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综合实践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0: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生综合实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生综合实践

篇1

关键词: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2-192-0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宗旨,综合实践活动对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通过开展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他们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将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本文就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作了一些总结与思考。

一、确定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

1、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提出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利用学校开设的活动课或课余、周末等时间开展,因此应结合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拟定综合实践按活动的研究课题。课题的提出、确定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进行。方式一,由教师单独提出综合实践活动课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要,结合自己的专长和学生正在学习的学科内容和当地的实际,提出活动课题,要注意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真正有所收获。方式二:由学生单独提出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学生在生活实践、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对某些现象或问题产生一些疑问或兴趣,想要探个究竟,因此可以由学生将问题提出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方式三:教师与学生共同提出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学生提出的课题常常范围比较广,或者比较笼统,或者可探究性、可操作性不强,此时教师应和学生一起商讨,引导学生对课题的研究方向、范围、探究思路进行修正,共同提出有较高研究价值的课题。

2、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内容要求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包含的内容极其丰富,实用性也很强。要搞好生物综合实践活动,必须精心选择活动内容,注重科学性、可行性、实用性、趣味性和多样性,这样才能取得预期效果。为此,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应注意:第一,课题的内容应尽可能与课堂教学相平行、或互为补充。教学是一个由前向后、由低到高的渐进过程,综合实践活动当然不能超越教学实际。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巩固和加强基础知识的过程,若知识内容超过学生理解的能力,必然会限制活动的开展,不能充分发挥活动的作用。因而在制定目标计划时,首先应计划好教学的进度和活动的内容,不能过于超前和超过课程标准。第二,课题的内容应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学会应用生物学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将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在生物学中有很多内容是与人们生活实际相关的。

二、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1、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应注重学生的实践作用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而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独立操作能力,最终培养创造能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发展个性特长的机会。如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要求学生做贴花实验,制作小型动物模型实验,自己酿制米酒实验。学生的积极性特高,创造的精品倍出,设计制作的动物千姿百态,制造出的图画各具特色,酿制的酒酿香甜可口,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2、因地制宜,根据学校现有条件和当地实际开展

活动的开展需要一定的条件,而每个学校的条件不同,所以教师应因地制宜,根据学校现有条件,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每个学校所处的地方不同,当地的具体情况各异,因此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一些体现地方特色、具有本土特点的综合实践活动。

3、与其他学科联合,实施生物综合实践活动

由于初中学生知识水平的受限制,有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其他学科的知识、用具、药品或研究方法才能实施,因此需要其他学科教师的帮助,或者可以和其他学科联合实施活动的开展。例如,在实施“南昌市玉带河水质污染的研究”时,除了从生物学角度进行研究外,还在化学学科教师的帮助下,从化学污染角度实施了研究,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

4、争取学校和领导的支持,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有的综合实践活动,需要走访有关单位和部门,或是要到一些单位学习培训等,如果兴趣小组私自联系造访,恐无一单位或部门会给予接洽、支持、配合。但如果学校出面联系,并由学校给对方出具介绍信或公函,则将会给活动的开展带来极大的方便和提供有力保障。另外,一些综合实践活动还需要一定的活动经费,需要学校支持。

篇2

1.师生在思想上不够重视作文学习

在农村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只注重学生语文水平和语文成绩的提高,对实践作文教学水平地提高比较轻视。在教学过程中,实践写作的教育意义应该是远大于口头教育模式的。老师在教学中不能利用现实中的事物对学生写作进行积极地教学,不能让文章写作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如,进行《夜空》这篇文章的写作时,夜空寻常可见,学生应该通过自己的眼睛和积极美好的想象进行写作。但学生却将写作当成一种负担,不认真对待,使文章平淡无味。

2.教学模式古板陈旧,不能引起学生兴趣

比如,在进行以《我》为题的作文写作时,老师没有通过积极、有趣的互动形式使学生对自我产生更加深刻、更加明确的认识。

在进行课题要求时,老师只是照着课本要求进行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这种特点不仅表现在人物外貌上,还表现在人物性格和人物日常行为中,下面同学们通过写作介绍一下自己吧!”照本宣科地念完之后就让学生进行写作,毫无趣味性,虽然学生对作文要求有了明确认识和理解,但是在这种模式下写出来的文章往往会毫无生气,没有可读性。

3.写作内容的局限性

由于农村地区教学设备和教学质量相对落后,所以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写作练习任务布置时往往会有很大的思想局限性和思想狭隘性。比如,作文命题往往是“我最难忘的……”“……的一件事”等,这类学生在上小学时就不断写的老掉牙的作文,毫无新意可言,往往只会导致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虽然学生将假话套话运用得极为熟练,但是由于学生的求异心理长期得不到满足和激

活,学生的写作水平自然会始终原地踏步,没办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4.教师组织的实践活动不符合农村学生的身心需要

许多老师在进行作文写作任务布置时,喜欢那种过于高深的作文题目,比如,有些老师让学生以《感知〈大学〉》为题进行写作,但实际上,学生并没有学过《大学》这篇文章,并且对于《大学》这篇文章中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和感情都不甚了解,何谈写出自己对《大学》这篇文章的感悟。再如,老师要求初一低年级的学生写《脚踏实地与仰望星空》这类比较富于哲思的文章,这种情况下,农村学生由于本身受教知识的局限性,对于文章写作往往会丧失信心,导致完任务式写作状况的出现,同时也会加大老师作文批改的负担,加大工作量。

二、作文实践活动的设计原则

1.就地取材

在进行作文实践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注意就身边的事物进行取材,让学生就实际事物进行观察,发自内心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现在是秋天,老师可以在进行作文写作之前,带领学生参观校园,让他们自己对一朵花、一棵草、一株树等进行观察,领略秋天独具特色的美。然后以《我眼中的秋》为题,让他们进行写作。

2.实际可行

在实践作文教学模式中,老师应该注意作文主题的可操作

性。比如,老师让学生进行《我最崇拜的英雄》写作时,可以让学生从课本人物中取材,让他们通过模仿表演更加深刻的体悟人物形象,感受人物风采。而在进行《良善》这类文章写作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具体实例体悟“善”这个字应该怎样通过写作表现出?恚?怎样使文章更具吸引力。

三、借助作文实践提高初中生综合能力的策略

1.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农村取材方式多样,而且对学生的实践教学也比较方便,所

以在对学生进行实践写作训练时,老师应该每次根据实际的教学发展目标,制定实践教学策略,促进和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致,提高写作水平。

2.组织踏青活动,写活动感悟

农村活动范围大,活动地点较多,学校可以让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踏青活动,让他们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了解到更多的人、事、物,丰富学生的知识范围,促进学生思考问题多面性的发展,让他们养成写活动感悟的习惯,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为以后的作文写作奠定思想感悟基础。

3.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篇3

[关键词] 数学教学;综合实践;策略思考

引领学生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需具备生活性

“教育即生活、社会即生活、教学做合一”是著名平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历练数十年所创造的教育理论. 这里的教育即生活,应当说是数学实践活动的基础所在,社会即生活是我们数学实践活动必须努力实践的前提所在,教、学、做的合一则应当成为学生数学学习之实践活动的有效手段,而且是唯一手段.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一般都比较接近农业以及农民的现实生活,对于陶行知先生的平民教育理论,应当说其感悟都比较深刻,比较容易运用其理论来指导教育和教学实践,所以无论是数学思想的建立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其生活性的思想都比较容易建立,其生活性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亦比较容易构思和开展. 而教育即生活给我们的启迪意义既深刻又巨大,对实施新课程标准应当说其指导意义十分明显. 我们引领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也是为了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吗?可在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太重视其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所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有的像文学作品一样高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开展活动时往往有弃之不得、动之无果的感觉,尤其是为了考虑有效活动深奥的探究性,所设计出来的活动更会让学生感到神秘难测,长时间难以达成有效目的. 应当说,这样的活动不可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也不可能开展好.

所以,循着陶行知先生教育即生活的理念,在平时的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中,教师首先应充分考虑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而寻求学生的生活源则成了唯一的追求,所以应正确定位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标准,绝对不能只求不切实际的轰动效应而远离或者超越学生的现实生活.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我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只要是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的综合实践活动,都能比较充分地体现学生的探究地位,也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实践性以及探求的积极性. 譬如,数学教学中笔者通过数学与生活相关课题学习的方法,即让学生在与教师以及学生的高度交往、互动中探求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获取诸多学习效果,既能使学生在探究中掌握生活中极为丰富的数学知识,又能使诸多学生提高自身与群体之间合作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在生活性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形成一定意义的、比较理想的思维策略.

引领学生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需具备探索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这是改革开放近40年来人人皆知的道理. 而且可以说,无论怎样的行业都已经比较充分地尝到了创新发展的甜头. 就教育本身而言,创新、创造已使我们的教育绽放出了诸多亮丽的奇葩,诸多带有鲜明个性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已达到推进课堂教学健康、顺利地向前发展的目的. 尤其令我们感到欣慰的是,创新、创造已在我们学生的心灵深处逐步萌芽,并深根、长叶、开花、结果. 应当充分肯定的是,初中生与小学生相比,他们的学习需求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其对科学理念的崇尚,虽然还未能显示出极为迫切的需求,但也已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有了一定的雏形. 他们已不再像我们的小学生那样追求综合实践活动的娱乐性了,更多的是寄希望于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他们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合乎情理的思考、分析、推理、演绎,也寄希望于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由他们自己去多多发现问题. 另外,学生也存有诸多欲望,如我的地盘我做主,自己发现的问题自己解决,他们尤其不希望我们去主宰他们在实践中的探究. 上述欲望均要求所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探索性,而且要由学生自主探究其价值和意义,还要保证学生具备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且便于学生进行数学方面的思考,便于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只有以一定问题为载体又以学生自主参与为前提的活动才有意义且高质量,而且还要让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去解决生活中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即实现“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相关知识的高度匹配. 如果涵盖了这些内容,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也就基本能凸显出探究性的价值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后探究性的奇效了. 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在我们的课堂中,也可以在课外. 虽然新的课程标准对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次数有一定的要求,但综合实践的时空无所不在,我们必须秉承这样的理念――数学教学的综合实践活动,其探究有赖于学生的兴趣以及具体实践过程中的利生性. 笔者在教学统计图时曾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课堂开展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首先在网上搜索各种类型的统计图,然后比较具体地分析各种统计图的作用以及具体的特点. 在一堂课的时间里,学生搜索到了多种多样的统计图,并从诸多的统计数据中演绎出了统计图的特征、功能.

篇4

【关键词】初中 综合实践活动 信息素养

1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分析

1.1信息技术丰富了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和形式

在初中综合实践课程中应用信息技术,教师能够借助互联网获取海量的教学资源,通过筛选与整合形成高质量的实践素材,在实践活动主题阐述过程中,能够以多媒体的形式进行展示,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实践内容。在实践活动的形式上,学生除了参加一些传统形式的社会调查、探究性实验外,能够在计算机软件上进行一定的模拟操作,借助软件的强大功能制作出品质优良的实践成果。这种内容和形式上的丰富是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特点。

1.2信息技术优化了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究过程

在以往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往往根据相应的教材课本内容选择实践主题,在探究过程中也是根据以往成功经验进行的复制模仿。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打开了一扇大门,优化了实践的探究过程。在主题选择方面,学生能够通过互联网浏览发现当前的社会热点内容,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实际能力进行选择。在确定了主题后,能够通过互联网、数据库等途径获取实践素材,制定实践方案。在实践执行和结果处理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了学生的沟通便捷性,能够通过与教师或者其他学生的信息交流对实践活动进行调整,保证实践的高效性。

1.3信息技术实现了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拓展与深化

当前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最大特点是阶段性强,教师往往在课业任务相对轻松的时间段安排学生进行实践,而实践完成提交成果后就结束了。这种阶段性的实践方法,在学生能力构建和知识体系拓展方面的效果十分有限。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能够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表现进行全面的记录统计,通过数据库的构建为学生创建系统性的综合实践个人档案,为学生进行后续的实践提供参考依据。学生综合实践档案涵盖了学生的探究方向、实践表现以及能力构成等方面的内容,在学生后续的实践活动中可以以这些内容为参考,进行拓展与深化性质的实践安排。

2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与尝试

2.1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培养学生全面深度获取信息的能力

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首要任务是锻炼学生应用互联网计算机技术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引入系统化的信息技术知识,为学生详细讲解各类型软件、网站的使用方法,为学生构建科学合理的信息技术应用方法体系,是学生在面对具体问题时,能够从信息科学的角度进行思考,制定相应的实践方案,选择合理的实践流程。

2.2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往往是建立在学生既有知识体系和能力基础上的有限拓展,学生需要针对主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制定探究方案,并通过实践进行验证,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在于将信息技术应用贯穿于问题探究解决的各个环节,提升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准备阶段,教师应给与学生适当的提醒,为学生提供一些信息技术形式进行选择,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实践探讨交流的方法,在实践成果形成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使用具体的软件进行制作。

2.3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培养学生分享与交流的能力

分享与交流的便捷性是信息技术带来的最大改变,也是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应用体现。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将这种分享与交流能力的培养细化,从成果展示、上传录入、观摩讨论等环节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思维应用的培养。帮助学生借助QQ、微信等即时通讯软件,在群组内与教师、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帮助学生掌握相关PPT、电子相册等内容的制作与上传,帮助学生学会登录校园综合实践主题网站、板块进行实践心得分享和讨论等。

结语

随着计算机网络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当前的教学领域和信息技术的整合应用也在不断深化。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是对学生知识掌握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全面调动,是在教师既定学习目标下开展的实践活动过程。在此过程中,通过相应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学生信息素养,能够保证学生在信息化浪潮的发展中更好的适应学习和生活,全面提升综合能力,培养出适应当前时展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教师应针对当前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信息素养培养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陈照辉.初中“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何敬荣. 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初中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篇5

一、动手操作过程中体验与感受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数学学习和日常生活直接存在密切关系。因此,应该将日常生活中实例合理运用在初中数学教材中,然后把数学模型和图形及各种图标等充当媒介,使其作为感性材料,并以此作为基础,这样初中数学教师便可合理引导初中生通过合理、科学的模式去获取数学概念,还能帮助初中生慢慢理解数学概念相应的本质与属性。例如,在七年级下册“平行线”概念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初中生通过实际物体切入教学,比如镜框、方桌等相关长方形物体,其上边与下边、左边与右边全部是平行的,且永远不会相交,通过实际物体,让初中生体会平行线的概念与本质特点。此种教学方式比较简单,但可以使初中生理解得更加透彻,分析得更为准确。特别是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运用感性材料,有效融合数学教材知识,合理引导初中生积极参与观察和分析以及归纳等,从而使初中生改变以往孤立看待问题的方式,并在学习时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知识相联系,采用启发模式的教学方法,慢慢产生科学、有效的数学概念。

二、通过感性材料引入概念,深入理解概念本质和属性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已经不再是枯燥、单一、机械练习等为主体的模式,转变为生动、活泼与充满活力的学习过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为初中生创建部分情境,为初中生提供自主探索平台,为初中生的思考留有充足空间,使初中生可以像数学家一样钻研数学,并且在观察、实验与分析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数学概念产生及发展,充分体验数学概念具体建立流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初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比如,在七年级下册“幂的运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生活素材,因为“幂的运算”关系到许多生活素材,如存款利率问题。此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安排初中生去银行了解各种存款模式的利率,并且进行归纳与总结。同时,教师还要依据实际生活素材进行数学教学设计。如小芳在2013年7月1日,在银行整存一年期款m元,若是当时年利率是n,同时依据复利完成计算,在2014年7月1日小芳应该取出多少现金。从实际生活中提取的问题,能够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师合理引导初中生列出对应公式,由此可以看出,利用此种教学模式完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不仅使初中生体验“幂的运算”概念形成过程,还能使初中生深入体会数学理论知识应用在现实生活中的情况,从而加强初中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运用初中生认知结构已有概念,同化初中生心理过程

初中生对于事物的理解能力依然处在形成阶段,教师必须针对此种特点,设计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其中概念的同化,为初中生把握数学概念的主要方式。其是运用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与知识认知,让初中生在学习新事物以及新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揭示各种新事物和新知识存在的共同点,然后同化初中生的心理,深入了解数学概念对应的本质与属性,最后得到经历数学概念的途径。比如,在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使初中生理解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概念,可以选择同化教学方式,由于教师先向初中生讲解相交线,初中生对于相交线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与认知,这样初中生将平行线与学习的相交线进行有效区分与联系,并且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与推动下,能够进一步强化平行线概念。在初中生解题时,把线分为相交线与平行线,此种概念的同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巧妙讲解新知识,同时把原有知识与新学习的知识实现串联讲解,有效加强初中生对于新知识的记忆与掌握,提高初中生的思维能力,创建自身的数学知识网络。

四、引导初中生应用概念处理问题,应用在生活实践中

数学概念基本是在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而数学概念运用在实践生活中也是比比皆是,而且新《课程标准》要求重视素质教育,以受教育者为核心,使初中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教学。综合分析初中数学教育自身特点,融合实际生活,制定与研究新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以初中生具有的社会经验作为出发点,加强初中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比如,在八年级上册“用图表描述数据”概念教学过程中,在初中生理解“图表描述数据”概念,掌握“图表描述数据”知识后,就要培养初中生“图表描述数据”应用能力。在日常学习中,初中生运用的学习资料比较多,其中一些学生的成绩提高较快,而部分学生成绩提高较慢,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组织学生针对每一位学生日常应用的学习资料进行调查,然后收集与归纳。并且要求初中生利用图表描述数据,比较直观地展现出初中生应用各种资料对成绩带来的影响。此种情况下,教师就能够了解所有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发现初中生成绩提升偏慢的原因,利用此种方法,还能够强化初中生在实践过程中利用“图表描述数据”的能力,充分激发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习成绩。对此,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时,必须综合考虑实际生活常识,从而培养初中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篇6

关键词:初中生;地理综合思维;激活

一、地理综合思维的内涵

1.地理思维

地理思维是人们根据思维的共同规律,认识地理事物,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质,揭示其内部联系,达到对地理事物规律性的认识的过程。它是人们对地理事物的理性认识过程,这种理性认识活动,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由于地理研究地域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之间相互关系与作用,研究范围及其广泛,地球表面自然和人文现象在空间分布不均匀。地理思维具有综合性,空间性和区域性等特点。地理思维包含有地理形象思维、地理逻辑思维和地理辩证思维等。

2.地理综合思维的涵义

综合思维即综合性的分析思维,是地理学基本的思维方式。地理学不仅限于研究地球表面各个要素,更重要的是把它作为统一的整体,对其进行要素的综合分析、地方的综合分析、时空的综合分析等。

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产生是多种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并且有一定规律可循,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一个要素或局部发生变化,会使其它要素或整体发生变化。地理思维具有整体性、区域性和动态性。学生激活了地理思维能力,能够多要素、多角度地分析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而非片面地、孤立地看待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而综合地观察、分析和认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较全面、辩证地看待现实中的地理问题[1]。

二、初中生地理综合思维的特点

1.初中生思维能力特点

整个初中阶段,思维能力得到迅速发展,由“具体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初中生已能理解一般的抽象概念,掌握一定的定理,能对许多现象进行概括和抽象。初中生的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其逻辑思维还有赖于感性经验和具体形象的直接支持。从思维的品质上看,初中生在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等方面都有了显著增强,但又常常带有主观片面和肤浅的特点[2]。

2.初中生地理综合思维现状

初中生对地理事物的认识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地理现象能够较全面的观察,分析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较发散。如分析聚落的形成,能够从地形、气候、水源、资源等方面分析;对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会初步运用逻辑思维分析。如分析各地气候差异的原因,能够从纬度位置、地形、海陆位置等方面分析;对地理问题的分析,会运用辩证思维,如人口增长的利与弊。

三、激活初中生地理综合思维的方法

1.根据初中生认知发展规律,培养综合思维

相对于小学阶段,初中生的认知水平迅速发展,以形象思维为主,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有了较高提高,能自觉根据教学要求去知觉事物。在观察方面,观察的目的性、持久性、精确性和概括性等都有了显著发展,辨析事物差异的准确率、理解抽象事物的能力得到发展。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初中生认知特点,培养其综合思维。如在探讨地球运动和经纬网时,采用教师讲述、学生看图的方式,学生常常会觉得乏味且感觉困难。采用观察直观感受模型演示地球自传和地球公转,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现象,提出相应问题,师生共同探讨问题,分析及总结,再联系实际案例探讨、分析,会收到较好效果。

2.联系生活中地理事象,激活综合思维

地理事象是指地球表面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主要包括天文现象,大气与气候现象,水文现象,植物形态与动物迁徙,地质构造,地貌,各种生产活动如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等,自然灾害、环境问题等。

初中生生活在多样的地理环境中,引导学生搜寻各种地理现象,运用地理综合思维分析地理现象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可形成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环境,创设生活地理情景,设置地理问题,激发学生的探求欲。如引导学生分析当地工业区分布特点,结合地形图、气候、资源、交通、市场等信息综合分析工业区分布的原因。

3.结合地图阅读分析,形成综合思维

地图是空间信息的图形传递形式,是信息的载体,可容纳大量信息。地图作为再现客观世界的形象符号模型,不仅能反映制图对象空间结构特征,还可反映时间系列的变化,并可根据需要,通过建立数学模式、图形数字化与数字模型,经计算机处理完成各种评价、预测、规划与决策。地图不仅能直观地表示任何范围制图对象的质量特征、数量差异和动态变化,而且还能反映各种现象分布规律及其相互联系。

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通过阅读地图,能够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空间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探讨河流时,引导学生阅读河流水系图,让学生从图中提取相应信息,如发源地、入海口、支流、干流(上、中、下游)、流的国家或省区等;其次是结合地形图、气候图、人口分布图、工业分布图等进行叠加,让学生自主发现,提出问题,师生或生生探讨。让学生结合图例,绘制地图如街道图,零售店分布图等;创设探险、寻宝情景,让学生结合地图模拟探险或寻宝。

4.开展地理实践活动,促进综合思维

地理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相比,更多地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践应用。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加深认识,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升华。地理活动课适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广泛,类型多样,主要有考察型、调查型、公益活动、撰写观察日志、创设微型课题如观察分析一种岩石的形状、成分等。

初中生对地理事物充满好奇,参与地理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很高,观察事物的视角很多面,分析事物较细化,思维较发散,但是分析地理事物较浅表、单一。由于初中生思维是发展变化的,地理实践活动应当充分结合初中生认知规律开展。例如,观察月相,需要组织学生统一时间观察,设计观察日志(月相的形状、出现等的填空),根据观察情况,分析月相变化规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认识月相形成的原因。又如,观察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成立一个地理小组,每天中午12点观察学校旗杆影子长度的变化,并做好记录,分析其变化规律,然后提出问题,通过实践观察,认识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现象。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读写能力 培养策略

教育发展学指出,数学学习是将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观察能力、数学记忆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进行综合运用的实践活动。听、说、读、写,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所必须具备的四种基本技能。借助“阅读”手段,“读”出问题隐含的丰富内涵,“读”懂问题设置的真实意图,并能够借助“书写”活动,将思考、研析、探究所获、所得进行“呈现”和“展示”,是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对学习对象“读”和“写”能力的基本要求。数学学科是一门具有抽象性和严密性的基础学科,数学语言具有高度的精准性、深刻性和丰富性,需要学习对象认真“阅读”,仔细“品味”,并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地“书写”。读写能力培养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更高效地学习数学、解决问题。笔者在此就初中生数学读写能力培养谈谈自己的见解和认知。

一、提供充足读写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初中生深入“读写”。

数学读写能力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过程,需要学习对象进行认真的“阅读”,仔细的“体味”,高效的“书写”。而笔者发现,现实教学活动中,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将阅读能力、书写能力的培养,看做是语文、英语等文科教学活动的任务,轻视初中生数学阅读活动的开展,数学书写过程的指导,导致初中生面对问题“知之不深”、“分析不透”、“书写错误”。学习数学就是通过“读”理解其“真谛”,通过“写”展示其“内涵”。因此,教师不能把课堂教学看做是讲解、练习的“舞台”,而应该提供充足的时间,见缝插针,在感知数学知识点内容时,在观察问题条件时,在分析解题过程时,组织初中生进行认真“读”,仔细“写”,并引导初中生在逐字、研词、断句中,“读出”深刻内涵,“读懂”教者目的,组织初中生认真“书写”,引导初中生深入“读写”。如“菱形的性质”知识点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动手操作、观察菱形图形的活动,使学生对菱形的特征有了一定的感性认知。教师此时借助“阅读”手段,引导初中生围绕“菱形的性质”内容进行认真“阅读”,并画出相关内容。初中生在“读”教材过程中进行思考分析,画出了有关菱形性质的相关内容,并且试着用数学符号进行了“展示”。最后,教师让初中生将阅读所得,填写在预先设计的表格之中。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运用好“预习”活动,提出学习要求,让初中生仔细“读”新知内容和认真“写”预习作业。

二、展示探析实践进程,生探师点,教导初中生有效“读写”。

教育实践学指出,数学学习是读、探、写、辩等方面综合运用的实践进程。学习对象在认知数学知识点、解析数学案例的进程中,需要运用阅读、思维、探究、书写等形式,展示出学习探知的活动“轨迹”。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读写能力在亲身参与和教师科学教导下,能够得到锻炼和提高。因此,教师应展示学习探析的实践进程,将阅读和书写活动融入数学学习实践活动进程中,在略读、研读、精读等渐进过程中,“读”出条件内涵、“读”出条件关系、“读”出解题思路,并能够根据“阅读”所得,进行解题过程的书写。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对初中生阅读活动、书写过程进行及时的讲解和点拨,帮助初中生完善和补充阅读、书写中的遗漏之处、失当之处,从而促进初中生有效“读写”。

如在“如图所示,在等腰ABC中,ADBC,AE∥BC,DE∥AB,求证:AE=DC,四边形ADCE是矩形”案例讲解中,教师采用生探师点的教学形式,组织初中生通过“阅读”手段对该案例内容进行感知,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初中生意识到该问题主要是关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面的案例。在精读条件内容的基础上,初中生通过阅读分析认为,要实现解题要求,需要“运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及矩形和平行四边形方面的内容”。从而得到该案例解题思路为:“运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证明BD=CD,通过问题条件,可以证得ABDE是平行四边形,从而证得结论。”教师让初中生“说”出解题思路内容,并强调指出:“该问题主要是正确运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初中生进行书写解题过程,并对书写解题活动进行课堂巡视和实时指点,用投影仪展示其正确过程,保证书写过程规范严密。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教导初中生读写活动时,要注意初中生“形式主义”现象的发生,避免阅读、书写流于形式。

三、实施多样评判教学,查漏补缺,指导初中生正确“读写”。

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综合性学习;促进成才

作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突破,应用综合性学习在扩宽初中生视野的同时,也加深了初中生对语文相关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全面提高初中生的人文品质与综合素质,促进其成才。综合性学习对学生现阶段的学习以及今后的成长、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强化综合性学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初中语文教学应用综合性学习的意义

(1)能够提高初中生的综合素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综合性学习,要求教师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以及教学方式的多渠道使用,把社会和文学两者相结合,艺术和语言两者相搭配,利用肢体语言解释文字的华美,利用科学分析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普科型阅读。在多方位、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全面提升初中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培养初中生的综合素质。

(2)能够培养初中生的合作意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综合性学习的应用,在强调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基础上,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在综合性学习环境下,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以此实现学生的共同发展和进步。对于知识瓶颈与难题,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以此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还强化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有利于学生今后的自我发展。

(3)能够提高初中生的自学能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综合性学习的目的在于引导初中生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是引导者与启发者,学生则是探索和寻求知识的真正主体。语文教师需要为学生预留消化课堂知识的时间和思考问题的时间,尽可能地发挥初中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二、初中语文教学应用综合性学习的策略

(1)运用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手段。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义在于进一步扩大初中生的知识面,培养初中生的合作观念,提高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每个综合性学习目标均要配置相应的教学方法。运用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方法能够发挥综合性学习的最大效力。结合综合性语文教学特征,语文教师可以采取不同学科类文章来提升初中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扩宽学生的知识面,以小组为单位,对所学的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并安排综合性强的作业,以此强化初中生发散性思维。

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将文章标题中“园”字和“屋”空出来,并让学生自行填写。教师可以问问学生作者用“园”字和“屋”的理由。学生各抒己见,该问题的答案并不统一。其次,教师按照学生所给出的答案进行总结,引出对本文的教学。当课文结束后,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心中的学习乐园是怎样的?教师将班上学生合理编排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针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利用这种教学方式对课文进行理解,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有助于学生自我学习与教师的教授相结合,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2)扩充语文教学与课程资源。语文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课外资源与教学资料,对教学材料进行合理配置,实行科学的课堂教学方案。此外,语文教师还需要充分利用图书馆与网络数字资料库等,为初中生提供良好的知识补给平台,进而实现扩充语文教学与课程资源的目的,全面提高初中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例如,在《我的叔叔于勒》课堂上,首先,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或是网络资源等,对莫泊桑的小说以及语言特色等进行了解分析,并在课堂上报告调查结果。其次,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运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工具进行图文并茂地解释,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十九世纪法国社会的时代面貌,让他们能更容易地融入课堂角色。第三,教师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从分析小说情节入手,教给并且带领学生研究小说的主题,揣测人物角色的心理活动,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

(3)引导初中生参与实践。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综合性学习的应用要求初中生积极参加实践,主张学生在动脑的基础上,需要积极动手,对初中生感兴趣的人物故事等,语文教师可以引导与鼓励他们进行角色表演,以此加深学生对故事主人公内心情感的理解,从而充分发挥综合性学习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时,语文教师可以改变以往常规性的总结,而是在最后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安排学生分别扮演皇帝、小孩、骗子、官吏等,进行课文朗读或者是进行创造性,自编自导的人物独白。这样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课文的感受,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会到人物角色的心理活动与情感反应,能更好地领悟文章的主旨,对于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学会模仿名家写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时间进入二十一世纪,素质教育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同仁开始将教学视角转向教学策略的探究。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这种模式从宏观的角度上讲,不但能够彻底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现象,给予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与更广阔的学习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而且能够发展学生交往与审美能力,促进学生成才。

参考文献:

[1]胡文伟,张一帆,曹浩鹏.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探析[J].作文教学研究,2011(2).

[2]蒋仙,涂萌萌,黄诗雨.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的开发与利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1).

[3]姚向红,范启凯,霍达.创造语文学习的崭新天地――浅谈综合性学习[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10(1).

篇9

关键词:初中科学;教学研究;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9-0112-01

一、初中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高初中生综合素质。初中科学教育虽然不是初中教育的主科,但其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初中科学学科涵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宇宙等空间科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等内容。这样一个涉及多学科、多层次的综合性学科,能让初中生在他们有自己的理解能力之前,很好地了解客观世界运转,人类社会关系以及当今社会的主要科学技术,从而可以使他们增长相关的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有利于培养初中生的科学态度。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全面,良好的环保理念,崇尚科学的态度等,而初中阶段正是人生重要的观念形成阶段,通过科学学科的学习,可以让初中生在其最重要的人生阶段刚开始时就接触到科学知识,从而有利于培养他们正确的科学态度。一方面,科学学科中的自然知识、环境保护知识,能让初中生们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明白爱护地球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科学学科中的现代科技知识,能够让初中生们了解现代科技的伟大以及一些诸如核武器等科技成果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安全隐患,从而养成他们崇尚科学的态度。同时,通过科学学科中一些的科学故事的学习,也能让他们明白任何的科学成果的取得,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得到,从而养成他们吃苦耐劳精神。

3.有利于培养初中生健康的心智。现代初中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被全家宠着的宝贝,这也养成了他们心理能力差,不会处理人际关系的弱点。如果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不能接受正确的教育,将对他们成人后工作与学习造成很大的困扰。而科学学科中有关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内容,能让这些家里的小宝贝们粗略接受社会关系知识的教育,从而在他们的心理初步建立正确的理念,通过科学学科的知识学习,能让他们有初步人际关系应有的原则与规矩,从而在与同学和老师的交往中懂得如何尊重他人,克制自己的欲望。

二、提高初中科学教学效果的对策建议

1.坚持以学生为主。初中科学学科的教学要贯彻以学生为主的原则,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初中科学学科学习的特点所决定的。以学生为主,一是要培养学生主体性,只有将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发挥出来,才能在学生的心目中从小种下科学的种子。二是发挥老师的主导性,通过老师对学生思想的逐步培育以及老师所发挥的影响作用,将科学的影响深深烙在学生的心中,并激发和保持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与热情,真正形成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者的科学学科学习模式。

2.坚持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科学精神是初中生受用一生的重要思想,虽然当前社会思想趋于多元化,而初中生的年龄也决定了他们更容易受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思想的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老师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一方面,教师是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偶像,教师的博学多识等许多优点都是学生们所佩服的。另一方面,科学学科的一些知识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还是非常新颖的,初中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也有强烈的探索欲望,这些都是都是初中生学习科学学科知识,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基础。另外,潜移默化地培养初中生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还能避免这个年龄段学生普遍的逆反心理,使他们更容易接受所学知识与所学观点。

3.坚持教学内容与方式多样化。初中科学学科知识,内容十分丰富,有自然知识,也有社会知识,有物理的,也有化学的,几乎涉及了人类社会常见的科技知识,这些对于学生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但同时也对我们的教师教授这门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根据初中生的特点,坚持多样化原则,不仅有课堂的教学,更多地应该开展课外活动,例如,自然知识应尽量在大自然中讲,而科技知识应该在实验室里讲,这些一边讲,一边组织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动脑,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不难想象,拥有强烈求知欲的初中生,将很难抵挡来自自然与我们身边知识的诱惑,而这样的一个过程,将是树立初中生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的最好方法。

4.努力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与教学水平。教师不仅是初中生学习科学这门学科的领路人,更是他们的学习榜样。科学学科对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作用决定了教师在课堂上以及课堂外的表现,都会成为学生们学习的例子。因此,必须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水平,为提高学生的科学学科学习效果奠定基础。一方面,要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现在的初中教师,都是经过高等教育的教育,具有相当好的专业知识,但由于科学学科涉及到多个方面的知识,教授这门学科需要教师有非常广泛的知识储备,同时,还要及时了解国际科学知识技术进步,另外,对于一些常见的科学技术成果在现实中的运用也需要有足够的了解。这对于教师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从当前教师的培养来看,仅有从学校中学习到的知识是不够的,应该加强对初中科学学科教师的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科学素养。另一方面,要加强初中科学学科教师的教学水平。根据初中生的特点,设计符合他们心理特点与学习规律的科学教学方案,突出游戏与案例在科学学科教学中的作用。同时不断根据教学实践情况,完善教学方案,最终为他们的成长服务。

三、结束语

科学学科的学习,是初中生学习与成长的重要内容,学校与教师都要高度重视初中生的科学学科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形成良好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为他们日后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正丰.浅谈初中科学课堂提问的实施[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8.12

篇10

1.1背 景:

1.1.1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学校教学也逐渐走向轻负高效的模式。学生家长繁忙或不重视,导致学生的课余空闲时间也大幅度增加。对于孩子不断增加的空余时间,很多家长就逼迫孩子参加更多的补习班,双休日上完这场,接着上那一场,一刻不得停歇。学生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也就无从谈起参加休闲活动了。另一方面,现在的家庭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家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甚至外公外婆视之宝贝。节假日在家什么也不用孩子干,什么也让孩子动手。随着孩子空闲时间的增多,加之缺乏对孩子正确的引导也就导致孩子节假日及其余空暇孩子没事可干。他们不知什么是休闲,怎么才算休闲活动,如何去参加。有的便迷上上网导致厌学,助长了孩子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

1.1.2初中阶段的休闲习惯和态度,受家庭、同学及学校团体影响最深。目前学校教育体系已从重于知识的传授向“注重知识+综合实践能力”方向发展。在学校教育的课余时间创设学生实际运用及参与体验的机会。让学生亲身参与各种休闲活动中去,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热爱劳动等良好的社会实践方法及社会适应能力。

1.2意 义:

1.2.1休闲活动也是初中生学习生涯的重要环节,面临当今升学的强大压力,结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发展初中生课外休闲活动,可缓解学习、精神压力,稳定情绪。不但有益于初中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建立轻松和谐的校园学习环境。

1.2.2初中生课外休闲活动,由初中学生直接参与活动的设计及开展,提高了他们的创新、创设能力。

1.2.3初中生课外休闲活动有其教育性、广泛性、实践性。在关爱学生个人身心健康的同时,使学校形成良好的休闲活动风气,在培养学生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作用。

1.2.4课外休闲活动具有休闲性的特点,提倡自由参与,从活动中发现快乐。所以学生也较乐于参加。更因活动的多样性将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这也就从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学生进网吧、上网成瘾等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通过休闲游戏活动增进学生间的团队合作能力。

2.课外休闲活动的实践与研究目的

2.1培养学生“四自”品质,即:自主创新、自主实践、自主探究、自我约束。

2.1.1自主创新:从起初由学校统一设置休闲活动项目,到学生自主创设活动。培养学生思维创新性,提高学生思维灵活性。

2.1.2自主实践:使学生在群体的活动中,感受活动乐趣,提升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促进学生自我实践能力的培养。

2.1.3自主探究:通过参与已有的活动项目引发思考,激发学生好奇心。并引领学生进一步的探索、研究,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多方面知识,提高综合能力水平。

2.1.4自我约束:通过参与休闲活动,逐步实现学生由被动的他律向主动的自律趋势发展。

3.研究方法

3.1创编课外休闲活动

在课外休闲活动的创编上我主要采用两种形式:一种是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着不同形式,不同类型的休闲活动,如:球类、棋类、舞蹈类等。另一种是通过体育教师和学生自主创设的休闲活动项目,如:谜语竞猜、百科知识问答、你比画,我猜、环保小卫士――到街面捡垃圾等。

3.2课外休闲活动的实施方案

对于初中生课外休闲活动的实施,我采用分阶段的形式进行,实施方案如下:

3.2.1早期准备阶段:

1.加强休闲活动宣传与人才培养

(1)加强休闲活动的知识、技能和安全教育宣传。

(2)培养能指导学生正确进行休闲活动的活动小组长。

2.创建学校休闲活动环境,发掘周边休闲活动设施。

(1)改善学校休闲活动环境。

(2)建立多样的学校休闲活动设施。

(3)发掘学校周边休闲活动资源合理运用。

3.2.2中期实施阶段:

1.确定以初中生为主体的休闲活动。

(1)确定符合初中生的课外休闲活动。

(2)创建学生活动小组,并定时开展小组活动。

(3)教师对课外休闲活动小组及时检查辅导。

2.建立初中生课外休闲活动管理体制

(1)建立初中生课外休闲活动的评价、奖励办法。

(2)建立初中生课外休闲活动的场地、器材的管理制度。

(3)建立初中生课外休闲活动制度。

3.2.3后期总结阶段:

教师对活动做好记录,以备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