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工程实践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0: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专业工程实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矿业工程;实验课程;改革;计算机技术;实践创新;
作者简介:王少勇(1983—),男,山东烟台人,博士,工程师,主要从事采矿工程实验教学与管理。
随着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的不断发展,高校内部的矿业工程实验室也需要紧随矿业发展的新趋势,加大对专业性人才的培养力度。高等学校的专业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其教学内容更贴近专业领域、紧跟学科发展[1]。相应的实验课程内容的改革在矿业工程方面也如火如荼,随着近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不断引发行业的创新发展,新型技术的介绍与推广将有助于采矿专业本科生更好地了解矿业发展新形势,有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2]。北京科技大学近年来关注矿业发展的最新动向,在矿业工程实验课程中引入更多的技术热点,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改革的宝贵经验。
1矿业工程实验课设置
矿业工程实验室依托采矿工程国家重点学科,是“金属矿山高效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自由开放的学术氛围和国内领先的研究方向。我校矿业工程除了在传统领域保持进步外,近年来也在膏体充填、溶浸采矿等领域持续投入。实验教学相比于理论教学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实验当中[3],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课程内容涵盖了我校优势专业,保证了学生全面发展的可能性,确保了学习内容的系统化、多样化。
1.1通风实验
本实验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作业环境有害因素、通风风流流速、通风除尘系统运行检测方法、原理、仪器使用操作。具体实验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1.1风流点压力及压差的测定
了解压差计、皮托管的构造原理,熟悉使用皮托管、压差计测定实验风筒内风流的静压、动压、全压及压差的方法。全面理解抽出式、压入式通风过程中静压、动压及全压三种压力之间的关系。
1.1.2风流速度和速度场系数的测定
用风表测定点速、巷道内平均风速、实验风筒内风流某断面上速度场系数。
1.1.3通风机性能测定实验
通风系统使用一台离心式小型通风机,其进风口连接风筒,采用抽出式通风,即在风筒入口附近特定断面I上测出风流的相对静压,用此值换算风速和风机进口的动压,在风筒断面II上测出风速的相对静压,用以求算通风机的有效静压。
1.2特殊采矿技术实验
通过此实验帮助学生了解溶浸采矿新技术、新工艺,对溶浸采矿技术的基本方法、原理、工艺流程、设备、设施。实验内容共分为两个部分:首先进行堆浸渗透性实验,了解堆浸工艺流程,学会测试矿堆的渗透性,了解浸出率、酸耗的测试方法。其次进行搅拌浸出实验,熟悉溶浸采矿实验室搅拌浸出实验的全过程,包括矿样处理和制备、天平的使用、溶浸液的配置、浸出液的分离、pH和En计的观察和使用等。
1.3金属矿产资源与开发技术实验
金属矿产资源与开发技术实验有助于新生了解矿业发展的新技术、新进展,初步掌握金属矿产资源开采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手段。实验包括以下两方面。
1.3.1膏体充填实验系统认识
观察与描述膏体充填系统各组成部分,亲自制作膏体料浆,感受膏体的形态,并测试膏体的流动性指标。
1.3.2无轨运输设备模拟培训系统认识
认识无轨运输设备模拟培训系统构成,并上机操作无轨运输设备模拟培训系统。
1.4矿山地质学
通过矿床地质学、各类矿床主要特征、矿床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矿产勘查与矿山地质工作等内容的系统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各类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条件以及开发中的工程特征;掌握地下水基本知识和矿坑地下水的预测与防治方法;掌握地质勘查和矿山地质基本工作方法;能够读懂各种地质图件。
1.5散体动力学与放矿实验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能了解松散矿岩体介质的物理力学特性,掌握矿石回收指标与采场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熟悉离散元颗粒流数值模拟软件建模和分析过程,从而能对崩落矿岩运动机理和规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实验课程体系实践与完善
近年来,为了响应国家智能化采矿的战略需要,在实验课程中增加了很多计算机模拟课程,我校矿业工程在以下方面开设计算机模拟课程,具体包括:
2.1数字矿山技术实验
通过应用矿山专业软件,将采矿学基本理论与计算机相结合,使学生掌握先进的矿山设计方法和设计理念。使用Surpac、3DMine软件进行露天、地下矿的设计,学会并掌握地质数据库、地质模型、统计与地质统计、品位模型、露天采矿和地下采矿设计等内容。
2.2矿山安全技术及工程实验
本实验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了解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组成,掌握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工作原理,熟悉尾矿库在线安全监测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从而能对矿山安全技术工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主要包括以下实验内容。
2.2.1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教学实验
开展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实地演练,分别模拟下井人员与地面控制人员,操作软件查看“井下人员”定位信息、下井考勤信息等。
2.2.2尾矿库监测数字化教学实验
了解尾矿库在线安全监测系统各组成部分,学会操作尾矿库在线安全监测系统,分析位移、浸润线随降雨量的变化规律。
2.3矿山运输与提升实验
本实验主要包括井下机车“信集闭”运输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参观、观察与描述;井下机车“信集闭”运输系统的上机操作演练;上机操作卡车gps调度系统,熟悉软件功能。
篇2
2018年吉林省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8.5%,已经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进入高校校园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大学生的个体素质差异也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大学新生都对所学专业不太了解,既不明白自己学习的专业“是什么”,也不清楚自己学习的专业“有什么用”。专业导论是面向大学新生的一门专业入门课程,在进入专业课程学习之前,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本专业的目标和要求,概述核心思想、课程结构、方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学习热情,介绍与学习者未来职业的关系等的引导课程。[1]
但是,通过查阅文献结合本专业实践,发现导论课程存在着以下问题:教学模式单一,多采用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缺乏实践教学部分;对整个学习过程的监控较弱;学生零基础且主动学习意识不强等。
二、粮食工程导论课程的定位与内容设置
(一)粮食工程导论课程的定位
粮食工程导论课程是粮食工程专业的先导课程,是为剛刚进入学校的一年级新生准备的。这是一门引领学生步入粮食专业领域、了解粮食工程专业的基础性课程。该课程的目的是让刚进入大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了解培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设计其发展方向。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了解粮食工业发展概况,使学生获得粮食工程专业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粮食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容设置
本校粮食工程专业在2015年版本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24学时的粮食工程导论课程,课程安排在第二学期。
(1)认识学校、了解专业。由于中学教育中对职业规划的引导不够充分或是专业调剂原因,很多进入大学的新生往往对学校对所学专业缺乏了解,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学习课程有什么用。专业导论是帮助学生认识学校、了解办学条件和专业情况的课程。通过对学校历史沿革、专业背景、专业培养目标的介绍,新生对本专业的国内外发展概况及本专业与相关学科或专业的关系、本专业的定位及相关行业的发展状况、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目标、本专业的教学资源、深造的通道、就业前景及本行业所需的工程素质等有所了解。[2]
(2)课程体系解读。课程体系由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与配合构成,解读课程体系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关系,熟悉选修课设置的意义及其选课操作模式。[3]课程体系的解读可以使学生了解大学四年需要“学什么”,能帮助学生了解本专业应掌握的基本知识结构和制定学习规划,为新生的学习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3)专业知识概述。粮食工程导论课程的教学目的不是让学生掌握很多粮食工程具体的专业知识,而是通过本课程介绍粮食工程的专业术语,了解粮食的定义,初步了解粮食科学和工程技术基础的基本知识框架,了解粮食加工工艺技术的研究、粮食质量安全研究、粮食储藏和流通等。
三、粮食工程导论课程的实践探索
(一)微课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时长一般控制在15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面向学生学习的课程元素。2017年粮食工程导论为加强课程建设,实现导论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申报粮食工程导论微课建设。
粮食工程导论微课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按导论课程内容由若干微课要素组成。粮食工程导论每次微课只讲述一个教学知识点或解决一个问题,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粮食工程导论微课选择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录制微课,学生通过阅读、自主学习就能理解的内容不录制微课。
(二)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它具有教学信息清晰明确、重新建构学习流程的特点。翻转课堂是一种在互联网支持下打破时空壁垒,让学生能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粮食工程导论课程将课程内容中难点、重点通过微课进行课前信息传递,教师将录制好的视频传给学生供学生学习,并留下思考题目。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探究、解决问题。粮食工程导论课选择12学时的教学内容,通过翻转课堂微课这种形式来实现,解决零基础学生在学习涵盖专业知识的专业导论课程缺乏学习兴趣的问题。
(三)蓝墨云班课平台
蓝墨云班课是由一款利用移动智能设备开展课堂内外即时反馈互动教学的云服务平台。粮食工程导论课程采用这一平台进行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设计。课前利用平台“资源库”功能进行粮食工程导论微课的课前推送。课中以“投票问卷”“测试”“课堂抢答”“小组评议”等功能进行师生互动、解决学生的问题。
(四)与专业认识实习相结合
粮食工程专业将专业导论课和认识实习安排在同一学期,前8周学习专业导论课程,第10周进行专业认识实习。通过这种延伸将专业导论课与认识实习有效衔接,强化学生学习兴趣。专业导论课程的专业介绍、专业知识概述与参观粮食工程相关实验室、实训车间(稻谷加工工艺车间、油脂加工平台)、粮食企业实习就业基地有机衔接,为专业导论课起到良好的扩展与促进作用。
篇3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药工程;实践教学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国际化的趋势,为提高高等学校工程教育质量,过去的十年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我国已经引起了各高校的广泛重视。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始于1992年,开始进行建筑学、土木工程等6个工科专业评估,同时探索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1,2]。2006年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签约国,正式开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2016年的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上,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会员,工程教育认证同时在我国全面开展[3]。全国高校制药工程专业的工程教育认证开始于2012年,华东理工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的制药工程专业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到2016年已有12所高校的制药工程专业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内涵就是建构“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并突出过程的持续改进。
制药工程专业是一门涉及药学、化学、生物学、工程学和管理学的交叉学科,涵盖了中药制药、化学制药、生物制药和药物制剂与工程等内容。旨在培养从事产品设计、生产、营销、维护和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运行和服务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4]。制药工程的专业特点是实践性强、专业性强,其中实践教学是制药工程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思维、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5,6]。本文将结合传统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要求,探讨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
一、改革实验课程体系,培养系统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专业实验、课程设计、认识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专业实验的课程设置中,内容涵盖药物合成、中药提取、药理学、制药设备、化学与仪器或设备的分析以及工程基础实验等。首先,实验内容均为认知性和验证性实验,大部分实验都是按照实验教材进行重复性实验,并且由教师逐个步骤进行指导,学生得到的数据与结果基本相同,出现的问题也大同小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其次,课程内容相对独立,每门课程根据课程情况设置实验内容,各学科之间关联性小,不利于学生系统知识的培养,不能够使学生充分认识制药过程的复杂性、完整性和综合性[7,8]。最后,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工程教育认证的毕业要求中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的安全和环境因素未列入教学内容中。基于以上问题,实验教学改革中应设计药学综合性实验,内容涉及化学药物(同一品种)的合成或中药的提取纯化、工艺设计、质量控制、药理学实验、药物制剂及制药设备或仪器实验,使学生巩固药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系统性和知识结构体系的完整性。设计创新性实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题目的自选或根据教师成熟的科研结果,从查阅文献、实验方案的设计、操作实验、分析结果和结论、提出问题并加以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培养目标。除在理论课程体系中加入《制药安全工程概论》等课程外,实验课程教师要在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加入实验安全教育和三废处理方法等内容,培养学生在学习工作中的安全和环保意识,同时也符合毕业要求中具有良好的环境保护和职业安全意识。
二、建立完善稳定的生产实习基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制药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生产实习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部分,能够加强学生独立工作能力[9]。生产实习主要以参观、认识和参与生产的形式为主,由于学生人数多、生产周期、工厂检修和安全卫生等问题,存在实习单位落实难、学生动手机会少、参观走马观花及学生理论知识不扎实等现象,学生在生产实习期间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和对制药过程的整体、全面的了解受到限制[10]。因此,学校应加强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建设完整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同时随着计算机在药物领域的广泛应用,建设校内仿真实习基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仿真操作使学生对制药过程的生产原理、生产工艺、操作规程以及安全和环保问题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在生产实习之前,由指导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对制药过程中的生产工艺流程、工程学基础知识、设备原理及结构、主要工艺参数、企业概况、产品工艺规程及安全环保问题进行讲解,并提出一些问题。做好学生生产实习前的准备工作,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有条理有目的的学习。
三、改革教学模式,深化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制药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是本专业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环节,是学生运用综合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一次全面考核。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工程设计的基本程序、原则和方法,熟悉查阅技术资料、国家技术规范、正确运用公式和数据,并运用简洁的文字、图形和工程语言正确表达设计思想和结果。同时也是为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以往的教学存在以下一些缺点:(1)题目设定上不能发挥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教师给定的题目往往大同小异,并且可能与毕业设计或今后的工作关系不大,同组学生的设计内容基本相同。(2)课程设计过程中学生理论知识的正确运用不能得到保证,设计过程中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也不善于与指导教师沟通。设计过程中,还有部分理论课程没有进行,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还不能够完全掌握和正确运用,也是导致一些设计不合理的根本原因。(3)教学时间不利于保证学生课程设计的全覆盖,课程设计的时间固定为2周,且大部分与考研时间冲突,因此,导致考研的同学基本上不参与,同组同学做了大部分工作。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需要探索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改革。首先,运用导入式或启发式教学,在课程设计开始前,由相关专业的理论课教师对课程设计中涉及的工艺流程、工艺计算、设备或仪器以及制药环境保护和安全等问题进行重点讲解,使学生充分理解设计过程中所涉及的工程学问题。其次,在每学期开学提前进行课程设计分组,在理论教学进行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讨论设计题目的选择,学生可以尽早查阅文献和数据,开始进行设计的准备工作,同时,在设计过程中,每周固定设置讨论教学环节,由指导教师与学生、学生各组间的讨论组成,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最后,对考研学生,可以进行开放性课程设计模式,利用考研完成后进行课程设计,提高这部分学生的课程设计质量。
四、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制药工程学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制药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最重要的教学环节[11,12]。目前,由于教师的科研评价体系和师资结构等问题,大部分教师的毕业环节选题以科研项目为主,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数量较少,导致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工程设计的比例较低,质量也不高。因此,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对师资队伍的结构进行优化,并且在现有师资队伍结构的基础上,可以加大对教师工程学理论知识的培训,同时聘请企业工程师与校内指导教师组成毕业教学环节的“双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根据学生的就业方向,建议各指导教师进行导向性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对于一些具有考研意向的学生,指导教师可以选择以科研项目为主的毕业论文或设计,尽早进入实验室进行系统的科研能力培养,从文献检索、文献总结和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总结以及论文的撰写进行系统培养。对于准备进入生产岗位的学生,可以选择和工厂相关的品种进行毕业论文或设计,使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岗位特点,工厂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程等内容。以上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的改革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的核心理念。
五、结语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高等学校工程教育需转变人才培养的思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核心理念为指导,切实提升工程人才培养的质量。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思维、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社会及用人单位的人才培养需求,制药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应深化对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建立完善实践教学平台,优化实践教学资源和师资队伍。从而使实践教学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同时也有利于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制药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1]朱静.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大学生培养的实践路径———以制药工程专业为例[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3(2):96-98.
[2]谢小银,刘冠辰,陈丽,等.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化学工程专业实践环节建设的几点感悟[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7,34(6):41-43.
[3]王世盛,高志刚,郭修晗,等.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制药工程专业生产实习[J].化工高等教育,2017,34(4):81-84.
[4]刘慧,张珩,祝宏,等.制药工程专业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的初建[J].药学教育,2015,31(01):75-77.
[5]颜雪明,肖新荣,谭倪.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13,30(1):45-48.
[6]冯修猛,王俊林,刘春凤,等.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7):295-297.
[7]钟方丽,陈帅,薛健飞,等.地方工科院校药学类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6,33(12):30-33.
[8]王德利,汤海峰,刘永红,等.高校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0):15-17.
[9]叶云,钟英英,廖兰,等.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的探讨[J].广州化工,2016,44(1):206-207.
[10]薛健飞,张扬,周鸿立,等.生物制药专业生产实习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6,33(8):70-73.
[11]杨华,王亚晶,王坚毅,等.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药学教育,2016,32(3):64-67.
篇4
关键词:生物工程专业;综合实验课程;教学实践
一、开设生物工程本科专业综合实验课程的意义
学院根据教育部2012年出版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以及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生物工程专业规范》,将基因工程、生物分离工程、酶工程、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发酵工程和生物工程设备等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3-4]。这些专业核心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部分课程也开设了相应的实验课。由于生物工程专业开设的课程较多,涉及领域较广,致使核心课程的授课学时受到限制,相关实验课程以基础性或者验证性的实验内容为主,涉及综合性实验项目较少[5-6]。实验课程采用常规教学模式,即学生课前预习实验原理、步骤方法等,实验员将实验所有药品和试剂准备好,授课过程中,学生按照实验教材的实验步骤“照单抓药”式地完成实验内容[7]。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与方法,突出单一知识点,但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不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全面理解与应用,较难将所学知识全面融会贯通。为了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根据学院目前专业课程实验课程的开设现状,针对生物工程专业开设了“生物工程综合实验”课程。该课程符合广东省部分生物工程类企业对基因工程、生物反应器、分离纯化等基本的操作技能要求,该课程将多门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有机地融为一体,促进了学生对现代生物技术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使学生具有了团队合作精神,独立思考完成实验的能力,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思维意识和科研能力。
二、米曲霉蛋白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发酵、纯化及其应用的综合实验课程设计模式
综合性实验是将基础理论知识点与实验操作基本技能进行有机的结合,由多个具有内在关联的小实验组成,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必须认真做好每个小实验,然后将所有小实验结果有机串联在一起,达到生产出具体产品或者解决具体问题的目的[8-9]。为了让生物工程综合实验课程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尽量做到将专业核心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有机融合,因此,选取了米曲霉蛋白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发酵、纯化及其应用作为综合实验的教学内容。由于蛋白酶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工业用酶,占有全世界工业用酶至少60%以上份额,碱性蛋白酶又占总蛋白酶的一半以上,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工和皮革等行业;而当前商品化的碱性蛋白酶主要来源于细菌,来源于真菌的较少,从真菌中开发蛋白酶也就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米曲霉是我国传统发酵食品中重要微生物菌种,该菌产生的蛋白酶对大豆蛋白具有较强的水解作用,对大豆水解物中脱苦味和独特风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0]。
(一)生物信息学实验模块
生物信息学实验模块主要由表1中2.1的“米曲霉碱性蛋白酶基因的序列分析及表达引物的设计”实验内容组成,该实验要求学生利用BioEdit7.0序列软件查看米曲霉碱性蛋白酶的基因序列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利用GenBank数据库的Blast程序对蛋白酶基因的序列分析,预测其信号肽、前导肽和成熟肽序列,利用Oligo7.0软件对表达引物的设计,学会在引物上添加限制性内切酶位点及保护碱基,以便在下一步实验中获得的PCR产物并顺利酶切。
(二)基因工程实验模块
基因工程实验模块是整个综合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实验2、实验3和实验4的内容组成,该部分主要是对目的基因的PCR扩增、纯化和酶切,然后将目的基因连接至提取出的质粒上,获得重组表达载体,通过电转化将该载体整合到毕赤酵母基因组上,对毕赤酵母转化子基因组的提取,采用基因组PCR技术鉴定目的基因整合结果,通过一系列的基因工程实验技术,让学生加深对基因工程基本理论的理解,以及对基因工程常规操作技术具有熟练的掌握。
(三)发酵工程实验模块
发酵工程实验模块主要是由实验5组成,利用基因工程实验模块构建的工程菌株,分别在三角瓶和发酵罐中进行诱导表达。在三角瓶中发酵采用500mL三角瓶装液量为100mL;而在发酵罐中,采用逐步扩大培养方式,即用多个500mL三角瓶活化菌株后,接种到10L发酵罐中扩大培养,再接种至100L发酵罐中进行诱导表达。本实验模块让学生认识到,采用不同的生物反应器培养,菌株的生长、产酶能力等都具有显著的差异,通过理解发酵曲线(pH曲线、溶氧曲线、温度曲线、补料曲线和搅拌速率曲线等)来判断发酵罐中菌体的生长情况。
(四)生物分离工程实验模块
生物分离工程实验模块主要由实验6和实验8组成。本实验模块利用板框过滤技术或离心技术将菌体与发酵液进行分离,对发酵液中的重组蛋白酶采用膜分离技术进行浓缩,对浓缩后的发酵液采用硫酸铵盐析、溶解透析获得粗酶液。对大豆肽饮料采取等电点沉淀法去除未溶解的大豆分离蛋白,采用膜分离技术对其浓缩,提高大豆肽饮料中活性肽的含量。通过该实验模块让学生理解生物产品分离中发酵液的预处理、沉淀分离、膜分离、生物产品的浓缩等原理及基本技能。
(五)酶工程实验模块
酶工程实验模块由实验7和实验8组成。该实验模块使学生认识到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和发酵技术获得蛋白酶,是目前制备酶制剂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对重组酶的基本酶学性质的测定,获得的最适合温度、最适合pH等实验结果,指导对大豆分离蛋白的水解,并制备出活性肽饮料。让学生从实验中理解酶学性质测定的重要性,以及了解蛋白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三、综合实验课程的教学实践
(一)课程安排
开设综合实验课程要求学生已完成微生物学、分子生物、生物化学、生物工程设备、基因工程等课程的学习,因此,该课程安排在大学三年级的第二学期,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共计80学时,全天候进行实验,以确保实验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二)实验分组情况
在实验课程中,常常由于学生分工不明确,试剂、药品和设备等数量的不足导致整个实验课程嘈杂、教学秩序混乱,因此,本课程将3~4名学生分为一个小组,将常规的设备、试剂和药品(如移液枪、三角瓶、烧杯、琼脂粉等)分配到每个小组,由小组支配使用管理,直到本课程实验全部完成后再归还实验室。
(三)课堂的组织教学
本课程采用学院的自编教材《生物工程综合大实验》,要求学生课前认真预习,理解实验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各个方面。每次实验之前,任课教师对本次实验的小实验组成、实验原理、小实验间的关联,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实验结果的预测等方面均要向学生详细讲授,使学生理解本次实验内容。学生根据自己对实验教材的预习情况,结合教师对实验内容的讲授,小组内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形成本小组的具体实验方案后,才能动手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是实验操作的主体,要求学生必须全程参与所有的实验操作,即每个实验环节都由学生自己完成,如培养基的制备、各种试剂溶液的配制等。指导教师主要是指导和监督学生动手操作,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对学生每一阶段的实验结果进行总结与分析,针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数据和现象要进行重点讲解分析,这对扩展学生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具有巨大的帮助作用。
(四)考核方法
实验成绩是衡量评定学生学习情况的根本依据,合理的成绩评定方式,对提高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11-12]。本课程的成绩评定主要是由3部分组成(考勤和团队协作占10%、实验操作动手能力占20%、实验报告占70%)。“考勤和团队协作”部分由小组长牵头,以及组员间相互监督来评定组员的分数。“实验操作动手能力”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整个实验课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评定分数。“实验报告”部分由实验报告的格式、科学术语表述、语句通顺情况、实验结果以及对结果的分析等组成,实验报告格式参照学校学报论文的撰写格式,让学生初步掌握论文的写作规范,实验结果中的表格、图片等均要求提供原始数据和图片,对实验中出现异常现象必须要有合理的解释和说明。
篇5
关键词: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61-4
1.引言
实践教学是车辆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1]。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专业基本操作技能、研究创新能力与创业意识,对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改革,贯彻落实南华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一基三实”“一路三建”的办学思路,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实践教学的内容包括实验教学、实习教学和设计教学[2]。
2.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车辆工程R到萄У闹匾组成部分和主要教学环节,包括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和理论课程内安排的实验教学环节。其基本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验证和巩固理论知识,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分析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主动研究的探索创新精神。
根据汽车专业实验大纲的要求,我校车辆工程系开设59项实验,建立7个实验室。在满足实验教学的同时,使车辆实验室具备高水平装置研发和改造的能力,为车辆专业教师科研工作提供支撑,能指导研究生实验工作,使其成为组织本科生参加各类专业竞赛。
3.实习环节
实习环节紧密联系生产实际进行, 带着问题、带着任务、带着课题进行实习。实习环节主要包括:
(1)认识实习:通过对典型的汽车相关生产经营企业或单位的参观,学生对车辆专业涉及的设计、制造、营销等环节有一个全面认识,初步树立工程观念,为后续课程的教学创造条件。
(2)生产实习:主要以工人身份顶岗或跟班劳动的形式进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本专业的主要生产技能。通过生产实习可以加深学生对汽车专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巩固专业思想,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激发学习热情。
(3)毕业实习:将学生的毕业设计与就业和创业结合,老师与企业共同商定满足企业需求的毕业设计方案,邀请企业带着毕业设计方案来学校招聘,学生以工程技术人员身份顶岗或跟班劳动的形式进行毕业实习。引导学生深入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生产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生产的组织管理能力,并在工作中结合自己的毕业设计课题(论文)收集各种资料。
4.设计环节
设计环节主要包括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设计选题要求符合车辆专业培养目标,满足教学基本要求,围绕本学科和专业,提倡选择与当前车辆专业发展方向结合,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课题;选题应能够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车辆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较全面的训练,通过设计教学环节,使得理论认识深化,知识领域扩展,专业技能延伸,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设计教学环节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每个指导教师应对整个设计阶段的教学活动全面负责。指导教师应具备中级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有整车或汽车零部件实际设计、研究或制造工作的经验,具有与课题相关范围内较全面的知识,教风严谨、责任心强,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既培养学生又能出科研成果。
教研室做好指导教师、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由指导教师向学生下达设计任务书,公布设计工作要求、质量评分标准等有关管理规定。设计教学结束后,教研室组织学生按时按质将完成论文或设计说明、计算资料、图纸、实验数据、报告等,组织相关教师集体评阅,开展答辩工作,按照学校指定设计答辩评分参考标准公正评分。
5.总结
通过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加强了实践教学的规范管理,实现了车辆专业培养目标,培养了车辆学生专业基本操作技能、研究创新能力与创业意识,同时,对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改革,保障教学质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建立了实践教学相关的规章制度,使实践教学有章可循,完成了校院两级实践教学管理体制的衔接。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实践工程 商务英语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3.118
应用型和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是各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目标。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其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践教学环节的成败得失。因此,语言应用技能与商务实践能力结合的商务英语教学体系的建立尤为重要。我们结合专业特点、人才培养定位,以及地域特点,课题组对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严格的调研与修订,摸索出一套科学的、合理的、能够加强学生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1 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体系
1.1 理论教学部分
由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和专业课程教育平台按照组成学科专业的大基础教育两级平台,模块是专业知识体系的内容分解,并按其结构与功能组合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等课程模块。第一学年开设综合英语、英语视听等语言基础课程,帮助学生实现英语语言框架的知识培养和听说读写能力全方位的认知,为开展商务知识的教学打造语言基础。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的理论课程主要以商务类课程为主,提高学生对商务知识的认识。
1.2 实践教学部分
由实践教学课程平台按其内容与功能组合分为实验实训课程、集中实践教学、创新实践活动等课程模块。在第一版块的实践教学以语言技能训练为主辅以商务礼仪指导实训,开设商务英语口语、语音、商务英语听力、公关礼仪实训、商务英语谈判训练等课程,使学生直接从英语语言基础进入商务知识学习,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第二版块的集中实践教学进行与商务工作关系密切的地区产品市场调查、企业产品促销及邀请赞助、公司项目分析实践(毕业设计)等教学,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逐步地提高。第三版块的实践教学为创新实践活动,主要加强学生技能拓展、素质拓展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
2 商务英语实践教学工程的建设
2.1 理论联系实际,以就业岗位为导向,重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课程内容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理论知识的理解为辅;每一个课程群大都有与之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比如:英语专业技能课程对应商务谈判实训、进出口单证业务实训;英语专业基础课程对应英语视听说技能实训、英语专业必修课程对应市场调查、公司邀请赞助实践等;在寒暑假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暑期社会调查、商务知识扩展大作业等。实践教学环节贯穿整个培养过程,直至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
2.2 环环相扣,以技能提升为目标,组合商务英语实践模块
模块一:语言基础技能实践。该实践教学项目贯穿整个大学三年学习过程。尤其以第一学年为重,即专业认知实训和英语基本技能训练。新生进校之初,学校安排相关教师进行专业认知实训,使学生对本专业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与认知,从而制定出相应的学习计划与职业方向规划,避免学习的盲目性与无条理性。此外充分利语言实验室、语言学习软件平台、商务实训室等对学生进行英语语音语调、商务英语听说、公关礼仪实训、商务英语翻译等单项技能的实践操练。
模块二:商务专业技能实践。该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安排在第二、三、四、五学期,通过外贸业务学习软件平台、集中实践教学等进行仿真训练和市场实战训练,使学生掌握进出口业务工作的基本环节。如实践技能要求较高的单证制作中的实践操作部分,除了利用单证制作软件进行仿真操作之外,可以帮助学生联系往届毕业生的业务案例进行一对一的参与讲解操作。对于实践性较强商务英语谈判、进出口贸易实务等课程,可以将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设计相关的教学任务与集中实践教学相结合安排学生从事公司邀请赞助、地区产品市场调查等活动,甚至可以联系合作企业参与广交会、华交会等交易会谈判与接洽实训。同时,针对概念比较抽象的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等课程,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接触证券交易所,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系统的分析讲解,使学生能够较快地对相关内容融会贯通。
模块三: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该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在第五、六学期。经过两年半的专业学习与训练,将学校的优秀学生派送到已搭建的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为期六周左右的实际业务训练和操作。毕业生到只有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进行实习,学生才能将在校习得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加深、细化和熟练,并以此检验校内实践教学成效和学生学习的效果。这是商务英语专业工学结合的主要部分。指导教师不定期地到学生实习单位进行了解和指导,解答学生工作中的困惑,消除学生的不健康想法。学生通过总结整个实习过程的表现与经验,撰写3000字左右的实习心得,为适应工作岗位需求就及业作充分准备。
2.3 注重人文素质培养,以学生素质拓展为基石,突出能力本位的实践创新
学生综合人文素质分为基本素质和职业素质两部分。加强对学生综合人文素质的培养以及人文与科技素质课程模块的设定,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交往合作能力、专业行为能力、自我完善与发展能力,保证学生目前和未来的社会生活需要。在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创新实践活动模块”充分体现了学校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学生在技能拓展、素质拓展、创新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可以通过多种实践方式开拓自己的潜力,展示自己的能力,参加各种省级、国家级的外语技能大赛、演讲比赛、、暑期社会实践调查等等来拓宽其视野,加强专业素质和修养。
参考文献:
[1]蓝劲松.高等教育与人才市场,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篇7
【关键词】 软件工程 实践教学 工作过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西安翻译学院教改项目,项目编号:J12B17。
引 言
软件工程专业是以计算机科学、系统工程和管理科学为基础,研究软件项目开发方法和软件项目管理,突出对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和软件工程素质培养的专业。教学过程中强调对学生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训练,而实践教学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方面,具有任何理论教学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大多数国内高校都设置了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并增设了工程实践环节,但由于该专业开设时间不长,各院校普遍缺乏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过程管理,效果不甚理想,具体表现为“体系不全,缺乏管理,考核不力”。因此,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对实践过程进行有效监管,加强实践成绩考核与评价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把突出理论教学向“实践引领理论”教学过渡,是软件工程专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软件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由于各院校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生源素质等实际情况各有不同,我院软件工程专业对先进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进行了本地化改造,在充分考虑学生、教师、产业和社会利益相关者需求的基础上,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和IT行业的人才需求标准,提出基于工作过程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 。将工作过程引入到应用型本科软件工程专业教学中,构建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实践教学体系,开展多层次的实践技能训练,交替循环地使学生在模拟和真实的生产环境中锻炼,以工作质量来评价教学质量,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人”和合格的“职业人”。
我院软件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可以用“一个目标,三个培养阶段、多个实践环节”加以概括。
(1)一个教学目标
以把学生造就成“懂理论、能动手、会实践、敢创新、善管理、高素质”软件专门人才为目标,通过对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工程化改造,优化调整课程体系、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大胆改进教学方法,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全面体现关键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的思想,逐步形成理论、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设计为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使学生个人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都得到均衡发展,更好地适应了软件行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
(2)三个培养阶段
按照阶梯理论和软件工程思想及学生学习规律,将学生学习阶段划分为程序阶段、程序系统阶段和项目阶段。
程序设计阶段,通过C语言、数据结构课程的讲解和课程设计,使学生理解面向过程程序设计基本思想和掌握基本算法,能够编写小型控制台应用程序。
程序系统阶段,通过Java语言、C#、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工程课程的讲解和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编程能力,同时学会桌面Windows应用程序的开发技巧和使用工程化思想开发小型桌面软件。
项目阶段,通过网页设计与制作、Oracle数据库、Web程序设计、软件测试课程的讲解,最终通过学生项目分组协作开发实现目前主流Web应用程序开发,培养质量意识和团队协作开发能力。
(3)多个实践环节
根据学生学习阶段和不同课程内容,在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我院为软件工程专业设置了多个实践环节。
除课内上机外,根据三个阶段软件人才培养的要求,将主干课程按开课顺序均匀分布到每个学期并安排了课程设计或大作业,在二年级后学生每学期还开设校内项目实训环节,邀请企业IT工程师共同商定实训题目,制订实训计划,实训中模拟企业实际开发流程和规范,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共同担当辅导教师,指导学生顺利完成项目,师生共同努力完成从学生到企业员工角色的转变。
实践考核和评价体系的建立
实践考核和评价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抓好这一环节,能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正确合理的评估,从而促进实践教学的改进和提高。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方式不同于传统的理论课程考核方法,其更侧重于对学生的分析能力、动手能力、文档写作能力、团队协作及创新能力的考核。
课内实践、课程设计主要考核学生个人能力,偏重于业务能力可考核,可以从学习态度、完成质量,编码规范等方面考核。
项目实践、工程实训成绩既要考核学生个人业务能力还要考核职业综合素质,可以增加自我学习能力、工作主动性、职业规范、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考核。
考核中总成绩可以划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个人业务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可定义明细项目,并采用不同的分数权重,最终得到一个总的实践分数。这种考核结果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实践学习情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于每个实践环节中提交的作品,要组织校内专业教师、企业教师、学生参与,考核同时也是实践质量的评价会,通过学生自己的讲解、交流、软件演示及行业专家对作品的点评,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差距并进一步提高职业兴趣。每次评出的优秀作品要分类保存,教师在做专业教育时可以向学生展示,使新生加深对专业的认识,可谓一举多得。
结 论
实践教学是培养复合实用型软件技术人才的重要环节。我们依据工程化实践教学理念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化开发能力和职业素质,并进而形成一个融基础理论、实验教学、工程实践为一体的整体化培养机制,学生职业态度和关键业务能力培养初见成效。新的实践考核评价体系改革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各方面素质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志林,周佳男.基于CDIO模式的计算机和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J].现代物业,2010,(05) .
[2]陈伟珍,邓岐杏.基于工作过程实施项目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2011,(2).
[3]张运波,陈明锐.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2).
[4]徐玲,张小洪,文俊浩等.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计算机教育,2010,(14):137-139 .
[5]杨红云,孙爱珍,何火娇等.“双导师制”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14).
[6]董跃华,杨书新,李淑芝.软件工程专业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9,(03).
[7]吕海东,葛日波. 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探析[J].计算机教育,2010,(24).
[8]高安芹,牟伟.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课程改革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09,(18).
篇8
关键词: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0 引言
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建筑市场,房地产等相关企业需要的是即要有较强的工程管理能力又要精通技术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因此,我们在进行课程改革时重点考虑的是怎样使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满足市场对人才规格的要求,这需要重构工程管理专业的新型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即采用综合性实践取代原来单一的教学内容,因此,开展工程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1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管理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而且必须掌握土木工程等基本技术、方法和手段及现代管理科学,在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同时必须具有一定的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及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这些都在建设部高等工程管理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工程管理专业(四年制本科)培养方案》中明确要求的;同时,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越来越要求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有专业实践经验即所谓的“上手快”,这是社会节奏的加快和市场竞争的激烈客观要求。仅仅依靠理论学习显然是无法实现这些能力的培养,也即无法达到社会对工程管理专业的现实要求的,而工程技术实践是每项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也是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更是检验并发展设计理论必要手段及实践标准。
因此,对工程管理学生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增强实践认识,即加强工程技术实践技能的培训,是贯彻培养工程管理专业方案、满足社会对专业的客观需求,使知识能够学以致用的重要手段。
2 工程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问题分析
2.1 校外实习实践成本高、难度大,导致实习实践往往流于形式
施工企业的生产由于受《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理》的约束,故在接收学生实习时风险过高且企业社会责任较重,同时企业需要支付一定的培训、管理成本以满足接收学生实习需要,但各学校普遍存在实践教学经费严重不足,因此这部分费用及风险不能以合理的形式从学校及相关的单位得到弥补。
众所周知,企业是以盈利为首要目标的,在这种情况下大多企业不愿接收学生实习是很自然的。
因此,很多学校将校外实习变为校内“自习”,或是将学生“放羊”或者一些实习只能是“走马观花”,结果是很多的院系,只能考核学生的实习日志和报告,无法重视具体的实习过程和效果,实习实践只能会流于形式。
2.2 现行实践教学安排导致实习实践难以深入,很难实现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并满足用人单位学生实践能力的客观要求
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主要环节包括实验、社会调查、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这样的教学安排在一定程度上收到理论联系实际、从实践中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效果,但是相对于1~2年以上工期的工程而言,各学校集中实践教学一般安排在期末的第17、18、19三周,学生即便是到工地现场去,看到的也只能是很少的一部分,很短的一个阶段。其次,几十个学生同时到一个工地大都只能走马观花,很难深入。因为真正能够查阅现场资料、亲自动手干一干、接触实物、是不太现实的。再有,实习单位和带队教师都会十分担心安全问题,因为学生人数多并且工地现场情况复杂,从安全角度看学生集中地出现在某一工地很难管理亦即会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在这情况下实习效果也只能为安全让步了。
总体来说,实践教学中存在着不实际、不全面,不深入,不安全等问题。
2.3 实践手段及内容很难与生产实践统一
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没有紧贴企业的生产、科研的实际,因此多数企业并不欢迎学生的实习,原因是实习的内容比较空洞,学生在实习期间只能给企业增添不少的成本及带来很多的管理问题却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在这情况下有的企业虽然勉强接接收学生实习,但大都不会给学生指派现场指导教师并分配实际的工作,学生每天去工地只能走马观花,很难参与到实际工程中去,实习效果可想而知。
2.4 对学生实践效果的考核评价过于刚性
目前,实习日记、实习报告、专题作业、实践单位评价意见、实践单位考勤记录、实践答辩是多数院校对学生生产实践效果评价的主要几个方面,除了实践答辩,其他几方面指标缺乏柔性,因为只有实践答辩才能够真正反映学生实践效果,实践效果“软管理”也就不易体现,尤其是分散实习时,由于缺乏教师对学生实践全程的持续监督、无法实现教师与学生实践场所的有效沟通,抄袭或造假情况极易发生,学生的实践效果很难得到客观评价。
3 加强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建议
篇9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应具有完备的知识体系的支撑,该知识体系必须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理论能够指导实践,实践能够深化理论的知识体系。[1]然而,从用人企业反馈的信息以及通过对毕业生的回访来看,毕业生的知识水平仍然是差强人意。从学校培养层面分析,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不足较为明显。笔者从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规划入手,理清工程管理实践教学的体系构成及内在关系,剖析工程管理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结合工程管理实践教学提出进行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为工程管理实践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可参考建议。
一、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知识体系构成
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体系如表1所示[2]。第一类,实验类。随着大型工程建设项目的增加及项目群的普遍化,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越来越重要,良好的计算机基础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有效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是不可缺少的基本工具。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应用、基本的程序开发、设计语言的掌握为后续工程管理专业软件的学习和应用提供技能基础,使毕业生不仅是一个软件的操作工,更能够运用自己的知识发现软件的不足,不断提高工作准确度。工程管理专业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工程基础的管理类人才,所以需要工程和管理两方面并重。工程材料实验是学生对工程有具体认识的第一步,是从纸上谈兵到身临其境的重要转折点,通过混凝土的基本构件实验能够帮助学生具体了解建筑的各部分构造、实现方式和具体作用,加之相应的力学受力实验分析,能够实现相关知识体系的整体贯穿。管理类知识体系的构建,其主要体现方式为各种相关模拟软件的实践,通过设定与实际运营公司相匹配的情景模式,组成管理团队,承担不同的角色,来完成设定的任务。通过模拟场景的训练,学习和处理工作中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找出对策。第二类,实习类。认识实习是学生对本专业有感性认识的第一步,是体现专业差别的第一步。良好的认识实习有助于全面了解工程领域的过去、现状和未来,从不同层面认识本专业的领域范畴,提升对本专业的发展空间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课程实习是对课程内所学知识的进一步深化,与课程设计有着同样的作用。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背景要求较高,而工程类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操作实践性强,没有动手操作很难深入理解其工艺程序。比如工程测量中各种量测工具的使用、工程施工中脚手架的搭设方式等都需要通过课程实习来掌握。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是深受重视的两类实习,其中生产实习是在已经学习过工程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后进行的,是对前期理论和实践课程的全面的概括和进一步的深化。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习的种类是多方面的,比如面向施工企业的施工现场管理,面向房地产市场的前期策划分析、成本预算分析、招标与成本分析,面向咨询服务的工程监理、项目管理模式咨询等。高校可根据办学特色及学生的自主意愿进行相应选择。毕业实习的分散性较大,往往结合学生的毕业走向而定,继续深造的可以选择研究类的实习项目,走向工作岗位的可以选择应用类的实习项目,以便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奠定基础。第三类,设计类。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体现对本门课程及前续相关课程的整体理解和分析,理论教学的过程往往是分章节的,知识点是打乱的,通过课程设计能够提高对该课程的整体把握程度,加深对相应知识的理解,体现相关知识的完整性。由于其任务量较大,涵盖内容较多,不能作为平时作业或者在课程考试中体现出其价值,需要课程设计环节加以强化。毕业设计是对本专业涵盖的所有知识的整体回顾,是对工程管理专业知识体系的一个完整搭建。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毕业设计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学生的选题要与学校的办学特色相结合,突出自己的专业方向特长,并最好与毕业实习相结合,做到重点突出,兼顾全面。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完整独立的教学体系,只有全面有效践行这一体系才能更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3]
二、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
(一)教学资源不足
高校实验室教师岗位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导致实验室岗位教师欠缺且层次不一。[4]由于专业知识的欠缺加之人员缺少导致工作量巨大,使实验教师没有精力也没有动力钻研实验原理、细化实验过程、改善实验条件。并且目前不少青年教师也都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学历水平有着显著的提高,但实践能力却由于缺少相应的训练而略显不足。这就导致一些实践性较强、形式较为复杂的实验课程难以深入展开,实验现象难以解释清楚,实验结果并不理想,学生难以从实验中获益。另一方面,工程类实验往往为破坏性实验,比如混凝土梁的受压破坏实验,准备一组实验历时周期长,并且耗资巨大,一旦破坏,不能重复进行,而相应的实验经费有限,很难满足学生对实验量及实验精度的要求。还有一些实验需要借助模拟仿真软件来完成,但是购买软件的成本高昂,并且需要一定的硬件设施支持和专业的人员维护,还要考虑软件升级、市场成熟度以及教师培训等后续工作,这对学校而言不仅仅是资金的问题,还有配套体系的建立的问题,很多高校在此环节都难以做到尽善尽美。
(二)实习类实践教学安全问题突出
工程管理专业的现场实习尤其是生产实习环节,需要在工地一线完成,而现实中的建设工地生产环境较差,危险较多。并且工地的安全生产守则也不准作业人员之外的人深入施工重地参观学习。[5]这些实际问题使企业不愿意安排学生进入施工现场实习,或者只同意学生在工地参观学习,导致学习效果明显欠佳,施工的具体工艺无法进行操作演习。对于学校而言,组织学生去企业实践,除了安全问题,同时还要考虑为学生的出行和培训支付一定的实践成本和管理费用,包括交通、住宿、餐饮、讲课、培训等,而学校的实习经费有限,无法支付太多的费用。在安全和资金的双重约束下,企业不愿意接收学生来进行相关实习。
(三)设计类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
实践教学付出劳动较多,而工作量却无法量化计算。从联系实习单位到入驻企业实习,最后完成实习,进行实习答辩和实习报告撰写,需要花费实习指导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这些工作在工作量计算时却没有纳入相应的计算程序。实习工作量的制定往往是按照学生人数而定,最后成果的判定只是依托学生提交的实习报告。这种现实情况导致指导实习干好干坏,干多干少,没有评价标准,严重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这种情况同时导致了学生对实习的认识不足,往往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实习过程也是敷衍了事,形成实习的恶性循环。
三、工程管理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一)加强学校相关资源建设
通过提高师资水平,加大实验室建设,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加强学校实验资源建设。首先整合教师队伍,完善实验室教师岗位,做到专岗专职,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鼓励教师参加教师专业岗位培训。兴建各类型专业实验室,比如项目管理沙盘实验室,施工工具模拟实验室。实验设施的完善可以使工程中难以具体操作完成的实验方案转移到实验室中完成,比如施工脚手架的搭设工艺,由于搭设时高空作业多,一般很难在施工现场参观学习,搭建施工器具实验室可以把脚手架搭设在室内供学生近距离参观模拟。对于施工难度大、危险系数高、实验成本高的实验,比如预应力钢筋的张拉实验等,可以在实验室模拟完成。这样既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又节约了成本,提高了对学生的安全保证。购买专业软件实现与市场接轨。学校购买项目管理模拟软件、工程造价预算软件以及招投标模拟软件等,并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培训学习。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技能大赛。由于学生在校期间已经对专业软件进行了相应的学习,在进入企业之后能够较快适应企业的工作模式。
(二)强化校企合作
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基地,改变实习方式,鼓励动态实习,达到强化校企合作的目的。建立校企合作基地,为学生提供校外实践机会,鼓励教师到合作企业兼职,参与企业的项目运作,既能为企业服务又能够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同时,校内教师的参与还能起到督促学生完成实习任务的效果。变集中实习为分散实习,鼓励学生自己寻找实习单位。[6]一方面锻炼了学生接触社会的能力,另一方面自己寻找实习单位往往实习人员较少,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具体指导,有助于提升实习效果。改变集中时间实习为长期不断实习。教学计划安排的实习往往是集中两三周的时间进行,而工程建设项目往往周期较长,短期内无法接触学习到较多施工工艺。如果频繁转换施工现场又容易走马观花,实习效果不佳。因此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长期对某一具体项目进行跟踪实习,能够完整学习具体建设项目的过程。
(三)完善实践教学考评体系
通过完善评价考核机制,提高教师工作热情,激发学生实习兴趣,达到完善实践教学考评体系的目的。建立实践教学专项评价指标体系,完善相应的工作量考核标准,改变以单纯的实习报告总结实习效果的模式。对于学生,要求多项实习成果结合,利用多种手段完成实习。比如定期上交实习日志、实习现场照片采集、实习单位考评,校内指导教师与实习单位相关负责人联系回访,做好对学生的监督工作。实习结束之后还要求学生对实习进行相应答辩,以评判学生的最终实习成绩。对实习工作提供实践教学教育基金,对实习优秀的学生颁发实践教学优秀专项奖励,以鼓励学生重视实习,尽最大的努力做好实习。[7]对于教师,把联系实习单位、指导实习进程纳入教师的考核体系,加强教师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通过设置实践教学成果奖,对实习指导教师给予相应奖励,并且还应将实践教学环节纳入评价专业建设水平的一部分,设置精品实践教学实施体系,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参考文献:
[1]沈勤,叶聚峰,张建明.加强工程管理知识教育的理论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9(2):82-84.
[2]曾德珩,杨宇,任宏.《工程管理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的研究与制定[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2):15-20.
[3]雷晓莉,李书敏,杨立春.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4):86-87.
[4]温修春,侯佩欣,岳晴.工程管理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7):120-121.
[5]刘长华,李雅婷.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大学教育,2015(7):167-169.
[6]杨耀红,聂相田.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教育特色及发展策略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26(6):126-129.
篇10
关键词:BIM技术;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一、引言
美国Autodesk公司的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可以用来展示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建筑方案设计、工程结构设计、建筑功能与环境(节能、日照、通风和遮阳)分析、沟通管理、二维算量与计价、工程虚拟施工、建筑的建造及营运过程、竣工结算等各项技术,建筑内各个部分、各个系统都可以完整全面的体现出来。所以说BIM在当前工程行业的发展中已经成为了极为重要的一种技术手段,而作为高等学校教学的推进,为了提升相应学习人员对于后续具体工程领域相关工作的认知和落实效果,就需要从这种BIM技术的应用落实入手进行分析,这也是实践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和发展趋势所在,在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合理的运用和落实BIM技术确实能够体现出较强的教学效果,有助于提升教学水平,促使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于后续工作需求,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二、工程管理专业中BIM技术的地位
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工作来说,BIM技术已经成为了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BIM技术的重要地位也得益于当前工程行业中BIM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力度,尤其是随着BIM技术的成熟和优化,相应的发展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值得引起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人员的足够重视。BIM技术为工程项目的设计、优化、造价管理、控制施工进度等课程内容提供了共享信息平台,利于该专业学生对工程项目的整个过程进行一个全面的掌握,从而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BIM技术作为当前我国工程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其创新性作用价值是比较突出的,相对于传统的一些工程管理技术模式,其更是能够直观、准确提升管理效果,并且从BIM技术的实际应用中来看,其涉及到的内容和应用模块也是比较多的,在各个工程项目实施环节中的表现也各不相同,这也就要求相关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应该能够较好地落实应用BIM技术进行实际工作,最少应该掌握一种或者是几种能力进行操作,促使BIM技术能够得到较好作用发挥,尤其是在协调管理过程中,这种BIM技术的作用更是无可替代的。由此可见,在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应用BIM技术也就显得极为必要。
三、基于BIM技术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优势分析
对于当前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对于BIM技术的应用落实来说,其积极作用和价值是比较明显的,这种BIM技术的有效应用主要具备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效果:
1.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于建筑细节的理解和掌握。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来说,促使学生能够较好掌握相应的建筑细节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这种建筑细节的掌握在当前表现出了极强的难度,尤其是随着建筑物复杂性的提升,相应的建筑模型展示难度也随之加大,传统的二维模型展示已经难以满足于建筑细节呈现的各方面需求,很容易产生较多的遗漏点,甚至还容易出现一些偏差问题,进而也就需要进行重点探究,提升其模型展示效果。BIM提供的三维可视化平台与传统的二平台相比更易使学生接受和理解较复杂的建筑细节。所以说BIM技术在这种建筑细节的展示上具备着明显的优势,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建筑各个细节,进而也就能够提升其教学效果。
2.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协同能力。在当前工程管理工作落实过程中,其对于工程管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并且很多工作的落实都无法由单一的人员来完成,这也就需要相应的工程管理工作人员具备着更为理想的协同能力。通过BIM技术的实践教学,能够更好地组织和协调相关学生的时间工作能力,尤其是对于不同单元以及工作领域的落实,更是可以要求学生借助于BIM技术来进行完成,不同学生在这种BIM技术中的不同应用,也就能够表现出理想的协同作业特点,有助于培养日后工作的协同效果,做好实践锻炼。
3.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竞争力。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虽然工程行业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相应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其必须要保障相关人才具备着理想的实践操作能力,仅仅具备理论知识的学生很难适应于社会的发展需求。将BIM技术应用于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也就能够促使学生较好掌握相应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更好地应对后续的工程管理工作需求,进而提升其自身的职业竞争力,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结合起来,避免出现不适合于工程行业职业能力需求的现象出现。
四、基于BIM技术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为了更好地促使相应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工作中能够有效落实应用BIM技术,还需要重点针对相应的教学改革进行重点探究,提升教学适应性,具体的改革措施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转化思想认识。基于BIM技术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应该首先要求相应的教师以及学校管理人员转变思想认识,能够意识到这种BIM技术应用落实的必要性和重要价值,尤其是对于应用BIM技术能够发挥的教学质量提升效益进行分析,进而才能够围绕着BIM技术的教学实践应用进行探索。在思想认识得到转化之后,还需要重点针对相应的硬件投入进行关注,相应BIM技术的应用需要相匹配的硬件投入,保障在具体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能够有效应用相应的硬件设备进行教学工作的落实。‘
2.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对于BIM技术应用于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来看,还需要重点从教师角度进行优化改革,促使教师具备较为理想的素质和职业能力,能够将BIM技术较好的落实到实践教学工作中去,如此才能够提升其应用价值效果。这一方面的要求教师走进企业,承接相关的工程项目,带到课堂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BIM技术进行工程管理。
3.注意渐进性原则的应用。对于BIM技术在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有效落实而言,其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重点把握好渐进性原则,这种渐进性原则也就要求相关教学改革工作应该重点加强对于层次性的掌握,逐步提升相应实践教学中对于BIM技术的审计头应用,从理论知识的讲解到最终工程实践,需要进行逐步深入,提升其最终教学质量水平。
五、结语
工程管理专业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具体到实际的工程项目,就很有必要开发和构建工程管理专业虚拟教学和实训平台。所以对于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来说,重点加强对于BIM技术的应用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基于BIM技术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能够更好提升其教学质量,并且能够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促使其在后续工作中表现出更强的胜任力特点。
作者:蒋芳 单位: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尚,任宏,AlbertP.C.Chan.BIM的工程管理教学改革问题研究(二)—BIM教学改革的作用、规划与建议[J].建筑经济,2015,02:92-96.
[2]尚春静,李艳荣,任思佳,王雪青.基于BIM的工程管理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创新研究[J].建筑经济,2015,09:129-132.
[3]刘成.基于BIM的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实践教学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10:433-437.
[4]姚远.基于BIM的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6,04:248+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