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实践报告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0: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资源实践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老年人 健康教育 自我保健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1.114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2)01-0127-01
所谓自我保健,就是对自身的健康由单纯依靠医疗单位和医生,转移为依靠自己和家庭。对于老年住院病人强化自我保健意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强调生活规律,合理营养,改变不良习惯,保持乐观情绪。对于控制疾病的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延年益寿是很重要的。近年来,我国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意外的慢性病患者日益增多,如何实施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住院病人自我保健水平,笔者有几点粗浅的体会。
1 满足老年住院病人对疾病有关信息的需要,提高知识水平,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以“病人为中心”的医学模式,使病人的观点日益受到重视,老年住院病人对有关病情、治疗、自我护理的知识与技能需求比较迫切[1]。因此,在治疗护理过程中我们注意了解病人对疾病相关信息的需求,根据病人不同的知识背景和心理承受力,选择适当的形式和时机,满足病人的需求,帮助病人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及可能的对策,提高他们在医疗保健过程中的自主性和参与性,消除其焦虑紧张的心理情绪。不失时机地宣传自我保健的方法,包括:坚持锻炼,保持愉快的心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睡眠,不过度劳累,掌握劳逸结合;合理营养:注意荤素搭配,减少盐及糖的摄入;改变不良习惯:不吸烟,少喝酒,讲究卫生;提高和强化自我抗衰老意识等。只有不断提高自我保健的知识水平,医疗保健意识才会不断增强,从而让主动掌握在自己手中,使病人产生一种安全感,满足感。据科学家们调查,人有病到最好的医院,找最好的医生,吃最好的药,也只能延长三年寿命,而做好自我保健可延年益寿。
2 向老年住院病人进行健康指导,以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健康教育是以医院为基地,依患者及家属为对象。通过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达到使患者了解增进健康知识,改变他的健康行为和问题,使其行为向有利健康的方向发展[2]。根据老年住院病人的特点和健康需求,定期组织老年人进行保健知识讲座,通过板报、报刊宣传,订阅有关老年预防保健及医学科普知识杂志,发健康处方,出院后提供健康咨询等多种形式,讲解老年生理特点,老年常见病,多发病,预防保健知识,帮助他们理解身体功能、疾病原因以及治疗方法。对老年人要进行不断的诱导,者重使他们了解影响健康的因素,如:行为和生活方式,环境和卫生保健等,使其多接触社会,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适当参加社会服务工作,分散注意力,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乐趣和生活的信心。
积极做好各种保健工作和老年常见病的防治指导,增强老年人自我保健能力,对老年的健康长寿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自我保健也在慢性病防治工作中起到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3 提高和强化老年住院病人自我保健的具体做法
3.1 针对每位老年住院病人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发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健康处方,力求让患者尽快明白和相信增进健康的知识,并且使学到的知识长期记忆,坚持做下去,以达到最终的目的,即改变患者的健康行为和问题,使其行为向着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如对高血压、冠心病等各种老年病的预防保健知识,避免诱发因素,注意控制体重,调节体力活动,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如:刘某,男性,70岁,患冠心病住院2个多月,病情基本稳定,想出院回家治疗。患者一想到出院回家,情绪就激动,冠心病就发作,连续3次出院都不成。根据该病人情况,向病人又强化了情绪与疾病的关系,冠心病发作时的自救,然后安排病人可以先回家看看,如果在家情绪稳定,病情无变化,再来办出院手续。病人回家后能控制好情绪,感觉很好,没有再发作心绞痛。
3.2 注重老人的心理状态,老人主要有孤独感,抑郁感,衰老感,老而无用感。这些负性情绪严重影响老人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应该向他们宣传乐观情绪可以使体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自我调节作用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促进身体健康。保持平和,舒畅,乐观,愉快的心情,能保持体内环境平衡,使免疫系统发挥有效的调节作用,从而达到抵抗疾病的目的。
我们非常注意尊重老年住院病人,每天早晚两次查房,主动问好,征求病人的意见,询问饮食、睡眠等一些生活问题,使病人感到亲切,消除他们的孤独感、抑郁感。护理中,注意观察并掌握老年患者的生活规律和习惯,工作有预见性,及时解决病人存在的问题。从不喊病人的床号,而是喊“某老”或“某老师”,好多入院时脾气古怪的老年住院病人入院后都能与我们密切配合,露出慈祥的笑容。
3.3 生命在于运动,指导老人在天气好的情况下,走出户外,吸收新鲜空气,老同志聚在一起拉拉家常,到病员活动室参加一些集体的娱乐活动,下棋、打牌等。健康在于锻炼,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选用如练习太极、健身球、按摩器等保健方法,起到健身、防病、延年益寿的作用,还有助于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起到调节情绪,丰富生活的作用。
我国是世界上老龄人口绝对数最多的国家,又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3]。只有搞好老年人健康教育,强化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老年人自我保健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力,保证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童坦君,张宗玉.医学老年学-衰老于长寿.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8
篇2
关键词:水资源论证制度;实施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水资源论证是指在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的行为实施之前,以水资源承载力为依据对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合理性、供水水源的可靠性及节水潜力等进行分析与评估。水资源论证对于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保障建设项目的合理用水,构建节水防污型社会,促进人水和谐及维护河流健康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1、水资源论证的主要内容
随着国家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资源论证管理力度的加大,对水资源论证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水资源论证工作涉及水量、水质、水温、水能等水资源的四大要素;涉及地表水、地下水以及污水处理回用等非常规水源;涉及取水、供水、用水、耗水、排水、节约和保护等水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涉及建设项目取水、退水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及其补救、补偿措施;涉及论证范围内当前和未来一定时期新老项目的水资源利用关系;涉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的编制涵盖了建设项目从取水、用水到退水的整个过程,是落实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的较好体现。从总量控制上来说,现在大多数省、市已经把水量细化分配到了县甚至用水大户,建设项目所在地的总水量是一定的,假如水量已分配完了,则该项目取水就不允许,首先从水量控制的角度予以否决,只能通过市场、水权转让等其他渠道获得取水许可;从用水效率上来看,报告编制过程中还要对建设项目的生产工艺、用水过程进行分析,特别是项目用水是否在用水定额范围内,对耗水量大而重复利用率达不到要求的项目给予否决;从纳污能力上来看,在报告编制时,对于项目退水首先看业主是否建立自己的污水处理厂,把通过处理的污水排入工业园区综合污水处理厂再次处理,经达标后排入水体。
2、水资源论证制度的实施困境
2.1、适用范围狭窄
2.1.1水资源论证制度不能适用于非水资源水源的开发利用
我国目前关于水资源论证制度的立法规定主要集中于《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十一条和水利部于2002年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根据上述条文的规定,建设项目需要取用水资源的,应当提交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开展水资源论证。因此,我国的水资源论证制度在适用范围上与取水许可制度保持一致。然而这样规定也带来一定弊端,限制了水资源论证制度的适用范围。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我国现行取水许可制度的适用范围非常有限。根据《条例》第二条的规定,取水许可制度仅能适用于直接从江河、湖泊和地下取用水资源的行为。因而取用雨水、中水、海水淡化水及自来水等水源的建设单位,就不用办理取水许可申请,当然也就不用进行水资源论证。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再直接取用江河、湖泊或地下水作为生产用水,而改为取用雨水、中水、海水淡化水和自来水等水源。这些水源虽不属于我国法律所界定的。水资源。,过量取用上述水源且向环境大量排水,必然对整个自然界的水循环带来消极影响。然而目前这样的行为完全游离于国家的水资源管理之外,削弱了国家对水资源开发利用行为的管理能力。
2.1.2、水资源论证制度不能适用于规划
我国目前的水资源论证制度仅能适用于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建设项目,还无法对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各类规划产生影响和制约。如果仅仅关注对单个建设项目的水资源需求进行论证,而忽视社会整体经济发展对水资源需求的总量控制、忽视经济产业布局对水资源供给能力的总体需求,那么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之间的供求矛盾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由于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在管理层次上只把目光局限在微观的建设项目上,而不能对宏观层面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施加任何影响,所以其立法目的的实现程度必然是非常有限的,而后者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又是更为显著的。
2.2、对从业人员开展职业资格管理缺乏法律法规依据
水资源论证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从业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才能编制出合格的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并进而对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具体问题提出准确、客观的技术结论和建议。因而,对水资源论证从业人员应当开展专业化管理,建立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或业务培训制度。而根据《行政许可法》及国务院的相关规定,目前开展水资源论证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管理和业务培训缺乏法律依据。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了《关于清理规范各类职业资格相关活动的通知》。按照《通知》的分类,水资源论证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和上岗培训属于非行政许可类职业资格,因为其设定无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务院决定的依据。
3、水资源论证制度的完善对策
3.1、论证范围的交合与补充
一是在科学合理条件下的跨流域调水,一定程度上满足地方的经济发展需求;二是使水资源论证制度适用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综合开发利用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等规划;三是更大程度地取用自来水、水库中的水以及雨水、中水等非常规水源,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3.2、关于水资源论证的体系构建
3.2.1、论证机构资质管理制度
要严格此类中介机构的市场准入,用行政手段进行管理。可以适当扩充水资源论证乙级资质单位,在其业务范围内增加水资源论证报告表的编制、增加市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报省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水资源论证丙级资质单位,其业务范围仅限编制水资源论证报告表、制定和推行水资源论证的招投标制度、明确规定资质使用、变更、注销、撤销等监管措施。这些措施可有效防止地方保护和行政干预。
3.2.2、从业人员管理制度
注重水资源论证从业人员的知识更新,增加学习培训和研讨交流的次数,严格上岗资格、年审和淘汰制度,提高从业人员上岗资格证的含金量。这是论证机构的配套制度,目的在于将法律责任落实到行为人,也是约束其具体编制行为的行业规范。
3.2.3、审查专家管理制度
专家主要负责技术审查。专家评审是严把水资源论证质量关的有效手段,笔者建议参考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查专家库管理办法,同时,扩充其他行业的专家数量和地方的水利系统评审专家库。可以采取随机抽取的方式,实行评审专家的日常考评机制,明确报告书评审专家代表的是所在单位的审查行为,避免因利害关系人的介入,影响报告书的质量。
3.3、关于水资源论证的跟踪评价
任何事先的评价和论证都需要后期实践操作中的验证。从水资源论证的科学性、完备性和实效性角度分析,只有后续管理制度的跟进,才能全面了解项目建成投产后的取水、用水、节水和退水情况。环境影响评价中已经规定了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跟踪检查制度,此时,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加入其中,参与评价水资源论证质量。但是,笔者并不是让水资源论证完全依赖于环境影响评价的后续跟踪制度,而是要承担起涉及水环境的考查项目。从一些环评报告中不难反映出,对于水环境而言,后期的核实和审查着力点仍然停留在水质的污染方面,基本上没有涉及水源的容量等问题。因此,水行政部门能利用掌握企业用水需求的资料的优势,高效地完成审核任务。这一方面促进了环境论证内容的完善,另一方面也可以减轻环保部门的执法成本。两部门互相督促,将有利于提高论证水平,有利于检查业主单位对论证报告书中提出的有关用水总量控制和水资源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有利于贯彻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充分发挥水资源论证制度的实效,就要关注相关条文规范的衔接和联系,把好水资源开发利用关,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实施水资源论证制度,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因而应当坚持推进制度建设,使其更好地发挥功能。
参考文献:
篇3
来自6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政府官员、非政府组织和企业代表及科研人员参加了1 00场研讨会及小组会讨论。与会者围绕水周主题,就不同区域和政治背景下,各国如何合作利用跨界水资源、如何将水资源问题融入各国发展战略、水卫生与健康、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变化等多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内容涉及农业、气候、能源、环境、金融等诸多方面。
跨界水资源成热点话题
目前地球上的大部分地表水和地下水为共有资源。全球范围内,以湖泊、河流等形式存在的跨界水系共有263个,这些水系涉及世界145个国家和地区。此外,跨界水资源还存在于地下蓄水层中。在沿海地区和临大洋的区域也有跨界水资源的问题,这主要是与航海、海上污染以及捕鱼等问题有关。历史上,跨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一直是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在过去60年里,世界各国共签署了200多份有关跨界水资源的国际协议,并曾经出现过不少由跨界水资源引发的冲突。在当前水资源日益匮乏,对水资源的需求随着世界人口增长日益加大的情况下,合理开发和管理跨界水资源更为重要。
斯德哥尔摩“世界水周”论坛主办方――斯德哥尔摩国际水研究所17日了一份名为《跨界水资源有效合作理论与实践》的报告,报告以发生在世界各地跨界水区域内的实例为教材,号召国际社会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更新在跨界水资源合作方面的观念,结合报告中提供的解决办法,制定出适合自己国情的跨界水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的有效合作方案。
来自政府、科学界和民间的代表发表了有关水资源在人类和平、经济发展以及公众健康等方面作用的最新认识,并就跨界水资源的合作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创新跨界水资源的管理、污染控制、如何从法律角度解决跨界河道的互益共享、制定成功的共享跨界水战略等议题展开了讨论,与会者还分享了关于跨界水合作利用的成功范例。
开幕当天下午的高级别小组会进一步分析了影响跨界水资源合作和管理的复杂因素,包括跨界水资源地区的国家政治因素和以及国家影响力不均衡等。与会专家认为,对跨界水资源的管理不力以及对水资源管理权利的不平等常常是造成水资源争端的起因。一些政策制定者和专家还探讨了在政治和影响力分配不均匀的区域内实现有效合作的策略等问题。
与会代表认为,实现有效跨界水资源合作的关键是,享有跨界水资源的各国政府、民间社会、私营部门和所有利益攸关方必须从单纯考虑占有尽可能多的水资源向为共同利益而关注科学管理和联合开发水资源转变。这样,过去曾经是国家间冲突的导火线的跨界水资源,未来将有可能成为区域间合作的源泉。与会者希望,美国作家马克・吐温那句著名的“威士忌酒是供人饮用的,而水是供人争抢的”的名言成为一去不复返的历史。
水危机将带来亚洲粮食危机
“世界水周”论坛18日发表的一份报告称,亚洲如果不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不进行相关改革,到2050年将会面临严重的粮食危机。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际水资源管理研究所联合发表的这份报告说,到2050年,亚洲人口会增加15亿,人口激增将给目前已出现的粮食短缺造成更大压力,届时粮食需求将翻番。如果亚洲各国不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届时将不得不为解决粮食短缺而加大农业灌溉用水量。
但是,仅仅依靠粮食进口来解决粮食需求激增问题还会给发展中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亚洲各国政府必须加强与科研机构及企业的合作,加快改善现有农业灌溉设施,寻求更现代、更有效的水资源利用方式。
由于亚洲各国的农业灌溉系统大多数都是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建造的,已无法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需求。要想解决粮食需求激增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更有效地管理土地和水资源,建造新的水利工程,提高土地和水资源的效率。
水资源问题与气候问题密切相关
水资源的问题不仅仅是人类对水本身的利用问题,而是与目前整个气候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全球变暖使水资源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在世界水周的闭幕会上通过了《斯德哥尔摩声明》。声明指出,气候变化给世界各国带来巨大挑战。就如何进一步阻止全球气候变化达成一个强有力和公平的协议才能确保水资源在未来的安全使用。因此,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成果与全球水资源密切相关。
论坛主办方、斯德哥尔摩国际水研究所所长安德斯・伯恩特尔说,水资源直接关系到经济、生活和民众健康,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应关注水资源问题,并就如何阻止气候变化达成共识。
帕塔克的不平凡经历
2009年斯德哥尔摩水奖颁奖仪式20日在市政厅举行。瑞典的菲利普王子为获奖者印度苏拉和卫生运动创始人帕塔克博士颁奖。
提名委员会负责人马姆奎斯特说,帕塔克博士是因为他在为印度和其他国家提高公共健康、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善人权等环境卫生领域做出的广泛贡献而获奖的。“他的成就在于,把环卫技术、企业管理和为穷人,尤其是印度数以百万计的穷人解决公共厕所问题,进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改善其人权状况等问题都联系在一起系统地解决。他的所做所为堪称全球非政府组织机构和公共健康计划的楷模”,马姆奎斯特说。帕塔克的获奖体现了不管是‘低科技’还是高科技,只要实用就是好技术。
自1 970年创立苏拉和卫生运动以来,帕塔克博士一直致力于改变社会对贫民窟、乡村和密集市区的传统不卫生厕所状况的态度,并且开发出了具有低成本效益好的厕所系统,改善了数百万人的日常生活和健康。他还一直资助一项旨在废除印度清粪工这一职业,同时使得以前拣垃圾的人及其家人获得经济机会、体面生计和社会尊严并维护他们的这些权利。
帕塔克博士看起来就像一位老农民,一个非常普通的人士。但实际上,他的经历仿佛是一个老“革命家”。他曾经获得社会学和英语双硕士学位,并获得卫生方面的博士学位。当记者问到他是如何开始设计建造厕所这一职业时,帕塔克博士回忆起那些难忘的往事。”我本来是出身上层家庭。过去印度是个等级森严的社会。我小时候就摸了一下一个社会最底层的人,叫‘不可碰的人’,我奶奶就强迫我吃牛粪,喝脏水,说是这样可以洗掉我从底层人那里接来的脏气。这让我非常难过。还有两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一个是我看到一个新娘子结婚第二天就被婆家人强迫洗屎盆子。新娘子直哭,但没办法。另一件事是在市场上有一个10多岁的男孩被牛顶了,几乎丧命,可是有人说他是最底层的不可碰的人,结果没人 救他,等我和另一个人把他送到医院时,已经太晚,他死掉了。我认为这种不平等是不合理的。甘地去世时我只有5岁,但我受甘地思想的影响很大。我决心为改善人权而努力。我要和底层人呆在一起。所以我特意到那里住了三个月的时间。我父亲不高兴,我岳父非常生气。所有的人都不支持我。但我想我就是那只想飞得更高的海鸥,不听父母的劝阻,任意高飞。”
帕塔克博士经过考察和思考,设计了两种厕所,一种是节水,但没有生物沼气收集系统,沼气释放到土里,结果在零下14度的时候,他设计的厕所不冻冰。另一种就是带沼气设施的综合型厕所。
“在70年代,人们还没有使用收费厕所的习惯。我说我要建收费公共厕所。周围的人都笑话我说,谁会去收费厕所呢?可是结果出人意料,开门第一天就有500多人来使用,收入是5美元。现在人们已经习惯谈论厕所的问题,也习惯于使用收费厕所了。”
他在印度马哈拉特拉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综合型公共厕所。里边有1 20多个厕位,100多个淋浴室,28个为有特殊需求的人准备的厕所和5000个带锁的存包箱。它座落在市内的大寺庙附近。里边还有杂志报摊,信息亭和健身房。污水和粪便处理设施就在旁边,将粪便和垃圾一起制成有机肥料用于花园和作物,生物燃气可以供那里的工作人员使用,形成有机循环。他发明的厕所使用的冲水设施每次使用只需1.5升水,而普通的冲水马桶则需要1 0升水。这种设施在干旱缺水地区极其适用。其技术和产品已经推广到阿富汗等10多个亚非国家包括中国。帕塔克博士说,他最早是在1985年就到北京来帮助设计厕所了,后来还和广州有合作,而且和中国其他地区的合作正在进行。
他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联合国人居暑都有广泛的合作。在国内。他也和政府的环境与森林部合作为更多的人服务。目前,他们已经建了7500座公共厕所,每天有上千万人在使用他们修建的厕所。
篇4
关键词:水资源;资产负债表;澳大利亚水会计报表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3.048
1 引言
水资源资产负债表,可以看作是“自然资源”这组总账账户下的个别账户。国家资产负债表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相当于分别对应着企业财务报表体系中报表与各总账账户。编制水资源资产负债表是编制国家资产负债表的基础。
目前,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已经成为全球发展趋势,在国外,国家资产负债表的探讨已经比较深入。鉴于我国编制水资源资产负债表处在摸索的阶段,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内不少学者对水资源资产负债表进行了研究,均未达成统一认识。本文将归纳、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解读澳大利亚水资源资产负债表,以期对我国编制水资源资产负债表有所启发。
2 水资源概述
2.1 水资源的涵义
关于水资源的定义一直处于争论中,不同专家有不同定义。首先应明确水不等同于水资源。现在国内学者普遍认为水资源是一个与众多因素紧密联系并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一个复杂系统。
2.2 水资源的特征
与其他资源相比,水资源有其本身特征。首先,水的气态、液态,固态不同状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其次,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因地而异,包括淡水,咸水甚至有毒的工业污水;最后,水在不断运动中。水资源的这些特征导致他与其他可以货币化的资产不同,又因为可再生性,流动性,使得水资源在计量的时候比其他自然资源更加困难。
在我国,水资源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二是水资源分布极为不均;三是水资源质量问题,其中水资源污染情况尤为严重。因此,加深对水资源的研究很有必要。
2.3 水资源价值的确定
水资源价值的确定有两种方法,一个是实物量,另一个是价值量。耿建新等(2006)在文中指出水资源的实物量计量的优点是方法简单,成本低,能够看出一个地区的水资源具体的情况。缺点是同样一体积的水,在不同的环境下,效益是不同的。如果将不同地区的相同体积的水加总起来算总效益,是不科学的,也不便于不同地区的水资源的对比。而水资源的价值量是指一定量的水资源的市场价格,它能够克服实物量计量的缺点,但是对水资源价值评估在实践中操作起来十分困难。
其实,水资源的实物量计量解决的是有多少体积的水。水资源的价值量解决的主要是单位体积的水是多少价格。本文认为只有将水资源的实物量和价值量计量结合起来编报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才可以全面综合的衡量水资源的使用状况,衡量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用水效率。但基于我国目前对水资源研究还在起步阶段,我们可以先进行实物量核算,再进行价值量核算(蔡春,2015)。
3 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构成要素
水资源资产负债表包涵水资源资产、水资源负债和水资源净资产这三个基本要素,并且这三个要素满足“水资源资产-水资源负债=水资源净资产”的恒等式。
3.1 水资源资产
国内不少学者都尝试界定水资源资产,但目前没有一个关于水资源资产标准的定义。要使得水资源资产在未来获取的收益能够量化,是非常困难的。陈艳利等(2015)提出国内大多学者都是由水资源的特性来定义水资源资产,而未能全面体现水资源资产的特性。因此,他在原有的水资源资产定义中完善并增加了水资源的核算主体、法律义务等方面的内容。本文认为陈艳利学者关于水资源的定义是目前比较全面,合理的。
3.2 水资源负债
是否确认水资源负债决定了是编制水资源资产负债表还是水资源资产平衡表,因此水资源负债的定义十分关键。
绝大多数学者认为应该确认水资源负债,他们普遍认为应将过去由于追求经济发展,牺牲了自然环境,大规模破坏生态系统,现在或者将来为了治理被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原先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付出的治理污染成本、生态维护成本部分确认为水资源负债(张友棠,2014;黄溶冰,2015);王姝娥、程文琪(2014)也持有同样观点,认为水资源资产负债表中水资源负债部分是反映企业为取得经济利益而消耗水资源的过程中应付而未付的购买对价以及环境责任权支出。
另一方面,也有学者认为,比如耿建新等(2006)在文章中明确提出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核心是水资源的占用和来源,即这样的平衡表中并不包含水资源负债与水资源净资产。也就是说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绝不能生搬硬套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形式,即水资源只是国家资产负债表中的一类资产,水资源资产负债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产负债表,而是一张平衡表。
然而就目前的技术水平来说,要准确估计未来应付的环境治理、恢复和保护成本极不现实,也达不到精确确定例如生态恢复成本的程度。因此蔡春教授(2014)提出在当前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条件不成熟下,可以先编制自然资源资产状况变动表,仅仅通过记录资产变动情况来进行离任审计。
本文认为,有必要确认自然资源负债,虽然目前情况下,对水资源负债的核算工作量大且过程复杂。但是根据会计中负债的定义,水资源负债是指由于水资源权益主体过去的不当行为造成的,预期会导致水资源在开发和使用时造成的损失以及为弥补损失付出代价的现时义务。我们不能因为现阶段自然资源负债的核算存在的困难就不确认,确认自然资源负债有助于我们承担起环境保护的责任,有助于我们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与十八届三中建立的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出发点相契合。
3.3 水资源净资产
不同的学者对水资源净资产的定义争论很多。一部分学者认为,水资源是国家所有,不能辨别哪一个具体的所有者。所以水资源资产负债表中没有净资产这个项目(朱友干,2015)。另一部分学者如耿建新等(2014)认为:水资源资产-水资源负债=水资源净资产。水资源净资产是通过水资源资产减去水资源负债的差额得到的。本文认赞同耿建新学者的意见。
4 解读澳大利亚水会计报表
澳大利亚在水资源核算方面比较成熟,有一套较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走在世界前列。澳大利亚的水会计报表包括水资产和水负债表、水资产和水负债变动表和水流量表;编制基础是权责发生制;并且不是按照常规的货币计量假设,而是用体积来计量,单位是立方米。
4.1 水资产和水负债表的会计平衡等式和结构分析
水资源资产负债表左边以地理位置为依据按照地表水、地下水和城市水系统三大类排列,列报了本期和上期的水量。右边是水资源负债,不同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澳大利亚水资源资产负债表没有所有者权益这个项目,取而代之的是水资产净额,而这个项目是用水资源资产减去水资源负债直接得到的。水资产和水负债表反映水报告主体在某一个时点的水资产和水负债的性质和数量,类似于财务会计中的资产负债表。
水资源运动的客观规律使得我们能把任意一项水变动引起水量的变化,以相互联系的账户进行同时记录,使得水的增加或减少与现存的水资产数量之间可以复核、验算,便于不同水报表项目之间的勾稽,也有利于水资源的综合管理。
4.2 澳大利亚的水会计报表实践对我国的适应性分析
澳大利亚的水资源会计准则第一号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个综合性的水资源会计标准,是各国研究的主要对象。同时中国和澳大利亚都是两个被水困扰的国家,水资源状况也有共同的特点,但是由于澳大利亚人口少,因此他的人均水资源量远远多于我国。因此需要批判地借鉴澳大利亚的经验。
陈波等(2015)提出我国应该学习澳大利亚系统的水会计理论和制度,他将财务会计中的复式记账法应用于水资源核算中,这点应值得我们深思。但是毕竟两国国情不同。如果将澳大利亚水会计报表生搬硬套应用于我国,会出现如下的局限性:它只对水资源的存量、流量和变化量进行计量和报告,即只是通过实物量计量水资源,而没有包含对水质披露的相关信息,也缺少水价值量的描述。这与澳大利亚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提出水资源整体改革方案并付诸行动,在水资源管理上已经有完善的一套系统,且澳大利亚公民也有普遍的节水意识,同时澳大利亚目前有一套完整的水行政管理制度,切实有效的经济政策手段,科学到位的水节约和管理技术等等因素有关。而我国水资源管理起步晚,水资源管理基础薄弱,且不少地区为了经济发展污染水资源,导致现在我国水资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据环保有关部门统计,使用不安全饮用水的居民高达2.8亿。因此陈波,杨世忠(2015)指出在借鉴澳大利亚水会计准则的理论和制度的时候,不能忽略对水质的计量、记录和披露的有关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统一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形式
目前我国水资源统计资料主要分为供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和售水(居民生活用水、非工业用水、工业用水、其他用水和外售水)两大类,且各地分类的细致程度不同,导致各省市的调查表格指标标准不一致,这加大了国家汇总数据的困难程度。澳大利亚的做法是按照行政领域划分,制定每一个行政领域实际的供用水情况,然后将各领域的供用水情况合并成一个大表。由此得到启发:由于我国水资源分布区域差别大,可以先由各省按照本省的水资源实际情况,将供水量或者用水量大的项目列出,编制适合本省情况的一个资产负债表,在本省范围内统一标准,然后再汇总,编制我国国家的水资源资产负债表。
5.2 建立一个完整的信息共享平台
当前,我国对水资源的管理处于一种多部门分别管理的状态。各个部门大多各司其职,并没有进行资料共享,并且每个部门记录的数据零散。而水报表的编制依赖于会计核算的健全和会计资料的完整,需要大量的数据,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对全国的水资源进行普查,并在普查的基础上进行精确的分类、估计。
参考文献
[1]耿建新,张宏亮.我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框架及其评价[J].城市发展研究,2006,(4).
[2]胡文龙.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基本理论问题探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4,(4).
[3]陈波,杨世忠.会计理论和制度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系统应用――澳大利亚水会计准则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会计研究,2015,(2).
[4]张金峰,郭铁女.澳大利亚、法国水资源管理经验及启示[J].人民长江,2012.
[5]刘玉廷.中国会计学会七届七次常务理事会工作报告[J].会计研究,2011,(7).
[6]蔡春,毕铭悦.关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理论思考[J].审计研究,2014,(5).
[7]朱友干.论我国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路径[J].财会月刊,2015,(19).
[8]王姝娥,程文琪.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探讨[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4,(09).
[9]张友棠,刘帅,卢楠.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创建研究[J].财会通讯,2014,(10).
篇5
危机则是改革的契机。在人类应对挑战、对付危机的各种行为中,制度的确立与改进最具有根本性,它的作用就在于节约成本,降低不确定性。制度是人类成功应对挑战的结果,又是成功迎接进一步挑战的先决条件。响应水危机的行为调整,既需要工程建设、更需要制度建设。过去我们应对水危机是以工程建设为中心,建设了大量水利工程和调水工程,但是资源供给总是赶不上人类的需求,水危机反而越来越突出,这表明开源的水利工程建设只能治标,节水的制度建设才是响应水危机的治本之策。中国的治水模式必须从过度依赖工程建设扩大供给为主转向制度建设激励节水,从单一的硬件建设(如水利设备、基础设施)转向软件建设(如制度、法制、民主、R&D、能力建设)和硬件协调发展,政府水利主管部门主要职能从工程投资优先转向制度建设、公共服务、社会管理。
1998年发生特大洪水之后,我国进入大规模水利工程建设时期,过去五年中央水利基建投资总额达1786亿元,是1949年到1997年水利基建投资总额的2.36倍。国家共发行国债6600多亿元,其中用于水利建设1258亿元,约占五分之一。为了应对严峻的水危机,大幅度增加水利投资是必要的,但同时也需要相应加大制度建设的力度。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必须伴随大规模的制度建设,否则不仅不能保证大量工程发挥预期效益,而且随着工程效益的迅速衰减,可能会将我们的水问题拖入更加复杂的境地。
节水型社会建设最能够反映对治水模式转型的要求。我们认为,未来20年中国非常有必要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也是中国解决水问题的根本出路。节水型社会包含三重相互联系的特征,微观上资源利用的高效率,中观上资源配置的高效益,宏观上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建立节水型社会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核心是通过大规模的制度建设,降低水治理的各种成本,建立促进节水和精心用水管水的激励机制。建设节水型社会要比调水工程经济成本低得多,社会收益高得多,这正是制度建设最主要的节约作用。
节水型社会的建立,是一个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诱致性制度变迁为辅的过程,不仅需要水利部门发挥重要作用,更需要各级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目前水利部组织的节水型社会试点工作已经取得初步经验,我们建议优先在西北和华北缺水地区推广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经验,待取得一定成效后再向全国推广。
【内容提要】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与用水严重浪费的现象普遍共存,建设节水型社会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未来20年中国需要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这是中国应对水危机的根本出路,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节水型社会建设,是水利部门的一项基本任务,同时应作为各级地方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特别应成为华北和西北地区各级地方政府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日常性工作。
什么是节水型社会?如何建设节水型社会?建成什么样的节水型社会?这是新世纪中国治水面临的重大课题。西北黑河流域中游的张掖地区是我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试点,提供了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制度实践。近期作者两次赴张掖实地调研,在充分吸收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张掖的试点经验进行理论总结,尝试概括节水型社会的特征、实现途径和运行机制,使其有更大范围的指导意义。
节水型社会是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包含三重相互联系的特征:微观上资源利用的高效率;中观上资源配置的高效益;宏观上资源利用的可持续。节水型社会体现了人类发展的现念,代表着高度的社会文明,也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国现状用水效率普遍不高,用水效益更为低下,部分地区已经超过水资源承载能力,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任务有很强的紧迫性和艰巨性。
建立节水型社会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核心是大规模的制度建设。张掖的实践证明,水权理论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了现实可行的制度框架。实施水权管理是从传统用水粗放型社会走向节水型社会的具体途径,内容包括:(1)落实和强化宏观上的总量控制;(2)根据总量约束制定发展战略和调整经济布局;(3)将总量指标逐级向下分配,明确各用水单元的权利和义务;(4)建设计量和监控等支撑水权制度运行的硬件基础设施;(5)建立用水者协会等水权管理的软件基础设施。建立水权制度,实施水权管理,是一项崭新的事业,要在实践中探索和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和完善。
有效的运行机制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关键。张掖的实践表明,建立有效的节水型社会运行机制,要正确处理水资源利用和管理中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建立三者有机结合的新型水治理结构;重塑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政府调控下迅速扩大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重新审视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在政府引导下逐步引入全社会的广泛参与。有效的节水型社会运行机制要求政府运作方式经历“四个转变”:从分割管理转向统一管理;从工程建管转向宏观调控;从排斥市场转向市场友好;从封闭决策转向参与透明。
建设节水型社会要求治水模式的转型。我国的治水模式必须从过度依赖工程建设转向制度建设,从硬件建设为主转向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协调发展,从工程投资优先转向制度投资优先。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治水迎来继建国初期以来的第二个投资,水利部提出了从工程水利转向资源水利的治水新思路,并以此指导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资源水利重视资源管理,核心是制度建设,它的提出标志着中国治水开始从大规模的工程建设走向大规模的制度建设。中国人民在过去50年的治水实践中建设了高度的工程文明,同样有能力在未来50年建设高度的制度文明。
一、中国水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
中国目前在以最稀缺的水资源和最脆弱的水生态环境,支撑着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负担着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类活动,使我们面临着历史上极为严峻的水危机。中国在未来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以及未来50年迈向中等收入国家的道路上,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将长期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中国的水危机已经引起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美国兰德公司提出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瓶颈之一就是缺水和污染,它们对增长率的负面影响达到1.5-1.9%,高于能源价格上涨和外商投资下降的影响。 OECD的中国研究报告认为,水的低质量和低效率构成中国发展的重大挑战。
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与用水严重浪费的现象普遍共存,建设节水型社会已经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2001年初,由43位院士和300名专家提交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报告》认为,解决我国水的问题,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建设节水型社会,确立节流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的指导原则。国家“十五”计划纲要首次明确提出要建设节水型社会。2002年8月修订的新水法规定,要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
中国应对水危机需要综合战略,关键是建立节水型社会。黄淮海流域是中国水短缺最为严重的地区,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研究报告,如果黄淮海地区水管理能够达到欧洲发达国家的水平,并在减少废物排放及废水集中处理方面投资,节水潜力达到500-800亿M3,不仅完全能够弥补北方需水量的不足,而且将大大改善中国的水环境。南水北调工程建成通水后,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北方缺水,而如果不能有效提高北方的用水效率和控制污染,将有25-40%的调水量被浪费。南水北调工程要发挥预期效益,避免“大调水、大污染、大浪费”,关键在于北方能否全面建立节水型社会。
节水是中国应对水危机的最有效途径,节水导向的战略适用于整个中国,不仅适用于缺水北方,也同样适用于丰水的南方。节水不仅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缓解资源供给压力,而且可以减少污水排放、降低供水投资。据《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报告》预测,我国2010年供水设施单位投资约8元/M3,污水处理约为10元/M3,而节水仅需3元/M3。相对于调水和治污,节水不仅成本较低,而且有很高的生态环境正外部性。节水等于减污,在主要受水质型缺水困扰的南方,也有很强的节水需求。特别是南方很多省份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速度大大高于北方,城市水源不足和水质问题十分突出,面临不亚于北方的节水压力。因此,不论水资源短缺的地区,还是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不论枯水年,还是丰水年,不论农业还是工业,都有必要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可以认为,全面建立节水机制、全面实施节水战略、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中国缺水和污染问题的根本出路。
什么是节水型社会?如何建设节水型社会?建成什么样的节水型社会?这是新世纪中国治水面临的重大课题。为了探索节水型社会的实践经验,从去年开始,水利部选择甘肃张掖、辽宁大连、四川绵阳等地区进行节水型社会试点。张掖市是2002年3月水利部确定的全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的试点,也是我国首次开展的区域性综合节水示范项目,已经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张掖的试点工作对于我们认识节水型社会有重要参考价值,2003年8月,我们两次赴张掖实地考察,回京后充分吸收和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尝试对张掖经验做初步的理论总结。
篇6
关键词:水利经济 水资源 探索与实践
水是生命的起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都江堰、郑国渠到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古往今来人们在不停地探索和利用水资源的同时,也深刻地认识到,没有一种资源对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这种经济形态就是水利经济。
所谓水利经济,是指人类根据水资源条件在不同的区域所建立起来的具有一定特色的经济系统。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理解,试对水利经济的概念进行了初步分析。
一、水利经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水利是一切经济的命脉,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构建和谐社会和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建国以来,我国的水利事业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现已初步形成了防洪、排涝、灌溉、供水、发电等水利工程体系,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但我们还应当看到,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污染严重、水土流失依然是我们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瓶颈,在构建和谐社会和树立科学发展观的进程中,全面发展水利经济是十分重要和紧迫的。
二、水利经济的特点
1、系统性
水利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经济学系统,涉及到经济学中的供给、需求与市场、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同时还包括资源环境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等等。
2、稀缺性
根据相关资料报告,中国的水资源总量为25330亿立方米。其中,北方水资源量为4761亿立方米,占全国的18.8%;南方水资源总量20569亿立方米,占全国的81.2%。世界人均水资源量为6918立方米/人,中国为2220立方米/人,只有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三分之一。水资源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差别较大,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少,时空分布不均的矛盾难以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量持续增长,水资源短缺将长期存在。
3、竞争性
水的问题,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水利经济是一种经济形态,作为市场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高效、有序的竞争必不可少。这里其实是水与经济的关系。而经济发展,其承载力要有一个度。这种度的因素,叠加在一起就是一个综合系统。一个流域应该有一个综合承载力。如果你超过了这个承载力,就会自然的产生竞争,我们现在面临的挑战就是,要在开发、保护、竞争之间寻求一个平衡。
4、其它特性
水资源说到底它是政治问题,政府在水利经济系统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作为生态环境资源的公共水资源的特性决定了水利经济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特殊地位。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国家对水利设施加大了投资力度,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更加重视,这给现代水利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水利经济的组成
1、从水资源的自然资源属性发展的水利经济
水资源的自然资源属性是指其作为生产过程的投入要素所体现的特征。自然水经过加工处理以后能成为生活消费用的饮用水、工业用水等等。这些都是水资源自然资源属性的具体表现,它能够为人类产生经济价值提供效益。从这方面发展的水利经济体系主要包括水利工程、自来水供应、农田灌溉及节水工程等,其中节水技术是现代水利经济未来的重点发展领域。
2、从水资源的资产属性发展的水利经济
水资源的资产属性是指仅仅通过水的所有权的运用便能为所有者带来经济效益所体现的特征。作为自然资源之一的水资源,其第一大经济特性就是稀缺性,其稀缺性同时包含着物质稀缺性和经济稀缺性两个方面,当一社会机构取得一定的水域所有权后,那就视为生产工具,能为所有者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方面主要包括水电工程、水产养殖、水运、水权价值评估与交易等。
3、从水的环境资源属性发展的水利经济
水资源环境是人类社会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资源在作为资源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要处理分解、净化还原、转化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废弃物和其它有害影响等,这就需要使用者在利用水资源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其进行保值和增值,由此产生出来的经济产业包括污水收集与处理、水环境监测与评估、水生态保护、水体净化与恢复技术等。
4、从水的生态资源属性发展的水利经济
水资源还具备与人类生产生活直接相关或无关的生态功能。这部分功能表现为:水资源不仅是生命的构成要素,更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包括生命系统在内的整个生态系统维持的必备要素。所有的自然生命都包含水,都需要水来维持。从水的生态资源属性发展的水利经济主要包括绿化建设、植被与恢复、湿地保持、地下水保护等。这些是生态和环境的基本要素,也是水利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
四、现阶段如何正确发展水利经济
水利经济主要是围绕水资源的自然资源属性和资产属性而建立的经济模式,现阶段水利经济则是围绕水资源的属性体系建立起来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特征的经济系统。要把和水相关的因素,整合成一个系统,不是靠一个个分散的部门能够管理好的,而是要更好的发展水务一体化体系建设;强调资源整合和政府及市场调节作用。
1、政府的作用
水资源属国家和集体所有,水务管理部门负责管理。实行水资源的使用权与市场化的原则,政府保留水资源用于生态保护的权利,行使生态保护的一切职能;制订水资源产权相关法律和规划,确定不同水域的功能;制订一般水产品和服务产业的市场动作规则。
2、市场的作用
篇7
本课是苏科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生命之源——水单元内容与校本资源结合而开发的内容。本课分为三个阶段,以亲身参与、实践的方式了解周围的水资源。有关环保知识——树立环保意识——落实环保行动为主线开展活动。水是生命的源泉,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要素,同土地、能源等构成人类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随着人口与经济的增长,世界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水环境的不断恶化,水资源的紧缺已成为世人所关注的全球性问题。同样,在我国工业比较密集,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水污染是广泛存在的问题。虽然本地区不缺乏水资源,但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水污染的情况不同程度的存在。
本课的内容很适合学生进行专题研究式学习,开展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因此采用“提出问题——制订计划——展开探究——汇报交流”的思路进行,分三个阶段来完成,第一阶段围绕“水”的主题提出研究的问题,整理,筛选问题,结合研究问题自由分组,制定研究计划;然后第二阶段安排2—3周的时间进行研究;第三阶段组织学生交流和分享研究成果。在确定研究问题阶段中,注意让学生提出的问题既不脱离科学知识,又要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紧密联系;在资源开发上,要让学生认识到信息不仅来自于书本,而是来自于广阔的社会生活,解决问题不应局限于课堂,应课内、课外结合,还应注重同学间的合作与分享。用专题式研究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课程学习的意义,更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设计意图和学生实际情况,预设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过程和方法:
1初步了解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步骤,开展好关于“水”的研究活动:
2通过活动,使学生从中学会调查、实验、查找资料等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分析、整合能力。
3、学会图画、图片、图表、实验、书面报告等形式记录、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
科学知识“
1、了解水污染的成因,并知道水污染的防治以及处理方法。
2、认识到水污染对本地环境造成的危害,积极的防止水污染与本地人们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亲身的经历,使学生在实践中保护水资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2、通过查阅资料、实验、访谈,感受水污染对生命的危害及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从而增强环保意识。
3、通过交流,积极倡议并保护水环境,并落实到今后的行动之中。
第一教时,
一、欣赏大自然美丽的水体,(产生热爱祖国山河的热情)
二、说说你的感受
三、录象显示身边受污染水的情况,说说你对我们周围的水有什么感受呢?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问题吗?
四、把学生的问题整理归类确定几个有探究价值可以实践的问题
(1),我们周围的水状况到底怎样?
(2)、我们周围的水资源有没有被污染怎样被污染?
(3)、污染的水对动物植物以及人类的危害?
(4)、人们对水资源过去和现在的保护意识是怎样的?
(5)、污染水对人们的生活农业生产带来那些危害
(6)我们将来怎么做?……
五、根据确定的问题结合自己的兴趣、居住比较近的同学自由组成研究小组推荐小组长
六、小组讨论制定研究计划
小组讨论制定研究计划
研究的问题
组长:组员:
研究的方法:
研究的步骤
研究的情况
研究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交流小组的研究计划其他同学提出意见修改完善计划
教师具体指导:具体研究我们周围水的状况,我们要针对问题先查阅资料,然后调查访问,实地观察,取样实验,最后得出结论。
第二阶段:水——生命之源
一导入
1、课前课件出示美丽的水景图(一个小朋友在给一只小鸡喂树页上滴下的水)问: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那小朋友为什么给它喂树叶上滴下的水呢?
假如有一天地球上没有水将会怎么样?
师小结:为防止地球上有一天没有水了,所以世界上专门为水制定了一个节日世界水日,3月22日。
二、新授:
(一):污水和清水的比较
1、那么作为生命之源的水原本应该是怎样的呢?
2、、那我们周围的水是这样的吗呢?课前我们曾调查了化工厂河里的水说说你们都发现什么?
3、这些水和生命之源的水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这样的水我们可以喝吗?为什么?
(二):研究水污染对动物的危害?
小结汇报:你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呢?如果让小金鱼继续生活下去会怎么样?
(三):讨论周围水资源情况
1、化工厂河里的水是这种情况,那么你们家旁边的水情况又是如何呢?
2、你家周围的水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那么其他地方水又是怎样呢?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资料
3、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感受呢?,课前老师让你们调查自来水,以前多少元一吨,现在多少元一吨?为什么要涨价?我们应该怎样节约用水?
9、我们能为保护水资源做些什么?(小组讨论一下)
三、全课小结:
1、今天这一课我们主要研究了什么?
四、课外延伸:
那么我们用这种方法还可以研究水污染什么样的问题?
整体设计意图:
保护家乡的水资源是海门是市级课题《绿色教育与科学探究》的子课题,课题在实施的过程中,张严校长曾上过阶段一:提出问题制订计划,瑞祥小学上过阶段三:的信息交流展示研究结果,基于此我们选择阶段二:按计划进行研究中的一部分:化工厂周围的水对动植物有什么危害?
在课的导入部分,通过课件场景引发学生猜想,从而培养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的猜想能力,引出课题水是生命之源,因为我们课前调查了化工厂河里的水,让学生了解一种科学探究的方法:实地观察,取样留本,学会比较。然后让学生体验金鱼在清水和污水中的不同表现,来感受自己取回的水是比较严重的污水(里面含有许多有毒物质),同时又做到不危及小金鱼的生命,对学生进行了珍爱生命的教育,体现绿色教育的本意。
虽然全班同学一起观察了化工厂周围的许多河流,为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我们周围水资源的现状,让学生把自己家周围水资源情况向全班同学介绍,又通过网络图片的显示,更全面了解水资源破坏的严重性,从而激发学生从我做起,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迫切性,让全社会都来参与,共同维护我们的生命之源——水。
第三阶段
1、谈话导入
同学们,经过两个月对我们周围的水资源调查研究,你们已经有了不少的收获
2、以小组为单位全班流活动
(1)、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来汇报一下,用你们的文字、图画、数据等来说说你们研究的结果
(2)、其他同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学认真倾听,并提出自己的疑问或发表一下你自己的看法
(3)、小组进行评价,再全班进行评价
3、教师收集的资料与学生进行共享
4、师生共同讨论升华环保意识
篇8
一、我国水能关系问题提出的背景
国际背景。全球层面对水与能源关联问题的高度重视,2014 年3月22日“世界水日”,联合国了《世界水资源发展报告 2014――水与能源》报告,呼吁各国政府在制定能源发展政策时要考虑到水资源承载能力。国际能源署(IEA)提出,全球能源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增速是能源需求增速的两倍左右,2010年全球能源生产抽取水约5830亿立方米,约占世界15%的总取用水量,其中水消耗量(即抽取后未返回)为660亿立方米;到2035年水消耗量将提高85%,气候变化将进一步加剧水资源供应压力。目前全世界仍有近8亿人口无法获得清洁的水资源,13亿人口用不上电,为此,联合国大会将2005―2015年确定为“生命之水”国际行动十年,2014―2024年为能源可持续发展十年,凸显了水资源和能源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水资源和能源作为联系经济增长、提升社会公平性和环境的纽带,实现两者的协同发展对提高全球福利水平至关重要。
国内背景。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深入推动,我国能源需求较长时间内仍保持较快增长,近期仍将依赖传统的化石能源,能源需求增长拉动煤炭等化石能源产业快速发展,预计2020年我国火力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分别约占总装机的60% 和总发电量的69%,这会进一步加剧水资源供应压力,导致能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面临的水资源约束凸显;同时,我国能源资源与水资源分布极为均衡,能源安全和水资源保障的矛盾十分突出,能源生产基地多处于缺水区域,水资源缺乏增加了经济和环境成本,新能源规模持续扩大也增加了水资源安全供应的潜在风险等问题。综合来看,我国水能关系面临较大挑战。
二、不同能源开发利用方式的水资源约束分析
(一)煤炭开发利用的水资源约束
煤电基地与水资源分布不协调,是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关键问题。煤炭资源与水资源呈逆向分布,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水资源匮乏。原煤生产量占全国90%以上的矿区均位于严重干旱缺水的西北、东北、山西、内蒙古以及豫西地区,国内71%的重点矿区缺水,其中40%严重缺水。近几年煤炭基地的快速发展及配套产业的兴起,矿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2010年,煤炭开采、燃煤发电这两个行业消耗980亿立方米,接近全国总淡水量的15%。目前,我国仍在煤炭资源丰富但水资源匮乏的地区发展水资源密集产业。煤化工属高耗水产业:直接液化1吨油耗水约7立方米,间接液化1吨油耗水约 12立方米,合成氨耗水约12.5立方米/吨,甲醇耗水约8立方米/吨。并且,煤化工项目排污量极大,如神华集团煤制油项目污水产量达到479万吨/年,每生产1吨液化油要产生污水4.79吨。
(二)非常规油气发展的水资源约束
与传统化石燃料相比,油砂、页岩气和水力压裂等非常规油气的开采用水量更大,页岩气开采采用的水压裂法对水资源的依赖性极大。页岩气开发也会导致水质污染,美国政府已开始立法监管页岩气开发对水资源的破坏问题。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15%左右,推动用较清洁的天然气替代煤炭。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数据,我国页岩气技术可采储量约31.6万亿立方米,约占全球储量的19%,大规模开发页岩气需要重视非常规油气开发的水资源约束,以及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水资源污染问题,并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
(三)生物质能源发展面临的水约束问题
与化石燃料相比,生产生物燃料的水资源需求量更大,需要充分的水资源保障。IEA的研究表明,甘蔗乙醇加工生产的耗水量和取水量都高达106―107升/吨油当量。我国《生物质能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3000兆瓦,生物质燃气达到30亿立方米/年,固体成型生物质燃料达到1000万吨/年,生物液体燃料达到500万吨/年。考虑到生物质能源发展会进一步加剧水和能源的相互依赖性,所以生物质能源的技术与区域选择需要平衡能源问题和水资源供应问题,降低政策实施的综合成本。
(四)核电发展面临的水资源约束
核电发展需要较大的耗水量,缺少冷却水已成为内陆核电厂发展的重要约束。2003―2009年夏季,欧美多个内陆核电厂因为缺少冷却水而出现了被迫停运的状况。日本福岛核事故后,我国核电建设一度陷入低潮,但在目前调结构、稳增长的大背景下,内陆核电又进入了新的发展期。地方和企业积极行动,目前已有多个省份提出要发展核电,31个厂址已完成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运行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结合国际事件,我国内陆核电的发展需要慎重考虑水资源供应问题。
(五)新能源发展面临的水资源约束
电力部门中除火力发电外,新再生能源技术也要消耗水资源。麦肯锡公司将我国各种发电技术的耗水指标进行对比,从全生命周期角度看,生物质发电技术是典型的高耗水发电技术(约耗水178立方米/千兆瓦时);水电技术发电水耗约68立方米/千兆瓦时;风力发电技术其耗水量(0.3立方米/千兆瓦时)远低于燃煤和燃气电厂,是缺水地区首选的技术;太阳能热电站的水资源需求较大,其耗水量(3立方米/千兆瓦时)与燃煤电厂、核电接近。因此,在缺水地区进行新能源开发利用考虑相关技术的耗水问题非常关键。
三、当前我国水能关系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我国能源开局与水资源分布不匹配的矛盾日益突出
总体上我国能源开局与水资源分布不匹配,两者的矛盾日益突出。能源工业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中的关键行业之一,我国水资源与能源生产现状,两者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西北地区作为我国能源工业最大的基地,石油、天然气、煤炭产量几乎占全国一半左右,然而水资源匮乏已严重制约了西北地区能源工业发展。目前面临的水资源匮乏、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将会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水资源将成为制约该区域能源综合开发的瓶颈,进而影响到我国能源战略的顺利实施。
(二)未来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会进一步恶化水能关系
综合各家机构预测,未来中国中长期能源需求持续增长,水资源压力将持续增大。国际能源署(IEA)预测,与2010年相比,2035年中国能源生产的水消耗将增长83%,并且主要是煤炭的生产和消费,集中在干旱缺水的西部地区,这同时也会加剧城市水资源短缺。为满足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加大煤电开发会加剧水资源紧张形势,同时导致环境污染和碳排放增长。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的数据,未来中国拟建的燃煤电厂有51%将建在水资源紧缺指数较高或极高的地区,拟建电厂每年耗水高达100亿立方米。如果《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的14个煤炭基地建设目标得以实现,2020年仅采煤产业需水量将达到81.51亿立方米/年。煤炭基地规划与水资源现状存在尖锐矛盾,如果不按照水能关系及时作出调整,将会导致严重的用水安全、能源安全,影响到城市的正常运行。
(三)能源结构转型或对区域水资源供应产生较大影响
随着我国城市雾霾问题日益加重,加快推进煤炭替代就成为重要的治理措施之一。2013年我国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的重点建议之一是采用煤制天然气等更为清洁的天然气取代煤炭,但“煤制气”在冷却、生产及净化过程中耗水量很大,每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需6―10 升水,20亿立方米/年的煤制天然气项目耗水量高达2500万吨/年。目前,我国已批准建设9座大型煤制气工厂,年产超过370亿立方米合成天然气,年耗水2亿吨。因此在努力控制东部地区大气污染的同时,可能会增加他地区的水资源压力,特别是缺水严重的西北地区。
(四)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利用效率较低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我国水资源需求将在较长一段时期内持续增长,用水需求呈刚性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尖锐,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将更为严峻。目前,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恶化等问题十分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为2100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8%。全国年用水总量超过6000亿立方米,年平均缺水量500多亿立方米,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农村有近3亿人口饮水不安全。水资源利用与管理方式粗放,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50,与世界先进水平0.7―0.8有较大差距;不少地方水资源过度开发,黄河流域开发利用程度已经达到76%,淮河流域也达到了53%,海河流域超过了100%,已经超过承载能力,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水体污染严重,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仅为46%。2010年38.6%的河流劣于三类水,三分之二的湖泊富营养化。
四、优化水能关系的主要途径与政策建议
(一)制定水资源与能源发展综合规划
将能源与水资源发展进行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协同效益,最大限度减少负面影响,制定水资源与能源综合利用规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一是推动重点领域水能综合发展。在国家和地区层面全面评估水能关系,促进跨部门合作,在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等重点领域实现水资源与能源的协同发展。二是将水资源作为重要约束和前提条件作为能源项目布局和产业发展的重要考虑。优化能源产业布局,将区域水资源承载力作为能源项目布局的重要前提。传统能源开采炼化、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要根据能源产业的动态变化和水资源的持续供应能力,进行科学的产业布局。主要能源基地实施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规划产能目标要进行科学性评估,根据水资源供应情况及时做出调整,确保我国能源与水资源的双重安全。
(二)重视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水资源约束问题
将用水作为重要约束条件纳入生物质能、页岩气、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当中,积极开展产业发展用水需求评估,根据水资源供应和环境影响科学规划新能源基地的发展布局,确保实现新能源产业对传统能源的替代。从强化水资源保障角度提出我国新能源的发展目标与保障措施,优先选择水好小的新能源开发与利用技术,做好重点能源生产基地的优化布局工作,降低水资源供应压力,实现水能和谐。
(三)充分考虑水资源对生物质能源开发与利用的约束作用
针对我国发展生物能源的初步判断表明,能源作物种植和生物能源生产将进一步加剧我国水资源短缺压力,因此开发生物能源要因地制宜、量水而行,水资源紧缺地区不宜盲目进行能源作物种植及生物质加工生产。第一,选择水资源利用效率高的能源作物种类,以最小的水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生物能源产出;第二,适度从紧发展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产业。坚持“不与农业争水,不与生态环境争水”的原则,根据水资源承载力,开展能源植物的区域化种植;第三,倡导利用有机废弃物生产生物能源,充分挖掘其生物质能潜力,力图规避能源作物种植环节,大幅度降低生物能源生产的水耗。
(四)积极研发能源开发与利用节水技术,提高用水效率
能源生产环节。通过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进一步降低能源开发与利用的水资源需求。一是对煤炭热电厂推广应用干燥冷却技术,使用闭环、干燥和混合冷却系统取代目前的水冷却系统以及水密集型系统,降低水资源消耗,降低火电利用环节水资源消耗。二是在煤炭生产行业尝试矿井水和再生水作为水源,不断提升能源生产中的节水技术和工艺水平,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发展海水、半咸水或废水等非常规水源的替代技术,以及废污水循环利用技术。
能源利用环节。一是将水资源可利用量、水环境容量作为国家产业发展、城市发展的刚性约束,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战略转型。二是通过城市规划和城市水资源综合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发展城市水资源综合管理体系(IUWM),开展水源保护,使用多种水源,减少城市中水和能源消耗量,通过城市水管理系统设计大量减少城市家庭用水。三是在工业、商业、居民等领域推广使用高效节水技术,努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五)建立优化水能关系的政策法律体系
篇9
关键词:迁安;水环境;现状;方向
近年来,迁安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国民生产总值逐步提高,对水资源的需求利用量逐年增大。而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大气降水的相对减少、污染程度的加剧等因素,给研究区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同时,由于矿山等工矿企业工业结构不够合理和粗放式的发展方式,使部分河流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农药化肥、畜牧养殖及生活污水、废物的排放,也是研究区水环境的污染源之一。因此,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采用有效积极的措施治理水体污染,对研究区的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
1研究区概况
迁安市属于河北省唐山市,位于“京津唐”金三角区内,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十分便利。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处海滦河流域,境内有河流16条。属于滦河水系的有12条河流:滦河、青龙河、隔滦河、刘皮庄沙河、三里河、十里河、凉水河、野河、五道沟沙河、冷口沙河、白洋河、徐流河等;属于冀东沿海水系的有4条河流:西沙河、大石河、崇家峪河、管河等。其中滦河是研究区最大的过境河流。
2研究区水环境现状
2.1研究区水环境污染现状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及工业规模的持续扩大,人口增长迅速,城市环境污染问题,特别是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研究区污水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为主,大部分排入滦河。研究区共布设三个地面水监测断面,监测因子为流量、水量、pH、COD、BOD5等五项。使用单项质量指数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滦河上游段水质基本满足地面水V类水质要求,在接纳三里河管道排污后,下游水质明显恶化,劣于地面水V类水质。研究区共设浅层地下水井5个监测点,监测因子为pH、高锰酸盐指数、总硬度、色度、硝酸盐氮等五项。评价方法同地面水,评价结果显示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5项水质指标良好,基本满足地下水Ⅲ类标准要求[1]。污染较为严重的主要为滦河水域,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废水和污水排放量增加,农药残留物随指降雨径流入河道,对水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加上滦河上游拦蓄水量,使得入境水量减少。同时由于城市化速度加快,房地产开发幅度加大,绿化减少,水域面积减少等,都对研究区整个水环境带来不利影响[2]。
2.2研究区水环境防治现状
为确保水环境安全,严防水污染环境事故发生,研究区对滦河沿岸的铁选、化工企业严格督查,取缔关停了无环评手续、无规范尾矿库且超标直排河道的小铁矿;对有废水超标排污隐患的铁选矿进行了停产治理。通过对钢铁、焦化、水泥、造纸、化工、电镀等行业的重点污染企业进行排查,确定了重点督查企业,加大日常监管力度,增加监测频次,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处理。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加强环境污染事故的报告和应急处理工作,组建环境安全应急专家库,配备必备的防护装备、设施和工具,健全水环境污染防范管理制度[3]。到2017年重点河流湖库水质得到进一步改善,国家和河北省考核断面水质实现达标,省控和市控断面水质进一步改善。其中:大黑汀水库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潘家口水库稳定达到Ⅲ类标准,滦河滦县大桥和姜各庄断面水质2016年起达到Ⅲ类标准,陡河涧河口断面水质2016年起达到Ⅳ类标准,遵化黎河(黎河桥)、淋河(淋河桥)、沙河(沙河桥)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标准,还乡河丰北闸断面水质2017年起达到Ⅴ类标准;列入河北省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河流水质逐步改善,石榴河水质于2016年底前达到Ⅴ类标准,迁安三里河水质于2020年前达到Ⅴ类标准;城市及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全部稳定达标,陡河水库和遵化市上关水库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标准,地下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水质;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水质级别保持稳定;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保持稳定不降[4]。
3发展方向
3.1调整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布局
现状地表水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小型水库、塘坝规模较小,引水工程年久失修,不能充分发挥效益。今后研究区应加强地表水的开发利用,在适宜的地段增建小型水库、塘坝,增加引水工程,并对现有的地表水工程加强管理和日常维护[5]。(1)入境水开发:现状入境水的开发主要是首钢矿业公司的马兰庄水源地,依据对该水源地的入境地表水可利用量评估,其尚有一定开发潜力。因此,今后可在适宜地段加大入境地表水的开发力度,并争取在上游水库取得地表水用水指标。(2)地下水开采布局:现状迁安市地下水开采状况为山区盈余、平原区超采,超采地区主要是滦河平原区的Ⅰ级阶地河漫滩,地下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今后地下水开采布局调整的重点应放在滦河平原,并将增采量主要布置于张官营—麻官营段滦河Ⅰ级阶地、河漫滩,以获得最大的河道渗漏补给量,维持地下水基本采补平衡。山丘区受自然条件及开采条件限制,需水量较小,今后一定时期内地下水开采仍将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但在富水地段,应逐步增加开采。
3.2进一步建设治污工程及中水回用工程
研究区已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使市区的水环境得到初步改善,中水回用工程刚刚起步。但在其它乡镇,污水处理的力度较弱,对水环境的不利影响越来越大。因此,今后应加强治污工程的建设力度[5]。①工业企业内部的污水处理和内部循环重复利用,不能再利用的废水要严格按照排污标准排放。②关停一部分规模小、技术工艺落后、经济效益差、污染严重,并且没有污水处理能力的企业。③在建设城市综合污水处理厂的基础上,做好处理水的再利用规划及远期污水处理规划,促使污水资源化。④加强污水的治理和监管,要制定并逐步完善有关政策、法规和监督管理办法,加强水环境治理和水资源保护方面的执法力度,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水资源(水量和水质)实时监控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刘立斌.迁安市城市水环境改善探索与实践.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3年12月,第11卷第01期.
[2]迁安污水厂环评报告书(报批版).
[3]唐山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4]迁安水资源评价.
篇10
[关键词]自然地理学 实践教学 教学模式
自然地理学课程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自然地理学是我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作为面向通用、兼顾油田水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的专业办学思路,本课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自然地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结构的各要素及其相互影响的机制,提高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和开展地理学研究的能力,为人类科学开发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为人类地球的安危进行科学探索,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将来从事水资源研究与环境保护工作奠定基础。内容涉及地质学、地貌学、水文学、气象、气候学、生物学、土壤学和生态环境学等知识,强调其相关自然地理知识链和知识体系的形成。所选教材为武光和等主编的《自然地理学》(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教委重点教材,2000年第3版)。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实践教学并重的教学方式。实践教学包括课间实验和课后野外综合实习两个方面。
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自然地理学课程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许多地理现象,仅仅通过书本是无法掌握和理解的。通过野外实践教学,可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能力,对具体自然地理现象的鉴别能力,由点及面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地质构造发展的时空想象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实验课是课堂理论教学与野外综合实践教学之间的桥梁。通过实验课,可以使学生掌握自然地理基本工作方法。
自然地理学的实验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还是自然地理学理论教学的延续和关键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自然地理学中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帮助学生掌握区域综合调查及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利用先进的学科理论和先进的仪器帮助学生掌握自然地理学研究的新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是其它学科不能够替代的。
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的模式探讨
以往其他科目的实践教学课程,经常存在着教学内容不完整、不规范、随意性大、实践课程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在教学过程中不容易被检查和评估等缺点,这些也是开展自然地理学课程实践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如何克服这些不利因素,提高教学效果是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的问题。为此教师适当调整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的内容与进度,使两者的知识体系更加连贯系统,增加了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联系。
实验课主要内容包括:矿物、岩石的鉴别和读图作图的方法:主要造岩矿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岩石主要岩石种类的基本特征;地形图、地质图读图与作图,土壤性质的测定等。实验课分小班进行实验教学,学生提交实验报告。
野外实习强调独立观察、独立思考和现场讨论。在充分观察、分析和交流的基础上达到巩固书本知识和提高实际地质工作能力的目的。通过实习,将书本与课堂讲授的自然地理理论与现实地理对象、地理现象紧密联系,学习调查、鉴别、分析、总结等地学工作方法,如室内岩矿鉴定、读图、制图;野外布线、测量、采样、记录和总结报告编写,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感受自然、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的能力。
野外实习地点在河北秦皇岛,实习内容包括:地质罗盘的使用;沉积岩、岩浆岩的野外观察和描述;地质地层关系的观察和描述;地层剖面的野外实测;流水地貌、河流地质作用的观察和描述;水库的建立及其具备的地质条件;海岸地貌、河口沉积观察;土壤和自然植被的观察等。
在野外实习中,对实习工作分为三个步骤:首先进行预习,要求学生在出野外之前首先阅读有关资料,对区域地质、地貌、水文背景和将要观察的地理现象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其次进行现场观察和讨论,在每一个野外地质观察点,首先要求学生独立观察,提出自己的认识,进行现场讨论。教师在必要时做启发性提示。最后总结。在对每个观察点的地学等现象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各种地学现象以及各个观察点之间的关系。
同时在野外实习方式的设计上,强调给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留有充分的空间,提倡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想法。鼓励学生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提出自己的方案和设计,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真正体会到野外工作的重要性和乐趣,增加对自然的了解和热爱。学生反映,野外实习时间虽然不长,但能够真正做到有所收获,对整个课程学习很有帮助。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水资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