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特点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0: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践教学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职业中职;体育教学;特点;策略
职业中职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教学核心,以使学生成为合格人才为教学目标,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素质教育。体育教学作为职业中职教学中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其可以极大程度上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可以促使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体育方面一些基本的理论、方法和技能,从而促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好习惯。
1.职业中职体育教学的特点
1.1教学任务具有针对性
职业中职体育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也是职业中职体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其运动机能。田径作为职业中职体育教学中的一项内容,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其运动机能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职业中职的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将田径教学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通过田径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田径运动的基本技巧和技能的基础上来提高学生力量、灵敏度以及耐力等身体素质。
1.2教学专业具备导向性
职业中职体育教学应以学生后期的工作或继续深造为基础,有机地将培养学生的体育专业技能和知识与身体健康素质培养这两个部分结合起来。但是现阶段我国职业中职体育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依旧存在着很多不利于教学效率提高的因素,如教师更加侧重对于学生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对于体育教学方面的教学内容则很少涉及。
1.3教学时间具有间歇性
传统的职业中职教学往往更加侧重于对学生文化理论课和专业知识的灌输,但是体育课程作为一门课程,却很少或几乎不受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学生的重视。即便学校开设了有关的体育课程,其开设该门体育课程的根本目标也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此外,职业中职的学生由于经常需要外出参加各种招聘、实习以及社会实践活动,他们很少有时间参加系统的体育教学。因此,这些严重扰乱了职业中职体育教学的稳定性、计划性和实效性,大大地缩短了体育教学占全部学科课时的比例,从而导致职业中职体育教学无法完成教学规定的教学任务。
2.提高职业中职体育教学质量的实践策略
2.1积极组织课外体育活动
通过采取开展多样性的课外体育活动这一方式实现体育的质量提高。我国职业中职的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社会培养大批量的实用型人才,但是现阶段我国职业中职学生就业情况很不稳定,无法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与其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因此,为了适应我国现阶段我国高职学生就业现状,提高职业中职学生就业的几率,职业中职学生必须要做到一专多能。而假如将职业中职的体育教学与学生的专业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可以在开阔学生研究,促进不同专业学生之间交流的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身体的整体素质。
例如,职业中职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必备的广播体操外,还可以根据学生专业的特点为学生编排一些武术操和韵律操,并可以通过在学校中举行比赛活动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其学习的自主性。
2.2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
大量的中职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于体育课程通常都很不感兴趣。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的策划者和引导者,其决定体育课程的具体形式和内容。而一旦体育教师所决定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不是学生所感兴趣的形式或内容,学生很容易对体育教学产生厌烦的心理,甚至产生反感的心理,这样将极其不利于培养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同时对于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也会产生恶性的影响。基于此,在职业中职教育的过程中,要切实提高学生学习体育以及参加体育活动的主动性。为了使体育的内容适应学生的兴趣,体育教师可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从而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有效的结合起来。此外,体育教师也可以多设计一些教学策略,然后让学生们来选择他们喜爱的内容,从而使学生们可以积极地投入到体育课程的学习中来。
2.3改进体育教学方法
通过对职业中职体育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参加体育课程的积极性和热情,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现阶段我国职业中职教学过程中,由于许多体育教师依旧沿用传统的灌输式和封闭式教学模式,导致体育教学课堂氛围过于呆板、沉闷,极大地制约了体育课程的活跃性特点的发挥,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体育兴趣的培养,对于学生后期的体育发展具有不利的影响。因此,对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中那些不适应当下学校教学要求的方法进行改革势在必行。基于此,体育教师可以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要善于观察和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发光点,少用惩罚的教学方法,帮助那些自卑的学生克服其自卑的心理,增强其自身的自信心,培养自身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和目标。
职业中职体育教师在开展中职体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对现有的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完善,同时也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此外,体育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其自身的专业素质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的质量,体育教师也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养。
【参考文献】
[1]熊兰.浅谈体育教学改革[J].职教论坛,2012.17(22):33-34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改;教学实践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不仅是连接学生与知识的纽带,还充当着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角色。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传统的教学内容与形式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这样,不仅实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同时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就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与实践发表个人看法。
一、小学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特点
(1)教学目标整合性。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教师教学行为的依据和一节课成功与否的行为起点,教学目标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这一节课的成败与课程目标的达成。如今小学语文新课程强调的重点不同于以往,教学目标具有整合性,不像从前每个目标是孤立存在的,之间没有相互关联。这主要表现在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组合、过程与方法的有机组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组合。不难发现,通过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求教师要兼顾每个方面,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够深刻理解作者的深意,同时记住作者心目中美好等的形象。
(2)教学内容开放性。美国教育家说过:“一个人要成为优秀的教师,那他必须是一个具有创造力,向前看的人,一个进步并且富有新思想的人。”开放性语文教学首先需要教师教学思想的开放。新课程理念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和开放性的胸怀。如今的时代不比从前,即便是小学生,铺天盖地的信息已经让他们目不暇接,所以,在讲授语文课的时候,单单依靠课本上的知识已经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了。以语文课为信息之源向外延伸,尽可能多地引进与之相关联的信息,展开立体式教学,以此来强化学习,但是中心必须是课文本身,最后才能把课文吃透,让学生得到知识。
(3)教学方式互动性。教学方式互动,就是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实施最大的变化体现在课堂上,从前那种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不见了,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清新的气息,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从前那种“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见了,代之而来的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课堂气氛活跃,热烈而不喧闹,争辩而又温馨,师生间以平等的心态相互交流、沟通和补充,教师没有了居高临下的姿态,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彼此间交流着情感、体验和观念,最后达成共识,学生真正学到了知识。
(4)教学过程活动性。新课程教学理念倡导学生参与进课程中来,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更应如此,因为小学生活泼好动,如果仅仅是一味、死板地讲课,就不能培养他们对语文的兴趣,要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让学生参与进课文中来,融会贯通,就能够更好地让他们掌握知识。
二、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实践中主要采取方法
(1)注重积累与感悟。新课程标准实施后,语文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积累与感悟。学生要想提高自身的语文成绩,要通过对平时知识的积累来实现的。因此,语文教师应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对于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不应停留在表面上,而应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探讨。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还能巩固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比如语文教师应在阐述文章内容的同时,渗透关于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并引导学生注重对说明文知识的积累与感悟。
(2)注重激发学习兴趣。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小学生在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中各种需要的情绪表现。新授课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地进入学习状态。我也从多年的小学教学中,深深体会到: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前提,教师的关爱是积极参与学习的动力,正确评价学生是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有效措施,要获得教学成功,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地进行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就是外因条件,学生就是内因根据,教师的教学只能通过学生的学起作用。
(3)注重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步发展,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的教学模式给语文教学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同时也在无形中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不仅是丰富语文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同时还是实现新课程标准的有效手段。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感人场面,从而促使学生切实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4)注重加强横向思维训练。一直以来,我们都非常重视思维的深度发展,忽视思维的横向训练,随着课改的深入,大家慢慢认识到了横向思维的重要性,鼓励多种解题策略屡见课堂,这样学生的思路就变宽了,大脑变灵活了,创新的积累也就深厚了。就老教材而言,涉及对横向思维的训练是比较少的,对课堂中的重点问题,我不仅要求学生学会,还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多角度去思考,多方法解决问题,想方设法拓宽学生思维的宽度。这样的学法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大有裨益。
总之,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参考文献:
[1]戴培军.采取多种方式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新课程,2013(11)
篇3
关键词:学生特点 药学实践 模式
药学与临床医学一样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实践教学在药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时也会产生极大的指导作用。同时,实践教学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动手能力、发展智力、培养良好工作作风的重要途径。但多年来,其一直是药学生教学过程中一个薄弱环节和教学难点,存在诸多问题。为改变现状,我们有针对性地发放调查表,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加强对带教老师、实践学生的考核,收到一定效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1药学实践教学模式设计
1.1按照学生意愿,做好教学实践准备
为使参加药学实践教学的学生较好地完成任务,我们先进行了问卷调查,其结果与我们想象的有一定差异。共发放50份调查问卷,同学们认为实践教学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的态度(44%)。实践教学中,学生更注重实际操作(占到44%),认为实践教学的考试以边学边考的形式对巩固知识效果更好(44%)。教学实践中,学生更注重实践性(66%)。希望能与病人直接接触(92%);教学内容能够分级进行(58%);为使学生能重视实践教学,应把实践教学考试成绩与理论考试活考研成绩挂钩(38%);实践教学也应该注重兴趣教学(48%)。
1.2按兴趣分组,注重考核内容
药学实践的岗位较多,从药品采购、保管、入库到调配、使用,经历几个关口。特别是临床药学的实践教学要求更高些。实践教学前,再次给同学们发放调查表,对学生的实践兴趣进行摸底,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岗位先实践,实践中巩固所学理论知识。调查中发现,药学生最感兴趣的科目是临床药学,其中更关注临床。认为临床药学可以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其中(41%)。
1.3加强带教老师考核,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按照调查表汇总结果,我们关注了药学实践教学模式改进,加强带教老师的培训及考核。60%的学生希望老师能进行情景教学、综合教学,把学生真正当作员工对待。据此我们把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实际操作的技巧放在首位,并以此制成考核条款,带教之前先考核老师的准备情况,再上岗带教,以满足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需要。对带教老师考核,我们增加了学生与老师的配合程度、学生临床思维的能力、与患者沟通的能力等内容,从学生关注点入手,提高了对老师考核的全面性,让师生共同重视实践教学。
2药学实践教学变更的内容和措施
学生学习的特点还在于兴趣。90后、00后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培育,独立性强、接受能力强、敢于挑战是其特点。在实践内容上,我们打破传统的以大纲为主线变为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线,提高学生的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调查表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实际工作的需要了解较少,需要学习的知识很多,无论是处方审核、药品调剂、病历调阅都缺乏感性认识(65%),根据调查,学生们还不知道如何把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59%的学生认为理论知识仅少部分能应用于实际。对于医学人文的了解更少。59%的同学认为人文教育非常值得,给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这就更加需要进行实践教学内容的变更,让学生能有效地结合课堂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
2.1实践教学内容更贴近于实际工作
按照学生的意愿或兴趣的选择,老师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如临床药学专业方向的学生,在进行临床实践教学前,先进行医学人文、职业道德的培训,然后安排学生进行相应的会诊带教。告诉学生要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学会与患者沟通、与医生沟通。初步了解药学基础知识在临床的应用。另外,学会查看病历及相关检验单。教给学生如何结合实际了解医生诊断,如何合理用药。如何按照《处方管理办法》进行处方审核。如何进行抗菌药物合理性评定等。把实践教学内容完全与实际工作联系在一起,引起学生们极大的兴趣。
2.2实践教学时间更加灵活
如何保证药学实践教学的时间。在问卷调查中,学生们大多数认为教学的时间应该在3~6个月(78%),以保证扎实地学到真本领。并且希望能长时间在临床药学室、中心药房学习。也有部分同学喜欢中药、喜欢急诊药房。根据学生个人兴趣,我们既要结合大纲的要求进行实习,也安排学生可以在自己喜欢的科室多带一点时间,多了解自己喜欢的知识。这样对学生的考核也要随之变化。重点变为各科室的操作技能包括审方、调剂、用药交代、用药教育等内容。即用什么考什么,真正让学生体会考试不是目的,掌握服务技能才是目标。
2.3对带教老师考核更加严格
对学生实践教学从内容、时间、考核的调整加大了老师教学的难度。要求老师的基本功要扎实,知识面要更广。而不是过去的靠着老经验就可以应付的状态。学生对老师的教学学历、资历、性格等更加看重,也说明老师在实践教学中可能比理论教学占有更重要的位置。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3考核体系更加完备
实践教学结束,我们从管理指标、实践指标、效果指标三个方面考核教师、考核学生。管理指标是从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时间分配、人员搭配等各方面进行考核。实践指标是指将能否调配处方、调阅病历、做好用药交代、用药教育、与患者沟通等内容作为实践内容。效果指标即考核学生掌握的程度。
4结束语
4.1按照目前的药学实践模式,提高了对带教老师的要求。老师带教前不做充分的准备,学生接受实践教学内容的效果就会差。学生提出的很多问题要求老师知识面一定要宽,善于学习。同时对实践教学的大纲也提出了要求。大纲应该在实践教学单位的教师中很好的讨论后方可定稿。
4.2虽然按照学生兴趣分组,满足了大部分同学的愿望,但直接与医生、患者接触也给我们教学提出了新问题。如何与医生交流?如何与患者沟通?这些都不是固定模式可以解决的问题。需要培养学生的医学人文意识,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才能在老师的带领下与病人接触。在今天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环境里,能否真正做到想及病人所想,让患者真正满意,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4.3药学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给带教老师带来压力,需要掌握较多标准的规范化、统一化。
综上所述,实践教学方法关系到教学大纲和教学思想的落实。实践教学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实践教学方法应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激发,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因此,在实践教学方法探索中,我们仍需不断分析、查找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建立起符合当今学生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王倩倩,李娜,杨丽娟,等.药学专业本科生暑期实践教学探索[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2,24(3):370-371.
篇4
一、学生视角的课堂特征
所谓学生视角,简言之,即站在学生的认知角度观察事物、看待问题。因此,基于学生视角的课堂应表现为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从学生学习心理、认知特点出发,定位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推进教学活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学习起始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
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是体现学生视角的课堂教学设计最基本的特征。换句话说,一节课的教学预设,连学生的学习基础都不太清楚,那么体现学生视角便是一句空话。唯有准确把握学生学习起点的教学预设,才有可能做到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准确,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恰当,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合理,教学活动的推进上有序,教师才能对“什么时候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什么时候需要给学生以帮助”等问题做到了然于胸。
2.学习过程体现学生的独立精神
我们知道,一节课虽然由不同的教学环节组成,但终究是学生对某一个知识内容学习的过程。因此,保证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独立精神,是体现学生视角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特质。也就是说,在整节课的设计中,教师始终需要明确自己首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协调者”,然后是“合作者”,最后才是“帮助者”。表现在课堂上,就是教师一般在材料提供、问题引出以及活动推进时,介入得多一些,而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时候,应尽可能退后,以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实现。教师应始终牢记,保持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立精神,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
3.学习环境保有生生交流的平台
课堂教学首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环境建设,其次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生态建设,而学生视角的课堂不单单着眼于学生个体的学习,它同样关注学生群体的学习活动。因此,课堂上生生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是课堂生态环境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学生智慧生长、情智发展必不可少的过程。笔者认为,生生交流渠道通畅也应该是学生视角课堂的重要特征之一。
二、基于学生视角的课堂教学实践要点
下面笔者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例,结合自身的课堂教学实践,从学习起点的发掘、学习过程中独立精神的维护以及学习交流平台的建设三个方面,对构建学生视角的课堂教学作具体分析。
1.把握适切的学习起点
正如前文所述,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是体现学生视角课堂教学实践的根本。那么,实践中教师通过怎样的方式方法才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呢?以下介绍两种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经常采用的方法。
(1)课前微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设定恰当的学习目标
所谓微调查,是相对于严格意义上的调查研究而言的。与一般的调查研究相比,微调查的调查范围较小,调查手段简便易行,调查材料简洁,数据分析简单及时,突出实用性。课前进行微调查,操作时一般需要围绕即将教学的内容设计相关问题,采用简易的问卷或小型的访谈等方式进行。目的是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或者掌握状况,以帮助教师在课前预设时设定恰当的学习目标。
如笔者教学一年级上册“加法的认识”一课时,就是在采用课前微调查的方式了解了学生的学习基础后设定教学起点的。
调查内容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对全班学生进行问卷测试,内容为“计算8道加法式题:1+4、2+3、4+1、3+2、6+3、4+5、5+3、3+7”。第二部分,随机选取一个大组学生(11人)访谈两个问题:问题①,果树上原来有3只小鸟,又飞来2只,现在果树上一共有几只小鸟?请学生口头列出算式;问题②,请说说4+1表示什么意思。举例说明。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笔者了解到一年级学生对“加法”的认识基础是:能够进行10以内的加法运算,但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及价值的认识尚未建立。于是,教学重点设定为:帮助学生在经历加法运算模型形成过程的基础上,理解加法运算的意义。教学进程设定为两个层次:前半节课重点引导学生从“境”到“式”,经历加法模型的产生与提炼过程;后半节课则重点关注从“式”到“境”,体验加法模型的应用与解构过程,为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的运算意义提供更多的帮助。
(2)课始重尝试,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组织合理的学习进程
所谓尝试,即先试着做一做,然后再讨论。了解与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除了采用课前调查的方式之外,有时候我们也可以在一节课的前5分钟设计一个组织学生尝试的环节来完成。如笔者在教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这个内容时,就采用了这样的方式。
首先通过媒体逐个呈现三组图形,每组图形在屏幕上出现5秒后消失,随即请学生说说刚才屏幕上出现的是怎样的一组图形。三组图形中,前面两组图形是按重复排列规律排列的,第三组则不按规律排列(如下图)。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活动后,请学生围绕“记忆的难易”,谈感受、说体会、找原因,最终得出结论:按一定规律排列的那两组图形容易记,没有按规律排列的那组图形不容易记。
接着便组织学生尝试。问题:图形按一定的规律排列记起来容易,那你能不能画一组有这样的排列规律的图形呢?试试看吧。
没有研究规律的特征,只是凭着游戏活动中学生的自主观察与体会进行创作,这本身便是一个尝试的过程。实际教学中,因为有了学生的尝试,后续的学习材料也便足够丰富,既包括“简单重复排列”(即2个或3个图形的重复排列)的材料,又包括“复杂重复排列”(即4个或5个,甚至有6个图形的重复排列)的材料。活动价值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一则暴露不同层次学生原有的对“重复排列规律”的认识经验,二则利于教师随后组织交流活动时设计更有层次的学习活动。
2.设计独立的学习空间
新课程实施已经十多年,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已经在一线教师中达成共识。体现学生视角的课堂,一个重要特征便是保证学生学习过程的基本独立性。现围绕《认识钟表》一课的教学,就如何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独立学习空间谈几点做法。
(1)关注人人参与,保证学习活动的参与面
人人参与是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说说容易,做起来却不太容易,要保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面,是需要设计的。笔者在《认识钟表》这节课中,设计了三个“人人参与”的基本活动。
一是课始“画钟面”活动。呈现钟表的图片,请学生观赏,然后提出任务:这些各式各样的钟表面上都有些什么呢?你能画一个可以用来看时间的钟面吗?要求每位学生动手画。
二是课中“画时刻”活动。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的关系,并能够初步认读时刻后,请学生根据电子钟呈现的时刻(6:00和12:00),在教师提供的不完整的钟面上画出相应的时刻。同样要求全体学生动手画。
三是课末“做时刻”活动。组织学生根据提供的电子时刻(3:00和9:00),请学生用肢体表示出来(左手臂为时针,右手臂为分针)。同样是全体参与。
以上三个活动都有相应的活动目标。活动一,既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也为后续的讨论学习提供丰富的素材;活动二,引导学生建立电子计时与钟面计时的关系,建立钟面表象,发展空间观念;活动三,在进一步巩固电子计时与钟面计时关系的同时,强化空间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每个活动都有“人人参与”作保证,使得教师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适时调整指导策略,在关注全体学生的同时,还能够适时帮助更多的学生个性化地完成学习任务。
(2)关注独立思考,保证学习活动的有效性
独立思考既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必要过程,也是课堂上学生思维成果交流的基础,是保证学习活动有层次、有深度推进的关键。从本节课来看,“认识钟表”的显性知识点是知道钟面的构成,了解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的关系,知道生活中表示时刻的记录方式――电子计时,理解电子计时与钟面计时的关系。从思维角度来分析,这又是一个从观察到理解,从直接反映到间接反映的过程,是思维从实物形象逐步走向概念表象的过程。完成这样的过程,需要学生有深度的独立思考作保证。
教学中,学生的独立思考体现在两个层次上:一是完成任务过程中的独立思维活动,即在没有人帮助下的个体思维。比如任务一中,学生在观察了一部分实物钟面后进行的尝试“画钟面”,需要其结合看到的实物钟面,独立分析钟面上的本质要素,去掉无关要素,在此基础上画出比较完整的钟面;任务二,同样需要学生独立思考短针(时针)与长针(分针)的作用,画出相应的时刻,特别是在画“12:00”时,需要学生独立解决时针和分针重合的问题。
二是在交流学习成果后的思维活动,即在同伴启发下的个体反思。完成任务过程中的独立思考,是思维成果交流的基础,而成果交流后的个体反思,同样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过程。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设计一些学生自我反思的环节,以保证学生自我比较、自我调整,激起学生反思性的思维活动,调整或完善自身的思维成果。如在交流所画的钟面时,请学生自我修改;当学生在做游戏时,又请学生自己调整,等等。这些活动的设计,很好地解决了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偏差,修正了学生的思维过程,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相当有效的。
3.营造生生交流的学习平台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其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学习素养的提升,除了个体的努力之外,当然也离不开群体的互动与交流。因此,学生视角的课堂在保障学生个体的学习状态的同时,也需要在群体学习环境与学习活动的设计上下工夫。生生交流平台的建设,是保障学生群体发展的重要因素。实践中,教师要做好以下两点。
(1)减少师生对话,增加生生互动,让生生交流成为课堂教学的新常态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教师“满堂灌”的现象减少了,但“满堂问”的现象多了起来,而“满堂问”的课堂其实质还是教师主宰的课堂。学生视角的课堂更应该关注学生间的对话,即教师更多地履行自己作为活动“组织者”、问题“协调者”的角色,尽可能将学生呈现的问题或材料,作为“皮球”抛给学生,由学生帮助学生处理。主张课堂上的生生互动,建设课堂学习共同体,以保证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反映在实践中,则可以采用大问题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提出一个核心问题: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请学生结合这个实际情境问题讨论交流,从而完成对“圆的特征”的认识,就不失为一种改变教师“一言堂”或“满堂问”现象的好办法。
(2)减少教师评价,增加生生评价,让生生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新平台
篇5
学校成立艺术教育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教导处下设专门的艺术教研组,以加强对艺术教师的管理,定期开展艺术活动,以研究和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艺术教育网络的构建不仅为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使之进一步规范化,也在全校形成全员德育,全员育人的组织保障。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分挖掘教师的艺术教育潜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美的心灵的传播者,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都与教师有直接关系,因此,培养我们的教师队伍,加强队伍建设尤为重要。我们认真学习《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在艺术类教师的培养上我们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选送教师外出学习,积极引进优秀艺术类教师,为了尽快提高我校艺术教师的素质,学校决定艺术教师寒暑假可不参加任何形式的培训,专门进行艺术培训和进修,极大地提高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工作热情和水平。目前学校共有艺术类专职教师3人,兼职教师10人。
三、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的艺术美
广大教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最大限度地挖掘教材中的教学艺术美。我们初步把课堂教学艺术划分为教学设计艺术化、板书设计艺术化、情境创设艺术化、教师语言艺术化、教师着装及表演艺术化,学校已培养了一批具有我校教学特色的教师队伍。例如:在器乐课上教学《阿佤人民唱新歌》过程中,先让学生欣赏优美的云南民俗风情画卷,再欣赏著名歌唱家关牧村老师演唱的歌曲和葫芦丝独奏曲,最后让学生学唱歌曲,上台表演,从而体会阿佤人民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在素描课上,教师首先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特别是能力目标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明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培养哪些能力,然后通过示范讲解让学生理解作品,最大限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过程中,采用合作形式消除学生恐惧心理和失败感,培养学生的自信乐学能力。完成作业后,让画的较好的同学上台展示,增强了成就感和荣誉感。不仅如此,学校还要求其他教师在课堂上也要因地制宜培养学生的艺术美。
四、贴近学生实际,开发艺术教育校本课程
为了进一步使艺术课规范化,学校制定了校本德育课程管理制度,要求每一位教师在上课时都要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培养目标,教导处在组织开齐、开足、开好艺术课程的同时,将校本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目前,我们开设的艺术课程有素描、国画、毛笔书法、硬笔书法、二胡、葫芦丝、电子琴、舞蹈等。校本课程同其他课程一样,要求教师认真备课、上课、反思,上课前必须进行点名,检查学具,学校领导不定期推门检查,各艺术课教师定期进行成果汇报,并将优秀学生的作品向相关刊物积极投稿,或者张贴在校内橱窗栏上。
学校鼓励教师充分利用校内外多样化的教育资源,摸索出一条属于自己风格的教学之路,使校本课程成为我校最具有特色的、充满活力的亮点。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要求教师首先编写三年规划,有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各学年教学内容要衔接,有梯度,相互组合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系统。如在书法课上,其教学内容包括执笔姿势、基础知识、基本笔划、间架结构、书法欣赏等,通过各学段的学习,最终培养写规范字,写好字,以及勤奋乐学、坚韧顽强、吃苦耐劳等良好品质。
为确保艺术教育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我们还制定了统一的课程实施纲要,其中包括课程名称、授课年级、教学内容和学时、时间安排、目标和要求、教学评价与反思、对艺术教师的考核及对学生的评价等。根据此安排,七、八年级每周上两节,九年级每周上一节。在此基础上,我们编写了艺术教育的校本课程研究系列教材,并将我校师生的优秀作品编辑在后,发表了艺术教育的校本课程研究系列论文,总结出“引领———实践(参与)———交流(展示)”的艺术教育的校本课程教育活动模式。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1.学校每年举办艺术节一次。
2.定期开展艺术小组活动,每学期举行现场的绘画比赛一次,声器乐各一次等。每月对学生特长展示一次。
3.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区各级艺术节、文艺汇演和书法绘画竞赛、青少儿书画大赛等。
篇6
摘要:时间是宝贵的资源,时间管理自我监控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自我价值感密切相关。为提高学差生的时间管理自我监控水平,本文深入分析了学差生时间管理自我监控的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为培优转差工作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学差生;时间管理;自我监控;教育对策
如何转化学差生是教育与心理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时间管理自我监控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密切相关,学差生的时间管理自我监控水平低于学优生。而且,时间管理自我监控还对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和成就动机具有显著影响。因此,提高学差生的时间管理自我监控是促进学差生转优的重要途径。
一、学差生时间管理自我监控的特点
时间是一种无贮存、不可逆的稀有资源,科学合理地使用时间对学生的学业成就与全面发展至关重要。时间管理自我监控是学生对个人时间资源的使用与运筹进行监察和控制,可分为整体监控和具体监控两个层次,整体监控层次包括主动性、开放性和有效性三个维度,具体监控层次包括目标设置、时间规划、灵活性、自制力和检查评估五个维度[1]。
1.学差生的整体监控特点
整体监控从宏观上比较稳定地反映了个体时间管理自我监控的一般的整体特征,但比较笼统模糊,抽象程度也较高。学差生的时间管理自我监控的整体监控水平较低,表现在时间管理的主动性、开放性和有效性都比较差。首先,学差生不能积极主动地采取时间管理自我监控行为。有些学生虽然也在老师的要求下表现出了时间管理行为(如制定学习时间计划和在桌上贴励志座右铭),但往往由于是被动行为而使之流于形式。其次,学差生不能够开放地完善时间管理自我监控状况。学差生容易机械死板地按照自己制定的时间计划进行学习,在出现突况时不能及时调整,也不善于向学优生学习时间管理自我监控的成功经验。最后,学差生不能有效地实施时间管理自我监控行为。学差生容易受外界影响而导致分心跑神、不能专心学习,再加上自控能力较差,所以就很难顺利地执行时间计划而不能有效实现时间管理自我监控的目的。
2.学差生的具体监控特点
具体监控从微观上反映了个体时间管理自我监控的具体层面,体现了个体对时间管理监控的实际操作过程。学差生的时间管理自我监控的具体监控水平较低,表现在时间管理过程中的目标设置、时间规划、灵活性、自制力和检查评估都比较差。在目标设置上,学差生不能够设置适合自己的时间管理行为要达到的目标。学差生的目标过高容易失败而导致自卑,目标过低虽易成功但却无法产生成就感。在时间规划上,学差生不能围绕目标而制定相应的时间使用计划。学差生缺乏明确的时间计划表,没有学习生活的具体打算。在灵活性上,学差生不能根据实际反馈而调整修改时间计划。学差生也不会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的变化而有弹性地使用时间。在自制力上,学差生不能采取意志行为而坚持完成时间计划。学差生完成时间计划的最大困难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中断甚至放弃正在做的重要事情。在检查评估上,学差生不能对自己的时间管理的状况和结果进行检查与评估。学差生往往不能及时反思和改善自己的时间管理自我监控行为,所以很难提高时间管理自我监控的水平。
二、学差生时间管理自我监控的教育对策
1、进行时间价值教育,树立时间管理自我监控意识。
时间无处不在,给每个学生以相同的机会。“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充分说明了时间的重要价值。因此,教师要利用各种途径进行时间价值教育,使学差生能够珍惜时间,不断完善自我,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
古罗马哲学家西尼加说:“我们拥有的时间并不少,但没有充分利用的时间却太多”。学差生不能任由时间从自己身边白白流逝,而要树立时间管理自我监控意识,积极进行时间规划和统筹,科学地掌控时间和管理自我,努力提高时间使用效率,让时间增值,不断提高时间管理自我监控的主动性、开放性和有效性。
2、进行时间管理训练,提高时间管理自我监控能力。
时间管理行为是可以通过不断训练而改善的。根据有关时间管理理论和实证发现,有研究提出时间管理训练可以从优先次序和目标设定、策略开发、时间规划和实施、监测、奖赏、识别严重时间管理问题的刺激-反应-结果的行为分析等主要方面来进行[2]。这种训练程序是一种自我调节过程,具体可分为四个阶段。首先,个体必须决定想要完成的任务和目的,这是一个思考和判断应该做什么的动机阶段,可以此训练优先次序的时间管理技巧。其次,个体要设定目标并将之转换为行动,此阶段可以主要训练目标设置和为达成目标的策略开发的时间管理技巧。然后,个体开始采取恰当的行动来完成既定目标,此阶段可以训练时间规划和贯彻意图的时间管理技巧。最后,个体对结果进行评价,监测、奖赏和行为分析将起到重要作用。
根据时间管理自我监控理论[1],可对时间管理微观过程中的目标设置、时间规划、灵活性、自制力和检查评估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以提高学差生的时间管理自我监控水平。
3、注重提高意志力,增强时间效能感。
意志力是影响时间管理自我监控效果的重要因素。如果学生的意志力薄弱,那么在时间管理自我监控中就不能克服障碍、抵制干扰和坚持到底。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提高学差生的意志力,以提高时间计划的执行力,实现时间管理的任务和目标。
时间效能感对学生的学业成绩 [3]和自我价值感[4]具有重要影响。时间效能感较高的学生能够积极进行时间管理,取得优异成绩,具有积极正面的自我概念。所以,教师可采取多种方法提高学差生的时间效能感,以发展时间管理自我监控能力。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0YJCXLX056)
参考文献:
[1]张锋. 中学生时间管理自我监控量表的研究[J]. 心理科学,2007,30(3),668-671.
[2]H fner A, Stock A. Time management training and perceived control of time at work [J].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2010, 144(5),429-447.
篇7
一、从学生角度:把握学生情况,对症下药
特长生高三在校时间很短,在回校后的三个月,正值二三轮复习,时间短,内容量大,学生往往感觉无从下手,且伴随恐惧、浮躁心理。同时特长生的数学基础薄弱,且各人的情况不同,甚至差异较大。对此我做了如下几点:
1.介绍老师的复习计划、目标要求,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克服恐惧、浮躁心里;同时提出较严格的要求,包括对他们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学习要求、目标要求等,对学习的各个环节应做到哪些,要明确告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强化他们的学习习惯,以巩固复习效果。
2.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教师应把树立学生信心贯穿教学始终,多鼓励,少批评,以欣赏的眼光看他们,想方设法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变害怕数学为喜欢数学,变不得已学数学为主动学数学。
3.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学生有信心、有干劲还不行,他们还普遍存在基础差、不会学的情况,所以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也很关键,指导要具体明确,包括制订计划、专心上课、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等。
4.对学生可根据其知识掌握、能力水平的实际情况分为两组,以便方便分层次教学。
二、从教师角度:重点把握大纲,认真研究知识及教法
要使对特长生的教学有效,达到教学目标,从教师方面应做好:
1.研究高考考试说明,针对特长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应选择高考考查浮现率高和切合学生实际且在短期内能真正掌握的内容进行组织教学,而不能像普文生一样还要保证知识和方法有一定的覆盖面,不必追求数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2.降低难度,分层次教学。很多同学基础差,高考时,关键是让学生拿到基础题目的分数,每次讲课都要降低起点,先把用到的知识领学生回顾,然后再开始复习新内容。在学案的编写上分几个层次,明确要求学生哪些题大部分学生可以做,做完基础题可以再做提纲上的哪些题。对于基础好的同学还有选做题,若还有极个别“吃不饱”的可以自己看复习材料或找老师要题做。
3.重点问题多重复强化训练。想让特长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全面掌握数学是不可能的,基础差,时间少是现实,要让学生在数学高考中重点在选择,填空和前两个解答题中得分。
4.随时查漏补缺。即使进行了强化训练的地方仍会有许多同学遗忘,也有部分同学前面基础太差,在后面的复习过程中发现问题随时解决。一定要保证讲过的知识点要会,高考的重点知识要掌握,高考中较简单的题目要拿到分数。使学生在考前对自己有充分的信心。
篇8
一法律课程教师要了解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
现在的高职院校大学生不喜欢老师用成绩来评定一个人,认为教师应该一视同仁,让高职院校的学生感觉到自己是很重要的,同时也是被别人所需要的。法律课程教师应了解高职院校大学生内心世界,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例如,单亲的学生往往会被大人所忽略,往往导致他们无形中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这个时候教师应帮助学生走出阴影。国家需要的不仅是成绩优异的学生,更需要的是有爱心、有责任感、内心健康的青年。这样的青年,才能为社会作出贡献。马加爵事件以后,倘若教师在知道马加爵的境遇后能给予他尽可能多的帮助,绝不会出现如此惨不忍睹的事件。前段时间的李刚、药家鑫,也说明现在的学生素质亟待提高。这些事件提醒我们国家教育体制的不完善,也忽略了很严重的问题——学生的内心教育。作为一名法律课程的高校教师,我们有义务去了解自己所带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特点,有针对性地疏导和进行法律课程地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争做新时期合格的法律课程教师的建议
1.新时期合格的法律课程教师要有健全的人格新时期的法律课程教师必须要有健全的人格,只有拥有健全人格的老师,他所教育的学生才会有健全的人格。现实的工作生活当中,品行修养至关重要,教师的工作是有形的,但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新时期法律课程教师所追求的应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新时期,法律课程教师应有足够的信心,认为自己有能力胜任这份教书育人的工作。俗话说:“一分自信,一分成功;十分自信,十分成功。”法律课程教师要在心里坚定地相信自己能够上好这门课,能够带动全班同学学好法律课程,能够激发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只有教师自己首先有信心了,才会想尽办法来提高教学成果并坚持下去,学生才有可能被带动起来。如果教师连这点都没有做到,何谈去感染学生,去激励他们对于法律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与学生之间要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都有民主、平等以及爱与被爱的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恰恰满足了学生对爱、关心和尊重的需要,他们不仅从教师那里得到知识的营养,而且获得了爱护与支持。拥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后,尽管学生们认识到学习是一种艰辛的、必须付出大量体力和脑力的劳动,学习有时会是枯燥无味的、紧张的,但也会全力以赴地去学习,为的就是不让对自己给予厚望的教师失望。
2.新时期合格的法律课程教师要注重素质教育现在社会以应试教育为基础,尽管教育形式正在转型,还是应该提前认识到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提倡素质教育,有利于回避应试教育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传统教学中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一名合格的法律课程教师,不仅要做到这一点,更应重视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培养其爱国情操。
3.新时期合格的法律课程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欲将自身所学传授给学生,必须先充实自己,目光不能局限于书本。如果讲课只局限于照本宣科,学生听起来必定枯燥无味。要把课上得生动有趣,就要旁征博引。同时,语言表达能力是每个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同样一件事,有的教师说起来简单明了,让人一听就懂;有的教师说起来含糊不清,让人难于明白。同样一个问题,有的教师讲起来言简意赅,让人一听就懂;有的教师讲得拖沓繁冗,让人费解。要使自己语言表达能力高超,就应多阅读,多看看人家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语言表达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语言表达能力会不断得到提高。教师要学习,如果不进一步学习,就会落后于学生。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法律课程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多看、多听、多积累,同时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因素,选择合适的语言风格,尽量确保教学内容和教学语言既幽默风趣,又浅显易懂。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引导学生去发现更多的有利于学习的好思路。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此要加强业务学习,增强改革意识,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刻苦钻研,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能力,努力扩大知识面,不只懂自己所教的课程,还要精通相关的课程和领域。知识面广了,课讲起来就活了,就更有吸引力和感召力,就会让自己赖以教育学生的“一桶水”变为“有源之水”,常换常新,源源不断。
4.新时期合格的法律课程教师要有乐观的心态乐观的心态是品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们对生活和工作的一种态度。乐观是心胸豁达的表现,心胸豁达的人是真正的强者,乐观是他们的情绪体验。悲观的心态泯灭希望,乐观的心态能激发希望,乐观是工作顺利的条件。一个理想的法律课程教师,应善于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只有先认识自己,才能先知先觉,了解别人的感受。要经常思考如何把自己放得低一点,要经常吸纳别人的经验来丰富自己,甚至借鉴别人的教训来告诫自己;要具备开阔的眼界,宽广的胸襟,宽大的气量,能容逆耳之言,从谏如流;能容不顺之事,逆境奋发,不怨天尤人。只有把眼光放长远,才能胸怀万物。
5.新时期合格的法律课程教师要有奉献精神工作中,教师要有奉献精神,即服务精神、牺牲精神。它是教师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反映。教师的奉献精神表现在热爱自己的职业,坚守自己的岗位,不为金钱所动,不为权势所屈,如蜡烛,燃烧了自己却为世界带来了光明。教师的工作,是世界上最无私的工作。同时,教师是世界上最不求回报的人。所以,教师的职业注定了他必然要追求的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境界。因此,一旦走上教师岗位,别问学校给了你什么,先问你为学校做了什么。
6.新时期合格的法律课程教师要做学生的贴心人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针对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并提供一定的自主学习内容,组织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专题研讨。教师既要把学生当做学生,还要把学生当做朋友,当做一个与教师有平等关系的公民。教师要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不能要求学生全盘照搬教师的思维。更新教育观念,成为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在科技高速发展的21世纪,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变化,现在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学生可以从各种渠道获取知识、掌握信息,教师只是其中的一个渠道。现在的学生生活在网络发达的时代,很早便接触很多新事物。作为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教师需要与学生沟通,如果没有共同话题,则很难进行交流。同时,当前社会的学生,防备心很重,给人的感觉是很要强但内心又很脆弱。作为一名合格的新时期的法律课程教师,承担着为中国培养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的责任,不仅是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同时也要教学生们做人的道理,而且后者要比前者重要得多。教师应该学识丰富,偶尔讲讲外面的美好事物,让学生对未来充满期盼,同时也要让他们明白那些必须经过努力才能得到。所以教师不仅是教书,更要育人。作为一名新时期合格的教师,只具备对自己职业的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要了解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的成长经历和成长过程,尤其要了解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状态,对高职院校学生的错误不能动不动就指责和抱怨,要不断引导和教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心,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高职院校学生也不例外。笔者在高职院校法律课程教学过程中,尽力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赏识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这样使学生产生不怕错误、敢于求异的良好的学习心理,学生的创造火花才能迸发出来。要想把课上好,还必须了解学生、关爱学生,下课后和学生多聊聊,对学生掌握课堂知识的深浅程度就知道了,教师讲课就有了针对性,效果就好得多。作为一名高职院校法律课程教师,以身作则,用精神去感染学生,用希望去激励他们坚持下去,帮助他们明确目标,懂得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帮助他们建立自尊,树立信心,从而以一定的心理优势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是笔者在高职院校法律课程教学中一直遵循的原则。
7.要成为新时期合格的法律课程教师还要摒弃传统方法,引进互动模式教学传统的法律课程课堂教学是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基础之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大胆尝试,彻底突破过去那种老师授课、学生听讲的传统模式,注重加强师生互动,强调通过学生的自我约束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教师由过去的讲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而学生由过去的接受者变为学习主体。教学过程从传统的逻辑分析讲授转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意义建构过程。
篇9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随着国际、国内社会经济形势不断变化,当代大学生思想发生深刻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分析思政教育的新问题与新挑战,结合其背景、特点分析当代大学生所具有的思想特点,并提出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与新方法。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问题与新挑战
一是,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广泛影响大学生“三观”。二是,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改革开放直接影响大学生社会道德价值观。三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引发的社会问题使思政工作面临众多问题。四是,当代大学生成长环境网络化使思政工作遭遇众多新挑战。
二、当代大学生突出的思想特点
(一)政治态度
大多数大学生政治上积极上进,但是,功利色彩较为浓重。另外,当代大学生对传统社会政治活动相当漠视,对政治理论的学习不主动。但是在南海、台湾、问题等一系列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重大政治问题上表现出政治立场坚定、方向明确、动作激进、关注度高、充满激情。
(二)理想信念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早熟,见解独到,同时,主流崇尚责任,能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与家庭责任。但是,由于大学生接触社会较少,价值观念还很不稳定,看待问题角度偏激,不信权威、不听老师,反叛意识更为强烈。
(三)道德观念
大学生在道德认识上是非分明,能对个人和社会的道德失范现象和行为进行鞭笞,而对于自己的行为往往缺乏自律,或者放任自流。其道德行为滞后于积极向上的道德认识,存在断裂和脱节现象。
(四)行为方式
当代大学生喜欢张扬个性、特立独行;喜欢奇装异服、追逐时尚;喜欢展示才华、耍酷装帅;喜欢用与众不同的方式博取社会的关注。加之,当代大学生独生子女居多,从而削弱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观念与集体主义精神。
(五)心理健康
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亲情观相对淡溥,甚至显得有些孤僻。个别性格内向的大学生难免会抑郁、烦闷不安,对未来感到迷茫甚至焦虑,如果,在受到外界的影响与刺激便容易引发大学生心理问题。
三、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实践
(一)把握根本,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是加强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头脑。二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把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与职业理想教育相结合起来。三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创新精神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使命感。四是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
(二)注意方法,把真挚的感情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带着感情,带着对其如子女、弟妹般的爱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真正深入学生心里。带着感情做思政工作,应将工作重点放在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强化认同,用言传身教影响力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作为辅导员必须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要以自身行为去正确的影响和引导学生,要求学生遵守的自己必须严格遵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身必须模范做好。
(四)开拓创新,用丰富的网络手段做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建立班级联系QQ群,设置班级管理网络日志,公开辅导员管理网络博客,开展班级管理网络论坛,让广大学生通过网络了解、参与班级管理,讨论大家关心的班级问题。同时,应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问题的引导。
(五)关注心灵,用个性化的心理咨询辅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并有能力积极发现与协助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掌握倾听、沟通、深度会谈、团体辅导、个别咨询等心理咨询的方法与手段,学习领会相关心理学知识。
(六)肯定差异,用“双主性”的模式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作用,实现“双主性”的统一。把教育者的主导作用与实践者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内驱合力。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人格,充分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坚持在主体性中主导、在主导中发挥主体性的作用。
(七)家庭协同,实现家庭、学校共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篇10
关键词:土力学 特点 教学模式
中国实现现代化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数量的增加,而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数量的增加又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设,所以在进行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时候需要大批的土木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土力学是土木工程领域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涉及面广,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土木学科的其它专业科目、能进行工程事故分析的基础。对于职业技术学校来讲,所开设的土木工程专业课如何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应对社会对土木人才的需求,成为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如何从教学角度思考,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对于这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来说,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一、土力学课程特点
从土木工程专业角度看,土力学是土木工程及水利工程专业的必修课,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对发展我国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事业有很大帮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现代力学就没有翱翔在天空的协和飞机,没有土力学也就不会有城市的天桥和高速公路。土力学的研究对象很复杂,土原本是在自然界中长期风化的产物,其物理性具有很大不确定性。一般情况下,土力学的理论在很大一部分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关。所以,土力学的理论繁多、实践性强、内容的连贯性和其它学科相比较差、使用的公式很多,在对公式进一步推理的时候附加的条件多;此外,土力学内容有很多都是一半经验、一半理论的知识内容,理论知识的应用和现实的实际情况常常存在一定差距[1]。
职业学校教师在教授学生这门课程的时候,多数教师过于强调土力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工程应用,忽视了公式的逻辑推理过程。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如何掌握好土力学课程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既能够学到基本的土力学知识,又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然后解决实际工程中遇到的难题,是每一位土力学教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和研究的方向[2]。
二、土力学学科教学模式构建
1.理清土力学课程的知识脉络
土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繁杂,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一定的系统性。我们都知道,土是漫长的地质历史的产物,具有碎散性、多相性和变异性。在土力学这门学科中,主要分为三大方面内容:土的三个特性、土的工程问题、土力学内容。在教师教学过程中,针对土力学的教学内容多且杂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梳理清楚课程的知识体系和教学脉络,运用教学主线把课程内容紧密联系起来。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土力学知识体系的认识和理解,不仅仅在课程的开始部分讲述脉络主线,还要在每一章节的开头都要展示主线,让学生搞清楚各章节之间的关联,在学习每一部分知识的时候能够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教师在讲授课程内容的时候,在讲述正文之前,一定要介绍本章的基本情况和本章知识脉络,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清晰、快速掌握知识脉络、把握课程的精髓部分,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总结和分析能力也会得到提高[3]。
2.结合工程实例进行理论知识讲解
土力学作为土木工程的专业基础课程,和其它的专业课相比比较重视基本理论,但是如果学生只是学会了很多理论,在学完了之后不知道怎么样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那么理论的讲解就毫无意义。所以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最好能把抽象的理论和土力学工程的实践结合起来。例如:从大坝的溃坝,冲击了60多万亩的农田,导致上万人受灾,引出土的渗透破坏方面问题;从建筑物的倾斜,引出地基变形问题;从地震灾害中形成的堰塞湖的土的特性问题等来进行探讨。这样学生在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的时候比较容易接受,也知道了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些知识。中职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现实需要的技术型人才,中职土力学教学能否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把工程的应用和理论知识有机结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在建或已建成工程进行实地参观,再辅以具体工程案例的讲解,这样使教学理论和工程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比纯粹理论知识的讲解分析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所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最好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实际工程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土力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并解决工程实践问题。实际上,在我们生活的城市中,随处有很多正在建设的工程项目,其中的地基基础工程、边坡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都是土力学研究的对象,都可以进行分析和思考[4]。
3.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
鉴于土力学这门学科的特殊性,采用和传统教学方法不一样的启发式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内容安排方面,要把握知识的综合脉络,突出分析方法和思路,多进行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能力。尽量把课堂中的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学、独立思考,找到正确答案,启发学生进行深层次、广角度的思考[5]。
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土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地变化。土力学课程的教学模式的变革关系到专业需求、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各方面内容,是一项较系统的工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最新的土力学教学理论,针对土力学课程的特点,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放在第一位,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创新思维,结合实践,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丁树云,毕庆涛.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14)
[2]王丽艳,姜朋明.项目教学法在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中的实践与探讨[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0(04)
[3]刘纪峰,张会芝.土力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一些体会[J].中国电力教育,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