必要的配套资金。

第五章项目实施与管理

第二十六条国家高技术项目实行项目单位责任制,项目单位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负责项目的筹划、筹资、建设、运营等,并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和项目主管部门做好对国家补贴资金使用的稽察、检查和审计工作。

第二十七条项目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对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的批复文件和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文件,对项目实施情况和国家补贴资金的使用情况等进行监管。项目主管部门可根据具体情况要求项目单位编制项目初步设计、建设方案或实施方案。

第二十八条所有国家高技术项目应按照国家有关招标投标的法律法规做好招标工作。其中,对于使用国家补贴资金50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要严格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的项目招标内容和有关招标投标的法律法规开展招标工作。

第二十九条项目主管部门应在每年2月底和8月底以前,以正式文件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提交包括项目进度情况、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处理意见等内容的项目进展情况报告,并提出国家补贴资金的下达申请。项目单位应按照项目主管部门的要求报送有关项目进展情况。

第三十条项目单位应按照资金申请报告批复的总体目标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项目出现重大情况需调整的,应向项目主管部门报告。对不能完成总体目标的项目,由项目主管部门提出处理建议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对于其他不影响项目总体目标实现的调整,由项目主管部门负责审核调整,并抄报国家发展改革委。

第三十一条项目实施达到项目总体目标后,项目单位应及时做好项目验收准备工作,并向项目主管部门提出项目验收申请。项目主管部门应及时对项目进行验收,并将验收结论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计划单列企业集团和中央管理企业在验收国家高技术项目时,应邀请第三方人员参加。项目单位要按国家有关规定妥善保管项目有关档案和验收材料。

第三十二条项目实施过程中和验收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可视情况组织或委托项目主管部门、有关中介机构或有关专家组对项目进行中期评估和后评估。

第三十三条项目实施过程中取得的专利、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权属,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三十四条研制开发项目的国家补贴资金财务处理按照科研项目相应的财政拨款有关规定管理。其他国家高技术项目的国家补贴资金的财务处理按照资本公积管理。

第六章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对国家高技术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稽察。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依据职能分工进行监督检查。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应配合稽察、审计、监察和检查工作。

第三十六条项目稽察、审计、监察和检查工作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管理办法进行。

第三十七条国家高技术项目信息,除涉及国家秘密和国家安全,商业秘密和其他依法不适宜公开的外,应当采取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国家发展改革委和项目主管部门受理单位、个人对国家高技术项目在审批、建设过程中违法违规行为的举报,并按照有关规定予以查处。

第三十八条对于按项目总体目标和项目内容按期或提前完成、通过验收,取得突出成绩的项目单位,以及在项目组织和管理中工作表现出色的项目主管部门及工作人员,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给予表彰,并在今后的国家高技术项目评选中,对受表彰的项目主管部门组织申报的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

第三十九条项目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可以责令其限期整改,核减、停止拨付或收回国家补贴资金,并可视情节轻重提请或移交有关机关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或法律责任:

(一)提供虚假情况,骗取国家补贴资金的;

(二)转移、侵占或者挪用国家补贴资金的;

(三)擅自改变项目总体目标和主要建设内容的;

(四)无违规行为,但无正当理由未按要求完成项目总体目标延期两年未验收的;

篇2

一、坚持科技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指导思想,各项科技事业取得显著成绩,“科教兴区”深入人心

(一)强化管理、深化服务,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工作理念,营造科技发展环境,努力提高全社会科技意识

接受省市科技进步考核,做好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县、区)的考核准备工作。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工作理念。科技管理部门服务意识增强,全区科技管理向广度和深度推进。

加大了知识产权管理力度,企业专利意识增强,形成了尊重知识,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主动参与5月中旬*区发现的濒危野生动物——桃花水母的保护工作,保护工作初步意见,组织了省内外专家召开了“桃花水母现场研讨会”,并向区政府提交了报告。

(二)坚持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发展高新技术并举的原则,认真抓好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培育工作

一方面,鼓励企业积极提高产品档次,加快发展,扩大高新产品和高新企业群规模。另一方面,围绕提高企业产品开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做好科技服务工作。同时针对区纺织企业高新技术比较薄弱等情况,积极培育纺织行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使纺织行业的高新技术发展有了新的突破,上半年共有2家纺织企业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

配合开发区管委会做好了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验收准备工作,验收必须具备的国家火炬计划项目、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硬性指标已全部落实到位。

(三)以点带面,科技项目管理稳步推进,全区形成了积极抓研发、立项目的良好局面。

20*年,已列入各级科技计划的工业科研项目有95项,农业科研计划44项,医教科研项目23项,星火示范基地7项。同时,争取省级农业重点科研项目1项,*市级项目2项,申报了三项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建立*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3个、申报*市级现代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2家。国家级*星火密集区的建设实施方案顺利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的论证。软科学课题建设取得一定进展。

上半年,完成了20*年科技进步奖评审工作,共评出53项,其中工业35项,农业10项,医卫8项。

(四)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科技资源整合有效,合作网络进一步扩大,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篇3

一、涉农项目、资金的整合对象

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的原则,对财政专项支农资金中,除救灾资金、惠农补贴资金、畜牧防疫、病虫害防治、抗旱防汛岁修等专项资金以外的各级财政管理分配的支农资金和农口部门预算项目建设资金及各类社会融资进行整合。根据我县实际,资金整合的重点是:低收入农户发展资金、劳动力素质培训、现代农业发展资金、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科技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特色优势农产品建设、土地整理、水利项目建设资金(包括各级财政小农水资金)、低产林改造、林区道路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移民(项目建设)后期扶持资金、财政贴息资金等。

二、涉农项目的申报程序

在进一步建立健全涉农项目储备库基础上,涉农项目申报应严格按照“自下而上、逐级申报、统一审核”的程序操作:

(一)下发申报指南。省级涉农项目申报指南下达后,由负责项目申报的主管部门及时向县涉农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县涉农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省级涉农项目申报指南要求,结合县级涉农项目储备库,召集相关部门对项目整合方向、项目安排初步意向和具体申报要求等进行研究,确定县级具体申报指南,由负责项目申报的主管部门会同县涉农项目办下发给各乡镇(街道),并做好项目申报指导工作。

(二)乡镇(街道)组织申报。各乡镇(街道)收到县里具体项目申报指南后,按照项目申报指南要求,结合已列入县级涉农项目储备库的项目,择优确定申报项目,按时做好项目申报。未按时上报的视为放弃。

(三)联合择优评审。县涉农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相关项目主管部门组织涉农项目评审人员,进行联合评审,提出项目申报评审意见。

(四)审定联合上报。县涉农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联合评审意见提出项目审核意见,报县涉农项目整合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签字后由项目主管部门或与财政部门协同上报。负责项目申报的主管部门要在项目申报期限内做好项目文本编制、文件会签等具体工作,确保项目按时上报。

三、涉农项目的竣工验收

涉农项目建设完成后,由项目实施单位提出竣工验收申请。按相关规定,由项目主管部门会同县涉农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竣工验收。

同时,项目实施单位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做好项目自查。项目主管部门要对项目建设进度、管理及财务情况进行初查,对存在的问题,建设单位要及时报送整改方案和整改结果;

(二)做好审价和会计、审计报告。对政府投入项目按政府审价要求提交审价,其他项目按照《县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办法》规定执行,及时报请相关部门竣工验收;

(三)做好资料归档。项目主管单位和建设单位要做好所有文件资料、财务决算审批及审计文件的归档,以备验收;

对竣工合格的项目,要及时办理竣工财务决算审批和固定资产移交手续。不得将已完工并投入使用的项目长时期挂帐为在建项目。

篇4

【关键词】 科技计划 评价 管理流程 现状

1 科技计划项目绩效评价管理制度的概况

近年来,科技部、财政部和中央各部门十分重视绩效评价与管理,在评价制度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研究。2009年6月,财政部出台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在评价对象和内容、绩效目标、评价指标和方法、评价组织管理和工作程序、评价成果应用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中央级教科文部门、中央级民口部门等相继出台了绩效考评管理办法,为我国全面推行绩效评价工作提供了制度依据。

在国家绩效考评制度建设的示范带动下,地方各级科技和财政部门也逐步建立了项目绩效考评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2003年,广东省财政厅出台了《广东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行方案》,对绩效评价工作的原则、方法、组织管理及工作程序等做出明确规定,在此基础上又相继制定了绩效内部协调工作制度、中介机构参与绩效评价工作管理试行办法等一系列绩效评价相关管理制度规范。2005年l0月,浙江省出台了《浙江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试行)》,2009年6月,出台了《浙江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施办法》,在此基础上又相继制定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施意见、中介机构参与绩效评价工作暂行办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专家管理暂行办法、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绩效评价方案、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考核办法、加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意见等一系列配套制度,为进一步做好绩效评价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2006年,云南省出台了《云南省省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暂行办法》、《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及《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切实规范和加强了云南省科技专项资金项目的管理。2005—2011年,河北、四川、山东、福建、云南、湖南、广西、江苏、安徽、北京、上海、天津等省市的科技管理和财政部门结合各省实际,相继制定了各自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和工作规范,并组织开展项目绩效考评试点工作,我国项目绩效评价工作逐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的轨道。

2 科技计划项目绩效评价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2.1 绩效评价的方法

项目绩效评价的方式方法很多,由于评价主体和评价对象的差异,其评价的方式方法有所不同。绩效评价方法的选用,应当坚持定量优先、简便有效的原则,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评价。常用的绩效评价方法主要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最低成本法和公众评判法五种。北京、天津、重庆、四川、山东、福建、湖南、广西、江苏、安徽等省市的项目评价均采用此类方法。浙江省将比较法进一步细化,采用目标比较法、历史比较法和横向比较法,通过不同指标的比较,分析判断绩效评价情况;广东省采用成本—效益比较法、目标预定与实施效果比较法等比较分析方法评价财政支出绩效,同时,还采用了专家评议法、问卷调查法、摊提计算法等评价方法,更准确、客观地得出评价结果。河北省采用了综合指标评价法,依据各项绩效指标的实际水平,对照评价标准值,分别计算各项指标指数得分,根据一定的权数计算出综合指数,并根据分值评价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2.2 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

绩效评价指标是衡量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考核工具,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要科学、合理、准确地评判项目的整体状况。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一般分为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两大类。共性指标是适用于所有评价对象的指标,主要包括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财务管理状况、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衡量绩效目标完成程度的指标。个性指标是针对预算部门或项目特点设定,适用于不同预算部门或项目的业绩评价指标。各省市在绩效评价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中,根据项目实际研究设计了不同的指标体系。辽宁省按照财政支出考评对象的不同,将评价指标设计为通用指标、专用指标和补充指标三类。指标的内容为财政支出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三个方面。云南省根据项目类型和特点,分类设置了评价指标,包括目标指标、效益指标、资金指标、管理指标、影响指标等内容。广东省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分为基本指标和个性指标两大类。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将绩效评价指标设计为产出指标、效果指标、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三大类。

2.3 绩效评价的对象和内容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了绩效评价的对象为本级部门预算管理的资金和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资金。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包括基本支出绩效评价、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和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科技计划项目绩效评价范围一般为各省科技计划支持的项目,包括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等。绩效评价的基本内容为项目目标评价、项目效益评价、项目资金评价和项目管理评价等绩效评价的其他内容。

2.4 绩效评价的结果及应用

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既是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的基本前提,又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地方科技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十分重视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在管理办法中做出了明确规定。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应当及时整理、归纳、分析、反馈绩效评价结果,并将其作为改进预算管理和安排以后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各科技计划项目立项主体可以根据项目绩效评结果作为部门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的重要内容和以年度审批科技计划项目、安排项目预算的重要参依据。四川省在管理办法中,提出了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信息库,将绩效评价相关资料、结论意见整理入库,做好数据分类管理和信息共享工作。

篇5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明确了下一步科技工作的努力方向,要加快部署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将实现战略领域的重点突破作为“十三五”科技创新的重中之重,要建立健全适应创新驱动发展理念的工作模式和机制,对下一步的科技工作做了明确的要求,在这样的形式下,现有的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机制和模式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创新。

 

针对目前昆明市科技发展的现状以及国家和省市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要求,作为保证科技计划项目有效执行,提高科研效率重要手段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工作,要不断创新。加强对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创新,提升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水平,建立与当前科技发展相适应的科学高效管理模式,使得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工作能够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能进一步协调好地方资源,搭建好科技服务平台,促进科技创新,提升地区的科技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提高企业的创新效益,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战略需求。

 

1 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创新现状

 

近年来,随着科技计划项目投入经费的增加、科技计划项目规模的逐渐扩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也在逐步加大,各级政府部门开始尝试不同的管理模式。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在借鉴国家和其他地方的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管理模式、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从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方法进行创新,推动信息化进程、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强化科技成果与市场紧密结合,为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创新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努力。

 

1.1 管理理念创新

 

观念的创新是管理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根据昆明市科技发展现状以及目前科技项目的特点,科技管理部门及管理人员积极转变管理思维,树立新的管理观念,把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理念贯穿于项目的立项评估、监督管理、验收结题过程中。同时,认真学习国家和其他地方的先进管理经验,树立前瞻意识和创新意识,对当前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有清醒的认识。结合当前国家科技发展的新形势,科技管理部门在加强科技系统自身建设基础上,积极搭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各类科技资源,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同时,积极引导广大科技人员始终保持创新进取的状态,让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创新工作迈上新台阶。

 

1.2 管理制度创新

 

制度是实现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有序实施的重要保障。首先,管理部门通过制定相应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和申报指南,完善科技计划项目的评价制度,从发展前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对项目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与考察,提高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效率。其次,建立相应的项目立项评估、项目追踪管理机制,对立项的项目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对项目的经费和最终目标按合同要求管理,未经许可计划部门许可不得随意变更经费预算和合同内容,在过程管理中进行中期评估和检查,对项目的实施进度掌握明确。最后,建立相应的成果评价机制,从科技成果实用性、有效性及创新性进行综合考察评价然后给予相应的科技奖励,促进科技成果的鉴定、转化及推广,激发科技人员的工作热情。

 

1.3 管理手段创新

 

管理手段是实现当前科技项目的多元化发展有效管理的重要途径。网络信息化技术是提高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项目实行网络管理不仅节约管理成本,同时还促进资源共享。针对当前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的特点,管理部门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手段,紧跟时展,积极推进科技项目管理信息化,通过网络化管理,搭建信息管理平台,建立科技项目管理信息数据库和专家数据库,借助平板电脑和手机,评估和验收前,专家名单严格保密,保证了评审的公开公正公平,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提供统一、方便的管理平台。实现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发展,通过项目管理的整个信息化工作逐步促进科技项目管理大环境的改善,提高科技项目的管理效率。

2 加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创新的关键点

 

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创新是提高项目管理效率,促进地区科技发展的重要措施。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项目实施的效果,不断加强科技项目的管理创新,为科技的持续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针对当前昆明市的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的现状,建议下一步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创新工作应完善以下几个方面。

 

2.1 进一步完善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体系

 

一个完整高效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体系是科技活动效益与效率的重要保证。通过完善现有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方法,制定更完整的科技项目评价规范与项目管理细则,严格规范各项管理行为,构建更合理的科技计划项目评价体系,加大信息公开力度,进一步保证科技计划项目的评价公开、公正和公平;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完善科技信用管理制度;完善科技项目经费预算制度,建立与当前经济相适应的科技计划项目预算管理制度,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科技计划项目的经费使用效率;完善监督措施,明确科技计划项目执行过程中违规行为的处理。

 

2.2 加强对科技计划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从立项前的调研一直到结题验收后的成果转化,不管是重大项目还是一般项目,均要对这个周期的每一个过程同等重视,从项目的质量保证、进度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进行全过程管理,可借助信息管理工具和手段。特别是针对重大项目,要对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性的目标实现情况有清楚的了解和相应的评估验证,根据项目实施的评估情况来决定经费的继续资助与否。在重视前期工作的同时,对结题验收后的项目,也要加强成果登记或专利申请,避免项目承担单位或个人知识产权流失,应将计划管理和成果管理协调发展,同等重视,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产出。

 

2.3 加强信息平台建设

 

加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平台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充分利用信息化进行项目的管理工作;加大平台的信息容量,及时将最新的科技成果及有用的科技信息动态对科技人员公布;注重对管理人员的培训,让管理人员及时掌握到其他地方的先进有效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加强对项目科技档案的管理,把科技档案解放出来进行信息化、资源化处理;逐步建立统一的科技报告制度,进一步促进科技资源的积累、共享和交流,加大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3 结语

 

当前,科技创新能力决定着国家的根本实力,随着政府对科技计划项目经费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实力将不断增强,作为政府科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不仅发挥着政府的科技计划作用,同时对增强科技与经济能力,推动科技创新以及科技成果的转化,对科技资源的整合以及高效配置都具有重要意义。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创新是集成创新技术和推广应用新技术的关键环节,对于推动科技与经济融合,实现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和学习其他地方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当前地区实际状况以及下一步面对科技改革创新的新要求,市级技计划项目管理要更进一步的创新,进一步提升管理的有效性,以适应当代科技创新的要求。

篇6

Abstract: By investigating the condition of down-hole operation project management in Dagang oilfield, we found tha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existing in down-hole operation project management in Dagang oilfield in various aspect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down-hole operation and decrease the cost of project, and fulfill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goal of oilfield, this paper will start with the practical situation of Dagang oilfield, then discuss the way to optimize project management of oilfield down-hole operation in aspects of human resource, market development,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procedure of down-hole operation, thus to ensure the successful project management of down-hole operation in Dagang oilfield.

关键词: 大港油田;井下作业;项目管理

Key words: Dagang oilfield;down-hole operation;projec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E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3-0090-03

0 引言

井下作业是对油、水井的投产、生产维护、井内故障处理、增产稳产等进行的各类施工工序的统称,是油、气、水井长周期、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1]。大港油田井下作业项目主要有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中试油测试、压裂酸化、浅(侧)钻大修、加工制造和油田综合服务等综合性措施专业技术服务。井下作业的实施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性系统过程,涉及面广,工作关系复杂,其主要特点是:各类措施的目的不一、施工方法不一、井下状况复杂、突发性强、施工周期不确定、涉及井下工具种类繁多等[2]。

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井下作业管理,最大限度的提高井下作业的质量和效益,缩短作业周期,一直是各油田井下作业部门的追求目标。为了强化井下作业管理,提高井下作业效果,大港油田按区域组建了不同的井下作业项目部对井下作业进行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制约井下作业项目实施效果的问题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于各项目部。

因此,对大港油田井下作业项目管理进行探讨,针对大港油田井下作业项目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对大港油田井下作业乃至整个大港油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大港油田井下作业项目管理发展现状

作为国内的重要老油田,大港油田自1964年发现至1968年投入运营,已经过四十多年的勘探开发,目前油田整体进入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分布零散,含水率高、可采储量采出程度高、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高、自然递减率高,开发成本高,调整挖潜难度越来越大,稳产基础脆弱[3]。而石油行业又是技术密集,专业众多的高投入、高风险行业,每一生产环节无不是充满分工、协作的系统工程。大港油田井下作业项目管理既有现代项目管理的新内容、新形式,又深受自身文化的影响,下面从井下作业项目人力资源、市场开发、井下作业技术研发与推广等方面来分析其现状。

1.1 井下作业项目人力资源问题 截止目前,井下技术服务公司在册职工中管理和专业技术岗占职工总数的30%,其中管理岗占职工总数的21.6%,专业技术岗占职工总数的8.5%;操作岗占职工总数的70%。大学文化以上占职工总数的30.1%,中专、高中占职工总数的44.8%,初中及以下占职工总数的25.1%。人力资源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高素质人才总量不足。井下技术服务公司一直致力于高素质人才的开发、引进、培养工作,但是由于公司市场规模的扩大,人才的引进速度已满足不了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增长。二是高级操作人员缺乏。由于老职工相继离退、分流,年轻的岗位工人尚未成长起来,造成公司熟练操作工人严重不足,尤其是行业市场、国际市场的关键操作岗位机械师、电气师、司钻等极其匮乏。

1.2 井下作业项目市场开发问题 目前,大港油田井下作业项目能够提供工程服务的市场可分为三大区域市场:一是大港油区市场,二是国内行业市场,三是国际及反承包市场。

随着大港油田井下作业项目的不断发展,必须在激励的国际市场竞争、良好的发展良机以及中石油集团公司提供的政策机遇中扩大市场份额,做大做强大港油田的井下作业这块蛋糕,但是在发展的进程中,市场开发问题不断凸显,表现在:一是大港油区市场执行关联交易协议不到位,造成收入预算与结算存在较大差距,同时由于结算不及时导致公司资金回笼困难。二是核心、关键设备不足,导致现有设备资源常常处于长途奔波状态,严重影响了市场开发,也不利于生产协调和设备的正常维护使用。

1.3 井下作业项目技术研发与推广问题 随着油田深度开发,生产井数增多,地下情况更加复杂,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地下情况的井下作业技术有待完善和突破,同时也有待技术的推广。

井下作业技术研发与推广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随着油气勘探开发难度逐步加大,市场化的技术需求越来越高,对技术更新和技术发展的要求日益迫切。油田的发展主要依靠老区稳产和新区的发现,油田勘探开发规模不断扩大,新区块、新类型、新情况、新变化层出不穷。油井的分布范围广,不同区块、不同油藏类型、不同井别、不同开发阶段,情况千差万别,只有针对不同的地下情况实施与之相适应的配套工艺技术才能取得理想的作业效果。同时,老油田经过多年开发,地下情况也在不断发生新变化,工艺技术也需要创新和改进。所有这些,通过技术上的创新,提高作业质量,改善增油效果,延长油井生产周期,降低作业成本,实现油田长期稳产,一直是公司多年来攻关的重点。二是由于缺少油田公司的技术推广平台支持,公司的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无法得到深度推广和应用。

1.4 井下作业项目管理流程问题 大港油田现在已进入高含水、高采油速度、高采出程度的困难开发时期,老油田自然递减加快,开发难度越来越大,投入产出矛盾突出,生产成本逐年上升。井下作业管理作为保障老油田稳产上产的重要手段,随着老油田开发管理难度加大,也面临许多新问题、新矛盾。

一是井下故障增多,上修作业频繁,作业成本上升。经过持续多年的开发,油水井生产周期的延长,采油设施(油管、抽油杆、泵)的老化,以及地下情况的变化造成井下故障增多,油水井作业工作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二是作业措施难度加大,增油量下降,效益变差。油田在多年持续高速、高效开采的情况下,地下剩余可采储量减少,能量降低,措施难度加大,措施效果越来越差。要保持油田稳产,势必增加更多的措施工作量,增加作业投入,降低作业效益,造成作业成本逐年上升。要解决这些难题,就必须从优化作业管理流程入手,在成本控制、作业设计、方案优化、管材质量、措施优化等方面,强化管理,优化运行,不断创新。

2 大港油田井下作业项目管理优化措施

2.1 井下作业项目人力资源优化 项目管理能否顺利实施,人力资源的配置是非常重要的因素[4]。在人力资源上要解决好两个问题。

2.1.1 技术干部 公司是技术密集型企业,企业的发展与竞争优势体现在技术干部上。这就要做好人力资源规划工作,为项目管理提供高素质的技术人员。首先是提供合格项目经理,主要措施是:“请进来”、“送出去”、“多实践”。其次是做好核心技术干部管理工作。任何项目的顺利实施需要一批高素质的核心技术人才,因此稳定好核心技术员工队伍是保证公司项目管理实现的关键。这就要,在收入上我们要向核心技术人员倾斜,在干部培养上向核心技术干部倾斜,在人才使用上向核心技术干部倾斜。在具体实践中,以公司技术体系为基础,构建出三级核心技术人才体系。第一级为公司级首席专家,第二级为公司级技术专家,第三级为学术带头人。这三级评选出的人数不超过公司技术干部人数30%。对这30%的核心技术干部在薪酬上实行倾斜,每月发放不同的津贴,以稳定核心技术人才队伍。

2.1.2 管理干部 再好的业务、制度、管理方式与理念最终要由人来实现,再好的技术干部也需要管理干部对他们进行“结构重整”和“排列组合”,因此管理干部对实现战略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果把技术干部看作反应物质,那么领导干部就是催化剂。所以,在选择干部上要向管理变革,敢于接受新事物的干部倾斜,在管理干部教育上,要多宣传,多沟通,争取既有干部的理解和支持。在实际中,由于国有企业是党管干部,因此这项工作需要根据公司党建实际与公司党委进行充分沟通和紧密结合,以便选拔出德才兼备、具有创新精神、年轻有为的管理干部。

2.2 井下作业项目市场开发优化

2.2.1 大港油区市场 随着陆上老油区勘探开发程度的提高,今后应该向深层和滩海地区发展,随着建设大油田的目标确立,自营区原油产量将保持在每年400万吨以上,油气产量将保持每年20万吨的增长,整体工作量逐年上升。今后要增加用于试油和修井作业的修井机、压裂设备、三相分离器,以及其他相应配套设施,全力确保大港油田建设大油田的需要。

2.2.2 国内行业市场 随着各大油气田加大对滩海的勘探开发力度,特别是中海油市场上产趋势明显,无疑为公司提供了更广阔的海上试油、修井、措施市场平台,公司应该充分利用2000型撬装压裂车组、三相分离器等装备优势以及海上试油措施一体化的技术优势,择机尽早进入海上市场。

另外,随着国家对煤层气的勘探开发给予了高度重视,对外合作步伐不断加快,该市场开发前景广阔。随着工程技术业务的重组,井下作业项目设备优势更为突出,业务范围更广,将充分发挥钻采一体化的优势,努力开拓煤层气钻井、修井、压裂、完井、排采市场。

2.2.3 国际及反承包市场 依托渤海钻探公司在海外实现钻采一条龙服务模式,进入目前钻探公司现有国际市场。加强国际市场调研,努力开拓委内瑞拉、伊拉克、印尼及伊朗等国家的修井、大修、试油、连续油管作业、液氮排液、钢丝作业、压裂酸化和测试市场。

随着境外跨国公司介入中国石油天然气合作勘探的不断深入,国内反承包市场日益增多。另外,紧紧地跟踪在华投资的其他外国石油公司如:远东能源公司等反承包市场,择机进入。

2.3 井下作业项目技术优化

2.3.1 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力度 对列入公司计划内的科技项目,要基本做到了人员、资金、条件三落实。认真学习科技开发处下发的科技经费管理办法,领悟文件精神,做好每个项目的经费管理台帐。制定详实可行的经费预算,从资金上切实保障科技项目的顺利运行。

2.3.2 积极开展技术论文和技术交流活动 为提高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促进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可以组织开展技术论文评选活动,经过专家评审,将获奖论文编辑成册,激发广大技术人员学技术、钻业务的积极性。

为了给公司广大技术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技术交流机会,及时了解国内外技术发展动态,掌握目标市场的技术需求,要积极组织公司技术人员参加相关的技术交流和技术培训活动,同知名院校和研究院开展技术交流。一方面可以向国内外宣传、推广公司的优、特技术,提高公司在石油行业的知名度;另一方面,能够拓宽公司技术人员的视野,及时了解和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不断增强公司的科学技术水平,以特色服务立足国内外市场。

2.3.3 建立科技创新激励机制 制定优秀人才奖励办法,对在科技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进行奖励。每季度评选出部分优秀技术人员,每年度进行优秀技术论文评比活动并给予奖励,通过这些激励措施,激发广大基层技术人员学技术、爱科学的热情。同时,对科技项目参加人员实施网上公开招聘,扩大参加公司级科技项目研究的人员范围,尤其是鼓励基层技术人员及一线小队技术员参与报名,为基层技术人员创造条件搞科研,让他们参加到科技项目的研究中,使更多的新人涌现,为公司储备更多的科技人才。

2.4 井下作业项目管理流程优化 为了规范井下作业项目管理,使井下作业项目得到控制,对公司的井下作业项目管理流程进行优化,采取更完善的项目管理流程,希望取得更好的管理效果。

2.4.1 编制施工方案 技术管理部门组织编写施工方案并按已经规范进行审核、审批;地质和工程设计具体执行要参照《采油(气)工程设计编制管理办法》。

2.4.2 确定井下作业过程中的关键工序 井下作业过程的关键工序分别是:试油/测试作业过程中的打开油气层作业;酸化、压裂作业过程中的最高施工压力超过80MPa或施工液量超过800m3的施工作业;油、气井的带压起下管柱作业;高压油气井(地层流体充满井筒时,井口关井压力达到或超过35MPa的井)的放喷、压井、起下管柱作业;高含硫油气井(地层流体中硫化氢含量高于100ppm)的放喷、压井、起下管柱作业;大修作业过程中的取套、换套。

2.4.3 生产准备 生产协调部门按照施工方案下达作业指令(通知单),并协调组织相关部门及单位进行道路、井场勘察及现场交接,在施工井场满足施工条件后,填写“油气井交接单(作业前)”,双方代表签字确认。需要整改时,由基层单位告知建设方整改,待整改完毕后,再进行交接。作业部或项目部根据施工方案确定施工队伍及设备。作业部或项目部根据施工装备需要组织平整井场、打基础。作业队根据施工方案准备好施工用设备、工具及材料。作业队根据现场情况及施工方案进行风险识别,编制HSE作业计划书。

2.4.4 搬迁、安装 作业部或项目部办理相关作业许可票据后组织、协调作业队进行搬迁,具体执行BT.14.3《作业许可管理办法》。设备安装摆放具体执行SY/T 5791《液压修井机立放井架作业规程》、BZ.2.22《井下施工作业现场设备设施、器具管理办法》和BZ.2.24《井下作业现场管理办法》。设备安装完成后,作业队进行自验收,合格后上报作业部或项目部验收。技术交底,重点井由技术管理部门进行技术交底;其它井由作业部或项目部技术部门进行交底;外部市场由项目部组织交底。填写“设计交底记录”。

2.4.5 质量控制 作业过程中,一般井的关键工序由施工队技术人员负责现场把关或作业部(项目部)委派专人驻井指导;重点井的关键工序由处级责任人负责,具体执行BT.13.1《重点井关键工序处级责任人管理办法》。作业过程中对施工材料、计量器具、作业工序等进行监测与测量,作业结束后对施工质量、顾客测评等进行监测与测量[5]。作业过程中发生不合格时,具体执行BZ.2.25《井下作业不合格管理办法》。

2.4.6 交付 技术管理部门对资料进行收集、审核和验收,合格后交至顾客。作业结束后,由作业队恢复井场,井口设备完整齐全,由作业部或项目部交予顾客,填写“油气井交接单”(作业后)(BZ.2-03),双方代表签字确认。

2.4.7 监督检查 工程技术处每年对本办法运行情况进行1次的抽查。井下作业单位技术主管部门每半年对本办法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 结语

井下作业项目管理工作的好坏,关系到油田稳产基础的巩固和经济效益的高低,关系到油田长期持续稳定发展。针对大港油田井下作业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井下作业项目人力资源优化、市场开发优化、技术优化以及项目管理流程四个方面实施优化措施,达到完善大港油田井下作业项目管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瑾成.长庆石油勘探局井下作业HSE管理体系应用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

[2]张万里,李志潇.长庆油田井下作业用户满意度评价的发展研究与应用[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5(12):32.

[3]杨来武.胜利油田修井作业工程项目管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

[4]董红义,孟德胜,曾永胜等.从管理入手提高井下作业质量[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2(8):48-49.

[5]张新锋,刘督玲.强化井下作业管理提高井下作业质量[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3(1):29-31.

[6]马效忠,张秀芳,贠小杰.开展井下作业队伍资质认证工作的实践与认识[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1999(11).

[7]刘扬,狄连城.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做好井下作业监督工作[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0(08).

[8]王东烁,金业权.复杂井井筒处理工艺技术模式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05(10).

[9]暴玉江.提高井下作业效益途径的探讨[J].河南石油,1999(04).

[10]李新春.井下作业质量管理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3).

篇7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误区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近年来,我国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成果辉煌,涌现了一大批技术先进、管理先进和科技成果先进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起到了推动作用[1]。然而,在水利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管理存在的误区,不仅给国家带来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的浪费,也严重制约了国家建设项目的健康、有序发展。

1管理的概念

管理就是针对某一件工作,人们如何把它做好,就是用最科学、最经济、最切实可行的方法进行控制的一个过程。“管理才能出效益”,在企事业单位、机关、工厂、学校、医院,到处都在讲管理,都提倡依靠管理来增加效益,国家也为此制定了门类较多的管理办法,各大专院校也设立了许多管理方面的相关专业,旨在通过这些管理办法和专业学科,尽快将我国的行业管理和职能分工,提高整体素质与管理水平。

2项目的管理的误区

无论建设项目的规模大小,其项目管理误区基本相似。通过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近6年的考察和研究,笔者发现存在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2.1业主方面

长期以来,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业主习惯于按自己的思路和意图去开展工作[2]。这个误区的涉及面较为广泛,曾有专业人士呼吁有关部门引起重视,但是这类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大部分业主基本能熟悉监理工作的程序,能够充分调动监理的工作积极性,根据工程建设特点对监理工作进行管理和协调。但也有不少业主对工程监理的概念模糊,认识不清,他们认为监理的服务费用是由业主支付,因此监理必须服从业主的指挥和调遣,应该按照业主的意图来处理各种问题。这样一来,往往造成监理单位经常需要面对双重标准,即监理规范要求和业主要求,如果这两种标准和要求相互吻合,则有助于监理积极开展工作;反之,用双重标准来处理各类工程事务,最终必然会对项目的建设管理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目前,国家尚未对监理行业制定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行业法规,因此监理基本上还属于知识性打工群体,这就误导了许多建设单位的业主,他们认为,对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管理属于同一种模式,都应由业主单位进行统一管理。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误区。FIDIC条款明确规定,任何项目建设工程的招投标工作首先均应从监理标开始,业主选定可靠的监理单位以后,需要委托监理单位帮助业主处理对设计、施工单位的招投标事务,协助业主对设计及施工单位进行把关。而现状并非如此,大部分业主目前都是按照先设计、后施工、最终进行监理招标这样一个模式进行运作,这就制约了后期的项目管理。

有些建设单位的业主甚至把监理单位理解成是工程项目中大小责任的承担者。有的地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工程干好了那是施工单位的成绩,工程干不好那是监理管理不好的问题”,对于这句话,笔者认为前半句千真万确,但后半句似乎缺乏说服力,有明显推卸责任的意思。其实,工程建设的成败主要取决于工程设计和工程施工与管理,工程管理则使业主能充分调动各参建单位的积极性,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工作。

2.2监理单位方面

目前,一些国家级重点或大型项目中的监理工作开展较为正常,而一些地方中小型建设项目的监理工作情况却不同[3]。近年来,由于国家逐步加大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造成地方一级对相关项目建设管理的人员紧张,有些地方甚至可以说是奇缺,最终形成业主单位的部分项目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低下,素质参差不齐。而监理单位通过招投标进入项目,他们在管理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但是不能向业主如实反映或加强与业主的交流,因为他们认为如果这样做就是与业主唱反调,如此慢慢就形成了监理单位完全执行业主单位要求的错误观念。 x

摘要分析了工程项目管理在业主、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3个方面存在的误区,阐述了消除误区的思路,以为工程项目建设的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误区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近年来,我国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成果辉煌,涌现了一大批技术先进、管理先进和科技成果先进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起到了推动作用[1]。然而,在水利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管理存在的误区,不仅给国家带来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的浪费,也严重制约了国家建设项目的健康、有序发展。

1管理的概念

管理就是针对某一件工作,人们如何把它做好,就是用最科学、最经济、最切实可行的方法进行控制的一个过程。“管理才能出效益”,在企事业单位、机关、工厂、学校、医院,到处都在讲管理,都提倡依靠管理来增加效益,国家也为此制定了门类较多的管理办法,各大专院校也设立了许多管理方面的相关专业,旨在通过这些管理办法和专业学科,尽快将我国的行业管理和职能分工,提高整体素质与管理水平。

2项目的管理的误区

无论建设项目的规模大小,其项目管理误区基本相似。通过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近6年的考察和研究,笔者发现存在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2.1业主方面

长期以来,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业主习惯于按自己的思路和意图去开展工作[2]。这个误区的涉及面较为广泛,曾有专业人士呼吁有关部门引起重视,但是这类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大部分业主基本能熟悉监理工作的程序,能够充分调动监理的工作积极性,根据工程建设特点对监理工作进行管理和协调。但也有不少业主对工程监理的概念模糊,认识不清,他们认为监理的服务费用是由业主支付,因此监理必须服从业主的指挥和调遣,应该按照业主的意图来处理各种问题。这样一来,往往造成监理单位经常需要面对双重标准,即监理规范要求和业主要求,如果这两种标准和要求相互吻合,则有助于监理积极开展工作;反之,用双重标准来处理各类工程事务,最终必然会对项目的建设管理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目前,国家尚未对监理行业制定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行业法规,因此监理基本上还属于知识性打工群体,这就误导了许多建设单位的业主,他们认为,对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管理属于同一种模式,都应由业主单位进行统一管理。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误区。FIDIC条款明确规定,任何项目建设工程的招投标工作首先均应从监理标开始,业主选定可靠的监理单位以后,需要委托监理单位帮助业主处理对设计、施工单位的招投标事务,协助业主对设计及施工单位进行把关。而现状并非如此,大部分业主目前都是按照先设计、后施工、最终进行监理招标这样一个模式进行运作,这就制约了后期的项目管理。

有些建设单位的业主甚至把监理单位理解成是工程项目中大小责任的承担者。有的地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工程干好了那是施工单位的成绩,工程干不好那是监理管理不好的问题”,对于这句话,笔者认为前半句千真万确,但后半句似乎缺乏说服力,有明显推卸责任的意思。其实,工程建设的成败主要取决于工程设计和工程施工与管理,工程管理则使业主能充分调动各参建单位的积极性,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工作。

2.2监理单位方面

目前,一些国家级重点或大型项目中的监理工作开展较为正常,而一些地方中小型建设项目的监理工作情况却不同[3]。近年来,由于国家逐步加大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造成地方一级对相关项目建设管理的人员紧张,有些地方甚至可以说是奇缺,最终形成业主单位的部分项目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低下,素质参差不齐。而监理单位通过招投标进入项目,他们在管理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但是不能向业主如实反映或加强与业主的交流,因为他们认为如果这样做就是与业主唱反调,如此慢慢就形成了监理单位完全执行业主单位要求的错误观念。

2.3施工单位存在的误区

在一些建设项目中,承包人虽然同监理单位一样,与业主也是合同关系,但承包人往往最终与业主的关系更近一些,这是因为:第一,承包人是工程项目的主要建设者,所有工程必须经过承包人的双手干出来,而不是由监理单位监理出来的;第二,承包人有着较为丰富的施工经验和涉世之道,而监理单位人员混杂、更换频繁,使得监理单位的总体实力较施工单位相比,相差甚远。这就形成了监理单位最终在业主眼里成为专挑担子的伙计,而并非是独立的第三方,最终造成承包人也逐渐产生一个想法,那就是监理也是伙计,最终也都要听从业主的。

在具体项目建设过程中,承包人会逐渐发现有部分监理人员的业务不够精通,个人道德素质低下,这就使承包人慢慢产生了一个念头:只要把这些人搞定,工程如何干就是自己的事情了,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3消除误区的思路

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任何问题都是制约工程项目最终能否实现既定目标的绊脚石[4]。其实,行政主管部门也清楚这些问题的存在,并积极制定了一些相关的管理办法和措施,但往往收效不大,这主要是因为管理深度不够,方法不当,要求不严,执行不力。有的部门和单位往往采用拼命加大检查频率的办法来遏制某些问题的出现,使得各参建单位只顾接待检查,从而没有精力去搞生产,抓质量,赶进度。

对待一切事务时,都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待各式各样的问题,都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清晰的思路,采取理性的做法去进行分析研究,根据问题的特征制定稳妥的解决办法,杜绝类似现象的重复出现,这才是管理的最终目的和宗旨所在。必须多方面找原因,客观地面对,并消除各种人情关系的影响和困扰。不要搞形式主义,要真正做到廉洁奉公、务实求真和科学管理,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才是项目建设管理的最好出路。

4参考文献

[1] 黄奕瑄.对施工企业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几点思考[J].科学与管理,2009(5):115-116.

[2] 王国平,马晓生.浅谈施工企业从事受业主委托的工程项目管理[J].江苏建筑,2009(1):95-97.

篇8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误区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近年来,我国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成果辉煌,涌现了一大批技术先进、管理先进和科技成果先进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起到了推动作用[1]。然而,在水利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管理存在的误区,不仅给国家带来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的浪费,也严重制约了国家建设项目的健康、有序发展。

1管理的概念

管理就是针对某一件工作,人们如何把它做好,就是用最科学、最经济、最切实可行的方法进行控制的一个过程。“管理才能出效益”,在企事业单位、机关、工厂、学校、医院,到处都在讲管理,都提倡依靠管理来增加效益,国家也为此制定了门类较多的管理办法,各大专院校也设立了许多管理方面的相关专业,旨在通过这些管理办法和专业学科,尽快将我国的行业管理和职能分工,提高整体素质与管理水平。

2项目的管理的误区

无论建设项目的规模大小,其项目管理误区基本相似。通过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近6年的考察和研究,笔者发现存在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2.1业主方面

长期以来,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业主习惯于按自己的思路和意图去开展工作[2]。这个误区的涉及面较为广泛,曾有专业人士呼吁有关部门引起重视,但是这类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大部分业主基本能熟悉监理工作的程序,能够充分调动监理的工作积极性,根据工程建设特点对监理工作进行管理和协调。但也有不少业主对工程监理的概念模糊,认识不清,他们认为监理的服务费用是由业主支付,因此监理必须服从业主的指挥和调遣,应该按照业主的意图来处理各种问题。这样一来,往往造成监理单位经常需要面对双重标准,即监理规范要求和业主要求,如果这两种标准和要求相互吻合,则有助于监理积极开展工作;反之,用双重标准来处理各类工程事务,最终必然会对项目的建设管理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目前,国家尚未对监理行业制定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行业法规,因此监理基本上还属于知识性打工群体,这就误导了许多建设单位的业主,他们认为,对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管理属于同一种模式,都应由业主单位进行统一管理。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误区。fidic条款明确规定,任何项目建设工程的招投标工作首先均应从监理标开始,业主选定可靠的监理单位以后,需要委托监理单位帮助业主处理对设计、施工单位的招投标事务,协助业主对设计及施工单位进行把关。而现状并非如此,大部分业主目前都是按照先设计、后施工、最终进行监理招标这样一个模式进行运作,这就制约了后期的项目管理。

有些建设单位的业主甚至把监理单位理解成是工程项目中大小责任的承担者。有的地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工程干好了那是施工单位的成绩,工程干不好那是监理管理不好的问题”,对于这句话,笔者认为前半句千真万确,但后半句似乎缺乏说服力,有明显推卸责任的意思。其实,工程建设的成败主要取决于工程设计和工程施工与管理,工程管理则使业主能充分调动各参建单位的积极性,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工作。

2.2监理单位方面

目前,一些国家级重点或大型项目中的监理工作开展较为正常,而一些地方中小型建设项目的监理工作情况却不同[3]。近年来,由于国家逐步加大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造成地方一级对相关项目建设管理的人员紧张,有些地方甚至可以说是奇缺,最终形成业主单位的部分项目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低下,素质参差不齐。而监理单位通过招投标进入项目,他们在管理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但是不能向业主如实反映或加强与业主的交流,因为他们认为如果这样做就是与业主唱反调,如此慢慢就形成了监理单位完全执行业主单位要求的错误观念。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近年来,我国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成果辉煌,涌现了一大批技术先进、管理先进和科技成果先进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起到了推动作用[1]。然而,在水利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管理存在的误区,不仅给国家带来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的浪费,也严重制约了国家建设项目的健康、有序发展。

1管理的概念

管理就是针对某一件工作,人们如何把它做好,就是用最科学、最经济、最切实可行的方法进行控制的一个过程。“管理才能出效益”,在企事业单位、机关、工厂、学校、医院,到处都在讲管理,都提倡依靠管理来增加效益,国家也为此制定了门类较多的管理办法,各大专院校也设立了许多管理方面的相关专业,旨在通过这些管理办法和专业学科,尽快将我国的行业管理和职能分工,提高整体素质与管理水平。

2项目的管理的误区

无论建设项目的规模大小,其项目管理误区基本相似。通过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近6年的考察和研究,笔者发现存在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2.1业主方面

长期以来,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业主习惯于按自己的思路和意图去开展工作[2]。这个误区的涉及面较为广泛,曾有专业人士呼吁有关部门引起重视,但是这类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大部分业主基本能熟悉监理工作的程序,能够充分调动监理的工作积极性,根据工程建设特点对监理工作进行管理和协调。但也有不少业主对工程监理的概念模糊,认识不清,他们认为监理的服务费用是由业主支付,因此监理必须服从业主的指挥和调遣,应该按照业主的意图来处理各种问题。这样一来,往往造成监理单位经常需要面对双重标准,即监理规范要求和业主要求,如果这两种标准和要求相互吻合,则有助于监理积极开展工作;反之,用双重标准来处理各类工程事务,最终必然会对项目的建设管理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目前,国家尚未对监理行业制定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行业法规,因此监理基本上还属于知识性打工群体,这就误导了许多建设单位的业主,他们认为,对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管理属于同一种模式,都应由业主单位进行统一管理。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误区。fidic条款明确规定,任何项目建设工程的招投标工作首先均应从监理标开始,业主选定可靠的监理单位以后,需要委托监理单位帮助业主处理对设计、施工单位的招投标事务,协助业主对设计及施工单位进行把关。而现状并非如此,大部分业主目前都是按照先设计、后施工、最终进行监理招标这样一个模式进行运作,这就制约了后期的项目管理。

有些建设单位的业主甚至把监理单位理解成是工程项目中大小责任的承担者。有的地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工程干好了那是施工单位的成绩,工程干不好那是监理管理不好的问题”,对于这句话,笔者认为前半句千真万确,但后半句似乎缺乏说服力,有明显推卸责任的意思。其实,工程建设的成败主要取决于工程设计和工程施工与管理,工程管理则使业主能充分调动各参建单位的积极性,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工作。

2.2监理单位方面

目前,一些国家级重点或大型项目中的监理工作开展较为正常,而一些地方中小型建设项目的监理工作情况却不同[3]。近年来,由于国家逐步加大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造成地方一级对相关项目建设管理的人员紧张,有些地方甚至可以说是奇缺,最终形成业主单位的部分项目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低下,素质参差不齐。而监理单位通过招投标进入项目,他们在管理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但是不能向业主如实反映或加强与业主的交流,因为他们认为如果这样做就是与业主唱反调,如此慢慢就形成了监理单位完全执行业主单位要求的错误观念。

2.3施工单位存在的误区

在一些建设项目中,承包人虽然同监理单位一样,与业主也是合同关系,但承包人往往最终与业主的关系更近一些,这是因为:第一,承包人是工程项目的主要建设者,所有工程必须经过承包人的双手干出来,而不是由监理单位监理出来的;第二,承包人有着较为丰富的施工经验和涉世之道,而监理单位人员混杂、更换频繁,使得监理单位的总体实力较施工单位相比,相差甚远。这就形成了监理单位最终在业主眼里成为专挑担子的伙计,而并非是独立的第三方,最终造成承包人也逐渐产生一个想法,那就是监理也是伙计,最终也都要听从业主的。

在具体项目建设过程中,承包人会逐渐发现有部分监理人员的业务不够精通,个人道德素质低下,这就使承包人慢慢产生了一个念头:只要把这些人搞定,工程如何干就是自己的事情了,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3消除误区的思路

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任何问题都是制约工程项目最终能否实现既定目标的绊脚石[4]。其实,行政主管部门也清楚这些问题的存在,并积极制定了一些相关的管理办法和措施,但往往收效不大,这主要是因为管理深度不够,方法不当,要求不严,执行不力。有的部门和单位往往采用拼命加大检查频率的办法来遏制某些问题的出现,使得各参建单位只顾接待检查,从而没有精力去搞生产,抓质量,赶进度。

对待一切事务时,都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待各式各样的问题,都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清晰的思路,采取理性的做法去进行分析研究,根据问题的特征制定稳妥的解决办法,杜绝类似现象的重复出现,这才是管理的最终目的和宗旨所在。必须多方面找原因,客观地面对,并消除各种人情关系的影响和困扰。不要搞形式主义,要真正做到廉洁奉公、务实求真和科学管理,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才是项目建设管理的最好出路。

4参考文献

[1] 黄奕瑄.对施工企业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几点思考[j].科学与管理,2009(5):115-116.

[2] 王国平,马晓生.浅谈施工企业从事受业主委托的工程项目管理[j].江苏建筑,2009(1):95-97.

[3] 王立衡.浅谈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与控制[j].建造师,2009(10):78-79.

篇9

摘 要 科研经费为科研单位顺利开展项目研究工作提供了物质保障,高质量的科研管理水平取决于高质量的科研经营管理水平,目前我国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还不成熟,其科研单位在正确运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上还存在着很多的误区,不能够更好的做到科研经费质量以及数量“两手抓”,因此,为保证在新时期下科研管理工作高效的进行,应先立足于我国科研单位经费管理制度中所存在的问题,运用科学,努力寻求解决之道,使其不断的完善与发展,从而,为科研单位创造出更好的经济以及社会效益。

关键词 事业单位 科研经费管理

当前,事业单位科研课题和课题经费管理基础薄弱、内控制度不健全且执行不到位、随意支出及课题预算控制力薄弱等问题已影响到课题经费的使用效益,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一、事业单位在科研经费管理上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1.经济预算与经济支出不一致。首先,没有制定合理的科研经费管理编制,在进行制定合理的科研经费管理编制时,项目课题组人员没有预先对该项目进行科学的考查、认真的分析以及合理的判断,而是仅凭自己的以往经验以及 主观意识就草草的对其做出编制,以至于导致实际支出费用与预算费用相差甚大,致使经费预算编制形同虚设;其次,不能够有效的对预算支出进行控制,事业单位在科研经费管理上实行课题负责人制度,通常事业单位收到课题经费后先扣除留成部分,剩余的部分交由课题组自行支配,当财务部门在进行实际核算时,由于不了解项目整过程中的预算支出,因此,不能够全面的掌握整个项目的经费使用状况,造成实际费用与预算支出差别比较大。

2.各部门之间缺乏整体统一性,不能够做到统筹兼顾。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在科研经费管理上的现状是各部门之间只做与本项目有关的事情,在进行具体实施时,只考虑部门的利益,完全忽视了本部门的实施是否对其他部门造成影响,有甚者,为本部门的利益不惜损害其他部门的利益,不利于增强团队精神,严重的制约了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

3.缺乏完整的管理结构组织结构。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事业单位所面临的环境也越来越复杂以及变化越来越迅速,原始的垂直式的组织i结构虽能能及时准确的对各部门做出掌控,但不利于各部门之间进行协调统一,不能够及时的对市场的变化做出解决。

4.科研单位工作人员思想觉悟低,缺乏与时俱进的思想。某些科研单位工作人员始终把工作过失推卸于别人,从不寻求自身原因,以此,便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同时,各科研单位工作人员不能够紧跟时展潮流,缺乏深刻落实先进思想的精神,不利于增强团队的竞争能力。

5.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管理不到位。目前,科研单位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结题不结账。各单位应根据事业单位实际,制定校内科研经费结账管理办法,明确课题结账时间和结余经费的用途。科研项目结束或通过验收后,事业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应及时通知财务部门已结题课题的有关信息。原则上,项目负责人应在六个月内根据事业单位制定的科研经费结账管理办法办理结账手续。对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办结账手续的科研项目,事业单位有权按照校内管理办法予以结账。

二、加强我国科研经费管理采取的措施

1.不断完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由于原始的垂直式的管理组织结构已不能够满足当现代事业单位的管理需求,以此,需建立有效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一定要高度重视科研经费管理。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单位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各单位的党政主要领导,特别是作为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的校长必须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投入足够时间和精力,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科研经费管理,进一步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分管财务、科研工作的校级领导必须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负责。

2.不断完善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各单位要针对当前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事业单位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特别应针对当前横向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建立和完善校内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切实加强横向科研经费的管理。横向科研经费的收支必须规范,经费的使用要依据科研活动的实际需要、符合有关法规制度的要求。在横向科研活动中,为个人牟取私利、损坏事业单位声誉或给事业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必须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触犯法律的,要追究法律责任。

3.加强对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等支出的管理。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等支出是科研经费支出的合理组成部分,各单位应通过逐步建立和完善全额成本核算制度,确定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等支出的合理水平。其中,项目管理费可根据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规定的比例由事业单位安排使用。

4.加强科研经费转拨管理。各单位必须严格规范科研经费转拨行为。所有转拨的科研经费,必须由事业单位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审批。申请转拨经费的项目负责人应向事业单位科研、财务部门提供科研项目批复、项目合同和其他必要的资料,否则不予批准。项目负责人不得借协作科研之名,将科研经费挪作它用,或转入与项目负责人有直接经济利益关系的关联单位。违反规定者,一经发现,必须严肃处理。经费转拨业务必须由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统一办理。财务部门依据经费转拨批件、项目合同、协作单位的合法有效财务凭据办理转拨手续,不得将款项转入非协作单位或个人的银行账户。财务部门设立外拨经费支出科目核算科研经费的转拨业务。

5.规范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除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另有规定外,凡使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均属于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必须纳入事业单位资产统一管理。各单位要加强对科研成果的管理和保护,除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另有规定外,科研成果推广应用、转化转让应由事业单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成果转化法》和《高等事业单位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执行。

6.加强科研合同管理。科研合同是单位和资金提供方权利义务的法律约定,各单位要制定相应管理办法,设立专门岗位,管理科研合同。必须建立科研合同的审查制度和授权签字制度,未通过审查的科研合同,项目负责人不得承接科研项目。审批通过的科研合同,必须由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委托人代表事业单位签订,未经授权的单位和个人一律无权代表事业单位签署科研合同。

7.逐步建立科研经费绩效考核制度。事业单位要逐步建立科研经费使用的绩效考核制度,完善科研项目的绩效考评机制,对科研项目所取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进行考核和评价,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必须加强科研经费的监督检查工作。各单位要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监督和检查,根据财政部制定的有关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建立健全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的监督约束机制,对科研项目负责人使用科研经费实施有效监督,做到手续完备,账目清楚,核算准确,监督有力,确保科研项目资金安全并合理使用。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科研经费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对科研经费使用中的违规行为,应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黄英.加强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的思考.湖南农业科学.2006(05).

篇10

【关键词】高校 科研经费 项目管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所拥有的人才、知识和创新能力优势在科研工作中十分突出,高校已成为我国开展科研工作的重要力量。近年来,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升综合竞争力,各高校普遍高度重视科研活动的开展,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数量和筹集的科研经费总额均大幅度增长,科研经费占院校办学资金比重大幅攀升。但是,高校落后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与科研经费收入快速增长之间的矛盾亦愈加突出,成为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的制约因素。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科研经费管理是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基础,对高校科研项目的正常开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目前,高校在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科研经费支出混乱

当前,部分院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体制松散,财会人员在经费支出时审核不严,造成经费支出账目十分混乱。一些科研经费成了“人情款”、“私房钱”或者招待费,甚至汽车和房产购置费均被纳入经费的列支范围,科研经费成了装纳一切的“大箩筐”,真正用于科研项目的经费比例达不到五成。尤为严重的是一些科研人员通过虚开发票、购买假发票和虚造劳务费发放单据等手段套取科研经费。部分项目负责人私自签订各类经济合同,通过科研协作费、设备代购费等名义将经费转至与其利益相关的单位或个人账户上。部分科研项目仪器设备采购时无任何相关部门审批、验收手续,设备购置不入学校固定资产账,造成科研经费严重流失。

2、科研管理费提取不规范

科研管理费是高校开展科研项目管理的辅助支出。按照国家科研项目管理相关规定,科研承担单位必须严格按照预算提取科研管理费,且提取的管理费必须纳入院校预算统筹使用。目前,部分高校将科研经费视作“大蛋糕”,将提取科研管理费作为掩饰手段,校内各部门实行“雁过拔毛”,对到账科研经费提取高比例管理费,然后以创收经费名义分配到各部门。少数院校为了激发项目负责人申请科研项目的积极性,将提取的科研管理费作为科研业绩津贴直接发放给个人,不仅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而且扰乱了高校正常经济秩序。一些高校教师为了追求每年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科研业绩津贴而无心教学工作,忙着申请项目,争取经费,最终忽视了项目开展的进程管理和质量控制。

3、结题不结账现象普遍

高校科研经费属于国有资产。各高校应根据院校科研事业发展现状,制定科研经费结题结账相关制度规定,明确结账时间以及结余经费用途。目前,许多院校尚未制定科研项目结题结账相关管理办法,或有相关制度规定而不落实执行。科研项目结余经费成为部分项目负责人的“活期储蓄”,在项目完成后相当长时间内,财务部门不按相关规定处理结余经费。一些项目负责人在离职甚至退休后还在继续使用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列支个人费用。

二、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分析

高校科研经费一般来源于纵向经费和横向经费两个渠道。纵向科研经费是指我国各级政府对高校的财政性科研资金的投入,横向科研经费是指高校受各类企事业单位以及国际组织委托开展科研项目所取得的经费。多渠道、高增长的科研经费需要完善的体制和创新手段加以管理。目前,高校在科研经费管理上普遍存在制度不健全,领导不重视,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

1、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

近几年,高校多渠道争取科研经费,经费总额大幅度攀升,经费来源结构比较复杂。高校科研项目经费来源渠道主要包括中央政府、各部委、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国外政府和其他国际组织。如“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以及国际合作项目等。这些渠道的科研经费一般都有独立的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目前,许多高校尚未根据院校科研事业发展实际制定适应本校现状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造成财会人员在经费管理中没有健全的制度可以参照,使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不统一、不连续。部分院校领导只重视教育事业经费管理,对科研经费管理不够重视。一些项目负责人和财会人员错误的认为科研经费是科研人员的私人经费,不需要像教育事业经费管理那样严格要求,造成科研经费管理不规范。

2、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各自为政,相互脱节

高校事业发展中存在两类性质不同的经济活动,一类是连续不断、周而复始的活动,称之为“运营”(Operations);另一类是临时性、一次性的活动,称之为“项目”(Projects)。项目是为实现既定目标,在一定时间、人员和资源约束条件下,所开展的具有独特性的一次性工作。项目管理就是把各种资源应用于项目,以实现项目目标的管理活动。科研经费管理与日常人员经费、业务经费或办公经费管理有明显区别,需要通过现代项目管理手段来加强管理。项目成功的关键在于时间管理、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三大环节能否成功运作,其中成本管理是项目成功的重要保障。目前,高校普遍缺乏项目管理理念,造成科研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各自为政,相互脱节。财会人员不参加项目可行性分析,不参与项目概算和预算编制,无法落实项目成本管理工作。项目完成后,财会人员被排斥在项目验收环节之外,无法参与财务决算与项目绩效考评等管理工作,造成部分院校只注重项目申请,不重视管理,给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带来许多困难。

3、会计基础工作差,经费管理混乱

多层次、多渠道的科研经费收入现状对财会人员的会计核算能力和经费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高校财会队伍普遍存在年龄结构老化、学历水平偏低、知识结构单一、梯队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许多院校只注重教学、科研、教务和学生管理岗位的人才培养,忽视财会人才队伍建设和岗位培训。部分高校未设置专门岗位管理科研经费,岗位职责混乱,到账科研经费不及时入账。有些院校财务部门不按照经费来源对不同项目单独建账,将同一项目负责人的不同渠道、不同项目周期的项目经费打包处理,造成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混乱,无法监控各个项目的财务进展情况,更谈不上项目决算。财会人员在科研经费支出核算时,对政策把握不准,业务能力有限或责任心不强,审核不严格,不能够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项目经费预算控制经费支出,造成科研项目经费支出账目混乱。

三、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

高校应以制度建设为根本,加强部门协作,做好会计基础工作,逐步完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健全科研经费管理体制,落实经济责任制

建立规范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是加强科研经费管理,解决经费管理突出问题的重要保障。高校应根据发展实际,按照相关制度规定,以各类科研项目专项经费管理办法为基础,制定适应院校自身情况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使科研经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则可依。同时,高校还应将科研经费管理纳入院校经济责任制范围,规定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其他相关部门以及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设置专门岗位负责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会计核算和项目决算工作,明确科研经费使用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细化科研经费支出范围,加强仪器设备采购管理,规范科研管理费提取比例和科研协作费转拨手续。财务部门应加强财会人员管理,根据岗位职责履行情况制定奖惩措施,提高财会人员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2、加强部门协作,共同管理科研经费

科研经费管理作为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离不开科研部门与财务部门的紧密协作。高校科研部门应与财务部门相互协调,共同管理,才能使有限的科研经费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科研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财务数据估测、预算编制、中期项目评估、项目完工决算都离不开财会人员的专业指导。从科研项目申请、立项到经费入账、中期评估以及项目结题结账的整个过程内,科研部门都应与财务部门协调工作,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同时,财务部门还应根据科研部门提供的信息资料,收集项目开展进程中经费支出等财务信息,并及时反馈给科研部门,共同督促项目组按项目进程合理使用经费,加强项目时间管理、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

3、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完善科研经费管理

会计基础工作是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应加强财会人员对国家科技政策、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及财经制度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培养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将财会队伍建设纳入院校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逐步建立年龄构成合理、知识结构完善、综合素质高的财会管理队伍。

财务部门应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对不相容岗位予以分离,设置专人管理科研经费,明确岗位职责,并在一定时间内强制轮岗。加强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对到账科研项目经费及时进行入账,并根据项目分类设账,避免不同项目科研经费相互混淆。财会人员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应加强经费支出审核,对不合理、不规范的支出坚决予以退回,并做好法规制度和财经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对舞弊行为予以制止,并及时向部门领导或分管院校领导汇报。财务部门还应该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将各科研项目财务信息进行整理,并通过网络等方式供分管院校领导、科研管理部门和项目负责人查询,以了解经费到账情况和支出明细情况,共同参与科研经费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孙玉霞:从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现状看科研经费管理的思路[J].经济师,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