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基金监管条例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2: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基金监管条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疗基金监管条例

篇1

一、工作目标

采取线上线下多渠道、多形式相结合的宣传方式,系统宣传解读《条例》、《实施意见》和《举报奖励暂行办法》,切实增强社会各界关注,实现行政部门、经办机构、定点医药机构、参保人员、医药企业等监管主体和监管对象全覆盖,营造“人人知法、人人守法、人人护法”的良好监管环境。

二、活动主题

宣传贯彻《条例》,加强基金监管。

三、活动时间

2021年4月1日—4月30日。

四、活动重点

(一)宣传解读《条例》和《实施意见》等相关法律法规。

(二)通报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典型案例。

(三)宣传《市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行为举报奖励暂行办法》,畅通举报投诉渠道。

五、宣传方式

紧紧围绕宣传月活动主题,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集中宣传月活动。

(一)多种形式宣传。通过海报、折页、标语、宣传栏等,运用通俗易懂、印象深刻的宣传形式,注重宣传解读与典型案例警示相结合进行宣传。

(二)多种渠道宣传。通过法律法规宣讲会、典型案例通报会等形式,对单位职工、参保群众等进行宣传。充分利用短信、微信公众号、网站、公开栏、显示屏等多种渠道,加强信息公开,构建良好舆论氛围。

(三)贴近群众宣传。以定点医药机构、医疗保障经办窗口为主要宣传场所,在人群密集场所醒目位置广泛、长期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折页,LED滚动播放标语。乡镇卫生院要结合本地实际,进街道社区、村社广泛张贴海报,科学、有效组织宣传活动,解答群众疑问,提高公众知晓率。

六、组织领导

为确保此次宣传活动顺利、高效、有序开展,取得良好宣传效果,县医疗保障局成立“宣传贯彻《条例》,加强基金监管”集中宣传月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

副组长:医疗保障事务中心主任

成员:医疗保障局基金监督与大数据股股长

医疗保障局办公室主任

医疗保障事务中心医管股股长

七、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宣传贯彻《条例》,加强基金监管”集中宣传月活动,充分认识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强化宣传责任,落实宣传力量,保障宣传经费,确保宣传取得实效。

(二)精心组织,讲求实效。

1.精准制定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责明确任分工,确保工作到位。

2.精心准备宣传资料。参照发下的宣传资料模板,医药机构要及时印刷宣传资料,制作宣传标语及宣传栏等,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3.扎实开展宣传活动。结合实际,把“宣传贯彻《条例》,加强基金监管”集中宣传月活动与日常宣传结合起来,突出活动主题,做到全面、准确的宣传和解读《条例》等法律法规,争取社会共识,团结群众,形成打击欺诈骗保的高压态势。

篇2

关键词:失业保险问题建议

引言

失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行的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对因失业而暂时中断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提供物质帮助的制度,它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之一。建立健全完善的失业保险制度不仅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而且对维护社会稳定,共建和谐社会,保持经济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一、我国目前失业保险条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是在1986年正式建立的。建立失业保险制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配合国有企业改革和劳动制度改革。1993年4月,国务院了《国有企事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1999年1月国务院又颁布了《失业保险条例》,它标志着我国失业保险制度进入了正常运行时期。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失业保险制度越来越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实施中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极大地影响了失业保险的保障作用。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现行失业保险制度的覆盖面过窄,不能涵盖所有劳动者。社会保障覆盖面的大小,反映了一个国家社会保障的总体状况,是社会保障的核心问题。我国的就业和失业保障制度主要是针对城镇人口设计实施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快速提高,目前,全国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总量规模巨大。

1.2现行失业保险基金规模小,基金承受能力较弱。由于失业保障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失业保险覆盖范围越来越窄的的现象,导致收缴的失业保险数额有限,基金承受能力相对较弱,远低于国际上失业救济金的平衡水平,致使其难以应付越来越严峻的失业保障形势,失业保险的受益率和替代率较低,失业保险金和失业补偿的总体水平不高。

1.3失业保险统筹水平和统筹层次较低,影响失业保障作用的充分发挥。目前失业保险制度在直辖市和设区的市实行全市统筹,其他地区的统筹层次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定,大部分地区实际上是地级市层次的失业保险统筹。由于统筹层次较低,基金的整体承受能力较弱,从而造成了一些地区失业保险基金严重不足,而另一些地区则存在大量结余。我国现阶段只有部分地区建立了调剂金制度,失业保险社会互济的功能不能得以充分发挥。

1.4失业保险制度对如何合理地使用基金,合理确定基金使用的结构和比例,没做明确说明。失业保险基金的支出鉴于我国目前失业人员多、基金有限的情况下,目前过于偏重失业人员的生活救济,促进再就业的功能明显弱化,不能形成有效的良性循环。

1.5《失业保险条例》的正常实施,缺乏与之相配套的监管机制。虽然1999年国务院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等一些法规在实际工作中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失业保险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则没有可靠的法律依据进行解决,法律中缺乏责任规范和制裁办法,同时,失业保险制度所指定的监管机构,在分工和监管方面描述的比较笼统,致使监管部门不能完全发挥其有效的监督作用,使失业保险工作在征缴、使用、监管方面面临严重困难。

二、健全和完善失业保险制度的建议

2.1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从业人员结构和层次的不断发生变化,相对于正规就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失业保险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应针对具体特点,合理确定标准和操作办法,要有利于劳动力的合理流动,确保灵活就业人员能够顺利参保失业保险。这样有利于保持社会安定。拓宽失业保险的覆盖面,将这些人员尽快纳入失业保险的征缴范围,增加失业保险基金的存量的同时,使这部分人的失业保险得以保障。

2.2从失业保险“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来考虑,是否也应统一建立起个人失业保险缴费账户。规定企业所缴纳的费用按多少比例进入个人账户,多少比例进入统筹基金。明确享受失业保险的条件,不仅要根据缴费时间的长短,还要根据缴费账户的多少来确定应享受的失业保险待遇。还可采取根据失业风险程度实行差别费率,政府根据各行各业的情况,对失业率高的行业按高的费率来征收保险费,对失业率低的行业按相应的费率来征收。

2.3合理确定基金使用的比例。以失业救济和保障基本生活为主,紧密结合再就业,实行有效管理。首先,将基金用于失业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包括失业救济金、医疗补助金、生活困难补助和失业女职工生育补助金等方面进行合理分配;其次,运用一定的基金积极帮助失业职工再就业,包括转业训练费、生产自救费、职业介绍等,同时,通过发放一定的救济金作为启动资金,鼓励失业职工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再次,为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的作用,对于那些一毕业就失业的大学生,可考虑从社会责任和社会效益的角度,逐步将他们纳入失业保险的保障范围,失业保险基金应该出一部分钱,通过发放职业培训补贴等方式,帮助这些大学生尽快就业。

2.4建立失业保险信息监控网络系统。为了使基金真正体现社会保障功能,应尽快建立信息监控网络,实现失业保险的全方位监控。建议建立由政府有关部门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劳动者代表、工会代表和其他公众团体代表组成的社会监督机构,负责对失业保险工作的监督。按期、定时公布失业保险基金的使用情况,增加基金使用的透明度,以有效控制基金的不明流向,杜绝挪用、侵占基金现象的发生,还要由财政、审计等部门加强对预算决算的审核和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2.5尽快出台与失业保险条例相配套的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完善失业保险的法律法规体系,使失业保险制度的建设有法可依,为失业保险条例的有效实施提供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

2.6建立科学、完整的失业保险统计指标体系。没有相关信息地收集,就没有科学地分析与预测。建立以失业人数、失业结构、失业再就业比例与结构、失业保险基金收支数量与结构、失业保险金的增值与保值比例等指标为主的统计指标体系,有利于失业保险基金现状的真实反映。

三、结论

完善的失业保险制度,牵动着整个社会发展、社会稳定的大局,它不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需要,同时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共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篇3

会议确定了“十二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的重点任务:(一)进一步完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二)做好老年医疗卫生保健工作。(三)完善家庭养老支持政策。(四)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五)加快老年活动场所和无障碍设施建设,增加文化、教育和体育健身设施,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六)完善老龄产业引导和扶持政策,促进老年用品、用具和服务产品开发。(七)加强老龄法制建设和法律服务,加强养老服务行业监管,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会议听取了2010年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工伤和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基金决算情况的汇报。会议要求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一要提高基金预算管理水平。二要完善基金财务会计制度,将社会保险法规范的所有险种纳入管理范围。三要加快信息化建设,推进基金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推进信息公开,提高透明度。四要进一步提高统筹层次,适当提高保障水平,将基金结余保持在合理规模内。

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

会议强调,要本着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落实责任、强化监管的原则,制订和实施好《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切实保障地下水环境安全。会议确定了以下工作目标:到2015年,基本掌握地下水污染状况,初步控制地下水污染源,初步遏制地下水水质恶化趋势,全面建立地下水环境监管体系;到2020年,对典型地下水污染源实现全面监控,重要地下水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得到基本保障,重点地区地下水水质明显改善,地下水环境监管能力全面提高,建成地下水污染防治体系。为此,一要抓紧开展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和评估。二要严格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与环境执法。三要严格控制影响地下水的城镇污染。四要加强重点工业行业地下水环境监管。五要分类控制农业面源对地下水的污染。六要采取有效治理措施,严格防控污染土壤和污水灌溉对地下水的污染。七要有计划地加快推进地下水污染修复。八要建立区域和重点地区地下水环境监测系统,建立专业的地下水环境监测队伍。

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太湖流域管理条例(草案)》。条例草案对建立饮用水安全保障制度,规范流域水资源配置和保护,加强水域岸线保护,强化水污染防治措施和地方人民政府责任,作了明确规定,对各类违法行为规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

为完善公安机关监督机制,提高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水平,努力建设秉公执法、清正廉明的公安队伍,会议决定对1997年公布施行的《公安机关督察条例》作出修改。

3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扩大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增加财政投入支持发展学前教育,听取对中央企业监督检查情况的汇报。

会议决定,在近两年山东省潍坊市、吉林省松原市、陕西省宝鸡市进行试点的基础上,再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国部分地市开展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一)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并设置正高级职称。(二)按照注重师德素养、教育教学工作实绩和一线实践经历的要求,完善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标准条件。(三)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健全工作程序和评审规则,建立评审专家责任制,全面推行评价结果公示制度。(四)实现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有效衔接。

篇4

【关键词】 合作医疗;安全因素;对策研究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69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978-02

保障合作医疗基金安全,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执行中的核心内容,也是事关制度持续、有效实施的关键性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卧龙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金支出的运行和管理,对影响新农合基金安全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新农合基金安全,推动新农合制度健康持续发展。

1 卧龙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模式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每年进行一次基金筹措,来源为参合农民交纳一部分,中央、省、市、区四级财政按一定比例对每位参合人员拨付相应配套资金。卧龙区筹措资金分为个人家庭账户基金和大病统筹基金(含住院补助、乡镇门诊统筹,下同)两项,依此而设计的补偿模式为“个人家庭账户+大病统筹+乡镇门诊统筹”。

个人家庭账户基金额度为参合人员个人缴费金额,用于参合农民在区内各级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就诊费用的直接补助,用完为止。因此,筹资金额和支出金额是固定的、可控的,故在此暂不作讨论。

大病统筹基金额度为上级配套金额,用于住院病人大额医疗补助和乡镇门诊统筹补助,只要参合农民符合规定,发生的医疗费用就需补偿。因此,其筹资金额固定,支出金额却不可控,故重点对该基金作以分析和研究。

2 影响大病统筹基金因素探究

2.1 补偿方案因素 补偿方案对于基金安全,是最直接、也是最关键的影响因素。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补偿农民医疗开支,以减轻农民的疾病经济负担,因此,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对补偿范围的认知[1]。如果补偿比例制定过低,大病统筹基金将沉淀过多,参合农民得到实惠就少,新农合的保障作用就受影响;如果补偿比例制定过高,那么大病统筹基金就会面临超支的风险,不利于新农合制度的长久实施。因此,在制定新农合补偿比例时,要根据基金筹措情况、地区实际医疗消费水平、上年度基金支出情况、农民群众就医习惯以及医疗消费潜力释放等多方面因素,科学合理地测算制定。既要保持方案实施的连续性(如表二列示的2008年-2011年补偿比例表),也要满足农民群众知晓基金筹措量增长后,期望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的心态(如下面两表中2010年-2011年),更要保证新农合基金的安全。

依上面两表看,有两种情况应引起注意:一是以2008年基金支出尚有节余、且大病统筹基金略有增加的基础上而制定同样补偿方案的2009年,为什么出现了超支现象;二是在2010年-2011年新农合大病统筹基金分别增加了1/2、2/3的情况下,为什么补偿比例只增加了5-10个百分点,没有增加更多,这就不得不提到以下将要阐述的影响基金支出的另外几个重要因素。

2.2 住院率因素 随着农民群众经济水平的日益增长和医疗保健意识的逐步增强,其医疗消费潜力也在进一步得到释放,其主要表现就是住院率的增长(即住院人数增多)。依卧龙区2008年-2011年新农合住院情况看,每年的增长率为1%左右。当然,住院率不可能一直增长下去,在医疗消费达到一个平衡后,必会维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但这个比率何时处于稳定,目前尚无法预料。

从表三可以看出,在不考虑其它因素的情况下,以年增长1%住院率和其相对应的人均补助金额测算,逐年递增支出848万元、729万元、1366万元,大幅增加了大病统筹基金的支出。

2.3 医疗费用因素 谈到医疗费用因素时,我们先看一下卧龙区2008年-2011年新农合住院医疗费用统计分析表,详细结果,见表四。

从表四可以看出,人均医疗费用正在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以其每年相对应的人均补助金额测算,大病统筹基金逐年递增支出343万元、628万元、1276万元。且从表中分析,虽然人均补助金额逐年上升(2008年到2011年增加了941元),个人承担的医疗费用比例逐年下降(2008年到2011年降低了14.11%),但因为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参合农民从新农合获得的医疗费用补偿收益被上涨的医疗费用所“抵消”,甚至人均医疗费用支出还处于上升状态。

因此,如果医疗费用增长过快,不仅造成基金支出的增加,还给参合农民造成新农合制度不但没有减轻他们的医疗负担,反而是加重了其医疗负担的负面观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群众参加新农合的信心,制约了新农合制度健康长久实施。

2.4 病人流向因素 合理的病人和基金支出流向应该是金字塔结构,即医疗机构级别由低到高,其病人和基金支出流量呈递减趋势。由于卧龙区所处南阳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特殊地理环境,市级医院众多,交通便利,普遍经济水平较高,病人流向和基金支出流向呈葫芦状。

依表五分析,乡级、区级、市级、区外医疗机构的人均补助比例分别为67%、53%、38.7%、29.6%,区外、市级、区级医疗机构的人均医疗费用分别是乡级的7.4倍、3倍、2.7倍,人均补助金额分别是乡级的3.3倍、1.7倍、2.1倍。这就说明,医疗机构级别从低到高,次均医疗费用越来越高,补助比例越来越少,自身所承担的医疗负担越来越大。如果病人不能够从自身病情状况出发,不能够理性的选择就医机构,小病大治、盲目就医,一方面加重了自身的医疗负担,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医疗基金的支出,造成不安全因素。

2.5 门诊统筹因素 见表六。

按照卧龙区新农合的实施方案,门诊统筹基金从大病统筹基金中支出,因此,门诊统筹补助基金的多少,也影响着大病统筹总体基金的安全。虽然从表六中显现出来的门诊统筹基金支出金额只占大病统筹基金支出的很少一部分,但可以看出,门诊统筹基金的支出金额和所占比例正在逐步增加,而且随着医改的深入实施,实行门诊统筹的范围扩大到了村卫生室,这将进一步增加新农合大病统筹基金的支出,成为影响新农合基金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

2.6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也是影响新农合基金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新农合实施过程中,由于参合农民意识不高、新农合制度不健全、立法滞后等原因,以及受医疗机构现行运营体制影响,一些未参合的农民为了得到新农合补助、参合农民为了使不报销的医疗费用能够报销、医疗机构为了增加收益、医务人员为了提高收入,出现了住院借证、门诊病号转为住院病号、串换药品、更改疾病名称、开大处方、大检查、分解收费、不合理提高医疗费用等种种违规违纪现象,也威胁到了新农合基金的安全。

3 对策与建议

3.1 合理制定补偿方案 要经常性地就新农合基金运行状况进行分析评价,对既定补助方案的年度基金支出状况、住院率、医疗费用、病人和基金流向等予以实时动态的统计分析,及时对补偿方案及比例进行科学调整。同时应根据上年度总体运行情况及下年度筹资额度,科学测算补偿比例,并适当拉大省、市、区、乡四级医疗机构补偿比例差别,完善制订总体方案,既要防止基金过多沉淀,也要防止基金透支。

3.2 加强参合农民宣传教育力度 一方面要加大新农合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群众互助共济意识,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新农合,实现新农合的“能保尽保”,从而增加新农合基金筹资总量,提高新农合抵御基金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参合农民就医观念的宣传教育,树立农民群众正确的就医观念,合理选择医疗机构,避免出现小病大治、盲目就医,增加不必要的医疗负担。同时,强化农民群众的法律法规意识,遵守新农合的各项规章制度,以防出现违规违纪现象。

3.3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 参合群众合理化就医的关键,在于基层医疗机构能够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因此,政府要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财政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配备相应医疗设备;采取有效措施,吸引优秀医务工作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或从上级医院定期选派医疗专家到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帮带教;加大基层医务人员培训力度,提高其医疗技术水平,从而改善乡镇卫生院的供给状况,将常见病、多发病消化在基层医疗机构,优化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2],进而减轻上级医院就医压力,减少参合病人医疗费用支出。

3.4 加大新农合基金支出监管力度 保障新农合基金支出安全,既取决于参合农民的觉悟,也有赖于医疗机构自觉规范地提供服务,更需要新农合管理办公机构多渠道、全方位地加强监控管理。各级新农合管理办公室要通过核查病人身份、核实住院情况、抽评医疗行为、审核资金拨付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强新农合基金支出各个环节的监管,确保每一例基金支出都做到准确无误。同时,要完善制度,强化措施,针对参合农民、医疗机构、经办机构等各类人员进行有效的教育管理,严格处罚违规违纪、责任追究,从根本上减少其中的人为因素,确保基金安全。

3.5 加快新农合立法进程 当前,新农合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已全面开展,这项惠民工程正处于巩固完善时期,但其法律法规一直处于滞后状态。虽然江苏省于2011年6月1日起制定出台了《江苏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条例》,青岛、新疆等地也相继出台了地方性法律法规,但包括河南省在内的大多数省市并未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国家层面的《新农合管理条例》也尚未出台,新农合目前处于无法可依状态。建议国家和地方立法机关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建立健全法制机制,巩牢新农合制度平稳运行的法律基础。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严格执行法律法规,保证监管的有效性和彻底性,发挥法制的约束性,规范定点医疗机构行为,切实维护参合农民的利益[3]。

3.6 合理设置门诊统筹基金 建议将门诊统筹基金从大病统筹基金中划拨出来,每人每年定额定量,以乡为单位统筹使用,用完后不再拨付,用不完定期在某一时间统一归到大病统筹基金中去,这样,一方面使其成为像个人家庭账户基金一样成为固定的、可控的基金,另一方面可间接的与用于大病统筹,防止因住院率、医疗费用、病人流向等不可控因素或突发性事件给新农合基金安全造成的风险。

参考文献

[1] 颜媛媛,张林秀,罗斯高,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效果分析-以浙江省宁波市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06,(5):64-71.

篇5

关键词 企业 工伤预防 管理 认识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工伤保险制度建立以来,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减轻企业负担、化解工伤危害风险、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工伤保险条例》实施以来,对依法参保的范围、工伤认定条件及工伤(亡)待遇的大幅提高,有效增强了工伤保险的制度吸引力及保障水平,为促进工伤保险事业开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油田企业生产作业队伍点多、线长、范围广,加之油田企业易燃易爆物品众多,是高危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是油田生产的首要工作。鉴于此,油田企业在加强工伤预防工作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管理是预防和减少工伤事故发生重要条件

做好工伤事故发生的前提条件,就是“预防”,生产单位工伤预防工作做得越好,工伤的发生率就越低,康复和补偿的任务就越小。油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安监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对生产单位防护用品和工作环境进行全面检查并督办到位。对检查监管不到位的,应严惩;对执行好的单位和个人,加以奖励。还要进一步强化劳动者的安全培训制度,加大岗前的培训力度,要做到持证上岗,杜绝违章操作,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

1.1加强管理,严防工伤保险基金的流失

确保工伤保险基金的安全性和合理缴纳、支付,是维护职工和缴费单位利益的基本要求,也是保障工伤职工医疗以及基本生活的根本要求,所以对于管好用好基金尤为重要,对容易流失基金的环节要及时予以堵塞。建立应参保职工数据库,以防止企业瞒报、少报、冒领现象的发生;要对生产单位进行调查摸底,防止其瞒报工伤日期;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必须与工伤定点医疗机构建立起良好维权监督机制。

1.2以浮动费率为导向,积极开展工伤预防

改进工伤费率浮动机制,简化浮动程序,提高浮动费率幅度,通过加大参保成本,切实提高用人单位对工伤预防和安全生产的投入,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要引入奖励机制,从工伤保险基金结余额中计提部分资金,用于工伤预防好、多年未发生工伤事故的生产单位,调动和激励企业做好安全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

2企业要建立工伤事故排查制度 消除安全隐患

油田企业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根据有关工伤事故信息和事故易发单位,定期或不定期对工伤事故多发的生产单位进行排查治理,排查治理的主要内容有:

(1)生产单位是否遵守劳动保障与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

(2)生产单位是否建立劳动保障与安全生产责任制及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台帐,安全机构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置是否到位;

(3)生产单位是否全员参加工伤保险,是否按时足额缴费;

(4)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等是否持证上岗;

(5)工伤事故发生后,是否认真落实“四不放过”原则,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事故再度发生。

通过听取汇报、查看资料、实地检查等措施,对违反安全生产和劳动保障法规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有关规定提出处理意见,督促生产单位及时整改,并强化和完善工伤预防和安全生产措施。同时,对检查情况要认真做好总结,特别是涉及的一些面上、共性问题,要认真查找原因,研究提出应对措施,在此基础上制定下一步针对性的工伤预防和安全生产工作计划。

3广泛宣传,保障企业与职工的合法权益

油田企业工伤预防是督促生产单位落实主体责任、保障职工生命和健康的有效手段,是建设“平安油田”的重要内容。工伤预防工作做好了,既能有效防止和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证广大职工的身心健康,又是确保用人单位良性、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

因此,抓好工伤预防,促进安全生产,是油田各单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共同职责,是“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科学发展观在劳动保障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开展工伤预防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工伤预防工作的领导,按各自职责认真开展工作。

油田企业在加强工伤预防工作的同时,加大对《工伤保险条例》的宣传,重点在以下几方面做好宣传工作:(1)针对企业管理人员展开专门培训,使各级管理者明确职责,提高思想认识。《条例》加大了用人单位的违法责任,对用人单位不参加工伤保险、不配合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的行为加大了处罚力度。要求企业的管理人员必须增强责任意识,并且通过培训学习,充分认识到参加工伤保险的必要性,从而提高他们参加工伤保险的积极性;(2)针对工伤保险从业人员加大培训力度。使他们在培训中更深刻地理解《条例》的规定和政策精神,规范操作流程,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特别是针对油田行业领域,以保障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强化责任意识、完善管理办法,确保《条例》的贯彻落实;(3)针对广大职工开展宣传教育。一线职工往往是工伤事故的受害者,对他们的宣传是《条例》宣传工作的重心。通过宣传,让广大职工对《条例》有更深刻明确的认识:首先,《条例》将工伤的认定范围进行了扩大,涵盖了更多的职业。其次,提高了工伤职工及其供养亲属的保障水平。这些都在很大限度上保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同时,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可以增强职工们的法制观念和社会保障意识,提高他们维护自身利益的能力。

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落实从工伤保险基金提取宣传费用的制度,将政策宣传费用纳入工伤保险支出范围,增强生产单位和职工对工伤保险制度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提高工伤保险制度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为工作的深入开展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和舆论氛围。

参考文献

[1] 柳本相.浅议工伤保险应与事故预防相结合[J].科技致富向导,2008(18).

篇6

关键词:社保基金;监管;立法

中图分类号:F840.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10-0176-02

一、立法滞后是我国社保基金监管的致命缺陷

1.当前我国社保基金透视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的转型变革时期,作为社会公平调整器和社会稳定安全网的社会保障制度,愈来愈起着重要作用。我国已经建立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对我国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安全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社保基金于2000年设立,是国家社会保障的战略储备,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国有公司境外首次发行股票时国有股按比例划拨收入、公益彩票收入、以及境内外投资收益。随着社会保险范围的不断扩大,社会保险基金近年来正以20%左右的速度递增。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项怀诚透露,截至2006年8月底,全国社保基金的总资产已经超过2 300亿元人民币,是2000年的3倍,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10%。如此规模的社保基金,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管,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之下,难免会造成违规事件的发生。我国社保基金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监管不力,尽管中央三令五申,但一些地方仍把基金看成自己的合法收费渠道,挪用现象非常严重。因此,迅速膨胀的社会保险基金在监管运营方面正在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

2.从上海、金华社保基金案看社保基金监管缺失之痛

在2005年至2006年间,爆发了上海浙江金华社保基金案,其涉案金额之大令世人震惊。上海、浙江金华社保基金事发后,使人们看到社保基金正在成为一个新生的腐败温床。

事实上,不论是金华社保基金案还是上海社保基金案,都仅仅是社保基金事端频发的冰山一角。有统计显示,在1986年至1997年间,全国有上百亿元社会保险基金被违规动用,“十五”期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接到挤占挪用基金举报案件96件。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以来,全国清理回收挤占挪用基金160多亿元,至2005年底,还有10亿元没有回收入账。2006年11月23日,国家审计署2006年第6号审计结果公告,公布了审计署对29个省区市、5个计划单列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失业保险基金的审计结果。审计发现的违规问题金额,在1999年前发生23.47亿元,自2000年以来发生了47.88亿元,合计70多亿元社保基金被违规使用。

二、社保基金监管立法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题中之义

1.基金监管法规不完善是社保基金出现问题的首要原因[1]

由于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险基金在监督和管理制度方面存在漏洞,缺乏相关立法规定,从而给了一些腐败分子以可乘之机,贪污挪用社会保险基金,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威信,影响到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日趋严重困扰着管理者。如何完善养老基金监管体系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合理有效的监管制度,是管理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总体来看,监管立法滞后,难以保证规范有序监管。从我国现已颁布的有关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来看,还难以涵盖社会保障的全部,存在着监管的法律“真空”。原来制定的单一条例、规章,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行社会保障体系的客观要求,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法律效力。尤其是与养老保险基金监管有关的立法,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也处在不断改进、修正的过程之中,如对于基金管理公司,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管和市场退出等方面的法律规范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使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早在1994年,原劳动部和财政部联合发文,禁止再将社保基金拿到市场上营运。但很显然的是,这一规定并不完善:社保资金在社保管理部门封闭运作,公众监督缺位,致使一些社保部门擅自借出资金用于“保值增值”的违规现象禁而不止,上海社保资金窝案就是其典型案例。

2.完善社保基金监管立法是完善我国社会保障监督机制的内在要求

无论是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都需要对国民经济进行监督。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保障同样也需要接受监督。而且,其他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经验表明,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必要的监督,健全的监督机制是事业发展的必要保证,社会保障事业越是发达的国家,它的社会保障监督机制越是完善。

2006年上海社会保障基金案发,涉案金额之大,震惊全国。由于社会保障法制缺位导致基金监管失控,不得不引起我们对建立社保基金监管法制的思考。所以,必须建立起健全的社保基金监管法制,推动社会保障事业的顺利发展。而社保基金监管法制本身就是国家依法建立的一项制度,对社保基金事业的监管必须依法进行。社会保障运行体系的制度不同就会导致运行的效果和效率也有很大的差异。依靠行政手段来维持社会保障体系的运行无论是在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还是在实施的强制性方面显然都远远不如依靠国家立法来实施社会保障制度。同样,社保基金监管无法可依,仅仅依靠行政手段来对社保基金进行监管的权威性、强制性不强,不能使社保监管职能有效发挥作用。而如果社保基金监管机制失效,那么其所造成的后果也是显而易见的,社会保障基金被挪用和贪污、采取不正当手段骗取社会保障待遇等各种违法事件屡屡发生,它不仅使社会保障基金产生巨大浪费和流失,而且影响、妨碍了中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危及社会保障制度功能和目标的实现。所以,必须加快我国的社保基金监管立法进程,健全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为社会保障监督机制的整体有效运行提供必要的制度保证。

之前对于社保基金监管,劳动保障部门单独或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20多个规章制度。如2005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完善工作机制,保证基金监管制度的顺利实施。要继续发挥审计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共同维护基金安全。”但法律缺位、层次低、效力差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因此,从党和国家的立法政策、社会发展水平、人民的切实需要来看,制定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法的条件已经具备,只有尽快制定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法,并与社会保险法等其他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形成完整的基金监管体系,才能对社保基金的征收、管理、支付、运营等行为作出规范化的监督与管理,才能有效保证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杜绝非法挪用社保基金等恶劣事件的发生,才能保证人民群众的“养命钱”与“救命钱”的安全,从而使社会保险制度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实现社保基金有序监管的思路

1.国际经验

早在1935年,美国就制定了《社会保障法案》,之后,逐渐完善,构筑起了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根据法律规定,美国联邦社保基金的各个账户直接开设在财政部内并由财政部专项管理,征缴的款项相应地存入各个基金,而不是存入一般的财政账户。而且,联邦社保基金只能投资于美国政府对其本息均予以担保的“孽息型有价证券”,不仅要联邦政府统一集中管理,而且收支节余和所获利息也必须100%存邦社保基金,从法律上保证了联邦社保基金的安全。无论社保基金的监管还是投资,法律等给予了非常明确和系统的规定,没有任何让人可以有“自由发挥”的余地,从根本上保障了社保基金的安全和稳定增值。

从美国经验来看,要保障社保基金的安全,必须制定一部完整而规范的社会保障法,并在此基础上,重新构筑完善、科学的监管体系,以从根源上改变“左手管右手”的监管框架。虽然目前我国在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中对社保基金监督已作出一些规定,但目前的监管体系只能是修复性变化,法律缺位、层次低、效力差的问题仍比较突出。

2.完善我国社保基金监管立法的具体思路

加快制定社会保障基本法规,完善社会保障立法体系,是完善我国社保基金监管立法的根本思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和良好的社会保障秩序是以既符合国情又同国际惯例接轨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为基础的。因此,加快立法是当务之急。要精“法”简“规”,用科学、严谨、规范化的社会保障法律来逐步取代政策性文件规定,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笔者认为,做好社保基金监管立法这项工作加快立法进程,逐步建立健全社保基金监督的法律法规体系,真正实现依法监督,主要包括几方面内容:

一是对已经颁布的法律法规、制度要进行梳理和修改,补充和完善有关法律条文,在社会保险法、劳动法修正案、刑法修正案等国家基本法律中,对社保基金监督做出相关规定,确定其法律地位和基本原则。

二是制定社保基金监督管理条例,作为基金监督的实体法,规范基金征收缴、管理、支付、运营等行为,明确法律责任,确定监管主体,设定处罚权,增强执法效率。事实证明,仅仅“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制度”,并不能有效地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唯有将社保基金的行政管理与投资运营分离,分设基金行政管理机构与基金投资营运机构,并将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交付独立的基金管理公司来完成,才有可能真正防止社保基金变为人人爱吃的“红烧肉”,规范基金征缴、管理、支付、运营等行为,明确法律责任。

三是制定具有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健全社保基金管理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提高监管效率。

四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研究制定单项法规或规范性文件,对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反欺诈、企业年金等作出制度性规定,实现规范管理。

篇7

关键字:福彩公益金;管理;思考

一、我国福利公益金发展的现状

自1987年我国首套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券在石家庄试点发行以来,我国福彩公益金(1998年之前被称为社会福利资金)先后经历了民政部门主导的“部门型”管理体制和中国人民银行监管的“金融型”管理体制。

财政部于2012年3月根据《彩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54号)和《彩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财政部 民政部 国家体育总局令第67号)有关规定,修订了《彩票公益金管理办法》,明确彩票公益金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专项用于社会福利、体育等社会公益事业。此次修订《彩票公益金管理办法》,主要是落实《彩票管理条例》和《彩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旨在规范和加强彩票公益金筹集、分配和使用管理,健全彩票公益金监督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修订后的《管理办法》强化了彩票公益金的收缴管理,明确彩票公益金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彩票销售机构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彩票公益金分配政策和财政部批准的提取比例,按照每月彩票销售额据实结算后分别上缴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逾期未兑奖的奖金由彩票销售机构上缴省级财政,全部留归地方使用。对于彩票公益金的使用,《管理办法》强调,彩票公益金资助的基本建设设施、设备或者社会公益活动等,应当以显著方式标明“彩票公益金资助―中国福利彩票和中国体育彩票”标识。《管理办法》还强调,拒缴、拖欠、截留、挤占、挪用彩票公益金以及改变彩票公益金使用范围的,将严格按有关规定处理。

彩票公益金是按照规定比例从彩票发行销售收入中提取的,专项用于社会福利、体育等社会公益事业的资金。逾期未兑奖的奖金纳入彩票公益金。彩票公益金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专款专用,结余结转下年继续使用。目前,福彩公益金主要分为中央留成公益金和地方留成公益金两个部分。上缴中央财政的彩票公益金,用于社会福利事业、体育事业、补充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和国务院批准的其他专项公益事业,具体使用管理办法由财政部会同民政部、国家体育总局等有关部门制定。上缴省级财政的彩票公益金,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彩票公益金分配政策,坚持依照彩票发行宗旨使用,由省级财政部门商民政、体育行政等有关部门研究确定分配原则。

国家设立彩票公益金的目的是筹集资金用于公益事业发展的资金,提高全社会福利水平,而要实现这个目标,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要通过发行彩票获得彩票公益金来实现。

彩票公益金具有社会性、公益性和非营利性的特征。彩票公益金的使用体现的是政府对于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长期以来,福彩公益金一直严格按照“扶老、助残、救孤、济困、赈灾”的福彩发行宗旨资助社会福利公益项目。26年间兴建了许多社会福利和社会公益项目,其贡献有目共睹。如蓝天计划、星光计划、福彩助学子计划、明天计划、霞光计划、社区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体系建设规划等。

二、现行福利公益金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彩票公益金管理实行的收支两条线,统一由财政部门管理,福利彩票的公益金使用由民政部门提出申请,报请财政部门审批,得到审批后,由财政部门拨款到指定账户,实行专款专用。彩票公益金的管理伴随着彩票发行的20多年的历程逐渐建立和完善,但是发展到现在仍然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加以认识和改正。

一是福彩公益金财政监管体系尚未真正建立。财政部虽是福彩公益金管理机关,但是公益金的归集、分配及在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各专项资金方面的分配比例都由国务院讨论决定,财政部只是按照程序执行相关手续,没有最终的决定权。另外,财政部门自我约束力不够,将福彩公益金视为财政收入,存在挪用公益金情况。民政部门也存在类似问题。审计部门虽然参与了公益金监管,但监管效果常因人情因素而大打折扣。福利彩票公益金使用不够规范,不够科学,缺少一个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福利彩票公益金的使用不够公开和透明,没有制度上的约束,导致“跑、冒、漏”、“”、“暗箱操作”,资金被挪用等问题屡禁不止。目前国家的政策法规多是原则上的,实际的指导意义差,尤其对于彩票公益金的管理更为突出,我国的福利彩票公益金的管理和使用要求按照科学安排,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在具体实施中要求加强对福彩公益金使用的监管理保证公益金的使用公益事业上。

篇8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救济;立法

1 药品不良事件与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 简称ADE)是指药物治疗期间产生的各种不利的医学事件,只是这些事件不一定与用药有关。由此可见,药品不良反应包括在药品不良事件内,药品不良事件是一个包括药品不良反应在内的大概念。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简称ADR),药品的不良反应和药品的质量无关。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有害和意料之外的反应。它不包括无意或故意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一般认为,老年人、孕妇、儿童和有肝脏、肾脏等方面疾病的人,容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孕妇、哺乳期妇女服用某些药物还可能影响胎儿、乳儿的健康。因此,应尽量避免不合理用药,如能口服则不输液,减少输液带来的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不但在我国时有发生,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经常发生的。

2 当前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的立法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尚无完整的药品不良反应的立法,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时,诸多学者主要从《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民法通则》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处理,但笔者认为,这些现有的法律法规尚不能较好的解释药品不良反应,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的来分析: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难以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审批标准不统一,药品不良反应仍存在瞒报、漏报、迟报现象,缺乏药品监管的公众参与制度等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过错侵权原则,合格药品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均体现了药品生产企业及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在指导药品的使用过程中不存在过错行为,因此不承担法律责任,受害者难以根据《药品管理法》获得赔

2.2 可以部分适用《产品质量法》的免责条款

《产品质量法》第41条第2款规定“生产者能够证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承担赔偿责任:一、未将产品投入流通的;二、产品投入流通时,引起损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三、将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的存在”。在研制过程中均已当时的现有知识水平为限度,而且由于人类本来就存在巨大的个体差异,即是在研发过程当中研究着做了大量的药理毒理实验以及人体试验,也不能完全预见此药品会产生的药品不良反应。因此对于这种未经发现、未能预见、未能在药品的使用说明书中体现的意外的药品不良反应可以适用第三种免责条款,因此在不存在过错的情况下,生产者则可拜托责任。

2.3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完全不适用药品不良反应

卫生部负责人表示,国务院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重点之一,是突出了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及降低医疗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从医疗事故的定义分析,其以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主观过错为构成要件,而药品不良反应不管是药品生产商还是指导用药的医务人员均不存在主观过错,因此说《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完全不适用药品不良反应;另一方面,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33条规定的不属于医疗事故的情形中“在医疗活动中由于患者病情异常或者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医疗以外的”和“在现有医疗技术条件下,发生无法预料或者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的”不属于医疗事故,这在实践中把药品不良反应排除在医疗事故之外。

2.4 《药品召回制度》尚未提及损害救济的相关规定

随着《药品召回管理办法》的施行,患者因药品不良反应所致损害可以获得救济,实际法条规定中并没有对被召回药品致人损害实施救济的内容,患者并不能据此获得法律救济。

3 完善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的立法

3.1 确立明确的药事责任制度

目前,我国对药品不良反应损害赔偿责任如何承担,有谁承担还是很模糊的。没有明确的法律对其加以约束。因此,在药品不良反应案件的审理中,通常会因适用不同的归责原则,导致不同的判决结果,所以确立明确的归责原则刻不容缓。建立完整药物制造业者的管控制度,确保药物制造与检验质量,维护民众健康与用药安全。 笔者认为,对药品不良反应应该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与公平过错责任原则较为妥当。因此,国家可以对《药品管理法》和《产品责任法》进行修订,如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产品责任法》的第41条加以修改,主要内容是药品等特殊产品对该条第2款排除适用;公平过错责任原则是指在当事人双方对造成损害均无过错的情况下,由人民法院根据公平的观念,在考虑当事人的财产状况及其他情况的基础上,责令加害人对受害人的财产损失给予适当补偿。可见,公平责任原则与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也是十分吻合的。

药物确有损害使用者生命、身体或健康的事实,或有损害之虞,必须依规定期限回收。查核结果违反“药物优良制造准则”时,主管机关得限定厂商于改善期间停止制造、输入及营业,情节重大者,废止药物制造许可。

3.2 建立健全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救济制度,

相比其他国家较而言,我国在这方面的立法还不健全,一方面由于我国的国情所致,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缓慢,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未及时制定;另一方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没有完全建立,资料不充分,使得立法受阻。因此,我国在制定有关法律时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立法经验,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我国的救济制度。笔者认为,依照我国保险业的发展现状,让制药企业自愿参保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在我国运用基金会的补偿模式可行性较大。补偿模式能使受害人较容易地获得救济,且有利于分散风险,减轻药品生产者的负担。首先,明确救济的范围,并不是所有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都可以申请救济,如果鉴定认为生产商要负主要责任的则不受理其申请;如果药品生产者、患者及药品等各方皆无过失,但仍因服药而发生重大不良反应的情况则适用。其次,资金的来源可以为政府的补助、社会各界的捐款及药品生产者按比例提取的药品不良反应准备金。第三,对救济基金的来源、管理、救济程序等要有明细的法律规定,一旦发现不符合程序的应当立即追回救济金。

参考文献

[1] 魏建英,虞璧丹.药品不良反应的相关法律简介[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7,1(23):78.

[2] 左雪梅,田侃,陆叶.我国药品不良反应规制现状与缺陷刍议[J].中国药房,2008,19(4): 244.

[3] 田野,焦艳玲.完善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救济机制的法律思考[J].医事法律,2006,13(1): 17.

篇9

以下对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和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成功案例做了分析,并结合当前发展,提出了可实施性的方案和意见,内容如下。

一、国内社保基金投资管理的经验启示

在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主题基金,它的一些投资管理的经验值得住房公积金吸收借鉴,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加大参与国企改革的力度,增加实体投资规模。社会保障基金参与国企改革,进行实体投资由来已久,早在2012年5月,全国社保基金就出资100 亿元入股中石油西气东输三线项目。有关部门通过测算预计从2012年到2015年,社会保障基金用于实业投资的资金规模最高可达2500亿元。近年来社保基金的投资方式不断走向多样化。一方面加强同央企的合作,争取优先投资机会,另一方面还先后投资了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银联,除了部分银行以外,像是一些工商企业也做了相关投资(京沪高铁、中节能风电等)。

二、新加坡中央公积金投资管理的经验启示

新加坡是实行集中管理社会基金典型国家之一,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建立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新加坡的做法。1955年,新加坡建立起了中央公积金制度,目前资金总额已超过千亿美元。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由不同的部门负责,有不同的投资方向。

首先,新加坡政府投资管理公司负责一部分基金,主要投资于国内的住房、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部分国外资产。

第二部分属于中央公积金投资计划,此项计划允许成员将专门账户、普通账户中超出特定比例的公积金用于购买共同基金或者股票,以这样的形势投资于资本市场。

保险计划基金是中央公积金的第三部分,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包括大病医疗保险、家属保险、住房保险等多个保险种类。这部分基金的投资主要外包给资产管理公司,可投资于定期存款、可转让存款凭证、股票和债券等。

以上三部分中,前两个部分,即由政府投资管理公司管理的基金以及由成员自主决策投资的基金是新加坡中央公积金投资的主体。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的投资管理模式虽不是十全十美,但仍有很多可借鉴的地方。首先,投资模式多元化、多层次;其次,投资方式专业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最后,立法健全,基金投资拥有法律保障,更具安全性。

三、建议及对策

3.1 健全公积金投资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为公积金投资管理提供法律支撑。

我国《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在保证住房公积金提取和贷款的前提下,经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批准,可以将住房公积金用于购买国债”。此项规定过于僵化,限制了住房公积金投资的多元化发展的可能,不利于提高住房公积金的利用效率。

因此,应当加快修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步伐,推动公积金多元多渠道投资方式的合法化,并为其实施提供法律支撑和保护,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循。

3.2 改革住房公积金投资管理组织体系,促使管理功能和经营投资功能相分离。

目前在我国,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既负责住房公积金的管理工作,又负责公积金的投资经营工作,职能复杂,分工混乱,很难做到各自有专攻,做投资决定时往往手忙脚乱,很难做出明智的投资选择。由此,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可以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基金的投资经营工作,聘请有相关工作经验或专业知识充足的人员来专门负责此项业务,同时加强监管体系建设,对公积金资金流向进行实时监控。

3.3 建立有效监督管理体系,多位一体,强效联动。

为保证住房公积金安全,真正实现公积金投资的高效益,行之有效的监管体系是必不可少的。有效的监管体系需要将行政监管、金融监管和社会监管结合在一起,各级各相关部门必须上下一心,齐抓联动,与此同时严格的投资管理规范和监管制度必须建立起来才能防止住房公积金的资金损失,保障公积金资金安全。

篇10

一、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城乡就业协调发展

城镇就业安置总量达15954人,其中失业职工再就业4190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0.6%;转移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20815人,城乡就业协调发展,为保障民生、和谐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扶持政策进一步延伸。全面落实了岗位补贴、五项社会保险补贴、职业介绍补贴、培训补贴、减税免费、小额贷款担保等再就业扶持政策。20*年,全市设立小额贷款担保资金200万元,核发《再就业优惠证》255个,凭证享受优惠政策的失业职工达295人次,减免税费总额达116.1万元,拨付失业职工再就业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职业介绍补贴、培训补贴等共计179.3万元,对促进再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统筹就业取得新进展。建立实行了城乡统一的就业登记、失业登记、就业统计等劳动力资源管理制度,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市镇一体化劳动力市场体系,为城乡劳动力提供统一、规范的就业服务。同时强化农村劳动力针对性就业培训,并对初次就业人员实行免费培训,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素质就业、稳定就业。

(三)就业援助取得新成效。加大行政扶持力度,通过开发社区服务、园林绿化、街道卫生清洁等公益性岗位,对“3545”以上大龄失业人员实行政府托底安置,今年以来共安置大龄失业人员508人,消除了“零就业家庭”。组织开展了“春风行动”就业援助及再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等集中就业洽谈活动,通过优良的职业中介服务,牵线搭桥促就业,共举办失业职工就业洽谈会92场,收集各类用人单位用工信息1400条,提供就业岗位11761个,达成就业意向7292人。为10027名失业职工提供了档案托管和社会保险费代收代缴服务,代收代缴社会保险费达2372.55万元。

(四)就业素质得到新提升。企业在岗职工培训方面,以“金蓝领”培训为抓手,深入带动企业组织开展短期轮训、长期培训、定向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全年共培训各类企业职工达3.99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方面,坚持以培训引领就业,利用遍布城乡的转移就业培训体系,对转移就业劳动力提供各种适用性、针对性培训服务,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达6000人次。失业职工培训方面,免费举办失业职工技能培训班40期、培训1730多人,创业培训班5期、培训260人,有效提高了失业职工择业技能。职业技能鉴定方面,组织开展鉴定10批次,涉及工种24个,新增各类技术工人5030人,其中高级职业资格161人。

二、强化扩面征缴,突出创新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加强

(一)基金征缴攀上新台阶。征缴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费达72765万元,比去年增收18018万元,增长32.9%。其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费31452万元,同比增收10379万元,增长49%;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费17430万元,同比增收2386万元,增长15%;职工医疗保险费征缴15300万元,同比增收3780万元,增长32.8%;农村养老保险费3616万元,同比增收616万元,增长20.5%,基金运营收益302万元;失业保险费2847.3万元,同比增收475.8万元,增长20.1%;工伤保险费940万元,同比增收132万元,增长16.3%;生育保险费878万元,同比增收200万元,增长29.5%。

(二)扩面参保取得新推进。年末全市企业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90693人、95602人、77000人、114860人、93090人和71960人,分别新增参保5016人、9000人、1027人、11965人、6210人和3936人,扩面总量达37154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职工达17765人,参保率为100%。

(三)多层次社保体系不断完善。医疗保险方面,在科学、民主、严格论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荣成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明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市关注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将城镇儿童、在校学生及其他无业人员全部纳入了基本医疗保险范畴,总人数超过20万人。企业养老保险方面,按照“国家鼓励、企业自愿、市场运作、政府监管”的原则,积极鼓励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实行企业年金制度,推进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已在市电业总公司、黄海造船有限公司进行试点,以积累经验,全面推开。工伤保险方面,以农民工为扩面重点,截止12月底共为305家企业、32380名农民工办理了工伤保险参保手续,为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村养老保险方面,《荣成市被征地居民养老保险和生活补助办法》扎实推进,截止目前,参保失地、转非村达24个,参保人数21266人,筹集保险基金1816万元。社保基金监管方面,不断强化“高压线”、“生命线”意识,会同财政、审计等部门,建立健全了制度、经办、监督三位一体的常态化、规范化基金监管体系,确保了基金安全完整。在今年全省社保基金专项审计中,我市社保基金监管的措施和成效,得到了省审计组的较高评价。

三、维护弱势权益,多途径执法维权,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一是执法监察力度进一步加大。健全完善了执法主体、执法程序、执法责任、举报投诉案件受理和主办监察员等系列制度。同时,将日常检查、专项检查、举报专查和书面审查有机结合,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执法监察体系,共受理各类监察案件137起,处结130起,案件受理率和按期结案率均达100%;组织开展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劳动用工、工资支付等专项检查8次,检查企业5134家(次);对1205家企业进行了劳动保障年检;对243家存在问题的企业下达了《劳动保障责令整改通知书》;责令企业补签劳动合同23985份,补办招工手续13286人,补办投保手续3992人,清欠工资150.7万元。

二是劳动争议仲裁工作进一步提速规范。进一步改进了办案方式,规范了办案程序,推行实施了“一步到庭”、“阳光仲裁”等提速增效措施,不断提高仲裁效率和质量,全年共受理争议案件247起,处结243起,案件受理率、按期结案率和结案正确率均达100%,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1240余万元。

三是劳动合同管理进一步加强。适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的需要,对全市各类用人单位劳资管理人员进行了系统培训,指导全市企业按照新的理念要求,对劳动管理规章、劳动合同内容等进行了全面修订完善,为稳定和谐新形势下劳动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服务大局,突出实效,确保各项中心工作圆满完成

按照全市新农村建设规划要求,认真做好俚岛镇杏北台村、崖西镇龙床村等6个村的包扶工作,制定了三年工作规划,启动实施了村路整修、办公用房修缮、自来水管道改造、卫生室、文化室及水利设施建设等一批利民生、合民意、顺民心的包扶项目,总投资达50余万元。在全体党员领导干部中组织开展了“亲情手拉手”活动,制订了联亲三年规划,为11户联亲对象捐助现金及生活用品价值达1万余元。为帮扶学校荣成二十四中捐资助学3万元。对全市复员退伍军人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核实,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关于解决部分军队退役人员劳动和社会保障问题的意见》,使保险、工资、就业等我市军队退役人员反映的突出问题得到妥善解决,避免了群体越级上访问题的发生。

五、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全面提高服务效能

坚持抓好以“提高效能、优化服务、树立形象”为主题的机关规范化建设活动,重点强化三方面工作:一是不断深化政务公开,全面接受社会监督。凡对外服务项目,从服务事项到服务时限、服务内容、服务标准等,全部对外公开,并精简办事程序,推进机关服务高效、便捷、规范。二是以强化素质为核心,提高行政效能。组织干部职工对党的十七大精神进行了集中认真学习,对《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工伤保险条例》、《社会保险费征缴条例》,特别是新出台的《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进行了系统研讨,全面提高了机关干部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三是以推进廉政建设为保障,塑造良好的部门形象。从完善工作制度入手,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机关工作目标管理,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有效提高了服务质量和行政效率。

20*年,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技术技能人才尤其是制造业、服务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的问题尚未根本改观;二是部分社会保障政策亟待完善,主要是部分破产关闭或注销企业退休职工尚未纳入医疗保障范畴,农村养老保险群众参保积极性未得到充分调动;三是职工工资待遇总体偏低,个别用人单位劳动生活条件恶劣、拖欠克扣工资等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依然存在。对此,我们将有明年工作中制定切实措施加以改进,主要工作打算是:

(一)抓好三个环节,开创就业工作新局面

总体思路是以《就业促进法》的贯彻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建立完善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实现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确保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13000人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10000人以上,城镇失业率控制在1%以内,实现城乡劳动力充分就业。重点抓好三个环节:

一是着力抓好政策落实。重点落实好女40岁、男50岁以上大龄灵活就业人员养老、医疗、生育三项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对托管档案且个人自己缴费超过6个月的失业职工,按社会保险最低缴费基数60%的比例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二是着力抓好城乡统筹。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体系,为城乡劳动力提供统一、规范的就业服务。强化农村劳动力针对性就业培训,切实提高择业自主性和就业稳定性。适应我市劳动力需求旺盛的需要,扎实做好市外劳动力引进工作,为企业用工提供可靠保障。

三是着力抓好就业援助。进一步开发挖掘社区服务、园林绿化、街道保洁等公益性岗位,对大龄失业人员实行政府托底安置。继续组织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及各种就业洽谈活动,举办失业职工就业洽谈会100场以上,安置失业职工2000人以上。

(二)突出重点难点,实现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新跨越

在巩固城镇职工五项社会保险覆盖面100%的基础上,以弱势群体参保为重点,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同时,强化征缴核心,社会保险费征缴额比20*年增长20%以上,进一步增强基金支撑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一是企业养老保险重点抓好村级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工作。基金征缴额突破33000万元,参保总人数达到95000人以上,新增参保5000人以上。

二是医疗保险重点向城镇居民覆盖。全面组织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办法,明年一季度前基本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征缴医疗保险费17000万元以上,参保总人数达到18万人以上,新增参保7万人以上。同时妥善解决破产、关停、注销企业退休人员医保无着落问题,实现城镇医疗保险全覆盖。

三是工伤保险重点向农民工延伸。在今年建筑、海上作业、化工等高风险行业农民工全部参保、非高风险行业农民工50%以上参保的基础上,明年将全市所有用人单位农民工全部纳入工伤保险。征缴工伤保险费1000万元以上,参保总人数突破10万人,新增参保6000人以上。

四是重点发展农村养老保险。根据我市实际,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新的农村养老保险办法,重点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充分调动适龄农民的参保积极性。征缴保险费3000万元以上,新增参保6000人以上。

五是加大社保基金监管力度。加强与财政、审计等部门的协调配合,不断健全完善基金监管体系,定期检查基金征缴、支付、结余和存储情况,并加强社保经办机构内部管理,形成经办业务环环紧扣、多人审核、阳光透明的管理机制,确保基金收支准确无误,为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三)强化执法维权,奠定劳资和谐新基础

一是加强企业工资支付综合调控。一方面,通过劳动力工资指导价位、工资集体协商、集体劳动合同等措施,指导监督企业不断完善内部分配机制,建立稳定规范的工资增长机制。同时,不断健全完善工资支付监控制度、企业欠薪报告制度和预警报告制度等长效机制,使职工收入随着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同步提高,在发展中得到实惠。

二是加强专项治理。重点查处职工反映强烈的拖欠克扣工资、超时加班且不支付加班工资、劳动环境恶劣、不参加社会保险等违规侵权行为,及时受理查处各种劳动监察案件,案件受理率、按期处结率达到100%,切实维护好职工权益,实现劳资和谐,贫富两安。

三是完善劳动合同制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为契机,监督指导用人单位全面完善劳动合同制度,规范劳动管理行为。进一步提高劳动争议仲裁效率质量,及时调处各类劳资纠纷案件,实现案件受理率、按期结案率、结案正确率三个100%的目标,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四)深入抓好三大培训,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一是企业在岗职工培训。重点加快生产、服务一线,特别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紧缺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培养途径上,一方面指导企业搞好技能人才的梯次培训,纵深储备。另一方面,围绕全市技能人才需求状况,整合优化职业学校、社会培训机构等各种培训资源,多途径开展培训,同时大力推进定单培训、定向培训等培训模式,提高培训效益。第三,对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实行特殊政策,积极联系引进。新增各类技术工人5000人以上,其中高级以上技术工人500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