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辅导员的意见和建议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1: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辅导员的意见和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辅导员的意见和建议

篇1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心理健康问题 现状 对策

高校辅导员站在是学生教育管理的第一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他们的言传身教深深影响着学生。因此认真分析和探讨高校学生辅导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辅导员心理健康现状

以2008年我院专兼职辅导员进行了scl—90测试,作为引子浅谈下我院辅导员现阶段心理健康状况,测试结果如下图:

在23名辅导员中,共有18名辅导员顺利完成了测试,其中测试结果心理健康状况为严重的1名、较重2名、较轻2名,其余13名测试正常,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占参加测试的辅导员的28%,由此可见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的确需要引起重视。

二、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1、管理和考核机制不完善引起辅导员工作倦怠

辅导员的岗位编制有别于专职教师和行政教师,大多是日常性的学生管理工作,因工作琐碎,基础性强等特点,难以定性定量的考核。而教学和科研是考量教师的机制,能够充分的在横向和纵向上对教师进行考核;为此绝大部分辅导员会有这样的心态:我工作的时间很长,做了许多工作,但是工作业绩却不能像教师那样明显的体现出来,因此辅导员认为只要学生不出事就行了,很少再去进行工作创新,从而导致学生工作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点不突出,成效不明显。如此一来,显然会影响辅导员的内心的冲突,也容易引起工作倦怠。

2、岗位职责不清晰导致辅导员心理疲劳

目前在我院,辅导员的工作用一句话来概括即为——凡是学生的事,就是辅导员的工作。他们承担了大量的具体事务性工作还要承担很多因为职责不清晰而推到辅导员身上的工作。他们要管理学生的早操、评定各级各类先进、检查学生宿舍、课堂纪律、、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等;此外,还要做好学生与教师/教务处的媒介,传达和布置相关工作和开展活动。在如此繁杂的事务中,辅导员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从事深入细致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辅导员对本职工作热情和兴趣降低,导致工作被动、不动脑、工作效率低下,最终诱发工作心理疲劳和厌烦 。

3、多重角色冲突引发辅导员心理抑郁

和其他教师相比,辅导员的角色更具有多重性的特点,一个辅导员不仅扮演着教育者、管理者、服务者还要扮演好“学生保姆”、知心朋友,甚至是心理咨询师等多重角色。在多重角色中转换时,尤其当两个角色提出相反的要求时,往往导致辅导员产生高度的紧张和焦虑。为了成功的在各种角色中转换,辅导员不得不压抑在角色转换中导致的心理冲突,容易引起抑郁。

4、岗位晋升引发辅导员心理焦虑和烦躁

辅导员虽然属于高校教师序列,但与专职教师或专业技术人员相比,辅导员在科研、职称评定、社会地位、收入待遇等方面仍处于尴尬位置。老辅导员因为缺乏精力继续学习而产生焦虑,虽然有经验可依靠,但随着学生个性特点的发展,经验的作用呀在慢慢的减弱;年轻辅导员尽管有精力继续进修,但是刚参加工作一般均是以稳定过渡为主,且个人事情较多,尽管主观上有进修需求,但实际的操作还是存在诸多的问题。因此辅导员时常为职位的晋升焦虑和烦躁,特别是学生管理工作迎来性格鲜明的、个性张扬的90后,辅导员工作压力越大,焦虑、抑郁情绪越来越严重。

5、价值感缺失引发辅导员心理挫败

高校对于辅导员的价值定位、认同感及待遇上普遍低于同水平的教师和行政人员,辅导员虽然工作极其辛苦,做了很多具体实际的事情,但是他们既没有专业教师的中心地位,也没有行政管理人员的政治前途,使辅导员对自我价值造成缺失。辅导员的实际付出和获得不相符,价值定位不清晰往往容易引发他们的挫折感。

三、如何改善辅导员的心理问题

从总体而言,辅导员的心理问题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内因讲主要与辅导员的人格特点、情绪调控能力、抗挫折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有关;从外因讲主要有校方工作管理体制、绩效考核机制、个人发展的基本需求满足与否等因素。因此,要改善高校辅导员的心理问题,必须要内外兼修,缺一不可。

1、加强情绪控制,适应职业发展需求

传统的学生管理方法对90后学生来说已经“out”了,因此辅导员一定要加强自我的情绪调控能力,了解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一定的心理学技巧来开展工作,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尊重。

2、学校重视辅导员的培养和发展,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第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从学校层面,从学生角度等多方面开展宣传,提高大家对辅导员工作的认识,引起大家重视,同时加强高校学生管理队伍建设。

第二,专业培训,保证待遇,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学生管理队伍,通过对辅导员心理健康、职业指导等方面的培训,加强辅导的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开创学生管理新局面。

第三,明确岗位职责,合理价值定位。学校要制定专门的政策,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把辅导员从繁杂、具体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更好地发挥其思想教育的职能,确保辅导员队伍的稳定。

第四,加强管理,重视培养。建立切实可行的实践制度,定期组织辅导员进修培训以及有关学术活动,从而适应新时期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赵娟,邹霞. 浅谈高校政治辅导员的心理健康问题[J].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4,(05)

篇2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博客 微博 研究现状 研究特点 创新

一、研究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博客和微博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在该领域的许多研究方向上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其中关于高校辅导员博客、微博应用的研究也随之大量出现。目前见于各类期刊的研究文章,从多个角度和层次探讨了高校辅导员应该怎样看待、掌握应用博客、微博并发挥其正面功能等。如从整体工作应用角度探讨博客、微博对辅导员工作的影响,该类研究主要探讨当前博客、微博的影响力,其在大学生当中的应用状况等,并由此探讨高校辅导员该如何利用好博客、微博功能,使自身在思想政治教育、学风建设、党建工作、班团工作、教学工作等发挥更好的作用;从价值角度讨论辅导员工作博客、微博的作用和构建,探讨博客、微博在辅导员工作中的特殊意义,以及高校学生工作中应该如何搭建有效的博客、微博工作模式等等;从理论建设角度研究辅导员博客、微博的定位和实践,研究一般结合辅导员博客、微博的网络思政教育意义以及实践,从理论建构角度对辅导员博客、微博加以分析,并针对其建设实践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讨论辅导员博客、微博应用工作,这类研究直接将思想政治教育这个辅导员工作的重心作为切入点,探讨如何将博客、微博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这些研究结合辅导员工作的某个条块如党建工作、团建工作、学风建设等等,探索如何利用博客、微博更好的促进工作方式的创新,起到良好的工作效果。

二、当前研究的特点

当前关于辅导员博客、微博应用的研究主要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紧跟网络媒体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在多数研究论文中,当前网络媒体发展趋势是研究的热点和切入点.例如,许多研究就网络博客和微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作为研究必不可少的论点,进行系统梳理、罗列和分析.例如将网络博客、微博的定义、传播机制、特点以及当前发展状况予以详细阐述。有的则只将网络博客和微博发展的现状予以概括阐述等。但总的来说,这些研究都紧跟着当前网络媒体的发展概况,这样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切合大的背景和实际,使得研究符合现状和将来的发展趋势.

(二)紧密结合大学生博客、微博的使用现状。当前大学生使用博客、微博的趋势日渐流行,这一现状成为多数研究论文在讨论时关注的热点,例如《高校辅导员利用微博开展工作可行性分析》一文即在文章前段阐明微博对当前大学生的影响,并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指出当前高校学生使用微博的频率和时间已占据了学习、娱乐时间的较大比例。这些结合使得研究更趋于实际、更符合研究目的.

(三)结合辅导员实际工作内容以及博客、微博的开设、使用状况。辅导员学生工作的内容以及相关网络媒体开设、应用情况,是此类文章最基本的论据或论点,也成为其中研究目的和意义之一,这使得研究更加细化和具体。

(四)着力围绕博客、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极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当前涉及辅导员博客、微博的相关研究多数将目标和内容聚焦在思政教育方面,这其中也与博客、微博本身的即时性、交互性等特点有关,这些特点使得其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学生正确的三观提供了有利的帮助,因而将二者相结合进而探讨相关问题,必然成为该类文章的热点和重点。

三、关于当前高校辅导员博客、微博应用研究现状思考

总的看来,当前关于高校辅导员博客、微博应用的研究,呈现出了多样化、专门化特点,这些研究一般能结合大的环境背景以及当前学生和辅导员的实际状况,不少研究还具备详细的调查数据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和论据,应当说是切合辅导员工作实际,有的放矢的。更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文章还注重细节研究,例如博客、微博传播的具体环节、学生使用博客、微博的习惯、辅导员开设、使用微博的具体案例等等,这些细致的内容使得关于此类课题的研究更趋于扎实和成熟。此外,由于当前的研究注重实践应用价值,不少文章为辅导员如何利用博客、微博开展各类工作提供了大量的意见和建议,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可以更好的指导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实际。

当前关于这一领域的研究虽然论文多、研究热,但是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值得探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缺乏创新内容,重复内容较多。例如在我们收集的所有研究文献中,许多研究将关注点都聚焦在博客、微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方面,而关于其与学生工作的其它方面以及创新性的内容则较少。这就造成了研究内容重复性较多,观点难以创新等不足;2.研究方法单调。在目前的研究文献中,大量的研究论文一般采取背景介绍---必要性分析---可行性分析---意见建议这一传统的方法和思路,当然这种研究具备其自身优点,但由于一些研究还缺乏深入的思考和详实的资料,甚至仅仅是一种研究模式上的借用,很难在研究方法和思路上有所创新;3.缺乏系统性。在我们所见的研究文献中,不少研究急于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且作为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其中不乏很好的研究成果,但是也有不少建议只是零碎性的几条,缺乏实际操作的可能性,无法指导辅导员工作实践;4.文多书少。在我们所搜集的研究文献中关于高校辅导员博客、微博的研究虽然较多,但是研究论文约占所有研究成果的绝大部分,专门研究这一专题或者作为章节系统成书的书籍却寥寥无几,关于博客、微博的研究书籍大多从传媒、营销等角度予以关注,而很少系统的关于辅导员博客、微博应用的书籍。

因此,当前关于高校辅导员博客、微博应用的研究仍有许多内容有待我们继续探索,并结合辅导员工作实践,为高校学生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篇3

0引言

辅导员绩效考评体系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针对辅导员绩效考评体系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讨论。

1高校依托辅导员绩效考评体系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绩效考评目标划分不恰当

很多高校在依托辅导员绩效考评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的时候,对很多事项设定了要求,然后规定必须要达到学校设定的要求,以这个作为考评的结果。这样的考评没有太多的意义,它表示的含义太片面化,它抑制了辅导员的思想发展,不利于辅导员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再者,强制性地让辅导员按照一定的标准去工作,容易让辅导员对工作产生厌烦心理,不但会降低了他对工作的积极性,而且很有可能他的这种情绪会慢慢地传递给学生,最后很有可能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从另一方面来说,这种单调的绩效考评体系容易阻碍学校的发展,使学校的发展模式变得毫无生气,单一乏味。

1.2辅导员与上级领导在绩效考评结果后缺少交流沟通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只重视结果,而在结果后我们该做的总结归纳却被大多?等撕雎粤恕8ǖ荚痹诟咝K枷胝?治工作中也不例外。当绩效考评结果公布后,辅导员和上级领导并没有就在绩效考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产生的结果进行及时的分析和讨论,而只是简简单单地对绩效考评结果进行简单的公布。这种对待绩效考评结果的方式不利于辅导员对自己下一次工作目标的进行。因为没有总结上一次的成果和发现上一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便难以提升自己。

1.3高校没有建立有效的绩效考评激励政策

虽然高校中的辅导员在工作方面一般都比其他任课老师的工作量要大一些,但是高校并没有给予辅导员较多的福利。辅导员每天要对班上学生进行管理,还有处理一些其他事项,相对于一些任课老师来说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工作上,所以,他们的功劳要比普通的任课老师多。但是,高校无论是在物质方面还是在精神方面,都没有建立合理的激励政策,辅导员的工资不高,也很少受到领导的表扬,因此,辅导员面对这样的工作环境,会有一些心理上的疲倦感。

2建立高效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绩效考评体系的有效方法

2.1建立完善的绩效考评体系

完善的绩效考评体系是要让辅导员能够接受的,必须要合理且适宜。绩效考评标准要能够激发辅导员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并且能够有利于高校未来的美好建设。绩效考评的结果不能仅仅只看结果,还要注重过程,要重视辅导员在工作的过程中体现的各种能力和人格魅力,最后还要重视在考评结果出来以后的工作,辅导员应该对自己的工作过程进行总结后再上报给领导,指出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分析其原因,最后找到解决的办法。上级领导应该对下级的总结报告给出意见,并对下级的工作情况给出合理的建议。

2.2改进绩效考评目标制定的方法

高校应该正确看待设置绩效考评的意义,不能单纯的只是为了对辅导员的工作进行简单的评估,高校更应该看中的是学校未来的发展,绩效考评的最终目标应该是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因此,绩效考评应该是一个又一个的重复的过程,它需要根据目标进行实施。其次,学校里的部门与部门之间一定要加强交流,每个部分都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他们组成完整学校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每个部分的工作人员都应该和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加强工作上的交流,达到工作上的默契。再者就是需要做到意见上的统一。很多高校乃至公司,在重大事项的决定权上都忽略了下级工作人员,其实下级工作人员很可能存在很多更好的想法,人多力量大,一起讨论会更好。所以,高校在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要征求更多人的意见,这有利于学校更好地发展。

2.3对辅导员采取合适的激励机制

首先,高校可以适当地提高辅导员的福利,从薪水方面或是其他方面都可以,因为这样可以提高辅导员对工作的积极性,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或是找工作的人来学校面试,可以给学校增加招揽人才的机会。学校也可以建立一些奖励和惩罚的政策,这样有助于提高辅导员工作的斗志,也有利于辅导员之间的竞争,提高他们对工作的重视。

篇4

关键字:高校;辅导员;家访

一、高校家访的目的

高校辅导员的家访工作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有利补充。首先,通过开展家访活动,辅导员老师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以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次,家访可以建立起学校与家庭的沟通渠道。通过辅导员老师与学生家长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老师可以如实地向家长反映学生的在校表现,让家长从老师口中更进一步了解到自己孩子的真实情况。此外,家长也可以将自己对学生培养方面的意见或建议反馈给老师,让老师广泛听取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方面的看法,以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强大合力,健全学校管理制度。

二、高校辅导员家访工作的形式与实施方案

在新形菹拢随着电话、短信、QQ、微信以及电子邮件等现代化通讯方式的不断涌现,家访的形式亦越来越多样化了。尤其是对于当下的高等院校来说,学生们来自五湖四海,家乡遍布全国各地,辅导员老师想要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实地走访并非易事。所以,对于高校辅导员的家访工作来说,家访就可以采取多样化的形式,而较为常见及效果较为显著的形式就在于电话访、书以及实地走访这三种。

1.电话访。电话访主要是针对边远地区的学困生、贫困生以及特殊家庭的学生,辅导员老师通过电话家访,与家长进行简单的电话交流,及时地将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学习、生活、取得的成绩等方面的表现反馈给家长,让这一通电话的信息量最大化,使得学生家长在了解自己孩子在校表现的同时,也能了解学校以及辅导员老师的各项工作,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中。

2.书。为了让更多的家庭收到来自学校与老师方面的问候,每次寒暑假放假之前,学校和老师给每一位学生的家里寄去“致家长的一封信”,并附上学校以及主管辅导员老师的电话的联系方式,以尽可能多渠道地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在书信家访中,学校与辅导员老师可以通过文字把学生的在校情况以及学校的各项政策传达给家长,让家长他们感受到学校的关心和期望。在开学初,若学校和老师能够欣喜地收到来自家长的意见反馈,这就更好地实现了书信家访的目的。

3.实地访。实地访是让辅导员老师通过实地走访的方式走进学生家中,了解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也是高校家访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鉴于高校生源的实际情况,辅导员老师对学生家庭的实地走访也显得并不容易。因此,在选择走访的对象时,就要具备针对性,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特殊家庭的学生等等。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他们绝大多数都来自偏远的农村,而高额的学费却和家庭经济状况矛盾着,他们由此也承受着较大的经济压力。因此,在家访过程中,作为辅导员的我们,就要鼓励学生要正视家庭经济条件,并希望他们通过自己努力,来提升自己以后的生活质量。除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还有一些特殊家庭的学生也值得辅导员老师关注,这就突出表现在单亲家庭或者家里出现较大变故的学生中。这些学生由于家庭的原因,不管是在学校的表现上还是自身的性格方面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定的问题,例如性格孤僻,不愿与老师同学们交流等等。这就需要辅导员老师在家访中,更进一步了解他们家庭情况的同时,积极地开导和鼓励他们。可以说,不管是家庭经济困难,还是家里有一些特殊的变故,这些都不能成为学生成长成才道路上的阻碍,此时,辅导员老师就要要鼓励他们正视家庭情况,让他们树立起美好的志向,绝不能因为家里的一些消极因素而懈怠。

对于辅导员家访的实施方案。首先,在家访过程中主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包括家庭环境、家庭经济情况等,了解特殊家庭、特殊学生的具体情况;其次,辅导员反馈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动态以及所取得的成绩等;再次,根据不同学生,介绍学校的相关政策,让学生以及家长充分利用好学校的各项政策;最后,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学生工作以及学生成长成才的意见和建议,全力配合学生家长提出的合理要求,以很好地实现辅导员家访的目的。

三、高校辅导员家访的意义与展望

家访是学校与家庭、老师与家长沟通的重要途径。首先,辅导员老师通过耐心地向学生家长讲述学校的各项管理措施以及学生管理工作等基本情况,能够解决家长对于我们学生工作的某些困惑,这就增强了家长的责任意识和对学校的信任度,使得家长能够主动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来。其次,家访可以获得更多更真实的学生资料。例如,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出于很多方面的因素及顾虑,可能不会很真实的反映家里地情况。而家访就能够深入到学生的家庭中,真诚地与家长交流,了解受访学生的真实状况,了解到家长的要求以及教育方法等,并做好详细地记载,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好准备。再次,家访能够将爱送上门。说起家访,大家想到的往往是中小学生被班主任家访的情形,而当人们听到大学也有家访时,往往会感到很惊讶。是的,作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员,高校教师亦有责任给学生及其家庭送去爱与关怀,这正是我们大学老师走出去家访的目的。此外,家访还可以多方面了解学生,通过家访,我们可以了解到很多学生档案里看不出来的东西,比如他们的兴趣爱好,脾气秉性,毕业后的志向等等,使得我们能够及时地了解学生们的思想动态以及心理状态,有利于我们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家访活动,不是一个短期的、应景式的任务,要形成一种制度,并总结出行之有效的经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坚持做好此项工作。”因此,高校的家访活动应持久地开展下去,推进家访活动常态化,并积极利用网络、书信、电话等方式拓展与学生家庭沟通与联系,让家访成为提升我们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径。可以说,家访就是在于通过学校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努力构造起学生、学校以及家庭教育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高校;网络舆情;辅导员;网络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网络技术快速发展,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5.2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6.9%。网民上网设备中,手机使用率达83.4%,首次超越传统PC整体80.9%的使用率,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巩固。92.4%的大学生主要是通过网络获得外界的信息;很多学生喜欢网络文学,在休闲时间第一选择是QQ、微信,对网络交友十分感兴趣……网络已经植入大学生活,成为大学生的第三课堂。网络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各个方面,比如说生活、思想和价值观等。目前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交流的集散地,因此高校的辅导员正面临着网络舆情管理各种挑战,如何利用虚拟网络搭建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的平台,提高在虚拟世界的“话语权”和“干预力”,进而了解学生需求,满足学生需求,为学生做好服务工作;高效应对网络舆情,有效引导大学生主流思想,使网络与实际大学生德育工作有机融合,互动中协调发展。

一、高校网络舆情的现状及其影响

高校网络舆情的理论研究主要为跟踪性研究和基础性研究;而现实的校园网络已经成为了一个自由的互动空间,在这里能够发表自我的意见,进行交流辩论。学生对某一社会热点问题的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逐渐形成了新的网络舆情关注点。80、90后在校大学生借助网络空间对某一问题发表的议论和意见的比例已经达到100%,从而,在网络舆论的量度和强度上可直接了解到学生诉诸意志的坚定程度和坚持某一意见态度明朗的指向。而高校辅导员是日常学习生活中与大学生群体接触最多的人群,据调查发现,辅导员至少有两种网络交流工作,62.7%的辅导员拥有四种或四种以上与学生群体相接轨的网络交流工具或平台(如QQ、人人网、博客、飞信、微信),对于网络舆情的了解方面,82.6%的辅导员在关注的同时曾发表过意见,有91%辅导员认为掌握学生网络舆情“非常重要”,92%的辅导员了解2010年以来高校在网络上引发的危机事件。

网络舆情形成迅速,对社会影响巨大。随着因特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网络环境下的舆情信息的主要来源有:新闻评论、BBS、博客、聚合新闻(RSS)。网络舆情表达快捷、信息多元,方式互动,具备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当代高校辅导员工作网络化的现状,以及大学生网络应用的基本情况,对加强高校网络阵地建设、监督和监管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状况、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网民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主要有:敏感性、关联性、趋同性、辐射面广、多元化与贴近学生生活等,以及分析当代高校辅导员参网络化平台运用行为的动因及影响因素。

二、高校辅导员社会网络舆情对策

(一)辅导员在网络中做好主动融入

在我国高等教育分工细化的过程中,辅导员职责得到了不断完善,定位也逐渐从现实的德育教育延伸至网络思想教育,这也意味着网络思政工作的大幕正式开启,而现实中,当今的大学学习方式相对来说要更为自由和宽松,所以辅导员与学生见面并不频繁。但随着辅导员队伍逐渐被社会认同,辅导员如何应对新媒体给高等教育带来的困惑与机遇成为了高等教育关注的主要问题;为了保证自身获得信息的渠道时刻畅通,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因此辅导员需要积极把自身融入到网络当中,开阔自身的思路。除了原先的班会、班级代表的汇报之外,辅导员还需要紧随时代的步伐,通过网络技术,建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机制,将会避免辅导员工作的实效性局限在现实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视角。

(二)构建学生自主网络队伍与可控的网络平台

构建可控网络沟通的平台已成为辅导员队伍提升工作效果的客观要求。辅导员要做好学生工作必须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在传统交流中,除了电话、短信、EMAIL、校友录班级、QQ群等进行沟通;但这些都存在一对一或者一对部分的学生交流,并不能抵御社会化网络环境带来的思想碰撞,也更减弱了辅导员思政工作的效果;通过这些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联络渠道,以及大学生网络的主流追求,构建学生自主网络队伍与可控的网络平台,不仅平台快捷,而且还能够实现多方位的覆盖,这样就保证了辅导员和大学生之间的信息互动时刻通畅,促使辅导员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状况,促使开展思想工作的时候就能够更加快速和有目的。

(三)运行网络舆情转化疏导机制

1.大学生校外媒体交流向校内媒体交流转化

舆论往往最先通过网络显露和传播,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得不到重视或延误解决,就可能形成校外网上炒作,个体情绪传染到群体,演变为群体的不满情绪,使网络成为舆论的放大器。学生反映的问题,如学习、住宿、餐饮等,往往涉及到学校的多个部门。因此,需要学校统一建立校内的媒体交流平台,各相关部门协调处理,防止问题和矛盾堆积和延误,错过最佳的解决时间。通过引导,形成校内网络舆论阵地,实现校内舆论交流效能化。

2.学校被动应对向主动出击转化

学校应健全舆情汇集分析机制,增强预见性;将以往的被动应对向主动出击转化,如果不能够很好地解决个别学生反映的问题,那么这种情况就会变成群体学生的事情;辅导员对网络上的舆论信息进行认真处理的时候,需要对问题进行分类对待,分轻重缓急进行处理,这样就能够预测一段时间里面学生的思想状况。辅导员对网络上面的信息进行整理分类,这样就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大众的思想状况,并对发展的趋势进行准确预测,这就大大使得思想工作更加针对和主动,而且还能够避免发生。

3.个体发声向主体发声转化

建立学校网络学生队伍,及时解决学生在网络上面提出的问题,如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反馈,这就使得思想工作更加有实效性。及时反馈网络上的舆论信息,这样就能够有效缓解负面影响,解决学生关注的问题,这样就能够避免负面的消息变成了谣言。及时反馈网络上的舆论,这就能够防止网络舆论被一些人利用,大大净化了网络环境。还有就是,及时反馈网络上的信息,这能够使得学生很有成就感,主要是自我提出的意见被听取和采纳,思想工作的效果也会大大提升。

(四)构建网络舆情应对的四个主体联动体系

1.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联动

新媒体和老媒体的融合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加速度的呈现。新媒体有它的非常明显的优势。联动和融合才能够真正去建构一个舆论的新的环境。新媒体的舆论多样而且是自发的,但是也比较容易出现情绪。以前的媒体具有很强的引导作用,而且显得较为传统,因此我们需要考虑这两种媒体的结合,如何在新的环境下面发挥出两种媒体的作用。就是参与性和对话性带来的互动优势。如果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在真正意义上面结合到一起,不仅需要在制度上面实现融合,而且还需要专业技术上面实现融合,这种意义上的结合才能够真正实现,这样才能够造就出一种新的舆论环境。

2.虚拟网络与现实生活的联动

提高虚拟校园管理水平,必须在网络与现实的互动性、开放性上下功夫,使网络空间成为崭新的社会形态,使得网络既能辅助工作开展,简化工作程序等。既给学生提供了创新创造的广阔自由,又能够建立合理的工作秩序,这样不仅能够学生通过网络发表建议,而且还能够使得网络信息传播更加有秩序。加快形成主流、便捷、自律相结合的校园网络管理体系。极大的净化网络环境,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3.辅导员个人文化与学生个体文化的联动

辅导员利用网络(如博客等)形成工作体系、角色定位,即是高校对辅导员工作任务和内容的具体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班级管理和辅导咨询服务三大块内容与学生个人的网络平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辅导员不仅能够完成自己的职责,认真完成辅导员的工作,发挥网络的思想教育作用,促使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从侧面来说,这也大大地提高了网络的应用,这也能够使得辅导员在开展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的时候更为全面具体。

4.网络学习与课堂学习的联动

辅导员属于德育教师,任课教师属于智育教师,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智育教育和德育教育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任课教师与辅导员在教育目标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成才,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因而,任课教师与辅导员之间需要彼此协助、相互补位,而网络就是一个不受局限的大教室、大课堂。在网络中,辅导员与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全方位、立体式的方式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融会贯穿到于专业知识的学习、思维能力培养等各项工作之中。

(五)实现网络舆情应对工作的多维共赢

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的一种新兴模式,可以通过网络媒介来体现民众对社会问题的“喜怒哀乐”,借助网络虚拟空间进行快速、无疆域的传播,信息采集可以通过网络制度和网络技术方式获取,效率较高,保真度较强;而辅导员舆络舆情应对具有个性差异,应根据各高校网络舆情的不同特点,比较高校辅导员与其它社会群体在网络舆情应对中所呈现出的个性差异,来论证出高校辅导员特有的网络舆情应对对策、措施和保障政策与条件,建立基于新媒体时代建立高校辅导员网络舆情应对行为引导机制。网络舆情应对能力提升的图式建构;结合当前高校辅导员实际工作与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现状的实际成为大学生教育引导的重要基础,深入研究高校辅导员应对新时期网络舆情的主要做法和科学划分,取得相应的实践资料并进行合理分析论证。在此基础上提练出网络舆情应对能力提升的图式建构。

辅导员在网络舆论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的定位,通过现实与虚拟统筹协调,牢牢把握网络主阵地的最大引导权,进行舆情信息收集,及时掌握苗头性、预警性信息,准确把握舆情态势,最大限度增加了和谐因素,形不成强大合力和整体效应,虚拟社会管理工作将会落到实处。最终实现现实生活与虚拟网络的共赢;学生成长与辅导员提升的共赢;网络思政繁荣与校园安全稳定的共赢;高校育人与社会发展的共赢;个人理想与中国梦想的共赢;

参考文献:

[1]郭红明,王永灿.基于思想政治工作视域的高校网络舆情探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06)

[2]段卓夫.论高校公关危机与危机公关[J].中国成人教育.2011(07)

[3]李昌祖,周杰,郑苏法.高校网络舆情及其研判的若干思考[J].江苏高教.2010(05)

[4]刘燕,刘颖.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及管理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09(04)[5]黄河,陈先刚.试论高校的危机公关与管理[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6)

篇6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考核 评价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1 目前高校辅导员工作考核与评价现状反思

我国各大高校基本已按照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辅导员考核办法,并将考核结果与职务聘任、奖惩、评优晋级等挂钩,但在用绩效考核辅导员工作,对辅导员工作作出评价时,一方面肯定了辅导员的付出,为综合考量辅导员的工作成果找到了依据,但另一方面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因其未能真实准确地反映辅导员的工作状态与效果,就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部分否定自我,没能发挥评价辅导员工作的正面价值。归纳来看,高校辅导员考核与评价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

1.1 制定高校辅导员的考核指标的合理性、有效性、更新度不足

高校在制定辅导员考核指标之前都会对辅导员的工作作出期望评估并依此制定符合现阶段的各类绩效考核指标,但却很难把握到各指标对辅导员的实际影响。指标过于细而杂,一方面将辅导员的工作圈定在了一定范围,影响了辅导员的创新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另一方面没有突出关键指标,导致辅导员只为追求全面而忽视了重点。而且很多高校的考核指标一用好多年,而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群体在思想动态上发生的新变化,这直接要求辅导员应对新形势下学生的各类不同需要,面对辅导员工作中的新变化,各考核体系无法及时更新考核指标,而使很多在工作中有新思路、新方法的辅导员无法得到应有的激励,也导致有创新性的学生工作方法在学校范围内得不到推广和普及。

1.2 考核时间、方式过于集中,考核内容不够全面

各高校的考核多集中于年末或学期末,并以此视辅导员一学年或一学期的总结,这使得很多辅导员平时做的基础工作被忽视并难以体现,令考核结果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真。而考核方式上,随机发放问卷的不确定性也影响了考核的结果,每一个数据代表的是一个辅导员的工作的浓缩,但数据的真实程度和准确程度是有待商榷的。就考核内容而言,相对固定的指标会错误的引导某些辅导员为追求高数据而只攻坚考核中有的项目,如寝室卫生优秀率、课程及格率、就业率等等,但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而显效缓慢的过程,只有通过辅导员长期的身体力行才能影响到学生的思想,如果考核指标里纯粹的事务性指标过多而影响学生心灵健康成长的“非显性”指标过少的话,会造成辅导员对工作方向理解的偏失,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1.3 对于考核结果的评价不够客观,只单纯地与奖惩挂钩而忽视了辅导员的长期职业生涯规划

很多高校在考核辅导员时声势浩大和考核结果宣布后的戛然而止,给考核增添了一种重结果轻反馈的形式主义,只突出了对结果评价的定位审查功能,而没有解读出评价的发展功能。其实相比起对辅导员之前工作的一种评判,评价之后帮助辅导员厘清思路,为其今后的努力方向和职业生涯提出建议才是更加重要的。

2 新时期完善高校辅导员工作考核与评价建议

2.1 修正考核指标制定程序,依据情势制定并更新指标

在制定考核指标时,应指派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专人负责,首先确定考核目的与原则符合学校的育人理念,其次应从各学科、各院系与不同的辅导员一起研究考核指标的具体内容,在做到能基本涵盖辅导员日常工作的同时力求做到全面并重点突出,然后主管部门将初步制定的考核指标返回到各院系每名辅导员手中,让辅导员们提出修改意见,最后将进行整理后的考核指标进行试用。而且考核指标应随着辅导员工作内容的转变也及时有所删减和增加,增加考核指标的有效性。

2.2 创新考核方式,拓展考核时间,丰富考核指标内容

对于考核方式,不必拘泥于传统的问卷式,可以通过邀请各院系部分学生以座谈形式侧面了解该辅导员,还可以通过一些诸如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等可以反映出辅导员对本职工作熟悉程度的比赛,客观反映辅导员的素质和能力。对于考核时间,可以适度作出调整,与年末才进行考核不同,可灵活地将考核内容以不同的形式于学期或学年内的任意时间统一进行,由此可避免个别辅导员在年末考核前突击完成工作,可真实反映辅导员的工作状态并锻炼他们的机动性。而考核指标内容也需要不断丰富,不仅要包含辅导员日常的事务性工作,还应设计出能反映辅导员“非显性”工作的指标,指标应具备先进性、全面性与多元性。

2.3 充分利用评价后的反馈结果,引导辅导员正确、理性对待评价结果

辅导员工作评价的有效反馈可以促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和规范化建设。其关键在于评价后的反馈和利用,促进“考用统筹”,才能永葆高校辅导员工作评价考核工作的生机和活力。首先是拓宽考核评价反馈渠道。从学生工作部门的领导、院系学生工作领导、辅导员以及所管理的学生四位一体全面真实考评辅导员工作,帮助辅导员提高工作能力。其次是强化辅导员工作考评的反思和激励。考评工作的宗旨在于以评促改,因此考评工作的核心在于反思和改进辅导员的工作方式,从而进一步鼓励先进,带动后进。因此就要求考评部门要将评价信息进行双向互动,各辅导员要及时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充分发挥评价的发展功能。

3 结束语

因此,建立一套公平、合理、科学的考核与评价体系,对各高校今后加强和改进辅导员队伍建设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要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与时俱进,不断思考本校考评工作,逐步改进,最终建立符合本校发展实际的辅导员绩效考核体系。

参考文献

篇7

一、各位储蓄检查辅导员严格履行自己职责,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零售业务检查,纠正了一些执行规章制度的偏差,发现了一些违章隐患,部分支行还制定并执行了业务核算质量检查考核标准,保证了各支行零售业务的正常开展。

二、组织了两次全市性的零售业务大检查,重点围绕储蓄科的管理,事后监督的质量,责任卡、凭证管理、特殊业务等易发案部位,对全市个支行的个营业点进行了专题检查,检查面占全部网点的。通过检查、通报、整改,不断规范全市的零售业务的管理和核算。

三、在各位检查辅导员写出研讨文章的基础上,组织召开三次“易发案部位研讨会”,对零售业务的易发案部位分个专题进行研讨,通过研讨交流了一些业务中的难点,对规范管理、提高检查辅导员的制度水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此外,结合急需解决的问题,还组织检查辅导员对集零业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讨,为我处制定集零业务管理办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四、根据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对集零业务、挂失和按姓名查帐号业务布置了两次专项检查,及时纠正一些重点部位的问题,对进一步规范零售业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五、根据省行零售业务处的要求,以“加强服务和执行制度”为专题进行了调研,不少检查辅导员深入一线,与储蓄科长、所主任、柜员一起写出了有一定质量的文章,提出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为我行零售业务处写出调研报告提供了依据。

六、各支行普遍重视业务培训,检查辅导员积极参与各类培训班。据不完全统计,××××年全年,各支行共举办培训班期,参训员工累计达人课时,按全市名储蓄员工计平均每人培训课时。培训的内容除一些新业务的培训外,大多数是对一些规章制度的要求和对差错事故的分析,对规范一线柜员和事后监督的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七、对全体储蓄检查辅导员分两期进行电脑基础知识培训,考核合格率为,初步掌握了用电脑处理检查辅导台帐的技能。目前,已有个支行的检查辅导员在电脑中分所建立检查台帐,个支行的检查辅导员用软盘上报检查辅导月报。

八、储蓄检查辅导员积极撰写调查报告和专题报告,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各支行的名检查辅导员共撰写调查报告篇,研讨文章篇,各种专题报告篇。同时各位储蓄检查辅导员根据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积极向各级管理部门提出合理建议,仅通过月报反映的建议达多条。雨花的×和玄武的×积极参与零售业务处组织的调研论文征集活动,其中×撰写的论文获三等奖。

九、零售业务处按季编发《辅导员通讯》,以指导全市储蓄检查辅导工作。本年度共编发期。储蓄检查辅导员关心《通讯》质量,除积极投稿外,还给《通讯》提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给《通讯》的发展于新的活力。

十、根据近几年我行储蓄系统发生的案件、重大差错和总行通报的典型案件,举办了一次有各支行分管行长和全体储蓄科长参加的“案例分析讲座”。

篇8

[关键词]少先队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历程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26-0007-02

[作者简介]滕元元,女,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少先大队总辅导员。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少先队工作所提出的新的任务和要求,各级共青团组织和教育部门对少先队辅导员的培养和管理也逐步地规范化、科学化。本文对近期的少先队政策文件及相关研究进行了简要梳理,试图探索少先队辅导员专业化界定发展的脉络。

一、少先队辅导员专业化角色的界定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政策文件对少先队辅导员角色的描述呈现出专业化的趋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少先队辅导员角色的不可或缺性

在1979年4月、教育部共同印发的《关于学校少先队工作几个具体问题的规定》中,明确提出“辅导员是做好少先队工作的关键”。1981年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少先队工作的决议》中再次提到“建设好一支又红又专的辅导员队伍,是搞好少先队工作的关键”。这两个文件都提到了“关键”一词,由此可见,少先队辅导员对于少先队工作的不可或缺性,并显示为中心词语的强化使用。

接下来的相关文件中,虽然没有明显的修饰性词语的描述,但从对少先队辅导员岗位配备的明确规定中,同样可以看出少先队辅导员角色的重要作用。

1983年10月30日,、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小学少先队工作几个具体问题的补充规定》要求,各地团委和教育部门要共同做好少先队辅导员的选配和聘请工作,规模达到十五个班级以上的较大的小学,要设专职大队辅导员。、教育部、人事部、全国少工委四部委于2007年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少先队辅导员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单独在第三章中提出“辅导员的配备与管理”,对辅导员由中央到地方的配备提出了明确要求:从省级到市、县、乡镇级,四级少工委都应该设立少先队总辅导员。省、市两级总辅导员应设在同级团委,县级总辅导员可设在同级团委或者同级教育行政部门,乡镇级总辅导员由乡镇中心学校的大队辅导员兼任。

2010年10月11日,、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少工委为了响应第六次全国少代会提出的致力于发掘和弘扬辅导员职业精神、增强其职业素养、促进其职业发展和提升的重要任务,四部委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明确要求各地小学和初中要设置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的岗位,并对其社会角色功能和分工做出了明确的表述,实现了少先队辅导员定编定岗的规范化人事管理。

(二)少先队辅导员社会角色的专业性描述

社会学中对角色的界定为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的身份及由此而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少先队辅导员这一社会角色是为了适应社会所创设出来的教育这一特定情境,按照实现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少年儿童这一社会期望,运用教育、培养少年儿童的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而产生的一种社会行为期待。

每一种社会角色都有相应的特性描述,少先队辅导员也是如此。在相关的文件中,可以清楚地发现关于少先队辅导员的特性描述。例如全国少工委于2005年7月下发的《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试行)》一文中,定义少先队辅导员的职业角色为“少年儿童人生追求的引领者”“少年儿童实践体验的组织者”“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服务者”“少年儿童良好成长氛围的营造者”和“少年儿童合法权益的维护者”。这一系列的描述性语言,正体现了社会对这一角色的认定和探索,已达到对这一角色的专业化阐述,用以指导少先队辅导员对自身角色的认知,以及使社会对他们的管理更加科学和精准。

二、少先队辅导员专业素养的界定

随着相关政策规定对少先队辅导员角色定位的不断表述,对其所应具备的业务素质和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少先队辅导员的专业素质应该包括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

专业精神,也可称为职业道德素养,表现为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和热情,是一种方向性的描述。《全国优秀少年先锋队辅导员奖励条例(试行)》提出,优秀辅导员应具备的首要职业精神就是热爱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少先队辅导员必须具备热爱少年儿童的职业道德,熟悉少年儿童工作的职业特点,作风正派,年富力强,只有这样的优秀教师才可以充实到辅导员队伍中来。

专业知识和能力,表现为与岗位相适应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及相应的行为方式。在相关的文件中,只在2007年《关于印发〈少先队辅导员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提出少先队辅导员应“综合素质比较全面,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一定的理论研究能力”。在2010年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中也没有明确少先队辅导员应该具备哪些具体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对少先队辅导员所应具备的专业化知识和能力的规定的缺失,是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和科学化管理过程中的一个瓶颈。

三、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的针对性评价

对于辅导员的专业化管理来说,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对其工作的有效评价。在上述文件中,对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的评价方式不断改进,不断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1983年的《关于小学少先队工作几个具体问题的补充规定》中提到,担任专职大队辅导员的教师,在参加调整工资、评选先进、评定教师职称时,主要依据的是其担任少先队中工作的水平、能力和成绩,以及上级团委的意见。这只是简单地提及需要对少先队辅导员的工作进行评价。

2007年《关于印发〈少先队辅导员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提出了业绩评价的意见和建议,对大队和中队辅导员要进行包括个人工作总结、学校的民主测评和确定考核的等级层次这三个考核环节。这是少先队辅导员评价机制的一次提升。之后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也强调,少先队辅导员工作需进行量化计算,辅导员授课时数要进行相应酌减,其少先队工作内容被纳入绩效考核,以此结果作为发放绩效工资的依据,中小学教师职称评价应囊括大队辅导员少先队工作的内容、数量和质量。

评价制度的完善是不仅为少先队辅导员职务的聘任提供依据,更加有助于他们实现工作的改进和提高,所以有效评价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方式之一。遗憾的是,上述文件中尚未形成全面系统的少先队辅导员工作评价机制,辅导员评价制度仍然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少先队辅导员需要以前瞻性的姿态、发展性的眼光教育少年儿童。这一系列文件的出台,我们可以看到少先队工作及少先队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正在受到重视。我们需要将少先队工作的实际与正在迅速发展的少先队工作理论结合起来,为少先队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和政策支持。

参考文献:

[1]赵勤.少先队辅导员人才培养历史与现状的调研报告[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3).

篇9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规划;问题分析

一、当前高校辅导员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解析

(一)职业定位不明确,自主工作意识弱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除了教学以外,还包括学生的日常辅导,不仅涉及学生的学习,还包括学生的生活、就业、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内容。此外,辅导员还参与负责学校或者学院开展的各种社会活动,内容杂乱,没有明确的职业范围,似乎与学生相关的工作都包括在内。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成了学生的“班主任”,但辅导员工作本身又没有明确的职责要求,所以辅导员工作之后往往缺乏成就感,造成辅导员工作效率低下,工作热情不高,在工作中缺乏自主工作的需求。

(二)职业内容范围广,工作主动性低

高校辅导员往往都是高校毕业的大学生或者研究生,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因而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素质还是很好的,但是由于辅导员工作本身的复杂性,加上自己没有做过完整的职业规划,所以在工作中会遭到很多的困难。辅导员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他们往往得过且过,不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也没有总结创新,缺乏工作经验的总结,因而业务素质不仅不能提升,反而下降不少。据刘叶云教授《基于人才测评视角的H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中结论显示,高校辅导员中,只有少数人能够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进行较为完整的规划。分析认为,高校辅导员对自身工作缺乏职业规划或者职业规划不合理的原因主要在于他们在自身事业发展上并不顺利,辅导员工作不仅任务繁重,而且需要处理很复杂的人际关系,所以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规划中面临的问题较多,很难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

(三)职业规划内容单一,缺乏系统性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规划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他们在进行职业规划时,不能合理的评价自身的工作条件,结合自己的职业抱负,做出了不合常理的职业规划;还有一些辅导员在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时过多的考虑了自己的兴趣爱好,缺乏对自己的全面分析;还有一些辅导员在进行职业规划时没有考虑客观环境和时代的发展,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职业前程。总的来说,很多辅导员由于缺乏系统的职业规划,导致自己的职业生涯不能顺利进行,个人价值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四)高校重点发展目标与辅导员职业内容不一致

高校的重点发展目标都是学术研究,重视硕士、博士点的建立。重视发明专利、学术建设等科研指标。但是,辅导员的工作更多的是侧重于对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培养,关注更多的是学生的日常生活方方面面,学校不重视辅导员工作的内容,因此辅导员的工作与学校的建设重点不一致,这给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带来很大的打击,不利于辅导员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五)学校缺乏与辅导员的沟通交流

近年来,高校虽然强调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却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没有与和学生接触最多的辅导员沟通交流,忽视了辅导员工作在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会造成学校的政策实施缺少较为成熟的反馈意见,由于学校与辅导员缺乏意见交流,同时也不利于辅导员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关于辅导员职业规划的建议

(一)搭建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平台

高校具有一大批经验丰富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他们经常为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经验丰富,所以高校可以考虑利用这些资源,也为辅导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从学校角度来说,通过将辅导员的工作融入到学校的发展战略中,让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工作优势,做到人尽其用,可以为学校的发展提供积极的动力;从辅导员个人角度来说,也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有利于建设和培养一批专业化、高素质的学生辅导团队。高校在进行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时,应该从以下几点出发:

1.选聘综合素质高的辅导员老师到校任教

高校在选聘辅导员时,要严格把关,依据辅导员招聘标准,按照招聘的流程进行层层选拔,选择一批综合素质良好的人作为高校的辅导员老师。同时为了便于辅导员自身的发展,选聘的辅导员自身应该具有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以便于在处理辅导员工作复杂性时,能够找到自身工作和职业规划的平衡点。在具体的考核方面,应该首选对辅导员的学习成绩、政治表现进行检查,其次应该对被选聘人才的工作志向、人生理想有一定的了解,作为参考,确定其是否适合参与到辅导员工作的行列中来。其次,在进行面试时应该对辅导员的兴趣爱好、能力、气质等进行考查了解。这些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辅导员的人生追求,也关系到辅导员在未来的发展是不是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最后,应该对辅导员的教学策略、工作策略进行一定了解,确定他们是否有足够的耐心完成学生的日常管理和培训工作。是否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是否能够胜任辅导员的教育事业,胜任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2.健全保障辅导员发展的相关制度体系

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复杂,任务繁重,他们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也是学生日常工作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学校应该充分重视辅导员的工作性质,从制度上建立有利于保障辅导员工作顺利进行的政策,保障辅导员的核心利益,建立一支强大的辅导员队伍。首先,应该强化辅导员的职业规划意识,把对辅导员的培养工作也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其次,为了提高辅导员的培养工作,在辅导员完成一个阶段的工作之后,应该安排辅导员进行培训活动,帮助辅导员对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梳理,总结新的工作模式,实现管理创新,才能让他们更快的进步;最后,可以考虑对辅导员工作进行任务分配,即分配辅导员分别从事心理辅导。职业规划;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活动辅导等工作,这样既可以减轻辅导员的工作负担,也可以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建立优秀的管理队伍。

3.完善辅导员发展机制,拓展职业空间

辅导员应该从两个方面发展自己,一方面是职业化的发展道路,即将辅导员当作是一种职业认真地做下去,在职业化道路上,辅导员应该通过层层考核,完善自己的业务水平,通过一些职业资格考试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心理咨询师等。另外应该走专家化的道路,辅导员应该是专业的,在辅导员担任岗位后,应该从工作中逐渐总结经验,学校也应该开展符合自己学校状况的辅导员培训活动,开发辅导员的潜力,让辅导员成为专家化的辅导员,能够得心应手的处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各类工作。在拓展辅导员发展空间方面,可以考虑设立辅导员职称,类似于助教、讲师、教授等制度一样,设立辅导员能力等级评价体制,激励辅导员进修提升。此外,还应该从优秀的辅导员中选拔适合从事行政管理行业的人才,解决他们生活中的一些困难,为辅导员们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让他们工作有竞争,生活有盼头,这样可以有吸引力地提升辅导员队伍的综合实力。

(二)结合自身需求,辅导员应该做好自我职业规划

在对自我进行职业规划之前,辅导员应该先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根据自身条件提出符合实际的发展目标。

首先,辅导员应该对自身的性格、志向、知识技能进行分析,确定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规划时慎重确定自己是否适合辅导员工作岗位,然后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是思想政治辅导专家还是学生的日常生活事务管理者。如果不适合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应该及时从高校撤出,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例如,某医科大学的毕业生,在毕业后进行了合理的职业规划,在生活和教学中,不仅是学生们的“知心朋友”,还是学生的榜样。他不仅注重自身的发展,也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各届辅导员大赛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其次,应该制定发展的计划。没有计划就没有努力的方向,为了以后的长远发展,辅导员应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学习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借鉴别人的经验,不断总结创新,实现自己的良好发展。

例如,某大学的辅导员田盼,在5年的工作中,通过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和积极学习,总结经验,工作业绩优秀,不仅受到了同事和同学们的欢迎,也实现了自我的职业发展。所以辅导员应该努力总结经验,克服困难,实现自我成长。

最后,要树立复合型人才的观念。辅导员工作内容较多,涉足教学和事务管理的各个方面,要想做好辅导员工作,應该学习各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既要有理论,也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不能得过且过,缺乏积极性的工作,必然是毫无成效的。

三、小结

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应该做好自身的职业规划,学校也应该针对现有的一些问题提供给辅导员老师一些帮助,只有帮助辅导员建立完善的职业规划,才能建立一个强大的辅导员管理团队,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才能实现学校的飞跃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肖辉.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高教论坛,2006,2(1):108-110. 

[2] 乔丰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7(4):63-66. 

篇10

论文关键词:辅导员;博客;思政工作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给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变革。互联网是一个强大的信息传播平台,也是一个重要的思想文化宣传阵地。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的任务。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28次全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4.85亿,网民中学生群体占比最高,达到29.9%。2011年上半年,中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11万快速增长到1.95亿,半年内微博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从13.8%提升到40.2%。在当前高校学生习惯“网来网去”交流、“网上网下”活动的背景下,辅导员要有效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就要积极主动地占领和把握网络主阵地,而博客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抓手和平台。

一、三零优势,促进辅导员博客开设

博客最初的名称是Weblog,由web和log两个单词组成,按字面意思就为网络日记。Blog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是网络时代的个人“读者文摘”,是以超级链接为武器的网络日记。简言之,Blog就是以网络作为载体,简易迅速便捷地自己的心得,及时有效轻松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再集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博客有“零距离、零壁垒、零成本”的优势,将博客与辅导员工作相结合可以快速便捷有效地实现师生互动、信息整合、自我提升等功能,打造网上的师生沟通、教育、学习平台,增强思政工作的亲和力、实效性,促进辅导员成长。

1.师生互动,打造零距离沟通平台

辅导员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是高校各职能部门与学生联系的桥梁和纽带。辅导员的工作范围牵涉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等方方面面,在学生中有一种特殊的威信和魅力,辅导员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主要靠谈话、谈心等形式来开展,要真正做实这项工作需要大量的时间。目前高校的辅导员一个人一般要负责好几个班级,同时还有许多事务性工作需要处理,如果单纯依靠一对一、面对面谈话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日常化、经常化的要求。E时代使得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模式发生了变化。博客作为展示一个人生活、学习、思想的平台,受到很多大学生的热捧。辅导员要创新传统“谈话”的模式和平台,依托博客,用学生最熟悉的交流方式与学生进行网上谈心。在网上,学生没有了现实中面对辅导员的紧张与拘束,可以随心所欲地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意见。通过博客,辅导员可以改变传统说教式的方法,通过幽默诙谐的网络语言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真正实现零距离沟通。辅导员可以在处理好事务性工作后随时上线与学生沟通,在线可以同时与多名学生沟通交流,覆盖面较大。

2.信息整合,打造零壁垒教育平台

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信息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基础。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做学生工作必须因人而异。辅导员只有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动态,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工作模式都是通过下寝室、与学生谈话、学生干部信息反馈等渠道获取班级学生动态信息。但是光靠这些渠道所获取的信息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学生干部反馈的信息,辅导员获得的只是表面的信息,深层次的信息得不到挖掘;获得的只是单向的信息,而不能互动交流,同时信息更新也比较慢。通过博客,辅导员可以实时查阅学生的博客和状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的思想、心理、感情等问题给予及时引导。辅导员在开设博客的时候要注意博客网址的选择,要选择学生较多关注的网站开博,这样有利于建立一个博客群,校内辅导员、专业教师博客甚至校外优秀辅导员的博客可以相互链接,扩大辅导员博客的影响力。

辅导员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动态,也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动态。通过博文发表辅导员个人观点,展示辅导员个人魅力,让学生走近辅导员,了解辅导员。让辅导员的观点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而达到育人的效果。

博客的即时性使得它可以作为辅导员的通知、公告的电子栏,辅导员可以在博客上把学校相关政策、规章制度等信息集中做一个链接,方便学生查阅。辅导员也可以通过博客留言,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上传下达,使学校各职能部门和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更顺畅。

3.自我提升,打造零成本学习平台

辅导员博客是展示辅导员知识素养、个体经验、兴趣爱好的一个窗口,也是自我提升的平台。博客可以记录辅导员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也可以就某一具体的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博文的撰写,可以提升辅导员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辅导员也会为了使博客更加完善而不断学习,充实自身理论。但是辅导员博客切忌一味以曝光辅导员个人的私生活来换取高点击率。辅导员博客应该注重思想性和教育性并重。通过高校间辅导员博客的相互访问也可以吸取别的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经验与成果。

博客的存储性功能可以让辅导员把一些优秀书籍、有教育意义的电影、专业知识、国家相关政策等资源下载后放到博客上,通过图、文、音、像共举的方式,使学生有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主动学习,获取知识。

二、三个坚持,推进辅导员博客建设

2004年6月,比尔·盖茨开设博客。然而,至今仍只有个开篇语,没有其他的更新。能吸引盖茨开设博客,说明开博是一件很时髦的事情;但盖茨的博客同时也说明建设博客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近些年来,各地高校辅导员开设的博客犹如雨后春笋,但是博客的开设仅仅只是一个起点,要管理维护好博客需要付出大量精力和时间,只有这样,博客才能真正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1.加强宣传,坚持人文关怀与贴近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中央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以前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教育人,有高高在上说教的意味,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强调人文关怀则是要把我们的教育对象放在平等的地位,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辅导员博客中也要融入人文关怀理念。90后大学生个性张扬,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但是优越的成长环境使得他们依赖性强、耐挫力差。当前社会复杂多变,大学生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多,人际交往、学业、感情、就业等各方面都需要关怀和引导。因此辅导员博客要注重人文性原则,更多地从一名知心朋友的角度,以关怀之心、真诚之心去建设博客。同时博客要以人为本,贴近学生需求,要以解决学生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落脚点,对于博客的留言和建议给予及时反馈和回复,能解决的问题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给予学生相关的信息或者上报相关部门。  2.明确主题,坚持原创与引用相结合的原则

博客开设之后,博文的质量与更新速度也会影响博客在思政工作中的作用发挥。只有原创的博客才能真实反映辅导员的工作生活和思想体验,展示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反思和体验。只有原创的博文里才会有辅导员的真情实感,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在阅读博文中了解辅导员,拉近辅导员与学生的距离。博文主题要关注社会校园重大事件,提升辅导员博客对重大事件的舆论引导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辅导员在博文中的观点会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因此辅导员博文要提升公信力,在传播信息的同时要注重信息的真实度。当然辅导员事务性工作比较多,个人精力有限,辅导员博客如果全部都要求是原创的博文,那么博客更新率肯定不高,很难吸引学生长期关注。同时,目前网络上也有很多教育资源也非常有效,也要使用起来。因此,辅导员博客要坚持原创为主、引用为辅的原则,对于转载来自网络的文章要把好质量关。在博客中引用他人的文章要表明出处,规避风险。

3.完善机制,坚持个人主导与团队力量相结合原则

辅导员博客作为思政工作的网上平台,必然要求起到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作用,同时具备一定的专业性。但是,辅导员的专业知识结构、个人精力也是有限的,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因此辅导员博客除了个人开博之外还可以采用团队开博的形式。湖南大学的“金大团”就是团队建设博客的一个很好个案。“金大团”博客以大学生党团建设为主要内容,以朋辈辅导为主要形式,整合了学院专家教授、党政管理干部、辅导员及学生力量开展团队博客建设。博客团队组合可以采用辅导员加学生干部、辅导员加辅导员或者辅导员加专业教师等形式。利用团队的力量可以在学科、专业、经验积累方面形成有效互补,提高博客质量和更新速度。可以根据个人的特长,把博客分为若干版块,例如就业园地、心理沙龙等等,每个版块由一位专业博主负责,而一些共通的版块则由大家一起负责。团队建设博客就不会因为一位博主的离开而中断博客,能让博客更有生命力和延续性,有利于博客思政育人功能长效性的发挥。

三、三推三导,加强辅导员博客管理

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趋势。辅导员博客作为思政工作的新平台,已经受到越来越多思政工作者的重视。但是目前很多辅导员博客建设大部分都是自发的、不规范的、零散的,没有形成辅导员博客群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很多高校也没有相关的经费、制度和政策的配套,因此很多辅导员博客在开博之后更新数量不多,点击量不高,难以形成有效的网上思政教育平台。高校对于辅导员博客要加大推广应用,通过推荐典型、推选先进,加强对辅导员博客的联系指导、跟踪督导和示范引导作用。

1.推广应用,加强对辅导员博客的联系指导

高校应该加大对辅导员博客的推广应用。针对一些社会网站可能会造成个人信息不安全的情况,高校可以统一选择权威、主流、学生关注度高的网站建议辅导员开设博客,一方面可以保证资料信息安全,另一方面可以形成辅导员博客规模效应。要配备专人对辅导员进行组织、培训、指导,以加强对辅导员博客的联系指导,院系也可以整体上对辅导员博客的布局进行规范,形成该院系或专业辅导员博客的特色。博客的点击率是辅导员博客发挥育人作用的前提,在辅导员开博之初,高校要积极利用校园网、海报、口头宣传等形式,集中在学生中宣传辅导员博客,吸引学生关注辅导员博客。

2.推荐典型,加强对辅导员博客的跟踪督导

辅导员博客对学生有一定的舆论导向作用,因此对于辅导员博客建设过程中要加强跟踪督导。每位负责学生工作的总支书记都要对本院系的辅导员博客进行督导,一方面是为辅导员博客提供指导支持,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其导向的正确性。通过校内、校外优秀辅导员博客的链接,不但可以增进对其他辅导员博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改进辅导员博客建设,还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实现教育的全面性。高校要为辅导员博客建设做好支持平台和培训平台,要为辅导员提供网络技术应用、文学写作、新兴网络语言等各方面的培训。

3.推选先进,加强对辅导员博客的示范引导

要建立完善辅导员博客考核表彰制度,激发辅导员参与博客工作的积极性,可以把这一项工作纳入辅导员考核的指标,并配套以相对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当然,并不是所有辅导员都擅长写博文,不能强制要求所有辅导员都开博,只能把辅导员博客作为考核加分指标之一。对于有亮点、初具规模的辅导员博客,要在全校积极给予推荐并鼓励参加全市的优秀辅导员博客或博文的评比。定期在学工系统内部召开辅导员博客的评比和座谈交流会,可以从多个角度对辅导员博客进行评比,例如点击率、博文质量、更新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