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园科技化管理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0: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果园科技化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果园科技化管理

篇1

【关键词】:国防计量师;考核;素质

0引言

    国军标gjb 6465一2008《计量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以下简称标准)已由原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于2008年3月17日,并将于2008年10月1日实施。标准规定了承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计量检定、校准、检验、测试等计量技术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对人员学历、实践经历和资格鉴定考试的通用要求。标准的实施标志着国防科技工业计量人员管理将步入一个职业化管理的新阶段。本文将结合该标准对国防科技工业计量人员职业化管理模式做一个简要介绍和分析。

1职业化管理模式的内容

1. 1以素质教育为主

    国防科技工业计量人员原有的管理模式是一种短期的应试教育模式,主要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或考前培训形式来提高计量人员素质,师傅怎么教,徒弟就怎么做,对很多知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出现了问题自然就无所适从。多数计量人员获得计量检定员资格的方式通常是考试前突击自学、临时抱佛脚,或是参加短期计量培训,取得计量检定员证之后,就书本一扔,万事大吉;而计量人员取证的类别也是按所从事的计量标准仪器或参数分类,计量十大专业共有243个种类之多,这种取证方法导致计量人员的知识面狭窄。社会的进步,特别是国防科技工业的迅猛发展,对于计量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国防计量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国防计量的水平,针对国防计量服务对象特殊、技术水平高精尖、工作方式特殊、计量保障贯彻科研生产全过程等特点,新的计量人员管理模式强调以素质教育为主,对计量人员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包括思想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等。

    1)思想素质。国防计量是法制计量,是对国防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标准设备进行检定校准。计量人员出具数据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武器装备的质量安全,可以说数据的客观公正代表着计量人员的人格和尊严。所以,计量人员的责任重大,必须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

    2)知识素质。新的管理模式要求计量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计量基础知识,还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标准的资料性附录a中,列出了新的计量人员考核项目,将原来的104个项目、243个子项目,合并为56个项目,国防初级计量师和国防中级计量师都按项目取证,国防高级计量师按计量专业取证。这样要求的目的,就是要拓宽计量人员的知识面,提倡一专多能,因为现在我们所面临的计量仪器设备大多是多参数、多学科的,要独立完成某一项计量工作,就要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甚至要求有良好的英语和计算机知识。比如做长度计量的也应该掌握一些力学、电学等方面的知识,甚至要了解产品制造技术和控制技术。

    3)能力素质。能力素质是计量人员实际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要求计量人员首先要有选择测量设备和测试方法的能力,常规的计量检定是按照检定规程一步步完成的,但更多的型号计量保障问题是综合的,无现成规程可依的,需要按照具体情况选择测试设备和方法;其次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科技要发展,计量须先行”,现在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计量人员要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吸纳新知识,掌握新技术,走在科研生产的前面;最后是技术创新能力,创新是发展的永恒动力,规程上的、教科书里的、师傅教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未必都管用,计量人员要具备不被固有的方法所束缚、勇于创新计量测试技术的能力。

1. 2统一的考核标准

    国防科技工业计量人员原来按两个考核模式管理,国防一级、二级计量技术机构的计量人员由国防科技工业计量主管部门统一考核,国防企事业单位计量技术机构的计量人员由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防科工委(办)组织考核。由于国防科技工业计量主管部门与各地方工办以及各地方工办之间的具体的考核要求、考试方式、考试内容都不尽相同,导致了各地区计量人员素质水平参差不齐,难以保证计量人员素质的全面提高。

    新的管理模式要求所有国防一级、二级计量技术机构、企事业单位计量技术机构的计量人员,按照统一标准、统一认证的原则,由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授权的计量考核机构统一管理和实施,从而保证了考核标准的一致性,今后分布在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防科技工业计量人员将按照统一的考试要求参加考核,这样确保了所有国防科技计量人员的考核质量,有利于整个国防计量人员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

1. 3国防计量人员进行分级管理

    国防计量人员原有考核要求不分等级,不管计量人员工作要求、工作内容差别多大,考核要求都一样,获得的资质都是国防计量检定员证书。但实际上,国防计量人员的服务贯穿于国防科技工业科研、生产和试验的全过程,计量检定校准的对象多、范围广,计量人员的工作内容、工作要求、难易程度都不尽相同,对计量人员的能力要求自然不同,按一个等级考核不利于计量人员能力与所从事岗位的一致;另外,对于计量人员自身职业生涯规划而言,考核标准单一会缺乏激励性,限制了人员自身发展,也不利于对人员的统一管理。

    在新的管理模式下,国防系统内从事计量检定、校准、检验、测试等计量技术工作的计量人员,必须通过认证,获得国防计量师资格后才能开展工作,国防计量师按其相应的能力水平分为三个级别:国防初级计量师、国防中级计量师、国防高级计量师,不同级别计量师的能力要求、执业内容、报考条件都不相同。申请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按照申请条件进行相应级别国防计量师的认证,各计量技术机构也可据此制定不同级别人员的管理办法,提高管理效率。

2新模式的显著特点

2.1与国家的管理模式接轨

    2006年,国家人事部与质检总局联合了《注册计量师制度暂行规定》,对从事计量技术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职业准人制度,纳人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统一规划。凡是从事计量法律、法规所规定计量专业的技术人员必须取得注册计量师资格,注册计量师分两级:一级注册计量师,二级注册计量师。

    新管理模式坚持与国家注册计量师制度接轨,国防计量师的要求涵盖国家注册计量师的要求,其中国防初级计量师能力要求涵盖国家二级注册计量师要求,国防中级计量师能力要求涵盖国家一级注册计量师要求,同时增加国防特殊能力要求;由于国防计量的特殊性,设置了国防高级计量师。这样就保证了取得国防初级计量师资格的人员,必然达到国家二级计量师能力要求,取得国防中级计量师资格证书的人员,必然达到国家一级注册计量师的能力要求。

    另外,新模式也鼓励国防系统的计量人员,特别是对国家开展服务的计量人员,积极考取国家注册计量师资格证书,对于获得国家注册计量师资格的计量人员,国防系统认同其计量基础知识能力,如果报考国防计量师,可以只考核基础知识之外的内容,考核合格后获得国防计量师资格。

2. 2考核与培训分离

    新模式坚持考核与培训分离,即凡是参与考试工作(包括考试试卷的命题、审题、考试的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不得举办与考试内容有关的培训,从而保证认证的公平、公正。但是,由于国防计量人员责任重大,出具的测量数据关系到国防军工产品的质量,在标准里还是对培训教师和培训机构进行了要求,目的是要在考培分离的前提下,对培训机构和培训教师把好关,确保培训质量,从而保证计量人员素质的提高。

2. 3突出国防计量的特色

    新模式具有鲜明的国防特色。首先,标准的管理对象是承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计量人员;其次,由于国防计量人员所属单位都具有军工属性,同时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所以对计量人员的学历要求高于国家的要求,均为大专以上学历,而国家注册计量师对计量人员的学历规定为中专以上;第三,标准中参照武器装备型号计量师的相关规定,在国防中级计量师和国防高级计量师的能力要求中都加人了承担武器装备型号工程相应计量技术工作的能力要求,以提高国防计量人员型号保障能力,适应型号工作的需要。

2. 4高标准、严要求

    人才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国防计量要发展必须要有高素质的计量人员,所以新模式对计量人员可以说是高标准、严要求,在标准中体现如下:一是考试合格条件提高,不是以前的60分万岁,而是提高到70分或80分(具体见标准);二是资格确认要求高,对于国防计量师证书有效期满准备延期的,除了提供相关证明外,还要参加资格确认考试,重点考核知识更新的能力,考核合格后才予以延期;三是对培训机构组织的取证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时间都有最低要求,取证培训时间不少于60小时,继续教育培训时间不少于8小时。

3新模式的实施要点

    新的管理模式下,计量人员的管理将由原来的两层管理变为统一管理,管理对象涉及到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万余名计量人员。而各地区管理基础和计量人员素质各不相同,所以,在新模式开始运行前应做好顶层设计、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

建议做好以下几点:

3.1做好过渡工作

    鉴于现在整个国防科技工业计量人员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多数人员特别是国防企事业单位计量人员与标准要求有一定差距的现状,为积极稳妥地推进国防科技工业计量人员职业化进程,同时保证国防计量工作的连续性,建议在新模式实施前有一个过渡过程,出台相关过渡办法,保证原来持证的计量检定人员继续开展工作,同时对于资历较高、经验丰富的计量人员开展认定工作,即经过资料评审后不通过考试直接获得国防计量师资格。

3. 2规范管理,提高认证质且

    新的管理模式建立在对计量人员的资格鉴定与认证基础上,要尽快制定运行的配套管理办法,不断规范管理,提高认证工作质量。应根据国防计量师的能力要求,尽快制定不同级别的考试大纲,作为考生复习和指导考试的依据;应优化考试试题,提高试题质量,建立考试试题库;同时,强化能力考核内容,逐步解决“会考的不会做,会做的考不过”的问题。

    应进一步严格考试制度,保证考试客观公正,对不参加继续教育或继续教育不合格的人员不予资格确认,对违法违规的人员要予以严肃处理,维护国防计量师制度的严肃性和国防计量的权威性。

3. 3完善考核手段

    考核手段直接影响到对计量人员的管理质量,我们看到,从2006年开始,国防计量人员考核手段已由纸质答卷形式逐渐改为计算机上机考试形式,并在航空304所建立了国防科技工业计量人员考试中心,这样一方面使考试更加科学化、标准化,提高了考试的公平性、公正性、客观性,另一方面提高了考核的质量和效果,同时方便了考生。下一步,应按照大区域的原则继续建立区域考试中心,构建覆盖全国的大区域考试网络,将这种考试方式大力推广,在方便考生实时就近参加考试的同时,减少考生异地考试所花费的时间和考试费用。

    另外,实际操作技能考试是国防计量师考试中最重要的内容,但由于实际操作的考核条件有限,考试用的计量标准器具与实际工作所用差距很大,有些考试又由于设备本身精度高,价格昂贵,实际操作只能“观摩”,影响了考核质量。下一步应积极研究实际操作计算机模拟考试系统,把实际中典型的、原理性的知识模型化,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三维仿真技术,模拟计量检定人员的实际操作过程,从而实现计量人员操作培训和考试的网络化、数字化,这样既达到了考核要求,又大大提高了考核效率。

3. 4做好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是指国防计量师为保持和提升其专业素质、执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进行的学习。是否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是国防计量师资格确认的一个必要条件,国内外的很多实践证明,继续教育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学习方式。今后应将继续教育培训作为提高计量人员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以多样、灵活的教育方式进行继续教育培训,鼓励计量人员参加各种培训班、新规程宣贯班、学术研讨班和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在工作基础上带着问题去学习,通过与同行、同事、老师或国外技术人员的讨论、交流来提高自身素质。

篇2

论文关键词:国防计量师;考核;素质

论文摘要:解析了国防科技工业计量人员职业化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以及实施的要点。

0引言

国军标GJB 6465一2008《计量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以下简称标准)已由原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于2008年3月17日,并将于2008年10月1日实施。标准规定了承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计量检定、校准、检验、测试等计量技术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对人员学历、实践经历和资格鉴定考试的通用要求。标准的实施标志着国防科技工业计量人员管理将步入一个职业化管理的新阶段。本文将结合该标准对国防科技工业计量人员职业化管理模式做一个简要介绍和分析。

1职业化管理模式的内容

1. 1以素质教育为主

国防科技工业计量人员原有的管理模式是一种短期的应试教育模式,主要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或考前培训形式来提高计量人员素质,师傅怎么教,徒弟就怎么做,对很多知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出现了问题自然就无所适从。多数计量人员获得计量检定员资格的方式通常是考试前突击自学、临时抱佛脚,或是参加短期计量培训,取得计量检定员证之后,就书本一扔,万事大吉;而计量人员取证的类别也是按所从事的计量标准仪器或参数分类,计量十大专业共有243个种类之多,这种取证方法导致计量人员的知识面狭窄。社会的进步,特别是国防科技工业的迅猛发展,对于计量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国防计量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国防计量的水平,针对国防计量服务对象特殊、技术水平高精尖、工作方式特殊、计量保障贯彻科研生产全过程等特点,新的计量人员管理模式强调以素质教育为主,对计量人员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包括思想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等。

1)思想素质。国防计量是法制计量,是对国防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标准设备进行检定校准。计量人员出具数据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武器装备的质量安全,可以说数据的客观公正代表着计量人员的人格和尊严。所以,计量人员的责任重大,必须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

2)知识素质。新的管理模式要求计量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计量基础知识,还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标准的资料性附录A中,列出了新的计量人员考核项目,将原来的104个项目、243个子项目,合并为56个项目,国防初级计量师和国防中级计量师都按项目取证,国防高级计量师按计量专业取证。这样要求的目的,就是要拓宽计量人员的知识面,提倡一专多能,因为现在我们所面临的计量仪器设备大多是多参数、多学科的,要独立完成某一项计量工作,就要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甚至要求有良好的英语和计算机知识。比如做长度计量的也应该掌握一些力学、电学等方面的知识,甚至要了解产品制造技术和控制技术。

3)能力素质。能力素质是计量人员实际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要求计量人员首先要有选择测量设备和测试方法的能力,常规的计量检定是按照检定规程一步步完成的,但更多的型号计量保障问题是综合的,无现成规程可依的,需要按照具体情况选择测试设备和方法;其次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科技要发展,计量须先行”,现在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计量人员要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吸纳新知识,掌握新技术,走在科研生产的前面;最后是技术创新能力,创新是发展的永恒动力,规程上的、教科书里的、师傅教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未必都管用,计量人员要具备不被固有的方法所束缚、勇于创新计量测试技术的能力。

1. 2统一的考核标准

国防科技工业计量人员原来按两个考核模式管理,国防一级、二级计量技术机构的计量人员由国防科技工业计量主管部门统一考核,国防企事业单位计量技术机构的计量人员由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防科工委(办)组织考核。由于国防科技工业计量主管部门与各地方工办以及各地方工办之间的具体的考核要求、考试方式、考试内容都不尽相同,导致了各地区计量人员素质水平参差不齐,难以保证计量人员素质的全面提高。

新的管理模式要求所有国防一级、二级计量技术机构、企事业单位计量技术机构的计量人员,按照统一标准、统一认证的原则,由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授权的计量考核机构统一管理和实施,从而保证了考核标准的一致性,今后分布在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防科技工业计量人员将按照统一的考试要求参加考核,这样确保了所有国防科技计量人员的考核质量,有利于整个国防计量人员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

1. 3国防计量人员进行分级管理

国防计量人员原有考核要求不分等级,不管计量人员工作要求、工作内容差别多大,考核要求都一样,获得的资质都是国防计量检定员证书。但实际上,国防计量人员的服务贯穿于国防科技工业科研、生产和试验的全过程,计量检定校准的对象多、范围广,计量人员的工作内容、工作要求、难易程度都不尽相同,对计量人员的能力要求自然不同,按一个等级考核不利于计量人员能力与所从事岗位的一致;另外,对于计量人员自身职业生涯规划而言,考核标准单一会缺乏激励性,限制了人员自身发展,也不利于对人员的统一管理。

在新的管理模式下,国防系统内从事计量检定、校准、检验、测试等计量技术工作的计量人员,必须通过认证,获得国防计量师资格后才能开展工作,国防计量师按其相应的能力水平分为三个级别:国防初级计量师、国防中级计量师、国防高级计量师,不同级别计量师的能力要求、执业内容、报考条件都不相同。申请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按照申请条件进行相应级别国防计量师的认证,各计量技术机构也可据此制定不同级别人员的管理办法,提高管理效率。

2新模式的显着特点

2.1与国家的管理模式接轨

2006年,国家人事部与质检总局联合了《注册计量师制度暂行规定》,对从事计量技术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职业准人制度,纳人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统一规划。凡是从事计量法律、法规所规定计量专业的技术人员必须取得注册计量师资格,注册计量师分两级:一级注册计量师,二级注册计量师。

新管理模式坚持与国家注册计量师制度接轨,国防计量师的要求涵盖国家注册计量师的要求,其中国防初级计量师能力要求涵盖国家二级注册计量师要求,国防中级计量师能力要求涵盖国家一级注册计量师要求,同时增加国防特殊能力要求;由于国防计量的特殊性,设置了国防高级计量师。这样就保证了取得国防初级计量师资格的人员,必然达到国家二级计量师能力要求,取得国防中级计量师资格证书的人员,必然达到国家一级注册计量师的能力要求。

另外,新模式也鼓励国防系统的计量人员,特别是对国家开展服务的计量人员,积极考取国家注册计量师资格证书,对于获得国家注册计量师资格的计量人员,国防系统认同其计量基础知识能力,如果报考国防计量师,可以只考核基础知识之外的内容,考核合格后获得国防计量师资格。

2. 2考核与培训分离

新模式坚持考核与培训分离,即凡是参与考试工作(包括考试试卷的命题、审题、考试的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不得举办与考试内容有关的培训,从而保证认证的公平、公正。但是,由于国防计量人员责任重大,出具的测量数据关系到国防军工产品的质量,在标准里还是对培训教师和培训机构进行了要求,目的是要在考培分离的前提下,对培训机构和培训教师把好关,确保培训质量,从而保证计量人员素质的提高。

2. 3突出国防计量的特色

新模式具有鲜明的国防特色。首先,标准的管理对象是承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计量人员;其次,由于国防计量人员所属单位都具有军工属性,同时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所以对计量人员的学历要求高于国家的要求,均为大专以上学历,而国家注册计量师对计量人员的学历规定为中专以上;第三,标准中参照武器装备型号计量师的相关规定,在国防中级计量师和国防高级计量师的能力要求中都加人了承担武器装备型号工程相应计量技术工作的能力要求,以提高国防计量人员型号保障能力,适应型号工作的需要。

2. 4高标准、严要求

人才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国防计量要发展必须要有高素质的计量人员,所以新模式对计量人员可以说是高标准、严要求,在标准中体现如下:一是考试合格条件提高,不是以前的60分万岁,而是提高到70分或80分(具体见标准);二是资格确认要求高,对于国防计量师证书有效期满准备延期的,除了提供相关证明外,还要参加资格确认考试,重点考核知识更新的能力,考核合格后才予以延期;三是对培训机构组织的取证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时间都有最低要求,取证培训时间不少于60小时,继续教育培训时间不少于8小时。

3新模式的实施要点

新的管理模式下,计量人员的管理将由原来的两层管理变为统一管理,管理对象涉及到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万余名计量人员。而各地区管理基础和计量人员素质各不相同,所以,在新模式开始运行前应做好顶层设计、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

建议做好以下几点:

3.1做好过渡工作

鉴于现在整个国防科技工业计量人员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多数人员特别是国防企事业单位计量人员与标准要求有一定差距的现状,为积极稳妥地推进国防科技工业计量人员职业化进程,同时保证国防计量工作的连续性,建议在新模式实施前有一个过渡过程,出台相关过渡办法,保证原来持证的计量检定人员继续开展工作,同时对于资历较高、经验丰富的计量人员开展认定工作,即经过资料评审后不通过考试直接获得国防计量师资格。

3. 2规范管理,提高认证质且

新的管理模式建立在对计量人员的资格鉴定与认证基础上,要尽快制定运行的配套管理办法,不断规范管理,提高认证工作质量。应根据国防计量师的能力要求,尽快制定不同级别的考试 大纲,作为考生复习和指导考试的依据;应优化考试试题,提高试题质量,建立考试试题库;同时,强化能力考核内容,逐步解决“会考的不会做,会做的考不过”的问题。

应进一步严格考试制度,保证考试客观公正,对不参加继续教育或继续教育不合格的人员不予资格确认,对违法违规的人员要予以严肃处理,维护国防计量师制度的严肃性和国防计量的权威性。

3. 3完善考核手段

考核手段直接影响到对计量人员的管理质量,我们看到,从2006年开始,国防计量人员考核手段已由纸质答卷形式逐渐改为计算机上机考试形式,并在航空304所建立了国防科技工业计量人员考试中心,这样一方面使考试更加科学化、标准化,提高了考试的公平性、公正性、客观性,另一方面提高了考核的质量和效果,同时方便了考生。下一步,应按照大区域的原则继续建立区域考试中心,构建覆盖全国的大区域考试网络,将这种考试方式大力推广,在方便考生实时就近参加考试的同时,减少考生异地考试所花费的时间和考试费用。

另外,实际操作技能考试是国防计量师考试中最重要的内容,但由于实际操作的考核条件有限,考试用的计量标准器具与实际工作所用差距很大,有些考试又由于设备本身精度高,价格昂贵,实际操作只能“观摩”,影响了考核质量。下一步应积极研究实际操作计算机模拟考试系统,把实际中典型的、原理性的知识模型化,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三维仿真技术,模拟计量检定人员的实际操作过程,从而实现计量人员操作培训和考试的网络化、数字化,这样既达到了考核要求,又大大提高了考核效率。

3. 4做好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是指国防计量师为保持和提升其专业素质、执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进行的学习。是否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是国防计量师资格确认的一个必要条件,国内外的很多实践证明,继续教育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学习方式。今后应将继续教育培训作为提高计量人员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以多样、灵活的教育方式进行继续教育培训,鼓励计量人员参加各种培训班、新规程宣贯班、学术研讨班和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在工作基础上带着问题去学习,通过与同行、同事、老师或国外技术人员的讨论、交流来提高自身素质。

篇3

去年麦收后,我局组织人员,深入各乡镇,按照“适地、适树、适品种”的原则,对年春季新植果园进行了科学规划,划定了栽植区域,核实了栽植面积,完成了地块预留等前期准备工作,全县共规划新植果园8万亩,涉及21个乡镇98个村。共需苗木450万株,县内本土自供苗木230万株,需外调苗木220万株。其中,高速公路和静庄公路沿线1.2万亩新植果园所需苗木由林业局负责调运,其它由各乡镇自行调运。目前,各乡镇已积极衔接,苗木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计划从3月10日开始,由南向北栽植,3月22日前全面完成栽植任务。

二、千亩育苗基地建设

我县果树苗木繁育基地总面积1000亩,其中苹果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占地面积450亩,由县农技中心负责生产经营;果林高科技示范基地面积550亩,由县果品经销总公司负责生产经营。基地建设始终按照“立足资源、发挥优势、引育结合、展示推介”的原则,依托已建成的快速育苗温室和脱毒采穗圃,播种培育苹果砧木苗100亩100万株,从、等地引进红富士苹果二级苗500万株,投入总资金100万元。其中苹果良种苗木繁育基地播种八棱海棠、山定子等砧木100亩,引进苹果二级苗200万株,栽植面积250亩;果林高科技示范基地引进二级苗300万株,栽植面积550亩。

三、去冬今春以来的果园管理工作

去年全市秋冬季农业生产调度会后,我们高度重视,立即行动,按照全市秋冬季果园管理战役活动的要求,提出了“点上突破,面上提高、整体提升”的秋冬季果园管理工作思路,制定了《县秋冬季果园管理实施方案》,扎实深入开展了果园管理活动。

一是幼园管理。针对我县幼园面积较大,管理粗放,点亮面暗的问题,我们按照市县的统一安排部署,对年至年40万亩幼园,进行了全面清园、拉枝、施肥、涂白等措施管理,

去冬今春,全县共完成幼园果树拉枝修剪10万亩、枝干涂白15万亩,埋土6.2万亩,秋施基肥30万亩。

二是标准化果园管理。坚持走抓点示范、典型带动的果园管理路子。在全县范围内确定了乡级幼园标准化管理示范点21处24568亩,占幼园总面积的6%;盛果期果园标准化管理示范点21处17471亩,占挂果园面积的6%,重点落实了幼园秋冬季清园、埋土、涂白、拉枝修剪,盛果期果园树形优化修剪等各项技术措施,全面完成了示范点果园管理工作。与此同时,对葫芦河流域和李店河流域的结果园开展了树形改良修剪和测土配方施肥,修剪率达到80%以上,施肥率达到了60%,今春将全面完成。

三是国家级示范园创建。省上确定我县国家级示范园两个,分别是治平雷沟苹果国家级示范园和界石铺李堡早酥梨国家级示范园。目前,已完成了方案制订和技术培训工作。现正按照实施方案逐步落实各项创建措施。

篇4

文章编号:1003-6997(2012)11-0037-02

庄浪县地处西北黄土高原,属全国苹果栽培的最适宜区域,是甘肃省乃至全国苹果生产重点县。境内光照充足、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大、自然隔离条件好、病虫危害轻、土层深厚、土壤疏松,大部分地域具有发展绿色和有机果品的优势和自然条件。生产的苹果着色鲜艳、外观美观、肉质细脆、含糖量高、口感好、风味佳、耐贮藏、营养丰富而驰名全国,畅销国内外市场。苹果产业已逐步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在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小康社会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苹果产业现状

近年来,庄浪县依靠优越的自然气候资源条件,全县上下齐心合力,按照集中连片、整村栽植、整乡推进、整流域发展的思路,统一规划布局,加大资金和科技投入,大力发展苹果产业。

1.1 栽培规模迅速扩大,生产基地逐步建成

初步统计,截至2011年,全县苹果面积1.23万hm2,苹果园占总耕地面积的28.9 %,全县人均占有苹果园0.04 hm2,初步形成了以水洛河、葫芦河、庄浪河流域河谷川等地为主的优质苹果生产带,培育出了14个苹果生产专业乡镇和56个评估生产专业村,其中万泉、阳川、朱店、大庄、卧龙、南湖、赵墩等乡镇基本实现了苹果栽植集中连片的规模,全县苹果适宜区苹果栽培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1.2 产量单产稳步提高,经济效益日益显著

目前,全县苹果挂果园0.50万hm2,产量11.50万t,平均产量达22 995 kg/hm2;果品总产值3亿元,全县农民人均苹果收入714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3 %。果园收入最高的超过4万元,果农果品年收入最高可达20万元以上。全县果园收入有10万元以上的农户100余户,5万元以上的3 000多户,2万元以上的8 000余户。万泉、阳川、朱店、大庄等乡镇的大部分果农依靠发展苹果园走上了小康富裕之路,苹果产业在农民增收中的主导作用越来越明显。

1.3 推广普及先进技术,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近年来,苹果生产重点推广矮砧宽行密植、果园覆沙、营养诊断配方施肥、疏花疏果、果实套袋、杀虫灯、性诱剂、粘虫黄板、防雹防霜网应用等先进实用技术,苹果生产的科技含量得到了大幅提升。截至2011年底,全县果品商品率达到95 %以上,优质果率超过70 %;95 %的苹果园实现了无公害生产,0.69万hm2果园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原料(苹果)标准化生产基地认定,77.47 hm2果园获得了中国良好农业规范(GAP)苹果生产基地认定。创建上百公顷以上的国家级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3个,省级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4个,其中万泉镇用矮砧宽行密植、沙田覆盖创建的国家苹果标准园得到农业部领导、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及各地同行们的一致好评,认为该果园的模式具全国一流水平。

1.4 服务体系逐步健全,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全县14个苹果主产乡镇组建成立了果树服务站,抽调专业技术干部常年驻村入园指导生产,培训果农。同时,在苹果生产重点乡镇培育成立果业专业协会、合作社等专业组织,提高果农的组织化程度,并积极培养扩大果品经纪人队伍。在生产发展的同时,苹果良种苗木繁育、果品贮藏、包装、加工、销售等相关行业取得了较大发展,培育的“紫荆红”牌苹果已成为著名商标,苹果产业初步形成了产、贮、销一体化的发展格局。

2 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庄浪县苹果产业虽然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不容忽视的问题。

2.1 认识不够,苹果产业发展缺乏内在动力

部分干部、果农对苹果产业的发展潜力认识不够到位,苹果产业发展的宣传和政策措施得彻底全面落实,技术推广、果农培训不能完全领先果业发展。另外,果业部门仅限于果业技术的推广和果业生产服务,对果品产业发展的其他方面参与管理的甚少,苹果苗木质量、土地流转、果品质量安全、果品交易等方面产生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严重影响到全县苹果产业的发展。

2.2 管理欠缺,苹果产业的整体效益没能充分发挥

现有的苹果园缺乏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部分果园还处于粗放或半粗放管理状态,特别是个别新建园和幼龄园还有毁苗现象出现,苗木定植后成活率低,补栽不及时,影响到全县苹果整体推进的步伐。成龄果园先进实用技术推广普及率不高,果园管理不到位,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导致单产低,总产量少,优质果率和果园整体效益不够高。

2.3 体系不全,果品产后各环节还没形成有机体

全县大部分果园处于果农自主经营,分散管理的状况,果农的组织化程度低。果品交易市场建设不全,品牌的知名度不够高,大部分果品销往本地和省内,外销相对不畅,个别区域还存在“搭车”销售现象,致使果品价格不够高。果品产后贮藏加工营销等环节建设不全,产、贮、加、销等产业发展有机体还没真正形成,产业链条短,产后附加值低,优越的资源优势没能完全转化为经济优势。

3 发展建议

3.1 优化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稳步扩大栽培规模

依据庄浪县的区位优势和苹果产业基础,以庄浪河、水洛河、胡芦河流域河谷川台地和榆林沟、青龙沟等沟谷及坝库周围地区为主,整村栽植,整乡推进,全力建设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加快老劣果园改造,发展新优品种,推广无病毒种苗,调整品种结构,稳步增加苹果栽植面积。

3.2 推广新优模式和先进实用技术,提高产量和果品质量

结合全县实际,果园管理重点推广矮砧宽行密植、全园覆盖、单果精细管理等栽培模式,主要推广起垄黑膜覆盖、膜下滴灌、营养诊断平衡施肥、疏花疏果、果实套袋、反光膜及防雹防霜网应用等先进实用技术和杀虫灯、性诱剂、诱虫带、粘虫版等病虫害生物物理无害化防控技术,提高果园单产、总量和果品质量。建立健全果园生产管理档案,逐步推行果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实现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质量安全监管。

3.3 健全果业发展配套体系,强化服务能力

政府及相关部门强化服务职能,为苹果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推行果业发展小额信用贷款和果业发展保险制度,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逐步推行果品市场准入制度,打击以次充优等欺诈行为,优化果品市场环境。开通果业信息网站,实现与全国果业信息链接,及时生产动态、农资与果品供求信息。

篇5

1苹果栽植。以开展“果园管理年”活动为契机。重点抓好果园管理和示范园建设。落实成园常规管理措施,切实提高全县果园管理水平,使果品产品达到15万吨,产值2.38亿元,其中苹果总产量13.8万吨、产值2.02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1020元。坚持以集中规模栽植为主。春季重点在西坡、山河、宫河建大苗栽植示范园。全年新栽苹果2万亩。积极推广大苗栽植和大苗培育。

2果园管理。将集中连片百亩以上的新栽幼园管护责任靠实到乡、村干部。一定三年不变,一是抓好幼园管护。重点抓好新栽幼园面积巩固、苗木保存、营养带预留和间作套种等工作。强化行政管护责任。逐级签订管护责任书。切实巩固栽植成果。强化农户管护责任,签订管护合同,明确责任措施,对苗木保存好、管理到位的农户予以奖励扶持,对保存差、故意毁坏的农户,采取行政、法律、经济等多种手段予以严肃处理,增强果农管护的自觉性,确保栽一片、成一片、见效一片。二是抓好成园管理全面落实苹果标准化管理措施,重点落实清园、涂白、修剪、施肥、喷药等五项常规措施,强化四季管理,积极推广疏花疏果、促枝扩冠、拉枝扭梢、刻芽环剥、果实套袋、穴贮肥水、生物防控、覆草覆膜、增施有机肥等九项适用技术,全面提高果园管理质量和水平。

3示范园建设。实行行政、技术“双轨”责任承包。推动部门联动,把示范园建设作为推动全县苹果产业开发的突破口。整合项目资金。水利、电力、科技、农技、扶贫、农综等部门共同参与,由林业部门抓好技术指导,科技部门抓好技术培训,水务部门提供灌溉,全力配合,大力扶持示范园建设。县上重点抓好处示范园建设,每个乡镇抓好两处示范园,每个村建5个示范户,做到县有示范园、乡有示范点、村有示范户,使示范园真正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为全县苹果产业开发树立样板。

4技术培训。组织外出参观学习、赴甘农大和陇东学院短期培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技术人员指导服务全县苹果产业开发的能力和广大群众管理果园的技术水平。全年举办果树技术培训班30期,采取在县电视台开办果园管理技术讲座、编发手机短信、聘请专家教授集中讲解、现场示范。加强对专业技术干部、农民技术员和果农的技术培训。培训果农3100人次。

二、持续抓好造林绿化

1乡镇千亩示范林建设春秋两季每乡镇各完成一处千亩示范林建设任务。全年完成乡镇千亩示范林1万亩以上。

2工程造林。通过公开招标。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任务。按照省市计划安排。选取有资质的专业队承包造林。

3义务植树。落实好县直机关和各乡镇的义务植树任务。按照人均1亩的标准要求。

4公路行道树栽植。安排栽植公路行道树80公里。

5绿化和谐家园建设。坚持乔、灌、花、草合理搭配。努力建设一批绿化示范单位、示范学校,要按照“城区园林化、郊区森林化、机关林荫化、庭院花园化”思路和“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要求。积极动员机关单位、中小学校建绿地、修绿墙。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加快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进程。

三、项目工作

全年争取项目资金1200万元以上。论证储备项目7个。重点抓好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退耕还林荒山造林、重点公益林保护、天然林保护、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亚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项目资金的争取和实施。实施项目2000万元以上。

四、其它林业工作

1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加强林木流转管理,成立县林地交流评估中心。健全产权交易平台。依法规范流转行为;健全林权抵押贷款制度,为集体林地经营者提供信贷支持;积极推广林下养殖、种植,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提高林地效益。

2抓好封山禁牧工作。把封山禁牧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周密安排,各乡镇要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在全市实施封山禁牧的决定。常抓不懈。加大力度,严格落实封禁措施,确保封山禁牧工作取得实效。

3抓好护林防火工作。坚持以预防为主。全面落实各项防火措施,严格实行护林防火行政首长负责制。对重点防火区域要重新刷写禁火标志。靠实责任,加强监测监控,及时消除火灾隐患,确保不发生一起森林火灾事故。

篇6

(1.塔里木大学机电学院,新疆 阿拉尔 843300;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现代农业工程重点实验室)

摘要:通过对新疆地区苹果的生产现状从种植面积和产量、生产分布及单产水平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当前新疆苹果生产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新疆苹果产业发展和产业规划提供一些相关建议。

关键词 :苹果;生产现状;发展建议

新疆苹果生产作为新疆地区林果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疆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新疆的苹果种植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加之其浓郁的口感,得到了国内外消费者的一致亲睐。然而新疆苹果生产中仍存在着一些诸如栽培制度落后、果园密闭严重、土肥水管理粗放、标准体系落后、推广体系不健全、果农科技水平较低、对病虫害及灾害性天气的防控重视程度不足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新疆地区苹果整体质量和优质果品比率,以及新疆地区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调查分析新疆地区苹果产业现状,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和具体措施,对新疆地区苹果产业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生产现状

1.1 种植面积和产量

根据自治区统计局的统计,2011年新疆全区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为83 326 hm2和715 136 t,其中地方为67 961 hm2和510 591 t,兵团为15 365 hm2和204 545 t。与2010年相比,2011年全区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增加9 980 hm2和56 413 t,同比增长了13.61%和8.56%。地方和兵团近十年的种植面积和产量见表1、2。

1.2 生产分布

新疆地区苹果生产主要集中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昌吉地区、哈密地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勒盟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兵团十大产区。其中,以北疆地区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和南疆地区的阿克苏地区为苹果的老产区,总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前列。2011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为44 838 hm2和145 173 t,分别占新疆地区总面积和总产量的53.81%和20.30%。阿克苏地区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为14 268 hm2和243 308 t,分别占自治区总面积和总产量的17.12%和34.02%。兵团作为新疆苹果的新兴主产区,其种植面积和产量也在逐年增加,同年,兵团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为15 365 hm2和204 545 t[1],分别占自治区总面积和总产量的18.45%和28.60%。2011年自治区十大主产区种植面积、产量及比重见表3。

1.3 单产水平

2011年新疆自治区平均单产为8.85 t/hm2,相比2010年8.98 t/hm2,基本单产水平保持不变。南疆的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博州、和田地区及兵团年单产量均大于自治区平均单产量,其中喀什地区年单产量达到22.95 t/hm2,阿克苏地区年单产量也达到了17.05 t/hm2,北疆的年单产量总体来说相对较低。2003—2011年间,自治区单产量基本稳定在10 t/hm2左右,地方单产量基本稳定在9 t/hm2左右,兵团单产量则稳定在13 t/hm2左右(见表4、5)。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栽培制度落后,果园密闭严重,品种结构发展不均衡,果品质量整体不高

新疆地区90%以上的成型苹果园多是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大发展时期栽植,主要采用以乔砧密植栽培模式为主的传统栽培制度。而该传统的栽培制度使得大多数果园果树生长粗壮、果树长势很难控制、以及乔砧密植栽培技术相对复杂,加上该种栽培模式本身的不足,造成大多数果园树身高大、树体密闭、枝量众多、空间开度不合理、光照不良,果树生长环境逐渐变差,致使果树产量低、果品质量整体不高、优质果品比率较低等问题十分突出。同时,果树品种结构发展不均衡,缺乏市场调查与预测,适地适栽原则坚持不够,次适宜区和非适宜区的栽植也占有相当比例[2],早、中、晚熟品种比例搭配不合理,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造成果品整体质量降低、优质高档果品比率不高等问题。

2.2 土肥水管理粗放,果园产量、质量水平较低

土壤是果树生长的根本,土壤的理化性质和营养成分含量、比例关系直接影响到果树的产量、品质。新疆地区大多数果园土壤比较瘠薄、有机质含量低;90%以上的果园以清耕为主,生草和覆草的果园相对较少;经营模式又以高密度、超高产等掠夺性等方式,不仅导致果园土壤、生长环境恶化,而且也不能及时采用适时、合理的均衡营养施基肥、覆盖栽培等恢复性栽培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果园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土壤理化性质的提高;施肥种类得不到合理分配,长期的化肥施用为主,有机肥投入相对较少,从而导致土壤有机质结构遭到破坏、理化性质不高、贮水护肥能力较差。水的管理制度也相当粗放,大多数果园以大水漫灌为主,不仅造成水资源严重浪费,也对土壤结构、有机质及土壤肥力有所破坏。

2.3 标准体系技术落后,不利于苹果产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新疆地区作为中国苹果产业的主产区,其果品品质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赖,但是一些与苹果有关的标准体系仍存在着技术落后的问题,这不利于新疆苹果产业标准化、产业化、规范化发展。新疆苹果标准化生产还处于初级阶段,栽培管理技术标准体系有待于加强提高,标准化建设还需要加快步伐。与先进国家相比,在安全高效标准化生产方面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与国际标准及市场接轨的基础技术相对较薄弱,栽培技术、采收指标、果品质量标准、采后处理等都未能实现统一规范。同时,新疆苹果生产主要是以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为主,经营规模小,缺乏有效的组织,果农获取信息的渠道滞后,与市场之间的联系脱节,不能及时把握市场需求,从而导致种植效益不高,标准化生产和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很难实现,终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被消弱。而且名优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足,也很难和果树生产者形成战略经济合作[3]。

2.4 苹果产业缺乏健全、有力的推广体系和服务体系

产业技术推广人才和服务人员的短缺使得新疆地区苹果产业技术推广体系和服务体系较为薄弱,许多有关苹果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知识难以及时而又广泛的向果农推广,苹果基地无法坚持持续、高效的健康发展。政府扶持的力度不够,组织化水平不高,企业与果农之间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利益纽带。地方品牌推广不力,地区优质苹果缺少足够的市场竞争力。

2.5 果农技术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较低

果农作为苹果生产的一线人员,其技术水平和文化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果园的产量和品质。而新疆地区果农的技术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技术管理水平有限,特别是一些新建果园区技术力量更为薄弱,接受新观念、新技术的能力差,再加上对采用新技术提高苹果产量和品质的认识不足,缺乏紧迫感,这就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果农的损失,也不利于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6 对病虫害和灾害性天气防控的重视程度不高

过去几年,新疆苹果产业并没有呈现出一种良好的发展态势,除了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外,更主要的原因是频繁的灾害性天气和频发病虫害的影响。北疆地区特别是伊犁地区周期性的冻害一直制约当地苹果产业的发展,上个世纪90年代的引苗不慎所产生的小吉丁虫,致使伊犁河谷苹果产业遭受毁灭性的打击;南疆地区影响苹果产业发展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是花期沙尘暴、寒流、阴雨天,采收期冻害、早霜等。深冬季节冻害引发的腐烂病也一直困扰着当地苹果生产基地。

3 发展建议

3.1 加快推广现代苹果栽培制度,调整果品结构,提高果品质量,增强自身竞争力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苹果栽培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矮砧密植已成为发达国家苹果栽培的主要模式[4]。以宽行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模式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苹果栽培模式,不仅省工、省力、优质、高效,而且便于机械化生产作业。目前,欧美国家矮砧密植栽培比重已达到90%以上,而我国起步较晚,新疆地区更是没有普遍建立起来。今后5 ~ 10年,新疆苹果栽培新技术将处于大范围推广普及的重要时期,要时刻抓紧这一关键机遇,通过实施老果园栽培技术更新工程,在新建的果园大力推广实施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技术模式,借鉴欧美先进的苹果综合生产制度(IFP),稳步推进现代化苹果栽培制度的普及。同时,通过市场调查与预测,加大调整苹果品种结构,坚持适地适栽原则,选择适宜的地区栽培适宜的优良品种,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3],充分发挥自然优势和地域优势,重点建设以北疆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昌吉地区为一体的和以南疆的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以及和田地区为一体的两大优质苹果种植带,大力提倡和推动绿色苹果和无公害苹果的生产与销售,提高果品的整体质量、优质果品比率,以及食用安全性,满足市场需求,提高自身竞争力。

3.2 加强土肥水管理,提高现有果园的产量、质量水平

当前,新疆苹果生产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最大限度的提高现有果园的产量和质量水平。针对我国苹果生产中存在的土肥水管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建议:(1)重视和规范使用基肥,优化土壤结构。合理控制施肥时间,确保肥效发挥尽可能的吻合果树的需肥时间。多施有机肥或配施加工的有机肥和生物菌肥,提高果园有机质含量,保持良好的蓄水保墒能力。(2)做好土壤追肥,保持养分持续、有效供给。按照果树需肥特点,重点做好春季施肥补充氮肥,水肥同补;幼果膨大期追施磷肥,以钾肥为辅,少量补氮,实行多点浅施;果实快速膨大后期补钙与补钾交错进行。(3)做好果树水分持续、有效供给,尽可能的做到以滴灌为主。根据土壤墒情和果树需求时期,做到合理施水。合理调控土壤、肥效、水源等诸多影响果园整体产量、品质、优质果率的关键因子,在新疆五大主产区大力推广和普及果园密闭实施改造、改善土肥水管理制度,全面提高新疆地区苹果产业生产的技术水平,从而进一步的提高果园产量、质量的水平,增强新疆苹果产业的竞争力。

3.3 加强苹果生产标准化技术集成与示范,推进新疆苹果产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建设

欧美发达国家的苹果产业大多以安全、绿色、优质、高效、可持续生产为目标,综合运用了现代生物学、生态学、生理学原理和栽培技术,形成了现代苹果矮砧密植标准化生产技术、水果综合生产技术(IFP)制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IMP)、果园精准施肥技术(PFS)、水果质量保证制度体系(FQA)、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技术、绿色果品栽培技术等,促进了果蔬产业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研究、借鉴国内外已有的技术成果和生产经验,国内外良好农果业操作规范(GAP)、IFP和有机苹果生产等质量控制体系,结合新疆苹果主产区的生产实际,建立无公害、绿色苹果基地以及出口苹果基地,制定具有新疆特色的苹果生产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在五大主产区建立质量安全监测站,完善检测手段,对苹果生产基地的大气环境、土壤、肥质、水质和产品品质进行安全监测。同时,为了能积极参与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可以将已形成规模的、分散的果农组成苹果产业合作组织。在苹果主产区,大力发展果品贮存和加工业,提高苹果的贮存能力和加工能力,在延长苹果产业链的同时,使苹果能够周年上市。

3.4 加强苹果产业技术推广体系和服务体系的建设,提高新疆苹果产业组织化水平

借鉴欧美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在自治区及主要产区建立苹果产业协会和果农专业合作社组织,提供标准化、产业化的技术推广体系和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的服务体系,以提高果农的种植信心,提高果园的产量、品质,发展集约化苹果产业,规范生产和市场秩序,提高新疆地区苹果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实行规模经营,避免一家一户的模式。同时,积极鼓励和创新苹果产业化经营的利益分配机制,逐步形成企业与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强化政府的协调,维护好企业与果民双方的利益,加大资金和政策的扶持力度,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和完善新疆苹果产业技术推广体系和服务体系的建设,提高新疆苹果产业的组织化水平,以产业化促进苹果生产基地可持续健康发展。保护地方品牌,确保优质苹果的市场竞争力,从而使新疆苹果的品牌更好的走入国内外市场。

3.5 加强技术普及力度,加大果农培训力度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新疆地区的苹果产业,以绿色、无公害苹果示范园和地区科技专家培训基地为平台,大力引进国内外科技人才,不断壮大苹果产业专业队伍,提高果园管理水平;加强技术普及,大力开展对果农的技术和技能培训,快速提高果农的整体素质,保障新疆地区苹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3.6 高度重视对病虫害和主要性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和防控体系研究

新疆地区幅员辽阔,南北疆地理结构和自然条件多样,每年都有可能在不同的地区发生冻害、寒流、阴雨、雨涝、干旱、沙尘等自然灾害,以及在苹果种植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病虫害[5],都会给新疆地区苹果产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研究制定针对病虫害和主要自然灾害的预报、预警、防范、防控和抗灾减灾、安全生产的综合技术措施,建立病虫害和主要灾害天气的预报、预警和防控技术体系,保证新疆地区苹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统计局.新疆统计年鉴(2004 - 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2012.

[2] 王金政,路超.我国苹果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10(6):117-119.

[3] 胡忠惠,张文庆.天津地区苹果生产浅析[J].中国园艺文摘,2014(2):47-48.

篇7

关键词:杂草;苹果园;宽行密植;种类;优势种群

中图分类号:S451.0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6.07.019

Abstract: 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weed species and dominant population used the random sampling method in newly planted apple orchards with wide-row close planting mode in Tai'a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22 species in the apple orchards, and they belonged to 12 families, 21 genera. Asteraceae species was more than others and it was a total of 5 species, accounting for 22.72%. Brassicaceae and Gramineae species took the second place and they were a total of 3 species, accounting for 13.64%, respectively. By comparing the equal and density degree was found that Gramineae species occupied first place, and D. sanguinalis (L.) Scop., S. viridis (L.) Beauv., C. album L., C. setosum (Willd.) MB. and C. hederacea Wall. were the dominant population in newly planted apple orchards, and the D. sanguinalis (L.) Scop. was more than other species, the equal and density degree was 71.90% and 27.44 plants・m-2. We classified the 22 kinds of weeds according to the harm degree to fruit trees, and found that the harmless weeds were 8, lightly harmful weeds were 7, and the seriously harmful weeds were 7.

Key words: weed; apple orchard; wide-row close planting; species; dominant population

苹果(Malus pumila)在世界范围内的栽培历史悠久,面积大,产量高,供应鲜果时间长,经济效益好,已成为当今最重要的果树之一。目前,我国苹果的栽培面积、总产量、人均占有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苹果生产和消费国[1]。随着国家粮食作物连年丰收和土地流转政策的推进,流转土地多栽植果树和蔬菜以提高经济效益。山东地区作为全国苹果重要产区之一,产量和面积均居第二位[2]。栽培模式也由传统的乔砧密植模式向矮化砧宽行密植模式过渡。据调查,苹果园中常有大量杂草发生,尤其在宽行密植幼年果园中,由于株行距比较大,地面比较多,生态环境稳定,果园中杂草的种类很多,生长量巨大,更容易发生杂草危害[3-5]。草害已经成为影响果树正常生长及果品产量、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6]。当前,果园主要采取人工除草或化学除草等方式控制草害,该方式存在费时费力,且易破坏果树浅层根系和果园生态环境等缺点[7-8],为此果园地面管理正在向人工植草或自然生草等免耕管理制度发展。自然生草是指在果园管理中,保留行间自然生一至两年生杂草,控制或铲除不符合生草条件的恶性杂草,选择适合本地果园的优良草种,因地制宜,达到固土保墒,增加土壤有机质,丰富果园生物多样性的目的,实现以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的果树害虫综合可持续治理的果园管理模式[9-10]。自然生草适宜我国大面积推广,是果园省力化和简化管理的措施之一。

由于气候、土壤因子的差异,杂草种类及发生状况在不同区域、不同园地类型有较大差别[11]。泰安市位于山东省中部丘陵地区,其杂草种类及发生情况在山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研究于2015年选择地处泰莱平原的泰安市泰山区省庄镇,新建两年的苹果园进行年度跟踪调查。为了能够科学合理去除苹果园杂草,并为自然生草法草种的选择提供技术指导。

1 材料和方法

1.1 调查地点

调查地点位于泰安市泰山区省庄镇圣元官庄村,宽行密植模式苹果园建园时间为2013年4月,栽种面积约为0.35 hm2。该果园为黏壤土,地力中等,前茬作物为玉米。苹果品种为富士,株行距1 m×4 m,果园行间于2014年11月下旬用旋耕机进行翻土。

1.2 调查时间及方法

试验于2015年春季杂草萌发期(4月16日)开始调查。每间隔7 d调查1次,记录杂草发生种类及数量。取样采用随机取样法,以面积为0.5 m2铁环做调查工具,沿果树行间随机抛掷6次,共调查6行,每行长度在60 m左右。待田间杂草平均盖度达到99%以上时,停止调查。

1.3 数据处理

以调查数据计算田间均度和田间密度[计算公式如(1)(2)],并以此参数确定杂草优势种群。文中图表及数据分析均在Excel 2013中完成。

田间均度=×100%(1)

田间密度(株・m-2)= (2)

2 结果与分析

2.1 新建苹果园杂草组成

通过调查发现(表1),泰安市新建苹果幼树园共有杂草22种,隶属于12个科,21个属。其中菊科5种,占总种类的22.72%。十字花科和禾本科杂草各3种,分别占13.64%。藜科和锦葵科各2种,分别占9.09%。旋花科等7科各1种,分别占4.55%。一年生杂草13种,占59.09%,一、二年生杂草1种,占4.55%,二年或多年生杂草8种,占36.36%。

2.2 新建苹果园杂草田间均度及发生动态

田间均度能够定量描述植物在田间分布的均匀程度。通过比较新建苹果园杂草田间均度(图1)发现,田间均度由高至低的顺序依次是:马唐>狗尾草>藜>小蓟>草>小旋花>苘麻>苋菜>半夏>马齿苋>荠菜>中华小苦荬>苏丹草>泥胡菜=播娘蒿=铁苋菜=米蒿>苣荬菜=风花菜=香铃草=具芒碎米莎草>细叶藜。其中,马唐田间均度最高,达71.90%;其次是狗尾草,为41.18%。按照上述排序,苘麻及后面各杂草田间均度均小于5%,泥胡菜以后的杂草均小于1%。按科属而言,田间均度由高至低顺序为禾本科>藜科>菊科>桑科>旋花科>锦葵科>苋科>天南星科>十字花科>马齿苋科>大戟科>莎草科。比较田间均度大于5%的7种杂草动态变化可知(图2),马唐在4月23日至4月30日田间均度由0迅速增大到88.89%,并于5月21日后达到100%,狗尾草与马唐发生期相似,于4月23日始有发生,于5月14日达到最大,以后有所减少,但均稳定在40%~60%之间。藜发生期较早,于4月16日时已达到33.33%,且于5月7日达到最大,为52.78%,以后逐渐减少,5月28日后田间均度在10%~20%之间。小蓟、草、小旋花和苘麻4种杂草均在20%左右波动,发生期内田间均度变化较小。

2.3 新建苹果园杂草田间密度及发生动态

田间密度反映了植物在田间生长的密集程度。通过比较新建苹果园杂草田间密度(图3)发现,田间密度由高至低的顺序依次是:马唐>狗尾草>小蓟>藜>小旋花>苋菜>草>苘麻>苏丹草>半夏>中华小苦荬>播娘蒿=马齿苋>荠菜>米蒿=泥胡菜=铁苋菜>苣荬菜=风花菜=香铃草=具芒碎米莎草>细叶藜。其中马唐田间密度最高,达27.44株・m-2;其次为狗尾草,为4.70株・m-2。苋菜以下各杂草田间密度均小于0.50株・m-2。按照科属而言,田间密度由高至低顺序为禾本科>菊科>藜科>旋花科>苋科>桑科>锦葵科>十字花科>天南星科>马齿苋科>大戟科>莎草科。比较田间密度大于0.50株・m-2的5种杂草动态变化可知(图4),马唐在4月23日至4月30日由0株・m-2增至20.33株・m-2,并于5月21日达到最大值91.00株・m-2,以后逐渐减少,但均稳定在30株・m-2左右。狗尾草于4月23日始见发生,在5月7日至5月21日田间密度在10~15株・m-2之间,5月28日后,田间密度维持在1~2株・m-2之间。小蓟、藜和小旋花3种杂草调查期间均在0~3.00株・m-2之间波动,田间密度变化较小。

3 结论与讨论

杂草田间分布状况是杂草在人工和自然双重因素作用下产生的,环境中杂草的分布数据包含了它们对环境适应和种内种间竞争的信息[12]。笔者通过调查泰安新建苹果园一定时期内的杂草发生种类和数量,发现该地区以菊科杂草种类最多,十字花科和禾本科次之。这与郑建强等[13]和张军芳等[14]分别于2001年在烟台和济南地区的果园杂草调查结果具有相似性。通过比较杂草田间均度和田间密度可知,禾本科杂草是泰安地区新建苹果园优势种群,其中马唐和狗尾草为优势种。比较该2种杂草发生动态可知,马唐和狗尾草均于4月下旬开始发生,并在5月中下旬田间均度和密度达到最大,其后数量虽有所减少。但调查中发现,6月下旬后,以马唐和狗尾草为绝对优势种群的杂草田间平均盖度达到99%以上。因此,在制订治理措施时应充分考虑,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治理措施的作用。

马丰蕾等[15]基于果园杂草保护和果园草害的有效防控原则,对果园杂草进行了栽培学意义上的分类,将我国常见的300种果园杂草分为无害杂草、轻度危害杂草和重度危害杂草三类,并提出了控制草害与杂草保护相结合的果园“杂草管理”观念。王华[16]根据草种的选育原则,将草种分为良性草、恶性草、可留可不留草三类。按照其分类原则将泰安地区22种杂草进行分类,其中无害杂草为荠菜、马齿苋、铁苋菜、小蓟、中华小苦荬、小旋花、香铃草、半夏8种;轻度危害杂草为马唐、狗尾草、具芒碎米莎草、苣荬菜、泥胡菜、风花菜、苋菜7种;重度危害杂草为苏丹草、草、藜、细叶藜、播娘蒿、苘麻、米蒿7种。

果园生草技术因其在保持果园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备受现代果园管理模式推崇,如何在果园的生产管理中既抑制杂草危害,又最大限度地保护杂草,对杂草进行有针对性地、分门别类地管理(如人工、化学、机械控草等),发挥杂草的正面效应,达到“以草养地,以草护虫(害虫天敌),以虫抑虫(害虫)”的果园综合防控目的,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学森,韩明玉,苏桂林,等.当今世界苹果产业发展趋势及我国苹果产业优质高效发展意见[J].果树学报,2010,27(4):598-604.

[2]王金政,薛晓敏.山东苹果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模式及技术要点[J].山东农业科学,2013,45(11):125-128.

[3]于惠兰,陆秋华.果园杂草及土壤封闭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1987(11):29-30.

[4]潘军茂.果园杂草种类及防除措施[J].西北园艺:果树,2012(4):36-37.

[5]赵彦杰.北方果园常见杂草种类及其防除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9):1915-1916.

[6]郭怡卿,赵国晶,李向东,等.云南果园杂草的危害与防除策略[J].云南农业科技,1994(4):7-9.

[7]卢培.保定域苹果园杂草种类、特性及生态习性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4.

[8]程亚樵,王汉民,孙元峰,等.矮化密植苹果园人工生草覆草与效益评估[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0):255-258.

[9]邢艳红,李金枝,胡艳红.果园生草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措施[J].农业科技通讯,2005,6(6):32.

[10]高小叶,张兴兴,朱建国,等.生草栽培对果园面源污染的控制:三种牧草的比较研究[J].草业学报,2015,24(2):49-54.

[11]罗旭辉,詹杰,王义祥,等.侵蚀果园长期植草的生态效益分析[J].草地学报,2011,19(5):729-734.

[12]赵森霖.保护性耕作农田杂草群落及生态位研究[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08.

[13]郑建强,邱玉芹,毛学明,等.烟台市果园杂草的种类调查[J].杂草科学,2001(1):13-15, 22.

[14]张军芳,冉永正,李秀深,等.济南地区苹果园杂草种类及优势种群调查[J].中国农学通报,2001,17(3):74-76.

篇8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苹果;标准化示范园;管理技术;成效

中图分类号 S661.10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2-0139-02

昭阳区乐居镇是一个传统的农业乡镇,位于昭阳区西南部距城区18.5 km,地势平坦,全镇国土面积84.57 km2,管辖5个村民委员会,其中主产苹果的有4个村民委员会,85个村民小组。至2015年3月,全乡苹果种植面积达1 713.09 hm2,其中丰产果园986.67 hm2(标准化示范园66.67 hm2),低产果园313.33 hm2,新植果园413.09 hm2。4个村苹果种植面积具体为:仁和432.73 hm2,中河523.26 hm2,上街436.20 hm2,乐居320.90 hm2,现在苹果产业已经成为全镇的主要经济支柱产业。昭阳区乐居镇为提高果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以“基地+公司+农户+标准(操作规范)”的操作模式,以“优质、高效、无公害、标准化”为原则,引进和采用先进管理技术,大力实施苹果标准化示范园建设66.67 hm2。通过创建苹果标准化示范园,带动全区苹果产业向标准化方向发展,实现苹果产业健康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1 苹果标准示范园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法

1.1 建设规模

建核心示范基地66.67 hm2,这个标准化示范园是在市、区苹果专家的技术指导下,聘请了23位苹果辅导员,深入地头,指导全镇果农对果园进行全面改造,统一技术管理,统一树形,即纺锤形。每个辅导员指导10户农户,通过大改形、强拉枝将树形改造成改良纺锤形、自由纺锤形,同时要求辅导员做好指导记录。并邀请市果技站蔡兆翔研究员及区园艺所的技术员进行多次培训。同时推广配方施肥、夏季修剪、果实套袋、铺反光膜等现代农业苹果标准化栽培技术。

1.2 项目投资

组建一支苹果专业服务队,推广生态栽培技术,统一修剪;果园里安装了杀虫灯100套、发放黄板67 500张、诱捕器2 000套、配套滴灌设施13.33 hm2、购买喷雾器4台、有机复合肥50 t。推广普及反光膜技术333.33 hm2,苹果套袋1.5亿个,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66.67 hm2。

2 标准示范园优质苹果管理技术

2.1 整形修剪

2.1.1 精细整形。从乐居镇标准示范园现状看,种植品种以红富士为主,其中有部分是中、早熟品种2001和神砂为主。在苹果标准化示范园建设过程中,加大技术创新和推广力度,着力强调技术应用规范化,规范树形,以培养下垂结果枝组为目的,缓放、拉枝、疏枝为手段,统一将疏散分层形改成改良纺缍形(缓坡地果园)、自由纺锤形(平地果园)为主的高光效树形,减少单位面积枝梢数量(由225万条/hm2以上降至1 200万条/hm2左右)。改良纺缍形为小冠疏层形和细长纺缍形的结合体,树高3 m左右,干高80~90 cm,冠径3 m。中心干较直顺,基部错生3~4个永久性主枝,枝展1.2~1.5 m,开张角度为80~90°,在其上两侧每隔20~30 cm配备1个中、小型枝组。中心干的中、上部选培7~9个单轴延伸、插空排列、生长中庸的水平小主枝,开张角度为90°,枝展1.0~1.2 m。小主枝两侧每隔20~25 cm错生培养1个单轴呈下垂状中小型枝组,枝组之间培留结果枝或小枝组。自由纺锤形,树高3.0~3.5 m,干高55~60 cm,有强壮的中心干,其上每隔15 cm左右错落着生1个骨干枝,全树共留15个左右。

2.1.2 适时修剪。一般果苗定植后,于90 cm处定干。春季时,对60~70 cm以上芽,间距15 cm进行刻芽促萌,夏、秋生长季当所抽生的新梢达到30-40 cm时进行扭梢、拿枝,同时使新梢分枝角度达到85~90°或90~100°,对生长较旺的新梢应2~4次扭梢、拿枝处理。第1年冬季修剪时,疏除60~70 cm以下枝条,对中干延长枝于中上部1/4~1/3处短剪,疏除竞争枝,其余新梢缓放不剪,并通过扭梢、拿枝等处理使枝条保持100°以上分枝角度,对过于密挤或粗度与主干相当的枝条进行间疏。通过上述处理使枝条间隔15~20 cm,呈螺旋形分布排列于中干上。以后各年冬剪方法与第1年基本相同。一般仅对中干延长枝进行短剪,其余枝条缓放。对过密、过粗分枝疏除,始终保持分枝与中干粗度比值1∶3,不超过1/2[1]。

夏季修剪进行除萌、拿枝、扭梢,控制枝条旺长,缓和枝势,促进花芽形成,培养单轴延伸结果枝组。对多年结果枝组,当结果枝轴粗度超过中干1/2时,进行疏除,以重新发新枝,培育新的结果枝组。纺缍形树形整形关键在于前期一定要注意培育强壮的中干,通过强壮中干牵制侧生分枝,缓和侧生分枝,促进花芽形成,以果压冠,达到小冠整形之目的。同时还应注意结果枝组的及时更新。通常结果年龄在5年以后就要进行疏除,并利用疏除部位所发新枝重新培养更新枝组,以保持中干与枝组的粗度比和结果枝组的年轻化[2]。

2.2 花果管理

2.2.1 疏花疏果。疏花时期为花蕾分离期至盛花期,越早越好,疏花时剪去花序上的全部花蕾。调查表明,未疏花疏果的果实着色指数为55.2%,疏花疏果达到标准的平均为86.6%。疏果在落花之后7 d开始进行,最迟在落花后30 d内疏完。长势旺盛,单轴延伸、下垂生长的结果枝组上2~5 cm的短果枝或6~10 cm的中果枝为留果主体,也应适当利用10~20 cm的中长果枝。规范疏花疏果,坚持以产定果法,一般留果22.5万~30.0万个/hm2。

2.2.2 果实套袋与除袋。花后1个月进行套袋,一般在5月15日至5月底结束,一般于喷药且药液干后再套袋,如2~3 d套不完,再喷1次药后再套[3-4]。也可以将纸袋放入甲基托布津500倍液中进行浸泡,使纸袋着药。一般在采收前30~40 d(9月中旬)除袋,选在阴天或10:00以前、16:00以后进行。

2.3 肥水管理

测土配方施肥是农业生产节本增效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是国家农业部和云南省农业厅列项组织实施的重大推广项目之一。一年中施肥可分为3次进行。第1次为3月中旬,结果树追尿素、复合肥各1.5 kg/株;第2次为6月初,追硫酸钾复合肥1.5 kg/株,再加入有机肥;第3次基肥是采果后至封冻前,施农家肥。叶面追肥可结合喷药进行[5]。同时保持田间水量为60%~80%。在7―8月全年集中降水时,对园内进行排水。

2.4 铺反光膜

7月至9月上旬在树冠下铺银色塑料反光膜,可使果实着色指数提高20%~50%[6]。

2.5 病虫害综合防治

苹果主要病害为斑点性落叶病、褐斑病、炭疽病、轮纹病等,虫害有金纹细蛾、食心虫、蚜虫、红蜘蛛等。萌芽前喷3~5 °Bé石硫合剂,花后到套袋前应及时喷施70%乙锰合剂300~4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等杀菌剂混入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虫剂(25%灭幼尿3号2 000倍液)、杀螨剂(20%扫螨净3 000~4 000倍液)为好,喷药要用小喷片,并要求花后7 d开始喷药。对果实全部套袋的果园,在套袋后可适当减少用药次数,重点防治树干部病虫害红蜘蛛等。喷2次杀菌剂和1次波尔多液即可[7]。对只有部分套袋的情况下,整个生育期要加强病虫害防治。除袋后要立即喷施1次杀菌剂,以50%多菌灵800倍液等无污染杀菌剂为好。

2.6 适时采收

适时采收直接影响着苹果的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据观察,红富士苹果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为着色最快的时期,在此期内采收越晚,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越高,因此红富士的采收期以10月下旬为宜[8]。

3 取得的主要成效

3.1 经济效益

昭阳区乐居镇建设苹果标准化示范园66.67 hm2,通过推广新技术措施,达到果园管理规范,科技含量和果品质量显著提高,总产值达817.5万元,产值从原来的4.8万元/hm2提高到122 625元/hm2,优质果比例从原来的55%提高到85%。2014年,在遭受了严重伏旱的情况下,丰产果园内平均产量达22.5 t/hm2以上,平均售价6.0元/kg,平均产值为13.5万元/hm2以上。通过这个标准化示范园的建设,辐射带动了全乡4个坝区村的苹果大面积扩大种植,为全乡的苹果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广大果农在种植过程中,不断学习、总结,提高种植技术,不断提高科技含量。项目的建设充分体现政府投入、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果业增效的作用,拓宽农村经济增收途径,增加农民收入。

3.2 社会效益

项目的实施,有效提高果农生态栽培技术,增强果农的科技意识、品牌意识、安全意识,项目的建设将带动全区苹果产业向标准化方向发展,为昭阳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开辟一条新的路子,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3 生态效益

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减少二氧化碳和增加氧气的含量,保护大自然,美化家园。

4 参考文献

[1] 王秀贞,杜义英.苹果优质高产管理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0(9):33.

[2] 李有法,陈守科,李雷雷. 苹果树生长习性及冬剪技术[J].果农之友,2008(12):16.

[3] 张瑞,傅占芳,付凤枝.果实套袋栽培管理技术及实施效果[J].农业新技术,2002(4):15-17.

[4] 姜召田,曲红云,吕熙江,等.套袋苹果的后期管理技术[J].烟台果树,2006(3):34-35.

[5] 盛炳成.红富士苹果[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6] 王志,闫忠业.富士系苹果的发展概况[J].农业科技通讯,2010(1):164-165.

篇9

1果树生产现状

“十一五”以来,景宁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主线,因地制宜积极推进果树生产发展,引入名特优果树品种10多个种类,32个品种(系),主要以早熟梨(翠冠)、板栗、甜橙、崭獭⑽赂獭⒂吞摇魁杨梅、黑李、葡萄、杏、枣和石榴等为主。水果业生产发展以来,成功注册了“农发”牌果品商标,制定了“农发”牌梨、李产品地方标准8个,多个类型的水果产品分别通过农业部及省、市无公害、绿色农产品认证,并多次在浙江省农业博览会上荣获农产品金奖、优质奖。

据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县果树面积达3753.33hm2,果品总产量逾7000t,总产值达1900余万元。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结构不合理,大宗果品比例高

一是高质量精品水果少,能够成批供货的优质果品数量有限,与市场需求相比,柑桔、梨和板栗三大树种所占的比例较高,葡萄、桃、鲜枣、枇杷等淡季水果品种占比重偏小。二是各树种内部结构不合理,有的品种单一,成熟期过于集中,品质不好,造成果品滞销、价格低廉,挫伤了果农的生产积极性。

2.2重开发轻管理,低产果园面积大

前些年,景宁县对乡镇有新开一片基地的考核任务,许多乡镇都利用广阔山地大力开展果树种植,但多数新开发基地立地条件差,建园标准低,特别是栽后的管理跟不上,出现重栽植轻管理的现象。果园开发好后无人抚育管理,造成很多果树生长质量差,低产果园面积大,占总面积的30%以上。使整个果树的产量偏低,效益受损。

2.3科技含量低,优果率低下

农民科技意识低下,技术能力差,管理跟不上,培育、嫁接、修剪、病虫防治等措施未有效落实。造成果品大小不一、形状不整齐、果面着色差、病斑、挤压碰伤、肉质发面、味淡、偏酸、香气不足等问题,果品质量参差不齐,优果率低,景宁县优质果品不到总产量的20%,高档果产量不到总产量的30%。由于品质不佳,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经济效益差。

2.4投入不足,建设资金短缺

农村农民资金有限,政府除了经立项的基地建设补助以外没有专项资金扶持,整个产业投入严重不足。造成开发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防灾抗灾能力不强,严重影响果园后期管理,缺乏必要的抚育管理经费,病虫为害严重;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培训和推广难以正常开展;果品的保鲜、贮藏能力弱,加工业滞后,商品档次低,生产、流通相互脱节。

2.5小农意识强,市场竞争能力弱

景宁县的果树生产多数由农户分散经营,只注重品种,忽略品质,各自为政,只顾当前,不考虑长远,缺乏战略眼光和市场竞争意识;同时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导致果品市场交易活动低效、市场竞争能力弱。

2.6新技术、新品种不能及时推广应用

农民对新技术的需求和技术人员服务农民的积极性相互脱节,使得许多果树栽培新技术不能及时推广应用到位。一些引种试种成功并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品种不能及时推广,往往造成品种结构调整滞后,产品销路不适,果品产量、质量无法有效保证,经济效益得不到提高。

3发展对策

3.1认清形势,明确发展方向

根据农业部提出的“一稳定,二调整,三提高”的指导思想,结合景宁县的立体条件和生产现状,加快景宁县果树生产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重点、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支撑、以产业化为目标、以农民增收为目的;充分利用山区良好的山地自然生态优势,合理布局,科学规划,依靠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强化服务职能,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投入,加强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示范与推广,提高产量和品质,努力推进产业化进程,实现果树生产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3.2发挥优势,树立发展信心

景宁县地处浙西南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壤肥沃,自然生态优越;加上景宁县是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具有独特的“畲族”风味,畲乡生态旅游红红火火,对发展生态无公害果品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发展空间。同时,景宁县近邻丽水、温州,与杭州、宁波、上海等大中城市较近,交通方便,为发展果树生产提供了销售市场保障。景宁县果树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3.3合理布局,突出发展重点

制订一个能适应市场变化和发展需要的长远规划,根据高山地区、中海拔和低山沿溪一带的不同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对发展的品种、规模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特别是要加强淮坑库区周边的调研,进行科学决策。积极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大力发展具有畲乡地方特色优势产品的开发和利用,选择的品种应注重名、特、优和反季节品种的发展,重点发展梨和板栗,加快发展葡萄、桃、鲜枣、枇杷等优良品种,不断提高优、新适应市场消费需求的品种比例,促进全县果树品种优化组合,提高种植效益。

3.4加大投入,增强发展后劲

果树生产是一项长期较高投入的专业性生产,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果树产业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性认识,把果树生产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协调部门配合,尽快制订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增加对果树生产的投入;加大扶持果树重点大户、示范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发展,把有限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充分调动群众生产积极性,促进果树生产的健康发展。

3.5科技引领,提高管理水平

积极实施科技兴果战略,向科技要品质,向管理要效益。要加强做好技术培训工作,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技术讲座、科技入户、示范指导等方式大力推广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提高果品种植、经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加速果树新品种的引试推广、低产果园的改造、无公害基地建设,建立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园区,发展大棚设施栽培、果园绿肥套种。严格按照各类产品标准和有关技术规程进行科学管理,综合采用良种壮苗、高接换种、配方施肥、疏花疏果、果园覆盖、节水灌溉、病虫综防、果实套袋等先进实用技术,全面提高种植科技含量。

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推广“四项”优果关键技术为基础,以果农增收为目标,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果农科技素质和务果能力;主抓果树防冻害工作,加强各类示范园区建设,突出示范效果,切实做好苹果、葡萄建园和冬季管理工作,确保果园投入到位,打实丰产基础。

二、目标任务

(一)切实做好果园冻害防御工作。

各乡镇要围绕“保护树体、增强抗性、防御冻害、减少病虫”的管理重点,组织果农做好埋土防寒,基部培土,树体涂白、清理果园等管理工作,在果园封冻前要尽快施入有机肥,结合冬灌,增强树体抗寒力,确保果树安全越冬。

(二)全面实施苹果优果技术。

各乡镇要把以间伐为主的“四项”关键技术普及推广作为今冬的工作重点来抓,消灭死角,全园推行,突出间伐,整体提高。对“间伐、提干、疏大枝”不到位的果园要加大改形力度,对已改形过的果园,要做好骨干枝的调整和枝组的培养及更新等精细修剪工作。今冬全县完成大改形12万亩,施肥20万亩,清园涂白25万亩,冬灌15万亩,间伐1.5万亩,刮老翘皮,果园深翻等措施到位率80%,真正把果园管理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三)建设高标准苹果示范园30个。

今冬全县要建设30个百亩以上高标准苹果示范园,总面积达到5000亩以上。示范园各项管理水平要高,修剪、间伐、施肥要规范,通过果畜结合,实现以果养畜,以畜促果的果园生产良性循环,发展有机生态果园,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扩大示范辐射作用,促进管理水平全面升级。

(四)抓好果业新建园管理

一是要完成今年6万亩果业新建园的幼苗埋土防寒工作,确保安全越冬。二是做好以“宽行距窄株距”模式的苹果幼园栽植,幼树修剪要因树造形,多疏少截,促进早成形。

(五)实施好2010年现代农业苹果项目。

在甘井同堤坊苹果项目区,要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各项目实施单位精心组织,强化措施,加快进度,限时限量,确保在元月20日前全面完成项目区果园田间道路铺筑,节水灌溉主管道铺设,果园间伐,精细修剪,清园涂白,施肥种草等工作。

(六)强化技术培训

邀请全国苹果、葡萄知名专家、教授来合举办大型培训班,果业技术干部送技术下乡举办小型培训会,讲解果园冬管技术,科学指导生产,开展培训会50场次,力争受训人数要达到1万人次以上。

三、时间安排

(一)宣传动员阶段。11月20日前,抓好两项工作:一是做好宣传动员培训工作,通过电视宣传、召开培训会等形式,统一思想,充分调动广大果农的积极性;二是逐级落实目标任务,全面安排部署,落实责任,为全面开展工作做好准备。

(二)组织实施阶段。一是12月10日前,完成今年红提葡萄新建园栽植任务。做好幼树修剪及树干涂白、埋土防寒工作。二是12月20日前要全面完成今年冬管工作各项任务重点在各苹果示范区、示范园和县乡村各公路沿线的果园要全面实施大改形、精细修剪、清园涂白、施肥和冬灌。

(三)检查验收阶段。12月20—25日,县政府将对各乡镇果园冬管工作进行检查。

四、技术要求

(一)苹果:

1.间伐:株间已交接的果园要进行间伐,乔化园亩株数控制在35株以下,矮化园亩株数控制在70株以下。

2.修剪:乔化园目标树形为小冠开心形,主干高度为1.2—1.5m,树高2.5-2.8m,每株选留大枝4-6个,扩大树冠,少疏多留,大量培养单轴松散下垂状结果枝组,结果枝组连续挂果4年后要及时更新复壮。矮化园树形以自由纺锤形为主,全树主枝控制在20个左右,要维持主干优势,均衡树势,疏强留弱,促其早果丰产。

3.肥水:土壤封冻前做好果园秋施基肥,以有机肥和化肥混合施用效果最佳。成龄树亩施有机肥2000-2500公斤,纯氮7-10公斤,纯磷15公斤,纯钾5-6公斤。幼树株施有机肥15-25公斤,尿素0.1公斤。适时灌好封冻水。

4.种草:实行行间种草,株间覆草。草种选择以白三叶草为主,每亩需2-3斤,雨后趁墒播种。

5.清园涂白:彻底清扫并烧毁枯枝落叶杂草,刮除老翘皮、腐烂病,清除病虫潜伏源,树干涂白高度1米以上。

6.建园:新建果园乔化园亩株数56株,即株行距3×4m;矮化园67-83株,即株行距2-2.5×4m,建园时挖大坑,施足充分熟化的有机肥,选择优质壮苗,确保建园质量。

(二)葡萄:

1.施基肥、灌水。

葡萄施肥水平与产量呈正相关关系。一般按照斤果斤半肥或斤果二斤肥施入优质腐熟的有机肥,同时配合施入氮、磷、钾复合肥,株施过磷酸钙3两、硫酸钾半斤、尿素3两。具体措施是距主蔓50公斤以外挖宽、深各50公斤的施肥沟,混合施入。施肥后,灌水。注意:随挖、随埋尽量不要;凉沟过夜,以免深秋降温受冻。

2.冬剪。

冬剪时间:我县冬剪的最佳时期为11月。冬剪后,晾嗮10-15天,准备埋土防寒。

结果母枝修剪:按照1米架面着生6-8个结果母枝的密度调节结果母枝留量、结果母枝更新采用单枝、双枝更新,结果母枝修剪以中剪(4-6芽)为主,中短结合。结果母枝更新要去弱留强,去上留下,去前留后。

延长梢修剪,根据架面空间大小,选择长、中、短梢修剪,以延伸主蔓,占满架面为准。剪口粗度0.8厘米。80厘米以下原则不留结果枝组。

3.清园

冬季要对葡萄园进行彻底清理。一要清扫残留枝叶,二要捡净病果,三要铲除杂草,然后深埋或烧毁。

4.埋土防寒。

葡萄修剪后,将枝蔓顺着行向一方下架,一株压一株主蔓理直,然后分段用草绳等将枝蔓绑好,并在主蔓茎部垫枕(土或草绳)防止主蔓茎部受压断裂。地区葡萄防寒土堆宽度一般1-1.2米,厚度20-30厘米。11月底完成埋土防寒工作。

五、工作措施

(一)强化宣传,提高认识。宣传动员是今冬果业工作顺利完成的前提。各乡镇要提早做好果园冬管前期宣传动员工作,要利用今年果价一路上场,果园收益增加,果业形势大好的有利时机,迅速召开动员会、现场会、培训会,利用电视、广播等形式广泛宣传动员,不断提高广大果农的认识水平,激发果农加强果园管理,加大果业投入的主动性、积极性,迅速在全县掀起果园冬管热潮,将果园冬管工作不断引向深入。同时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技术培训,果业局将组织业务骨干、务果能手巡回宣讲、培训,现身说法传授经验,讲解果业形势、前景,苹果、葡萄优果高效技术,防冻害技术,不断提高果园标准化管理水平,力求达到每百亩果园有一名合格的农民技术员,每户有一名会操作的技术明白人,全面提高科学务果水平。

(二)落实果树防冻害工作措施。各乡镇要高度重视,增强对预防果树冻害工作的认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做好果树防冻害工作。一是要灌足冻水。入冬前要对果园进行冬灌,一方面增强树体抗冻能力,另一方面利用水的比热大的特点增强果园对气候变化的缓冲能力,又可防止春旱和抽条。二是树体涂白。在冬季对主干、主枝、大枝进行涂白,高度不低于1.5m,对预防冻害效果好。三是果园覆盖。冬季在果园树盘上用作物秸秆,绿肥进行覆盖,一般覆盖10—20厘米,幼树可进行树行覆膜。有效提高地温。防止冻害发生。四是合理修剪。不要修剪过重,保证树体合适的枝量,有利于抗冻。对剪锯口要及时涂漆,防止水分散失过多,减弱抗害力。五是必要时进行熏烟,清除积雪,在寒流到来时进行果园熏烟,提高果园温度,下大雪后在化雪前清除树上积雪,防止消雪降温使果树产生冻害。通过以上措施的应用,最大限度地预防和降低冻害的影响,确保来年果树丰产丰收。

(三)狠抓示范园建设。今冬各乡镇要把示范园建设作为冬管工作的重心,明确任务,提高标准,力求高起点、高规格,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抓点带面,整体提高果园管理水平。。

(四)加大行政推动力度。各乡镇长是果园冬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成立专门的机构、落实人员与经费,层层分解工作任务,夯实责任,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确保以施基肥、间伐、改形、清园涂白,埋土防寒为主的果园冬管和新建果园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