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陈述范文

时间:2023-04-07 03:09: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个人陈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个人陈述

篇1

尊敬的教授:

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阅读我的这份个人陈述

我叫XXX,来自XX省XX市,2009年以优异成绩从XXXX学校考入XXXX大学商学院会计专业。本科三年的锐意进取,使我有幸在强手如林的本专业脱颖而出,有机会继续我喜爱专业的研究和深造。

XX大学以其优良的学术传统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在我本科生涯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从大一时的懵懂迷茫,到大三时的成熟坚定,我清晰地感受到自己一步步的成长,老师的谆谆教导和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常使我受益匪浅。我始终坚持勤学好问、善于思考的学习特点,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相结合的学习原则,加之科学的学习方法、诚恳的求学精神,不仅奠定我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成绩也一直保持在专业前列;大一时即被同学们推举为学习委员,每门课后,我所总结的知识要点都成为同学们争相传阅的复习宝典。

在专业学习方面,我一直对自己严格要求,课上积极与老师交流互动,课下广泛阅读国内外相关权威书籍,深入理解课程的内涵、原理,部分核心课程成绩达95分以上,在大一、大二分获XX大学三等奖学金和“XXX”奖学金的荣誉,并曾获得XX大学三好学生的称号。我注重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学科间的融会贯通,除认真对待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审计学、管理学、西方经济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及相关的实践外,我还选修了财务报表分析、管理咨询、国际金融、国际经济等专业选修课,拜读了大量的管理学著作和自传,以此来扩宽知识领域,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在英语学习方面,得益于高中阶段在**外国语学校学习的深厚基础,我在大一阶段就分别以XXX分、XXX分的高分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本科一、二年级时我比较注重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大三时通过各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以及企业实习,我对于会计专业的历史背景、知识体系和发展前沿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开始有意锻炼自己的科研能力。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中,我作为组长带领另外三名同学对上市公司冠城**进行了深入的资料收集和全面的财务分析,完成8万余字的《XXXX财务报表分析报告》并在全班进行案例展示,得到了老师的高度评价,并使得我的信息提取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在《管理咨询》课程中,我又与同学合作,通过实地走访、调查问卷、多方访谈等形式,对XX市图书馆进行深入调研,在任课老师的指导下,综合运用管理学知识,完成了近4万字的管理咨询项目报告《基于顾客满意的公共图书馆馆员管理--以XX图书馆为例》,并以建议方式提交馆方,这次调查报告的完成使我对管理学方面的研究方法与范式有了进一步的掌握。随着会计理论学习的深入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积累,我深刻体会到注册会计师行业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局限性和紧迫性。因此,我基于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粗浅认识,本学期撰写了论文《中外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的比较与思考》,尝试理论创新,提出完善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的措施与构想。

在专业能力拓展方面,我认为经济管理类学科源于实践更要回到实践中去,为进一步历练自己,2011年4月,我作为队长与三名不同学科与年级的同学组队参加了第二届“毕马威杯”管理案例分析全国十强邀请赛XX大学选拔赛。新颖的思路、完美的配合以及流利的英语展示,使我们在激烈的校内竞争中拔得头筹,代表XX大学与来自著名学府的优秀学生一起参加全国总决赛。这次参赛经历极大提高了我的商业思维、团队合作和组织领导才能,为后两年专业学习开拓了新的视野。同年7月,我又入选XXXX会计师事务所精英计划,参加了实务培训夏令营和为期六周的寒假实习,亲身参与到IPO项目的审计工作中,不仅加深了我对会计行业的热情和对职业发展的综合把握,更使我感到本科学习并不足以满足当今社会对高层次会计人才的需求,所以,我更加渴望自己有一个进入高水平学校继续深造学习的机会。

篇2

本人目前所从事的船舶行业,制造流程固化,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浪费巨大,管理创新难度大,偶然间听到身边的同事有在读贵校的MEM课程,对于精度化管理这块有着很新颖的想法和研究,因此使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目前我国的传统制造业需要理论联系实际的进行思考和改革。希望通过学习现代工程管理理论和方法能够培养自己的系统思维能力、工程运营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与时俱进,致力为我国不仅为制造大国更成为制造强国的目标添砖加瓦。

从毕业至今一直从事着船舶行业的工作,并且所在单位为国内排在前列的企业,有着丰厚的现场制造经验,设计经验和项目经验。在普通设计员到设计主管的过程中,深刻的认识到了目前阶段船舶制造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精细化管理不足,设计流程不完善,图纸计划和生产计划非常难契合等问题,无从着手。知道问题出在哪但不知道如何提高和减少,如攻读MEM,可以有足够的平台去实践和试错,理论联系实际的去巩固和提升所学的内容。并且目前本人任项目主管一职,不仅需要核对图纸,还需要把控整个项目的进度,协调专业内部人员的分工安排,并且要经常与公司内部其他部门之间协商配合。所以,管理本身的工作任务已经远远超越了设计出图本身,这就需要大量的理论基础,通过系统的学习,提升总体的管理能力。

未来5-10年,我想成为船舶领域的专业化人士,我明白这是一个长期的努力过程,我打算分两步走:前四年为第一阶段,巩固并打牢现有的基础,将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掌握并运用到位,做到至少本职工作内的所有环节都熟练,同时加强学习管理类的相关知识,将自己沉淀下来,戒骄戒躁,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后六年为第二阶段,通过自己前期积累的实际经验和理论学习,能够在除设计本职工作外,更突显自己的管理能力和眼光,完善改进目前设计部门所存在的问题,将新理念新想法带进团队,将传统的设计管理流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升设计效率。在做到设计管理本身完善的同时,希望像其他部门推进该方法学习,也希望未来船舶行业能加快智能化建造的进度,传统劳动型密集型产业终将被淘汰,故我们必须要与时俱进加快智能化率,减少不必要和人工浪费的流程,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这是我的职业目标也是我对我所从事的领域的一个期望。

篇3

一张照片牵动四个男人的心

2007年5月的一天,台湾一家媒体头版刊登的一张照片引起一片哗然。照片上的中年女人面容憔悴,带着厚厚的眼镜,嘴角下垂,神情凝重,脸上写满岁月的痕迹,旁边的文字注释,这张照片竟然是从公众视野中已经消失了9年的著名歌手陈淑桦。而照片上的这个她,和9年前那个温柔知性的她有天壤之别。

那天早上,从报纸上看到陈淑桦的照片时,李宗盛的心被刺痛了。眼前这个面容瘦削、老态的女人,还是当初那个他一手打造的温婉又有灵性的陈淑桦吗?

那还是在1987年,李宗盛作为滚石的新锐制作人,认识了刚刚加盟滚石不久的歌手陈淑桦,并成为她的制作人。李宗盛将气质雍容典雅的陈淑桦定位为都市知性女子,同时针对陈淑桦的音色和音质,专门为她量身定做了《梦醒时分》、《你走你的路》等歌曲。很快,陈淑桦就在歌坛卷起一阵惊涛骇浪,她的歌风靡大街小巷,获奖无数,也开创了一个陈淑桦的专属时代。虽然迅速成名,但陈淑桦仍然保持着谦和的态度,并很快和李宗盛成为莫逆之交。李宗盛毫不讳言地说,陈淑桦是他难得的知己!

可随着公司进行人事重组,李宗盛又有了新的任务,他们各自忙着自己的工作,联系也渐渐少了。李宗盛记得上一次见面的时候还是在陈淑桦的母亲去世的葬礼上。可是没想到多年未见,再见她时竟然是无良的狗仔队登在报上如此骇人的照片。

与此同时,陈淑桦曾经的同事兼好友周华健也看到了照片和报道。同样的,他的心情久久未能平复。周华健曾与陈淑桦对唱过一首好评如潮的歌《萍水相逢》,两人也因为音乐成为朋友。后来,在周华健的个人演唱会上,陈淑桦当着数万歌迷,率性而热情地为周华健送上祝福的拥吻。随着陈淑桦退出歌坛,他们渐渐失去了联系,可只要想起当初和陈淑桦相处的温馨点滴,周华健心里就备感温暖。

可是好事的媒体依然不肯轻易放过这条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他们每天守在陈淑桦家外,等待机会。而一直在家休养的陈淑桦得知自己的照片见报后,久未接触媒体的她情绪波动极大,很多天都不出门……

陈淑桦的近况让李宗盛心疼不已,在一次媒体见面会上,他站出来大声呼吁:“你们饶了淑桦吧!不要再去伤害她!”他的呼声得到了在场的张震岳的响应。

张震岳一向不喜欢和娱记打交道,连自己的新歌宣传都懒得去回答记者的提问,可是那天,他却面对镜头诚恳地请求有良知的记者不要再守在陈淑桦家楼下了,不要再去打扰她平静的生活!原来,张震岳之所以能够在音乐路上走到今天,和陈淑桦的仗义举荐分不开。一次,陈淑桦作为“木船民歌比赛”的评委,发现了张震岳的才华和创作能力,后经她的推荐,19岁的张震岳成功和滚石签约。

这天,在回台北的纵贯线铁路上,罗大佑被桌上的一本娱乐周刊吸引了,上面的照片和巨大的标题让他忍不住翻看起来。一直在高雄忙着自己音乐剧创作的他这才知道媒体找到了好友陈淑桦。因为陈淑桦换了电话,他们已经失去联系很多年了,而照片上陈淑桦空洞的眼神和恍惚的神情让罗大佑的内心一阵抽紧,他的思绪也由此回到了16年前。

那时的罗大佑还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愤青,他将自己的思想融汇到音乐中,做出了当时无人能及的深刻、有思想的音乐,也被称为台湾“音乐教父”。作为“音乐教父”的他也有许多常人难以忍受的怪癖,他常常不管不顾地在录制现场抽烟,许多女同事都看见他就皱眉头;他不苟言笑,动不动就出言责难,每个和他合作的歌手都叫苦不迭。

陈淑桦和罗大佑合作《滚滚红尘》时,罗大佑如往常一样在录音室一根接一根抽烟。细心体贴的陈淑桦却经常在他的烟盒里偷偷放上两块口香糖,不仅如此,陈淑桦还让她经纪人的妈妈为罗大佑熬制各种润喉的茶水、甜汤。“吃人嘴软”的罗大佑对陈淑桦不仅态度和悦,而且渐渐减少了在录音室抽烟的“恶习”。而陈淑桦也成为罗大佑为数不多的女性朋友。他们也曾无数次往返这条纵贯线铁路,在台湾四处做宣传,留下了许多欢笑和彼此对音乐的见解。而现在,他却在这条路上看到了陈淑桦如此沧桑的模样,心情异常沉重……

组建乐队进行另类拯救

陈淑桦在圈内多年,她超然的气质和善良的心性让她结交了许多好友。同时,她的歌声温柔婉约,打动人心,先后取得了众多奖项,发行的唱片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可在1999年,陈淑桦的人生轨迹却转了一个弯。

1999年,陈淑桦深爱的母亲因摔跤引发心脏病骤然离世。陈淑桦和母亲感情很深,因此,母亲的突然去世,让陈淑桦深受打击,无法承受丧母之痛的她,不顾一切地在演艺事业巅峰之际淡出歌坛,并换掉电话,不再和圈内朋友联系。

2003年12月,滚石唱片出了一张名为《给淑桦的一封信》的精选专辑,而她只是通过妹妹回应:“收到,谢谢好意!”就再也没有下文。随着陈淑桦将自己的封闭,娱乐圈忙碌的朋友们渐渐忘记了她的存在,那些曾经一起共度的美好日子也被收藏起来。

时隔十年后,当这张照片牵动了大家的心时,李宗盛、罗大佑、周华健及张震岳这四个重量级的音乐人有了一个新的想法。他们为陈淑桦担心,不知道她是否真的如媒体所说,搬到了贫民窟,陷入了“经济失调”的状况,还是罹患“忧郁症”已经“疯了”?李宗盛他们希望能了解她真实的情况,并都愿意给陈淑桦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试图和陈淑桦取得联系,可令人遗憾的是,她没有任何回应。深受媒体刺激的陈淑桦已经足不出户,拒绝来自外界的任何讯息。

联系不到陈淑桦本人,他们四人都很着急,在百忙中还不忘到处从圈中好友那里询问这几年是否有人和陈淑桦接触过,想知道她的状况到底怎样。

很快,在一次聊天中,周华健的好友、著名的节目主持人陈凯伦说出,他曾在2005年3月与陈淑桦面对面地聊了两个多小时。那次,陈凯伦是在一个慈善机构的帮助下,才有了登门拜访的机会。原来,退出歌坛后,陈淑桦就把所有精力投入到研究佛学,闭门不出,一个人关在房间里,同住一屋的父亲和姐妹都难与她搭上话,甚至一度还有“出家”的打算,后来因为家人反对才放弃。陈凯伦说当时陈淑桦“脸色红润,精神相当不错,滔滔不绝,恢复到了邻家大女孩的模样”,她甚至曾考虑复出。但到了最后,她还是选择了放弃。

同时,滚石的老板段钟潭向这帮关心陈淑桦的老友们透露,虽然陈淑桦并非创作人,没词曲版税可拿,但她以前唱的歌依然可以收到版税,而且半年前版权部的主管才送报表去给陈淑桦看。段钟潭说:“虽然没有收入来源,但是依靠这些版税,陈淑桦应该能衣食无忧地生活。”而且他还透露,之前陈淑桦通过朋友表示,曾有想法想把《女人心》、《一生守候》等3张唱片合成一张精选专辑,当时段钟潭完全同意,可是后来也是陈淑桦自己没有下定决心。

虽然没有能和陈淑桦取得联系,但通过诸多方面传来的消息,这帮老友们的心中总算是松了口气,陈淑桦至少不像媒体说的那样惨。可是为什么她几次想再回到舞台却最后放弃呢?是她离开舞台太久,早已不再留恋?还是没有勇气重新站在舞台上?

在回高雄的纵贯线上,罗大佑心绪难平。这些年,作为流行乐团曾经的领军人物,罗大佑、李宗盛等鲜有好的作品问世,流行乐坛早已不是他们的天下,他们都开始在音乐之外寻求着新的发展。罗大佑开始写音乐剧;李宗盛早已经跻身滚石高层;周华健有了自己的公司;张震岳则迷上单车运动,进入一种慢活状态。而对音乐的热爱和冲动却一直蛰伏在心中,他相信和他们一样热爱音乐的陈淑桦也一定有着同样的想法。罗大佑希望用一种适当的方式去感动好友陈淑桦,给她一些鼓励和勇气,让她看到新的希望,有信心重回舞台。

罗大佑的想法得到了李宗盛等三位好友的支持,2008年7月,经过近半年的酝酿和商讨,罗大佑、李宗盛、周华健和张震岳决定组建一个新的乐队,以新人的姿态在音乐上寻求新的发展。他们希望这支乐队成立后,能邀请到陈淑桦的加入。这四个分别代表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重量级人物组建的乐队在罗大佑的提议下取名为“纵贯线”。

“纵贯线”成立之时,在乐队成立会前,他们首先向陈淑桦送去了邀请,希望她能出席乐队创立会。但这封邀请信如同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回应。他们早就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虽然有些失望,但他们仍期待陈淑桦会关注他们四个朋友新的发展!

“纵贯线”犹如一剂强心针,给乐坛带来了新的活力。就在这时,人们对他们成立这个乐队的质疑也渐渐出现,他们每天都要回答记者“是不是要捞钱”、“是不是怕自己过气而进行的调整”这样的问题。这样的情况是四个人当初没有想到的,可他们不想在这个时候把组建乐队的初衷告诉记者,生怕那样又会给刚刚恢复平静生活的陈淑桦惹来麻烦,于是几位大腕并没有正面回答这些疑问,而是都表示说:“希望大家将注意力集中在我们的音乐上,其他的事情不想谈。”

友情的另一种收获

就这样,在一片质疑声中,“纵贯线”成立了。

可是刚成立的时候,他们不仅要面对外界的诸多压力,在他们内部也是矛盾重重。纵贯线是分工合作创作制,罗大佑负责键盘,周华健弹电吉他,李宗盛弹木吉他,张震岳则负责打鼓。可是到了创作的时候,四个人却都各自在忙碌着自己的事情,除了在公众面前露面时能凑在一起外,其他时间根本没有空闲能在一起进行创作。他们经常是在电话里你埋怨我不守时,我责怪你“放鸽子”。

而且他们每个人在音乐上都有着自己的顽固和偏执:罗大佑提议重新开创摇滚曲风;李宗盛则认为他们应延续平凡真诚的情歌路子;张震岳则侧重R&B风格……四个固执的男人你坚持你的,我坚持我的,彼此破坏他人的创作和思维习惯。由此导致乐队成立近三个月了,还没有创作一首曲子,而且彼此间分歧越来越大,矛盾也越来越多,甚至发展到几乎不能继续下去的境地。

而此时,又有媒体报道说,陈淑桦被人发现在街上喃喃自语,就像神经失常了一样。

这个消息一出,他们四人的心情更加急躁,却都对彼此感到失望,争执也越来越多。2008年10月的一天,面对目前无法调整的困境,罗大佑约另外三个人来到酒吧,他希望能为乐队的未来找到出路。可是几瓶红酒下肚后,借着酒劲,他们又开始了激烈的争吵。但随着桌上空瓶越来越多,他们争吵的声音却越来越小,因为他们突然明白,如果此时他们不学会彼此学习和妥协,这样下去,不仅救不了陈淑桦,而且他们曾经在众人面前的许诺也会成为笑柄。

第二天酒醒后,他们四人格外沉默,而在这一天,罗大佑合上了一直在奋力创作的音乐剧本;李宗盛则向滚石老板请假一年;周华健停止了巡回演唱会的进程;张震岳封存了自己心爱的山地车。他们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开始专心投入到新的专辑创作中来。他们试着放下自己固有的音乐风格,去重新聆听彼此的音乐,虽然仍会发生争吵,可是却在争吵中不断地彼此包容,在争吵中涌现出新的灵感火花。很多时候,四个人一边喝酒一边创作。在这种轻松的状态下,他们的友情在加深,也一步步完成了自我超越的最新创作。几个星期后,“纵贯线”乐队的处女作《亡命之徒》制作完成了。

这首长达7分钟的歌曲是一首有别于四个人完全不同风格的音乐,而当《亡命之徒》样带出来后,他们通过滚石公司寄了一盘给陈淑桦,并恳请她能给点意见,但令人沮丧的是陈淑桦仍然没有任何反应。在2009年的央视春节联欢会上,这首改名为《出发》的新歌第一次在大众面前唱响,不仅得到了歌迷们的认同,而且全新的风格让人们对他们充满期待。

“纵贯线”开始筹备为期一年的巡回演出,他们定于2009年3月7日将在台北小巨蛋举行首场巡回演唱会。在演唱会之前,李宗盛通过各种媒体表达了“纵贯线”最期待的嘉宾是陈淑桦,他们最希望看到陈淑桦能够出现在他们的舞台上,并向陈淑桦送去了邀请帖。虽然这个邀请仍然没有得到回应,却也没有听到陈淑桦拒绝的声音。

为了这个奇迹的出现,他们四个男人刻苦训练。每天从下午两点练到晚上十一点多钟,然后各自回家。有一次罗大佑想起来有一个字要修改,就给周华健打电话,但是一直找不到他。第二天才知道他回去之后自己加练到早晨六点多钟才睡觉。

在3月7日那天,小巨蛋万人跟着这四个男人一起狂欢,可是让他们感到失望的是,陈淑桦并没有来到现场,没有去看这些朋友们为她而做出的全新尝试。

2009年3月20日,罗大佑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面对成立“纵贯线”的初衷提问时,他忍不住有些伤感地告诉记者:“陈淑桦现在是在比较封闭的状态里,我们四个当初就是想能不能给朋友一些帮助,做一些事情。当初我们想四个男人加一个女人,我们可以写一些歌,做一些新的音乐。虽然她一直没有回应,也许我想等到我们四个弄得比较成熟一点,她出来可能会好一点。” 罗大佑的话引起歌迷以及娱乐圈巨大的震动,一股暖流在娱乐圈中流淌着。

2009年3月29日,“纵贯线”在香港红体育馆最后一天的演唱会开始前,他们突然收到一个精美的花篮,上面的署名是Sarah,那一刻,大家异常激动,因为Sarah正是陈淑桦的英文名字。

红体育馆的演唱会落幕后,“纵贯线”又开始了新的旅行。

2009年4月至2009年12月,他们相继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举行了三十场演唱会,场场精彩,好评如潮。

篇4

[关键词]欺诈不实陈述

在英国,欺诈属于不实陈述。不实陈述应定义为因一方所陈述的内容与事实不相符合,从而使他人因信赖该意思表示而与之订立合同的行为,又称虚伪陈述。

一、不实陈述的构成

1.只能针对事实

若直接对事实用一个具体的范围加以明确是十分困难的,笔者用反证法对此进行阐述,除了四种特例外,其他的事物均可以被直接认定为事实。上述四种例外是:(1)假如以事实为基础去坚持意见即形成断言,陈述人利用这一事实,诱使对方产生“这个被证明了的意见是正确的”错误认识并因此而订立合同。(2)生活中断言和称赞的临界点往往不那么清晰。假如一方使用带有保证含义的词藻对事实做出了夸大等不真实陈述则形成事实。(3)英国大法官鲍恩说:“人的思想状况和他的理解状况实际上是一样的,确实很难证明在某个时间一个人是怎样一种思想状况,但如果其思想状况能够确定之,实际上其他事情也就不难确定了”。因为证明思想只能够通过客观事实,通过事实使得思想被客观化后思想就是事实。(4)一般对法律的不实陈述并不当然使合同被撤销,因为当事人应当主动了解与合同有关的法律。然而这不是绝对的,在对事实的陈述之中经常隐含了对法律的不同理解。如果一方刻意利用这种理解差异而使对方陷入错误认识并因之订约,就构成了欺诈。

2.对象必须特定

不实陈述必须直截了当的向受骗方提出。但英国人并没有机械的理解这一构成要件,若虚伪陈述只不过是一系列欺骗行动中的一个环节,其根本目的是故意使虚伪陈述的效应不仅仅停止于虚伪陈述的直接接受人,而且要诱导直接接受人以外的第三人发生错误认识而与之订约,这时第三人就被特定化了。

3.须以促成合同订立为目的

即在订约之时这个时段上,一方要对另一方的不实陈述产生了合理的信赖,否则是不能请求撤销合同的。

4.应存在不实陈述的行为

二、比较与借鉴

英国法中不实陈述分为欺骗性的、过失的和无罪的三种类型,笔者将以中国《合同法》上的欺诈分别与前述三种不实陈述的类型进行比较。

1.欺诈与欺骗性不实陈述

欺骗性不实陈述被表述为“欺诈是有意的歪曲事实,取得另一方的信任,从而使另一方放弃为其所有的某些有价值的东西或放弃某种法律上的权利”。但欺骗性不实陈述中的欺骗成分与合同义务密切相关;而我国《合同法》上的欺诈不限于此,只强调受欺诈人因受欺罔而陷入错误判断并订立合同这一事实。

2.欺诈与过失性不实陈述

英国《1967年不实陈述法》第2条第1款规定“如果一个人在另一方当事人对他作出不实陈述之后与之订立了合同并结果蒙受了损失,而且,如果作出不实陈述的人所作不实陈述具有欺骗性,他应对其不实陈述负有损害赔偿责任,尽管该不实陈述不是以欺骗为目的作出的,那么该人亦对此负有责任,除非他证明他有正当的理由相信并且直到订立合同时仍然相信所陈述之事实是真实的”。因为漫不经心的陈述虽无欺骗的故意,但由于其自身的不真实性而在客观上蕴含了欺骗性的成分,所以这里隐含了一种注意义务。该项义务要求当事人对其知或应知的不真实情况加以注意,避免使对方因无意获得这些不实情况而发生错误认识并订约。与我国《合同法》的不同点在于如受骗方要撤销合同,他必有损失的存在,我国则只要求存在有损失的可能性。

3.欺诈与无罪的不实陈述

这一类型的不实陈述没有欺骗和疏忽之意,不含任何欺骗性成分,但英国法律更加准确地把握前述欺骗性成分是与合同义务相关的部分,但这部分以外的不真实情况仍可导致合同被撤销。也可以认为无罪的不实陈述其实就是所述内容与合同义务无关的欺诈行为,特点在于:(1)普通法和《1967年不实陈述法》适用于前二者,规定合同被撤销后将导致不实陈述方负损害赔偿责任。(2)无罪的不实陈述导致合同被撤销的法律后果则由大法官法庭通过使用衡平法来解决,合同被撤销后不导致陈述人负损害赔偿责任。(3)衡平法这样规定的价值在于不能在合同义务之外无限制扩大当事人责任。而我国并没有对欺诈的内容是否与合同义务相关做出区分,也没有对合同被撤销后的结果做出详细的区分,也就是说即便是欺诈的内容与合同义务无关,但是仍然有让欺诈人承受损害赔偿责任的可能性。

4.借鉴意义

我国《合同法》上的欺诈不包括过失性欺诈是一种缺憾,目前利用合同实施欺诈的案件与日俱增,有必要在欺诈的主观认定层面加入“过失”一项。在英国不实陈述的内容是否与合同义务密切相关直接影响不实陈述人的责任大小有无;而我国则不做这方面的细分,即凡是提供了虚假情况的欺诈人均可能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而没有将虚假情况限定为是与合同义务密切相关的虚假情况。另外,在英国因不实陈述导致合同被撤销往往要求损失确实已经存在,否则不实陈述方是不必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如过失的不实陈述;而我国没有对损失的有无与责任的有无做出区分,仅要求存在损失的可能性,就可以要求欺诈方负担相关责任。总之,英国法更注重从业已存在的既成事实上去认定对不实陈述所应承担的责任;而我国则更注重从客观存在的“可能性”上去认定对欺诈所应承担的责任。由于在逻辑上“可能性”范围较“既成事实”的范围宽广,所以我国法规定的对欺诈所应承担的责任也

比较重,这符合我国社会诚信度较低的国情,这样规定可以起到有效的防控作用。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当事人陈述;当事人询问;补充证据调查

中图分类号:DF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8-4355.2012.03.15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3条规定了七种证据,其中第5种是“当事人的陈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简称《草案》)第9条规定了八种证据,首当其冲的是“当事人的陈述”。从法条规定顺序上来说,《草案》将“当事人的陈述”从原来的第5种证据方法位列到了其他证据之首。不仅如此,《草案》有关法庭调查顺序的规定中,延续了现行《民事诉讼法》的风格,首先实施的证据调查也是当事人陈述。然而,如此规定从理论上来看,却存在着以下几点亟待厘清的问题:其一,当事人本人陈述究竟是证据种类(方法),还是证据资料,即法官心证的基础;其二,如何对当事人(本人)陈述实施证据调查,而且是首当其冲最先实施的证据调查,这种调查是否意味着更重视当事人陈述的价值,以及当事人与证人等证据调查之间在先后顺位上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其三,应如何看待作为证据主体的当事人的证据价值。

一、当事人身份的双重性

(一)作为证据主体的当事人与作为辩论主体的当事人

当事人本人是权利主张的主体,同时又是证据的客体,其性质上的差异也没有被充分认识到。在裁判上往往未加区分,裁判上浑然一体。但是,即使意识到了上述性质的不同,不论时代变迁,当事人本人在主张与举证上的两面性,也没有多大变化。

在当今民事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在法庭上回答发问的情形有两种,一是按照法院的出庭命令,陈述事实关系以明确诉讼关系。其二便是作为证据方法接受当事人本人询问,陈述过去的见闻事实。两种情形分别是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主张与举证两个不同的层面,分别对应判决书的事实记载部分与理由记载部分。在资料提供的意义上,两者是截然分开的。质言之,前者的当事人陈述是作为辩论主体的当事人陈述,可以构成裁判上的自认,后者的当事人陈述则是作为证据方法的当事人陈述,不能构成自认。前者是诉讼资料,后者是证据资料。前者不足时不得以后者予以补充。换言之,出于辩论主义的要求,即不能以证据资料补充诉讼资料。这两种当事人陈述与对案件处于第三人立场的证人证言也是截然不同的。但是,由于本人是最知悉案件内容的,因此是最好的信息源。基于这种认识,英美法便将本人作为证人,不对二者作出区分[1]。与德国不同,即使是将当事人作为证人询问的英国,也曾否定过当事人的证人能力,仅仅将当事人的宣誓陈述作为一种特殊的陈述方法。直到1851年方才认可民事案件中当事人的证人能力。

我国证据调查阶段第一项调查便是当事人本人陈述,按照通常教材的理解,此处所谓当事人陈述,即证据调查开始后,首先由原告口头陈述事实或者宣读状,讲明具体诉讼请求和理由;然后,由被告口头陈述事实或者宣读答辩状,对原告诉讼请求提出异议或者反诉的,讲明具体请求和理由,有第三人参加诉讼的,由第三人陈述或答辩、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陈述诉讼请求和理由;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针对原被告的陈述提出承认或者否认的答辩意见;然后再由原告或被告对第三人的陈述进行答辩[2]。由此观之,此时当事人陈述乃是作为权利主体的当事人陈述,与我们通常证据法上所述证据方法之当事人陈述迥然不同。将辩论主体的当事人陈述放在证据调查的第一个环节,似乎有点文不对题。改进方法有二,其一为仿效英美法,将作为辩论主体的当事人作为开场陈述;其二便是照搬大陆法,将其放在法庭辩论部分。显然,后者为佳选。

(二)证据还是证据资料

证据一词含义颇丰。我们说某文书被作为证据提出时指的是文书本身。将该文书的记载内容作为证据认定时指的是文书所包含的信息。该信息被称为证据资料。包含证据资料的媒介载体的人或物称为证据方法。证人是证据方法,证言是证据资料。证据资料有助于法官的心证形成时叫做证据原因。基于上述概念的界定,当事人是证据,或者证据方法,当事人陈述是当事人被询问作出的陈述,包含了法官认定事实的信息,是证据资料,在可以作为法官心证基础的意义上又是证据原因。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将当事人陈述作为证据种类,若非不是将证据方法与证据资料相混淆,便是将证据种类与证据原因相混淆。新法修订之际,当事人陈述的“身份”之谜亟待明晰,笔者认为,宜将当事人作为证据或证据种类之一,而非当事人陈述。

二、作为证据的当事人的调查方法

篇6

关键词:英语教学;附加疑问句;特殊用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312-02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在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对英语附加疑问句的特殊用法做了一些总结. 英语附加疑问句主要有以下的一些特殊用法:

1、反意的附加疑问句由肯定的陈述句加上一个简写的否定问句,或者由否定的陈述句加上简短的肯定问句构成。

例如:①----It is a nice day, isn’t it ? 今天天气很好,不是吗?②----Tom is a middle school student ,isn’t he ? 汤姆是一名中学生,不是吗?

2、当我们在回答附加疑问句的时候,不管问题的提法如何,如果事实是肯定的,就要用Yes 来回答,反之,事实是否定的,就要用No来回答.这和我们汉语不一样,应该特别注意。

例如:①---- You are not ready, are you ? 你还没用准备好吧,是(对的)吗?

---- Yes , I am. 不是,我准备好了。 (情况属实)

----No , I am not. 是的我没有准备好。(情况不属实)

②----Bob doesn’t say very much, does he ? ----Yes,he does.不,他没有。(情况属实)

----No ,he doesn’t.是的,他说了很多。(情况不属实)

3、当陈述句的陈述部分是I am……句式时,,其附加疑问句要用 aren’t I ?

例如:①---- I am late, aren’t I ? 我来迟了,不是吗?

②---- I am a middle school student,aren’t I ?我是一名中学生,不是吗?

4、当陈述句的陈述部分是there be 结构的时候,它的附加疑问句的部分还是用there be 的相应形式。例如:①---- There are 50 students in our class, aren’t there ?在我们班上有50名学生,不是吗? ②---- There is going to be a football match tonight, isn’t there?今天晚上将会有一场足球赛,不是吗?

5、由let’s……引出的祈使句,它的附加疑问句的回答用 shall we ?(即是包括说话人在内)而由let us或者由let him /me……引出的祈使句,它的附加疑问句的回答要用 will you 或者 may I?(即是不包括说话人在内)

例如: ①----let’s go home ,shall we ?让我们回家,好吗?②----let us go to school , will you ? 让我们回学校,好吗?

6、当陈述部分的主语是不定代词everybody(每人,人人), anyone(每个人), somebody(某人), nobody(没有人), no one(没有人)等,疑问部分常用复数they,有时也用单数he. 当陈述部分的主语是指代事物的不定代词 everything(一切事情) ,something(某事物),nothing (没事)时,附加部分主语用it或者they。

例如①----Everyone knows the answer, don't they? (does he?)人人都知道答案,是吗?②----Nobody knows about the secret, do they? (does he?)没有人知道这个秘密,是吗?③----Nothing is too difficult if you put your heart into it.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7、当带有情态动词dare(敢)或need(需要)等的反意疑问句时,反意疑问句的疑问部分常用 need / dare + 主语 。

例如:①--- We need not do it again, need we ? 我们不需要再做一遍,是吗?②---He dare not say so, dare you/he(say so)? 他不敢如此说.你敢(如此说)吗?但是当dare, need作为实义动词时,疑问部分用助动词do+主语.③Mary doesn't dare to go home alone, does she? 玛丽不敢独自回家,是吗?

8、如果陈述部分所包含的单词是否定意义的,即是由否定的前缀构成,这时要注意我们不能视为否定词(如:impossible不可能的,unkind不亲切的,unlike不同的,unusual不常见的…),其反意附加疑问句仍用否定形式。

例如:①--- It is impossible, isn't it? 它是不可能的,是吗?

②---The photo is unlike her, isn’t it ? 这张相片不向她,是吗?

9、如果陈述句部分有have to + 动词原形(过去式用had to + 动词原形),疑问部分就要用don't + 主语(didn't +主语)。

例如:---We have to get there at eight tomorrow, don't we?我们必须在明天8点到达那儿,是吗?

10、当陈述部分的谓语是used to 的时侯,疑问部分要用didn't +主语或者用usedn't +主语。 例如:---He used to take pictures there, didn't he? / usedn't he?他过去在这儿照相,是吗?

11、当陈述部分含有had better + 动词原形. 疑问句部分要用hadn't you?

例如:---You'd better do it by yourself, hadn't you? 你最好亲自做这事,好吗?

12、当陈述部分含有would rather + 动词原形,疑问部分多用 wouldn't + 主语。

例如:---He would rather read it ten times than recite it, wouldn't he? 他宁可读十遍也不愿意背诵,是吗?

13、当陈述部分有You'd like to + 动词原形 , 疑问部分要用wouldn't +主语。

例如:---You'd like to go with me, wouldn't you? 你想和我一起去,不是吗?

14、当陈述部分由neither… nor…既不…,也不…, either… or要么…要么…(或者…或者…)疑问部分要根据句子的实际逻辑意义来确定。

例如:---Neither you nor I am engineer, are we? 你和我都不是工程师,对吗?

15、当陈述部分的谓语是wish(希望…)的时候,疑问部分要用may + 主语。前后均为肯定式。例如:---I wish to have a word with you, may I? 我希望可以和你说话,可以吗?

16、当陈述部分中含有“too…..to”(太…而不能…)的结构句子时,反意的附加疑问句要用肯定形式。

例如:①--- Mike is too young to get to school. 迈克太年轻了,以至于不能去上学读书。②---You are never too young to start doing things。成事不在年高;活到老学到老.

17、当陈述部分中含有never(从不,绝不),seldom(很少),hardly(几乎不),nobody(没人),no one(没一个人)等否定词的时候,疑问部分要用肯定形式。

例如:---He is never late for school , is he ?他上学从不迟到,对吗?

18、当陈述部分中含有“I think that +宾语从句”的主从复合句时,注意句子的重心是从句,所以疑问句部分要与从句保持一致。但是如果主句是否定的即是“Idon’t think that+宾语从句”形式,疑问句部分要用肯定形式。翻译成汉语要进行否定转移,转移到从句。例如:①---I think that he is right .我认为他是正确的。②----I don't think that he is a good student.我认为他不是一名好学生。

19、当陈述部分的主语是动词不定式(to do sth ),动名词(v+ing),或者是从句的时候,它的疑问句部分要用it来代替。

例如:①---Eating food is good for your health.= It's good for your health to eat food.②----To see is to believe.=seeing is believeing. 眼见为实。

篇7

一、 反意疑问句的构成

反意疑问句,通常由一个附加疑问句附在陈述句之后,对陈述句所说的事实或观点提出质疑,多用以证实某一情况。所谓“反意”,就是附加疑问句与陈述句意义上常常是相反的,也就是说,陈述句如是肯定结构,其后的附加疑问句即用否定结构。反之,陈述句如是否定结构,其后的附加疑问句即是肯定结构。

例如:He keeps on running every morning, doesn’t he? 他每天早晨都坚持跑步,对吗?

You haven’t finished the project, have you? 你没有完成这项工程,是吗?

反意疑问句的回答一般须用yes或no。但是,对于陈述句否定,附加疑问句肯定的反意疑问句的回答要注意,yes和no只是在形式上与其后的回答内容一致,译成汉语时须注意汉语的行文逻辑。

例如:― You can’t name the plant, can you? 你说不出植物的名称,是吗?

― Yes, I can. / No, I can’t.

不,我说得出。/ 是的,我说不出。

陈述句部分的否定通常是借助于否定词no, not, never, hardly, scarcely, seldom, no one, nobody, nothing, none, neither等。但有时是通过构词法,即借助于否定前缀或否定后缀来表达否定意义。这样的结构一般当肯定结构处理,附加问句依然用否定结构。

例如:The news is untrue, isn’t it? 这条新闻是假的,对吗?

The book is useless, isn’t it? 这本书毫无用处,是吗?

同样的是,如果陈述句部分的宾语是含有否定意义的词,这样的结构也是当肯定结构处理,即附加问句用肯定结构。

例如:You know nothing about that, don’t you? 你对那个一无所知,是吗?

有时附加疑问句并不表示反问,陈述句与其后的附加疑问句可以都是肯定结构或否定结构。这种附加疑问句带有强烈的感彩,表示惊讶、讥讽、愤怒等。

例如:So he can finish the work in only two hours, can he? 那么他能在短短两小时内完成这项工作,是吗?(表示惊讶)

Oh, you’ve made the same mistake, have you? 你又犯了相同的错误,是吗?(表示愤怒)

此外,附加问句有时还可用eh? / right? / am I right? / don’t you think? / isn’t that so? 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甚至有时附加疑问句的主语还可与陈述句的主语不一致。这样的反意疑问句通常被称为准反意疑问句。

例如:He has already finished his homework, haven’t you? 他已经完成作业了,你没有吧?

二、 附加疑问句与陈述句部分主语一致的问题

附加疑问句不仅在时态、语态和句子结构上要和陈述句部分保持一致,而且主语也要一致。附加疑问句的主语一般用代词,但以下的几种情形需注意:

1. 陈述句部分的主语是动词不等式、动词?鄄ing形式以及从句,附加疑问句的主语通常用it。

例如:To learn English well is quite beneficial to our future, isn’t it? 学好英语对我们的未来很有帮助,对吗?

Developing a good hab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us students to learn our lessons well, isn’t it? 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对我们学好功课很重要,是吗?

That he doesn’t work very hard makes his parents worried, doesn’t it? 他不认真工作让他的父母很着急,对吗?

2. 陈述句部分的主语是everything, nothing, anything, something及this, that时,附加疑问句的主语一般用it。

例如:Something is wrong with your notebook, isn’t it? 你的笔记本电脑坏了,是吗?

3. 陈述句部分的主语是everybody, everyone, anybody, anyone, somebody, someone, nobody, no one, none, neither时,附加疑问句的主语用they,也可用he。若陈述句部分的主语为these, those,附加疑问句的主语则用they。

例如:Everyone is ready for the experiment, aren’t they (或isn’t he)? 大家都准备做实验了,是吗?

Neither side can win, can they (或can he)? 两边都不会赢,对吗?

These are just what you want, don’t they? 这些就是你想要的,是吗?

4. 陈述句部分的主语是不定代词one,泛指人时,附加疑问句的主语既可以用one,也可以用you。

例如:One should always be ready to help those in trouble, shouldn’t one / you? 每个人都应该随时准备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是吗?

三、 陈述句部分为祈使句

当陈述句部分为祈使句,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形:

1. 陈述句部分为肯定祈使句,附加问句可以用will you,won’t you,can you,can’t you或would you。但是,如果表示请求,附加问句通常用will you;表示邀请则用won’t you。

例如:Get me some stamps while you are in the post office, will you? 你去邮局时买一些邮票,可以吗?

Have a cup of tea with us, won’t you? 跟我们喝杯茶,好吗?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请求还是邀请,没有will you时won’t you也是可以的;同样没有won’t you,will you亦是如此。

2. 陈述句部分为否定祈使句,附加问句一般用will you。

例如:Don’t follow in the footsteps of those guys, will you? 不要步那些人的后尘,好吗?

3. 陈述句部分为let’s,附加问句一般用shall we。

例如:Let’s have a discussion about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shall we? 我们来讨论一下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可以吗?

4. 陈述句部分为let us,附加问句通常用will you。

例如:Let us go and play football for a while, will you? 让我们去踢会足球,好吗?

尽管let’s是let us的缩写式,但两者之间的含义是截然不同的。Let’s包括双方在内,表示建议,即建议大家一起做某事;而let us不包括对方在内,表示请求,请求对方同意或批准我们去做某事。

5. 陈述句部分为let me,附加问句用will you或may I都可以。

例如:Let me have a try, will you (may I)? 让我试试,行吗?

四、 陈述句部分含有表示猜测的情态动词

陈述句部分如含有表示猜测的情态动词,如must, may和can,变成反意问句时,我们

通常把所谓的“可能”或“肯定”的含意去掉,把它当实际情况来看待。根据语境,看该句应该用什么时态,然后附加问句就按照这个时态去套、去改。

请比较:

Your father must be at home now, isn’t he? 你爸爸现在肯定在家,对吗?

Betty must be doing something very important there, isn’t she? 贝蒂肯定在那儿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是吗?

The project must have been finished, hasn’t it? 这个项目必须完成,是吗?

They must have finished the project last week, didn’t they? 他们上周就完成这个项目了,是吗?

They can’t have finished the project by the end of last week, had they? 他们肯定要到上周周末才完成这个项目,是吗?

They must have been trying to finish the project last week, weren’t they? 他们肯定争取在上周完成这个项目,是吗?

注意:must如果表示“必须”时,附加问句用mustn’t;如表示“一定要”,附加问句用needn’t;如表示“禁止”,附加问句则用must或may。

例如:You must work hard at your lessons, mustn’t you? 你必须好好学习,知道吗?

Everybody must hand in the homework before school is over, needn’t they? 每个人一定要在放学之前交作业,是吗?

You mustn’t smoke in public places, must / may you? 公共场所禁止抽烟,知道吗?

五、 陈述句部分为复合句

陈述句部分如是复合句,一般分为两种情况:

1. 陈述句部分是并列复合句,附加问句须与后一分句保持一致。

例如:Your father likes watching TV while your mother prefers chatting online, doesn’t she? 你爸爸喜欢看电视,而你妈妈喜欢网聊,是吗?

2. 陈述句部分是主从复合句,附加疑问句通常与主句保持一致。

例如:He said that he had never been to the U.S.A., didn’t he? 他说他从没去过美国,是吗?

但是,带有宾语从句的主从复合句有一例外情况。如果主句的主语为第一人称,谓语动词是think, suppose, believe, expect, imagine等,附加疑问句要和从句保持一致。

例如:I don’t believe she can do it better, can she? 我不认为她能做得更好,她能吗?

六、 其他情况

1. 陈述句部分为I wish to do something with you,附加疑问句一般用will you或May I。

例如:I wish to go swimming with you this afternoon, will you (或may I)? 我中午想和你去游泳,行吗?

2. 陈述句部分为I am...结构,附加问句一般用aren’t I? 或ain’t I?,书面语言也可用am I not?。

例如:I am as old as your elder brother, aren’t I? 我和你哥哥一样大,是吗?

3. 陈述句部分含有情态动词used to, 附加疑问句可以用usedn’t,也可以用didn’t。

例如:They used to stay up when they were in Senior 3, usedn’t / didn’t they? 他们高三都习惯熬夜,是吗?

4. 陈述句部分含有情态动词ought to,附加疑问句可以用oughtn’t,也可以用shouldn’t。

篇8

关键词:语气隐喻 句式的非一致性 言语功能 英汉对比

一、引言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给隐喻下的定义是:隐喻是通过把属于别的事物的词给予另一个事物而构成。[1]而Halliday提出的“语法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仅出现在词汇层,还出现在语法层。Halliday的语法隐喻包括概念隐喻和人际语法隐喻。人际语法隐喻又包括情态隐喻和语气隐喻。[2]所谓语气隐喻,指的是被选用的语气不是用来表达它通常表达的意义,而是表达另一种意义。[3](P39)我们认为这里的“意义”指的是言语功能。从句子结构层面来说,语气隐喻表现为句式的非一致性。Halliday归纳了四个主要的言语功能:提供(offer)、陈述(statement)、疑问(question)、命令(command)。言语功能是由语气系统体现的。在通常情况下,语气系统中用于体现陈述的是陈述语气,体现疑问的是疑问语气,体现命令的是祈使语气。[4]但是言语功能与语气之间绝不仅仅只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即陈述语气也可以表达疑问、命令的言语功能,疑问语气也可以表达陈述、命令的言语功能,祈使语气也可以表达陈述、疑问的言语功能。当言语功能与语气不对应时,就是我们所说的语气隐喻。我们认为语气隐喻可以借助语境、语调和标记词或语气词来体现。本文以中英两部电影对白为例,从这三方面对英汉语气隐喻进行对比研究。

二、影片《乌云背后的幸福线》(The Silver Linings Playbook)中的语气隐喻

影片中的男主人公因为撞见妻子出轨而导致精神严重受创,在精神医院接受了八个月的治疗。出院后,他失去了一切:房子,妻子,工作。但是他依然怀着积极乐观的心态,想重新获得自己失去的一切。这部英文影片中有大量语气隐喻的例子,我们从语境依赖性、语调、标记词三个方面逐一举例和分析。

(一)语境依赖性

同一个句子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理解,在特定的语境中,句子的语气表达的不是与其相一致的言语功能,这种情况被称为语气隐喻的语境依赖性。

(1)You have to do everything you can,you have to work your hardest,and if you do,if you stay positive,you have a shot at a silver lining.(陈述语气表达命令的言语功能)

(2)It feels to me like you wanna hide my wedding video.(陈述语气表达疑问的言语功能)

(3)——You cannot be happy all the time.

——Who told you can’t be happy?(疑问语气表达陈述的言语功能)

(4)Did you just throw that outside?(疑问语气表达命令的言语功能)

例句(1)离开语境表达的是一种陈述的言语功能,陈述“只要你尽力做到最好,保持乐观的心态,就能看到乌云背后的幸福线”这个观点。但在语境中,帕特面对医生对自己病情反复的质疑,他说这句话体现的是他一直在命令自己积极起来,寻找乌云背后的幸福线,追寻生活的希望,依赖这一语境,说话者实际表达的是命令的言语功能。例句(2)不考虑语境表达的是陈述的言语功能,但在影片中帕特因为找不到自己的结婚录像从而怀疑是父母藏了起来,显然这里的陈述语气借助语境表达疑问的言语功能。例(3)脱离语境表达的是疑问的言语功能,但在影片中我们知道帕特一直是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他觉得人总是可以开心的,联系语境我们知道这个句子实际上表达的是陈述的言语功能。例(4)抛开语境表达的是疑问的言语功能,但在影片中蒂凡尼为了让帕特专心地练舞蹈,把帕特的足球杂志和书丢了,帕特认为蒂凡尼不应该这么做,依赖这一语境说话者实际表达的是命令的言语功能。

(二)语调

语调能够直接体现出说话者的目的和意图,表达说话者的情感。同一个句子借助不同的语调能表达不同的言语功能。例如:

(5)——You don’t talk to me(↗)(陈述语气表达疑问的言语功能)

——You didn’t tell Dad you were picking me up(↗)(陈述语气表达疑问的言语功能)

例句(5)中两个句子都是陈述语气,通常情况下用降调,表达陈述的言语功能。但在影片中说话者通过用升调来表达疑问的言语功能,从而体现语气隐喻。第一句话是父亲对于妻子没有和他商量就把儿子从医院接出来感到疑惑;第二句话是儿子得知母亲擅自把自己接出来而父亲毫不知情感到很疑惑。

(三)标记词

第一,通常情况下,句末以“okay,alright”等词结尾的疑问句是疑问语气的语气隐喻表达式。例如:

(6)Hey,I’ll be there in a minute,okay?(疑问语气表达命令的言语功能)

(7)You don’t ever have to see me again if you just read it,alright?(疑问语气表达命令的言语功能)

例句(6)是疑问语气,但影片中,帕特沉浸在写给妻子的信中,对于门外的人催促他离开的举动,他的这句回答实际上是疑问语气表达命令的言语功能,命令对方再等自己一分钟。例句(7)也是疑问语气,但在影片中,当帕特深深地爱上蒂凡尼之后,蒂凡尼由于误会帕特还深爱妮基,绝望地选择离开,即使帕特追上了她,她也决定不回头。事实上帕特在那时说的这句话表达的是命令的言语功能,他命令蒂凡尼把信(其实是情书)读了,如果读了信以后蒂凡尼还是选择不见他,他不会勉强。

第二,“please,kindly”通常情况下出现在命令句中。如果疑问句中可以添加“please”或“kindly”,那么这就是语气隐喻。如:

(8)Mom,Can we give Danny a ride to North Philly?(疑问语气表达命令的言语功能)

(9)Mom,Can we please/kindly give Danny a ride to North Philly?

例句(8)是疑问语气,可以加上“please”或“kindly”转变成例句(9)由此可见例句(8)是语气隐喻,疑问语气表达命令的言语功能。影片中帕特所要表达的是希望母亲能载朋友罗尼去北费城的强烈愿望,接近于命令的口吻,只不过用疑问语气更加委婉,符合帕特儿子的身份。

第三,通常情况下,“Didn’t/Don’t,Why don’t you,Isn’t,Can’t”等词引导的反问句是疑问语气的语气隐喻表达式。

(10)Didn’t your mother tell you that?(疑问语气表达陈述的言语功能)

(11)Why don’t you run somewhere else?(疑问语气表达命令的言语功能)

(12)Isn’t the market down,though?(疑问语气表达陈述的言语功能)

(13)Can’t I brag about my little sister?(疑问语气表达陈述的言语功能)

例句(10)至例句(13)都是疑问语气。但是例句(10)实际上是疑问语气表达陈述的言语功能,从而体现语气隐喻。影片中父亲看到儿子要为离开的儿媳妇拼命改变自己感到很心痛。父亲确信妻子肯定把儿媳妇离开的事实告诉儿子了,所以这里不存在疑问,而是事实的阐述。父亲的目的是想让儿子接受现实,不要再做无用的事情了。例句(11)在影片中表达的是帕特对蒂凡尼最初的厌烦之情,因为蒂凡尼总是和他在同一条路上跑步晨练,而帕特并不想和她一起跑,实际上这话是帕特命令蒂凡尼去跑别的路,不要和他在相同的道路上晨练。例句(12)在影片中是帕特对于丹尼热衷于房地产所表达的自己的看法,丹尼认为房地产吸金,但帕特认为现在经济萧条,体现的是陈述的言语功能。例句(13)实际上也是疑问语气表达陈述的言语功能。蒂凡尼十分敏感罗维尼亚对于自己的赞美,相反罗维尼亚认为她夸夸自己的小姑是一件极为平常的事情,没什么不妥。

第四,语气隐喻的句子有高频词,如“want,need”等。

(14)I want you to be prepared for it.(陈述语气表达命令的言语功能)

(15)You need to recognize these feelings coming to you.(陈述语气表达命令的言语功能)

例句(14)和例句(15)都是陈述语气,但在影片中都是医生对于帕特的要求。在治疗中医生命令帕特要做好妻子不回到他身边的准备,也命令帕特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由此可见这两个句子其实是陈述语气表达命令的言语功能。

三、影片《一九四二》中的语气隐喻

这部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九四二年河南大旱,饿死三百万同胞的血泪史。以地主范大爷、地主女儿星星、长工拴柱、穷人瞎鹿和瞎鹿媳妇花枝为人物代表,讲述逃荒路上的悲惨经历。这部影片的对白主要通过语境依赖性、语调和语气词来体现语气隐喻。

(一)语境依赖性

汉语中语气隐喻的语境依赖性和英语中很相似。

(16)上回由着你哥的性子,他的命就没有了。(陈述语气表达命令的言语功能)

(17)你这个小男孩还凑活,能值三升小米。(陈述语气表达疑问的言语功能)

(18)万千的兄弟正在奔赴前线,谁知道一个月以后,我能带回来几个人?(疑问语气表达陈述的言语功能)

(19)你跑什么呢?(疑问语气表达命令的言语功能)

例(16)是陈述语气,但在语境中表达的是命令的言语功能。地主女儿星星想和同学在一起,不想逃荒,地主说这话是命令星星必须跟着他们逃荒。因为之前由着儿子的性子儿子的命就没了,这次他绝不能再由着女儿。例(17)是陈述语气,但在语境中表达的是疑问的言语功能。瞎鹿想卖女儿换粮食,但人贩子对瞎鹿幼小的女儿不感兴趣,他们反倒看上了瞎鹿的儿子,这么说其实就是表达疑问的言语功能,问他卖不卖儿子。例(18)是疑问语气,但在影片中表达的是陈述的言语功能。影片中军队司令面对湖南主席减免军粮的请求,他用反问来加强语气,陈述万千兄弟征战沙场,一个月以后,根本就回不来几个人的事实,显示出战争的残酷和军粮的重要。例(19)脱离语境是疑问语气,但在影片中,当村民和来抢粮食的土匪混战起来的时候,地主看到瞎鹿拿着粮食跑出去,他并不是真的询问瞎鹿跑的原因而是在命令他不要跑,要全力保护粮食,可见,这是疑问语气表达命令的言语功能。

(二)语调

汉语中也有通过语调表达语气隐喻的,来看看下面两个例子:

(20)爷,乡亲们在你这儿吃点饭,你就去搬兵(↗)(陈述语气表达疑问的言语功能)

(21)村里人都出来了(↗)(陈述语气表达疑问的言语功能)

例(20)和例(21)两个句子是陈述语气,通常情况下用降调,表达的是一种陈述的言语功能,但是在影片中说话者通过用升调来表达疑问的言语功能,从而体现语气隐喻。例(20)是土匪头子得知地主让手下的长工去请县里的官兵来对付他们之后,感到非常的震惊,他简直不能相信地主会让官兵来抓他们,由此表达疑问的言语功能。另外,例(21)是地主和长工拴柱在逃荒路上遇见了瞎鹿,地主用升调询问村里人是不是都出来了,由此可见,这也是陈述语气表达疑问的言语功能。

(三)语气词

汉语的语气词就相当于英语中的标记词。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说的汉语中的语气词是汉语中功能语气的形式标志。功能语气是以“表示说话人使用句子要达到的交际目的”为依据划分出来的语气类别。[5]常见的语气词有“呢、的、了、吗、吧、啊”,这些语气词使用相当灵活,它们常常用来表达语气隐喻,我们需要在具体句子中具体分析。

(22)算他吃我那碗,等会儿吃饭的时候我不吃,行了吧?(疑问语气表达陈述的言语功能)

(23)你小的时候,跟着你娘到咱家来捶布,你犯了羊羔疯,是我赶着马车带你去瞧病的。你忘了?(疑问语气表达陈述的言语功能)

(24)你还愣着干什么呢?(疑问语气表达命令的言语功能)

例句(22)是疑问语气,但是这个句子借助语气词“吧”表达的却是陈述的言语功能,言下之意是猫吃的是我那份,我等会不吃饭,这样你应该满意了。例句(23)也是疑问语气,但这里借助语气词“了”表达的是陈述的言语功能。地主面对那么多的土匪,对土匪头子打起了温情牌,他确定土匪头子肯定没有忘记小时候曾经受过他的恩惠。例句(24)是疑问语气,但借助语气词“呢”表达的却是命令的言语功能,意为“你别愣着了,干事情去”。

四、英汉语气隐喻的共性和差异

通过对上述两部影片对白的例句分析,我们发现英汉语气隐喻既有共性又有差异。两者的共同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两种语言中的语气隐喻都可以借助语境和语调来体现。借助语境或添加语调,被选用的语气就可以表达非常规的言语功能,即另一种言语功能。第二,就语境依赖性而言,英汉语言中最常见和普遍的语气隐喻有:陈述语气表达命令或疑问的言语功能,疑问语气表达陈述或命令的言语功能。第三,就语调而言,英汉语气隐喻通常都是用陈述语气表达疑问的言语功能。不同点在于,英语借助标记词来表达语气隐喻,而汉语则借助语气词来表达语气隐喻。具体而言,一方面,英语中借助标记词体现语气隐喻的类型较广泛,既用陈述语气表达另一种言语功能,也用疑问语气表达另一种言语功能;而汉语中表达语气隐喻的语气词不多,主要是“吧”“了”“呢”等,普遍使用的语气隐喻是借助语气词用疑问语气表达另一种言语功能,如命令和陈述。另一方面,英语中的标记词有些位于句末,有些位于句首,也有位于句中的,位置十分灵活;而汉语中的语气词基本上都处于句末。

五、结语

本文以英汉两部影片为例考察和分析了英汉语言中的语气隐喻。我们认为语气隐喻主要借助语境、语调和标记词或语气词来体现。英汉语气隐喻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两者的差异主要由标记词和语气词的不同引发,关于差异以及产生差异的缘由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本文为宁波大学学科项目[编号:xkw11036]的阶段性成果。)

注 释:

[1]朱艳敏.从语气隐喻理论解析《仲夏夜之梦》的对话[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0):185~187.

[2]魏在江.英汉语气隐喻对比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4):46~53.

[3]朱永生,严世清.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范文芳.英语语气隐喻[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0,(4):29~34.

篇9

关键词: 西班牙语 动词变位 陈述式简单过去时 教学方法

西班牙语是典型的屈折语,与中文和英语不同,西班牙语句子中的主语、时态和语气都是通过动词变位(La conjuación)实现的。根据时态和人称的不同,西班牙语的动词变位有不同形式的变化,一个西班牙语动词常用的变位(仅指有人称形式)有100个。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如何正确记忆和使用动词变位是西班牙语学习的基础,也是西班牙语教学中的重点。

在西班牙语基础教学阶段(本科一年级教学)中,陈述式简单过去时动词变位的教学是本阶段的重难点之一。西班牙语的动词变位分为规则变位和不规则变位两种,规则动词是根据一定的“规则”进行变位的,并不是教学中的难点;不规则动词变位由于没有方法可以遵循,因此一般被视为教学中的难点。

陈述式简单过去时表示过去曾经发生,并且已经结束的动作,句中经常有表示过去的时间副词ayer(昨天),anoche(昨天晚上),la semana pasada(上个星期),el a?觡o pasado(去年)或时间从句。①如果一个句子表达的是过去的含义,并且该动作已经结束,那么在该句子中就应该使用陈述式简单过去时这个时态。

和其他时态一样,陈述式简单过去时动词变位分为两类,一类为规则动词变位,另一个类为不规则动词变位。所谓规则动词变位即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动词变位。

1.规则变位

所有规则变位的动词,根据第一人称(-ar)、第二人称(-er)和第三人称(-ir)不同,由动词词根加下列词尾构成。

例:trabajar(工作):trabajé,trabajaste,trabajó,trabajamos,trabajasteis,trabajaron;

Apren(学习):aprendí,aprendiste,aprendió,aprendimos,aprendisteis,aprendieron;

Vivir(居住):viví,viviste,vivió,vivimos,vivisteis,vivieron。

2.不规则变位

一般来说,在不规则动词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是要求学生背诵不规则动词所有人称的变位,从而达到掌握的目的。但是,由于西班牙语单词较多,且不规则动词多为常用词,因此采用背诵这样枯燥的方式很难达到教学要求,并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陈述式简单过去时不规则动词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分类方法进行。

2.1词根+规则词尾A类

在本组中陈述简单过去时不规则变位是由一个变化了的词根加固定词尾构成的②。

固定词尾为:-e,-iste,-o,-imos,-isteis,-ieron

例:estar(在):estuve,estuviste,estuvo,estuvimos,estuvisteis,estuvieron.

poder(能够):pude,pudiste,pudo,pudimos,pudisteis,pudieron.

对于这样的单词,学生只需要记住该单词变化了的词根,如estar的变化词根为“estuv”,poder的变化词根为“pud”。相对于背诵六个人称变位,学生只需要记住变化了的词根再加上固定词尾,这样就可以便于学生记忆和背诵。类似的单词有:haber(有),hacer(做),poner(放),querer(想要),saber(知道),tener(有),venir(来)等。

2.2词根+规则词尾B类

本组的动词变位和1.1中提到的动词变位一样,只是在固定词尾的第三人称复数发生变化,即当变化了的词根以“j”结尾时,则固定词尾中的第三人称复数变位为“-eron”。conducir,traer和decir都属于此类。

例:conducir(驾驶):conduje,condujiste,condujo,condujimos,condujisteis,condujeron;

traer(带来):traje,trajiste,trajo,trajimos,trajisteis,trajeron;

decir(说):dije,dijiste,dijo,dijimos,dijisteis,dijeron.

2.3第三人称单复变化类

在陈述式现在时中有一些单词的变位属于元音变化的类型,比如dormir,sentir,pedir.

例:(陈述式现在时):dormir(睡觉):duermo,duermes,duerme,dormimos,dormís,duermen.

sentir(觉得):siento,sientes,siente,sentimos,sentís,sienten.

pedir(请求):pido,pides,pide,pedimos,pedís,piden.

这些单词在陈述式现在时变位时除词尾外,元音部分也发生了变化,分别是“o”变成了“ue”(dormir);“e”变成了“ie”(sentir);“e”变成了“i”(pedir)。这样的单词在陈述式简单过去时变位时,其第三人称单复也发生元音变化。

例:dormir(睡觉):dormí,dormiste,durmió,dormimos,dormisteis,durmieron.

sentir(感觉):sentí,sentiste,sintió,sentimos,sentisteis,sintieron.

pedir(请求):pedí,pediste,pidió,pedimos,pedisteis,pidieron.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在陈述式现在时变位时发生元音变化的动词在陈述式简单过去时变位的时候都发生第三人称单复时变化。我们将这样的单词归类是为了提醒学生注意,此类在陈述式现在时发生元音变化的单词可能会在陈述式简单过去时第三人称单复变位发生变化。教师应在对此组类型讲解时做出提醒,类似的单词还有:vestir(穿),morir(死)等。

2.4书写变化类

本组中所有的单词实际是按照规则单词的规则进行变位的,但是实际上却发生书写变化。

例:leer(阅读):leí,leíste,leyó,leímos,leísteis,leyeron.

这个单词的变位形式是根据陈述式简单过去时规则变位的第二人称变位方法进行变位,其读音与规则变位读音方法一样,但是在书写上发生了字母变化,并加标了重音符号。这是因为根据西班牙语读音规则,一个强元音(e)和一个弱元音(i)放在一起时,可以组成二重元音,若此二重元音为重读音节,则重读其中的强元音。如果在“leíste”这个单词中的“i”上不加重音符号的话,则应重读元音“e”,这就与规则变位中的重读音节相悖,因此,在“leíste”这个单词中在元音“i”上加重音符号。

“leyó”本来应该是“leío”,根据西班牙语读音规则,辅音“y”放在两个元音中间,其发音和元音“i”相同,因此“leyó”的发音和“leío”相同,只是书写上发生变化。

在本组教学时应特别注意,有些学生能够背诵出“leer”这类单词的陈述式简单过去时的变位,但是在书写上经常发生错误,这是因为学生们对于字母书写变化和增加重音符号不明确。

2.5完全不规则类

陈述式简单过去时中还有部分不规则动词是完全不规则类型,没有确定的规则可循,对于此类单词,需要学生加强背诵,教师经常检查,以达到掌握的目的。

例:ser/ir(是/去):fui,fuiste,fue,fuimos,fuisteis,fueron;

dar(给):di,diste,dio,dimos,disteis,dieron.

掌握西班牙语动词变位对西班牙语学习非常重要,因为动词变位是理解一个西班牙语句子的关键,如果不能掌握动词变位,学生就完全无法理解单词的意思,也无法进行句子和文章的学习。事实上,在西班牙语字典(这里指的是常规字典,非动词变位专项书籍)中只有对动词原形意思的解释,而没有标明一个动词变位的原形是什么,因此当学生遇到一个动词变位,如果不知道其原形,就无法知晓其含义。

如果在教学中只让学生通过背诵动词变位而达到掌握的目的,那么很多学生都会因此而丧失学习兴趣。西班牙语基础教学阶段的常用西班牙语词汇达到5000个,其中动词超过三分一,如果对这超过1500个动词的100个动词变位进行背诵的话,那么对于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就是无法完成的任务。

对于初级阶段学习西班牙语的学生,要通过一定的方法使其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西班牙语动词变位,使其能看懂一些简单的句子,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而达到西班牙语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基础阶段动词变位的讲解中,应尽量将一些相近的类型放在一起,并结合之前学到的动词变位,使学生在具有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将以前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起来,从而真正掌握该语法点。

注释:

①董燕生.现代西班牙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308.

②董燕生.现代西班牙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307.

参考文献:

篇10

一、摘抄重组类

这种类型的“画面概括”,所用词语基本来自原诗,将原诗歌的关键词语(陈述对象,陈述的动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即宾语)摘抄出来按照陈述式重新组合,组合的时候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增删。

例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渭川田家

王 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注】①雉:野鸡鸣叫。

本诗除了“雉麦苗秀,蚕眠桑叶稀”两幅画面外,还有三幅写农家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话对画面加以概括。

参考答案:牛羊归墟落;野老候牧童;田夫见相语。

技法探究:从首联的后句“穷巷牛羊归”中找到陈述的对象,应该是“牛羊”,然后找到动词“归”,再从首联的前一句“斜光照墟落”中找到宾语“墟落”,按照陈述式组合成“牛羊归墟落”。第二联“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我们很快能够找到陈述对象,自然是“野老”了,可是后面的动词有两个,“念”和“候”。究竟该选择哪一个呢?在做题的时候需要做出理性分析,“念”只是“候”的思想行为,“候”才是“野老”的目的,所以这个陈述式的动词当然就选“候”了,至于动作行为的对象,很容易确定是“牧童”。至于第四联“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一联,陈述的对象是“田夫”很容易确定,“相见”需要重新组合,为了和上面两幅画面的动词协调,概括为“见相语”,因为题干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为什么不简单地摘抄“田夫荷锄至”做一个画面呢?因为“田夫荷锄至”不过是后一个动作的方式,肯定不选择它作为概括的画面,可见“画面概括”确实需要你有一双慧眼。

“画面概括”需要“删繁就简三秋树”般的大刀阔斧,需要去掉枝叶抓住主干,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

二、翻译解释类

这类画面概括难度和上面的类型难度相近,是将原诗含有画面的句子逐句翻译,翻译之后按照陈述式重新组合,或增加个别词语,或删除某些不必要的词语,或颠倒一下先后顺序。这类“画面概括”提问的方式一般是这样:“词的某句(或某阕,或全诗)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我们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前一问是需要高度概括的,后一问“请简要叙述”是需要翻译扩展的。至于前一问,留在下面做详细分析,暂不赘述。

例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问题。

题李世南画扇

蔡 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

参考答案: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

技法探究:“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是对“野水潺潺平落涧”的翻译,注意将“野水”翻译成“小溪”,为什么不翻译成河流?因为后面的句子中有“潺潺”。据此描述推断所写对象大概为“小溪”而非“河流”,可见在翻译过程中会常常动用合理的想象和推理。实际上诗歌鉴赏是一种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这点需要特别注意。“树林里树叶飘落”是对“秋风瑟瑟细吹林”的翻译,可是为什么不翻译成“风吹树林瑟瑟响”?或者“风吹树林”?而翻译成“树林里树叶飘落”?原来这种翻译是从风吹树林的结果来考虑的,因为“瑟瑟”是“风吹树林树叶飘落的声音”自然如此翻译了。“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是对“逢人抱瓮知村近”的翻译,没有多大难度,而“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虽然是对“隔坞闻钟觉寺深”一句的翻译,但是绝对不是简单的直译,而是一种推理。这样的翻译,学生如果缺乏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是很难做出正确答案的。

三、高度概括类(合理想象推理)

此类画面概括是诗歌鉴赏“画面概括”中最难的一类,需要高瞻远瞩,高屋建瓴的智慧,还需要动用自己积淀的所有知识,需要有一定量的古诗背诵和阅读的数量,需要掌握一定数量的专门术语,然后根据文本进行合理的推理和想象,方可回答正确。

例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

姜 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参考答案: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

技法探究:这首诗的“画面概括”需要阅读者具备一定地理文化知识。怎么能知道这首诗写的是江南水乡呢?江南水乡湖泊纵横,湖水和溪水相连,村落就坐落在这湖水和溪水交错之处,而“桥西一曲水通村”正是描写这样的江南水乡。湖上烟波浩渺,湖岸林荫繁茂,桥的西头有一条弯曲的河流通向村落,湖水和溪流相接的岸边滞留着绿色的痕迹,那是村中平静的池塘漂流出的浮萍。据此可以概括出陈述对象“江南水乡”。江南水乡具有什么特点呢?谓词应该是什么?从“家住石湖人不到”可以推理出“清幽恬静”,主人家住石湖,外人很少来到这里,难道不是一个清幽恬静的所在?通过写景暗示范成大别墅的远绝烦嚣。主人专开门户在荷花繁盛的地方,更突出了此地的清幽恬静。如果缺乏推理想象能力,缺乏一定文史地理常识,这样的概括真的是无从下手。可见诗歌鉴赏考查的综合性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