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实验室规章制度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0: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研实验室规章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管理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医院或(和)研究院的实验室管理也是一门学问。现结合我院中医临床与科研实验室的情况,谈一点自己的管理体会。
1 制度与管理
有规矩才能成方圆,实验室管理离不开规章制度,要管理好科室和发展业务,就必须采取和执行合理的管理措施与规章制度。我们先后制定完善了生化实验室、免疫微生物实验室、血液体液实验室等各室的规章制度;制定了从科主任、主任检验师到技师的专业技术人员职责;制定了仪器管理、安全管理、纪律考勤、奖金分配、优质服务措施等各种规章制度与措施几十条。
当然,规章制度不是用来装饰门面的,有了制度就必须认真执行。制度目前人人平等,科(室)主任也不能例外,而且要带头认真执行。执行制度成功与否领导是关键。执行制度要奖罚分明,不怕得罪人,也不怕委屈自己,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论事不论人。执行制度贵在坚持,长期坚持形成习惯,习惯久了形成自然,自然而然以后人人就会自觉遵守。
科学规范的管理督促工作人员养成良好的技术状态和职业道德。规章制度紧紧围绕着“一切为了患者与临床,服务于患者与临床” 这一宗旨。我科(室)具有特色的十条优质服务措施,如函寄检验报告、上门服务、传真网络咨询服务等,一直坚持多年至今不懈,受到许多患者和亲属和好评,也先后分别受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重庆日报》、《重庆晨报》和《现代工人报》的报道赞扬。
2 实验室建设促进业务发展
实验室业务建设包括不断引进和开展新实验、新技术。作为中医单位的临床实验室,不但要满足临床和患者的需要,而且还要不断创新,创出自己的特色,也要有超越临床的勇气。实验室一方面借助现代化的仪器设备来发展和提高自己,另一方面要不断引进人才和外出学习,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同时,也要跟上科学规范的管理。近年来,我科(室)先后派出6人学习和进修,在读专升本4人,研究生毕业1人,大学毕业和中高级职称者占全科人数的80%以上。在仪器设备方面,我们先后引进和添置全自动生化分析仪2台、血液分析仪3台,以及基因扩增仪、尿沉渣流式细胞分析仪等仪器设备。编写并实施了实验方法和仪器的标准操作规程sop,开展了临床生化、免疫、细菌、血液、分子生物检测等一百多项检测项目,经济创收大幅增长,业务质量也得到很大的提高,连续多年获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常规化学质评优秀。
3 管理促进科研工作
篇2
【中图分类号】R86.5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363-01
学校要使学生健康成长,首先就要使教师健康成长;要使学生全面发展,首先要让教师全面发展;要通过动手能力开发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就必须首先开发实验教师的智慧和创造力。如何帮助实验教师全面成长,浅谈自己独特的做法。
医学是实践科学,我们作为实验教师认为,培养医学生的动手能力关键是把实验教师作为学校办学的根本,放在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首位。把人的因素当做管理之本,强化人的本性特征,以尊重人、关心人和信任人为学校实验管理的出发点,以造就人、成全人和发展人为学校实验管理工作的落脚点,把尊重实验教师、信任实验教师、培养实验教师、发展实验教师作为实验室管理目的和管理目标,使学校成为实验教师全面自由发展的场所,帮助实验教师全面成长。
我们学校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十分细致、完善的,大到实验教职工年度考核细则、岗位聘任办法,小到每个水龙头的管理办法,多达30多项。但翻遍这所有的规章制度,你所见的多是要怎么样,不要怎么样,切忌怎么样等字眼,而找不到一处处罚性的规定。谈及这点,我校主管实验室的领导认为,学校实验室作为培育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场所,有很多事无巨细的工作要做,实验室只有建立起完善、细致的规章制度,才能确保学生各项实验开展井然有序地高效运转。但是在人们主体意识、民主意识越来越强的今天,一味地用苛刻的制度、死板的规章去管理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师,管理就会失去其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就可能成为束缚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枷锁。
在健全、完善各项实验室规章制度的同时,努力营造一个平等、关爱、尊重的组织氛围,正是我校领导管理实验室的一大着力点。为此他们启动了以事业、情感、待遇三要素构成的凝聚力工程,时时处处体现对实验教师的尊重和关爱,尊重实验教师的人格,尊重实验教师的工作,激发实验教师的事业心、成就感,关爱实验教师事业上的需求、情感上的需求、生活上的需求。
帮助实验教师全面成长,还要着眼于实验教师的自我超越、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由于青年实验教师较多,无论是就为学校培养、储备所需人才来说,还是出于实验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都必须将对实验教师的培养、培训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而不能仅从使用的层面上来考虑实验教师的管理,不是把实验教师管理的目的仅限于实验教学任务的完成,定位于学生技能考试成绩与评比中获奖等急功近利的层次上。而是要把实验教师队伍作为学校最大的软件,把实验教师培训作为立校之本,兴校之源,努力使实验学校成为专业化教师的发展基地,名优实验教师成长的摇篮。“为此,学校确立了实验教师培训的内容:“即师德教风培训、教育理论培训、教学实践能力培训、教育科研能力培训、现代信息技术培训、提高学历培训”。学校实施了造就实验名师的“名师工程”和培养青年实验教师的“技能工程”。鼓励、支持实验教师在职业务进修。学校成立了教科研中心,创办了教科研杂志,注重加强与国内、外学校的交流与合作,从实验教学的“小空间”步入了教育的“大视野”。广泛开展了青年实验教师基本功达标竞赛,包括技能操作、普通话、微机操作、双语教学、教育教学表达能力、教育科研能力达标竞赛等。
篇3
关键词 实验室;废液;处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G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2-0005-02
实验室作为社会科技的主要源头之一,在我国科技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实验室随之涌现,就目前而言,实验室已经不仅仅是科研机构和学校的专利,更多的实验室出现在各种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事业单位中,这些实验室的存在,直接提升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对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大有裨益,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更是不能忽视。但是随着各种实验室的涌现,实验室废液问题也必须得到重视。
1 实验室废液以及管理现状
实验室废液通常而言总量有限,相对于工业废水来说,其总量几乎可以忽视;但是从危害程度上,实验室废液却必须加以重视。通常而言,实验室废液都具有相对高的浓度,并且由于是产生于实验阶段,因此其毒性以及挥发性等方面都并不安全。
高浓度的实验室废液,甚至会对排水管道产生侵蚀,并且如果存放或者处理不当,还有可能在存放容器中发生进一步的化学反应,其后果难以预知。此外,实验室废液有可能存在反应不充分的成分,甚至是未知成分,对于这类产物的性状特征都难以做到完全了解,因此对其安全性难以保证。并且在这种情况之下,其毒性与挥发特征等问题都不能有效落实,进一步阻碍了对实验室废液的有效处理。
目前实验室废液主要来源于学校、科研机构以及大型的工矿企业。对于学校而言,如果只是指导学生的实验,其废液通常成分相对简单,且通常处于安全状态,很多废液都可以直接通过给排水管道直接排出,并进入城市排水环境。但是对于有着研究性质的实验室,包括学校中的科研活动、科研机构以及工矿企业的实验室而言,其废液成分就要复杂得多。
对于实验室废液的管理和处理,目前在社会上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懈怠现象。虽然对于废液的危害性都有所认识,并且各个涉及危险化学物质的实验室也都建立起必要的规章制度对废液的流向进行控制,但是这些规章制度真正十分完善并且能够得到落实的却相对较少。很多时候都是依靠实验操作人员自觉遵守,而对于实验中产生的废液处理,也是一句实验人员的自身感觉进行判断。这种单纯依靠感官判断的方式,是目前实践过程中最为严重的问题。其次,实验室废液应当在进行合理收集整理以后送到相关有处理资质的部门进行集中处理,但是目前我国对于相关产业的发展一直不够注重,因此导致有些废液最终也难以找到能够对其实施安全化处理的部门,最终被迫直接进入城市排水系统。再次,实验室废液在存留以及排放的过程中,有可能通过其他途径对周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或者是对周围动植物或人类造成毒害作用,而我国对于这一方面的监管仍然极弱,迫切需要大力加强。
2 实验室废液管理状态改进分析
对于目前我国社会中实验室废液的管理以及处理现状,有必要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总体而言,当前首先应当着手改进的包括如下几个主要方面。
2.1严格执行并完善相应规章制度
我国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十分有针对性的实验室废液处理准则,但是在处理实验室废液的时候,应当重点参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4年颁布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实验室类污染环境监管的通知》,以及于2005年同教育部联合颁布的《教育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排污管理的通知》。虽然这两个仅仅是通知,但是给实验室相应规章制度的制定树立了良好的参照标准。此外,实验室废液想要直接进入城市排水系统,就必须遵从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规定,对废液中的各类污染物进行严格控制。
2.2规范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对于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一方面需要详细制定,另一方面需要认真落实,对于废液处理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进行简单处理就能够消除其有害性的废液,可以在实验室内部进行处理,然后才能允许其进入城市排水系统,必须要注意在进行处理的时候应当确定废液的自身状态以及属性,确保废液能够的正确的无害处理。对于不能够在实验室内进行安全处理的废液,必须统一分类收集,在确保不会互相发生作用或者交叉污染的前提之下,运送给有处理资质的合法组织进行深入的安全处理,并且缴纳相应费用。在废液未能得到良好处理的时候,应当确保其放置的安全性,防止出现交叉污染或其他事故,对于任何安全隐患都应当深入考虑并进行排除。在相应的规章制度落实的过程中,应当确立相应的处罚机制,对不能严格执行的组织或个人形成威慑作用。
2.3加强宣传
从安全和环境保护,以及社会责任等多个方面对相关工作人员展开宣传,在允许的前提之下,对于整个社会都应当施加必要的宣传力量,帮助构建对于实验室废弃液体以及物品的正确认识。对于学校,由于参与实验并且产生大量废液的实验参与者是学生,并且学生又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因此在允许学生接触实验用品之前,必须做好相应的教育工作,防止废液在没有得到安全处理的情况下进入城市排水系统或者环境。
2.4构建信息闭环
完整的信息闭环是能够有效执行监督职能的必要保障。对此,应当在妥善宣传的前提下建立起社会范围内的监督系统,并且建立顺畅的信息渠道,确保信息的快速准确传播,并且确保信息能够送达相应的部门。
3 结论
对于实验室废液的管理工作,是一个长期而且繁琐的工作,需要深入的考察具体的情况,并且有关管理制度和政策也需要不断随着现实情况进行调整。只有如此,才能确保实验室废液得到妥善的处理。
参考文献
[1]魏正妍,杨秀清.在研究型化学实验中培养绿色意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11).
篇4
关键词 生物化学 实验室 建设和管理
Biochemistry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Abstract Universities now increasingly emphasis 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efforts are increasing, laboratory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are also increasing, so the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problems of having to think and summary positive significance.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of Biochemistry Laboratory, from four aspects regulations, equipment, environment, safety depth study of the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laboratories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proces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issue, which has a positive development of the biochemistry laboratory role.
Key words biochemistry;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高校实验室是高校进行实践性教学、科学研究以及提供社会性技术服务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高层次创新性人才的重要基地,它在某种意义上直接反映了一所学校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以及管理水平,曾被誉为:高等学校的三大支柱之一。①因此,加强实验室的硬软件建设和管理,深化实验室的体制建设改革以及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是当前实验室建设的重要内容。
高校的生物化学实验室是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命物质的主要场所。生物化学实验室在开展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涉及较多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并且实验过程中常常伴随了高温、高压的特点,另外还会使用到易燃、易爆、有毒、强氧化性的试剂和药品,如果稍有不慎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加强生物化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对实验室的正常运转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②
生物化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是一个系统而庞大的工程,需要在发展中不断的进行改进和完善。因此,我们需要先从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入手,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深入管理的改革和创新,确保实验室科研工作顺利进行,最终达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目的。
1 建立健全实验室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制定的组织劳动过程和进行劳动管理的规则和制度的总和。一套规范合理的规章制度是让实验室平稳、安全、高效运转的前提,并且可基本上防患于未然。俗话说:“不成规矩,何以成方圆”,优秀的集体离不开一套健全的规章制度。因此,建立健全生物化学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2 加强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管理
仪器设备是生物化学实验室的利刃,如何规范合理的使用仪器让教学科研工作顺利进行是实验室管理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首先,需要建立各种仪器简单的操作规程卡片,学生使用仪器时可随时参照执行,让每位学生都能标准、规范、合理的使用仪器,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学生大量的仪器学习时间,还能减少实验室仪器的损坏率。其次,要让“小老师教学模式”成为实验室仪器管理的主导,④采取分类管理的方法,把每台仪器分配至小老师,认真把握好每一位小老师的岗前培训。而后让小老师们负责每一位新人的培训和指导,监督每位仪器使用者完成仪器设备使用记录,对于一些特殊仪器定期进行清理与维护,对于故障仪器及时登记、报修。这样不仅能够增强每位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每位小老师得到一次锻炼自己统筹全局管理能力的机会,还能培养他们互助的精神、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减少实验室的损失、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最后,根据学校对实验室仪器的总体规划和布局,积极配合学校进行统一的规划投入和管理,以求最大程度的实现实验室仪器的共享,从本质上提高实验室仪器的使用率。让实验室仪器高效、良好的运转,不仅能够促进不同实验室的交流,还能为教学和科研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 完善实验室的环境管理
实验室是科学的摇篮,是科学研究的基地,科技发展的源泉,对科技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高校对外展示自我形象的重要窗口。其中“人文环境”被誉为实验室灵魂,良好的环境基础是高校快速发展的基本前提。它主要包括外在环境和内在环境两个基本层面:前者主要体现在实验室的布置安排及卫生环境,后者体现在实验室的人文氛围。
生物化学实验室外在环境管理需要“立足现在,着眼未来”,根据实验室空间现状,结合本学科专业特点,合理规划布局。生物实验室和化学实验室应该严格区分开来,保证实验室的布置合理;确保实验室的通道畅通,无异味,安全标志醒目齐全;保证实验室水电等管线设施规范、完善;定期完成实验室安全防护设施与报警装置的检查、更换,保证事故抢救设施性能完好;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清洁和整理,确保实验室环境干净规范。
4 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是确保实验室安全的保障,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制,定期检查,积极治理安全隐患,对确保实验室的顺利运转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4.1 生物化学实验室药品管理
生物化学实验室在实验过程中所使用的药品,大部分对人体健康是有危害的,而且种类比较多,不容浪费和出错,所以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合理并安全使用和管理实验室药品具有重要意义。实验室应该具备专门的药品室,并在药品室设置一个放置危险品的专柜。药品的存放应该按照防止不同种类的药品之间相互反应的原则,实行分类编号放置。实验室管理员还应该定期对药品室进行系统的检查、打扫和清理。危险化学、生物药品的购买需要严格按照实验室需求合理少量购买,实验室成员使用时需填写“危险性药品领用申请单”,经实验室管理人员批准后才能领取危险品,使用完毕应后及时归还药品,严格建立起领用使用登记制度。另外,废液和废弃的药品也必须按照实验室标准回收处理,不得随意倒入下水道或倒入垃圾桶。
因此,生化实验室的药品管理应该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实行,尤其是对危险药品的购买、存放、使用以及日常管理中的各个环节,尽量做到尽早发现安全隐患,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4.2 消防设施、水电管理
生物化学实验室在实验的过程中不仅会用到诸多试剂药品,还会用到许多仪器设备。因此,每学期初都需要对实验室进行防火、防盗、防事故以及防灾害等各项防范措施的落实,妥善管理和使用相关的防火措施和安全设备,并且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和安全检查,如果发现安全隐患应及时整改,无法及时整改时就立刻上报相关安全部门,确保实验室场所及实验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
随时随地都需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教育,让他们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不变原则。从进入实验室起就开始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实验后需要关闭水电气等相关设备以及门窗等才可以离开实验室。时刻谨记“排除安全隐患,防范于未然”,才能真正做到防范于未然。⑤
高校生物化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繁多,需要实验室管理人员和成员以及相关部门的全力配合和重视。由于生物化学实验室的特殊性使我们必须立足于现在,着眼未来,建立一套易操作化、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并且能够不断改进的管理体系,让实验室成员能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改进、自我提升以及自我创新,最终实现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长久进步与发展。
注释
篇5
开放的内容和形式较单一。目前,我校因培养方案与实验教学大纲中无相应规定实验室开放的内容,致使实验室开放无法与实验教学的改革接轨,只是单一地以实验室开放项目立项的形式实施实验室开放,或考虑到大四学生要做毕业设计,所以优先选择能带毕业设计的教师所在的实验室开放,而这些实验室多是科研实验室,开放内容较集中在研究探索性实验。网络化管理平台薄弱。基于网络化的实验室开放管理系统可以对实验室开放的过程、质量进行全程监控,是实验室开放高效运作的重要支撑,目前部分高校还未购置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所以对实验室开放的管理还局限于人工操作,费时费力,收效甚微。
完善实验室开放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的主要措施
实验室的开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受牵制的因素很多。实验室开放不能照搬别人的模式和经验,必须探索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开放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理顺实验室管理体制学校应明确职责,完善实验室管理体系,实现对教学实验室、科研实验室和各级重点实验室的统一管理,逐渐构建多层次、梯度化的实验室开放硬件平台,资源共享,以利于学生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培养。完善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为推动实验室有序开放,高校应在实践过程中努力改进,建立较完善的实验室开放管理机制,制定“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管理办法”、“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申报指南”等规章制度。(1)实验室安全。随着实验室开放,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增多,应在实验室原有的规章制度基础上,进一步针对实验室开放制定和补充相应的规章制度,包括“实验室开放安全制度”、“药品试剂使用制度”、“仪器损坏赔偿制度”等。(2)明确职责。为了保证实验室开放的有效性,对实验室开放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类人员规定明确的责任,建立实验室责任制。专职实验技术人员负责组织开放课题的实施,包括开放信息、实验室开放中的仪器设备管理、药品试剂的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实验指导教师负责在开放过程中给予学生指导,督促学生有序进行开放课题研究,审阅学生提交的实验室开放成果。
为争取尽量多的学生参与到实验室开放中,学校应通过修订培养方案设立实验室开放条件下的创新学分,加大实践环节的学分比重,应对低年级、高年级和优秀生进行分层次开放,规定必须获得一定的基本实验学分、综合实验学分、创新实验学分才能获得学位毕业;组织学生开展各类学科的竞赛活动,如果在高水平的学科竞赛中获奖,在免试推荐研究生时给予适当倾斜,对获得各个级别实验竞赛奖项的学生,校、院两级在全校或全院范围内给予通报表扬和奖励;积极推进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申请到学校的创新实验计划项目,每个课题给予学生经费资助,申请到省级、国家级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在省、国家下拨经费的基础上,与“挑战杯”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作为培育项目给予经费配套资助。对本科学生发表的科技论文,按级别给予不同程度的物质奖励。
篇6
【关键词】基础医学;实验室;规范化管理
基础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的起始阶段,实验教学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高质量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还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树立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和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1]。在这个过程中,实验室规范化管理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基础,经过几年的不断实践,我们在原有工作基础上对基础医学实验室规范化管理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总结分析如下。
1建立和健全实验室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实验室标准化管理的前提,只有实验室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并从根本上防止和杜绝各类潜在隐患发生,才能可持续地加强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2]。我们根据基础医学各类实验室的不同特点,同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各类实验室规章制度,基本覆盖了实验教学及科研活动的所有环节,并将相关制度上墙,定期考核,根据出现的新问题及时对各类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和补充,形成了一套集人、仪器设备、所需药品和化学试剂以及安全管理为一体的综合实验室管理制度。我校基础医学实验室相关的规章制度包括:(1)基本规章制度:包括各类实验室管理守则、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准备和预试验制度、集体备课制度等。(2)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包括仪器设备招标采购制度、仪器设备运行登记制度、仪器设备借用和损坏赔偿制度、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与使用制度、报废注销制度。(3)实验药品及化学试剂管理制度:包括实验药品及化学试剂使用管理制度、实验室危险化学用品安全管理实施细则。(4)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各类实验室安全防护管理办法、实验室安全检查记录、消防安全制度。同时,学校组织对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和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和培训,严格实行实验室安全准入考试制度,做到一人一证,持证上岗。
2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医学院校的教学、科研团队中,实验技术队伍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各个学科之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交叉现象,随之而来,医学院校对实验技术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实验技术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和不断学习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而且还要拓宽知识面、掌握跨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既能做到“精专”,又要能做到“广博”[3]。为了构建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知识面宽、专业知识扎实的实验技术队伍,我校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持续的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我校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对实验技术人员进行终身教育。“请进来”,学校定期邀请高水平专家学者以学术交流,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等形式对实验技术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走出去”,学校支持和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到兄弟高校的实验室或有关企事业单位重点实验室参观、学习和进行交流,弥补自身不足,以适应新时期实验室工作的需要。(2)集中培训。对于多学科都适用的渗透性强的新技术、新方法及新设备,学校采取集中培训方式,使实验技术人员和授课教师能尽快掌握,这样既能促进传统实验方法的改进,使之适应实验教学改革的需求,又能在此基础上不断培养综合型实验技术人才。(3)鼓励实验技术人员积极承担和参与各项科研课题和教学改革研究,开发新实验,发明新专利,研制自制实验教具,参与编写各类实验技术指导教材等,对于取得优秀成果的人员给予一定奖励和资源倾斜,提高实验技术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水平。
3注重仪器设备管理及维护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和教学效果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精确、灵敏的实验仪器,因此必须对实验仪器进行合理配置和正确使用,加强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充分发挥其功能,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和提高实验教学效果[4]。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的做法为:(1)对已有的实验仪器设备,完善其使用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要求实验技术人员和授课老师必须掌握该仪器的功能、操作及基本维护,会处理一般的故障,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学生首次接触实验仪器时,老师要详细介绍操作方法并给予足够的时间练习,贵重或精密仪器应在老师指导下使用,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仪器损害或给自身安全带来伤害。课后,要求学生填写实验仪器使用记录,作为平时实验考核的内容之一。对于恶意操作或误操作导致实验系统软、硬件故障,根据情节轻重追究学生责任,并影响其实验成绩,从而达到增强学生爱护仪器的意识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2)新添置的教学实验仪器,先对使用该仪器设备的实验技术人员和任课教师进行规范化培训,在此基础上再按照已有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指导学生开展实验活动。
4保持良好的实验环境
整洁有序的实验环境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我们除了依据不同实验室使用要求,合理布置水电照明系统,安装通风、控温设备外,还配备了紧急淋浴装置、紧急洗眼装置等操作方便、简单可靠的安全防护及应急装置,以备不时之需。上课时,将实验设备和实验器材按不同功能有序排放,嘱咐学生将与上课有关的物品放在实验台的抽屉里,书包等杂物置于教室外的储物柜内,避免了实验台桌面的混杂无序给操作带来的不便和影响最终实验结果,课后安排值日学生做好实验室清洁卫生工作。实验室的整体布置合理,环境干净整洁,除了能给师生带来愉悦的心情,创造良好的实验氛围,激发学生实验兴趣外,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管理者对实验室的重视的程度和管理水平。实践证明,良好的实验环境不仅对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帮助,还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为其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一定基础。
5进行网络化管理,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当前社会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网络化管理,实现校内甚至校外优质资源共享,也是实验室管理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5]。我校通过构建网络化实验教学平台,初步实现了智能化、网络化的开放式实验教学,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工具进入网站查阅相关实验资料、课前预习观看虚拟仿真实验、实验操作录像、实验教案及实验课件,使学生在开展实验课教学之前就对整个实验过程和操作有一定的初步了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同时,实验中心建立一个实验室综合管理信息数据库,利用该数据库对各个实验室进行优化管理,资源共享,避免了实验室的重复建设,对于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合理地调配实验仪器和实验试剂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地深入发展,网络化管理模式将是实验室管理的趋势所在。高等医学教育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对基础医学实验技术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实验室技术管理人员必须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对实验教学的要求,认真总结将相关技术应用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实验室管理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就是实现实验室管理的科学化过程,发挥其在基础医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服务,是每一实验技术管理人员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6]。医学基础实验室标准化管理工作任务艰巨而长期,必须紧扣时代脉搏与时俱进,必须与实验教学改革相结合,才能推动医学教育改革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晓松,王涛,宋海星.基础医学实验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4):296~298.
[2]童学红,张丽娟,侯晓莉,等.医学机能学实验室标准化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4):148~149.
[3]史海峰.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4):223~225.
[4]王新均,王文兴,彭吉霞,等.机能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7(5):538~540.
[5]李会萍,吴永辉,杜晓玉.校级综合型基础实验教学基地建设特色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4):204~206.
篇7
一、实验室开放的形式和内容
由于高校性质不同,表现出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开放实验室,因此开放实验室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我院林业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是综合性开放实验室,为适应教学、科研对实验室及仪器设备的需求,更好为教学和科研服务,我们对林业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采取了全天开放的形式,即在实验时间、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对本科生、研究生及教师和科研人员全天开放。在开放的内容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承担林学、森林保护等专业本科生“生物技术概论”、“林木遗传育种学”、“植物病理学”、“昆虫学”以及研究生“林业生物技术”等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在实验教学方面,学生除了指定的实验项目外,学生也可以自选实验题目,自己安排时间,独立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
2.承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生“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科技创新课题(项目)和大学生“挑战杯”科技创新项目的实验和研究任务。林学院本科生每年申请获批的我校“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科技创新项目15~20项,大学生“挑战杯”科技创新项目3~5项,其中大部分实验研究是在林业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完成的。3.承担本科生、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实验研究任务。每年在林业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完成学士学位毕业论文实验研究的本科生约20~25人,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毕业论文实验研究的研究生10~15人。在本科生和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期间实验室全天开放。
4.承担教师及科研人员的科研项目的实验研究任务。几年来共承担国家“863”项目“耐盐、抗虫转基因杨树新品种的选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菌根真菌对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和生态系统重建的作用机制”、“落叶松-杨栅锈菌DNA多态性及小种SCAR标记”以及省部级课题和校内课题等15项课题的实验研究任务。
二、开放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1.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对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和研究人员全面开放,实验室的硬件环境必须要有保障。随着实验项目和实验时间的增加,在使仪器设备使用率提高的同时,对仪器设备的需求量(包括种类和数量)也会增加。所以,增加实验室经费投入,加强实验室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几年来学校及学院对林业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不断增加经费投入,先后购置了PTC-200,HybaidPXⅡ基因扩增仪、冷冻高速离心机、凝胶成像系统、电泳系统、细胞融合仪、分子交联仪、超低温冰箱、Leica荧光显微镜等大型设备30余台件,实验室目前有仪器设备90多(台)件,总价值133.6万元,可进行基因扩增、基因克隆、分子标记、原生质体融合、分子定位等实验和研究。除了保证本科生和研究生“生物技术概论”、“林木遗传育种学”、“植物病理学”、“昆虫学”、“林业生物技术”等课程的实验教学外,也为实验室对博、硕士学位论文以及教师和科研人员科研项目的开放提供了硬件保障。
2.实验室管理
实验室开放后,进入实验室的人数增多,实验项目及内容和实验时间也不尽相同,这不仅使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同时也给实验室的管理带来一系列列问题,因此开放实验室能否良好运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开放实验室的管理方面,先要制定相应规章制度,完善开放实验室管理体系和考核办法。我校实验室管理处对全校实验教学中心、专业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在此基础上学院又根据林业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开放的情况制定了实验室开放实施细则等相应的制度,其中一些规章制度直接上墙公示,使进入实验室的学生或其他人员能够随时看到并遵守这些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的建立为开放实验室的运行奠定基础,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细节问题需要考虑。如实验室的开放使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大大提高,但同时导致仪器损坏率也相应增高。由于学生对仪器设备不太了解,操作不熟练,造成仪器设备不同程度的损坏。即使是一些教师和研究人员也不一定对所有仪器都能熟练操作,由此导致仪器损坏率增高,增加了维修设备的费用。由于有些大型仪器不能很快修好,会影响实验的继续进行。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编写了《常用仪器使用手册》,挂在实验室墙壁上,并对初进实验室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培训。对于一些贵重仪器则在每台仪器上都配有详细的操作使用说明和要求,如《荧光显微镜操作规程》、《高速冷冻离心机普通操作规程》、《HybaidPXⅡ基因扩增仪操作规程》等。使用大型仪器要登记,并填写使用记录,做到责任到人,使仪器的损坏率明显降低。
三、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专业实验队伍和技术力量不足
实验室开放之后,实验内容增多,除了教学计划内的实验外,还有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以及学生申请到的“基地”科技创新项目和“挑战杯”科技创新项目,虽然这些项目都有指导教师,但教师不可能随时跟随学生进实验室进行指导,主要是靠学生自己动手、独立思考,因此随时会提出各种问题。实验技术人员不可能对所有的问题都能给予解答或解决。因此要使实验室做到全方位的开放,就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包括实验教师在内实验技术队伍。学校各级领导及管理部门应重视实验队伍的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在建立专业实验教师队伍的同时,鼓励实验室工作人员深造,提高学历层次。并建立相应激励机制,调动实验教师及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2.实验经费不足
实验室开放后,由于实验内容增多,而且很多实验是创新性、综合性实验,实验费用远高于传统实验的费用。实验经费不足,影响了实验的开出,达不到开放实验教学的目的。为了保证开放实验的正常运行,学校应设立开放实验室专项基金,从源头解决制约开放实验室的问题。对科研项目的开放项目,学校或学院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如一些仪器设备的有偿使用等,以便给实验室一定经费支撑,保证开放实验室的正常运转,使其进入良性循环。
3.要找到有效的实验管理方法
篇8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问题和不足;改革原则;改革措施
一、绪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新世纪越来越成为科技人才实力竞争的年代,为促进我国科技水平的发展,需要培养大批的高素质人才。[1]因此,实验室培养人才的重要性体现了出来,实验室是培育具备创新能力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将极大地影响教学及科研的水平,要积极促进实验室的管理改革,努力培养符合国家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目前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实验室的建设及管理工作得到了极大地发展。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许久以来实验室只是作为理论教学附属的地位还没有完全改变,管理工作仍然缺乏总体和系统的规划与安排,依旧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2]
(1)认识仍然不到位。某些领导对实验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够重视,甚至认为目前的实验室工作无关大局,可松可紧。而这将严重影响学校的教学水平和科研工作的展开,从而无法发挥实验室的投资效益。[3]
(2)投入的经费不足。虽然目前已经加大了对高校研究工作的经费资助,但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投资的速率。某些地区实验室经费不足,致使实验设备陈旧、老化,实验设备相对分散,影响了正常的实验教学。
(3)人事制度的改革缺乏力度。许多高校实验室尚未开展相应的管理改革,师资力量日渐缺乏。对于授课老师及技术人员的待遇及晋升制度不完善,降低了实践教学及科研的积极性。[4]
三、实验室管理改革的原则
对于目前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有必要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管理改革,以期能更好地规范实验室的管理,完善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和维护实验室的正常工作秩序。[5]
(1)能保证发挥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等功能。实验室是宝贵的实践基地,是创新发展的地方。实验室改革的目标,即构建一个满足学校实践教学、方便研究人员的科研创新和满足社会人员需求的规范化的实验场所。
(2)有利于提升实验人员的综合素质。实验室的应用离不开高素质的实验人员,实验人员的素质将直接决定实验室的使用水平。因此,实验人员要具备较高的理论基础,更要拥有过硬的操作能力,有较为全面的整体素质。[6]
(3)保障实验室发挥综合的效益。实验设备、用房及人员的调配要科学合理,避免低水平利用的浪费,努力提高利用率。在保证校内使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对外服务,努力构建综合性的富有效益的实验室。
四、实验室管理改革措施
(1)理顺并发挥管理部门的作用。实验室的基础条件需要建设,但管理工作更要特别重视,它将关系到实验人员能否发挥创造的积极性。做好管理工作的前提是理顺实验室的管理机构。理清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各部分的合力,共同做好实验室的各项工作。[7]
(2)设立实验技术关键岗,优化实验队伍并提高职业水平。在实验的教学技术、公共服务及仪器设备的管理等方面建立关键岗位,人员坚持公开招聘的形式,竞争上岗。实行岗位在即津贴在,考核不合格者下岗等机制,促进实验队伍热爱岗位,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全面素质。要以人为本,建立奖励机制,提高工作的积极性。
(3)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实验室内部的规章制度能够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转,科学而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和科研工作。同时能够实现实验室的合理科学管理以及促进实验室现代化的建设。根据国内外的实验室建设实践,并广泛征求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出符合需求的规章制度,对实验室进行规范的管理。
(4)充分利用实验室优质资源开展对外服务。在这个充满创新的时代,实验室不应该只服务于学校,更应该扩展应用范围,全面利用现有的资源,开展对外的服务。要将闲置的优势实验室资源充分利用起来,通过对外的服务,使实验室实现自主的发展和自我的进步。[8]这样可以有力地支持学校的教学实践活动和科学研究活动。
五、总结
实验室是培养动手型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地方,当前的实验室经过往年的改革管理方面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仍然不理想。因此,要进一步深化实验室的管理改革,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本文指出了当前实验室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就此提出了实验室管理改革的原则及措施,从而充分发挥实验室的创新作用,为培养人才贡献基础和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树郁,林明河.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和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02):6-8.
[2] 段尊群,刘志强.创新实验教学及实验室管理改革探索[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128-130.
[3] 何文锦,代容春.探讨高校实验室体制的改革与发展[J].引进与咨询,2003(02):38-39.
[4] 曹爱文,江立文.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实践[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S1):118-119.
[5] 王煌.创新是推进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的密钥[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04):1-5.
[6] 王连之,镇真柏,胡志强.加强实验室建设,构筑创新大平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07):136-139.
篇9
1我院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室的建设探索
1.1加强我院师生对运动生物化学这门课程的认识运动生物化学是运用生物化学技术来探讨运动员运动时体内化学物质变化规律的一门课程,是医学、生物学、化学、体育学的交叉和融合,对于指导运动训练、进行训练监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对竞技比赛的成绩提高有十分明显的作用。体育类学生对运动人体知识的缺乏将是无法想象的,因此,加强我院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对运动生物化学这门课程的学习,才可能使他们更好的了解人体机能并将知识应用于平时的训练当中。
1.2加大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室的经费投入经费投入包括对实验室软硬件的投入。实验教师、专职实验技术人员的引进往往是高师体育院系不甚重视的[1]。引进优秀的体育专业人才来提高我院运动生物化学方向乃至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师资队伍的素质是不可或缺的,我院要抓住新校区实验室建设的机遇,适时引进更多的实验教学人才,这是我院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室建设当中最重要的一环。硬件的投入应着眼于传统的经典设备和目前国内外先进的仪器,例如,血乳酸的测试仪器可选择体育界经典的YSI1500血乳酸测试仪。实验室的经费投入应合理、持续,使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室能不断壮大,发挥其功效,为体育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1.3坚持科学管理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室实验室建设之后并不能一劳永逸,而是需要科学的管理,科学的管理要依据合理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包括实验室的一般制度,对于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室还应有特殊的制度要求,要保证参与实验人员的安全性,如一些有毒、有腐蚀性、挥发性化学药品的存放、取用及使用后的废液处理等等,规章制度必须健全和细致,而且具有执行力[2]。
1.4加强实验室的日常维护日常维护是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室可持续发展的重心,不仅要对实验环境,而且要对实验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我院地处湿度较大的海南省,在保持实验室恒温恒湿的条件下,要定期进行仪器设备的检查和防潮,以保持仪器设备的精密度,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1.5以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网络与资源建设项目为契机,打造实验室的网络平台高师体育院系实验室网络平台建设对实验室的教学和科研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为师生提供一个交流和沟通的平台,而且对宣传实验室、与兄弟院校实验室进行资源交流共享有很大帮助。我院紧抓实验室教学示范中心网络与资源建设项目的契机,建设运动人体科学实验网络平台,既可填补我院实验中心网络建设的空白,又为我院师生的实验学习起到了辅助作用。
1.6正确处理运动生物化学教学和科研的关系教学和科研是高校职能的左膀右臂,缺一不可。我院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室在建设和发展中两方面都要重视,在结合学院自身现状的情况下,可先以教学为主,培养学生对运动生物化学实验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再逐步启发他们的思维,进行一些简单可行的实验,从校级课题开始做起,形成一个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由表及里的学习过程,从偏重教学向教学科研并重发展。
1.7我院实验室建设过程中要多与本校生物系实验室、海南医学院生化实验室等实验室建立起交流合作关系我院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要多吸取本校生物实验室的经验,建立起校内合作机制,一方面可以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可以使体育类学生感受和学习到生物专业对于实验的严谨性,这对于我院实验室的发展是多多益善的。另外,在校外与海南医学院生化实验室的交流沟通也是实验室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方面,他们有先进的仪器设备,能够提供高端的生物实验技术,这些都是值得学习和交流的方面。
2结语
篇10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安全;内容;建议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9-0201-02
随着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大幅度增加、教学与科研活动对实验室资源的依赖性增强、实验室开放性和共享性程度提高,实验室火灾事故、爆炸事故、毒害事故、机电伤人事故和设备损坏事故等也时有发生[1]。加强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不仅是教学、科研顺利进行的保障,也是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
一、实验室安全管理内容
(一)一般性安全管理
主要指防火安全、电气电路安全、仪器设备使用安全、个人防护措施、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操作规范、紧急预案等。实验大楼建设要充分考虑实验室的通风、照明以及温度、湿度控制等设施,电路、水、气管道布局安全、规范,有防火、防爆、防盗、防破坏的基本设备和措施等。
(二)化学品安全管理
主要包括化学品的种类与特性、化学品的储藏与使用等,特别是危险化学品。目前,高校实验室已逐步成为事故发生的高危区域,各种实验室特别是化学生物类实验室成为存在隐患最为突出的场所,实验室每天使用的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和易制毒的化学品种类不计其数,如果在管理上稍为不慎,处理方式稍为不当或不及时,都有可能酿成灾难,严重威胁学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学校的社会声誉。
(三)生物安全管理
主要包括生物制剂安全、微生物安全、人体血液/体液安全、传染性生物防护与控制等。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的生物安全问题不断出现,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污染都可能构成极大的危害。近几年,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条例和法规,以法律形式对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进行了规范,主要包括《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233—2002)、《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50346—2004)、《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办法》、《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l9498—2004,2008年修订)等。所有这些法规政策标志着中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生物安全认可工作进入了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阶段。
(四)辐射安全管理
主要包括激光辐射安全、X射线安全、电磁辐射安全、辐射性物质与防辐射措施等。为了加强对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污染防治,国家颁布了《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和防护条例》等文件。2004年5月起,国家环保总局、公安部和卫生部联合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为期8个月的“清查放射源,让百姓放心”专项活动,这表明了国家对放射源管理工作的重视。高校作为中国科学研究的中坚力量,在较多领域使用了核技术,因此也存在着如何加强放射源管理的问题[2]。
(五)废弃物安全管理
包括普通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化学品废弃物处理、生物废弃物处理、辐射材料废弃物处理、锐器废弃物处理、混合废弃物的处理等。
2005年7月,教育部和国家环保总局针对高校实验室的排污问题,联合下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排污管理的通知”,把高校实验室的环境保护工作提到了学校管理工作的议事日程上,成为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教学科研校园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分别于2005年8月和2007年9月通过并实施了《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和《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但很多高校的化学实验室对废弃危险化学品仍未按该办法处理。部分高校即使在由指定人员收集后,仍然由于处理费用昂贵的问题,将收集后的危险废弃物低价交由不规范的公司运走,其最终结果还是倒入室外某个固定的场址,这对排放点的土壤和地下水将造成更加严重的点源污染[3]。
(六)高温高压设备安全管理
包括各种气瓶、高压反应釜、气体发生装置、高温设备、高真空设备等设备的区分、使用时注意事项、日常维护等。随着高校实验室在教学科研工作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实验室承担的任务和拥有的仪器设备逐渐多样化,各种高温高压等特种设备在实验室中时有发现,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也呈现出来。2009年5月1日,国务院出台新的特种设备管理条例并正式实施。条例提高了特种设备事故的等级,提高了处理事故的部门级别,只要锅炉爆炸有人员伤亡,就要成立省级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同时对管理部门的监察人员也提高了问责力度,这充分说明国家对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的高度重视。
(七)信息安全管理
信息安全保障实验室信息资源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等,关系到实验室良好有序的发展。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4.1.6条款要求“实验室及其人员对其在检测和/或校准活动中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负有保密义务,并有相应措施。”为此,实验室应制定有关的措施或文件,并有效实施,以保证利益不受侵害。
二、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探讨
(一)完善安全工作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
研究表明,思想上不重视和管理不善是引发各类事故的主要原因。据中国火灾事故资料显示,90%以上的事故与人的错误有关[4]。因此领导重视,责任明确是安全工作的关键。管理首先要解决体制问题,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要完善安全工作体系和责任体系,可采取“学校归口管理—院系集中管理—实验室具体管理,责任到人”的管理模式,成立各级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责任分工明确的安全工作管理队伍,明确各个层面所应承担的责任及应履行的职责,并签订相应的安全承诺书,确保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不留真空地带。
(二)树立安全环保意识,加强防范措施
实验室管理要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重视实验室安全防范措施的建立,以“防患于未然”为指导思想,对实验室、实验仪器和实验操作进行分级管理,划分出实验室安全监控重点区域,区别对待。针对不同实验室或区域特点,了解可能导致事故的因素,并采用事故树[4]分析方法,获得各种因素的影响因子,以及每种因素发生后可能导致的破坏范围及威力,针对性地布置各种防范措施,真正做到对症下药。
(三)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的制订是系统管理的起点,也是监督管理的基础。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有其因果性、潜在性,必须要研究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原因、表现形式以及类型,从而探讨各种消除、控制事故发生的方法,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5]。为此要狠抓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的建设,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以达到规范、约束并指导实验室安全管理行为的目的,为实验室安全提供重要的保障,为教学科研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四)组织各种安全教育,加强实验室日常培训
实验室安全管理要“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安全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认识和安全素质,是防止各类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6]。实现实验室的安全工作目标,不能仅靠赋予师生管理责任,还必须组织各种教育,更重要的是加强实验室日常培训。
学校应在两个层面上开展安全教育工作:(1)学校层面:一是对师生开展常规性安全知识教育,内容涉及安全规章制度、消防知识、案例教育等;二是对师生进行相应的技能培训,例如灭火器使用、报警、火灾逃生等,并且定期组织演练。(2)学院层面:组织学生学习掌握实验室仪器设备设施特别是特种仪器设备和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规范、化学试剂的使用与保管规范、实验操作规范以及实验室内部的管理规定等。与此同时,还应该注重对师生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考核,以促进全校师生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责任意识,掌握各种规章制度、规范与技能。
(五)加强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
实验室安全文化作为实验室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在中国高校实验室中的应用还存在许多空白点。借鉴各行业的先进经验,构建实验室安全文化体系,充分发挥文化的“软管理”作用来激发师生内在积极性,可以促使师生主动遵守安全规范,自觉消除安全隐患。结合不同实验室特点,建立实验室安全视觉识别系统(主要包括安全色、安全标志、警示线、警示语句及根据工作场所、设备和产品等特定条件下所衍生、组合的各种警示标识),能够形象地传达安全管理理念,提高安全视觉标识的统一性、标准性、系统性和艺术性而具有良好的宣传效应。它能使人感悟到安全文化的个性与内涵,其传播力量与感染力量最为具体而直接[7]。
总之,实验室的安全与环保工作关系到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是创建“平安校园”与“和谐社会”的基础,是中国高校迈向世界一流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与环保工作涉及面广,责任重大,需要多部门的重视和协调。目前我们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所开展的工作与国外相比还有差距,仍需要实验室管理部门和实验室工作人员齐心协力、集思广益、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五一.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概论[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6.
[2] 王咏妙.对高校实验室辐射安全管理的探讨[J].实验室科学,2008,(4):91-92.
[3] 朱丽华,徐锋.中国高等学校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8,(3):40-42.
[4] 王同顺,赵素然.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 保证师生的生命安全[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04,(6):143-145.
[5] 王立达.成教学院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1):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