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管理条例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0: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管理条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生管理条例

篇1

关键词:人际关系处理;人生价值观;大学的生活和学习的态度

On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Survey

Li yang guides a teacher: Zhao Lin Long

【Abstract】 the psychological condition of health and good psychological quality is a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must have the condition and foundation, but because in today''s competitive society,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is not optimistic. 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the three aspects of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1.deal with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2.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 3. treat the university life and learning . and pose 5 suggestions of solving the mental problem of university student.

【Key words】 interpersonal;values of life;university life and learning attitude

1 人际关系方面

进入大学校园后,首先面对的就是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和异性关系等等。大学中的师生关系明显不同于中学时代,在安康学院大学生阶段性心理问题的调查问卷中显示(以下数据,均来自本调查):有73%被采访的同学坦言师生关系远比中学时代的疏远,大部分的同学较少与老师进行沟通。究其原因,从主观上讲,大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明显增强,依赖他人的程度大幅下降;客观上讲,大学生活中师生的学业关系密切程度低,再加上大学老师自身的学习科研和工作失误繁忙,也无暇主动找单个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同时大多数学生与老师的交往明显显得不够主动。因此,师生关系变得更疏远,冷淡。

相对于师生关系而言,大学中同学的关系显得更加融洽,似乎也更被同学们重视。在同学的交往中,2/3的同学充满自信,勇于表现自己,较善于应对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经过调查发现,相同年级、不同的性别之间也存在一些差异。女生稍微弱于男生,这与女生通常比较腼腆、羞涩的性格有关;相反,男生则显得更加主动大方。

在与异往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异性关系是健康正常的,但是仍有30%左右的同学在与异性的交往中存在问题,例如个别同学很少与异往,在与异性的交往中容易产生矛盾。通过调查发现,大一新生在与异往中比高年级的学生存在更加多的问题,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在人际交往中,当遇到不被理解的时候,有3/4的同学感到较难接受,会产生郁闷的情绪。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工作中,像类似情况容易引起心理问题,一些严重的人际交往问题甚至困扰着少数同学,另外来自不同方面的压力也会造成一些心理问题。如果这些心理问题不得到重视,同学自身不能很好地解决,长期地压抑和积累将会使后果不堪设想。但是,可喜的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面对自己存在的心理问题,绝大部分的学生能够客观地正视并努力寻求方法解决。在解决方式的选择上,65%的学生喜欢进行自我的调节,而小部分的同学则选择与他人交流沟通化解自己的问题。大部分的同学选择的方式是积极健康的,这也是大学生心理日渐成熟的重要标志和体现。

2 人生价值观方面

虽然大学生涯有4年,但今天的大学生踏进校园之后已经面临着就业,人生规划,职业发展方向等问题。已经作为成年人的大学生理应理性地思考人生的意义,价值以及未来人生目标等现实问题。从调查结果中可以发现,九成多的大学生对未来的人生计划和发展方向有明确的目标,认为人生是充满价值和意义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是正确的,积极向上。但是也不能忽视少数的同学人生价值观有所偏差,对人生没有自己的思考,毫无人生规划,在生活中得过且过,消极颓废地虚度大学的宝贵光阴。这其实是对自身的不负责任,缺乏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对于这些同学,我们应该正确引导,帮助其培养和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态度,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做出自己的奋斗。

大学校园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绚丽多彩而复杂社会的缩影。陌生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来自祖国的各个角落。或来自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或来自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或来自繁华的大都市,或来自僻静的小村庄,当面对生活条件比自己优越的同学,每一位同学心中都会有自己的想法与心态。调查结果显示,95%以上的学生在看待穿戴比自己优越的同学时,并没有自卑感,不存在攀比心理,自我认同感强。这正是大学生日渐成熟的理性之所在,同时也是正确价值观的表现。

任何事情都没有一帆风顺的,经历坎坷与挫折不可避免。同样,幻想没有坎坷与挫折的人生、生活也是不现实的。相反,在物质条件日益改善的当代社会,人们似乎更加重视挫折教育。在很小的时候便知道在中日青少年夏令营活动中,中国青少年的抗挫折能力远不如日本青少年,这与日本教育重视独立生活能力与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有一定关系。在调查的对象中,女生的抗挫折能力相对比男生要弱些,这其实也很正常,因为女生心灵、感情更脆弱些,而男生性格方面更加阳刚、坚强,古语也早已有之:“男儿有泪不轻弹。”但尽管如此,抗挫折教育也是必需的,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也是大学生综合发展、人格健全的一个重要方面。

3 对大学学习生活的态度

对大学学习生活的态度是因人而异的,受到个人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因而大学生对大学校园学习生活的评价不一。43%的受访者认为大学校园学习生活精彩充实,然而,50%左右的学生认为大学校园学习生活平淡,感觉很一般,甚至还有极少数人认为大学校园学习生活过于枯燥乏味。这反映出很多学生对校园学习生活缺乏热情与激情,只是在被动地接受,而没有调懂自己的积极性,这才一个侧面还反映出大学生校园学习生活缺乏动力因素。

对于在大学生涯中如何发展自我的问题,63%左右的学生侧重于综合发展,兼顾学业与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不过分地看重成绩,而另外37%的人侧重学习方面,大学仍一学习为主,这与个人大学学习目标的确立有关,有些人计划大学毕业后便踏入社会谋生存求发展,而有些人则偏向于做学问,这也正是大学生学习目标多样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体现,同时也反映了不同人对大学学习生活的不同态度。

当今社会在各方面竞争都日趋激烈,大学生学习、就业也不例外。有竞争就必然会产生压力。因此,面对大学学习、生活、就业带来的压力,如何处理就显得异常重要。才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面对学习、生活、就业带来的压力,感到自信乐观,认为自己有能力应对处理,但是,仍有将近百分之三十的学生感到迷茫彷徨,不知所措,还有小部分人选择逃避。其中,大二学生面对学习、生活、就业带来的压力,比高年级学生显得似乎更加自信乐观,更加从容,也许大二新生学习、生活、就业的压力更小,感受到来自就业的压力远比那些即将踏入生活面临就业问题的高年级学生小,对他们来说,就业也许还有一段较遥远的距离,因此大一新生表现得更为从容、乐观。

4 对于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几点建议

4.1 拓宽交际范围,提高相处和交际能力。在与同学相处时,首先要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有效的协调与控制情绪, 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带着一颗包容的心,友好、主动的与同学们进行沟通和交流。同时,要积极主动参加学院和学校组织的文体活动,掌握人际交往的技能和技巧,扩大自己的交友圈,在真诚、友善的基础上主动沟通交际,增加彼此的信任感,以提高相处和交际能力。

4.2 要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大学生要尽早设计明确的职业倾向,在对自己正确定位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另外,要正视理想与现实、专业与兴趣的冲突,要学会在现实中重新认识自己,找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分析自己,不要整日为了忧虑而忧虑,要学会未雨绸缪,利用有限的4年时间达到自己预设的目标。

4.3 快乐的学习和生活。当前大学生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因此大学生在找出自身差距的同时,更要找到自己发展的潜力,通过不断丰富自身的综合素质来适应时展的要求。要时常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善于从学习中寻找乐趣,并时常带着愉快、自信的心情微笑地面对每一天。当自己的学习、生活出现问题时,不要只顾着伤心、苦闷、彷徨,适当的时候来一点阿Q精神,继而保持自信乐观的态度,尽量减少挫折感,缓解外部环境带给自己的种种压力。

4.4 改变观念,及时寻求心理帮助。过去,由于历史文化等传统原因,对人的个性心理问题的关注、认识和研究不够,往往把心理问题神秘化,甚至把有心理障碍的人看作是不可理喻的邪恶之人或洪水猛兽,致使有心理疾患的人也不敢张扬、不能就医。大学生作为一个高学历群体,要转变观念、更新认识。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都是一个人健康不可或缺的因素,有了心理疾患就像身体不适一样,应该及时去就医,以求得咨询、疏导,也就是说,对待心理问题要有一颗平常心。

4.5 学校要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氛围,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首先,建立心理健康咨询机构。心理健康咨询机构在帮助大学生摆脱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目前,许多高校已将其作为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专业机构。此外,学校应将其面向全体学生,通过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教育。同时各高校应经常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讲座,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以全面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时采取心理干预措施调节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其次,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大学生数量庞大,而高校心理咨询机构人员有限,致使心理咨询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要建设一支素质较高、责任心强、专兼结合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以加大对学生心理辅导和心理疏导的力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者应积极主动与学生联系,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并创造条件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全面反馈学生状态,以减少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

通过此次调查实践活动,我们受益匪浅。我们不仅发现了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及问题,经过认真分析得出了一些基本的结论,并试着提出了我们对于解决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建议及解决方法,以期能够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大学生;理财;观念调查;培养探讨

现代大学生是新时代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成为各界讨论的焦点。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讨论最多的集中于盲目消费、冲动消费、超前消费等导致的高消费现象,其实不仅高消费,就是一般的大学生消费,也同样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消费结构的不合理、消费时间安排的不恰当等问题,都应该成为社会各界关心的重点。而导致大学生诸多用钱问题的爆发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学生没有一个正确的理财观念。

而理财,这个很多老百姓都熟悉并有点陌生的话题,在他们眼里似乎应该跟大学生毫不相干才对,因为大学生根本无财可理。其实这点也是称老百姓对理财“陌生”的原因所在,正是本着这样无财可理的错误观念,导致很多人不理财,殊不知“没钱人必须理财”,已经没钱还不理财,只会导致“没钱人”越来越没钱。大部分大学生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家庭,这就需要大学生更应该好好利用这笔钱,学会理财之道,毕竟理财包含的范畴非常之广,除了一般意义上对理财的认识,即“赚钱”外;还包括省钱、存钱、借钱、花钱等。本文从大学生理财重要性角度出发,通过测试案例让大学生调查自我的理财意识,并探讨如何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理财观。

一、大学生理财的重要性

(一)不良消费行为凸现大学生理财意识淡薄

绝大部分大学生的费用开支依靠父母支持,自己打工挣钱的毕竟是少数。目前大学生的消费问题越来越突出,除了一般认为的大学生高消费问题外,还出现了其他一些不良的消费行为:有些学生沉迷网络,除了必要的生活开支,有的甚至是节衣缩食,而把其余费用用于上网消费;有些学生虽然也知道省钱,可是不知不觉中,老是一个月的生活费半个月多就用完,不得不向他人借钱或者再向父母开口;有些学生也有一些余钱,也知道要增值,看到全社会热炒股票,在不了解证券投资知识的情况下投身股市,最终血本无归等等这些问题折射的是我们大学生理财意识淡薄或者理财观念出现偏差。

(二)社会“理财热”要求大学生了解理财内涵

我国进入21世纪后,生活中随处可见“理财”二字,关于理财的探讨也甚是热烈,社会的“理财热”也波及象牙塔。尽管有关大学生应不应该理财的争议颇多,但显然大学生对理财开始产生了兴趣,诸如关于理财的话题,“我们只有一点点资金,能不能理财?怎么理财?”、“我们应该去投资股票和基金吗?”、“我们应该办信用卡吗?怎么使用信用卡呢?”等等经常挂在学生的嘴边。大学生关于理财的观念基本上也是停留在社会对理财内涵所理解的狭义理财上,即财富的保值、增值。而大学生的理财内涵应该要广得多,更偏向于广义理财。

(三)大学生理财是其人生理财的阶梯

理财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会理财的人生将是美满的人生。在大学里学会理财,将有助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妥妥贴贴,因为他们懂得了省钱之道、知道了借钱的方法、了解了存钱的奥秘、学会了赚钱的途径、理解了花钱的涵义,而这些是理财的基本内容,将让他们做好财务规划和人生规划,并享受快乐的理财人生。

二、大学生理财意识调查测试

大学生理财确实存在较大问题,有些大学生有理财意识,但缺乏理财的环境,使得自己的理财无法进行或者无法持续;但有些大学生自身基本没有理财的意识,这就更值得提高警惕。那么大学生到底有没有理财意识呢?通过一个测试模型的设计,并对各项内容进行选择回答,最终得出一个综合评分,从得分的情况分析大学生自己的理财意识。

(一)测试模型设计

测试一共包括十道问题,问题分别有三个答案,三个答案赋予不同的分值,学生对每个问题认真思考后只能选出其中的一个答案,并把答案的标号记下来,如你在第一个问题中选“会”,那么记下“3”,第二个问题中选“经常会”,记下“1”,依此类推(见表1)。

(二)问题分值设计及得分评析

1、分值设计

对不同的问题赋予不同的分值,选“1”的答案可以得到10分、选“2”的答案可以得到6分、选“3”的答案可以得到2分。具体情况如下表2所示。

2、综合得分评析

针对答案选项得分,把10个得分相加起来算出一个总分,把总分对应表3中各得分栏,看看自己的理财观念如何。对于那些得分低于60分的学生应该要注意改善并提高自己的理财意识。

三、大学生理财技巧

(一)尽量省钱

要想理财首先一步就是节省开支,不花不该花的钱。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靠家庭,这更要求大学生应该省钱。省钱主要从日常的开支入手,多在学校的食堂就餐,少到外面用餐,这样可以省一些钱,而且卫生更有保障。多想一些省钱的招,如打电话,可以在非繁忙时段播打和接听;取钱,尽量不要跨行取钱,省去手续费;即使是用在学习上的钱,也可以省,如考一些证书,选择有用的一些证书考,不用上培训的考证,不要花冤枉钱去上培训班等等。尽量避免高消费,高消费主要表现在盲目消费、攀比消费等方面,高消费超过正常消费的数额往往相当惊人,这笔钱要能省下来,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二)巧妙借钱

对大学生来说,在合理的花销范围内是不用借钱的。但是如果一些意料之外的花销可能会透支该月的可支配金额,这时可能要好好考虑一下怎么借钱的问题。借钱不是简单地向同学朋友借,或者向父母开口“借”,而是巧妙地借钱,如现在很多大学生用的银行卡都是有一定透支额度的信用卡,虽然透支额度不大,但是几百元也能暂时缓解额外的开销压力。透支的额度尽量在下个月还清,如本月透支三百元,那么下个月家里寄钱五百元过来时,先把透支的三百元还清,并争取在本月省一百元,只花销四百元,还完三百元只剩下两百元,不够的两百元在从信用卡中继续透支,留待下个月再还,这样三个月时间就把额外透支的三百元还清了。当然还可以利用信用卡循环信用功能,不过一定要了解可能产生的费用后再考虑是否使用循环信用,不要借还不起的信用卡债,以免成为“卡奴”。

当然,对于一些家庭比较困难的学生来说,借钱还可以向学校或者与学校有关联的一些机构借。如现在一般高校都有学生贷款和国家助学贷款等项目,有需要的学生可以了解相关事宜,看是否达到条件,努力申请,但达到条件不一定就能申请得到,因为如果有很多学生达到条件,那么只有少数学生才能申请到。

(三)合理存钱

大学生存钱是一个积少成多的过程,把每月节余存起来,不知不觉就是一笔不小的金额。如大学生每月存一百元,一年按照十个月算的话,那么四年下来单单本金就可达四千元,这对大学生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字,这也许就是其创业的起始基金,或者四千元本金在一定的回报率(如5%)下滚存致其退休,四十年时间后已经变成281599元,这也是一笔相当可观的退休养老钱了。

(四)适当赚钱

作为学生总是把自己摆在一个财富弱者的地位:花钱天经地义而赚钱却遥不可及。其实在大学生周围也有很多的赚钱机会,只是他们往往忽略了而已。大学生赚钱的途径主要有这些方式:1、努力学习好、表现好,争取奖学金。每个高校都设置了一些奖学金,以激励学生在某个方面的突出表现,如优秀新生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优秀毕业生奖学金等,而且数额不菲,少则几百,多则上千,这对还没有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来说是最直接最便捷的赚钱机会。赚到钱,又促进了学习,一举两得。2、争取学校勤工俭学岗位。高校一般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让家庭贫困的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生活的补助,如校园清洁工、图书馆助理工等。虽然每月的金额不大,但是对那些能获得这个岗位的学生来说也是很重要的来钱途径。3、兼职或小创业。有些学生可以到校外兼职,诸如家教、麦当劳打工等方式获得一些收入,或者做一些小生意、搞一些小创业等,这些将为其走上工作岗位也获得不少经验。4、协助老师搞科研。现在高校老师往往手里都有一些科研课题,这些课题也相应配备一些科研经费。而课题研究工作量大,往往需要多人配合进行。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帮助老师搞科研,这样不但提高了自己的学业水平,而且老师还会根据其表现给予适当的报酬,这是双赢的结果。5、投资增值。在存钱的基础上,大学生应该多关注财经信息,了解投资市场的规律和必要知识,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投资,以期为自己的财富实现增值。从目前情况来看,前两种途径比较容易实现,但不管何种“开源”都应该以不影响学业为前提。

(五)理性花钱

花钱是一门大学问,花钱是理财的一个最高境界,是其前期阶段理财的最终反映。大学生花钱应该做到:一是花该花的钱。花钱之前问问自己该不该花这个钱?这钱花了能给我带来什么好处?只花该花的钱,如自己是会计专业学生,要不要去考注册会计师证,显然这对你毕业后找工作以及走上工作岗位都是很有帮助的,尽管贵了点,但是应该花,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就不一定去花这个钱了。二是不花不该花的钱。大学生的高消费多数是花了不该花的钱才导致的。如看了同学买了一部电脑自己也想买一部,而其实电脑除了偶尔上上网之外似乎也没有太大的用处;有些同学喜欢逛街,一看到有些打折的东西买了一大堆,而实际上这些东西基本上没什么用,或者用过一两次也不会再用了等等。这些不该花的钱大多在冲动的情况下才花的,当自己无法立刻明白到底这个钱要不要花的时候,不如等明天或者下一个礼拜再考虑要不要买,也许你就可以豁然开朗了。三是学会对自己奖赏。如为自己定一个目标,我这次要把英语六级过了,如能顺利实现目标,我将奖赏自己一部新的手机。这样花钱就不会太随意了,而且目标实现后,对自己的奖赏也显得倍加珍惜。

四、大学生理财技能培养

(一)记账让消费明明白白

大学生应该针对平常主要花销项目设置消费明细栏目,编制月度支出表,常用的花销项目主要包括食堂就餐、外出就餐、通讯费、交通费、生活用品、学习开支、意外开支等,当然男女学生的消费项目可能有些差异,比如女生可能爱吃零食、买化妆品、买衣服、美容等,男生可能爱上网、娱乐等,可以根据性别或者个人的消费习惯增减一些栏目,一般一元以上的花销就应该及时记录,可以作为每天晚上上床之前最后做的一件事。

每月结束后对这个月的消费情况进行分析,看哪些是不该花的,在以后的日子里尽量克制,这样的账目让你消费得明明白白。只要养成了记账的习惯,你就跨出了理财的第一步。

(二)尝试预算让你有财可理

大学生应该对每个月的花销进行预算,因为其每月的收入(生活费父母定期定额给的)基本固定。可以考虑这些钱应该花在什么地方,如用餐300元、通讯50元、学习开支100元、生活用品50元等等,尽量有所节余,作为可灵活支配的资金以备意外支出。当发现预算超过月可支配额度时,应该考虑哪些钱可以压缩或者不必要开支的,尽量做出合理安排。对于没有记账习惯的同学来说,预算就更显得重要了。

(三)巧用银行账户做你的钱管家

银行账户类型多,大学生应该合理利用银行账户:1、零存整取账户。大学生存钱是一个很痛苦和矛盾的过程:没钱又要尽量存钱、存钱又不能随意花钱。因此,只有依靠强制性的方法才能起到最终的存钱目的。开立一个零存整取账户,把每个月的余钱存起来,即使这个月无法剩钱,该月无法“零存”的,也要在下个月补存。不知不觉,大学毕业时,你的账户中已经积累了一笔数目客观的存款了。2、整存零取账户。一些家长对自己子女比较放心,往往会一次性地把一个学期的生活费给子女。子女大多把它放在活期账户中,可以尝试开立整存零取账户,会为你带来意外的利息收入。3、信用卡账户。有一张信用卡就够了,多办有可能会刺激你的消费欲望,并产生额外的费用。其实不管什么类型的银行卡都不要多办,因为现在的银行卡都有收取年费和其他费用的规定,无形中也耗去了你不少财富。

(四)学习理财知识进行理财实践

理财在中国的兴起时间不久,还处在一个初步发展的摸索阶段。大学生应该多学习一些理财方面的知识,并借鉴国外先进的理财经验,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理财实践。从自身做起,在学习中不断完善理财观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理财经验。理财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因此,要不断注意市场的理财信息,学习思考,自我提高。

(五)良好环境让理财信念永续

1、借助社会的力量

大学生虽然未进入社会,但是社会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大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的大学阶段也在积极关注社会,这也是为其即将加入社会做着积极的准备。我们既然在倡导节约型社会,就应该把这项活动落到实处,进行正面的引导、积极的宣传,让大学生有一个正确的消费观念。

2、家庭的支持

家长除了经常关心子女的学习情况外,还应该多询问子女的生活状况,当子女的花费出现增长苗头的时候要细问原因,如果是必要的开支应该支持,如果不是必需的应该劝导,即使是较为富裕的家庭,父母也应该对子女进行一定的经济约束,家长还应该和学校的老师保持联系,更贴近子女的真实情况。

3、学校的宣传和帮助

学校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最主要的依靠,其作用的发挥最直接影响着学生。在理财观念培养方面,学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学校开设理财课程。理财课程进课堂是眼下一些财经类专业尝试的课程改革。但基于目前中国的理财行业处于起步阶段的现实,理财课程教材的选择比较有限,应该根据课程设置的出发点合理选择或者自行编写有关教材,给予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最大的帮助。(2)请理财专家为学生定期或不定期做专题讲座。理财产品丰富多彩、理财方式多种多样、理财案例层出不穷,理财专家为学生介绍最新的理财动态、树立正确的理财理念等方面提供帮助。(3)鼓励学生创办理财协会。由有理财意识的学生为先导创办校园理财协会,不断吸收其他学员加入协会,通过自身实践、案例探讨、理论深化等方式扩大学生理财内涵,帮助没有理财意识的学生进行合理的理财规划,营造良好的校园理财氛围。

参考文献

[1]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助理理财规划师专业能力[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2]杰克R,卡普尔,李R,德拉贝.个人理财规划[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3]王在全.一生的理财计划[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李站稳.试析加强大学生理财教育的必要性[J].消费导刊,2008(9):170.

[5]吴利明.当代大学生加强理财教育的思考[J].山东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2):80.

篇3

【关键词】民族地区 大学生村官 执行力

松潘县大学生村官执行力现状分析

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是历史上比较有名的边陲重镇。随着新农村建设计划的实施,根据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当地开始引进了大学生村官,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只具有102人规模的大学生村官队伍,为该地区乡镇管理提供了人才保障。大学生村官执行力始终是影响人才发挥效能的主要因素,也是评价工作效率的衡量标准。针对松潘县的调查结果显示,86%的基层领导干部对于大学生村官工作感到满意或基本满意,但是有73%的基层领导干部则认为大学生村官的效力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而且他们的专业与当地工作符合度不高,大学生村官中文科生较多,理科生较少,具有农业方面的实用技术专业的村官所占比例较低。在调查相关领导对大学村官工作满意度的时候,虽然70%的松潘县村民对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感到满意,但是因为生活环境不同造成了大学生村官和村民之间心理距离较远,大学生村官不能充分反映和表达村民的利益诉求,他们的工作就不能够被完全正确地理解、接受和拥护,这些都是松潘县大学生村官执行力调查结果的现状及特点。

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村官执行力存在的问题分析

内部问题。一是对村官角色认识存在偏失:调查显示,松潘县通过选的大学生村官,大部分对自己的定位是管理型人才,于是在实际的工作中他们不能积极配合好村干部的工作,这种角色认知的偏差使得他们未能和村民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二是对农村环境适应能力不高: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村官事先对少数民族地区环境不了解,毕业后直接进入民族基层工作,难以适应农牧村艰苦生活条件,不熟悉民族地区的风俗习惯,不会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没有面对艰苦环境的勇气,工作热情低。

三是对工作具体内容了解不深:民族地区工作具有季节性、临时性和应急性特点,但大学生村官普遍做的是助理类工作,不仅要做好抽象的政策制定还要兼顾地方性的细致工作,对工作了解不深的大学生村官难以胜任所分配任务。

外部问题。一是身份定位、工作定义不明确:大学生村官并非公务员,但是对其管理及考核又是参照公务员的有关规定进行的,这就让大学生村官处于一种很尴尬的地位。

二是退出机制不配套:由于大学生村官的身份定义不明确,任职期满后该何去何从的问题成为了许多大学生村官的首要疑虑。虽然在《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大学生村官任期结束后的五条出路,但是这样的出路政策都是宏观的规划,具体的执行方法却不明确,在民族地区普遍存在承诺无法兑现的现象。比如考研加分和创业无息贷款等优惠,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很多地方都没有认真落实。

三是福利制度不完善:我国大学生村官的薪资福利水平处在一个多变的体系中,地区不同,薪资福利水平也不同。部分地理位置恶劣、经济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村官的待遇比较低。同时,大学生村官普遍缺乏培训机会。对一个工作者来说享受培训也是合理的福利之一,可是大学生村官却只有较少的培训机会。

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村官执行力的对策建议

转变观念,树立村官自身形象。首先,需要明确目标、调整心态:转变大学生村官“跳板”心理,关键在于其自身要树立正确的思想,真正树立为基层服务、为民族地区奉献的思想,积极调整心态、摆正位置,不怕苦不怕累,通过锻炼自己来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其次,需要积极融入、加强沟通:既然已经选择来到民族地区就要努力地融入农牧村的生活之中。积极了解所在地方的政策,并在工作中灵活运用,以方便今后开展工作;非农业技术专业类的大学生村官要学习一些实用的农业技术,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也能拉近和村民之间的关系;热情主动地和村民交朋友,积极努力地融入他们的生活圈子,主动地和村民沟通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次,需要发挥优势、敢于作为:大学生村官都是经过大学四年培养出来的人才,进入农村的任务之一就是为农村传播新思想、新方法和新知识。大学生村官在工作的过程中要学会利用自己的专业完成新农村建设和民族地区一些特殊工作。例如法律专业的大学生村官可以给村里建立法律援助站、文体专业的大学生村官可以组织一些文体活动满足村民精神文化的需求。同时,大学生村官虽然没有决策权,但是要积极发挥自身的“参谋”作用。最后,谦逊求教、提升能力:大学生村官要对自己的角色有正确的定位,虚心向村干部、村民学习,尽快了解村情,改善人际关系。在工作的过程中,避免出现自满情绪,要善于总结规划,这样才有助于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

完善制度保障与相关配套政策建设。首先,加大退出机制留任政策的执行力度和范围:很多地区大学生村官退出机制不完善且执行力度不大,限制条件非常多,易形成歪曲执行的现象。所以要加强退出机制有关政策的执行力度和范围,尤其是留任政策,对于想回学校继续深造的重点培养,实行“准公务员”管理;让更多的大学生村官享受优惠的退出保障从而吸引更多的大学生投身于民族地区特色新农村建设。其次,健全激励保障制度:虽然大学生村官不是国家公务人员,但是他们有助于国家新农村的建设,所以要保证大学生村官从报考到录取的一切程序直到入职开始,大学生村官的各项福利待遇都按照国家规定的各项法律法规办理;还可以考虑参照国家公务人员的工资管理支付形式来发放其薪资,让大学生村官的薪资进入县、乡镇财政管理统发系统,并且需要根据不同的村情来制定出相对公平的薪资标准。在保证大学生村官的各种薪资、补贴按国家标准按时发放,同时有条件的农村为大学生村官多提供一些和新农村建设有关的岗位培训。

篇4

Abstract The analysis on the motive of college students' preparing for postgraduate entrance examination. Exploring students' management and teaching management issues and proposing countermeasures. The countermeasures include about planning a career in learning, strengthening the services of graduate studies, and deepening teaching reform.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preparing for postgraduate entrance examination; motive; management model

2017年在职研究生首次纳入统考,考研报名人数首次突破200万,“考研热”持续升温。研究生教育给我国高等教育带来了大发展、大繁荣,大学生考研作为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既表明社会对知识和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日益重视,也表明国家经济、文化在向高层次迈进。[1]

1 大学生考研动机调查

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从事本专业必备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分析大学生考研动机,关系到我们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目的是否能够真正得以实现。

1.1 高层次人才需求量增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高科技工作技术含量和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高标准、多规格和深层次的要求。用人单位对研究生学历毕业生的青睐,促使大学生加入到考研大军中。另一方面,本科生与研究生之间的工资差距大,大学生为了有更好的岗位报酬和发展前景,也积极备战考研。

1.2 社交环境的影响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一部分考生具有从众心理,即受到同学、舍友考研的影响,进而自己也报名参加了研究生考试。这类学生的考研目标具有不确定性,“裸考族”也因此产生。可是考研是一项枯燥而漫长的学习阶段,如果学生主观上没有强烈的考研意愿,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坚持到最后,那成功几率也较低。

1.3 就业压力促使学生考研

高校扩招是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社会发展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也造成了学历贬值。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就业门槛高,不少“海归”也选择回国就业,他们在语言上占有优势,也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挤占了国内部分就业岗位。大学生想通过考取研究生,度过几年的就业缓冲期。

1.4 自身需要进一步提升学术素养

有的学生充分意识到在大学阶段还不能充分吸收专业知识,想进行深入学术研究。或者是除本专业以外,需要拓展知识面,涉猎其他的知识领域,也都选择了考研。这类学生具有成熟的思维能力和理性考研动机,自我认识充分,准确判断自己的职业理想,自我定位明确。

2 大学生考研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大学生在考研上投入时间和精力复习,以及购买复习书籍资料和报辅导班,他们与正常在校生学习不一样,势必对校园管理提出新的问题和挑战。

2.1 考研与日常教学管理的冲突

如何协调考研复习与专业课程学习的时间,是大学生在考研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同时,高校也把考研作为一项教学考核任务,通过“报考率”和“录取率”来评价教学质量,这也体现了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不健全。由于时间和精力的有限性,考生必须集中备战考试,有的学校为鼓励学生考研,允许学生在大四上学期申请课程免听,很多学生就放弃了专业课的学习和实习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现象也影响其他学生的上课?e极性。

2.2 考研与学生工作管理的冲突

考研复习是一项长期、专注的学习,面对考试竞争压力,大多数学生从大二、大三开始就准备,整天在图书馆或考研自习室学习,往往影响到宿舍夜间管理。更有甚者,个别学生以考研为由,夜不归宿或外出租房,这就加大了学生工作的管理,影响学校正常秩序。

2.3 考研与实习就业的冲突

高校一般在大四上学期与用人单位合作会召开多场大型招聘会,考研复习的学生由于复习环境较封闭,整天泡在图书馆或参加培训辅导班,通常就忽视了这些重要的招聘信息。还有部分考研学生都是等到研究生考试成绩公布和复试结果通知之后,才开始联系用人单位进行实习。在高校中还存在考研“再战族”,这类学生由于此前考研失利,选择再复习一年考研,就放弃就业。

3 考研管理模式构建

我们必须高度关注考研与高校管理秩序之间的矛盾,正确引导学生考研,平衡好考研复习与遵守日常校园规范的关系。

3.1 加强大学生学涯与职涯规划的教育指导

在新生入学时就对其进行心理测试和职业兴趣测试,让学生全面深入地认识自身现有或潜在的优势和劣势,[2]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定位。在教学环节中开设“学涯导航”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毕业教育”课程,使学生明白规划学业生涯与职业生涯的意义,不断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规划的能力,加强学风建设,合理安排学习与生活,及早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发展目标,在考研、就业和创业等多种发展路径中作出最优的选择。[3]

3.2 强化考研服务与心理咨询

高校要主动增加考研学习场所,增设考研教室、图书馆自习室、考研机房等,加强安全保卫,为考研提供便利和保障。辅导员、班主任及任课老师要主动关心考研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增强心理?{适能力。利用主题班会、个人谈心、集体座谈的形式,营造考研氛围,减少行动的盲目性,避免从众心理,激励学生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科学地制定复习计划,做好考研咨询服务的记录。开设考研模拟考试,举办考研咨询讲座,开展意志品质拓展培训,引导和激励学生理性考研,[4]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和考研的报名、招考、复试、调剂等相关信息,提供全面系统的服务。

3.3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高校必须把培养高素质大学生作为根本任务,加强基础课程的教学,英语和高等数学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对于学生考研成绩影响很大,要鼓励以多种教学形式开展考研辅导。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针对英语和高等数学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进一步探索教学内容和教学管理的应对措施。[5]合理调整课程设置和制定教学计划,适当安排大四上学期的考试时间和专业实习,建立考研与就业分类培养体系,将灌输专业知识、加强教学秩序、提升实践能力和提高考研录取率这四个方面进行平衡。

3.4 搭建学科竞赛与创新创业平台

广泛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有助于师生之间学术交流,使其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有利于组建考研团队,培养考研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对其进一步深造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成功考研的学生要进行针对性、强化性的专业训练,对其毕业设计要高标准、严要求,使其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与科研能力,从而实现本科阶段学习与研究生阶段学习的无缝衔接。[6]

篇5

为了了解高职大学生情绪认知状况及情绪自主管理状况,笔者对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5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问卷488份,有效问卷467份,有效回收率为93.4%。样本分布结构为:男生205人,占43.9%;女生262人,占56.1%。大一学生177人,占37.9%;大二学生244人,占52.2%;大三学生46人,占9.9%。文科学生265人,占56.7%;理工科学生202人,占43.3%。

高职大学生对情绪的认知状况

认知自我情绪 随时了解自己情绪的变化,判断情绪的影响,是进行情绪自主管理的第一步。调查结果显示,有67.5%的高职大学生认为自己在情绪的总体表现上属于积极乐观的人;12.2%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是消极悲观的人;20.3%的大学生则说不清楚自己属于这两种人中的哪一种。另外,在受到外界强烈刺激后,有21.2%的大学生通常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情绪产生了变化;51.6%的大学生有时候能够意识到,有的时候意识不到;余下的27.2%的人完全意识不到,通常是事情结束以后才知道当时情绪产生了巨大波动。通过这些数字可以发现,高职大学生基本上能对个人在情绪的总体表现方面有明确认知,但当特殊情况出现时,绝大多数人对自我情绪的认知度就明显降低。

认知他人情绪 认识他人的情感需求,并尽可能地满足他人的需求,是高情商的重要标志。同时,能够认知他人情绪,也可以使你在与别人交往时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此次调查结果显示,有16.3%的大学生通常情况下都会十分在意别人的情绪反应;另有55.5%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偶尔会在意;有28.2%的大学生则根本“不在意”。而在具体问及“你的好朋友期末考试没及格,很郁闷,这时你会怎样做”时,有63.6%的大学生表示自己会真心劝慰朋友;另有27.6%的大学生表示会鼓励他下次一定能考好;但也有8.8%的大学生会无动于衷,“就当没有这回事”。可见,只有少数大学生会随时在意他人的情绪,大多数人只会对小范围内的同学、朋友等人的情绪加以关注。

高职大学生情绪自主管理状况

控制自我情绪 控制自我情绪是情绪自主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高职大学生如果缺少控制情绪的能力,就会缺乏忍耐精神,既不能约束个人行为,又不能驾驭他人,更不用提实现个人理想了。调查结果显示,在面对“有人踩了你的脚却不向你道歉”这种情况时,有50.5%的大学生表示会愤怒,并强烈指责对方,这些人中有70.3%是男生;有43.3%的大学生表示自己会很郁闷,不会在明面上指责,但内心里十分憎恶对方;只有6.2%的大学生表示自己能够淡定对待,若无其事。当大学生陷入久久找不到工作这种困境时,有28.1%的人会出现急躁、烦恼的情绪;37.4%的人会不以为然;34.5%的人会查找自身不足,对照提高后继续找工作。经过研究发现,高职大学生面对大致相同的境况,所表现出来的控制自我情绪能力却大不相同。当外界因素占主导地位,如“有人踩了你的脚却不向你道歉”形成刺激和干扰时,多数大学生控制自我情绪能力较弱,尤其是男生;当个人因素占主导地位,如“久久找不到工作”,形成刺激和干扰时,多数大学生会表现出更强的理性,控制自我情绪能力较强。诱因不同,结果不同;主体不同,结果也不同。

激励自我情绪 消极的情绪使人郁闷、不舒畅,会抑制人的活动能力,耗损人的精力和体力,对学习和生活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当个体处于消极情绪状态时,必须通过激励手段调节情绪,使之转变为积极状态。通过调查得知,高职大学生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有59.1%的人能够鼓励自己乐观些,要用良好的心态面对;有22.1%的人会胡思乱想,情绪持续低落;另有18.8%的人虽然不能鼓励自己乐观些,但能够尽力转移注意力,回避不开心的事情。当具体问及“你已经连续多个学期都没有获得奖学金了,你会怎样面对”时,有18.2%的大学生会觉得十分懊恼和沮丧;有24.4%的大学生会“当没有这回事”;有57.4%的大学生在此情形下会“重新开始,相信自己下次一定能成功”。这两个题项调查的结果共同表明,约有6成左右的大学生能够意识到用积极的情绪代替消极的情绪,另有4成左右的大学生激励自我情绪的意识不明显或没有。

改善大学生情绪自主管理现状的对策

研究发现,高职大学生对情绪自主管理有较高的认知水平,在多数情况下能够比较理性地对待诱发性事件,调节个人情绪,控制肆意发泄不良情绪的冲动,情绪自主管理能力总体上表现出积极的趋势。研究还发现,虽然高职大学生已经较普遍地具有了一定的情绪自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但是另一方面又比较容易产生冲动性的行为,这方面男生比女生表现得更明显。总体来看,大学男生和女生在情绪自主管理能力上存在较显著差异,男生明显低于女生。

情绪管理是自我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认识情绪,并有效地管理情绪,是高职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

要进一步提高自我情绪识别的能力 提高能力必须要辅以正确的方法,否则只能事倍功半。有几种常用的识别自我情绪的方法,高职大学生应熟练掌握并使用。第一种方法是,有意识地留意个人情绪变化过程,并将其详细记录下来,然后再回过头来对照记录仔细分析、思考。第二种方法是,在每一次情绪变化之后,都要评判一下自己当时的情绪反应是否得当。第三种方法是,向熟悉的人求助,征求家人、同学、朋友、老师对你情绪变化的看法和意见,借助他人客观地了解个人情绪变化过程。第四种方法是,借助专业的情绪测试工具,或者向心理咨询师咨询,由此获取有关个人情绪认知与管理的方法和建议。

篇6

[关键词] 大学生 消费状况 消费来源 消费结构 消费文化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现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80后出生的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因此父母对待孩子的溺爱在这一代人身上表现的最为突出。他们出生后的生活环境正是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特殊的社会环境造就了特殊的消费群体。本文针对大学生的消费现状进行分析,以便使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人生观。

一、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

1.消费来源

2007年10月笔者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河北工程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大学生消费状况的问卷调查,据调查89%的大学生的消费来源于父母,只有少数的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靠勤工助学、家教、在外打工等方式赚取自己的生活费用,约占8%,另外还有3%的学生靠贷款、助学金和补助。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大学生的消费来源趋于单一化,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不提倡较早的踏入社会,使得学生不能较早的独立。(2)有的学生想找家教挣生活费,迫于专业的限制(因为很多家长喜欢找师范院校的学生做家教),很多学生被拒之门外。(3)现在大学生大部分是80后的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在经济上对父母存在一定的依赖性。

2.消费结构

目前大学生的消费构成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主要包括基本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和时尚消费。由调查问卷显示:基本的生活消费呈现下降的趋势,而学习型消费和时尚消费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自高考扩招以来,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与日俱增,为了毕业之后找到更好的工作,很多大学生不得不充实自己,在学习方面的消费也比以前大大增加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参加各种等级考试的报名费、资料费,包括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考试等。(2)由于目前的就业压力,大学生考取各种证书的培训费在逐年增加,例如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主要有造价师证书,施工员证书,CAD绘图员证书等等。 (3)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当今大学生来说电脑更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目前此专业的大学生的个人电脑拥有量也呈上涨趋势。

除了学习型消费成上涨趋势外,时尚消费也呈上涨趋势,手机、MP4、数码相机等高档消费品不断涌入大学生的手中。

3.消费存在的误区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大学生不良消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盲目性。大学生跨入大学校门,就开始了独立理财的阶段,但其理财能力较差,开支没有计划,使得消费时失去理智,因而形成盲目消费的现象。例如:大学生在选择消费品时,用在学习、就餐方面的费用偏低,而用在交际、娱乐方面的费用偏高,形成超前消费的习惯。

(2)前卫性。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不仅希望商品能够在实用性方面满足个人的需要,还希望商品能够让人在使用和观赏中获得精神的愉悦与心理的满足,因此过节聚会、生日聚餐、亲情消费、毕业宴会等已纳入到大学生的正常消费范围之内。如今大学生的消费已超越生存型消费,主要表现在:追求品牌、崇尚权威、追求新颖时尚、体现个性等方面。

(3)攀比性。在调查中发现,当今大学生自我认识能力差,自信心不足,虚荣心又较强,在平时的生活中总是有意无意的和身边的同学做比较,导致最后形成人格上的缺陷。例如:有的同学看到身边的同学买了一件名牌衣服,用着一部手机,自己也不甘落后,情愿节衣缩食,想尽一切办法也要满足自己的欲望;甚至有的女生为了美容,一次又一次的向节俭的父母开口要钱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4)过渡性。如今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一些超前的消费观念,例如:通讯费用、老乡聚会、恋爱消费等名目繁多。另外,谈恋爱在大学校园里已经不是新鲜事了,咖啡屋,酒吧等场所也成为恋人经常光顾的地方,恋人之间互赠的礼品也越来越高档,类似于这样的消费都大大超过了目前大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

从消费结构可以看出,总体来说大学生的消费方式是健康、积极、科学的,但是也有一些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大学生还没有正确的消费观念,还需进一步教育和引导。

2.构建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

(1)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正确消费观。消费观是使用一种价值判断来衡量事物,指导消费的观念。正确的消费观必须明确消费是为人的个性的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服务的。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如何消费将极大的影响着个人以后的发展。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要想将来有所作为,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不是过度的追求物质生活的消费。针对现代大学生的状况,我们要强调合理适度消费,反对过度消费、超前消费,强调合理性消费,反对非合理性消费。

(2)建立合理消费结构,培养理性消费行为。在当今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消费时尚瞬息万变,大学生应克服从众心理,合理调整自己的消费结构,提倡科学、合理、发展型消费,反对愚昧、颓废、短视型消费。因此,大学生应该在保证食物消费的前提下,增加学习型消费的比重,减少时尚型消费的比重,适度消费,让更多的消费用于服务个人发展的项目,使大学生能够理性消费。对学生个人来说,这一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的消费行为,并且与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关,因此学校、社会和家庭都应该全力的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参考文献:

[1]张 迪:大学生消费市场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5,(12): 141~142

篇7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大学生 学习心理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1],为了解当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情况,增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实效性,笔者对全国四所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选取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心理的维度,多角度地审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心理问题并提炼其特点,从教师、学生、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五个方面分析其成因,研究其对策。

一、调查对象与内容

此次问卷调查抽取了全国四所高校(南方医科大学,广东韩山师范学院,甘肃民族学院,湖南邵阳学院)的大学生进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心理情况调查,共发问卷1667份,回收问卷1662份,有效答卷1660份,回收率为99.7%,问卷调查共设40个题目,其中单选题37个,多选题3个。问卷内容涉及学生学习心理的学习需要、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动力等方面,并就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心理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

二、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心理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1.学习需要上的被动性

有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需要意识不强,这些学生是学校“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没有真正意识到通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能强化自身思想道德素质,提高政治素养,改善自我的思维方式,提升处世能力。他们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为一种外在的要求。问卷结果表明,有30.4%的学生认为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为了拿学分,甚至有7%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25.4%的学生认为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没作用,31.6%的学生认为想政治理论课对今后的发展帮助不大。

2.学习动机上的功利性

“学习动机是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或内部机制,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进行直至完成的内在动力”[2]。调查显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动机较为欠缺,大学生认为专业课的学习比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更重要的占54.5.%,他们认为专业学习更为重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只不过是政策的要求,它与将来的就业与发展联系不大,即使被动地选择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更多地把它看作获取学分和评优评先之需。

3.学习态度上的消极性

大学生对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存在轻视学习的态度,甚至部分学生厌学情绪严重。问卷结果表明:有45.1%的学生认为自己上思想政治理论课会有迟到的情况,45.9%的学生认为自己上思想政治理论课会有旷课的现象,甚至4.3%的学生认为自己在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时从来没有认真听讲过。学习态度与学习兴趣密切相关,大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强弱体现其学习态度的积极还是消极。当问及学生是否喜欢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时,有46.5%的学生表示对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感觉,兴趣不大,这表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是消极的。

4.学习动力上的不足性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应付心理,缺乏学习的热情与动力。这表现在:上课时,有的学生“人在曹营心在汉”,有的学生看其他书籍或者睡觉,缺乏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动力。课余时间,更是逃避学习,很少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的书籍。调查表明:多数学生学习情感复杂,学习动力上存在明显的不足,43.2%的学生反映学习的最大困惑是目标模糊、动力不足。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因素

(1)大学生存在“功利化的价值观”取向,导致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需要意识淡薄。

功利化的价值观,按郑永廷教授的观点,认为,其“信奉的是实用主义哲学,追求的是立竿见影的效果,衡量的是个体利益指标,隐藏的是浮躁的心态”[3]持这种价值取向的学生,在学习上往往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同专业课的学习对立起来,重视专业知识、科学知识能力的培养,而忽视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精神的培育;重视强化自身的工具意识(如:外语,电脑的学习和应用),而忽视对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这类学生往往从功利主义角度认为知识管用的就是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因为它对自己找工作直接有用。与此相反,那些对大学生来说主要是间接有用、潜移默化有用、终身有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知识,就认为这些知识本身就是无用的,或者作用不大。因而,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上不如专业课及其他公共课那样有强烈的需要意识,缺乏作为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体而去主动参与。这具体表现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提不起兴趣,有的纯粹是为了修学分而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思想政治教理论课表现出若即若离的态度,甚至有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设是多余的。大学生这种功利主义价值观,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需要意识的淡薄,导致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缺乏主动性,没有持续的动力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来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由此而产生了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中表现出学习需要的被动性,学习动机上的功利性,学习态度上的消极性。

(2)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心理障碍及压力。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有“狂妄与自大、逆反心理、应付心理、自卑心理、厌倦心理、排斥心理”[4],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往往不能客观与理性地对待自己的学习,一旦学习受挫,则容易意志消沉,自我意识易产生偏差,对学习没有热情,或对学习产生偏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也就会武断地认为是非专业课可以放在一边。同时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也易受朋辈心理的影响,缺少自己的主见,学习情绪不稳定。

大学生在竞争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等各种压力下,往往会以实用主义的心态应对,由此,重视专业知识、眼前利益,而没想到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确立理想信念,激发内在精神动力转化外在压力的价值取向的方向,

2.教师方面的因素

(1)部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存在偏颇。

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持教育“社会本位论”的观点,而没有注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知识传授和技艺训练,它更注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将其内化到学生的社会行为中。教师仅把教学当成是传授知识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及主体性,这就在根本的意义上淡化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也压抑了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当前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素质还有待提高。

有些教师自身的政治理论和思想道德素质欠缺,对不坚定,不信仰,对自己的职业角色缺乏自豪感,事业心不强,因而在教学中表现为:没有花更多时间去思考如何使教学内容更充实,授课更生动,更有吸引力。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教师具备一些经济学、政治学、哲学、历史学等相关学科知识,而有些教师知识面较窄,科学文化素质不高,甚至有些教师的人格及生理和心理素质欠缺。这些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有效性,从而使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中表现出缺乏学习的热情,学习动力不强。

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境的因素

(1)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

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社会上存在的浮躁、急功近利等不良现象,也给大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一些大学生中出现了讲功利、图实惠的实用主义学习观和就业观,因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也易产生抵触情绪。

当今社会也正处于信息网络时代,互联网知识资源共享给大学生带来大量的知识和信息的同时,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各种社会思潮等非思想也鱼龙混杂而来。网上的这些消极信息对社会阅历不深的大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迷惑性,一些缺乏良好的认知判断能力的大学生极易受到消极负面信息的诱变,对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持存疑甚至排斥心理。

(2)学校环境中的消极因素。

一些高校较多注重专业学科建设,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重视不够,把较多的精力放在学校的硬环境建设上,而较少注重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软环境的建设。在教学管理机制上,有些高校简单地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做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身上,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这一共识。这样,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难以得到真正发挥,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也就提不起来。

(3)家庭环境中的消极因素。

“一个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往往是从家庭环境、家长的言行举止开始的,不同的家庭教育与环境产生的结果也会截然不同”[5],家庭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一直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的家境贫寒,有的父母离婚,有的单亲等,这客观上容易使一些意志脆弱的学生产生自卑、自暴自弃的心理;有的父母对子女过分溺爱、娇惯,导致部分大学生个人中心主义严重,集体主义观念薄弱;有的家长自身思想素质不够,自身榜样力量不够,很容易使其子女效仿,导致思想道德修养也不够高。所有这些使得家庭环境应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难以充分发挥,也制约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积极性的培育与发挥,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也就觉得枯燥乏味。

4.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因素

审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部分课程的教学内容联系实际不紧密,缺乏现实性、时代感,特别是道德品质养成教育的内容较为少见,而一些反映新时代要求和大学生精神发展需要的内容没有及时纳入教学体系,这些会在不同程度上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降低。比如,在调查问卷中问及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感受时,很多学生提及课堂设置的教学内容是理论性太强,讲大道理,联系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的内容较少,并且回避了一些社会现实和大学生思想实际的热点、难点问题。这样,学生觉得理论的东西太多,太抽象,提不起学习兴趣,学习动力自然就不足了。

5.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多样化不足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在教学中“灌输”得多,过多注重书本内容,脱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导致大学生个性发展受制约、创造性思维受束缚;一些教师忽略学生知识、素养的内化过程,以思想政治理论、道德规范宣讲取代思想政治及品性修养,淡化了学生在思想道德、政治品格上的养成教育;一些教师较少运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这样与学生的交流随之减少;一些教师上完课就走,与学生沟通较少,缺乏亲和力。在教学评价上,方式单一,要么是出些提纲让学生背,要么是开卷考试,使得知性与德性分裂,这样,自然影响到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

三、结论

综上分析,我们必须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有针对性地从教师、学生、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五个方面下工夫,研究相应对策,努力化解影响当今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心理问题,增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与动力,从而为我们在新形势下不断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好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做出踏实的努力。

参考文献:

[1].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力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接班人[N].人民日报,2005-01-19,(1).

[2]熊建圩,王巧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04:72.

[3]郑永廷,曾萍.当代大学生的成长需要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实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12).

[4]叶华松.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心理辨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0).

篇8

摘 要 现代社会是一个重视知识的社会,高校大学生应充分利用学习期间努力学习,并不断提高自身学习知识的能力。体育专业大学生面对社会对高素质体育人才的需求,同样应该重视学习及学习能力的提高,而学习能力提高的关I在于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关键词 体育专业大学生 学习能力 自我管理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自我管理为研究对象,调查对象是西安体育学院2个专业的学生:14级、15级、16级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专业的90名学生。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本文通过中国知网查阅了有关自我管理等文章以及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有关专著。

2.逻辑分析法

根据查阅的相关资料和访问相关人员、教授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探讨体育专业大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

3.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根据研究需要的情况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共4个板块,并进行了效度和信度检验。

4.数理统计法

用描述统计分析所有专业体育专业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总体情况。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和导师的交流,笔者在自我控制能力上分为两块来设计调查问卷。

体育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总体情况分析如下:有时找老师或者资料的占75%,经常找资料或者老师的只占12%,总是找导师或者资料的只占5%,而从不找导师或翻阅资料的占6%。

图2说明说明学生缺乏自我观察、监督、反馈学习情况的能力。这些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在学习和生活方面都是整个过程基本都是由老师的计划和监督下实施的,所以学生会过于依赖教师,缺少自我自我管理的经验。所以当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由于截然不同的学习模式,学生可能就容易忽视对自己的自我管理。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体育专业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总体水平偏低,学生自我管理意识不强

体育专业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总体水平偏低,学生自我管理意识不强。其中自我调控维度得分最低,是体育专业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薄弱环节,其次自我调控维度的二级指标中又以自我监控水平得分最低,学生不善于对学习过程进行控制。

2.不同专业体育专业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不同

社会体育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相对体育教育大学生较弱一些。

3.不同年级体育专业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不同

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对不同的学习环境、课程设置、学习压力,他们所表现的学习自主性情况也不一样。在西安体育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同。

4.不同性别体育专业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不一样

女生在自我调控和学习动机两方面优于男生,说明不同性别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存在差异。

5.自我控制能力与学习成绩关系

体育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各指标均与学习成绩呈正相关,表明学习的自主性在学生学习成绩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主学习能力越强的学生,则学习成绩越好。

(二)建议

1.确立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新理念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需要高校管理者必须转变以往“以工作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理念,由管理训导者向咨询服务者转变,积极努力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2.构建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运转机制

要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等教育法规的制定过程中就要根据自下而上的原则,使大学生自我管理培养能够做到有法可依。

3.营造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良好校园氛围

营造一个有利于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与大学生发展的良好校园氛围,促进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与全面发展。

4.开展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是教育环节的开拓和延伸,当代大学生虽然具有丰富的知识和思想,但社会经验却相当贫乏。积极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锻炼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大学生;跳蚤市场;利弊;建议

一、大学生跳蚤市场中的――利

(一)国家一直提倡节俭,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以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和和谐共赢。国家现在极力建设和谐社会,主张高效利用资源。大学生跳蚤市场使得大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没用物品放到交易平台上,产品就能够物尽所能的发挥自身的价值,据我们统计分析,很多大学生在购买商品时易有冲动的行为及攀比心理,购买的商品未必是自身所必需的,买过后,此类商品会被搁置,商品的价值会被埋没,还有的商品,如书籍、衣架、球拍等都可以被二次使用。大学生跳蚤市场是让学生出售对自己无用却可以让其他无固定收入的大学生低价买入对自己有用的商品的平台,促进资源的再循环,提高物品的利用率。

(二)克服大学生的攀比心理及虚荣心理。心理上,大学生应该克服消费上的虚荣心和攀比心,优化校园风气。大学生在消费上的浪费不仅仅会助长享乐主义破坏校园的学术氛围,而且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学生关系的疏远。克服虚荣攀比心理,合理有效的消费不但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三)方便大学生的生活。大学生跳蚤市场,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获得一部分的收入来源,减轻学费及生活费上的负担,另一方面,使得买方可以花费比较少的钱去买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这样节约了大学生的部分生活开支,而且不用花费过多的时间精力去寻找自己所需的商品,因为跳蚤市场平台就在生活的周边。

(四)宣传中华传统美德――节约。大学生跳蚤市场提高了物品的价值利用率,从节源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节约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从身边的点滴做起节约,就会带动周围人的行动,可以让此氛围感染社会,实现“资源循环,创新发展”。在此氛围的带动下,大学生会继承和发扬中华的传统美德,抵制打压奢侈之风,创造良好校园风气。

(五)促进大学生跳蚤市场团队的友好协作及成员能力的发展。大学生跳蚤市场团队的友好协作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并让成员增强人际交往的能力,而且明确的分工可以增长大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和创造力。跳蚤市场交易平台让学生感受社会文化,从中养成节约资源、提高产品价值利用率的习惯。

二、大学生跳蚤市场中的――弊

(一)没有严谨的规章制度和完善的法律机制。大学生跳蚤市场中的商贩是自发形成的没有严谨的规章制度去限制其发展,所以交易中难免会有问题存在。据我们的统计整理可知(图1),跳蚤市场中的商品是否存在质量问题是大学生关于跳蚤市场最关心的问题,而且大学生跳蚤市场的售后完善也成为了一个扼待尽快改善的问题。规章制度的不成熟性,造成了买卖双方之间也存在诚信问题。

(二)没有专门的销售聚集地点,不利于校园环境的美化及大学生的购买。大学生跳蚤市场在大学中几乎没有专门的销售聚集地点,以至于摊位杂乱无章,周围环境没有被专门的人员进行打扫,使得环境污染,校园整洁度被破坏。另外,销售地点的凌乱,使得购物渠道不畅通,信息交流不及时。

(三)有的大学生不能处理好学习与创业的关系。大学生首先的身份就是学生,学生应该把学习放于第一位,在自己把学习做好且有过多精力的状况下可以进行创业,为自己的生活添色添彩。但是,有的大学生却不能处理好学习与创业的关系,在学习精力尚且不足的状况下,急功近利,一心两用,这样只会得不偿失,是自己在过大的压力下焦头烂额。

(四)宣传方面不周到,保障机制不健全。据我们的统计分析可知,还有很多的大学生对大学生跳蚤市场的了解不深(图2),而且跳蚤市场的宣传力度不够有力,使得有的大学生根本不知道跳蚤市场是什么,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不了解此平台以致不利用此平台以致此平台的发展遭到局限。保障机制的不健全,会乱掉市场的交易秩序。

图1 图2

三、针对大学生跳蚤市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问题建议

(一)规定销售商贩的资格。在商贩正式盈利于大学生跳蚤市场前要对其进行考察,因为商贩大部分是大学生,所以从周围的学生及老师对其进行了解。主要了解其品格、交际能力等,对各个方面进行打分,设定及格分,超过审定资格再颁发正式营业资格证。

(二)价格规范化。校方需要在其能力范围内,设置规范价格的部门。价格规范部门对各个种类的商品设置价格浮动范围,防止商贩的漫天要价,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三)设置专门的大学生跳蚤市场销售地点。高校跳蚤市场中的销售者,87.6%是毕业生,因为时间的紧迫,他们不得不采取这种最直接的“面对面交易”方式。把大学生跳蚤市场聚集到专门的场地,既有利于买方比较商品,以方便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商品以满足生活的需要。

(四)校方协助跳蚤市场对其进行宣传。校方可以规定几天为“大学生跳蚤市场日”,加大宣传力度,从发放宣传单、举横幅等方式让大学生了解跳蚤市场和利用跳蚤市场使得跳蚤市场的影响力的扩大。

参考文献

[1] 李玲.浅析高校跳蚤市场的现状与改革[J].时代经贸,2006(04).

篇10

关键词: 高校寝室卫生管理 重要性 构成 存在问题 改善对策

寝室卫生管理是高校各项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各高校都制定了寝室卫生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以规范学生在寝室的一些基本行为,并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可从工作实践和其他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寝室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希望通过对提高大学生寝室卫生途径等问题的探讨,以引起各位管理者的重视,从而有助于高校寝室卫生状况的改善。

1.寝室卫生的重要性

1.1寝室卫生状况影响学生学习。

寝室是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寝室卫生状况势必影响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单巨川等在《大学生宿舍卫生为什么要常抓不懈》一文中指出,文化成绩与宿舍卫生成绩成正相关。这说明良好的寝室卫生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情,有助于成绩的提高。

1.2寝室卫生影响人际关系。

同住一个屋檐下,寝室卫生人人有责,每个人都认同,但在实际执行中,总有学生不屑一顾,偶尔的不履行职责,室友尚可原谅,长久不履行、不遵守寝室卫生制度的学生肯定会受到遵守卫生制度同学的冷漠对待,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寝室内部关系紧张,引发同学矛盾。

1.3寝室成员的精神面貌的反映。

寝室卫生状况基本能够反映寝室成员的精神风貌,寝室卫生状况较好,寝室成员生活态度比较积极、阳光,愿意通过自身努力提高寝室卫生整洁度,营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卫生较差的寝室,部分成员生活习惯相对比较差,口头上什么都不在意,已习惯了脏乱的环境,对此环境似乎已没什么感觉,也没有打扫寝室卫生的概念,寝室整体面貌较差。

2.寝室卫生的构成

寝室卫生从理论上讲,应该包括能够影响到学生正常生活、学习的室内及周围环境的卫生,而很多高校寝室卫生管理中仅仅把寝室卫生缩小为寝室内部卫生,不包括寝室周围的环境卫生,这样做不利于培养学生维护周围整洁环境的责任感,整洁卫生环境的维护关键在于保持,而不是不停地打扫。因此,我认为寝室卫生的构成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个人卫生:床铺、个人物品的摆放;(2)环境卫生:地面、寝室是否有异味等;(3)寝室周围卫生:走廊、楼道清洁度等。

3.寝室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寝室卫生不受重视。

寝室卫生作为学校管理的一种亚文化,很少有高校高度重视寝室卫生的管理,所以总是处于被冷落的管理边缘。当宿舍发生火灾等重大事故时,学校领导才会高度重视,进行式的检查,突击寝室安全、卫生问题。在无重大问题发生时,规定检查日,大多数寝室卫生基本合格,但对于没有检查日的卫生,尤其是男生宿舍,成了辅导员、班主任最头疼的问题之一。

3.2寝室卫生管理条例制度不健全。

各高校的《学生手册》中都有寝室管理的相关规定,但针对寝室卫生管理的相关制度往往是轻描淡写,没有具体可操作的寝室卫生标准。多数寝室卫生标准往往由检查部门自行制订,让学生感觉寝室卫生检查有太多的主观性、不透明性。如果将寝室卫生管理制度写入《学生手册》,作为学生必须遵守的制度之一,如寝室卫生一学期几次不合格,评优一票否决写入《学生手册》,将会引起学生高度重视,执行过程将不会产生异议,对学生卫生习惯、公共卫生责任意识的养成也将产生重要影响。

3.3现有寝室卫生管理制度难以落实。

寝室作为公共生活空间,对于寝室卫生的保持、寝室卫生管理制度对成员的职责作了明确的规定,可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往往大打折扣,很难落实。因每位成员对寝室卫生认识、态度不一,生活中总有一些学生不遵守寝室卫生管理制度,从而使不落实学生的态度慢慢弱化了认真落实学生的态度,或者积极落实者的习惯、动机,部分同学产生心理不平衡,对打扫卫生则出现逃避行为。刚开始比较积极的干部、党员还有奉献精神,愿意承担起寝室卫生的艰巨任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动机一直得不到强化,学生干部、党员也不愿意继续坚持,寝室卫生状况开始出现危机。

3.4寝室卫生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寝室整洁卫生环境的营造,需要每个学生的自觉来维护。针对违反寝室卫生管理的不卫生、不文明行为,需要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制度来监督,以实现寝室卫生的良性运作。

4.改善寝室卫生的对策

4.1完善寝室卫生管理条例。

从学校层面对寝室卫生管理条例细化,让学生认识到寝室卫生与个人自身发展密切相关,如《学生寝室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寝室卫生评价标准》等,条例可明确规定,寝室卫生状况不合格评优一票否决制等,对学生的个人卫生情况进行考核,个人卫生占60%,环境、周围各占20%。同为一个寝室,环境、周围卫生评分一致,每周检查情况进行登记,将学生一学年的考核进行汇总,这样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寝室卫生意识,改善学生参与寝室卫生整洁、美化的积极性。同时组织学生学习相关寝室卫生管理规定,从而达到寝室卫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目的。

4.2成立寝室卫生自治委员会,建立卫生督察机制。

寝室卫生管理以楼、层为单位,招募自愿者对寝室走廊、楼梯等进行打扫、管理,让他们从自身需要出发,对寝室卫生的改善作出有利的决策。此外,在寝室卫生状况定期检查的基础上,还应成立以学院为单位,由老师、学生骨干组成的文明督察组,监督学生寝室中存在的不卫生、不文明行为,通过学院网站通告批评,并计入学年考核,促使其卫生、文明行为的形成。

4.3样板对照评分。

重视寝室卫生,关键是让学生建立、养成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一个整洁的学习环境,评价标准不一定整齐划一,但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个思想统一的标准。因每幢公寓建造时间、结构、装修程度、住宿人数不一致,每幢楼整体卫生、外观存在一定的差异,评价者根据主观感觉评分自然也会存在差异。为了缩小这种差异,在每幢公寓中可先评出几个样板寝室作为参照,让所有人都看得到,什么情况的属于优秀、良好、合格。

4.4设置寝室储藏室,美化生活空间。

每一楼层设置几个房间,作为学生用品储藏室,将平时很少用到的东西集中储存,相应地收取部分管理租金,从而扩大学生的生活空间,使宿舍生活起来更舒适,减少些空间拥挤的压抑感。

4.5学生负责清理公共卫生区。

目前,很多高校寝室公共卫生一般都有学校清洁工打扫,学生只负责将生活垃圾扔出寝室门口即可,而就这一最基本的要求,很多学生都难以做到。如果要求学生垃圾堆放在规定地点,寝室门口的卫生也许将会有较大的改善。天天生活的寝室卫生让他们自己负责清理,尤其是宿舍的卫生间、走廊、楼梯等公共卫生空间,因为无论男生、女生步入社会都要面临这些生活琐事,让他们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做起,养成保持公共空间卫生的习惯,增强维护公共空间卫生的责任意识。

4.6营造寝室卫生文化氛围。

利用校园网络、手机、寝室走廊、校园活动等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寝室卫生美化活动。比如在寝室周围、寝室走廊设置一些具有文化气息的标语,时刻提醒学生注意自身形象和修养,注意维护寝室卫生。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认识到寝室整洁的重要性,养成维护寝室卫生的习惯。

5.结语

寝室的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维护寝室的卫生整洁。寝室卫生的长期保持,从制度上做严格要求,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也不是解决寝室卫生的有效策略。但就目前情况而言,可以作为有效解决寝室卫生的有效途径,如果将来有一天,寝室卫生问题不再受关注,那么此时就是大学生寝室卫生意识深入之时。

参考文献:

[1]王梅.浅谈大学生寝室卫生管理[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

[2]张慧娜.刍议大学生寝室管理存在问题的研究与分析[J].管理与观察,2008,(9).

[3]潘云,李建兵.高校学生宿舍内务管理探索[J].湖南农机,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