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市场前景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1: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能源市场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能源市场前景

篇1

技术人员把花生壳、玉米秸秆等农作物副产品从开口放入设备中,五六分钟后就出来了黑黝黝的煤块。现场发出了阵阵赞叹声。

在场的各位领导对设备非常满意,当场决定先订购3台小型机器放到农户手中,以后将逐步在全市农村普及秸秆制煤机,让荣成村村有设备,村村能产秸秆煤,既解决了秸秆焚烧问题又达到了节能增收的目的。

秸秆煤炭成型机和秸秆制煤机是泰安市自然新能源公司的独家产品,公司位于美丽的泰山脚下,是一家多年致力于农村新技术、农业新产品开发的高新技术企业,秸秆煤炭成型机、秸秆制煤机均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国家专利(专利号:200720025179.1)。公司先后获得现代营销“诚信企业联盟会员单位”、“真情服务联盟会员单位”、“2009年金牌创业项目”光荣称号,产品质量过硬,技术过关,获得了广大用户的称赞。

符合国家政策

市场前景广阔

秸秆煤炭是将分散、不易储存的秸秆(玉米秸秆、小麦秆、花生壳、树枝、树叶、木材边角料、锯末、稻壳、稻草等)经过铡切或粉碎后,再经过一定的煤化脱水处理,高温压缩成燃料。这种新型燃料密度在1.1-1.2克/立方厘米以上,一般的热值在5500大卡以上。秸秆煤炭可广泛用于生产生活中,完全可以替代木柴、煤炭、液化气,广泛应用于生活炉灶、取暖炉、热水锅炉、工业锅炉……每一吨秸秆煤的热值相当于一吨的优质民用块煤。

秸秆煤产品质优价廉,与民用块煤相比易燃、无烟、无异味,燃烧充分、火力猛、发热量高。总书记指出:“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是应对日益严重的能源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刚要》明确提出,要“加快开发生物质能”。 新能源公司的秸秆煤炭成型机及其成品可以在多种领域代替石油、煤炭等燃料,成为一种新型的可再生能源,这也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要求。

据国家统计局有关资料显示,2008年1月煤炭价格比同期上涨14.9%,作为国家燃料的支柱产业,煤炭价格一再上涨,农民购买传统商品能源的负担日益增重,而秸秆制煤机的成品(秸秆煤炭)每一吨热值相当于一吨民用块煤。通过资料分析本公司生产的秸秆煤炭,其烟气中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等成分指标排放浓度为138mg/Nm3,二氧化硫的浓度仅75mg/nm3,大大低于《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指标,达到了国家环保要求,是公认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同时,秸秆的回收再利用可以有效地缓解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每吨秸秆煤炭成本在200元以内(地域不同,成本有别),售价不过700元,大大节省了农民取暖等方面的费用。由此可以看出,秸秆煤炭成型机符合国家政策和能源发展方向,市场前景极为广阔。

秸秆煤炭成型机、制煤机

金牌项目属第一

“致富星”系列的秸秆煤炭成型机具有一机两用的功能,也可以作为秸秆制煤机来使用,它利用高温高压技术,将一切可以燃烧的农业废弃物(如玉米秸秆、小麦秆、锯末、花生壳、树枝、树叶、稻草、稻壳、棉秆等)压制成块,秸秆热值可提高到3700-5500以上,达到代替煤炭的标准。成型机生产成本低、效率高、使用维护方便,技术先进,工艺纯熟,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实现了秸秆综合利用方面的产业化体系建设,使秸秆能充分利用。其在技术专利上大大改变了原有的产品结构,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秸秆制煤机已经获得两项国家专利,它是将玉米秸秆、小麦秆、锯末、树枝、稻草、稻壳等农业废弃物经过煤化脱水处理后,制作成乌黑的煤块,比民用块煤热值更高、燃烧时间更长,而且无烟无味无污染,干净卫生。秸秆制煤机属国内独创产品,真正实现了农业废弃物转化成煤炭的先进技术,该项目投入小、费用低、利润高,无需烘干机、制棒机等机器。原料不论大小、干湿,场地大小均可,仅需三相电源及部分煤化剂(当地就可买到)就可成煤。制煤机精工制作,结构独特,工艺简单无需任何专业设备,生产不受气候影响,直接就地煤化,可加工成民用块煤和煤蜂窝煤等。最可贵的是制煤机采用先进的电加热功能,使机器原材料的适应性更强。

科技人员利用推力轴承双向旋转的原理,使压轮自动调节压力角度,物料不挤团,不闷机,保证出料成型的稳定。而且,秸秆制煤机自动化程度增高,产量大、转化率高。在秸秆煤化过程中,加入特制的煤化剂(每吨秸秆煤化所需煤化剂成本只需2元),可确保转化率达80%以上,每吨原料生产秸秆煤700-900Kg。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用工少,仅需2人使用人工上料即可完成整个工艺流程。

我公司生产的秸秆煤炭成型机、秸秆制煤机可根据客户需求生产各种热值的秸秆煤炭、有烟型煤、无烟型煤,设备好、市场好、服务优、价格廉,符合国家能源政策大方向,秸秆煤炭成型机和秸秆制煤机必将创造新一轮创富热潮!

泰安市自然新能源有限公司(宁阳县秸秆综合利用研究所)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八仙桥工业区(县环保局西邻)

电话:0538-5610669 5633996

篇2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保险

中图分类号:F840 文I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4-0077-01

使用新能源汽车有助于环境保护,具有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随着新能源补贴的政策收紧,新能源汽车在研发、生产以及销售等方面的政策优势已逐渐消失,反而产生了一些不稳定的市场风险因素,使得很多迟疑、观望的汽车企业迟迟没有加入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与销售,或投入新能源汽车研发的资源有限。

由此可见,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保险消费市场,通过对相关关保险产品开发,能转移分化新能源汽车行业在发展中面临的风险,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稳健发展。本文主要通过对于新能源汽车保险需求进行分析,结合具体的情况,对该类保险产品开发给出一些建议。

一、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因素

1.技术研发风险。由于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才是刚刚起步,各方面的技术准备都非常不成熟,技术水平落后,因此在新能源汽车研发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的风险因素。例如在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方面,目前具有混合动力以及锂电池等多种设计方案,均仍在探索发展中。同时,在汽车的很多关键零部件生产方面,由于技术水平落后,大多依赖进口,导致生产成本风险较高。这些技术研发方面的风险,使得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非常不顺利。

2.市场营销风险。新能源汽车一直在市场都是处于试验阶段,很多消费者尽管认识到其中的环保效益,但是从安全性、消费以及维修成本等方面因素考虑,新能源汽车在市场营销方面存在很大的风险。同时,在与国外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竞争,我国新能源汽车在研发资金、技术以及品牌等方面都不具有优势,市场前景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二、新能源汽车行业相关保险产品需求研究

1.市场需求较大。很多新能源企业在研发和销售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它们已深刻意识到企业的发展需要寻找合作伙伴,从而有效降低可能存在的风险。因此,保险服务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同时,对于消费者看来,通过保险产品的服务,可以有效保障产品的性能和质量,降低新能源汽车的不安全性以及其他风险,从而维护好自身的利益。故而,保险产品无论是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企业,还是在消费市场,都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

2.保险产品的研发分析。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而言,一般包括汽车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质量等产业链,在设计相关保险产品时候也应站在不同角度多方面考虑。在研发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企业可以通过购买技术保险产品,降低资金投入的风险,促进研发的可持续发展。在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销售阶段,企业可以通过与保险公司合作,一方面,确保汽车的生产质量,赢得消费者的信心和信赖;另一方面,通过保险产品的购买,可以有效降低企业在生产、销售阶段存在的风险,促进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通过对于新能源汽车质量的投保,也可以打消消费者的顾虑,促进市场的进一步开发,这对于整个新能源行业的发展都非常有利。

3.新能源汽车保险开发的准备工作。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保险产品开发,需要很多准备工作,首先,应成立专门的开发团队,对于保险产品的设计和销售;其次,应加大市场推广力度,促进企业和消费者的了解和认可;最后,还需要加大各方面的人才培养,促进保险产品的开发、销售都能取得良好的进步和发展。

三、结论

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仍存在较大的风险,对于保险产品也具有非常良好的市场需求。因此,新能源汽车保险产品的开发和销售,具有良好的发展和前景,需要保险企业进一步的研究和投入,以期取得丰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

一、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及在我国行业发展现状

新能源汽车包括低碳燃料内燃机汽车和电动汽车两大类,低碳燃料内燃机汽车包括天然气、生物燃料和其他代用燃料汽车;电动汽车包括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汽车。具体分类见下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策略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面临全球汽车产业重新洗牌带来的发展机遇,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策略至关重要。

(一)行业发展初级阶段政府的政策保障支持

只有国家对企业前期投入提供补贴,并落实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才能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和整车成本降低。所以在目前我国政府应当要以财政专项补贴、减税等财税政策为引导,建立一系列配套政策支持,包括贷款、融资、产业政策等,多渠道聚集资源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

(二)新能源汽车动力技术的选择

根据各类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投放次序,分析发展路径中的各个步骤,可以判断,国际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近期将以混合动力为主,未来看好纯电动汽车。

1.低碳燃料内燃机的燃料来源和燃用性能限制了发展前景

天然气、石油液化气(LNG)是传统的低碳燃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对矿石能源的依赖,而且其能量密度较汽/柴油有较大差距,多年来主要局限于公共交通领域;生物燃料主要是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需占用大量土地,在耕地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发展受很大局限。

2.混合动力技术较为成熟,成本控制较好,但减排空间有限

混合动力汽车以热能和电能两套系统驱动汽车,可以有效减少对石油的依赖。但其减排并不彻底,而且同时搭载两套动力系统,不仅增加了购车成本、操控难度和复杂性,也额外增加了车的自重,降低了汽车的整体能效,只是作为电动汽车发展的中间阶段。

3.电动汽车盈利的关键在于以电池技术攻克续航能力与成本堡垒纯电动汽车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第一,使用便利性问题:由于电池容量相对有限,与汽/柴油车相比,车载能量少,续航里程偏小,充电站数目少,专业快充网络尚未健全。

第二,电池组一致性问题: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需上百个单体电池组合使用,若需保持电池组性能一致,难度较大,且一致性又影响到电池组整体寿命。

第三,电池组初置成本较高问题:现阶段制造工艺限制了电池成品率的提高,造成动力电池生产成本偏高,导致纯电动汽车整车成本明显高于传统汽车。

4.燃料电池汽车最具潜力,技术有待突破,成本较高,可望长期发展燃料电池不存在原料来源限制,以氢气为燃料源,排放物为水,实现了零排放,是真正清洁能源,能源利用效率可在70%以上。有待突破的关键点是:

第一,燃料电池使用成本高,以贵金属铂为催化,且需经常更换催化剂材料,成本高昂,技术难度大;氢气制造成本高,每公斤氢气价格为汽油的8倍,储运难度大;稳定性差、复杂路况性能衰减。

第二,燃料电池能量密度低,需要加氢网络,但氢气的低成本储运难度较大。

三、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

(一)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消费国

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79.10万辆和1364.4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和46%。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和全球主要汽车消费市场,比原先预计的提前了5~6年。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壮大,也孕育着新能源汽车市场。

(二)成本下降进一步促进需求

有报告指出,预计在未来的几年间,汽车制造商的混合动力系统成本将会大幅下降。近日,摩根大通在一份公布的报告中指出:"汽车制造商生产混合动力系统的成本有望下降67%之多"。同时,报告中还预测全球汽车市场的混合动力车型在未来的十年间有望达到年销售960万辆的水平,在全球汽车市场份额将达到10.2%。

(三)“环保、高油价时代”必将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二氧化碳排放量急剧增加,气候变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统计,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增长可能使气温在未来100年上升5.8℃。气候变暖已经使我们生态环境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影响。同时,全球石油资源是有限的,随着不断勘探和开采,石油这一不可再生的资源趋于贫乏,世界已跨过了“低油价时代的门槛”步入“高油价时代”。如果新能源汽车得到快速发展,以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1.2~1.5亿辆计算,可年节约石油约3200~3300万吨,可替代石油约3110~3200万吨,节约和替代石油共计6300~6500万吨,相当于全年全国用油需求削减20~25%。这对于居民、国家和全社会社会无疑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篇4

国家已经在新能源汽车认定、消费补贴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目前政策效果尚不明显。2009年1月23日,财政部和科技部颁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推动了新能源汽车在公共交通领域的推广。200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在5000辆左右,其中95%以上是用于公交等领域的商用车。2010年6月1日,国家四大相关部委联合出台《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最高补贴5万元,纯电动乘用车最高补贴6万元,补贴力度不弱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但私人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依然冷清。各大车厂频繁在车展作秀,宣布成功自主开发并量产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却难以率先为消费者提供可靠的产品。产业发展尚缺“地利”、“人和”。

研发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动汽车可以避开内燃机等国外零部件企业占绝对优势的领域,但新能源汽车作为面向未来的交通工具,不是对传统汽车的简单改装,需应用大量先进电子与机械技术。目前决定产品性能与成本的关键――电子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能力不足的现状成为产业快速发展的巨大障碍。只有通过自主创新与引进吸收,从先进电池材料与制造工艺、大功率功率器件与模块、多路电池管理芯片、高精度传感器、高速车用微控制器等基础电子产品,到混合动力耦合装置、车用动力电池模组、驱动系统控制总成、电驱变速箱、电动空调、电动转向、电制动等新能源汽车电子零部件,再到整车和系统集成、网络通信和控制技术、强电安全技术、电磁兼容性技术等整车共性技术,形成自主可控、强大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配套体系,才能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面对巨大的市场前景,国内外公司纷纷投入资金,以期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中获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需要巨额资金投入,国内企业也面临来自国外企业的巨大竞争压力。其中不少企业原本与汽车行业关联性较弱或无关,例如电力公司、电池企业、电机企业以及电子信息企业,却对推动产业和市场的发展有着巨大作用。这些企业迫切地寻求与汽车企业的合作。政府只有通过产业链整合,推动国内外企业、新老企业合作,才能为产业发展聚集更多的资源,并尽快建立切实可行的商业模式,使投资尽快转化为效益,才能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篇5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得人们意识到传统产业发展模式已经难以持续,不断发酵的欧美日债务危机更是宣告传统的消费模式已经破产。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于2009年提出了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来拉动经济增长。2010年10月,国务院提出计划用20年时间来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产业,促进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新产业投资环境分析

    “十二五”期间,国家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将是整个宏观环境,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发展方向,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导向与积极支持是新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提出: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在局部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企业和一批创新活力旺盛的中小企业;建成一批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再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新产业选择原则

    3.1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提倡绿色消费,即低能耗、低碳排放的消费已成为主流,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转变,在注重产品质量的同时,越来越注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因此选择需要着力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时,就要遵循这样的原则,选择那些具有广阔市场前景,能源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产业领域,进行重点培育和拓展。

    3.2市场需求大

    市场需求是产业生存、发展和壮大的必要条件,所选产业产品应在国内甚至国际市场具有较大的、长期的需求。

    3.3技术先进

    所选择的产业产品必须特别重视技术进步的作用,能够集中体现技术进步的主要方向和发展趋势,从而提高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增加产品的技术附加值,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

    3.4防范产业发展风险

    目前新产业发展前景大,市场格局尚未成型,但已呈现出高投资、高收益、高风险的特征。应避免一哄而起,浪费资源的现象。各行业发展都有其规律和周期性,因此,在选择新产业、制定产业发展政策时,需要系统地考虑其产能过剩、核心技术、产业政策、宏观经济等风险,并趋利避害地做好应对风险的准备工作。

    4新材料产业投资前景分析

    4.1国家政策支持

    《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已正式出台,包括新能源材料、功能膜材料、碳纤维材料、复合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等将会在“十二五”期间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4.2市场规模

    2010年全球新材料市场规模已超过8000亿美元,由新材料带动而产生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则是更大的市场。《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率超过25%,到2015年达到2万亿元总规模的目标。与2010年约6500亿元的产业规模相比,新材料产业“十二五”末的产业规模将是“十一五”末的3倍。

    4.3准确把握发展方向

    从《决定》看出,政府对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具有明显的优先次序:“大力发展”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种玻璃、功能陶瓷和半导体照明材料;“积极发展”高品质特殊钢、新型合金材料、工程塑料等先进结构材料;“提升”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发展水平;“开展”纳米、超导、智能等共性基础材料研究。当前新材料发展呈现出高性能化、高功能化、高智能化;复合化;环境化等趋向特点。因此,准备把握政府支持的发展方向重点,认清当前产业发展形势是企业选择新材料产品的重要前提。

    4.4进入新材料产业的公司定位

    拥有核心高新技术的公司,融资能力强的公司,能获得国家政策支持的节能环保类公司,具有独特市场渠道的公司,拥有核心人力资源保障的公司。

篇6

【关键词】宜春;锂电业;前景

中图分类号:U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4-127-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全球锂电池需求量逐年递增。我国已是仅次于日本的锂电池生产大国,市场增长空间巨大。目前我国锂电池行业已逐步向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等领域拓展。我国不少电池厂以及一些有实力的企业集团均看到了中国锂离子电池的潜在市场,正准备或已不惜投巨资生产理离子电池,这些作法无疑会促进民族锂离子电池工业的发展。

“一只锂电”活了宜春,该项目引入十分火爆:韩国、日本客商纷纷投资;国内大型企业落户;美国新能源也安家宜春,都是因为宜春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以及政府对宜春锂电产业发展的大力支持,发展锂电新能源产业,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建立总规划面积达20平方公里的全国第一个锂电产业园。同时,江西省政府将“清洁汽车及动力电池”列为10个优势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将锂电产业列为10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的培育对象之一。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使整个锂电新能源产业的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在广阔的市场前景下,锂电产业将带动宜春的经济发展,丰富的锂电池应用,强大的产业链将加速宜春打造亚洲锂都。

最近,电动汽车又以新能源汽车的名义,得到国家购车补贴的大力优惠扶持,各地电动汽车示范充电站的建设也是争先恐后。从国家层面来说,把发展新能源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的意义在于,这些领域既是涉及国民支柱产业,又是在国际竞争中我们具备相对拐弯超越机遇的产业,更是涉及整个人类未来命运的产业,因此,这是无限朝阳和光明的产业。更需要说明的是,锂电作为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产业的配套与电动汽车相结合的前景更是十分广阔。

锂电池的多方向并举的发展局面已经在市场上呈现。首先其拥有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重量是相同容量的镍镉的,体积比镍镉和镍氢都要小。其次,它还能实现高电压,一个 锂离子电池单位体的工作电压相当于三个串联的镍镉或镍氢电池;同时,锂电池的物理、锂离子电池不含有诸如镉、铅、汞、被视为无污染电池。符合当期国际追崇的环保低碳理念,所以锂电池的发展也符合国际大方向。

在全球新能源产业革命的浪潮中,锂电新能源无疑成为引领未来产业经济发展的一股主流。锂电新能源已成为世界经济竞争的热点。宜春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市,工业底子向来比较薄弱。2008年,宜春决策者在深入县(市、区)调研后,深刻认识到:在全国各地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态势中欲实现赶超发展,关键在于转变发展方式,寻求新的工业发展空间,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抢占工业发展制高点。而这,关键在于找准工业突破口。不用说,大家都会敏锐地聚焦到独一无二的锂资源上。宜春有着世界最大的锂矿山,现探明的可开采氧化锂储量为110万吨,占全国的31%、世界的12%。锂是自然界最轻的金属,被科学家誉为“工业味精”、“能源之星”,是生产锂离子电池的好材料,是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的重要金属。所以发展锂电新能源产业:以锂云母矿资源为依托,对锂资源进行精深加工并不断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举全市之力,聚全球资源,建设千亿工程,打造亚洲锂都”。

2009年初,宜春形成了《宜春市锂电产业发展规划》初稿,并召开了论证会,在论证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锂电动汽车是锂电新能源产业的高端产品,并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热点,宜春拥有丰富的锂资源,发展锂电新能源产业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顺应了时代潮流,融入了世界新能源革命发展大潮。

《宜春市锂电产业发展规划》为打造“亚洲锂都”描绘了更加科学的发展蓝图:以锂电汽车为目标,打造亚洲较大的碳酸锂生产基地,并全部本地加工成工业用品和终端产品;建成中国领先的动力锂电池生产基地;建成35万辆以上大、中、小锂电汽车生产基地,并建立国内或国际一流的产品与技术研发、测试中心,打造“亚洲锂都”。 宜春上下一条心,全力推进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2009年,市里开展了“产业招商百日大会战”,在深圳、香港、南昌先后举行锂电新能源产业推介招商会。仅在香港招商会上,宜春就签订了锂电产业项目12个,签约资金达26.6亿元。国内最大的锂电新能源企业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也被宜春吸引,先后3次到宜春考察洽谈,并提交投资计划书,意向投资70亿元。预计在2015年实现产值过1000亿,力争突破1200亿元。为此,江西省将锂电新能源产业列为江西第4个千亿元产业工程和重点发展产业,宜春正打造从锂矿原料碳酸锂锂电池材料锂电池锂电汽车的完整的锂电新能源产业链条。只要坚持,相信宜春的“亚洲锂都”之梦,一定会正沿着这样一条清晰的“路线图”全速推进。

参考文献:

[1]麦立强,邹正光,陈寒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0(7).

[2]吴国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现状与发展[J].电池,2001(02).

篇7

关键词:新兴产业 构成 发展

1、宝应县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宝应全面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和推进全民创业,工业经济得到较快增长,出现了一批涉足新兴产业的企业。全县新兴产业呈现稳步发展态势,一是新兴产业框架初步形成。近年来,宝应致力推进经济转型和产业优化升级,明确将“一主两特一新”作为全县工业重点产业,逐步形成了智能电网、新光源、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行业特色的新兴产业发展框架。二是新兴产业贡献份额提高。2011年全县规模以上新兴产业实现产值310.8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54.4%。新兴产业对全部规模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达48.2%,拉动全部规模工业产值增长16.5个百分点。三是新兴产业创新能力较强。新兴产业的龙头企业宝胜集团、迅达电磁线和新奇特等公司均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

但由于宝应的新兴产业起点低、起步晚,存在着诸多不足。一是从产业结构看,发展不均衡。二是从产业链条看,关联度较低。三是从产业布局看,集聚度不高。四是从产业规模看,体量还偏小。

2、宝应发展新兴产业的利好因素

一是世界范围内新兴产业正在兴起。从国际形势看,一方面,全球科技进入了新的创新密集时期。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引发了世界对实体经济的重新思考,主要发达国家纷纷采取力度空前的经济刺激措施,加大对节能环保、宽带网络、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领域的投入。

二是政策层面鼓励新兴产业发展。2010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行业作为优先发展的行业,江苏省政府将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等六大新兴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扬州市委市政府也出台政策,明确了重点发展的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 “三新产业”。

三是宝应初具新兴产业发展基础。近年来,宝应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新兴产业的发展,明确将“一主两特一新”作为全县工业重点产业。县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推动工业企业创新升级,着力提升企业装备水平,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智能化,加快引进新技术,新产品,奋力突破战略新兴产业”。全县工业科技研发和人才引进工作成效明显。现有的技术装备水平和研发能力为新兴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是发展新兴产业助推工业转型升级。今天的新兴产业必将是未来的主导产业。经过多年推进,宝应逐渐形成了以输变电产业为主导产业,以泵阀管件产业和有机食品产业为特色产业的一主两特产业体系。近年来,在宏观形势趋紧的情况下,县内工业经济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只有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才能解决现实矛盾和问题,保持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

3、推动新兴产业科学发展的路径与建议

一要从宝应实际出发。一是必须立足宝应的产业基础。在“一主两特”产业中,输变电产业是主导产业,拥有企业300多家,年开票销售达300亿元,该产业与智能电网、新能源等产业较相近,存在着延伸发展的可能。目前,已有部分企业的部分产品涉及到新兴产业,如宝胜集团的超高压电缆和风力电缆、奥新科技有限公司的找平仪等产品,目前已比较成熟,市场前景也比较看好。该产业在宝应已发展多年,拥有一支较为成熟的管理、生产、营销团队,已具备发展新兴产业的一定基础。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新光源产业与宝应输变电产业在市场、原料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共同点,可作为输变电产业链的延伸。二是必须立足宝应的县情。宝应地处长三角腹地,与沪宁杭等大城市距离较近,属于上海三小时都市圈和南京两小时都市圈范围。在宝应周边,上海、无锡、常州、南京等城市的新兴产业初具规模,宝应要瞄准这些产业,排找产业链上的空白点,尽早参与区域分工,结合自身的交通条件、产业基础、生产要素基础,寻求重点发展的产业。三是必须遵循“立足实际、适度超前”原则。无论是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还是朝阳产业和夕阳产业,这样的区别都是相对的,所以,宝应新兴产业的选择,要综合考量目前的市场前景和国内外的生产能力以及正在建设的生产能力。

二要建立多元投入机制。战略性新兴产业被称作“下一个四万亿”投资刺激计划,是宝应工业的希望之所在,也是宝应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一是实施招商引资。大力推进驻点招商、产业招商、招商等形式,全方位介绍宝应的产业基础和投资环境,吸引客商投资新兴产业。二是鼓励全民创业。新兴产业很多都是高科技含量,低投入的产业,很适合初次创业的高层次人才。应尝试建立投资方、技术方共同创建新兴产业企业的模式。三是推动企业技改。现有企业中已有不少企业涉足新兴产业。现有产业存在着通过输变电产业具有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的基础,玻璃水晶产业具有发展节能灯具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

篇8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绿色消费者 人口统计特征 生活方式特征

中图分类号:F01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3-038-03

新能源汽车是相对于传统燃料汽车而言的,是指使用了除汽油和柴油等石油能源作为动力来源的汽车,既包括了全部使用非石油燃料的汽车如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也包括了部分使用非石油燃料的汽车如混合动力电动车、乙醇汽油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由于使用了清洁能源,能够有效缓解传统汽车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以及汽车普及带来的石油短缺问题,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在汽车的传统技术上,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但在新能源汽车上我国汽车工业转型的包袱要轻得多,基本掌握了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因此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赶上发达国家的机会和可能性大得多,有望实现我国汽车工业的振兴。我国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积极有序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并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在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这个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前景如何,是否能被整个社会所接受。而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前景主要取决于作为市场主体的消费者,因此本文展开了对新能源汽车消费群体的综合统计特征研究,以期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一、理论综述与述评

新能源汽车产业属于新兴产业,针对新能源汽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理论和实践探索方面。Joseph Romm (2004)认为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最早也只能在2030年开始普及,美国能源部应当把氢能源研究的重点放在开创性技术突破研究方面,以期实现氢能源汽车的长远发展。Volker Blandow与Ludwig Boelkow(2008)总结了欧洲氢能源交通示范项目的发展情况,其中包括了欧盟委员会支持的示范项目和欧盟成员国进行的示范项目,指出了氢能源汽车今后发展的方向。井志忠(2007)对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总结了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动因、政策扶持体系和产学研一体化的研发与应用格局。赵斌(2010)对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是出于其清洁环保和经济、使用成本低的原因,潜在消费者希望新能源汽车购置费用约为同配置传统汽车的150%以内,年维护费用为售价的5%以内,而超过50%的消费者会选择分期付款方式购买新能源汽车。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针对消费者综合统计特征的研究主要包括人口统计特征和生活方式特征的研究。现有研究涉及到的人口统计变量主要是教育程度、职业或工作状态、收入、性别、年龄、家庭中有无小孩、居住地和婚姻状况。有研究发现,绿色消费者年轻,教育程度高,来自收入较高的家庭,多为女性,有较高的职业地位(Shrum,John A.,Tina M.,1995)。而高明瑞(1992)认为,年龄较大者会从事绿色消费行为。Robers(1996)的研究表明人口统计变量与绿色购买的关系相当混乱,很多研究结论相互矛盾。因此,绿色消费行为与性别、年龄、收入等人口统计特征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对绿色消费者的生活方式研究得到了如下一些结论:他们是意见领导者,他们重视与他人之间的口头交流,他们愿意尝试新产品却不是冲动的消费者,他们消费比较理性, 对价格挺敏感(Burn,1991)。相比电视广播等媒体,他们更加接受杂志等书面媒体。他们更喜欢书面承诺,缺乏品牌忠诚度,对广告宣传持怀疑态度(何志毅,杨少琼,2004)。

二、研究假设

基于对新能源汽车消费群体的综合统计特征的研究述评,现有研究涉及到的人口统计变量主要是性别、年龄、收入、教育程度、职业或工作状态、家庭中有无小孩、居住地和婚姻状况。关于生活方式的研究述评表明,绿色消费者是引导消费潮流的意见领导者,他们重视与他人之间的口头交流,愿意尝试新产品却不是冲动消费者,相比电视广播等媒体,他们更加接受杂志等书面媒体,缺乏品牌忠诚度。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收入高的群体相对于收入低的群体,对新能源汽车的态度评价和消费意向更高。

H2:文化程度高的群体相对于教育程度低的群体,对新能源汽车的态度评价和消费意向更高。

H3:女性消费者相对于男性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态度评价和消费意向更高。

H4:对新能源汽车持正向消费态度和消费意愿的消费者,大都是意见领导者,重视与他人之间的口头交流。

H5:对新能源汽车持正向消费态度和消费意愿的消费者,大都愿意尝试新产品却不是冲动的消费者。

H6:对新能源汽车持正向消费态度和消费意愿的消费者,更加接受杂志等书面媒体(相比电视广播等媒体)。

H7:对新能源汽车持正向消费态度和消费意愿的消费者,大都缺乏品牌忠诚度。

由于新能源汽车在我国还出于开发阶段,没有普及,现有的购买者极其有限,因此本研究范围主要是新能源汽车的潜在消费群体。研究对象主要是20-30岁的在读大学生及刚毕业的受过高等教育的社会阶层,期望通过对其详细的调研,并在调研数据的基础上研究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行为。本调查采用纸质问卷和电子问卷两种问卷发放形式,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86份,剔除无效问卷29份,回收有效问卷257份,有效回收率为85.7%,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假设验证与讨论

在关于新能源汽车消费群体综合统计特征的研究假设的基础上,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到一手数据,并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等统计软件中的分析方法,来考察新能源汽车消费群体的综合统计特征。为了研究收入不同的消费群体对新能源汽车的态度评价和消费意向是否具有显著差异性。本研究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求证差异的显著性。表1列举了消费者态度和消费意向在因子变量(收入)上的方差分析结果。从方差分析结果看,消费者态度和消费意向均不具有显著差异性,假设H1不成立。

表2列举了消费者态度和消费意向在因子变量(文化程度)上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从方差分析结果看,消费者态度和消费意向均不具有显著差异性,假设H2不成立。

表3列举了消费者态度和消费意向在因子变量(性别)上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从方差分析结果看,消费者态度具有显著差异性,而消费意向差异性不明显。因此,需要对消费者态度与消费者性别做进一步分析。在分析不同性别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印象、喜好程度,以及新能源汽车对不同性别消费者的吸引力后发现,在印象更好、喜好程度更好、更有吸引力选项上,持赞成(非常赞成、基本赞成)态度的女性消费者多于男性消费者,而持不赞成(非常不赞成、不太赞成)态度的女性消费者少于男性消费者,男女消费者的总数基本相同,结合表3得出的结论男性和女性消费者的态度评价存在明显差异性,可以得出结论:女性消费者相对于男性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态度评价更高。因此,假设H3部分成立。

为了研究新能源汽车消费群体的生活方式特征,我们需要对被调查者进行分群,并把消费者区分为两群:对新能源汽车持正向态度和消费意向的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持负向态度和消费意向的消费者。根据前面的研究假设,我们研究了两类消费者在因子变量(引导消费潮流的意见领导者、重视与他人之间的口头交流、愿意尝试新产品、冲动消费者、更加接受杂志等书面媒体、缺乏品牌忠诚度)上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4。从方差分析结果看,因子变量(更加接受杂志等书面媒体、缺乏品牌忠诚度)在两类消费群体中差异性不明显,假设H6、假设H7不成立。因子变量(引导消费潮流的意见领导者、重视与他人之间的口头交流、愿意尝试新产品、冲动消费者)在两类消费群体中有显著差异性。因此,需要对两类消费群体在这四个因子变量上做进一步分析。

表5分别列出了正向消费态度和消费意向的消费者的生活方式特征的百分比。结果显示,在自己是否是“引导消费潮流的意见领导者”选项上,持赞成(非常赞成、基本赞成)态度的消费者占61.7%,而持不赞成(非常不赞成、不太赞成)态度的消费者仅占4.3%,由此可见新能源汽车的消费群体大都是引导消费潮流的意见领导者。在自己是否“重视与他人之间的口头交流”选项上,持赞成态度的消费者占87.4%,由此可见新能源汽车的消费群体大都重视与他人之间的口头交流。在自己是否“愿意尝试新产品”选项上,持赞成态度的消费者占84.4%,由此可见新能源汽车的消费群体大都愿意尝试新产品。在自己是否是“冲动购买者”选项上,持赞成态度的消费者占8.5%,持不赞成态度的消费者占67.0%,由此可见新能源汽车的消费群体大都不是冲动够买者。因此,假设H4、H5成立。

四、结论和启示

本文从消费者的人口统计特征、生活方式特征两个方面来研究新能源汽车消费群体的综合统计特征,并得出了相关结论。女性消费者相对于男性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态度评价更高。而新能源汽车消费群体的其他人口统计特征(收入、文化程度)不具有统计显著性。对新能源汽车具有正向的态度评价和消费意向的消费者,他们大都是意见领导者,重视与他人之间的口头交流,愿意尝试新产品却不是冲动的消费者。

本研究证实新能源汽车的消费群体具有一定的人口统计特征和生活方式特征。新能源汽车的细分市场应该定位在那些意见领导者,重视与他人之间的口头交流的消费者,愿意尝试新产品却不是冲动的消费者。产品营销要结合这类消费者的特点(如消费习惯、信息媒介选择),有针对性地制定市场营销方案。同时应加强对女性消费者的宣传和推广,以期其正向的消费态度转变成正向的消费意向。

参考文献:

1.Joseph Romm.Reviewing the Hydrogen Fuel and Freedom CAR Initiatives [M].New York:Island Press, 2004

2.Volker Blandow,Ludwig Boelkow.European Demonstration Projects on Hydrogen for Transport[J].Sustainable Energy Week,2008(1)

3.Shrum,L.J.,McCarty John A.,and Lowrey Tina M.. Buy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een Consumer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advertising Strategy[J].Journal of Advertising,1995(2)

4.Burn,S.M..Social Psychology and the Stimulation of Recycling Behavior:The Block Leader Approach[J].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1991(21)

5.井志忠.日本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模式[J].日本学论坛,2007(1)

6.赵斌.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影响因素[D].长沙:中南大学硕士论文,2010

7.何志毅,杨少琼.对绿色消费者生活方式特征的研究[J]. 南开管理评论,2004(3)

8.高明瑞.环境政策的基本原则之探讨――以西德为实例并与台湾比较[J].台湾土地金融,1992(1)

篇9

为应对减排和石油资源日渐匮乏的双重压力,目前大多数国家都将发展新能源汽车视作振兴本国汽车产业和节能减排的最重要途径,各国政府的力推将使全球车用锂电池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锂电池相关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迎来重要发展机遇。

“行业的利好并不表明企业未来发展一定看好。公司的锂电池电解液业务主要是由未来市场供需状况决定的,目前还不确定。”虽然对行业发展趋势看好,但郭盛虎对于公司未来在锂电池电解液方面的发展前景出言谨慎。

相比企业的谨慎,机构的预测则乐观明确得多。中银国际最近的研报认为,随着新建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六氟磷酸锂和硅烷偶联剂项目的投产,预计在2010 年公司化工业务将取得突破性进展,不仅可以拉动公司整体净利25%以上的增长,并且确立了其中锂电池电解液行业的决定性竞争优势。

电解液迎来发展机遇

电解液是锂电池四大关键材料之一,号称锂电池的“血液”。

江苏国泰主要控股子公司国泰华荣就是一家以有机硅材料、锂电池材料为发展方向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公司电解液年产能达到3000吨,产能在国内排名第一,占国内30%市场份额,在全球排名第五位。

“预计2009年公司的盈利增长在30%以内,其中锂电池电解液业务贡献的利润约占30%。”董秘郭盛虎告诉记者,“目前订单比较好,销售没有任何问题。”

磷酸铁锂因为高放电功率、成本低(约18~30万元/吨)、可快速充电且循环寿命长,在高温高热环境下的稳定性高,具有很好的安全性能,因而是目前最理想的动力汽车用锂电正极材料。目前,我国车企推出的纯电动车车型中,动力电池均为锂电池,奇瑞、比亚迪使用的均是磷酸铁锂。江苏国泰使用的正是磷酸铁锂这一最具潜力的原料。

而未来,江苏国泰有望凭借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大规模应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中投顾问汽车产业研究部指出,目前全球锂电池电解液市场供求基本平衡,主要是靠存量锂电池市场,未来市场增量要看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市场,特别是电动汽车一旦兴起,将带来电解液的爆发性增长,电解液在3~5年后依然是朝阳产业。

据统计,到2013年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需求量将达到39.9亿颗,年增率将超过20%;到2016年,锂离子电池市场需求量更可望突破50亿颗。

外贸化工并举

江苏国泰最初以外贸业务起家,近几年利润增长率都在30%以上。随着在化工新材料业务的推进,公司从传统的贸易企业转变为外贸、实业并举,具有高新技术的综合性企业。

2009 年1~9 月份,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9.37 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7 亿元、基本每股收益0.45 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5.44%、17.59%、18.42%。报告期内,公司产品的综合毛利率为13.82%、净利润率为9.54%,同比分别增加了2.51、1.69 个百分点。这也是公司“减收增利”的关键。

郭盛虎透露,虽然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公司2009年外贸数额同比减少,但利润反而将有所增长。未来江苏国泰将围绕外贸和化工两大主业做大做强。

银河证券预计,2009 年尽管受到国际经济危机的负面影响,使得公司外贸出口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5%左右,但得益于调整出口业务结构,高端产品增长带动总体毛利率提升,以及公司有效的费用控制能力,公司全年净利仍有望达到15%左右的小幅增长。

作为公司未来扩展新能源战略的关键举措,目前公司在江苏扬子江化工园区新建了5000万吨电解液产能,厂房已经建设完毕。

“该募集资金项目已经基本建成,目前正等待安全生产许可证和消防许可证。公司未来将视市场供需状况以及原材料的行情决定产能释放。”郭盛虎表示。

新能源车引发激烈竞争

福田汽车与北大设立新能源电池公司、华芳纺织开发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上海汽车牵手美国A123投资锂电池……车用锂电池的美妙市场前景引来众多上市公司争相抢食。

2009年12月17日,上海汽车与掌握磷酸铁锂电池核心技术的美国A123系统公司联合宣布,双方将按照51:49的持股比例成立上海捷新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生产和销售车用动力电池系统,以期占据市场的领先地位。

“我们目前可能已经不是电解液龙头了,现在杉杉股份、金牛能源发展得都很快,规模上有可能已经超过我们。”董秘郭盛虎在记者刚刚说出公司是锂电池电解液龙头时连忙解释。

激烈的竞争、良好的前景造成了公司一些大客户的流失。“前几年比亚迪用的也是我们的产品,现在已经不用了。”郭盛虎告诉记者。据悉,今年8月,比亚迪电动车电池生产基地在广东惠州建成,该基地担负着比亚迪电动车核心技术――锂电池的生产任务,今后可以进行锂电池的大规模生产。

而杉杉股份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锂离子电池材料供应商。

篇10

新能源汽车战略中以电动车为主,但我国发电77%依靠燃煤

在油价高涨和环保概念风行之下,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甚至决定不再出台汽车产业“十二五”规划,而是以新能源汽车“十年大纲”――《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取而代之。

《规划》草案已经公布,该规划将中国新能源汽车概念明确定义为:以“电动”作为主要驱动力的汽车,包括即插式电动车、增程式电动车、纯电动车等。这说明,在电动车、天然气车、生物柴油车、甲醇乙醇车等多种新能源车中,未来十年中国的新能源车战略重心是放在电动车上的。

但是,在中国发展电动车,是以“低碳”之名行“高碳”之实。在中国,77%以上的用电属于火力发电,而相对清洁的水力发电、核能及风力发电只占到16%、2%和1%左右。通过火力发电,每燃烧一吨煤会产生4.12吨的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出30%到70%,是名符其实的“高碳”产业。

城市推广电动车只是将污染向外转移,且加剧城市用电压力

按照《规划》,到2015年,全国将有20个城市成为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地区,鼓励电动车在城市的普及与使用。诚然,城市是中国大气污染的重灾区,且机动车排放是部分城市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但是在城市推广电动车,是城市管理者的一种自私的做法:它并不能从总量上减少碳排放,只是一种“转移排放”,将城市污染向外转移,以其它地区的环境成本补贴城市。

同时,在城市推广电动车,会加剧城市供电紧张。中国电力能源供应并不充裕,且存在地区分布不均,较为发达地区尤其是大城市几乎每年都会出现阶段性“电荒”。然而今年用电紧张现象更为严重,“电荒”于夏季用电高峰期之前提前出现,说明用电紧张很有可能突破季节性因素,成为常态。

按照《规划》草案,到2020年,以电动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有量将达到500万辆,届时这部分汽车的充蓄电将令城市供电紧缺现象更为严峻。

电动车仍存在造价高、续航里程短等技术瓶颈,不能取代燃油汽车

世界上第一辆电动车诞生于1834年,比燃油汽车问世早了近半个世纪,但至今电动车的电池造价高、续航里程短关键技术瓶颈仍然难以突破。

中商情报网的数据显示,一辆汽油车的成本主要由发动机和变速器构成;混合动力汽车则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增加电机和电池的费用;外接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则还需要加上充电器的费用,而且电量越大电池占的成本就越高,甚至超过其它主要配件的成本;纯电动汽车的成本则更高。福特汽车公司电气化总监也曾对媒体坦言,纯电动车行驶里程无法突破150公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很难有高性价比可言。

同时,作为一种完全不同能源结构的新型汽车,电动车需要一批新型的配套设施。但是电动车充电时普遍需要两个小时以上,这就要求电动车充电站占地面积要相当于停车场;而燃油车加油只需要几分钟,而且加油站占地面积小,可以布局在公路两旁,更方便车主使用。种种迹象表明,电动车是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汽柴油车。

公众对新能源车的高期望未必代表真实购买意愿

一项跨国调查显示,60%的中国受访者称,会考虑购买电动车,比在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意大利和法国的调查结果高出近5倍。但这并不意味电动车在中国拥有更为乐观的市场前景。

首先,电动车产业化在中国才刚刚起步,许多消费者并不具备电动车使用体验,只是基于对环保理念的认同,对电动车抱有向往。但是电动车在发达国家已经经历过一次“退出潮”,其消费者对电动车使用上的种种利弊有着清晰的认识,所以在表示购买意愿时更为理智、客观。2003年,通用和丰田正式宣布放弃电动车生产;推行电动车最卖力的美国加州,承认无法实现电动车的市场销售目标。媒体评论称,电动车是一种商业上的失败,因为它始终没有改变造价高、续航里程比传统汽车短的基本事实。

其次,近年来成品油价持续高涨,在通胀的大环境下,刺激着人们的神经,让人们对可替代型能源车抱持较高的期待。但是消费者的购买选择是现实的,如果电动车在不能突破技术瓶颈以及改进其在使用体验上的种种不便,电动车在中国很有可能走其在美国加州的老路。

国际上电动车商业运营鲜有成功,“政策之手”未必利于市场化

电动车先于燃油车诞生,但是由于技术进展缓慢,20世纪60年代电动车市场保有量只占0.1%,几乎退出历史舞台;20世纪后期,由于发达国家石油短缺和环保呼声日高,电动车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但是成本高、续航里程短的百年痼疾并没有根本性突破,到世纪之交,仅占全球汽车保有量的万分之一;2003年春天,电动车出现一次全球性大退潮,证明了其在商业运营上的失败。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科技部门就曾确定在众多汽车新能源和环保技术中把电动车作为主攻方向,电动汽车列入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贯穿“八五”、“九五”,但是当时涉及到的电动车项目并没有实现商业化运营。国家的政策之手被认为能够有效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但是新能源汽车能不能真正实现产业化的关键则是能不能市场化。

千亿元政府补贴影响企业决策,或将造成产能浪费

20世纪以来,全球所有大厂商对于新能源车几乎都保持局部研发、小批量试探、全局观望状态。跨国车企都在审慎等待一个风险最小的介入时机。而工信部牵头的《规划》草案中显示,未来十年政府财政将有一千亿元人民币投向以“电动”作为主要驱动力的汽车领域。中国政府对新能源车的政策鼓励,令跨国车企闻风而动,纷纷各自的新能源车五年计划,并且高度重视中国市场在其新能源战略中的地位。

奥迪中国总经理冯德睿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政府在寻找新能源车解决方案上表现得更为迫切,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企业的选择。”但是,在电动车技术瓶颈尚未突破,商业模式尚需探索,配套设施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大力补贴电动车,更像是一种“押宝”式的做法,若市场化不能借政策东风形成,则很有可能造成电动车的产能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