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告模板范文

时间:2023-03-30 08:13: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读书报告模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读书报告模板

篇1

本人自从事医生工作以来,在市卫生局、卫生院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农村卫生发展大局,认真开展各项医疗工作,全面贯彻执行各级领导安排和布置的各项任务,全面履行了乡村医生岗位职责。

自XX年负责计划免疫接种工作以来,累计接种100余人次,无一例因技术操作等因素出现过不良反应。曾先后参加了市疾控中心举办的免疫规划相关知识及扩大免疫规划知识等培训。并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认真落实各项方针,使扩大免疫规划工作及时有效地落到实处。

XX年开展农村合作医疗,本人能积极协助村干部做好宣传工作,主动向村民介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内容及补偿办法。年平均累计接待本村患者 1000余人次,外村患者80余人次。能够做到小病不出村,从根本上解决了广大村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并能认真做好门诊病志及处方管理,详细填写门诊 补偿登记表,及时上报。

本人能够认真并负责地做好医疗工作,在工作中,深切的认识到一个合格的基层卫生所医生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业 务理论学习。于XX年经全国成人高考考入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并于XX年顺利毕业,为了使自己的业务水准能得到全面的提高XX年参加全国职 业医师考试并取得列职业助理医师资格,通过学习从而极大地开阔了视野,很好地扩大了知识面。又自购电脑通过网络学习始终坚持用新的理论技术指导业务工作, 能熟练掌握基层卫生所的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技术,能熟练诊断处理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工作中严格执行各种工作制度、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一丝不苟接待并认 真负责地处理每一位病人,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误诊误治。自参加工作十几年来,本人认认真真工作,踏踏实实做事,从未发生一起差错事故,也从未同病人发生一 起纠纷。

多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帮助和同道们的支持下,无论是思想方面,还是业务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并得到上级领导和广大村民的一致好评。但与自己 的目标还有差距,自己尚须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并为实际服务的原则,学以致用、用有所成。在今后工作中,我仍将一如既往的对待工作认真 负责;对待学习一丝不苟;对待患者热情周到,尽自己最大努力,更加扎实地做一名合格的医生。

篇2

实践时间:20xx.7.05—20xx.8.21

实践内容:掌握各种电视广告片、平面广告的制作方法。

实践单位:xx电视台生活资讯频道

实践目的:通过社会实践,能够锻炼我自己与人交往的能力,扩大交际范围,进一步加深对自身专业的了解,培养对专业外知识的兴趣,增加工作经验与收获,也从中发现自己从未发现的方面,或许需要改正的习惯,更或许是某个被掩盖的亮点,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确立相对现实的目标。结合平时在校学习的专业技能,再加上实践,使之更加完善。另外,我还实践了其他领域的工作,扩展自己的知识面,锻炼提高自己的能力,见识不同的人,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工作,学会怎么做人,与人相处,如何高标准完成一个广告案例,提早适应社会,为今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广告设计师打下扎实基础。

实践过程

转眼间,一个炎热的假期就要过去了。蓦然回首,不能不感慨光阴似箭般穿梭中的那份无奈。当准备收拾心情,重整出发时,发现原来匆匆的假期里多了一份沉甸甸的充实……

7月4号学校的所有事情办妥了后,就准备开始之前已经联系好的假期实习了。这是大学生活最后一个暑假了,9月份回来就要准备答辩,然后12月就要出去找工作了。自己什么水平搞的并不清楚。

7月5号朋友陪我到了位于xx市的xx电视台生活资讯频道工作部。简单的自我介绍后,我和主管技术的高老师说了自己的情况。专业上的、生活上的都谈了一下。然后自己出去找地方住,忙碌的一天……晚上在租来的房子里静静的躺床上想了很多不靠谱的事情,但是并没觉得孤独寂寞。我喜欢这种陌生的感觉,我热爱生活,我渴望未知时期盼新机的等待。

开始上班后我并没有感觉到有很多压力,高老师是个很平和的人,在给我说了制作的流程和方法后,我有时候并不能尽如人意的把交给我的案子完成了。但是公司的同仁更多的是给我提出一些好的更改建议,并且不断的鼓励我。在这种环境中我成长的很快,在做每一个案例时我都在自己的想法基础上听取老师的指导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

篇3

摘 要: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高校教学环境、教学条件与教学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也给大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大学语文教学必须要进行改革,才能适应时展的需求。文章主要阐述了信息化时代大学语文在多媒体教学与拓展课外教学等方面采取的改革举措。

关键词: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5-0007-02

党的十第一次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文素养。教育部长袁贵仁认为:“立德树人不仅仅是思想品德课,也不单是班主任、辅导员的事,这是整个教育的工作。最直接相关的就是思想品德、语文、历史、体育、艺术这五门课。”[1]大学语文课是一门培养学生人文精

神、人文情怀的重要课程。大学语文课的宗旨是通过对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讲授,培养学生具有深厚人文精神的理想人格,使大学语文课成为一门弘扬传承培养民族文化、提升爱国主义思想的重要课程。

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高校教学环境、教学条件和教学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互联网覆盖了整个校园,网络成为功能最大、资源最多、成本最低、使用最便捷的学习工具,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接受转变为借助网络等资源自主学习。网络资源给大学语文教学提供了现代化的条件,也对大学语文课程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利用新的资源进行大学语文教学,提高大学语文教学质量,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促进大学生德行情操的成长,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回答的问题。黑龙江大学的大学语文课走在教改的最前沿,进行了如下的改革尝试。

一、多媒体教学

长期以来,大学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与现实联系不紧密的问题,学者对此也予以了足够的关注,并在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然而对关于如何在大学语文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如何利用多媒体建构新的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等问题关注较少。在此情形下,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尤其必要的。相对于英语教学,多媒体技术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明显滞后,多媒体技术表现出的教学情景,特别适合大学语文课的教学,而且能使课程更加生动直观,使大学语文课成为集德育、智育、美育于一身的课程。

(一)多媒体教学的意义

自2003年起,黑龙江大学大学语文课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全部实行多媒体教学。教研室集合全体的智慧自主研发多媒体教学课件,有针对性地精心设计课件版面和内容。用大量的资料性文字和具有丰富人文内蕴的精美图片、音乐和音像资料等,充分展现文章内容,发挥文学内在的教育功能、教化功能和美育功能。改善了以往单一板滞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效果是传统的单纯课堂教学模式无法企及的。

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审美,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的要点。”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以丰富的内容和图文并茂的形式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文字、图像、声音并用,给学生更直观、更生动、更大量的信息,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获得美的享受和陶冶,提高他们对美文的鉴赏水平,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比如讲白居易的《长恨歌》时,先播放一段有关安史之乱的视频,通过了解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的社会背景、导致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尤其是天宝后期,唐玄宗宠爱杨玉环,政治日益腐朽。以及最后马嵬兵变,唐玄宗和杨贵妃生离死别。通过这些视频的观看,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诗歌的意境之中。利用多媒体教学会增加大学语文课堂的知识量、信息量,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参与度,拓展知识层面,教师也能充分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注意事项

目前,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在制作和运用多媒体课件时教师还要注意以下问题。

1.突出重点,提纲挈领。多媒体幻灯片不是主体,它是o助工具,不能取代教师。不要把PPT 文稿变成WORD文件,幻灯片上只出现标题、句子,而不是你要说的每句话,课件不是教案。课件页面文字不能过多,如果文字太多,就会影响学生听课。学生拼命记笔记,内容的悬念也没有了。制作PPT文稿时一定要注意谋篇布局,详略得当,保持简单,留白很重要 。

2.风格统一,颜色协调。多媒体幻灯片应风格统一。一个课件的幻灯片前后整体风格应一致,不要频繁变换模板的风格,这要使课件的内容、风格一致,既有美感,又会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颜色激感,颜色传递感情。这样摸索和构建学生、教师与多媒体三方互动契合的新模式,以多媒体为手段建立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利用网络拓展课外教学

我国高等教育对大学语文课重视力度不够,对大学语文课程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维习惯的影响,本课程被蒙上“补课”论的阴影,或者被视为“高四”语文、“高五”语文。由于重视不够,大学语文课教学还停留在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上。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研究不够,还没有形成完备的、科学的教学方法体系。纵观全国大学语文课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单一,基本停留在中学应试教育阶段的“填鸭式”教学。教师一讲了之、学生一听了之,学生学习只是单纯为了完成学分,有些学生很想好好学习,但是少而又少的学时并不能满足他们,课外学习又不知学什么、怎么学,网络时代下的现代化手段还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

(一)拓展课外教学的意义

由于大学语文是公共必修课,学时比较少,仅30学时,在这样短的时间里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简直是天方夜谭。因此大学语文课利用网络条件进行课外拓展学习是非常必要的,众所周知,语文学科不仅仅需要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了解,同时还需要大量的也是必须的课外阅读。但长期以来大学语文教学基本上局限于课堂教学,课外拓展学习还没有充分开展起来。由于大学语文的教学局限于课本上,而教材的内容与时展相比较,往往滞后于时代的发展,显得单一、静止和陈旧,学生已不满足于教师在课堂中传授的知识,他们渴望获得新知识,关注新信息。因此,除了改革50分钟的课堂教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外,利用网络条件大力拓展课外教学空间,也是非常必要的。

改变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重构教学体系,充分利用网络时代的条件,拓展课外教学空间,在更高的层面上帮助学生提高人文素养。人文知识的学习仅仅依靠课堂是不够的,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引领,学生在课外进行阅读是非常必要的,而且人文素养的提高是需要点滴积累的。利用网络条件进行课外拓展,扩大学习范围,提高阅读质量,增强学习的深度、维度,丰富教学内涵,培养学生形成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使学生的精神生活和内心世界更加丰富、充实、健康,让他们成为新时代的合格人才。

(二)利用网络拓展课外教学的策略

主要是利用现代化网络信息资源拓展大学语文课外学习,引导和激发学生读书和钻研的兴趣,使他们不拘泥于课本。随着课外学习的拓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拓展大学语文课外学习教学的方法如下。

1.建立“大学语文网上读书工程”,延伸拓展课堂教学。语文教材所选的篇目都是经典的名篇佳作,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同时要有目标有针对地指导学生阅读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书籍、文章。通过课外拓展,学生既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又加深了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比如讲解周作人的《乌篷船》时,可以鼓励学生去“大学语文网上读书工程”阅读周作人的其他小品美文,比如《故l的野菜》、《北京的茶食》等。

2.建立大学语文网络博客,推荐优秀热门书籍、文章,拓展课外阅读。建立大学语文网络博客,不断向学生推荐古今中外的优秀热门书籍、文章,使大学语文课成为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的重要课程。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不断地在课堂上推荐他们独到的新书,真正达到了资源共享。

3.建立大学语文网络学习平台,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通过建立大学语文网络学习平台,学生能够了解国内外新近或从前发生的事;上传让学生受益匪浅、青春励志的多媒体视频资料;让他们欣赏古今中外名曲、名画,使他们受到综合美育教育,这样不仅会大大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4.拓展课外教学空间,设立专家讲坛。聘请具有相当学术水准的专家为学生开设读书讲坛,指导学生课外读书活动,要求学生撰写读书报告。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课内课外学习相结合,使得大学语文的教学方法迈上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梯。

(三)加强课外活动指导,突出素质培养主题

1.多渠道、多视野继续开展课外阅读,拓宽大学语文课外读书和人才培养途径。任课教师除布置必读书目等传统做法外,还定期开展“推介新书”活动,把当前文学界有关学术新著、文学新著和出版动态等介绍给学生,从提高学生业余读书质量的角度,提升学生人文素质。此外,学生不定期介绍自己阅读过的优秀图书,相互交流读书心得。

2.配合各院系人才培养、素质提高活动,提供有关专业指导。教研室教师多次受邀,担任学校及一些学院活动的评委,为社团活动、征文活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提供专业指导。

3.发挥课程优势,组织调查研究,注重培养学生实际能力。利用专题课,结合课文讲授和学生当下学习及未来工作需要,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调查研究活动,拟制调查问卷,展开实地调查,既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2012年黑龙江大学深入推进“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分类教育与能力培养相融合、实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实施专业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相融合、实施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合。”这对于大学语文教学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总之,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改革大学语文的教学方法意义重大,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方面,力争探索出系统的、完备的、科学的教学方法体系。由此改变全社会对大学语文课程的看法,纠正学生对公共课的态度。大学语文给予学生人文素养的陶冶,扩大他们的视野和胸襟,使学生在古今文化精品的熏陶下,促成思想境界的升华和健全人格的塑造,成为 “高尚”与“和谐”的一代新人。最终使大学语文成为传播中华人文精神的重要课程。

参考文献:

[1]靳晓燕.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政府要向学校放权[N].光明日报,2013-03-08.

篇4

关键词:讲一 练二 考三 素质教育 创新人才

1“讲一、练二、考三”的意义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业已取得了广泛共识。基于这种共识,把素质教育放在首位,以素质教育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进行教学改革,才能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能力为目标、以育人为目的”的现代教育观,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强调改革、创新与发展,逐步从根本上改变“单纯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方式,大力提倡“讲一、练二、考三”,使学生由依赖性学习转向自主性学习,尊重学生的选择与参与,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其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内化素质,确保他们的全面发展。

2“讲一、练二、考三”的适用范围

根据知识的复杂性,斯皮罗等人将知识划分为良构领域(well-structured domain)的知识和非良构领域(ill-structured domain)的知识。所谓良构领域的知识,是指有关某一主题的事实、概念、规则和原理,它们之间是以一定的层次结构组织在一起的。非良构领域的知识则是将良构领域的知识应用于具体问题情景时而产生的,即有关概念应用的知识。在所有领域中,只要将知识运用到具体情景中去,都有大量的非良构的特征。

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属于基本概念、定义和事实等的良构知识,比较适合于“教”,而属于开放性的、发散性的、较高层次的认知学习或情感类学习等的非良构知识,则比较适合于“学”。

笔者认为,当今“讲一、练二、考三”的实施,更适用于属于开放性的、发散性的、较高层次的认知学习或情感类学习等的非良构课程的教学。一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属于基本概念、定义和事实等的良构课程中尝试这一新型教学方法也应该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3讲什么、练什么、考什么

3.1讲什么

根据“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正确处理好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关系,传统教学内容和现代教学内容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等。按照不同的学科特点,可以分层次(如可分为基本素质层次、专业知识层次、特色技能知识层次)讲授,从中体现教学内容的“精、深、新”。

精,就是强调对讲课内容要精选。对教学内容做全面梳理,把其中的核心内容,以及现实性较强、有发展前途的内容保留,大胆删除陈旧过时而又繁杂无用的内容,编写或采用在内容和体系上有较大革新并经过试用效果较好的教材。

深,是指不能止步、满足于描述的认知层面,而是强调在授课中透过具体的实例,挖掘其背后深刻的思想内涵,提升理论思维张力。使学生能从中得到启示,提高对现实问题的观察、思考和处理能力。

新,是指注重教学内容的动态发展,把现代科学、技术、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及时准确地反映到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中来。要吸收前沿理论的最新进展和出现的新动向、新案例,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特征,鼓励学科交叉,防止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3.2练什么

以训练为主线是一种可以大力推行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由不重视、不感兴趣、不投入的态度,转变为有了兴趣并且乐于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从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让学生不仅亲身体验从练中学到的本学科知识,更可贵的是学会如何学习。

训练的内容一定要结合讲授内容精心选择练习题目,通过练习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并逐步转化为能力。这种训练不是指单调枯燥的题海战术,要注重质量,强化应用,给学生提供空间,提出方向,甚至倡导学生走出校门,进行社会调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这里还要注重基本能力的训练,撰写小文章、读书笔记和学术论文等都是一种综合性的训练,也是学生必备的一项基本能力。正是通过这种训练,学生学会了读书,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围绕观点组织材料,同时,文字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3考什么

考试的内容,应当从对知识的继承性、掌握程度等方面进行考核,但不应该成为主要的方面。这种知识考核明显偏向于善于模仿、记忆的学生,而对全面发展或富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生,则往往是不公正的排斥。所以,还应该考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应用所学理论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当积极推行考、教分离,把重视知识考核改为重视能力考核,要有很强思考性与启发性的试题,采取多种形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例如写考察报告,做一项小实验,解决一个生活中的问题等内容。这一切培养了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4如何讲、如何练、如何考

4.1如何讲

讲授知识的目的不是终结知识,而是提供进一步学习知识的途径。

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创造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要用精练的语言讲到精要处,点拨到要害处。鼓励运用问题式、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注意留给学生的是问号而不是句号。

4.2如何练

我们倡导讲与练的有机结合,即讲中有练、练中有讲,或者把讲授的内容转化成练习的形式,或者是通过讲授激发了练习的兴趣,提高了练习的效率。

关于提高练习的效率,重要的莫过于提出有思考价值、能提纲挈领的问题。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规范组织教学活动,通过课堂讨论、协作学习,扩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学以致用。

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但学生如何才能获得知识,一靠教师传授,二靠学生自学,三靠向社会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而通过自学获取的知识更为牢固。因此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具有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4.3如何考

考试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学生学习的好坏应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知识面的宽窄;二是通过自己的学习获得了多少知识;三是学习的经历,包括实践的经历;四是自学的能力;五是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是否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因此,在考试方法上,对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方法。不能靠一张试卷、一次考试来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应把学生平时学习的情况按权重列入学习成绩中去,把学生通过自学获取的知识、有个人创见的知识列入学习成绩之中。考试时不能仅考记忆性、认知性的知识,还要考综合性、分析性、理解性、创造性的知识。

具体实现起来,首先要设置选择性作业,注重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对学生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情感、态度、能力的发展变化的评价。如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敢于质疑,解题思路具有创新性,积极做“选择性作业”,能与同学协作学习、友好相处等点滴进步,均作为教师平时对学生过程性评价的依据。

然后要采取多元化的考试方式。每门课程根据其课程性质、教学内容、水平要求和教学对象不同,分别采取闭卷、开卷、笔试、口试、论文、读书报告、实验、设计、作品等考试形式(如语言类的课程可以采取笔试、口试相结合,工程类等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可以采取理论、实际操作相结合),并采取百分制、等级制、合格评价制的综合考试考评制度。

5“讲一、练二、考三”的实证分析

5.1实证1

笔者为现代教育技术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开设了“教育技术学”课程,共18讲,每讲2学时。考虑到该门课程理论性较强、内容繁杂的特点,尝试了新的教学方法。

(1)精讲,即“讲一”。纯粹是教师讲授的课时很少,仅为两讲,着重介绍教育技术学的学科发展、理论基础、教学设计的含义、网络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应用、技术实现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当前教育技术面临的问题等。

(2)教师提供学习资源。教师将整理好的学习资源以及相关网址提供给学生,并将教学内容分为五大主题:①学与教的过程;②教育技术学的学习理论;③教学设计;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⑤协作学习。其中将第三主题“教学设计”作为重点,又细化为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目标分析与确定、学习环境与学习资源的设计、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用、学习者评价、教师评价、学习内容评价、网络教学支撑平台与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评价八个子主题。

(3)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即“练二”。课前,以上主题两两为一小组,学生可以任选一个主题,选择相同主题的学生构成一个学习小组,轮流担任组长,分配任务,然后大家分头行动,查找资料,各自准备要讲的内容及PPT文稿。课上,学生自己讲,讲的过程中教师及其他学生随时可以提问,讲完后大家再讨论。如在讲学习理论时,讲解的同学能全面阐述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的主要观点、对教学的指导作用,并进行系统的综合比较,讨论时大家又着重围绕对外汉语教学,探讨每一种学习理论对教师的教以及学生的学有何指导作用。课后,每人将对所有人的讲课情况以及参与讨论的情况作一个评价,发给教师,一个月左右教师汇总一次,将其他同学对自己的评价综合后再发给每一位同学,学期结束时,每一位同学也能纵向看到自己的进步。

五大主题专门讲授的时间为12讲。为了便于同学之间充分展开讨论,第一二主题之后、第三主题中的设计过程与评价、第四五主题之后又专门设置了讨论课,共4讲,大家畅所欲言,提出问题,进行认真剖析,讨论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亮点,有几个同学由此定出了自己的硕士论文题目,如“远程对外汉语教学的学习者特征分析及应对策略”、“网络对外汉语教师的评价研究”。

(4)综合考试,即“考三”。考试采取个人评价与学期论文各占50%的方法。学期论文题目是给出五个思考问题,由学生任选一个写出论文:①有一位对外汉语教师,对教育技术用于课堂教学十分感兴趣,但没有这方面的基础,苦于无从下手。你如何帮助他?给他什么具体的建议?②我校一名韩国留学生,因为身体原因无法正常在校内上课,提出回国在网上学汉语。在远程汉语学习方面你能够提供哪些方面的指导?③你有过网上学习英语或其他课程的经验吗?你认为怎样做才能坚持下来,而且有很好的学习效果?④请你评价网上北语(/)。⑤ 请你评价自己在本门课中的综合表现,包括学习观、学习方法、资料准备、组织能力、协作能力、讲解技巧、问题提出、学习结果等。

从学生交上来的论文可以看出,每一位学生都认为这种教学方式很新颖,而且很适合这门课程。每人选择自己更感兴趣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有的同学认为自己有了更多的空间和选择,收获也比较大;还有的同学认为在这门课上学到的内容恰好又可以用来指导我们的学习,使我们对教学活动有一个更系统、更深入的认识。而且大家一致认为由自己先查找资料,然后整理并讲给他人听,这样的学习效果(可以吸收95%)远比单纯听教师授课的效果(仅吸收20%)要好得多,自己的自学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协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5.2实证2

笔者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开设了“软件工程”课程,共18讲,每讲3学时。

在2001年12月15日ACM/IEEE公布的CC2001(Computing Curricula 2001)与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体系CCC2002中,软件工程被确定为14个知识领域之一。随着软件系统日趋大型化与复杂化,有研究表明,软件工程在未来将成为与计算机科学并列的学科。过去传统软件工程教材中某一章节的内容,如今均已有专门书籍加以阐释,且内容丰富并自成体系,如软件需求分析、配置管理、人机界面等,不仅如此,许多软件工程前沿课题诸如净室软件工程、再工程、形式化方法、CMM能力成熟度模型等,某种开发模式诸如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小组软件工程、个体软件工程、快速软件开发、统一建模语言等等都非常迅速地以专门著述的形式出现。这一切均对该课程的教材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教学规律等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尽管CC2001以及CCC2002对此有其相关的约定。

在这种情况下,从教师角度讲,若想以有限的教学学时完成全部的教学内容,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不是学科教师没有这个能力,而是需要讲授的内容太多、太丰富,以至于教师欲图面面俱到,却在很多方面都只是蜻蜓点水,难以协调和平衡内容的广度与深度、学生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之间的矛盾。从学生角度讲,既然软件工程作为研究软件开发和软件管理的一门工程科学,已经成为软件行业中必不可少的专业知识,并且需要不断汲取软件行业实际应用的经验与成果,那么,学习过程中就应该融入实践,从过程中体验和提升认识。然而,笔者在十余年的计算机教学中深刻感受到,许多计算机和信息专业的学生虽已具备了一定的软件理论基础,但由于缺乏实际的、完整的软件项目开发经验,从事软件系统分析、设计和实施的能力十分薄弱乃至欠缺,无法满足行业需要。有鉴于此,我们尝试了新的教学方法。

(1)讲思路,即“讲一”。软件工程的本质与目标是在成本、进度与质量之间寻求平衡点,即探索和追求如何用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发出最好的东西,因此,一切开发方法和管理过程在充分考虑软件复杂性的基础上,都是围绕这个核心来进行的,教师要促使学生必须从课程开始就树立起这个意识,同时,教师要善于将CC2001/CCC2002中软件工程的内容体系、学习目标理清一个有机的顺序教授给学生。我们的具体做法主要是按照IT企业软件中心和项目组的工作思路,在宏观介绍“软件开发模型”、“软件开发方法”、“软件支持过程”、“软件管理过程”的基础上,依次讲授了软件的“立项策划”、“需求分析”、“设计建模”、“实现测试”与“实施维护”等主要内容与基本方法,并穿插引入了“UML(统一建模语言)”、“CMM(能力成熟度模型)”、“PM(项目管理)”等流行的软件工程思想。其中,“立项策划”与“实施”是多数软件工程教材没有或忽略的,但软件企业实际又必须进行的两个重要环节,涉及到软件工程项目的来源(取之于谁)和归宿(用之于谁),看似简单,却是学生将软件工程所学融入实际的桥梁。讲思路环节,可伴随就学生针对软件工程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文献检索、学期中或学期末提交有关该领域前沿课题的综述性论文的要求(学生可检索希赛软件工程专家网――等国内网站;有条件或余力的同学可检索、、sei.cmu.edu等国外网站)。

(2)实施小组软件工程,即“练二”。软件工程实施的成果之一就是里程碑和交付物,即软件开发的阶段性产品或“工作制品”,而这恰好又是学生学习软件工程必须得到训练的内容,同时也是教师衡量和检查学生认识是否提升的手段。具体练习如下:在讲授完“软件立项与策划内容”后,由教师提供不少于三种指定项目或学生自选项目的“软件产品开发任务书”,内容可以小至诸如“机房设备管理系统”、“教学教务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以及学生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等课程的作业,大至诸如企业或导师的项目或课题,每5~7名学生组成一个软件项目组,任选其中一个作为自己的开发任务;每个项目组选出一名组长担任项目经理,负责整个软件系统的规划、设计、协调和实施;项目组下又分设四个任务小组,即需求分析组、概要设计组、详细设计组、程序实现组;各任务小组的负责人在项目实施阶段,承担小项目经理职责;要求每个学生至少是一个任务小组的主要成员(在此期间,建议学生研读《小组软件工程》与《个体软件工程》书籍,以部分获取相关知识和经验)。每个项目组需根据教师提供的文档模板与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依次提交其中各任务小组的阶段性成果,即《需求规格说明书》(第6周)、《概要设计说明书》(第10周)、《详细设计说明书》(第13周)、源程序与《用户手册》(第17周),有条件的同学可提交测试报告(计划、用例、数据)。教师在每个阶段都将会对各小组提交的文档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同时结合小组内部的自评与互评,给出每个学生的评价。

(3)综合测评,即“考三”。学期末,在对本课程主要理论体系进行概括、梳理与提升的基础上进行期末考试,在综合制定论文、小组项目、期末考试评价标准的基础上,以“论文占10%,小组软件项目占40%,期末考试占50%”的方式给出学生的综合成绩。

从学生所提交的论文,小组软件工程项目的文档、软件,以及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心得体会等方面可以看出,上述方式是得到学生认可的。尤其是小组软件工程项目的实施(项目大小并不重要,重要是其完整性),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提升理论和加强实践的机会,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彼此协同工作的能力,使其对软件工程实施过程中角色的定位与阶段的理解都有所提高,从而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而对于教师而言,不仅在诸多分析、设计、实现方法和理念中,强调“面向流程分析、面向数据设计、面向对象实现、面向功能设计、面向过程管理”等思想,以促使学生掌握更实际有效的方法,同时应在软件工程与前导课程、后续课程的关联性方面,以及软件工程自身知识点的关联性方面多花些工夫,使其能够做到有机衔接,而后一点是需要持续努力和探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