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声音的词语范文
时间:2023-03-23 14:08: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表示声音的词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叮叮当当、轰轰隆隆、咣咣当当、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呼呼噜噜、呼呼啦啦、淅淅沥沥、哗哗啦啦、唧唧喳喳、叽叽喳喳、呢呢喃喃。
2、哔哔剥剥、毕毕剥剥、嚓嚓嘎嘎、叽叽呱呱、唠唠叨叨、嘟嘟囔囔、劈劈啦啦、劈劈啪啪、乒乒乓乓、咯咯哒哒、噼噼啪啪。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一使学生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
二学生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三学习准确地运用表示时间的词语.
四背诵课文
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是教学目的一、二。
二先帮助学生扫除语言障碍,然后抓住口技人的艺术构思,启发学生的想象,来复述课文,以了解本文层次清楚的记叙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指导预习、解题、介绍作者、扫除语言障碍、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复述课文。讲读第一部分。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我国古代有很多名人,今天我们学习的《口技》就是反映我国古代口技人高超的艺术才能。
板书课题后,解题、简介作者:
口技,属杂技的一种,是我国很早就在民间流行的一种由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来摹拟各种声响的技艺。由于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这篇课文记叙的就是一场在围幕中表演的绝妙口技。
作者林嗣环,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进士。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渔篇》等。《口技》是他的《〈秋声诗〉自序》的一部分。
二指导预习
1.查字典,给下面的字注音,并写出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
吠(狗叫)叱(大声责骂)
倾(斜)顷(短时间)
2.认真阅读课文注释,口译课文。
3.思考“思考一、二题”。
三研习新课。
1.教师范读课文。
(提示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停顿、节奏、表情)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理解字和词的含义。
3.齐读课文。
4.理解课文中的疑难词语。
可让学生先找出文中的疑难词语,然后分组讨论。
应重点理解的词语是:“厅事”、“欠伸”、“呓语”、“屏障”、“侧目”、“作作索索”、“力拉崩倒”、“齁”、“战战”、“施”、“毕”、“绝”、“意”、“曳”、“指”、“名”。
5.掌握活用的词
活用的词是指有些词本只属某一词类,但有时在一定的语言结构中,可灵活用为另一类的词,随着词的临时转化,它们的意义也就相应地发生某种变化。活用词概念不必从理论上给学生讲,只要学生理解这些词在文中的含义即可。
“妇抚儿乳”中的“乳”是动词,作“喂奶”讲。
“善口技者”中的“善”是动词(原为名词),作“擅长”讲。
“不能名其一处”中的“名”是动词(原为名词),作“说出”讲。
“会宾客大宴”中的“宴”是动词(原为名词),作“举行宴会”讲。
6.先让学生找出表时间性的词语,并引导学生们掌握它们的不同用法(结合完成“练习三”)
“一时”,同时。“忽”,“忽然”突然发生。“既而”两事相继发生。“是时”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内发生。“少顷”、“俄而”、“未几”,在很短时间内发生。
7.出示本文古今异义词,由学生比较古今不同含义。
“会”(适逢)“厅事”(大厅、厅堂)“施”(放置)“闻”(听见)“奋”(卷起)“但”(只)“虽”(即使)“走”(跑)
8.学生找出本文表示事物的数量的词,比较古今的不同用法,并填上适当的量词。
一(个)人一(张)桌一(把)椅
一(把)扇一(块)抚尺两(个)儿
百千(个)人百千(条)犬百(只)手
百(条)舌百(张)口
9.讲读课文第一部分(第一段)。
(1)先请学生朗读并翻译,然后师生共同补充订正。
“京中有善口技者”京城里有一个擅长口技的人。善:善于,擅长。者:代词,代艺人。
“会宾客大宴”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宴请宾客。会:副词,恰值,正好。
“于厅事之东北角……口技人坐障中”在客厅的东北角,设置八尺宽的围幕,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里。于:介词,在。厅事:厅堂、大厅。
“一桌……一抚尺而已”。里面仅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和一块醒木。“而已”表示“仅有”的语气助词。
“众宾客团坐……无敢哗者”。众多宾客团团围坐在围幕周围,过了一会儿,只听见围幕里醒木一拍,全场都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敢大声说话。但:副词,只,仅。寂然:寂、寂静。然,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哗:喧闹,声大而杂乱。
(2)提问:这一段写什么内容?
此段写表演前的准备和会场情况。
“善”字贯通全篇,是概括全文题旨的关键性字眼。“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交代了口技者表演的场地“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交代了口技者表演所用的道具,作者连用了四个“一”字,极力渲染道具简单,以衬托后面艺人技艺的高超。“满座寂然”、“无敢哗者”,写出表演者表演前听众的反映。
10.学生熟读,背诵第一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继续研习课文二、三部分。
教学步骤:
一讲读第二部分(2—4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2段
2.学生翻译第2段,然后师生订正。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远远地听见深巷胡同里狗在叫,接着有一妇人被惊醒,打呵欠,伸懒腰。她丈夫说着梦话。遥:远。巷:胡同、里弄。吠:狗叫。惊觉:惊吓而醒过来。
“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过了一会儿,小儿子醒了,大声啼哭。丈夫也醒了。妇人拍着小儿子,给他喂奶,孩子含着还在哭,妇人一边拍着,一边哼着哄他睡觉。另一个大儿子也醒了,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既而:时间副词,表示一事过去不久又有一事,即不久,过了一会的意思。啼:放声哭。亦:副词,也。前一个“乳”是动词,作“喂奶”讲。后一个“乳”是名词,。絮絮:连续不断地谈话。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这时候,妇人用手拍小儿子的声音,哼着哄他睡觉的声音,小儿子含着的啼哭声,大儿子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叱骂大儿子的声音,一齐发出,各种维妙维肖的声响全都有了。当:值,在。是:此,这。叱:大声呵斥。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绝妙”。全场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着颈子,偏着头看,微笑着,默默地赞叹,认为好极了。以为,认为是。妙绝:“绝”,极,副词,引伸为少有的,没有人能赶得上。
3.提问:在这一段中,作者描写“善口技者”表演了一个什么样的声响场景?
学生口述后,教师归纳:“善口技者”表演了一家人从睡梦中惊醒的场景。先写院外远处深夜犬吠声,这是引起本段后文所写一系列声音的缘由。“便有妇人惊觉欠伸”,“便”是时间副词,写出由于“犬吠”引起的“惊觉欠伸”,以“犬吠”到“其夫呓语”表示出声音由远转近,由院外深巷转室内,由大转小。“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写一会儿后,紧接着发出了儿子醒来的声音,大哭声音和丈夫被儿子的哭声惊醒的声音。接着因为儿啼而发出的“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以及“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的声音。至此,表演出了一家大小相继醒来,各自发出不同的声音,表现出声音由小转大,由简到繁。“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五种声音一时齐发,出现了口技表演的第一个。而且各种声音有因果关系。因“犬吠”而引起妇人“惊觉欠伸”。不久“儿醒,大啼”,而儿大啼引起“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儿呜之”,又引起“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4.指名学生朗读第3段。
5.学生翻译第3段,然后师生订正。
“未几,夫齁有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倒,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没有多久,丈夫的打呼声响起来了,妇人哄拍小孩的声音也逐渐停止了。隐约听到有老鼠(出来活动),悉悉索索作响。有盆碗一类东西被打翻,妇人在睡梦中咳嗽。客人们的心情稍微放松一些,慢慢地坐端正了。未几,时间副词,没有多久。倾侧:倾斜歪倒。
6.提问:这一段,作者描写“善口技者”表演了一个什么样的声响场景?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善口技者”表演一家人又渐渐进入梦乡的场景。“未几”这一时间副词,承接上段描写表演的声音,表现出这持续了短暂时间,“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表演的响声由繁转简,由大转小,由转入低潮,室内由闹转静。“微闻有鼠作作索索”,进一步表现出室内的静。全家都已入睡,老鼠才敢出穴活动;室内非常安静,才能听到老鼠动作的声音。(这是以动衬静)。
7.指名学生朗读第4段。
篇3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窃、私”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差”,会写“宁、官”等11个字,会写“宁静、光线”等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
3.理解“窃窃私语”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4.能说出第四、五自然段是如何围绕一句话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教学重点、难点:
1.能说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
2.能说出第四、五自然段是如何围绕一句话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激发兴趣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课文生字、词语,对海底世界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到海底探险,感受神奇的海底世界。
二、
理解内容,感受语言
1.海底的光和声音
(1)“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
思考:“依然”是什么意思?(仍然)原来海底并不像海面那样波涛澎湃,也不像海面那样光线十足,越往下越黑。
(2)海底有光吗?请你勾画出相关句子。
小结:同学们,深深的海底,宁静,黑暗,却有着点点星光,这多么神秘,多么奇异啊!让我们不由的发出赞叹,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的世界啊!
(3)海底有什么声音?指名朗读。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到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感受“窃窃私语”。
① 理解什么是“窃窃私语”?
(“窃窃”形容声音细小。“窃窃私语”指背着人轻轻地交谈。本课是比喻海底动物发出轻微的声音。)
②让学生用动作演示“窃窃私语”。
③句子对比:海底的动物常常发出轻微的声音。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作者用这个词语赋予动物以人的行为,好像他们在说悄悄话,使它们更加可爱、动人。)
④是啊,小动物在“窃窃私语”呢?我想再读这句话,你会读的更好。
(4)海底的动物只有这几种声音吗?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么?
除了这几种声音,还会有什么声音?你能继续说一说吗?
2.动物的活动方法
(1)思考这段写了什么?围绕哪句话写的?
(2)这段话围绕中心句写了哪几种动物的活动方法?
(3)他们的活动方法是什么样子的?
(4)你还知道海底那些动物的活动方法吗?出示龙虾,吸盘鱼的图片。
师总结
3.植物之间的差异
从颜色、小两个方面进行比较。
4.矿产资源
三、图片欣赏,感受奇异
海底世界,物产丰富,景色奇异,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海底图片吧。(出示图片)
四、美读课文,拓展提升
五、课外延伸,推荐书目
介绍推荐《海底两万里》
板书设计:
篇4
语文教学应该重视朗读、重视朗读指导,以此提高语文水平。
一、语文教学应重视朗读
语言学家德·索绪尔说:“语言符号不是联系一个事物或一个名称,而是联系一个概念和一个听觉形象。”这个“听觉形象”不仅仅包含有理念上的内容,而且包含有感情上的内容,它所表达的内容比文字符号所能表达的内容要多得多。俞平伯先生在论及诗词的阅读和欣赏时,认为“目治”,即一般的阅读,仅能达到“泛览”水平;只有“耳治”,即朗诵或吟哦,才能深入地理解作者的真意。他有一段精辟的文字论述此事:“作者当日由情思而声音,而文字,及其刊布流传,已成陈迹。今之读者去古已遥,欲据此迹进而窥其所以迹,恐亦只有遵循原来轨道,逆溯上去之一法,当时之感慨托在声音,今日凭籍吟哦背诵,同声相应,还使感情再现。虽其生也至微,虚无缥缈,淡若轻烟,阅水成川,已非前水,读者此日之领会与作者当日之兴会不必尽同,甚或差异,而沿流讨源,终归一本。孟子所谓‘以意逆志’者,庶几近之,反复吟诵,则真意自现……”
朱自清亦在其《朗诵与诗》一文中指出:“语言不能离开声调,诗文是为了读而存在的”,“只有朗读才能玩索每一词、每一语、每一句的义蕴,同时吟味它们的节奏。”
所以,重视朗读正是为了突出语言的本质。汉语文字适宜于朗读,与汉语语音具有音乐性的特性有关。王力先生曾在其《略论语言形式美》一书中论述道:“除了音乐性的美之外,语言形式差不多没有什么其他能引起人们美感的东西了。”汉语语音具有音乐性,一是因为在汉语语音中,元音占明显突出的地位,元音属物理学中所说的乐音,使得语音和谐悦耳;二是因为汉语是一种有声调的语言,一连串的音节由于四声的变化而形成语音的起伏、疾徐、抑扬、强弱、隐显等,从而造成情感的节奏进而构成音乐美的效果。朗读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使学生易于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和深刻含义,感受文章的气势和韵味,培养语感,增强语言的敏锐性;可以促进记忆,通过熟读成诵启发顿悟,增进理解;可以锻炼学生口才,通过朗读,丰富和提高语言表现力,密切读与写的联系;还可以使学生领会祖国语言的优美,培养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提高对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等等。
二、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朗读,按其熟练程度和教学进程,可分为3个层次:一是正确,即读音正确,停顿适当,不错不漏;二是流畅,即正确把握语调,语气连贯;三是传神,即能熟练地运用语音和表情,表达出文章的风格和神采。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多种器官协作的训练。用眼看文时,做到准确、迅速,不看错,不遗漏;用口发音时,做到口齿清晰,准确流利;用耳听读时,做到能听出朗读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反馈信息;用心理解时,做到正确、快速,并借助语调、语气和表情,生动地传达出文章的内容和风采。
朗读之前,需要分析作品的内容风格,对文章有深切的理解和把握。比如《春》的清新明丽,《沁园春·雪》的雄浑,《天上的街市》的飘逸,《项脊轩志》的清淡,《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豪放,《登幽州台歌》的悲慨等等。对其风格有了较好的理解和把握之后,才能用想象展开内心的视角,身临其境,体其味,缘其情,然后才能渲染语音表情,化声音为形象,把握其情感的起伏,“怒而如潮”,“疾而如驰”,“舒而如云”,以语流的起伏跌宕在听者的心壁上引起同振共鸣,从而实现朗读的艺术效果。
朗读技巧的训练主要应处理好如下3个方面的问题:
1.安排好停顿 首先是语法停顿,即是根据语句的语法结构所作的停顿。定语较长时,距中心语远的定语后要停顿;状语较长时,状语后要停顿;宾语、补语较长时,宾语、补语之前要停顿;主语和谓语之间要作适当停顿。
其次是逻辑停顿,又叫强调停顿。为了突出某一事物、强调特殊含义,可以在语法停顿的基础上变化停顿的时间,或者不是在语法停顿的地方适当停顿,从而表示出词组、句子、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再次是结构停顿,即是表示文章的段落、层次等次的停顿。停顿的时间长短是段落长于句群,句群长于句子。停顿的等级根据停顿的时间可分为5级。一级停顿是题目与正文、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停顿,一般停三拍;二级停顿是句号、冒号所表示的停顿,一般停两拍;三级停顿是分号所表示的停顿,一般以停一拍到一拍半为宜;四级停顿是逗号所表示的停顿,一般为一拍;五级停顿是顿号所表示的停顿,是最短的停顿,大体上是半拍。
适当的停顿可使朗读者适当地换气,恰当地控制语速,更好地表达感情,可使听者更清晰地理解朗读的内容,受到更强烈的感染。
2.确定好重音 为了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感情的需要,往往要把某些词语和句子读得重些,这重读部分就是重音。
首先是语法重音,这是由语法结构形成的重音,可分为词组重音和句子重音。词组重音:联合关系短语同样重读;偏正短语修饰成分要重读;主谓关系短语,谓语重读;表结果、程度、情感的补语重读,如“打扫·干·净”、“悲伤·极·了”;动补短语,表趋向的动词重读,补语不重读。句子重音:短句谓语部分重读;句子主语是疑问代词时,主语重读;一般情况下,定语、状语、补语应读得较重。
其次是逻辑重音,这是根据上下文对句子中一些词语加以特殊强调从而重读的音节。逻辑重音比语法重音重而长,其位置不是固定的,它随着语言、说话人的意图和感情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如“·今·天的努力,就是·明·天的荣誉”或“今天的·努·力,就是明天的·荣·誉”,重音不同,所强调的意思也就不同。逻辑重音常用来表示夸张、强调、比喻、照应等。
还有感情重音,这是对文章中表达感情最浓烈的词句所加重的读音。其目的是激发感情,唤起想象,使听者受到感染。感情重音与语法重音、逻辑重音有时是重叠的,感情最浓烈的词语,往往正是句子中最关键的词语,是逻辑上应强调的词语。为了取得好的效果,除了重读之外,还可以用长音、顿音、急音、徐读等特殊手法来表达。
3.掌握好语调 每个句子都有一定的语调。语调包括语音的高低、强弱、缓急3类。
语音的高低,是因声带的张弛而产生的区别。文句之别主要的字眼,或是前后彼此关联照应的词,发音需高一些。就一个句子而言,意义未完的文句,命令或呼叫的文句,疑问或惊讶的文句,需前低后高;意义完结的文句,祈求或是感激的文句,需要前高后低。语音的强弱,是因肺部呼出空气的多少而产生的区别。表示悲壮、快活、叱责或慷慨的文句,句子的头部应加强;表示不平、热诚或确信的文句,其尾部应加强;表示庄重、满足或优美的文句,句子的中部宜加强。语音的缓急,是声音与时间的关系。单位时间内,发音数少就缓,发音数多就急。含有庄重、敬畏、谨慎、沉郁、悲哀、仁慈、疑惑等等情味的文句,须得缓读;含有快活、确信、愤怒、惊愕、恐怖、怨恨等等情味的文句,应该急读。
朗读训练常用的方法有:教师范读、录音范读、提问接读、学生齐读、小组读、个别读、表情朗读、分角色读、轮读、领读、分合读、自由读等等。对所读材料可采取全篇读、分段读、重点读等。
现代媒体的迅速发展为朗读教学提供了方便。电影、电视、录像、广播,以及语音实验室等都可以为朗读训练提供较好的示范材料和手段。一些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如《动物世界》、《话说长江》等,都是优秀的范例。人民教育出版社聘请著名播音员夏青、方明、常亮等,选择教材中的名篇佳作制作成的朗读录音带,语言规范,声情并茂,对学生是极好的示范和熏陶,学生自会在模仿中增强兴趣,提高朗读水平。
篇5
一、在对话中赞美成功,激励学生继续努力
[案例]《可爱的草塘》教学片段
师:谁再来读别的句子?
生:“仔细瞧那浪花,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墨绿色,一层又一层,最后连成一片,茫茫的跟蓝天相接。”我觉得就像看到了绿色的大海一样,近处的和远处的颜色不一样,有变化,变得很美。
师:你体会得好。请看,(出示绘有草塘的投影片,并随着学生的朗读为画面覆盖上不同的颜色)变得多美!你头脑中想象的颜色变化肯定更美。谁能通过读把颜色的变化表现出来?(生读)
师:变化得非常美,我注意到她跟老师刚才读的方法不一样。我读“近处的……”、“远处的……”、“再远的……”这三个分句时是声音由强转向弱,表现草塘里颜色变化的美;她由弱转向强,然后再弱,多有层次,多有美感!这就是创造。我今天学到了一种朗读这句话的新方法,我应该谢谢这位同学。请问你贵姓?
生:我姓曹。
师:谢谢曹老师!
生:我应该称您为老师。
师:不,谁创造了新的知识,谁就是老师!
[解读]这个片断中教师的话看似是在谈自己的感受,实则是在与学生进行读书理念的对话。教师首先把学生的读书特色与自己的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向学生传达一种读书理念――读出自己心底的真实感受,读出自己独特的个性,也更流露出对学生读书效果的欣赏和肯定。这本身就是师生在交流思想,碰撞智慧。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赞扬这位学生读得“多有层次,多有美感!这就是创造”,更以“我今天学到了一种朗读这句话的新方法,我应该谢谢这位同学”、“不,谁创造了新的知识,谁就是老师”这些教师的肺腑之言,实现了师生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把对学生的评价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当学生听到自己的读书效果不仅被老师赞赏,而且被老师当作一种“新的创造”来学习的时候,内心会是多么激动,多么自豪!
二、在对话中开启困惑。唤醒学生积极思考
[案例]《小稻秧脱险记》教学片段
师:两个同学都明白了,第二个同学表达得更好。词语一定要联系课文来理解。谁能把杂草的话读一读,让人感到它已经是有气无力了?
生: “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 (声音大)
师:你没有完, (学生笑)再喷洒两遍你都不会完。
生:“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 (学生喘着气读)
师:我听到你喘气了,但是声音仍然很大。说话的声音这么大能完吗? (学生笑)
生:(声情并茂地) “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
师:好,掌声鼓励! (学生鼓掌)这就是“有气无力”,读一 (学生读“有气无力”)
[解读]教师的话非常平实,但平实中透射着自然,显露出幽默,在与学生交流中自然而然地给学生以启发。当学生读得声音还大时,教师以“你没完”很幽默地指出学生的体会还不深,领悟还不到位;又以“再喷洒两遍你都不会完”启发学生恰好读反了,让人听着杂草仍“精神十足”;更以一个“你”字教给学生方法――要进入角色,把自己当杂草,身临其境地体会其当时的感受才能读好。第二次读时,教师以“我听到你喘气了”表示认可,说明学生已有所意会;又以“但是声音仍然很大”指出学生的问题所在;最后以“说话的声音这么大能完吗?”启发学生把声音读小一点, “有气无力”的感觉就出来了。第三次,学生终于读好了,师生“掌声鼓励”该同学。学生正是在与教师的不断对话中受到启发,逐渐悟出读书方法,因而每次读书才都能“更上一层楼”。
三、在对话中指出失误,鼓舞学生的自信心
[案例]《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片段
师:这篇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很多,比如这些词语,你们不一定会读(出示第一组词语:镜子、委屈、告诉、疼爱、走一趟、贮存、养料、足够、多亏)。
生: (纷纷举手)我会读,我会读!
师:(故意地)老师没有教,你们都会读啦?我不信!你来读。
生读词语,将“贮存”读成了“储存”。
师:老师还没有教,8个词语你已经读对7个。真了不起!哪一个没读对?老师不告诉你,请你仔细听其他同学读。老师相信你能自己发现。
生读词语,全部读对了。
师: (问刚才没有全读对的学生)你发现了吗?
生:我把“贮存”读成了“储存”。
师:(高兴地)你能通过倾听别人的朗读发现自己的错误,真会学习!同学们,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也是一种学习啊!‘
篇6
关键词:声 音 交叉概念
一、引言
“音”和“声”二字在现代汉语语境中出现频率极高,人们通常将二者视为同义语素。但仔细推敲即可发现,这两个字所承载的意义是有差别的。关于“音”和“声”的本义所指,目前至少有三种观点值得注意。
第一,“音”和“声”都有“声音”义,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有所不同。现代汉语以人为和自然较为明确地区别了“音”“声”;在古代汉语中,“音”和“声”的意义可以互相转换并替代使用。这一观点主要源于王晔《浅释“音”“声”》(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一文。
第二,“声”是指处于自然形态的未经人有意识参与的客观形态的声音,“音”是指经过人有意识参与并对各种形态的“声”进行加工(包括艺术加工)之后形成的声音。此观点主要体现在叶明春《与田耀农先生商榷》一文中。
第三,“声”是主观感知的声音,“音”是客观存在的声音;“音”“声”是一个事物或现象的客观存在和主观感知的两个方面。这一观点主要是田耀农在《“音”“声”之辨》(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7年第1期)、《再辨“音”“声”》(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这两篇文章中提出的。
笔者通过查阅分析《说文解字》《辞源》《康熙字典》上的相关材料,认为“声”和“音”这两个概念的外延是交叉关系,既有重合部分,又有只属于自己的部分。“声”是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大多能为人耳所听到;“音”是指由人的器官发出或感知判断的,能使人感到愉悦或烦躁的声音。但在表示物理学中的专有名词,例如超声波、超音速、亚音速等词语时,“声”和“音”的含义并无区别,这属于两个概念的重合部分。因此从整体上看,“声”和“音”应该是具有交叉关系的两个概念。
本文从两者字形出发对其含义进行探源,分析“音”和“声”二字的概念交叉关系。
二、“音”“声”外延的重合部分
《说文解字》:“声,音也。”“音,声也。”[1](P58-250)这说明存在“音”与“声”可以替换使用的情况。此时二字均泛指声音。
《辞源》一书对“音”的解释中提到:“《诗・邶风・凯南》:‘目见目完黄鸟,载好其音。’《淮南子・地形》:‘清水音小,浊水音大。’注:音,声也。”此时“音”泛指声音,与“声”并无区别。
现代汉语中,“噪音”一词的意思是指音高和音强变化混乱,听起来不和谐的声音。这一语境中“音”泛指声音,因此“噪音”一词也可称作“噪声”。再如“声波”与“音波”均指发声体产生的振动在空气或其他物质中的传播。两者是物理学中的专用名词,此时的“声”与“音”代表相同的含义。
三、“音”“声”外延的非重合部分
(一)“音”的独立部分
现行汉字“音”小篆写作,“言”小篆作。“音”“言”两字的区别在于口中是否加了一笔,“音”的“稹辈考础把浴薄V芊ǜ摺督鹞内林补》卷三云:“音字的造字本义,S于言字下部的口字中附加一小横画,作为指事的标志,以别于‘言’而仍因言字以为声(言音古通用,详鄂君启节考释)。”[2]根据古代文字演变规律以及文字学方面的基础知识来看,“言”是由“舌”加“一”指事而得出的,那么显然“言”字“口”符内加“一”或“|”也属于指事构字法(《说文・音》谓“从言含一”),表示强调口腔这一器官发声时气体的运动。这也显示了“音”即人的器官发出的声。
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总结云:“(音、声)二字互训,盖统言之其义同,析言则自有别……言、音二字可以互通,然细考之亦实有辨。盖出于口谓之言;出于口而声有节奏或延绵不绝者则谓之音。故其字从言含‘一’,含‘一’者谓具声留于口低昂吟咏而未已也。”[3]可见“音”的确来源于“言”,是“言”字含“一”,其初义跟“言”有关。例如“音讯、音尘、佳音、音信、音耗”等词语中的“音”都与“言”字“消息、信息”的意思相符合。
《老子》第二章中提出了“大音希声”的观点,其中有这样的意思:“音”,由人的内心产生,同时表现为一定的节奏,“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1](P58)。表明“音”是从人的内心产生, 掺杂着人的情感,经过人心加工的“声”。“声成文,谓之音”[1](P526),“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1](P526)。“成文”也就是“成方”的意思,“文”即文章,通常蕴涵着人的内在情感,所以“音”是人的情感的抒发。
因此笔者以为,“音”是指由口腔或人体其他器官发出或感知判断的、掺杂着人情感的、经过人加工的声。
例如:“知音”一词源于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古代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能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出他寄托的心意。后用来比喻对自己非常了解的人。所谓“知音”更注重的是心灵、精神的交流,其中意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样的交流能使人精神上感到愉悦。故称“知音”而不称“知声”。再如《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所有音乐的源头,都是人的内心感动。由此可以看出,“音”大多与人们内心的情感有关,能使人感到愉悦。
(二)“声”的独立部分
“声”的本字是“”,其甲骨文表示手拿⒄庵珠匙次锎蚧餍吊的石块。击打磐石时产生震动,从而发出声。由此可推知,一切物体震动而形成的声波都可以被称为“声”。
《说文》提到:“声,音也。从耳”[1](P250),这表明“声”大多为客观存在的声音,能被人耳听到或与人耳产生关联。
《老子》第二章中提出“声”泛指自然界的一切声响,由物所发出,只要是听觉健全的人就可以听到[4]。嵇康提出“声无哀乐”,也表示“声”本身并没有喜怒哀乐之情,情是听者在听到音乐以后,由主观方面的感受所引发的。
《晋书・陶潜传》:“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意思是只要懂得琴中的意趣,何需拘于弦上的声音。此处指的是手指拨动琴弦产生震动而发出的声响与人的主观感受并无联系,因而用“”而不用“音”。又如“心声”是指心里的话、真诚的意愿。当人们通过语言文字将内心的愿望表达出来时,通常能引发人们的共鸣,成为一种共同的诉求,并带有理性或客观性的色彩,因此称“心声”而非“心音”。再如“声乐”是指用人声演唱的音乐形式。声乐演唱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发声时声带的震动具有规律性、科学性。而“音乐”是指有节奏、旋律,能够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一般能给人带来愉悦的心理感受。
四、结语
由此可见,“音”“声”二字的概念外延既有重合部分,又有各自独立的部分。本文通过对“音”“声”二字字形字义的细致梳理,旨在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音”“声”二字的概念交叉关系,掌握现代汉语语境中“声”“音”二字的各种用法,以免错用。
注释:
[1][东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2]周法高,李孝定.金文诂林补(卷三)[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
史语所,1977.
[3]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邹元江,李昊.论老子音乐美思想的本质――对“大音希声”辨
篇7
关键词:汉语;英语;味觉词语;隐喻
中图分类号:H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1—0120—02
一、引言
人类学家维柯指出:“在一切语言里,大部分涉及无生命事物的表现形式,都是从人体及其部分以及人的感觉和那里借来的隐喻。正如许慎《说文解字·序》所说“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尽管人类生活在不同的地域,但由于有着这种相同的“近取诸身”的认知方式和相同的生理机制,表现在语言上就存在着相同的隐喻。但由于不同的民族也有着不同的经历和不同的文化,反映在语言上会形成很多不同的隐喻。本文从隐喻的角度就汉英语言中表味觉的词汇作一阐述和对比。
二、英汉语言中表味觉的词汇及其隐喻
食物的基本味道 “酸”、“甜”、“苦”、“辣”、“咸”,也被隐喻化,普遍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因为味道是一种味觉,而人类具有相同的生理机制和味觉神经系统,有关味觉的隐喻必然会存在共同之处,但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表示味觉的词语的隐喻也必然存在着差异。下面我们一一对比这五个味觉词语。
味
汉语里“酸”、“甜”、“苦”、“辣”无一味不入喻,味道的“味”也不例外,它可以表示体察事理的意思:体味;表示意义、旨趣的:枯燥无味、余味无穷、臭味相投、趣味、情味、韵味。汉语“味”翻译成英语,大致跟taste 和flavour两词对应。“Taste” 也用作比喻时,表示经历体验的意思,如her first taste of life in a big city(她对大城市生活的初次体验)。Flavour用作隐喻时跟汉语中的“体味”一词有着相近的意思,如 a flavour of something(对某事有所了解),另有表示特性、特色、具有特别的气氛的意思:The film retains much of the book’s exotic flavour.(这部电影保存了原著的异国情调。) The cosmopolitan flavour of Hong Kong.(香港作为国际大都市所具有的风味。)汉语的 “味”文化内涵很丰富,如“有味诗书苦后甜”、“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在这里,“味”已经是一种纯粹的审美享受。很巧的是,英语中“taste”也含有审美的“趣味”两层意思,看来人类对美感的体验与味觉有着内在的关联性。
酸
汉语 “酸”常用来描写一个人迂腐,有讥讽的意味,如 “酸溜溜”、“酸秀才”等;还用来描写微痛而无力的感觉,“腰酸背痛”;还可表达情感悲痛的意思,“辛酸”、“酸楚”;还有比喻人说话带刺,使人难受的“尖酸刻薄”等。东北方言“酸”还有容易发急或发怒之意,如“急皮酸脸”、“脾气酸性”。在英语中,酸“acid”也有一些隐喻用法,用作描述恶毒消极或有意让人不快的谈话或评论。说某人有“an acid way of speaking” 或“an acid voice”指此人说的话恶毒、不友好或尖刻。跟汉语尖酸刻薄基本相对应。英语中还有一个表示酸味的词“sour”,可用来描述令人讨厌的或具有消极意义的感觉或情绪。如说“someone is sour”指某人脾气不好,情绪低落。这与东北方言“脾气酸性”相似。也可以用来描述人们看起来生气或痛苦的表情,如“sour-faced”表情忧郁。还可以表示事情变坏,变糟,如“Their relationship soon went sour.” (他们的关系不久就变坏了。)“His original enthusiasm has turned sour.” (他当初的积极性已淡下去了。)“This leaves pensioners with nothing if investments go sour.”(如果投资不成功,领养老金的人们将一无所有。)
甜
在汉语中“甜”用作隐喻时,可以用来形容舒适愉快:“他睡得好甜”、“甜活”、“甜头”;形容女子外貌,“这个女孩子长得好甜”;形容言词美好的:“嘴甜”、“甜言蜜语”;形容声音动听悦耳:“声音好甜”。在英语中sweet用作隐喻时,形容漂亮可爱的事物和指某人态度友好,脾气温和,心地善良,“a sweet face” 、“a sweet smile” 、“a sweet girl”、“a sweet child”、“a sweet old lady”等;还用来形容声音悦耳,“a sweet voice”。由此可见汉英语言关于甜的隐喻存在很多相同处,都可以用来形容人和人的声音,都表示美好的意思,这是因为甜味往往给人们留下了美好的感觉,当再遇到其他美好的事物时,人们就会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品尝“甜”的感觉,于是人们就用“甜”来形容这些美好的事物。
苦
苦味与甜味不同,它是一种常常不让人喜欢的强烈味道,所以汉语使用者和英语使用者不约而同地用“苦”来形容那些不愉快的经历和感觉。如在汉语中,“苦”多用来表示磨难和不幸,挫折和逆运,艰难和辛劳,如“苦日子”、“苦思”、“勤学苦练”、“苦熬”、“苦差”、“苦工”、“苦海”、“苦口婆心”、“苦闷”、“苦命”等等。英语中苦“bitter”用作隐喻时,描写讨厌的或者不利的感觉、形势。如“I was disappointed but not bitter about it.”(我感到失望,但并不对此感到气愤。)“a bitter blow” (令人失望的打击),“a bitter argument ”(激烈争吵)。
辣
汉英语言中“辣”、“peppery”都可以用来比喻人脾气性格不好,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汉语中“辣”可用来形容性格火爆刁钻,言语激烈尖刻,如“泼辣”、“辣妹子”; 英语中辣“peppery”可以用来描写脾气坏的或容易生气的人,特别是老年人,如“a peppery old man”。另外“辣”在汉语里还可表示狠毒厉害的意思,如 “心狠手辣”、“辣手”;还可以形容女人身材性感:“辣妹”。
咸
“咸”在汉语里没有隐喻的用法。而英语咸味“salty”却有,可以用来描述诚实、有趣但偶然带有咒骂或粗话的语言,如“His work is dense and sharp,with salty dialogue.”(他的工作紧张而热烈,常常伴随着一些有趣而粗鲁的对话。)
淡
汉语和英语,“淡”和“bland”都可以用来形容普通的、没有特色的事物。汉语里有:“平淡”、“淡而无味”。英语 “They are hoping to add spice to a bland contest.”(他们正在希望给一场平淡的比赛增加一点刺激。)“He was pleasant,bland and utterly conventional.(他是个友好,平常完全是因循守旧的人)。“淡”在汉语中还可以用来形容(颜色)浅: “淡绿”、“淡妆”;形容不热心:“淡然处之”;形容营业不旺盛:“淡季”、“淡月”、“淡市”;表示没有意味的,无关紧要的:“淡话”、“淡事”。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汉英语言中关于味觉词的隐喻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的地方,同时也可看出汉语中关于味觉词的隐喻用法要比英语丰富的多。而汉语味觉词的隐喻用法比英语丰富,这是因为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重要的部分。中国的饮食文化天下闻名,菜系,满汉全席,吃的花样翻新,色香味缺一不美。但在英语国家,“吃”尽管重要,但这只是人们生存的基本方式。中国人一顿饭会吃上好几个小时,而英美等国人们不会花费那么多时间在满足口腹之欲上。在这背后,也隐藏着中英两种文化中对于人生的态度问题。中国人历来强调“中庸”,讲究生活求舒适,因此肯花大力气来满足“口腹之欲”;而英美民族却认为人生的目标在于自我实现,他们偏重追求人生的其他乐趣。不同的生活哲学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因此也相应地反映在语言上。
三、结语
本文只是从一个侧面就味觉词语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的隐喻用法的异同作了初浅的分析。隐喻是人们对世界的一种认知方式,是文化的放映。了解味觉词语的中西相同和差异,对中西文化交流、翻译实践及语言学习都有实际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赵守辉.汉语与饮食文化[J].汉语学习,1991(05).
[3]王冬梅,赵志强.汉语饮食词语的隐喻转义[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3(09).
篇8
单就“鹊”和“雀”来说,都是指的鸟类,且又都读què(四声)音,教师不加以解释,二年级的学生又怎么分得清楚呢?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文字也一直拥有着无穷的魅力,古人之所以会造出“鹊”和“雀”这两个读音相同,又都表示鸟的字,定然有其道理。为此我把如何区别“鹊”和“雀”的问题拿到了语文组办公室进行讨论,结果却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看样子还是有很多人没搞清楚鹊和雀的区别。于是,我只得再去查找资料,以求获得完美的解释。
首先,我们来分析字形,“鹊”是鸟字部,而“雀”是隹字底。乍一看,“雀”字好像与鸟不沾边。翻开《说文》就可以得到解释:“鸟之短尾之总名也,与鸟同源。”所以说,古人在造字的时候还是很有意思的,把那些长尾巴的鸟写成鸟,短尾巴的鸟写成隹。至于孔雀,应该是个特例,因为母孔雀的尾巴也很短。
具体到词语中运用,我们可以参考喜鹊和麻雀的特性来进行区别。我们知道喜鹊善飞,飞行速度极快,所以用来表示一个人的知名度迅速提升,如:声名鹊起,声誉鹊起。再就是喜鹊的声音好听,所以用来报喜的声音被形容成鹊报。鹊还有做窝的本领,比喻强占别人的房屋、土地的成语都要用鹊,比如鹊巢鸠占。
麻雀腿短,翅膀也短,飞不高也飞不远,经常在场前屋后觅食,因此“门可罗雀”中的雀一般指的是麻雀。还有一个常用词“雀跃”,就是由麻雀总是双腿并着跳来跳去而产生的,现在常用来形容一种欢快活泼的气氛。麻雀见人就飞,这也是它的另外一个特点――胆小,所以有个词语叫“雀胆”,再就是人们常说的 “雀目鼠步”,也应该是麻雀的雀,是用麻雀和老鼠来比喻那种遇事惶恐的神态。
篇9
2、顿号、逗号、分号。顿号表示词语间的停顿,逗号表示句子间的停顿,分号表示分句间的停顿。三者都表示并列关系。
3、冒号。其作用概括起来有两点:提示下文、总结上文。
4、引号。作用有五点:表示直接引用,表示突出强调,表示否定,表示特定称谓,用来引用俗语、谚语、歇后语、古语等。
5、括号。表示文中注释的部分。只对句中的部分词语作注释或补充说明的叫句内括号,句内括号和被注释的词语之间不能用标点,标点用在括号后;对全句内容作注释或补充说明的叫句外括号,括号后面不需要加标点。
6、破折号。作用有六点:表解释说明,表意思的递进,表意思的转换、转折或跳跃,表停顿或声音的延长,表总结上文,表分项列举。
7、省略号。表引文的省略,表列举的省略,或表说话断断续续。
篇10
xīn shǎng zhǘ fá cháo xiào tuǒ tiē an wèi
( ) ( ) ( ) ( ) ( )
kāng kǎi ēn cì wēi xié mǜ dǚ hé ǎi kě qīn
( ) ( ) ( ) ( ) ( )
shěn yuè dàn shēng jiǎn pǚ miǎn tiǎn
( ) ( ) ( ) ( )
chǖ bǎn téng xiě lǐn liè jì jìng ǒu ěr
( ) ( ) ( ) ( ) ( )
là zhǘ pí‘ǎo qīfǜ xīzhōu léi zhuì píqì
( ) ( ) ( ) ( ) ( ) ( )
xī dēng dào qiàn bǎo yòu shèng qì líng rén
( ) ( ) ( ) ( ) ( )
qiān chuí wàn záo shǜshāo zhuān xīn zhì zhì
( ) ( ) ( ) ( ) ( )
diǎn lǐ zhān yǎng pái shān dǎo hǎi yàn yǚ
( ) ( ) ( ) ( ) ( )
líng lóng tìtòu shāng hén lěi lěi rēng jiǜ
( ) ( ) ( ) ( ) ( )
shēng jī bó bó chén dian dian
( ) ( ) ( )
二、词语积累
1、把下面词语填写完整。
( )( )充数 应接( )( )
( )( )可掬 神机( )( )
( )( )大悟 全神( )( )
( )( )失措 调兵( )( )
张( )李( ) 南( )北( )
波( )壮( ) 盛气( )( )
排( )倒 ( ) 翻( )覆( )
伤痕( )( ) 专( )致( )
和( )可亲 天之( )子
漫( )遍( ) 欢( )喜( )
扬( )避( ) 争( )恐( )
瞻( )顾( ) 情不自( )
苟( )残( ) 生机( )( )
自( )自( ) 咄咄( )人
东( )西( ) 南( )北( )
前( )后( ) 左( )右( )
弄( )成( ) 化( )为( )
承( )启( ) 弃( )图( )
2、照样子写词语。
例:朝气(勃)(勃) (斤)(斤)计较
神采( )( )( )( )向荣
气势( )( )( )( )有味
得意( )( )( )( )不忘
威风( )( )( )( )如生
文质( )( )( )( )不乐
3.改正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
烂鱼充数( )神机炒算( )
千钓一发( )张寇李代( )
慢不经心( )自做自受( )
赞叹不以( )调兵遣将( )
阴谋鬼计( )片甲不流( )
三、词语归类
1.把下面的词按表达的不同感情分为两类。
阴谋诡计 聚精会神 斗志昂扬 神机妙算
三心二意 和蔼可亲 气势汹汹 自作自受
2.把下面词语填空完整,然后按要求归类。
神采( )( ) 一( )千里 乌云( )布
翠色( )流 风和日( ) 炯炯有( )
电闪雷( ) 白发( )( ) 绚丽多( )
写人物样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天气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颜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不属于同一类的词划去。
①氧气 天气 氖气 氮气 氢气
②叔叔 爷爷 姑姑邻居 妈妈
③西瓜 冬瓜 黄瓜 茄子 扁豆
④电灯 电话 电视 电器 电扇
4.把下面词按一定顺序排列。
① 清晨 黄昏 中午 上午 夜晚
②亚洲 北京 中国 世界 *
3、鸽子 鸽子蛋 鸟类动物
四.词语运用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愉快的( ) ( )的天空
幸福的( ) ( )的阳光
勤劳的( ) ( )的房屋
珍贵的( ) ( )的教室
仔细地( ) ( )地回答
热烈地( ) ( )地思考
热情地( ) ( )地走来
理解得( ) ( )得清楚
讨论得( ) ( )得流出眼泪
2.从下面词中选择恰当的填在括号里。
接受 节目 岗位 增加 领导 音乐 工作 增强
( )任务 表演( )
( )体质 坚守( )
3.照样子填空。
例:急(匆匆)
沉( )黑( )暖( )
轻( )亮( )冷( )
慢( )绿( )凉( )
软( )红( )热( )
4.写出表示下面声音的词。
表示雨声的:_______________
表示风声的:_______________
表示笑声的:_______________
表示水流声的:_____________
表示公鸡、母鸡、小鸡叫声的:_________________
9.填写适当的词。
一( )灯 一( )飞机 一( )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