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策划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0: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设计策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设计策划

篇1

关键字:空间设备效率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医院建筑设计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对现代化医院的建设需求与日俱增,出现了许多新建或改扩建工程项目。

在过去的二三十年中,由于执行的是计划经济政策,建设费用均由上级拨款,医院只能用有限的款项在医院基地内见缝插针地零星添建,以致医院总体布局凌乱无章。许多房屋弃之可惜,留下又阻碍了发展,缺乏一个现代化医院所需的起码硬件条件。

在当今逐步完善的市场经济政策与国际经济接轨的新形势下,大部分医院在争取政府拨款的同时需自筹资金,如何使新建工程项目经济合理,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求得回收率高而快,成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在一所医院确定建设工程项目之前缺乏建设前期策划过程。在不少项目中,没有对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分析、研究,由建筑设计专家与医院领导决策层进行沟通、比较,提出一个远近期逐步发展、过渡、切合实际的建筑总体规划,并制定一份实施工程项目的详细任务书等准备工作。仅凭空地提出建筑设计招标,不仅使参标的设计单位因缺乏足够的设计要求与切实可行的任务书,以致方案设计本身就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还使业主花了大笔费用与精力而得不到一个切合实际的好方案。包括国际性招标在内,往往只能在选取时偏重造型而选不到一个内部功能使用合理经济的好方案。更何况如若没有在合理的总体规划下进行,会出现更多的问题。

医院建筑设计是建筑设计领域相当复杂、专业性极强的项目。它既要满足医院内部医疗技术功能各部分合理管理、操作的体系;又要为病人、医护人员从心理学角度提供一个舒适、温馨、优美的就医、诊疗环境;同时,要有一个具有医院本身内涵与地方特色的造型。以上三者相结合的设计方案是不可能通过一个或一个半月的“闭门造车”所能完成的。我们在近期的实践中,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并通过对医院建设工程前期策划的研究,集国内外的经验,做了初步的尝试。我们的工作大致分三阶段进行:①实地调查与数据采集。与医院领导决策层进行沟通、交流,阐明现代化医院建筑设计的特点,医院建筑与医疗技术发展的关系,国内外医院建筑发展的新动向,对照本院的实际问题与差距等。②资料分析与可行性研究。包括面积指标的分析比较,制定一个恰如其分的面积指标,提出新建或改扩建项目的远近期建筑总体规划设计方案与逐步过渡、分期实施步骤;与医院领导决策层及职代会代表沟通,分析各种方案的可能性及优缺点,商讨医院发展的大计。③当前建设项目的任务书编制(细则)。与相关科室切磋,由领导决策层把关,制定当前项目的详细任务书。无论是医院建筑物的主体或是医疗设备,若能充分使用,就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而不是愈大愈好。

医院建设前期策划的重要性,还没有引起人们广泛关注。许多业主并未意识到它对医院整体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不愿出资先行此项工作。岂不知这项工作的成功进行可使业主在建设过程中少走弯路,从而提高效率,节省资金,并且对医院的发展有一个长远的计划与实施步骤。以下以江苏省的三个市级医院为例进行探讨。

1太仓市新区医院

江苏省太仓新区医院的设计中,任务书很不明确,加之该医院是由原第三人民医院与原中医院合并而成的,现状条件复杂。因此,首先我们为了较准确地把握医院的内部功能要求及医院的发展规模,对该院戒毒所的特殊要求等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的数据采集表,实地调查、收集,然后为其制定了一套切合实际的任务书,并做了一套远近期分批分期建设的总体规划。因为地处姑苏地区,该地段城市高度控制在24m以下,呈园林式布局;考虑到医院应相应集中设置的要求,采用半集中式布局既可满足医疗建筑内部功能联系的方便;又可为病人提供一个舒适、优美的园林化医疗条件。同时,绝大部分房间都能直接对外采光通风,既节能,又使病人享受到自然空气条件。半集中的布局当然也方便了医院分期分批建设的需求。何况政府不可能全部拨款,需医院自筹大部分资金,这就更需医院自己精打细算,切合实际地考虑实施的可能性。这里要说明的是,医院建筑的总体规划必须与单体建筑设计结合起来。

2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

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总体规划设计为一老医院改扩建。虽然原建筑群均比较破旧,但医院的改扩建计划仍只能是分期分批地进行,在目前的经济条件下逐步过渡才是上策。故我们在着手设计之前,制定了一系列的数据采集表格,对原有建筑的面积作分析,然后对照卫生部、建设部制定的“七九建设标准”,为医院提出一个各部建议面积标准方案。在调查研究的同时与领导层沟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建筑总体规划设计。

对一个医院来说,合理地为自身定位是特别重要的。当今许多医院院长及医师都到国外学习考察过,都对现代化医院建筑十分欣赏,但作为医学专家的他们对建筑不甚了解。而作为一个建筑师,即使是专门设计医院的专家也不可能对医疗建筑之所需完全了解。所以两者之间需要经常沟通,互相配合,这个工作需付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医院建筑的前期策划工作已逐渐被广大医院院方所认可,只有前期工作做好了,才能合理、经济地逐步发展而少走弯路。

3昆山市中医院

在昆山市中医院建筑设计中,首先确定砖混结构的原门诊急诊楼已没有保留价值。原病房楼虽为框架结构的多层建筑,但由于已不能满足当今住院部的要求,故医院决定在基地的东面征地,全院规划,分期建设。我们在做了分期建设的总体规划后,在此基础上做单体建筑设计,一次完成,分期实施:第一步,先建住院部,建成后将住院病人迁入,并将

篇2

在过去的二三十年中,由于执行的是计划经济政策,建设费用均由上级拨款,医院只能用有限的款项在医院基地内见缝插针地零星添建,以致医院总体布局凌乱无章。许多房屋弃之可惜,留下又阻碍了发展,缺乏一个现代化医院所需的起码硬件条件。

在当今逐步完善的市场经济政策与国际经济接轨的新形势下,大部分医院在争取政府拨款的同时需自筹资金,如何使新建工程项目经济合理,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求得回收率高而快,成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在一所医院确定建设工程项目之前缺乏建设前期策划过程。在不少项目中,没有对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分析、研究,由建筑设计专家与医院领导决策层进行沟通、比较,提出一个远近期逐步发展、过渡、切合实际的建筑总体规划,并制定一份实施工程项目的详细任务书等准备工作。仅凭空地提出建筑设计招标,不仅使参标的设计单位因缺乏足够的设计要求与切实可行的任务书,以致方案设计本身就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还使业主花了大笔费用与精力而得不到一个切合实际的好方案。包括国际性招标在内,往往只能在选取时偏重造型而选不到一个内部功能使用合理经济的好方案。更何况如若没有在合理的总体规划下进行,会出现更多的问题。

医院建筑设计是建筑设计领域相当复杂、专业性极强的项目。它既要满足医院内部医疗技术功能各部分合理管理、操作的体系;又要为病人、医护人员从心理学角度提供一个舒适、温馨、优美的就医、诊疗环境;同时,要有一个具有医院本身内涵与地方特色的造型。以上三者相结合的设计方案是不可能通过一个或一个半月的“闭门造车”所能完成的。我们在近期的实践中,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并通过对医院建设工程前期策划的研究,集国内外的经验,做了初步的尝试。我们的工作大致分三阶段进行:①实地调查与数据采集。与医院领导决策层进行沟通、交流,阐明现代化医院建筑设计的特点,医院建筑与医疗技术发展的关系,国内外医院建筑发展的新动向,对照本院的实际问题与差距等。②资料分析与可行性研究。包括面积指标的分析比较,制定一个恰如其分的面积指标,提出新建或改扩建项目的远近期建筑总体规划设计方案与逐步过渡、分期实施步骤;与医院领导决策层及职代会代表沟通,分析各种方案的可能性及优缺点,商讨医院发展的大计。③当前建设项目的任务书编制(细则)。与相关科室切磋,由领导决策层把关,制定当前项目的详细任务书。无论是医院建筑物的主体或是医疗设备,若能充分使用,就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而不是愈大愈好。

医院建设前期策划的重要性,还没有引起人们广泛关注。许多业主并未意识到它对医院整体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不愿出资先行此项工作。岂不知这项工作的成功进行可使业主在建设过程中少走弯路,从而提高效率,节省资金,并且对医院的发展有一个长远的计划与实施步骤。以下以江苏省的三个市级医院为例进行探讨。

1太仓市新区医院

江苏省太仓新区医院的设计中,任务书很不明确,加之该医院是由原第三人民医院与原中医院合并而成的,现状条件复杂。因此,首先我们为了较准确地把握医院的内部功能要求及医院的发展规模,对该院戒毒所的特殊要求等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的数据采集表,实地调查、收集,然后为其制定了一套切合实际的任务书,并做了一套远近期分批分期建设的总体规划。因为地处姑苏地区,该地段城市高度控制在24m以下,呈园林式布局;考虑到医院应相应集中设置的要求,采用半集中式布局既可满足医疗建筑内部功能联系的方便;又可为病人提供一个舒适、优美的园林化医疗条件。同时,绝大部分房间都能直接对外采光通风,既节能,又使病人享受到自然空气条件。半集中的布局当然也方便了医院分期分批建设的需求。何况政府不可能全部拨款,需医院自筹大部分资金,这就更需医院自己精打细算,切合实际地考虑实施的可能性。这里要说明的是,医院建筑的总体规划必须与单体建筑设计结合起来。

2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

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总体规划设计为一老医院改扩建。虽然原建筑群均比较破旧,但医院的改扩建计划仍只能是分期分批地进行,在目前的经济条件下逐步过渡才是上策。故我们在着手设计之前,制定了一系列的数据采集表格,对原有建筑的面积作分析,然后对照卫生部、建设部制定的“七九建设标准”,为医院提出一个各部建议面积标准方案。在调查研究的同时与领导层沟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建筑总体规划设计。

对一个医院来说,合理地为自身定位是特别重要的。当今许多医院院长及医师都到国外学习考察过,都对现代化医院建筑十分欣赏,但作为医学专家的他们对建筑不甚了解。而作为一个建筑师,即使是专门设计医院的专家也不可能对医疗建筑之所需完全了解。所以两者之间需要经常沟通,互相配合,这个工作需付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医院建筑的前期策划工作已逐渐被广大医院院方所认可,只有前期工作做好了,才能合理、经济地逐步发展而少走弯路。

3昆山市中医院

在昆山市中医院建筑设计中,首先确定砖混结构的原门诊急诊楼已没有保留价值。原病房楼虽为框架结构的多层建筑,但由于已不能满足当今住院部的要求,故医院决定在基地的东面征地,全院规划,分期建设。我们在做了分期建设的总体规划后,在此基础上做单体建筑设计,一次完成,分期实施:第一步,先建住院部,建成后将住院病人迁入,并将

篇3

1居住面积的变化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生活设施的发展,人均居住面积在不断提高,上世纪70年代,贵阳市人均居住面积仅2.9m2,现在已经超过10m2。

2居住套型的变化

人均居住面积的提高并不意味着大面积套型的大量出现,而是多种套型类型的综合策划。(1)户型平均人口的变化:上世纪80年代以来家庭平均每户人口规模不断缩小,1990年为3.96人,2010年为3.10人,2012年为3.02人。《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中,90年代按3.5人计算,2002年版降为3.2人。(2)城市单人户和2人户大量增加:2000年至2010年,1人户数翻倍,2人户增加68%,2000年这两类家庭占全部家庭户数的1/4,到2010年已接近40%,共计1.6亿户。(3)国家政策的保障要求:为适应广大居民的要求,国家提出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要求及其一系列政策,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建设部等九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要求商品住房套型建筑面积90m2以下的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总面积的70%以上,并提出了城镇廉租房的建设要求。(4)由此,住房的套型除受控制的大户型外,中小套型为90m2/户以下,经济适用房为60m2/户,廉租房40m2/户。又由于1~2人户的增多提出了“单居住空间户”的要求,即只设一间兼起居的卧室、有厨房和卫生间共组成的最小套型(以下简称《单居套型》)这种单居套型不同于“单身公寓”。“单身公寓”属集体宿舍类型,不设厨房,最多仅有简易的微波炉或电磁炉操作台或设公共备餐间,且居住人无产权。(5)“单居套型”《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中对单居套型的使用面积,规定不应小于22m2,其中兼起居的卧室不应小于12m2,厨房不应小于3.5m2,三件卫生设备集中布置在卫生间不应小于2.5m2,这种套型住宅在国外有较长的历史,一直是常见的居住套型,在国内也已有不少的工程案例,贵阳也已建有多个建筑项目。单居套型可作为廉租房中的户型应按廉租房面积标准控制,也可作为产权房的户型,此时,可按照市场需求,从建筑面积35~50m2均可,在住建部组织的廉租房优秀设计方案中,单居套型的套内使用面积为22.47m2,套内建筑面积为27.6m2(不含阳台),如图1:贵阳某工程的单居套型,套内建筑面积34.7m2(不含阳台)如图2:此单居套型可以与其他类套型组合在同一单元之中,也可以作为单一的单居套型住宅独立集中设计,但作为廉租房不能与产权房组合在同一单元,产权房和廉租房必须各自单独成栋设置,以利于管理。

3居住环境要求

随着居住方式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只是满足对住房的需求,而是对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是包括居住环境和社会环境。居住环境一方面是对住宅本身的通风、日照、采暖、绿化、节能和建筑质量的要求,即居住舒适度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对居住环境即所处小区、地段的环境要求,包括空气质量、声、光、热、水、电、景观、卫生等;如绿化、公共活动空间设施、商业服务和文化教育条件、交通、噪声以及小区服务、管理等等。社会环境包括文化环境、人际交流环境、安全环境、健身环境以及养老物业等等。这些都必须从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着手,作好小区规划、建筑项目策划进而才能做好住宅的建筑设计。

4住宅建筑项目策划

住宅建筑项目的策划要有前瞻性,从社会和城市的总体发展来研究,对不同收入的群众,不同标准的住宅建筑项目,不要单一分开设置,可采取混合居住的策划思路,即在同一区域内,除部分较高标准的住房外,同时安排有保障性套型、经济适用房、单居套型以及廉租房等,不同类型的住宅适当配置,更有利于社会融洽、邻里亲善,并可在社区内开展非正规劳动就业、社区服务形成不同标准的统一要求、良好环境的共同追求,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符合社会公正的总体要求。特别是在廉租房和扶贫搬迁房建设中,有的将其集中在城市边缘地带,交通不便,设施不全、远离亲朋、不便就业。不易儿童入学,往往有被隔离冷落的感受。

5绿色建筑和健康建筑的发展与研究

绿色建筑的要求与评价,已提到日程上,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和贵州省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52/T065-2013)均已相继实施,我省除公建有多项建筑按绿色标准实施外,在住宅建筑中也已出现按绿色住宅建筑进行设计的建筑项目。《健康住宅建筑技术规程》(CECS179:2009)以颁布多年,北京等许多城市以做了健康住宅的试点工程研究和实施。绿色住宅建筑和健康住宅在总体要求上是有很多共同之处的,特别是在策划和设计阶段,两者的要求内容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在工程策划和设计中应充分研究,特别是有关控制性建筑项目。健康住宅有两个层面的要求,即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绿色住宅建筑主要控制建筑项目中,均与健康有密切关联,如住宅小区的绿地率、公共活动场地及其设施要求、日照和通风要求等,既是生理健康的必要环境,也是心理健康的前提,此环境的优劣影响人际交往,也必然对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6生态环境设计

(1)住宅建筑项目策划和设计中,要遵从城市总体规划。选址必须符合居住环境的要求,交通方便并以公共交通优先的原则,特别是廉租房和单居套型住宅,为期方便劳动就业和工作,减少不必要的交通阻塞和大气污染现象,是应充分考虑的。建筑设计要从城市空间设计的整体角度考虑。开始设计的时候,应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土地特征,选择适应的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根据当地气候、日照和风力特点选择建筑适宜的布局形式和间距标准。尽量适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减少建设过程中的土方施工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对历史遗迹和原生植被进行最大限度的保护,使其成为整体规划的一部分。在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同时还要考虑居住区域日照、噪音、污染以及交通等方面的因素。(2)崇尚生态型、环保型的环境设计理念建筑物是大自然的一份子,关注和处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体现在:①对自然资源的充分考虑:如利用天然采光、自然通风的方式来改善建筑物内的环境和空气质量,减少对空调系统和照明系统的依赖,从而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②对污染物的考虑:在建筑平面布局和设计中,通过考虑建筑的进风口和排风口位置,使建筑物有良好的通风性能,可以避免污染物的增加;③尽可能使用无污染、易降解、可再生的环保材料;④设计师还要注意严格控制装修房内的空气质量,对住宅中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源,进行控制和治理。(3)绿地率是居住小区评价的控制性建筑项目,其面积、尺度以及其日照要求等必须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规定进行配置。此外,要大量提倡屋顶绿化和竖向绿化。对低层和部分多层公建的屋面,可按社区活动和管理要求设置屋顶活动空间;对其他屋面包括高层住宅的屋面,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允许屋顶住户进行屋顶绿化,这不仅对顶层住户的屋顶保温隔热和室外活动有利,对整个小区乃至全地区的减少太用辐射和净化空气都是有利的,当然,屋顶除绿化外,不得搭建违章建筑。对竖向绿化也要大力提倡,在户型设计中,可留出必要的开放空间和共享空间;每户的阳台上要有种花设施,如栏板加设花槽等。(4)结合绿化做好公共活动场地的设计,包括老年人、儿童运动等场地,也是社区的人文交流和健康的必须。此外,在高层建筑的底部可设架空层,优化空气的对流,设置健身场所。(5)日照。每套住宅均必须满足日照要求,但有的设计中仅仅只是一个次要卧室有日照,或两套住户连通后,以“两代居”的名义,借用其中一套日照条件较好的套型,使其“满足”有关要求;虽可行,但不是优秀设计,更达不到绿色健康住宅的要求。对绿色住宅套型,起居室不宜朝北,起居室或主卧室要满足日照条件。住宅建筑的最好朝向是南北向布局,贵州境内的最佳朝向宜为南偏东30°至南偏西15°,但对全单居套型住宅建筑和廉租房住宅建筑来说,若全部按南北向布置,则北向套型达不到日照要求。根据贵州的气候特点可按东西向布置,可满足每户的日照条件。但朝西的户型要做好外遮阳,并应进行一体化设计。如此,在总体规划中,住宅楼可做城凹型布局,将主楼南北向布局,而将单居套型和廉租房布置在端部,并做好开敞式的公共院落布局,此种布局,在高层建筑满足日照间距的条件下,端部加设多层单居套型或廉租房,还有利于提高建筑容积率。

7应用新技术新材料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更多利用新技术新材料,真正地将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如使用节能环保的新型墙体材料,提高墙体的热工性能,采用节能型电气照明系统和智能楼宇控制的自然采光,使用新型的玻璃产品,来改善室内的光热环境,降低噪声音量,以提高建筑物的碳纤维塑料的结构强度和降低建筑物本身的重量,还可以在环境构筑物中利用薄膜结构和壳结构,丰富建筑物的整体形式。

8高效节能的绿色生态住宅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生产力水平较低且各地不平衡、耕地资源匮乏的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居民的住房需求将是居高不下的,这样必然造成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在各类消费品中,住宅是其中耐久性最长、耗用资源最多、同生态环境结合最紧密的产品。这就要求在设计住宅的过程中,要注意水、电、供热、制冷及生活垃圾处理的设计。在使用自然资源时,要将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两方面结合起来。

9结束语

篇4

关键词 住宅建筑设计;节能措施;建筑规划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引言

所谓节能,实质上是指通过合适的工程控制技术与材料的选择达到节省能源的目的,建筑节能就是采取保温、隔热、密封等措施,使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减少对煤、电等能源的消耗。对于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中的节能措施,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即规划设计中工程的技术控制以及环保型建筑材料的合理选用,而每一种类型又都有其具体的措施分类和相关的限制因子。下面,我们将就基本的住宅建筑设计规划的节能措施及其限制因子做一个简单的探讨。

1 新形势下对住宅建筑设计实施节能措施的必要性

1.1 始于国情

在中国,能源问题已成为日益严重,成为制约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充分利用能源和节能成为现代热议的话题。当前,建筑耗能位居首位,而和人类活动关系最为密切的是住宅建筑,如果在住宅建筑节能设计能降低能耗,促进能源节约和合理利用,就可以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据悉,我国已实行了一系列的国家和地方节能标准,并出了不少相应节能标准构造图集和技术措施以及建立了相应的监管机制。但是,节能并非侧重于施工和监管,节能理念应当贯穿于住宅建筑设计全过程当中。

1.2 行业要求

节能住宅建筑设计是按照中国的国情:人均能源不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提高以及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消耗所造成的问题已经逐渐凸显。据统计,如果综合考虑住宅使用中的耗能和建材耗能, 住宅总能耗占全国能耗的 37%,这一比例正在逐年加大。这使得行业不得不需要对行业的发展、标准作出规范和要求。

2住宅建筑规划与设计中的一些常用节能措施

2.1 规划设计中工程的技术控制

2.1.1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的节能效果

这一措施主要体现在两点上,一是通过设计适当的采光方向以达到充分利用自然光,从而减少人工光能在居住能源使用;二是通过与具体地区常规风向的协调设计来合理利用自然的湿度环境和空气环境以减少生活中加湿除湿和空气条件设备的使用。这两点归结起来,实际上就是建筑朝向的选择。首先结合当地的地理位置,正确选择房屋的最佳朝向,充分利用太阳能,合理控制采光和风向。其次要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的设计达到采光和风向控制的最大优化,以获得最佳的节能措施和最大舒适度。一般说来,我国住宅最适宜的建筑为南略偏东或西。对于气候炎热的南方地区,应考虑住宅建筑的长轴方向垂直夏季主导风向,而北方冬季寒冷,住宅建筑的长轴方向应平行冬季主导风向,以防止冷空气渗透量的增大。

2.1.2 合理规划居住区的整体布局

合理规划居住区的整体布局应从四点考虑:

①注意居住区的选址问题。

关于居住区选址,应充分考虑原有地形地貌及其周围的环境,远离噪声源和有害气体释放源,保持原有地形、地貌,尽量少的改变地形[2]。因此,在实际设计中,首先要考虑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创造景观,以降低能源成本。

②注意道路交通结构的问题。

住宅区内的道路系统所属的范围是城市居住区的空间,所以,居住区道路规划和设计需要满足居住区的社会模式要求。这就要求在进行的道路总体规划以及道路狭窄的设计应充分考虑人的行为特征和居民之间的互动习惯,而不能一味地将重点放在如何满足汽车的行驶与停放上。交通功能虽然是居住区道路的基本功能,但随着机动车数量剧增,居住区内的汽车交通问题日益成为居住环境的矛盾交叉点。它包括道路系统的主要交通方式,汽车交通应与人的活动构成可分可合的有机整体,使居住区保持安全、安静、方便。此外,在设计居住区内的交通结构时还要充分考虑居住区周边一定范围内的整体交通状况,尽量做到局部与整体的协调统一,以达到节能的效果。其次住宅内小区的道路设计尽量采用可渗透地面。可渗透地面或可渗透地砖,不仅可以蓄积大量的雨水,缓解小区的“热岛效应”,改善周围的环境质量,而且可以缓解对城市下水道和污水处理系统的压力。

③注意居住区的平面布局问题。

居住区的平面布局有围合布置、行列布置、自由布置三种。围合式相对封闭,不利于风的导入,自由式多在场地受限时使用,行列式是最常用的手法之一。为了是大多数房间能获得良好的自然通风和日照,错列式和斜列式则更为适宜。住宅单体的多单元组合,可以节省用地,减少建筑物护面积,从而减少能耗;而少单元组合,可以扩大光照面积,并使居住区内的气流畅通。应视不同地域而采取相应的优化组合方式[3]。最后房屋单体设计时,应该增加房屋的进深,减少体形系数。

④注意居住区的绿化布局问题。

良好的居住区绿化,不仅能提高居住品质,美化环境,更能调节居住区的微气候,起到节能的作用,对绿化和水体面积进行合理控制,因为适度的绿化和水可以调节温度、湿度、遮阳和美化,对改善住区气候发挥作用,但如果该面积定位过大的话会减少土地面积的有效利用率。

2.2 环保型建筑材料的合理选用

墙体的耗热量约占建筑耗热量的30%以上,因此,墙体保温的优劣直接影响建筑的节能效果。其成熟的措施有:改善砌体的保温隔热性能,多采用新型节能砖、采用外墙外保温或者外墙内保温技术,构成复合墙体。

门窗及其缝隙的空气渗透耗能,约占整个住宅耗能的50%,因此,外门窗的节能设计是节能的重点。其成熟的措施有:合理控制窗墙面积比、提高外门窗的气密性、采用新型材料,提高外门窗的保温性能。

目前看来,市场节能材料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墙体型节能材料,另一类是窗体型节能材料。墙体型节能材料通过外墙外保温技术,利用双层聚苯保温板,采用中夺隔热原理,在双层聚苯保温板和外挂玻璃幕墙间采用断桥和充空气夹层的手法来减少墙体结构的基本耗热量并达到一定的室内保温效果。而窗体型节能材料则主要是利用活动式外遮阳技术来控制室内的采光已达到保持室内温度和亮度的目的。目前市场上相关材料种类数量都相对较多,因此在选择过程中一定要充分了解每一种材料的性能、价格、寿命等相关参数并结合具体实际,不能盲目选择。

3住宅建筑规划与设计的节能措施在实际操作中的限制因子

3.1 技术控制措施中的限制因子

关于技术控制措施中的限制关于技术控制措施中的限制因子,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相关技术难度系数,比如在朝向的控制中,常常会由于具体的实际情况的限制而难以达到理论的最佳朝向选择。

②舒适度的限制,因为住宅的主要目的还是居住,因此如果在规划设计中过分考虑了节能性,而忽略舒适度,很容易造成得不偿失的后果;

③客观条件的限制,比如在居民区的选址和交通结构选择中,就要受制于整个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要求,不能为了个别居民区而损失整个城市的利益;

④建筑费用的控制,几乎所有的工程问题在设计中都要考虑费用-效益问题,住宅建筑设计也不例外,如果某一节能措施使用的费用投入要大于其节省的能量的费用,那么该措施就不应应用在实际设计中。

3.2 材料选用中的限制因子

由于目前市场上的环保建筑材料大都是一些新型的合成材料,因此价格相对传统材料较高,但是某些性能也可能不及传统材料,所以在实际选择中会受到具体建筑性能要求和费用控制的限制,这就要求我们在确定使用之前一定要对某一材料做一个综合的分析,以确定是否使用。

4 总结

归纳起来,目前关于住宅建筑规划与设计的节能措施主要是从工程技术控制以及环保节能材料的选择出发的,同时,这些节能措施也受到许多因素的限制,因此,在实际的措施选择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做出综合分析评估,从可持续发展及发展循环经济的角度来定位,以获得住宅建筑规划与设计的效用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黄卫红.住宅建筑规划与设计的节能措施[J].四川建筑,2007,(5).

[2]刘金萍.住宅建筑规划与设计的节能措施[J].山西建筑,2009,35(17).

[3]齐芳燕.居住建筑设计中的节能措施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09(,12).

[4] 黄卫红.住宅建筑规划与设计的节能措施[J].四川建材,2007(05)

篇5

[关键词]建筑;剪力墙结构;设计;措施

中图分类号:TH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0-0128-01

1 导言

剪力墙体侧移小、抗侧刚度大、抗震性能良好,越来越引起建筑界的关注,尤其对于高层住宅、公寓及旅馆的设计,常常运用剪力墙结构有效地将承重墙及分隔墙融为一体,节省了空间成本及经济成本。建筑设计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其中建筑剪力墙结构设计细节较多,需遵循一定的设计思路,才能够确保设计的优化及完善,进而才能够使设计应用的价值得到有效体现。

2 剪力墙结构概述

2.1 剪力墙结构

建筑结构主要指在房屋建筑中,由一定数量的构件连接成的,且能够承受一定荷载空间的体系,根据施工方法的不同,可将建筑结构分为混合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其中,剪力墙在建筑中的主要作用在于承受因风荷载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防止建筑结构遭到剪切破坏,可有效保障房屋及构筑物的牢固性。具体而言,剪力墙结构就是通过钢筋混凝土墙板来承受垂直和水平方向力的结构,在剪力墙结构的设计过程中,施工单位可将原来建筑物框架中的梁柱替换成钢筋混凝土墙板,有效承受来自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各类荷载,从而对建筑结构所产生的水平力进行有效控制。简单地说,剪力墙结构主要是指垂直方向的钢筋混凝土墙板,建筑物的水平方向依然是用钢筋混凝土的大楼板搭载在墙上的,这种结构形式即为剪力墙结构。

2.2 剪力墙结构设计样式

剪力墙的结构设计样式比较多,近年来,应用比较普遍的有壁式框架、整体剪力墙和联肢墙:(1)壁式框架。联肢墙中,对该样式剪力墙应用比较多,因洞口过大,墙肢刚度不足,而连梁风度比较强。该背景下,剪力墙的受力与框架结构类似。但是,它与框架结构中的梁柱仍然存在很大的差别,厚度不足。可在上框剪结构中,单独设置壁式框架剪力墙,并采用其他部分墙体作为辅助。该种墙体形式在当前房屋建筑中极具适用性。(2)整体剪力墙。整体剪力墙中的洞口数量很少,是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关键内容。具体设计工作中,可对洞口忽略不计。其在现代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主要用以对建筑工程进行有效支撑。(3)联肢墙。联肢墙上的洞口通常是一排或多排,洞口尺寸很大,连梁是主要的受力承担主体。作为特殊剪力墙,其由多组连梁共同连接。而且,相较于连梁,墙肢更具刚度优势。因此,每一个墙肢都有其不可忽略的独特的作用。

3 优化剪力墙结构设计的措施

3.1 要重视转换层结构设计

目前,居民想要建筑物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注意现代化的建筑工程在使用方面,下部和上部的机构是不相同的,具有很高的综合功能。在进行优化建筑工程剪力墙结构设计时,要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相应的变化,并布置好设计结构,还要把转换层设计布置好。重视剪力墙结构的布置设计,在进行高位转换时,剪力墙结构很复杂,因为质量和刚度很大的转换层增高,非常有必要调整好上下的刚度和其本身刚度相近。就转换层自身而言,所需要的刚度和质量不要太大,最后,在水平力的作用下,对空间进行准确的研究分析,保证转换层四周的层角位移达到均匀的现象,并检验是否均匀。利用转换层这种结构形势,要选择重量和刚度都偏小的建筑材料。在具体的计算中,多选择组合振型数,经过计算,算出结构中相对薄弱的部分,根据内力配置的特点进行研究分析,并合理的调整相关配件的配筋,最后改变提高薄弱部分的性能。

3.2 基础方案与承重构件的优化设计

依据建筑工程的地质和水文状况,确定剪力墙结构设计方案,对工艺、技术、周边建筑分布状况等,具备清晰的认识,并对其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将基础方案的效用发挥到最大。而设计人员也要在原有基础上,对其进行修订和整改。依据建筑工程的事实背景,在具体标准和规范框架内,确定承重构件,并对其进行合理设置,使建筑主体结构更加安全、可靠。以剪力墙承重构件设计为例,该过程中,将墙体配筋率作为重点考量内容。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为一、二、三级,竖向和水平分布筋的最小配筋率不能低于0.25%;部分框支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实际配筋率需在0.3%及以上。设计剪力墙结构时,设计单位要认识到基础方案的重要性,并对承重构件的优化设计过程进行严格控制,采用正确的方式,对相关标准和工艺参数进行合理确定和选择,避免与国家相关设计标准存在偏差,使设计方案更具实用性。

3.3 合理的洞口布置

开展剪力墙体设计工作前,需要做好计划,使设计工作具有目的性。如设计工作中,有计划地选择好洞口位置,可视实际情况而定。将一定数量的空洞分区分布在不同的墙段,并预先做好计划,做好洞口与洞口之间的连接措施,保证墙体刚度均匀变化。

3.4 合理掌握剪力墙的尺寸及其外形

要想使建筑监理墙结构设计得到有效优化,便有必要合理掌握剪力墙的尺寸及其外形。对于不同的墙体结构来说,其设计也存在差异;所以剪力墙结构设计在竖直或水平方向的刚度及其荷载分布均有所差异。为了使剪力墙荷载传递要求得到有效满足,需保证其墙肢截面高度是墙厚的八倍。同时,对于剪力墙结构来说,要想使自身的稳定性得到有效保证,便需要优化设计外形,通常选取T形或者L型最好,这两种外形方案的选择均能够减轻墙体的重量,进而使剪力墙结构的外形体积得到有效减小,并使剪力墙侧向刚度的提高得到有效促进,此外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得到控制。此外,在剪力墙结构使用过程当中,需保证剪力墙2个方向中至少有一个与标准相符,且另一个不宜偏短,误差值控制在1m内,这样才能够使配筋问题得到有效避免。

3.5 确定剪力墙结构设计理念和计算方法

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是剪力结构设计的基础和保障,其不仅关系到建筑工程的整体性能,而且直接关乎建筑主体结构质量。当剪力墙结构为受弯状态,其具备较好的延性。因此,剪力墙一般为高细样式,假使其过长,很容易形成低宽剪力墙。因剪力墙呈现出脆性特征,其抗震性很容易被削弱。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切忌盲目,要以精准的计算为基础。当前,我国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多采用计算机执行设计工作。但是部分计算内容,仍然需要依靠人工执行。设计人员除了采用计算机,实现剪力墙结构计算之外,更要依据自身的专业构成及工作经验,对具体设计过程进行有效判定,提高设计质量,将设计过程中的偏差降到最低。而构件计算过程中,要通过结构试验,使计算结果更加准确,从根本上消除误差。

结束语

综上所述,剪力墙结构在建筑结构中运用愈来愈广,也占据着愈来愈重要的地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要依据建筑工程背景及实际设计要求,认识到剪力墙结构优化设计的重要性,优选科学的设计方案,所以,需要建筑工程的相关设计人员熟悉的掌握剪力墙结构的设计,并根据实践的经验,不断的创新,提出新的优化措施设计剪力墙结构,进而提高我国建筑工程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赵宇.剪力墙结构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传播,2012(09):08.

篇6

【关键词】建筑;策划;设计;技术;质量标准;信息

生产行业也面临着为了占到不断变得专业化的市场的份额,更多的产品也因而发生了变化这个问题。甚至于在得到了更为严密控制的生产程序中,提供多样性的真正费用也并不总是得到人们理解的。如今的生产目标是大规模定制或者对于产品进行调整以便满足特殊的顾客需求,同时将费用保持在或者接近于大规模生产的费用水平。能够使其得以实现的方法就是最大程度地利用用户友好界面的信息技术系统、生产技术和装备的迅速改良、富有经验的供应商和供应系统以及新的管理结构。建筑也是这样的一个过程:伴随着对于用比以往低的价格和更少的时间来交付出一个定制的解决方案的不断增长的需求。惟一不同的只是产品的范围而已;问题基本上是一样的。然而,用来衡量建筑设计中的多样性“数量”的技术目前还需要进行开发。

1.设计是任务的一个网络

复杂的设计程序包含了来自许多专业人士的贡献。在信息的每一次传递过程中都有时间流逝了,而这些信息被吸收进了接收者自己的设计生成过程中去了。将信息结合起来所花费的时间取决于信息的数量、质量和它对于整体设计的生成来说的重要性方面。在许多例子中,在分离的组织里开展的设计工作是可以平行展开的,但是因为瞄准了的是一个单独的整体化目标,即:建筑,在每一个专业设计师之间都必须有实质性的相互参照。每一个专业的工作内容很可能都是不同的,影响到了所需要的资源和用来完成每一个部分工作所花费的时间。每一次交换都可能会带来积极的进展,或者它可能要求在前面阶段里产生一些变化。

因此,设计程序是内部相互关联并且在设计专家们之间的一种设计信息的不稳定交换,这就要求仔细地进行规划和协调。当一幢建筑的设计程序包含了少量的连续操作的时候,那么对于整个程序的管理工作来说相对就很简单了。然而,因为每一个构件都是固定在别的构件上面的,所以在每一个构件的设计师们之间必须有一种频繁并且具体的互相作用,以便确保用来巩固和支持的供应物是相容的。因而专家设计师之间的前后次序和接触点就形成了设计活动的一个网络。

2.开发有效细节的环境

对于健全技术的简单应用和成本效率构建之间的联系是被人们广泛了解的。没有经过重大修改就被利用的简单系统可能无法制作出令人兴奋的设计来,但是它们确实使得重复、学习和自动防故障装置得以实现。在美国,专业承包商们在不同的项目中对于相同的途径拥有一个很广大的应用范围。生产力因此可以很高,工资也是如此,因而劳动力的总体社会地位也很高。现在对于使用标准化了的产品的迫切要求是受到了它们能够带来经济繁荣的这种认知所驱动的。

美国和日本的承包商们都意识到如果想要提供一个高质量的产品的话,建筑工作就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因此他们非常注意管理他们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因为建筑过程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客户的业务要求可能会在这段时间里发生变化,然后建筑团队就会得到一份修改过的要求大纲。如果这种情况不得到控制的话,那么建筑工作就会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环境中,因而变得很难操纵。对于一个项目的成功管理是通过尽早地控制客户做决定的程序来提供决定的确定性这种方法来进行。这通常是由让客户们完全参与到具体的决策制定程序中去的方式来实现的,这样他们就会意识到必要的时间安排以及所制定决策带来的后果了。

根据一个行业的成员们安置它们优先次序时的主要方向来看,设计和建筑的途径是两极分化的。英国通过密切注意细节将第一优先考虑的因素定为设计。别的国家通过密切注意细节将成本效率定为优先考虑的事情。两个系统都利用专业承包商来达到这些目标,但是它们对于程序造成的影响却是极为不同的。

3.降低费用的技术对设计分化

为了理解受设计领导的一种途径的某些内涵,七幢英国建筑物组成的一个例子被进行了分析(格雷,1996年)。对于主要构件的测试显示了一次性使用的构件的利用率相当高。在所有的构件中,至少有一半在建筑物的设计中是独一无二的。剩下的构件在一个设计中被重复使用的平均次数在2 ~6次之间。尽管有些结构性的构件,例如地板架和横梁确实被频繁地使用,这可能会给人造成一种初步印象,好像建筑物是为了经济目的而设计的,没有总体上的连贯性。在独特构件这种程度的利用率情况下,几乎没有与非现场预先制作方面相关的成本优势了,所以惟一的利润就在于现场的迅速生产上了。

4.关注细节对承担风险

低成本的途径要求对于细节要极为关注,而且要经常进行过滤筛选,去除掉不必要的东西,以便确保重复率和简单程度。对于细节方面的关注需要能够将供生产用的设计最优化的组织来提供正确的信息。在英国的项目中,如果将制图的总数量平均算下来的话,每一幅制图能够覆盖9m2的建筑物空间。虽然不同项目之间的变化很大,但是总的来说它们是符合一幅制图覆盖10m2的基准的(格雷,1995年)。平均说来专业承包商每17m2绘制一张制图,或者说大约绘制一半数量的制图。这与本书前身的那本手册中的研究成果是一致的(格雷等,1994年)。在美国,那里专家们所做的贡献是为了达到生产的经济优势和成本效率,他们绘制的制图数量是设计团队所绘制数量的4倍(弗拉纳根等,1986年)。然而,制图的总量与在英国建造同等的建筑物时所能找到的相比只是它的1/10。

得到的一个结论就是英国设计团队参与了针对项目每一个方面的具体阐述工作,而且建筑师在这种阐述工作中起到了带头作用。专业承包商在这两种系统中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英国,他们贡献的是生产和技术知识,用来在具体执行设计的时候达到完美程度。在别的国家里,使用的是相同的知识,但却是在一个更为广泛的框架里,这种框架要求将专家的投入最优化,以便产生具有成本效率的建筑。这是一种整体的单一化,但是在具体的策划阶段中,它对于设计管理问题的复杂性确实具有极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给水;排水;问题

一、现代住宅建筑设计给排水存在的问题

1、排水管道的问题

这一方面的问题主要出现在排水管道的堵塞上面,在整个给排水设计过程中,管道的阻塞是最常见,也是最容易忽视的问题之一。一般情况下,由于建筑给排水工程和住宅的土建工程是交叉来进行的,管道的设置问题主要是由土建工程人员来进行,而土建工程人员素质较低,容易忽视管道的重要性,导致管道的设计不够合理,造成管道堵塞的问题较为突出,产生了很多废物诸如木条、砂浆等废弃物被遗留在在管道中,造成排水的困难。管道一旦出现了堵塞的问题,就需要相关人员及时进行维修处理,如果在管道设计的过程中不能有效的避免这个问题,就必然会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也影响了住宅建筑给排水工程的效率。

2、给排水系统的压力问题

随着住宅建筑设计的不断发展,住宅建筑的楼层也在不断加高,作为高层的建筑,其给排水问题必然要引起重视。一般情况下,高层建筑的给排水系统主要分为高区供水和低区供水,而低区供水一般采用的是带气压罐或为稳压装置的供水系统,有的地方采用的是高水位水箱供水,高层建筑由于高度较高,在考虑给排水系统额压力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做到系统平衡,从建筑结构和建筑成本出发,力求做到系统的稳定和平衡运作。

3、排水管道的噪音问题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排水管道材质的选择逐渐从铁质管道想塑料管道发展,但是在采用塑料管道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噪音问题,如果排水管道靠近住宅的卧室,势必影响着用户的休息睡眠质量,因此在对塑料管道进行设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设置位置的合理性。

二、建筑给排水优化设计的具体策略

1、建筑给水优化设计

1.1增设户外控制阀

在建筑给水设计中,立管底部的给水阀是必不可少的部件,其最主要的作用是能够在住户发现下水管堵塞引起冒水时,及时关闭给水总阀门,降低污水的排出量,进而防止事态愈演愈烈。

1.2增设室内控制阀

为了便于住户更换卫生器具的需要,以及在实际使用中管道故障时便于维修,应当在厨卫给水管的上游部位增设一些控制阀。同时,必须选用优质的阀门,避免因阀门问题无法及时关闭,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3减压降噪措施

为了进一步降低给水管的噪声,应在给水管设计中采用管径为DN25的管道,并且应当合理设计减压分区,同时还应确保每个分区中最低处用水器具的给水压力均在0.35Mpa以内。

1.4合理布设给水管

由于一般住宅建筑的给水系统没有固定的形式,为此,在设计时应当按照用户的使用要求,并充分结合室外给水系统的具体情况,确定最优的供水方式。简单来讲,一般住宅建筑的给水系统设计应当遵循节能和便于管理的原则优选设计方案。当一个单位有两个以上卫生间,且给水管需要由房间中穿过时,横管应当尽可能敷设在楼板垫层内,楼板可相应降低7-10cm左右,垫层应采用细石混凝土。若是采暖管道需要穿梁或紧贴楼板下部安装时,给水管应当与采暖管并排,并将管道布置在客厅或餐厅等位置。

2、排水优化设计

2.1地漏水封优化设计。传统的地漏水封非常容易挥发,这样便会造成异味进入室内,从而污染室内空气,危害人体健康。为此,在实际设计中,应当对这一问题加以注意,并严格按照GB50015-2003中的相关规定进行设计,具体如下:地漏的顶面标高应当低于地面5-10mm,水封深度不得小于50mm。同时应尽可能采用高水封或是新型防返溢地漏。此外,由于厨房地面溅水量相对较小,故此可不设置地漏。

2.2优选排水管材

为了降低排水管的噪音,在管材选用时,可以考虑选用超静音排水管。同时在排水立管的布设上应尽可能远离客厅及卧室,这样有利于减少对住户的噪音污染。在搬运和安装时,应避免管道被硬物划伤,以免造成管道损坏。具体安装中应避免污染物接触管材及其配件,如油漆等等,若是在安装过程中需要中断,必须对敞开口进行封闭处理,防止杂物进入。

2.3合理设置吸气阀

对于现代建筑而言,在确保安全的同时还要考虑整体美观,基于此点原因,建筑的排水立管一般都无法直接穿越楼层,为了保证所需的排水能力,常会采用增大排水管直径的方法。但是,这样一来,极有可能影响到排水效果,而且还很容易形成负压,进而使水封被破坏。解决此类问题最佳的途径是可在立管的顶部位置处设置吸气阀。当吸气阀负压时,便会开启吸气,正压时则关闭,这样便能够达到既满足排水立管排水能力要求,又保证管内臭气无法扩散到室内。

2.4合理设计座便排水口位置

目前,由于市面上的座便规格比较繁杂,不同的规格型号所需的排水口位置也都不相同,为此,在设计中应当对此加以注意,以免影响座便及淋浴设施的安装。根据大量的工程经验表明,座便排水口的最佳位置应当在距离墙面40cm左右,这是在不考虑卫生间墙面装修的最佳距离,通常卫生间的墙面装修最大厚度约为10cm,除去这一厚度,排水口的最佳位置应当是距离墙面30cm左右。

给排水系统中的厨房排水、卫生间用水优化设计。对于居民来说,厨房用水可谓是家庭用水的一大项,厨房用水的设计必须合理优化,确保居民的“食为天”。厨房的面积相较整个房屋来说空间较小,但水池、碗柜等设置比较紧凑,水源基本是水池用水,盥洗盆下的排水支管直接在在楼板上接入排水立管,厨房地面一般是没有水的,一般情况下在厨房就不设计地漏了,方便快捷又节约成本。卫生间内部一般分为洗澡间的地漏设置、冷热水管设计,洗溯给排水管设置,坐便器的排水口设置等,在实际施工设计过程中要以人为本选择合理的位置以尽量满足大多数住户的生活要求。

2.5排水管道噪音处理

(一) 合理布置管道

卫生器具布置时要尽量考虑使排水立管远离卧室和客厅,管材考虑新型降噪产品。芯层发泡PVC-U管道和PVC-U螺旋管均能明显降低噪音。其中加入了特殊吸音材料,产生的噪音量甚至低于传统的排水铸铁管,在室内排水设计中,可以考虑使用该排水管。另外可将给排水立管设置在室外外墙或专用管井内,以减少噪音传递污染。

(二)合理控制流速

由于水流噪声与水流速度成正比,所以控制水流速度是控制噪声的有效措施。住宅室内给水支管的管径通常内径小于25mm,当有防噪要求时,冷水管的水流速度宜控制在0. 8m /s~1. 0m /s之间,热水管的水流速度宜控制在0. 6m /s~0. 8m /s之间。此外,也可以采用导流装置引导水流沿管壁旋流而下,这样既可以大幅度降低水流速度,又能在管道中心形成一个中空柱,从而减小气流阻力和立管内的压力波动,达到降低噪音的目的。

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策略研究

0.引言

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制定兼具复杂性与系统性,制定出的设计方案应满足建筑单位的要求,因此,在对其进行制定的工程中,对设计人员与管理人员均有着较高的要求。对设计人员而言,要求其具有非常专业的素质与职业素养,而对于管理人员而言,则要求其具有能够在工作的过程中及时地发现设计方案中存在的需要完善的地方,并督促设计人员积极地采取措施对其进行优化。建筑设计方案涉及到建筑工程的造价、成本与质量,因此对其进行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优化的必要性

1.1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负责建筑工程投标方案设计的单位仅有一家,因此,设计出的方案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在设计招标的过程中,有时候甚至会有十家设计单位参与招标,因此,中标设计单位在对投标方案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可以汲取各投标方案中优秀的设计手法与设计亮点,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并不断优化与完善中标方案。而在建筑设计方案招投标的过程中,优秀的设计方案更能为中标增添筹码,而且,相关的建设单位要对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的重要性进行正确的认识与了解,及时地订正思想中对设计方案优化存在的某些片面的想法。在设计招标结束之后,切勿急于后续的设计,要先对中标方案进行优化,在此过程中,可以在各个投标方案中汲取精华,从而使建筑设计方案更能够凸显出建筑的风格,并为后续的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2建设单位的技术要求有待进一步落实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与提高,因而,其对于建设项目的各项功能、环保等各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来说,建设单位如果没有设计初稿,对建筑的实际风格进行描述就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设计单位在中标方案确定之后,要综合建筑工程造价中的各项技术、设计与功能等各项内容,来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并使其得到进一步的落实。

1.3中标设计方案不成熟

在设计方案招标的过程中,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缺乏足够的时间进行有效地沟通与协调。基于此,也就决定了设计单位设计出的方案具有局限性,与建设单位的要求很难相满足。即使在某些情况下,有的设计方案在方案招标期间中标,其也无法保证技术标准与功能布局等方面的深度,因此,在此期间,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就十分有必要。通过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促使中标方案能够更加成熟与完善。

2.设计单位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的策略及其需要考虑的因素研究

2.1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的策略

2.1.1推广标准化设计

设计单位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优化,一大重要策略就是对标准化设计进行推广。通常情况下,标准化设计又被称为定型设计或通用设计,而且在建筑工程中的构筑物、公用设施以及工程类的配件与构件等都会实施该设计。在建筑设计中采用标准化设计不仅能够使工程建设的进度加快,节省建材,使工程造价降低,而且还能使得施工完成的建筑具有更高的质量,从而提高建筑单位的市场竞争力,使其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1.2通过竞选设计招投标和方案的方式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

建设单位通过信息网络、报刊或其他方式来对拟建工程的设计任务进行宣传,并以此来吸引设计单位参与设计方案的招投标;然后通过先前组建的专家小组,辅之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并以经济、安全、适用、节能等原则来对各个设计方案进行评选,从而选出优秀的建筑设计方案,或者将各个设计方案中的优秀之处组合在一起,重新制定设计方案。

2.1.3体现设计人员的主体地位

专业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的过程中,具有独一无二的主导作用。在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的过程中,应该结合设计的目标与建筑业主等各方面的要求综合进行,打破其他方面不利因素的限制与制约。另外,要加强与建筑师之间的沟通,并对沟通过程中建筑师提出的意见进行总结,同时,对其科学性与合理性展开探究,并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对各项建议进行研究与实施,使其在设计优化的过程中有所体现,最终实现建筑设计方案的优化。

2.2考虑因素

2.2.1成本因素

在限额设计的过程中,一大限制性因素就是成本,因此,加强对成本的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在投标阶段,设计单位对于成本的关注度并不高,而且往往将重点放在了建筑专业方面,建筑估算也仅仅能够达到匡算的深度,距离实际要求有着一定的距离。在对方案进行优化的过程中,需要对成本要素进行系统的分析,而该工作就需要与具体的中标方案相结合,并在成本限额指标的基础上,全面的优化并协调建筑结构形式、技术指标以及材料与功能。

2.2.2功能因素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人们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使得建筑业主对于建筑的智能化、舒适度、环保节能以及美观程度都有了新的要求。而一般情况下,建筑单位在招标的过程中,仅仅向设计单位做了简单的描述,对于建筑的各项细节功能要求以及技术指标只是粗描淡写,因此,建筑单位在招标期间,应该注意建筑功能的描述,加强与设计单位细节方面的沟通与交流。设计人员在对方案进行优化的过程中,也应该加强与建筑业主之间的联系,认真地了解建筑业主的需求,并在设计中表现出来,从而使设计方案能够满足建筑业主对于建筑功能方面的要求。

2.2.3文化因素

建筑文化内容广泛,在历史、民族、文脉、风格定位、建设单位的组织文化等方面都有所体现,而且很难对其进行准确地表达。通常来说,设计单位进行相关设计的过程中,如何将文化要素正确的表现出来是一大重点问题。设计方案如果能够很好地凸显文化要素,将从某种程度上赢得评标专家的认可。设计单位在对方案进行优化的过程中,不光设计单位要充分地重视文化要素的融入与凸显,而且建设单位也应该对其进行关注,并经过反复的沟通与论证,来对建筑的文化定位进行准确地把握。

3.结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设计方案的优化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高质、高效的设计方案优化工作能够对投入到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设计方案的优劣产生直接性的影响,进而将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效益。因此,设计单位必须重视设计方案的优化工作,正确的认识与了解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优化的必要性,积极地采取措施对其进行优化,并在优化的过程中认真地考虑各方面因素,尽可能地促使优化之后的设计方案能够满足建筑业主各方面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严莉.论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的策略与方法[J].建设科技,2011(15):14

[2]宁静.浅谈如何优化建筑设计方案[J].大观周刊,2012(37):56-58

[3]彭延标.探究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原则与方法[J].山西建筑,2012(29):33-34

[4]蘑海生.基于建筑设计优化中存在的问题浅析[J].建材发展导向,2011(19):14-16

篇9

关键词:建筑混凝土结构;优化设计思路;研究

引言

国内外学者在构件优化方面已经进行过很多的研究工作,但到目前为止仍没有一个满足各种结构设计规范条件,符合设计人员习惯,尽可能接近最优解,能够适用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成熟的数学模型。尽管如此,但有一个观点还是比较明确的,也是大多数学者所赞同的,那就是:当结构的各个构件的内力都达到最大承载力时,即可认为结构是最优的。当然,要想各个构件都能如愿的在同一时间发挥出所有潜能是很困难的,往往现实设计中是不可能办到的。但是,设计者可以以此为目标来优化设计,让设计尽可能的接近最优解,从而达到降低造价的最终目的。

1.工程实例

1.1工程概况

某商住楼,剪力墙结构,6度设防,修正后的基本风压为0.4kN/m2;地下1层,地上32层,嵌固端可取地下室顶板处;地下室层高为3.9m,首层层高为7.1m,2层层高为3.6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2.9m,优化前的住宅标准层平面布置图。

1.2问题的提出和优化方法

1.2.1一般地,l/Bmax=7100/18900=0.376>0.35,规则性判断为平面不规则类型中的凹凸不规则,同时经初步计算,在尽可能加长墙肢的情况下,即使首层墙厚取400mm,亦无法满足侧向刚度比的要求,竖向不规则类型判断为侧向刚度不规则。显然,该工程已有两项超出规则性的要求,需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第3.4.4条的要求进行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和内力调整,并应对薄弱部位采取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根据以往的经验,若不优化平面形状,盲目采取加强措施,必然会增加成本造价。由于在建筑平面的中部增加部分楼板对建筑功能的使用和立面的影响较小,经多方协商,发展商同意修改,修改后的平面布置。但对首层商业区降低层高的建议因牵连过多,最后决定维持不变。

1.2.2分析建筑图的剪力墙布置,核心筒位置的墙体布置似乎偏多,刚度偏大。经建模初算,其部分计算数据如表1所示。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结构平面布置中的核心筒处,其剪力墙数量有消减的余地。适当消弱结构中部的刚度,除了对控制结构扭转效应有利外,还可以降低成本造价。假设所有墙厚均为200mm,仅削去核心筒处的部分墙体,就可减少混凝土用量:0.96×(3.9+7.1+3.6+30× 2.9)≈ 124.2m3以及扣除原有墙体内的大量钢筋,其经济性是十分可观的。另外,该工程为高层建筑,核心筒以外的其它墙肢,其长度可每隔5~7层缩短一次,但应检查控制值(如位移比、轴压比等)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和确保墙肢长度大于墙厚的8倍,避免墙体演变为短肢剪力墙。

1.2.3板中受力钢筋不同强度等级的使用比较。该工程大部分板块的板跨都不大,计算后发现基本为构造配筋,即由最小配筋率控制,而最小配筋率与钢筋强度等级直接相关。该工程标准层的梁板砼强度等级采用C25,对比如下:

一级钢:ρmin=max{0.2%,0.45ft/fy}

=0.27%

三级钢:ρmin=max{0.2%,0.45ft/fy}

=0.20%

2.总结优化方法和途径

2.1形状优化比尺寸优化更有意义在高层建筑的一个独立结构单元内,宜使结构平面形状简单、规则,刚度和承载力分布均匀,平面长度不宜过长,突出部分长度不宜过大;L、l等值宜满足要求;高层建筑的竖向体型宜规则、均匀,避免有过大的外挑和内收,结构的侧向刚度宜下大上小,逐渐均匀变化,不应采用竖向布置严重不规则的结构。相信大部分的结构工程师都曾遇过类似情况:当一幢高层建筑的结构平面布置和竖向布置简单、规则、均匀,那么其各项指标的校核验算会很容易满足规范的要求,反之,则需花一番苦功才能令各项指标勉强满足规范要求。结果可能是墙柱截面尺寸大得惊人,单位面积重量严重超标,不仅造价上去了,而且还影响部分建筑功能的使用。笔者认为,结构设计人员一定要注重概念设计,在建筑方案阶段就应积极介入,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出建议,在满足美观、适用的前提下,尽可能使建筑结构的平面布置和竖向布置简单、规则和均匀。这样一来,结构体系就会具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避免因局部削弱或突变形成薄弱部位,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或塑性变形集中。只有这样,到扩初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截面尺寸优化才会有实质性的意义。

2.2剪力墙的平面布置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结构平面布置中,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基础上,剪力墙宜沿周边均匀、相对集中布置。在建筑物的楼梯间、电梯间、平面形状变化及恒载较大的部位宜布置剪力墙,其间距不宜过大。(2)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宜沿主轴方向或其他方向双向布置,抗震设计的剪力墙结构,应避免仅单向有墙的结构布置形式。(3)剪力墙墙肢截面宜简单、规则,剪力墙结构的侧向刚度不宜过大。(4)设计中应注意尽量减少短肢剪力墙的数量,不应采用全部为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

3.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的对策分析

3.1建筑结构概念设计的优化设计目标分析

每项建筑结构的设计都受到了多项客观目标的影响,而且这些目标往往以降低其他目标的要求为代价。而建筑结构概念设计的优化,首当其冲就要考虑一种最为合理的方案,使这些相互矛盾的客观目标之间达到一定的平衡。

3.2建筑结构选型分析

第一建筑结构体系选型与建筑施工的关系

高层建筑施工工艺的不同,不仅会影响到材料消耗、劳动力、工期及造价等技术经济指标,而且也会影响到建筑结构的受力状态,抗震性能等。所以在高层建筑结构体系选型时就要对施工工艺连同其它因素加以权衡,综合考虑。现浇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的造价主要包括材料、模板及施工三部分。

第二建筑结构抗震体系选定的原则

(1)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力传递路线;(2)具备多道抗震防线,不会因部分结构或构件失效,而导致整个体系丧失抗侧力或承受重力荷载的能力;(3)具有必要的承载力、良好的延性和较多的耗能潜力,从而使结构体系遭遇地震时具有足够的防倒塌能力;(4)沿水平和竖向结构的刚度和强度分布均匀,或按需要合理分布,避免出现局部削弱或突变,形成薄弱环节,从而防止地震时出现过大的应力集中或塑性变形集中的危险。

3.3 建筑中混凝土结构优化分析

确保建筑结构设计优化在高层建筑的一个独立结构单元内,宜使结构平面形状简单、规则,刚度和承载力分布均匀,平面长度不宜过长,突出部分长度不宜过大;高层建筑的竖向体型宜规则、均匀,避免有过大的外挑和内收,结构的侧向刚度宜下大上小,逐渐均匀变化,不应采用竖向布置严重不规则的结构。

3.4 高层建筑结构经济性分析

建筑结构经济性包含非常广泛的内容。例如传统中只强调改进建筑材料保温性、改善建筑体形系数、提高建筑材料的气密性等一系列节能降耗措施,现在建筑随着形势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不仅从结构性出发,更要在建筑结构的经济性角度考虑,如空间组织、技术组织、结构设置、能源与资源利用,以及建筑循环再利用等方面全面地确立经济性的原则、方法。

3.5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的理论分析

在从事工程项目和结构的设计时,除了要考虑设计对象的基本使用功能及安全可靠性外。还应该考虑到把它设计对象设计得尽可能完美。这就是工程和结构的最优化问题。用科学的语言来描述就是:利用确定的数学方法,在所有可能的设计方案的集合中,搜索到能够满足预定目标的、最令人满意的方案。

4.结语

根据自己多年的设计经验并结合工程实例对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优化设计提出的见解。优化设计,关键是要有整体和局部的概念,要从整体入手,落实到局部,整体和局部“两手抓”

参考文献:

[1]苏赐钦.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优化设计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0)

篇10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化模式;策略研究

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如何和谐并存是当前全世界必须解决的问题。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生态化设计模式就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作为一个动态的设计模式,其能够很好地将人类需求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使建筑设计更加环保,这也符合了当前国家所倡导的环保理念。而在运用生态化模式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应该认真贯彻生态化模式的方针,使建筑设计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满足生态化模式的需求。

1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化模式解析

1.1建筑设计中生态化模式的概念

生态化模式是现代建筑逐渐发展出来的一种全新的设计方式,作为一种动态理念,生态化模式设计能够将资源应用和低碳保护有机结合在一起,这样一来,整个房屋建筑都能达到现代环境保护的标准,向着目前国际上普遍提倡的环保、再利用、再循环的方向发展。着重于生态化建设的建筑设计师会在建筑的整体运用上予以使用,一直到建筑使用期结束的整个过程为止。

1.2建筑设计中生态化模式的特点

作为新时代的建筑设计模式,生态化模式有着极其明显的特点,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生态化模式作为一个创新的生态模式,领先于现阶段国内的其他建筑理念,在建筑科学性上有了很好的体现,将现阶段最主要的环境保护思想融合到建筑体系设计中。再者,生态化建设也将绿色理念带入到了人类生活中,在建筑施工缺少绿色环保的情况下进行了补充。同时,生态化建设也会使建筑设计个性化得到增强,更加有利于建筑行业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例如梅纳拉商厦就是典型的利用生态化模式所建的建筑,为适应当地的热带气候环境,建筑物在内外部进行了双气候的处理方式,办公室位于楼的正中以保证良好的自然采光,并准备将来安装太阳能电池来降低能耗。在不同层位设凹入空间,造成阴影,遮阳挡雨,并在这个凹空间内设大量绿化,植物栽培从楼的一侧护坡开始呈螺旋状上升,让人接近自然,从而在整体上创造了一个遮阳而有富含氧气的环境。

2建筑设计生态化模式的策略研究

2.1室内设计建筑设计

一般来说由室内和室外两个部分组成。而在真正的建筑设计中,设计人员也应该对室内外有所区分。而对于人们购买房屋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室内的采光问题。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建筑师应该考虑到建筑所处当地日光的照射情况,准确了解当地阳光的照射范围和角度,使阳光让住户感觉到舒服的同时也不至于在夏天产生过多的热量。再者,生态化模式还需要利用合适的通风系统来尽可能多的降低非自然风系统的影响。因此,设计师在设计时要准确了解自然风的大小与风向来调整空间,让住户既能更多受到自然风的舒爽,也能帮助节能,体现生态化模式的特点。绿化也占了生态化模式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以生态化来设计的建筑师往往会把建筑内的装饰换成适应室内居住、造型各异的植物来使整个建筑显得生机勃勃,除此之外也可以帮助更新室内环境,有利于用户更好的需求和体验。最后,生态化模式的建筑设计还需要考虑到住户的需要,为住户的日常生活考虑,在保持室内温暖和防止过的噪音方面要有单独的设计理念。现阶段国内最常见的方案就是安装太阳能收集装置,利用太阳能来解决供暖问题。减少噪音方面,最多的是设置缓冲空间等来实现。

2.2室外设计

室外设计也是生态化模式的重要体现部分,它由屋顶、幕墙等部分组成。如果从生态化设计的角度来说,建筑的屋顶部分需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这样一来,生态化设计的屋顶相比于其他屋顶在吸收太阳光方面将会有更加突出的表现,建筑设计师可以根据当地的日照情况和雨水湿度来设置屋顶的不同形状,再根据生态化需求在屋顶上设置太阳能装置以便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其还可以减少用户的用电量,体现了低碳和人性化设计。对于幕墙来说,生态建筑设计师需要改变原有的幕墙材料,选取那些适合低碳理念和透气性好的幕墙进行考虑,也要符合住户的起居需求,合理利用幕墙来规划建筑空间,以此保障建筑物室外的光照和空气流通,避免因为幕墙材质而对空气流通造成的困难,从而给予用户更好的居住体验,同时也符合现代低碳环保的理念。

2.3施工技术

建筑施工过程同样是建筑设计的一部分,因此也要注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生态化设计,因此也要注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所要注意的事项,所以,要想让生态化模式在施工过程中得到体现,要着重注意几个方面。首先就需要在施工的材料上有一个改变。施工单位在材料选购时均要以绿色环保的低碳建筑材料为主要选购材料,应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材料。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材料的数量,尽量避免材料的浪费,以此达到节能目的。同时,施工过程中也需要多研发节能技术,施工单位要在施工之前,培养一批懂得节能技术的专业人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合理运用节能技术。除此之外,也要积极学习国外的施工技术与研发现代科技。在施工之前,要进行多方严格讨论,并且反复修改符合生态化建设的施工方法与建筑工程方案。同时也要提高相关建筑工程的设计效率,通过信息时代的特点培养相关人员借助计算机设备来计算和研发一些生态化施工的软件,以帮助生成更加优秀的生态化建筑设计施工方案。

3结语

建筑设计中生态化模式的重要意义在于在建筑设计中加入低碳环保的思想,并以此形成建筑设计的生态化建设,这对于我国全面低碳理念的推进有着巨大的影响。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建筑师们应该紧密结合生态化建设的特点,对自己的理念进行及时革新和补充,通过了解新观念和学习新技术,将建筑生态化设计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荆其敏,张丽安.情感建筑[M].北京:白花文艺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