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标准要求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1: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设标准要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设标准要求

篇1

[关键词]一带一路;海外仓;建设布局;出口贸易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8.088

[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8-0-02

海外仓是指出口商在海外市场建设仓库,当海外市场有需求即可直接从海外仓库发货,让出口企业将货物批量发送至国外仓库,实现该国本地销售、本地配送。而我国海外仓的建设目前处于萌芽阶段,通过建仓来获取经济收益的条件是要进行合理的建设布局,满足海外仓建设的基本标准要求

1 建仓成本最低化

1.1 海外仓储仓商品标准

由于企业的资本有限,想要通过海外仓赚取资本进行再生产投资,就要保持一定的资金周转率。企业应该出口热销、需求量大的商品,再通过海外仓储存、发货,从而回笼资金。雨果网数据显示,有两类产品通过海外仓出口能产生最大利润。①体积大/超重等大件物品。国内无法运送,或者费用太高。②日常快销品。非常符合本地需求,需要快速送达的产品。因此,家具、灯具、大型汽配、户外产品、工具类产品、家具必须用品及母婴用品无疑是“快生产,快消费”的产品。这些产品通过海外仓储直接向买家发货,减少压货,不但能加快收货速度,也能加快企业的资金回笼速度,从而进行资金周转。

1.2 建仓成本节约化

在海外仓的建设方面,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资金实力,选择自行建仓或者租赁仓库。海外仓的建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包括仓储、软硬设备、人工成本,这些都投入不菲。亚马逊集团的资金雄厚,他们自行建仓,当订单量达到一定程度,可以考虑根据不同方式的报价,来尝试实现规模化效应,以降低这部分的成本。而国际主流的海外仓建设模式有两种:一是合资建仓,二是租赁第三方海外仓。据顺丰等公司介绍,租用自营的好处是前期投入成本不算很高,能够较为灵活地调整经营规模,第三方海外仓技术成熟,结合企业本身经营管理的成熟经验,就能达到投资成本低、效率高、出错率低的效果。

2 市场份额及聚集效益最大化

2.1 “一带一路”形势下我国与海外仓的商品出口结构比较

在中国“一带一路”的商品出口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在沿线国家的出口竞争力很强,增长速度也最快。其中木材制品类、金属制品类和塑料橡胶类等近年来上升了20%、,其次是服装鞋帽类上升16%。海外仓销量最大的商品前五名,均包括在“一带一路”出口商品的类目中。其中,服装球鞋类、电子和汽配产品是中国在东南亚出口占比第二高的商品,三者加起来占2014年中亚出口额的31.84%。而海外仓销量排名第一和第四的电子和汽配产品,占我国向中东欧国家出口商品的50%。对于不同的市场需求,海外仓的建设标准也不同。在东南亚地区应建设加工包装型仓库,可以对商品进行有效的管理保存。在欧洲地区建仓,应建设具有维修性能的仓库,以提供维修服务。

2.2 海外仓建应重视“一带一路”的发展需求

因“一带一路”重视大通道与周边国家陆陆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的有效对接,强调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的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逐步形成内畅外联的国际运输大通道。所以交通运输设备、移动设备和运载设备(如飞机、铁轨火车、轮船和汽车及其部件)会在渝新欧、汉新欧、义新欧国际运输通道,中缅、中老泰、中越、中蒙俄等国际道路运输通道和陆水联运通道形成了巨大的市场。在这些地方建仓,无疑要对准交通运输设备市场的需求,建设对口型和专业的仓库,并大量储存以上产品。

2.3 海外仓的运营使用应与商品流行性相结合

许多产品在一年中有很明显的“旺季”和“淡季”之分,在旺季就应该加大商品储存,在淡季就应该做清仓降价等调整,比如:服装、鞋类等季节性强的消费品,卖家需要做库存和销售周期把握。更重要的是,每个国家都会有它的购物旺季,无论是实体购物还是互联网购物,比如:中国的“双十一”,“京东618”。又比如:美国的感恩节,购物广场时常会被“洗劫一空”,建设海外仓要设计好商品的配送以及降价服务。消费者在这些节日往往会进行不理性消费,这正是出口商扩大销售,提高本身知名度的好机会。

3 建仓选址的合理化

3.1 海外仓地理选址与“一带一路”地理布局相结合

在“一带一路”中,中国的贸易对象遍布亚欧非洲,西至发达国家成群的欧洲经济圈,东至贸易频繁的东亚经济圈,海外仓在这些地方建设,能大大提高产品的曝光率,从而使出口更便捷,增加贸易商机。目前,中国建设海外仓的最热门国家分别是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德国。而这些国家的海外仓技术比中国发达,其人力成本、管理成本和租赁成本相比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以美国为例,在美国建仓需要昂贵库存费用,包括打包费1美元每件商品,订单处理费1美元每件商品;储仓费15.94美元(1到9月份);购物旺季要多收取20%,更重要的是,美国的海外仓年租金是100~120美元每平方米,人工最低成本达到每小时14~15美元。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却相反,虽然这些国家的海外仓发展水平不太成熟,但它们的地租、仓储等费用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都普遍较低。由于“一带一路”会促成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频繁,对于出口而言,在这些国家建仓还是有优势的。出口商可以向西方海外仓技术先进的国家学习或者引进技术,再进行海外仓储的投资与建设,依托着政府的政策支持,有利于提高贸易的整体效率,增加盈利的机会。在“一带一路”建设多条经济带中,例如中国-南亚-西亚经济带,一方面在交通运输设施的建设中海外仓能发挥其优势,另一方面海外仓能够为这些地区的交通运输建设提供贸易平台,相辅相成,加快二者的建设与发展。

3.2 选址建仓时应该注意的三个问题

3.2.1 建仓资金问题

土地昂贵,需大量资金购买土地使用权和土地租赁权。建仓不仅要购买地皮,而且需要支付其他的仓储费、管理费等,如果企业无法承担这些庞大的费用,可以考虑先租赁一些第三方提供的海外仓。但目前技术成熟的海外仓集中于西方发达国家。

3.2.2 盲目竞争问题

世界现有的海外仓都过分集中在西方发达国家,而这些国家的海外仓储技术不相上下,价格却非常的高昂,在这里建设或者租赁海外仓,会陷入无收益的困境。

3.2.3 盲目建仓问题

当企业忙于投资建设海外仓的同时,仓库的储量和体积正在变得越来越大,仓库越大成本资金越高,但这些资金并不是完全使用在商品的流动当中,换言之,海外仓的使用量达不到建仓的基量。美华海外仓储公司成立于2012年美国,澳大利亚都设有直营仓库,其中澳洲仓的日最大订单处理能力为18 000单,美东仓为30 000单,美西仓为15 000单。而各海外仓的实际出货量却不多,澳洲仓每天3 000多票出货量,美国仓每天仅为2 000票,这样一来,储仓费增加了,商品管理费增加了,工人的报酬也要增加。企业想要盈利就必须避免这种效益低下的海外仓建设。同时,要考虑自己的商品出口量,出口量太小没办法形成价格优势就不要选择海外仓。

4 专业人才的高素质化

对于欲经营海外仓的企业来说,重要任务是劳动力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海外仓的技术经验并不成熟,各环节需要大量的专业型人才,以满足跨境电商出口贸易这种灵活多变的销售方式。解决海外仓的运营问题、产品的销售问题、物流的成本问题,以及各种税务问题需要掌握外贸知识、物流知识以及外语知识等各种专业知识的专业团队。我国不仅缺少了解国内外市场的人才团队,缺少管理国际货运的人才团队,也缺少专业客服,漏包、丢包、丢单等问题时常发生。此外还有发货地址错误、仓库无法与客服信息一致等问题,这都不能给消费者带来良好的海外仓速率配送体验,违背了建仓目的,也无法达到企业的预期收益效果。

同时企业需要人才来创造一套完善而高效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完善的系统应该包括客户端、管理端、支付端,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技术才能开发并有效运作。企业在进行海外仓建设时一定要考虑人才团队的培养以及运营机制的发展,学习西方先进的运营管理机制,充分借鉴他们成熟的经验,结合自身发展优势,合理正确地建设海外仓。

主要参考文献

[1]Long Kaifeng. The “One Belt and One Road” is an Important Mutually Beneficial and Win-win Strategy[J].和平,2015(1).

[2]Zi Daogen. Logistics Cost Control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Based on Overseas Warehouse Mode[J].Logistics Technology,2015(16).

[3]公丕萍,宋周莺,刘卫东.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的商品格局[J].地理科学进展,2015(5).

[4]王钰.海外仓或将成为电商新常态[J].进出口经理人,2015(5).

[5]潘意志.海外仓建设与跨境电商物流新模式探索[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5(9).

[6].海外仓:让跨境电商更精彩[J].中国对外贸易,2015(4).

[7]宋海英,许琳.海外仓――电商时代物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5(7).

[8]王钰.海外仓实现跨境销售本地化[J].进出口经理人,2014(12).

[9]鲁旭.外贸B2C海外仓的流程再造效果与市场价值[J].对外经贸实务,2015(11).

[10]韩朝胜.我国B2C跨境电子商务海外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物流技术,2015(15).

[11]张夏恒,马天山.中国跨境电商物流困境及对策建议[J].当代经济管理,2015(5).

[12] 甘均先. “一带一路”:龙象独行抑或共舞?[J]. 国际问题研究, 2015(4).

[13]刘洋.“十三五”时期重要自然资源风险研究[J]. 宏观经济管理,2015(6).

[14]潘志平. 2015中亚局势扑朔迷离[J]. 中国投资,2015(3).

[15]郭春梅.中国在澳投资受阻的原因及其启示[J]. 现代国际关系,2014(10).

[16]董漫远. “伊斯兰国”崛起的影响及前景[J]. 国际问题研究,2014(5).

[17]杨晨曦.“一带一路”区域能源合作中的大国因素及应对策略![J]. 新视野. 2014(4).

[18]潜旭明.“一带一路”战略的支点:中国与中东能源合作[J]. 阿拉伯世界研究,2014(3).

篇2

关键词:监狱设计;标准;重要性;科学性

为了使中国的监狱管理工作能够更高、更快地发展,以适应世界自由刑刑罚执行发展趋势和国际人权斗争的需要,在1994年1月召开的全国司法厅(局)长会议上,确定了创建现代化文明监狱的宏伟目标。近些年,一些省市开始注意监狱建筑的布局、式样,并以安全、庄重、文明为基本要求,监狱建筑突破了过去的旧、土、简的状况。

1.前言

由司法部担纲主编,建设部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实施的《监狱建设标准》,已于2003年2月1日开始施行。通过十多年的应用和研究,《监狱建设标准》为我们制定监狱布局调整规划,促进监狱建设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加大各级政府对监狱建设的投资力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2.我国监狱建筑的历史沿革

历史上各个时期、各个地方的监狱建造型式都不相同。随着社会的发展,监狱经过奴隶制监狱、封建制监狱、半殖民地半封建制监狱、时期人民民主的监狱,直至发展成今天的社会主义监狱。

3.《监狱设计标准》的重要作用

《监狱建设标准》具有依法治监的重要作用,《监狱建设标准》总则中指出:本标准是为监狱建设的项目决策及合理确定监狱建设水平服务的全国统一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监狱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监狱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的重要依据。

1)对监狱建设单位,在项目决策的政策、技术、经济等方面起着指导作用。

监狱建设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监狱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监狱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的重要依据。有鉴于以前的经验教训,《监狱建设标准》规定了监狱选址、规划布局、建设规模、项目构成、建筑标准、安全警戒设施、场地及配套设施等主要内容要求。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已深人人心,但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首先要有法可依。

2)对各级管理机关,在做好项目的技术、经济、管理工作上起到宏观调控作用。

《监狱建设标准》的出台,监狱建设就有了一个基本的依据,有关各方就容易统一认识。

3)具有一定的政策性和实用性。

《监狱建设标准》是在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参照国家有关标准、根据监狱工作发展要求、结合各地实际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和实用性。标准的执行对罪犯技能培训和劳动改造用房的规定,贯彻了《监狱法》的有关条款,贯彻了我党“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监狱工作方针,符合监狱实际,为解决罪犯劳动场所提供了政策保障。

4.如何更好地执行《监狱设计标准》

执行《监狱建设标准》必须结合实际、量力而行针。《监狱建设标准》兼顾了各地监狱建设现状和发展需要,理论上有所创新,项目的设定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同时,也充分考虑了各地监狱建设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在建设项目和指标的设置上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为各地结合本地实际贯彻执行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我们在设计监狱时,能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不同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

1)贯彻《监狱建设标准》,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部门的理解和支持。

《监狱建设标准》的落实,涉及的部门比较多,难度比较大。一是政府部门支持和理解的难度比较大,在审批规划和安排资金方面难以落实;二是监狱建设单位理解不够,执行的难度比较大,主要是片面追求标准面积和功能齐全,缺乏总体规划和量力而行,没有考虑分步实施。

2)灵活掌握《监狱建设标准》。

《监狱建设标准》在具有强制性的同时,也具有推荐性,如监狱建设标准条款中凡是指明“宜”、“不宜”的,都是可以机动、弹性执行的推荐性条款。我们理解《监狱建设标准》就是一种面积控制标准,有一定的变动幅度。如一些项目指标,可以在不突破总面积指标的情况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监狱建设标准》中规定的建设项目,在功能合理的情况下,也可以适当调整。今后新建、迁移、改造监狱,要严格按《监狱建设标准》建设,但不要求一步到位。对监狱建设实践中可能会遇到《监狱建设标准》中没有规定的内容,可根据自身的条件,在与有关各方协调一致的情况下积极探索。

3)合理应用《监狱建设标准》。

《监狱建设标准》是为监狱建设的项目决策及合理确定监狱建设水平服务的全国统一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监狱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监狱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的重要依据。我们要在监狱建设时合理应用《监狱建设标准》。监狱建筑与社会建筑不同,监狱建筑的设计思想是安全、坚固、适用、经济、庄重,与社会建筑追求美观、豪华具有本质的差别。所以我们在进行方案设计时,在不压缩审批规模的前提下,尽量采取经济、节约的方式,确保正确执行《标准》不走样。

4)分步实施《监狱建设标准》。

监狱布局调整的工程量大、任务重,除了少数经济条件好的地方外,全国大部分地区都不可能在短短几年间调整到位,必须一次总体规划,分年实施,逐步落实《标准》。

5)不断完善《监狱建设标准》。

《监狱建设标准》也要在实施中不断总结,逐步完善。经常性地开展《标准》复审工作,通过对《标准》的不断修改,保持其先进性、合理性和适用性。各地在应用中就已经对《标准》的内容提出了不少修改和补充意见。

6)出台配套的技术规范。

目前各地监狱建筑设计使用的是一般民用建筑设计规范,与监狱建筑的特殊性存在一定差距。监狱设计的原则是安全、坚固、适用、经济、庄重。而一般民用建筑要体现出美观、高大、错落有致,或者雅观、流畅,别具一格;监狱设计时,要考虑许多安全警戒措施,如围墙要求厚0.5米,并且是砖墙,民用建筑则要求无障碍隔离。监狱用房的主落水管不能设在室内,但民用规范又要求不能设在室外;监狱建筑结构需要采用混合结构,但新规范对此进行了限制;监狱建筑层高限制为6层。还有许多与设计规范有关的问题,迫切需要制定符合监狱建筑特点的《监狱建筑设计规范》和《监狱建筑标准图集》。

5.结语

《监狱建设标准》的实施,开辟了监狱建设新的里程碑,给监狱建设发展带来了机遇。但是我们一定不能因贯彻《标准》而贪大求洋,更不应脱离《标准》而标新立异,要正确理解《监狱建设标准》的历史意义,科学应用《监狱建设标准》,真正把《监狱建设标准》贯彻到监狱建设实际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监狱建设标准》,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2]《看守所建筑设计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3]《现代化文明监狱的标准》,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篇3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小市场、大民生”的服务宗旨,坚持政府引导、合理布局、市场运作、规范管理的工作思路,加快建设标准化菜市场建设、便民菜店进程,构建商品优质、价格优惠、服务优良的“菜篮子”便民服务体系。

二、目标任务

新建标准化菜市场10个、新建便民菜店50个。

三、主要工作

1.标准化菜市场:以企业为市场建设、经营和管理主体的市场项目,由区政府以奖代补给予扶持;以街道为建设、经营和管理主体或街道与企业合作建设管理的市场项目,由区政府扶持资金作为市场建设资金入股,街道和区商务局按比例共同持有。区商务局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化菜市场建设规范和标准,在辖区内寻找面积在600平方米以上的空闲场地或商铺房屋,原则是在现有标准化菜市场服务半径500米范围以外选址,科学规划,合理选址,通过建设钢架结构封闭市场、提升改造原有半封闭菜市场、租赁沿街房屋铺面开办市场等方式,推进标准化菜市场建设工作。同时,探索政府全额投资建设,委托资质企业经营管理的新模式,力争建设2至3个政府投资产权国有的标准化菜市场。

2.便民菜店:采取“三加”的工作机制,即:商务、财政部门(负责建设工程及建设资金的监管工作)﹢街道、社区(负责建设场地的选址协调工作)+配送企业(负责建设投资及经营管理工作),以蔬菜配送企业为主体,政府以奖代补主给予扶持,通过直营方式建设便民菜店,便民菜店面积在30至100平方米,经营的蔬菜品种不少于15种,由商务部门统一店面设计标识,店内陈列美观,明码标价,制度健全,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并符合消防、卫生、质量、计量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同时,探索活动型便民菜店和便民蔬菜流动车,力争建设20个以上的活动型便民菜店和便民蔬菜流动车。

四、资金扶持

1.标准化菜市场建设资金主要依靠企业、单位筹集资金,进行建设,实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各级政府给予适当的资金以奖代补的形式进行扶持。根据建设面积和投资规模予以每个标准化菜市场给予资金扶持,扶持资金不超过市场建设总投资的50%。

2.便民菜店建设资金由蔬菜配送企业筹集投资并受益,商务部门根据菜店的建设面积及规模,予以3至5万元扶持资金。

五、责任分工

1.选址:由区商务局牵头组织,24个街道配合。按照全市标准化菜市场规划要求和便民菜店布局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对辖区内的空闲场地和空闲房屋进行排摸,积极寻找选择标准化菜市场、便民菜店以及配送中心的建设用地。

2.审批:由区商务局牵头负责,区发改局、区执法局、区建设局、国土分局配合。按照特事特办的原则,开通标准化菜市场、便民菜店建设审批“绿色通道”,对标准化菜市场建设项目从简从速进行立项建设审批。

3.建设:由区商务局牵头负责,投资建设方具体实施。按照质量优先、标准统一、结合实际、各具特色的要求,加快推进标准化菜市场、便民菜店及配送中心的建设进程。

4.扶持:由区商务局和区财政局负责。进一步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区财政拿出标准化菜市场、便民菜店建设专项资金200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和全额投资相结合和的方式,给予项目建设建设开办方资金扶持,用于市场项目建设,建立对市场和便民菜店的长效奖励扶持机制。

5.监管:由区商务局牵头负责,区物价局、区食药局、工商分局、质监分局配合。制定出台标准化菜市场经营管理办法,成立商务专门执法机构,对标准化菜市场的经营秩序、商品质量、食品安全、环境卫生、收费项目、商品价格、服务质量等进行全方位监管。

6.宣传:由区委宣传部和区商务局负责。组织标准化菜市场建设开办方、配送企业和经营户,通过新闻报道、现场观摩、宣传资料、促销活动、上门服务等多种形式,在全区开展有声有势的标准化菜市场、便民菜店宣传活动。

7.验收:由区商务局、财政局、审计局联合按照标准化菜市场、便民菜店建设标准和要求,对市场、菜店项目的工程、投资、财务等方面进行审核验收,对位通过审核验收的市场、菜店项目,要求建设企业限期整改完善,对复审仍未通过的市场、菜店项目不予资金扶持。

六、实施步骤

1.年3月底完成标准化菜市场建设资质审核工作,4月底前完成各标准化菜市场建设设计方案,同期开工建设,于年12月全部建设完工。

2.便民菜店建设以半年为建设时间界限,年6月建成20个便民菜店,12月底完成30个便民菜店。

七、组织机构

成立标准化菜市场、便民菜店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李世祥任组长,区委办、区政府办、区委宣传部、区发改局、区商务局、区执法局、区农水局、区财政局、区建设局、区物价局、区审计局、区食药局、工商分局、质监分局、国土分局和24个街道办事处的行政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商务局,办公室主任由区商务局局长魏世科兼任。具体负责标准化菜市场、便民菜店建设的组织、协调和实施工作。

八、保障措施

1.落实目标责任。专人负责市场、便民菜店建设进度,随时掌握项目的工程进度。

2.加强督促检查。由商务局对项目开工、工程进度等建设进展情况进行跟踪检查指导,帮助项目实施单位解决工程建设中困难和问题,确保工程如期完工。

3.强化管理机制。加强与街道联系,将菜市场、便民菜店建设纳入目标考核内容。

篇4

一、“高效茶园”示范基地建设标准

(一)基地连片建设50亩以上,园相整齐,树势健壮。

(二)建有供水抗旱水池、供水管道等灌溉基础设施。

(三)建有机采操作道,实现机械修剪及采茶。

(四)园内悬挂频振式杀虫灯、黄色粘虫板等防虫设施,有专业机防队,病虫防治达到无公害要求。

(五)茶园栽植遮阴树30棵/亩。

(六)茶园实行测土配方施肥,亩施配方肥100公斤。

(七)亩平产干茶100公斤,亩产值达到5000元,名优茶产量比重达到30%,名优茶产值达到70%。

(八)建有示范基地管理日志,产品达到无公害质量要求,抽检质量合格。

(九)以村为单位建设,村委会有专人负责,有基地建设和管理方案。

二、茶叶示范户评选标准

(一)农户建设茶园3亩以上,茶树按规格种植,亩平2900丛。

(二)茶园水、肥管理良好,树势健壮,园相整齐,园内无杂草及其它农作物。

(三)严格按技术人员要求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开展定型修剪,加强茶园病虫无公害防治。

(四)亩产干茶100公斤,亩产值达到5000元,名优茶产量比重达30%以上。

三、茶叶加工厂建设标准

(一)加工厂厂房建设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地面硬化,墙面白化,通风出烟良好,整洁卫生。

(二)加工机械至少要配置以下设备:60型滚筒杀青机一台,110型复干机两台,55型和35型揉捻机各一台,一拖二平板灶一台,并尽量采用不锈钢机械设备。

(三)有具备经营能力的管理人员和技术较高的茶叶加工技术人员。

(四)证照齐全,管理规范,能严格按茶叶加工技术质量标准和市场准入要求开展生产。

四、“高效桑园”示范基地建设标准

(一)集中连片桑园50亩以上,地势开阔,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桑树品种良好。

(二)建园采取抽槽整地,施足底肥,标准化建园。定植标准株行距为0.4m2.5m,每亩不少于660株;定干高度30厘米,留足支干,按标准分季节修剪;园相整齐,树势健壮。

(三)抚育管理规范,田间无杂草。

(四)有采桑干线道路,有基本的排灌设施。

(五)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桑叶产量和质量良好。

(六)蚕农适时开展技术培训,实行小蚕共育、方格簇等科学养蚕方法,养蚕效益明显,每张蚕种产量达到45公斤以上,亩产值达到1500元。

(七)高效桑园示范基地以村为单位建设,村委会有专人负责,有基地建设和管理方案。

五、养蚕示范户评选标准

(一)农户建设桑园面积3亩以上,年养蚕5张蚕种以上。

(二)桑园建园标准,园相整齐,树势健壮。

(三)有标准的养蚕室,有配套的蚕具,能熟练掌握科学养蚕技术,年蚕茧产量225公斤以上。

(四)严格按技术人员要求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开展定型修剪。

(五)田间抚育管理规范,无杂草,无影响桑树生长的其他农作物。

六、农户养蚕室建设标准

(一)以农户为单位建设专用养蚕室,面积50平方米以上。

(二)选址要求:四周开阔干燥,通风良好;远离畜禽舍,临近水源。

(三)建设规格:一般蚕室长8~10米、宽5~6米、高2.8~3.3米;砖混结构,有对流窗(前后要开窗户);六面光(水泥硬化地面、石灰墙壁、屋顶要平滑)。

(四)基本要求:容易调节和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便于通风换气;室内光线均匀良好;能彻底消毒;有蚕架、蚕簇、蚕匾等蚕具。

(五)其他要求:蚕室终年严禁堆放粮食,柴草等物,防止产生壁虱。平时洼意关闭蚕室门,防止有毒气体或其它不良气体飘逸至室内。

七、烘茧站建设标准

(一)建设选址在镇规划范围内,交通便利,蚕农集中。

(二)站房建筑面积150平方米以上,地面硬化,墙面白化,整洁卫生。

篇5

[关键词]国防高速公路

中图分类号:TN7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1-0267-01

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贯彻国防要求,是将国防交通建设融入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增强公路交通保障潜力、实现平战结合、军民两利的有效途径。高速公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公路运输基础设施,以其高速性、便捷性和安全性在陆路交通建设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从国防安全的需要看,高速公路对于部队平战时快速机动和物资运输保障具有重要的作用。从国家安全的角度看,高速公路对于维护国家稳定以及应对重大非战争灾难和突发事件,其地位也十分突出。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国防交通建设的黄金时期。在这背景下,着眼提高高速公路国防交通保障打赢能力和综合反应能力,以国防要求贯彻于高速公路建设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树立军民融合思维,军地共同推进国防高速公路建设

(一)树立全局观念。近年来国家公路交通建设的加速发展,为国防公路交通建设提供了广阔的融合空间。必须借势而上,乘势而为,转变军地各自封闭、自我发展的传统观念,努力破除仅靠单方一手抓国防公路交通建设的思想,充分调动军地双方的积极性,牢固树立整体观念,主动与地方交通规划部门加强沟通联络,及时掌握高速公路工程建设规划。

(二)广泛开展宣传。为适应交通运输事业快速发展和未来高技术战争对交通保障的要求,更好地在高速公路建设中贯彻国防要求,应加大平战结合这一基本原则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大众传媒、信息网络的积极作用,提高公民的国防意识,使政府和设计、建设施工单位在思想上重视高速公路的国防价值,行动上自觉按照国防需求贯彻落实在高速公路的建设过程中。

(三)密切军地关系。利用驻地政府议军会、走访慰问等时机,及时通报国防公路交通建设需求,争取将国防公路交通建设纳入地方公路交通建设总体规划,推动国防公路交通建设与地方高速公路建设统一筹划、同步设计、同力推进。构建布局合理、衔接配套、立体综合、完备通达的现代战场公路交通网络体系,使新时期的公路交通建设实现军地协调、平战共享。

二、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国防高速公路建设法规体系

(一)坚持政府主导。交通运输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也是重要的服务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高速公路建设贯彻国防要求涉及到政府、军队、交通行业等多部门,无论在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都是政府掌握的资源最多。同时,各级政府是交通运输建设的责任主体,因而应由政府负责确保在公路建设中贯彻国防要求、体现维护国家安全的国家防务政策,并立法保障其顺畅实施。

(二)构建法规体系。确立以国防交通为统揽的理念,以国家安全利益为牵引,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基本规律,将国防交通建设的基点界定在战时运用上,出台《国防交通法》,并逐步形成以《国防交通法》为上位法,以《军事交通运输条例》为核心,以各种规定等为骨干,以各种规范标准为补充的贯彻国防要求的法律法规体系。通过立法,明确职责、权力和义务,建立约束和奖惩机制。

(三)完善法律法规。根据公路交通运输法律体系和立法习惯构建国防交通法规体系框架,制定并颁布新形势下急需的法律法规,修改现有法律法规和条例,从结构上进行整合,从内容上进行完善,从体例上进行规范,从而达到内容上的完整性、结构上的系统性和表述上的规范性,建立起规格高、层次全、覆盖面广、衔接紧密、便于操作的公路建设贯彻国防要求配套法规体系,确保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深化融资体制改革,顺畅国防高速公路建设资金渠道

(一)拓宽资金来源。鼓励社会资本尤其是民营资本进入高速公路建设领域,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着力解决制度性、政策性、机制性瓶颈。采取多渠道、多层次筹集资金的方式,积极扩大政府债券、企业债券等直接融资规模。在有效减轻政府融资压力和风险的同时,发挥交通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稳定支撑和对经济转型的先导引导作用。

(二)建立引导机制。通过政策引导、直接拨款和资金补贴等多种方式,落实法定的、或者由军队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核准的国防高速公路建设。对国防高速公路的新、改进工程和设施,给予一定的财政扶持。对国防要求建设用地,应免收土地征用费和有关税收,对承担国防要求和任务的建设者,免征运载工具等营业所得税。通过税费的优惠和资金的补偿,对参与国防高速公路项目形成良好的引导效果。

(三)顺畅资金渠道。设立国防建设基金,建立起稳定的国防高速公路建设资金来源,建立完善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应制定并落实对国防交通建设项目适当的优惠政策,通过法规和配套政策使国家交通建设基金适当向贯彻国防要求的高速公路建设倾斜,保证储备资金的来源,稳定资金渠道,保障资金渠道顺畅发展。

四、立足通用充分调研,制定国防高速公路建设技术标准

(一)建立技术标准。技术标准是交通建设贯彻国防要求工作实施的依据,要深入开展高速公路建设贯彻国防要求技术标准研究,将贯彻国防要求的技术规定和标准纳入国家有关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和高速公路建设技术规范之中,并结合军队建设和发展,分类别、分层次的拟定符合我军各型号军事装备通过能力的技术标准,以此制定有关高速公路贯彻国防要求的技术标准,切实增强可操作性。

(二)充分调研论证。配套的技术标准体系是公路建设贯彻国防要求的重要基础,标准的制定要以调研论证为起点,详细分析我军现有装备特点及发展趋势以及可能遭受打击的高技术武器的破坏能力,以统计学的基本理论为支撑,以系统分析为手段,综合考虑、分类规划,推动公路建设贯彻国防要求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指导高速公路设施贯彻国防要求的规划、设计、建造、防护等工作的具体实施。

(三)立足军民通用。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配套设施的建设与完善,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一些民用交通设施的能力已经能够满足军事上的要求,如高速公路等级要求等已经无需另外制定标准,这将大幅减少贯彻国防要求技术标准研究的工作量。因此,梳理需要贯彻国防要求交通设施的范围,是高速公路建设贯彻国防要求标准体系研究的一项主要内容。与此同时,所制定贯彻国防要求的技术标准、规范也应尽可能通用化、民用化。

五、着眼提高质量效率,建立完善国防高速公路工作机制

(一)明确职责分工。为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要明确每类单位的具体职权和责任,规范有关部门的职责、权力、义务和工作机制,突出主管部门、提报审批部门和执行部门的重点责任追究问题。要在建立单位职责的基础上,建立贯彻国防要求分管领导和人员的岗位责任,真正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从而避免推诿和拖延等问题发生,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二)理顺协调关系。高速公路建设贯彻国防要求工作,涉及各级政府计划、交通、财政等部门,军队作战、军交等部门和公路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更需要依靠各级战备部门,涉及部门单位多,工作关系复杂。完善稳定的协调机制是搞好高速公路建设贯彻国防要求的必要条件。因此,理顺工作关系,建立完善工作协调机制非常重要。

(三)完善工作制度。高速公路建设贯彻国防要求工作的正常开展必须要建立相应的稳定的工作制度。一是高速公路建设规划计划的征求意见制度,在研究确定建设规划和计划时,必须征求战备部门的意见;二是前期工作协调会制度,特别是结合方案设计的审查,吸收交通战备部门或部队有关部门的人员参加;三是重点项目的施工监督和检查验收制度,如高速公路飞机跑道,贯彻国防要求的特大桥梁、渡口等,要求交通战备部门参加监督和竣工验收。

参考文献:

[1] 张志刚,姜家彬,蔡良富.公路建设贯彻国防要求的几点思考.人类工效学,2001,(6).

篇6

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是实现国家安全利益的需要,也是在经济领域做好国防动员准备的重要措施。基础设施搭载国防功能是国防经济动员的前提,是军民融合的基础,是实现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重要保障。在军事行政法上,加强国防动员关于基础设施搭载国防功能法制建设,是实现国防动员法制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一、基础设施的基本定义

基础设施是一个内涵和外延十分宽泛的概念,最早用于军事领域,称为“军事基础设施”,二战后西方国家将这一概念广泛用于军事研究范畴。西方部分国家的词典对基础设施有如下的定义。(1)《美国传统词典》:基础设施是一个社会或团体发挥作用所必不可少的基本的设备、服务和装置,比如交通和运输系统、水和能源管道以及学校、邮局、监狱等公共机构。(2)《RANDOMHOUSE全文词典》:服务于国家、城市或区域的基本的设施和系统,比如交通运输、发电站和学校。此外,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对于基础实施有一个比较权威的定义:基础设施是永久性的成套的工程构筑、设备、设施和它们所提供的为所有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共同需要的服务。它的种类繁多,其中占主体的经济基础设施主要有公共设施:电力、电信、自来水、卫生设施和排污、固体废弃物的收集和处理、管道煤气等;公共工程:公路、大坝和灌溉、排水用的渠道工程等;其他交通部门:铁路、城市内交通、港口、航道以及机场等。本文主要分析研究能够搭载国防功能的国家基础设施,属于狭义的基础实施,是指受益可惠及全国、大都由中央投资(部分项目要求地方有配套资金)、隶属中央有关部门管辖的基础设施项目,且在建设中能够做到贯彻国防功能,通过一定的动员可以转为军用或军民两用的基础设施,其主要包括交通运输、水利建设、信息产业、能源建设、原材料重大建设项目、高新技术开发建设项目以及与国防密切相关的重要产品。

二、国家基础设施搭载国防功能的现实意义

1.在平时经济建设中贯彻国防动员的需要。现代信息产业技术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以往传统机械化战争的作战模式,作战时间短、强度高、消耗大的特点,对现代战争提出了更高的动员要求。迟浩田说过:动员,战争之要,国之大事。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中搭载国防功能,是国家平时积蓄国防动员潜力,战时快速高效地将国防潜力转化为国防实力的物质保障基础,也是实现有限资源合理配置、寓军于民的重要方式。

2.实现国防动员建设深入发展的现实需要。当前,国家对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很大,这对在平时经济建设中实现国防动员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期。但基础设施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收益慢等特点,只有在建设中使其搭载国防功能,做到军民融合、寓军于民,避免以后为搭载国防功能的重复建设或改建,才能做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进而使我国的国防动员建设迈入新起点、实现新突破。

3.促进军民融合、寓军于民的现实需求。国家基础设施搭载国防功能,是国防动员建设贯穿“军民融合、寓军于民”方针,走平战结合发展道路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在经济建设发展基础上获得最大的国防效益,提高平战转化速度和战时动员能力,实现国防动员的“转换器”和“倍增器”作用。从经济上说,既避免了重复投资和浪费,又可利用国防技术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实现国防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互为裨益的双赢。

三、我国基础设施搭载国防功能法律制度现状

1.法规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现为部分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搭载国防功能建设没有明确具体的法律依据,缺少法规制约措施。如,就民用机场建设来说,民航基础设施搭载国防功能到底有哪些任务,该建立完善哪些设施,都没有明确要求。由于项目、标准都不够明确,致使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在规划设计、立项审批、施工验收等工作上找不到具体政策法规依据,国防项目落实得不到保证。

2.没有相应的配套标准。主要表现为相关法律法规只规定具体的原则和笼统的要求,没有具体的相关配套标准。如,《国防交通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建设其他交通工程设施或者研制重要交通工具,应当兼顾国防建设的需要。从法律概念上来看,此条中的其他交通工程设施、重要交通工具的含义就模棱两可,就没有相应的法律含义,且现实中也没有相应的如何满足国防需求的技术标准。

3.部分基础设施搭载国防功能的法律制度缺失。如,缺乏信息领域基础建设搭载国防功能的相关规定。我国目前就信息方面的立法主要有《信息安全条例》、《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这些法律法规没有就信息基础设施中搭载国防需求进行具体的明确,造成了国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缺乏顶层设计,建设上重复浪费。目前在执行上主要依据《国防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国家建立战略物资储备制度。战略物资储备应当规模适度、储存安全、调用方便、定期更换,保障战时的需要。将信息基础设施归类为战略物资,造成了建设信息基础设施搭载国防需求根本没有相关的法律依据。

四、基础设施建设搭载国防功能法律制度的完善

(一)建立完备的基础设施搭载国防功能的法律系统

我国基础设施搭载国防功能法律法规体系应由国家权力机关和政府部门以及军队有关部门共同制定的法律、法规、条例和规章组成。第一层次为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第二层次为法规,如《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基本建设贯彻国防要求规定》;第三层次为规章,可按照基础设施行业类别划分,用以规范基础设施行业内部贯彻国防要求的行为。如:可考虑制定《基础设施搭载国防功能法》,主要可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明确各行为主体在基础设施搭载国防功能体系中的职能与权限,以及基础设施搭载国防功能的条件、程序和审批权限。赋予有关基础设施搭载国防功能决策委员会对编制规划的责任和权限,规定基础设施搭载国防功能规划修改和批准立项的程序。(2)规范基础设施搭载国防功能管理程序,明确管理职权。把基础设施搭载国防功能规划的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和监督等纳入统一的法制轨道。(3)明确基础设施搭载国防功能监督机构的职责、权限、形式和要求,规定基础设施搭载国防功能建设单位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制度,以保证规划的正确执行。(4)规定基础设施搭载国防功能的法律责任,基础设施搭载国防功能法应该具有强制性的法律约束力。基础设施搭载国防功能规划一经批准,就具有法律效力,必须认真执行;未经法定程序,不得擅自更改。(5)围绕《基础设施搭载国防功能法》还应该制定一系列相关的法规和条例,形成一个层次分明、完整配套的基础设施搭载国防功能的法律体系。例如:《道路交通贯彻国防要求条例》、《通信设施贯彻国防要求条例》、《港口建设贯彻国防要求条例》等。

(二)完善基础设施搭载国防功能的军民兼容

技术标准化法律制度科学的、具备可操作性的国家标准是基础设施搭载国防功能的技术前提。这种技术标准不仅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还要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制定贯彻国防要求的技术标准化法律制度既要考虑满足国防技术水平发展的要求,也要考虑民用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承受能力;既要考虑未来军队作战的需要,也要考虑部队日常训练生活;既要处理平时保障与战时保障的关系,也要处理技术标准与经费可能的关系。特别是贯彻国防要求的技术标准要主动向民用标准靠拢,既有利于充分发挥民用基础设施的兼容性,又可以节省建设和维护的费用。为尽快适应现代高技术战争以及军民一体化发展的需求,避免我军各项技术标准与地方技术标准系统之间的互不兼容的情况,需要在研究国内外基础设施相关标准化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我军的实际情况,制定我国基础设施搭载国防功能标准化的总体规范。基础设施搭载国防功能标准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应充分发挥军民两方面的积极性,适应军事技术发展的需要,促进标准的科研、生产、使用中的军民结合,使军事技术标准与国家标准接轨,制定符合我军军事斗争准备的技术标准化法律制度;同时,我们还应借鉴采用国际标准和发达国家的先进标准和规范,既满足部分进口、引进武器装备的基础设施技术需求,又兼顾了战时因标准不统一带来的麻烦。另外,我们以往对技术标准的规定多是方向性的原则规定,下一步要将技术标准规范进行细化,满足不同类别的基础设施贯彻国防要求的技术标准需要。标准化规范的制定可由国务院基础设施主管部门、国家标准主管部门和部队有关部门联合研究制定各类建设项目贯彻国防要求的技术标准化规范,形成完整、清晰和具体的贯彻国防要求的标准化规范。要明确军方参与规划和制定标准的部门,改变目前我国不同军事部门在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技术标准方面的意见不统一,导致政府基础设施建设主管部门在不同军事部门意见之间摇摆、左右为难的现象。

篇7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全县义务教育内涵发展、规范发展、均衡发展为目标,集中力量实施全县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将我县普通中小学校建成标准化学校,实现各学校布局合理、规模适宜、设施完善、安全耐用,办学水平大幅提升,校际差距明显缩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基本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县教育局联合有关部门负责统筹、协调、指导和监督其实施。各乡镇政府分别制定农村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有步骤、有计划地组织实施。

2、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全县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先规划后建设的要求,结合城镇化建设、新一轮中小学布局调整、危房改造、寄宿制学校建设和“两热一暖一改”工程等,综合考虑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空间布局及人口规模,统筹制定全县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规划,分年度确定目标,分步实施、逐年推进。

3、突出重点,分清主次。重点解决我县学校规划布局不够合理、学校生均占地和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及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严重不足、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设施不配套、农村小学办学条件简陋等突出问题。列入前3年建设的学校应是在区域范围内地处偏远、办学条件和水平相对低下、存在问题较为突出的学校。

4、立足实际,实行一校一策。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求真务实的作风,结合实际,量力而行,全面掌握本乡镇学校的规划布局,合理确定每所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建设项目,按照先难后易的原则,重点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城镇薄弱学校建设。坚持着眼于解决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满足教育教学基本需求;坚持启动项目与中央、省市投资方向一致;严禁不合理规划,杜绝超标准建设,现有超大规模学校要采取措施,逐步过渡到适宜办学的规模。

二、工作目标

通过5年的努力,我县普通中小学全部达到《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要求,实现校舍建设、设施设备配备、教师配备、学校管理和教育质量“五个标准化”,学校布局科学合理,校舍建设达到标准,校园环境规范整洁,设施设备充实完善,教师素质显著提升,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1、校舍建设标准化。校舍建设必须确保师生安全,在抗御重大意外灾害时,学校可作为周边地区的紧急避难疏散场所。各类校舍用房设置齐全且使用面积达到标准,能够满足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生均学校占地面积和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符合标准;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各个功能区相互分开,功能齐备;寄宿制学校要有与学校规模相适宜的学生宿舍、餐厅;应建有公寓式教职工公寓;建有标准的运动场地;校园达到绿化、美化、净化要求。学校必须编制校园总体规划,总体规划应按教学区、体育运动区、生活区等不同功能,合理布局。

2、设施设备标准化。按照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相关标准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学仪器、实验设备、文体器材、电教设备、图书音像资料、信息技术设备、卫生保健等设备的配置应符合标准,达到实用、够用、耐用的目标。农村中小学校应建设卫星收视系统,配备卫星接收天线、卫星信号接收机、计算机等设备。集中办学的,在安全保障措施落实后,可采用校车、租用班车等方法解决学生上学交通问题。

3、教师配置标准化。按照有关规定标准核定学校编制,学校的机构设置符合规定,领导班子及教辅后勤人员符合编制、学历、职称以及继续教育等有关标准要求。校长符合任职条件,教师队伍的学历、职称、普通话测试水平、计算机操作水平以及继续教育等方面达到有关要求。专任教师小学专科化、初中本科化水平显著提高。建立全县教师、校长定期流动制度,实现教师学校均衡配置、学科均衡配置、区域均衡配置,最终为义务教育在学校之间、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奠定师资基础。

4、学校管理标准化。学校依法办学,行为规范,严格执行各项政策。学校的各项管理,包括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后勤管理等,有人员、有职责、有制度、有考核、有奖惩,做到规范有序、民主科学,有特色、有创新。学校具有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学校的校训、校歌、校徽等设计能够体现学校特点和教育理念。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

5、教育质量标准化。建立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和教学指导体系。严格执行各项政策,规范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标准,认真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达到教学基本要求。能进行教学方式改革、教师和学生评价改革,实施综合实践课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建设,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学生入学率、毕业率、辍学率均达到或控制在规定的比例。

三、实施时间与步骤

(一)时间安排

普通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自2009年起实施,至2015年结束,其中,2009年为调查研究、制定规划、启动建设阶段;2010年至2013年为具体实施、年度检查验收阶段;2015年全面完成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

(二)实施步骤

1、调查研究。对全县义务教育学校现状开展全面调查,摸清基本情况,找准问题症结,研究解决办法和措施。

2、全面规划。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各乡镇制订本乡镇普通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作规划和年度实施规划;在各乡镇规划的基础上,形成全县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总体规划。

3、组织实施。根据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按照突出重点、先难后易的原则,逐年实施标准化学校的各项建设工作。

4、检查验收。标准化建设达到规定标准后,由县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检查验收,并报市政府教育督导室考核评估。

5、表彰奖励。对检查验收达标的乡镇,县政府将进行表彰奖励。

四、保障措施

(一)充分认识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推进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促进教育公平的需要;是科学合理配置基础教育资源,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提升中小学办学条件、缩小城乡差别、促进普通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县认真实施普通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学仪器更新、图书配备及课桌凳更新工程,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教育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但是,我县中小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校建设标准不高、功能不全、设施陈旧等问题还相当突出,基础教育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校际之间的发展还不平衡,整体办学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要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缩小学校办学条件的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就必须全力推进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我县推进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组织开展这项工作。

(二)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实施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是我县今后几年的一项主要任务,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一项涉及面广,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为加强对全县布局调整和标准化学校建设的领导,县政府成立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教育、财政、发改、建设、规划、房产、国土、供电、人事等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县标准化学校建设进行总体规划、组织实施和协调指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具体负责全县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日常工作。县教育局负责制定全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和标准化学校建设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并负责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具体组织实施。县财政、国土、建设等有关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责,积极支持配合。

(三)细化指标,科学规划。按照“突出重点、优化结构、完善配套、适度超前”的原则,细化指标,科学制定标准化学校建设规划。各乡镇要根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要求,对区域内的所有中小学校,按照学校设置与规划、建设用地、校舍建设、装备条件、师资配备、公用经费七个方面逐项排查,达不到省《标准》要求的,科学制定分年度建设改造规划和实施细则,确定资金筹集方案,按年度分步组织实施。要加强规划的前期研究,结合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与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危房改造、寄宿制学校建设、“两热一暖一改”等工程建设,对标准化学校建设有关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投资效益等进行评估和论证,提高决策的科学水平。规划过程中,配备标准只能提高,不能降低。乡镇政府制定完成区域内所有学校的标准化建设规划后,上报县政府备案。

(四)统一要求,加强管理。普通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原则上在县域内实行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各学校的校舍、场地、设备设施等,要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装备或更新换代,并实行规范化管理。由于历史原因、受周边发展空间限制场地较小无法扩展的学校,要在校容校貌、教学设施设备等方面达到标准化要求。强化项目管理,中小学校的设计应经过施工图审查,并实施施工监理。对标准化学校建设中的基建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建设进度、工程质量、资金使用以及投资预算控制等,实施全过程的监督检查,保证学校基建项目规范运作;对违反程序、渎职和失职,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篇8

摘要:近些年公路工程建设发展迅速,全面推行公路工程标准化建设,大力推行专业化管理、标准化设计、工厂化施工和信息化监管,是全面提升交通工程质量效益的有效载体。因此,对公路工程标准化建设要进行深入的思考与研究。

关键词:公路工程;标准化建设;思考与研究

全面推行公路标准化建设,大力推行专业化管理、标准化设计、工厂化施工和信息化监管,是全面提升交通重点工程质量效益的有效载体,有利于提升公路建设工地形象,促进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及文明施工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增强企业自身竞争力。推进公路建设标准化是大势所趋,有利于质量管理和施工安全,应该加大实施力度,并及时解决推进中存在的问题。

天门市交通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处(以下简称“重点处”)在一级公路是皂毛公路竟陵至岳口段改建工程全面实施标准化建设。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天门市交通运输局多次组织重点处相关人员到省内高速公路(如江南高速)、一级公路标准化建设工地上考察学习,交流取经,对公路建设标准化推进工作形成了比较系统的一套管理模式。

一、皂毛公路竟陵至岳口段改建工程标准化建设措施

借鉴已完工工程开展标准化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在此项目开始时,重点处决定全面推行并落实建设工程标准化,并采取了切实的工作措施,形成早谋划、高起点的态势。并以第三合同段(竟陵大桥工程)建设为试验田,在其驻地建设、工地试验室、拌合站、钢筋加工、梁场预制、悬浇混凝土等方面都要求严格按照标准化建设。现将该项目的标准化推进措施汇报如下:

1、前期约定和专项标准化建设经费来源的确定

在招标阶段,招标文件中第七章“技术规范”专门列入“标准化工地建设”细目以明确计量方法和费用,并限定最低报价,以保证专项经费的来源;于第九章专列一章详细对“标准化工地建设要求”作了阐述与约定。施工单位在投标阶段就要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和承诺,不响应标准化建设的承包人将不予签定施工承包合同。此项工作给整个项目推行标准化工地提供了标准和费用,为下阶段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2、合同管理、信息化管理、计量支付标准化

为了加强行业管理和政府监督管理能力,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并加快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的步伐,重点处与广东同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项目管理软件,本项目合同管理、计量与支付、通知、变更、日常办公管理等均统一使用项目管理软件的系统,从项目施工开始就进行合同、计量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以提高办事效率和精确性。

3、施工项目部经费保证

经费投入是标准化建设的重要保障,为确保标准化建设资金有保障,施工单位进场后,我们一再强调“各标段承包人开展标准化工地建设的费用应单独报价、计量支付”且必须做到专款专用不得挪用。督促施工项目部加快标准化建设费用的计量,以保证驻地建设标准化开展后保证工艺、工序等标准化的展开。

4、制定质量、安全标准规范施工行为

按照成熟经验,重点处制定了《质量、安全及现场管理处罚标准》下发,并加大了日常巡检力度,一旦发现施工单位存在违规行为或安全隐患不整改达标则采取罚款、通报批评、责令停工等进行处罚或处理,对特别严重违规的单位停工后约见后方总部、提出合同处罚、列入信用黑名单等措施,直到整改达标为止。

5、加大督办专项施工方案执行力度

严把工程质量关。首先是严把材料准入关,严格对拟用进场的材料进行报备、检测,如达不到指标要求的,坚决不得使用,对进场材料加大抽检力度,确保质量稳定。

对各类施工机械、设备、模板等按照标准化施工要求进行配置与管理。施工、监理单位严格按照《监理实施细则》要求,对施工监理程序、工序检验等进行规范化、标准化执行。

严格执行首件工程认可制,采取预防为主、标准化施工的方式来确定后续分项工程的最佳人员组织、机械设备和施工工艺,为工程建设提供必要的保证条件。标准化建设相对以前的建设模式,在很多方面具有其不同特点。施工单位是否按指定的标准化建设要求进行施工、管理,监督和检查是关键。施工项目部针对每个标准化建设制定实施细则并执行。建立相应的检查制度和考核办法。通过考评、验收等手段,认真督查标准化建设的具体实施。

6、着力提升民工业务水平,保证标准化建设成果

项目开工以来,重点处要求施工项目部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着力提升民工队伍整体业务水平;并通过考核、奖惩分明等措施着力提高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水平;着力实现施工现场 “环境清洁、物料堆放有序、设备整洁完好、安全设施齐全、道路平整畅通、制度标准健全、劳动纪律严格、施工秩序井然”的目标。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项目资金不到位,信心缺乏。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着项目资金不足,预算偏低,各项目部发展不平稳,标准不高,畏难情绪大等问题。

二是硬件设施有待完善。由于受规模与资金限制,部分施工单位对重点处“通知”要求增加的设备迟迟不落实或打折扣,主要是因此增加了部分投资,加大了生产成本。

三是现场标准化施工工艺执行与控制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于每个标段施工作业点多,工人作业面多、工序杂,且工人技能水平程度的高低不同,在有限的人员管理中存在难度,违规施工时有发生,不能及时发现和制止,留下安全、质量隐患,有待进一步解决。

三、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强标准化工作的落实

进一步大力推行专业化管理、标准化设计、工厂化施工和信息化监管。就是要明确设置符合实际、符合规范的标准要求,并真正推动落实,真正做到“标准成为习惯、习惯符合标准、结果达到标准”。

2、市场管理与标准化相配套

为坚决贯彻执行,有必要将此要求写入招标文件。把落实标准化管理工作作为对项目业主年度考核的重点内容,标准推广不到位的,通报批评并取消年度各类评比资格。标准化管理工作成效还将与施工企业信用考核相挂钩,考核优秀的,信用等级将给予加分;不合格的,将严厉处罚,直至将其逐出公路建设市场。

3、尽快出台统一标准,确保工作经费

应该以公路项目建设标准化工作为抓手,全面提升工程管理水平。尽快形成我省交通行业标准化建设体系文件,为公路建设标准化提供科学、有效的权威支持,使建设标准化工作有章可循。在工程开工前,要督促施工单位按合同承诺制订标准化工地实施方案,并督促落实,建设单位要及时支付标准化工地建设的相关费用。要尽快出台建设标准化的考核评比办法,对各项目建设标准化工作进行专项监督检查。

4、吸收其他省市标准化成功经验,完善标准化要求

目前,我市公路标准化建设在有些方面还需要完善,如:可以增加民工工资发放公示牌,在项目经理部驻地及民工驻地应设置民工工资发放公示牌,公示发放人员名单、发放月份及金额、投诉电话等内容,每月如实公示民工工资发放到位情况。要求对桥梁构件等外露钢筋均必须采用塑料薄膜等包裹,防止钢筋锈蚀。对现场施工人员着装统一化。

篇9

Abstract: Based on the needs of meticulous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field interview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this paper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matching construction of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and the distribution and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ypes of communities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Shenyang, understands the basic needs of residents in the use of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puts forward planning strategies for the community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in Shenyang from the service management.

关键词:居住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公共服务均等化

Key words: residential community;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equalization of public services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4-0044-03

0 引言

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是促进民生、保障社会公平与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广义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党的十报告中首次提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明确将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在十八届五中全会更是进一步提出要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体育、医疗、养老、社区建设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各项设施的具体规模和建设要求,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明确了方向与标准。

沈阳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建管理中主要是依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及政府已出台社区公共服务用房、教育、养老等配建的要求,由多部门联合对住宅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审批管理。但是面向实施操作中,由于标准设置精细化不够,实施配建中存在着建设不到位、管理移交难等问题。同时老城区土地资源有限成本高、要解决公共服务设施配建不足的问题、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就要从居民的切实需求出发,科学合理安排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本文结合社区发放问卷和居民实地访谈,从规划管理实施还面临的困境出发,探讨沈阳市社区公共服务设配建的精细化管控方法。

1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使用与需求调研分析

调研选取沈阳市铁西区凌空街道、大东区大北2个街道、19个社区作为研究对象,涵盖了新建住宅区和老旧小区在服务设施配建的典型特征。按照国家有关配建要求内容,重点对社区户数、人口数、年龄结构、外来人口、社区内企事业单位基本情况,以及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体育、商业金融服务、养老服务、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发放和回收《沈阳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调查问卷》,调查居民对街道、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类型、分级情况、配置规模及居民对各项设施的使用情况与满意程度。重点就沈阳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建设情况进行整理,与国家相关标准进行比对,找出存在的差距与问题,为下一步居住公共设施配建提供依据。

1.1 公共服务设施配建的投入分析

目前公共服务设施配建除幼儿园市场化办园外,多是以政府投入建设为主,普遍规模偏小。教育设施、社区管理与服务设施基本能够满足配置需求。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菜市场等配套设施与国家标准差距较大,特别是公益性的公共服务设施。开发商在开发建设侧重于住宅楼的开发和销售,公共设施配套滞后,且随意更改公共服务使用功能问题突出,安排在逼仄空间,造成建成后公共设施不能满足居民的使用要求。

老城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标准低、分布不均、供给不足,新城区公共服务设施使用效率不高。由于历史配建标准低,使得我市老城区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普遍缺乏,特别是政府投入建设的养老、医疗、文体设施更是严重不足,调查的19个社区仅有7个配置卫生服务站,达到最低150平方米的建筑规模的仅有3个;养老设施仅在街道层面设置了2个托老所,社区层面没有配建养老设施;文化活动室仅有7处,达到沈阳市文化活动室配建建筑规模300平方米标准的仅有1处(如图1所示)。新城区按照国家、省、市相关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规定,结合社区管理的需要进行相应的配套建设,受新城区住宅小区入住率偏低的影响,使得配建的公共服务设施使用效率不高,提供的公共用房政府有关部门没有及时接管,面向市场化的部分公共服务设施由于服务人群的数量不足,市场化参与配建意愿较低,使得配建的如幼儿园、托老所等设施存在闲置的问题。

1.2 公共服务设施配建与居民需求比较

医疗卫生设施:新改造住区医疗卫生设施明显大于老旧小区,中老年人和残疾人对社区医疗点的设立需求较为强烈,对现有设施服务质量满意度不高,建设标准低于国家规定。

文化体育设施:新改造居住区文体设施主要结合会所、园区集中绿地设置,老旧小区配套室内体育场馆严重不足,室外活动场地数量少面积小,现有文体设施建设规模低于国家规范规定。居民认为合理的户外体育场地应均匀分散到住区中不同地点。

行政管理设施:街道办事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综合服务站和派出所等行政办公机构设施用房基本健全,独立建设较多,但办公空间面积偏小,低于国家规范规定。社区公共用房规模严重不足。

老年服务设施:老年活动中心建设情况良莠不齐,老旧小区老年活动中心配置数量优于新改造住区,但普遍存在使用面积不足或管理不善、质量和服务水平较低的问题。养老机构设施、老年医疗、老年综合服务等设施严重匮乏。

商业服务设施:社区内由市场化配建运营的商业服务设施整体建设较好,但是菜市场配置总量还不足,大多数市场为街路市场,设施水平、卫生条件、经营管理较差,与居民生活需求不相适应,如图2所示。

2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管理面临的困境

2.1 规范与规划管理切合不足

2.1.1 规范指导规划管理

沈阳市目前执行的以现有的各类居住区配置公共服务设施标准均以人口对应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标准来设置,但实际规划管理中规划审批地块多为分批操作,模式化的配套指标与审批管理实际切合度不足。居住区配建要求与具体使用要求有一定距离,规划管理主要是根据相关规范对3000人左右的独立住宅地块进行无差异的模式化计算,得出对居住区配建的要求。对地块所在区位、人口构成、周边土地开发强度等整体性情况考虑不多,造成配建要求在规定上不够严格或严谨,配建指标与实际需求有时会出现偏差。同时,规范标准中关注规模指标,面向管理对具体的配建设施如幼儿园、文体活动设施各种配建的位置、朝向、楼层等内容没有明确的要求。需要面向规划审批管理的切实需要,将国家、省、市中相关居住社区层面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与规划审批建设规模等信息关联,研究居住社区级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建建设指标与住区规模对应关系,为规划审批提供明确的指标配置标准研究。

2.1.2 规范不适应新的发展形势

随着城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居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居住人口数量、结构、居住区位、不同公共服务设施投资建设体制的变化,以及居民对原有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提出的新需求,已有的部分指标和基本服务功能建设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如新时期《国务院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下一步社区医疗与养老应实施联合设置,按照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以及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标准,分别建筑规模要达到150平方米和750平方米,联合设置将需要对部分功能进行重组和整合,对新形式下社区医养服务中心的建设标准进行研究。又如社区文化活动站与社区体育设施、老年活动中心等设施在多功能健身活动、娱乐、阅览、管理等功能设置的重叠,联合设置需要明确混合使用的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标准。目前沈阳市也适时的提出了“一厅一校两站四室”模式下的社区用房建设标准,但总体上对比国家相应功能要求指标偏低,需要对社区混合设置的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功能配建标准和共建模式进行研究。

2.2 规划要求与行业管理不协调统一

近年来,国家、辽宁省、沈阳市分别出台了关于养老、体育、社区综合管理、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建标准,各类标准存在不一致和相互交叉等现象。如社区层面的养老服务设施界定和规模标准不一致,名称就有托老所、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老年活动中心、老年服务站、居家养老设施、社会养老设施等多种,对于基本涵盖功能和主要服务的老人类型标准、人均配建指标等缺乏统一,可执行操作性不具体。亟待政府统一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基本职能,将同一类设施按照国家标准名称归类,统一称谓,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统一标准,明确配建强制性内容和具体控制。

同时又由于居住区配建涉及多个管理部门,管理过程中由行业主管部门按照相应的行业规范进行管理,规划管理难以做到完全与行业主管部门协调一致,管不全和管的宽的情况同时存在,如社区卫生服务、垃圾转运站、警务室等配建设施都需行业主管部门依据实际需求确定。

2.3 精细化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由于目前沈阳市缺少统一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建的实施细则,规划项目建筑审批成为配建相关居住公共服务设施的重要手段。但在配建标准不明确,各部门权益不明晰的前提下,很难落实国家、省、市的相关配建要求。同时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的主体主要是政府部门,住宅小区配套的社区管理服务设施基本上都能按照管理范畴移交政府管理,而对于社区文化、体育、医疗等需要政府接管的服务设施在建设和接管上相对滞后。幼儿园、养老等有半经营性质的公共服务设施,过度依赖市场的投入,稳定性存在一定的风险。

新时期公共服务设施投资建设体制的变化,市场参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类型也逐渐增多,改变了原有的由政府投入为主的单一形式,如在幼儿园、养老、社区体育等服务设施社会资本参与和注入,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但是却缺少对各类公共服务设施政府和市场合理投入比例策略的研究,特别是大量由开发商配建的公共服务设施,在投资主体、建设监管、设施移交、产权归属等方面的实施细则要求不明确,造成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后续接管使用一些诸多问题。

3 面向精细化管理的社区公共服务社区配建对策

3.1 出台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配建管理规定

建议沈阳应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实施的制度建设,由政府牵头出台新建扩建改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建管理规定,明确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实施部门职责,以及规划、建设、移交、登记和使用管理等实施管理等要求,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空间得以不折不扣地实现。协调相关的行业主管部门,使行业主管部门从被动的接收使用,转化为在建设前提前介入,结合规划规范要求与行业规范要求,对居住区配建管理的范围和深度做出明确的规定,制定统一、明确的居住区公共配建标准、管理主体。

3.2 完善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标准

按照国家相关居住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的规定,结合沈阳的实际情况,建立各类公共服务设施明确配置要求和建设标准。针对规划管理需要重点补充完善内容:一是要补充完善居住人口在3000人左右的住宅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的内容;二是要结合新形势对混合设置的居住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给予明确规定;三是要考虑新老城区建设标准的差异化,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应深入研究新建改建居住项目周边配套设施的实际情况,按照查漏补缺的原则核算配套设施,在指标允许的幅度内灵活运用、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新城区居住项目应严格按照标准,适度超前做好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和建设。建议协调行业主管部门统一配建标准,明确管理、使用主体。

3.3 统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体系

加强对居住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统筹,建议应按照社区合理服务范围,研究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建内容和建设模式,考虑新老城区建设标准的差异化,保障性居住社区可适当减低建设标准要求。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应深入研究新建改建居住项目周边配套设施的实际情况,按照查漏补缺的原则核算配套设施,在指标允许的幅度内灵活运用、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老旧小区重点锅炉房、厂房、办公楼等设施改造,灵活采用回收、租用、购买等方式补充公共用房。积极鼓励政府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养老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购买社会化服务,通过市场发挥机制作用来进行补充公共服务需求。将并将研究内容结合控制性详细规划落实到街区控制图则,实现对城市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的统筹安排。

3.4 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协同推进

建议以政府为主导,及时统计和掌握居住项目建设、人口动态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整体情况,制定实施计划。要认真研究不同层级不同类别居住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行规律,分类确定市场化可参与投入的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项目,明确投资主体,提高建设质量和运营管理效率。建议新建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除了按照条件约定实施,产权移交给政府有关部门的外,对于不需移交产权的公共设施按照“谁投资建设谁所有”进行操作,如社区养老设施、体育设施等。鼓励多种方式资金投入,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居住公共服务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

4 结论

本文以实现社区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为目标,对沈阳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现状情况和需求进行调研分析,得出规范与管理衔接不够,精细化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多方面造成社区公共管理设施配置的滞后和不足。要逐步实现沈阳社区公共服务均等化,就要完善和细化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标准和实施细则,从空间上统筹安排公共服务设施和控制管理,积极探索多渠道的投资建设方式,全社会协同推进公共服务建设和管理的均等化。

参考文献:

[1]张磊,陈蛟.供给需求分析视角下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研究[J].规划师,2014(5).

篇10

    上海石化经过近四十年的制度建设, 已经形成了覆盖公司治理、内部风险管理、专业管理等各项制度, 从股份公司成立初期的 1995 版制度到目前的2008 版制度 ,其中都蕴含着企业改革发展的历程 ,以及企业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加强以法治企、规范内部管理的痕迹。 目前,公司层面的制度(含职能部室系列文下发的管理细则)有 360 余项,二级单位层面承接的公司制度约各有 100~200 余项不等, 各基层单位层面的个性化管理细则约各有 10 余项,再加上各专业的操作法、工艺规程、安全规程等技术性规章,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制度体系,为公司正常生产经营、风险控制、企业稳定、队伍建设等发挥了强有力的支持作用。

    随着企业外部竞争的日益加剧,总部对制度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公司内部管理体制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此对制度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公司制度建设工作现状分析,在制度建设的架构设计、层级与分类等的科学性、规范性、合理性、统一性等方面有待改进, 以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综观公司制度建设工作现状,归纳起来主要反映出四个方面的管理现象:

    一是公司制度顶层设计存在系统性不够的现象。 主要表现在公司层面以公司文件的形式颁发制度后,由于某一个制度所覆盖业务范围不够全面,操作性不强等原因,为了弥补不足,会不断制订新的补充类制度或增加操作性的制度, 有些还以部室系列文的形式颁发,通过打补丁的形式,补充原公司制度设计的缺陷,一个公司制度需要几个补充制度支撑。一方面,使制度数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因补充制度在不同阶段、不同形势下推出,难免会出现对同一事件的描述存在交叉、真空、甚至矛盾的情况,尤其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后, 办理一项业务可能需要查找好几个制度, 甚至会出现不知按哪一个版本的制度办事的情况。

    二是管理制度设计时存在合理性不够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公司专业管理制度全部是由公司 专业部室负责制定, 由于单个部室难以把握企业全局性,对部门之间责、权、利难以全面界定,而制度制定部门、相关专业部门、制度执行部门之间在制度前沟通不够顺畅, 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共识,所制定的制度难免出现职责界定发生一定的偏差、业务流程设计不够合理、业务环节 偏多、业务链条偏长等情况,会造成管理成本的增加。 尤其当存在利益驱动因素时, 会出现公司利益部门化的倾向,从而使责、权、利不能完全匹配,削弱了制度的权威性与严肃性。

    三是制度管理上存在不完全按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现象。 主要表现在公司制度建设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年度计划,有些制度在制修订时还存在没有经过事先订立计划与审批程序,在制度下发前也没有经过会审和会签程序;有些制度的制修订前也缺乏必要前期准备工作,如开展制度有效性的评审、征求制度执行者和相关部室的意见、 对制修订有关情况的说明等,在这种情况下颁发的制度难免会出现考虑不够周全的情况。 尤其是如果缺乏公司法律主管部门的审核,还有可能出现所制修订制度缺乏合法性要求的情况。

    四是制度的格式、业务分类存在不够规范、标准的现象。 主要表现在公司目前制度存在按专业部室进行分类,不是按业务类别进行分类的现象;公司的制度格式是参照国家法律法规条文格式编制,还没有按照 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所要求的格式进行编制,与国际上一些着名公司、与公司面临的快速发展和现代企业管理要求产生了一定的差距。

    二、公司制度建设内外部环境分析

    1.总部对制度建设的总体要求

    2010 年,总部提出了企业特色管理的基本思路和初步构想, 其中对制度建设提出了制度标准化建设的工作计划,并成立了设计团队,初步完成了制度标准化框架设计,并在总部层面、部分企业局部进行试点。 在取得阶段成效的基础上,2011 年, 在总部层面和所有企业进行全面推行, 并由总部统一设计开发了制度信息化管理系统。由于公司正在进行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构建工作,一方面所编制的管理手册与程序文件的时间紧、工作量十分巨大, 另一方面管理制度作为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支持性文件, 需要与管理手册与程序文件建立必要的钩稽关系, 在管理手册与程序文件前难以完成对接关系, 如果在管理手册与程序文件编制过程中,再同步进行制度的标准化改造,势必影响工作质量。

    2. 公司体制调整后对运行机制配套完善的要求

    公司按照总部 《关于塑造中国石化特色管理模式指导意见》中提出的运行管理模式要求,通过近年来的深化改革工作部署和实践, 已经基本完成专业化集中管理和 “公司-管理部-车间” 管理模式的构建工作,“专业化、扁平化、规范化”体制完善工作得到了全面推进。如何按照总部要求和企业改革发展实际,做好体制调整后的运行机制配套工作, 抓紧实施制度标准化改造和建立制度全生命周期管理,形成“事事讲规则、行事依制度”的工作氛围,全面提高公司企业管理工作的精细化、标准化和科学化管理水平,已成为当前十分重要和迫切的任务。

    3.一体化管理体系对制度建设的要求

    一体化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 根据国家标准规定,要求对公司所有文件进行受控管理,其中文件管理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管理性制度、技术性规定、业务发生过程产生的记录等。 制度受控管理的要求,一方面,对制度要进行识别和标识,另一方面,对制度从立项、制定、审核、审批、编号、发放、存放、作废、回收、评审、修订、再审批等环节进行全过程控制,防止作废制度非预期使用所产生的风险。目前公司制度的管理方式方法已经不能适应一体化管理体系建设的需要。

    三、公司制度标准化建设的意义与目标任务

    1.制度标准化建设的定义

    所谓制度标准化是根据总部要求, 将传统管理与现代企业管理在制度建设方面的有机融合, 按照规范化、系统化的要求,按照 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建立统一的标准化制度体系。

    2.建设标准化制度体系的意义

    建设制度准化制度体系既是公司贯彻落实总部特色管理建设的战略意图和须定期完成的目标任务,也是公司一体化管理体系建设中对支持性文件管理提出的必要条件。 更是公司配套体制调整,简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建设“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炼化企业的现实需要。

    3.公司制度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公司建设标准化制度体系的指导思想是:“贯彻一个方针、 实现两个目标、 达到三个统一、 强化四方联动。 ”“一个方针”是指将先进管理思想与企业实际相结合,体现总部和上海石化的管理意图;“两个目标”是指通过制度标准化、信息化,实现制度与业务相匹配,提高制度执行力;“三个统一”是指统一制度架构,统一制度模板,统一制度管理流程;“四方联动”是指制度制定方、管理方、信息化方和制度执行方联动,保证制度落地执行。建设标准化制度体系应遵循“统一、规范、实效、继承、创新”的原则,既要与总部要求保持高度一致,又要与一体化管理体系有机融合。

    4.公司制度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按照公司 2012 年内建成公司一体化管理体系并通过 QHSE 三标认证的目标,以及在一季度完成制度标准化改造任务的进度要求, 全面高质量地完成用一套文本支持多个管理体系的总体目标。

    四、公司制度标准化建设需处理好几个关系

    1.处理好与原有制度的关系

    制度标准化体系对制度的标准化提出一整套管理要求,如对制度的框架、结构、分类、格式、模版、编号、全生命周期管控等均有具体的要求。 公司对制度的标准化改造工作不是推倒重来重砌炉灶, 而是尊重公司原来的制度, 对原来优秀制度的继承、 完善和有所创新。 是按照总部的制度标准化建设要求, 在对原来优秀制度继承、完善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整合并进行标准化改造。

    2.处理好制度的纵向横向关系

    制度标准化体系建设要充分考虑公司三级管理模式,对能够在公司统一的制度进行一级策划分级实施。如对考勤制度、 门卫制度等能够在全公司统一的制度仅制订公司级制度,不再制订二级单位级、装置车间级制度。 对各二级单位有个性化管理特点难以在公司层面统一的制度, 考虑建立公司级与二级单位级的二级制度,并由公司决定二级单位的承接要求。对基层单位尽可能不制订管理制度, 确需要制订个别操作性细则的,需经二级单位批准,并用相应的业务流程和流程图客观反映出价值链的内部业务模型、 业务领域和业务活动,逐步解决制度重叠、矛盾、真空、交叉和制度衔接等存在的不足问题。制度标准化体系建设要充分考虑同类业务的管理要求, 对同类业务要在设计制度时尽可能考虑整合,尽可能打破部门界限,避免因同类业务不同分管部门而产生多个不同的制度或类似的制度。 如对规范现场临时动土、动火、入槽、用电等管理方面的内容可考虑整合在一个制度中。 对规范同一类对象如承包商管理要求方面的内容也可考虑整合在一个制度中。 通过将公司业务按总部 12 项 A 大类(包括细分的中类和小类)、18 项 B 大类 (包括细分的中类和小类)规定进行合理的分类,并对分类的业务在纵向上细分,与制度管控业务相匹配,使制度与业务形成关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