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之家建设制度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0: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工之家建设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具体工作委托其工程造价管理机构负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财政、审计、交通、水利、人防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有关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
省交通、水利、人防等系统专业造价管理机构,负责本系统专业工程造价管理的具体工作,业务上接受省工程造价管理机构指导。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建设工程造价,是指建设工程从筹建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前所需的全部费用,包括下列各项:
(一)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包括土建工程和安装工程的直接费、间接费、施工企业合理利润和法定税费;
(二)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用,包括为建设项目购置或者自制的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各种设备、工具、器具的购置费用;
(三)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包括土地使用权取得费、勘察费、设计费、工程监理费、中介机构咨询费、研究试验费、招标费用、建设单位管理费、建设单位临时设施费、工程保险费;
(四)预备费,包括基本预备费、涨价预备费;
(五)建设单位为实施该建设项目贷款、发行债券,在建设期内应当偿付的利息;
(六)建设项目的税金、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
(七)国家规定应当计入工程造价的其他费用。
第五条建设工程造价中的建筑安装工程费用、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用、勘察费、设计费、工程监理费、中介机构咨询费等,应当通过公平竞争,由建设单位和承包单位在合同中约定。
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应当招标,政府采购范围内的项目应当实行政府采购。
第六条省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应当根据国家规定的工程建设规范和建设工程质量标准,编制建设项目的人工、材料、设备、施工机械消耗量标准及有关计价规则,经专家评审或者听证后,为建设工程造价计价提供依据。
交通、水利、人防等专业工程,按照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行业造价计价依据执行。
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应当及时采集并公布本行政区域人工、材料、施工机械台班的市场价格和施工企业平均利润率、工程造价平均指数、材料价格变化趋势等造价信息,为各类建设工程造价计价提供参考。
第七条建设工程造价计价,包括下列各项:
(一)编制投资估算;
(二)编制设计概算;
(三)编制施工图预算;
(四)编制工程量清单、招标标底;
(五)编制投标报价;
(六)约定工程合同价;
(七)办理竣工结算和竣工决算。
第八条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编制,应当按照确保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全面优化设计的要求,根据本办法第六条第一款或者第二款规定的计价依据,参考本办法第六条第三款规定的造价信息,按照国家、省规定的计价规则及法定税费,并合理预测编制期至工程竣工期价格、利率、汇率变化趋势。
第九条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以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经批准的投资估算或者设计概算,是该建设项目的投资最高限额,未经项目审批部门批准,不得突破。
第十条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以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建筑安装工程招标投标应当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计价。非国有资金投资的建设项目的建筑安装工程招标投标,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计价。
依法不招标的建筑安装工程,由发包单位和承包单位根据施工图预算,平等协商确定工程合同价。
第十一条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计价的建筑安装工程,建设单位应当根据施工设计文件,按照《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规定的项目名称、项目编码、计量单位、计量规则编制工程量清单。
招标且需要设置标底的建筑安装工程项目,标底应当按照工程量清单列明的工程量,参考本办法第六条第三款规定的造价信息,按照国家、省规定的计价规则和法定税费计算确定。工程量清单应当作为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提供给投标人。
第十二条投标人应当根据工程量清单列明的工程量,按照国家、省规定的计价规则和法定税费,结合本企业劳动生产率等实际情况确定投标报价,不得以低于成本的报价投标。
中标人的中标价即为工程合同价,签订合同时不得改变。
第十三条发包人和承包人应当依法签订书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并不得在合同之外另行订立与合同内容不一致的其他协议。
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以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承包人应当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签订之日起的30日内将合同副本送相应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备案。
第十四条《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应当对下列造价计价事项作出约定:
(一)工程合同价,包括合同总价和工程量清单单价;
(二)安全措施和意外伤害保险费用;
(三)预付工程备料款、拨付工程进度款的时间、数额、方式;
(四)设计变更,或者工程量清单错项、漏项、计算错误的认定及相应价款的计算办法;
(五)提前竣工奖励、拖延工期违约责任;
(六)工程质量优良奖励、工程质量不合格违约责任;
(七)设备、材料价格变化等风险承担的范围、幅度及超过约定范围、幅度时工程合同价的调整办法;
(八)竣工结算及结算后工程款支付办法与违约责任;
(九)与履行合同、支付价款相关的担保事项;
(十)双方认为应当约定的其他造价计价事项。
第十五条建筑安装工程施工中,发包人、承包人均应当加强工程造价控制,确保工程质量,不得擅自修改设计,不得擅自扩大或者缩小工程量,不得偷工减料。
每一分部分项工程完工后,承包人应当在完工之日起的7日内或者合同约定的时间内,向发包人或者其委托的监理工程师提出工程签证单,提请其进行工程验收。发包人或者其委托的监理工程师,应当在收到工程签证单之日起的14日内或者合同约定的时间内,验收工程并签署工程签证单;逾期不验收或者不签署的,视为认可。
发包人及其委托的监理工程师应当如实签署工程签证单,不得弄虚作假。
第十六条建筑安装工程竣工后,除发包人与承包人另有约定的外,承包人应当于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的30日内,向发包人提交完整、真实的竣工结算文件。竣工结算文件的种类和内容,依照国家规定执行。
发包人对竣工结算文件有异议的,应当于收到竣工结算文件之日起的30日内向承包人提出,并于提出异议之日起的30日内与承包人协商。异议期满未提出异议,或者协商期满未与承包人协商的,视为认可竣工结算文件,发包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与承包人进行竣工结算。
第十七条发包人对竣工结算文件有异议且与承包人协商不成的,由双方在10日内共同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进行审核。
发包人应当于委托审核合同签订之日起的10日内,将承包人提交的全部竣工结算文件交付受委托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
第十八条工程造价咨询机构进行工程竣工结算审核,应当客观、公正。
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应当于收到发包人交付的全部竣工结算文件之日起的下列期限内完成审核:
(一)500万元以下(含500万元)的工程项目,20日;
(二)5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含2000万元)的工程项目,30日;
(三)2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含5000万元)的工程项目,45日;
(四)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含1亿元)的工程项目,60日;
(五)1亿元以上的工程项目,90日。
委托审核只进行一次。发包人、承包人对审核报告有异议的,可以申请相应工程造价管理机构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也可以直接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
第十九条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以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建筑安装工程竣工结算,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审核竣工结算文件。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应当于审核完成之日起的30日内向相应工程造价管理机构报送审核报告副本。
第二十条建设项目竣工决算,依照国家和省有关财务决算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造价咨询、招标、造价管理及重点建设项目、房地产开发、建设等单位,其工程造价计价、评估、审核、控制等关键岗位,应当配备造价工程师。
造价工程师不能同时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位注册和执业,并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从事造价咨询活动。
第二十二条有注册造价工程师的单位,可以自行编制建设项目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量清单、招标标底、投标报价、竣工结算等工程造价成果文件;没有注册造价工程师的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编制。
工程造价成果文件由负责编制的注册造价工程师签名并加盖执业专用章和编制单位印章。编制单位和负责编制的注册造价工程师对其编制的工程造价成果文件承担法律责任。
第二十三条依法取得《工程造价咨询单位资质证书》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可以在核定的范围内,接受委托从事下列业务:
(一)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的编制、审核及项目评价;
(二)建设项目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量清单、招标标底、投标报价、竣工结算的编制、审核;
(三)工程合同价调整计算、索赔费用计算;
(四)建设项目实施阶段造价控制;
(五)建设工程结算审核、争议鉴定;
(六)与建设工程造价计价有关的其他业务。
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应当对其承揽的工程造价咨询项目进行登记,建立健全编制、审核和档案管理制度。
第二十四条工程造价咨询机构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超越资质证书核定的范围从事造价咨询活动;
(二)转让工程造价咨询业务;
(三)以其他单位的名义从事造价咨询活动,或者允许其他单位以本单位名义从事造价咨询活动;
(四)为建设项目编制施工图预算、招标标底后,又为该建设项目的投标人编制投标报价;
(五)为同一建设项目的同一单位工程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投标人编制投标报价;
(六)为建设项目承包人编制竣工结算后,又接受委托审核该建设项目的竣工结算;
(七)在编制、审核工程造价成果文件中弄虚作假、抬价、压价,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条件;
(八)法律、法规、规章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五条建设工程造价计价和管理应当开发、应用计算机软件。
有关单位及其造价工程师编制工程造价成果文件,应当使用符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和本办法规定的计价依据的计算机软件。不符合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要求其停止使用或者予以修改。
第二十六条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以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未经项目审批部门批准,改变建设内容、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设标准,致使工程造价超过经批准的投资估算或者设计概算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该建设项目尚可纠正的,由项目审批部门督促纠正。
第二十七条工程造价成果文件编制单位、编制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造成所编制的工程造价成果文件错误,致使建设单位或者承包单位遭受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予以不良行为记录,给予警告。
第二十八条工程造价咨询机构有本办法第二十四条所列行为之一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予以不良行为记录,责令改正,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依法应予注销资质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九条未取得《工程造价咨询单位资质证书》的单位从事工程造价咨询活动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活动,可以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未经注册,以造价工程师名义从事工程造价咨询活动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活动,可以处以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造价工程师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位执业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予以不良行为记录,责令改正,可以处以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依法应予注销资格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条违反本办法的其他行为,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了处罚的,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篇2
关键词:制度建设;社保稽核;实效
中图分类号:D632.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01
现阶段,在我国,《社会保险稽核办法》中提到,要加大县级及以上社保部门的职责和权利,赋予其核查社会中各个单位和组织中社保的缴纳和领取情况的职权,相关单位根据《稽核办法》中的相关制度,从保险基金的支出和收取两个方向对保费进行稽核,来保证保费的按时按量缴纳,防止骗保等违法事件的出现,使得我国保险金的安全得到保证。下面对社保工作中稽核时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一、目前社保稽核工作存在问题分析
1.稽核问题落实不足
如果说,在稽核的过程中,不能有效的对稽核出来的问题进行全面的整改落实,就会导致其存在很大的问题。对于漏报或者漏缴的单位,要及时对其单位出具意见书,出具之后,也不能保证漏缴单位的及时补缴。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参保的单位或组织缺乏参保的法律意识,故意逃避责任;另一方面,社保的经办方也缺乏一定的强制手段,对漏缴单位无法做到强制性的制约,当前很多情况下,经办机构都是把这些漏缴的单位划为“拒绝稽核”之列,使其无法办理新的社保业务,但是这种拒绝稽核的方式起到的效果是有限的。
2.参保单位对社保经办机构的稽核采取拒绝态度
首先,社保中的稽核不等同于行政中的执法,是对行政处罚进行取证一种行为,稽核的过程中,缺乏国家的强制保障,上文中提到的《稽核办法》也只是一个部门规章制度,无法发挥法律强制力,并且涉及到的内容不具体;其次,对法律文书等的送达方式不够了解,比如说,某些参保单位对稽核文书拒绝签收的时候,可以使用留置送达的方式;如果联系不到参保人时,可以使用公告送达的方式[1]。最后,现在对稽核单位出具的文书等材料还没有得到专门的认可,很多参保人对其真实性和资格作出一定的质疑,影响了稽核工作的进行。
3.缺乏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
我国社保机构对于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有所缺乏,导致内部控制程度低、工作效率也不高。在社保的领取中也存在谎报的现象,去逝后有的刻意瞒报,信息共享程度不足,导致年审工作量大,手段单一。养老金中,虚报、冒领等现象多,并且相关的稽核部门工作不到位。
二、增强社保稽核工作实效的方法
笔者认为,要想增强社保稽核工作的实效,就应当强化稽核制度建设,而制度的建设,则应该从以下三个层面入手:
1.第一层面――“不敢”
所谓的“不敢”,指的是因为害怕制度的惩罚,而使得违法者处于压力与害怕中,不敢去违反相关的制度[2]。加强社会大众的监督,建立健全违法违规举报制度,维护参保人的社保权益;稽核部门与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对稽核部门报请的案件不能“一罚了之”,做出的整改意见书和行政处罚书要围绕稽核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来做;在加大责任追究力度方面,国家层面上已有所进展,例如《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八条:“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退回骗取的社会保险金,处骗取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这是对于骗保人员应有的行政处罚。
2.第二层面――“不能”
所谓的“不能”,就是指指的就是相关人员主观上有违反制度规定的故意,但基于我们的制度比较完善客观上无法实现。当前,在临沂市针对“不能”而采取的相关措施包括以下六点:①进行稽核的相关工作者可以实行轮岗;②各个县区市区的稽核工作可以相互交叉进行是;③加快社保代办机构的网络信息化建设,加强科学技术的防范措施,例如对稽核工作中内部控制系统的改进;④稽核的缴费、人员等方面,应该与相关的部门进行交流和沟通,保证对应收的保费要收取,应做的保证要做到;⑤对稽核的不同工作进行分离,由不同部门的人来负责不同的事务,并且各个负责人之间可以相互监督和制约,并在工作中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和反馈,增加工作的效率;⑥也可以委托专门的第三方机构和部门进行稽核,保证稽核的公平性,目前,临沂市社保处就委拖了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进行稽核。
3.第三层面――“不想”
这是在社保制度建设中最高的一个层面。所谓的“不想”,即人们并没有故意去违反相关制度,在内心深处遵循的是按照制度和法律办事,要想提高社保稽核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对社保制度的宣传要做足,让参保人员和单位对社保有着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并且引导参保者的准确行为;二是社保经办单位和结构的工作人员要进行良好的专业培训和道德培训,提高其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一个真正优秀的工作人员,除了有着良好的业绩外,也要具有优秀的职业道德。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改革中,我国的社保工作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更新和完善着。社保在我国公民的基本保障方面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能够体现我国人人平等的和谐场面。作为社保工作中重要部分的稽核工作,如果对其进行完善和改进,可以对社保工作的安全性和高效性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促进各个参保人员受到公共对待,从而实现保险的真正意义。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档案管理
建设工程档案管理是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前提,做好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不仅可以做好建设工程的记录工作,还为建设工程质量完善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做好建设工程质量保障工作。
1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档案管理的意义
1.1有助于建设工程质量提升
建设工程档案记录了建设工程整体环节的所有活动、数据与结果,是建设工程施工的见证。做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档案管理工作,可以帮助建筑行业进行建设工程招投标过程、施工工程、工程质量检测过程的分析,总结建设工程总体环节的优缺点,为建筑行业进行建设工程过程完善,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有助于建设工程质量的提升[1]。
1.2有助于工程监督效率提升
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反映了建设工程的施工情况、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为质量监督管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相关部门可以结合建设工程标准,以建设工程实际施工情况为基础,结合档案记录内容,进行质量监督工作的开展,不仅可以节省质量监督管理的时间和精力,还可以对档案记录内容的真实性进行检验,促进档案管理工作与质量监督工程的顺利开展。
2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认知不足
部分建筑公司并没有认识到档案管理对于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重要性,导致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档案管理人员认知不足问题,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并没有根据工作规定,进行日常档案管理工作开展,导致工程档案信息记录不及时,很容易出现档案信息丢失问题。二是管理工作不健全,部分建筑公司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变动时,并没有做好档案管理的交接工作,导致工程档案管理出现衔接不当问题,降低了过程档案管理的质量[2]。
2.2规范性不足
建设工程档案对于档案内容的真实性要求更高,它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根据建设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档案信息的记录、完善、整理与归档,以保证档案记录内容可以真实反映建设工程情况。因此,建设工程档案填写的规范性要求较高。但是,由于建筑工程的复杂性,相关工作人员并没有根据档案记录规范性的需求,进行导致工程档案记录工作存在诸多问题,不仅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还可能会出现档案记录内容真实性不高的问题,影响建设工程后期工作的开展。
2.3应用性差
工程档案对于建设工程质量提升具有重大帮助。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工程档案并没有发挥实际效用,对于建设工程的帮助较小,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一是由于工程档案内容的杂乱性,相关工作人员没有按照规范性要求,进行档案信息的记录与整理,导致建设工程在依据工程档案进行工作完善时,无法找到重点。二是质量监督重点不突出,相关工作人员无法借助工程档案进行质量监督工作的开展,导致工程档案的实用性差。三是缺乏统一的地方标准,我国各地区对于工程档案内容的要求不统一,相关工作人员没有统一的标准进行工程档案内容的完善,导致工程档案内容杂乱,对于建设工程的帮不高。
3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档案管理的方法
3.1提高认知水平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人员应当提高自我认知,认识到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对于质量监督的重要性,不断根据监督工作需求,加强对于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保证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提升建设工程档案管理水平[3]。同时,建设工程档案管理人员也需要提升对于本职工作的重视度,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对于建设工程的重要性,不断根据岗位要求,进行自我学习与完善,提升自身管理能力,做好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为建设工程质量提升做好基础。例如,建设公司可以根据质量监督管理需求,定期为质量监督人员与档案管理人员开展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把质量监督工程与档案管理工作相结合,使得质量监督人员和档案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工作职责,认真贯彻和落实公司布置的任务,做好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不仅可以保证建设工程建设质量,还可以提升档案管理水平,有助于建设公司建设水平的提升。
3.2档案记录及时性
由于建设工程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施工周期长等多方面的特点,导致工程质量监督与档案管理的难度性较高。为了保证工程档案记录内容的全面性与真实性,建设公司应当根据质量监督需求,不断进行档案管理制度的完善,通过制度对相关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使其可以及时进行档案信息的及时记录,不仅可以保证档案信息记录的及时性与完整性,还可以通过档案管理制度帮助相关人员进行良好工作习惯的养成,有助于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
3.3档案内容规范性
建筑行业应到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档案管理需求,进行档案内容的规范,统一档案管理标准,为质量监督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首先,建筑行业可以根据质量监督管理需求,进行档案记录内容的明确,帮助档案管理人员明确记录内容,一方面可以保证档案信息记录、整理与完善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档案信息的真实、可靠。另一方面可以进行我国各地档案内容的统一,为建筑行业质量提升做好更多的数据支持。其次,建筑行业应当根据内容规范性需求,进行档案内容记录格式的统一,规定档案记录信息的词汇,一方面可以保证档案信息记录工作的有序开展,另一方面为档案查询与处理工作做好了前提准备,保证建筑行业后期质量完善工程的顺利开展。最后,建筑行业应当根据质量监督工作需求,做好档案内容完善工作的规范,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在进行档案信息记录的同时,做好信息真实性与完整性的检查工作,杜绝缺、漏、错等现象的发生,保证档案信息的完整性与真实性,不仅可以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水平,还有助于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
3.4档案监督水平提升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技术性,需要监督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监督能力与职业道德素质。因此,建筑行业应当根据质量监督需求,提升工程档案监督水平,提高工程档案监督的深度与广度,从而保证建设工程质量提升。首先,监督人员可以根据质量监督需求,做好监督前文件资料的熟悉工作,根据建设工程图纸,进行监督工作内容与形式的确认,保证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由于建设工程内容不同,其质量监督侧重点也存在一定的区别,质量监督人员可以根据不同工程,进行监督计划侧重点的调整,保证监督计划符合不同工程质量检测需求。最后,质量监督人员应当加大对于工程档案的监督管理工作,根据工程质量监督的要求,对档案的真实性与完整性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工程档案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策略,保证工程档案信息的真实性,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更多的依据,有助于建设工程质量的提升[4]。
3.5管理模式的完善
建筑行业应当根据工程质量监督档案管理的需求,进行档案管理模式的完善,通过管理模式完善,为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更多的便捷性保障,有助于提升档案管理的效果。首先,建筑行业应当根据质量监督档案管理工作需求,转变管理理念,不断进行现代管理模式的学习,根据质量监测档案管理工作需求,结合实际管理情况,转变档案管理理念,有助于工程建设质量监督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完善。其次,建筑行业应当根据质量提升需求,不断分析质量监督档案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现代化管理模式,提出合理化的解决方案,不断提升质量监督档案管理水平,有助于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建筑行业应当根据质量监督档案管理工作需求,进行档案管理模式的明确,使得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根据管理模式切实开展工作,做好档案信息的收集、记录、整理、归档与保存工作,为建筑行业进行建筑质量提升做好数据保障。
3.6信息技术的投入
建筑行业可以根据质量监督档案管理工作需求,加大对于信息技术的投入力度,基于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提升的目的,进行企业内部信息技术的完善,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的完善,不仅可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还为档案数据的保存提供了更多的模式。一方面建筑行业应当加大对于信息技术的投入力度,根据质量监督档案管理工作需求,加大信息技术的资金、人力与物力投入,不断完善行业内的信息基础设施,使得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借助信息设备,进行建筑工程档案信息的收集,缩短档案信息收集与记录的时间,保证档案信息记录的及时性。另一方面建筑行业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档案内容填入的规范,保证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在统一的模板下,进行建筑工程信息的填入,为后期相关人员进行信息的查找与应用提供更多的依据。同时,信息技术在工程质量监督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也帮助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档案管理时间与精力的节省,促进工程档案信息化的转变,为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提升,提供了更多的途径[5]。
篇4
北京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线联平、教育部督导办公室主任何秀超、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上海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杨国顺、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教育研究所朱旭东教授、东北师范大学李广教授、北京教育学院院长李方、山东省青岛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张坤杰、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杜荣贞、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吉利等出席了研讨会并演讲。
本次研讨会以“教师队伍建设与督导评价”为主题,聚焦教师素质、教师专业化发展,以及督导评价机制对教师队伍建设的促进作用。与会者共同分享了本地教师队伍建设的理论研究、政策设计与实践探索,以及教师队伍建设与督导评价的内容和标准、评价技术和工具、评价方法和结果的使用等。
教师素质是国际教育竞争的核心要素
“从国际上看,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特别是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对教育更加重视,并将提高教师素质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和影响国家未来前途的决定性因素。”在本次大会上,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以美国、德国、日本为例,指出提高教师质量已成为国际教育竞争的核心要素。
从国内来看,实现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转变,关键在教师,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人才培养的水平。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线联平在主旨报告中阐述,“多年来教育改革发展的事实说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统筹城乡教育、区域教育协调发展,实现教育的公平和公正,关键在于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教师队伍现代化建设,既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条件”。
教师队伍建设督导要“督政”“督学”
教育部督导办公室主任何秀超指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督导评估是教师工作新形势的需要,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就是要抓好教育督导这个关键环节,通过督政,监督地方政府在财政经费保障、健全编制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工作,通过督学,监督校长转变观念、改善教师队伍结构、加强教师培训等方面的工作,确保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落实和责任落实。”
篇5
促进住房消费,拉动地方经济稳步增长,实现“奋斗三年,总量再翻番”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全面推进我市住房公积金制度建设,深化住房分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住房公积金制度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住房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各部门、各单位要深刻认识到贯彻落实《条例》对于加强住房公积金制度建设,依法维护广大干部职工的利益,加快我市住房建设,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
二、严格执行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和缴存基数。
按照《条例》有关规定,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按照建设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住房公积金管理若干具体问题的指导意见》建金管[]5号)规定的缴存比例和缴存基数。即: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上述文件精神。认真核定各单位的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和缴存比例,防止一些行业和部门通过提高缴存比例和扩大缴存基数为职工乱发津贴、补贴和逃避税收的违规行为。
由财政部门在财政预算中列支,财政供养单位的住房公积金。并统一办理缴存工作。
成本或费用中列支。财政差额补贴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和各企业的住房公积金。
三、加强监管。
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住房公积金制度建设的覆盖面。加大住房公积金的依法行政和执法监察力度。
一是要加大非公有制企业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工作力度。正常经营的企业必须要建立制度。
二是要按照《条例》中的规定,对尚未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单位。全面启动住房公积金,依法办理缴存登记,并为职工建立公积金帐户,按时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
三是条件较差的单位可以分批次在三年内补齐,对欠缴以前年度住房公积金的有条件的单位可以一次性补缴所欠的住房公积金。但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补缴计划,报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审批、备案,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
篇6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快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工资宏观调控体系,现就建立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建立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的工作
根据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要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对企业工资分配的基础性调节作用,由企业根据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和本企业经济效益自主决定工资水平,国家对企业工资水平进行宏观指导和调节。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就是企业工资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主要内容是,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家统一规范和制度要求,定期对各类企业中的不同职业(工种)的工资水平进行调查、分析、汇总、加工,形成各类职业(工种)的工资价位,向社会,用以指导企业合理确定职工工资水平和工资关系,调节劳动力市场价格。
建立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有利于政府劳动工资管理部门转变职能由直接的行政管理,转为充分利用劳动力市场价格信号指导企业合理进行工资分配,将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内部分配,为企业合理确定工资水平和各类人员工资关系,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提供重要依据;有利于促进劳动力市场形成合理的价格水平,为劳动力供求双方协商确定工资水平提供客观的市场参考标准,减少供求双方的盲目性,提高劳动者求职的成功率和劳动力市场运作的整体效率;有利于引导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调节地区、行业之间的就业结构,使劳动力价格机制与劳动力供求机制紧密结合,构建完整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充分认识建立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的重要意义,下大力气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
二、工作目标
总的目标是,建立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广泛覆盖各类职业(工种),国家、省(自治区)、市多层次汇总的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使之成为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劳动力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具体目标是:(1)建立规范化的信息采集制度,保证统计调查资料的及时性、准确性;(2)建立科学化的工资指导价位制订方法,保证工资指导价位能真实反映劳动力价格,并体现政府宏观指导意图;(3)建立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使工资指导价位直接、及时、便捷地服务于企业和劳动者。
各地劳动保障部门要根据劳动力市场“三化”建设和企业工资制度改革的要求,积极推进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的建立。总的安排是,1999年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不含拉萨)进行,省、自治区还可选择1至2个具备条件的中心城市参加,2000年扩大到100个劳动力市场“三化”建设试点城市,2001年在全国所有地级以上中心城市全面建立。
三、工作规则
(一)制定工作规划。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保障部门要根据我部的总体部署,制定本地区建立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的工作规划,确定本地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建设的实施步骤和方案,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建设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工作规划报劳动保障部备案。
(二)按部颁规定进行基础数据的统计调查。
数据资料的采集是制度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为了保证统计调查的规范和统一,各地要严格按照《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调查和制订方法》(附后,以下简称《工资价位调查方法》)以及我部和国家统计局制定的《企业在岗职工工资调查表》(劳社部函〔1999〕178号)的要求进行统计调查,职业(工种)要按国家的职业分类大典和劳动力市场职业分类与代码确定,使收集的数据资料准确、真实、具有可比性。
(三)统一工资指导价位的制订和工作。
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要在对有关数据资料进行科学的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制订,高位数、中位数和低位数必须按照《工资价位调查方法》规定的办法确定,以保证工资指导价位在不同地区之间具有可比性。
工资指导价位应在每年6月底以前,每年一次。采用文件、资料等形式。工资指导价位要在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专项公布,有条件的城市,要输入计算机,通过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供企业、劳动者和其他需要者查询。
(四)建立信息反馈渠道。
工资指导价位后,要利用多种渠道收集市场、企业和劳动者等方面的反映,以对工资指导价位的作用、科学性和代表性等方面进行正确评价,不断修改、完善工资指导价位的调查和分析方法。
四、组织实施和工作要求
劳动保障部统一领导工资指导价位制度建设;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劳动(劳动保障)厅(局)负责本地区制度建设,组织和指导所属中心城市开展工作;中心城市负责具体实施。工作要求是:
(一)要将建立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作为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来抓。各地区要根据企业工资制度改革的进展情况,把工资指导价位与工资指导线、企业内部分配改革等紧密结合,不断完善企业工资宏观调控体系,使工资指导价位真正服务于企业。
(二)要将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建设工作,作为企业工资制度改革和劳动力市场建设的结合点,作为劳动力市场“三化”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统筹安排,使劳动者就业、企业用工和工资分配形成有机的整体。
(三)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介等手段,大力宣传工资指导价位,让企业、职工、求职人员、职业介绍机构等广为了解,切实发挥工资指导价位对企业工资分配和劳动者就业的指导作用。
(四)各中心城市要在工资指导价位后10日内,将的工资指导价位一式5份报我部劳动工资司备案。35个大中城市还要将的工资指导价位和工资价位调查基础数据、资料通过信息网络报我部。
篇7
[论文摘要]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机构进行绩效考核评价的意义在于强化监督市场管理,实现有效激励,把握质量监督整体水平和高效配置监督资源。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监督行为、监督工作业绩、监督人员素质、监督团队精神、监督装备和外部评价六部分,以此形成三个层次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指标体系特征和绩效评价过程特点,选择递阶多层灰色评价方法对监督机构绩效进行测评。根据各个监督机构的绩效综合评价值束判断监督机构的工作绩效,并据此对监督机构实施有效激励与约束政策,提高监督管理有效性。
为了推进我国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工作,国家于2000年对政府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进行了进一步改革,以委托执法向授权执法监督转变,使监督机构的法人地位得到确立,独立承担监督责任的监督机构基本形成,为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的社会化和市场化奠定了基础。但是,就目前而言,无论从监督的资质、监督的市场要素、监督的市场运作机制和条件都尚未成熟,以区域性垄断为主的监督机构的监督业务授权仍然是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的主体,也就是说,每个区域基本上只有一家监督机构,事实上形成了监督业务的市场垄断。由于政府监督的特殊性,以市场准人的严格把关界线形成的监督市场,即使在实行资质等级划分,按资质接受政府授权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是一种不完全的竟争市场。以区域划分授权范围为主,根据监督机构资质不同,实行区域划分和项目授权委托相结合的业务授权体制,将是我国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事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市场的形成和运作,必然要求有从事市场管理的机构,统管监督市场,规范监督授权的行为,以推动政府监督社会化,全面提高政府监督的效率。这样就自然形成了监督与管理分开,成立省、市、自治区的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总站,代表政府以行业管理为主要工作,把制定市场游戏规则、市场要素调配、统一管理、整体推进作为主要职责,对监督机构的监督行为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提高政府监督机构和人员从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能力和水平。对于监督机构的有效管理离不开对其工作绩效的考核与评价,通过考核评价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充分调动监督机构和人员从事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工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引导监督市场良性健康发展,增强市场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减少和杜绝监督业务授权委托过程中的寻租行为和不良现象,从根本上确保建设工程的使用安全和环境质受。
一、对建设工程质f监督机构绩效考核评价的意义
(一)监督市场管理的需要
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的市场化,是以市场准人制为基础的不完全竟争条件下的市场化,监督业务的委托具有相对区域垄断的特征,也就是监督机构的监督业务是以所在区域建设工程质量的执法监督为主要内容的,体现了监督业务授权委托以区域划分为主,区域划分与项目授权委托相结合的监督市场机制。不完全的竞争市场,仅靠市场的力量不能完全激发监督机构和人员的积极性,相对垄断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监督效益的提高,因此,就必须加强对市场要素—监督机构和监督人员的管理,纯洁监督市场环境。加强监督市场的管理仅仅把好准入关是不够的,还必须加大对市场要素的活动与行为管理,把对监督机构监督过程和监督业绩的管理与其年鉴和清退制度结合起来,与资质的晋升和降级结合起来。要有效地落实这些制度,就离不开对监督机构业绩的考核与评价,基于考核评价基础的科学化管理,是有效管理监督市场的前提。
(二)有效激励的基础
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业务的局部垄断性和市场的不完全竞争性,决定必须加强对监督机构的监督管理和约束。有效管理仅靠惩罚是不能调动监督机构从严执法的主动性的,需要设计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这是因为政府建设工程行政主管部门与监督机构就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授权委托关系,具有明显的委托特征,委托关系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和逆向选择行为的存在,要求委托人通过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激发人—监督机构从严执法的能动性,使其从自身利益出发,自愿代表政府从严执法监督。确保建设工程质量,设计科学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是必不可少的,但准确把握激励约束的尺度,对监督机构的监督行为、监督结果的考核评价是基础,评价的结果是鉴别激励与约束的尺度和准绳,只有建立在科学考核评价基础上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才能真正有效地使其起到奖优罚劣的作用,促进建设工程质量的有效监督。
(三)政府把握建设工程质黄监赞整体水平的需要
建立健全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机构业绩考核评价制度,使其规范化、制度化,就能全面了解和掌握建设工程质量总体监督的水平和建设工程质量整体水平。通过全面、全过程的考核评价,把所有监督机构、全部监督行为和活动结果纳人考核评价的范围,就能准确地掌握监督市场情况和质量水平,有利于促进监督市场管理。
(四)有效利用市场竞争机制调节和配里监份资源的需要
通过对所有监督机构监督业绩的定期考核评价,及时掌握各个监督机构监督行为和活动结果的全面情况,发现监督区域分配和项目授权委托中存在的问题,适当调整监督机构的区域范围,改善项目市场之争授权委托的规则,就能更有效地发挥市场竞争的力量,优化监督资源配置,把大的区域和重要的项目授权委托给优秀的监督机构,充分发挥监督优秀资源的高效益,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的整体水平。
二、建设工程质盆政府监督机构绩效评价的内容和评价指标体系
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总站对监督机构的绩效评价可以基于不同的目的,这里主要基于对其实施有效管理的考核评价。通过评价可以了解各个监督机构的监督工作整体状况,可以对监督机构工作绩效做出综合判断,比较出各个监督机构绩效的优劣,从而制定出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政策,鼓励政府监督优良资产的监督活动,限制政府监督劣质资产的监督行为,创造监督机构之间的公开、公平、公正的监督市场竟争环境。
(一)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替机构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
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机构绩效评价可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监督行为、监督工作业绩、监督人员、监督团队、监督装备和外部监督。
1.监督行为
政府监督机构监督行为的考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监督机构的制度建设、监督计划与监督方案、监督程序的规范化、监督机构内部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监督人员的现场到位率、监督过程中的执法行为,监督登记和竣工备案的管理。
2.监督工作业绩
监督工作业绩包括完成监督工作量(总面积和单位工程数两个指标同时考虑),监督过程中的惩罚处理数量和结果,监督工程项目的一次备案登记率、竣工工程的优良率(一是基于全国普查抽查的优良率,一是基于竣工备案评价的优良率)。
3.监督人员
监督人员考评是就监督机构整体人员构成的综合考核,主要包括人员组成结构(包括年龄、知识两个方面)、监督工作能力(主要是技术水平和执法水平)气工作表现、创造能力、学习能力(定期培训和自学)、处理工程监督问题的能力和监督信息处理能力。
4.监督团队
监督团队是以监督机构内部整体合作与协作、领导水平等侧面反映监督机构的工作绩效的,主要包括监督机构的共同价值观、监督各层次人员的职责和角色,各个层次人员之间的合作与协调、监督机构领导的水平和决策能力。
5.监普装备
监督装备是监督工作效率的物质基础,也是绩效综合考评必不可少的条件,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是用于监督的检测仪器设备;二是监督机构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
6.外部监督
监督机构从事监督业务所在地外部监督环境对于监督机构监督行为的规范是必不可少的,外部监督的程度反映监督业绩的社会认可程度,因此,对监督机构的监督绩效评价应该把外部监督的因素考虑进去。外部监督可从五个方面着手:用户评价、公共媒介评价、社会监督、社会检测、社会担保。
(二)建设工程质全政府监替机构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
根据对绩效评价内容的分析,构成监督机构绩效评价的三层次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三、评价方法与评价过程
对政府质量监督机构实施监督业绩评价是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市场管理的重要职能,合理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可以有效地评价各个监督机构的绩效,反映监督机构监督工作情况,提高监督市场综合素质,增强监督市场管理能力。根据层次分析原理,本文对监督机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按不同分组考虑监督业绩的组成,拟定了具有三个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每组为一个层次,最高层(目标层)、中间层(一级评价指标)和最低层(二级评价指标)的形式排列起来,形成三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见图1),根据图示的基本要素结构体系,运用递阶多层灰色评价方法对监督机构绩效进行测评。
递阶多层次灰色评价过程包括以下八个步骤图:确定二级指标的评价等级并给予相应的赋值;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专家打分评价;确定评价灰类;计算灰色评价系数;计算灰色评价权向量及权矩阵;模糊合成进行综合评价;确定评价灰类等级值向量计算综合评价值。
根据各个监督机构的绩效综合评价值的数值判断监督机构的工作绩效,并据此可以对不同监督机构绩效进行比较排队,为监督机构制定和落实监督激励与约束政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四、评价结果的处理以及激励与约束机制构想
(一)评价结果处理
根据所选择的评价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然后对政府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绩效进行评价川。根据综合评价值对所有参加评价的监督机构,按照其绩效评价值以大到小进行排队和分类排队在前的20%以内的辖区内的优良监督机构,要给予激励和奖励,充分发挥优良资产的监督作用,提高辖区内整体建设工程质盘政府监督的执法水平和监督效益。对于排队在后的30%的机构,应该说是监督市场的不良资产,需要采取措施,找出原因,全面整改,并给予适当的处罚。
考虑到辖区范围内各地域质量发展水平的差异和基础不同情况,对于排队在后的30%的机构,根据其绩效评价结果向量,进行进一步分析,把其进行二次分类,实现二次分类,可根据这些监督机构连续两年的评价结果的差额再进行排队,属于前50%的监督机构,即虽然当年的绩效不高,但就其与前一年相比,进步较大者,自然作为鼓励的对象,以便有效地调整区域质量水平差别,鼓励其在较差环境下努力工作,对于其与前一年相比,进步较小的后50%监督机构,实施必要的处罚,直至清除这些监督市场不良资产。
(二)激励与约束机制构想
1.优秀机构的奖励
连续两年为优秀的监督机构,可以考虑晋升机构的资质等级,这是基于同级别机构业绩考核为基础的。在同一区域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监督机构者,可通过调整监督区域的划分,给优秀监甘机构更大区域范围的监督任务,作为对其优秀工作的奖励。
优秀监督机构颁发证书,一是荣誉奖励,二是作为建设工程项目监督招标奖励计分的条件,在评标指标中充分考虑对其加分,使优秀监督机构有更多的机会获得大型建设工程项目政府监督任务,在实现他们监督效益提高的同时,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的整体水平。
2.约束与惩罚
篇8
一、中学电子阅览室建设现状
2008年之前,我市配有电子阅览室的中学不足10所,且多与机房共用。随着“百校兴学”工程的推进,一期工程与二期工程的先后落幕,许多中学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同时大量先进的教学设施设备进入校园。许多老旧的图书馆经过重建、改建,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和借阅一体化的开放模式,增配了百余间电子阅览室。同时,随着学校领导观念的转变与教育经费的增加投入,不少学校自建、改建了电子阅览室。
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领导对于电子阅览室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上不到位。有些学校领导机械套用评估验收标准,投入大量经费建设电子阅览室。而看到有的学生上电子阅览室打游戏、聊天、浏览不健康网站,就视为洪水猛兽,导致电子阅览室形同虚设,成为了摆设。
2.电子阅览室建设的经费投入不足。部分学校无法购置足够的计算机,而与机房共用建立电子阅览室,客观上造成使用的障碍。学生只有在信息技术课程或者其他规定的时间才能顺便浏览电子资源。违背了电子阅览室建设的初衷,也造成了管理上的不便。
3.电子阅览室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电子阅览作为传统阅览的补充,使学生不仅可以使用本地的电子资源阅读,还可以通过浏览网络资源查询所需信息,获取知识,参加阅读活动。这和传统的纸质阅览并不是剥离开来的,两者甚至可以同时进行,这就是为什么电子阅览室设在图书馆的阅览区比设在机房更加合理的原因。而就目前而言,由于宣传不到位,学生信息素养较低,主动利用电子阅览室进行学习的意识淡漠,多数学校的电子阅览室的作用止于“电子书阅览”。导致利用率较低。
4.没有足够的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电子阅览室必需的设备和馆藏文献。电子阅览室区别于普通学生机房的一个特点,就在于它拥有丰富的电子资源。电子资源应当包括电子文献、优质影视资源、多媒体课件资源及学科参考数据库等。
三、加强电子阅览室建设的对策
1.领导重视,更新阅读观念。检索和阅览电子资源,是电子阅览室的首要作用。电子阅览室既不是机房也不是网吧,首先应当有成熟的电子资源及相应的成长体系。电子资源可以通过购置成熟电子资源、自建数据库及利用免费电子资源三种途径来构建。
(1)购进成熟的课程资源、数字图书馆、影视资源、互动学习资源等优秀教育资源,以及清华同方、维普等优秀的数据库,中国基础教育文献资源库,CFED包括《中国基础教育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基础教育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基础教育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基础教育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基础教育工具书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充分利用数据库提供商对其数据库的试用期、网络版免费入口试用。
(2)充分利用学校网络,有选择地将馆藏数字化,建立馆藏书目数据库或者专题数据库。例如将期刊中优秀的文章扫描、上传到网站上,建立最新的教学资源库;对于优秀的VCD、DVD等碟片资源,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转换格式,上传到图书馆网站中的视频资源库。
(3)利用网络免费电子资源,例如新浪读书,百度在线翻译,教学资源库等,将数字化的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整合。在免费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排除虚假、重复、过期和模糊的部分,选择有效的信息进行搜集、评价、分类、组织,建立电子资源组织体系、学科资源库和检索平台,为读者提供网络学科信息资源引导和检索线索的导航系统。
2.做好宣传指导。电子阅览室建好之后,要利用图书馆墙报和校园网,粘贴电子阅览室图片,电子书籍、电子期刊、电子光盘目录,宣传电子馆藏电子读物的种类、数量及科目覆盖面,让广大师生了解电子读物,并引导读者去尝试。首次上机,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浏览电子书籍和电子期刊,点播及运用计算机光驱播放电子光盘,资料复制、粘贴、下载、打印等。
3.规范学生上网行为,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电子阅览室连上Internet网时,一个开放的世界便展现在学生面前。如何快速地从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中找到自己最需要的信息?电子阅览室便可以提供这样一个信息平台。一方面,指导学生运用网上搜索引擎检索所需信息资料,如百度、Google等,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 、加工、整合,去伪存真,去粗存精。指导学生多浏览信息丰富、内容积极的网站,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选题,确定信息搜索的范围和重点,指导使用本地电子资源,必要时访问在线数据库,让学生自主选择、加工、整理,并深入分析与综合,从而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资料。
4.电子阅览室为数字阅读活动提供平台。利用数字阅览室,积极组织各类数字阅读活动,鼓励学生参加“中国知网杯”数字阅读活动及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等大型门户网站举办的数字读书活动。
5.提供教学基地。电子阅览室能为读者播放电子读物、CD、VCD等随书多媒体资料,这些资料一般是不随书流通的。也可以通过在电子阅览室阅读和欣赏音乐、电影、名家书画等,获得更多的艺术感悟和精神享受。
篇9
一、公司基本情况
**XXX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年,注册资金2050万元,在高新区拥有近1000平方米的办公经营场地,业务范围涵盖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网站平台建设及运营、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服务,能根据各类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全面、有效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是云南省知名的IT技术及互联网服务企业,获得多项奖项。公司原本是一家小企业,仅有10多名员工,主要承揽一些小型网站建设及软件工程。创业之初,大家齐心协力,干劲十足,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和努力经营,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员工过百的中型IT科技公司,有了比较稳定的顾客,生存已不存在问题,公司走上了比较稳定的发展道路。
公司由**总等4名合伙人共同管理,创业初期,大家既是技术员,又是管理者,一个人顶上几个人用。**总为人随和,十分关心和体贴员工。由于**总的工作作风以及员工工作具有很大的自由度,大家工作热情高涨,公司因此得到快速发展。公司现有员工108名,公司设1名总经理,3名副总经理,4人均为公司合伙创始人。3名副总分管网站业务部、软件业务部、电子商务部、电子政务部,公司还设了财务部等辅助管理股室。软件业务占公司收入的65%,电子政务占10%,网站业务占20%,电子商务占5%。
然而,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特别是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之后,**总在管理工作中不时感觉到不如以前得心应手了。让**经理感到头痛的是那几位与自己一起创业的“元老”,长期从事技术工作,不注重学习营销与管理,又不愿腾出位子让有能之士;员工与管理人员年龄差距拉大,思维方式和文化属性不同,造成沟通不畅,执行力较差;质量意识淡化,缺陷产品偶有产生。
二、对公司现状的分析
优势:
1.公司领导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较强的学习领悟能力、优秀的资源整合能力和积极进取勇于创业的精神,具备领先的观念和极强的人格魅力。
2.积累了一定的资源和品牌优势,良好的行业前景面临快速发展的机遇。
3.有一支团结协作,努力拼搏的团队。
不足:
1.公司制定了基本的制度管理体系,但没有落实到位。
2.员工素质和管理技能薄弱,管理精放,员工观念和意识不到位,凝聚力较差。
3.科学管理欠缺,执行能力和创新能力差。
4.属于粗放式管理,管理无序、发展与管理脱节。
从以上问题结合实际来分析,发现下述问题:主管都是专业者,主管都非管理者,因此,导致了执行问题: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无果;沟通问题:对问题的看法不一样,各持己见;管理能力:应知、应会、应做都不知道;质量问题:质量意识淡薄,缺少策略和手段;成本管理:无成本意识、效率意识、责任心……
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看到,其实XXX科技公司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思维、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未形成一体化,质量管理体系未发挥真正作用,人性化管理的激励和控制导向缺失,对成本、绩效的考核体系不健全,企业组织文化缺失。
三、公司存在问题详细分析
(一)新旧观念存在冲突。公司虽然取得迅速发展,蛤未对公司文化进行提炼整合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工作观和相对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旧价值观未被淘汰,新的价值观尚未成熟,新老价值观的对抗使组织进入文化不良发展的循环中;文化是一切管理的基础,观念和思维的不统一,导致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无果。
(二)制度体系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质量管理只是文本管理未达到人本管理,没有管理到员工的行为,员工质量意识、效率职位意识欠缺太多;整个运作体系没有进行系统整合,组织、流程、工作分析、目标、责任心管理等没有统一,现在整个管理体系未形成规范,重点环节缺失,对责任心的麻木状态较为明显,对职位意识责任感反映很低,说明素质训练和职业化教育迫在眉睫;通过对企业问题调研,员工发现和出现问题不找真因,解决不了不了了之已成为普遍现象,追究责任就会推到合伙老板处,问题不解决,随着企业的发展冲突加大,质量事故增多,客户抱怨将变的频繁,成本将会变会大幅增高;培训体系不健全,新员工较多,培训跟不上,不合品率上升;问题管理、目标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班组管理、现场管理、计划管理、等基础管理知识在管理层面缺失严重。
(三)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落到实处是人才的竞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显得至关重要,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由于这方面的不足,导致企业的职责、权限、流程的不清,员工的应知、应会、应做不明确,缺少规范的岗位职责书和作业指导书,考核激励导向缺失,师傅带徒弟的积极性不高是员工基本技能和基础素质提高的关键问题。公司在员工文化引领方面做得不够,未建立起良好的企业组织文化。
四、解决方案
(一)要解决好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企业文化改良发展问题。在一个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都要经历若干个变革阶段。一般情况下,企业经历的变革可以分为四大类:战略与结构、企业制度、工作流程与环境、组织文化,这四个方面是互相关联的,企业可能同时经历一个或多个方面的变革。企业文化改良变革是指员工价值观、准则、态度、信念及行为上的改变。文化上的改良变革涉及员工的思维方式,是心态上的变化,而不是工作流程、技术或结构特点上的变化。
2、人员素质与管理技能问题。管理人员、业务骨干关系到企业细胞的生命质量,是企业肌体是否健康的标志。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是当前的重点。同时,怎样提高管理层的管理能力,决定着公司的长远发展。
3、执行力体系建设问题。执行力问题一直是企业管理层十分关注的问题,因为如果没有了执行,其他一切再好的问题处理方案、再科学的管理方法、再先进的技术应用都不会有令人满意的结果,更谈不上企业绩效的提高和经营目标的实现了。
(二)认真对六个方面进行整改。
1、对企业文化进行开发整合。由企业有意识、有目的地对业已存在于企业内部的不同文化倾向或文化特质进行有效的调整和重构,将其结合为一个步调一致、有序划一的自成体系的过程,形成价值观、思维、行为一体化。完善企业文化识别系统,初步形成统一规范、层次分明、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以文化理念推进职工行为规范的执行与管理,引导职工养成良好的从业行为;与管理工作相结合,修订完善规章制度,使制度体系建设充分体现理念精神;利用文体设施开展活动,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在全港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发挥出企业文化的目标导向功能、整合协调功能、规范约束功能、激励辐射功能,依靠优秀的企业文化来统一员工思想,增强企业凝聚力,转变管理方式,提高执行力。
2、对企业员工进行全面培训。重点开展企业价值观系统培训、超越自我职业精神培训、情商与自我探索、改变心智模式培训、团队意识培训、工作思维培训,以做到员工价值观的统一,增强员工的行为规范意识,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协调沟通成本,提升团队和整体作业效率,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3、全面提高管理层管理技能。围绕提高企业管理能力,教育管理者如何做一名管理人员,从非人力的人力资源管理、目标计划和会议管理、时间管理、经理人角色认知、有效授权和督导等方面进行培训,使现有的管理人员真正从技术人员走向管理人员。切实提升综合管理能力,做到有效授权、激励员工,提升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升,提升运营效率。
4、加强执行力体系建设。执行力是组织和个人贯彻落实组织决策的力度。企业的战略与计划固然重要,但只有执行力才能将这些落到实处,并进行有效的联系和整合,从而成为竞争中取胜的根本保证。不能执行的组织是不完整的,在缺乏执行方面前,再好的战略、计划等各种工作都会变成一纸空文。从诸多案例来看,企业成功与否的点滴差异恰恰在于执行能力能否到位。应重点在推进规范化管理(流程、制度、过程控制等)、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现场管理、问题管理、整合运营管理方面下功夫,使沟通更加顺畅,决策更加理性,反应更加快速,部门更加协作,促进标准化、流程化,提升综合竞争力。
5、注重问题管理。问题管理是推进组织文化建设,提高执行力的关键,在处理问题过程中,要坚持做到找不到具体责任人不放过,找不到问题的真正原因不放过,问题得不到解决不放过,责任人得不到教育不放过。经理人员应亲自到现场发现问题,按一级上溯的原则排查,查出问题发生的环节及责任人。
6、整合企业运作体系。
1)组织设计目标。组织结构设计的目的是为使公司实现目标,实现良好的绩效,也就是说组织结构是一种工具,是一种使公司实现良好绩效的一种工具。通常一个组织结构设计中包含组织架构、部门设置、汇报关系、关键业务流程、关键岗位设置等内容。当前,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对现在组织结构进行重新构建,构建基于企业战略发展的组织结构,快速反应市场的流程运作。最好是实行经理人制,合伙人不再担任公司经理,只担任董事。
篇10
全省各级公安机关一定要紧紧抓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努力构建源头治理、动态协调、应急处置三者相互衔接、相互支撑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最大限度地使社会矛盾不积累、不激化。加强源头治理,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滚动排查、提前预警和多元化调处机制,以及社会舆情分析研判机制,更多地把工作重心从治标转向治本、从事后救急转向源头治理,不断增强社会管理的前瞻性、主动性、有效性。各级公安机关要把“调解优先”的理念贯穿于执法办案全过程,对因民间纠纷引起的一般治安案件、轻微刑事案件和交通事故,更多地用调解的办法来处理,尽量采取“多调少裁”、“多调少罚”等柔性方式,严防一般性矛盾纠纷转化为民事案件、民事案件转化为刑事案件,严防个人极端暴力事件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牢牢抓住加强基层基础建设这个重心。要大力增强基层实力。继续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深入实施城乡社区警务战略,积极推进警务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减少管理层级,促进警力下沉,不断完善人往基层走、劲往基层使、钱往基层用的体制机制,着力解决基层力量薄弱、经费保障困难、装备设施落后等问题,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要积极参与基层资源整合。要积极参与基层人口、劳动、就业、社保、民政、卫生、文化、交通、农机等管理职能和服务资源整合,协同构建基层综合管理和服务平台。重点要推动构建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平台,加强流动人口协管员队伍建设,实行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服务管理新模式。实现治安联防、矛盾联调、工作联动、问题联治、平安联创。要努力强化基础工作效能。要完善人口服务管理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引导农村人口向中小城市和建制镇有序转移;改革户籍人口、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管理办法,建立覆盖全部实有人口的动态管理体系,推动把流动人口管理纳入流入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扩展;建立健全流动人口流入地与流出地双向管理协作机制,加大对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的防范打击力度。要积极参与数字城市建设,大力加强人口信息库、视频监控系统、道路卡口系统、警用地理信息系统等系统和平台建设,推动整合人口和计划生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民政、教育、卫生、交通、工商、税务、统计等部门及民航、电信、金融、社保、证监、保险等行业信息资源,努力构建网络互联、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城市管理网络系统平台,实现精细化、高效化、科学化管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牢牢抓住继承和创新群众工作这个“法宝”。
全省各级公安机关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走好群众路线,把群众工作渗透到公安工作的方方面面,贯穿于公安工作的各个环节。要坚持用群众观点统揽各项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既要继承原来行之有效的群众工作方式和方法,又要不断创新群众工作理念和手段,少一些替民做主、多一些让民做主,少一些管理、多一些服务,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深化“向人民报告”活动,以“向人民报告”活动统带各项群众工作,拓展报告内涵,丰富报告内容,活化报告形式,创新报告手段,提升报告水平,建立长效机制,使这一我省公安机关独有的群众工作新形式、新手段不断焕发新活力、发挥新作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牢牢抓住综合施策这个手段。要突出发挥公安机关自身的主导作用,进一步明晰公安机关在社会管理中的职责定位,完善公安机关内部警种合作机制和区域警务协作机制,消除部门、警种间的分割和壁垒,发挥公安机关在社会管理中的整体战斗力。同时要加强与司法、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卫生、文化、工商、财政、安监、民族、宗教、政府应急处置中心等行政管理部门和金融、保险、证券、水电气热等行业监管部门的联系沟通,建立联席联动工作机制,共同形成社会管理合力。要突出发挥基层组织的骨干作用,在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刑释解教人员管理帮教和青少年社区矫治等“社会人”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居委会、村委会、社区委员会等基层组织的作用,通过建立通报机制、衔接机制、责任机制,落实管理措施,实施有效管理。突出发挥社会组织和行业协会的配合作用,探索在公安社会管理中引进市场机制,在法律和制度框架下,把适合于社会组织和行业协会承担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转移出去,交给各类行业协会、教育培训组织、经济社会事务所、交易市场、中介机构等,由他们向社会提供更多、更新的公共服务。将公安机关的管理要求转化为行业制度和规范,引导其形成自发成立、自主发展、自行运作、自我治理的运行机制,同时强化对这些组织和机构的阵地控制工作,实现外部管理与内部自律双轨并行,保证其健康发展并有效参与公共事务管理。要突出发挥社会公众的基础作用。要通过“大走访”、“五进七讲”等形式,加强对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增强群众守法维权意识、防范自救意识,发挥每一位社会公众在社会治安防范参与、人身财产安全保护、交通事故预防、火灾预防和自救等方面的作用,减少和遏制重大恶性案件和交通事故、火灾、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牢牢抓住“平安龙江”创建这个平台。公安机关要紧紧围绕打击犯罪这个主业抓创建。重点要打击黑恶、命案、涉枪涉爆等严重暴力犯罪,“两抢一盗”、电信诈骗等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侵财犯罪,拐卖儿童妇女、“黄、赌、毒”等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违法犯罪和涉众型经济案件等影响社会稳定的犯罪活动。通过严厉打击,坚决遏制我省刑事犯罪高发、多发势头。要紧紧围绕预防为主这个方针抓创建。
深入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强化治安隐患源头治理,强化治安乱点早期整治,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要紧紧围绕公共安全这个责任抓创建。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充分依靠安委会、交委会、消委会,大力推进优良交通秩序创建活动和道路畅通工程,大力打造“消防铁军”、推进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深化道路交通和消防安全整治,继续实行重大安全隐患治理逐级挂牌督办和整改效果评价制度,把责任真正落实到社会单位、落实到企业、落实到法人,坚决防止发生群死群伤恶性事故。紧紧围绕网络管控这个难点抓创建。统筹网上网下两个战场,把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积极探索建立网上动态管理机制、网上网下综合打防机制,着力提高网上发现、控制、打击、处置能力,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严格管理、企业依法运营、行业加强自律、全社会共同监督”的互联网综合管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