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保方面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0: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态环保方面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态环保方面的建议

篇1

(一)组织拟定全省生态保护和农村土壤污染防治政策、规划,协调并监督相关部门开展生态保护工作;

(二)组织编制全省自然保护区建设规划,提出新建和申报的各类省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审批建议;

(三)指导、协调、监督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环境保护工作;

(四)开展全省生态状况评估;

(五)监督对生态环境有影响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活动、重要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破坏恢复工作;

(六)协调和监督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环境保护、荒漠化防治;

(七)牵头负责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物种资源(含生物遗传资源)和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八)组织协调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组织指导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指导生态示范建设与生态农业建设;

(九)监督管理农村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二、服务内容

审批省级生态乡(镇)、村和提出新建和申报的各类省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审批建议。

三、服务对象

设区市、县(市、区)乡镇政府、村委会、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站)、各相关厅局。

四、服务承诺

(一)强化高效服务、开拓创新、争先创优、勤政廉洁的意识;杜绝办事拖拉、推诿作风;坚决克服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现象。认真执行勤政廉政有关规定,树立良好形象。坚决做到不利用职务之便“吃、拿、卡、要、报”。

(二)提高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论证时限:自然保护区申报材料初审合格后20日内召开协调会组织论证,并向省政府报告论证意见;

(三)提高新建省级自然保护区审批建议时限:召开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后3日内,行文征求省直有关部门意见,收齐省直有关部门意见后5日内向省政府行文提出审批建议;

(四)提高调整省级自然保护区审批建议时限:自收到省政府办公厅转来公文处理单后15日内完成组织专家现场考核论证和向省政府提出审批建议。

(五)广泛接受新闻媒体、监管部门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任何单位或个人对工作人员不满意或发现违反服务承诺的行为,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今年,环保部门被列入全国民主评议行风的重点单位,易门县政府纠风办、县监察局把全县环保系统列为今年的行风评议对象之一。为贯彻好省纪委三次全会、市纪委二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环保系统行风建设各项工作要求,按照县政府纠风办、县监察局关于XX年民主评议行风工作的统一安排,认真开展好XX年民主评议环保行风工作,进一步推动我县环保系统行风建设,促进环保事业的发展,根据《易门县环境保护局 易门县政府纠风办关于XX年开展民主评议环保行风的实施意见》,现向社会各界公开承诺此次民主评议环保行风的有关内容,欢迎社会各界公众给予监督和评议,在此感谢您对环保工作的支持。

一、 XX年民主评议环保行风的主要评议内容:

1、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和环保系统工作人员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法规以及省政府颁布的《云南省公务员八条禁令》、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全国环保系统六项禁令》、《环保系统工作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环境监察人员“六不准”》的情况。

2、环境监管执法中,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关于环保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完成重点环境治理任务情况,各项环境专项整治工作情况。

3、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开展创建文明行业的情况。

4、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推行政务公开情况,在政务公开中环境保护行政管理行政行为规范化执行情况。

5、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在监督管理、廉政勤政、工作作风、工作效率、服务质量、改革创新、履行职责等方面的情况。

6、环保部门解决当地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维护公民的环境权,为群众解决生活中环境污染影响的问题情况。

二、《全国环保系统六项禁令》

1、严禁违法、违规、违纪审批项目。

2、严禁包庇、纵容、袒护环境违法行为。

3、严禁乱收费、乱罚款。

4、严禁监测、统计、验收工作弄虚作假、伪造数据。

5、严禁干预、插手环保工程项目招投标、指定施工队伍和环保产品、设备。

6、严禁利用职权收受下属单位或业务联系单位的礼金、报销应由个人支付的费用、侵占公共财物。

三、《环保系统工作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爱自然 忠事业 甘奉献 讲廉洁

严执法 勇创新 重实效 求团结

四、《环境监察人员“六不准”》

1、不准接受被检查者的礼品、礼金和有价证券;

2、不准接受被检查者宴请;

3、不准参加被检查者邀请的娱乐活动;

4、不准参与被检查者的营销活动;

5、不准向被检查者通风报信;

6、不准酒后开车、酒后执行公务。

篇2

1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及职能

1.1环境监测

通过现代环境监测技术对各种环境问题进行监控,实现对环保现状的合理分析,帮助企业等单位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环境监测是否全面合理,关系到后续环境执法效率的实际。从工程开展的各个阶段的时间角度,环境监测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施工过程中对其带来的环境影响进行监测;(2)竣工后对进行的终结性验收环节的环境监测等。

1.2环境影响评价

我国目前在一些大型工程施工之前、施工之中和竣工后都实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方式。通过工程对当地环境影响因素的分析、预测和评估,为工程开展提出环保建议,让相关工程负责人能够事先制定环境问题的解决预案。按照环境影响评价的方式,可以把这种评价分为三个层次:环境影响评价,环境预测评价和环境跟踪评价。

2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

在我国制定的环境保护制度中,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都是围绕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重要制度,能够为我国生态社会建设提供相关科学数据的支持。

2.1环境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

对所有的建设项目进行环保评价过程中,都要进行严格的环境监测。环境监测为下面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实验数据的支撑。因此,环境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在具体的环保工作中,一般是先要对在建或者规划设计的项目进行环境分析,考察当地是否具备施工的环境条件,而后对工程开展中对当地环境带来的新的影响进行实时的监测,严格监控工程对当地环境带来的环境承载压力。这些是我国做好环境监测工作的必须要重视的重要方面,这样才能够为获得准确的环保监测数据,指导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

2.2环境监测在环境评价中的监督功能

环境监测本身在环境评价中还具有极强的监督功能。工程项目进行过程中,通过环境监测可以为环境评价提供有效数据,开展扎实地环境评价工作。而后续地环境监测还可以对各种环境评价结果的践行进行不断的监督,让施工方认识到自己施工中带来的各种环境问题,进而让他们时刻树立环保建设的理念。竣工后,该工程是否引来当地环境的恶化,如水质降低、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是否出现等问题,需要后续环境监测工作的追踪,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监测数据的证明。

2.3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评价体系

环境监测工作贯穿于整个环境评价过程的始终。简言之,环境监测是最终做好环境评价的坚实的基础。在一个具体的工程项目开展过程中,环保部门首先要对该项目的施工地进行环境承受能力的监测,如果发现工程开展给当地环境带来重大影响,就可以在工程开始之前就叫停工程。而对环境本地检测合格的工程,在开展后要不断进行相关细节项目的环保验收,即实现各个环节、各个阶段都能够做到统一环保标准。因此,环境评价要想真正做出实效,必须要重视环境监测工作。

2.4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2.4.1环境监测有时会设计项目施工单位的经济利益,因此环保部门开展各种环境监测中,经常会受到一些客观和主观因素的阻挠,最终导致监测数据失真,监测质量不高。因此,笔者建议在进行环境监测工作中,相关环保部门必须要制定规范化的管理体制,制定严格的监测体系和监测手段。对待环境检测中出现的各种人为或者客观的阻挠现象,要实现制定严格的应对预案,这样才能够真正提供完善有序的环境监测数据。

2.4.2环境监测和环境评价工作本身就是一个较为繁琐的工作,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但是,现实中经常出现环境监测经费不足,环境监测时间不够等问题。有的环境监测机构为了快速获得相关环境数据,采用不合适的监测手段,因此,笔者建议应当提高环保部门及工作人员的环境监测的职业素养,同时为环境监测与评价工作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并保障他们能够获得较为充足的环境监测时间。这样做出的环境监测数据才能够真正完整、科学。

篇3

一、*年工作情况

(一)生态市建设进展良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生态市建设的意见》。二是科学编制生态市县规划。市政府批准实施《临沂生态市建设规划》。各生态县区建设规划全部编制完成,并通过了省、市组织的专家论证,经各县区人大审议通过、颁布实施。三是突出抓好生态市建设重点工作。抓住循环经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三大重点领域和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保持水土、防治污染四个关键环节。临沂市被列为全省循环经济试点市。四是积极推进生态县区建设。对全市各生态县区建设情况进行了调度,初步制定了生态县区创建计划,并上报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兰山区率先建设生态区,罗庄、莒南、郯城等多个县区争取生态县创建先进县。五是围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加强各项生态工作。六是加快*—*生态省建设市长目标责任书各项工作完成。对责任书各项指标进行认真分析梳理,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对生态市建设县区长目标责任书进行了督导落实。

(二)积极准备生态示范区验收工作。组织各县区环保局分管局长、科长去日照、章丘等地学习生态示范区创建先进经验。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考核验收工作的通知》,制定了《临沂市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实施方案》和《临沂市各县区生态示范区建设验收资料准备方案指导意见》。

(三)快速推进环境优美乡镇创建活动。一是全面编制乡镇环境规划。环境规划坚持以人为本,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现循环经济理念,因镇制宜,根据各乡镇发展定位,紧紧抓住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措施。各乡镇根据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生态状况、人口数量以及国家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将镇域经济规划和环境保护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乡镇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加强对环境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对不符合环境规划、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工程和项目,都做到了令行禁止。*年共编制62个乡镇环境规划,并全部通过论证,经县区人大或县区政府批准实施,居全省首位。二是加强资金扶持。环境优美乡镇等生态创建活动,应作为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项目。市环保局对创建环境优美乡镇进行资金扶持。对获得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称号的,市局奖励每个乡镇2万元;获得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称号的,市局奖励5万元。三是落实责任。为加快我市环境优美乡镇建设,临沂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年度环境优美乡镇创建计划,并组织部分乡镇及县局去青岛学习创建经验,*年上报沂水镇、郯城镇创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上报61个乡镇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居全省首位。四是梯次推进。为深入推进生态市、生态县建设,市环保局结合临沂实际,*年制定了《市级环境优美乡镇考核验收规定》,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创建市级环境优美乡镇活动。目前,全市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已形成市级、省级、国家级“整体规划、梯次推进”的良好格局。

(四)积极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创建工作向村庄延伸,使村庄成为生态系列创建活动的基本单元,生态市、生态县、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年11月,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农村广泛开展了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以“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良好”为主要创建内容,由各级文明办和农业、环保等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并提出了全市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的目标:到*年,全市15%左右的行政村达到文明生态村标准;到2010年,全市45%左右的行政村达到文明生态村标准;力争到2020年,把全市行政村建成文明生态村。创建以来,全市涌现出一大批文明生态村先进典型。*年4月,在临沭县召开了全市文明生态村建设工作现场会,创建活动全面铺开。目前,全市文明生态村已建设规划538个,基本建成201个文明生态村。

文明生态村建设中,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创模为促进,以建设生态示范区为主体,以创建环境优美乡镇为拉动,以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为主要内容,因地制宜,确定了平原、山区、丘陵等不同类型的典型范例进行总结推广,按照好、中、差划分为三个层次制定了不同创建标准,实施了以“三清五化”(清粪堆、清垃圾堆、清柴草堆、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为重点的环境整治工程,开展了以“六通九有”(通电、通自来水、通硬化路、通客车、通电话、通有线电视、有村庄规划、有管理制度、有专管人员、有文体活动场所及活动器材、有文艺队伍、有图书阅览室和小康电子书屋、有宣传栏、阅报栏、村务公开栏、有村民学校、有卫生室)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以“一池四改一利用”(沼气池建造与改圈、改厕、改厨、改水,开发利用太阳能等新型清洁能源)为中心的生态家园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在全市建成了生态家园型、文化特色型和生态经济型等不同类型的文明生态村,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五)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一是围绕新农村建设,全面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下发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通知,沂水县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全国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试点。二是认真准备土壤污染防治调查基础工作。成立了临沂市环境保护局土壤污染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初步摸清并上报了全市土壤污染调点对象基本情况。三是加强好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夏秋收季节,市政府分别下发了做好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的通知。根据对国家环保总局利用风云一号等气象卫星对全国主要麦收地区的焚烧作物秸秆火点进行监测的结果统计,夏收季节全国共计火点2982个,其中山东省430个,临沂市22个,占全省的5%。

(六)加强自然生态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在全市开展了自然保护区专项执法检查。建成了莒南马鬐山、临沭苍马山2个市级自然保护区,协调各方积极进行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蒙山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成。积极开展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云蒙湖、沭河源、跋山水库等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已编制完成初稿。开展省级生态示范旅游区创建工作,与市旅游局联合转发了省旅游局、环保局开展创建省级生态示范旅游区的文件,上报蒙山风景区等创建省级生态示范旅游区。

二、存在的问题

(一)生态保护工作缺乏具体的规范和有关制度的支撑。生态保护职责难以真正落实,环保部门在生态保护方面责任大、权力小、措施空。由于缺乏配套的法律措施和最基本的原则性规定,面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环保部门无法可依,缺乏相应的处罚依据和处罚标准。

(二)严峻环境污染形势下,现实中生态保护很难与污染防治并重。当前污染防治任务异常繁重,环保系统内难以拿出更多的精力用于生态保护。另外,围绕怎样促进污染防治,生态保护还没有找到明确的、马上行之有效的切入点。

(三)生态市建设投融资渠道不畅,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社会参与的多元化融资机制尚未健全。生态保护与建设,必须有资金支持,有明确的政策,有顺畅的渠道。生态资源补偿机制的建立,也迫在眉睫。

(四)生态保护与建设管理体系需要进一步理顺。生态保护工作,单纯环保部门自己的事情很少,大多工作主要是别的部门负责,有的还重复。比如,环保部门的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与农业部门的生态家园富民行动类似;发展有机食品、沼气工程等农业部门更具有优势,要人有人,要钱有钱;等等。

(五)生态保护自身的制约性,反过来也制约了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比如自然保护区建设,自然保护区按规定绝对不能随意开发,《环境保护违法违纪处分暂行规定》也特别明确的针对在自然保护区违规旅游等提出了处分规定,另外还需经费维持,已建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资金非常紧张。有的部门存在一种误解,认为是花钱买“套”,积极性不高。

(六)县级环保局生态管理队伍水平偏低。缺少培训,开展生态保护工作少,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

三、*年主要工作

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国务院《决定》和省局部署,学习兄弟市先进经验,以生态市建设目标责任书为抓手,以创建生态示范区为中心,健全组织和资金保障,加强各类生态示范创建,突出抓好农村环境保护、自然生态保护,务求实效,使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较大进展。

(一)做好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验收工作。原先计划*年9月全市包括12县区全部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各项前期工作均已开展。通过认真落实《临沂市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实施方案》和《临沂市各县区生态示范区建设验收资料准备方案指导意见》,计划*年全市整体分别通过省局预验和国家总局验收,率先建成全国人口最多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二)继续推进生态市、县区建设。进一步加强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努力形成齐抓共管、分工协作、责任明确、有序推进的工作格局。定期召开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和联络员会议。建立生态市建设考核奖惩机制。加强各县区、各有关部门生态市建设任务调度。计划*年兰山区率先建成生态区。

(三)积极创建环境优美乡镇。计划*年建成10个国家级、30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落实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奖励2万元,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奖励5万元,鼓励各县区也出台相应奖励政策。加快乡镇环境规划编制和评审工作,精心准备申报材料。配合市文明办、农业局搞好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

(四)加快实施生态省建设市长目标责任书。*年是实施生态省建设市长目标责任书的最后一年,确保我市责任书考核成绩能确保合格,并能进入生态市建设先进市考核B组前三名,取得生态市建设先进市称号。同时制定《生态市建设县区长目标责任书(*—*)考核办法》,做好生态市建设县区长目标责任书的督导落实和检查考核。

(五)认真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结合国家、省要求,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市《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加强农村生态保护。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积极创建有机食品基地,推广有机食品认证。加强规模化禽畜养殖业污染防治,开展对规模化禽畜养殖业的污染防治进行监督检查,创建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加强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继续开展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农用化学品环境安全管理等工作。

(六)认真做好全市土壤污染防治调查工作。根据国家总局、省局规定,在全市范围内系统地开展土壤现状调查,分析重金属、农药残留、有机污染物等项目及土壤理化性质,通过开展全市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掌握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状况,阐明区域土壤污染的特征,为建立符合我市的土壤环境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防治土壤污染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

(七)加强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建成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和3个市级自然保护区,建成沭河源头区、云蒙湖、跋山水库饮用水源地3个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和3个市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加强重点资源开发及旅游资源生态保护,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生态保护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八)建立生态市建设财政支持制度。协调市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生态市建设事项,争取制定生态市、县区建设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落实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开展全市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云蒙湖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为试点,争取建立全市上下游之间的生态资源补偿机制。

(九)开展生态环境状况评价。依据国家环保总局最近于*年5月1日实施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开展全市及各县区生态环境现状及动态趋势的年度综合评价。

四、建议

(一)强化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保障。建议省里出台专门的生态省建设考核奖惩机制。二是加强资金保障。建议省里出台文件,进一步明确生态省、市、县建设资金列入本级预算的规定,做到必要的资金保障。对生态示范系列创建落实配套支持资金,省级及以上级别创建,省里应给予部分资金扶持。三是加强法制保障。建议省里制定相应的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措施,面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使基层环保部门有法可依,有明确地的处罚依据和处罚标准。

篇4

关键词:企业;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直接关系到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是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策略,尤其是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进程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有利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有利于企业走上生态文明之路。生态环境保护不仅指的是改善当前的环境质量,还包括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为人类的生活、企业的发展、产业的升级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企业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主体,应主动承担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社会责任。

一、企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滞后

当前很多企业在发展进程中只重视经济效益,忽略生态环保工作,一直沿用粗放的生产方式,缺少完整的生态环保意识,导致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工业污染,并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到生态环境中,直接造成生态环境的水质、空气以及固体废物的污染,直接暴漏出企业对资源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不足。

(二)企业产能持续过剩

当前很多传统的工业企业依旧是过分依赖能源资源,“三高”型企业依旧很多,近年来企业出现产能过剩、资源浪费的情况逐渐恶化,从而导致加剧生态环境的破坏。尤其是我国的重工业企业,能耗大,贡献低,产能过剩现象严重,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也对生态环境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工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排放不达标且产能的过剩造成资源能源的过度开发等也直接影响到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三)企业“三废”污染失控

就企业而言,工业“三废”的处理不当,特别是其中的废气还容易造成温室效应,对生物的多样性造成危害,同时部分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中造成河流的水质富营养化,甚至直接影响到居民的饮用水安全,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健康。“工业三废”中含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若不经妥善处理,如未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而排放到环境中,就对环境产生了污染,破坏生态平衡和自然资源,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民健康。

(四)企业发展与环境共生的保障机制尚未建立

当前随着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不断变革,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保障机制尚未建立。在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过程中,主要施行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主体,并不断建立我国及个地方的生态环境保护的标准体系,但是这些标准体系在具体的环境问题中多处被虚置或者扭曲执行,导致很多的生态环境污染或者破坏的的个人或者组织得不到应有的惩处,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

二、企业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一是,企业在寻求产业经济发展的同时做好生态设计和规划,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的意R,通过出现创新生产污染处理技术,提高产业发展的科技水平,开展区域间的产业合作,发挥各个区域的产业优势,形成资源利用的绿色生态产业链,推动循环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建立资源集约利用、环境安全预警机制,促进企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构建全面的生态环境安全预警与管理体系,完善生态环境突发事故应急指挥系统和生态污染事故处理应急体系,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创新环境管理制度,从不同的层次推进清洁生产工作,定期考核污染严重的企业,实施一定的惩罚制度,提高企业环保意识。

(二)发展企业环保产业

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环保产业主要是指在生产进程中,采用清洁的节能技术、生产技术以及在产品的回收、再利用和安置处理上等,对产品从原料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的全程的绿色呵护,还包括提高企业生产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环境污染的控制以及污染的清理,并不断提高节能减排方面的处理技术和相配套的服务,鼓励进行循环生产,对工业生产产生的垃圾及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率,降低能耗型企业对环境的污染。

(三)企业要严控“三废”污染

企业加大环保资金投资力度,更新环保技术设备,加大对治理“三废”污染的资力度,改善当前的生态环境质量。针对工业企业产生的工业“三废”问题的治理,要严把技术关,加大企业在环保科技方面的投入,同时对企业“三废”污染要严格制度规范,定期进行检查,鼓励发展环保企业,对于设备技术更新缓慢的企业严格督促,并制定惩罚措施。依靠科技减少资源能源消耗,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也能减轻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更新企业生产经营的环保技术设备,同时也可以利用环保技术将生产出的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

(四)完善企业发展与环保共生的保障机制

建设生态文明需要长期稳定的制度保障,在企业发展的进程中,依据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要求,要构建企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机制,需要在践行制度化管理的同时,需要政府、企业、公众合力共建,建立和完善企业责任担当、政府严管到位、公众参与监督“三位一体”的协同运行机制。鼓励社会公众在环境法律法规、政策规划,以及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参与社会监督,对企业生产、项目运行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以及政府监管缺位存在的问题进行监督,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机制。

篇5

关键词:农村环保;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4.065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乡镇工业和畜禽养殖等行业对农村环境带来的污染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日趋严重。农村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进而关系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环保工作,彻底解决农村环境问题,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1 农村环境现状及产生主要原因

1.1 群众对环保工作的参与度较低

农村环保工作不仅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齐抓共管,更需要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目前,环保各项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部分群众对农村环保工作的认识不够深刻,自我约束力不强,主动参与度不高,主观能动性较差。

1.2 地方政府重视力度不够

目前,对工业造成的污染认识较高,而对农药化肥污染、农村畜禽养殖污染、生活污水处理、饮用水源保护等方面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够、污染防治的投入严重不足。特别是受“重经济轻环保、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重发展轻生活”等思想的影响,严重影响了国家有关环保方面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使环保法律法规得不到有效的执行,从而制约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农村环境得不到明显的改善。

1.3 农村环保工作管理体制存在缺陷

一是政府及相关部门责任不明晰。当前,农村环保工作仍然依靠环保部门的“单打独斗”,认为是环保部门的责任,但具体工作中需要农业、水利、城管等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二是乡镇缺少环保机构和专职环保人员,以致环境监管“鞭长莫及”。三是农村环保经费投入不足。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工业制造业、畜养殖牧业、三产服务业的剧增,农村环境面临着许许多多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投入大量的治理资金。但只有少量的资金也分散在政府的相关部门,难以从整体上进行统筹考虑,难以进行高标准的“顶层设计”,导致个别项目存在规模小、效率低,甚至重复建设的问题,很难让农村的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1.4 农村环保缺乏科技力量

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涉及面广量且较复杂,存在于社区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秸秆还田利用、土壤污染防治等多个方面,需要大量科学技术的推动和支持。即使建设了生活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污染治理设施,但由于缺少必要的专业人员,导致设施运行效率较低,远远达不到治理的要求。

2 加强农村环保工作的建议

农村环保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形成合力。农村环境得到不同程度的破氖俏颐撬面临的严峻现实问题,务必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彻底改善农村环境,使其逐步走上良好生态环境的轨道。

2.1 科学编制农村环境保护规划

政府成立农村环境整治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结合农村环保工作实际情况,科学制定长期环保发展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要求,逐步实施环境治理项目,促进农村环境质量的逐步改善,还农村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2.2 注重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

农村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工作,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科学合理的设定各个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区,通过围栏进行保护,并在显要位置竖立标志牌,提醒广大农民自觉进行保护,防止各种污染物的对其造成污染。开展经常性的农村水源地环保专项整治行动,对重点水源地内的企事业排污单位加强监管,对达不到环保相关要求的要坚决取缔,确保水源地的饮用水安全。

2.3 科学制止农村工业污染

不仅要对现有的工业污染进行严格的管理,而且要对新建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等,坚决杜绝新污染源的产生,坚决取缔“小散乱污”企业,全面淘汰污染重、能耗高等不符合环境规划要求的项目。

2.4 注重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综合利用

按照畜牧养殖规划,对分散养殖户,要加强政策引导,变分散为集中,在养殖区域内建设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利用国家资金扶植政策,切实做好规划内的沼气和堆肥项目建设,对因养殖产生的有害物质进行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不仅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而且带来经济效益。同时推广农村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

篇6

关键词:环保产业集群;发展障碍;战略路径

一、引言

在经济由投资驱动转向效率驱动期间,环保产业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而进入快速发展通道,地区环保产业集群发展问题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学者们针对集群企业的合作与竞争、集聚绩效,以及集群选址与扶持政策问题开展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芬兰奥卢大学Kari Poikela,Eva Pongracz(2006)分析奥卢地区环保产业子行业――废物开发与利用集群的现状,认为集群化发展能够促进区域内企业合作与竞争,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汪秋明(2011)通过集聚企业内部能力、集聚网络特征、产业环境等变量,解释环保产业集聚绩效,认为企业生产制造能力和配套服务能力对环保产业集聚绩效的影响远大于吸收创新能力的影响。张宁(2014)从“集群化”视角,研究环保行业投资选址影响因素,认为集群化发展能帮助企业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外,还有学者从政府角度对具体环保产业集群发展提出政策建议。黄静晗(2005)分析福建龙岩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提出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建立环保产业园区建议。王玺(2008)研究江苏宜兴环保产业集群技术模式与集群模式,提出加快建设信息技术交流等平台,完善创新投入体系等建议。

综上,国内外学者关于环保产业集群的研究,大多侧重于集群发展分析,集群比较研究成果较为少见。本文分析环保产业集群发展维度,开展盐城与宜兴环保产业集群的比较分析,剖析盐城环保产业集群发展障碍,提出政策建议。

二、环保产业集群及其发展维度

(一)关于环保产业集群

根据迈克尔・波特(1998)的集群理论,环保产业集群是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进行技术产品开发、生产、流通、信息服务等经济活动的众多企业、科研院所、中介组织及其他相关机构,在邻近地域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进行分工和协作,所形成的空间集聚体。

(二)关于集群发展维度

环保产业集群的形成,经历了由点到面过程。集群形成初期,生产关键产品,对其他企业具有引领作用的核心企业,作为集群内的关键节点,将自身条件与外界环境进行动态匹配,与集群企业和组织的密切合作,发挥其优势技术和市场能力的规模效应,进而吸引其他处于价值链上相近位置企业(跟随者),以及价值链上下游的企业(购买方与供应商),推动产业集群在横向和纵向上的拓展。在集群成长期,互补产品、类似产品生产企业或提供环保服务的企业,也被吸引到集群中来,由此形成一种分工和协作网络。同时,随着集群硬环境(如基础设施、辅助机构等)、软环境(如政策引导机制,文化氛围等)的建设和完善,集群发展生态环境逐步形成。由此,环保产业集群发展涉及横向、纵向、网状、生态环境四个维度(见图1)。

三、盐城环保产业集群与宜兴环保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的比较分析

(一)盐城环保产业集群与宜兴环保产业集群现状

盐城与宜兴环保产业集群均是环保部批准的国家级环保产业集群,但是其集群规划、发展模式以及集群成熟度不完全相同(见表1)。

(二)盐城环保产业集群与宜兴环保产业集群相同之处

盐城与宜兴环保产业集群作为江苏省环保产业两大主要聚集地,都汇聚了环保产业优秀的人才、技术和资本,在各自核心领域形成强大的竞争力。两个集群具有四个共同之处。一是两者在形成初期均得到地方政府的有力推动;二是两者的主要产品均属环保装备制造领域,环保服务类产品占比较小;三是两者的核心产品技术均达到国内领先,甚至国际领先水平;四是两者均十分注重人才引进和自主创新,特别注重与高校、科研单位联合,已经形成产学研合作路径。

(三)盐城环保产业集群与宜兴环保产业集群不同之处

1. 集聚主导力度不同。由于环保产业具有半公益性质,各地环保产业集群的往往先由政府主导,推动集群的形成,再随着集群的发展逐步演变为市场主导(见图2)。相比而言,盐城环保产业集群主要表现为政府主导,市场主导力度较弱,而宜兴环保产业集群已由政府推动演变成市场和政府双重主导。

2. 集聚程度和产品配套率不同。盐城环保产业集群地处亭湖区,集聚了86家环保领军企业和412家上下游配套企业,产品配套率不足70%,环保产业总收入达442亿元。宜兴环保产业集群聚集了1500多家环保设备生产企业、3000多家配套企业,其中高滕镇水处理设备的零部件配套高达98%。目前年产值超过500亿元,水处理设备占到了全国市场份额的40%以上。

3. 产品技术创新支撑体系完善程度不同。环保产品种类较多,各门类之间关联性不强,难以规模化量产。在市政服务领域,可以产生一定的规模化产品;而在工业服务领域,产品需定制设计、生产和施工,产品难以标准化,并且需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增强产品竞争力。由此,环保企业之间以及与高校、科研单位联合研发成为企业技术协作的主要路径。目前,盐城环保产业集群已与国内近50多家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共建技术研发中心,初步形成了以国家级、省级、市级等梯级研发中心,并在政府支持下建成环保产品检测平台,销售服务平台,创业投资服务平台,产业孵化基地等四大支撑服务平台。

宜兴环保产业集群目前已形成独具特色的产品技术创新支撑体系,除与全国300多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外,还与国外公司成立了相关研发中心,例如江华集团与以色列耶达研发有限公司联合成立研发中心,同时集群内成立了中德、中芬等8个清洁技术对接中心,技术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4. 软环境建设仍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如同马斯洛关于人的“需求层次理论”,集群的发展同样存在“环境层次理论”(见图3)。当基础设施,辅助机构等硬环境不断完善后,将引发政策、政务等软环境,以及集群整体生态环境的需求。在生态环境发展方面,宜兴环保产业集群与盐城环保产业集群在硬环境方面发展都较为完善,而前者在软环境方面发展较为领先。

四、环保产业集群发展政策建议

(一)增强市场主导,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作用

针对环保产业的特殊性,政府主导对环保产业集群初期发展能够发挥巨大的推动力,由于政府给予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对于中小型环保企业创办成立,厂址迁移具有明显帮助,然而,在环保产业集群发展期,在保留半公益性的环保企业扶持政策的前提下,尽量让市场进行资源配置,提高发展效率,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双重作用。

(二)培育核心企业,增强聚集和产品配套

环保产业集群中,核心企业的数量和能力直接影响集群发展模式、集群竞争与合作机制、信息共享机制,进而影响着产业集群发展的规模和质量。由此集群必须与区外主体、全球网络互动,克服发展锁定。建议鼓励核心企业将自身区域特点和优势,与群内产业发展相结合,进行区外互动,获取外部资源,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战略性环节”,进行创造、捕捉附加价值,改变集群的组织方式和嵌入价值链的位置,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集群产品的质量,进行产品的转型升级。

(三)构建服务平台,完善技术创新支撑体系

创新是环保产业集群发展的前提。建议由政府部门引导构建行业技术支持和信息共享平台,有效地推动行业的技术和知识创新,如成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促进环保领域的战略性、创新性产业发展,促进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

(四)优化软环境,推动集群文化建设

一方面开展数据采集、统计、分析、政策的评估工作,调查相关政策实施效果和调整建议,引导集群管理、服务工作;及时了解企业管理人员的困惑和需求,为其提供便捷、可靠、全面的信息通道,提升管理效率;另一方面,提供地方已经建立的各类机构信息,如企业管理与融资机构、市场开发机构、财税申报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资源保护与利用机构、行业公共技术服务机构、工程技术文献机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机构,整合地方组织和中介机构的力量,提升管理效率,增强集群企业与地方组织的联系,较早地在地方“植根”,实现“产业孵化”。

参考文献:

[1]Poikela K.Busi-ness potential from waste in the oulu environmental cluster[M].Oulu University Press,2006.

[2]汪秋明,等.环保产业集聚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08).

[3]张宁.环保产业集群的规划问题研究[J].知识经济,2014(03).

[4]黄静晗,谭文华.福建省环保产业集群培育和发展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4).

[5]王玺,等.宜兴市环保产业的技术模式与集群模式分析[J].中国环保产业,2008 (07).

篇7

今天,我去了九溪玩,我发现那里的水少了很多,到处都是垃圾,水里还有西瓜皮,甚至还有餐巾纸。现在水里已经没有鱼了,有些水生植物也已死了。为了使有家园不在受破坏,我建议全体少先队员们从我做起,当好“环保小卫士”。

一、结合学校和社会的需要,参加一些环保义务劳动,从实践中增强环保意识。二、请自然课老师讲授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大家要积极参加。三、每班开一次“我为环境做件事”的队会,使同学们树立环保观念。四、利用节假日走上街头,宣传环境保护防止污染的重要性。

全校少先队员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为美化家园、保护生态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吧!

篇8

[关键词] 生态旅游区环保技术 供水与废水处理技术 垃圾处理方式与技术 卫生填埋处理 大气污染防治技术 绿色汽车

生态旅游区的旅游发展对环境保护技术的需求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保证。而利用环境保护技术对旅游资源进行保护与开发,主要表现为利用水污染治理技术,净水技术,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垃圾处理技术等环保技术规划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下面笔者就广西花坪来研究一下环保技术在生态旅游区的应用。

一、花坪生态旅游区环保现状

花坪生态旅游区位于桂林西北面,界于龙胜、临桂两县,为我国距离城市最近的一片原始森林。是1978年国务院批准的41个重点自然保护区之一,总面积为147平方公里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绝对保护区,占全区面积85%以上)、缓冲区、控制利用区、利用区、实验区(后面四个区可进行合理旅游开发、利用)。由于近年来花坪根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的规定一直处于严格保护的状态,环境污染和被破坏程度相当低,依靠环境自身净化能力足以达到生态区的环境要求。因此目前生态旅游的环保技术在这里使用总体不多。但根据近期通过评审的《广西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的总体目标要求,“到建设期末,把花坪旅游区建设成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AAAA级景区,“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网”成员。到2020年,景区的年接待旅游人数达32.78万人次”。显然这种自然状态下的生态保护就显的力不从心了,因此在对该地区进行开发和规划时就应该考虑到即将要面临的环境和生态保护的问题,这个时候生态环保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就显的十分必要了。

二、花坪生态旅游区环保技术实证研究

我国第一个生态旅游区――张家界的武陵源,在1992年~1998年大力发展旅游。从而引发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此问题主要表现在:大气环境质量逐年降低;水质明显恶化;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速度加快等。面对前车之鉴花坪在发展生态旅游的同时,要做好:第一环境监测;第二生态旅游区相关法规的宣传教育,执法人员必须执法到位;第三对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相关人员的生态旅游教育。当然还要通过先进科学环保技术的推广运用和试点来带动面上工作,不断积累经验,整合各方面的力量,促进各项环保工作的开展。下面探讨一下花坪生态旅游区环保技术的应用。

1.供水与废水处理技术

①供水处理

随着花坪旅游及经济的发展,水质问题将越来越显得重要,特别是饮用水的净化,直接关系到旅游区人民的身体健康。氯气消毒净化饮用水已有近百年历史,具有使用方便、价廉和控制水源性疾病的传播等优点。但是,近年来研究发现,在使用氯气消毒的水中发现了大量的氯仿等有机卤代物,并且实验证实这些有机卤代物对人体具有不同程度的危害作用。因此对于旅游区集中供水区域――安江坪综合服务区,考虑远期旅游人数的增多,根据现有的供水能力,建议在安江坪适宜地增建50立方米的高水水池一个。有必要对自来水作进一步的净化处理,以除去水中痕量的氯仿。并根据供水区域区人员用水能力的大小,自来水在进入前,先进入光催化水处理装置,通过自动化控制装置对处理过程、水的质量进行自动控制和远传,处理后的水再输送到各服务点。

(2)废水处理

旅游区内的生活污水主要是生活污水(如餐饮污水、厕所冲洗污水),因此可以经过处理,达到排放标准。

因旅游区污水一般为生活污水,没有其它重金属或有毒物质的污染,先将污水通过污水处理厌氧池过滤处理后,可经DN300输送到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地埋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净化装置”二次处理,达标后,采用污水管DN200排放邻近的河谷中。当然经污水处理后,达标排放的水中仍含有难以用生物方法降解的痕量有毒有害物质。光催化剂的废水处理装置与现有污水处理系统集成,就可彻底降解现有污水处理系统中难以降解的有毒害有机物,进一步净化水质。

2.生活垃圾的生态技术处理

就花坪自然保护区而言,产生的垃圾主要就是生活垃圾,对生活垃圾的技术处理是我们环保技术开发一个的重点和难点。下面本人试从联系花坪实际情况来分析一下生态旅游区的垃圾收集和处理技术。

(1)垃圾分类

混合垃圾的分类技术近些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如机械或电子机械分类技术的改进,光学分类技术的应用,以及计算机能力的大幅度提高等,都有力地推动了机械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采用先进的垃圾分类及时,现在可以从混合生活垃圾中选出下列物品:①有色金属;②铁金属;③玻璃;④矿物质;⑤塑料;⑥有机物及剩余物。前三种基本属于可回收垃圾,可以进行回收加工进而循环利用。可在生态旅游区的服务区、主要游览步道、游客休憩区等游客活动集中处按适宜距离设置环保可回收型分类垃圾箱,共设置50个,每天清理。对于第五种垃圾――塑料,它的不可回收性、不可降解性对环境的破坏极大。我们建议尽量少用或不用,或采用一些纸质的、布质等可回收再利用的替代品。对于餐厨垃圾来说,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生化处理。

(2)花坪生态旅游区垃圾技术的选择

前面谈过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焚烧、堆肥和综合利用(再生循环利用)。①垃圾焚烧厂有占地小、场地选择易、处理时间短、减量化显著、无害化较彻底以及可回收垃圾焚烧余热等优点,但焚烧厂排放废气中的二恶英类物质严重超标,会严重污染环境。结论:花坪不宜使用焚烧处理方式。②垃圾的堆肥处理和再生利用,是垃圾减量和垃圾资源化的最佳途径。但是如果垃圾分类不彻底、技术落后等原因,就会致使多种病原微生物、重金属,以及其它有害物质随堆肥进入土壤。土壤中的有毒有害成分经过作物的同化作用,最终通过食物进入动物和人类体内。而花坪在选择此处理方式前提是垃圾分类必须彻底处理。那么下面就来研究一下填埋处理。

(3)卫生填埋处理

所谓卫生填埋,就是能对渗滤液和填埋气体进行控制的填埋方式。在城市中的生活垃圾采取陆地填埋方法进行处置,主要问题是垃圾渗滤液的收集控制。渗滤液是生活垃圾中大量的有机成分在填埋后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产生出来的,如果处理不当,渗滤液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可能会渗入地表或地下水体中,造成更为隐蔽的污染。但在生态旅游区,就其具体情况而言,卫生填埋比垃圾焚烧和堆肥及再生技术更可行,也更符合地理位置的特点,自然保护区人群远不及城市市区的数量,生态旅游者环境保护意识强,生活垃圾的种类也相对少很多。建议在生态旅游区外的低洼处建立垃圾填埋场。在安江坪停放垃圾清运车2辆,进行垃圾密封清运处理,并集中运往景区外的废物处理中心,再进行地磅称重汁量,卸料到先规划好的分区,用推土机推平,进行分层压实、覆土、灭虫,最终,覆盖后实行绿化。渗透液进入渗透液收集层,再进入调节池和污水处理站。和冲洗水一起排入地表水。

3.空气污染控制技术

尘埃细粒子对人体呼吸系统、大气能见度和景区景观等都会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但由于本生态旅游区植被覆盖率高,所以空气质量远远超过 了GB30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的标准。不过可以预测的是,将来生态旅游区的空气质量应该会随着游客的大量进入而受一些影响。特别是受机动车的大量涌入,而大量的汽车尾气形成的大气污染严重影响生态旅游区大气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此外,汽车的尾气污染(占污染总量的70%)和噪音污染正愈来愈严重的影响着生态环境。因此改进机动车的燃油设备和绿色汽车是生态旅游区的当务之急 。

(1)改进机动车的燃油设备

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开发,国外提出了以控制汽油车气态污染物为主的三元催化技术和以控制柴油车细粒子排放为主的净化技术,其中前者已经比较成熟,而后者则存在着一些技术问题。尽管如此,发达国家在机动车尾气排放控制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大的成绩,其机动车排放系数往往只有中国的10%或更低。目前,国外正在进行极低排放,甚至零排放的机动车尾气净化技术的开发。为解决汽车尾气污染问题,我国已攻克了催化净化器产业化关键技术和柴油机颗粒物排放净化技术。最近,我国研制成功一种新的自动补气尾气净化装置,它几乎能净化尾气中的全部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对NOx也有降低作用。机动车尾气净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对花坪生态旅游区的空气污染控制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

(2)绿色汽车

燃油汽车引起的尾气污染(占污染总量的70%)和噪声污染正在愈来愈严重地影响着生态环境。而绿色汽车是一种以天然气、甲醇和太阳能等驱动的汽车、使用过程中基本无污染、废弃淘汰后回收利用率高的一种汽车。目前日本已经研制出速度快、行使远的电动汽车,最高时速达176km,充电一次可达548 km,我国研制的“远望”电动大客车满载51人时时速可达90km,一次充电可行驶120km。

综上所述,花坪生态旅游区应该对进入旅游区汽车辆数车和尾气排量进行严格控制,建议第一在安江坪修建停车场,减少尘埃、废气等污染;第二景区的用车,可用装有尾气净化装备的汽车和基本无污染的非燃油汽车(如电动车、天然气车、甲醇车和太阳能车)。

除此之外,花坪还应取以下措施来减少大气污染,保持旅游区的优良的环境质量。

(1)认真做好区域内大气环境监测工作,作好定期动态分析,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治。

(2)旅游区内的项目建设设施要符合环保标准,对度假区内的废气排放要装置废气处理排放设备,达到排放标准后再排放。

(3)改善能源结构,对民俗旅游村落和旅游区内的村寨,应尽量使用沼气、石油液化气、生活民用电等能源。

(4)垃圾处理要集中并分类处理,严禁焚烧,统一运往旅游区外的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

三、结语

目前,我国环保技术本身还亟待完善,本文正是从实用性角度研究环保技术在花坪生态旅游区的应用,试图找到生态旅游区环保技术应用的模式,从而为生态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徐家良范笑仙:制度安排、制度变迁与政府管制限度.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2

[2]李军费川云:地球空间数据集成研究概况.地理科学进展,2000

[3]郑丹星冯流武向红:环境保护与绿色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4]杨京平田光明:生态设计与设计.2006

[5]薛军:城市供水与废水处理自动化控制技术.中国水利,2003

[6]广西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1999

篇9

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环境工程专业认证标准,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对自然科学、工程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程四类课程的内容提出了基本要求,可满足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增设特色课程。对比注册考试分析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专业认证标准重理论基础、宽就业口径,符合注册考试的要求专业认证标准要求,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至少34学分,包括了高等数学的基本知识、四大化学及其实验以及物理的基础知识。工程基础类课程至少16学分,包括工程力学、计算机辅助工程制图与信息技术基础类、机械基础类、电工电子及自控基础类课程。使学生学习工程设计、施工的共性知识和共性技术,了解生产安全与环保事故的预测、预防和系统评价技术等。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中的公共基础考试内容基本包含在内。此外,建设部勘察设计类其他一些注册工程师考试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中与环境工程专业为相近专业的注册给排水工程师的公共基础考试内容也大致与之相同,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就完全有能力参加并考试通过,可为工科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拓展就业空间。

(二)专业认证标准中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较全面,但对比注册考试还需完善“标准”明确将环境科学概论作为专业基础必修课程,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规划与管理为专业必修课程,改变了环境工程专业一贯以来重工程设计、忽视相关的环境科学知识学习的现状,培养学生不仅仅从工程设计的角度,而是从更全面的角度解决实际中的环境问题[3]。例如垃圾焚烧厂的设计不仅应从工程设计角度分析考虑,还应当作为一个建设项目考虑对当地环境的影响,是否符合当地环境规划,对当地环境影响如何应进行评价,并且应按照环评法规定进行公众参与等程序,是否符合当地的环境保护局政策、法规,对区域环境质量是否有改善等[4]。全面考虑环境工程设计与环境规划管理中的相关问题,是避免出现环境纠纷的重要途径,也是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制度强调的方面。此外,专业基础课中环境监测与环境工程专业微生物学作为与工程设计密切相关的课程列为必修,相关内容也是注册环保工程师基础课程考试中的重要内容。对比专业标准,注册环保工程师专业知识考试内容除包含以上内容外,还包括环境管理法规和标准、工程经济与管理、安全等。对比注册考试内容,专业课程体系还需设置选修安全类课程、工程经济学等以更全面准备注册环保工程师所需知识。尤其是安全类课程,目前工科类课程体系普遍缺乏此类课程,工程实践过程中安全保障完全依靠短时间的上岗培训,知识不系统不牢固,可认为这是工程施工和工程运营过程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的原因之一。注册工程师考试的这部分内容正是为规避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生的问题,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设置的,因此本校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调整中拟增设安全类课程以契合实际需要。建议工程认证标准中的通用标准应将安全类课程作为工程专业必修课程以提高工程从业人员整体安全知识水平。

(三)专业认证标准中核心课程设置与注册环保工程师分方向考试基本一致注册环保工程师基础课考试合格后进行的专业考试分五个方向:水污染控制工程,空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工程,物理污染治理工程,生态恢复工程。相应的,专业认证标准中专业核心课程包括以上前4个方向课程,一般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均设置此4个方向课程,而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设置的第5个方向生态恢复工程需要生态学、植物学、土壤学等方面基础,推测仅限于有此类学科基础的高校如林业科技大学开设有相关基础课程及生态恢复课程。因此专业认证标准考虑了各高校已有学科基础,具有普遍适用性。但对于生态恢复工程考试方向,其专业基础课程设置缺乏指导性要求,建议环境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应考虑注册考试的实际需求,给出具体可操作性的标准和要求。

(四)专业认证标准中实践环节有较高要求,符合注册考试的需求专业认证标准要求实践环节至少20学分,包含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认识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此外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要求13学分。通过实验与实习,加深对理论课程内容的理解,了解环境工程的规划、设计以及管理等基本内容,通过环境污染控制工艺操作及运营管理的训练,运用和巩固所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环境工程设计的程序和方法,了解相应的设计规范和标准,提高学生对工程的认识和设计能力。而注册考试最难的考试就是专业知识考试与案例分析,靠的是知识积累和实践经验积累,考的是规范标准的运用,理论知识的活学活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有理想的结果。标准中对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或论文的要求正符合了注册考试的要求,当然学校的学习仅仅是基础,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继续学习和积累5年后才有资格参加专业考试,这是注册考试的规定。

二、结语

篇10

关键词:生态型;城市规划;标准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增长带给人们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突出。由于工业建设等因素而导致的大气污染、水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无时无刻不在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很不平衡,需要维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但是,在工业发展的同时,又必须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为了化解这一矛盾,我国制定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经济的发展逐渐进入新常态。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对人们的生活环境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建设生态型城市逐渐成为当前城市建设的主流趋势。

一、建设生态型城市的含义和意义

所谓生态型城市,就是在城市建设的基础上融入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元素,使得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符合环保的要求。生态型城市的建设和运作与生态环境实现平衡发展,在保证了现代城市的各种需要的基础上又保证了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

生态型城市具有很多优势和特点。一方面,生态型城市在设计规划和建设中融入了生态环保的理念,不管是建设还是日常运行,都尽可能减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型城市既满足了城市对现代化的要求,又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另一方面,生态型城市下的人居环境奖得到很大的改善,人们的生活也将更加健康和便捷,生活水平将得到提升。总而言之,生态型城市的发展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将成为城市建设的主流趋势。

二、生态城市的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池州市一直以来都以优美的自然风光而著称,拥有九华山、杏花村等国家著名景点,又滨临长江,生态环境的优势相当明显。近年来,池州市发展迅速,依靠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形成独特的地方特色。

为了充分发挥地方优势,池州市也开始重视生态型城市的建设。从池州市的各方面情况来看,建设生态型城市非常具有可行性。一方面,前文提到池州市在生态资源方面的优势异常突出,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为建设生态型城市提供了有力保障。另一方面,池州市正处在发展和建设的黄金时期,根据近几年的发展状况,跻身安徽省经济排名前列的潜力巨大。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仅仅依靠当前的发展模式还不足以维持一个最佳的状态,急需长远性的战略方针来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指导。建设生态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保证经济长远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池州市城市建设的根本趋势。

笔者相信,对于池州市这样一个生态资源极其丰富的城市来说,只要在建设中遵循以下原则,建成生态型城市的愿望便不再遥远。一是要以人为本,城市建设的服务主体是人,因此要以保障居民生活的软硬件条件为基本依托。而是要因地制宜,结合池州市当地特点,合理地将生态因素融入到城市建设中去,寻求一个最适合的规划方案。三是长期性原则,建设生态型城市不能只考虑短期利益,规划设计方案要具有长期性和战略性。

三、有关完善生态城市的规划标准若干建议

3.1、注重与城市规划内容的结合

从某种程度上讲,生态城市规划与城市规划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或者我们可以说,生态城市规划是在城市规划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理解生态城市规划这一概念,绝不是将城市规划的内容与生态城市规划的内容的简单相加,而是需要让二者有机结合。城市规划的内容主要是经济方面的,主要是以提高城市的现代化水平和居民的生活水平为规划目标。而生态城市规划则是在这一前提下,从各方面融入生态环保的内容,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高度和谐,使居民的生活环境也得到大幅提升。

比如,城市规划中必然会遇到土地的使用问题,城市规划的内容就是如何充分利用这块土地,以创造尽可能高的经济效益和使用价值。而在生态城市的规划内容还要考虑到土地的生态容量,在前者的基础上加以限定,以避免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除此之外,还需考虑绿色植物的覆盖、水源的保护、物种多样性的保护等。如何来确定城市规划的内容是否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这就涉及生态城市规划在内容方面标准的问题。

3.2、完善规划指标体系

实际上,之所以制定生态城市规划标准,是为了保证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规范化、系统化,为生态城市的规划提供一个可靠且有效的指导。前文提到,生态城市规划与城市规划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从一定程度上讲二者存在着本质差异。所以,生态城市规划标准的指标体系与城市规划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从宏观上讲,生态城市规划的指标体系不仅加入了生态环保的元素,而且各方面的联系更加紧密,更加具有长期性和战略性。因此,要想更好地建设生态城市,就必须拥有一套专门针对生态城市建设的符合当地特点的指标体系。

目前,很多城市已经开始建设适合本地的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池州市曾在2012年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该文件提出在城市规划中住宅、公共服务设施、工业、市政公用设施、绿地、隔离带等方面向生态城市过渡的理念。但是,该文件只是提出了这一理念,并未对具体的规划指标进行系统编制。所以,笔者建议各城市要加快制定生态城市规划的指标体系,并且在制定时要注意贯彻因地制宜地原则,这样制定出的指标才更具指导和参考意义。

四、结语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的速度将放缓而求稳,并更加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城市建设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而且作为人们居住的场所,更加需要在城市规划中融入生态环保的理念。生态城市的建设可以有效减小城市建设和运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提高居住环境的水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笔者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态问题的日益突出,生态城市必将成为今后城市建设的主流趋势。

参考文献:

[1]沈清基,吴斐琼. 生态型城市规划标准研究[J]. 城市规划,2008,04:60-70.

[2]吴斐琼. 实现生态城市的规划途径[D].同济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