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馆建设意义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1: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技馆建设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技馆建设意义

篇1

1、核心功能。科技馆作为政府和社会开展科普工作和活动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其建筑本身必须满足科技教育、观众服务、支撑保障的需要,否则,将影响科技馆效能的发挥,起不到应有的社会作用。科技馆的核心功能是对社会公众实施科普教育,主要是通过举办互动性较强的科普展览和组织公众感兴趣并对社会有益的科普活动以及利用特效影视、多媒体等高技术手段和形式,向社会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

2、历史背景。14~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催生科学活动兴起,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开始深化,自然科学逐步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开始形成了以研究某一类自然科学现象为主要任务的科学门类,继而催生了一大批科学巨匠。17世纪,科学家们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提出了建立科技博物馆的设想,限于人类的认识和社会发展水平,最早建立起来的这些科技博物馆大都是自然史类的博物馆。至19世纪,第一次产业革命之后,工业得到长足发展,工业技术类博物馆应运而生。20世纪,尤其是二战之后,科技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人类对科技的认识和需求空前提高,科技与人类的关系更加密切,更多的人开始热爱和接受科学技术,法国发现宫、美国探索馆、加拿大安大略科学中心等现代意义上的科技馆产生了。我国科技馆建设的大规模兴起始于改革开放,1978年科学的春天来临,促使国内一大批科技馆诞生,据统计有400余座,但在社会实践中发现,这些馆大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技馆,目前这批科技馆大都被淘汰或改造,更新重建。

3、社会背景。①科技馆建设会受到不同社会背景的直接影响。我国改革开放之初兴建的科技馆,之所以寿命较短,主要是没有真正认识到科技馆建设的意义。②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国人对科技馆的建设开始反思,尤其天津科技馆和中国科技馆二期建成以后,使人们对科技馆的功能认识耳目一新,对建设科技馆认识水平明显提高,一批真正意义上的科技馆在中国大中城市陆续建成。《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这两个重要文件,为科技馆建设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是我们新时期进行科技馆建设的依据。

二、正确处理科技馆基本建设的四个关系

1、建设规模与运行支撑能力的关系科技馆的建设规模一般是指科技馆建设本身的建筑面积。在这里,笔者将其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筑面积,二是占地面积,三是投资额度。科技馆的建筑面积、占地面积与投资额度成正比。《科技馆建设标准》将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以上,15000平方米―30000平方米,8000平方米―15000平方米,8000平方米以下的科技馆分别定为特大型馆、大型馆、中型馆、小型馆。提出400万城市户籍人口以上的城市适合建特大型馆;200~400万人口适合建大型馆;100~200万人口适合建中型馆;50~100万人口适合建小型馆。虽然《科技馆建设标准》中有了较明确的指导意见,但从这几年的实际建馆运行过程中来看,各地均有各自的做法,往往是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方,馆的建比较大,并没有过多的考虑城市人口和其他因素。应该说,一个城市建一座科技馆是百年大计,从规模上考虑适当超前无可厚非,也是可以的,但不宜盲目攀比规模,超出本城市实际能力硬上大馆。这是因为,科技馆建成之后,规模越大,所需支撑费用越高,人力也需越多。所以要考虑两个问题是否适应:一是支撑能力是否适应。包括财力运行费是否可支撑,还包括人力、编制是否能批;二是观众源是否适应。如果城区人口太少,外来人口和流动人口也不多,将会形成空馆的问题,导致科技馆的社会效益大幅下降。

2、馆址区位优势与馆占地面积的关系。科技馆馆址的选择一般应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尽量选在交通便利的城市文化区域,同时要求周边有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有条件的最好能建成公园式院落,给观众提供良好的休闲区域,优美的室外环境与漂亮的馆舍相映成趣,共同构成完美和谐的科普文化场所。

3、建筑物造形与实用的关系在科技馆建设实践中,业界人士普遍认为,只有方方正正的展馆才是最好用的,布展利用率才是最高的,不仅展厅的边边角角都可利用,而且空间也能很好的发挥作用。所以,在建设科技馆设计外形时,一定要考虑其实用价值,在此基础上再考虑造型并融入艺术元素,使每座科技馆既安全实用,又美观大方,体现科技馆的科学和艺术水准。

4、展教功能区与其他功能区面积设置的比例关系。科技馆建筑从功能上可分为展教功能区、公众服务功能区(也可叫公共空间)和管理保障功能区。从目前已建成的科技馆来看,展教功能区和公众服务功能区均属于观众活动区域,其中均含有程序不同的展教内容,一般中小型场馆难以具体界定这两个区的边界,所以也可以统归为观众活动区。这两个区域所占的建筑面积应在总建筑面积的70~80%,其中展教功能区要占到总建筑面积的60%以上。管理保障功能区占建筑总面积的20~30%为宜,一般讲,场所越小,观众活动区域应该越大,建筑面积所占比例也越大。

在观众活动区,展厅是最重要的,包括常设展厅和短期展厅,还要设置科普活动区,如讲座室、剧场;有条件的还可以设特效影视区;观众餐厅、纪念品卖场等。在管理保障区,应设置展教装备开发、维修用房和仓库,设置中央空调、配电等设备安置区及维修值班用房。然后根据实际人员需要,配备必要的办公用房、安保用房、接待室及其他必须的保障性用房。令人担忧的是,个别地方在建科技馆的时候考虑展厅的面积比例较小,但对办公场所很重视,建的很大,这是不符合现代科技馆展教工作要求的。

三、了解科技馆基建工程的主要环节

1、制作项目建议书。对科技馆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初步研究,提出建设项目的轮廓设想,并报发改委和规划部门批准。

2、制作建设方案。分别提出科技馆项目的建筑方案和内容建设初步方案。其中,建筑方案应通过招标选定若干设计单位来完成,再经专家评选从中选出若干个方案供领导比选,确定最佳方案进行细化设计。内容建设方案应提出展教工作基本思路和初步设想。

3、项目正式立项。将建设方案(包括建筑方案和内容建设工程方案)一起报送发改委提出立项申请并得到正式批复。

4、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建设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详细论证;对项目技术上、经济上是否可行进行详细评价;最后提出结论性意见。

5、进行勘察设计并编制设计文件。对项目建设地点进行地质方面的勘察,对周边环境进行全面调查,然后提出项目的详尽规划和初步设计,连同建筑方案报省发改委和当地规划部门批准,取得各种相关建设手续。

6、进行建设准备和工程招标及设备招标采购。包括进行征地(拆迁),平整土地,通水、电、路,落实施工队伍,物资采购等。

7、制定建设计划和投资计划并报主管部门批准。

8、组织基建施工。提出开工申请并得到批准;遵循施工程序,按国家各种规定要求进行施工。

9、施工验收并编制施工决算和办理资产交接使用的手续。

四、强化基建工程与内容建设的结合

在项目决策阶段,内容建设部门要提出内容建设总体设想与初步方案;提出各功能部分(如展厅、影院、实验室、讲座厅等)的主要建设内容,所占建筑面积及空间高度要求等。基建部门要对内容建设部门提出的要求统一考虑列入相关规划。

在项目设计阶段,内容建设部门要提出各功能部分的平面布局方案;提出各功能部分的具体内容及占地面积;提出各功能部分的层高、柱距、楼地面荷载等要求;提出各功能部分的上下水接口、强弱电插座、废气、废水排放数量、位置及要求。

在项目施工阶段要全过程加强沟通,基建部门要对内容建设部门提出的要求逐项进行落实,内容建设部门要对不切实际的方案进行修订。

篇2

摘要:按照十七大提出文化建设的新任务、新要求,推动社区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文化条件。因此社区文化建设应从提高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认识、加大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社区文化队伍建设、调动社区全体居民的积极性等方面把社区文化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区、和谐富蕴、和谐新疆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努力探索,紧密联系本地实际,走出一条建设社区文化的新路子。

关键词: 富蕴县 社区文化建设 现状及问题 思考与建议

发展社区文化,是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有效载体。实现社会和谐,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也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良好的文化条件。近年来,富蕴县在社区文化建设中,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坚持以先进文化引导城乡发展,通过不断加强城乡社区文化建设,以经济带文化、用文化促经济,有力地推动了和谐富蕴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

富蕴县城座落在世界闻名的额尔齐斯河上游,位于阿勒泰地区东部,辖区有6乡3镇,9个社区,68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约8.9万人。库额尔齐斯镇是富蕴县委、政府驻辖镇。全镇辖区总户数6652户,总人口21275人,由汉、哈萨克、维吾尔、回等23个民族组成。城镇以文化路、赛尔江路和额尔齐斯河三条东西方向的横行线为界,以团结北路、光明路等几条南北纵向道路为连接,共划分出5个管理区域即4个社区、1个行政村。分别是:赛尔江东(西)路社区,文化东(西)路社区,也尔特斯村村居委会 。

近年来,富蕴县不断加强加大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县6乡3镇已建成各级文化活动阵地47个,其中乡级文化活动中心6个,正在开工建设的1个、还有2个待建,村级文化活动室41个、11个正在建。富蕴县政府于20xx年5月1日正式开工建设、总投资846.6万元的富蕴县体育馆,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馆内面积4200平方米,馆内可容纳人数达1500人,预计今年6月底竣工。此体育馆是阿勒泰地区目前规模最大、功能最多、设施最全、人气最旺,集体育竞技、文艺演出、健身娱乐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文化体育中心。与此同时,20xx年富蕴县政府以财政投入和置换的形式分别对库额尔齐斯镇的赛尔江西路社区、赛尔江东路社区、文化西路社区三个社区进行了阵地综合楼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原有共698平方米基础设施基础上,又新建了三个社区的阵地综合楼,建筑面积合计超过1500平方米,投入资金(含置换)大约128万元。新建社区阵地综合楼包括一站式多功能服务大厅、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等。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大改善了以往社区办公场所不足、活动空间狭小的环境;此外,20xx年富蕴县政府对库额尔齐斯镇文化东路社区也投入了20余万元,即将完成基础设施的地面硬化、绿化、水、暖、电等后续各项工作。除了城镇的4个社区外,可可托海镇和恰库尔图镇的5个社区,建筑面积合计超过1760平方米的阵地建设也相继在20xx年动工,计划20xx年8月底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这两个镇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入158万元。

近年来,富蕴县社区大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各级社区不断完善社区文化建设的机制,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开展社区文化建设活动。各社区以开展“百日广场文化”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系列文艺演出活动。百日广场文化活动自20xx年开展以来,吸引了各部门(单位)领导、机关干部、社区居民群众等万余人次的观看。百日广场文化活动通过歌舞、小品、健身等多种文艺表现形式充分展现了活力富蕴、魅力富蕴、多彩富蕴、和谐富蕴的崭新画面,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各个社区结合自己实际也积极组织开展活动,使社区居民的参与积极性很高。赛尔江西路、文化东路等社区精心组织形式多样的社区主题文艺演出,进一步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内涵;文化西路社区举办的趣味游园游戏活动,室内场地读书、棋类比赛及大规模的迎春社火活动、文明系列创建活动中的“三让”活动、创建零暴力家庭系列活动、关爱残疾人、关爱弱势群体、爱心捐赠等社区服务无偿活动,这些活动都收到了非常好的社会效果。

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认识不到位。一部分人还存在着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只是为了休闲、健身娱乐及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模糊认识,认为社区文化建设是点缀、是花架子;有的社区文化活动的形式单一、枯燥,内容缺乏吸引力;有的社区文化建设只停留在形式上的更新,而没能从社区文化建设的品质上、内涵上下功夫。如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目的仍停留在“丰富业余活动”、“锻炼身体”上,而对社区文化内涵认识的不到位,说明社区文化建设的内容仍需进一步拓展,涵盖面要进一步扩大。

资金投 入不足。城乡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差别很大,社区文化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制约了社区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不能更好满足群众文化生活的需求。

专业文化人才缺乏。目前,社区文化建设专业文化人才缺乏,尤其缺乏懂文艺、有经验的社会文化工作者。这就造成社区文化生活单一、枯燥,给打麻将、酗酒、打架、赌博等不良乡风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增加了社会的不和谐因素。现有社区的文化工作队伍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区文化建设的需要,普遍存在着知识水平偏低,整体素质不高,承担不了当前社区文化建设重任的难题。

社会参与不够。目前社区在组织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时,依靠的对象、参与的对象和服务的对象多是老年群体,加上部分下岗、失业人员,他们多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而社区中的“强势群体”(在职中青年或学生)却参与不多,造成社区文化活动参与群体的单一化,文化活动的功能未能真正体现,参与群体的单一性成为现阶段社区文化网络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所以,城乡社区文化建设,不仅需要县政府支持下的社会文化大环境,而且更需要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作用,城乡社区群众积极广泛参与文体活动,才能推进全县社区文化建设进程。

社区文化建设还要进一步大力挖掘地方特色的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突出新疆多民族文化的特色。

社区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党的十七大报告再一次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全面部署。结合十七大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必须要抓住当前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围绕“文化兴边”战略的实施,推动社区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为促进富蕴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文化条件。社区文化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方面,就目前富蕴县社区文化建设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对如何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提出以下参考意见:

1、进一步提高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认识。社区文化建设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整个社区建设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在经济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今天,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社区文化也越来越在改善投资环境、形成社区良好氛围中起到重要作用。社区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社区居民的生活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特点,审美情趣、欣赏习惯、评价标准等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不同。必须准确把握社区文化生活的新特点和社区居民的新期待,在内容上、形式上进行积极探索和大胆创造。目前全县范围正在积极开展的公民道德建设及“共铸诚信、服务群众”、“打造诚信机关、诚信政府”、“爱我富蕴,铸造诚信富蕴”及为迎接20xx年北京奥运会,以全国上下正在开展的“讲文明、树新风、迎奥运”活动为契机,今年3月份,富蕴县启动了万名市民学“礼仪”活动,其中以“知荣辱、讲礼仪、促和谐”为主题辩论赛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开展活动的目的就是陶冶人、提升人、塑造人, 提升社区居民的文明素质、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2、不断壮大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各级政府要不断加大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投入,特别是要加大社区文化的硬件建设的投入,为社区群众生活提供良好的文化活动条件。富蕴县依托矿业大县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经济,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走在了全地区的前列。应该能够也应当拿出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文化建设。二是充分发挥各级专业文化单位及文化馆(站)的辅导、培训功能,提高群众业余文艺演出队伍的水平;三是社区文化设施对社区居民开放,本着人人参与活动、人人参与维护的原则,以维持正常的运行,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 。

3、切实加强社区文化队伍建设。社区文化事业的文化骨干人才还很缺乏,还需要尽快的建立起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强的文化队伍。要善于在社区内领导干部、教师、工人等职业中发现和挖掘文化艺术人才、管理人才和培育热心社区文化事业的文化骨干,并在精神和物质上予以鼓励。同时在文化队伍建设上,在形式上要提倡多样化,防止单一化。

4、充分调动社区全体居民的积极性。社区文化的感召力、生命力最终取决于居民群众的认同感和参与度。因此社区文化活动在内容上,要充分考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乡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结合,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结合。在形式上要提倡多样化,防止单一化,充分发挥各民族群众的文化艺术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要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大力发展社区文化,体现民族特色、地方特色,鼓励群众自编自演、自娱自乐,让人们在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中享受美好生活。调动辖区内各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社区文化的积极性,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文化部门要牵好头,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还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各社区之间文化活动的交流。

篇3

在2011年,我幸运的走进检察院,成为了一名干警。踏入了这个挚爱的行业,心中充满了从未有过的自豪感。“忠诚、公正、清廉、文明”八个字让我深深感受到法律的神圣和庄严,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体味到检察院维护公平与正义的深刻内涵。从前对生活的疑问和困惑,我从这里找到了答案,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人生的意义就在努力工作中实现;身边一个个忙绿的身影,一盏盏亮到深夜的灯火告诉我,在威严背后是为人民服务的决心,在职责背后是辛勤工作的努力和付出。

新时期,新时代,今天的中国,正坚定的向法治社会迈进。社会转型时期的利益重组中,是否公正?能否真正做到“坚定信念,执法为民”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关乎大局的稳定,关乎人民的利益,更关系到法制事业的进程和方向。每想到此,总是让我深深的体会到:法治事业是这样的光荣,在我们平凡的工作背后,是崇高的事业、神圣的使命。与光荣同在的,是责任。

检察机关承担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神圣职责,作为一名青年干警,我一直在想:什么才是真正的“为民执法”?是为百姓做一件好事,捐一些钱物吗?是为群众服务一次,争取一些利益吗?真正的“执法为民”应该是时刻心系群众,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将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这才是真正的“执法为民”,是建立在一种浓烈、真挚的感情上的“执法为民”。没有感情,哪来爱心?没有感情,哪有奉献?没有对群众亲人般的感情,又怎么能够真正的“执法为民”。

在我的身边,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干警:他们为了及时结案,节假日还在院里加班,顾不得照顾幼小的孩子。他们默默无闻,把自己的青春年华献给了法律工作,有的积劳成疾,落下了一身的毛病。但是他们仍然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起案件。有的老同志,在自己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几十年。这样的同事,这样的长辈,让我敬仰,让我佩服。

篇4

传统的档案信息管理存在滞后的管理方式,信息更新不及时,查找困难,信息保存不便,这些是医院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限制因素,然而医院的这些信息非常珍贵,如果损失了,将产生严重的后果。现阶段医院科技档案信息化迎合了新时期的发展,解决了传统档案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医院科技档案信息化适应了科技全球化发展,如此,保障了医院档案体系的完整,促使医院科技档案的专业化,同时对医院重要文献的保存也非常有利,节省档案保存和整理的时间,节约了医院管理成本的开销,保障了医院科技档案管理的有序化和规范化。因为医院科技档案中有医院医务人员著作的论文,这样就保证了他们工作的时效性。上述内容在评析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水平方面是重要的参考,优化档案信息化管理,在医务人员的考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医务人员提拔提供了依据。

二、医院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有关管理机制。每一项措施和完善的管理体制分不开,当构建了完善的机制约束,才能确保工作人员按照规范做事,确保设施投入实效,医院实行科技档案信息化也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体制。管理机制的制定,第一要求有关工作人员树立新的思想,扭转以前落后的管理观念,以新的机制为引导。与管理机制中明确各自担负的职责,把具体的工作落实到每个人,此外,也要清楚信息的归档、存储和使用等,务必使医院所有人员都可以利用这些资料和医院信息化管理有关的各种信息,一定要制定不同的保存手段,有关人员在使用这些资源时,应制定明晰的审批和备案制度,对一些涉及医院保密性的文件,提供特定的保护,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资料入库前,务必经过严格的审核,核查资料的实用性及真实性,确保存储的资料真实可信。当做到上述几方面,制定严格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才能确保医院科技档案信息化所有环节的正常有序。

(二)创新医院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思路,构建医院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库。医院科技档案真实反映了医疗卫生科技活动,为科学技术搭建了平台,是产生大量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有效管理及合理使用科研档案,提升医院科研档案管理质量,推动医疗卫生服务的进步。科技档产生于医院科研工作中,是医院科研工作历史和现状的真实反映,为后续开展工作提供了参考,这就务必要求档案管理工作保持准确、完整及规范。医院科技档案主要是收集相关资料、收集有关实验原始资料及研究生毕业论文等。以建立档案信息化建设为发展思想,结合医院科技档案建设和管理实际情况,构建可行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形成以计算机为依托的档案管理。通过计算机开展档案管理,为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创造了条件,科技档案管理工作迎合了社会改革的需要。

(三)形成新产生文件的主体——电子文件,搞好电子文件归档和管理工作。因为电子财务技术和办公自动化技术日新月异,普遍推广应用,为此,电子文被大量生产出来,进一步说,将成为新产生文件的主体,当前,档案工作者搞好电子文件归档和管理是新时期需要担负的主要职责。考虑到科技档案工作现实情况,形成与之相匹的科技档案电子文件归档管理规章和制度。在文件集的基础上,产生了动态管理方式,但要付诸实践。动态管理方式:档案人员监控本单位形成和运行电子文件的计算机软硬件设备,使得归档电子文件拥有对应计算机软硬件设备的支撑。动态管理先要归档电子文件,与对应的软件和硬件环境保持一致,以读取归档的电子文件。

(四)购入高科技设施设备。当前,我国医院科技档案资料主要有两种形式:纸质和照片。受温度和通风等多因素的影响,给医院科技档案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此外,因为档案存储空间大,无法按照标准保存档案。所以,医院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中软硬件的建设很重要。其中硬件设施有存储设备、录入系统和计算机设备等,像扫描仪和复印机等就是硬件设施;软件设施指的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文件和软件,像计算机操作系统软件和建设的档案查询系统等就是软件系统。在档案管理中,主要是保管好目前的档案,少不了先进设备提供支撑,设施设备涵盖了信息化建设中涵盖的硬件设备,离不开相应的软件设施。第一,确保设备的齐整性。医院应强化投入力量,替换原有的老旧设施,引入高科技设施。第二,引入专业的软件设备非常关键,构建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数据库资源,确保医院科技档案建设的开展可以享受极大的便利。基于此,医院可以将一些非保密性的资源投放到医院网站上,便于行业人员及员工及时搜索和查找,将医院科技档案信息化更好地投入实践。

(五)强化专业人才团队建设。目前,多数医院未配置相关的科技档案管理人员,针对未来的信息,许多工作人员不知如何应用,所以,医院一定要强化培养专业科技档案信息化人才,如此,确保医院科技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培养医院科技信息管理人才需要做到两方面的工作,其一,具备丰富的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其二,明确科技信息的操作使用技能,同时做到这两个方面便可以成为一名称职的档案信息管理人员。这就要求医院做到一点:培训人员时,考虑这两方面的培训能力,接受专业技能培训,抑或以讲座的形式提升工作人员的能力。作为医院档案信息管理人员一定要熟练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加强和有关部门的交流,掌握最新的研究成果,检验成功的真实性及精确性,落实到实践。因为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知识结构和专业特征的影响,这就要深入探究工作中的计算机技术知识。所以,建设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在科技档案信息化过程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认识对档案管理人员开展计算机技术知识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其中如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知识等。增强档案信息管理人员对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设备的使用培训,突出档案管理人员中计算机实际操作水平,借助档案信息化建设,培养经验丰富同时能够熟练地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多技能人才。

三、结束语

医院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建设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问题的解决需要制定制度来规范,还要增强人员建设及投入等。依照标准,将科技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付诸实践。基于档案信息建设,力争拓宽档案资源发展,推进信息管理标准化前进的步伐,实现档案资源数字化的加速前进,产生高水准的科技档案信息化利用价值及服务水平,致力于推动医院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本文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从几个方面提出了个人有关课题研究的相关经验,其中多有不足,仅作同行参考使用,也期望医院科技档案建设和管理有新的突破。

作者:李楠 单位: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章文,田晓琼,陈梅英,龚沙.医院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及管理的发展思路[J].办公室业务,2014,(03):177;185.

篇5

关键词:微观科学;建筑设计;艺术创作;创新

一、建筑艺术中微观设计创意产生的来源

微观科学研究将以前肉眼不易感知到的微观世界的形态、色彩、功能、结构展现在人们面前,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促使人们从微观世界各种形态中寻找素材、获取创意,运用于室内装饰家居用品、绘画创作、摄影从事艺术创作。可以说微观科学的发展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思想、新的原理、新的方法和新的途径,当前微观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艺术领域已是一种趋势。目前中国的建筑行业都在蓬勃发展,而微观艺术世界中这些微观的分子结构则正是(建筑室内外)最具创新性与可塑性的良好设计素材。通过微观科学机构中个体的形态,结构变形,有机的排列组合,生成一个较为具象的二维图形,再将二维图像升华到立体的三维空间的一个发展过程。在实际造型的设计过程中,将重点研究下列几个方面的元素:微观世界艺术中的微观物质(离子•分子•单晶体•类细胞机理•微生物机理•几何学原理),相关文献的记载,空间设计中的实际案例。通过研究上述这些方面,找到一些规律。综合平面设计,空间设计等方面理论进行新的设计探讨研究。

二、微观形态设计在建筑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一)微观形态的结构特征,可以最简单的划分为以下这三类的微观组织结构:

1.动植物的微观结构和组织。

2.微生物种类繁多,至少有十万种以上,按其结构、化学组成及生活习性等差异可分成三大类:

(1)真核细胞型微生,真菌属于此类型微生物。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3)非细胞型微生物。

3.自然形态中的微观结构和组织。

(二)微观形态特征的主观认识

1.微观形态的美感认识:人类在历史长河中所培养出的视觉体验。而今已然作为大众评判事物的标准。

2.微观形态的意象认知:微观形态有着自己的多样性和随机性,而当我们把自己的主观认识安放在这些形态上其所标到的内涵又有了新的意义。这种人的意识其实是对某种物的转移,微观形态本身不具有意象,当人们通过各种解读从而让他有了意象。如下图所示,不同的形态会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当然这归结于人的意向认知。可以说,微观形态所带给建筑的启示也是依附于人的自我感官及审美能力范畴,最关键的是其自我的微观形态认知意识。

三、微观科学建筑案例分析

我们对微观科学中的系统的认知最基本的主要是理解微观形态给予人的视觉形式。有些是人的肉眼所能直观看到的,而另一种则是需要科学仪器设备来呈现出来。可把这两种形式称作大微观和小微观。大微观(及人眼所见的微观形态):

1.鸟巢体育馆。

2.蜘蛛网形态演变出的蒙特利尔博览会德国馆肥皂泡,这也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可见形态,水立方也是很好的利用了这种形式。小微观(需要设备仪器所见的微观形态):

1).马鞍藻。

2).细胞骨架。

3).细胞质基质。

4).植物细胞。这些生物体形态在设备的研究下所获取的结构可作为建筑设计素材。在建筑艺术中借鉴微观科学发现的事物形态进行建筑设计,只要比现存的建筑具有优越性,值得设计师借鉴的微观科学发现的物质形态都属于微观形态设计的范畴。案例1细胞分裂与水立方建筑案例:北京奥运会设计的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是一个关于水的建筑,水是一个建筑的魂。设计的中心就是引入中国传统理念“上善若水”的思想内涵。为了体现这一理念,建筑师配合鸟巢的形式为场馆设计了一个方行盒子,其中布满了类似细胞分裂的多元化几何形结构。在微观结构中,肥皂泡沫的结构造型与水立方所呈现出来的不规则多边形结构高度的统一。而在微观图形意向中,泡沫的模仿度极高,它在生成堆积排列的过程给予水立方相同的衍生模式,在建筑群体中能到很高的辨识度。很容易让观者第一时间联想到泡沫的缩影。案例2自然中的鸟巢与北京鸟巢体育公园建筑案例:自然形态中的微观鸟巢的结构性形态,通过架构的变形衍生出了新的形式。单体的树枝架构通过了有序的堆积排列形成了非常稳定的结构。从而演变出了新的建筑案例。案例3蜘蛛网与蒙特利尔博览会德国馆:从微观形象中所提取的元素模仿的是蜘蛛网的造型模式,由弗雷•奥托设计的德国馆第一次创造性地大规模成功应用了支撑膜结构技术。发散的造型取自平常我们很难注意的蜘蛛网,当这种微观的结构放大以后自然而然就更加稳定的与建筑空间所联系起来,所谓支撑膜结构实际上就是帐篷的放大,使得帐篷做的足够大且耐用。案例3马鞍藻与伦敦奥与会水上运动中心建筑案例:马鞍藻的犹如马鞍的形状,在微观镜像中的马鞍藻两头翅起,美感十足,如今的许多体育场馆也有相类似形象,因为造型的美观,结构之坚固这种常规的手法已经广泛应用。建筑师扎哈•哈迪德设计的伦敦奥运会水上运动中心在屋顶呈现出拉升扭曲状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各种恶劣天气等对屋顶和运动中心所造成的二次伤害。场馆两翼的翘起与马安藻的外形结构神似。而这一发现也是对微观镜像中马安藻的结构形态的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案例4细胞骨架与PRADA旗舰店:要提到就是关于细胞骨架与服装店内部装饰立面墙的结构分析。洛杉矶新旗舰店的店中可以看到一面穿孔式的伪立面墙。它所运用的的结构模式与细胞骨架的结构类似。细胞骨架结构是真核细胞中的蛋白纤维网络结构。这种需要在电镜显微镜下所看到的细胞结构呈现出多孔均匀分布的排列结构。将这种特别的形式通过展开以后所得到的艺术效果远远大于其本身。微观世界中的某些镜像不仅仅对于建筑来说有着仿生和设计意义。若是把这种形式带入到室内空间中也可以成为另一种表现形式。案例5细胞质基质与台中大剧院建筑案例:台中大剧院用机的结构形式,对细胞的结构变化的利用引到了一个新的设计方法路线。它对于细胞质基质的模拟是以分层次的结构形式。细胞质的没一个层都是建筑师对于功能区域划分细化,所以细胞内部的机体组织对在建筑功能场所、形态、空间组织上对建筑的设计有着特殊的实践含义。以上的建筑案例是比较突出的利用了微观形态来对建筑的改造所获得的实例,不管是外立面亦是建筑的整体外形都有了不一样的体验和感受。

四、微观科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意义

1.微观科学在艺术领域的应用为当今国内空间的设计提供了一种选择,一种设计依据,不论是设计思想,还是空间的形态、功能的组织、参数化的设计等,空间的设计不再是模仿,抄袭,没有新意的重复。

2.正对目前我国大多数盲目追求奇异形式与参数化的空间设计的行为提出不同理念,极度缺乏的想象思维。而微观科学在艺术领域的应用能为空间设计提供合理的形式与规则的模板。

3.在复杂性、智能化、可持续等影响下,未来的空间设计将走向非线性、智能、可持续,微观科学的艺术应用成为了其中的一种可能。

4.本文对论题的研究并非最终结论。微观科学中的微观物质繁多形态、复杂机体种类繁多,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不同的设计师(建筑师)的其它解读和设计,更多类型的微观科学物质还会为艺术领域提供更好的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冯路,李世芬.自然形态在建筑设计中的转换与应用[J].2009(6).

[2]郑方,张欣.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J].建筑学报,2008(3).

[3]李保峰.仿生学的启示[J].建筑学报,2002(9).

[4]严钧,梁智尧,许建和.城市与建筑的象征意义仿生研究[J].新建筑论坛,2007(5).

[5]袁烽.从数字化编程到数字化建造[J].时代建筑,2012(5).

篇6

实践课程教学是应用性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沟通、协调、合作等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对构成学生的合理知识、智能结构,启迪学生思维,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叶圣陶先生认为:“人的知识起源于动作,知识是主客体连续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主体的学习和智慧的发展本质在于主体适应环境”、“适应环境方法从实践中可以求到,而且唯有从实践中得来的方法最为切实可靠”。实践课程对于学生的技能实践、科学实践和社会实践以及良好的个性和品质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职业院校实践课程教学的改革应对实践课程进一步开发与完善,以实践需要引导理论课程的教学侧重点,充实丰富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创新,在实践教学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一、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关系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不学。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的,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实践课程的出现,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学生而言,实践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上课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二、开发实践课程及改进教学方法

改进实践课程教学方法,以实践课程教学内容弥补理论教学时效性不足的缺陷,如:将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等课程增加实务操作环节,让学生做帐、记账,在实操中锻炼动手能力;鼓励并组织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如参加“ERP模拟大赛”,以赛带练、以练促学、学练结合,增强学生对专业理论课程与实务操作过程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实践课程与各种专业证书有效结合

根据用人单位对学生素质和业务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把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作为教学目标。将原有的实践课程与当前各种资格证书考试紧密结合起来,如将基础会计手工模拟实操、中级财务会计模拟实操等课程与会计从业人员资格和会计师资格考试结合起来,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学会运用知识,努力培养自身实际业务操作能力上,提高专业实践能力,提高获得行业执业资格证书比率,适应人才需求现状。

四、建立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实践师资队伍

教师实践经验及技能不足是实践课程教学建设的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为保证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提高教师实践能力:①为教师提供实践机会,让教师直接参与到会计行业实务工作中,引导教师到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公司兼职;②从公司中招聘既有实践经验又有扎实理论基础的人员作为兼课教师,引进“双师型”人才;③在教师中树立起超前的科学意识,“活到老,学到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④鼓励教师参与行业的课题研究,从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综合实践能力。

五、利用社会资源,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篇7

关键词: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建议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032023

科研仪器设备是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支撑条件,也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对科研仪器设备,特别是大型、精密科研仪器设备的需求逐步增多,科研仪器设备的保有量也开始逐年增加。近年来,对农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大型仪器设备方面的财政投入显著增加,国家先后启动了高校,农科院、水产院、热作院等“三院”修缮购置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改善科研基础条件,购置仪器设备。随着大型科研设备的增多,管理和利用方面的问题注入配置不均、重复购置、利用率低等也开始凸显。为了充分发挥财政投入资金的效益,避免财政资金的浪费,国家、各省市等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提高科研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其中“开放共享利用”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几乎已经被看作是解决仪器利用率问题的唯一途径[1]。“仪器设备共享”是从国外引进的一个概念,它是指某个区域的科研院所、企业或个人购买了某种仪器设备后,该区域的其他单位不需要重复购买,而是借助政府的相关政策借用该仪器设备。从理论上来看,科研仪器设备的共享利用能避免重复购置,提高利用率,为一定区域内的企事业单位节约了购置资金。实际上,“科研仪器设备共享”模式推广应用并不完全尽如人意。

1 科研仪器设备共享现状

1.1 仪器使用者和管理者对“共享”的认识不足

仪器的使用者和管理者把科研仪器设备当作“私有财产”,不愿意进行共享利用。且很多单位的科研人员身兼数职,既是仪器的购买者和使用者,也是管理者,还需要从事繁重的科学研究,没有多余的时间操作科研仪器对外共享服务,因此对“共享利用”缺乏热情,认为“可有可无”。科研仪器共享共用是项“大工程”,涉及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完成。单位领导层面不重视,仪器设备共享共用无法实际操作应用。再加上共享共用激励和补贴机制等保障措施不到位,仪器共享共用耗材、维修维护等费用过高,因此导致仪器拥有单位不愿意共享。

1.2 缺乏专门管理人员和可操作性平台

许多单位和部门的仪器设备都由科研人员进行操作利用,没有专门配对仪器操作人员。这导致仪器设备的“专业性”增强,即仅能开展某一项专门的研究,利用面较窄,很多仪器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无法共享利用。且由于科研人员缺乏专业的操作经验,在使用过程中操作失误极易导致仪器出现问题,引起仪器设备的损坏,减少了仪器设备的寿命。有的精密仪器甚至出现“使用一次维修一次”的情况,根本无法开展共享利用。

目前建设的科研仪器共享平台很多出现利用率低,访问量少,可操作性小等问题。录入的仪器仪器设备不能满足客户的需要;很多仪器设备功能参数等提供不完全,无法进行预约使用。可操作性的共享平台是多方共同维护、共同建设的结果,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等作为平台的建设者、管理者,也是主要的受益者,而仪器负责人和使用者则是技术方面的提供者和受益者,共同维护平台的运行,其中环环相扣,可以说是“一环缺失,满盘皆输”。

1.3 共享共用缺乏必要的约束和准备

科研仪器设备对外共享服务确实是有效地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的一种途径,但同时由于运行机制的不完善,造成了科研人员疲于应付,管理混乱,没有统一的执行标准引发争论等现象,另外科研仪器设备的共享不是简单的模仿就可以成功的提高利用率,改善浪费和重复购置等现象。缺乏前期准备工作、必要的约束机制和追溯机制或者评估机制,如何能保证科研仪器的共享能有条不紊的开展,切实的提高利用率而不是在做“无用功”,如何能正确评价科研仪器设备的共享绩效和产出进而开展奖励或者激励。因此,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共用是个长期、艰巨的任务和过程,绝不能是“头脑一热、率性而为”的仓促产物,也不能简单粗暴的模仿。共享共用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前期的调研和准备工作,中期的保障执行,后期的评估追溯缺一不可。只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保障仪器设备共享共用顺利进行,从而真正的把仪器利用起来,杜绝闲置浪费等现象。

2 关于仪器设备共享共用的几点建议

2.1 科研仪器的日常维护至关重要

科研仪器的日常维护是保证科研工作正常进行,开展仪器共享共用的重要一环,仪器设备能否正常运转直接影响共享共用的执行质量。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能及时的发现仪器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确保仪器设备能够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进而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保证仪器设备共享共用良性循环。目前,许多单位和部门,甚至仪器设备的主要操作人员的关注热点是如何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而忽视了对仪器设备进行正常日常维护和保养,致使许多仪器在使用过程中维护不及时,管理不到位;有的甚至从来不进行仪器的维护和检修,仪器超负荷使用,从而减少了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性能,降低了使用率,进而严重影响了仪器设备的共享共用。

2.2 加强仪器设备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仪器管理人员是仪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者,也是开展仪器设备共享共用的主导因素,在科研仪器共享共用过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科研仪器共享共用能否良性循环关键在于仪器设备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水平。良好的仪器管理人才队伍能够保证仪器设备的管理和日常维护,开发仪器设备的功能,进而提高仪器使用率,保障共享共用的连续、高效开展。因此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将直接影响仪器共享共用。只有不断加强仪器设备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和业务交流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创新人才引进,构建合理的仪器管理人才队伍;建立用人机制,完善人才保障等;通过多种措施建设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仪器设备管理人才队伍才能更好的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保障科研仪器共享共用。

2.3 建立健全共享共用保障

科研仪器共享共用关键因素是人,主要对象是仪器设备。因此科研仪器共享共用的开展必须保障这2方面能顺利进行,主要包括人才队伍引进管理,奖励、激励甚至评聘等;仪器设备购置、安装、维护保养及使用,后续绩效评价等以及政府层面的各类政策和制度。“兵马不动,粮草先行”,保障措施的制定和执行有利于增强业内参与人员信心,减少仪器拥有单位或部门对于科研仪器共享的顾虑,降低“重建设、轻运行”的现象,保证共享的正常开展。

开展农业科研仪器共享,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涉及多个方面,需要多个部门的协调和参与配合。人才、保障、仪器缺一不可,又相互促进,只有不断加强各个方面的建设,才能更好的带动共享共用工作的开展,最终解决仪器设备空余闲置等诸多问题,实现科研仪器利用水平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篇8

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既是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重要举措,也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实施人才兴省战略的具体行动。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目前已在全国各地普遍开展,在全社会引起广泛关注,对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形成了学生参与创新、学校重视创新、社会支持创新的良好氛围,增强了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意识,促进了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快速发展。

根据目前我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开展的实际状况,为了进一步激发青少年科技创新热情,提高青少年科技创新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奖励和宣传在科技实践、推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卓越成绩的青少年,建议设立吉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省长奖。“省长奖”的评选对象为我省在校中小学生(包括中等专业学校、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学生),每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出5至10名获奖者,获奖者由省政府进行表彰并授予由省长亲笔签名的荣誉证书和奖牌,并颁发一定数额的奖金。评选对象可从参加以下比赛活动获奖学生中选拔:(1)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13部委主办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二等奖获得者;(2)省科协、省教育厅、团省委等举办的“吉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得者;(3)教育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香港周凯璇基金会主办的“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一、二等奖获得者;(4)在Intel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欧盟青少年科学竞赛等国际科学竞赛中获奖者。

目前,国内已有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等多个城市和地区开展了这种评选活动,对推动当地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为做好这项工作,参考国内一些地区的做法,建议成立由省政府分管领导任主任,教育厅、科技厅、财政厅、监察厅、省科协、团省委等单位分管领导任成员的“省长奖”奖励委员会,下设奖励评审委员会和办公室。奖励委员会负责领导和统筹协调“省长奖”的评选活动;评审委员会在奖励委员会领导下,负责具体评审工作;办公室设在省科协,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负责评选活动的日常工作。所需奖励经费可列入我省科普专项经费支出。

举办吉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省长奖评选活动,是一项具有示范意义的科技创新教育活动,它必将进一步激励广大青少年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热情,推动我省青少年科技活动的蓬勃发展,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质,鼓励优秀科技后备人才脱颖而出,在全社会营造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推进我省科技教育事业的普及与发展。

(作者系省人大代表、省科协副主席)

篇9

[论文关键词】图书馆建筑;建设理念;以人为本

近年来,国内高校在新馆建设中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并成为业界共识。大连医科大学新校区图书馆在建设及建成使用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新馆的功能、布局、设施安排及内外环境的营造、服务模式的选择,都充分考虑到人的意愿与习惯,并以人的需求为中心,努力营造一个富有亲和力的、舒适方便的人性化环境。

1以人为本的图书馆建设理念

“以人为本”,即一切要围绕人的需求而展开。读者是图书馆真正的主人,图书馆建筑的规划设计、设施装备与服务运营,均以读者的要求为中心,同时兼顾馆员而不应是以书为本,或以管理或技术为中心,也不应以领导的意志为转移。

1.1功能布局体现以人为本

现代图书馆管理强调以人为本,即以读者为本、以馆员为本。图书馆功能区域的划分应该以方便读者为原则,从读者的角度出发进行平面布局,提供多种形态的阅览空间。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在平面布局时,不仅重视读者的阅览环境,也充分考虑读者交流、活动和休闲的需求。因此在新馆布局时,读者阅览空间大都设在朝阳、通风、采光、风景俱佳的位置,同时在各楼层都设计了不同的休闲空间。新馆采用了无障碍设计,所有的阅览区域对全体读者开放,充分体现了为所有读者提供平等服务的图书馆思想。

图书馆内实行人本管理,强调对馆员的关心与尊重。不但要尊重馆员的个性,关心馆员的事业发展,还应该为馆员创造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新馆的行政办公区、业务工作区的设计体现了以馆员为本的理念。工作人员较多并且人员流动少的书刊采访、编目、计算机网络中心的工作间均面向南,阳光充足、通风良好。而工作人员少或人员流动性强的,如期刊送装等工作间设在西侧,中心机房、基藏书库位于北侧。中心机房和馆员工作间有一定间隔,避免噪音对馆员的影响。考虑到新校区距市区较远,新馆还设计了两个馆员休息室,有单独使用的卫生间和楼梯。

1.2环境设计体现以人为本

新馆追求自然、馆舍和人三者的和谐。图书馆采用自然光,以自然通风为主。窗户的大小高矮设计适宜,便于工作人员、读者开启关闭。阅览区除自然通风外,还辅助采用大型换气设备进行换气,确保馆内的空气清新。动静区分开,阅览区置于无噪声区一侧,阅览区外部设专门的交流空间,有颜色清新、样式迥异的桌椅、沙发,给读者以家的感觉。在书架密集区域的适当位置安放圆形沙发,方便读者就近阅览。

现代图书馆建设注重绿色生态环境设计,体现人文关怀。图书馆空间环境设计已从单纯强调效率性的物用功能,逐渐转向关注读者情绪与心理需求。除了必备的实用功能外,读者阅览环境的舒适性、室内外布局的艺术性都是必须考虑的因素。绿色、生态、环保的图书馆环境设计不仅给予读者舒适优美的阅读环境,更能起到规范和引导读者行为、净化心灵的作用。

绿化不仅能美化环境,衬托建筑物,增加艺术效果,而且可以净化室内空气,调节气温。读者在长时间阅览、学习后观赏植物,可以缓解疲劳,得到放松,消除阅读学习中的枯燥和单调感。工作人员还专门设计了漂亮的标签挂在花木上,介绍花木的品种、习性和观赏特征,集养花、赏花、小憩于一体,为读者营造一个舒适、温馨、优美、健康的学习氛围。

背景音乐在图书馆环境建设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舒缓的音乐可以为读者营造温馨的学习氛围,同时得到美的享受。新馆启用后,工作人员精心挑选了优美的乐曲,在闭馆前15分钟播放,提醒读者在闭馆前完成借书手续。在下午上课前20分钟播放,以便提醒读者上课的时间。在紧急情况下馆内广播系统可通知和报警。

1.3以人为本的管理与服务模式

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模式与图书馆建筑有密切的关系。图书馆的建筑设计不仅是建筑和环境的设计,更是对图书馆服务模式的选择和设计。藏、借、阅、查询一体化的大开放管理服务模式可以为读者提供一个自由、宽敞明亮、人性化的读书学习空间。其思想基础和逻辑基础是尊重读者的客观需求,尊重读者公平使用图书馆的权益,提高书刊利用率。这也是新建图书馆的共同选择。而大开间、大平面的设计是这种管理服务模式对图书馆建筑的基本要求。读者阅览空间没有房间的分隔,只有不同阅览区的划分,各阅览区域通过地面的颜色与不同的家具摆放来划分。大平面的布局使图书馆能够将文献的典藏、读者阅览、信息查阅和咨询检索集中在一起,形成信息共享服务的空间。读者通过图书馆设在大门的门禁监控系统,进行身份认证后,可以携带自己的学习资料和物品自由进入各个阅览区,自主地阅览或自习。在一楼大厅设置了总服务台和总咨询台,办理图书借还手续和进行咨询服务。在各服务区也设置了咨询台,随时给予读者帮助。图书馆的电子阅览设备采用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布置,除了在总服务台附近设置了20台公共目录检索终端,还在各阅览区域内分散放置了计算机,供读者进行目录检索和信息查询。图书馆实现了每天连续开放13小时的读者服务,自助借还系统提供全天候的文献借阅服务。

2新馆设计理念与服务模式实现的基础

新馆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想取得满意的效果需要多方面合作。图书馆的建设需要设计师与图书馆沟通与合作,需要学校领导和职能部门的理解与支持。图书馆建成后的管理与服务模式的有效运行离不开全体馆员对图书馆建设理念的充分理解和认可。

2.1图书馆的参与是基础

大连医科大学自2002年启动新校区建设计划,图书馆就积极行动起来,通过文献和网络调研、了解图书馆建筑的有关知识。馆领导积极参加图书馆建筑、图书馆环境设计和家具方面的研讨会和学习班,汲取先进图书馆建筑的理念和经验。同时利用一切机会参观国内外各类图书馆,学习科学的管理经验,深刻理解现代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通过学习和参观,馆领导在图书馆建筑理念、未来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的选择上产生共识,从而形成了目标清晰、内容明确的图书馆建设规划,最后形成内容完善的新馆建筑工程设计任务书。

2.2与设计师的融洽合作是保证

大连医科大学新校区设计采取了国际招标的方式,最后由日本三井住友建筑公司完成新校园的整体设计和全部建筑单体的建筑设计和室内环境设计。虽然设计师没有图书馆建筑设计的经验,但他们仔细研究图书馆设计任务书,与图书馆充分沟通,了解图书馆的功能需求,同时实地考察和参观国内外图书馆建设成功范例。图书馆与设计师密切合作,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提出建设的设想。设计师在平面布局和室内环境设计上尊重和满足图书馆功能需求的同时,对建筑风格进行整体把握。特别是在室内环境设计和家具的配置上,图书馆从功能需要上提出设想,由设计师对整体风格和色彩搭配进行把关,共同选定家具的颜色、式样,从而保证图书馆内部环境整体风格的协调一致。

2.3学校领导和职能部门的支持至为关键一些高校图书馆在建设的过程中自始至终由校领导说了算,基建办一手操办,不听图书馆方面的意见要求,不让图书馆员参与。闭门造车的结果往往是功能不到位,不适用,不好管理,遗留一大堆问题。为了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该馆在规划之初就主动参与,积极提建议,并邀请主管新校园建设的学校领导参加图书馆建筑学习班,从而赢得领导的信任与理解。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积极与学校基建部门协调,和设计师共同讨论图书馆的设计方案。并邀请学校资产管理部门的领导参加图书馆环境设计和家具的研讨会,让他们了解现代图书馆家具设备的发展趋势,从而理解图书馆提出的家具设备的要求。

2.4馆员是最终的实践者

新馆的建成为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水平提供了机遇,为图书馆采取开放式管理与服务模式提供了物质基础。而图书馆新服务管理模式真正有效的实施,离不开全体馆员对图书馆建设新理念的理解和认同。因此新馆建设决不仅仅是馆领导的事情,全体馆员也要参与。

篇10

关键词:建构主义;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情境

一、引言

程序设计类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程序素养是计算机专业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终生依赖的看家本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软件开发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既要具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直接胜任具体的软件开发工作,还要能够紧随着IT技术的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并且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这就要求专业教学必须结合程序课程的特点,加强学生工程素质和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的“讲授法”、“练习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目前软件开发方向上的人才培养需要了。针对以上问题,在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中实施教学改革,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采用实际案例教学,可望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加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

二、建构主义

在建构主义的理论中,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从课程接受者变为课程建设者。这种角色的转变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更可以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因为对于学生来说,建设者比接受者要经历更多的思考和实践,在过程中自身的知识和能力都不由自主地升华了。而教师对课程的影响度要通过在教学活动中起到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来显现。要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建构主义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方面。

1.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建构性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每一次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在学习中学习者必须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在保持简单信息的同时,理解复杂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不是单纯、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因此,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无疑为建构主义者所摒弃,而代之以理解式学习方式。相应地,教师在传授知识之前,应该考虑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使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经验紧密结合。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知识的提供者,而是协作者或合作者,其中心任务是协助学生去组合、批判和澄清新、旧知识的差异,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自己搭建起新的认知结构。

2.互动式的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以人的经验为导向的。也就是说,每个人对现实世界的理解都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这就可能出现不同的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千差万别。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建构主义者提出了互动式的学习方式,即学习可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沟通等方式来进行。在这一过程中,大家可对同一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在交流与辩论的过程中,得到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案,澄清疑虑,达成一致的社会建构,逐渐形成正式的知识。

3.情境中的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与情境紧密联系的自主活动。教师应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学习的内容要选择真实性任务,不能对其做过于简单化的处理,使其远离现实的问题情境。这种“情景式”的学习,比起简化了的课堂环境更容易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它的多样性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并且在完成任务中表达自己的知识。

综上所述,建构主义学习观是以人为本的学习观,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经验为目标,强调教师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活动中,不仅学生在建构知识,教师也在建构自己的知识。转贴于

三、建构主义在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中的举措

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习环境的复杂性和学习任务的真实性。学习环境由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组成。情境是意义建构的基本条件,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和会话是意义建构的具体过程,意义建构则是建构主义学习的目的。同要完成意义建构,应在教学情境、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等要素上加以认真设计和实施。

1.教学情境的设计

建构主义理论中教学情境创设,是指以教学目标为指导,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论知识为基础,设计真实的或类似真实的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以利于发展联想思维,在新旧概念之间建立联系。通过自己独立解决问题,不仅在学科结构与学生内在的知识结构之间架起桥梁,而且这种成就感能激发学生兴趣,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在解决其它具体问题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有职责为学生提供类似真实的情境,使他们在真实世界中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的不断拓展和层层推进来带动课程的学习,驱动课堂教学的开展,这种情境将使知识建构和再建构以及获得认识和理解的学习活动变得更加容易。这种“项目驱动”教学法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思想,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C#程序设计课程项目设计为例:

第一阶段:通过开发控制台项目,实现简易计算器的功能,从而使学生掌握C#的常用数据类型和程序的逻辑结构。

第二阶段:对第一阶段的项目进行改进,引入面向对象的思想重构应用程序,实现计算器的功能,从而使学生掌握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明白什么是封装,并体会面向对象的优点。

第三阶段:开发Windows应用程序,完成计算器的功能,从而使学生掌握Windows应用程序的基本开发,掌握各种控件的使用。

第四阶段:开发简单小型对战式游戏,在游戏的逐步完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面向对象的继承与多态,并进一步掌握Windows应用程序的开发。

第五阶段:开发综合实例:班级选课管理系统,在这一阶段,要使用三层构架开发项目,并锻炼学生的整体开发能力。

每一阶段的项目都不是一步完成的,而都是在“提出问题”、“引入新知识”、“应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渐完成的。让学生在解决项目中实际问题的教学情境中,逐步掌握各个知识点,建构程序设计的整体知识结构。

2.教学手段的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在不同的教学目的下,采用实际案例,创设情境。

(1)在课堂上,教师可针对同一个问题,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组织大家进行讨论,指出别人方案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鼓励学生发问,让学生由被动听课、记忆转为主动参与和探索,以培养学生灵活适应在未来不确定情境下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创新思想。

(2)在实验教学中,可采用竞赛式教学。对于程序设计类的技能性课程,如果只强调课堂教学,到头来,其知识并不能实际掌握,因为缺少深刻的实践环节,其知识不能准确理解到位。所以其教学目标应该强调实际编程能力,以及在能力前提下的知识体系。课程教学中对能力训练的同时,也强调团队合作精神等心理素质的培养,从而在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即提升其学习能力。为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可把每一次实验报告的成绩计入总评成绩,占20%的比例。

采用以竞赛形式为主的实验,能够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出全面的训练和衡量。每一个实验作业都需要经历分析、归纳与代码编写过程,因此从根本上对学生进行了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训练与测试。

(3)在课余时间,可采用网络自主协助教学平台辅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在网络教室的论坛中发表问题讨论帖子。为鼓励踊跃发言,教师可以给学生的帖子评分,分数可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计入最终成绩,从而刺激学生发帖,让他们在网上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达到鼓励交流和为课程做贡献的效果。在实际操作中,论坛发贴的分数可占期末成绩的5%到10%。实践证明,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辩论能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

3.评价方式的设计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最终目标是意义建构。然而,学生的意义建构并不全面,这为进一步学习提供了机会。因此,教师应建立客观的评价方式、科学的评价指标和合理的评价体系,从而正确指出学生在一次意义建构上所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指导性建议,帮助学生继续学习、探索和实践。

由于程序设计类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技能型课程,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不仅在实验教学中提出了对编程实际能力的要求,期末时还必须对能力进行考核。以C#课程为例,最终成绩中,平时成绩(由实验成绩构成)占30%,笔试卷面成绩占30%,上机考试成绩占40%。

加大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可以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考查,且评价体系可有一定的弹性。实行上机考试,可进一步考核学生的实际编程能力和应变能力。上机考试可以从实验操作、错误调试、作业设计等多个方面进行考核,以现场操作、实物展示或分组答辩等形式完成对学习效果的评定。笔试试题中尽量减少记忆性内容的考核,增加对应用能力的考核,在课程的实际教学中,条件成熟时,可完全采用上机考试,取消笔试。

总之,要把各种考核当作一种手段,重过程,重能力,发挥考核的正面激励功能,使之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