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项目成果管理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0: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研项目成果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研项目成果管理

篇1

关键词: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成本管理;现代管理方法;团队意识;奖惩机制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6-0164-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26.080

科学技术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因此我国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加强对科研项目的扶持力度。近年来,政府高度重视科研项目,科研经费投入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而要想利用有限的投入创造出更大的综合效益,就必须管理好科研项目的经费,避免因监管不善而产生损失。

1 科研项目成本管理的现状

1.1 缺乏整体性

科研项目管理包括立项审批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和项目的总结评价阶段,这三个阶段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科研项目有三大控制目标,即质量、进度和成本,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对科研项目进行管理时,也必须重视对这三个目标的控制。但是现状却不尽如人意,当前的科研项目管理研究和实践,往往是对其中某一个阶段的管理,忽略了对整体目标的关注,导致成本控制不理想。科研项目具有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对它的管理不能局限于某一个阶段或某一个控制目标,应该重视每一个阶段,重视每一个控制目标,从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分析和监控,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科研项目管理。

1.2 有效性不高

一个科研项目,无论它的规模大或者小,都应有一套合理的管理思路或流程,项目进展到哪一个阶段,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值,有什么偏差,出现偏差的原因在哪里,怎样更好地完成下一个阶段,怎样做好与下一阶段的衔接等问题,在这个项目实施之前就应该明确。成本控制人员给科研项目制定好一个适合它的、属于它的执行方法,才能使科研项目顺利完成,提高科研项目的有效性。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实施节点设置和节点控制,突破重点、分步落实、及时发现问题、适时调整思路、解决问题,这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项目顺利完成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1.3 缺少团队意识

团队的力量是巨大的,科研团队作为一个整体,更需要共同协作。在一个科研项目中,会有不同的分工,或大或小的项目,它的成功都会是团队合作的结果,团队中每一个人都是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若干个个体、若干个部分共同构成了项目整体,一个个体仅做好自己这一部分是远远不够的,个体与个体之间是需要合作与交流的,团队间、部门间的协作、分工、配合都是不可或缺的。合理分工、协作攻关、互帮互助、相互支持、优势互补,就可以有效利用各种资源,还可以起到相互监督、相互激励的作用,更好地提高科研项目的效益。

1.4 监管不严格

财务人员对费用的监管、质保人员对质量的监管、科研人员对项目进度的监管,这三者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他们共同协作、互相配合地完成三大控制目标的监管。科研项目的按期、按预算完成,不仅要依靠项目负责人的监管,而且需要财务、质保、科研管理的人员一同参与监管,在必要的情况下,技术方面的负责人、分管该项目的领导或者直接领导,甚至是公司领导也应该一同参与监管,大家共同承担起监管的责任,在每个节点都实施合理的、有效的监管,使项目按照规定的日期完成。

1.5 奖惩机制缺失

在科研项目的开展过程中,“奖”和“惩”能够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虽然它们只是一种外在的动力,但还是能促进项目的顺利进行。公正、公平、合理的奖惩机制不仅可以适当地避免拖沓现象的发生,而且可以促进科研团队更好地、有序地、有效地开展科研项目。对参与者而言,则有着更加深远的意义:参与者做的多或者少,办事效率高或者低,都有明确的奖惩划分,参与者可以更好地调节压力和动力。奖惩机制可以让参与者不会因为能力有限或者精力有限还继续承接新的项目工作,他们会高质量地完成现有的工作,甚至会为了完成自己的工作,主动学习参加培训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完成项目,还可以不断地提升

自我。

2 科研项目全过程成本管理的实施

2.1 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又分为工作分解结构、建立项目进度计划图(甘特图)以及建立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图和项目执行责任分配矩阵三个方面。

工作分解结构是进行范围规划时所使用的重要工具和技术之一,它以按预期或者合同规定的成果为前提,对项目进行合理的分组。项目组在执行期间,要完成WBS的各级工作包,这里面有详细定义每项活动的工作内容和要求,所有工作包的完成构成了整个项目的工作范围,每个阶段性目标需要通过几个节点来控制使其按计划去完成。这一环节的成本管理,可以以项目合同为依据,把项目分解为较细的、更容易管理的工作包,以提高成本管理、时间估算以及资源配置的准确性。

建立项目进度计划图,也在前期准备中充当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需要在项目存续期间内,将项目中对人工、材料等资源的需求或占用情况通过图形的形式来表现出来。这样既可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加强管理力度和提高资源优化程度,又可以将已经存在的、或者未来将会存在的对项目的不利影响,进行及时总结和调整,对比项目实际情况,寻找出可能存在的偏差,来改正计划。

组织分解结构是项目组织结构图的一种形式,这需要将工作包与相关部门或者单位分层次、有条理地联系在一起。在这一阶段会用到责任分配矩阵,它将明确项目每个人在组织工作中的角色定位、关系、职责分工。

2.2 项目启动阶段

项目的启动阶段应该有合理的成本控制,其中包括成本核算、成本控制两方面。成本核算是项目成本管理的基础环节,在成本管理中起着基础作用,它具有及时性、准确性、可靠性等基本特征。成本控制是为保证项目所花费的经费在预算之中,在发现问题之前或发生问题时,采取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及时解决和补救。启动阶段应该注意以下问题:明确成本管理的范围;项目负责人、财务人员必须严格控制成本;重视加强成本审核。一个项目是否启动与需求分析密切相关,这也关系到下一阶段是否有必要进行。

2.3 项目规划阶段

立项审批阶段是项目规划阶段重要的一部分。在成本管理上,要根据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合同书等做好项目成本的预算工作,它包括成本预测、成本预算这两方面。这一阶段主要是确定、细化目标,将按计划和要求完成项目作为必要条件,把项目执行的方案进行规划和确定,编制要解决的问题范畴。项目计划的编制是非常重要的,规划的详细程度和复杂程度与项目的规模和类型有关,这也造就了科研项目成本管理的特点――独特性。

2.4 项目执行阶段

项目执行阶段需要参与项目实施的人员按照项目管理的计划来开展工作,这是项目成本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需要检查项目执行的情况,审查是否出现了问题,如果出现了问题,应该及时采取相应合理的措施进行调整,控制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在确保项目质量、进度、成本的基础上,保证项目顺利完成。为促进项目得到更好的执行,应对项目进行详细分工,并培养2~3名项目带头人,负责对项目的规划和实施以及团队内部的沟通和协作。与此同时,财务部门要加强对经费支出及使用的监督工作,根据项目实际进展来监督和管理经费的使用情况,科研管理部门也要对项目进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预警,把科研经费使用情况、预算执行情况等及时向相关负责人进行汇报,通过两个部门的协作监督和管理,确保经费支出与项目执行进度保持同步。此外,应建立健全人力资源考核机制,根据科研项目节点完成情况对不同人员进行奖惩,合理拉开奖金差距,从而对项目进展起到有效的督促作用。

2.5 项目结束阶段

项目的结束阶段是正式验收产品、服务和成果的环节,也是成本管理中经常被忽视的一个环节,这是因为在很多人看来,项目结束即意味着成本管理的结束,而这显然是一种错误理解。项目结束阶段的成本管理主要反映在决算活动中,也就是确保决算能够准确反映项目的真实投入情况,然后在财务工作中对项目收入与支出数据进行结转,全面、细致地分析其中的纰漏,决不放过实际支出与预算之间的任何一点差异,从而实现决算成本的有效控制。项目完成后,有关部门和专家还须进行验收并且给出评价意见。一般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对项目的评价,尽量采用具体、明确的指标来考评。宏观评价侧重于科研项目是否实现了既定的目标、工作计划以及综合指标,得出项目的总分,从而进行判断;而微观评价侧重于项目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细节,宏观评价和微观评价在项目结束阶段是相辅相成的。

3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成本管理理论为依据,以现代成本管理为基本指导思想,结合先辈们的相关研究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国内外项目成本管理理论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具体讨论了科研项目成本的构成以及成本管理的现状,列举了科研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合理的建议,将质量、进度和成本三个控制目标关联起来,对科研项目成本管理进行了诠释,希望能促进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使科研项目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杨秋吉,李南.基于挣值管理的成本控制指标和进度控制指标的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6).

[2] 阿儒涵,李晓轩.我国科研项目成本管理的问题及成因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2).

[3] 边晨,施宙.略谈项目成本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篇2

关键词:问题分析法 科研项目 过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6-151-02

1 前言

科研项目管理是科研组织者为了实现管理目标依据现有知识、科研技能及科研技术、辅助工具开展的丰富科研活动。高水平的科研项目管理可有效的满足科研项目申请人对科学研究的期盼与向往,因此对其全过程管理展开科学研究具有充分的现实意义。为了使科研项目的全过程在流程紧凑、秩序良好的环境中高效开展,我们必须科学实施对其全过程的监控与管理,对科研项目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应做到预期分析、坚决防控,避免错误科研设计导致全盘皆输的不良现象发生。

2 问题分析法在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中的科学应用

在科研项目管理实践中,主要的科研组织对象包括项目的申请者,也就是具体科研项目的实施人员,以及项目问题的解决者,也就是科研项目管理人员。科研项目的管理过程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即是依据科研申请问题进行内容分析,从科研问题发起者的定位明确此项目所需解决的真正问题。第二部分则是切实的解决问题环节,科研管理者从专业的角度分析科研问题的提出并找到有效的问题解决途径。由此不难看出,以上两部分具有既定的互联关系,科研问题的具体内容包含了所需解决问题的内在资源要求,而固有的科研资源又同时关系着问题的内容边界。问题分析法在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管理中主要包含五项工作内容。首先便是对科研项目进行问题分析,找出其现实具有的特性与必备的发展条件。例如科研管理者应与相关利益人员及项目决策者强化沟通与交流,并采取提问的方式明确科研项目的相关信息,如科研项目中存在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怎样产生、如何采取有效的解决方式处理、一系列的改进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等。通过完善的沟通,科研项目管理人员对问题的具体结构、发展过程及态势有了明确的认识,并对项目的资源分配、实施负责、相应职权、控制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为后续的科研管理与资源优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实施管理过程中,我们还应把科研全过程分为若干个阶段,进行及时的工作小结,对后续各项工作的开展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依据不足调整发展方向,例如认清阶段性工作的重要性、依据目标展开评价、对可能出现的约束进行充分预测等。有效的科研项目管理离不开明确的目标,而由于科研项目存在开发事先性特点,我们很难在科研申请者处获取准确的既定目标,因此,制定分层次的管理目标才能有效避免因申请人知识有限、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的目标与发展实际偏差。

3 依据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要素构建良好的科研运行环境

3.1 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管理要素

科研项目的全过程包括项目策划、项目输入、具体的科研项目实施、项目的输出、科研单位的内部审核验证及项目更改等管理要素。其中科研项目策划主要包括对科研项目工作大纲的编写及计划书的制定。对于创新开拓,类别丰富、技术综合跨越性强、难度大的科研项目应采用科学的大纲策划方式,在项目开展前便实施编制流程,从而有效的明确科研项目的技术方案、质量控制措施、科研资源的完善配备及具体的科研工作分工等。科研项目的输入则主要包括对具体成果的内容明确及要求划分,各项法律规程标准、操作规范以及项目其他的依据标准等。在科研项目的具体实施阶段,我们应采取必要的监控与管理手段,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开展进一步的指导强化,当遇到重大技术难题时则应配合相关责任部门及时解决。在科研项目的输出环节我们应充分满足输入审核的既定要求,从而确保输出成果的完备性与科学性。另外有效的开展内部审核机制、项目验证机制、顾客确认机制与项目更改机制也是十分必要的。

3.2 构建良好的科研项目运行环境

良好的科研项目运行环境需要有序科学科研流程的完善支持,因此在科研项目启动前夕我们应构建一套充分适应项目特点的流程体系,从而使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在高效、完备、科学的制度化建设中不断优化提升。科研项目的成功离不开完善的组织机构、良好的技术团队的全面支持,因此我们应为其选择适当的管理组织塑构。使团队研发人员在优势互补的协同合作中对项目提供有力的支持。对同一平台管理之下的多个科研组织,如存在多个子科研项目的管理,我们可采用矩阵式的结构模式,而对于科研期限较长、专业性较强的专项投资项目则可选择纯粹的科研结构管理模式。同时将科研责任与绩效评估有效捆绑,采取必要的激励政策调动科研团队钻研科学项目的积极性。一般情况下科研项目并没有独立的经济实体,其必定依托于某一特定的管理平台,也就是在客户层面的内部环境支持,因此我们应构建及时完备的项目汇报渠道、加强财务联系、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及促进单位内部各大职能机构的联系,从而为构建良好内部科研支持环境做出必要贡献。再者项目管理责任人也应加强自身建设,尤其提高个人的科研业务能力、技术操控能力及全过程的科研项目管理能力,针对市场的导向及客户需求构筑科研团队的核心竞争力建设、文化内涵建设,使良好的科研管理环境、激励政策强化精英科研团队的建立。科研策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这一阶段又往往被科研组织者忽视,在科研任务下达后,他们常常不做任何策划便匆忙的投入项目实施阶段,这一现象也为科研风险的发展埋下了不良隐患,因此我们只有科学制定科研项目计划,对科研内容、进度安排、预算管理、强化支持、风险预期等环节做合理的策划,完善动态管理与实时维护控制,对大型重点科研项目采用步步为营的推移性管理方式,从而有效的减少计划维护量,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篇3

>> 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浅谈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合同管理 论高校科研处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作用 论建筑项目管理过程中工期控制 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 论高校科研处与科研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过程中的管理艺术 论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思考 高校校级教学改革项目管理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论技术创新在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应用 浅谈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的安全保护问题 网络安全在医院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的实施 项目管理过程中的组织结构规则 项目管理过程中的经验点滴 项目管理过程中的时间控制 论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的人本理念 论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创新 加强我国高校科研项目经费全过程管理的探讨 论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中的应用 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div=-1.

[2]陈可.英国e?鄄Science计划的管理和现状[J]. 全球科技经济晾望,2004(9):6-8.

[3]李岚,杜澄. 科研机构信息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17)

[4]卢新德. 构建信息安全保障新体系[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15-21.

[5]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 信息安全辞典[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

[6]杨慧娟.科研机构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管理评价方法研究[D].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

[7]尚小溥,张润彤. 信息安全:意史、挑战与策略[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0(1):42-45.

[8]毛钟红.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探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07(12).

篇4

关键词:科研项目;精细化管理;科研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2.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6-0000-01

引言

精细化管理是管理行业的一种高效管理方法,明确的分工,科学的管理可以极大程度的提高工作的效率。对于目前我国科学研究行业出现的问题,如果能够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势必可以为科学研究助力,使科学研究更加高效。

一、当前我国科研项目管理现状

1.科研项目管理体质与机制缺乏科学合理性

我国的科研产业发展的比较晚,很多科研技术方法都要参考国外的成熟流程,除了技术上的不成熟,我国的科研项目的管理上也存在很大的问题,科研项目管理上的漏洞直接导致了科研项目管理体制和机制缺乏科学性,和效率低下。 随着我国对科教兴国战略的进一步实施,科研已经越来越被政府所重视,因而每年政府在的财政投入上都有很大一部分倾斜于科研项目。但是目前我国的科研项目还不够成熟,政府越来越多的投入,使很多从事科研事业的工作者为了自身利益而使做科研开始“变形”,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只重视申请项目拿基金,而忽略了科研中人才的培养的探索科学事实的初衷,这种畸形的科研项目管理体制就是由于没有科学合理的机制来束缚,使得科研事业的发展在无形中受到了阻碍。

2.科研项目管理体系不完善

在相关部门的文件要求里,一些科研项目的管理过程显得及其繁琐和复杂,这给本来就工作繁忙的科研工作者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因而在科研项目的管理上就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严格按照繁琐的文件要求管理,但是工序复杂,大大消耗了科研工作者的时间和经历。另一种情况是在科研项目的管理上松散不加以规范,从容造成国家基金的去向不明等情况时有发生。这两种情况都是由于科研项目管理体系不完善造成的。

3.科研项目管理人才综合能力和素质不能适应国家创新需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家对科研项目的经费投资也越来越大,但是近年来时常被报道出有一些科研工作者擅自挪用科研经费的情况发生,虽然国家对科研项目的经费的管理一直很严格,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的科研领域里,很多项目管理者的管理综合能力和个人基本素养还有待提高,他们不能适应国家创新的要求,在科研项目的推进上和经费的管理上 执行能力较弱,决策能力弱,在科研管理上缺乏创新性,这不仅会阻碍科研的进步,还还造成国家科研经费的损失,因而我们需要对科研项目精细化管理。

二、科研项目精细化管理的意义与优势

精细化管理是一个管理学上的专业名词。他是说在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上带来的管理上的必然精细化的结果,精细化管理是建立在基本管理的基础上的,并且通过精细化管理把管理引入了一个更高质量和更好效率的一个水平,这对于推动市场效率和生产力是及其有效的。在这个概念运用到科研项目的管理上也是及其有意义的。科研管理是贯穿科研工作的始终的,从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到科研工作者把项目实施推进、最后再到相关部门的验收和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这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研管理体系。在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科研项目不能顺利推进。因而,如果能够将科研项目进行精细化管理,这将从很大程度上提升整个科研工作的工作效率,加快成果的诞生,从整个科学水平上都将大大得到提升。而现今我国的科研管理还存在着漏洞和不足,需要引进具有创新性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来指导我国的科研管理问题,期望能有很大的改善和提升。

三、科研项目精细化管理要点分析

1.全面梳理业务管理流程,有效的对科研项目全过程进行系统管理

精细化管理首先要从全面梳理业务管理流程开始,作为科研项目来说,从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到科研工作者把项目实施推进、最后再到相关部门的验收和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这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研管理体系。精细化管理要关注每一个科研环节,从立项开始一直到验收结束后为止,在管理上要严把每一个环节的,使每个流程都能够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因而在管理上要严格执行,努力使科研项目更加精细化处理,提高科研效率和成效。

2.重视研究成果的管理,发挥研究成果的效应

科研项目的最终验收是对科研成果的一种验收。科研成果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论文、研究报告、项目专利等。多样的科研成果形式,需要有不同的成果管理方式,在对科研成果进行全部的验收之前,应该对其内部的各个子项目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项目存在的问题,并能够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让损失降到最低。同时科学研究的成果是科学造福人类的直接表现形式,应该注重对科研成果的应用,使科学转化到产业,最后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 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才是科学研究最大的价值。

3.不断完善项目成本核算,规范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

科研经费是支撑科学研究进行的“食粮”。没有充足的科研经费会给科学研究的开展造成极大的困难。因而经费是科学研究中一项极其关键的因素。在科研项目精细化管理中,对经费的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要想科学管理科研经费,首先应该完善项目的成本预算管理,对于预算内的花销给予正常的报效,对于不符合预算内的支出要认真审核不能给予报销。这要求项目管理人员能够对项目成本预算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并且能够根据科学研究的不同课题预算出最合理的经费,尽量做到以最低的成本达到最高效的结果。

四、结语

建立在基本管理的基础上的精细化管理把管理引入到一个更高质量和更好效率的水平,科学应用到科学研究项目中可以推动市场效率和生产力的发展。对于我国的科研管理还存在着漏洞和不足的现状下,引进具有创新性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来指导我国的科研管理问题,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希望通过科学精细化的管理把科学研究向前推进。

参考文献:

[1]赵红.浅析业务科研项目管理中的若干问题及管理办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1).

篇5

一、高校科研项目档案收集的现状及问题

笔者所在单位科研项目档案的收集范围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研究准备阶段:包括科研课题审批文件,证材料与开题报告,任务书、委托书、协议书、合同,课题投资和预决算材料。二是研究实验阶段:包括研究计划及执行情况,实验、测试、观测、野外调查、考察的各种原始记录以及综合分析材料,设计的文字说明和图纸,计算材料、数据处理材料(包括计算机处理材料,如程序设计说明、计算结果),实验报告、测试报告,照片、底片、录音带、幻灯片、电影拷贝等,阶段小结,重要的技术文件,样品、标本等实物的目录。三是总结鉴定阶段:包括研究(研制)报告,论文、专著,工艺技术报告,专家评审意见,鉴定会材料(鉴定意见、鉴定代表名单),鉴定证书,推广应用意见,课题工作总结。四是申报奖励阶段:包括科技成果登记表,科技成果报告表,科技成果奖励申报与审批材料,科技成果获奖材料(奖状、奖章、证书)原件或影印件,专利申请书或证书原件或影印件。五是推广应用阶段:包括转让合同、协议书,推广应用方案及实施情况,推广应用情况报告、工作总结,扩大生产的设计文件、工艺文件,生产定型鉴定材料,成果被引用或投产后反馈意见,成果宣传报道材料,国内外学术交流材料。

从归档范围来看,笔者所在单位规定的内容与1987年原国家科学委员会和国家档案局联合印发《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差异不大。对这五方面内容进行调研后发现,行政性文件收集得较为齐全,“研究准备阶段”“总结鉴定阶段”“申报奖励阶段”“推广应用阶段”这四个阶段需要经历较多的行政流程,档案收集数量较多。但就整体而言,档案收集情况并不理想,表现在涉及重要数据和研究成果的科研文件,其收集情况并不乐观,其中以“研究实验”阶段最为突出。这部分科研项目档案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科研人员的积极性,难以强制性收集,而这恰恰是科研项目档案的精髓,其收集不齐全对后期的档案开发利用十分不利。

二、高校科研项目档案收集不齐全的原因分析

(一)科研人员对知识产权认知模糊以及对归档安全性存在顾虑,导致归档文件不齐全

1.科研人员对自身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认知得较为模糊。高校科技人员的科研成果所形成的知识产权归属问题主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等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来决定,主要表现为“职务成果”与“非职务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问题。其中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科技成果为“职务成果”。高校的技术成果大多是“职务发明”,但是也有部分“非职务发明”。《高等学校档案部门业务建设规范》中指出:“校内个人在其非职务活动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可按征集、代管、捐赠的方式处理。”而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实行文件材料形成部门、课题组立卷制度,即科研作品属于职务作品的都应该立卷归档。由于科研人员对知识产权认知不清,他们在完成负责项目后,将部分应该立卷归档的科研项目文件如实验方法、工艺参数、关键设计图纸等认定是非职务作品,而留在项目组手中,不愿提交档案馆保管。

2.科研人员对归档安全性存在疑虑。优秀的科研成果具有前瞻性、创造性,尤其是涉及高新技术、国家军事科学或科研开发等特殊重要信息资源的科研成果,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加上当今社会抄袭、剽窃现象较为严重,导致部分科研人员对其科研成果能否得到安全保存存在疑虑,担心自己的科研成果文件在归档后由于得不到妥善地保管而不愿移交档案馆。

(二)科研管理部门权责不明确,导致归档文件不齐全

高校科研项目档案数量巨大,档案馆人力资源相对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主要科研管理部门和相关科研管理部门会参与科研项目档案的收集过程之中。就笔者所在单位而言,主要科研管理部门为社科处,相关科研管理部门如高教所、设备处、教务处等,在收集科研项目档案过程中都面临着各自的困境。由于科研项目档案移交一般需要通过两个过程:科研人员把科研项目档案移交给主要科研管理部门,主要科研管理部门把档案移交给档案馆。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档案馆和科研人员不能直接接触,导致档案馆难以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从而难以保证科研项目档案的齐全性。同时,相关科研管理部门如高教所、设备处、教务处等,他们在工作的过程中有机会接触到科研项目档案,但是由于权责界定的上的不明确,导致没有明确的规定要求他们需要向档案馆移交相关的科研项目档案。长期以往,相当数量的科研项目成果文件得不到妥善地归档保存。

(三)?n案馆工作人员对小项目科研项目档案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归档文件不齐全

受限于档案馆的资金和人力,档案馆工作人员难以对所有项目的科研项目档案进行归档,他们一般会根据项目资金大小、拨款来源、成果发表所在期刊等因素,对不同科研项目档案进行区别对待:对如863、973、908等属于重大项目的科研项目档案更为重视,当他们发现材料不齐全,会向科研管理部门或者相关人员主动进行追讨;对所谓的小项目,如学生申请的项目、金额较小的项目等则较少进行后续的追讨,导致小项目的科研项目成果文件的归档不齐全。

三、解决科研项目档案收集不齐全的措施

(一)对科研人员实行“职称挂钩机制”和“会员制”,使其主动移交档案材料

1.实行“职称挂钩机制”。“职称挂钩体制”是一种强制性措施,它把是否定期向科研管理部门或档案馆提交科研项目档案作为职称评定的标准之一,如果不符合定期提交档案的最低标准要求,则需要达标后才可以进行职称的评定和维系。通过该措施,能够让科研人员认识到向科研管理部门移交档案是一项必须执行的义务。科研人员从事的科研事业所形成的档案资料本是职务作品,其知识产权归学校,向档案馆提交相关科研项目档案是每个科研人员的责任和义务。

2.实行“会员制”。在档案管理机构内建立全新的档案收集兼共享制度,以便在保护科研项目档案所有者知识产权的同时,让科研项目档案发挥更大效用。档案管理机构根据科研人员交纳的科研项目档案详细程度,向该科研人员提供对应层级的、处于开放阶段的科研项目档案供其查看与利用。

(二)明确各科研管理部门权责,采取档案馆工作人员入驻和系列培训等措施,保证归档文件的齐全性

明确科研管理部门职责,做好科研项目档案的前端控制工作。高校应在制度上明文规定科研项目的主要管理部门和相关管理部门的具体职责:一是社科处作为主要的科研管理部门,高校应制定详细的移交规范。在此基础上,档案馆还应派档案工作人员进驻社科处,负责在科研人员移交档案的过程中检查档案的齐全性,在科研项目移交不齐全的时候及时提醒科研人员,改善科研项目档案收集不齐全的现状。二是针对相关科研管理部门如高教所、设备处、教务处等部门,在工作过程中有机会接触到科研档案,但并没有向档案馆移交档案的规定的情况,高校应将“及时上交科研项目档案”这一职责明确纳入他们的职责中,并对相关人员进行科研项目档案专业知识的培训,防止科研项目档案的流失。此外,对于高校主要科研管理部门和相关科研管理部门,档案馆工作人员都应与其进行有效沟通,并了解相关管理部门的工作流程,做好科研项目档案的监管工作,防止出现项目流失的情况。若出现档案迟交、少交的情况,高校应赋予档案馆相应的权利进行档案的追讨。

篇6

1一般科研项目管理内容

一般意义上,项目管理是指从项目立项到项目计划、项目实施、项目监控、项目收尾、项目评估等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项目管理涉及的知识体系中包含九大管理领域,主体领域是范围管理、时间管理、费用管理、质量管理,4个辅助领域为: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还有一项综合管理即整体管理,也叫计划管理。科研项目作为一类特殊项目,在项目的生命周期及项目管理内容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科研项目管理包括项目申请、立项论证、组织实施、检查评估、验收鉴定、成果申报、科技推广、档案入卷的全程管理。科研院所项目管理涉及领导层、管理层、课题负责人、科研专业人员以及外部专家或第三方机构,各类参与者在项目全生命周期中分别承担不同的职责。

2核科研项目管理特征分析

核科研项目管理在管理领域基本框架之外,还应突出强调4个方面。

2.1创新管理

创新是对科研项目产出物的要求之一,这种创新既包括发现或发明获得的成果,又包括成果的应用推广。

2.2知识管理

科研项目的成果是知识产品,科研项目的群体是知识密集型人才,因此科研管理理念变革、科研研究过程、科研能力提升、以及科研产品管理都属于知识管理的范畴。

2.3不确定性和风险管理

在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由于研究过程及研究成果中存在着各种不确定性,导致科研项目管控难度很大,较一般工程管理而言在进度、成本、质量等方面具有更大的风险。

2.4安全保密管理

科研工作一般是行业中先进知识成果的密集领域,由于核行业本身的敏感性以及对安全的高度重视,决定了安全、保密管理在核科研项目管理领域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这一特征是核科研项目管理与一般科研项目管理的主要特征。由于科研项目管理在知识领域的特殊性、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的增多、科研项目的可交付成果是知识产品以及核科研安全保密特殊要求等特征,导致一般项目管理的时间、费用、质量的管理目标,不能成功地控制和解决核行业基础科研项目管理中由于技术和知识本身的变化带来的新情况。因此,在进度、费用、技术创新、风险管理、安全保密等方面对核科研项目管理过程提出了不同于一般工程项目的更高要求。

3核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

重点结合核科研项目管理的特征分析,在信息化建设中,应着重考虑以下方面:(1)计划进度管理:由于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应加强对时间进度的严格控制,要求管理层制订详细的项目计划、严格执行计划并能够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2)知识管理:核科研项目是一项知识密集型活动,课题专家及科研人员应最先了解并跟踪相关领域最先进的知识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突破;此外,过去的问题和经验也应作为一种知识资源进行管理和共享。(3)成果鉴定与评价:科研项目成果检验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通过同行专家评审及第三方机构科研查新工作,为项目的新颖性及科研水平提供权威、客观的说明和论证。(4)安全保密:核科研项目与一般科研项目相比,对安全保密的要求更为严格,在信息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该方面需求,为科研工作提供安全保障。(5)针对科研项目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应加强对项目的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分析、处理、跟踪、记录以及风险模拟、预警、预测等,从而有效降低/规避项目风险。(6)应当为科研院所领导层及时提供所需的项目相关信息,用于辅助领导层决策。

二、信息化在核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1总体框架核行业科研管理

框架应以项目中心为核心管理目标,结合PMP项目管理的精髓,围绕核科研项目特征突出关键需求点,为各类用户提供更为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的引导和控制,为核行业科研院所真正实现清晰化的项目管理提供强大支撑。表现层:直接面向科研用户,包括内部科研决策/管理/专业人员以及外部专家/第三方机构用户。通过表现层规范信息化应用入口,对内外用户提供服务。应用层:按照应用模块灵活配置,各应用模块独立进行分工协作,具有很强的扩展性。接收客户来自表现层的请求,在应用层这里进行处理。应用层具有分布式的结构设计。支撑层:也是逻辑事务层,各种业务应用逻辑都包含在支撑层模块中,采用组件技术进行开发,每个应用组件的运行、策略、事务处理在应用服务器上,相互独立,具有很好的可移植性。数据层:主要包括大型关系型数据库及其所存储管理的企业业务数据。这些数据来自各个业务管理系统,通过一定的逻辑模式和权限许可,有关用户调阅或者组合分析,形成业务管理或者管理决策信息。

2应用层功能划分

按照科研项目管理涉及人员的分类,将总体框架的应用层功能划分为3层,即: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

2.1决策层应用

主要包括:报表查询、风险分析、综合性分析,由科研院所领导决策层使用。(1)报表查询:为领导层了解项目执行情况提供各类报表,使领导层从整体、宏观的角度了解项目情况,辅助决策;(2)风险分析:对项目风险进行智能化分析、模拟、预测,为如何规避/降低风险的决策提供支持;(3)综合性分析:通过数据转换、多维分析/联机分析处理(OLAP)和数据挖掘(DM)等技术,为领导层提供包含与项目、合同、财务等有关的深层次、综合性信息。

2.2管理层应用

主要包括:计划管理、进度控制、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安全保密、人力管理、采购管理、风险控制、项目评价、科研查新、业务流程、文档管理等,主要由科研项目管理层人员使用。(1)计划管理:科研项目计划管理包括的主要内容有:估算整个项目的工期;制订项目工期计划;对项目活动顺序、项目活动工期和项目活动所需资源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制订工期进度计划。(2)进度控制:科研项目进度控制跟踪各项任务完成情况,根据项目工期计划进行进度分析,识别可能或已经影响进度的任务或因素,采取必要措施,进行进度控制。(3)成本管理:项目成本管理,是为保障项目实际发生的成本不超过项目预算而开展的项目资源计划、项目成本估算、项目预算编制和项目预算控制等方面的管理。(4)质量管理:科研项目的特点决定了科研项目的质量目标很难完全用量化的方法控制,只能是定性和定量方法的结合。项目质量管理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项目工作质量的管理,其二是项目产生物的质量管理。(5)安全保密:作为核行业科研项目管理的特征之一,包括了对安全保密相关的人员、设备/介质、文档资料、制度规范、网络等的保密管理。(6)人力管理:包含人员档案、培训管理、病事假管理、电脑考勤、绩效考评、薪资计算、出差外出、人员任务管理以及相关报表。(7)采购管理:项目采购管理是指为保障项目顺利进行而进行的物资需求计划、物资采购、物资管理等活动。(8)风险控制:由于科研项目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因此风险控制是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包括科研项目风险的识别、分析、处理、跟踪、记录等过程。(9)项目评价:该功能由参与评审的外部专家使用。这里的项目评价指对科研成果的评价,即对科研项目成果的学术水平或重要性进行评价。由于科学研究的“质量”这个概念非常复杂,难以用完全量化的方法进行评价,因此需要结合定性的同行专家评审法和定量的指标评价法来进行。包括同行专家信息管理、评价准备、评价过程管理、评价结果记录等。(10)科研查新:是指具有查新业务资质的查新机构根据查新委托人提供的需要查证其新颖性的科学技术内容,根据《科技查新规范》进行操作,并作出结论(查新报告)的过程。包括科研查新机构信息管理、查新结果及报告管理等内容。(11)业务流程:是指贯穿整个科研项目管理证明周期的以流程方式执行的各项工作,包括:从项目申报、项目立项到项目评估收尾的各项审批流程。(12)文档管理:项目过程中产生的Word、Excel、Pdf、图片等各类文档,都可以按照项目的关系,分门别类地进行归档,并执行相应的文档授权管理。

2.3执行层应用

主要包括:知识管理、问题管理、业务流程、文档管理等,由科研项目组的科研专业人员使用。业务流程与文档管理两项功能与管理层相同。(1)知识管理:科研项目,无论其产品还是参与项目的工作人员都具有知识密集型的特点,因此对于知识的管理与共享有很高的需求。知识管理包括:科研成果管理、论文论著管理、专利管理、商标管理、获奖信息管理、著作权管理、域名管理。(2)问题管理:科研工作的知识性决定了参与科研项目的人员之间需要进行频繁的知识/经验交流与分享,通过共享这些问题处理经验,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解决问题,并将问题处理经验转化为单位的知识库管理,包括问题、问题回答、问题统计与查询等。

三、小结

篇7

关键词:高校 科研项目 档案 开发利用

高校科研项目档案是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高校档案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是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以及成果转化的基础和依据,它在科研工作中发挥着知识储备的作用。科研项目档案的管理是科研档案管理的主体和重点,其科学管理手段对科研工作的进程、效率和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影响着科研项目档案的收集及档案价值的实现,所以,研究分析高校科研项目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对于提高高校科研档案整体管理水平、发挥科研项目档案的利用效益、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有着积极的意义。

1 高校科研项目档案信息的重要地位

高等学校既是高等教育的“阵地”,也是科技创新的“战场”。在经济和科技全球化的今天,国家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决定该国在国际竞争格局中地位的重要因素。高校因其覆盖了理学、工学、农业,医学、历史、文学、哲学、法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各学科,拥有很强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能力,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拥有不可或缺的、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据统计,“十五”期间,我国高校承担各类科研课题达61.9万项,其中高校主持的国家“973”项目占立项总数的57.05%主持“863”项目占立项总数的40%。在获奖方面,高校所获国家自然科学奖的占全国授奖总数的55.07%;高校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占全国授奖总数的64.4%;高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数占全国授奖总数的53.57%。2006年以来,高校科研立项数以及在获得的国家科技奖励方面又有了新的进展。高等学校已经成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成为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生力军。

高校科研项目档案是高校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归档保存备查的文字、图表、声像、实物等各种载体的历史的、原始的记录。项目档案的形成积累过程凝聚着科研人员的智慧。一项科研课题的档案,就是一部生动的科研教科书,能从总体上反映出学校及国家的科研水平。项目档案所蕴含的具体信息,对于今后的科研工作具有积极的史鉴意义。因此,项目档案信息在高校和国家科研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 高校科研项目档案管理的现状及障碍分析

2.1 科研管理体制对高校科研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

近20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和国家科技事业的不断深化和发展,高校科研项目的来源渠道丰富宽广,下达及指导高校科研项目的主管部门已由原来比较单一的科技口发展为多渠道管理。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的科研项目在校内也由多个部门管理,比较普遍的管理模式是教务处(高教研究所)分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宣传部或学校党委办分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项目,团委分管大学生科研项目,研究生处及相关教学单位分管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其他研究项目由科研处分管。各部门你管你的,我管我的,管理手段和操作方法各异,由于岗位职责的限制性,缺少部门之间的协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项目研究过程材料的缺失。有些管理部门归档的材料只有项目立项、批准、下达研究经费和结题的文书通知,而项目申请书、合同书、结题材料都没有,归档材料根本不能反映出研究的过程,有的甚至不能反映出研究成果。

2.2 高校科研项目的特点对科研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

受管理体制的支配,高校科研项目档案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其形成规律方面,都有着其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对科研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也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高校科研队伍的多层次性和科研方向的多样性,决定了科研项目档案来源的广泛性和课题研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也决定了科研管理涉及的部门多、制约因素多。从宏观层面上看,上级有关主管部门对高校科研项目档案管理缺乏外部关系的统筹协调,对课题研究只具有引导、服务作用,而对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档案资料管理不具有约束九从管理层面上看,有关职能部门对科研项目档案的认识、定位等等方面,仍有较大的差异性,从微观的层面来看,由于科研项目是几个部门各自分管,管理人员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对档案的管理在操作上有较大的随意性,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这些情况都严重地影响着高校科研项目档案的案卷数量和质量。从复杂的实际环境条件来看,要真正做好科研项目档案管理工作难度还是很大的。

其次,高校科研课题专业性强,研究周期长。高校从事的研究项目类型不同,研究对象和采用的研究手段各异,涉及的专业学科广泛,因而使得记录其研究活动的项目档案也不同,由于开发类科研项目从开题到研究成果的取得,每个环节都必须经过反复地研究和试验,要取得最终成果,往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特别理工科的开发研究。这就需要研究人员及管理部门在研究期内坚持长期做好日常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但在实践中却很难坚持做到。

2.3 档案观念和责任心对科研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在理论上对于信息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人们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实践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陈旧传统的观念和思维定势仍具有很大束缚性,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档案管理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某些研究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档案观念薄弱,没有坚持把科研项目档案工作纳入研究工作的计划之中和岗位职责中,不注意对科研项目从始至终各个环节所产生的材料进行收集积累,只注重结论性、成果性材料的积累,使最终的档案材料成套性很差。有的是研究人员之间、协作单位之间由于科研成果的权属之争,而引起争原始材料,争报奖励而不愿主动把材料集中管理。由于项目档案专业性很强、技术含量高,有的研究人员害怕泄密,归档时避重就轻,把一些不太重要的材料交来,而抽去反映成果水平的关键技术材料。加之,学校档案部门人员对科研课题不熟,业务水平有限,未审查出来。另外,档案工作人员业务指导不到位,研究人员不了解收集档案的重要性,这些,都影响到项目材料归档的质量和数量。

3 对加强科研项目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

科研项目档案管理与科研工作管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科研项目档案特点决定了科研项目档案管理是一项很复杂、要求很高的工作。因此,应加强对现行科研项目管理体制的研究。应该说,现在各高校科研项目档案的多头管理体制及运作方式,都是在特定条件下对不同范围的具体选择。高校应有怎样的科研项目管理体制,如何建立完善高校科研档案

管理体制,理顺档案管理关系、程序,科研管理部门以及档案部门应当积极探索。而在当前的管理环境下,应加强做好以下工作

3.1 建立健全科研项目档案管理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标准,既是档案工作顺利进行的可靠保证,也是实行档案工作科学管理、规范管理的依据及准绳。要做好科研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离不开制度的支持,制度内容应包括科研项目从开始到结题的过程材料的管理,明确所有科研项目档案归档的操作方式,如项目档案的收集内容、整理方法、立卷方式、归档时间、保管程序和提供利用等,才能使各个业务环节都有章可循。

一个科研项目档案作为记录科研活动全过程的一套完整文件材料,虽然是在项目研究活动最后结束完成的,但作为科研档案之中的每一部分材料又恰恰是各个不同阶段的产物。即所谓科技档案完成于项目研究之末,又形成于研究活动之中。必须把必要的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纳入法规和轨道,把科研项目档案的形成、积累、归档工作具体纳入到科技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中去。因此,在现行管理体制下,科研处、教务处(高教研究所)、宣传部、团委、研究生处等管理部门应坚持用规章制度来履行各自的职能。要负责督促科研工作人员对研究项目归档工作超前控制,一开始就要着手抓,并一抓到底。档案部门工作人员要抓科研项目档案建设,多渠道、多形式进行项目档案收集、整理、归档的指导工作,才能使科研项目档案的建档工作进入到规范管理的轨道。做好高校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努力建立高校档案工作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管理的运行机制,首先要提高归档率、完整率和案卷合格率,这一基础环节不抓好,随后的开发利用工作难以发挥效益。

3.2 理性认识科研项目档案的价值,做好科研项目档案的开发利用

篇8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

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以来,随着国家科技经费渠道和经费投入的大幅度增加,高校可申请的科技经费渠道和数量也越来越多。科研经费的增长,使高校科学研究工作有了长期稳定的财政支持,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高校科研工作的持续发展,并使得高校的科学研究工作由国家科学研究队伍中的方面军快速发展成为了我国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应用研究的重要方面军。而对于高校而言,一个科学、系统的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模式的建立是对于学校经济的良好运行和高校教育、科研事业顺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面临的问题

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工作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各个部门优化资源配置,其实质是通过一系列、全方位、多维度的绩效测评指标对科研经费使用效益进行分析、评价。通过对科研经费收支情况的分析,掌握科研项目支出比例;通过财务状况的分析,有利于科学决策,统筹调度,合理运用资金;通过科研经费效益比较分析,科学评价科研经费产出效益(成果应用率、成本效益率、科研经费节约率、新增销售收入、利润、上交税金等指标是否符合经济效益原则),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提供依据。

目前,高校科研项目绩效评价工作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与国家对科研管理改革的客观要求尚有一定差距。

(一)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与科研经费管理信息不对称

高校科研活动的管理包括两方面:科研项目管理和科研经费管理,科研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及使用控制,并定期与财务部门的相关账务进行核对。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造成的结果是:不少高校的财务部门不了解项目资料与信息,无法积极主动配合科研部门跟踪、评价经费的使用情况,并进一步通过经费管理来控制项目进程,而科研管理部门也只重视争取项目或提取管理费;谈不上对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跟踪,从而导致科研经费的项目管理与会计核算各成一体,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相对脱节。而且目前的绩效评价工作尚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绩效评价结果对于项目执行的成效与相关责任的直接约束力欠缺,在财政支出管理和科研管理中应有的参考作用、导向作用和制约作用尚未得到充分体现,也影响了该项工作的权威性和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重核算而轻预算”的现象普遍存在

我国对科研计划实行课题负责制管理,即以课题组为基本活动单位进行课题组织、管理和研究活动的一种科研管理制度,课题负责人负责课题的立项、组织、经费管理、结题、科技成果转化等全过程。然而由于高校的科研人员对专业性较强的财务预算意识和认识不足,对预算科目内容不清晰,预算的编制缺乏科学性、规范性,完全随意进行经费预测划分,造成课题经费在使用过程中预算与实际存在一定的偏差,预算执行缺乏严肃性。并且在科研过程中,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其他费用,科研项目承担者也没有将这部分经费预算到科研经费之中,且有的项目承担者在实施科研项目研究工作时,有的将教学经费混作研究经费,有的不同科研项目资金交叉使用,致使科研收入与支出无法匹配,给成本核算带来困难。这样就会使得科研课题成本,无法得到真实反映,进而导致预算失真,给科研项目的进度、管理和监督带来困难。

(三)科研活动自身特点造成科研经费绩效评价的复杂性

科研活动具有前瞻性、探索性、风险性和不可预见性,使科研部门或财务部门对其制定准确的经费绩效评价体系难度较大。一方面,高新技术对社会、经济、环境将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这种影响也具有某种不可预测性和隐蔽性;另一方面,只有具有法律、科技、财政、管理等方面知识和经验的复合型人员才可能对科学研究的特征、内容、项目有较清楚的认识,从而恰当地对科学研究究竟应在什么范围内进行、科研经费预算应在什么范围内支出、如何规范各科目的比例等做出评价。然而目前科研管理队伍中缺乏这样的人才。

二、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第一,科学性。科学性原则要求各项指标的设计不重复、不遗漏,指标之间既具有独立性,又互为补充,能基本反映财务核算和绩效评价的主要特点,从政策导向的意义上抓住评价的中心,保证评价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第二,系统性。系统性原则要求将每个科研项目活动作为一个系统的过程,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从科研经费的预算、科研经费的使用、科研经费的财务分析等一系列全过程来分析科研经费的绩效,并以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作为考核评价科研经费绩效的基本方法。在设计科研经费评价指标体系时,既要重视经济指标,也要重视科技含量指标,既要考虑绝对指标,也要考虑相对指标,既要采用定量指标,也要采用定性指标。

第三,可比性。可比性原则要求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应具备可比性和适用性。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是要对高校经费管理的绩效进行核算和评估,而这种评估只有通过高校之间类似科研项目的比较、科研项目预算与决算指标之间相互比较,才能更充分的体现出来。

第四,实用性。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指标的实用性,包括以下含义:要考虑评价研究的目的和需要;有关数据易于获得,以便为考评工作的可操作性创造条件;应给定性指标制定评分细则,使专家易于理解、判断和打分;考评指标应具有中长期的适用性,利于在同一指标体系下不断总结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工作。

三、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方法

财务绩效评价方法是指在分析工作中用来测算数据、权衡效益、揭示差异、查明原因和明确责任的具体方法。

第一,比较法,又称对比分析法,它是将有关可比的数据进行对比,测算出相互间的差异,并找出原因的一种方法。是财务分析中最常用、最基本的分析方法。

第二,图解法,能直观地反映现象发展趋势及规律。

第三,比率分析法,它是将可比的项目加以对比,求出比率,进行分析,借以说明项目与项目之间关系的方法。

第四,趋势分析法,指在同类指标在不同时期的比较,用于说明现象在时间上发展变化的方法。适于动态分析法,通过分析可以了解事物变化趋势及其规律,为决策和预测未来提供比较有价值的资料。

四、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对科研经费进行评价应该考虑到科研经费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方面设计科研经费评价指标。

(一)定性分析指标的设计

设计科研经费绩效评估定性指标,要根据承担科研项目研究的不同领域和理论、应用、推广等不同的类别,设置相应的指标。一般来讲,在评估时很难用数字来计算和表达的指标应当设置为定性分析指标。定性指标设计情况如下:

科研项目意义:表示科研项目研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影响大小;总体影响:表示科研项目研究在国际和国内所达到的水平高低程度;创新性:表示科研项目研究对本学科或学科某一领域的创新突破程度;复杂性与难度:表示科研项目研究本身的难易程度;对学科贡献:表示科研项目研究对本学科的未来贡献;推广应用情况及前景:表示科研项目成果推广的广度和深度及应用前景;社会效益:表示成果应用对社会所作贡献的大小程度。

对定性指标的评估,要考虑科研项目成果是否被采纳应用。根据科研项目研究的不同类别作为权数,确定适应的评分办法,尽量使定性指标定量化。

(二)定量分析指标的设计

某科研经费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根据科研活动的特点,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估的定量指标可设置如下:

1、科研项目完成率:主要反映高校科研项目按期完成情况。完成率高说明科研单位科研经费使用效率高,反之则低。

计算公式:科研项目完成率=按期科研项目完成数/到期应完成科研项目总数×100%

2、有效资金率:反映科研单位特定期间内科研经费耗费与成果积累的关系,说明资金的有效使用程度和科研项目的按期完成情况及成功率。

计算公式:有效资金率=成果累计总费用/科研经费支出数×100%

科研经费支出数是指在特定期间内为完成科研活动而消耗经费的总金额,具体包括仪器设备费(购置费、试制费及其他费用)、相关业务费(材料费、燃料及动力费、测试及化验费、会议差旅费、专家咨询费等)、承办学术会议费(印刷费、会议资料费、住宿费、专家讲座酬金等)、研发的劳务费(研究生的助研津贴、临时工工资等)、课题管理费、科研协作费等。它是反映科研经费支出的水平与规模。特定期间是指科研单位的科研项目从科研计划、经费投入、科研项目研究和成果应用推广的周期。具体年数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定。

3、经费支出结构占比率:反映科研经费支出结构情况的指标。通过对构成科研经费支出总额的各科目占总支出的比重分析,反映科研经费支出是否合理,根据分析结果,把握科研经费运用的动向。

计算公式:经费支出结构占比率=科研经费支出总额的各科目/科研经费支出数×100%

4、科研经费结余率:反映高校特定期间科研经费使用的节约程度的指标。

计算公式:科研经费结余率=(1-科研经费支出总额/科研经费总投入)×100%

科研经费总投入是指特定期间内科研经费投入总额,它是反映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筹集投入的规模。

5、成果应用率:反映高校在特定时期内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程度的比率,也是科技成果商品化的比率。

计算公式:成果应用率=成果推广个数/科研成果总数×100%

科研成果包括发表的科研论文、出版的学术专著及授权的专利等等。科研成果推广是指将研发成功的成果应用于军工、民用等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中。

6、人均效益:反映科研单位一定时期人均的效益水平。

计算公式:人均效益=成果总效益/科研单位总人数×100%

7、科研效益:它是成果总效益与相应的成本费用之差,反映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取得的纯效益。

计算公式:科研效益=成果总效益-成果总成本

成果总效益是指科研单位通过科研合作、技术转让、推广应用、咨询服务等所取得的收入。科研效益也包括科研项目经费的节约数。其中科研经费资金节约数=上年科研经费结余+本年科研经费收入-本年科研经费支出-科研经费的其他应收款余额。

8、科研成果得奖率:反映科研成果得奖的比率。

计算公式:科研成果得奖率=获奖成果数/科研总成果数×100%

此外,科研仪器设备购置数和利用率、科研活动所消耗学校公用的水、电、气、网络资源等间接成本的比例分摊等问题需要在评估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用一些评估指标,进行考核分析。

参考文献:

1、张艳,崔贞云.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的守夜人作用[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

2、汤贺凤.浅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创新[J].教育财会研究,2010(1).

篇9

科研机构的科研项目档案是科学研究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一项重要的信息资源,机构所属的各研究团队及相关研究人员职务活动中形成的各类科研项目档案,需要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确保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以利于开发和利用。

一、科研档案管理的特点

科研项目档案管理是科研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研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保护知识产权的一项重要举措。档案管理与计划管理、项目管理、成果管理紧密结合,纳入到科研计划、规划,纳入到科研管理制度。其特点也较为明显。

(一)档案收集、整理的复杂性

科研档案涵盖了科研项目活动的整个过程,每个环节都需要多次的试验和研究。有的科研项目还是多个科研团队的合作项目,致使科研档案的收集管理较为复杂。

(1)数据量大。科研项目可以分多个不同的子课题,每个课题和主项目一样需要阶段性管理,对形成的阶段性成果、目标进行检验考核。同时一个科研项目可能涉及多个立档单位,多个专业学科。这样就形成了大量的档案资料需要存档。

(2)时间跨度大。科研项目从项目申请、立项论证、组织实施,到检查评估、验收鉴定、成果申报、科技推广、档案入库整个过程一般需要1-3年,如果有其他客观因素,导致项目延期则周期更长。

(二)档案管理的安全性

科研项目在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载体,可能是具有创新性的技术设计及专利内容,这些资料体现了较为高、精、尖的科学技术水平,形成的成果拥有知识产权,因此对于档案的内容就要严格的保密,档案的管理工作就要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

二、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的设计有利于加快科研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改进科研档案管理模式。科研档案信息化平台的设计就是把科研档案资源转化为电子化的信息,这些资源包含项目整个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文档、多媒体资源、创新成果等,形成一个分类明确的科研档案资源信息库,安全快捷地提供档案服务,增强档案科学性管理,实现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首先,档案管理电子化利于科研档案的长期保存,纸质的档案保存期限有限,同时查找翻阅不方便。其次,规范化的数据信息可以规范操作,提高数据质量及信息处理的效率,同时缩短了项目决策周期,通过档案的管理实现项目的动态跟踪管理。第三,档案的信息化促进研究人员的相互交流,在信息资源共享和有效利用的基础上,更能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

三、合理利用信息化的科研档案及科学化管理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养信息技术人才

对实施科研档案信息化管理投入专项经费,配置必须的软硬件设施,提高计算机和网络应用程度。

档案管理人员承担着具体实施的工作职责,不仅要熟练地运用数字化技术、信息储存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及多媒体技术,还要有加工提炼有效档案信息的能力,对项目的档案信息进行判断分析,保证科研项目档案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因此要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培训,普及信息化技术知识。

(二)建立更有效的电子档案管理制度

科研机构要建立符合自己的完善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制订电子文档、多媒体资源收集、整合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标准。明确科研档案的信息化操作方式,明确在科研档案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各个单位个人的职责权限,使各个操作环节都要有章可循。

(三)提高科研项目电子档案的安全性

加强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的管理,确保档案资源库的安全。提高信息安全意识,防止失密、泄密的发生。采用身份认证、防火墙、数据备份等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安全和网络的安全。平台的安全性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数据库的安全性。设置验证用户的权限,增加用户访问控制。以确保只有合法授权用户才能访问档案资源库,防止恶意破坏或修改。通过数字签名技术对立档单位进行安全性检验,同时检验文档资源在传送过程中是否丢失或不完整。对数据库中相关数据表的字段、相关文档进行加密处理。

(2)系统的网络安全。建立平台操作日志,通过记录各个时间点、每个用户进行的任何操作,使管理员可以监控系统的运行状态。同时,不定期对数据资源库进行备份。

四、结 论

篇10

党的十报告强调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立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而科研项目是企业、高校、科研院等主体开展科研的主要客体之一,是科技创新实现的重要形式,因此,必须加强对科研项目的管理能力。由于传统的科研项目管理过于重视规模和数量,而忽视对项目过程的管理,导致科研项目“虎头蛇尾”等现象的产生,而项目管理重视具体执行过程中的细节,所以为了保证科研目标的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科研成本的降低,必须将项目管理应用于科研项目中。

一、科研项目及相关概述

(一)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重大新管理技术之一。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项目管理已逐渐应用于商业和研发、军事、工程等各项活动。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I)认为项目是指组织中所有具有一次性、有头有尾而非持续性的工作或项目是为达到一个特定目的而将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结合成一个短期的组织。项目管理则是将将知识、技能、工具与技术应用于项目活动,以满足项目的要求。其内容包括:项目范围管理、项目进度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采购及合同管理、项目综合管理。这些内容贯穿于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即项目的概念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以及终止阶段。

(二)科研项目管理

科研项目是指为探索自然界事物变化的规律或者完成某一独特的产品或提供某项服务,组织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所进行一次性的探索活动。以科研项目为对象,通过组建临时性的专门的柔性的组织,并通过高效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等管理活动,有效的配置并充分利用资源,对科研项目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进行动态管理和目标管理,最终实现科研项目目标的一系列活动就是科研项目管理。

本文将引用的案例是西华大学对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的扶贫项目,该项目交由西华大学管理学院战略研究所具体操作。该科研项目要求战略研究所在2013年4月初至6月底,完成高坪区的全域产业规划,具体包括高坪区25个乡镇的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以及高坪区的全域产业总体规划。为此,该研究所在其所长A教授的领导下,成立了以他为项目负责人,包括四名教授,11名研究生在内的高坪区全域产业规划项目组。

(三)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中应用的必要性

1、科研项目管理与项目管理的共性要求

科研项目管理是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为保证科研项目的质量、进度、成本达到最优化,同时尽量减少项目失败的风险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因此,科研项目与其他项目相似,具有很强的周期性。同时为了实现项目目标而成立的科研项目课题组与项目管理中的项目团队结构基本相似,项目管理中的目标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也是科研项目急需引入和强化的内容。可以说,项目管理非常适用于科研项目的管理。

2、科研项目特殊性要求

从科研项目的定义可以看出,科研项目也具体一些特殊性:首先,过程的不确定性。由于科研项目是一项创造性活动,其期望的最终研究结果和实现这个研究结果的过程是不确定的,因此科研项目的启动、计划、执行、结束和评估五个阶段的任务是重叠反复的;其次,项目成果的不可预见性。由于科研项目的创造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项目的结果难以预料,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可能产生超乎意料的成果,也可能由于与实际的脱节,达不到科研预期目标;最后,运作的风险大。科研项目是一种探索性的工作,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可能导致其研究的最终输出和实现输出的过程都很难预料和把握,因此面临的风险大于普通项目。因此,为了保证科研项目在预期周期内高质量低成本的实现其项目目标,必须将项目管理的相关理论和管理工具应用于科研项目。

二、科研项目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愈显重要,包括企业、科研机构等在内的各主体都十分重视科技项目。但是科研项目本身的特殊性,在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进度情况及完成质量等受重视不足,导致有些科研项目进展拖后,成果不过关或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科研项目进展控制困难

项目计划的制定是项目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科研项目的计划制定同样是其得以实施的前提,但是由于科研项目计划的制定缺乏相应的标准,造成了科研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不匹配等现象的产生。[]加上科研项目的不确定性,使得科研项目的进度不想工程项目可以准确的进行控制,严格按照项目计划实施。

(二)团队建设困难

与一般的项目不同的是,科研项目的研究人员或者课题组成员对于经常从事的研究领域往往比项目管理者了解更多、理解更深,因此研究人员在做出某些决策时比管理者有更多的决策优势和发言权,这种知识实施的方向不对称各项目管着者树立管理权威,实现项目的总体目标带来难度和困难。同时,在科研项目中,课题成员往往希望比其他人优先获得某些知识或者赢得其他成员的认可,而造成科研项目成员之间的过度竞争,不利于项目成员之间的合作。

(三)科研项目监督力度不足

对于科研机构的科研项目,一般是由政府或者企业等委托,在项目进展过程中委托方虽然会根据合同的进展对项目组进行监督,同时科研机构内部也存在管理部门,对项目实施的进展及费用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但是对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监督机制并不够完善,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动态的监督管理。以《南充市高坪区全域产业规划》项目为例,委托方高坪区专门成立统筹委与该项目组进行对接,负责该项目组所需资料的收集以及项目组实地调研时的接待联系工作,并在项目结束前即六月底验收成果,但是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并没有相关的项目监督工作,虽然项目组提供了相应的时间安排,但是对于其是否按照计划进行并没有实际的考核指标。

三、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中的实践应用

根据科研项目存在的问题,结合项目管理的相关管理思想及管理方法,并结合《南充市高坪区全域产业规划》项目,提出相关的实践应用。针对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知识方向不对称,提出构建基于项目管理人的管理团队;提出使用甘特图法控制科研项目进程等。

(一)基于项目负责人制的矩阵式科研团队建设

由于项目的一次性,以及科研项目对于项目成员的知识结构要求比较全面,加上成本的制约,因此科研项目的成员并不能也不必及时培养,应该从其他部门临时选派人员参与。以《南充市高坪区全域产业规划》项目为例,该项目的负责人是战略研究所所长A教授(主要负责战略管理、区域经济研究),根据上层领导的要求,将管理学院办公室主任B教授(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研究)、经济管理学院前院长C教授(主要从事经济贸易研究)、管理学院教授D教授(主要从事文化旅游研究)以及党办主任E教授(主要负责区域经济研究)集中成立项目组,根据高坪区的行政地图划分区域,分别负责相关乡镇产业发展的规划,为了更好的完成项目,每位教授自行选择研究生,负责协助资料的收集、整理。由于项目成员来自不同的背景、有强烈的个人利益动机和自主欲望,因此项目负责人的责任是将项目成员转变成一个优秀的科研团队,同时为项目成员留有发展空间,也就是说项目负责人已成为项目的指导者、激励着和监督者。

同时,科研项目是一个创造性的活动,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必须通过成员间的密切协作和不断探讨才能完成。因此,在项目进行过程中不仅要加强成员与负责人之间的沟通,还要加强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信息的交流,并沟通要贯穿项目的整个过程。

(二)甘特图在科研项目进度控制中的应用

甘特图又称条状图,由亨利・甘特于1910年开发的,其内在思想简单,是由多个条状图组成,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活动项目,以一段横向线条表示一项工作,通过横向线条在带有时间坐标的表格中的位置来表示各项工作的起始、结束时间和各工作的先后顺序,整个项目进度都有一系列的条状图组成。该工具简单明了直观的表明任务计划什么时候进行,并时时与实际进展进行对比,方便项目负责人及时发现偏差,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据此,在《南充市高坪区全域产业规划》项目初期,制定项目计划时,就绘制了该项目的甘特图,并在相应的时间每项活动结束之时,在改图中绘制相应的实际进展,出现偏差时及时调整。比如在2013年4月的第一周,应委托方的要求,将实际调研提前,因此,及时将调研问卷,调研方案提前,以保证调研工作的顺利开展。由于该项目还在进行中,因此,实际的绘制工作尚未完成。

甘特图虽然简单明了,但是不能充分表示各活动之间的关系,也没有指出影响项目寿命周期的关键所在,因此只适合简单科研项目,至于复杂的科研项目,可以选择其他譬如关键路线法(CPM)、计划评审技术(PERT)等工具进行项目进度控制。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