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碑对联范文
时间:2023-03-16 21:58: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墓碑对联,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 一生心性厚;百孙贤。
2、 先人德望在;后辈业绩高。
3、 通古今文史;育天下英才。
4、 吉人眠吉地;佳偶奠佳城。
5、 银女凤凰福地;龙虎。
6、 功昭后人;德炳。
7、 青山茂;碧海翰泽长。
8、 远播起祥光;世泽永绵浮瑞霭。
9、 灵山昌百世;宝穴旺千秋。
10、 地连八斗文光聚;峰拱大湖瑞气盈。
11、 骑龙腾空去;驾鹤朝西归。
12、 慎终须尽三年礼;追远常怀一片心。
13、 依水傍山大福地;步云攀桂有缘门。
14、 龙旺穴真发富贵;砂青水秀子。
15、 旺龙真穴千秋富;砂水朝抱万载昌。
16、 岭上梅花香五里;墓前明月照三更。
17、 来山必然发甲第;去水定主获贞祥。
18、 一世清名; 半途福寿 。
19、 后环青山千古秀;前抱绿水万代昌。
20、 牢记礼为孝之本; 莫忘道以德而宏。
21、 百世昌隆赖先辈;千秋功德垂子孙。
22、 近智近仁近; 希贤希圣希显达。
23、 报效先辈唯修德;希冀儿孙当尽忠。
24、 衬吉地; 花香鸟语颂鸿恩 。
25、 山川饱含千古秀;椿萱长占四时春。
26、 四面紫气霭吉地; 八面灵龙拥。
27、 且喜座中先得月;不妨睡处亦看山。
28、 青山源远护吉地; 碧水长流霭瑞气。
29、 山环水抱聚紫气;虎踞龙蟠呈吉地。
30、 祖功征祥瑞; 子孝孙贤迎。
31、 灵安福地卧真穴;子孙世代福无休。
32、 蓬山此去无多路; 迎母小玉挽。
33、 已作蓬莱客;德范犹励后代人。
34、 一生正气垂青史; 贯长虹。
35、 美德常齐天地永;嘉风久伴山河存。
36、 欲见严容何处览; 唯思良训弗能闻。
37、 漫步龙山随缱绻;畅游福岭。
38、 祥光灿烂照先祖; 瑞气蒸腾裕后昆。
39、 寿比千年龟鹤永;福荫后代子孙贤。
40、 操如松柏清如竹; 言可行可师。
41、 茹苦含辛抚儿女;荫子孙。
42、 教子相夫称美德; 节俭勤劳存懿范。
43、 母仪千古留;长记慈惠传后世75、祖考贻谋唯勤与俭; 孙苗既翁且眈。
44、 蹈德咏仁路无不畅;正身履道乐以相传。
45、 仁义自修君子安乐; 勤俭后代利贞。
46、 得其人不朽;怀儿孙必贤。
47、 德沐桃李名高金鼎;功裕芝兰节映。
48、 不外为善两字; 教子只在积德一端 81、剪月裁云深恩长在; 问晴课雨美德永恒。
49、 山川豪气元龙高卧;遐想仙鹤常游。
50、 山辉川媚光华相映;子贵孙贤同登。
51、 盖世功名不矜不我;一心道德在敬在诚。
52、 懿德长存子孙托福;非份莫求世代永昌。
53、 先贤独得;近后辈共怀。
54、 取静于山寄情于水;虚怀若竹清气若兰。
55、 五里巨梁长留浩气;灵安永慰。
56、 一生辛勤德传梓里;终身节俭亲朋。
57、 天马映佳城必受;金龟排福地长发其祥。
58、 山如父肩父肩担儿女;水似母爱母爱润子孙。
59、 念前辈创业;勉后裔课耕课读振家。
60、 风范亿万年长传后代;典型千百世永驻人间。
61、 三光呈异彩;春秋冬夏四季浴清芬。
62、 青山绿水相依梦绕龙潭;白云相伴魂系蓝天。
篇2
【墓碑对联】
上联:吉人眠吉地;
下联:佳偶奠佳城。(夫妻合葬)
上联:银女凤凰福地;
下联:金童龙虎仙山。(夫妻合葬)
上联:慎终须尽三年礼;
下联:追远常怀一片心。(父子合葬)
上联:案朝福海千秋盛;
下联:地接桃津万代兴。
上联:百世昌隆赖先辈;
下联:千秋功德垂子孙。
上联:报效先辈唯修德;
下联:希冀儿孙当尽忠。
上联:德贯天人际;
下联:气穿日月光。
上联:德行感桑梓;
下联:品节昭后人。
上联:福田祖上种;
下联:心地子孙耕。
上联:父恩深似海;
下联:母德重如山。
上联:高风袭祖训;
下联:正气遗荪枝。
上联:后环青山千古秀;
下联:前抱绿水万代昌。
上联:湖海星峰拱北斗;
下联:梦笔生花产栋梁。
上联:积德培麟趾;
下联:传善起凤毛。
上联:家风远播起祥光;
下联:世泽永绵浮瑞霭。
上联:近智近仁近孝悌;
下联:希贤希圣希显达。
上联:静时疑水近;
下联:高处见天阔。
上联:来山必然发甲第;
下联:去水定主获贞祥。
上联:牢记礼为孝之本;
下联:莫忘道以德而宏。
上联:立德齐古今;
下联:藏书教子孙。
上联:良山贵向乘生气;
下联:玉水藏风永吉祥。
上联:灵山宝穴千古秀;
下联:瑞彩祥云万年昌。
上联:岭上梅花香五里;
下联:墓前明月照三更。
上联:龙旺穴真发富贵;
下联:砂青水秀子孙兴。
上联:面山如对画;
下联:玩水爰临池。
上联:奇峰朝福地;
下联:秀水育贤人。
上联:千秋常祀典;
下联:万代绍书香。
上联:勤俭敦夙好;
下联:耕读秀群英。
上联:青山芝兰茂;
下联:碧海翰泽长。
上联:清山长福寿;
下联:玉水旺财丁。
上联:山水风光秀;
下联:子孙世泽长。
上联:水色山光衬吉地;
下联:花香鸟语颂鸿恩。
上联:桃李成蹊径;
下联:兰竹光画图。
上联:天和随所寄;
下联:风气若无怀。
上联:旺龙真穴千秋富;
下联:砂水朝抱万载昌。
上联:祥云笼吉地;
下联:瑞气绕佳城。
上联:养性在忠良;
下联:架护海拥新天。
上联:一生心性厚;
下联:百世子孙贤。
上联:灵山宝穴千古秀;
下联:沧海高天万里长。
上联:灵山宝穴千古秀;
下联:太行天云万里香。
上联:灵山宝穴千古秀;
下联:明月春江万里新。
上联:灵山宝穴千古秀;
下联:明月高人永远香。
上联:龙旺穴真发富贵;
下联:张开人不下功名。
上联:龙旺穴真发富贵;
下联:沈香山老生平安。
上联:龙旺穴真发富贵;
下联:赵高风不生平安。
上联:龙旺穴真发富贵;
下联:张高门大开功名。
上联:龙旺穴真发富贵;
下联:沈高天不生平安。
上联:龙旺穴真发富贵;
下联:赵高云不下小康。
上联:龙旺穴真发富贵;
下联:张高门大开小康。
上联:一世清名英年早逝;
下联:半途福寿壮志未酬。
上联:依水傍山大福地;
下联:步云攀桂有缘门。
上联:灵山宝穴千古秀;
下联:皓月青天万里香。
上联:灵山宝穴千古秀;
下联:沧海金天万里清。
篇3
【清明节关于墓碑对联大全】
碑联不同于铭文,字数不能过多,赞语应当与墓地规模、社会影响相对应,朴实,真诚。同时,词性、平仄、对应都要合乎联律。建议使用:
德泽后辈
炳耀千秋
注意:在立碑的背面,两行竖刻,要德泽后人在左;
在墓穴平面上,两行横刻,要德泽后人在上。
上联:龙舞九天 助人为乐德永在
下联:鹤游仙境 福第遗泽炳长存
注:请说明需要多少字为好。
一、 杨氏起源诗(作者杨俊文)
游行各地会宗亲,举笔联诗表故情,
氏起弘农于陕县,姓生杨树有焦成。
辞金堂训千秋赞,清白传家万古称,
祖籍江西我族大,身居黔地子孙兴,
聊呈谱序为宗旨,后嗣保留作本根。
二、 杨豪为如黔始祖所作碑文
1、明义公碑文:
明义老祖始入黔,湖广杨氏写续篇,
寻根不忘双水井,问本犹记大麻园。
清白家风泽后嗣,忠孝礼训继前贤,
睦族共树先灵传,长翠青山越万年。
(因吉期未到,尚未立碑)
2、杨母张氏碑文:
一族同仰此青峦,滴翠葱茏四围宽,
黔西张氏千秋史,杨门共祖半壁山,
而今高冢添铭述,当年慈爱护家川,
日月双悬垂万古,乾坤常伴老人安。
——入黔八代孙绊香(俊文)题
三、 家族口传对联(祖辈流传)
篇4
位于栖霞岭南麓,初建于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原称忠烈庙,经历了元、明、清、民国时兴时废,代代相传一直何存到现在。1978年重新整修,使岳庙更加庄严肃穆。
岳庙是历代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场所。岳飞是南宋初抗击金兵的主要将领,但被秦桧、张俊等人以“莫须有”罪名诬陷为反叛朝廷,陷害至死。岳飞遇害前在供状上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岳飞遇害后,狱卒隗顺冒着生命危险,背负岳飞遗体,越过城墙,草草地葬于九曲丛祠旁。2l年后宋孝宗下令给岳飞昭雪,并以五百贯高价悬赏求索岳飞遗体,用隆重的仪式迁葬于栖霞岭下,就是现在岳坟的所在地。嘉泰四年(1204年)即岳飞死后63年朝廷追封为鄂王。
游人进岳庙参观,头门是一座二层重檐建筑,巍峨庄严,继而是一个天井院落,中间是一条青石铺成的甬道,两旁古木参天。正殿重檐中间悬着一块“心昭天日”横匾,是的手笔。大殿正中是彩色岳飞塑象,身着紫色蟒袍,臂露金甲,显示了武将的英雄气概。岳飞生前是无资格穿蟒袍的,因后封鄂王,所以身着蟒袍。殿两面壁上是明代莆人洪珠写的“尽忠报国”四个大字。座像上面悬着一块“还我河山”的横匾,是岳飞手迹,左右两边各悬一块“碧血丹心”与“浩气长存”横匾,是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和已故西泠印社社长沙孟海写的,正殿后面两旁是岳母刺字等巨幅壁画,展示了岳飞保卫国家的英雄业迹。
正殿西面有一组庭园,入口处有精忠柏亭,内有枯柏8段,传说这棵柏树原在大理寺风波亭边上,岳飞遇害后树就枯死了,后来就移放在岳坟边上,称为精忠柏。现经鉴定,此枯柏并非南宋古柏,而是属于松柏科的植物化石,其历史有一亿二千万年以上了。 入庭园,南北各有一条碑廊,北面碑廊陈列的是岳飞的诗词、奏札等手迹,南面是历代修庙的记录以及历代名人凭吊岳飞的诗词。庭园中间有一石桥名精忠桥;过精忠桥便是墓阙,造型古朴,是1978年重修时按南宋的建筑风格造的。墓阙边上有一口井名忠泉。进墓阙重门就是岳飞墓园,墓道两侧有石马石虎石羊各一对,石俑三对正中便是岳飞墓,墓碑上刻着“宋岳鄂王墓”,左边是岳云墓,墓碑上刻着“宋继忠侯岳云墓”,两墓保持宋代的式样。墓前一对望柱上刻有一副对联:“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判伪真”。墓阙后面两侧跪着今4个铸铁像,供人唾骂,遗臭万年。墓阙后重门旁有对联一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奸臣”。墓园一侧,另有一组庭园,现已成岳飞纪念馆,供游人瞻仰。
篇5
为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殡葬改革工作的重视,也反映出规范墓葬秩序的紧迫性和艰巨性。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分析问题,统一思想,全面规范墓葬秩序,深入开展集中整治活动,强力推进墓葬改革工作持续健康发展。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重点讲三点意见:
一、分析问题,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强力推行,各地各部门齐抓共管、共同努力下,殡葬改革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省殡葬管理条例》和《省公墓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执行比较到位;全面推行火化,年月日实现了全境全员%火化;规划建设乡村公益性墓地个,有效减少了乱葬滥埋和大坟大碑现象;大力推行生态葬法,共建设生态墓地567处,年,%以上的骨灰实现生态葬法处理。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存在许多突出问题:
1、从认识上看,存在两种倾向。一是畏难情绪较重。部分乡镇和行政村领导干部认为殡葬风俗是农村传统,引导群众转变丧葬习俗难度大,对抓好殡葬改革工作信心不足、动力不强。有的片面认为推进殡葬改革、规范墓葬秩序会引发群众问题,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工作力度不强,甚至一味迁就思想观念落后的群众。二是被动应付思想。部分领导干部平时注重抓项目建设、抓经济发展,对殡葬改革工作的重要性和积极意义认识不足,没有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工作中被动应付,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个别部门职责不明确,错误认为殡葬改革就是民政部门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协调配合意识不强,还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2、从举措上看,存在三个不到位。一是宣传不到位。宣传教育缺乏深度、广度,长期性和实效性不强,对开展殡葬改革的重要性和相关政策法规没有宣传透彻,造成基层干部群众对推进殡葬改革的认识不够,政策法规不清楚,工作执行难到位,群众丧葬观念转变缓慢。二是管理不到位。乡村公益性墓地规划无序,点多面广,有的村每个自然村就建有一个公墓,特别是村规模调整后,有的村甚至达到个。墓地建设档次低,道路、绿化、排水等基础设施配套不到位,难以推行生态葬法。墓地管理粗放,有的村把整座山都作为村公益性墓地,丧户可以随处乱葬。存在违规经营现象,通过收取较高的穴位费,接纳非本村死亡骨灰葬入本村公墓,严重破坏了殡葬管理秩序。三是整治不到位。各乡镇、街道执行殡葬改革政策不平衡,部分乡镇、村对墓葬管理的工作力度有所松懈,对超标准树大碑造大坟和乱葬滥埋、违法经营坟墓的情况执法不严、整治不力,给群众造成当前殡葬事务无人管、无相关殡葬法规约束的错觉。特别是个别领导干部、农村富人违反殡改政策,违规建坟,在群众当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3、从成效上看,存在两个严重问题。年以来,殡葬改革工作出现严重反弹,几乎到了失控的地步。去年,市委书记和市长分别对殡葬改革工作的反弹问题作出重要批示。一是超标准建坟现象严重。根据各乡镇、街道自查上报情况,全市公益性墓地内%以上的坟墓属于超标准建坟,共有树大碑、造大坟等超标准坟墓穴。大部分墓碑面积是规定标准的两倍,墓穴面积是规定标准的3倍,甚至有部分超过标准的倍多,建造的墓碑高达米,墓穴占地面积多平方米。二是乱葬滥埋现象严重。一些丧户私自将亲人的骨灰葬在自留山、自留地上,或是到村公益性墓地外买地、买山入葬。据初步统计,全市共有穴乱葬滥埋坟墓,最严重的一个乡镇就有穴。同时,生态葬法在大部分行政村停止推行。
殡葬改革是一项移风易俗的社会改革。目前,的殡葬改革工作正处于一个深化提升的关键时期,必须及时把这项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项阶段性的重点工作抓实抓好,否则多年来推行的殡葬改革成果将前功尽弃。对此,各地各部门一定要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充分认识到,深化殡葬改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利用土地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村容整洁、乡风文明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更是加快推进打造“旅游胜地”、“山水家园”,全面提升城市形象与发展环境的现实需要。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到位,着力巩固成果,规范墓葬秩序,确保殡葬改革工作取得新突破。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扎实有效推进殡葬改革工作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今年殡葬改革的重点是,进一步深化提升,深入开展违规建坟集中整治行动,全面规范墓葬秩序。各地各部门要明确任务,精心组织,强势推进,全力确保这项工作取得实效。重点是抓好四方面工作:
1、合理规划墓区建设。主要是对全市乡村公益性墓地进行重新规划、审批,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改善环境,强化管理。在时间要求上,各乡镇、街道要在月日前完成规划选址,在月底完成建设工作。要在对各行政村墓地规划进行初审后,统一上报市殡改办,由民政部门牵头,规划、国土、林业等部门参与,对全市所有的公益性墓地进行审批,审批合格后发给公益性墓区证。在规划选址上,要符合乡镇、街道的总体规划,原则上对原有符合规划要求的公益性墓地进行规划改造,修建墓区道路及排水设施。需要重新选址的,必须利用荒山脊地,避开“三沿五区”(沿铁路、公路、沿通航河道两侧视野范围和耕种区、风景区、开发区、住宅区、森林保护区)和农民群众的居住点。在建设要求上,原则上个村建个墓地,交通不便、人口分散的村根据实际情况最多可以建个,鼓励联村或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建设公益性墓地。要规划部分生态墓地,原则上各乡镇、街道要按照生态墓地建设标准规划建设个以上生态墓地。同时,各乡镇、街道要指导各行政村按照“生态化、园林化、艺术化、规范化”要求,完善墓地基础设施,改善墓地环境,切实解决“定点安葬”问题。特别是要结合全市新农村绿化运动,大力推进墓区绿化工作,确保绿化覆盖率不低于%。
2、严格禁止乱葬滥埋和规范墓葬标准。重点是严格执行《省殡葬管理条例》、《省公墓管理办法》和《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规范墓葬秩序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法规,及时纠正查处乱葬滥埋、超标准建坟、公益性墓地超范围经营和收费不规范等问题。一是严禁乱葬滥埋。在新规划建设的乡村公益性墓地投入使用前,骨灰一律按规定标准葬入原村公益性墓地内,自月日起,必须葬入经审批合格的公益性墓地或市公墓内。今后乱葬滥埋的,要在民政部门的指导下,一律通知限期迁移或组织平毁。严禁公益性墓地从事经营性活动,接纳非本服务区域内死亡人员骨灰葬入,一经查实,由民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二是严格规范墓葬标准。原则上一个墓区内的墓穴面积、墓碑面积和制式要统一。具体标准是:墓穴占地面积单穴不得大于m2,双穴不得大于m2;墓碑面积单穴不得大于m2,双穴不得大于m2;墓碑放置后顶端距地表面高度不得超过米。墓碑制式在不超标的前提下,由各乡镇、街道或各行政村确定,丧户到村里统一定制领取。墓葬穴位由村里统一安排,原则上按顺序或一行内抽签确定,不得隔行选择。今后凡在公益性墓地内超标准建坟的,在民政部门的指导下,一律通知限期改正或组织拆除。
3、积极倡导“小碑型”生态葬法。生态墓葬占地面积小、墓区绿化好,有利于群众节约墓葬成本,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利用土地资源。下一步,要继续积极推行生态葬法。在建设标准上,要严格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快生态葬法的通知》(政办发[]号)规定的标准执行。墓地绿化覆盖率必须达到%以上;墓碑的尺寸大小控制在㎝×㎝以内;墓碑可平放或倾斜放,离地面高度控制在米以内,倾斜放的墓碑与草坪的倾斜度不得超过度。在具体要求上,推行“小碑型”生态葬法的村,要严禁骨灰在生态墓地外乱葬滥埋,从月日开始,所有生态墓地使用区域内的骨灰必须葬入经审批合格的生态墓区内(包括迁坟);凡今后乱葬滥埋的,在民政部门的指导下,一律通知限期迁移或组织平毁;严禁在生态墓地内超标准树碑建坟,发生超标准建坟的,在民政部门的指导下,一律通知限期改正或组织拆除。在建设经费上,生态墓地建设经费实行分级负担,由市、乡两级财政以奖代补和村级集体经济共同承担的办法解决。
4、集中开展违规建坟墓葬整治。整治时间从月日开始至月日结束。整治对象是年月日至年月日期间的违规建坟。整治步骤主要分三个阶段:一是调查核实。各乡镇、街道要动员辖区内违规建坟户,自觉向本村申报违规建坟情况。在各村申报基础上,乡镇、街道组织力量对申报情况逐户调查核实,登记编号造册,于月日前上报市殡改办,并对申报和核实情况进行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二是集中整治。各乡镇、街道于 月日前向户主发出清理迁移或绿化覆盖违规建坟的通知。各乡镇、街道和村要集中精力,组织力量,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督促户主按时整改,确保在月日前完成清理整改或绿化覆盖。对逾期未整改迁移或绿化覆盖的违规坟墓,各乡镇、街道要组织或平毁。三是检查验收。各乡镇、街道要每月底向市殡改办上报墓葬专项整治的进度。市殡改办将在月底组织集中整治检查验收,对验收优秀的乡镇、街道进行通报表彰;对验收不合格的进行通报批评,同时限时完成整改,直至验收合格。
三、强化举措,狠抓落实,全力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深化殡葬改革,规范墓葬秩序,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特别是对违规建坟的集中整治,涉及面广,整治难度大,各地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攻坚破难,狠抓落实,进一步巩固扩大殡葬改革成果。
1、要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把宣传教育作为推进殡葬改革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举措。每年月份是的殡葬改革工作宣传月,各地各部门要加大力度,把宣传工作做到村、做到户。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专栏、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发放通告、巡回宣传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殡葬改革的目的意义、具体内容、政策法规,教育群众转变观念,厚养薄葬,移风易俗,引导群众理解、支持和参与规范墓葬秩序工作。特别在集中整治阶段,要充分发挥舆论的开道作用,把整治通知书印发到每家每户,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着力形成革除丧葬陋习、倡导文明殡葬的强大声势。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支持作用,对先进典型进行宣传,对软磨硬抵、违规建坟的进行曝光,为推进集中整治活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2、要强化职责,齐抓共管。殡葬改革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涉及方方面面。要充分发挥市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作用,着力形成民政牵头、责任在乡、村为基础、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进一步深化认识,按照职责明确分工,协调配合。市殡改办要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建立完善通报制度,推动工作落到实处。各乡镇、街道要把殡葬改革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日常工作安排,主要领导要负总责,亲自抓,定期听取汇报,分管领导具体抓,确保这项工作时时有人抓,处处有人管。要强化考核,市委、市政府已把殡葬改革工作列入对乡镇、街道的年度综合考核,考核分值为5分,并签订年度殡葬改革工作责任书。市殡改办年底还将对各乡镇、街道殡葬改革与管理工作进行专项考核。各乡镇、街道要相应建立考核奖惩制度,对联村干部和村干部进行专项考核。从下届村级换届开始,要把遵守执行殡葬改革政策法规情况列入村两委干部的任职条件之一。
3、要严格政策,依法整治。违规建坟集中整治是一场“硬仗”、“攻坚战”,任务艰巨。关键是各地各部门要消除畏难情绪,增强工作的信心和决心,高度重视,措施得力,真抓实干。会后,各乡镇、街道要抓紧制定整治方案,与各行政村签订工作责任书,精心部署安排,分层分类召开动员大会、村民大会、村民代表会议和违规建坟户座谈会,进行再发动、再部署、再落实,确保整治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在集中整治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三点:一是强化协作。集中整治主要以乡镇、村为主体,民政、国土、规划、林业、公安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配合执法。二是严格执法。严格执行各项法规政策,做到依法行政、依法整治。要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干部模范作用,带头移风易俗,自觉支持墓葬整治,如有亲属的坟墓属于整治范围内的,要主动配合所在乡镇、街道和村做好迁移整改或绿化覆盖工作。对违反政策法规搞风光大葬、乱葬滥埋、树大碑造大坟的,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三是讲究方法。要充分发挥村级基层基础作用,认真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在方法上不能简单粗暴,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加强对“钉子户”的教育引导,把工作做深做透,确保整治工作扎实平稳有序开展。
篇6
下了车,眼前便是一道陡峭的石板路,我们大踏步的向上走,我因为第一次来没有看见诸葛亮的拜师堂,这一次说什么也要看见,便一路冲上去,冲了一会儿,就到了石板路的尽头。
走到了石板路的尽头,眼前便是鹿门寺,鹿门寺显得有些苍老,经过了无情的岁月,它显得非常睿智。从这里向山上看,微风吹拂,一片翠绿或左或右地移动,此时以忘记了这是一片树林,看着的仿佛是一片绿色的海洋,你看!那松树的树梢不正是海边的浪花吗?那浪花时隐时现,再与山下的树木互相照应,无不让人觉得你正在真正的海洋当中。
鹿门寺前,一条马路伸向前方,马路旁,一排行道树伸向两旁。我们伴着行道树,向前方走去。因为是第二次来,所以很熟悉路。在快要到霸王山寨的“大门”时,我们拐进了一条小路,向前走了没多久,我们便参观了一代文豪孟浩然的坟墓,孟浩然墓碑上的墓志铭既歌颂了孟浩然的非凡才能,又表示了对孟浩然的不幸死去而感到惋惜。过了此,再向上走,便是拜师堂。
篇7
第一次去西湖是1986年秋,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副对联,记了几十年,一直记到柏林。最近看到网上有人说,死了想埋西湖苏小小旁边。在我看来,若无这副联,小小墓实在不是个好去处,去孤山的路口,太喧嚣,小憩都不合适,更别说长眠了。这幅字是我平生写的第一幅自认是精品的作品,它让我有了书家的兴味。
此后这几年,断续写来,写了几瓶墨汁,写秃了两只毛笔,写了几百幅作品,多半都送了朋友。去年冬天,在韩三洲兄家小聚,我带去几本《黑五类忆旧》,每期《忆旧》里都有二三幅我的书法作品,余世存老弟看到写人权宣言“人人生而平等”那一幅,大为惊诧,说:“想不到国标的字这么漂亮!我要有你这一笔字,就不愁生活问题了。”我笑笑说:“可惜我这字现在还不值钱。”
2011年6月12日,五六十位艺术家和艺术热心人齐聚天津泰达当代艺术博物馆,宣布成立艺术独立论坛。经张耀杰老弟告知,我携二十多幅书法作品与会,希望混个脸熟,算是盘活书法资源的一个举措。吃过午饭,就在用餐的单间里,我打开作品,请栗宪庭老师等与会朋友批评鉴赏。我看见贺卫方老师也兴趣盎然地走过来,眼睛里闪着明亮的光。
此来我本无意送人,可是大家都爱不释手。一位饭店服务生女孩说,真喜欢,能不能送她一幅。最后我强留下三幅,其余的立马被与会朋友认领完毕。贺老师拿着那幅哈佛大学图书馆警语“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笑着说道:“就这么拿走可不好意思啊?”
说实在的,送出去这二十来幅作品,我是心疼极了。写了这几年,其实自己真正满意的不超过20幅。艺术是遗憾的事业,精品率是非常非常低。
不同的人的眼里有不同的精品。
1990年代末,我曾经在上海《文汇报》、北京《文艺报》等多家报刊发表过对书画不恭的文章,主要有三篇《书画的鸦片成分》、《再谈书画的鸦片成分》和《三谈书画的鸦片成分》。文章的观点是中国书画是麻醉品,哺育和毒害了中国人的国民性:你看中国画里的人物,没有一根骨头是直的,每个人都是着身子,跟柿饼似的,跟知了的幼虫似的,没有一个是磊落昂藏的;你再看那书法,不是“难得糊涂”,就是“宁静致远”,不是“岱宗夫如何”,就是“宜将剩勇追穷寇”,俗不可耐,了无新意。
后来,曾在报纸上读到过吴冠中先生和黄永厚先生赞赏我这一观点的文章。
当时我在中国文化报社做记者、编辑,几年时间里,我没采访过,也没有结识过一个书画家,更没有借工作之便索要其作品。
新华社老社长穆青,我们是杞县同乡。我常去他家,可我从未要过他的字幅。有一次老人问我,你还没有我的字吧,意思是要送我一幅,留作给晚辈的念想,可是我只说没有,却没有顺口说送我一幅。
从艺术角度说,我非常喜欢穆老的字。他送给他的继任者南振中先生的那幅“堂堂正正,别无所求”,真是矜严典雅极了。
篇8
1999年8月27日,定居马来西亚的白光因患肠癌医治无效而辞世。遵照白光生前的遗嘱,丧事低调处理,遗体落葬在吉隆坡市郊富贵山庄墓地,落葬时仅有她的胞妹和夫家亲属参加。
一年之后,白光的陵墓在原地落成(见图),墓地宽敞,占有九个双人墓穴,由中国设计师精心设计,材料也全部从中国进口,整个建筑显得美观而庄严:正中是白光的圆框遗像,靓丽动人的笑容栩栩如生;左首墓碑刻有“一代妖姬白光永芬史氏之墓”,具名是“永远爱你的知心人颜良龙立”(颜良龙是她的夫君);左右用楷体大字雕刻着一幅对联:“相好庄严,智慧殊胜”,下面的横幅是:“如意宝珠”四个大字。
沿着墓旁的石级而上,就可以看到在一块黑色的大理石上雕刻着墓志铭,墓志铭由她的夫君亲自撰写。内容节录如下:“生于一九二一年的歌影双星白光,走过动荡与繁华的岁月,从大时代的北平到今天的吉隆坡。白光为人至直,够风度、够帅、够豪放、够勇敢,是位传奇女子。白光在歌坛辉煌的成就比在影坛的成就更大,虎留皮,人留名,白光一直没有枉费此生,其愿已满。白光一九三七年赴日本留学,就读于东京日本大学音乐系,一九四二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电影工作。《桃李争春》一片奠定了她的电影生涯,她天生丽质,貌美妙乐,艳光四射,魅力迫人。她以炉火纯青之演技与独特美妙之歌声风靡了无数的影迷和歌迷。一九五0年,战后的白光返香港分别担任电影制片、编剧、导演和女主角,赢得‘一代妖姬’、‘绝代尤物’之名,被冠为‘中国艺坛之光’……我们决定再续前缘,生生永远相亲相爱。――夫颜良龙立”
墓志铭下面铸有一排黑白相间的琴键,琴键上端刻有《如果没有你》的五线谱一行,那是因为白光生前曾经表示,在她演唱过的众多的歌曲中,《如果没有你》是她最喜爱的一首。如果按动石级上的琴键,立即会传出白光的悦耳动听的歌声:“如果没有你,日子怎么过?我的心也碎,我的事也不能做……”这一自动播放歌曲的装置是特邀一位外国工程师设计,在当地尚属首创。
墓地四周种植了各种花草,并摆放了石桌和石椅。白光之墓建成后,前往凭吊和参观者络绎不绝――“琴墓”,就此成为吉隆坡的一处名人遗迹和文化景点。
2000年,当白光逝世一周年之际,各地的“白迷”(影迷和歌迷)聚集在位于富贵山庄的白光墓地,深情地举行了“魂萦旧梦怀念白光”的追悼会,表达了他们对白光的永远的怀念。
留下憾事知多少
白光溘然去世,留下了不少遗憾。
白光生前曾经表示,她在香港创办的国光影片公司所拍摄的《鲜牡丹》和《接财神》两部影片,是她集制片、编剧、导演、表演于一身的呕心沥血之作,她本想将母片交电影资料馆保存,以便在回顾展中展映,结果母片在香港失窃而不知去向,这是她的遗憾之一。
白光年轻时曾经录制过数十首流行歌曲,其中不乏经典之作。当时由于事先没有时间充分练习,没有隔音设备,乐队现场伴奏,仓促之间将唱片录制成功,效果不够理想,她原打算重新制作几张MTV碟片留作纪念,但始终未能如愿,这是遗憾之二。
第三件憾事是,她原想去北京和上海参观访问。北京是她的出生地,那里还有她的亲朋好友;上海是她的成名地,那里还有她所熟悉的摄影场和录音棚,她想在那里寻找一些老电影拷贝和老唱片,以便出版专集,此愿又是落空。
白光定居吉隆坡后,曾经断断续续写成《从影回忆录》初稿,但没有来得及和出版商接洽,以致回忆录未能问世,这又成了她的遗憾。
还有,白光喜欢孩子但没生孩子,她曾有意领养一个男孩,因男孩的父母没有同意而作罢……
还有……
永远爱她的人
早在六十年代,白光曾经在五月花夜总会献唱,并组团到各地巡回演出。在此期间,她结识了夜总会总经理的弟弟颜良龙,经过一段日子的交往,双方倾心相爱,结为知心伴侣。颜君在吉隆坡经商,他的父兄都是白光的影迷,他和白光同居双栖三十年,恩爱异常。白光因身患癌症曾长期缠绵病榻,颜君悉心照顾,呵护备至,并陪伴白光到日本求医……使颜君终生难忘的是,白光临终时还紧紧握着颜君的手不放……
白光的去世给颜君带来无比的悲痛,除了建造“琴墓”,以表示对白光永远的怀念之外,还将家庭中的摆设保持原状,期待远行的白光有一天会回来,共唱一曲《如果没有你》……
2001年8月,为了纪念白光逝世两周年,颜君特地赋诗一首,献给白光的亡灵,诗曰:
灵凤振翼去,
空余绕梁音,
知心斯已远,
何日君再来,
昔日之光彩,
今日依然在。
篇9
小时读书,就读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是讲司马光从小就聪慧过人。但司马光从不承认自己是神童,他的成名完全靠的是勤奋攻读、博览群书。据说,司马光睡觉用的枕头,不是普通很舒适的枕头,而是一段圆木头。他头枕在上面,难以安稳,稍微一动,即被惊醒,遂即起床,挑灯夜读,执笔写作。司马光把这种枕头叫作“警枕”。正是经过这样19个寒暑的锲而不舍,在煌煌的中国历史上,才有了他的宏伟巨篇――《资治通鉴》。
这部记载1362年的史实,长达294卷、300余万字的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学著作,不但处处可使人感悟到治国安邦的睿智和韬略,而且时时可领略到散文名篇的晓畅通达,深得后代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的珍视推崇。的床边,常年放着《资治通鉴》,随时翻阅。他在临终前一年还说,搞文学史的人一定要好好读历史,要认真地读《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
司马光一生,忠信正直,不循私情,不贪富贵。他与王安石的变法之争,实际都是为了富国强民,只不过在方法上他强调节流,王安石主张开源。政见不合,他二人的个人关系并不是多么紧张,相互还是尊重的。司马光的主张被否定后,他主动引退,埋头著书立说,避开世俗干扰。王安石逝世后,他还给宰相写信赞扬王安石,并建议朝廷追授王安石更多的勋位。司马光的一位亲戚去世后,王安石还为其撰写了墓志铭。这些都显示了司马光和王安石作为政治家高风亮节的君子品格。
司马光身居高位,为官40年,唯在洛阳有薄田3顷。他的妻子病逝后,竟无钱举丧。无奈,把自己的一块地典当出去,才简朴地为亡妻送了葬。“典地葬妻”,遂成为民间广为流传的美谈。他的《训俭示康》,也成为戒奢倡俭的千古名篇。
这位被称为百世高贤的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是山西夏县人,这是没有疑义的。司马光病逝后,灵柩被运回山西,安葬在夏县他的故里。由于政治风云的变幻和奸佞小人的作祟,他的墓碑竟几番被推倒砸断,又几番被修复竖起。我曾两次到鸣条岗拜谒过司马光陵墓,站立在这位巨人的陵墓之前,蓦然间想起了“人遭非议还需议,事本当然未必然”这句至理名言,蕴含其中的深刻哲理,在这里再一次得到证实。
不管多少风风雨雨,我们的乡贤司马光总算魂归故里!在当代太平盛世,这位百世高贤正安详地长眠于自己故里的热土之中!
这,不禁使人想起了另一位高贤司马迁。
被称为“文史祖宗”的司马迁,隐忍含辱,发愤写作,把满腔的悲愤寄于笔下,运用大量的史料,以极其顽强的毅力,编纂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学巨著――《史记》。《史记》全面系统地记述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这漫长时间里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发展史。它是自先秦至汉武上下30阗余年的历史总结,是中国史学的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是司马迁对中华民族文化极其宝贵的伟大贡献。
我在陕西韩城芝川镇,曾拜谒过司马迁墓祠。墓地很高,在一面高坡的顶端,人们说那是衣冠冢。墓前献殿门口有一幅醒目的对联:“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这是对司马迁一生的真实写照,它触发了人们对司马迁悲惨遭遇的无限感慨,也使人们陷入到对历史的深沉回忆之中。
司马迁出生何地?他的籍贯究竟在何处?长期以来一直存有歧义。有陕西韩城之说,也有山西河津之说。这当然是史学家研究探讨的问题,我等浅学薄识者哪敢妄言。但是,从最近读到的一些史料中,看到不少有关记载,使我对陕西韩城之说实在不能确信。
在《平阳府志》卷二十三“人物志”中,明确载有司马谈、司马迁父子。对司马谈是这样记述的:“司马谈,龙门人,建元中为太史令。……”对司马迁的记述是:“司马迁,字子长。十岁诵古文,弱冠游江、淮,浮沅、湘,涉信、泗,过梁、楚以归。太初中,为太史令,因论李陵得罪,幽而发愤,修《史记》。刘向、杨雄皆称其有良史才。”在卷三十二“陵墓志”、“河津县”篇目中,共记载了8位乡贤的陵墓,其中不仅有司马迁墓,而且是记载最为详尽的一处。原文是:“汉太史公墓,县西十五里。《水经注》曰:‘司马长子墓,墓前有庙,庙前有碑。永嘉四年,汉阳太守殷济瞻仰遗文,大其功德,遂建石室、立碑、树柏。太史公自叙曰:迁生于龙门,是其坟丘所在矣。今不识其处,或云没于河,或云在河西岸。’”上述第一处记载,肯定了司马迁是山西平阳府龙门人。第二处记载,则肯定了司马迁死后也葬于故土河津。《平阳府志》,系清康熙版,著名学者孔尚任总纂。当时的平阳府,辖今临汾地区、运城地区及晋中地区的灵石县、吕梁地区的石楼县。孔尚任,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曾任国子监博士、户部主事、户部员外郎等职。后辞官归里,专做学问,著书立说。其传奇剧本《桃花扇》,流传极广,影响很大。当时的平阳府知府刘,慕名请孔尚任到平阳府主持修志,于康熙四十七年刻版付印,共三十六卷,百余万言。《平阳府志》“当属名家精纂”、“珍贵之名志”。其所载上述史料,应该是可信的,也是权威的。
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写道:“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龙门,山名,横跨黄河两岸,东段在河津县西北25里。《读史方舆论要・山西平阳府・蒲州》载:“龙门即河津县,古耿邑”。河津位于龙门山之南,汾河以北,符合古代山南水北为阳的方位说法。故“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系指河津龙门这个地方。
清代诗人张汾宿,在《咏河津》一诗中写道:“莫谓人弗杰,周卜子、汉司马、隋传仲淹、明表敬轩,此几家硕士高贤,洵足接千秋道疏。漫言地不灵,东虎岗、西龙门、南来飞凤、北仰卧麟,这一带山清水秀,亦堪壮三晋观瞻。”确切地肯定司马迁是河津的硕士高贤。近代学者张冠三,早年曾任山西大学文科学长,他为文科院题写的院联,上联是:“史学冠中华,汉宋以来双司马”,尊崇司马迁、司马光为山西学冠中华的两位史学家。董其武为新版《河津县志》所作序言中也写道:“吾乡河津,物华天空,人杰地灵。……汉司马迁,隋王通,唐王勃、薛仁贵,明薛宣,……真可谓人文蔚起,灿若繁星,吾生其地,实属幸哉!”最近在台湾重版、以收录山西文献典史为主要内容的《山西献征》一书,也载明司马迁、薛宣等学人“生于山西龙门”。
虽然说,“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但以上史籍、自序、诗联中的记载,却不能不使人作一番深思。
史实只有一个,唯在深究细考。
篇10
渭河,一条古老宽广的河流,她源远流长,横贯秦陇,滋养了勤劳淳朴的人民,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渭河文明。
灞陵桥,一座气势恢弘的古桥,她匠心独具、古朴典雅,宛如一道彩虹横跨渭河两岸,赋予渭源大地以无限的灵气和神韵。
渭水源头,是渭河文明的发祥地。早在六七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群星灿烂的远古文化,留下了波澜壮阔的画卷。经过数千年历史演变和沧桑更替,今天的渭源钟灵毓秀,雄姿勃发。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引人入胜的旅游景点,50多个名胜古迹、500多件馆藏文物,令人叹为观止的山水奇景和人文胜迹,联袂构成了渭水源头恢宏壮观的文化旅游长廊。
渭水源头,方圆千里,胜景无限,集山水之大成,占峰崖之精髓,移步而景换,游目以骋怀,无不彰显着渭河儿女倾力打造“甘肃生态旅游名县”的时代风貌。今天,县委、县政府群策群力,与时俱进,绘制出了渭源旅游新蓝图——“渭河源”一条主线,清源、会川两大旅游服务中心,首阳山、渭河源、洮河风光三大旅游功能区。让我们循着多姿多彩的旅游风景线,到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做一次壮美的渭河源之旅吧!
莲峰山、首阳山、天井峡、石门水库四大风景区交相辉映,构成了绚丽多彩的首阳山旅游区。这是一条丰厚的历史文化与独特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的旅游“画廊”。
(莲峰山)出县城东南34公里,即到素有“陇上碧莲”之誉的莲峰山。这里是渭河源国家森林公园的主体景区,鸟瞰莲峰,九峰环抱、状如莲花,故称莲峰山。曾因马鹿成群结队出没于山林间,又称“马鹿山”。
此山因山青水秀、风光旖旎、古迹众多而文明遐迩。由大山、皇洞、后五台、释迦庵等九座形态各异的山峰组成。山腰苍松蔽日,丛林密布,白薇飘香;山上清泉涓涓,松涛阵阵,爽气宜人。登高揽胜,大有“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情怀。
拾级而上,映入眼帘的第一座山门便是“不二法门”。“是谁能将眼光放开,看得穿大千世界;请你先把脚跟立定,方可入不二法门。”这幅饱含哲理、意蕴深厚的对联由原全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题写,字体遒劲有力,古朴典雅。
登临山顶,环顾群山,九峰对峙,宛如一朵翠滴的莲花,如幻如影,如梦如诗。清代诗人吴镇赞曰:“孤鹤泪烟海,遥投仙客家。五峰云散尽,涌出碧莲花”。
整个大山好像一条腾空而起的巨龙,山顶的八卦楼恰似龙角,两侧的清泉犹如龙眼,名曰“龙眼双泉”。
这棵四五人才能抱得住的千年古松就是马武挂鞭树,距今已有1940多年的历史。相传,东汉捕虏将军马武征西羌时,曾屯兵于此,每登大山,都要在树下挂鞭休息,后人称之为“马武挂鞭树”。
莲峰山是古丝绸之路一处佛道一家的旅游胜地。自汉代以来,山上就有石窟寺庙,元朝汪世显曾将此山作为王府游览之地。明清以来,许多名士骚客和退隐官员常年住在这里,修身养性,读书习武,每每留下脍炙人口的篇章。建国初期,这里有古建筑群落34处200余间,僧侣达700多人。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是享誉陇中的莲峰山山会,四方游人,兴会而至,春潮弥漫,白蕨滴露,山歌四起,热闹非凡。
(首阳山)陇右古县渭源,建于公元前205年汉高祖二年,时称首阳县。县因首阳山得名。东出莲峰山,迤逦数里,便是声播陇右的名山首阳山了。这是商末周初孤竹国二子伯夷、叔齐隐居采薇直至饿死的地方。山势巍峨高峻,蜿蜒东去,主峰像一位盘腿端坐的慈母,伯夷、叔齐的墓冢位于山湾正中,犹如一对酣睡在母亲怀中的婴儿。两座墓冢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下,幽静肃穆。
墓前有清代陕甘总督左宗棠题写的墓碑——“有商逸民伯夷叔齐之墓”,篆额“百世之师”。两边对联“满山白薇,味压珍馐鱼肉;两堆黄土,光高日月星辰”,横额“高山仰止”。墓后是供奉伯夷、叔齐像的清圣殿,塑像由我省著名雕塑家何鄂女士创作。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当地都要举办祭拜活动。满山薇蕨吐蕊,遍野山花烂漫,游客踏青采蕨,焚香拜谒,深深沉浸在古代先贤凄美悲壮的故事中,震撼在穿越时空的浩然正气里。
(天井峡)眼前这条横亘15里的史前峡谷就是天井峡。
天井峡的地质结构属典型的丹霞地貌,分前峡、后峡、上峡和下峡四大峡。从上峡顺谷底穿行,处处峰回路转,步移景换。仰望峰巅,或独成一峰,或并肩而立,似亲昵对卧的双狮,如俯冲直下的雄鹰,有的宛如高高耸立的麦垛,有的酷似奔跑不息的猛兽,让人浮想联翩,大饱眼福。仙女屏、淋仙瀑、天井泉等20多个景点卓尔不群,令人目不暇接。
眼前,万丈石崖,中开一缝,仰望天空,只有一线宽窄,顶端一处寒泉飞扬而下,垂成千尺白练,泻金渐玉,清凉沁骨,传说是王母娘娘的瑶池。崖壁上欢跃的浅溪奔泻而下,汇成湍急的小河,继而旋成清澈见底的深潭,泛绿映蓝。
这道青灰色的石壁,就是仙女屏,传说是七仙女更衣之地。对面洒脱飘逸、飞珠溅玉的瀑布就是淋仙瀑,曾是七仙女沐浴浣衣的地方。当年七仙女游历此地,顿生淋浴之念,她们畅游于怡人美景,情不自禁哼起了歌谣,不巧被放养天马的牧童听见。牧童循声而来,其中一位仙女妹妹有意留下一只绣花鞋做为信物,以期再次相会。今天,我们能看到许多状如鞋子,大小似三寸金莲的奇花,当地人叫它“神仙一只鞋”。这些鲜艳无比的珍贵“兜兰”无一不见证了这段神化般的爱情。
十五里峡谷,十五里画廊。踩着清澈溪水,头顶水珠飘飘,脚下流水潺潺,远离尘世污染,少了都市喧嚣,远望蓝天一线,白云似锦,令人心旷神怡。
天井峡,一处返璞归真的史前峡谷。
天井峡,一方和谐共处的世外桃园。
暖流绕画阁,柳色映湖光。你看那古朴庄重的木质拱桥,笑傲百年的老槐古柳,绿意盎然的老君山脉,流光溢彩的文化长廊,无不凸显着渭河源旅游风景区独特的魅力。
以渭水文化和源头文化为主的渭河源头主线,是一条把寻根溯源、休闲度假巧妙融合在一起的旅游风景区。景区内,名胜古迹灞陵桥雄姿不减,熠熠生辉;鸟鼠山、品字泉光耀千古,闻名遐迩;“太白云海”、“南横卧佛”景色怡人,蔚为壮观;王韶古堡、寺坪遗址积淀着这方水土独特的文化记忆。
(灞陵桥)眼前这座横跨渭河两岸的拱桥,是全国唯一一座纯木质拱桥,被称为“国宝级文物”。灞陵桥已经成为陇中旅游标志,灞陵桥主题公园被认定为国家AA级风景名胜。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白山)“海拔三千三,离天三尺三。不知路多远,八十一道弯。”说的就是奇绝险峻的太白山,因传说是太白金星修道的仙山而得名“太白山”。山形险绝、系云摩天,酷似华山,又称“小华山”。
仰望山峰,殿宇呈瑞,云缠雾绕,山腰茂林修竹,披红挂绿,悬崖峭壁,挂瀑飞虹。俯瞰山下,云海翻腾,众山环拱。徜徉在龙眼显圣、风摆浪声、八仙过桥、石缸探底、寺顶积雪等众多奇观美景之中,品味“夜半钟声”、“龙眼神泉”等千古传说,让人物我皆忘,如痴如醉。
登上山顶,极目远眺,绿波如烟,苍山如海,峰峦层叠,如诗如画。如遇晴天,陇西、临洮、渭源三县县城清晰可辨,尽收眼底。若逢雨天,只见云翻雾卷,烟雾荡波,群山起舞,万壑松鸣,仿佛置身蓬莱仙境。看脚下山梁,似龙凤呈祥,二龙戏珠。观山上风景,茂林修竹,美不胜收。
(鸟鼠山)出县城西北10公里,有一座名列经传的千古名山——鸟鼠山,这里就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的发源地。《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导渭自鸟鼠同穴”山。《水经注》说,“鸟鼠同穴之山,渭水出焉”。
“三源孕鸟鼠,一水兴八朝”。渭河以宽广而博大的胸怀,孕育了灿烂的渭河文化,把周、秦、汉、唐等8个王朝推向了历史颠峰。鸟鼠同穴山宛如巨龙,昂首起伏,蜿蜒东去。南侧密林深处,三眼清泉涌出,形成“品字泉”。泉旁建有禹王庙,以纪念这位“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的治水英雄。
千百年来,“鸟鼠同穴”的神奇景观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访古探胜,吟诗作赋。今天,这一奇观已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缩影。
鸟鼠山系由南向北,将渭源分为东西两半,岭东为渭河流域,岭西为洮河流域。把洮河民俗风情与自然山水、文化体验与考古探险有机融会在一起的洮河风光旅游线,魅力无限,别有情趣。在这里,品味船崖巨舫和高崖花会的花海歌潮,领略“露骨积雪”和“双门踩浪”的诡丽景致,探寻古代将士纵马疆场、奋力搏杀的刀光剑影,一种远离尘嚣、探幽怀古的心境油然而生。
(高崖花会)“尕马儿骑上着下四川,路过着来了个渭源。身上的尘土脸上的汗,才知道你来的路远。”(《下四川》)悠悠花儿,浓浓乡音,在“花儿的故乡”高石崖袅袅不绝,令人魂牵梦绕。每年六月初六,附近数县的花儿歌手纷至沓来,即兴对唱。密林深处,马莲丛中,花伞摇动,歌声悠扬。形成了花的海洋,歌的浪潮,情的世界。浓郁的民俗风情,独特的文化生活,就像这千年流淌的渭河,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折射出渭水源头百姓生活的淳朴风情,沉淀着这方水土神采飞扬的美好回忆。
(双石门)这就是享有“陇上香格里拉”美誉的双石门。这里青山如黛,草场似锦,万古幽寂、野趣天成,大自然的神工造化将大小石门、一线天、卧龟石、燕子崖等景点融为一体,奇诡秀绝。
历史遗迹——三国古栈道,因三国魏将邓艾从此道穿崖架木,修成栈道,通神勇,取西蜀,成就了曹魏霸业而一举闻名;宋代王韶开熙和、征叠宕,曾在此巧通奇兵。如今,古道遗迹犹存,当年穿架木料的凿孔历历在目。穿行的游客都要踩着沁人肌骨的水浪前行,因此,有了这样一个别致的名字——“双门踩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