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基本素质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1: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师的基本素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老师的基本素质

篇1

论文摘要:音乐教育呼唤高素质的音乐教师队伍,因为高素质的音乐教师是音乐教育成功的基础,音乐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将促进和提高国民音乐素质,时代欢呼每位音乐老师都不断进取,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素质教育是我们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素质是教师在育人过程中稳定、必备的职业品质,是教师职业的形象、文化知识、育人能力等内在涵养的总和,因此,教师自身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作为音乐教师,不仅要有献身教育、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师德,还具有广博的知识过硬的语言艺术,综合的音乐专业技能,良好的心理和科学的教学管理能力。

广博的知识对音乐教学的作用,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音乐教育具有着其他艺术学科所不可代替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而且还能够陶冶情操,培养意志和竞争意识,开发智力并提高能力。因而,一名音乐教师仅有精通的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面,这样在学生中才能具有威望。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不仅仅是传授本领,同时还要激励、唤醒、鼓励学生学习的动力。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具有真挚的爱,对业务要精益求精。教师对知识渴求的广度和深度,对引导学生发展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实现有意义的学习,都具有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复合的音乐技能作用:在音乐学科领域中,“弹、唱、跳”是所有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三大基本功。“唱”即歌唱能力和自弹自唱能力。唱在音乐教学中具备很强的示范性和激励性。歌唱教学是训练学生的乐感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弹”即键盘弹奏能力和即兴能力,只有具备娴熟的能对多种风格的歌曲伴奏的即兴能力,才能组织好课堂,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跳”即舞蹈表演能力。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来引导学生体会音乐,表演音乐。

音乐教师除了要重视原来的专业技能之外,还要逐渐掌握合唱指挥、乐器演奏以及音乐创作等复合的专业技能。同时,一名音乐教师也绝不是上好课就完事了,他们的任务还在于课外艺术实践。

总之,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准。以音乐素质为先导,以高超的语言素质为手段,以娴熟的业务水平为前提,在平凡且艰辛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工作,默默无闻地奉献,琐琐碎碎地辛劳,年复一年的开拓,以百分之百的热情解决百分之一的问题,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人生最大的幸福。

篇2

关键词: 工科类大学生;基本素质结构及其培养模型;产学合作

0 引言

大学生的基本素质结构是大学生各种能力素质组合形成的系统。学界针对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有学者认为,这一系统是由多方面综合而成的整体,其内在要素和层次结构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功能联系,并且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对大学生发展起着重要的制约和促进作用[1]。在众多研究中,学者将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进一步细化为逻辑推理能力[1-2]和心理健康水平[3]等。但因工科类大学生专业设置及培养的特殊性,其基本素质不局限于以上的普通能力素质系统,还应针对其具体情况将相关的能力素质元素包含在内。目前针对工科类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及其培养模式探讨较少,因此文章将对此进行细致化的探讨。

1 工科类大学生基本素质结构及其培养模型

1.1 工科类大学生的专业学习不仅需要专业知识的积累,还应对已经获得的知识进行逻辑推理分析。通过逻辑推理过程,学生还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未曾预见的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达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同时通过实践进行进一步学习的效果。因此,对工科类大学生而言,学习能力不仅包括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还应包括对所学知识的逻辑推理和判断能力。目前我国的工程硕士考试已经将逻辑推理作为考试项目之一。在美国的SAT等系列考试中,逻辑推理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因此,在工科类大学生基本素质结构的学习能力子模块中,主要包含专业能力和推理能力两个方面。对于这两种能力的培养而言,专业课程的合理设置,扎实的专业基本功训练,以及专门针对推理能力的训练,都构成了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

1.2 实践中的操作能力是工科类大学生基本素质中非常重要的方面。工程素质水平是高等工程技术人才素质的具体化,其基本内涵包括必要的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的训练以及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等[4]。因此,工科类大学生在工程实训中体现出来的能力水平,是其基本素质结构中重要的构成因素。但是,工程实训往往是在大学教师的指导下,在相对独立的环境中进行的。因此,仅依靠工程实训的培养,大学生还难以获得在社会环境中工作和处理问题的经验。因此,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对工科类大学生进行培养就显得十分必要。学生在此环境中获得的能力,就构成了其基本素质结构中的重要环节。

工程实训和产学研合作教育在工科类大学生的操作能力培养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工程实训可以帮助学生习得必要的专业技术,把书本知识应用于实践;产学研合作教育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把学校教学与直接获取实践经验、生产实践经验相结合。在合作教育方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率先推进了产学合作教育模式,造就了“产学合作、工学交替”的真实育人环境,形成了科学的常态化育人机制,培育了有较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始终坚持依托地方现代产业,主动服务地区经济的办学宗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构建了以产学研战略联盟为平台,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办学模式,成为培养具有“勤奋、求是、创新、奉献”精神的优秀工程师的摇篮。大学生通过实践并结合带教老师的指导,不断习得在实际环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实践习得新的知识。因此,大学生在产学合作中获得的能力可以细化为业务动手能力,再学习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等方面。与此相对的培养措施主要包括构建师生互动的产学合作教育指导体系和包括实训仪器、师资、管理理念、教学技术、研发水平在内的实训中心软硬件建设等方面。

1.3 工科大学生除了需要具备专业上的知识和技能以外,还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以及较好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工作的节奏加速和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的压力与日俱增,能否在此环境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身处于良好的状态,勇于面对挑战,对于工科类大学生的工作和学习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应成为其基本素质结构中的因素之一。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细化,工程项目中团队成员间的合作显得日益重要。因此,工科类大学生的团队意识成为其基本素质结构中的另一因素。可以通过测量大学生的社会态度了解其团队意识。具体来说,个人心理特征主要是通过卡特尔16PF和UPI进行测定。通过测量,可以得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各个维度的数据和人格因素的相关信息,这就为教师指导学生(如个人辅导和团体咨询等)提供了参照和依据。同时,对于社会态度主要是通过社会态度的相关测试来进行测量的。工科类大学生的个人心理特征及其社会态度的相关数据是不断变化的,这与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特征,以及对大学生后续的指导有关。因此,在大学生的培养模型中,大学生心理辅导及成长督导体系的构建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2 结束语

与探讨普通大学生基本素质并强调课堂知识学习的许多传统研究不同,本研究以工科类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把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实践操作能力、个人心理特征及其社会态度等纳入到学生基本素质结构及其培养体系模型中。这一模型的构建为进一步明确工科类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评价体系并制定相应的培养措施创造了一定的条件。进一步的研究将针对基本素质体系中的子模块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以得到相应的权重并进行排序,从而为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耿俊茂.大学生能力素质结构优化对策[J].改革与战略,2006,(8):96-97.

[2]林琳.谈大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组合创造力过程中的主导作用[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2,(6):95-96.

篇3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基本素质

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个体的健全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是以培养学生主体的主动精神和智能的开发为根本出发点的,而不是单纯地以培养少数尖子淘汰绝大多数为最终目的的“精英教育”。解决学困生问题不仅是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也是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以适应其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老师曾经这样说过:从长远利益看,把一个学困生转变成才的社会意义远超过培养一个优秀学生。同时,转化学困生对于预防青少年犯罪,维护社会安宁和秩序,促进社会和家庭的稳定,也功不可没。可见,学困生转化有它潜在的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

那么,对处在教育第一线的我们来说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和办法来转化学困生呢?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教训,我认为以下几点可以一试。

一、分析成因,明确转化方法

任何现象的出现都是由一定的原因所引起的,没有无因之果,学困生也不是天生的,而是由一定的原因所致。要教育转化学困生,就要了解和研究学困生。只有深入细致地了解和研究学困生,才能把握其思想脉搏和行为倾向,才能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开展转化工作。在做此项工作时,应先多方了解这些学生的方方面面,包括家庭背景、家庭人际关系状况、家庭教育、小学或初中阶段的情况及当前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思想状况,不仅要听取家长的介绍,而且要倾听任课教师及学生的反映,注意观察他们的言行表现,在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后,冷静地分析每一个学困生成因,并将他们进行分类,然后根据其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来解决。

二、充满爱心,营造转化氛围

爱是教育的前提,在教育转化工作中,教师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提高学困生的道德觉悟和上进心,培养学困生是非观念,必须坚持正面诱导,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以势压人。具体一点来说,教师可以在与学困生的真诚相待中把爱的信息通过诸如备课、讲课、辅导、批改、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采用赞许、表扬、信任、奖励、委托等措施微妙地传递给学生,以达到“激励”的效应。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有了“亲师”和“信道”,转化工作的良好氛围已然形成,转化何以不成?

三、不吝尊信,成就转化关键

自尊心是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进步的动力之一。

根据学困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教师在做转化工作时,不能持有偏见,应充分信任他们,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在心理上获得满足。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地把这些闪光点发扬光大,在如此的良性循环中,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不断激励他们去完善和超越自己,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树立牢固的心理基础。此外,在做转化工作时,教师不能简单说教,应多与他们接触,多参与他们的讨论,成为他们可依赖可信任的朋友。在接触、讨论中将转化教育的着眼点由结论灌输转向正确思想方法形成的引导,使他们能够在社会准则和行为准则的前提下进行独立的思考、反省,逐步形成适合社会需要和发展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并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帮助,感受到自己在班集体中的重要地位,从而增强他们的自律意识,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这样,他们就能树立起“我能行”“我也行”的信念,实现身心如一的转化。

半个世纪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这样提醒教师:“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篇4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基本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3-0120-01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以人为本”的全新理念、“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教育领域的一次革命。新课改让小学语文教学充满了新的活力,然而新课改是一个逐步探索创新、慢慢实践完善的过程,怎样在探索中进行科学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笔者认为,加强对学生以下三个方面基本素质的培养非常重要。

一、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

习惯是人的第二次生命。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教学,必须重视以下八个方面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一是主动学习、按时学习的习惯;二是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三是勤于动手、勤于思考的习惯;四是大胆探索、敢说真话的习惯;五是爱惜书本、文具的习惯;六是好问多思的习惯;七是在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的习惯;八是规范、整洁写字的习惯。

培养习惯,要悉心引导、严格要求,循序渐进、强化训练,点滴到位、形成定势。如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就要从正确的写字姿势、正确的笔画顺序、正确的字体结构等入手,悉心指导,慢慢训练,然后再进一步要求学生写字要有一定速度、规范、整洁。习惯是具有综合迁移性的,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其他良好习惯的养成有迁移促进作用。如学生把写字的良好习惯养成了,其他如爱惜书本文具、学习细心认真等良好习惯也会逐渐强化。

二、积极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发积极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高效性。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语文课堂是生命成长的课堂,离开了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语文课是无法上好的。因此通过祖国语言文字的长远历史、文化功用、艺术魅力等来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认同感和好奇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以情生趣。

2.创新语文教育教学模式。一是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文内容分析解读、课文情景表演再现、课后问题讨论探究等过程中,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二是要科学设置课后作业,多安排开放性、启发性作业,给学生自由的学习空间和拓展思维的学习机会,严禁安排机械抄写、重复记忆等带惩罚性质的课外作业。三是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给予不同层次学生回答问题、合作学习、表现自我的机会,尤其是要多给后进生表现自我的机会,让每位学生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四是要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如普通话演讲、规范字书写大赛、古诗文诵读大赛、主题作文竞赛等,展示并检验语文学习的成效,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

3.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催化剂,也是新课改倡导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是用“真爱”关心每一个学生。老师对学生给予的每一份关爱和教导,学生都能感受的到,爱是信任、是温暖、是激励,当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感受到老师润物无声般的爱时,才能将心与老师靠近,才能听老师的话、学老师的课,并积极向上,乐观进取。二是用文雅、亲切、激情的语言教学并交流。语言是艺术,语文老师更应该讲求这一点,让学生深深感受到语文老师身上体现出来的语言魅力,这就可以被深深吸引,并向老师学习。切忌不可讽刺、挖苦学生,这既有损老师的伟大形象,也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三是尽力营造师生平等交流、互相进步的氛围。教师且不可以传统的“师威”而压制学生,要正确对待学生的质疑和提问,辩证对待学生的大胆设想和观点,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各抒己见,形成良好的师生共同进步、平等交流、坚持真理的学术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是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切不可对学差生、后进生有偏见或“一棒子打死”,而是要给这些学生更多的激励、肯定和机会;也不要给目前学习较好的学生“吃偏食”,啥好事啥机会都赋予他们,让其产生优越感和傲慢性。

三、基本语文能力的掌握

篇5

关键词:新护士 岗前培训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729-2190(2007)7-0085-02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独立学科,对于刚刚走出校门进入临床工作环境的新护士来说,怎样尽快地适应新的环境,实现从学生到专业护理人员的角色转变,胜任临床护理工作。是各级护理管理者关注的问题,它关系到护理队伍的建设和护理服务质量。开展针对毕业一年护士(称为新护士)的培训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我院几年来开展对新护士的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1 制定培训内容

1.1 护理理念

护理是一种服务,是助人的方式,护理的核心是关怀,护理程序是护理的工作方法,护理工作是护士运用护理程序对服务对象进行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从而对其提供生理、心理乃至社会的有效护理服务的过程,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有着自身的知识体系、教育体系、专业标准、价值信念和论理。

1.2 护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

热爱护理专业,具有护理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并按照专业标准和规范进行护理实践,具有护理专业所需的态度、价值、道德和自律,能够关怀、同情服务对象,能够运用护理程序评估服务对象的需求和健康问题,并提供有效的护理,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1.3 新护士的特点

刚刚走出校门的护士,虽然学习了一些理论知识,接触了一点临床实际,但这只打下了一个基础,与专业护理人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新护士有以下特点:(1)护理专业所需的态度、价值、信念还未完全形成;(2)临床基本技能有待进一步学习、实践、提高;(3)沟通交流技巧需要不断地学习提高;(4)团队协作精神、慎独精神和工作自律性还需要在临床环境中不断培养;(5)不熟悉医院的环境,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等问题;(6)临床思维还未形成。

1.4 护士成长的特点

护理人员的成长具有实践性、晚熟性的特点,实践性是指理论知识、工作经验、操作技能,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掌握、积累、提高。晚熟性是指学习周期长,因此护士的培训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

2 新护士培训的目标及方法

根据对新护士上述特点的分析,我们把对第一年新护士的培训重点放在培养专业护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上。

2.1 培训的总目标

通过一年的培训,使新毕业的护士能够达到:(1)具有专业护理人员的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2)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医院和护理人员的形象,无违纪行为;(3)熟练掌握各项基础护理操作,各种操作考核达标;(4)能够胜任临床各个班次的护理工作,能够为病人提供有效的护理;(5)能够理解和陈述护理质量标准,并能依据质量标准进行护理实践;(6)通过护士专业注册考试。

2.2 培训的方法

分为岗前和岗位培训两个阶段。岗前培训的重点是使新护士熟悉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医院文化服务理念和职业道德。岗位培训的重点在岗前培训的基础上使新护士逐步熟悉医院的环境,适应临床工作,实现从学生到护士的角色转变,培养专业护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3 制订严密的培训计划

3.1 岗前培训阶段

时间 2~3 周,首先熟悉医院环境,是培训护士的必修课。其内容包括,病区环境、治疗室、护理室、抢救室、监护室.卫生间等各个相关科室的位置。

3.1.1强化规章制度。

(1)基本素质要求和护士礼仪培训,岗前培训要求新上岗护士必须有严格的时间观念,不许迟到、早退,不许中间办私事,要求在工作时间不许聊天,不许背后议论别人,不许在工作其间接手机或用医院电话聊天谈私事,工作时间内不许着奇装异服,化浓妆,留长指甲。要求在病区工作中要说话轻、走路轻、动作轻;使护士们能够严格自律,衣帽整齐,紧张有序地投入到护理工作中;(2)明确各班职责,要求护士按程序工作,新上岗护士在毕业实习时对一些职责有所了解,在培训班上还要进一步强化。要求护士对每一个病员都进行认真的交接班,认真记录护理记录,做好晨、晚间护理,生活护理,观察病情和护理效果,研究制订符合病人的护理方案。这些培训结合临床实际进行,很具有操作性;(3)查对制度的培训。增强查对意识,了解查对工作的重要性,使规章制度成为每位护士护理工作中的必然行为,而不是负担。

3.1.2 预防医院感染意识培训。

在预防院内交叉感染的培训中,强调以下几个内容。(1)垃圾分类及登记(2)无菌物品的检点保养方法,(3)强化安全操作观念,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要求做到为病人负责,为自己负责.

3.2 岗位培训阶段

时间为一年,此阶段的培训以各科的科护士长和高年资带教老师为主。此阶段分为两个阶段。

3.2.1岗位培训第一阶段:

时间为3个月,为带教老师指导下的临床见习阶段,培训重点是在岗前培训的基础上熟悉临床环境。各病房的培养内容有:(1)讲解各班职责和工作程序,并见习各班工作;(2)带教老师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安排新护士进行各种基础护理操作;(3)讲解专科的基本护理常规;(4)在专人负责带教的前提下,安排新护士与不同的护理人员合作,使其尽快熟悉本科室工作人员。

3.2.2岗位培训第二阶段:

时间为 9 个月。为带教老师督导下的临床实践阶段,培训的重点是使新护士逐步适应临床环境,并在此环境中按照专业标准进行护理实践,实现从学生到专业护士的角色转变,并能够在带教教师督导下,解决临床中遇到的护理问题.(1)指导带教各班次的护理工作;(2)督导临床各种基础护理技术操作;(3)督导专科护理技术操作,(4)指导健康宣教及护患勾通的技巧.

4 评价方法

4.1 阶段评价

在岗前培训结束前和岗位培训的不同阶段分别进行,考核工作由护理部教学人员与科室护士长及带教老师共同完成。

4.2 终末考核

新护士完成上述培训和实践后,护理部要对新护士进行全面的考核评价,需要新护士达到以下标准,才能成为正式的护士:(1)按时完成培训计划并无延期。(2)基础护理操作考核达标;(3)胜任临床各班次的工作,护士长及带教老师对新护士的评价合格;(4)通过国家组织的注册护士考试;(5)在培训阶段无病人投拆。

4.3对不同学历层次的新护士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篇6

一、历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作为一名初中的历史教师,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素质,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下的新要求。经过反思,我认为历史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知识素质、能力素质与情感素质。

1.只有掌握丰富知识的教师才有可能很好地传授知识。历史教师不仅要有比较系统、全面的历史知识,而且还应当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包括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以及自然科学方面的基本知识。这些问题的解决主要靠历史教师自身的努力,那就是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成为一名博学多才的教师。作为历史教师,还应关心时事政治,谈古论今,以古鉴今,使历史课更富有时代气息,能更好的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

2.在教师的备课活动中,起主要作用的,不只是教学大纲,还包括对学生的深刻了解,以及历史专业知识修养。教师要把教学大纲对教学的要求溶解在讲课中,靠的是历史教师的日积月累起来的驾驭教材的能力,说得准确些,是历史教师的专业知识功底。其次是组织教学的能力,主要表现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二者的协调统一。教师要牢牢掌握课堂的主动权,采用多种行之有效、新颖多变的教学手段,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穿插一些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成语典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同时,历史教师的语言要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教师引人入胜的讲述,能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不仅可以弥补“历史不可重演”的缺陷,而且有利于培养、发展学生的历史想象力。

3.历史教师的情感道德表现在对历史学科的热爱以及对学生传授历史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的责任感上。这份爱只有融入整个教学过程,自然而真切地流露出来,才能感染学生,吸引学生。同时教师应具有的情感,就是关爱学生,关心他们的身体、生活、所思所想,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就史论事,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事业。真诚的关爱会引起学生的共鸣,他们会更加信任和爱戴老师,会因为对老师的爱戴而喜爱上老师所教的这门课。

因此,我认为历史教师应是集知识、能力、情感于一身的人。具备这些基本素质是高质量地完成教学工作的必要前提。

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我们要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必须从传统的中心地位退出,让位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历史教师的角色转化。

1、“应试教育”的弊端,就是“只见分数不见人”,只看重少数成绩好的学生,把教育“以人为本”的本质特征异化为“以分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以育人为本”。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学校教育过程中充满了人的因素,但最根本的就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成人、成才。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应坚持以学生为本,努力做到着眼学生整体发展,立足每一个学生个体成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一个学生包括不同发展方向、不同发展层次、不同个性特长的学生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发展平台,获得最大最好的发展。

2.现在教改要求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教师要切实把教学活动看成是一个不断面临新问题的过程,是一个知识扩展的过程,是一个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所以师生之间要互教互学,互惠互助,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知识结构的互动就是学习内容的综合教学,是知识与知识、师生与知识、现实与历史的交流与对话,表现为课堂内容上加强学科内综合和跨学科综合,如史地、史政、史文等的综合。

篇7

【关键词】带教老师;护生;主动性;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512-01

护理临床教学是培养合格护士必不可少的一环,因为它不仅为护生提供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而且对于其专业角色的形成及社会责任感的建立是有帮助的。因此临床实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护理质量的优劣,必须尽可能的提高临床教学质量[1]。而临床护理教学质量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临床带教老师的素质及水平。国外专家指出:临床带教老师有效的教学行为能够促进实习学生的实习效果,提高学生主动性,保证教学质量[2]。为了进一步了解临床带教过程中带教老师影响实习护生主动性的原因,对在我院实习的护生进行了如下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实习护生60名,其中本科20名,年龄22岁~24岁;专科40名,年龄18岁~20岁,均为女性。进入临床实习时间为5个月~8个月。

1.2 调查方法:在本科室实习结束后,给每一位护生发放自制问卷表,其内容包括对教师:学历、带教技巧、专业基本素质(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对护生态度、言行举止、沟通能力、关心爱心等方面的满意情况。要求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习经历,选出有哪些方面是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影响其主动性的因素。采用无记名式问卷,写完后当场上交。

2 结果

60名护生对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影响其主动性的因素从总体情况来看,按内容进行归纳分类,主要集中在带教老师的态度、专业素质、教学技巧3方面。

2.1 带教老师的态度:护生获得知识,爱与归属,尊重的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护生实习时的第一需要。护生追求的是被关心,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要的满足[3]。对于带教老师的态度,护生反映:态度和蔼、主动关心并尊重、信任学生者占70%;忙于工作,态度冷淡、时常批评学生者占30%。此数字说明临床带教老师对学生的态度有待进一步改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学的前提。临床护理带教是一项烦琐的工作,特别当护生初到病房时许多技术工作和护理工作还未掌握,带教老师又怕出差错,还怕不能完成自己当班的大量护理治疗工作,此时需要护士长的协调和督促。首先要消除带教老师的思想顾虑,要求带教老师克服不正确的思想,明确带教护生是每位护理人员应尽的责任[4]而不能只为了快速完成当班的工作态度生硬的指使护生去做一些她们认为并不重要的事情,如:擦治疗车、换液体等,忽略了护生的心理感受。在让护生做任何事情之前应告知其这项工作是我们职责之内的,如果当班有治疗操作在允许的情况下应让护生一并去看、去学习。调查发现临床护理教师在运用表扬刺激学生的荣誉感和满足感方面做得不够,不要批评学生过多。让学生感到被重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5]。作为带教老师应该认识到学生与老师一样,也有独立平等的人格和各方面的需求,主动关心、理解、信任、尊重学生,并把对学生的信任传递给病人以及其他医护人员,帮助护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提高实习的主动性。

2.2 临床带教老师的专业素质: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既是护理专业的实践者,又是护理教育者。她们的一言一行所表现出来的知识水平、专业素质对实习护生的专业思想、身心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6]。

从调查情况显示,护生反映老师能按正规操作且专业理论扎实者占39%,操作较正规专业理论一般者占37%,操作不正规专业理论不扎实者占24%。其中专科护生多数认为带教老师的操作及理论知识是正确的,而本科护生多数认为只有少部分老师会正规来操作且专业知识扎实。说明临床带教老师的专业基本素质存在一定缺陷,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巩固自己的理论知识,注重学习新知识,这样才能得到护生的肯定与认可。

2.3 临床带教老师教学技巧:调查显示,80%护生建议带教老师不应只是把学生当成无偿的劳动力,大部分时间是让她们做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事情,应该给她们创造实际操作、自己动手、亲自实践的机会,给她们讲解一些专科性较强的操做和典型疾病的理论知识,带教老师能够抽出时间去解答她们的疑问,带教老师有明确的带教计划,能够系统的指导学生,而不是每天重复同样的内容。同时护生希望老师能注重带教效果反馈,以了解她们临床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上这些情况说明实习学生对于护理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同时也说明带教老师缺乏正确引导学生实习的技巧,只是单纯的让学生做事,没有和护理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

3 对策

3.1 注重护生的心理变化:实习是护生离开封闭的校园接触社会的开始,而且此时她们正处在青春期,所以在实习过程中当遇到困难时心理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应对护生做到“三心”(即关心,关心其生活进步;耐心:耐心讲解帮助;细心:细心检查操作),以增强自信心,从而使他们具备同情、敏锐、冷静、严肃、开朗、无私的心理素质。

3.2 注重带教老师的选择和培训:为了更好地激发护生的积极性、提高实习质量,应组成由护士长、带教组长和分带教共同完成的三级管理制。带教组长要具有一定教学和组织能力,并根据教学大纲制定计划和目标,分带教教师要求专业水平高、素质好,有较好的沟通能力,热衷于教学工作,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影响护生,使其尽快进入角色,并能很好的配合带教组长工作。

3.3 科学地制订带教计划:实习时间和内容的合理安排是实现培训目标的基础。带教老师应在限有的时间内围绕大纲要求,结合本科室的特点,做出合理的安排,让护生在本科室结束实习后能够对本科室的工作大致理清思路、有所收获,而不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以然,存在抱怨心理。

4 小结

临床带教教师的心理品质及专业素质不仅标志着医院师资队伍的水准,同时还影响着学生医学知识的掌握和个性的发展。因此,带教老师应看到影响护生主动性的因素,避免此因素的发生,为护生提供积极向上的实习环境,激发其能动性。

参考文献

[1] 王妤,何金爱.护理本科生临床护理教学管理的探讨[J].现代临床护理杂志,2002,1(1):37-39

[2] Knox JE,Me@an J.hnportant clinical teacher behaviors as perceivedby university nursing faculty,students and graduates[J].Journ~ofAdvan ced Nursing,1985,10:25-30

[3] 蒋革新,范玉珍.教技育人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J].护理研究,2002,16(10):609

[4] 任燕娴.临床带教与护生心理需求调查分析[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01)104-103

篇8

摘要: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是切实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所在。随着民办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民办高校毕业生人数呈上升发展趋势,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迫切需要。加强对就业指导工作的研究,建立一套有效、专业化就业指导体系,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民办高校就业工作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就业能力;结构分析;指导到位;精心管理

随着我国高校十多年来的扩招,民办高校的办学规模得到了不断的发展。民办高校作为高校的新生体,在新的形势下,探索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加强对就业指导工作的研究,建立一套有效、专业化就业指导体系,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民办高校就业工作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分析

从能力的内涵结构来看,大学生就业能力应该具备起码三个方面的能力:

1.基础能力。包括专业知识、技能外,还包括一些最基本的素质能力,如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身心基本素质等等。随着各种职业的专业化程度的提高,社会对人才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特别强调大学生的素质能力基础,要求学生有牢固厚实的底子。学生的基本素质与能力构成是学生进入就业市场的基本准入条件。因此,应重视学生基本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培养,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及基本素质,为学生发展打下牢固的根基,在此基础上以形成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2.持续发展能力。这是大学生在人生过程中的综合能力,在人能力结构中是占主导地位,也是一种核心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包括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适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因此,需加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培养,塑造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以便学生在走向社会时真正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

3.差异性能力。现代社会是一个分工高度发达的社会,分工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工作性质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客观上要求劳动者的知识与能力具有差异性,或者说劳动者的能力具有个性特点,这种差异性体现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等特色方面,有了这种差异性,才会有核心竞争力。

二、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

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较多问题,就业指导人员师资匮乏,就业指导工作基本上是不分专业的几次讲座、一个招聘会而已。主要问题有:

1.就业指导队伍没有发挥应有的职能

尽管各高职院校专门设立了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但这些机构很难代替就业指导的职能。另外由于缺乏系统的就业指导业务培训,就业指导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在信息和知识储备方面均难以达到学生职业适应性的范围,在学生选择适应性职业时无法提出可行性建议。

2.就业指导内容单一,效果不明显

因为专业课程课时较满,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是在当年的实习生在“双选会”前后那段时间内进行,就业指导的内容也仅停留在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的一般介绍、理论上的面试技巧等。缺乏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就业指导内容狭窄、功能单一,在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及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上缺乏有效性。再则,就业指导工作缺乏针对学生个体特点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同时由于缺乏对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趋势的了解和调研.就业工作机构未系统的进行信息搜索和梳理,不能为学生提供比较准确有效信息。

三、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管理工作应对措施

1.统一思想,领导高度重视。思想是行动的先躯,就业工作事关稳定大局,各级领导统一思想、高度重视是做好就业工作的前提。而系作为基层教学管理单位,应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考核机制,同时系主任应做好班主任的思想工作,帮助班主任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就业认识;帮助班主任了解、分析毕业生就业形势,化被动工作为主动工作。

2.精心组织,管理精准到位。作为高校的基层管理者,必须始终根据就业工作的新特点、新问题,从而研究就业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对策,并要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性,形成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合力和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服务和管理水平。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多,作为管理者应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一方面号召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招聘,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为了充分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在签约率方面可实行奖励制度。班主任和学生的社会关系、人脉关系是拓宽就业渠道的又一途径,根据可靠、可行的就业信息和方案,可鼓励班主任出差实地考察,更好地促进就业工作。

3.加强沟通,联系及时到位。就业指导中心作为全院的就业职能部门,有着丰富的就业管理经验。对于没有就业工作经验、没有带过毕业班的班主任来说,加强与就业指导中心的沟通和联系显得尤为重要。就业工作系里应实行学工秘书和年级组长负责制,且应选配工作扎实,能力强的老师担任。学工秘书和年级组长在工作中应做到积极、主动、热情,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经常和就业指导中心联系,经常和班主任老师沟通,做到为系里就业工作献计献策,排忧解难。通过沟通和联系,我们能进一步掌握就业政策,了解就业动态,从而分析就业形势,更好地帮助学生就业。

4.加强引导,服务持久到位。就业指导工作中应不断强调这样一种教育理念:加强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是基础,强化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是重点,而引导学生端正职业心态是关键。事实上学生走入工作岗位后往往不能给自己一个恰当的定位,朝三暮四、眼高手低、严重攀比,缺乏一个稳定的心态,因此做不到持之以恒或稍长年限地从事基层工作,跳槽现象频繁,员工流失率高,这种现象既严重影响校、企声誉,又给学生个人发展空间带来一定的限制。

总之,学校作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应积极开展就业指导讲座,引导学生端正职业心态,教育学生愿意扎根基层,加强学习、培养自律意识、增强信心、决心和毅力、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冬训;基本素质;专项素质

冬训的时间较长,运动量最大,运动强度高,也是加强各项运动基础素质和专项素质的关键时期。下面将我多年从事高考体育专业考生冬训的一些工作经验与大家探讨:

一、冬训的思想工作

冬训是一个比较艰难而痛苦的时期,很多专业队员都会产生消极心理,那种思想上的动摇有可能放弃训练或得过且过。所以,我们要结合冬训的特点和高考体育专业考生训练的特点,认真做好考生的思想工作,加强考生的自信性教育,坚定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不怕困难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注重纪律约束,从细处做起,针对项目特点制订合理的训练计划,做好队员的心理辅导和训练结束的放松工作,指导调节考生的饮食问题。

二、冬训目标的设置

通过冬训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训练,使得全体考生身体综合素质有明显提高,大部分考生专项素质达到一定的水平,能够支持开春以后的比赛前期训练强度。在某些生理指标上能够达到预定的目的,技术动作和专门性练习动作能够熟练掌握,体能明显增高,专项技术基本掌握,达到冬训结束后的强化练习要求。心理素质和思想品质满足训练要求。

三、冬训的训练原则

高考体育训练队的冬训所要遵循的原则是在平时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有所改进,更加适应体育专业考生的训练。首先要是依据高考体育专业考生的训练特点、训练目的、训练任务和训练意义来研究,其次要通过训练如何快速提高考生成绩为主要突破口来规定:

(一)基本素质训练与专项素质训练相结合原则:由于大多数体育院校培养的体育后备人才都要求“一专多能”,因此,在体育专业考生冬训期间既要加强基本素质练习,也要加强专项素质练习,二者要合理安排,互相促进。这样可以使考生身体、技术全面发展,提高训练效果,取得最好成绩。例如,对于球类考生还要适当注重熟悉球性,练习弹跳和快速移动能力等。

(二)系统训练和周期安排原则:整个冬训是一个大周期训练过程,要有一个系统性的安排,应制订周密的阶段性训练计划,按照竞技状态形成的客观规律制定周训练计划,适当的安排每天的训练内容、方法和手段。

(三)适宜负荷和循序渐进原则:由于高考体育训练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老师们要根据体育专业考生的身体条件、运动水平和心理承担能力来适当的安排运动负荷,尤其在冬训时期,一定要把握好考生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在逐步加长训练时间和加大动作练习次数的基础上,自然的、适当的逐步增加运动负荷强度,即让运动负荷从加大到适应,再加大到再适应的过程。负荷的增加要缓和,不要突击增加强度,以防天气的寒冷是考生造成局部肌肉、韧带和肌腱的拉伤。

(四)个体提高与区别对待原则:冬训期间要给每个同学制订个人训练计划,要求在冬训结束后要达到一定的水平。对男女生训练尽量分开进行或调整标准练习,对同一运动水平的考生尽量放在同组进行,为了相互比较和共同促进,对能力相差远的考生一定要分层次训练,分别制定动作标准、时间要求和次数限制等,这些都是提高身体综合素质的关键。而冬训又是一个很好的补差时期,要针对性的对某些差生或某些差项进行提高训练,让每一个考生在冬训中要有明显的收获。

篇10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辅导员;基本素质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力量,他们一直处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线,为高校的德育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各高校建立了科学的辅导员的工作模式。与此同时,社会和学校对辅导员的素质及工作的成果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便需要辅导员们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高校的工作。

一、高校辅导员需要不断提升自我

在当代社会,信息的获取和传递十分便捷,大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活跃,但是他们缺乏相关的社会经验,考虑、处理一些问题的时候不够成熟,也没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在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中,辅导员是和他们接触最多的人群,他们对学生人格的形成起到了重大的作用,这一工作特点要求辅导员必须不断地提升自我。

辅导员的工作具有繁琐性、突发性等特点,又带有客观性、规律性和必然性等特色。这些工作特性也在要求辅导员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更好地处理一些事务。

辅导员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管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日常的行为;培养优秀的学生,将他们发展成党员;指导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增强能力。同时,他们又是联系教学、科研和培养人才的重要部分。他们引导学生参加科研工作来提升科学素质,培养团队精神,也在榭蒲蟹⒄故渌妥湃瞬拧

辅导员影响着很多学生的个人风格的形成,某个辅导员所带的学生会在工作作风、言谈举止甚至接人处事的态度上都很接近导员。所以辅导员的人格魅力、气质风度、思想品质和工作态度等方面都对人才的培养有着很直接的影响。

二、高校辅导员必备的技能

1.拥有崇高的职业理想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理想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维持自身和家庭生活方面,也不能只满足于个性的发展、满足个人的兴趣爱好层次上,他们需要把教育学生、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和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崇高事业联系在一起,认清自己的岗位责任和身上所担负的使命。

2.愉悦工作,心中有爱

拥有一个愉快的心态,可以使教育者在较为欢快的工作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乐观向上的精神和对工作的热情,可以创造一个和谐积极的工作环境。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会受辅导员的影响,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也会觉得愉悦、乐观,并因此展现出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学习、工作态度。心中有爱,将会有利于工作的进行。辅导员有意识地培养自己丰富的情感,使之转变成对学生的爱,拥有丰富的情感和对学生深沉的爱,是辅导员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也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3.较高的政治素养和大局意识

现代大学生对政治有一定程度的关注,但是比较容易冲动,思想活跃但是波动大。高校辅导员需要拥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一定基础和政策水平,具有一定的政治分析能力。懂教育并且按照教育规律来做事,才能做到理直气壮,更有说服力地回答学生在政治方面的问题。辅导员的大局意识不仅仅指协调全局的能力问题,也指当个人意识和组织的决策有分歧的时候,能够坚定地服从组织的决定,服务于大局。

4.在繁琐的工作中抓住重点,分析问题时抓要害

学生工作具备范围广、事情杂乱、突发性强的特点,这导致了辅导员的工作的忙碌。他们既要负责指挥,又需要身体力行。在一系列杂乱的工作和日常的事务中,需要保持头脑的清醒,分清楚哪些事情是迫在眉睫的,哪些事情是可以稍作拖延的。出现问题的时候要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在工作中牢牢抓住重点,分析问题的要害,合理安排工作的进程,全面兼顾,大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自己不因为这些繁琐的事务而焦头烂额,做到有条理地开展工作。

5.充分利用好道德修养课第一课堂和落实好第二课堂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专任老师,他们有义务在第一课堂上,用他们懂得的知识和已经累积的经验来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发他们对当下的一些问题的思考。在第二课堂上,辅导员有义务引导学生参与到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科技创新大赛和学校举办的文体娱乐活动中,通过接触校园文化,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人格特点和价值观。

6.整合资源,得到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

辅导员的工作范围十分广泛,接触的人群也各有不同,上至学校的领导下到各个组织的管理者,每一个方面都需要打好交道。学会和人和谐的相处和善于协调人际关系也是辅导员需要具备的一项重要的能力。有领导的理解和支持、班主任的配合、同事之间的搭配,加上有学生干部的支持与参与,才能将辅导员的工作做得更加到位。

三、结语

在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在进行着改革,高校辅导员的基本素质的提高可以让高校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基本素质包含品德、情感、知识、才能等综合素质。高校辅导员岗位本身就对个人的素质要求较高,同时也是十分锻炼人的职业。辅导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在学生的政治、学业、品行和情感等方面引导他们,让他们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