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建设意见建议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1: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建设意见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区建设意见建议

篇1

工作举措

1、加快中心社区规划编制。根据街镇区域总体规划和中心社区的地理区位、产业基础、人文底蕴、人口规模等,科学确定中心社区功能定位,高标准编制中心社区建设规划,做到土地利用规划、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有机衔接,并向群众公示。通过规划引导,合理配置资源,促进中心社区快速发展,避免原街镇行政中心所在地出现服务弱化、经济滑坡、投入减少、环境恶化等现象。2、加快中心社区人口集聚。加快推进村(居)撤并、村改居工作,将中心社区周边规模偏小、基础较差、经济薄弱的村居,与中心社区优化整合。按照生产方便、生活宜居、环境优美的要求,统筹推进中心社区供水、供电、交通、商业及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各具特色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促进农民居住向中心社区有序集中。3、加快中心社区经济发展。坚持走以特色产业推动经济发展道路。通过管好集体资金、盘活集体资产、开发集体资源、优化集体资本,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保持更大的投入和更强的招商势头,进一步做大做强原有工业集中区和农业园区。按照“一社一品、一社一业”要求,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引导中心社区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农家乐休闲旅游业,鼓励中心社区建设、购置物业用房,发展村级物业经济。加快中心社区土地流转步伐,提高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到2015年,中心社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80%。4、加快中心社区服务配套。按照“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要求,切实做到原有的经费投入不减、专业队伍不散、日常机制不乱、责任要求不变,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设立中心社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承接好政府部门依法延伸到中心社区的政务服务及有关公共服务,搞好公共文化、体育等设施配套,在中心社区为农民群众提供与基本生活和保障密切相关的“一站式”便捷服务。结合“动迁拆违,治乱整破”和“三清两整一提升”行动,加快中心社区街道和农村环境提升,使群众生活更舒适、出行更便捷、环境更宜居、办事更方便,让广大群众切身感受到区划调整带来的变化、成果和实惠。

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区相关部门和街镇党(工)委、办事处(政府)要高度重视,将加强中心社区建设列入重要工作日程,成立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切实加强管理和监督指导,确保中心社区建设取得实效。中心社区书记原则上由1名街道工委副书记或办事处副主任兼任,同时配备2-3名社区副书记,可以由区管干部兼任。社区居委会干部通过法律程序依法产生。要强化舆论宣传,引导广大群众积极支持、主动参与中心社区建设。2、加强阵地建设。以“三强一化”为目标,不断夯实社区党建工作基础,创新社区党建工作模式。大力开展以建设“阳光家园、爱心家园、康乐家园、学习家园、和谐家园和红色家园”为主要内容的“六个家园”建设活动,巩固提升社区党建水平。推进“阳光村居”建设,强化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规范资产处置程序,推进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3、加强责任考核。中心社区所在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对中心社区建设负有第一责任,要把中心社区建设纳入街镇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考核目标,加快推进中心社区科学发展。区委农工委、区民政局负责中心社区建设监督与指导,区委组织部、区委社建委、区住建局、区城管局、区人社局等部门要积极探索中心社区行政管理机制改革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研究制定促进中心社区建设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中心社区服务体系。

篇2

一、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意义

安全社区建设,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举措。引进安全社区建设的经验,从基层做好安全防范工作,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坚持以人的健康安全和全面发展为目标,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新的理念、新的机制、新的方式推进社区建设,对于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全面推进和谐社区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建设目标

安全社区建设,就是以镇作为安全社区基本单位,以社区为基础,实现社区群众安全、健康为目标的活动,主要是全面改进社区的安全水平,促进社区生活质量和工作环境的提高,加强安全预防,减少事故和人员伤害,提高居民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双基)建设,创造安全、健康、和谐环境的系统工程。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把全国安全社区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安委会的具体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原则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大力推广安全文化,以实现人的安全健康为目标,以改善社区工作生活环境为主旨,预防伤害和促进安全的建设活动,使人人享有安全和健康的权利,努力营造安全稳定、文明和谐、环境优美的新镇。

(二)基本原则:坚持安全社区建设与社区建设工作相结合,将安全社区建设纳入日常工作范畴;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始终把广大居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生活需要;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居民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不断推进的整体合力。

(三)建设目标:在镇党委、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在省、市、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业务指导下,镇安全社区的建设工作将在2014年10月成功建设成省级安全社区的基础上,继续扎实开展工作,加大全员参与、加强资源整合、坚持持续改进,切实提升伤害预防和安全水平,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健康,人人享有安全的工作宗旨,计划在2017年10月建设成全国安全社区。

三、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内容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安全社区6个方面的标准要求和国家《安全社区基本要求》的12个方面要求,具体内容如下:

(一)安全社区建设机构与职责。成立镇建设全国安全社区工作促进委员会,制定建设安全社区工作职责。设立建设安全社区工作促进委员办公室,负责协调和开展建设推进工作。成立安全推进项目工作组。

(二)信息交流和全员参与。借鉴国内外安全促进的成功经验,利用社区内的资源,发挥社区中社会团体、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及社区内外的各类人才、专家型志愿者的作用与优势,协作配合,形成齐抓共管局面。

(三)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及其评价。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开展危险源辨识、事故与伤害隐患的调查摸底。确定高危险人群、高风险环境以及弱势群体的主要伤害风险,需要优先解决的热点和重点问题及解决方案。

(四)事故与伤害预防目标及计划。在社区内针对高风险人群、高风险环境以及弱势群体,确立干预项目,制定计划,成立干预项目的安全促进小组,开展持续改进工作。

(五)安全促进项目。根据社区调查的结果和我镇实际,挑选几个重点安全推进项目,成立对应的7个安全推进项目工作组,进行安全干预预防。

(六)宣传教育与培训。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经常性地进行各种安全知识、专业技能的教育与培训,让更多居民了解安全社区的理念。

(七)应急预案和响应。为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及时有效地实施应急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制定应急预案,落实预防措施,应急响应措施。

(八)监测与监督。对高风险场所、高风险环境及弱势群体及安全促进项目进展情况进行监测,提供数据资料,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九)事故与伤害记录。建立事故与伤害记录制度,收集社区内各种事故和伤害数据,为各项目实施提供依据。

(十)安全社区建设档案。建立规范、齐全的安全社区档案,全程记录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总结建设过程中的工作。

(十一)预防与纠正措施。针对不断变化的调查结果,制定预防与纠正措施。

(十二)评审与持续改进。循环式地对安全促进项目进行回顾总结,不断消除,降低和控制各类事故与伤害风险。

四、组织领导

根据建设工作内容,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成立镇全国安全社区建设工作促进委员会及办公室、7个安全推进项目工作组具体工作职责如下:

(一)成立全国安全社区建设工作促进委员会

(二)全国安全社区建设工作促进委员会工作职责

1、全面负责具体建设工作。负责全国安全社区建设工作促进实施过程中重大问题的决策,指导各项目组工作。

2、针对工作中的有关事项向上级工作领导小组请示、报告,协调县级相关部门配合全国安全社区建设工作。

3、制定安全社区建设的目标、计划和规章制度。

4、协调、指导、督查各工作小组开展工作。全国安全社区建设工作促进委员会成员职责:参加全国安全社区建设工作促进委员会会议;参与制定专项安全的伤害预防计划和专项安全规章制度;落实全国安全社区建设工作促进委员会交办的工作任务。

(三)全国安全社区建设工作促进委员会办公室

(四)全国安全社区建设工作促进委员会办公室工作职责

负责在镇全国安全社区建设工作促进委员会领导下,做好日常事务和建设指导工作,组织召开工作会议及工作的资料收集归档。

(五)全国安全社区建设工作促进委员会各工作组组成及职责

1.非专项工作组

(1)宣传报道组

(2)效能督查组

(3)伤害统计与监测组

由镇人民政府副镇长、安办主任周敏任组长,镇安办工作人员为成员,其它伤害数据统计单位交警中队、派出所、民政办、卫生院、明德学校、各村等单位配合。对各类记录、尤其是伤害记录进行统计(各类活动文字、图片、声像等,各类规章制度、规定、办法等,各类数据资料,尤其是伤害记录),根据统计进行绩效分析,包括主要问题和各类伤害的发展趋势(如意外伤害总数,住院人数等)以及主要原因,对各类伤害统计分析(按年龄、性别、职业、文化、伤害类别、伤害原因等进行分析)。进行绩效评估(不同年度意外伤害数据比较,不同年度伤害类别比较,不同年龄组伤害类别分布变化情况,不同年度伤害原因分布变化情况,死亡率比较,治愈率比较)。

2.专项工作组

3.村全国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小组

在镇全国安全社区建设工作促进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建设全国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建立人口综合信息数据库、社会单位综合信息数据库和公共设施数据库,完善各类工作台账。收集事故伤害等方面的信息和数据,利用墙报、专栏等形式开展宣传教育,增强群众共建社区、共管社区的建安意识,帮助做好安全预防工作。

五、促进计划和主题活动

建设时间从2015年4月至2017年9月,(共分五个阶段):

(一)前期启动阶段(2015年3月至2015年5月)

1.在社区内广泛征求意见,制定建设安全社区工作规划。

2.组织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进行考察、学习和培训,借鉴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念。

3.成立镇安全社区建设工作促进委员会,设立安全社区建设办公室,召开建设工作动员大会。成立各项目工作组和村(社区)建设全国安全社区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实施目标,落实工作任务。

4.举行镇建设全国安全社区启动仪式。

5.开展安全现状调查,进行现有规章制度、安全需求、伤害检测点摸排,建立伤害监测网络。

(二)宣传发动阶段(2015年6月至2015年7月)

1.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大力推广安全社区持续改进,促进事故和伤害预防理念和安全社区建设标准。

2.组识培训,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强化自我防范伤害和事故的意识,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积极营造安全社区建设氛围。

(三)全面推进实施阶段(2015年8月~2017年8月)

1.依据安全现状调查,邀请有关专家,开展干预项目情况调查、伤害数据收集、危险源辨识,形成统计、评价工作机制。

2.确定重点安全促进项目,制订相应目标、实施方案和计划,分阶段推进。

3.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对实施意见进行进一步完善。

4.持续整改薄弱环节,降低伤害。

5.利用电子显示屏、小区黑板报宣传安全社区工作,把各干预项目工作全面引向深入,从而构成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6.定期召开工作委员会成员及工作组会议,制定阶段性具体工作实施方案。

7.对推进项目分析评估,数据收集、分析、建立好基础资料。

(四)申请验收阶段(2017年9月至10月)

1.总结两年来安全社区建设成果。

2.对近两年来干预项目进行评估。

3.收集整理材料,撰写汇报书,向省安全社区工作委员提出省全国安全社区的申请,并接受检查验收。

(五)持续改进阶段(2017年10月以后)

1.把伤害监测与评审贯穿始终,完善伤害监测体系。

2.进一步组织运行、实施、检查和纠正,持续改进。

3.推进所有项目分析评估总结。

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是一项自我纠正、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系统工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达到全国安全社区标准的基础上,要继续按照镇党委、政府的总体规划,不断推进区域安全建设水平。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把建设安全社区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和帮助解决安全社区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各部门要密切配合,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做到各负其责。

(二)服从大局,提高实效。紧紧围绕以人为本、服务群众这个重点,以安全促进项目为抓手,对参加具体项目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拓展工作领域,改进工作方式,把安全社区建设与平安社区、和谐社区、健康社区、文明社区等建设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步谋划,整体推进,确保安全社区建设落到实处。

篇3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物联网;混合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27-0184-03

Abstract: The community is the smallest unit as the production and life in the urban people and, the external representation of the level of urban economy and the public civilization. It was discussed how to build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intelligence fine service management systembased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nd mobile platform, using C/S and B/S hybrid structure technology in the paper. However, there were fivemain functions introduced that are the management of personnel, property , service, inspection and information.

Key words: fine management; Internet of things; hybrid structure technology

1 建设背景

目前,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已步入数字化、网络化、通信化的全新时代。

城市中的各个社区作为人民生产生活、生存居住的客观空间范围,是我国在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技术研究、基础性设施建设、信息交换等方面的最小单元。对社区信息进行管理精细化与服务精细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际的应用需求。

2 系统实现的主要技术特征分析

2.1无线传感器技术

无线传感器技术是为了形成一个由数据获取网络、数据颁布网络和控制管理中心三部分组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使用它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各类传感器、移动平台、基础设施等在内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以实现“物物相连”的关系。

2.2基于Web Service的GIS技术

基于Web Service的GIS技术能全面地支持SOA(面向服务的架构),实现跨平台、跨网络、跨语言并以功能服务的方式信息。

2.3基于HTML5的富客户端技术

HTML5的使用,可以实现浏览器管理服务的可视化。通过基于HTML5 canvas标签可以生成动态图像,在Web客户端完成本来需要在服务器端完成的渲染、计算等工作。

2.4基于ArcGIS Server的地图分析技术

社区精细化管理与服务系统基于社区二三维地图的服务,不仅提供地图缩放、浏览、量测等常规地图操作,利用移动平台地图服务的开发包将PC端的地图服务集成到Apple IOS及Android平台上,使用户在任何时刻任何地点都能在自己的手机上浏览、操作社区地图。

2.5基于WebGL的无插件三维浏览

WebGIS以其独有的开放性、便捷性成为GIS软件开发的主流和趋势。无插件的客户端技术将成为WebGIS发展的趋势。将社区精细化管理与服务系统做到无插件的网页浏览,可以方便系统用户浏览,不需要在自己的电脑上专门安装插件就可以浏览完整的社区三维环境。

2.6移动设备的三维开发

在移动设备端可以实现数据库操作、二维社区地图的浏览、社区三维模型浏览。通过不同手势的多点触屏操作,实现对社区三维场景的漫游、缩放。

3 系统总体架构

社区精细化管理与服务系统主体设计思路采取管理学思想,以社区实时发生的“事件”、“行为”进行确立时间维度、空间维度,数据入数据库的同时并入无线传感器系统。系统结构采用的C/S、B/S结构相结合的混合结构模式。以实现不同等级信息的处理。开发模式采用MVC模式,以实现移动管理与固定管理的统一。

采用混合模式的优点在于:1)C/S结构传输率高;由于内部实现了客户机和服务器的直接通信,无需通过网络服务器,避免了互联网传输速率的约束,增加了数据传输量;2)增强系统健壮性与可扩展性;查询、浏览等服务采用B/S模式,复杂服务采用C/S模式,应用不同的业务采取不同的模式;3)有利于各子系统的高度集成,能将不同运行环境下的软件产品整合为一,集中数据管理,协同交互。见图1。

4 系统功能分析

4.1系统功能结构

4.2系统管理

社区精细化服务管理系统主要实现人员管理、物产管理、服务管理、巡视管理、资料管理,同时增加社区论坛,以实现管理的互动。主要管理结构图如下。

5 结束语

社区精细化服务管理系统以时空数据库和管理学为基础,引入基于空间位置信息的二维、三维地图服务,建立一套多用户(针对物业和居民)、跨平台(PC平台和移动平台)的社区精细化管理与服务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云计算平台及移动平台达到对社区信息化、科学化、高效化、精细化管理,和对居民直观化、人性化、公开化、快速化的服务,实现了:

1)面向物业人员的管理目标:(基于内网)

1) 基于空间位置精细管理社区内人、财、物、事

2) 管理方式规范化、流程化、公开化

3) 基于传感器、PC端和移动设备智能管理社区

2)面向社区住户的服务目标:(基于外网)

1) 通过基础信息、地图、模型直观了解社区概况

2) 监督管理人员、反馈意见建议

3) 利用物联网和云计算平台快速提交服务需求,获取解决方案,而对于整个社区而言,社区精细化管理和服务系统目标在于实现“智慧社区”,具体落实便民服务,增强智能化服务水平,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提高社区信息化程度,提升社区整体形象,有助于“智慧城市”的发展与推进。

参考文献:

[1]刘多.物联网标准化进展[J].中兴通讯技术(简讯),2012(2).

篇4

项目名称:*市*区20*年社区服务设施建设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地点:*区中街办事处辖区内

主管单位:*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民政厅

建设单位:*区民政局

责任人:*(*区民政局局长)

建设内容及规模:在*区中街办事处辖区内建成1个示范性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和新民路、*、*、二天门4个社区服务站。具体建设内容为:

1、中街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在*中路138号新建三层砖混结构楼房33间、二层砖混结构楼房20间,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购置办公桌椅、资料柜、文体器材、电脑等办公服务设施。

2、新民路社区服务站:在西兰中路2号新建四层砖混结构社区办公服务楼,建筑面积500平方米;购置办公桌椅、资料柜、文体器材、电脑等办公设施。

3、*社区服务站:在*路5号新建三层砖混结构办公楼服务楼,建筑面积500平方米;购置电脑、桌椅等办公设施。

4、*社区服务站:在*66号新建三层砖混结构办公楼服务楼,建筑面积500平方米;购置办公桌椅、资料柜、文体器材、电脑等设施。

5、二天门社区服务站:在*中路235号新建三层砖混结构办公楼服务楼,建筑面积500平方米;购置办公桌椅、资料柜、文体器材、电脑等设施。

项目投资:项目总投资385.2万元,其中:中街社区服务中心150万元,四个社区服务站各58.5万元。分项目投资额及比例为:基本设施建设投资330万元,占85.7%;设备购置投资55.2万元,占14.3%。

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385.2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国家投资220万元,地方配套165.2万元。

二、项目建设的背景

(一)*区基本情况

1、自然概况

(1)地理位置:*市*区地处*东部、*土高原腹部,位于东经1*°25′-1*°27′,北纬35°12′-35°45′之间。东临*,西与*回族自治区泾源、固原接壤,北与彭阳和*镇原毗邻。

(2)行政区划:20*8月撤销原*市(县级),设立*区。全区辖17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1个工业园区、3个街道办事处、252个行政村。全区东西长75km,南北最宽处43km,总面积1936km2,有汉、回、蒙、满等18个民族,其中汉族约占73%,回族约占26.5%,其它少数民族约占0.5%。20*年底总人口49.1万人,其中城市人口16.6万人。

2、社会经济状况

据统计资料,2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86亿元,比上年增长12.83%;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5.98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37.9亿元,农业总产值8.*亿元;全区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9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54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50元。粮食总产量达到17.91万吨;20*年底全区肉牛饲养量达到26.03万头。

3、交通道路状况

*市*区为陕甘宁三省区交通枢纽,是古“丝绸之路”必经重镇,素有“旱码头”之称。亚欧大陆桥复线宝(鸡)中(卫)铁路纵贯全境,312国道横穿东西,平定高速公路全线开工,宝中铁路最大货运站位于区域中央,天平铁路(*—*)、*铁路(*—*)正在建设之中。境内公路纵横交错,四通*,西接*,北上*,东连*,南下*,跨三省而连六县。全区共有车辆72*辆,其中客车2770辆,货车4438辆,货运量641万吨,年货物周转量53672吨,客运量896万人(次),周转量62747万人。城乡交通营运路线31条,公共汽车93辆,出租车1300多辆。

4、社区建设概况

*区城市规划面积255平方公里,建成面积36平方公里。城区共辖东关、中街和西郊3个街道办事处,其中东关办事处辖兴合庄、解放中路、解放北路3个社区居委会;中街办事处辖东大街、万安门、新民路、*、二天门、*6个社区居委会;西郊办事处辖广场、西门口、三天门3个社区居委会。共有社区干部90名,建立社区服务网点166个,创建省级文明社区2个、市级示范社区3个、市级文明小区11个、区级文明小区62个。20*年8月,*区被省民政厅命名为全省城市社区建设示范城。

(二)社区服务设施现状和社区服务活动开展情况

近年来,*区积极探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条块结合、共驻共建”的社区建设路子,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新的社区自治组织格局基本形成。一是社区工作基础巩固发展。根据“财政支持、费随事转、社区自筹、社会资助”的筹资原则,解决了社区工作经费。每个社区每月办公经费确定为400元,社区干部生活补贴为350—400元,投资240余万元,解决了5个社区居委会的办公地址和办公用房。二是社区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延伸。社区服务坚持面向社会、面向群众、条块结合,优势互补的工作方针,已建立服务网点166个,从业人员846人,其中下岗职工占52%。服务项目由理发缝纫、百货副食、自行车停放发展到家政服务、物业管理、装璜修理、法律咨询、信息交流、中介服务等。社区服务在改善居民生活,扩大就业机会,建立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服务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三是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和文化建设稳步发展。在城区已规划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和卫生服务站7个,目前,累计完成投资357.3万元,建成3个卫生服务中心和3个卫生服务站,专业技术人员已达77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六位一体”的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和谐社会建设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而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是建设和谐社区的基础,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就必须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二是拓展社区服务领域的要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居民对社区的服务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和要求,建设配套齐全的社区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已成为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求,有利于加强社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拓宽社区服务领域,推进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等基层服务工作全方位开展。三是促进社区“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居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加大。社区服务设施工程的建设,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服务,引导他们参与各种健康、文明的活动,使聚众赌博,打架、斗殴等不良社会风气明显下降,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有力地促进城市“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一是有利于拓展社区服务领域。社区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的热情很高,社区已成为凝聚民心的重要基层组织,建成社区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将进一步拓展社区服务领域,使社区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二是有利于加强社区居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对于繁荣和发展社区文化,丰富居民业余文化生活,培养居民群众建立新的生活方式,形成和谐的邻里关系和文明社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三是有利于增强社区的凝聚力。社区工作人员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组织城市居民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培养他们竞争、顽强拼搏的意识和团结向上、互助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从而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四是具备开展社区服务项目的条件。中街办事处位于*城区中心地段,各社区都具备建设项目所需要的土地、水电配套设施等基本条件,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切实可行。

四、拟建设街道和社区基本情况

项目建设涉及中街办事处和其下辖的4个社区,具体情况如下:

1、中街街道办事处基本情况

*市*区中街街道办事处是区政府于*年在原城关镇的基础上撤镇设处成立的,区域总面积5.47平方公里,居民人口8.24万人。下设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其中省级文明社区1个。辖区内有行政事业单位89个,企业单位87个,商贸经营网点128个,中小学校7所,医疗卫生机构48个,宗教活动场所6处,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住宅开发小区15个。原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地处*中路138号,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现有八十年代修建的三层楼房1幢,建筑面积600平方米,服务设施陈旧,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社区服务的需要。

2、新民路社区基本情况

新民路社区位于中街办事处北部,辖区总面积2.24平方公里。社区下设16个居民小组,常住人口16438人,其中少数民族9205人,占总人口52%。辖区驻有行政、企事业单位43个,有医疗服务网点15个,经营门店1250个,宗教活动场所3处。社区服务站现租用新世纪集团四层楼房1幢,建筑面积410平方米。

3、*社区基本情况

*社区位于中街办事处南部,辖区总面积1.72平方公里。有9个居民小组,常住人口9359人,其中回族3559人。社区内有行政企事业单位22个,学校2所,宗教活动场所1处,部队2个,企业单位9个。有医疗卫生单位2个,各类商贸服务网点73个,幼儿园1所。社区现有土木结构平房7间100平方米,由于年久失修,已成危房,且服务设施陈旧,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社区服务的需要。

4、*社区基本情况

*社区位于*区中街办事处东部,因境内有明代*而冠名。辖区总面积1.68平方公里,有居民小组16个,常住人口9436人。社区内有行政企事业单位35个,其中各类学校6所,是*文化教育集中地。社区设民调小组、党员志愿者服务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夕阳红老年活动队、秦腔自乐班、社区服务中心、治安巡逻队等组织,初步形成了以社区为中心辐射周边的服务体系。社区服务站现租用新世纪集团三层楼房1幢,建筑面积510平方米。

5、二天门社区基本情况

二天门社区位于中街办事处西部,总面积为1.8平方公里。辖12个居民小组,常住人口11559人,其中少数民族626人,占总人口5.4%。辖区驻有行政企事业单位59个,驻军单位3个。社区设有民调小组、党员志愿者服务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夕阳红老年活动队、秦腔自乐班、社区服务中心、治安巡逻队等服务体系。现有旧办公楼1幢,建筑面积400平方米,服务设施陈旧,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社区服务的需要。

五、建设内容与规模

(一)建设目标

在中街街道办事处辖区内建成1个示范性街道服务中心和新民路、*、*、二天门4个社区服务站,初步形成功能齐全、服务一流的社区服务网络。

(二)建设内容和标准

1、中街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在*中路138号新建三层砖混结构楼房33间、二层砖混结构楼房20间,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购置办公桌椅、资料柜、文体器材、电脑等办公服务设施。

2、新民路社区服务站:在西兰中路2号新建四层砖混结构社区办公服务楼,建筑面积500平方米;购置办公桌椅、资料柜、文体器材、电脑等办公设施。

3、*社区服务站:在*路5号新建三层砖混结构办公楼服务楼,建筑面积500平方米;购置电脑、桌椅等办公设施。

4、*社区服务站:在*66号新建三层砖混结构办公楼服务楼,建筑面积500平方米;购置办公桌椅、资料柜、文体器材、电脑等设施。

5、二天门社区服务站:在*中路235号新建三层砖混结构办公楼服务楼,建筑面积500平方米;购置办公桌椅、资料柜、文体器材、电脑等设施。

六、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385.2万元,其中:中街社区服务中心150万元,四个社区服务站各58.5万元。分项目投资额及比例为:基本设施建设投资330万元,占85.7%;设备购置投资55.2万元,占14.3%。

(二)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385.2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国家投资220万元(中街社区服务中心100万元,四个社区服务站各30万元),地方配套165.2万元(中街社区服务中心50万元,四个社区服务站各28.8万元)。

七、建设期限

项目从摸底调查、实施方案编制、批准立项开始至全面建成通过验收,建设期限一年,20*年底完成。

八、效益分析

一是项目建成后,将在辖区内形成一批管理有序、服务到位的新型社区,为建设和谐*发挥一定的辐射带动作用,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二是项目建成后,将惠及中街办事处辖区的8.24万人民群众,为广大居民群众提供高效优质的社区服务,满足居民群众各方面的服务需要。三是项目建成后,将更好地开展对一残疾人、孤寡老人、五保户、贫困下岗职工、单亲家庭等弱势群体的服务,把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实到每一个居民身上,进一步推进社区服务工作上台阶。

九、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区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区发改、民政部门负责人任副组长,财政、审计、建设、国土等部门和中街街道办事处负责人为成员的*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领导小组,专门负责社区服务设施工程项目的规划、建设和协调等工作。各成员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把该工程作为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一件大事来抓,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2、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各成员单位要明确任务,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建立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和责任制度,全力抓好社区服务设施工程建设工作。区发改局负责项目的申报、审批、投资计划的下达等前期工作和项目管理工作;区财政局负责资金的管理和配套资金的筹措,确保建设资金及时拨付和专户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区审计局负责对专项资金的使用监督检查和跟踪审计,杜绝挤占挪用现象的发生;区民政局负责项目的选点和实施,确保项目按期建成,发挥效益;中街办事处负责做好社区服务设施工程实施的配合工作,将社区服务纳入辖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精心组织,科学规划,加强管理,确保社区服务活动全面开展。

篇5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壮大区域经济、增添发展后劲、搭建创业平台为目标,以体制创新为动力,坚持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科学规划先行,适度集中超前,因地制宜,突出特点的原则,通过做大规模、做全功能、做优环境、做旺人气,促进和带动创业小区建设,有力推动我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和要求

1、创业小区划分:按照我镇现有企业落户情况,分为三个创业小区:

(1)永丰创业小区:以废弃的永丰砖瓦厂为中心,规划面积50亩,主要以制造和养殖业为主,计划入驻企业6家,年产值6000万元;

(2)青丰创业小区:以原高丰金矿为中心,规模面积100亩,主要以矿产采掘和加工为主,计划入驻企业5家,年产值1亿元;

(3)永兴创业小区:以闲置的永兴小学和村部为中心,规模面积50亩,主要以加工和种养业为主,计划入驻6家,年产值1亿元。

2、加强创业小区规划。大力倡导利用闲置厂房、校舍、楼宇、荒地和林地创办创业小区,年完成创业小区规划编制、地形测绘等工作。

3、推进创业小区建设。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完善小区内“三通一平”等基础设施;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鼓励各类创业主体入驻办实体;激活民间资本,鼓励民间资金投入创业小区基础建设,提倡先建厂房促招商的办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按照三个创业小区的发展功能定位,发展支柱产业,壮大镇域经济。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篇6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做好2014年度水利建设工作,提高全县防洪保安能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以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提高防洪保安能力和改善水环境为核心,大力加强河道疏浚、圩堤达标、闸站配套、饮水安全四大工程建设,加快圩区联并进程,逐年提高防洪排涝能力,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目标任务

2014年度农村水利建设规划总土方650万立方米,其中:疏浚县乡村三级河道227条、437.41公里、460.84万立方米,加修圩堤100公里、120万立方米,整治三沟水系土方69.16万立方米。建造小沟级以上建筑物300座,其中:中沟级以上配套建筑物圩口闸100座、排涝站80座。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10.58万人。改造中低产田1.5万亩,建设吨粮田1.5万亩。

三、工作重点

1.着力疏浚河道,改善农村水环境。

根据二轮县乡河道疏浚规划和村庄河道疏浚规划,以县乡骨干河道疏浚为重点,整村推进村庄河道整治工作,切实提高水环境质量。今年列入计划的50个村,必须不折不扣完成村庄河道整治任务;其它村也要不等不靠,多方筹措资金,搞好村庄河道疏浚。河道疏浚要坚持质量标准,规范施工程序,严格实行招投标,采取“排水施工,见底验收”的施工方式,做到疏浚一条成功一条,群众满意一条。河道疏浚要与圩堤加修、土地复垦、道路建设、环境整治和植树造林相结合,村庄河道疏浚要与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以及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相结合,发挥综合效益。同时,要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充分发挥河道疏浚整治的社会效益。

2.突出圩区联并,提高抗大洪的能力。

根据圩区联并规划,加快实施联圩步伐,力争利用2~3年时间全县圩堤全部达到规划标准,形成连续完整的防洪阵线。由于圩区联并工程跨镇跨村,圩堤加修要以镇办工程形式组织施工,坚持标准。骨干河道防洪大堤堤顶高程要达到5.0米,顶宽4~5米;一般圩外河道堤顶高程上游地区要达到4.5米,中下游地区要达到4.0米,顶宽3~4米,内坡1:2,外坡1:1.5。对于集镇和居民点集中的堤段,确实无法加修圩堤的,必须兴建防洪墙。

3.加强闸站工程建设,逐步提高水利设施配套水平。

各镇要加强闸站工程建设,切实解决工程老化失修、排涝动力严重不足的问题。对于老化失修严重的旧闸,要尽可能拆除重建;对于排涝动力严重不足的圩区,要按照规划标准,在联圩后的骨干河口,实施闸站联建工程;对于超期服役的泵站,要进行维修改造,逐步改善排涝设施落后的状况,提高防洪排涝能力。

4.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

根据《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实施规划》,通过2014年和2010年连续两年的建设,解决全县19.09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2014年度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区涉及近湖、建阳、蒋营、恒济、颜单、沿河、芦沟、开发区等8个镇区,各镇区要按照规划要求,切实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的前期工作,按照镇包干、村参与、群众受益的原则,筹足自筹经费,协调解决实施中的矛盾和问题,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按期通过上级部门的验收。

四、加强领导,扎实推进,迅速掀起冬春水利建设

为切实搞好我县水利建设工作,县政府成立县水利建设指挥部,由县长任总指挥,分管县长任指挥,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各镇也要相应成立组织指挥机构,组成工作班子,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上下协作,齐抓共管”的机制,并把水利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列入政府年度工作考核内容,出台考核措施,严格奖惩兑现。

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造浓舆论氛围,使全县上下充分认清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充分调动基层干部群众大搞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对河道疏浚、圩堤加修、闸站配套、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主动向群众公开,让群众了解,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水利、支持水利、大干水利的共识。

篇7

四个方面:

一、加强宣传发动,增进创建共识

创建平安社区有利于改善招商引资环境,有利于保护社会稳定,进一步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我们将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宣传发动,动员社区广大居员积极支持平安创建工作者工作,组织广大居民认真学习上级关于创建平安社区、平安宝应的有关指示精神,大力营造“创建平安社区,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并通过宣传进一步增强平安创建工作者“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使他们真正摆好个人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摆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摆正服务与职责的关系,努力把大家的思想统一到“创平安社区,树宝应形象”上来,统一到加快城市化发展上来,统一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来,同时,采取个别谈心的方式,努力使每个参与创建平安社区工作的同志,牢固树立创建意识,为开展创建工作奠定坚实思想基础。

二、注重相互配合,形成创建合力

为确保创建工作有效开展,我们将重视加强协同作战的组织,做到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一是上情下达。根据上级主管部各阶段工作要求,及时传达上级指示精神,使大家都能把握工作重点,明确工作要求,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主动性。二是互通情况。各社区居委会要经常对社情民意情况向平安创建工作人员进行通报,帮助认真分析研究可能发生的治安问题,及早采取措施,防患未然。同时,平安创建工作人员对本社区的治安情况及时向社区居委会通报,争取社区居委会的支持。三是衔接交流。针[本文章来源于21写作秘书网/]对各社区存在的共性问题,或社区与社区之间存在的实际问题,做到相互衔接,及时交流情况和工作经验,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在实际工作上相互协调,齐抓共管,把矛盾纠纷和社会治安问题解决在基层,消除萌芽状态,通过各方的紧密配合,努力形成创建工作的合力,共同打造平安社区。

三、严格考核管理,落实创建责任

根据县创建办的要求,社区创建办是平安创建的直接责任人,我们将对各社区创建办加强指导,切实负责好各社区平安创建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企业干部的优势,同时加强督促检查,真正做到任务分解到人,职责明确到人,责任落实到人,把创建工作抓到实处。

篇8

2011年,全区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共120个,总投资1236.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25.7亿元,其中新开项目78个,续建项目42个。120个项目中,工业项目24个,总投资96.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3.1亿元;服务业项目70个,总投资1051.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9.2亿元;能源交通项目9个,总投资46.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7.8亿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3个,总投资38.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3.6亿元;农业水利项目4个,总投资3.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亿元。主要目标是:全年新开工项目开工率确保达到90%以上;续建项目要加快推进,争取早竣工、早投产、早见效;前期工作项目要缩短运作周期,争取尽快实施。

二、工作措施

(一)继续实行区、镇两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第一类是区级领导负责联系的5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042.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5亿元;第二类是镇街(园区)负责推进的41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05.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9.2亿元;第三类是部门(单位)负责推进的29个重点项目,总投资88.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1.5亿元。每个项目都要建立由分工领导、责任部门和项目单位组成的专门班子,明确时限要求和项目进度,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调、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二)强化重点项目调度、督查与考核。建立工期倒逼机制。责任单位要列出每个项目的推进时间表,对年度任务按月进行分解落实,倒排工期,明确进度,加快推进。加大重点项目调度、分析、督查、考核力度。每半年组织一次全区性调度督查,每季度召开一次调度协调会议,听取情况汇报,研究解决重点项目推进中的重大问题。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对没有达到计划进度的项目,由区委、区政府督查室和有关部门牵头,进行专项督查,找准切入点,切实推进项目进度。坚持每两月对所有重点项目进行一次全面考核,考核结果在全区范围内通报。

(三)做好配套服务。各责任部门和单位要积极协助办理项目开工的各项手续,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扎实有力的工作措施,千方百计推进项目加快建设;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全力支持,密切配合,协调推进项目加快实施。

篇9

为进一步加快畜禽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就加快全县畜禽养殖小区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全县每年发展畜禽养殖小区10—15个。养殖小区发展重点围绕生猪、家禽(肉鸡、蛋鸡、水禽)、肉牛和獭兔四大产业,有条件的可发展山羊、奶牛生产。县农业部门要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扬长避短”的原则,认真做好产业发展规划。

二、养殖小区建设要本着规范、实用、低廉的原则,场址选择要符合城镇建设规划,符合环境保护和动物防疫的要求。肉鸡、蛋鸡小区主要采取塑料大棚式建筑,水禽养殖小区采取棚饲放养,生猪和肉牛小区采取标准化砖瓦建筑或暖棚式建筑。小区的建筑模式、治污处理、能源利用必须实行统一规划,并符合标准化生产的要求。

三、养殖小区养殖要达到一定规模。存栏母猪200头或生猪年出栏3000头以上、蛋禽存栏10000只以上、肉禽年出栏80000只以上、奶牛成母牛存栏100头以上、肉牛年出栏200头以上、肉羊年出栏2000只以上、兔存栏5000只以上。其他品种的养殖小区参照执行。

四、对发展畜禽养殖小区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加快养殖小区建设步伐。

(一)养殖小区用地按农业结构调整用地处理,用地性质不变。小区用地、供水、供电和道路建设由县、乡两级政府负责协调,费用由小区建设者承担。

(二)县农行、信用联社、物价、供电等相关部门,要对养殖小区发展提供金融服务和相关优惠政策。基层信用社尽可能增加现行小额贷款额度,并简化相关手续,切实为小区养殖户提供便利的信贷服务。

(三)对经过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的家禽良种,按照省政府《关于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稳定发展禽业生产的紧急通知》(皖政明电〔2005〕15号)精神,采取财政扶持措施。每存栏1套祖代种禽补贴20元,每存栏1套父母代种禽补贴2元。扶持资金按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扶持家禽业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皖政办〔**〕16号)执行。

篇10

为充分发挥我区蔬菜生产的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做好蔬菜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蔬菜产业发展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就加快我区蔬菜产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蔬菜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蔬菜产业已成为我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点产业、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劳动力就地转移的重要产业,在丰富城市“菜篮子”、保障市场有效供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我区蔬菜产业存在规模不大、组织化程度偏低,涉足蔬菜产业的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少且发展较慢;产业化生产水平低,品牌创立滞后;产品附加值低,加工贮藏滞后等问题。因此,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站在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保障市场供给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发展蔬菜产业重要性的认识,创新发展思路,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动我区蔬菜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加快蔬菜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思路。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满足城乡鲜菜市场供应为目标,推行标准化生产,发展商品化处理,逐步完善蔬菜产业的市场流通设施,创新发展机制,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我区蔬菜产业生产水平和效益大幅提升,把我区建设成为市重要的优质蔬菜、早春蔬菜和外销型蔬菜生产基地。

(二)目标任务。通过努力,到年,我区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3万亩,产量达25万吨,蔬菜产值达3.5亿元,农民人均蔬菜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蔬菜基地无公害整体认证达到95%,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蔬菜商品率达到80%以上,加工率达到20%以上。

三、切实加快蔬菜产业基地建设

(一)加快优化产业布局。按照我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总体布局,突出产品特色,建设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蔬菜生产基地,为构建我区现代蔬菜产业奠定坚实基础。

1.反季节蔬菜基地。团结、三多寨、何市、牛佛等乡镇以发展大棚、中棚、小棚早春茄果类、瓜类、豆类菜为主,突出“春提早,秋延后”的特色,每年新增0.5万亩,全区反季节蔬菜基地2012年达到2万亩,年达到3万亩。

2.近郊精细蔬菜基地。在凤凰、和平、新民、团结、大山铺、三多寨等乡镇,以叶类菜、调料菜为主,实行常年蔬菜专业生产,均衡上市,确保城市供给。以标准化生产技术为基础,采用新技术和农业机械,以农产品质量保障体系为依托,提高蔬菜单产和品质,每年新发展精细蔬菜基地面积500亩,全区精细蔬菜基地年达到5000亩,年稳定发展到6000亩。

3.良种繁育基地。大力推进蔬菜集约化育苗,以现有的蔬菜集中育苗基地为重点,将其完善成为区、乡镇、基地三级分工明确、协作有力、配套到位的良种繁育基地。加大对上争取项目力度,力争用项目资金建设以智能温室大棚为重点的集约化育苗场,保障蔬菜基地的种苗需求。

(二)加快标准化基地建设。以金土地项目、农综项目等项目为载体,整合投入,有计划的分批建设蔬菜生产基地。加强以平整土地,增厚土层为重点的耕地质量建设;加强以排灌渠系、小型集雨蓄水和提灌设施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建设;加强以田间耕作道路、干道连接基地路为重点的路网建设。重点建设以牛佛、何市为中心的“稻菜水旱轮作”蔬菜生产基地1万亩。加大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力度,培育一批发展蔬菜产业的带头人和科技示范户,推动蔬菜基地的标准化生产。

(三)推进蔬菜高标准、高效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以新民镇詹家村、焦家村为中心,建成以发展叶类菜、调料菜为主的精细蔬菜1万亩核心示范区。以团结镇莲花村、土柱村为中心,建成以发展早市生姜,团结萝卜等特色蔬菜为主的1万亩核心示范区。以三多寨镇公平村、八甲村、芦家村为中心,建成以发展早春茄果类、早秋花菜为主的精细蔬菜1万亩核心示范区。以何市镇高庙村、蔡家村为中心,建成以发展早春茄果类、早秋花菜为主的精细蔬菜1万亩核心示范区。以牛佛镇藕塘村、富隆村、农科村为中心,建成以发展胡萝卜及加工型为主的1万亩核心示范区。

(四)加快发展设施栽培。建设以“春提早、秋延后”为目的大中小棚配套的栽培设施,实现蔬菜均衡供给;建设以喷灌、滴灌、遮阳网为重点的栽培设施,增强抗灾能力,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发展集休闲观光、采摘体验为一体的现代设施蔬菜园区。到年全区新建以钢架、新型塑钢材料大棚为主的蔬菜设施栽培面积5000亩。

(五)加快打造知名品牌。加强基地无公害产地整体认证,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蔬菜,实现基地蔬菜无公害率达100%。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的多品牌战略,积极开展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申请和保护工作,打造地域品牌,提高绿色蔬菜、有机蔬菜的地理标志农产品比重;鼓励企业注册和使用商标,并通过实施商标战略,争创省著名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

四、加强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引进推广应用

发展适销对路无公害蔬菜,为全区蔬菜生产稳步、健康、持续发展及订单蔬菜项目提供技术储备和保障,最终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各乡镇、区级有关部门要加大蔬菜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及推广工作。农业技术推广系统要把蔬菜新品种示范、推广和技术培训作为工作重点。推行良种良法,对重点优新品种推广实行奖励。建立蔬菜“三新”技术示范基地,示范基地配套建设钢架大棚、喷灌、滴灌、无土栽培等配套设施。示范基地每年要引进8个新品种,做到引进一批,贮备一批,推广一批。龙头企业、蔬菜专业合作社要把新品种的推广应用作为提高品质、增加效益、增强竞争力、创建品牌的重要手段。

五、扎实推进蔬菜产业支撑能力建设

(一)加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加快搭建农村科技入户服务体系,推广“科技特派员”模式,发挥乡镇科技服务的作用。二是联合科研院所、企业、专业协会、蔬菜种植大户创办“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模式。三是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提高科技意识。四是发挥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的作用,在生产、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提供优质高效的物资、技术、物流、信息等全方位服务。

(二)加强产地质量安全监管。加强无公害蔬菜基地认定和环境保护,做到农业投入品的统筹统供,建立生产原始档案记录制和产品责任追溯制。在蔬菜主产乡镇要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室(站),各乡镇要落实专项基金用于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对无公害蔬菜基地基地农产品进行全覆盖监管。

(三)加强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在大超市建立自律性检测机构,配备专职质量检测员进行监管。在各大农贸市场建立蔬菜质量安全流动检测站,对市场内的固定蔬菜销售摊点、自产自销和超市销售的蔬菜产品全部实行抽检,对抽检合格的蔬菜产品及时予以公示,对未经抽检或抽检不合格的蔬菜拒绝进入市场销售。

六、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化经营

(一)提高蔬菜生产的组织化程度。落实对专业合作社的各项优惠政策,大力发展和培育蔬菜专业合作社。改进蔬菜生产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积极推广“大园区、小业主”、“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等规模,推进蔬菜适度规模生产。创新蔬菜流通方式,开展“农超对接”工作,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实现菜农增收。

(二)大力发展蔬菜加工业。一是以蔬菜生产基地为重点,以分选、清洗、包装为手段,完成产地商品化处理。二是鼓励和支持蔬菜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建设冷藏库和冷藏运输设施设备,逐步建立从田间到市场的冷链销售系统,增加产品附加值。三是鼓励和扶持蔬菜加工企业对加工技术的研发,特别是调味品、腌渍品、干制品、即食品、药用品、保健品等深加工产品的开发,推进蔬菜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拉动产业发展。

(三)加快蔬菜市场体系建设。在优势蔬菜集中生产区和集散地加快布局建设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和集散型专业市场,在城乡加快社区菜市场和农村农贸市场改造建设。培育蔬菜流通企业和经纪人队伍,帮助农民拓展销路。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直供直销、网上交易,积极推进连锁配送体系和电子商务网络建设。

七、加快发展蔬菜产业的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