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防护问题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0: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防护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安全防护问题

篇1

关键字 电力调度自动化;安全防护;技能培训;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TM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3-0047-02

1对电力调度自动化进行安全防护的意义

电力系统的发展促使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在迎接新的发展与机遇的同时,电力调度自动化的安全防护问题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现阶段,电力调度中心的任务不再是单一、独立,调度中心的内部包含有多类型的应用系统,需要各个系统间协同工作,实现数据的快速交换和共享,大大提升了电力系统运行环境的兼容性。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是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不管是技术方面、系统规格方面,还是在运行管理方面,都在不断升级和完善。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同时,对其进行安全防护也变得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所有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加强安全管理意识,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2电力调度自动化安全防护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电力调度自动化安全防护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2.1工作人员管理方面存在问题

工作人员作为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直接管理者,时刻影响着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工作状态,对于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安全防护责无旁贷。首先,存在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的问题,信息技术的更新非常快,这也就要求各岗位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加强专业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一些工作人员对于设备的操作方法不熟练,缺乏灵活应变的能力,出现安全问题时不能够及时妥当处理,导致出现电网安全问题。同时,一些工作人员工作的时候比较随意,缺乏安全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本身就是个复杂的系统,如果工作人员粗心大意,不注重工作细节的话,特别是现在各个系统间联系非常紧密,一旦一个系统发生故障,就有可能导致所有的系统出现故障,造成电网安全事故。另外,电力公司在人员管理方面也比较疏忽,管理方面存在很多漏洞,职责划分不明确,导致调度人员不清楚自己的职责,容易出现角色错位,不能够在岗位上发挥积极作用,这些现象都严重影响了监控和调度的安全性。

2.2系统本身存在问题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更新速度比较快,特别是现在一些电力公司还处在从传统的电力调度向电力调度自动化的转型期,所以,系统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需要各种硬件支持,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是二十四小时不间断运行的,长时间的超负荷运行以及一些自然因素和外部因素对系统设备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导致系统设备出现了老化现象,对系统的安全运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执行的是无人值班模式,这能够减少一定的工作人员,但是,在建设该系统时,由于施工不够细致认真,导致系统中留下了一些安全隐患,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另外,系统设计方面也存在问题,例如,告警的信息特别多,有些告警信息是无用的,有时候就很容易把真是安全事故的信号给忽略掉,从而无法监控到安全事故。

3电力调度自动化安全防护问题的解决措施

针对电力调度自动化安全防护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可以提出如下几点解决措施:

3.1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电力公司要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参加培训,加强调度中心、监控中心、远程中心的工作人员的操作技能,更新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使他们掌握的只是能够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满足自动化的操作需求。既要让工作人员掌握最新的理论知识,也要让他们拥有实际操作的能力,这样他们才能够在工作中灵活运用。拓宽工作人员的知识面,让他们能够具备协调不同专业的能力。同时,还要形成切实可行奖惩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

3.2强化运行管理,防患于未然

提高运行管理水平,能够有效提高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安全性。首先,要健全管理制度,在管理上做到有章可循,实行制度化的管理。其次,要明确各岗位工作人员的职责,各司其职,确保各项工作都能认真完成。第三,要定期对系统设备进行检查,及时更换老化的设备。对系统本身存在的问题要求技术人员及时处理,防止出现漏洞。

4结论

为了适应现代化的发展需求,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也在不断更新完善,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认真落实安全防范工作,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为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利成,电力信息安全分析及解决方案探讨.华东六省一市电机(电力)工程学会输配电技术研讨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2004:55-56.

篇2

关键词:政务网站;安全防护;安全对策;解决方案

一、政务网站安全现状

互联网应急中心(CNCERT)每月的互联网安全报告数据统计,2016年7月互联网网络安全状况整体评价为中,政府等网站是不法分子攻击的重点目标,安全漏洞是遭遇攻击的主因,被篡改政府网站数为140个,被植入后门的政府网站数为241个,占被植入后门网站的比例2.9%上升到3.5%。为强化为了强化网站管理,网站管理部门制定了一些制度完善管理,如对网站信息的采集,审核,使用和环节进行规范并保证信息质量和保密,确保信息安全可靠。同时采取了一些技术措施和手段保障网站安全。

二、政务网站安全问题

(一)管理层面

认为搭建完政务网站就已实现网络化发展,缺少长远规划,缺乏后期系统化、制度化管理,难以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持续更新的安全策略。新模块在使用前缺少安全评估。安全应急预案不全面,主要是范围不全面,针对性不强。

(二)技术层面

政务网站技术管理要不断优化及创新。当前政务网站技术管理落后,安全技术应用有限,导致管理的实效性较弱。部分政务网站网络防御系统落后,存在网络、服务器安全漏洞的情况。

(三)人员层面

部分政务网站投入运行后,没有一个专业的技术管理队伍进行日常管理,专业管理人才短缺,管理的专业性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四)制度层面

我国制定的关于计算机或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正式法律较少,在针对网络入侵的侦查、、量刑上存在一定困难。

三、安全策略与安全防护体系

(一)安全策略。

1.制定切实可行的政务网站安全标准规范,在其建设和运行时需遵循相应的安全标准,最大程度地减少网站安全事件发生。

2.建立应急预案。政务网站根据可能出现的各类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当出现突发事件,启动该事件的应急预案进行处理,处理后及时的对处理效果进行评估,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3.加强技术防护。政务网站运用入侵检测、防火墙、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病毒防护等技术手段来提高政务网站的防护能力。

4.专业队伍建设。组建政务网站技术运维团队,采用最新安全技术和方法培训,使技术管理人员掌握新技术原理并能熟练运用。同时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加强政务网站的炔考喽焦芾恚提高内部控制水平,防止内部风险的发生。

5.加强法制建设。立法机构出台关于网络安全的法律,以法律形式规范网络使用,保障网络安全,同时加大对网络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

(二).安全防护体系

安全防护体系包括物理、网络、应用和主机数据安全。

1.物理安全。避免政务网站出现的各类硬件故障。对于政务网站关键应用,应采用双机热备,定期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

2.网络安全。在网络部署上遵守能不对外开放的服务器,尽量不对外开放的原则。针对政府网络系统中内部局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三大区域之间,都部署了防火墙或网闸,依据安全政策对出入网络的信息流进行控制,有条件地允许、拒绝、检测或过滤信息。通过专业的漏洞扫描软件对网络设备及服务器系统进行扫描,及时发现安全漏洞。部署网络安全审计、内容安全管理、防病毒服务器等网络安全产品,构建严密安全保障体系。

3.应用安全。采用页面防篡改系统,对网站的全面监控,对网页应用漏洞进行预先扫描,实时捕获篡改事件,并在第一时间对发生自发的网页进行自动恢复和报警,同时具备对SQL注入、跨站脚本等入侵动作实时阻断,达到事前、事中、事后的防御效果。

4.数据安全。通过网络安全域划分,对数据库的访问权限做最为严格的设定,最大限定保证数据库安全。对于关键数据,增加交叉认证保证更高的安全性并定期对数据库备份。

政务网站是连接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一座桥梁,为地区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持。构建安全的政务网站,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张婷 . 刍议网站的分类、组建、管理及维护 [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28).

[2] 于艳杰 . 网站安全防范浅析 [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16).

[3] 史京 . 网站安全维护的问题与建议综述[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6(04).

篇3

网络时代的到来,虽然可以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非常多的便利条件,但是网络本身的开放性,会直接影响到人们在使用网络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计算机网络工程安全防护措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保证网络的安全,其中会涉及到各种不同类型的软件、硬件以及网络共享等很多方面的资源内容。由此可以看出,在实践中,要想从根本上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就必须要对网络使用过程中会涉及到的硬件、软件等进行综合分析,同时还要提出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这样才能够实现对数据的保护,尽可能避免数据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影响。与此同时,通过这种方式在其中合理的利用,还可以避免网络数据出现严重的泄露情况,为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效保证。

1.1病毒入侵

现阶段,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以及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在对当前存在于其中的网络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时候,要结合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够对各种故障问题进行准确有效的定位和分析。当前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计算机黑客的侵入,同时还有各种不同类型的病毒攻击等。黑客在其中主要是通过对木马病毒的植入和利用,对一些企业或者是国家的重要机密资料进行非法入侵和盗取。另外,还会通过非法入侵,直接导致计算机网络系统受到严重损坏影响,严重时直接会导致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受到严重威胁

1.2网络操作系统及软件存在的问题

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我国计算机行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影响和作用,尤其是当前科学技术的水平提升,在无形当中会促使计算机的整体水平也一并随之得到有效提升。但是在与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分析的时候,发现该技术在不断提升的时候,计算机的网络编写或者是软件设计等整个过程存在着非常严重的问题和缺陷。有很多黑客直接抓住软件编写设计中存在的一些漏洞或者是安全隐患问题等,将各种不同类型的病毒直接植入到计算机当中。由于计算机病毒本身具有一定的破坏性、感染性,甚至部分病毒还具有传染性,同时这些病毒本身具有非常强的隐蔽性特征。只有在一些特定的条件下,这些病毒才能够实现被复制或者是传播,这样很容易直接导致计算机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受到严重的阻碍影响,对整个计算机系统的运行效率以及使用性能等也会造成严重的威胁。

1.3网络资源共享潜在危害

计算机网络在构建和具体应用过程中,通过网络资源的共享和利用,可以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以及学习等带来非常多的便利条件,但是这种共享平台在应用时,本身存在的风险问题也比较严重。特别是对于一些异地的用户而言,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的特征,所以在这一背景下,可以从中获取到各种不同类型的资源。也正是由于这种共享平台的存在和利用,给一些不法分子带来了可乘之机,这样会直接导致网络信息在传播以及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遭受到严重的威胁和影响。这些不法分子在获取网络共享信息资源的时候,很有可能会恶意对其他人的信息数据进行攻击,这样不仅会直接导致用户在使用网络时的安全性无法得到有效保证,而且这些公众数据如果被这些不法分子利用,那么很有可能会导致部分企业,甚至是国家的经济效益遭受到巨大的影响。

2针对计算机网络工程安全防护问题的解决对策

2.1安装各种杀毒软件和防火墙

为了有效保证网络信息的使用安全性,需要安装各种杀毒软件及其防火墙等,也可以通过数据加密等操作技术来加以保障,用户可以通过使用特定的杀毒软件来有效保证网络信息的安全性。计算机防火墙主要是对计算机系统内部网络病毒进行有效的隔离以及消除,是保护网络安全运行工作的重要方法。通过防火墙技术有效应用,可以将网络当中存在的一些非法数据,以及非法信息篡改等相关病毒进行限制和消灭,有效限制外部用户的信息访问,进而避免了网络当中黑客对计算机不法入侵。除此之外,通过杀毒软件的有效应用,也是一种高效便捷的计算机防护方法,用户可以使用杀毒软件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周期性检测,同时对一些重要的计算机软件进行有效的升级,第一时间查出到计算机网络当中的一些非法信息问题,保证了整个计算机的安全性。除此之外,为了保证计算机网络运行工作的安全性,用户方面需要运用相关的加密技术方法,通过数据加密技术,可以有效保证用户自身信息的安全性,在数据的加密方式上主要分为三种形式,即链路加密、端点加密和节点加密。链路加密方式,主要是指信息传输过程中,保证整个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端点加密主要指的是数据以密文形式存在,节点加密主要是保证信息链路传输过程当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2提高网络工程的安全管理水平

在针对网络工程安全所存在的问题,需要对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设备进行有效的安全防护以及管理工作,一方面来讲,提高软件设备的防护管理工作,需要不断提高对各种应用软件以及运行系统的安全审核工作。通过计算机内部的病毒查杀软件以及防火墙的有效应用,可以有效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周期性对计算机网络当中的安全漏洞问题进行监测和检查,比如计算机网络在使用过程当中出现信息病毒,或者是U盘感染病毒等,用户端需要及时的制止病毒的传输途径,并且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对一些来历不明的硬盘以及相关的软件程序进行充分的检测,保证软件信息安全之后才可以开始后续的操作,必须要拒绝一些陌生邮件或者是来历不明的程序侵入到自身的计算机网络,有效保证个人信息的安全性,防止重要数据被不法人员所窃取。计算机用户方面在使用计算机网络公众需要对。数据进行有效的备份,建立起安全有效的数据信息备份系统,在工作过程中对一些重要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有效防止网络当中的不法软件最重要的信息产生侵入,或者是恶意的篡改。

2.3加强计算机网络运行系统的稳定性

计算机网络系统作为一个比较庞大的信息智能化系统,在自身的构成结构上除了软件方面,还涉及到了大量的外部硬件设施来作为支撑,因此为了有效防止计算机系统在使用过程当中受到外部硬性条件的影响。比如,自然天气灾害等因素的破坏,必须要有效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具有良好的外部环境抗干扰能力,工作人员需要对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结构进行有效的防护,有效降低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对计算机网络系统产生严重的干扰,有效保证计算机网络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篇4

结核病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的操作规程和国家规定已经很完备,相关文献报道也很多[1-4]。但基层实验室人员由于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很多都不是检验出身甚至不是临床出身,对结核病传播感染知识常常一知半解,要想做到严格遵循相关防护规定必须先知晓结核相关知识:

结核病一般通过空气传播,致病菌被人体吸入后,常定植在血运活跃,含氧丰富部位如肺、肾、骨关节两端,这就形成了肺结核,肾结核和骨结核,基层医院遇到的大部分是肺结核其他结核由于诊断困难往往被忽视。实验室人员常以为自己没有咳嗽、咳痰、乏力及午后低热等这些典型症状就认为没感染结核,其实这只表明不是活动性肺结核,其他结核甚至隐性肺结核感染都不能排除。

很少量结核菌细胞被吸入后,人体就会感染结核,但这些菌细胞会被巨噬细胞吞噬固定形成慢性肉芽肿。结核菌此时并没有被杀灭,只是被暂时固定起来,形成隐性感染[5],此时传染性也小。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时如感染HIV[6],这些菌细胞会冲破巨噬细胞束缚而发展成活动性结核。一般来说像医务人员这些高危人群三分之一都可能感染了结核,只不过基本都是无症状隐性感染,由于现阶段对结核隐性感染诊断存在困难,常不被重视,这些隐性感染人群有5%~10%会在今后某个阶段发展成活动性结核,所以结核有高感染,低发病现象。这也解释了基层医院某些高年资实验室人员常说的没有手套和口罩干了一辈子痰找抗酸杆菌也没被感染现象。

结核菌在普通培养基上很难生长,需在罗氏这些专用培养基上才能生长良好,且传代很慢一周才能传一代,这些惰性现象常给我们实验室人员以误导。作为细菌界优秀菌种,结核菌对干燥,强酸和强碱环境有强大抵抗力,往往能存活数周仍有传染性,所以结核检查用的痰标本不能随意丢弃和存放,必须密封保存再灭菌处理。结核菌对实验室常用的75%酒精、含氯消毒剂和紫外线敏感。高压灭菌对基层实验室来说每天使用有点操作繁琐,却是最有效的灭菌方法。

基层医院结核实验检查常见有找抗酸杆菌和结核菌培养两种,结果都有确诊价值,其使用的标本有很强传染性。至于血清学检查使用的血液标本一般认为传染性很低,结果也只能作为参考。上述两项确诊检查基本都归检验科细菌室完成,由于检验科在医院话语权常不高,而细菌室在检验科内部又不是有经济效益的部门,承担相当一部分的都是指令性任务,相关仪器设备及安全防护措施配备上可能都有不足,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开展相关工作,以下就一些防护问题谈谈个人看法:

结核菌相关操作尤其是培养按要求必需在BSL3级实验室才能完成。现阶段县级医疗机构实验室安全防护只能达到BSL2级,这要求我们在操作过程中必须小心谨慎做好防护,如条件允许下应佩戴N95专用口罩,如果没有最好带两到三层普通口罩;所有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使用完后应开紫外线消毒,做不到应用75%酒精消毒安全柜;下班后应开紫外灯消毒房间,如果有空气消毒机应定时进行空气消毒;如果房间有窗户应开窗通风,不管冬天还是夏天操作时都不建议在空调密闭环境中进行;做好手卫生是最有效也是最简单的防护手段。

基层医院细菌室常设置在一个偏僻独立小房间内,基本只安排一个专职人员,这要求细菌室工作人员首先要有一个良好心态,不能抱怨科室安排,要认识到自己工作价值。找抗酸杆菌是肺结核确诊检查,是其他检查无法替代的,结核培养不仅有确诊价值,其药敏结果还能判断结核菌耐药性变化指导临床用药。其次要加强身体锻炼,改掉酗酒熬夜这些不良生活习惯。

现在虽没有确切证据,但长期从结核病实验室检查人员,感染结核有可能是免不了的,如果发展成有症状活动性结核,应积极争取自己正当权利,因为有些基层医疗结构认为职工不能证明结核感染是在院内还是在院外造成的,所以不认可为工伤。且考虑到结核极易形成耐药[7],一当服用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不能因害怕肝肾功能损伤而不按规定长期服药,最后导致多重耐药发生。

【参考文献】

[1]吴宇,李月华.浅谈基层结核病实验室的安全防护建设[J].兵团医学,2013,37(3):64-65.

[2]薛志娟.结核病细菌实验室的安全与防护[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13):190-191.

[3]刘春兰.结核病实验室生物安全[J].健康大视野,2013,21(3):596.

[4]刘海燕,李伟娜,肖波,等.基层医院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19):2652-2653.

[5]张波,伊正君,付玉荣.潜伏结核感染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3,29(9):990-992.

篇5

“近年来发生的文档泄密事件给我们提出警示:文档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文档安全保护工作刻不容缓。”慧点科技通用产品部产品总监任晓霞这样强调文档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确实,随着IT应用的推进,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几乎已经用电子文档替代传统的纸质文档。电子文档具有编辑功能强大、制作方便、易于修改,以及便于编目存储和查阅等优势毋庸置疑,但是由此也给文档的安全带来了隐患。因为使用电子文档,一些机密文档很容易通过便携设备、互联网、U盘等被泄露。

为密文提供全生命周期保护

内部员工主动或无意泄露单位机密或敏感信息,离职雇员在离职时批量带走公司的重要文档,合作伙伴在合作期间保留大量单位外发的机密文档,竞争对手高价购买产品资料、财务数据、设计图纸,黑客入侵后窃取企业大量重要信息……缺乏有效的安全防护,企事业单位总会面临各种文档安全问题。

究其原因,任晓霞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其一,企事业单位缺乏文件分级保密制度,无法针对不同文件类型、文件级别制定安全保密策略;其二,终端或应用系统中的重要文档缺乏强制性的保护措施,员工可随意携带或下载文件;其三,缺乏基于角色的文件权限管理措施,无法使部门、员工仅能处理权限范围内的文件;其四,缺乏对文件使用权限的控制措施,不能精确控制文档修改、打印、复制等操作;其五,缺乏对离线文档的有效控制,离线文件可以被随意编辑、复制、刻录、打印;其六,文档的传递以明文的方式进行,传输安全难以得到保证,存在被侦听、拦截的风险。

正因为如此,企事业单位对文档安全防护系统提出了需求,希望文档安全防护系统能够为重要文档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防护,为业务系统中的重要文档提供防护,实现文档的分级防护和多级授权使用,而且系统要安全可靠、简单易用,无需过多改变员工本来的工作习惯,不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

慧点科技文档防泄密解决方案正是为了满足企事业单位以上这些诉求而形成的。任晓霞介绍,慧点科技文档防泄密解决方案是一款以加密、认证、授权技术为核心,为企业核心信息资产提供全生命周期安全保护的解决方案。慧点科技文档防泄密解决方案通过专业的软件系统、成熟的业务咨询、方案设计,高效的系统部署,全面的系统运维,有效帮助企业降低信息泄密风险。 严防死守各个要塞

据悉,根据文档的泄露主要发生在终端管理、下载、分级管理、传输和外发等环节,慧点科技文档防泄密解决方案可以在这几个环节严防死守:

第一,通过文档承载终端防护,杜绝重要文档的泄密隐患。任晓霞指出,各种有意或无意的文档泄密往往发生在用户的终端,所以在终端对重要文档进行加密、防护显得尤为重要。慧点科技文档防泄密系统通过透明加解密方式将文档加密成密文,使得密文只有在用户正常登录的前提下,在安装了系统客户端才能使用。这样,文档被私自带离,或者发送到单位以外后就无法打开。

第二,通过与第三方业务系统的集成,实现业务系统文档的防护。慧点科技文档防泄密系统可与ERP、OA、PDM和档案等业务系统无缝整合,对业务系统中的重要文档进行加密防护与授权,将业务系统中文档的安全区域扩展到用户桌面,保证系统文档的安全。

第三,实现文档的分级管理,确保用户只能处理在权限范围内的密文。慧点科技文档防泄密系统根据文档的重要程度构建文档的安全防护体系。按照文档的密级对不同用户、用户组授权,灵活控制不同用户对文档的阅读、编辑、复制、打印、截屏等权限。结合用户的文档使用管理制度,系统能够实现文档的分级防护。

第四,保证文档安全传输,确保文档在各个机构间传递与交互的安全。文档在传递途中容易遭到拦截、侦听,装有文档的载体丢失、被窃也会造成泄密。慧点科技文档防泄密系统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在重要文档进行传送时在发送端进行加密与授权,再通过载体或者网络进行传送,只有被授权的接收者才能再使用密文,确保文档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

第五,实现文档外发防护,保证员工携带密文出差、加班,以及密文外发给客户、合作伙伴后的安全。慧点科技文档防泄密系统通过离线模式保证密文在单位外使用的安全性,在经过审批后密文可以带离或外发出单位使用,使用时间、使用权限、使用次数、文件传播都会受到严格的限制。

据悉,慧点科技文档防泄密系统作为一个通用产品,各个行业均可适用。不过任晓霞指出,不同行业的应用需求各不相同,在实施应用时关注的重点也不同。比如说,政府行业主要需要防护的是公文、记录等,文档格式以办公类格式为主,文档密级管理严格,应用环境比较单纯,在实施应用时关注系统的稳定性、易用性,以及与OA系统的整合。而制造业的文档格式多样,IT建设水平参差不齐,要关注与文档资源库、ERP、PLM等系统的整合。而对文档安全要求更高的企业,更加注重文档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

优化安全效率和成本

任晓霞总结说,慧点科技文档防泄密系统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提升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有效性。系统帮助企业将信息安全策略与具体安全控制工具有效对应,加强了安全制度体系建设与系统化管理控制能力,从而帮助企业进行安全制度的制定并有效落地。

其次,优化安全管理成本与资源。系统能够有效降低企业信息安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成本与复杂度,根据不同的业务场景采用不同的安全控制策略,在有效保护企业原有信息资产的基础上,优化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结构。

再次,大幅提升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效率。系统能够支撑企业采用合理的分级安全策略,针对用户终端文档、业务系统文档、离线外发文档等,根据用户级别、文件密级采用不同的安全防护手段,提升整体信息安全管理效率。

最后,降低企业信息安全策略落地难度。慧点科技文档防泄密系统采用了透明加解密方式,可以在不改变终端用户原有操作习惯的情况下实现对密文的安全防护,极大降低了企业在信息安全建设过程的培训及推广难度,使得企业安全策略更容易落地。

篇6

关键词:电力信息系统;安全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 TM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电力信息安全问题

虽然省电网电力信息系统己经较为完善,并具备了一定的电力信息系统安全体系,可以实现电力信息网络和电力运行实时控制网络的隔离,具有网络防火墙,网络防病毒软件,同时设有数据备份设备。但仍有很多电力单位对信息安全性关注度不够,没有建立网络防火墙和数据备份,对电力信息网络安全更没有长远的规划,尚存在许多安全风险和问题。

(1)计算机及信息网络的安全意识函待提高。近年来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但应用在电力系统的计算机安全技术跟实际需要差距较大,同时对新出现的信息安全问题没足够的认识。(2)缺乏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规范。目前电力系统中,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规范,能够指导整个电力系统信息网络系统安全运行。(3)电力行业缺乏计算机信息安全体系投入。近年来,电力系统在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计算机投入用越来越多。但对于计算机安全策略、安全技术、安全措施、安全体系建设方面投入相对较少。(4)系统如何面对外部网络的安全攻击。电力系统最先应用的系统一般都是内部的局域网,并没有同外界连接。所以,防止意外破坏或者确保内部人员的安全控制是主要的解决方法。在连接因特网后,就必须要面对互联网上各种攻击,诸如网络病毒和黑客等。(5)脆弱的用户认证。电力行业中所采用的应用系统基本上基于商用软硬件系统设计和开发,用户身份认证基本上还是采用基于口令或密码的认证模式,而这种模式很容易被黑客攻破。有的应用系统使用的鉴别方法,甚至将用户名、口令以及一些安全控制信息以明文的形式记录在数据库或文件中,这极大增加了系统危险性。(6)缺乏完善的数据备份措施。目前,很多企业仅选择一台工作站备份一下数据,根本没有完善的数据备份设备,同时也没有数据备份策略,没有数据备份的管理制度,更没有对数据备份介质的妥善保管。

2电力信息安全的防护措施

鉴于电力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为保证电力信息系统的安全,省电网公司的各单位应制定一系列相关的防护措施。

2.1建立电力信息安全体系的防护框架

根据我国电力行业的特点和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应用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电力信息安全体系的防护框架(见图1)。

按照电力信息业务功能,电力信息系统可以划分为3层:第层为自动化系统;第二层为生产管理系统;第三层为电力信息管理系统。针对电力信息业务的这种层次结构,可以采用分层分区、进行防护框架。¹分层管理,按照电力信息业务的3层功能,可以对各层间采用隔离装置实施网络间隔离。º分区管理,将电力信息业务的3层功能与电力信息结构对应起来,具体又可以分成实时控制区、非控制生产区、生产管理区和管理信息区4个区,而各区之间使用相应的网络物理隔离设备进行网络隔离。为了使各安全区中的业务系统得到有效保护,需要采用不同等级强度的安全隔离设备,而对实时控制区等关键业务就要实施重点防护。

2.2多种安全防护技术措施

(1)信息加密技术。在信息安全领域里,密码技术是一种基本实用且非常重要的技术。密码技术主要分对称密码技术(如DES算法)和非对称密钥技术(也叫公开密钥技术,如RAS算法)。(2)信息确认和网络控制技术。当前,身份认证、存取控制、数据完整性、防止否认、防火墙技术都属于信息确认和网络安全控制技术,这些技术都是基于网络开展的,而我们应根据电力企业业务系统的性质,制定最优控制策略,选择采用合适的计算机网络技术。(3)计算机网络防病毒技术。为了防止计算机病毒向网络化、多态化、灾难化发展,应在省级公司及区域电网建立计算机防病毒网络中心,互相联系,共同实施网络化管理控制,杜绝网络病毒。(4)反“黑客”措施。“黑客”攻击主要针对信息系统网络和主站存在的一些漏洞进行攻击。按照工作业务重要程度,需要制定相应的防“黑客”攻击措施,重点是要监测系统信息安全漏洞予以及时解决。而对特别重要的系统(如电力实时运行控制系统)应采用物理隔离措施。(5)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技术。采用多种备份措施,根据数据信息的重要程度确定数据备份等级,并配置数据备份措施。同时建立省级和区域数据备份中心,对数据做到多地备份。采用先进灾难恢复技术,可以保证信息系统相对可靠性和数据完备性。

2.3加强各种安全防护管理措施

(1)人员管理。要加强信息人员的安全教育,为了防止网络机密泄露,尤其要防范人员调离时的网络机密泄露,要保持信息人员特别是网络管理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的相对稳定。采用对网络设备、服务器、存储设备的操作要履行签字许可制度和操作监护制度,这样就杜绝错误修改和非法修改的操作。(2)密码管理。为了加强对各类密码妥善管理,要杜绝默认密码、出厂密码、无密码,同时不要使用容易猜测的密码。密码要及时更换,特别是有人员调离时密码一定要更新。(3)技术管理。主要是指各种网络设备、网络安全设备的安全策略。为了提高防火墙、物理隔离设备、入侵检测设备、路由器的安全管理,要切合实际采用合理的安全策略。(4)数据管理。数据的要及时备份,备份介质保管要安全,备份介质要异地保存。(5)安全管理。建立电力系统信息安全各种标准、规范与制度。在安全组织,运行操作管理、场地与设施管理、操作系统与数据库、应用系统等方面进行安全管理。

2.4建立完备的电力信息系统监控中心

为了提高电力系统信息安全,必须建立一个综合、统一的信息安全监控中心。可以在各级信息网管中心建立监控中心,这样可以将各项信息有机进行整合,无论出现什么可能影响信息安全问题,均可尽快解决。对可能出现的异常或故障,按监视系统所提供信息,及时给出预防措施,消除问题于未然,防止系统发生异常或故障。

2.5制订必要的应急措施

针对国内外发生过的网络信息安全的案例,再结合电网信息系统当前运行状态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制定必要的安全应急措施,同时部署安全应对机制,这样就奠定紧急控制的基础。一旦发生电力信息安全问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的安全应急措施,启动相应的安全机制,这样就减小安全问题所波及的范围,同时也避免遭受更大的损失。省电网的黑启动方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篇7

现阶段,计算机得到人类社会的广泛应用,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在对其进行充分运用的过程中,对其软件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现阶段这一问题多种多样,如软件动态破译问题、安全漏洞和质量问题及非法复制问题等,要想利用计算机促进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就应当有针对性的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提高使用者对计算机的信用度。在制定计算机软件防护策略的过程中,可以从技术层面、组织管理层面等分别进行提高。

1计算机软件概述

1.1含义

计算机在日常工作中,要想得到正常的系统运行,需要内在程序及文档共同发挥作用而进行,而这些文档和程序的总称就是软件。它们实际上拥有不一样的含义,程序指的是相关数码编制,具有系统性和特定性等特点。而文档指的是能够帮助使用者更好的熟悉和掌握计算机程序的软件,它能够对相应的数据资料进行详细的说明。这两种软件在计算机中存在不同的功能,程序是计算机运行使用的基础,是计算机的必备软件,而计算机在正常运行状态下,是可以脱离文档的。

1.2分类

而计算机软件的分类,从整体上来看有两种,即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首先,系统软件。计算机要想维持正常的运行,是绝对离不开不同的操作系统,这就是系统软件,其功能是管理及调节不同的硬件,促使其在计算机系统中相互协作,正常运行。这种软件是由基础操作工具和操作系统组合而成,如软件连接、驱动管理等。可以说,计算机的这一组成是促使使用者、计算机及其内部操作系统紧密相连的基础,促使三者在运行过程中构建为统一整体,在这一整体运行中是可以忽略掉其内部硬件的运行。现阶段市场上主要的系统软件宝库UNIX、Windows等。其次,应用软件。这类型软件在使用过程中以达到某种用途为目的,通常状况下它以特定的形式展现自身的功能,如图像浏览器等,这种功能表现相对单一;同时还有系统功能的展现,如Office办公软件等,同时还包括人们熟知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这一软件系统的组成包含几个独立程序。现阶段人类开发出来了多种应用软件,最常使用的有工具软件、游戏和管理软件等。

2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含义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网络技术逐渐取得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极大的完善了技术机的网络体系。但是计算机网络的构建单纯依靠研发相应管理空间或者促使硬件设备简单实现对接是无法完成的,这是因为该网络的构建最主要的目标是能够为使用者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这就要求网络中能够容纳大量的使用者信息和数据,同时能够更加快捷的促进资源共享。这些信息和资源,一旦发生泄漏将会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损失。因此在计算机使用越来越普及的状态下,构建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而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最大限度的保护用户信息,现阶段信息技术的发展,其最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实现软件安全。现阶段,针对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问题,IOS将其定义为要充分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网络内计算机的硬件、软件、使用者信息和数据等,有效防止因意外、恶意操作,造成的信息资源泄露或篡改,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够促使互联网在长时间内为人们进行服务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从而为人类带来更加快捷、便利的生活。计算机的网络安全包含物理和逻辑安全两个方面。前者指的是应用物理保护措施促使计算机硬件及网络连接部位始终处于安全工作状态,减少因意外导致的数据或信息丢失;后者指的是计算机网络系统在日常工作中应处于整体的维护和正常工作状态下,这样一来能够极大提高整个系统的完整性,促使信息泄露的可能大大降低。在这种状况下,安全性在软件当中的体现成为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这是因为计算机软件在日常工作状况中,不但可以对别人实施攻击也可以有效的提高自身安全性,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

3计算机软件安全问题

3.1对软件的动态破译

在运行过程中,安全问题对软件的威胁就是计算机软件安全,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有效防护软件,保证其运行过程中没有被人为的滥用、破解及随意修改等现象,这样一来,就能够确保其工作状态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从技术角度来观察这一问题,就要构建一个稳定平台,包含所有系统硬件,从而实现软件的正常使用;同时还应当加强防护措施,严禁跟踪事件的发生,此时就应当对监测、干扰及随意修改软件的行为进行严格控制。计算机软件自产生之日起,就面临着各种跟踪及控制的问题,一些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人员能够直接修改和读写计算机中的不同格式文件,在将其源代码进行窃取之后,会对计算机的密钥和防复制能力进行破坏,这样一来就能够动态破译任何一个软件,不法分子会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一些数据公开或非法买卖。计算机中的跟踪调试软件具有强大的动态跟踪功能,现阶段该技术能够有效的进行跟踪程序并保证其逐条运行,其中主要使用的是断电中断和单步中断两种技术,分别以静态和动态跟踪两种形式进行。在静态跟踪当中,可以对反编译工具进行充分的运用,在此基础上能够实现源代码的产生,从而促使分析工作更加便利;动态跟踪当中,是对调试工具的充分运用,这样一来能够在某处促使程序得到中断,从而实现其单步执行,达到跟踪的效果。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对软件的动态破译是计算机软件的一个重要安全问题。

3.2安全漏洞问题

开发软件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其中包含了大量的限制性因素,这就导致现阶段计算机中所使用的软件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漏洞,严重威胁软件的安全,但是这一现象即使是现阶段世界顶级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公司也无法对其进行全部避免。也就是说,日常工作及生活过程中,计算机软件始终都存在安全漏洞,有些时候无法得到安全运行。近年来,多发软件安全事件当中,多数都是由于安全漏洞引起的,即使多数使用者会将杀毒软件和防火墙等安装于计算机当中,但是这一问题始终无法被完全杜绝,这是因为当防护软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那些专门实施软件破坏的技术工作者也在不断的摸索,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网络高手”。同时,当使用者在计算机当中安装防漏洞软件时,很可能导致更多软件漏洞的出现。

3.3非法复制问题

在时代的不断进步中,知识密集型产品被大量研发,计算机就属于这一类型,这一特点导致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将被应用在对计算机软件进行研发和使用的过程中。在计算机软件的研发中,很多硬件在使用过程中所创造的经济效益甚至远远低于其研发成本。然而,现阶段非法复制问题却严重威胁着大量的计算机软件。具调查表明,近年来,每年都有非法盗版的现象发生,这些盗版软件导致一百三十多亿美元的损失出现,并且这一损失数据每年都在上升。现阶段,世界上各国都开始对非法盗版及复制问题加以高度的重视,并对该现象造成的法律、税收等问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解决,而这一过程是非常艰难的,在我国这种发展中国家的状态下,现阶段并没有相对完善的管理措施,我国社会受到了非法复制问题的严重影响。

4计算机软件防护策略

计算机软件在研发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同时其所研制出来的产品属于知识密集型,从这两个角度来看,是值得人们对其给予高度尊重的。现阶段在加强计算机软件防护的过程中,人们不仅可以从法律的角度对其进行严格而强行的约束和管理,从技术层面和组织管理层面加强防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这样一来能够更有效的制约软件的动态破译、安全漏洞和非法复制等问题。

4.1技术层面的提高

技术层面的提高可以从非法复制的防止开始。现阶段我国在保护软件的过程中还没有足够大的力度,开发商所采取的措施是加密。然而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大部分已经被破解的软件仍然没有停止使用,而它所带来的危害就是会将多数捆绑后台程序进行启动,来威胁用户数据。这样一来,相关行业领域应及时加强技术研究,有效研制出防止非法复制出现的软件,促使其在对计算机软件进行充分保护的同时能够对计算机软件产生较小的威胁。同时也可以从对用户数据进行加强保护的方面入手,加强密钥的研究。在对反跟踪技术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由于该技术是对调试工具进行充分利用,那么就应当研发相关技术防止该工具被非法利用。现阶段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当中,都具有一定的结构特点,对于CPU的严重依赖,导致一旦该软件被监控,就会泄漏大量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应及时将该技术中的安全漏洞进行消除,同时对反跟踪技术进行完善,最大限度的实现对软件的保护。

4.2组织管理层面上的提高

计算机软件防护策略中,国家应充分发挥管理职能,不仅要构建专门的单位或部门,还应当对软件开发商进行严格的管理,这样一来,就能够保证软件从研发之日起一直到被使用者进行使用,都能够受到严格的监督及管理,从而有效的防止非法复制问题。相关部门在加强组织管理的过程中,专业的软件安全监督机构的设立是非常必要的,以专题小组的形式进行非法复制和动态跟踪,能够极大的提高打击力度,同时还应当提高对使用者使用过程的管理,严格限制软件的拷贝和移植等。

4.3防火墙技术的应用

保护计算机软件过程中,首要工作内容就是对专业杀毒软件的应用,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另外一个关键技术措施就是对防火墙技术的应用。该技术使用者在应用电脑访问相关网络时,电脑内部网络有时会受到外部网络的不正当攻击,防火墙技术的有效应用,最显著的效果就是能够对外部网络不必要的攻击进行预防和阻止,促使电脑中相关软件免受威胁,从而始终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可以说系统内部是否能够稳定运行是防火墙正常工作的重要内容。当电脑内部网络被部分用户访问时,防火墙的功能是始终维护自身系统的正常运行;当电脑内部网络被非法访问时,防火墙的功能是对其进行有效拦截。现阶段,世界上研发出来的防火墙技术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黑客入侵状况逐渐减少,安全性始终存在于电脑软件系统网络当中。

4.4加强硬件系统安全防护

在维护计算机系统安全的过程中,对其硬件系统进行加强防护具有重要意义。使用者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对电脑和网络的使用,需要记忆硬件系统高度的重视。这是因为,硬件系统一旦发生安全威胁将会从两个方面进行,即物理安全和设置安全。前者指的是机柜或交换机等物理设备发生安全问题,这需要使用者在日常工作中提高管理和维护力度,促使电脑免受外力的影响而发生破坏;后者指的是有效设置设备,硬件受到外来入侵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

4.5数据加密技术的应用

在实施计算机软件安全防护策略的过程中,现阶段最后的防御手段就是对数据加密技术的充分应用。该技术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有效的促使一个网络系统始终处于安全状况之下,同时在针对部分重要而机密性的信息和数据进行保护时,这一手段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要想有效处理这一问题,使用者可以对相关文件进行加密,使用密钥,文件经过加密后,会形成某列无法及时识别的代码,这样一来,只有熟知代码的人员才能够在输入密码以后对其进行访问,也才能够清楚的看见文件的真实内容。在这种情况下,数据加密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实现对计算机软件的有效管理和保护。

5结束语

篇8

关键词:送电线路;安全保障;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714 文献标识码: A

一、送电线路安全问题

1、鸟类危害

鸟类对送电线路安全运行造成影响的危害主要有:(1)鸟类筑巢危害。春季是很多鸟类筑巢时期,而这些鸟类常常将送电线路杆塔选定为筑巢地点,叼着各种筑巢材料在送电线路间来回穿梭,当筑巢所用的泥土、树枝等掉落到导线与横担连接处时,就会产生线路故障。此外,已经筑成的鸟巢,在大风、风雪、暴雨等恶劣环境下,容易掉入到送电线路绝缘子或者带电导线上,导致送电线路出现短路故障。(2)鸟类飞行危害。由于有些鸟类体型相对较差,当其在送电线路间来回飞行时,可能与送电线路产生碰撞,从而导致各种送电线路连接故障的产生,对输电网络安全运行造成严重影响[1]。(3)鸟类粪便危害。有些鸟类并不会在送电线路杆塔上面筑巢,但是会在送电线路杆塔上栖息,而在栖息过程中鸟类会遗留下粪便,对送电线路绝缘子造成破坏,并引发闪络故障。究其原因,一方面,鸟类粪便会对送电线路绝缘子造成污染,在粪便积累过多情况下,将导致绝缘子出现闪络现象;另一方面,由于鸟类粪便本身具有一定的导电性,若鸟类栖息时在送电线路绝缘子上方排便,粪便会进入到绝缘子内,将形成相应的粪便短路带,最终引发线路单相接地事故。

2、覆冰危害

覆冰主要是地区地面温度差不多达到0℃时,大气层中的冷却水向下降落,并在送电线路绝缘子及导线上凝结成霜,对送电线路安全运行造成严重影响。尤其是在全球变暖形势下,我国很多地区开始受到冰雪灾害的危害。覆冰危害性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其一,当送电线路导线松弛程度有所变化时,覆冰以跳跃方式脱落,导致送电线路受到很大冲击破坏。其二,当送电线路绝缘子被冰雪覆盖后,绝缘子性能将大大降低,并容易出现短路故障。其三,送电线路基础受到冰雪覆盖时,会发生冻裂膨胀现象,最终产生超荷损坏事故。其四,当送电线路杆塔垂直方向荷载量有所增加时,其机械强度受到严重破坏,并出现倒杆或者变形等事故。其五,在冰雪覆盖后,送电线线路导线对地距离大大缩短,在被跨越物过程中,可能出现间隙放电现象,使导线出现跳线或烧损等安全故障。

3、雷击危害

送电线路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雷击危害主要有:其一,雷电绕击。送电线路出现雷电绕击原因与杆塔高度、导线保护角及线路所处地区水文地质状况有着密切关系。山区送电线路出现雷电绕击概率比平地送电线路多出3倍,主要是因为山区送电线路存在很多跨越线段,线路高差过大,使得线路抗雷击能力大大下降。而有些地区存在强烈的雷击活动,使送电线路更加容易受到雷电绕击[2]。其二,雷电反击。当送电线路杆塔顶端或者避雷线受到雷击时,雷电电流会经过接地体及塔体,杆塔电位也会有所上升,相导线出现过电压,当过电压电位超出绝缘子电压时,将会导致杆塔与导线间产生闪络现象,即反击闪络故障。

二、送电线路防护措施

1、加强冬季雨季天气影响的防治措施

冬季寒冷天气到来,昼夜温差增大,电网负荷增大,给输变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带来一定安全隐患,根据当前天气变化易造成运行设备发生污闪、瓷柱断裂、线路跳闸等事故,因此我们要根据专业特点,制定计划、做出部署,全力做好输变电设备的防寒防冻工作。

另外,潮湿、多雨,大雾天气给送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严重的威胁,有的地方线路瓷瓶的污秽相当严重。针对异常气候,除加强巡视外,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更换防污瓷瓶、安装支柱绝缘子等相关措施,及时消除安全事故苗头。同时,充分利用在线检测系统,及时掌握线路瓷瓶的参数信息,合理安排带电清扫计划。

2、加强巡检,将事故发生几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对送电线路,根据线路承载负荷的重要性,对重点线路进行了特巡,特别是对低洼地区的线路水泥杆积水情况进行检查,防止水泥杆内积水冻涨给线路安全运行造成威胁,同时对杆塔基础周围缺土及塌陷部位要及时进行回填夯实,以保证杆塔基础的稳定性。对重要交通地段的杆塔防撞措施进行检查,无防撞措施和防撞措施不完善的应及时补充和完善,以避免线路杆塔遭遇外力破坏事故的发生。

对变电设备,进行变电所支持瓷柱的特巡工作,重点检查支持瓷柱铁瓷结合部是否有裂纹,发现问题及时更换,防止倒瓷柱事故的发生。对于已接近满负荷的送电线路、主变压器、开关设备等进行特巡,严禁设备超铭牌参数运行。在大负荷期间,加强监视运行设备的温升,用红外测温仪器检查设备触头、接头、端子、充油设备的温度,检查充油、充气设备的油位、气压是否正常,发现不符合要求的立即进行原因分析,对症进行调整,确保输变电设备的安全度冬。

总之,我们要在天气发生变化之前的时候,充分做好事故抢修准备工作,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供电,保障电网的安全运行。

3、鸟害的防治措施

鸟害一直是电力设施维护的一大重点,也是电力维护人员最为头痛的一个问题,在所有的电力短路等问题当中,因鸟类破坏所引起的事故占总事故的45%。要防止送电线路鸟害事故的发生,单凭一种防鸟害措施是不能收到满意效果的,必须进行综合治理,即采取全线装防鸟罩,重点地段加装防鸟刺的综合治理措施。如在重点区段的杆塔上采取在瓷绝缘子串的第一片上加装防鸟罩,在瓷绝缘子串的上方横担上加装防鸟刺或防鸟网,在杆塔头部加装惊鸟器等综合防鸟害措施,使鸟害事故得到了遏制。我们要本着保护鸟类的原则,尽量减少鸟类对送电线路的破坏。

4、雷击防护措施

送电线路雷击安全防护措施主要有:(1)通过提高送电线路绝缘性能,并保持绝缘性能与抗雷击性能一致性,对零值范围绝缘子性能进行有效检测,以确保送电线路绝缘强度,有效提高送电线路的抗雷击能力。同时在送电线路规划设计时,必须对线路各种不同绝缘子性能进行分析和比较,以选取绝缘性能良好的绝缘子。例如,玻璃型绝缘子不容易老化且耐电弧较强,并具备零值自爆、自洁性能等优点。(2)将送电线路接地电阻降低,并与其抗雷击性能保持一致。通过对各种基础杆塔接地电阻进行分析,并采取合理的方法,尽量将线路杆塔接地电阻值降低,以有效提高线路抗雷击性能,避免送电线路受到雷电绕击或者反击。(3)适当增加耦合地线。由于某些地区雷电活动较为强烈,导致线路常常受到雷击破坏,并引发各种故障。因此,在雷电频繁区域,增加耦合地线,能够使导线与避雷线耦合系数值大大增加,经过杆塔处雷击电流以分流形式进入两侧,使得送电线路抗雷击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4)通过在送电线路上安装避雷装置,能够使导线与杆塔间电位差高出避雷装置电压,避雷装置能够进入分流模式,有效避免绝缘子闪络故障的产生。通过实践证明,在雷击活动较为频繁地区设置避雷装置,取得显著的避雷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送电线路是输电网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质量直接决定着输电网的运行质量。为此在输电运行中,为了全面保障输电网中送电线路的运行质量与运行安全,就必须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送电线路运行中的质量影响因素,避免鸟害、雨淞覆冰等危害,切实提高送电线路的安全运行水平。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安全;问题;防护策略

前言

现阶段,计算机得到人类社会的广泛应用,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在对其进行充分运用的过程中,对其软件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现阶段这一问题多种多样,如软件动态破译问题、安全漏洞和质量问题及非法复制问题等,要想利用计算机促进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就应当有针对性的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提高使用者对计算机的信用度。在制定计算机软件防护策略的过程中,可以从技术层面、组织管理层面等分别进行提高。

1 计算机软件概述

1.1 含义

计算机在日常工作中,要想得到正常的系统运行,需要内在程序及文档共同发挥作用而进行,而这些文档和程序的总称就是软件。它们实际上拥有不一样的含义,程序指的是相关数码编制,具有系统性和特定性等特点。而文档指的是能够帮助使用者更好的熟悉和掌握计算机程序的软件,它能够对相应的数据资料进行详细的说明。这两种软件在计算机中存在不同的功能,程序是计算机运行使用的基础,是计算机的必备软件,而计算机在正常运行状态下,是可以脱离文档的。

1.2 分类

而计算机软件的分类,从整体上来看有两种,即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首先,系统软件。计算机要想维持正常的运行,是绝对离不开不同的操作系统,这就是系统软件,其功能是管理及调节不同的硬件,促使其在计算机系统中相互协作,正常运行。这种软件是由基础操作工具和操作系统组合而成,如软件连接、驱动管理等。可以说,计算机的这一组成是促使使用者、计算机及其内部操作系统紧密相连的基础,促使三者在运行过程中构建为统一整体,在这一整体运行中是可以忽略掉其内部硬件的运行。现阶段市场上主要的系统软件宝库UNIX、Windows等。

其次,应用软件。这类型软件在使用过程中以达到某种用途为目的,通常状况下它以特定的形式展现自身的功能,如图像浏览器等,这种功能表现相对单一;同时还有系统功能的展现,如Office办公软件等,同时还包括人们熟知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这一软件系统的组成包含几个独立程序。现阶段人类开发出来了多种应用软件,最常使用的有工具软件、游戏和管理软件等。

2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含义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网络技术逐渐取得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极大的完善了技术机的网络体系。但是计算机网络的构建单纯依靠研发相应管理空间或者促使硬件设备简单实现对接是无法完成的,这是因为该网络的构建最主要的目标是能够为使用者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这就要求网络中能够容纳大量的使用者信息和数据,同时能够更加快捷的促进资源共享。这些信息和资源,一旦发生泄漏将会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损失。因此在计算机使用越来越普及的状态下,构建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而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最大限度的保护用户信息,现阶段信息技术的发展,其最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实现软件安全。

现阶段,针对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问题,IOS将其定义为要充分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网络内计算机的硬件、软件、使用者信息和数据等,有效防止因意外、恶意操作,造成的信息资源泄露或篡改,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够促使互联网在长时间内为人们进行服务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从而为人类带来更加快捷、便利的生活。

计算机的网络安全包含物理和逻辑安全两个方面。前者指的是应用物理保护措施促使计算机硬件及网络连接部位始终处于安全工作状态,减少因意外导致的数据或信息丢失;后者指的是计算机网络系统在日常工作中应处于整体的维护和正常工作状态下,这样一来能够极大提高整个系统的完整性,促使信息泄露的可能大大降低。在这种状况下,安全性在软件当中的体现成为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这是因为计算机软件在日常工作状况中,不但可以对别人实施攻击也可以有效的提高自身安全性,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

3 计算机软件安全问题

3.1 对软件的动态破译

在运行过程中,安全问题对软件的威胁就是计算机软件安全,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有效防护软件,保证其运行过程中没有被人为的滥用、破解及随意修改等现象,这样一来,就能够确保其工作状态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从技术角度来观察这一问题,就要构建一个稳定平台,包含所有系统硬件,从而实现软件的正常使用;同时还应当加强防护措施,严禁跟踪事件的发生,此时就应当对监测、干扰及随意修改软件的行为进行严格控制。

计算机软件自产生之日起,就面临着各种跟踪及控制的问题,一些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人员能够直接修改和读写计算机中的不同格式文件,在将其源代码进行窃取之后,会对计算机的密钥和防复制能力进行破坏,这样一来就能够动态破译任何一个软件,不法分子会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一些数据公开或非法买卖。

计算机中的跟踪调试软件具有强大的动态跟踪功能,现阶段该技术能够有效的进行跟踪程序并保证其逐条运行,其中主要使用的是断电中断和单步中断两种技术,分别以静态和动态跟踪两种形式进行。在静态跟踪当中,可以对反编译工具进行充分的运用,在此基础上能够实现源代码的产生,从而促使分析工作更加便利;动态跟踪当中,是对调试工具的充分运用,这样一来能够在某处促使程序得到中断,从而实现其单步执行,达到跟踪的效果。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对软件的动态破译是计算机软件的一个重要安全问题[1]。

3.2 安全漏洞问题

开发软件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其中包含了大量的限制性因素,这就导致现阶段计算机中所使用的软件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漏洞,严重威胁软件的安全,但是这一现象即使是现阶段世界顶级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公司也无法对其进行全部避免。也就是说,日常工作及生活过程中,计算机软件始终都存在安全漏洞,有些时候无法得到安全运行。近年来,多发软件安全事件当中,多数都是由于安全漏洞引起的,即使多数使用者会将杀毒软件和防火墙等安装于计算机当中,但是这一问题始终无法被完全杜绝,这是因为当防护软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那些专门实施软件破坏的技术工作者也在不断的摸索,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网络高手”。同时,当使用者在计算机当中安装防漏洞软件时,很可能导致更多软件漏洞的出现[2]。

3.3 非法复制问题

在时代的不断进步中,知识密集型产品被大量研发,计算机就属于这一类型,这一特点导致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将被应用在对计算机软件进行研发和使用的过程中。在计算机软件的研发中,很多硬件在使用过程中所创造的经济效益甚至远远低于其研发成本。然而,现阶段非法复制问题却严重威胁着大量的计算机软件。具调查表明,近年来,每年都有非法盗版的现象发生,这些盗版软件导致一百三十多亿美元的损失出现,并且这一损失数据每年都在上升。现阶段,世界上各国都开始对非法盗版及复制问题加以高度的重视,并对该现象造成的法律、税收等问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解决,而这一过程是非常艰难的,在我国这种发展中国家的状态下,现阶段并没有相对完善的管理措施,我国社会受到了非法复制问题的严重影响。

4 计算机软件防护策略

计算机软件在研发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同时其所研制出来的产品属于知识密集型,从这两个角度来看,是值得人们对其给予高度尊重的。现阶段在加强计算机软件防护的过程中,人们不仅可以从法律的角度对其进行严格而强行的约束和管理,从技术层面和组织管理层面加强防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这样一来能够更有效的制约软件的动态破译、安全漏洞和非法复制等问题。

4.1 技术层面的提高

技术层面的提高可以从非法复制的防止开始。现阶段我国在保护软件的过程中还没有足够大的力度,开发商所采取的措施是加密。然而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大部分已经被破解的软件仍然没有停止使用,而它所带来的危害就是会将多数捆绑后台程序进行启动,来威胁用户数据。这样一来,相关行业领域应及时加强技术研究,有效研制出防止非法复制出现的软件,促使其在对计算机软件进行充分保护的同时能够对计算机软件产生较小的威胁。同时也可以从对用户数据进行加强保护的方面入手,加强密钥的研究[3]。

在对反跟踪技术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由于该技术是对调试工具进行充分利用,那么就应当研发相关技术防止该工具被非法利用。现阶段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当中,都具有一定的结构特点,对于CPU的严重依赖,导致一旦该软件被监控,就会泄漏大量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应及时将该技术中的安全漏洞进行消除,同时对反跟踪技术进行完善,最大限度的实现对软件的保护。

4.2 组织管理层面上的提高

计算机软件防护策略中,国家应充分发挥管理职能,不仅要构建专门的单位或部门,还应当对软件开发商进行严格的管理,这样一来,就能够保证软件从研发之日起一直到被使用者进行使用,都能够受到严格的监督及管理,从而有效的防止非法复制问题。

相关部门在加强组织管理的过程中,专业的软件安全监督机构的设立是非常必要的,以专题小组的形式进行非法复制和动态跟踪,能够极大的提高打击力度,同时还应当提高对使用者使用过程的管理,严格限制软件的拷贝和移植等[4]。

4.3 防火墙技术的应用

保护计算机软件过程中,首要工作内容就是对专业杀毒软件的应用,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另外一个关键技术措施就是对防火墙技术的应用。该技术使用者在应用电脑访问相关网络时,电脑内部网络有时会受到外部网络的不正当攻击,防火墙技术的有效应用,最显著的效果就是能够对外部网络不必要的攻击进行预防和阻止,促使电脑中相关软件免受威胁,从而始终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可以说系统内部是否能够稳定运行是防火墙正常工作的重要内容。当电脑内部网络被部分用户访问时,防火墙的功能是始终维护自身系统的正常运行;当电脑内部网络被非法访问时,防火墙的功能是对其进行有效拦截。现阶段,世界上研发出来的防火墙技术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黑客入侵状况逐渐减少,安全性始终存在于电脑软件系统网络当中。

4.4 加强硬件系统安全防护

在维护计算机系统安全的过程中,对其硬件系统进行加强防护具有重要意义。使用者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对电脑和网络的使用,需要记忆硬件系统高度的重视。这是因为,硬件系统一旦发生安全威胁将会从两个方面进行,即物理安全和设置安全。前者指的是机柜或交换机等物理设备发生安全问题,这需要使用者在日常工作中提高管理和维护力度,促使电脑免受外力的影响而发生破坏;后者指的是有效设置设备,硬件受到外来入侵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

4.5 数据加密技术的应用

在实施计算机软件安全防护策略的过程中,现阶段最后的防御手段就是对数据加密技术的充分应用。该技术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有效的促使一个网络系统始终处于安全状况之下,同时在针对部分重要而机密性的信息和数据进行保护时,这一手段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要想有效处理这一问题,使用者可以对相关文件进行加密,使用密钥,文件经过加密后,会形成某列无法及时识别的代码,这样一来,只有熟知代码的人员才能够在输入密码以后对其进行访问,也才能够清楚的看见文件的真实内容。在这种情况下,数据加密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实现对计算机软件的有效管理和保护。

5 结束语

当今时代是信息技术时代,人们在对计算机进行充分运用的过程中应注重对其软件安全问题的研究,从而提高使用者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现阶段软件安全问题最严重的有软件动态破译问题、安全漏洞及非法复制等问题,在对其进行解决的过程中,首先要加强技术研究,通过提高技术水平来对其进行有效控制,还可以提高管理力度,同时防火墙技术、硬件系统的保护及数据加密技术的应用都能够促使计算机软件得到安全防护,现阶段促使相关部门能够有针对性的对各种问题进行加强解决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于翔.扬州智能电网信息平台的安全防护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

[2]姚轶敏.校园网不安全信息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苏州大学,2010.

[3]吴塍勤.对计算机软件安全问题的分析及其防御策略[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3,2:87-88+109.

[4]陈宏,朱秀娟.计算机软件安全问题的分析及其防御措施研究[J].河南科技,2014,1:5+15.

[5]张建宏.基于复杂网络的计算机病毒传播模型及其并行计算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

[6]熊雪波.计算机软件安全问题的分析及其防御措施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22:231.

[7]刘涛.试论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及其防护策略[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2,9:2-3.

[8]张璐.试论计算机网络应用安全问题与防护策略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1,11:367.

篇10

方法:对院前急救患者1038人次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对护士进行职业素质教育、风险意识教育、护患沟通技巧、医疗护理安全性及自身安全防护等管理对策教育。

结果:加强院前急救的安全管理,有利于规范服务行为,提高院前救治能力,提高自身的防护能力。

结论:有利于防范医疗纠纷,明显减低突发病员的伤残率和死亡率。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33-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各种疾病和灾难的发生也越来越多,由交通事故产生的以及其它因素所致的各种急危重症增多,这对医院应急性抢救尤其是院前急救的组织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院前急救护理安全问题主要为院前急救的特点所致的隐患及护理行为造成的安全隐患。院前急救作为急诊医学的最前沿,须争分夺秒,能明显减低突发病员的伤残率和死亡率。针对院前急救工作存在的护理安全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是非常必要的。临床资料在二级甲等医院任急诊科护士工作过程中,我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院前急救患者1038人次资料,其中投诉出诊不及时13例,护患沟通不到位8例,医护技术不熟练7例,转运途中观察不仔细3例,从担架上滑落1例。

1院前急救安全隐患的相关因素

1.1社会因素所致的风险。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要求普遍提高,维权意识也明显增强。患者要求有良好的医疗环境、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优质的服务态度;对抢救和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对医疗护理的高风险和不稳定性缺乏了解;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细化程度不够,卫生资源的分布和匹配的合理性存在某些不足,导致患者家属心理不平衡;社会舆论与媒体对医疗机构服务的特殊性宣传不够,个别不良事件影响了卫生系统的形象,致使部分患者在看病时持怀疑态度,不信任医护人员。故意制造纠纷。

1.2医院条件欠缺所致的风险。急诊科患者多,护士缺编,长期超负荷工作,使工作效率下降;医疗条件差,抢救仪器设备不全,急救物品、药品准备不充分;抢救和留观患者不能及时收住院,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急诊护理队伍的年轻化,技术力量薄弱,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差;这些都是导致纠纷的隐患。

1.3科室管理因素所致的风险。

1.3.1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各级护理人员的职责、抢救工作制度、三查七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危重患者的管理制度、急救设备的管理维护制度等等落实不到位。医务人员医疗行为有章不循,对危重患者抢救不及时,极易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1.3.2抢救仪器没有处于备用状态抢救仪器在危重患者的抢救中提高了急救护理水平,同时也增加了许多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如抢救仪器无专人管理、摆放凌乱、违反操作规程、设备故障等都是导致护理纠纷的隐患。

1.3.3抢救记录不规范,缺少自我保护意识主要表现在抢救危重患者时,只注重抢救措施、速度、效果,忽视了抢救记录,有的抢救记录不全面、过于简单、时间有错误、病情变化时未及时记录甚至涂改,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抢救记录不能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

1.4护理人员因素所致的风险。

1.4.1急救经验不足引发的风险。近年来急诊科护士趋于年轻化,素质参差不齐,低年资的护士急救经验不足、病情观察不细致、操作技术不熟练、对患者病情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容易出现工作上的失误;有的护士对患者的提问不能耐心解答,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导致护患纠纷。

1.4.2违反操作规程引发的风险。在临床上有很大一部分操作是由护士独立操作来完成的,如:急诊护士的分诊、护送危重患者外出检查、输液、输血、给药、使用抢救仪器等等,这些都是医疗护理过程中必须采取的措施,但是由于违反操作规程,会给患者造成不良的后果。

1.4.3护理职业损害引发的风险。急诊患者病情危重,需要马上救护,不能确定患者是否有传染病,如:肝炎、艾滋病等,在急救过程中接触患者具有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时不注意个人防护,不仅造成自身感染,还会成为传播的主要媒介。

1.4.4护士心理损伤引发的风险。急诊科护士长期处于喧哗紧张的工作环境,面对各种急救患者,精神高度紧张,工作中易产生厌倦情绪;面对不同病种、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素质的人群,护士是暴力发生的最危险人群。这些会对护士的心理、身体、工作质量造成影响。

1.5患者因素所致的风险。急诊患者起病急,病情重,具有突发性、不可预见性,且普通存在急躁、忧虑、恐惧心理;由于患者基础健康水平和机体免疫力不同,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患者和医务人员接触时间短,无法全面了解病情,相同疾病的不同症状、不同疾病的相同症状都会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有赖于患者的密切配合和支持,患者有冒险行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合作的态度和消极的求生欲望,都会使护理风险上升。

2安全防范措施

2.1加强急诊护士的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其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岗敬业精神。在抢救病人时应做到急病人之急,争分夺秒,全力以赴,根据不同病情,机智,冷静,迅速,准确的处理病人,有条不紊的应对各种突变,培养忙而不乱,急而不燥的工作作风。建立工作自信心,充分发挥潜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急救过程中,医护密切配合,才能不失时机的抢救病人的生命,提高急救复苏率。

2.2强化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教育。严格贯彻核心制度的落实。急诊工作具有高风险,因此宜不断加强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培训和监督落实,如交接班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院前出诊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上报制度等,规避护理风险,增强安全法律意识,并对病员履行告知义务,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尽量减少不安全事件,并定期不定期的进行检查。做好环节的监控,避免医疗纠纷及杜绝医疗事故。

2.3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提高抢救能力。加强急救专科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对急诊护士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的培训。组织有计划的学习各类突发时间的应急预案和各种危重病人的抢救程序。并组织和实施考核,积极参加医院及护理部组织的各种业务学习和操作培训,遇到疑难危重病员组织讨论学习,锻炼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护士长督促低年资护士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高年资护士要做好传、帮、带工作要求她们苦练基本功,不断组织护士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利用晨会提问和定期对她们进行理论、操作、应急能力的考核。使其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危重患者急救技术等。如动静脉穿刺、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简易呼吸器、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术等,提高抢救成功率。对常用急救药品的使用、其药物的作用机制、常用剂量、使用方法、毒副作用都要熟练掌握。所有急救物品、药品齐全,随时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为抢救工作赢得宝贵时间。

2.4讲究语言艺术,提高护患沟通技巧。在接待患者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态度诚恳,语言文明,与患者家属的交流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尊重病人的合法权益,多进行换位思考,患者和家属出现焦虑、恐惧、痛苦时,作好安慰工作,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当患者或家属表现出急躁情绪时,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避免护士使用生、冷、硬的语言。

2.5详实记录护理文书病历,提高医疗护理安全性。随着现代护理学的发展,如果护士在记录执行时有偏差,则可能引起纠纷,也是患者和医院之间打官司的主要凭证。因此,急诊护士必须认真严谨的态度书写护理文书,不能弄虚作假和任意涂改,各项记录应客观准备真实,文笔简洁确切,通顺易懂,字迹清楚,对意外事件,自杀或被杀等经过详情与病情有关,应力求客观,如实记载,不得加以主观评论或揣测,出诊记录单上的出诊时间、到达现场时间要准确,在转运途中应交代可能出现的风险,并请家属或人在风险告知书上签字,这样对减少投诉和医疗纠纷具有积极意义。

2.6加强医护人员自身安全防护。院前急救的基本原则是先排险,后救治。医护人员在急救中一定要树立自身安全意识[1]。首先确认急救环境有无危险性及危险性的大小是急救人员进入现场前自保程序的第一步。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进入现场。在接触患者体液、血液时,一定要带好手套。与病人接触要带好口罩,操作中要忙而不乱,避免针头扎伤自己,勤洗手,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尽可能的在处理下一位患者之前使用快速手卫生消毒液,既保证自身的安全,也保护其他患者的安全。

2.7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护士要增强法律意识,谨言慎行,做到知法、懂法,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特别是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与护士有关、的法律知识有所掌握,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强化法制观念和证据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

3讨论

院前急救[2]指对遭受各种危及生命的急救,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病人到达医院之前进行的紧急救护,包括现场紧急处理和监护转运到医院的过程。人们越来越渴求在发病的最短时间内得到及时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这给医护人员的院前急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侵权法的实施,患者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增强,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稍有疏忽,即可导致护理纠纷的发生。院前急救时间有限,怎样才能在短时间里取得最好的救护效果,是值得我们每一位医护工作者深思的问题。我们必须不断学习,扩大知识面,练就过硬的急救技术,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提高院前急救人员的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加强院前急救的安全管理,对促进院前急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院前急救护理安全问题也是当前急诊护理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