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技术体系建设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1: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程技术体系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建设的依据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2014年6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教育部等六部门颁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要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要建立国家职业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联动开发机制。在2014年8月,教育部了《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明确指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核心内容。各地要选择适合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的专业,引导职业院校与合作企业根据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设计实施教学、组织考核评价、开展教学研究等。
2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的特征
2.1创建工作本位的学习情景在现代学徒制的教学中,工作本位的学习情境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习环境不像传统学校那样设置成隔离的、特殊的课堂,而是现代学徒制中校企提供的真实的工作场所。学生可以直接看到工作人员的活动,并且可以直接参与到真实产品生产活动中,能够迅速获得知识、技术技能,成为独立的、熟练的劳动者。这种学习不仅仅是指短暂的实习、参观或做中学,而且是指一个更为深入的、广泛的、设计很好的工作本位学习。
2.2重视关键技能的培养现代学徒制形成了新的课程观,即综合职业能力观。综合职业能力观重视关键技能的培养,注重现场学习经验和课堂经验在实际生产情景中的有效结合,强调技术和数字通信等方面能力的培养,是现代学徒制进行能力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
2.3纳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是现代学徒制培养关键能力的主要途径。现代学徒制要求对接企业实际岗位及岗位的职业能力和技术标准,构建新的专业课程体系,做到学历证书和资格证书之间可以实现相互对应、相互交叉转移。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纳入现代学徒制可以大大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
2.4实现学校学习到企业就业的过渡为促进学生实现从学校学习到企业就业的过渡,现代学徒制按照企业新的职业能力的要求,教学要以专项能力的培养展开,最终形成综合能力的培养。一种将在校学习与企业岗位实习相结合的学徒制课程实施模式应运而生,从学习到就业的过渡通过规范的现代学徒制得到了实现。在这种模式里,学生可以既是职业学校里的学生,同时又是企业里培训岗位上的准员工。
3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建设的原则与思路
3.1建设原则按照现代学徒制基本要求,建立“课程结构模块化、能力培养项目化、实训指导个性化”的课程体系建设原则。根据企业用人需求适时调整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完善基于工作过程、职业活动的职业能力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岗位(群)技术技能课程模块的构建,基于职业活动、岗位能力要求设计课程目标,依据工作任务、工作过程、职业能力等选择课程内容,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设计工作项目,实训过程指导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个性进行个性化指导,做到“教、学、做”合一。
3.2建设思路现代学徒制教育是融技能训练、工作实践和技术教育的体系。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如图1所示:一是要素整合,整合多维培养目标,即学历教育目标、结合国家职业资格能力标准和企业岗位用人标准的职业资格目标、学徒的可持续发展基本目标;二是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提炼技能养成要素,遵循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从典型工作岗位中提取典型工作过程与工作任务,结合专业知识基础进行课程开发。
4现代学徒制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组成
现代学徒制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单位是课程,根据我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可将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分为4个模块:职业素质养成课程模块、专业技术技能基础课程模块、岗位(群)技术技能课程模块和学徒个人职业发展需求课程模块。
4.1职业素质养成课程模块本模块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徒具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设置此课程模块需要注意与企业文化和岗位实际相结合,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个人的价值实现一定要基于工作岗位。职业素质养成课程模块主要让学徒学习和感受职业素养的内涵,使其具备一定的通用职业能力。本模块主要包括“两课”(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英语、常用办公软件、企业公文写作、企业文化、就业指导等。
4.2专业技术技能基础课程模块本模块的培养目标是:使学徒掌握同一行业的基础专业技术技能,具备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模块构建需要从基础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入手,培养学徒在行业的通用技术技能,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专业技术技能基础课程模块构成,应包含相对完整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体系和基本技术技能体系,是以行业工作岗位通用的工作任务和职业基础能力为依据,进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开发、课程标准编制。该模块所有课程均为必修课,学徒必须通过每门课程考核。
4.3岗位(群)技术技能课程模块本模块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徒掌握合作企业具体岗位的技术技能。本课程模块构建要以企业具体岗位的核心能力、合作企业岗位用人标准为依据,以职业资格考试为参考,开发至少两个岗位方向的技术技能课程组合模块,课程以师带徒岗位培养为主,培养某个岗位的特殊的岗位能力。
4.4学徒个人职业发展需求课程模块本模块的培养目标是:根据学徒的兴趣和职业取向,培养学徒适应职场变化的能力。本模块根据各个职业的职业成长规律,着眼于学徒的职业发展路径设计课程。学徒根据自身职业发展,自由选择课程,由校企联合委派企业师傅,以师带徒的方式,实施在岗的个性化培养。
5现代学徒制高职电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电梯工程技术专业对接湖南海诺电梯有限公司、湖南德力通电梯有限公司等电梯企业电梯制造、安装、调试、维保等岗位,并分析这些岗位的职责和技术标准,得出了岗位的职业能力(见表1),再结合电梯安装与维修工的国家职业标准的具体内容最后形成“课岗融合、双证融通”的专业课程体系。
6探索现代学徒制专业课程系统建设的意义与价值
篇2
关键词:质量工程技术基础;教学体系;三位一体;教学改革
《质量工程技术基础》作为2006年教育部批准我校新建的国防特色专业“质量与可靠性工程(081508S)”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内容涉及质量设计、质量检验、质量控制和质量分析等诸多内容,经过分析和比较国内外相关高校所开设的质量工程类课程和出版的一些主要质量工程类教材,认为这些教材的编写满足了管理工程专业和工业工程专业的教学需求,作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质量工程技术基础》精品课建设项目,经过项目组2007年5月到2010年9月的建设,圆满完成了课程建设的任务。本文系统地研究了适合于工科高等院校本科生质量工程技术课程的教学体系,并立足于质量与可靠性工程学科的建设研究了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建立了“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实验验证”三位一体的创新教学模式。
一、丰富内涵,明确课程定位
1.课程特点。作为质量与可靠性工程专业的唯一一门质量方面的基础核心课程,《质量工程技术基础》承载着向学生讲授质量工程基本原理与技术的任务,同时帮助他们从总体上把握质量与可靠性工程专业的内涵,因此,就要求《质量工程技术基础》课程在内容上具有完备性,自成体系;在讲授方面具有专业覆盖性,从质量与可靠性工程专业的角度向学生讲述质量工程技术的内涵与内容。
2.课程创新点。由于我们率先在本科专业开设《质量工程技术基础》课程,国内外相关高校大多从管理的角度开设《质量管理》方面的课程,还没有一门从总体上讲述质量工程技术原理与方法的课程,因此就要求《质量工程技术基础》课程在内容上具有创新性,需要借鉴以技术见长的可靠性工程技术构成框架,构建出以技术为主线的质量工程技术体系,并能结合产品设计与制造过程,阐述清楚质量工程技术的内涵与应用途径,强调质量工程技术是与设计技术以及制造技术同等重要的基础使能技术。
二、突出技术,创新教学内容
1.教学目的。需要引导学生对系统质量工程基础理论进行了解,这样可以使学生掌握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教学内容。本课程系统详细地介绍质量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现了现代质量工程新的进展与成果,是质量工程师必备的知识。主要包括如下内容:①第1部分,质量工程技术概述,主要讲授质量工程的基本概念,包括质量工程基本原理、质量工程技术体系与产品全系统、全特性、全过程质量管理等;②第2部分,设计质量工程技术,主要讲授设计阶段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包括质量功能展开、系统设计、参数设计、容差设计等技术;③第3部分,制造质量工程技术,主要讲授制造阶段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包括:质量检验、抽样检验、统计过程控制、过程能力分析等技术;④第4部分,质量分析技术,主要讲授产品设计与制造过程质量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包括质量数据与质量波动、定量分析技术与定性分析技术等。
三、积极探索实践,构建三位一体式教学模式
为能更好地展现出所讲授课程的特色跟实际应用的关联,同时也为了给学生讲解课程知识内容,在课堂讲授中构建“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实验验证”三位一体式的教学模式。
1.课堂讲授,注重层次分明、循序渐进。在授课过程中引用多媒体进行知识讲解,目的是使用这种比较生动的教学方法,让抽象的知识点具象起来,学生也更容易理解这些课程内容。本课程的课堂讲授全部采用高水平多媒体课件,参考美国威斯康星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新加坡国立大学(University of Singapore)与天津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在QFD、稳健设计、质量检验、SPC等质量工程技术方面课程的课件,吸收进来并加以利用,以教学内容为中心,根据自身课程特色制作一套适合自己课程特点的高水平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共计16讲,32课时。
2.课堂讨论,注重积极参与、教学互动。将课程内容系统划分成几个单元,划分的若干个单元环节均要以理论讲解为基础,充分与实际相联系。所以在理论教学中,一些工程项目或者与实际相关联的质量问题作为课堂讨论的内容,以此为基点了解相关的理论理念以及具体问题的处理与应对。教学讨论利用同期建设的教学专用网站(http://),使课堂讨论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形成良性互动。教学网站功能包括学习讨论、参考资料、作业提交、课件提供、网上答疑等,达到面向北航本科学生的助学功能、面向北航任课教师的助教功能以及面向校外人员的对外教学服务与宣传功能。
3.实验验证,强调工程实际、学以致用。实践性强是质量工程学科的一个明显特性,学生在接触这门课程中,不单单靠理论知识,更要以系统的实验环节来辅助掌握其本质,使学生学起来积极性提高,从而教学质量也会有所提升。为此,结合我校国防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安排了如下3次实验课程教学。①质量特性识别与分解实验。质量特性的识别与分解实验以某自动步枪设计为背景,让学生熟练掌握质量屋和QFD瀑布式分解技术。②稳健性设计实验。稳健性设计实验以某航空发动机参数稳健设计为背景,实现对影响航空发动机关键质量特性参数的稳健性优化设计,让学生熟练掌握稳健参数设计技术。③符合性控制实验。符合性控制实验以某弹用发动机制造质量控制为背景,实现对制造过程关键控制参数的监控与分析,让学生熟练掌握控制图与工序能力指数分析技术。
四、实践与效果分析
本教学体系通过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2006级与2007级两届共120名学生的教学实践,期末教学质量调查表明:学生满意度达99%。本课程系统化地介绍了质量、质量工程、质量工程技术定义、质量工程技术体系与应用,课堂较活跃,讲解与讨论同步,进而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好地自主学习、思考。课堂讲解过程中需要注意理论与实际事例的相结合,在大量实例的列举当中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相关理论及其技术上的实质内涵,相关专业理论的教学对于理工科本科生以后要参与的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同样,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多样性,既生动又形象并且易于理解,这样便能很好地使学生融入其中。
通过以上一系列课程教学改革,建立了有关《质量工程技术基础》教学中的课程目的、内容、模式等相关教学体系,能够在教学计划范围内高效地完成相关教学任务,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同样能够更好地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及其思考能力,解决实际当中的相关问题,进而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对于质量工程技术的学习及研究当中,做到学以致用,为我国的国防科技工业和国民经济领域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洪生伟.质量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及其内容[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6,(6):44-46.
[2]康锐.结合国防军工企业的迫切需求制定质量工程专业培养方案[C].第三届全国工程硕士培养工作论文集,合肥,2002.
[3]康锐.为武器装备的发展培养急需的专门人才——培养质量工程专业工程硕士的探索与实践[C].第三届全国工程硕士培养工作论文集,合肥,2002.
[4]康锐,王自力.装备全系统全特性全过程质量管理概论[J],国防技术基础,2007,(4):25-29.
[5]林志航.产品设计与制造质量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6]何益海,康锐.质量工程技术体系研究及教改实践[J].质量与可靠性,2009,(4):33-36.
篇3
关键词:水利工程 建设管理体系 技术标准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onstruction practice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we should continue to improve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technology standard,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w period of our country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development.
Keywords: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 technical standards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伴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近年来兴建了一大批河道堤防、水库、水闸、大坝等水利工程。我国的水利行业不断发展,尤其是我国成为WTO的一员,新的发展形势要求建设更加符合这些标准的技术标准体系来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我国现行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的标准进行分析,揭示现行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建设适应新时期发展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新标准,以便更好地完善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标准,配套相关水利工程管理项目标准。逐步改变现行体系缺项多、起点较低、技术工艺不配套等现状,使新时期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1、我国现行标准体系的简介
我国现行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主要由《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水利技术标准汇编》、《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负责的标准项目现状表》中的相关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标准及工程建设所采用的国家标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及机电设备的安装等方面的施工标准。水利工程管理标准根据工程类别进行分类,包括了对我国水利工程管理的综合技术、河道堤防工程项目管理、水库大坝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水闸工程项目管理等。
2、我国现行标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的水利工程与管理技术标准体系中,一共有163项技术标准。其中综合类标准为19项、水利工程建设类标准为102项、水利工程管理类标准为42项,三者分别占标准总数的12%、62%、26%。另外,我国现行的标准体系中,强制性标准106项,推荐性标准23项。因此,在水里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体系中强制性的标准占主要部分。在水利工程建设标准中,施工质量检验类的标准有6项,验收及评定类的标准有14项。因此,在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的现行标准体系中,涉及工程建设的安全及环境标准的只有2项,明显较少。同时,对于验收及评定的标准只有14项,其中10项都是评定类的标准,验收标准明显不足。
3、建设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新体系
从对我国现行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标准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现行体系主要以强制性标准为主,推荐性标准为辅,这种体系标准不适应我国加入WTO协定的相关要求。因此,在建设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新体系中,我们应该后对现行体系中的强制类标准做出一定的修改。并且,应按照国家相关法规来修改并组编强制类标准较低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标准。
其次,对于加入WTO后,现行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标准中出现的结构不合理、不配套的项目建设标准要予以修改。进一步按照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来配套相关的施工技术标准。同时,建立配套的施工技术标准并符合我国相关行业的标准。伴随我国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市场不断完善,我国新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对于水利工程质量的建设与评定做出了新的规范。水利建设行业等建设行业要实现验评分离,严格实施好工程验收标准。
第三,对于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标准中技术内容相对比较陈旧的部分要加以修改。由于我国现行体系标准是在上世界八九十年代编制的,,应该把这些工程建设施工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的反应上去,以更好的配合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同时,对于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标准中缺少与环境安全及卫生等方面的内容加以补充。
第四,重新整合并编制相关强制性的工程建设标准。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之后,为了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与管理,工程建设与管理部门应该对我国现行的工程建设标准中的强制类标准加以认真审核并从“安全、环保、质量”等方面考虑,全面贯彻实施相关标准。并对零散不完整等条文进行填充,完善水利工程建设标准的汇编。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新体系的建设一定要符合国家现行法规的要求,并且新体系的核心内容要以我国法律、法规、WTO/TBT协定为基础依据。
第五,加快对水利工程建设标准的修订。水利工程建设作为一项特殊的工程建设项目,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提高对水利工程管理的标准制订,不断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同时,由于水利工程建设是利国利民的必然举措。因此,通过新体系的建设确保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及技术标准,是我国建设的水利工程有标准可依,适应新时期的发展。同时,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能够有效的保障我国江、河、湖、库等安全;保护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综上所述,建设适应新时期发展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新标准体系能够更好的完善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标准,配套相关水利工程管理项目标准。改变现行体系缺项多、起点较低、技术工艺不配套等现状,使新时期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4、结论
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新体系的建立一定要严格遵守相关的WTO协议,深化建设标准以适应我国加入WTO后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同时,新的体系建设还能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标准与国际接轨,促进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并且,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对于河道堤防、水库、水闸、大坝等水利工程建设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需要新的标准进行有效的管理并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同时,我国的建设水利工程中出现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的经验也应加入到新的标准体系中以更好的适应行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尤其是在我国成为WTO一员之后,新的发展形势要求建设更加符合这些标准的技术标准体系来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赞堂.中国水利标准化现状、问题与对策[J].水利水电技术. 2002(02).
篇4
关键词:供电;配网;电力工程;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配网技术准则及内涵特征
配电网应以城市道路为依托,每一条主干道至少应留有一条架空线路走廊,主干道和次干道均应有电缆敷设位置。配电网形成多个开环运行的单环网和“T”型以及“#”型网,每隔大约2500kVA(装建容量)对线路进行分段,分段开关和线路联络开关应采用带电压互感器能电动分、合闸的负荷开关,装建容量在630kVA及以上的用户支线与公用线的T接点处应装设负荷开关。环网应以不同的变电站或同一变电站的不同母线作为电源点(在目前变电站少,分步不均匀的情况下,可暂时以开闭所作为电源点)。相邻变电站之间的配电网络主干线,应形成单环行网络(开环运行)。以便在计划检修或事故处理下转供部分负荷,缩小停电范围。
配电网络的安全准则是:对于重要用户,必须具备双电源,重要用户别重要的负荷,除由双电源供电外,必须要求用户另外增设应急电源。以下电源可作为应急电源:独立于正常电源的发电机组、蓄电池、干电池。在此前提下,应能保证当任何一个电源检修停运时仍保持向用户继续供电。为实现绝缘导线的全绝缘化,绝缘导线应采用专用绝缘金具,绝缘导线施工时必须对切开连接的接头接续金具应加装绝缘罩或防护措施。绝缘线路上每隔适当距离应加装专用绝缘线接地线夹。超过档距必须按送电线路进行设计。
配电网系统包含输电、配电网络、发电单位、电源以及用电客户.为社会各项建设事业提供了有效的能源支持.并逐步令其辅助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细化来讲,电力配网体系属于一类离线管控并结合实时监控的综合工程。集成设备与用户信息、历史资料与实时数据、地理图形、电网接线布设等,体现了高度安全可靠性与良好集成性。
二、配网电力工程存在的技术问题
通常来讲。配电网可靠优质服务的相关技术影响因素.多来自于积污形成了过电压或闪络现象。再者,纵观相关电力技术引发的安全事故,来自外力破坏的事故机率占据较大百分比。且呈现显著的破坏影响作用。
2.1外力破坏影响。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令传统配电网体系无法符合可靠供电标准需求,主体因素在于,传统架空模式配电系统,其接线以单端电源树状放射模式。对于各类新兴发展建设的住宅、商用区域与城市开发区,则主体应用环网模式进行供电.一些电源则通常获取于附近架空线路,进而增加了其不可靠因素。另外,基于网架建设规划阶段没有统筹完善前期.一些地区用户急需用电,令一次到位的建设目标较难实现,令系统许多接线通过临时处理方式操作。给整体系统增加了不良安全隐患。一些配网电力系统架空线路会沿着主要交通干道进行布设,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各类新兴施工建设项目逐步增多,进一步对该类地域线路架设运行安全可靠性造成不良影响。一些老城区由于电力配网系统建设较为简陋、单薄,令其具有较差的电能传输转供能力,加之接线处置相对混乱。地形地貌相对复杂,进一步提升了电网系统事故发生机率。再者,一些服务周期较长的电网线路、变电设施设备,其综合安全性能及服务容量已无法适应当前快速增长的用电需求及电力负荷状况。在出线较多。环境污染影响、设备老化、系统绝缘能力降低的综合作用下,将令电力事故发生率逐步升高。造成综合安全可靠性的不良下降。
2.2闪络影响作用。电力系统运行服务阶段中,各类工程设备绝缘性能受到长期高电压负荷影响,会令其绝缘表面逐步积污,并交易引发闪络现象。同时会令其绝缘冲击功能显著下降,很可能在单相或多相引发污闪及形成单相接地.令其他相电压显著提升。倘若遇到较为恶劣的环境状况.便会令绝缘件受压能力不良下降.还会令闪络点有所增加。另外基于污垢影响.会令电力配网系统工程总体绝缘抗击能力降低百分之 十甚至更多。令单相接地形成零序电压。如果配网系统变电所互感装置具有较差的性能,则会形成铁磁谐振,令过压量有所提升,并会引发相绝缘击穿.两相短路接地现象。进而形成不良的系统安全隐患。
2.3过电压破坏影响。配网系统中电气设备服务运行,需接受工频电压影响,同时还会受到大气与内部过电压的综合作用。在恶劣环境气候影响下,该类作用会更加明显。对于投入服务运行时间较长的系统设施,由于其前期设计缺陷、规划不足,不具备充足的爬距,令其可靠服务受到较大威胁。一旦当电容电流高出标准量,如果不通过有效处理,将令接地电弧形成较高过电压,并且较难消除,会对整体电力配网工程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三、配网电力工程相关技术问题的有效控制预防策略
3.1优化配电网组织结构,营造安全供电环境。为有效预防配网电力工程相关技术问题,提升安全运行可靠性,我们应从完善架构人手,令供电等级电压合理简化。适宜选用配变容载比。基于输送电力过程,要实现不同电压水平的降送处置。涉及到较多降压操作,因而势必引发显著电能损失,并形成不良浪费,有损电能质量及电网系统可靠运行。为此,应采取科学的工程技术令电压等级合理简化。应依据用户状况,进行供电电压等级的优化选择。进而改善总体供电状况。同时。还可引入降压处置措施,有效节约成本投入,便于系统线路的优化搭建。再者,基于快速城市建设发展步伐。人们对空间环境的优质需求日益强烈。因此倘若仍旧采用架空布线方式,不仅无法提升安全可靠效益.还会对城市建设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可科学引人电缆电力工程技术。可通过依据经济负荷方式进行运行,控制运行变压器不发生过载现象,摒弃单一的一台配变实施供电模式,应配设多于两台设备的良好供电系统,通过配变容灾比的优化选择,令系统转供水平良好提升,运行供电可靠性显著强化。
3.2引入综合电力工程技术,预防污闪与雷击影响,优化配网系统转供电效能。为科学预防污闪影响,应引入科学有效的电力工程综合技术措施,装设必要的防污装置,引入绝缘热缩相关管路,预防外力影响与不良污染。还可位于变电站控制开关地区引入吸湿装置,令环境湿度有效下降.进而抑制污闪形成的必要条件。在落雷发生频繁区域,可应用瓷横担技术进行优化改进。提升系统防雷击能力。为优化提升配网电力工程转供电能效,应引络开关,技术装置,有效降低故障定点范畴。可采用具有良好防控功能的SF6 装置,发挥其智能控制功能,令整体体系结构趋于简化,体现良好的运行效能,并延长应用服务寿命,降低检修维护投入。该技术方式可令系统非故障段快速自动的复原供电,同时还可创建馈线联系,优化系统供电能效,缩减由于故障引起的停电地区范围。
3.3完善管理控制,提升技术水平。伴随现代化科学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电力配网系统应引入电力工程现代化技术,强化管理控制,提升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可通过对员工技术水平、实践能力的综合培训,提升其安全管控意识、以质量为先,注重精品建设。同时工作人员应全面掌握系统设计、检修管理技能,计算机系统运行控制技巧,进而为电力工程综合技术目标的实现创设完善保障。另外应强化停电管理,依据工程技术需求、系统生产管理进度提前报批停电计划。对于引发故障需临时停电状况,应向调度请示,进而有效降低综合电量损失,实现效益增长。
篇5
关键词:毕业实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毕业实践环节是高职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它主要包括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两方面的内容,这两方面内容是对前面各个环节的总结、转化和深化,是毕业生通向社会的桥梁。它的重要性是其它环节所无法比拟的,不可替代的。为了把高职类学生培养成应用型技术人才,特别强调实践技能,而毕业设计环节尤其重要,是检验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次检阅。
我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课题方向,大致有工程应用类、管理类、设计类等。如施工组织设计、预算编制、施工方案等,其中施工组织设计占了大半。
对于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课题的选择非常重要。课题的方向,应该结合社会岗位需求,跟工程实际结合起来。通过发动老师以及发动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来确定课题。一方面可以扩大信息的来源范围,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调查中了解行业信息,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目的性,也可以与顶岗实习作进一步结合。
此外应加强校企合作以获得较多的具体工程施工组织方面的课题。高职院校一般都有专业指导委员会,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成员大多是各施工类企业的负责人,而且这些企业通常都是校企合作企业,那么定期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增强与这些企业的沟通,邀请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就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进行专项指导,很有必要。
下面针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存在的问题作一些分析:
1 当前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在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命题定位上把握不准确
立题不当体现在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命题上,没有根据学生自身实际来,有些教师不能很好的把握毕业实践选题难度,在给部分学生制定毕业设计课题时,没有考虑到学生本身的知识结构的局限,题目的范围或体量超出了高职学生所能承受的范围,在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过程中才发现完不成或不会做,影响了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顺利进行。为了完成毕业设计,还会造成抄袭现象,影响实践锻炼效果。 1.2学生投入不足或认识不够,完不成选题就业对学生毕业实践影响比较大。由于存在就业的压力,使许多学生将很多精力放在联系工作之上,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毕业实践中去,毕业实践时心不在焉,出现懈怠情绪。对整个毕业实践进程影响明星。
部分学生对研究题目认识不足,准备不充分,其表现往往是应付了事。对需要完成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前面还好后面就不行,或者很不完整。另外有些学生,还把一些其他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全盘照抄,没有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工程上来,闹出许多笑话。 2相关问题的改进 2.1完善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选题 为保证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选题质量,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把关:首先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编制施工组织设计选题的内容应与本行业最新的发展趋势密切相关,这需要指导教师密切关注当下国内外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其次选题难度应适中,尤其是需要根据不同学生个体,有针对性的布置不同难度或范围不同的施工组织设计题目,以确保每个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现有条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毕业设计。如果学生在完成全部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编制有困难时,也可以让他做专项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绝对不能把其他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复制了事;另外选题要在校企合作下进行,依托顶岗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一起来进行,选题可以是真实的和接近实际的工程,这样学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文件才是真实以及有效果的,其本人也会觉得有成就感。另外还需保证课题的多样性,避免题目重复出现。 2.2根据学生差异,因材选题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个体存在很大的差异,且新时期的学生每个人所追求的目标亦不相同,自身想法很多,因此在面对具体施工组织设计时,有些学生会认真去思考,根据所学知识把施工进度、施工质量、施工成本以及文明生产等都考虑进去,但相当多学生不会把各个方面都能形成想法的,对这部分学生就应当考虑让他完成施工组织设计总体编制,或针对某专项施工进行组织设计编制就可以了,但可以在深度方面作出要求。
鉴于不同学生各自拥有不同客观条件和自身追求,因此作为指导教师需要根据各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适合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课题,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完成选题,顺利毕业。为此作为指导教师,首先应该主动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在毕业环节中初见学生的时候,了解学生的就业方向,签约的意向单位以及将来拟从事工作的类型,了解专业课程的学习情况。在明确学生的相关背景之后,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为不同学生量身定做不同难度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课题。
3如何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实施
3.1由具有“双师型”资格的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既可以是学校教师,也可以外聘校企合作单位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当然外聘教师最好经过教师职业培训)。对于学生自己到实习单位联系的校外工程技术人员,经资格审查后,也可作为校外指导教师,但同时学校还应指定一位校内联系教师,负责联系和监督的作用。从这里可以看出校企合作企业的作用不仅是提供课题,更重要的是提供实践指导。
由于真实的课题是千变万化的,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所以对指导教师也是一个挑战,教师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时,首先必须充实自己的实践知识,这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同时教师要密切与学生顶岗实习的单位指导老师联系,有目标地选择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课题,一方面为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同时有助于产、学、研一体化,加强与教学的紧密结合,使教师更加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
篇6
关键词:水利工程 建设管理体系 技术标准
伴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近年来兴建了一大批河道堤防、水库、水闸、大坝等水利工程。我国的水利行业不断发展,尤其是我国成为WTO的一员,新的发展形势要求建设更加符合这些标准的技术标准体系来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我国现行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的标准进行分析,揭示现行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建设适应新时期发展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新标准,以便更好地完善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标准,配套相关水利工程管理项目标准。逐步改变现行体系缺项多、起点较低、技术工艺不配套等现状,使新时期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一、我国现行标准体系的简介
我国现行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主要由《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水利技术标准汇编》、《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负责的标准项目现状表》中的相关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标准及工程建设所采用的国家标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及机电设备的安装等方面的施工标准。水利工程管理标准根据工程类别进行分类,包括了对我国水利工程管理的综合技术、河道堤防工程项目管理、水库大坝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水闸工程项目管理等。
二、我国现行标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的水利工程与管理技术标准体系中,一共有163项技术标准。其中综合类标准为19项、水利工程建设类标准为102项、水利工程管理类标准为42项,三者分别占标准总数的12%、62%、26%。另外,我国现行的标准体系中,强制性标准106项,推荐性标准23项。因此,在水里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体系中强制性的标准占主要部分。在水利工程建设标准中,施工质量检验类的标准有6项,验收及评定类的标准有14项。因此,在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的现行标准体系中,涉及工程建设的安全及环境标准的只有2项,明显较少。同时,对于验收及评定的标准只有14项,其中10项都是评定类的标准,验收标准明显不足。
三、建设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新体系
首先,从对我国现行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标准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现行体系主要以强制性标准为主,推荐性标准为辅,这种体系标准不适应我国加入WTO协定的相关要求。因此,在建设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新体系中,我们应该后对现行体系中的强制类标准做出一定的修改。并且,应按照国家相关法规来修改并组编强制类标准较低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标准。
其次,对于加入WTO后,现行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标准中出现的结构不合理、不配套的项目建设标准要予以修改。进一步按照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来配套相关的施工技术标准。同时,建立配套的施工技术标准并符合我国相关行业的标准。伴随我国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市场不断完善,我国新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对于水利工程质量的建设与评定做出了新的规范。水利建设行业等建设行业要实现验评分离,严格实施好工程验收标准。
第三,对于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标准中技术内容相对比较陈旧的部分要加以修改。由于我国现行体系标准是在上世界八九十年代编制的,应该把这些工程建设施工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的反应上去,以更好的配合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同时,对于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标准中缺少与环境安全及卫生等方面的内容加以补充。
第四,重新整合并编制相关强制性的工程建设标准。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之后,为了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与管理,工程建设与管理部门应该对我国现行的工程建设标准中的强制类标准加以认真审核并从“安全、环保、质量”等方面考虑,全面贯彻实施相关标准。并对零散不完整等条文进行填充,完善水利工程建设标准的汇编。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新体系的建设一定要符合国家现行法规的要求,并且新体系的核心内容要以我国法律、法规、WTO/TBT协定为基础依据。
第五,加快对水利工程建设标准的修订。水利工程建设作为一项特殊的工程建设项目,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提高对水利工程管理的标准制订,不断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同时,由于水利工程建设是利国利民的必然举措。因此,通过新体系的建设确保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及技术标准,是我国建设的水利工程有标准可依,适应新时期的发展。同时,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能够有效的保障我国江、河、湖、库等安全;保护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综上所述,建设适应新时期发展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新标准体系能够更好的完善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标准,配套相关水利工程管理项目标准。改变现行体系缺项多、起点较低、技术工艺不配套等现状,使新时期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四、结论
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新体系的建立一定要严格遵守相关的WTO协议,深化建设标准以适应我国加入WTO后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同时,新的体系建设还能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标准与国际接轨,促进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并且,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对于河道堤防、水库、水闸、大坝等水利工程建设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需要新的标准进行有效的管理并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同时,我国的建设水利工程中出现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的经验也应加入到新的标准体系中以更好的适应行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尤其是在我国成为WTO一员之后,新的发展形势要求建设更加符合这些标准的技术标准体系来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CBE模式; 课程体系; 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2-159-001
1.CBE教学理论简介
CBE是英文(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的缩写。原文的涵义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在西欧北美一些国家的职业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取得很好的效果。例如,加拿大的许多社区学院都采用CBE模式开展职业教育活动。CBE模式强调的是职业或岗位所需能力的确定、学习、掌握和运用。也就是以职业或岗位所必需的知识、技能、行为意识作为从业能力的基础,以能力表现为教学目标及教学进程的基准,注重学的内涵,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来组织课程与实施教学的系统方法。
CBE教学模式课程开发一般由市场调查与分析、职业能力分析、课程体系开发、课程实施管理、课程评价与改进等5个部分组成。CBE的实施过程有一定的模式,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过程一般可概括如图1所示
2.社会需求调查与职业能力分析
目标,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大部分仍然没有脱离学科体系的影子,或者存在局部的行动导向课程改造,对该专业培养高素质职业型技能人才有很大的制约作用。
2.1以石化行业为依托,开展社会需求调查。参照石油化工行业标准的要求,设计《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及资格能力调查表》,在广州石化、广州石化检安公司、茂名石化、广州华达气体有限公司等单位的相关人员进行了调查,为近200位技术干部、管理干部和技术工人认真完成了调查表,为我们开展岗位能力分析和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打下良好基础。
2.2根据社会需求调查结果,确定专业核心能力。CBE模式中,能力分析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要求以需求分析为基础,由产业界的专业人员组成的专业委员会进行工作分析(即专业分析),最终形成职业能力表(简称DACUM表)。我们聘请了广州石化教授级高工侯特超为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在5位企业专家指导下,确定了《化工设备维修技术职业能力表》,DACUM表是专业课程体系的指导性文件,包括职业能力、职业知识、职业素养三大内容。
3.CBE模式下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
3.1构建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职业课程体系架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重构践行我院培养“有教养、有本领”的人才培养总目标,依据“技能培养为主、理论学习为辅、融合职业素养”的指导思想,把《化工设备维修技术职业能力表》项目从工种、专业所要求的操作技能、技术知识、操作顺序、工作态度等内容―一开列出来,编成任务目录。职业核心课程内容的选择将根据任务目录进行了重新编排,包括教学标准、课程开发、实践教学的取舍等,最终形了化工设备维修技术核心课程体系,如图2。
3.2以行动导向法开发工学结合院本教材。课程开发是落实职业课程体系的重要保障,化工设备维修技术职业能力课程开发以行动导向法为指导,每门课融合了职业能力、职业知识和职业素养三大内容。例如《压缩机维护检修技术》课程包括了“维护检修活塞式压缩机”、“维护检修离心式压缩机”和“维护检修其它压缩机”三大工作项目,每个工作项目由若干个学习情境组成,学习情境包含工作任务、知识学习和素质培养等内容。课程内容着眼于解决的是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
3.3课程的实施。课程的实施即将选择并组织好的内容付诸实践,没有实施的课程只不过是空中楼阁。本课程体系在实施过程中,注重教师团队整体素质的提高,探索行动导向法的实施方法,改善实践教学条件。例如建设了精细化工通用生产装置、塑料生产中试装置等生产性实训装置,为课程体系的有效实施提供了保障。
4.结束语
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职教课程体系是培养化工设备维修技术创新型、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础。要培养符合石化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必须注重学生实践技能训练,保证够用的理论知识,同时要具备良好的综合职业素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体系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改进,已成为广州市级示范性建设专业的实施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友华,邱运亮,刘振湘.CBE教学模式与高职教育模式的比较及应用[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
篇8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工程应用;高职;实训课程体系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是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的高职专业,在2016年最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中更名为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满足建设行业和企业对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高职院校必须注重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建设,为进一步提高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水平提供保障,从而为建设行业、企业培养高素质、多技能的全面发展型人才。
一、高职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按照“守类型、稳规模、强内涵、调结构、促合作、探贯通、办特色”的办学思路,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重在培养面向建筑和工程领域,从事智能建筑系统和工业控制相关工作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设备安装、系统施工、系统调试、系统管理、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维护与改造、系统报价和招投标、工程管理、绘图和资料管理、工程监理、产品销售等岗位。
二、高职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实训课程内容单一目前,高职院校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多以单项基本技能训练为主,且多分散在各门专业课中,容易使高职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缺乏完整的工作过程、知识和技能,从而无法完成系统化的工作。(二)实训教学方法陈旧对强调实践性和应用性、多学科交叉的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有些高职院校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实训教学,部分教师专业不对口,导致学生感到课堂沉闷,从听不懂进而过渡到提不起兴趣,很难理解、掌握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的专业实训课程内容,难以形成工程应用能力。
三、高职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建设
(一)多样化的实训教学方法
在高职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多样化的实训教学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具体可包括以下几种:第一,项目教学法。本专业的核心专业课每学期都要进行实训,然后将实际工程做成项目单,并根据企业标准检查项目结果。第二,任务驱动法。将大型的工程项目分解成各个小项目,全班共同完成,这样,不但积累了学生的工作经验,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三,建立多样性的实训实践模式。为了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教师将部分小系统、小项目直接制作成任务,学生自主选择去完成相应的工作,这样,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在不占用总课时的条件下又增加了更多的系统和项目。第四,不断扩充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每个假期,高职院校都安排学生到相应企业进行假期实习,建立多个长效的假期实习基地。
(二)构建实训课程体系及培养模式
第一,构建基于工程应用实训基地的培养模式,研究企业的岗位技能要求,探索培养模式目标和培养环节,制定实训课程教学计划,研究培养模式的创新性,激发培养模式的内在动力,建立高效的培养机制。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为载体,采取对图纸和系统进行深化设计的方法以及既接近实际工程又符合实训基地培养模式的系统工程。第二,构建基于工程应用实训基地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训课程体系,针对培养模式的要求,开发相应的模块课程,确定本专业的实训模块,并通过比较国内外其他院校课程和实际工作技能要求以及最新的先进技术,探讨适合本产业结构的实训课程体系。另外,还要注重实训培训模块课程的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的链接问题;保证实训培训模块课程的课时,合理解决核心专业模块课程过重的问题。第三,构建基于工程应用实训基地的实践实训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基于实际工程的基地,合理利用校外实习实践环节,建立高效合理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工作经验。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高职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提出了要从实训教学方法和构建实训课程体系及培养模式两方面加强高职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建设,进而为建筑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创新型的现代化人才,充分满足市场对建筑人才的需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建筑相关专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贾正松.论高职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J].职业教育研究,2013(2):36-37.
篇9
加强科技人才建设经验交流
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不断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一是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把人才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持续贯彻落实《**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市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市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加快科技人才建设推动全市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向深入发展。今年4月,我市召开了全市科技奖励大会,市四大班子相关领导出席会议,隆重表彰了2010年度市科技进步奖获奖单位和个人,进一步营造有利于科技人才发展的环境,引导鼓励科技人才干事创业,为加快全市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二是不断加强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指导、帮助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科技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广阔舞台。指导支持**市二纺机股份有限公司、豫南面粉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的研发机构升级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织批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佛**生态茶叶有限公司等15家单位建立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至此,我市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达15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了61家。一批各具特色创新平台的先后建立,不但为企业引育科技人才、留住用好科技人才提供了载体,也有力地促进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三是不断探索人才机制。创新科技人才培养政策机制,建立产学研合作培养机制,突出以用为本,增强科研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推进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企业间科技人才的双向交流、相互兼职;创新科技人才评价激励政策机制,健全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注重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不断加大科技奖励力度,引导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建立以科研质量和创新能力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标准,完善职称制度;创新科技人才流动和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人才流动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的导向作用,健全科技人才流动和利益保障机制,支持我市单位选派科技人员到省内外乃至国外知名机构和企业接受培训或开展合作研究,提升科技人员素质和科研水平。今年,由我市辰龙茶叶公司、**农专组成的"特级眉茶科技开发团队"获"国家星火计划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篇10
【关键词】电子信息 自动化 特色 专业群
电子信息产业是利用电子技术专门设计、研发、销售电子元器件以及电子设备的现代信息化产业。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与科研力量的不断汇聚,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技术水平与产业利润均位于世界前列。今后我国信息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策略是深入地方,由局部带动整体共同繁荣。为了让地方信息化产业更加有实力、有特色,建设服务地方电子信息产业特色的应用电子技术类专业群就显得非常必要。
一、电子技术类专业群的涵义
电子技术类专业群是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核心,在核心力量的带动下大力发展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通信技术、电气自动化等专业技术。电子技术类专业群是在电子技术专业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基础专业扩大到相关技术专业的专业集合。电子技术类专业群的建立也是符合我国社会中各个行业岗位对于电子技术类人才的需求,符合国家高等教育对人才技能的培养目标。随着近年来应用电子技术在电器、办公设备、银行设备、交通设备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我国更需要掌握知识全面、技能应用熟练的具有较高综合能力的电子信息类人才。我国地方电子信息产业具有规模小、产业链完善的特色,在这样的产业发展背景下,如果将与电子信息技术相关的通信与自动化技术结合起来,将更有利于地方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力量的提升,有利于经济的振兴。
二、建设服务地方电子信息产业特色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群的作用
1.有利于电子信息产业人才的培养
将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通信技术、电气自动化作为应用电子技术类专业群进行建设,有利于整合学生资源,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提高相关的职业技术能力。这对于让学生触类旁通、提高专业技术的综合能力都很有帮助。这也适应了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对于人才的“适应社会岗位发展需要、适应地方产业化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要求。
2.有利于地方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地方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整个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单元,其产业特色是产业企业密集,人才需求量大。这些产业单位有很多技术岗位空缺,需要一批具有专业技术知识且实践操作能力强的优秀应用电子技术人员来弥补。服务地方电子信息产业特色的应用电子技术类专业群的建设将会为这些单位输送这样的重要人才,为其提供最具有竞争力的人力资源。有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力量做后盾,地方电子信息产业才能够永保续航能力,提高生命力。
三、服务地方电子信息产业特色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群的建设策略
1.要有完善的专业群建设目标
服务地方电子信息产业特色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群的建设要以服务地方电子信息产业为宗旨,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真才实学,掌握从电子电路设计、电路板制作、电子元器件焊接技术再到单片机电子程序设计的综合性电子类人才。人才培养侧重技术应用与实践操作。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通信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方面注重开发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2.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群的构建
服务地方电子信息产业特色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群的构建,首先要以地方电子信息产业对技术的需求为基础,进行专业的构建。主要包括四大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通信技术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等。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要加强对学生数字电子技术、PCB画板制作技术、贴片焊接技术、CAD制图软件使用技术的培养,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中要加强对学生自动控制、通信技术、DSP与EDA软件使用技术的培养,在通信技术专业上主要在学生的通信程序设计、无线通讯设备制作与调试上下功夫,在电气自动化专业要加强学生的电气控制技术、单片机程序设计等能力的培养。
除了对专业的针对性进行划分以外,还要注意专业间的融合。可以多设置实验与实训课时,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各个专业的知识也是互相紧密联系的,在专业群的构建中要善于将各个专业知识进行整合。例如,可以设计课程设计,如设计一个单片机程序设计系统,让学生将程序设计、产品开发、焊接、制板等电子技术都运用起来,提高学生对专业群知识的运用能力。
3.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群的培养体系建设
服务地方电子信息产业特色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群的培养体系建设要分两大步骤进行。首先,要对地方电子信息产业的特点、发展历程与存在问题进行详细的调研与考察,针对这些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专业群的教学计划、教学进度与教学内容。例如,地方电子信息产业目前急需基层的电工技术人员,特别是焊接电路板、元器件贴片、电子元器件检测与维修等应用型技术人员。那么,在专业群的建设中就要多考虑这方面的因素,在系统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不要忽视这些基层职业技能的培养与实践训练。
其次,要在培养体系建设方法上下功夫。应用电子技术类专业群是以服务地方电子信息产业为宗旨的,就要多融入技术应用与实践教育。在建设过程中要多方位、多角度地运用不同培养方法,例如,加强实验环节的教学、组织电子知识竞赛、电子技术产品设计大赛等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的产品设计思维。此外,在体系建设中也要会应用最先进的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提高体系建设效率。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工程造价预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