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合理化建议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1: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色低碳合理化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绿色低碳合理化建议

篇1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今年全区劳动竞赛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市委八届十三次全会和区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区富民为主线,广泛开展“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二五”主题竞赛活动,进一步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创先争优建功立业,以优异成绩向建党90周年献礼。为此,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广泛开展“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二五”主题竞赛活动

(一)深入推进竞赛活动,不断扩大覆盖面。围绕发展创新型经济和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提升传统制造业劳动竞赛水平,探索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开展劳动竞赛的新途径,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积极推动劳动竞赛向非公有制企业拓展,开展区域性劳动竞赛和重点工程、重点行业劳动竞赛,不断扩大活动覆盖面。以“五比五赛”(即:比进度,赛质量,加快建设步伐,提高建设质量,争创优良工程;比管理,赛安全,讲究科学管理,增强内部活力,确保安全生产;比效益,赛节约,提高投资效益,节约建设资金;比思想,赛作风,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思想先进、技术精湛、作风顽强、善打硬仗的建设队伍;比贡献,赛协作,提倡奉献精神,加强团结协作,共同促进重点工程建设)为主要内容,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重点工程建设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推动重点工程快速、优质、高效的建成,早日发挥效益。

(二)大力加强职工节能减排竞赛活动。继续深入开展“我为节能减排献一策”活动,加强节能减排义务监督员建设,引导职工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扩大节能减排效果。加大重点领域节能减排竞赛组织实施力度,评选一批有推广价值的职工节能减排合理化建议项目,进一步调动广大职工在节能减排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

(三)全面深化职工技术进步活动。坚持推进职工合理化建议和技能比赛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建设,不断创新职工技能培训内容和方式,着力提升职工队伍素质,努力提高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广大职工的就业、创业能力。结合企业实际,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发等活动,引导职工为改进新工艺、开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作贡献。积极组织有专业技术特长的劳模先进人物、职工技协积极分子开展技术帮扶活动,为企业提供技术攻关、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等服务,全面推进企业技术进步。

(四)继续开展“百日竞赛”活动。坚持突出重点,坚定信心,奋力攻坚,在第四季度大力开展“百日竞赛”活动,掀起各类劳动竞赛新,确保优质高效完成年度目标,推动全区劳动竞赛工作再上新台阶。

(五)广泛开展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坚持以车间、班组(科室)为主阵地,以班组升级竞赛和创建先进班组活动为主要形式,广泛开展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进一步夯实企业基础,促进企业全面发展。

大力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储备

(一)积极开展职工技能提升行动。鼓励和支持各系统各行业建立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围绕普遍提高职工技术素质与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在职工中掀起学技术、比技能、创一流的热潮,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与技术储备。

(二)广泛开展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围绕提高职工技能水平,从企业生产实际出发,组织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活动,为职工展示技能水平和风采搭建舞台。

(三)大力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重点抓好五月份“合理化建议月”活动,发动广大职工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建言献策,为企业增收节支、挖潜提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做贡献。

大力弘扬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和劳模精神,扎实做好劳模服务管理工作

(一)大力弘扬劳模精神。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大张旗鼓宣传劳模先进人物的崇高思想和先进事迹,弘扬新时代的劳模精神,努力形成尊重先进、关爱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二)增强服务意识,努力为劳模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一是加强劳模基础管理。建立健全我区各级劳模档案,掌握各级劳模的第一手资料,做好劳模日常来信、来电、来访工作;二是探索建立关爱劳模长效机制,认真落实市级劳模低收入的生活保障工作;三是“两节”期间继续开展向困难劳模送温暖献爱心活动。

(三)关爱劳模身心健康,组织劳模疗休养。根据省总工会和市总工会的安排,选送部分劳模免费参加劳模疗休养活动,继续组织好我区部分劳模短期休养活动。

评比奖励办法

(一)评比办法:每月由参赛单位自查,各考评部门在每季度第一个月的15日前组织复查,并将复查情况报区工会汇总,年终由区劳动竞赛委员会根据每季度评比情况,组织考评并评出年度优胜单位和优秀工作者。

篇2

【关键词】: 绿色地铁;可持续发展;低碳技术;徐州

1 引言

随着快速的城市化发展,中国在经济上飞速前进。然而伴随之城市化进程的迅速,越来越多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国家资源短缺,可利用能源不足,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都将其推在风口浪尖上,如何逐步减缓这一系列现象也成为一大难题。

近年来,中国年平均气温升高了0.5~0.8℃,高于世界温度平均值。这主要是源于我国仍是世界少数几个已燃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同时,在我国钢铁,水泥,纸张等方面的消耗也比世界发达国家高出百分之三十甚至百分之百的点。甚至在近期的新闻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的水资源也出现了短缺匮乏的情况。中国,竟也成为中度缺水国家,据悉,缺水遏制了国家农业发展,从而遏制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每年因缺水而造成的损失竟达到了3500亿元。

而造成这一些问题的源头,则是我国产业结构不够优化,缺乏保护生态环境,珍惜自然资源的认识,能源,并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反而在工业的大力推展之下,有限的能源在逐渐缩减。当我国发现这些资源困局时,开始将节能减排放在首要位置,2012年明确了“一二五”节能减排计划,推动污染处理,加强节能建设能力;大步伐推动鼓励建设节能减排城市,一夜之间,事无巨细的,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节能的概念开始活跃于周边一切事物。

2 研究背景

2.1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英文low-carbon,直译过来就是更低的温室气体排放(二氧化碳)。低碳经济则是指让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在一个适合可控水平,减少恶劣天气造成的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碳足印接近于零的经济系统。低碳经济最早来源于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更是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

2.2绿色轨道公共交通

轨道公共交通全程城市快速轨道公共交通指城市中有轨的大流量的公共交通运输系统,包括地铁、轻轨、悬浮列车等。绿色轨道公共交通,则是指低污染,更节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轨道交通。他在满足运量大、干扰小、安全迅速、省时方便的同时,更加注重了“碳减排”和“固碳”。绿色轨道公共交通的低碳化更加迎合了低碳经济的理念。

3 现状分析

随着全球低碳地铁概念的推广,近年来我国亦开始越来越重视低碳基础设施建设,中国的学者们不断对地铁低碳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问题所在并逐一解决。可以说我国的地铁低碳虽然起步较晚,技术上也不够先进完善,与西方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但在整体上已初现轮廓。

绿色地铁,本质上来说就是要做到节能节电、节地节水,减少全寿命周期成本,能够以人的使用感受出发,做到处处以人为本。2012年长沙市建造了中国第一条“绿色地铁”,将能耗降低了20%,从而为全国的绿色轨道交通提供了经验和探索。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因地制宜都成为了建造绿色地铁所必不可少的要素。

4 徐州地铁低碳建设措施建议

4.1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尽管低碳生活的概念已经渗入我们的身边,但无可争辩的是,真正能够将其作为原则倡导推行的依然不够。近半数以上的市民对低碳的了解仅停留于字面,更有部分人群完全不明低碳为何物。这说明了市民们对低碳理念的薄弱,也证明着拼车,乘坐公共交通设施,采用低排放的出行方式,这些行为并未真正完全存在于他们的意识中。

4.2科学的管理方式

4.2.1前期管理

前期工程是地铁建设的首要环节,其中包括了交通疏解、管线改迁、绿化迁移等。前期管理则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工作。一般情况下前期管理的人力资源不足导致工作任务繁重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普遍现象,同时接受政府的监管审查又会使前期工程的时间延长。

但前期管理对建设绿色地铁项目却至关重要,需要特别注意的具体措施有:

1)地铁工程项目绿色设计

设计阶段是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它的质量决定了整个项目的质量和走向。自前期管理的阶段,不仅要严格控制其进度计划,更是要从一开始便把低碳的概念灌输进设计的计划中。同时,要将其设计向规划局上报,等到一致统一之后方可完成。

2)做好采购调研,设备管理工作

可以说,在前期的管理之中,关于材料和设备的采购多有浪费或者缺失的现状,这对于工程经济或是资源方面都是不利的,只有在前期加大内部调节制度、契合工程实际情况才能避免浪费。

4.2.2运营管理

1)精干高效,合理分配人力资源

最大限度提高人的利用率,避免出现人多臃肿,无事可做,使责任分配到个人,有岗就有责、无责不设岗,使人员精干,有事可做,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降低运营成本。

2)高科技信息技术节省能源

研究运行线路、设施,通过高科技的信息技术了解乘客需求并反馈给运营中心,了解适应系统规模预订的乘客能力,根据客流量合理安排行车组,加大执行力,合理利用能源,在保证乘客有车可乘的情况下节省能源。

4.3先进的技术支撑

作为建造低碳地铁难点的技术支撑,中国主要有两种解决途径:一种是借鉴国外成熟的先进技术,还有一种便是结合地势,自行研发。

4.3.1借鉴先前成熟经验

地铁,一旦建成就很难再产生大的改动。为完善地铁项目我们应该广泛参考国内外先进低碳技术,借鉴成熟经验,结合自身情况。目前我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兴建地铁,我国的低碳技术也逐渐有了稳定的发展。一些低碳技术的使用已经趋于成熟,值得我们学习。

1)再生制动技术

地铁制动设备,环控设备上的能量消耗和损失是地铁运营成本中较大的一部分,也是能源流出较大的一部分。再生制动技术,可以将地铁运行中产生的动能,不断的回收储藏,并再次制动,是能量的利用率加大,减少一些能量损失。该技术在国内外多有使用。

2)节能坡

节能坡可以使地铁从启动时借助下坡时的助力将势能转化为动能以快速起步,进站停车前借助上坡时的阻力将动能转化为势能以缩短进站时间,节约能量消耗。这种技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4.3.2深化研究新技术

我们需要政府的倡导促进,使得可以深化研究。有关于建设地铁的方向,可研究深入很多,能源交换,技术革新,开发新能源,新型材料的使用,每一个都有可能成为新技术的突破口。沿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创新低碳技术,让建设地铁的各项要素相互匹配,更加促进经济效益,有利于建设徐州特色化的绿色节能地铁。

5 结束语

地铁本身是一个节源能源,避免污染的公共交通设施,引领的就是绿色低碳的理念。只有从筹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多个方面深入渗透低碳的精髓,才是真正迎合了“以人为本,低碳环保”的原则。要以有限能源消耗达到利用率最大化,以科学的方式和手段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以长远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维护资源,这样才能对徐州地铁做出可参考、可信任、真实科学的合理化建议,才能于基本上实现徐州绿色地铁的建造理念。

徐州地铁一号线的在建注定会为今后的地铁线路积累经验,沿着绿色地铁的理念出发,今后的徐州地铁必定会更加成熟,趋于完美。

参考文献:

[1]中新网,渣土变废为宝,长沙打造中国首条“绿色地铁”,2012

篇3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方式,以节能减排为主题,注重环保技术,降低碳的排放量,阻止气候变暖,以达到保护全球环境的效果。就目前我国企业而言,实现低碳经济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技术改革和创新,而创新技术需要的是资金的支持。低碳产业经济的发展特点是前期投资多,规模大,融资链长,资金回收期较长,所以各大企业在这种低碳经济视域下如何进行融资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低碳经济;企业;融资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绿色环保概念的提出,低碳经济逐渐被广大群众所接受,他提倡的利用清洁能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不论是对于个人、企业、国家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不光是我们国内,整个全球都认识到了这一情况,环境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因为他直接影响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不仅要享受现在,更要以发展的眼光对待问题。对于企业来说低碳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瓶颈是融资问题,所以研究基于低碳经济视域下企业的融资路径是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通过对现实的背景分析,并了解我国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旨在加大创新力度,践行低碳发展观。

二、企业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融资问题

现代企业在走低碳经济的这条路时,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前期成本投资,如果这个问题能得到有效的解决,企业将会更好地发展环保经济。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良好的成本管理,而成本问题也就涉及到融资问题。然而,我国企业虽然在这几年成本控制方面得到了一些成效,还是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尤其是融资方面。首先是成本管理意识淡薄,一直以来,企业都会设立专门的成本会计,目的就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但是,企业一般认为像这些损益类账户都应由企业领导和成本会计直接管理,而普通员工则只是作为生产者,并没有积极的学习成本管理,缺乏对成本的控制意识。其次是成本管理中面临的融资问题。低碳经济需要的是高科技和节能减排技术的支持,这就需要大量投资资金研发新技术,而一般中小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企业并没有走低碳道路的原因。所以,企业的融资问题是个很棘手的事情。最后是企业的融资渠道过于狭窄,大多数的企业筹资渠道比较单一,即通过银行贷款或抵押资产。我国当前的金融市场不成熟,金融资产结构不合理。我国企业始终面临着融资困难的问题,普遍都是资金不足,规模小,资本少,可抵押的不动产也相对缺乏。所以企业的信用等级一般比较低,公司存在着风险,银行等金融单位就不愿贷款给他们。这样就阻碍了企业的长期发展,更不利于低碳经济的形成。

三、低碳经济模式下企业融资途径

(一)完善金融市场,增强政府职能在低碳经济市场中,政府作为领导部门,应该多加融资机构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多为企业找融资渠道,提供充足的资金流,加快低碳经济项目发展,最后实现同步增长。低碳经济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只靠企业是不可能完成的,只有在政府的支持下,才能更快的实现目标。我国的金融体系不够完善,而这靠的是政府的相关制度安排,所以,政府作为主导机构,要帮助企业拓展融资渠道,以担保的形式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

(二)拓展资金市场,加大直接投资企业现在大都采取的是间接融资,无形中为企业增加了一定的负担,所以政府应该加大直接投资的力度,为企业的资本提供直接的资金支持。在资金市场上,可以优先安排技术力量和一定的资金保障,允许低碳企业走绿色通道,对于资金取得放宽限制。在资本市场中加大投资力度,大力支持,鼓励低碳技术的开发。还可以通过建立相关基金部,专门支持低碳企业和新能源企业的技术研发,扶持他们进入债券市场。

(三)降低融资风险,规范交易场所低碳经济的发展不是短暂的,而是长期的发展过程,他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并且资金的投资期较长,回收期长,当然这对于企业来说无疑增加了融资风险。这就需要国家采取必要的措施降低企业融资风险,增强对低碳技术的研发支持,对于企业的盈利分析要有特定的评估机构和评分制度,给予尽可能的放宽,为金融机构在低碳领域的融资提供良好的依据,并最终实现降低融资风险提高企业效益。

(四)全球化经济,走进国际轨道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世界融资走向了国际化轨道,我国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积极与国外交流,借鉴国外先进技术,拓宽融资渠道,始终以低碳减排为宗旨。我国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可以采取赤道原则,既可以保护环境又能提高经济效益,节能减排是全球性的任务,与国际先进融资机构合作来更好的开发我国融资市场,将市场和政府有机的结合起来。

四、结束语

低碳经济的特点是耗能少,污染低,排放量小,一直以来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理念,是经济发展与环境发展和谐统一的一种环保生态经济模式。但是,短期角度来看,企业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前期投资大量的资金,传统的技术耗能高,污染严重,不能适应现代环保经济发展的状况,所以立足企业长远发展,低碳环保才是首选。本文基于低碳经济模式下的企业融资的现实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提出合理化建议,旨在创新技术实现低碳经济发展,以此来达到保护环境提高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洁,温辉,刘运材.低碳经济模式下企业融资机制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1年6期

[2]刘国斌,张令兰.碳金融视角下建立我国乡镇企业融资载体渠道分析[J].商业研究,2012年11期

篇4

关键词:绿色环保建筑施工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一、绿色建筑及绿色施工的内涵

绿色建筑是一种旨在减轻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创造出与周围环境和谐共生的生活空间,其目标是在尽可能地节约能源和资源的同时,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空间。绿色建筑的设计与施工需要遵循结合当地生态环境、结合公众需要、使用节能建筑材料、依据集约原则、合理使用建筑材料、合理利用建筑空间、减少施工过程环境的污染等七个原则[2]。相比传统的建筑,绿色建筑采用整体设计理念,将建筑的设计、施工及后期使用的全过程进行统筹规划,以提高建筑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经济效益比。而绿色建筑的施工是绿色建筑的关键环节之一,对绿色建筑的实现起到重要的作用。传统建筑在施工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建筑材料,同时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采用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施工方法可以显著减少环境污染,节约建筑材料,提高建筑品质。

建筑的绿色施工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传统施工技术进行改进与提高,在施工工程中依据合理的管理与工作制度,在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的同时,节约资源与能源,从而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绿色施工技术表现出项目单一性、统筹复杂性、目标统一性、技术与管理先进性、信息全面性、实施风险性的特点。项目的单一性表现为不同项目依据所处的环境需要制定不同的绿色施工方案;统筹复杂性表现在施工工序复杂,需要充分协调才能保证其优越性;目标统一性是通过绿色施工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技术与管理先进性是在建筑物的全寿命周期内采用先进的技术,结合合理高效的组织管理方法,以提高建筑质量与施工效率;信息全面性是依靠信息技术实时了解工程的进展;实施风险性是由于施工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实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二、建筑绿色施工管理

绿色施工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新型建筑施工方法,通过采用多种新技术与新工艺节约建材、减少施工噪音与粉尘,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采用新的组织管理及方案分项管理的方法强化施工管理以提高施工效率,提高人的绿色建筑意识和加强信息化管理,简易流程,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因此,建筑工程施工时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采用绿色施工方法可以实现建筑施工节能环保的要求。

承包商是绿色建设实施的主体,通过进行合理施工规划,引入先进的施工机械、工艺及管理方法,以最少的投入,建设高质量的建筑。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对工程建设顺利进行至关重要,在绿色建筑的施工中,需要根据工程的施工规模及现场条件等因素确定各临时设施的地址与用途。节能施工是绿色建筑的重要标志,通过采取合理的组织施工及节能新技术等手段可以有效控制施工中的能耗,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建筑施工中对水的需求量巨大,通过采用节水工艺、设备、设施可以节约大量的工程用水,并节约工程造价。优良的建筑材料是建筑结构质量的保证,在施工现场需要根据施工进度、库存情况对建筑材料的采购进行控制,减少多次重复搬运造成的资源浪费,建筑材料使用上需要通过采用科学的材料预算方向实现施工组织和施工管理技术,以减少建筑材料的浪费。此外,施工环境控制是绿色施工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扬尘控制、噪音与振动控制、光污染控制、水污染控制、土壤保护、建筑垃圾控制、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保护的事实来达到减少对周围环境影响的目的。

1、设计创新

1)节约生态环境资源

在水资源节约方面,根据勘察院的水文资料,制定科学详细的用水规划,考虑采用雨水回用、中水回用等新型给排水系统,加大使用节水器具和设施,并采用绿色管材。在土地资源节约方面,可根据业主和用户需要适当地提高建筑容积率,降低建筑密度,从而减少占用土地的面积。

2)提高能源利用率

在建筑热工学方面,为了提高能源的利用,可优化维护结构热工性能,优化能源系统,建立气候防护单元,改善建筑热环境等。如:根据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气候特征选择更适用的热容材料,在干热地区采用高热容量材料,在湿热地区采用低热容量材料;定量分析室内热桥的走向,改进暖通空调系统。在室内外设计方面,优化建筑绿色配置、朝向、间距、建筑体量,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地下冷热资源,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从而提高整个能源的利用。

3)减少环境污染

减少环境污染是推行绿色建筑的目的,也是保障,在设计阶段就应该考虑到如何防止污染。首先,在建筑物全生命周期内,要把建筑废弃物和污染物的排放量降到最低,如在建筑群中设计建立废弃物分类回收利用中心,利用可生物降解垃圾。其次,改进建筑材料的选择,推荐设计使用可循环或有循环材料成分的产品,或者采用高耐久性的材料,通过增加材料的使用期限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2、施工方法创新

1)施工期间节能。进行绿色技术经济分析,尊重建设基地的环境,结合生态和气候,确定最佳的绿色施工方法。加大节约水、电、材料等资源的力度,保持健康环保的绿色施工工艺。如:使用水资源监测系统,安装雨水重复利用设施;合理安排施工期间的用电机械,提高用电效率等等。

2)施工期间节材。尽量把所用的材料、施工交付和安装程序加以综合考虑,尽量减少能源的无限制使用,减少消耗。如:减少材料运输过程中材料的损耗率,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材料利用率。对于周转性材料要注意维护,自有材料可延长使用寿命。推广使用工厂化生产、装配式施工、土建装饰一体化施工等方式。这些新型施工方式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能在钢材、木材、水泥和水方面有较大幅度的节约。

3)施工期间推行绿色环保。除了文明施工、封闭施工、减少噪音扰民外,还要减少环境污染、保持清洁的运输。如:采取有效措施,注意防止由于地表径流或风化引起的场地内水土流失,采取科学的保护或恢复措施,注意防止施工过程中造成土壤侵蚀、退化,减少施工活动对土壤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3、管理方法创新

管理是对项目全过程的调控,是保证建筑工期、质量、成本的手段。虽然不同的绿色工程项目有不同的管理重点,但成本控制、用工和材料管理、生产协调仍然是管理的核心。因此对于绿色建筑的管理,不仅仅要控制项目的投资和进度,还要加强合同与信息反馈的管理,处理好三方协调关系。

1)完善用人机制

在项目初期,业主一旦建立了项目的绿色目标与重点,就需要开始组建项目管理团队。在传统施工实践中,单一的分层管理已不适合多变性的绿色建筑施工,需要改进现代用人机制。根据美国著名建筑师劳伦布拉德利的建议,推荐采用高效灵活的项目组织体系,建立一个高级管理人员综合团队来实现绿色工程项目的全过程控制和管理,确保整个项目工程在每一个阶段的进度和质量能达到国家标准。

2)改善招投标和合同机制

承包商申请绿色建筑施工文件和项目早期工作完成后,项目就投入分包商的招标工作中。招投标最常见的传统形式就是硬中标法,即以最低投标成本获得分包合同的谈判工作。虽然通常硬招投标会容易投中,因为出现了最低价格,但它有几个缺点:包括对分包商的质量、如何节约费用和责任的运用等。

由于综合项目团队在初期已经拥有一个总承包商,该总承包商理解了业主的要求,参加了设计和成本估算过程,因此一旦图纸文件完整就可以尽快的编制施工组织计划。建筑项目实施合同也会相应的根据需要,在保证谈判的基础上不仅保护所有者的利益也保护承包商的利益。此外,对于绿色项目中成本费用的安排以及分包商的要求等合同条款,建议采用将分包合同的最低投标数量和具体的要求列在项目的成本节约的条款建议中的做法。

3)推行精细化项目管理

绿色建筑项目由于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项目实施中的各个阶段中均会出现许多不可预见和不可抗力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应当采取科学有效合理的措施,及时减少技术不规范、方法不完善等造成的扩大工程成本的情况。应该改进粗放的管理模式,推进精细化管理,优化绿色规划,净化施工工程,改进审批环节,提高项目运作效率。通过精细化项目管理认真的进行的监督检查工作,杜绝绿色施工中隐蔽工程的偷工减料现象,方便每个环节的检查以及竣工后的整体验收,保证绿色项目的每个细节都达到设计的要求。

结语:

绿色建筑是一种符合生态发展要求,以实现低碳为目标的生态建筑。绿色施工技术是绿色建筑的关键环节,逐渐得到了环保主义者、广大民众、建设施工单位及政府的支持。通过对绿色建筑及绿色施工技术全过程的控制管理,以促进我国绿色建筑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申月红.绿色建筑事业关乎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J].建筑经济,2005(6):1.

[2] 李海英等. 生态建筑节能技术及案例分析[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3] 孙璐. 面向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设计[D]. 天津:天津大学,2005.

篇5

加强节能工作领导组织

常州公司结合集团公司节能管理评价,进一步完善节能管理体系,成立以公司总经理为组长的节能领导小组和以副总经理为组长的节能工作小组,完善了三级节能网络,将年度节能工作计划纳入公司年度综合计划中,并把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承包到各部门,将各级节能负责人的工作成绩与业绩考核挂钩,从而为节能减排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公司设立节能管理专门机构并提供工作保障。

坚持工程降耗

在集团公司及江苏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常州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有关节能减排政策,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技术项目改造,给合#1、#2机组大修,实施了一揽子的节能减排工程,坚持工程降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积极开展能效对标活动

常州公司按照同类可比、同行领先的原则,通过边界条件比较,选取指标最好的电厂为标杆企业,通过安全可靠、供电煤耗、厂用电率及机组运行小指标等进行对标找差。

加强运行优化调整的精细化管理,挖掘节能潜力

做好运行优化工作,如锅炉氧量的控制、机组滑压运行、循泵经济调度、凝汽器胶球清洗装置投运、电除尘节能运行、脱硫系统节能运行、燃料大型机械运行等的运行管理,力争在运行生产的环节上做运行方式最优的事。

锅炉运行优化

常州公司两台机组均进行了低氨燃烧器改造、磨煤机动态分离器改造、引风机改造及脱硝系统改造,改造后风烟系统及燃烧系统特性变化较大。针对不同的煤种,常州公司制定了磨煤机的温度控制要求、动态分离器转速控制曲线,提高了磨煤机的出力和煤种适应性。

加强汽机凝器冷端优化

一是加强真空系统严密性试验和真空系统的及时查漏消缺管理,经过几年的综合治理,别1/#2机组的真空系统严密性水平均达到了优秀水平;二是加强对凝汽器胶球清洗装置投运的管理,指定专人负责胶球装置的管理,提高收球率和清洗效果,降低凝汽器端差,同时要求专业主管建立机组典型运行工况的加热器、凝汽器端差、温升、运行经济指标等运行台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三是加强真空泵运行方式的管理,同时注意合理调整真空泵运行方式,根据凝汽器真空及真空严密性情况,确定采用一台或两台真空泵运行方式;四是特别重视循泵运行方式的调整,制订了不同季节、不同循环水温度以及不同负荷下的循泵运行组合,并每月进行经济分析比较。

加强机组启停的过程分析和控制

在机组起停各阶段中操作,进行认真分析总结,不断完善起停操作票,既保证机组起停过程中各系统起停的时间节点控制,又完善了机组起停过程中的节电节水工作。在停机维护时,在保证机组安全的前提下,及时停运各类辅机,减少不必要的辅机厂用电耗。

提高化学系统再生质量

每月平均酸耗不大于45g/mol,碱耗不大于70g/mol。平时加强工业水池、生消水池、清水箱、除盐水箱水位监视,不得发生溢流现象,污泥沉淀池清水进行回收使用。生活水泵、冲洗水泵在低流量供水情况下,优先用变频泵定压运行,化水、精处理加热器在树脂不再生时,作停用处理,减少了日常保温用电量。

做好日常阀门内外漏的检查消缺工作

超临界机组主蒸汽系统及给水系统因压力高,阀门易发生泄漏,造成大量高品位蒸汽漏至凝汽器,机组功率减少,同时凝汽器热负荷加大,影响真空;高、低压加热器的旁路门内漏直接引起加热器的出水温度下降,降低了回热系统性能,引起机组热耗上升。

进一步提高燃煤掺配掺烧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根据煤场存煤结构、负荷预估曲线,合理控制入炉煤热值、灰份、硫份、挥发份等指标,做到分时段加仓,确保入炉煤除了要满足机组负荷要求外,还能保证锅炉燃烧安全,灰渣综合利用,烟气环保排放,脱硫厂用电率等问题。此外根据不同煤种的标煤单价与掺烧经济煤种对炉效的影响进行综合考虑,通过入炉标煤单价及炉效、厂用电率变化的精细计算,确定机组不同负荷下的各煤种最佳掺烧比例,既控制了入炉标煤单价,又使经济煤种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寻求掺配掺烧的最大利益化。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节能低碳氛围

营造节能低碳的氛围和意识,公司以开展形式多样的节能宣传活动,增强全体员工节约用能、绿色出行、绿色消费意识,引导大家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科学用能、节约用能,经常组织开展节能宣传与培训,定期组织能耗计量检测、统计、管理和操作人员业务学习和培训,形成人人讲节约、处处讲节约的浓烈氛围。对节能低碳工作做得出色的部门或者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并通过多种形式在公司内部进行推广。

篇6

一、坚持节约优先的方针,把节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各地要进一步强化对节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在产业布局、园区建设、项目建设等方面,要更加注重节能,把节能降耗贯穿于调整结构、转变方式的全过程。要认真总结去年下半年实施应急调控的经验教训,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完善调控手段,立足抓早抓实,按月确保工业用电增幅低于增加值增幅,做到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切实改变前松后紧的被动局面,确保全面完成年度节能目标任务。

二、强化刚性约束不动摇,实行严格的问责制。节能计划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指标,是衡量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成效的重要标志。各地要继续将节能目标层层分解,逐级落实,强化能耗经济责任制考核。要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地区节能的第一责任人,企业主要负责人是本企业节能的第一责任人,各地主管部门是当地节能的第一责任主体。对未完成目标的地区进行责任追究,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对未完成任务的地区、企业和行政不作为的部门,一律不能参加评优树先活动。今年将实行节能计划风险抵押金制度。

三、坚持源头控制不放松,严把能耗增长关。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要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对区域能耗水平影响和产品能耗水平作为节能评估审查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能耗门槛。新上及改造项目的工业增加值能耗要低于当地平均水平的10%以上,产品能耗水平要达到其限额先进值或同行业先进水平,强化能耗指标的约束作用,严控高耗能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合理控制能耗总量。对节能目标完成进度滞后的地区,实行区域项目限批。

四、大力推进结构转型升级,努力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与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双轮驱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比翼齐飞”,大力推进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构筑经济转型升级新优势。各地结合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落后产能淘汰标准,扩大落后产能淘汰范围,更大力度淘汰和关闭高能耗、高污染、高危险、低效益的劣势企业,加快构建节能环保型产业体系。

五、加快推进节能技术进步,着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各地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引导企业加快节能技改步伐,一是全面实施节能技改。各地要指导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编制节能改造方案,力争利用三年的时间全部完成,使企业能耗水平达到省平均水平以上,彻底淘汰落后用能设备,今年的实施面要达到40%。二是组织节能改造示范工程。重点做好余热余压利用、锅炉窑炉改造、能量系统优化等技改项目,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大力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全面推广高效节能空调、电机、汽车和照明产品。鼓励大型企业运用能联网技术建立能源管理中心。三是推行节能改造新模式。积极推动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设备租赁等新机制,开展合同能源管理服务公司备案,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加快培育和引进一批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具备为用能单位提供节能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能力的节能技术服务公司,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化。

六、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强化法规政策的导向约束作用。强化激励约束,加快完善节能管理长效机制。一是完善政策激励作用。强化财税政策支持力度,采用奖励、补助、贴息和落实节能税收优惠政策等方式,引导和促进企业开展节能技术创新改造。引导企业完善内部能耗经济责任制,严格考核,节奖超罚,使能耗高低直接与职工经济收入挂钩,提高广大职工的节能积极性。二是强化法规制度约束作用。认真落实有关法律制度、技术标准,落实节能依法强制执行的硬性要求。对使用落后用能设备和产品能耗超限额的用能行为,严格落实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三是突出预警调控作用。在加强能源计量、统计的基础上,实时跟踪监控重点地区及企业经济走势和能源消费状况,加强科学分析预测,对能耗增长过快和节能目标完成进度滞缓的地区实施预警,适时采取调控措施。

七、严格执法监督,坚决纠正不合理用能现象。继续开展节能专项执法行动,加大对重点地区和企业的督查力度,严肃查处违规乱上“两高”项目、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或生产工艺、单位产品能耗超限额标准等问题,情节严重的,依法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关闭。对能源消耗超过国家和地方单位产品能耗(电耗)限额标准的,实行惩罚性价格政策。开展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节能评估报告落实情况专项审查,广泛开展建筑节能、交通节能、公共机构节能以及公共场所空调设置温度监督检查。加强城市照明管理,严格控制公用设施和大型建筑物装饰性景观照明用电。

八、突出重点,狠抓工业领域节能降耗。通过新型工业化带动、技术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完善,着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效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对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用能单位的节能监管,按月核查能耗数据,落实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推进重点耗能行业能效水平对标活动,积极推行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开展清洁生产先进企业创建工作,认真组织有关单位参加国家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促进工业能效水平整体提升。

篇7

一、全市科普联席会议制度建设不断健全

今年市科技局进一步加强了对科普工作的宏观管理、组织协调,特别在调动社会各届力量参与等方面进行了有效地运作,促进了科普工作的开展。围绕“市科普工作规划”,认真宣传落实《科普法》,及时做好科普工作联席会议机构的完善健全工作。各成员单位同心协力、齐抓共管,认真履行职责,发挥部门优势,针对不同群体,开展各具特色的科普工作,探索新形势下科普表现的有效形式,呈现出勃勃向上,协调有序的局面,使我市的科普工作有了新的发展。

二、抓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

青少年科技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校的学科教学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科学兴趣班的开设,不仅使协会各项工作有了合适的载体,更主要的是,促进了各学校科技教育的开展,从而使学校素质教育进一步走向深入。市科协、市教育局共同举办第三届青年创新发明大赛,鼓励各种形式的自主创新和文化创意。开展第三届“市青年创业先锋”评比,树立青年建功成才的时代典型,在全社会树立“学习青年先锋、争当青年榜样”的良好风尚。

增强专业组的活动功能,发挥团体会员的作用。积极倡导以学校为单位开展小型多样,生动活泼的青少年科技活动,扩大参与面,丰富活动形式,深化活动内容,丰富和发展学校第二课堂。积极倡导把学校科技活动的开展列入素质教育的评估内容,进一步促进学生科技素质的提高,为素质教育服务。

“低碳生活”是今年科普宣传活动的重点内容,为在青少年中宣传普及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的基本知识,在全社会营造关注低碳经济、走近低碳生活的良好氛围。根据教育部办公厅、中央文明办秘书组、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办公厅和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开展“我的低碳生活——2013年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的通知》的要求,协会组织我市广大青少年学生积极参与此次活动,参与学校安排专门辅导员进行专题辅导,学生结合网上辅导材料和活动手册,认真进行实践活动,提交实践报告,较好地完成了任务。

市科协、是教育局通过组织青少年“低碳生活征文”活动,使同学们了解低碳生活的基本知识,主动接受低碳生活方式,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整个家庭,进而使整个社会加入到建设低碳城市、建设生态文明的行动中。

三、扎实开展农业科普工作

2013年的农业科普工作通过形式多样的指导、培训方式和技术交流平台,宣传先进的农业生产理念、技术水平,为我市现代农业生产科技化提供技术支持。主要是:农业科普宣传广场化、电视化、电波化、网络化、短信化、电信化、课堂化和结对化。主要工作有:①推进科技惠民工程。通过完善实施意见,召开现场推进会,落实专家帮扶,表彰奖励等措施,推进帮扶结对致富项目顺利实施;积极做好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基地的新三年规划和建设,引领农民增产致富。充分发挥科技素质培训示范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的宣传教育、科技培训、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推进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使全市“一站一栏一员”覆盖率达100%、科技带动农户人均年纯收入增长20%以上。②推进农民科学素质,组织“星火人才”、“绿色证书”、专利、网络、农村党员干部实用技术等科技培训。积极做好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基地的新三年规划和建设,引领农民增产致富。充分发挥科技素质培训示范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的宣传教育、科技培训、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推进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使全市“一站一栏一员”覆盖率达100%、科技带动农户人均年纯收入增长20%以上。建设好科技创新基地——省杂交晚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理工-端木银熙水稻育种研究推广中心,开展多方面的水稻育种研究推广工作。③推进“科技下乡”工作。积极参与了2013年度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活动,活动内容丰富,既有书画家现场写春联、画年画送村民,又有图书优惠展销;既有健康体检、法律咨询,又有送科普书籍、青年志愿服务,深受农民喜爱。

四、加强对企业科技人员的科普宣传工作

由市总工会牵头,联合市人才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经信委、团市委、市妇联、工商联等部门,开展以“促进创新发展,推动转型升级”市万名职工职业技能操作大赛,共十个工种。开展第四届青年创新发明大赛,鼓励各种形式的自主创新和文化创意。开展第三届“市青年创业先锋”评比,树立青年建功成才的时代典型,在全社会树立“学习青年先锋、争当青年榜样”的良好风尚。

市总工会组织和动员职工围绕企业生产技术难题,开展合理化建议、小改小革、技术操作比赛等活动,重点抓好数控机床大赛;在吸收、消化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和改进技术服务等方面,发挥工程技术人员和企业能工巧匠的积极作用;发挥劳动模范示范带头作用,设立劳模创新工作室;依托职工书屋建设,在职工中广泛开展科普知识宣传。

五、充分发挥媒体、网络为科学普及宣传的作用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期刊、网络等媒体,办好科普节目和科普栏目,宣传现代科技发展。加强科普网站建设,充分发挥网络文化在提高公民科技素质中的作用。①市文广新局在镇场广电站广播自办节目中开设科普宣传专栏,增加科普宣传时间;在“午间风”等名牌节目中增加科普内容,定期邀请专家进电台直播室讲解、答疑。②市报社发挥《日报》的党报宣传喉舌作用,及时报道我市科普工作动态,适时登载科技知识,办好“科技”、“环保”、“卫生园地”、“养生保健”、“科技创新”等科技、卫生、农业、环保等专版和专题科普栏目。③市环保局、科技局、科协、农委等开展以“节能减排除科学发展”为主题的节能减排宣传活动,印制了宣传材料3万份,借用科协布置在社区的厨窗多处、张挂宣传标语等进行科普环保宣传。建设和更新改版“科普网”、“启明星虞城科普网”、“文化网”、“农业信息网”、“公众环境信息网站-环保”等一批精品科普网站。继续办好部门自办的《生态》、《科普新视窗》、《农林信息》等刊物,增加科普内容的比例。

六、不断加强了科普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工作

2013年的科普工作按照“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形成合力、整体推进”的原则,动员全社会力量,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科普工作;充分利用广泛的科普组织网络,集思广益,为我市的科普规划和科普政策的制定提供意见和建议,推动科普工作有效开展;进一步发挥好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优势,积极做好不同人群的科普工作;争取财政部门的协作和支持,对我市的科普项目加大了资金投入,使我市的科普事业有了健康、有序地发展。

篇8

关键词:科技创新;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一、科技创新园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1.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科技创新园涉及高校、科研院所、当地政府、企业、民间机构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研发的先进技术可以快捷的被引用到企业生产中,通过整合各类社会资源,按需提供给入驻企业,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方便、快捷服务,提高企业经营效率。

2.有利于推动地区产业优化升级。由于科技园区可以享受到地方政府提供的比较优惠的税收政策以及便利的行政服务,很多企业不断地被吸引聚集,扩大了园区科技创新产业的规模经济效应,同时也加强了企业之间的技术合作,从而降低了企业的生产费用和成本,创造出了外部经济。科技园区已经成为城市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3.有利于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发展平台。鼓励和吸引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来园区创业,提高园区企业的科技创新力,为区域的长远发展提供充分的人才支撑、技术支撑和项目支撑,科技创业园已经成为创新企业的孵化基地。

二、大连科技创新园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大连科技创新园的发展现状

大连科技创新园成立于2006年7月,位于大连市旅顺口区铁山街道,是大连市重点经济区之一。园区以低碳经济和高端科技服务为发展重点,着力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研发中心和科研机构,发展以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工程、节能环保、保健康复为重点的科技研发服务业。园区管辖总面积65平方公里,规划建筑总面积18.5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5.8平方公里,已布局产业区、研发孵化区和生活配套区三个功能区。现已布局了中科院产业园、中石化大连石化研究院园、理工科技产业园、交通大学科技园、生物医药科技园、研发和孵化园等8个分园。现已引进高成长型企业58家,国家、省市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共39家,引进博士生导师6名,博士39名,硕士87名,研发科研人员600余名。

(二)目前大连科技创新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园区定位笼统,缺乏产业关联性。目前大连科技创新园区的定位比较笼统、宽泛,难以形成产业技术创新链条,产业间的关联度不高;注重眼前经济效益,缺乏整体产业战略规划;重视投资额度等数量指标,忽视产业间的关联性,难以形成有效的分工协作链;另一方面难以形成有效的技术创新链,园区缺乏与高校等纯粹的科技研发机构的互动渠道,难以形成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依托的创新源头,导致企业在科技源头、成果转化、高新技术推广及扩散等环节难以形成紧密的关系,园区企业稳定性不强,从而降低园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2.配套设施不完善,缺乏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科技园区内为企业提供服务的配套产业比较欠缺,还未形成包括技术、资金、法律、人才、管理等全方位的配套服务体系。同时,科技园区距离城市中心较远,自然环境条件较好,但生活服务设施极不完善,缺乏成熟生活社区的现状难以吸引到高层次人才。

3.对区域经济的作用和影响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体系。缺乏客观科学的评价标准,是各地科技园区存在的共同问题。除了被大多数地方政府所看重的项目总投资数和上缴利税额度以外,其他影响大都难以用数据精确量化。

4.园区建设周期长、见效慢,受宏观形势的影响较大。一个科技园区的建设至少要需要10年甚至更久的时间,这就需要有一个长效机制来确保园区建设的持续推进,需要在历届政府之间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同时,园区发展过程中,对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的依赖也比较大,容易受到国家产业政策、融资政策等影响。

三、对大连科技创新园未来发展的政策建议

1.推动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招商力度。努力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园区经济总量中的比重,鼓励和支持企业对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技术改造,加快传统技术更新的步伐;要大力培育发展新兴支柱产业,以科技创新园为载体,重点发展节能环保、高附加值、技术密集的新兴绿色环保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同时加大科技招商力度,要大力培育和引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龙头企业。

2.积极推动国际国内科技合作。鼓励和支持园区企业同国外先进的研发机构合作,派遣技术人员进行实地考察,实施国际科技项目的合作。同时,加大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的科技技术合作,加强同国内著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重点实验室的合作,鼓励他们到园区建立实验室或者设立分支机构,建设公共科技服务平台或参与重大科技项目攻关。

3.完善服务配套体系。科技园区除了要加强主导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以及研发平台之外,还要大力加强提高服务质量,加强软硬件环境建设,这样才能吸引高科技企业人才入驻。要把科技园区建设和地区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既成为有创造力的就业场所,还要变成具有活力的生活场所。

4.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大专利宣传培训力度,提高企业的专利保护意识,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申请的制度和体系。加大专利申请力度。对在企业范围内的合理化建议、技改、科研及其他技术成果和发明创造,对具备专利申请条件的要积极申请,特别是鼓励和引导企业申请境外专利,提高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的水平和能力。

5.加大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构建专业化人才培训,激励和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市场运作机制,完善各种服务体系和配套措施,不断提高人才的配置效率,大力实施创新型人才引进计划,吸引海内外各种高级人才来园区进行创业,营造一种开放竞争、规范有序的人才流动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园区高级人才的创新激情和活力。

参考文献:

[1]王缉慈.中国产业园区现象的观察与思考[J].规划师,2011(09).

[2]郑柯.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 为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作贡献[N].镇江日报,2010-02-12.

篇9

根据我局下发的《特供电局“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二五’、共建先锋号、创新促发展”创先争优劳动竞赛活动实施方案》要求,为做好竞赛活动的各项工作,结合我处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和我局九届四次职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创先争优劳动竞赛活动为契机,增

强主力军的意识,发挥主力军的作用,立足岗位,着眼未来,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在推动和巩固我局创一流省会城市供电企业建设中再立新功。

二、劳动竞赛范围和目标

劳动竞赛范围:所属各班组为参加我局劳动竞赛的主体。

劳动竞赛目标:底前完成售电量责任目标:35亿kwh,平均电价:385.85元/kkwh;线损率:0%;电费回收:当年100%。完成师带徒结对数对的目标任务。

三、竞赛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按照我局创先争优劳动竞赛活动实施方案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融入中心、服务大局,开展扎实有效、务实创新的劳动竞赛活动。

(一)继续深入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

通过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建立“十个一”活动档案,使生产一线职工100%接受基本的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教育。围绕竞赛主题,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开展“安康杯”知识竞赛活动。做好春、秋查外查阶段的作业现场安全检查监督工作和各种技术规程培训与考试。开展事故应急演练,做好防洪、防汛、防高温、迎峰度夏、迎峰度冬工作;对作业现场做好安全监督;稳步推行“一法三卡”。在“安康杯”竞赛活动中,做到“五个结合”切实使“安康杯”竞赛活动成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系统工程,成为工会组织“切实维权”的工作载体。

(二)深入开展经济技术创新竞赛活动,有效增强广大职工的创新意识和主动性。通过在开展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进一步推动企业民主建设和民主管理,充分体现广大职工在企业发展中的主人翁地位和作用。通过开展岗位练兵,进一步调动广大职工学技术、比技能、创一流的积极性,促进职工技能水平的不断提高。通过“师带徒”培训,进一步提升我处职工的岗位技能水平,尽快解决企业发展和技术人才短缺的矛盾,充分发挥人才效应,更好地适应我局生产实际的需求。

(三)巩固管理标准化班组建设成果。继续保持“工人先锋号”、“管理标准化标杆班组”、“管理标准化标准班组”荣誉称号。按照电力公司《管理标准化班组竞赛考评细则》和呼和浩特供电局标准化班组网站使用管理办法,各班组从安全生产管理、基础管理、管理创新、培训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及营销管理等方面不断充实、完善资料建设与实际工作的落实,确保班组建设工作持续、健康发展。责任部门:工会、综合管理处。

(四)强势推进“蒙电杯”规范化服务竞赛活动。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培育服务理念,完善服务机制,落实服务规范。按照公司工作服装标准,统一规范人员服装、胸牌。开展全局范围内的礼仪竞赛活动,以赛促训,推动礼仪培训工作走上新的台阶。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固化“三进三送”特色服务活动中成功案例,凝练先进经验,选树优秀的服务集体、先进个人典型,以先进事例带动整体活动深入开展。责任部门:党委工作处。

(五)继续开展“我为节能减排做贡献”活动,积极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组织动员广大职工深入开展“我为节能减排做贡献”活动,为促进“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实现贡献智慧和力量。要加强节能环保教育,不断提高职工的节约环保意识,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成为广大职工的自觉行动。

四、劳动竞赛组织机构

劳动竞赛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劳动竞赛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综合办公室,负责竞赛活动日常工作。

五、劳动竞赛先进评选条件

(一)我处劳动竞赛先进班组:

1、未发生我局规定的安全事故。

2、圆满完成了我处下达的各项指标和任务。

3、参加了公司和我局组织的各项竞赛和活动,并在各项竞赛中业绩突出。

(二)我处劳动竞赛先进工作者:

1、未发生安全事故。

2、圆满完成了我局下达的各项指标和任务。

3、在公司和我局组织的劳动竞赛中表现突出,赢得好评。

4、在其他方面有突出贡献。

六、评比表彰

我处劳动竞赛委员会在12月初,按照劳动竞赛先进评选条件对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进行评比、表彰,并择优推荐为局年度劳动竞赛先进班组、先进工作者;被公司评为的先进班组或先进个人我们将进行物质奖励。

七、工作要求

1、活动领导小组将根据竞赛主要内容及要求,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负责检查、考核各单位劳动竞赛的开展情况。

2、各班组要把劳动竞赛工作列入重要日程,班长要亲自挂帅,全面负责本班组劳动竞赛的组织实施、督查指导工作,做到责任明确,任务到人,为劳动竞赛的扎实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篇10

【摘要】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人口不断增长,资源日益枯竭,逐渐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应对,不能再按照魍车木济模式来发展。循环经济的提出,给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文章针对循环经济的实现途径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循环经济 实现 途径

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循环经济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部署,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创造出更高的效益,对国家的未来发展、人民的未来生存状态等,都具有特别大的意义。可是,循环经济毕竟是一种理想的经济状态,想要在目前的状况下实现,面临的挑战是比较多的,需要在各个层面上相互协作,共同推进,否则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一、循环经济现状分析

循环经济是一个全新的系统,其主要是包括了人类、自然资源、科学技术等,每一个要素都具有自身的积极作用,在循环的作用下,能够达到经济的平稳增长,减少固有的不良影响。循环经济的提出,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规律。首先,国内的很多资源在消耗速度上特别快,尤其是石油资源、煤炭资源,这些不可再生能源的过分消耗,表面上营造了繁荣的经济现状,可是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并不能在最终得到理想的成绩,还容易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难以确保经济社会得到持续发展。其次,循环经济的目的,在于更好的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方面达到协调发展的努力,将破坏性的经济行为更好的控制和解决,从而让国家的发展在真正意义上走向绿色、富强、繁荣的道路[2]。值得注意的是,循环经济虽然在前景上特别的美好,可是具体的实现路径是十分困难的,面临诸多的问题和挑战。

二、循环经济实现途径的探索

(一)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

(1)企业的生存发展模型催生内部的循环经济。在当代社会的发展当中,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是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循环经济的基础内容。一般而言,企业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思想来发展和建设,一定是在经济稳定的状态下,才能从经济的大浪潮中获得一定的利益。在企业的不断进步当中,生存发展模型,催生了内部的循环经济。首先,任何一个企业都处于在相关的行业当中,国家对各个行业的宏观调控不断的增加,目的在于保持经济的稳定,告别固有的缺失和不足,从而在工作的效率上、质量上得到更好的成绩。其次,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上,只有遵从国家倡导的经济模式,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例如,现阶段的各种能源消耗十分迅速,研究新能源的企业,不仅在国家的支持上、补助上得到了较多的辅助,同时在自身的市场占有量方面大幅度的提升,创造的效益十分显著。由此可见,企业在生存发展模型当中,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适应国家、适应社会,必须立足于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建立内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提升企业竞争力。

(2)清洁生产为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就循环经济本身而言,其不仅仅是为了经济能够更好的发展,更加是为了在经济的前进过程中,能够创造出更高的效益,要将固有的一些问题更好解决,避免出现强烈的恶性循环。对企业的循环经济进行分析后,发现清洁生产的要求是非常突出的,清洁生产为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提供了有效的途径。首先,当代的各种污染已经十分的严峻,国家在执行宏观调控的同时,已经开始对各个地方大力整顿,目的在于更好的将循环经济积极的实现,减少污染恶化的现象。与此同时,为了让清洁生产能够真正意义的落实,减少固有的问题和隐患,清洁生产的很多条文、规范也在积极的落实,这就直接给循环经济的实现,提供了较多的助力,减少了主观因素的不良影响。其次,企业的很多产品、加工项目等,都与循环经济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果能够在清洁生产方面达到良好的效果,势必会提高企业本身在行业当中的地位,给国家做出的贡献也非常的突出。例如,企业在材料的循环再利用方面不断的巩固,将很多的废旧材料有效回收,优化了生产、加工技术,降低了污染,减少了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推动了绿色事业向前发展。这种清洁生产模式,得到了社会上和国家的高度肯定,在未来的发展前景上也是非常突出的。推行产品生态设计理念,企业在产品设计开发阶段就要系统考虑原材料选用、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处理等各个环节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影响。并将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贯穿到企业生产的各环节和全流程。

(二)企业之间的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想要在今后得到好的发展,需要政府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规划,以及企业间的共同合作,这样才能实现循环经济的目标,避免出现恶性循环。就目前所掌握的情况来看,企业之间的循环经济,也开始表现的越来越明显。很多企业都意识到,单纯依靠自身的努力,并没有办法在循环经济方面得到较高的成绩,也没有办法给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可是如果是企业之间相互合作,则能够在循环经济方面产生更多的帮助,无论是企业自身发展上,还是在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上,都可以获得特别大的进步。生态工业园区的出现,就是企业之间的循环经济产物,在很多方面都创造了较高的效益。生态工业园产业集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成为吸引企业进驻生态工业园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构成企业生物群落的基础。除此之外,生态工业园区的出现,对各种污染物实现了内部消化处理,循环利用,能够促使工业、生态之间,保持在一个平衡的状态,减少对生态的压力。我国在生态工业园区的数量上,表现为不断的提升态势,创造的价值也在逐年攀升。

(三)企业外部的循环经济

(1)建立和完善城镇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系统。积极建立和完善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系统,对于比较分散的生活垃圾,实行生活垃圾分装制度,环卫部门进行分类收集,并由专人进行二次分捡,根据各种不同性质的垃圾,进行不同的处理。推进水泥行业利用现有水泥窑协同处理危险废物、污泥、生活垃圾等,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将生活废弃物作为生产的原料、燃料进行资源化利用。

(2)构建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了循环经济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需要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通过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可以阶段性的分析循环经济的发展成果,发现并解决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运营,需要加快步伐,一方面需要各级政府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循环经济的政策措施,另一方面则需要在具体的工作当中,分析不足,要积极的做出弥补,从而在本质上实现工作的快速推进,创造出更高的价值。

(3)推进循环经济示范点建设。政府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循环型公共机构评价标准,引导公共机构开展节水型、节能型单位建设。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三、总结

本文对循环经济的实现途径展开讨论,现阶段的循环经济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并且给很多地方的长久建设,都带来了较多的帮助,很大层面上实现了工作价值的创造。日后,应该在循环经济的发展上高度关注,积极的投入综合性的手段与措施,要在各个地方的建设上,将循环经济作为重点的体系内容来对待,与国家的长久发展紧密联系,减少过往的不良问题。

参考文献:

[1]吴涛.绿色施工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中建八局银泰项目绿色施工对建筑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启示[J]. 建筑,2014,(12).

[2]杨思家.我国循环经济实现的途径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2012,(12).

[3]王敏旋.加快发展宁波海洋循环经济的思路与实现途径[J]. 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12,(09).

[4]姜钰,韩微.国有林区低碳循环经济耦合发展的结构特征及实现途径分析[J].经济师,2012,(02).

[5]胡晓琳,高玉清.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