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相关知识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0: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践相关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实践相关知识

篇1

关键词:人力资源;知识管理;企业绩效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及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国际市场间的相互交流达到空前的深入。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把握住人才、知识、信息等关键要素,不断实现企业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内涵

所谓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指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并根据相关经济学和社会学理论,在招聘过程中选择符合实际工作岗位的人才,同时对已经进入公司的员工进行业务操作的培训等,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1]。因此,为了能够搞清人才管理对企业绩效及企业竞争力的相关关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人力资源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

企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及时更新企业的相关技术知识,以提高自身硬件的市场竞争力,在此过程中,企业也需要不断引进和吸引高质量的技术人才,以正好的掌握和运用企业技术中的新知识。因此,企业需要不断创造符合其发展需要的良好企业氛围,以不断促进人才与知识管理机制的完善。

(二)知识与人力资源的相互作用

知识与人力资源管理相互之前有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作用,因此,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两者的统一性,以促进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为企业的良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以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完成以知识为导向的管理模式

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决定着整个企业的整体能力及价值体现。相关管理部门需要根据以知识及人才管理为导向的管理模式,加强优质人才的选拔,同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人才,以保障企业能够良好的运作和发展,也让企业的知识资源的到了更好的传承和保障。

二、人力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一)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根据相关实际工作经验,一般情况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在进行员工招聘和员工培训时的水平高低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招聘工作水平高低对企业绩效主要表现为间接性的影响,即如果招聘到技术能力符合岗位要求、个人综合素质较高的员工,可以通过其较高的工作效率为企业发展起到较为积极的作用。但是,大规模的企业员工培训将可以对企业绩效产生更为直接的影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内部员工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专业培训,能够定点提高员工的专业技术能力,同时加强他们的工作责任心,将员工们的自身发展与企业发展相统一[2]。此外,培训过程还能通过某些考核激励机制,加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发自身的工作潜能,以更高效的完成工作,共同促进企业发展。二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企业对员工的奖惩制度。在这些制度的建立时,应当注重与企业实际情况相匹配,选择更为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针对工作成果突出、工作态度优异的员工,要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及精神奖励,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不断发挥这种带头作用,不断激励着更多员工为自身发展与企业发展做出贡献。另一方面,相应的惩罚机制对于控制员工的犯错概率也具有十分有效的作用。

(二)知识管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当前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时代,企业对于知识和信息的需求急剧增加,因此,形成以知识管理为主要导向的企业管理将对企业绩效的提高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企业应当充分尊重信息技术与相关知识体系的发展,并选择与企业自身相符合的知识资源进行相应的拓展和创新。同时,相关管理部门还要为企业员工提供更多知识学习的机会和平台,以不断鼓励促进他们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素质能力。这样一来,不断的将新兴的知识体系注入企业中,也为企业带来了充足的新鲜活力,同时提高企业整体的创新能力及创新氛围,以能够让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仅仅只依靠人才资源管理来提升企自身的竞争力是远远不够的,与人才管理同等重要的管理因素是对企业的知识管理。因此,将人力资源及知识管理相互协调、相互统一的管理模式将对企业绩效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企业的知识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企业对于相关知识体系及知识资源的开发拓展程度,也决定着企业对人力资源配置的水平,因此,企业良好的人才管理及知识管理对于协调统一企业的基本知识框架结构,以及提升和改善企业综合绩效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也是让企业能够积极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最有效管理方式。

参考文献

[1]李元红,张玖梅,闫治江.试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知识管理导向与企业绩效[J].经济管理:全文版,2016(8):00015-00015.

篇2

Abstract: Tobacco construction is large and complicated,it brings enormous challenge to knowledge sharing of project management,how to apply modern management method to realize knowledge accumulation,mining,collection,summarizing and sharing is the current project managem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Based on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of tobacco construction project, this paper does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tobacco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analyzes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object and implement mechanism of knowledge management,and puts forward the measures.

关键词: 烟草建设项目;知识管理;对象;机理;措施

Key words: tobacco construction project;knowledge management;object;mechanism;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S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6-0061-02

作者简介:汪炎平(1969-),男,浙江富阳人,MBA,高级工程师,项目经理,研究方向为智能化,项目管理。

0 引言

工程建设项目向大型化、复杂化的方向发展,给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提出了更大的考验,如何获取项目所需相关知识,对工程项目进行更为有效的管理,并能使项目知识能够得到增殖并能为以后的类似工程项目服务是现代工程项目管理中需解决的问题。[1]工程项目管理,在很多企业实际上还是一种通过经验的累积和学徒式的传承来进行的管理活动,这样使得工程项目管理的效果有限,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耗时太长,使得资历在人才认定中占的比例太大。[2]项目管理人员仍单纯依靠个人力量解决项目中出现的问题,无法借助组织内部、外部力量及先前项目的知识积累来完成当前的管理工作。项目虽然具有临时性的特点,但并等于我们不需要将当前项目中的问题、知识进行收集、积累、挖掘和总结,其实大多数的项目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在当前项目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很可能直接帮助下个项目解决同类或者相似的为问题,如果没有完成完善的项目知识管理体系,直接导致项目组织知识的流失,不利于项目组织的发展。可见,有效进行项目知识管理对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和项目组织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1 知识管理的概念

烟草建设项目的知识管理,是指在烟草建设项目中,运用现代管理学和控制论的理念,借助现代化的管理工具,对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的知识和产生的知识进行收集、积累、挖掘和总结,以利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和实施结束后的知识传递和共享,提高本项目和同类项目的管理效率。知识管理的过程是一个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个人知识和组织知识之间不断转化,不断创新的过程,也是项目内部知识和外部知识相互交流的过程。烟草建设项目知识管理的目标是:在项目管理中最大程度地获取、积累、传递、共享和利用知识,使每个员工在最大限度上贡献知识的同时,也能享用他人的知识,高效、优质地完成项目管理任务。[3]

2 知识管理的对象

知识管理的对象是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人、信息和技术,知识管理的难点在于挖掘出对项目实施关键的知识,并利于检索。从烟草建设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来看,烟草建设项目管理可分为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和使用阶段等,而实施阶段又可分为前期准备阶段、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在各个阶段知识管理的对象不同,侧重点也不同,需要识别影响工程建设项目的关键知识因素,现重点对实施阶段因素进行梳理和总结,如下:

2.1 项目前期准备阶段知识管理 主要是审批意见、专家论证意见、立项信息及如何在前期阶段为项目做准备的报告和经验等知识。

2.2 项目设计阶段知识管理 重点是政府审批流程及报批经验,设计方案比选、修改和完善的经验,各参与投标设计单位的情况和设计作品特点,专家信息的收集等。

2.3 项目施工阶段知识管理 这个阶段是知识产生的高峰阶段,招评标记录及报告、项目进度延迟的原因及对策、合同谈判,进度、质量控制的经验及教训,参与建设和投标的总分包单位、供应商名录及产品信息,都是企业的宝贵财富,都需要有效的积累和管理。对于施工过程中形成的设计变更单、施工记录单、工程量和材料设备签证单,以及与签证有关的施工日志、施工进度表、施工备忘录、例会记录、工程照片(对于一些重大的现场变化,还应及时拍照或录像,以保存第一手原始资料)、验收报告等资料,应及时进行搜集、整理和归档,作为项目知识仓库的一项内容长期保存。知识仓库应满足智能化的检索、整合功能,为后期工作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4] 验收记录、工程结算情况、工程调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解决方法,也需要进行有效的积累和管理,以促进企业知识库的完善。

3 知识管理实施机理

项目管理过程是一个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个人知识与组织知识之间不断转化和不断创新的过程。项目管理中的知识集成,其主要过程可概念化为知识处理过程的螺旋化,即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在不同阶段的螺旋形。

①社会化:包括个体间为了表达个人的知识和经验而进行的隐性知识的交流。项目员工可通过知识集成系统上的会议系统、电子邮件、讨论版等进行隐性知识的交流,激发创新的灵感。②外在化:描述的是一个知识的转化过程。通过知识集成系统上的讨论版、个人主页、知识库管理系统等,项目员工可以将自己的经验转变成共享的显性知识。隐性知识通常难以表达,因此往往通过隐喻、类推、丰富的语言想象、故事、可视化工具、模型、图表等支持转换。为了达成有建设性的意见或有创造力的观点,综合和演绎法尤为重要。③综合化:对不同的显性知识进行综合化和系统化处理,以便在组织范围内使新的知识得以共享。通过知识集成系统的知识分类等,加速知识的系统化和优化,提高现有知识的转换和转移速度,增加知识的实用价值。④内在化:指组织范围内显性知识向个体的隐性知识的转换,这实际上是一个学习过程。通过知识集成系统中的知识推送系统,向企业员工提供他所需要的最新知识,提高学习效率。通过知识集成系统中的知识分布图等,使企业员工能快速找到他所需要的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素质。

从知识集成的螺旋化过程可看出,要有效地实施知识集成,关键是如何实现知识的社会化,使员工的隐性知识得以交流、碰撞,产生出新的隐性知识;如何实现知识的外在化,使员工的隐性知识转变为显性知识,从而方便地被整个项目成员共享,并可被继承。

4 知识管理措施

4.1 知识管理组织和流程完善 在项目组织建设的初期,就应当将知识管理作为组织的一个内容,配置专人负责并请专业机构在调研的基础上制定组织框架和知识管理的流程建设。包括文档汇总流程、文档知识处理流程、知识流程、知识分享流程等,如果只有组织,而没有相应的流程建设,组织人员将在混乱中进行知识管理,随心所欲,影响到知识管理的效果和可持续性;同样如果只有流程,而没有配套的组织,知识管理将没有专人负责,也会使知识管理的效果打打折扣。

4.2 知识管理的制度保障 知识管理的制度保障包括实施制度和奖励制度两方面的保障制度。实施制度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制度规定、考核规定和惩罚规定,考核规定是实施制度的关键,应定期组织项目主要负责人对目前各项目组在知识管理方面的建设和实施效果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对实践效果不佳的团体和个人进行适当的惩罚。奖励机制是以项目考核为基础,对有效实践知识管理的团体、个人进行适度奖励,对有重大贡献的团体和个人进行重大奖励,促进项目知识管理的进行。

4.3 知识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建设 知识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应集成在项目管理软件建设中,以实现知识管理信息化的功能。第一,基础数据的收集。就是要构建文档处理平台,收集各种文档、报告和其他资料。第二,要定期、专人对近阶段的资料进行分析,对相关数据进行挖掘,作为知识库的内容进行分类整理;第三,知识的检索。任何知识的收集都是为了知识的利用,为了有效利用知识支持项目在投资、质量、进度、合同和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在知识库建设的同时应建立知识的检索系统,以便高效地实现信息的检索;第四,知识的。目前阶段的多少项目管理软件并没有信息的定制功能,应在项目管理软件添加项目重大进展、形象进度计划、下阶段可能遇到的项目知识、新技术的应用情况等的订阅,以便项目管理人员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适应项目管理的需要;第五,知识的保密。项目实施信息涉及到自身的知识产权,应限制项目知识的的扩散范围。

4.4 知识管理的文化建设 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是知识随着技术人员流动,技术人员不在了,这个知识的流动就终止了,不利于项目有效知识在项目管理人员之间的流动,没有实现项目知识的价值最大化。为了实现知识在新老员工之间的交接,应加强以“知识分享”为中心的项目文化建设,有以下几项措施:第一,定期组织项目管理人员总结本阶段管理经验并形成书面报告;第二,定期组织项目管理人员分享经验成果;第三,按专业形成各专业学习小组,分享本专业内的知识成果并组织学习最新的专业知识;第四,项目部制定几个攻关课题,组织项目管理人员积极进行课题研究,实现知识创新。用以上几个措施,在项目部内部形成知识总结、知识学习、知识分享为内容的项目知识管理文化。

4.5 知识管理持续改进 任何管理都不是一成不变地,必须根据项目实施情况进行适度调整,以适应当前项目管理的需要。知识管理的持续改进包括三个方面,一个是项目知识管理组织和保证制度的持续改进,以便为知识管理形成良好的保障机制;一个是项目知识内容的持续改进;再一个是项目文化建设的持续改进。

5 结论

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在长期运行实践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各式各样的知识,知识在使用过程中其能量会呈几何级数增长。因此,知识已经成为项目成功的关键素,在项目过程中实施知识管理成为提升项目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本文为知识管理在烟草建设项目中的应用做了积极地探索,但这只是一个项目探索的成果,如何更多地接受实践的检验,发现它的不足并不断地进行完善,这才是促进知识管理理论及其实践不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徐森,徐伟,张道顺.知识门户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科研管理,2005,(1):71-75.

[2]姚伟.基于知识管理的工程项目管理[J].科技和产业,2009,(1):66-70.

篇3

关键词:大项目教学法;实践教学;施工组织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8-0159-03

一、引言

工程管理是一门基于土木工程技术,涉及管理、经济、法律、信息技术、系统工程等知识的交叉学科。因此工程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较大的专业覆盖范围,目前该专业的复合型与应用型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其发展的瓶颈。[1]《施工组织管理》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连接专业与实践应用的主要课程之一,融合了工程施工技术与现场管理知识。现有的相关教学方法多是针对单一课程的实践教学设计的,因此探讨财经类专业如何发挥其在经济、管理方面的优势,进而建好《施工组织管理》课程十分有意义。

二、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特色

经过多年的摸索,我校在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条主线、两个方向,三个面对”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实践教学模式。其中“一条主线”是指在教学中,坚持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主线,以课堂教学和专业实践能力训练为两翼的教学模式;“两个方向”是指在贯彻教育部对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统一要求的前提下,按照房地产经营管理和工程造价管理两个培养方向形成科学、合理的科群组,在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设置中采取“3+1”式培养方式,即在前三年专业教育的前提下,在本科学习的最后一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志向,在房地产经营管理和工程造价管理培养方向中任选一个,在指导教师的辅导下,通过专业课程的实践环节,完成毕业设计或撰写毕业论文,最后完成全部学业;“三个面对”即在教学中彻底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和研究“面对市场、面对企业、面对项目”的实践教学模式[2]。本论文主要针对“三个面对”中面对项目的实践教学方法,即大项目法在施工组织管理课程及相应的实训课程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和交流。

三、《施工组织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理论课时外没有独立的课程设计。该课程教学课时共36课时,其中理论教学30课时,实践教学6课时。因此上课时理论教学课时非常紧张,任务量大,而实践环节因课时少,做不透彻,只能是走马观花,草率了事。这样导致的结果即是实践性环节不足,学生应用能力普遍缺乏。

2.课程设置为选修课。根据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工程管理专业的整合调整,编写新的培养计划,因周课时的限额要求,在培养方案中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管理都是按选修课进行设置,且以合班课开设。这样一来,导致:(1)学生的重视程度不高,有的同学认为选修课就可以随意些;(2)有的同学选修施工组织管理,可之前并没有选修施工技术课程的学习,而施工组织管理的学习,是要以施工技术为基础的,尤其是在施工过程的分解、施工方案讨论的部分,这样学起来就好比无根之木。

3.教学方法单一。之前由于课时紧,主要在多媒体教室完成集中授课,在第15周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理论讲完后,进行3周共6课时的实践环节,18周结束。这也是一般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该课程知识点多,纯课堂的教学,易让学生感觉该课程知识点密集、知识点散乱等,从而产生难学、厌学的感觉;(2)课堂上对于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施工方案设计、现场平面布置设计部分,虽有现场照片演示,但学生在实践应用时仍有一定的难度,很难在头脑中建立起彼此的联接。

四、大项目法教学模式分析

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借鉴和探索出大项目法式的教学模式,在该课程教学中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所谓大项目教学法,是指选取有代表性的已建建设项目的全套技术资料作为教学大案例,打破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界限,所有开设课程均在此大案例中选取相关知识点和技术能开展教学的全程式专业教学模式,它将传统学科教育模式转向了就业导向模式。[3]目前大项目法在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应用还仅限于工程概预算和施工组织管理这两门课程。在施工组织课程中的应用具体从两个层面入手,第一层面,即是将这门课程的教学本身看作是在做一个项目,将最初教学设计、到理论课程的教学、再到该课程的项目实训协同起来考虑,这样教与学的思路更清晰,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课时相对合理、充足;第二层面,即是在这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多采用具体的项目进行实例讲授,在实训中则与工程概预算课程整合,采用一套具体的、完整建筑施工图纸作为一个建设项目,让学生针对该项目编制工程量清单、工程预算和施工组织设计,这样实践操作性更强、更透彻。通过教学实践,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大道至简,理清学生的思路

1.绪论的重要性。施工组织管理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建筑工程施工中有关组织计划问题的基本能力。该课程综合性强,学生学习过程中常感内容庞杂、思路不清,因而产生畏惧心理。为了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引起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这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深感绪论课的重要性。

在第一堂课绪论中就讲明施工组织设计的实质其实就是施工计划,而计划对于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始和进展都非常重要;管理则是针对计划在执行过程中的监控和协调、调整和优化等工作。计划和调整时刻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如制订学习计划、制订月生活费的使用计划等。而针对一项建筑工程,耗资巨大、投入资源多,涉及部门单位多,持续周期长,影响范围大,需要专门来学习现场的施工组织与管理的方法。大道至简,这样让学生心里明白学习的主线,避免知识点繁多给学生带来畏惧心理。同时强调计划对于要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任何一件事都至关重要,以引起同学们的高度重视。

2.明确教与学的目标。建筑行业目前实际岗位上急需一大批既能在第一线从事现场操作、实施新技术的中等技术人才,又要能懂得现场各项资源的组织、优化与管理的应用创新型人才[4]。为此,明确该课程的学习目标是:了解建筑施工组织的基本知识和一般规律,掌握建筑工程流水施工和网络计划的基本方法,具有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能力,还能熟练应用广联达的招投标软件、梦龙网络计划软件、梦龙平面图设计软件等相关的管理软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教材各部分内容,制定出各章的重点教学内容、一般教学内容、知识性介绍内容,然后删繁就简,设计出既符合教学对象特点,又满足实际需要的教学内容,以做到教学中胸中有数,深浅有度。

3.重点、难点要突出。重、难点突出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次分明,思路清晰。该课程中流水施工、单代号网络计划、单代号搭接网络计划、双代号网络计划图是该课程的重点内容。同时横道图与单、双代号网络图是制订计划的方法和表现形式,是个技术问题,其核心的思想即是要尽可能地保证各施工队伍连续地流水作业,在满足质量及安全的前提下,满足施工工艺展开的顺序和要求的必要的间歇条件下,现场施工队伍和施工机械不窝工。针对不同要求、不同规模、不同复杂程度的工程宜采用与之特点相适应的形式。该课程的难点在单代号搭接网络计划和网络计划优化部分。搭接网络计划中主要是有四种基本搭接类型,按各自不同的搭接关系计算工作的时间参数有些烦琐;网络计划优化即按照既定的约束条件,按一定的目标对初始计划进行不断的调整、优化,在多目标,如工期―成本优化中,要两者协调考虑。这样在重、难点章节理论讲授中多用具体的项目进行案例教学,学生更容易将理论的学习与实际的工程项目相结合。

(二)基于大项目法的培养方案

1.调整课程培养计划。该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论应用是一直困扰教师的问题。理论的理解掌握固然重要,实践应用更重要,只有这样才能让毕业生顺利地走向工作岗位。因此,合理安排该课程的理论与实训教学就显得至关重要。在新的培养方案中,理论在第6学期进行36课时,实训在紧接的第7学期(第7~12周)进行18课时,安排在工程概预算课的实训(第1~6周)之后,进行集中指导,第13~18周进行分散指导。这样安排,理论课时间充足,实践环节虽只有18课时,但学生是在完整的1个学期的课程内和课余时间进行综合的大项目实训,包括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广联达招投标、梦龙网络计划、梦龙平面图设计等相关软件的实际操作应用,使得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更合理,更透彻。

2.大项目教学法在理论教学部分的实施。在该课程的重、难点章节的教学主要是通过具体某工程或是该工程的分部工程进行案例教学。如在流水施工的章节,用2号教学楼的基础工程进行举例;在网络计划的优化中,采用历年的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考试中案例分析部分与网络计划和网络优化相关的真题进行举例并分析讲解。这样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综合性和难度相当,使学生将理论知识深入了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将来参加相关的注册执业资格的考试。

3.大项目教学法在实践教学部分的具体实施。通过探索,在培养计划中,将施工组织管理课程与工程概预算两门课程的实训都放在第7学期进行,这样更有利于用大项目教学法的落实。目前的实际操作是6位任课老师一起讨论协商,最后两两成组分别指导工程管理同年级的3个班,各班选定一套具体的工程图纸(蓝图),在第1~6周的时间指导学生对此工程进行工程量计算、编制工程量清单,学习广联达预算软件;在此基础上,第7~12周的时间指导学生对该工程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学习广联达的招投标软件、梦龙网络计划软件、梦龙平面图设计软件;13~17周完善成果;18周交最终成果。

在教学中探索出,在学生初学用梦龙软件绘制网络计划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如图1所示。即先用EXCEL编制进度分析表,其目的在于先让学生掌握施工过程的划分。划分施工过程是初学者的一个瓶颈。在EXCEL进度分析表中,可以输入施工段数、各分部分项工程量、施工队人数、时间定额或产量定额等参数,流水节拍值即可用向上取正的ROUNDUP函数编成公式计算,非常方便。待工作分解即施工过程划分合理后,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都明确了,计算出流水节拍,直接绘制横道图,可先检查核对工期,如不满足要求,可先进行简单调整优化。在此基础上,再用梦龙软件进行双代号时标网络图的绘制,这样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简单明了,绘制起来不易出错。通过教学实践,发现这种方法非常适合初学者。

五、结论

通过以上对大项目法在课程应用中的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大项目法是以真实项目为载体的综合实训方法,非常有利于学生理论应用能力的提高。如:①通过蓝图的阅读,能对大一所学的制图理论进行实战应用,并学习查阅现行的设计规范,读图能力大大提高;②前期工程概预算的实训中,工程量的计算等为施工组织设计提供有效的数据基础;③学生针对真实的工程蓝图,能够独立完成从识图、工程量清单编制、组价,再到施工方案讨论、进度计划的分析和绘制、对广联达及梦龙软件的学习应用,绘制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和施工现场平面图。(2)大项目法用于该课程教学是透彻地针对一个具体的工程实训模拟,这使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大大提高。可见大项目法延伸到其他的专业课如建筑制图、房屋建筑学等的实训,可以提高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大文,李立新,陈兴海.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

[2]尚宇梅.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科技与教育,2008,(10).

篇4

关键词:建筑项目 施工 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a)-0000-00

对建筑项目的施工的质量管理是工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其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对其进行研究也是在必行。在建筑项目工程管理的实际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这也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不利于工程的发展,以下对其进行分析。

1建筑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的影响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建筑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受到广泛的关注,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只有明确这一系列影响因素,才能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方式,以下对其进行分析:

1.1设备因素

近几年,科技的发展较为迅速,建筑施工中的设备也在不断的优化,出现很多高科技的机械设备,其在施工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可以有效的提高,还可以降低不必要的人力资源浪费,达到节约成本的效果,对建筑项目施工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在实际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很多建筑单位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很多建筑单位为了节约成本,使用比较传统的设备进行施工,对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工作不重视,这也就导致长期使用后设备的老化,降低了自身的工作效率,同时,也有一部分的建筑单位及时对设备进行更新,但没有对机械设备的使用进行严格要求,出现违章操作的现象,这一问题不仅会影响到建筑的质量,也会导致施工事故出现,不利于工程的有效进行。

1.2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也是施工阶段比较常见的问题,其影响建筑质量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首先就是工作人员方面的问题,由于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有限,对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这也就容易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违反操作的现象,没有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施工,自身的责任意识相对较差,这也不利于工程的有效进行;其次就是相关管理人员方面的问题,很多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在工程施工的阶段不重视质量,这也就导致质量管理不到位,也有的建筑单位自身管理人员的能力有限,对建筑施工阶段的质量缺乏控制意识,没有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这也就导致施工阶段的工作无章可循,出现一片混乱;最后就是监理工程师方面的因素,监理工程师没有充分发挥其在建筑项目施工阶段的效果,对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采取忽视。

1.3技术因素

工程技术室决定建筑项目施工的重要基础,也是对建筑项目进行管理的主要环节,其与现代社会经济、科技水平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对不同的建筑项目工程进行技术指导与组织管理过程中,优质的技术方案可以提高工程的质量,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浪费,对建筑工程的施工可以起到指导的作用。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应该按照工地现场环境等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技术方案,以此来保障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很多工程师往往是边施工边制定施工方案,这种方式会加大工程中的变更,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同时,很多工程师在制定技术方案的时候没有对工地进行全面的考察,对工程中的特殊因素没有做好充足对的考虑,所以导致技术方案不具备科学性,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的质量。

1.4材料因素

建筑项目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很多建筑单位为了追求经理效益与高标准,对质量的考虑比较少,为了节约成本而降低工程的标准,对项目管理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的贯彻落实并不重视,这也就得导致工程施工阶段出现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现象,这也是现代建筑项目施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众所周知,建筑材料的管理是保障建筑项目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材料商的投资可以占据工程总成本的一半,如果为了获取经济效益而不重视材料的使用,势必会影响到施工的质量,很多建筑单位自身的建筑材料无法达到国家质量监管,这一问题也是现代建筑项目施工质量管理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2建筑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的关键

2.1加强人员方面的管理

建筑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与人员管理密不可分,提高工程项目施工队伍的建设势在必行,定期对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并通过考核的方式来加强工作人员的学习效率,使其对专业知识进行掌握,明确建筑质量的重要性,以此来提高其在工作中的安全意识与质量监管效果。在对相关的管理人员与监理工程师进行聘用的时候要严格把关,不仅要注重工作人员的经验,还应该重视起专业知识水平,以此来提高管理效果。同时,还应该在施工阶段贯彻责任制度,对工作进行细化,使其落实到个人的身上,以此来加强工作的效率。

2.2对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逐渐加快,建筑施工所运用的设备也在不断的更新,想要加强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还应该对新的设备进行引用,制定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施工方案,以此来为建筑的施工提供指导,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慎重的选择,以此来提高质量管理的效果。同时,还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约束工作人员,使其按照设备的正确操作规范来进行工作,避免出现违规操作的现象,这不仅可以加强建筑的质量,也可以提高安全防范的效果。

2.3构建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对施工阶段的工作进行管理应该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使员工的工作可以做到有章可循,通过对质量的分析与控制来制定相应的技术方案,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加强对施工阶段的监督与管理,以此来确保施工阶段的质量。同时,还应该在施工之前制定施工方案,以此来减少施工阶段出现的变更,降低不必要的浪费,从根本上确保建筑项目的质量。

2.4材料控制

材料是建筑项目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通过取样检查的方式来确保材料的质量,还应该定期的对其储存状况进行检查,以此来避免以次充好的现象。同时,还应该做好细节的管理,在施工前进行预防,在施工的过程中对各个方面进行控制,在施工结束后还应该做好质量检查的工作,对施工中出现的违规现象进行严厉的处罚,以儆效尤,达到管理的效果。

3结语

加强建筑项目的质量势在必行,而施工阶段则是影响建筑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应该对这一阶段的质量控制进行重视,对影响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进行明确,并在这一基础上采取措施完善对施工质量的控制,从根本上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管理;导向研究

经济全球化,贸易全球化成为现今世界发展的趋势,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与信息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企业创新就必须将各种有利因素利用好,对自身的条件进行优化配置,改变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创新具有竞争力的新方式、新方法,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就必须将知识管理导向与人力资源管理进行融合研究,不断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长久动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实现企业的不断进步。

一、知识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

(一)二者之间的关系

人力资源管理是通过招聘,培训等多种方式进行人力资源的管理与整合,从而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以及未来的管理运作,实现企业的效益最大化。知识管理是知识的创造与整合,实现企业内部的调用与部署,从而实现企业知识的管理与整合。人力资源与知识是不可分离的两部分,想要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就要把他们结合在一起来讨论,人力资源与知识资源是企业竞争力的有利组成部分,因此,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企业应不断吸收先进的思想,整合优秀的资源,不管是知识资源,还是人力资源,营造独特的企业文化,优化企业管理机制,从而使二者之间相互配合,实现效益最大化。

(二)相互作用

人力资源与知识资源是密不可分的两部分,人力资源是知识资源的先决条件,知识资源又反作用于人力资源,二者之间相互配合,相互融合,促进企业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为知识管理部门提供人力资源的支持,从而优化其内部人员的配置,同时,二者之间又可以相互合作,共同组织企业文化的宣传活动,为企业员工专业素质的提高提供培训,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或是组织专门的入职培训,形成良好的业务培训机制,使入职员工能够尽快适应企业的运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为知识管理部门制定专门的考核制度,协助知识部门进行业绩的考核,并进行相应的奖惩,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知识管理部门帮助人力资源部门制定具体的工作目标,明确其工作方向,包括员工分配的大体框架,以及具体的资源配置,为其进行员工的考核提供知识管理方面的建议,知识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知识管理部门可以帮助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构建企业文化,组织员工进行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使员工自身的发展得到极大的提高。

二、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一)招聘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人力资源的管理,简而言之就是对企业的人力的管理,如何获取人才成为其考虑的重要问题。其中重要的环节就是人才的招聘与甄选,一些能力强,素质高的应聘者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有利影响。一个企业想要提高竞争力,必须提高用户体验,提高服务的质量,企业应选拔能力强的员工为客户服务,从而使客户对企业拥有良好的印象。在招聘的过程中,企业应该对员工的素质与技能有一个初步的预测与研究,选取能够为企业创造效益的员工,优秀的员工能够在短时间内为企业创造较大的效益。

(二)奖惩机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人力资源成本在企业的构成中占据着很大一部分,只有正确利用好人力资源的管理才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奖惩机制能够有效地促进员工的发展,薪资奖励能够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收益,良好的奖惩机制能够使员工更加负责任,减少人员的流动,企业的发展更加稳定,人力资源的配置更加优化,对于企业与员工之间二者是双赢。

三、知识管理导向对企业绩效的作用

知识管理通过提高企业的实际能力来提高企业的效益,从而对企业的绩效产生影响。一个企业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仍然保持着强有力的竞争力,绩效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将企业的知识管理导向落到实处,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并支持企业进行不断创新,提高绩效的同时保持知识管理的持续运行,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管理与知识管理之间相辅相成,互为支撑,二者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发展高度。一个企业的知识管理水平对于企业知识的探索与利用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为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重要支撑。知识管理通过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间接影响着企业的绩效。人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着企业的绩效,绩效的提高也提高着企业的竞争力,二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从而实现企业知识管理结构的调整,对企业的绩效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丽萍,王宪君.试论我国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J].黑龙江财专学报,2010(04).

[2]孙柏英,祁光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0).

篇6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相关知识分析

【中图分类号】R6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8-00-0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由于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刺激或压迫马尾神经根所引起的一种综合症[1];多发于青壮年,主要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痛及腰部活动障碍等.我国人群的平均患病率为8%~25%.多发年龄为20~50岁,男多于女。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该病发病率日益上升。有研究表明,本病的发生和康复与患者生活中相关的健康行为密切相关[2-3]。本文旨在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分析,为普及和完善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临床表现为腰痛及不同程度的腰部活动障碍,于2009年1月至6月在我院疼痛科门诊及住院部经CT或MRI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102例,其中男45例,女57例;,平均年龄38.99±12.58岁;平均患病时间48.48±40.91月;具有小学文化者15例(14.7%),初中文化41例(40.2%),大专本科及本科以上文化程度46(45.1%).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采用自行设计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调查问卷》,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诼个调查,并由医护专家审定。内容主要:1.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自我防护的认知情况,包括10个方面:①正确的坐、立、行、走姿势;②勿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③保暖防寒的方法;④护腰的使用方法及时间;⑤腰臀肌功能锻炼方法;⑥疾病的诱发因素;⑦卧硬板床及卧床的意义;⑧缓解疼痛的方法;⑨禁忌活动的项目;⑩控制饮食、防止肥胖的方法。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诱发因素,包括7项内容:①病因;②与职业有关;③与年龄有关;④与家族史有关;⑤与外伤和运动有关;⑥与妊娠有关;⑦与腰穿有关。每项“知道”的计一分,“不知道”或“不清楚” 的不得计分,满分为10分,根据患者知识掌握程度分为优(得分>9分)、良(得分8―9分)、一般(得分

1.2.2 调查方法

由在医院疼痛科受过专业培训的资深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向调查对象说明调查目的、方法、内容和意义。同时在患者入院三天后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干预。由被调查者分别在入院第三天和出院前一天逐项填写问卷,对无能力完成者,由调查者协助完成。共发放问卷102份,回收有效问卷102份,有效回收率100%。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检验x2检验,p

2 结果

(1)入院第三天和出院前一天患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评分:相关防护知识的优良率从干预前的33.33%上升至干预后的85.29%。见表1

(2)干预前后患者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自我防护知识的认知情况对照表(见表2)

(3)患者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诱发因素知识的了解情况(见表3)

3 讨论

3.1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干预前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防护知识掌握较差

表1和表2结果显示:患者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防护知识和方法的认知程度均较低,在调查内容中,知晓率最高的是“与年龄有关”,占69.6%,其次是“与职业有关”,占64.7%,调查的7项内容中,有3项的知晓率不足30%,而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防护知识的知晓率均50%(表2),说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掌握较差,且不够系统和全面。表4显示:患者对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需求较高,尤其是治疗与康复、正确防护措施的需求分别为91.34%和92.32%,提示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针对性系统性的健康教育,让他们知道腰椎间盘突出症发展的危害,积极主动预防,也可以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腰椎间盘突出症诱发因素和掌握防护措施。

3.2 对策

3.2.1 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一种慢性疾病,自我防护至关重要。而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容易使人忽视健康的自我防护。医学知识和实践知识的缺乏或非专业人员的错误指导均会导致患者采取错误的或者无效的自我防护行为,而自我防护意识欠缺或淡薄,增加了本病发病和复发的机率。

3.2.2 采取多种措施加强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知识的宣教

从调查结果来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本病认识和重视不够,预防行为欠佳。根据 “知―信―行”的理论,知识是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的基础,而自我效能对健康行为的采纳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健全回访制度,以多样化、多渠道的方式为患者提供疾病相关知识;同时加强对护理人员相关知识的培训,从而指导患者调整工作、生活的节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合理饮食、加强锻炼,强化自我防护意识,在生活中自觉、有效地实施自我防护。

综上所述,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日常生活中的防护意识,使其自觉地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以达到预防疾病防止复发的目的。同时应有针对性加大对本病防护措施的普及和健康宣教的力度,定期督促检查,确保防护措施的有效落实,从而减少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572.

[2]赖敏贞,文若兰,康复指导对腰椎间盘康复疗效的影响[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6):311.

篇7

评价服装设计作品的优劣,通常只是概念化的描述,但是,从现代心理学和生理学的角度来看,内在的身心感受(也可以看做情绪反应)可以由生理反应的指标来表现。情绪是指人类个体受到某种刺激所产生的一种身心激动状态,是情感的外部表现,它的产生不是自发的,而是由内部或外在的刺激引发的,因此,可以根据在加工不同类型的情绪信息时大脑的工作原理,借助人脑的高级功能,将概念化的情绪具体到大脑皮层的脑波变化上,通过科学的理论定量探讨人们对于他人着装真实的情绪感受。随着脑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potentials,简称ERPs)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脑功能研究上,在心理学、生理学、认知神经科学、医学临床应用等领域取得了很大成就。情绪的事件相关电位是认知科学领域研究的一个方面,近年来也被运用到一些交叉学科上,涉及范围包括计算机科学、音乐、园林、艺术设计等领域。服装艺术是以服装为载体的对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反映,也是服装设计师和消费者知觉、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2]。将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引入到服装设计中,利用脑电仪器来侦测人体内在的生理信息,这种形式类似于精神医学所研究的“生理回馈技术”(biofeedbacktechnique),是一种利用监控工具来侦测与扩大内在的生理信息,藉由生理反应的指标来表现内在身心状况的一种方法。利用脑科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服装设计者、服装消费者的情绪进行研究,揭示这些情绪发生过程中大脑的反应和变化,更大程度上认识个体的认知过程,通过这种将科学与艺术进行合理交汇的手段,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服装设计和消费,为服装领域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客观可行的方法。

1情绪

1.1情绪理论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主要指个体与情景的交互作用关系,特别是脑内的活动过程,具有较大的激动性、情景性和暂时性。传统的情感理论有2种:一种是Plato的二元理论,这种理论可以理解为“感觉理论”,但事实上,这种“感觉”现象和意识受精神、心灵的支配,通常被认为是人体的副产品;另一种理论的主要观点来自Plato的学生Aristotle,他认为要理解某件事物必须要了解它的构造(由什么制成)和功能,对于情绪来说,仅说明它包含一套感觉过程或是一连串行为是不足的,必须要阐明功能是什么或是行为的结果是什么[3]。目前被研究者广泛采纳的概念认为,个体的情绪主要包括主观体验(如喜悦、悲伤或者愤怒等主观感受)、生理机制(如皮层下神经活动以及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等)以及各种外部的表情行为(面部表情、身体姿态、动作)等。也就是说,情绪的产生会伴随着相应的身体反应(行为上和生理上)。行为上的反应是个体的外在表现,生理上的反应体现在人体不自主的生理变化上。

1.2情绪的客观评测

情绪过程既有内部反应又伴有一定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行为,因此,可以将有机体的生理和行为变化作为情绪的指标加以测量和记录,将心理过程与实时相应的神经过程联系起来。日本学者已经通过诸如视觉、嗅觉、触觉刺激在脑电、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免疫系统的反应,来说明愉快和不快情绪在生理上的不同[4-6]以及不同情绪状态下的脑电变化[7]。

活的人脑会不断放电,称为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m,简称EEG),也叫做自发电位[8],脑电的产生与变化是大脑神经活动的实时表现。事件相关电位是人脑对给予的特定刺激进行认知加工(如:注意、记忆、思维)时,通过电生理技术从头皮表面记录到的大脑电位变化,是与一定心理活动(即事件引发的不同情绪)相关联的脑电位变化,是人脑结构对特殊事件或刺激反应时发出的非常小的电压。事件相关电位是从自发电位中提取出来的,由于是由刺激诱发产生的电位,所以原称诱发电位(evokedpotentials,简称EP)[9]。利物浦大学的医学讲师RichardCaton是事件相关电位领域的先锋,他认为当电极置于人脑外部表面的2个点时,有不同方向的微弱电流通过。人类最早的清醒人类感觉ERPs的记录是Pauline和HallowellDavis于1935—1936年首次获得的,并于1939年在《神经生理学》杂志上发表,分别介绍了人脑在清醒和睡眠状态下的脑电生理反应[10-11]。

由于事件相关电位具有很高的时间分辨率,能捕捉到大脑的实时变化,因此近年来一直是脑科学研究的重点。事件相关电位采集的原理是由被试端电脑产生刺激事件,并将每个不同事件进行编码,再将刺激事件的编码传送至主试电脑端,被试端佩戴电极帽,电极帽与放大器连接,主试电脑也与放大器连接。开始记录时,放大器会同时选取被试的脑波资料与刺激事件编码,并将刺激事件编码及刺激的时间点对应到脑波相对应的时间点,在主试端电脑上实时呈现。记录结束,主试电脑会保存记录的实时脑波数据,以方便对记录的脑波进行分析。由于情绪的复杂性,与之相关的研究较适宜采用主客观评测二者并用的方法,即用仪器测定取得对情绪的客观记录,再结合被试的主观感受获得被试的主观体验,用行为和生理客观反应来支持主观感受的准确性。

2有关情绪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事件相关电位成分可以从潜伏期、波幅和头皮分布等多维度来描述。一般认为,波幅反映大脑兴奋性的高低,而潜伏期反映精神活动与加工过程的速度和时间评价。ERPs按潜伏期可分为早中晚成分及慢波,50~500ms为晚成分,晚成分波幅较大,含5个主要的波:P100、N100、P200、N200、P300。500ms后为慢波,波幅最大[8]。晚成分和慢波是与心理因素关系最为密切的成分,含有不同情绪成分的刺激所引发的ERPs成分多集中在此区域。

2.1情绪刺激引起事件相关电位的变化

在ERPs的研究中结合不同的情绪刺激模式,会更深入地了解某些ERPs成分所反映的具体认知过程。德国学者Anders在《情绪理解》一书中介绍了一系列有关情绪的事件相关脑电位研究[12],分析了情绪图片刺激所诱发的特异性ERPs成分。Harald等实验表明令人愉快的和令人不快的自然景色图片较中性图片会诱发头皮后部的早期负波(earlyposteriornegativity,简称EPN)、晚正成分(latepositivepotential,简称LPP,或latepositivecomponent,简称LPC)和持续性正慢波(positiveslowwave,简称PSW)。这些成分与情绪刺激的各加工阶段(知觉编码、刺激表征和刺激评价)相对应[13]。德国康斯坦茨大学心理学系教授Tobias等的实验也表明,比较起中性图片来说,愉快和不愉快的图片能引发较大的EPN、LPP以及持续正慢波[14]。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MaurizioCodispoti研究发现:在刺激呈现后400~800ms,正性或负性情绪唤醒的图片较中性图片诱发更大的LPP;另外,在刺激呈现150~300ms后,情绪唤醒在枕颞部产生了一个较小的早期正波。在外显分类任务中发现,情绪刺激诱发了类似的早期和晚期成分[15]。佛罗里达大学情绪和注意研究中心(CSEA)Bruce等研究发现,与中性刺激相比,有情感的刺激能观察到的晚正电位的变化更加具有意义。这种正数的变化始于图片出现的200~300ms开始,在图片呈现约1s后达到最大值。这种正电位的增加与刺激本身无关,而是强化了图片激发迅速增加的自主的反应和更大的情感唤醒的报告(比如或是暴力的内容)[16]。由此可见,晚正成分[17](通常始于P3区域,也是传统的注意、认知和刺激指数)指示了情感刺激的选择过程,反映了大脑的活动。

2.2事件相关电位在情绪研究上的成果

国际上诸如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但普遍侧重点在注意、信号感知、分析判断、决策及工作记忆内容更新等认知过程相关联的事件相关电位成分。有关情绪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是事件相关电位研究的一个方面,近年来也逐渐为科研人员所重视,如探索处理情绪图像时大脑的活动过程、情感图片引发的事件相关电位成分等。事件相关电位需要外界给予被试者特定的刺激,这种刺激可以由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方面引发。情绪事件相关电位的诱发因素通常也可以划分为这几个方面。视觉刺激可以以图形或非图形的形式呈现,如:几何图形、文字、面孔、自然景观等。听觉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近年来大量应用于音乐认知方面。嗅觉诱发研究的是气味引起的人体特殊的生理学反应诱导的不同情绪,触觉诱发主要以体感接触为主,做相关舒适度方面的研究。

在视觉认知方面,日本研究者通过脑电的记录进行了辨别日本汉字的研究,认为人脑的额叶区是进行行为判断的区域,在ERPs实验结果中发现,在刺激呈现170ms和300ms左右这2个时间段,不明确的汉字和有代表性汉字的在额叶区的波形有显著的不同[18]。日本学者从自身的主观评价以及相应的生理反应方面探讨不同自然风景对中枢神经和自主神经活动的影响[19]。中国农业大学研究者李法红等也做过相似园林景观的研究,如以苹果树为观赏对象,以脑波作为评价指标,定量研究室外果园内苹果树盛花季节,叶子和花朵的观赏对人体脑波的影响[20]。

听觉刺激主要来自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各种声响,以及用不同情绪色彩朗读的无意义的非词音节或者是有意义的单词和句子。目前大量运用在音乐认知领域研究,通过ERPs实验,探讨音乐对听觉注意的影响,同时对脑电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解释在进行听觉认知任务时大脑的活动模式。嗅觉刺激研究的是特殊气味引起人体特殊生理学反应诱导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触觉刺激主要通过身体接触来记录相关数据说明情绪的反应。日本九州大学人体工程科学学院已经从事了大量有关情绪刺激的生理反应研究,其中有触觉刺激引绪的研究,主要借助身体接触,通过记录心电图、脑电图、血压以及自身主观的评价来研究女性使用卫生棉时的情绪反应[21-23]。台湾科技大学设计研究所已经开始从事设计领域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如以包装插画以及产品造型设计为载体,进行情绪维度、购买欲望与事件相关电位关系的研究,综合探讨消费者心理情绪维度与生理ERPs反应的一致性[24-25]。

3事件相关电位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3.1事件相关电位应用的必要性

在现代科学研究越来越重视实证研究的前提下,从事设计的人员也越来越希望在设计中最大限度地排除自身的主观性和经验型,将科学与艺术进行合理交汇。通过一些生理指标、脑电位变化等来客观评价“感性”[26]。正如“感性工学”定义所述,将过去定为难以量化、只能定性的、非理性、无逻辑可言的感性反应,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加以量化,可以发展新一代的设计技术和产品。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一种以顾客定位为导向的产品开发技术;一种将顾客感受和意向转化为设计要素的翻译技术[27]。目前,感性工学、设计心理学、人机工程学已经广泛地运用于产品设计领域。在服装设计领域,随着服装心理学、服装美学的发展,服装领域也开始注重情绪量化的研究,有学者已提出建立服装情绪学这门新兴学科,提出针对情绪的定量可以通过脑科学法、数学模型法和计算机模拟法进行研究[28]。服装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美学与科学的结合,艺术性的形象思维与工程性的逻辑思维相互结合的一门学科,所以在设计中既要满足审美的需要,即艺术性,又要做到以人为本,服装是为人服务的,未来时代的服装设计更强调以穿用者为中心,更加注重穿用者个人的身心感受,不能满足穿着服装个体的需要,服装的价值也无法体现。因此,服装设计不光要解决设计的美感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能使产品符合人的全面要求,以使用者的穿用情绪为核心,这就必然要求设计者在设计时围绕作为使用者的“我们”而展开,用理性、系统、科学的方法来进行服装创作。由于情绪反映了人们对事物的心理体验,如何客观地评价情绪,对设计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3.2事件相关电位在服装设计的应用范围

服装设计的3要素包括款式、面料、色彩。色彩是服装给人的第一印象,生活中人们常常会有这样的体会,在看到服装造型和面料之前,颜色是首先进入视觉的,在商场挑选服装时也是首先看服装色彩效果如何,而后才会关注服装的款式、面料和工艺等,因此,服装色彩处理的理想与否直接影响着服装的视觉效果。服装的造型特征需要靠色彩的渲染来增加其视觉表现力。服装造型是借助于人体以外的空间,用面料特性和工艺手段,塑造一个以人体和面料共同构成的立体的服装形象。材料是组成服装的最基本要素,服装设计几乎都是用衣料来表现的,设计师构思服装的造型需要凭借衣料进行塑造。可见,服装三要素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缺一不可。理想的服装在结构上首先考虑的是应符合人体的生理构造和人体工学的要求,要便于穿脱,便于行动;面料上要舒适、根据款式的不同体现不同的风格;色彩上要能营造服装的整体艺术氛围,搭配协调。对于一件完整的服装来说,每个要素都包含着情绪的体现。一件能为大众喜爱的时装,一定是艺术与科技完美结合的产物。

3.2.1服装的材料

东京医科大学和东京大学研究者已开展不同触感引起的脑波变化研究,通过手指在平滑表面或是粗糙表面不同触感导致的脑波变化,客观说明不同触感材料对情绪的不同反应,定量评估触觉上的反应差异[29-30]。苏州大学潘志娟等[31]的触觉生理机制及对织物评价的影响研究,在评价了人体生理反应在纺织品感觉评价上的应用状况后,提出使用脑波、事件相关电位、肌电来测量人体对于触觉的生理反应,主要沿袭日本KamijoMasayoshi的研究理论,认为P300波可以反映织物的触觉手感,将试样置于左手前腕内侧以及将手置于试样表面测得,手感柔软、丰满、肤感好的毛毯电位波幅小于手感粗糙的砂纸,手感特征介于二者之间的棉布,波幅也介于二者之间。另外,苏州大学刘洋等[32]介绍了脑电在评价纺织服装中的应用,其中提到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在面料中的测量,采用3种不同的触摸方式:将试样置于手前腕内侧;以手指尖触摸织物且保持静止不动和手指尖触摸织物,且在织物表面平行移动。最终得出手指尖触觉较手腕内侧灵敏,以手指尖触摸织物并根据评价内容沿织物表面平行移动或垂直挤压,将可获得最多的感觉信息,分辨风格差异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最高,纺织品感觉评价体系中,宜采用这种感觉发生形式。

3.2.2服装的色彩

日本学者YAMAGISTIT等[33]通过赤、青、黄等色彩的视觉刺激研究不同色彩对自主神经活动、中枢神经系统活动以及主观评价的影响等。苏州大学陈雁等[34]借助神经电检测仪对色彩引起的视感觉进行生理机制的分析,认为视觉诱发电位中潜伏期较短N75、P100、N145属于外源性诱发电位,主要与刺激的物理特征有关,可用来检测颜色的物理特性在人的神经系统产生的影响。

3.2.3服装的接触压和热舒适性

日本信州大学科学与技术学院KamijoMasayoshi教授自1999年开始做心理反应相关研究[35-36],主要侧重点在压力、舒适性、触觉方面。如:通过生理反应的指标来评价服装的舒适性;通过分析脑波变化来评价穿衣状态下的热舒适性;基于人体行为的质感评价系统等研究;通过事件相关电位来评价肌肤触觉的研究。

4结语

篇8

(东莞市桥头镇人民政府住房规划建设局,广东 东莞 523520)

摘 要:质量监管是确保建筑工程项目顺利完成的关键,加强工程质量监管,符合现代建筑工程管理的发展要求,创新工程质量监督模式,可以有效提升监管工作效率,因此应当加强对质量监管的重视。通过对当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就如何加强工程质量监管,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和有效措施。

关键词 :建筑管理;质量监管;加强质量监管

中图分类号:TU7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8-0160-02

收稿日期:2015-02-05

作者简介:莫柱洪(1971-),男,广东东莞人,大专,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土木工程。

建筑管理中的工程质量监管,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在具体管理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影响因素,同时也会涉及每个施工环节。因此,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管工作,对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建筑管理中的工程质量监管问题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实践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监管的质量和效率。

(一)工程监管人员缺乏质量意识

建筑管理过程中,人的质量意识和态度综合表现为工程质量意识。在实际工作中,为确保工程质量,强化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需强化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领导层和管理层应当做好榜样,并利用科学的方法来提高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从而使企业全体员工都有较高的质量意识。若企业领导层、管理层缺乏质量意识或者质量意识较差,则会导致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松懈,难以确保建筑工程质量。

(二)工程质量监管机制不完善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施工质量的通病多表现在施工过程中。部分建筑企业通过分析、研究施工质量的通病,根据个人经验,制定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制度。从理论上来讲,这种质量监督机制更具针对性,从细化程度来讲,这种质量监督机制规定要求较高。但是,制度的制定存在滞后性。情况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在具体的实践中,需要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工程质量监管机制。

(三)责任划分不清,任务落实不到位

在当前国内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责任划分不清,具体任务难落实的现象较为普遍,从而导致工程质量监管作用难以发挥。如,在质量监管工作中,设置了很多小部门、小机构,其数量存在着明显超标现象,而且责任划分凌乱,下设部门责任等级划分繁琐,导致建筑工程质量监管乏力,工作责任难以有效地落到实处。

二、建筑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管的有效措施

基于以上对当前建筑工程质量监管中问题的分析,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人员安排,划清岗位职责

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现场人员是最难控制的因素,也是最为重要的影响质量的因素。因此,我们应当立足工程项目实际,结合参与工程建设人员的实际情况,不断强化人员责任心,加强人员安排,划清岗位职责,本着谁负责谁保证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因人为原因而造成的工程质量问题。同时,还要依靠广大参与人员,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在此过程中,还要明确工程项目建设中现场人员的岗位责任,尤其是现场责任人的具体任务、内容,根据任务内容、人员考核,选择合适的工作人员。做好人员培训工作,根据人员安排,对不同岗位负责人进行有计划的培训,从而使他们能够掌握新工艺、新技术。

(二)加强工程施工建材质量管控

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其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不仅来自于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工艺环节,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所用的建材质量。如果施工材料存在着质量问题或者瑕疵,即便施工人员的责任再心强、技术水平再高,也无法确保施工质量。因此,加强施工建材质量监管至关重要。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材料而言,采购人员应当严格把关。由职业素质高、专业知识丰富的工作人员,管理施工建材,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材料一律不得进入施工现场。同时,对建材供应商家,也要进行严格地选择,在全面了解商家信誉、资质以后,再确定是否购置该商家的建材。比如,对产品合格证、商家的营业执照等,进行严格的核查。对于材料本身的审查,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

1. 采用技术手段进行监控

在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红线桩、水准线以及测量控制桩等,均是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点。建筑施工单位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应当对其进行严密的保护和管控,以免在施工过程中因不小心被移动而对后期的施工造成影响。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标高、轴线等关键点,应由专门的测量人员反复测查,以保证测量的精确度。同时,对于那些与建筑工程质量密切相关的工艺参数以及技术要求,比如混凝土外加剂的掺入量、回填土以及灰缝饱满度等,均应当严格控制其质量。

2. 对施工建材进行试验或者抽检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钢筋、防水材料以及混凝土等,均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该建筑工程的质量。由于上述建材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用量非常的大,为确保建材质量,建议采用试验或者抽检等方式对其进行检查。通过对施工建材、半成品或者成品进行随机检查,可以及早地发现建材是否存在质量问题,如果存在问题,可以及时进行整改,以免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

(三)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控体系建设

工程质量管控体系,是确保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基础,同时对整个工程施工质量的管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保证工程质量组织程序、结构的顺利进行。在建筑工程质量的控制过程中,施工企业应当根据实际状况,在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之前,根据该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做好质量管控工作。工程质量管控策划是建筑工程质量管控体系的重要内容,质量管控策划通过对该工程项目设计文件以及施工图纸等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方案,对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管控过程中的所有任务进行合理分配,可以有效降低建筑工程故障问题和安全问题的发生概率。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应当建立创优质量管理小组,根据实际需要明确质量管控岗位责任,配备专门的检查小组和检查人员,主要负责工程施工质量管控计划、目标以及具体操作步骤。专门的质检人员直接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监管,并且负责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工作,对一般性的质量问题进行及时地处理。同时,还要将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和职工经济利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由他们共同承担经济责任,制定和实施统筹责、权、利三者密切结合的现代经营管理机制,以此来发挥工作人员的协同作用,激发他们的创优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也是工程施工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是一个永恒的课题。由于不同的建筑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大相径庭,因此,在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应当立足实际,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使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更有针对性,才能实现工程质量管理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张健. 探讨建筑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管的措施[J]. 门窗,2014(3):345.

[2] 黄卿. 浅议建筑管理中的工程质量监管措施研究[J]. 江西建材,2014(4):286.

篇9

关键词:建筑施工 质量控制 管理

一、影响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因素

1.质量控制的首要因素是人的因素。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首先是人的因素,人的因素首先是领导者的综合思想素质,包括建设单位、监理公司、施工企业领导者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人的因素贯穿

于每个建筑工程项目的不同环节,是确保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决定性因素。建筑单位领导者是建筑工程项目的组织者与决策者,其综合素质是决定建筑工程项目是否具有前瞻性、实用性的关键。首先应组织好建筑工程项目的前期工作,主要包括组织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招标,以及施工设备、材料的招标,选择实力较强的建筑施工企业和高素质的监理单位,分别承担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和全程监理工作,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同时建设单位也要组建由高素质和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组成的项目部,负责监督协调。监理单位监理工程师的素质是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重要保证。监理工程师直接负责建筑项目施工的全过程质量监督,应具备高度的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丰富的现场施工管理经验,能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和合同规定,独立行使自己的职责,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程序实施监督工作,充分发挥监督的权威性。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和技术工程师的素质是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根本保证。施工企业承担着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任务,是施工的主体,责任重大。一是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和技术工程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素养和业务素养;二是具有先进的施工方法和质量管理体系;三是每个施工人员都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始终把工程质量放在首位,严格按照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规范施工;四是认真接受监理工程师的监督和建设单位的检查,确保施工工程质量。

2.材料因素。众所周知,建筑材料无疑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包括建立以建筑材料和产品为中心的质量责任制。把好材料质量关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采购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较强的业务素质,熟悉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能,具备一定的材料质量鉴别能力。随时掌握材料造价信息,招标优选供货厂家。按照合同和施工进度的要求能及时组织材料供应,确保正常施工。严格执行材料试验、检验程序,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场。

3.设备因素。机械化程度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有力保障。建筑施工企业的机械化程度代表着施工企业的实力品牌和施工水平,也体现了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采用先进的机械化设备能明显保证和提高施

工质量,确保达到施工设计的技术要求和指标,为创建优质工程打下基础。建筑单位和施工企业必须综合考虑施工设计方案、建筑技术和设备水平等因素,合理选择机械类型和性能参数。

4.环境因素。施工企业要充分考虑建筑工程项目的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等特点,有利的环境要利用好,不利的条件要考虑到,重在预防和防治,防治措施要得力有效。很多环境因素会影响施工质量和进度。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的特点,充分利用和控制环境因素,特别对不利因素及时采用有效的措施严加管理是确保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

5.安全因素。安全生产是建筑工程质量有效控制的重要保证。要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认真落实各项制度,配备安全设备和安全管理员,文明施工;建筑单位和监理单位要经常检查监督,健全施工

管理制度。只有抓住施工过程的安全生产才能稳定施工队伍,不影响工期,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有效管理。

二、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1.强化建筑项目的目标责任制。强化建筑项目目标责任制是完成和达到建筑工程项目合同指标、实现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根本保证。建筑工程项目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包含了层层的互相衔接的承

包关系,按照“分项保分部,分部保单位工程”的原则,把质量总目标进行层层分解,研究确定每一个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目标。并针对每个分项工程的技术要求和施工难易程度,结合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确定质量管理和监控重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要加强信息反馈与调控,实现各层次项目目标指标,最终实现建筑工程项目达到的目标。

2.强化监督机制。监督机制是有效控制的保证,强化监督机制刻不容缓。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应联合建立监督机制,监督机制应深入到建筑工程项目的立项、论证、招标等个个环节。把建筑工程项目的监督机制作为一项过程监督管理,把各项制度落到实处是保证建筑工程项目有效控制的关键。

3.强化新技术推广,提高施工水平。建筑施工企业应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采用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等组织施工,做到发展专业化、机械自动化、管理现代化,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率。我国现在重点推广各项新技术,如地基与基础工程新技术、混凝土与钢筋施工新技术、模板与脚手架技术、建筑节能技术等。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应该积极鼓励建筑施工企业采用新技术,强化新技术的应用,提高施工水平,提高控制和管理建筑工程项目质量。

4.强化施工管理和技术人员培训。建筑企业施工队伍由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等组成,具有队伍庞大、知识层次差别大、流动性大等特征。因此,施工企业要加强各层次人员安全知识、专业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教育培训。这样做不但有利于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水平,也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和管理水平。另外,建筑企业还应该强化协作单位管理,这是保证施工工期和有效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人防工程;施工质量;监管

0 前 言

人防工程不仅在战争时期是国家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和平时期的经济建设中同样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人防工程质量总体水平虽有显著提高,但由于建设单位及人员普遍缺乏人防工程专业技术知识,导致在人防工程施工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对人防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检查是国家赋予人防主管部门的神圣职责,如何对人防工程施工质量实施有效的监管是人防部门的首要任务。

根据自己工作的实践,谈谈提高人防工程施工质量全程监管中应注重的几个问题。

1加强对人防工程参建单位及参建人员资质审查管理

参加人防工程建设单位的资质条件,直接关系到人防工程建设质量的优劣。因此,加强对参加人防工程建设单位资质审查管理,是人防工程建设质量提高的基本保障措施。受资质审查的参建单位有:人防工程勘察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建筑材料及构配件供应单位。人防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应对人防工程参建单位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资质审查不合格的,不能参加人防工程建设。督促施工单位落实质量管理制度,核查项目部成员资格证书,加强对施工现场关键岗位人员的管理。查询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注册监理工程师,并且监理单位要用经过人防监理培训的监理员担当人防总监。

2 开工前抓好图纸会审工作

由于人防工程具有防护功能、密闭性能等不同于一般土建工程的特殊要求,笔者认为人防主管部门应积极参与人防工程图纸会审并进行技术交底工作;查阅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监理规划和监理细则,重点审查关键部位和主要分部分项的质量保证措施,完善质保体系。

2.1 建筑:设计任务书,建筑专业有关人防工程的内容;平战功能、战时防护级别、标准,防化级别、防护单元、抗爆单元、防火分区、防烟分区,每个防护单元出入口防护设施的位置、规格等;进排风、给排水系统有关设备房间的布置、建筑装修设计标准、防火标准的要求、战时转化设计位置及主要措施等是否符合有关规范、标准。

2.2 结构:结构计算书,主要设计参数选用,等效荷载的计算及主要荷载的取值,地下水位较高时的结构抗浮计算,主体结构和主要构件的计算简图,主要结构、构件(底板、外墙、门框墙、临空墙、顶板)及孔口防护计算结果,电算结果(主要构件的弯距、轴力、剪力分布图,计算动荷载作用下结构或主要构件的截面强度),伸缩缝、抗震缝和沉降缝的设计位置,主要结构材料的选用,防护设计及防护功能平战转换设计的主要技术措施,与建筑、设备等专业配合确定的主体结构设计和防护设计,主体结构平面布置,主要构件截面尺寸和配筋等设计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规范。

2.3

设备专业:通风系统,包括战时清洁式、滤毒式、隔绝式三种通风的设计是否符合规范要求,选用的设备是否符合防护、防化的规定,防护通风的进排风系统,清洁区、染毒区的划分是否合理,设备选型是否正确,设计是否在确保战时通风要求下,满足平时通风要求,并保证战时的防护;平时是否满足防烟、排烟及消防、给排水和灭火设备的要求,所选用的风管材质是否满足战时要求和平时防火的要求;通风系统、给排水系统是否按防护单元设备,防护区与非防护区管道的布置是否正确,穿临空墙、人防顶板、结构的通风、水暖、电气管线做法、预埋位置必须符合防护要求等。经审查的人防工程施工图必须符合人防工程设计规范的要求,合格的由审查技术人员签发人防工程施工图审查意见通知书(一式四份),并在施工图上盖人防工程施工图审查专用章。经审查不合格的施工图,返回设计单位进行修改,修改后再报审。

3 加强防护设备产品质量与安装的管理

防护设备是人防工程的重要设施,防护设备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防工程整体防护功能,事关工程质量的达标与否,加上防护设备产品加工图纸为载体。因此,国家对人防工程防护设备的生产和安装实行定点企业资格认定许可制度。

首先要把好防护设备进场验收关。防护设备严格要求使用国家人防办定点生产厂家的正规产品,在进场时首先核查许可证,检查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型号、外形尺寸、材质与外观。对有密闭性能要求的阀门可采用强光照射的方法,检查阀门关紧后是否出现漏光、透光现象,合格的才准予安装。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要加强对产品采购和进场环节的管理,以确保购买和使用合格的防护设备产品。其次检查防护设备的安装质量。人防主管部门在检查防护设备时,应熟悉人防工程防护设备的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懂一些防护产品的设计原理以及上级有关管理规定,同时利用互联网搜索来获知相关信息,确保防护产品的质量。

4规范人防专项验收程序,把好工程建设质量关

人防工程竣工验收,是人防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的最后一个程序,是全面考核人防工程建设成果,检查设计和施工质量的重要步骤,是投资转入生产使用的标志。所以,人防工程竣工验收是人防工程建设程序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强调和加强人防工程竣工验收工作,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因此,加强人防工程竣工验收工作管理,是促进人防工程建设质量提高的保障措施。附建式防空地下室作为一个单位工程,因其附建于地面建筑之下,是地面建筑的一个功能区(同时相当于建筑工程中的基础工程),应在地面建筑竣工验收之前进行人防专项验收。这样能促使施工单位重视人防工程施工质量,人防工程专项验收不过关,则不能进行地面建筑的竣工验收。对验收不合格的人防工程,应责令采取补救措施,限期整改,对拒绝整改或经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项目,依法收取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

验收前要求防护设备、设施调试合格并经试运转符合要求,防空地下室标识牌粘贴齐全。审查竣工验收资料与平战转换方案,按设计图纸、变更联系单及转换方案实地检查对照,查看设备安装到位情况以及平战转换项目是否符合现行《战技要求》的规定,平战转换预算书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审查,审查合格后按上级规定收取平战转换金,再予安排人防工程专项验收,验收合格后人防主管部门出具核验意见,从规范竣工验收程序上把好人防工程建设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