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投资评价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0: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固定资产投资评价,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定义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是指为建造、购置或更新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固定资产而进行的,且含有一定建筑或设备安装工程的投资建设项目。
2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的必要性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是指项目投资建成并运营一段时间之后,通过对项目立项决策、施工过程、项目收益等情况的分析评价,检查预期目标是否达到、主要的经济效益指标是否实现,进而分析偏离的原因,提出对策建议,通过改善投资管理水平和决策制度,达到提高投资效益、规范工程项目管理的目的。
项目后评价是投资项目全过程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有效实现固定资产投资良性循环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水平及项目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3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的原则
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经济效益评估与分析方法。如何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出项目的投资效益,需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
3.1 坚持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
评价时需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对于大型项目的配套项目要综合考虑,结合在一起进行投资效益评价。
3.2 考虑资金时间价值
针对投资较大、施工期较长的项目,要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可参照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或行业平均利润率来计算项目的投资净现值和投资利润率,以真实反映项目的盈利水平。
3.3 坚持项目后评价与项目前评估相结合
结合项目前期的可研报告进行对比分析,重点关注预期各项经济指标的实现程度,找出差异原因,从中总结经验。
4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分析方法
对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的分析方法,要结合公司所处行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评价指标体系,特别关注项目的立项、概算、设计、施工、终验、项目投产后等各阶段的实际情况,设立全面反映固定资产投资的各项指标,并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评价,对于项目投产后带来的收益结合项目收益期限与行业或公司平均投资收益率进行对比,分析项目差异的原因。
4.1 战略性投资与经营性投资项目评价的区别
(1)战略性投资项目要重点关注项目的长期效益、社会效益、影响能力、可持续性的评价,要与企业长期战略规划相适应。
(2)经营性投资项目后评价应侧重效益评价、目标实现程度的评价。投资收益、投资回收期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重要的评价指标。
4.2 项目后评价分析指标
分析指标的设立:净现值、现值指数、内含报酬率、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及投资偿还期等指标,这些指标的设立和计算,可以对项目的实际收益情况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也是评价可研报告的重要分析对比指标。
(1)净现值:计算项目投产后现金流入量和实际投资额,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或同行业收益率计算该项目实际净现值,如果净现值为正数,该投资项目的现金流入量现值大于现金流出量现值,表明该项目投资实际报酬率大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或同行业收益率。
(2)现值指数:计算项目投产后现金流入量与实际投资额,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或同行业收益率计算其现值指数,如果现值指数大于1,该投资项目的现金流入量现值大于现金流出量现值。表明该项目投资实际报酬率大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或同行业收益率。
(3)内含报酬率:内含报酬率是指使投资项目的净现值为零的贴现率。根据已完项目投产后现金流入量现值与实际投资额现值,计算其实际报酬率,判断实际报酬率是否大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和同行业投资收益率。
(4)投资利润率和投资利税率:在不考虑现值的情况下,计算投资利润率和投资利税率。投资利润率为税后净利润与实际投资额之比,投资利税率为税前利润加其他应上交税之和与实际投资额之比。
(5)投资贷款偿还期:一般投资项目大部分的资金来源为银行融资,项目投运后,财务现金流量的大小直接影响项目的贷款偿还能力,通过对财务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流量,在考虑贷款利息的情况下如实计算项目贷款实际偿还期。 上述5项经济指标是评价项目投资效益的重要指标,在做分析评价时要相互结合各项指标综合考虑,以便全面反映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真实投资收益、投资回报。
5 固定资产投资后评价报告
结合前后评估的各项指标对比分析,总结项目实际投入、产出情况,分析项目实际投资效益与预期效益的差异所产生的原因,形成完整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报告,以供公司管理层决策使用。
篇2
关键词:改进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对策
近年来,随着国民的,电力系统的基建任务逐年加重,特别是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更是投资多、规模大,为了规范工程管理、确保投资效益,国电公司要求各单位积极开展投资项目审计。那么,怎样才能做好投资项目审计呢?本文通过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现状,提示当前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存在的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过程中将遇到的困难,探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范围与内容,进而提出当前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应采取的对策。
一、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现状分析
电力系统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认识有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第一阶段,审计人员审查竣工决算报表。由于审计人员都是从财务部门抽调,因知识局限一般没有审查建安工程结算,只按基建部门的审核数进行工程成本汇总,一旦基建部门对建安工程结算审核不严,基础数据不真实,将造成固定资产投资不真实。第二阶段,审计人员审查建安工程结算。此时,审计人员基本上都是从工程造价管理部门抽调,对建安工程结算有能力进行严格把关,但这些人员一般缺乏财务知识,对工程其他费用支出的合法性、合规性无法进行审查,这也将造成固定资产投资不真实。
当前,电力系统大部分单位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处于第二阶段,其存在的问题是:一是如上所述,对占固定资产投资50%乃至更多的其他费用支出未进行审查,势必固定资产投资的真实性。二是未对形成固定资产的技术经济活动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三是未对固定资产投资效果进行评价,即投资项目后评价仍是一片空白。四是只对既成事实进行审查,属于事后审计,未对影响工程项目投资的关键阶段———决策与设计阶段进行事前控制。
由此可见,当前电力系统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范围仅限于固定资产形成过程的一个局部,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方法、程序没有统一的认识,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研讨上缺乏深度,而这种理论上的苍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当前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局限性,直接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工作质量与成效。
二、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范围与内容探讨
固定资产投资是以一定的资源(人、财、物等),经过预测、决策、实施(设计、施工等)的一系列程序,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形成固定资产的过程。由此引伸出,固定资产投资的全面审计至少包括两方面内容:不仅要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成本及其他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监督,还要对形成固定资产的技术经济活动(预测、决策、实施等)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监督。
1997年,国家审计署制定了《审计机关关于国家建设项目预算(概算)执行情况审计实施办法》,根据此办法,建设项目预算(概算)执行情况审计内容包括:建设项目准备阶段资金运用情况,建设资金来源、到位与使用情况,建设成本及其他财务收支核算情况,建设项目设备、材料采购管理情况,建设项目税、费计缴情况,建设项目执行环保法规、政策情况,经济合同实施情况,建设项目调整概算及超概算情况,建设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设置的落实情况,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有关资质、收费、承包行为等情况。
同时,固定资产投资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得到最大限度的产出,随着我国建设领域逐步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建设项目管理模式也由过去的“工程指挥部”形成转变为项目法人负责制,项目法人不仅要对建设项目的资金筹措与使用、项目实施负责,还要对建设资金的偿还、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资产的保值增值负责。此时,需要在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通过对建设项目实际效益与预计效益的比较,分析两者是否存在偏差、偏差程度及产生偏差的原因,针对具体情况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确保项目达到预期效益,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项目的准备、决策、实施、试生产直至达产的全过程进行再评价,全面投资管理经验,为以后改进投资管理和制定合理的投资政策服务,这就是建设项目后评价。只有做好建设项目的后评价,才能在建设领域真正实现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彻底舍弃过去那种只有血的教训没有经验积累的“工程指挥部”临时管理模式。因此,建设项目后评价应纳入固定资产投资管理范畴,成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内容,发挥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作为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活动延伸的作用与效能。
综合以上分析,从固定资产投资概念的引伸到国家审计部门的规定及建设领域工程管理模式的改革要求,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范围与内容应包括:过程审计,审查预测、决策、实施等形成固定资产的技术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费用审计,主要是单位工程结算、设备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的审核;项目后评价,主要是过程后评价、效益后评价。
三、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困难分析
1.知识的局限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质量和效率。以费用审计为例,需要工程财务与工程结算方面的知识,而工程结算涉及的知识面广,执行的定额多,范围广泛,如在当前大量的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项目结算中,涉及到建筑工程(包括土建、给排水等)、电气安装工程、输配电线路工程、市政工程等;在项目后评价中,更是需要技术与经济等多方面知识,一个人是难于精通、掌握这么全面的知识,这将极大地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2.现行工程概(预)算定额不完整,造成工程结算审核定价困难,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质量和效率。如在技改工程结算中,有些安装项目无现行概(预)算定额可套用,又由于电力行业的特殊性,造价管理部门没有这方面资料,市场上无可比价,定价比较困难,这也极大地影响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3.工程资料不完整造成审计进程受阻等困难。如过程审计一般是查阅形成固定资产的技术活动中留下的相关资料,当前由于工程管理不规范,许多资料都是事后补办,难免存在缺漏现象;或工程资料管理不规范,工程竣工后工程资料未及时归档,由现场施工管理人员个人保存,随着时间的推移或岗位变动,有些资料已很难找到,审计时就很难对形成固定资产的技术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等作出评价。
4.项目后评价工作量大,在评价、程序、步骤、组织及指标设置方面尚无一套较成熟的做法,审计人员在做项目后评价时会有一定难度,特别是在评价指标设置方面将遇到一些技术难题。众所周知,一个评价结论是否,取决于其基础数据的真实性与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不管是过程后评价还是效益后评价都需要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一个无定论的评价指标体系,其评价结论也将大打折扣,而评价结论在科学性上的模糊有违后评价的初衷,使后评价失去意义和必要性。
四、改进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对策
1.明确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具体范围与。以竣工决算审计为切入点,审核单位工程结算,审查工程项目财务收支情况,延伸到工程“五制”管理、施工管理等方面进行审计,切实做好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1)过程审计应包括:审查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工程项目是否按基建程序进行,项目建议书、可行性报告是否齐全、完备;审查是否取得立项审批文件、概算审查批复文件、施工图预算审查批复文件;审查工程项目“五制”执行情况,特别是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物资采购的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方面的法规、制度执行情况;审查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督单位基本情况,包括营业执照、资质等级、劳保费计取类别(施工单位);审查隐蔽工程签证、现场签证是否合规、完整、真实;审查资金来源、资金到位情况及资金拨付与使用情况,主要审查工程价款的支付是否按合同条款及有关规定执行,是否按规定留足工程尾款与质保金;审查工程项目核算的凭证、账簿和报表是否真实、合现;审查竣工验收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工程竣工档案是否按规定归档,有关竣工资料是否完整、规范,竣工图是否与实物相符;审查工程工期、质量是否符合合同规定,审查验收遗留处理情况。
(2)费用审计应包括:单位工程竣工结算审核、设备费审计与待摊费用审计。单位工程竣工结算审核:审查工程量、钢筋用量是否依据竣工图和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按定额规定的规则计算,结算结果是否准确;审查预算定额选用、定额子目套用是否合规和合理,定额单价换算、补充是否合规和准确;审查工程直接费的调整是否合规、准确;审查各项取费及材料市场价差的计取是否合规、准确;审查估价和议价的费用是否经过甲、乙双方协商一致,是否在合同中明确规定计取标准,是否按相关签证计取;审查工程施工合同中有关工期、质量奖罚条款执行情况。设备费审计:审查设备费是否按合同规定计算,其采保费、运杂费是否按规定计取;设备领用手续是否齐全、完整,领用数量是否与竣工图相符,是否存在多领、错领现象;审查多经采购的工程物资加价情况,是否在合理的市场价范围内。待摊费用审计:审查待摊费用支出是否按概(预)算审查批准文件执行,有无扩大开支范围和提高开支标准,有无付款凭据及付款凭据是否符合有关财经纪律等规定。
(3)项目后评价:后评价一般是针对某一个基建项目来进行综合评价,当前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项目较多,可针对某一个城市的城网改造项目来进行后评价。后评价的基本方法是“前后对比法”,将项目前期阶段的可行性研究和经济评价的预测结论与实际运行结果相比较,以发现变化,原因。当前,主要是做好过程后评价与效益后评价。过程后评价就是对立项决策、勘察设计、物资采购、施工管理、生产(使用、运营)等进行评价。其评价指标较多,常用的如:设计周期变化率;实际建设成本变化率;实际达产年限变化率(表示实际达产年限与设计达产年限的偏离程度,可以评价设计、施工、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效益后评价就是对项目投资与概算执行情况、生产能力与实际效益、财务效益、国民经济效益、效益等进行评价。
2.做好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人力资源管理。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人员的结构上,应以工程审计人员为基础,配以财务审计人员,组成人员配备合理的审计小组。
3.及时,积极提出可操作性强的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审计建议。围绕审计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揭示其深层次原因,针对各单位不同情况提出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审计建议。如工程结算资料不齐全、提供不及时,有的是基层单位内部工程管理制度不完善引起,有的是内部效能考核不严导致管理制度贯彻执行不力引起,有的纯粹是部门之间扯皮引起等等,应针对各单位不同情况提出不同审计建议。
篇3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油田运输设备
固定资产投资是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一项经济活动,也就是说固定资产的投资和建造是固定资产的再生产活动。固定资产的再生产过程包括固定资产更新、改建、扩建、新建等活动。固定资产投资是社会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主要手段。随着现代物流业的迅猛发展,运输设备的投资决策与管理越来越成为管理层关注的焦点。由于石油资源易燃、易爆、易挥发等特点,对于油品运输设备的投资决策与管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1 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与管理
1.1 固定资产投资决策
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决策,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综合了投资决策的基本程序、整个投资决策过程中各种不同的评价方法以及决策的不确定性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程序一般包括以下步骤: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提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评价、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决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执行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再评价。
1.2 固定资产投资的分类
(1)按照投资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分类。可以把固定资产的投资分为新建企业投资、简单再生产投资和扩大再生产投资。其中新建企业投资指的是为了一个新企业建立生产、经营、生活条件所进行的投资;简单再生产投资是指为了更新生产经营中已经老化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所进行的投资。扩大再生产投资是指为了扩大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规模而进行的投资。
(2)按照对企业前景的影响进行分类。固定资产投资可以分成战术性投资和战略性投资两大类。所谓战术性投资是指不牵涉整个企业前景或对企业前景影响甚小的投资。所谓战略性投资是指对企业的全局有着重大影响的投资。
(3)按照投资项目之间的关系进行分类。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可以分成两大类:相关性投资和非相关性投资。非相关性投资是指:如果采纳或放弃某一项目并不显着地影响另一项目的投资,则可以说这两个项目在经济上是不相关的;相反如果采纳或放弃某个投资项目,可以显着地影响到另外一个投资项目,那么这两个项目在经济上则是相关的。
1.3 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
固定资产投资具有回收时间较长、变现能力较差、资金占用数量相对稳定、实物形态与价值形态可以分离以及投资次数相对较少等特点。
1.4 固定资产投资决策需要考虑的因素
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时除了要考虑其财务上的可行性之外,还应当考虑市场因素,比如当前的市场周期、国内经济环境的影响以及人力资源,投资后的管理、成本等。总的来说即需要考虑投资的风险与报酬。
2 油田运输设备的特殊性
由于石油资源具有易燃、易爆、易挥发等特点,在石油资源的运输过程中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带来损失甚至灭绝性的危险。正是由于托运物的这些特殊性,决定了油田运输设备的特殊性。油田运输设备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①必须选用防爆型的运输设备。②必须具有满足使用环境要求的防腐性能。环境中腐蚀性物质不仅会影响石油的质量甚至还会带来严重的防爆隐患。③必须满足相应的户外等环境条件要求。④必须具有满足较长周期的免维护或少维护的高可靠性要求。⑤为了满足发展需要,对油田运输设备还提出了高电压、大容量、高效率、节能源和环保型的要求。
篇4
一、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覆盖面窄、力度不够大
近年来,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加快,对基础设施等公共领域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加大,但审计机关能够进行审计的投资项目占项目总数的比重、占投资资金总额的比重还相当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正处在兴起阶段,还没有被全社会熟知,加之地方政府未明确审计机关在国家建设项目投资监督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审计机关的监督权力受到一定的限制:二是固定资产投资任务的加大和审训范围的不断拓展,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力量的不足导致许多项目成为“审计盲角”。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从最初仅对建设项目的资金使用与管理进行审计监督,发展到目前对整个建设项目的建设管理、财务管理、投资管理进行全方位审计,对建设项目从立项到设计、施工、竣工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对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进行评价,审计内容不断拓展。审计的对象不仅包括具体的国家建设项目,而且还包括掌管建设资金的政府主管部门;三是审计机关在审计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受财政经费的限制,无法聘请到专业水准较高的工程人员和技术人员,仅凭现有的审计力量,审计力度有限。
(二)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专业人才缺乏,人才培养周期长,审计潜在的风险大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可以说是专业性最强、最复杂的审计工作之一,与其他审计业务相比,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有其鲜明的特点:一是专业性较强,要求审计人员不仅具有财会知识,还要具备工程技术专业知识:二是审计范围广,内容全面,包括招标投标审计、合同审计、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竣工决算审计、综合性审计、专项审计等:三是涉及面广,特别是大型国家建设项目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建设过程涉及技术、经济、管理等方方面面,在目前法规不是很健全的情况下,审计难度大。而要培养一批既精通财务审计,又精通工程、管理审计的复合型审计人才,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它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而在现有的审计力量和审计条件下,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市计计划及领导交办项目,审计潜在风险增大,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方面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开展时间不长,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储备需要一定的时间;另一方面审计机关人员因受编制、工资关系等因素的制约,需要的专业人才难以引进。
二、改进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建议:
(一)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力度。首先是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宣传力度,促使各级政府明确审计机关在固定资产投资监管体系中的主导地位,通过法规、政策来保证审计机关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享有足够的权威。其次是对于投资额大、关系国计民生的项目实施各环节的全面审计,对于其他项目则实施项目竣工决算必审制,并按照突出重点的原则有选择地实施项目前期审计和项目预算执行审计。再次是对政府重点投资的项目实行审计员派驻制度,实现对于重点投资项目的全过程审计。只有将审计延伸到项目决策、论证、实施、评估、验收的全过程,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机关监督公共资金真实、合法、有效使用的职能,然而,实施这种全过程审计面临着诸多困难,很难有效协调审计机关的审计活动和投资项目运作过程中大量相关单位的工作。目前,已有一些审计机关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探索实施政府重点投资项目的审计员派驻制度,其摹本做法值得借鉴。
(二)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审计力量充足、人员素质高,是审计机关有效开展工作的前提。针对日前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人才短缺的不利局面,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缓解:一是人才的外部引进,即适当增加编制,用于引进审计机关急需的专业人才,尤其是既懂工程造价又懂财务审计的复合型人才:二是人才的内部培养,一方面通过各种培训,使审计人员能够更新观念、知识和技能,尽快适应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一定的奖励措施,鼓励审计人员自学专业知识,获取专业资格证书;三是进行人力资源整合。通过委托审计、加强管理引进社会中介机构参与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同时建立外部人才库,即与造价咨询事务所以及社会其他机构中的技术专家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必要时聘请他们参与对于重点建设项目的审计工作。
(三)积极探索效益审计的路子
篇5
[关键词]固定资产 现金流量 决策 测算
一、 现金流量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决策作用
1、 现金流量是企业可动用的实际资金
一项固定资产的投资的维持不是取决于一定区间是否有会计核算的账面盈余,而是取决于是否拥有足够的现金用于各种支付。在投资决策中,现金流量的状况通常比盈亏状况更加重要。未收现的收入不能用于企业的实际支付,而所支出的现金无论是否消耗,都不能再用于其它投资,只有将现金收回,才能用于其它支付。
2、 现金流量评价固定资产投资更具客观性
利润与现金流量都可以用来评价固定资产投资,然而由于利润的制定依据是权责发生制,现金流量则根据收付实现制制定,一般认为现金流量评价固定资产投资更具客观性。
首先,利润在各年的分布受存货计价、折旧计提、间接费用分配方法、成本计算方法等主观人为因素的影响,反映的是“应计的现金流量”,而现金流量的分布不受这些人为因素的影响,反映的是“实际的现金流量”,更能保证对投资项目进行投资评价的客观性。
其次,现金流量有利于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不同时点的资金具有不同的价值,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要做到结果的准确性就必须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这就要求弄清楚每笔收入与支出款项的具体时间,而利润的计算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并不考虑资金收付的时间;同样,若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在整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寿命周期内,各期利润总额与现金净流量总额在数量上是相等的,所以,现金净流量可以取代利润作为评价净收益的指标,而且现金流量作为评价项目净收益的指标比利润更客观。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这个案例来加深理解:
例1:某企业购入设备生产产品,预计设备价款33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5年,预计设备报废变现净收入50000元,与税法规定的数额一致。该项目配套流动资产投资120000元。设备投产后每年预计实现现金收入240000元,经营期内年付现成本均为115000元,企业所得税率为25%,固定资产采用直线折旧法,则该项目的现金流量见表1。
通过该表可以看出在该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期限内利润总计与现金流量总计均为345000元(税前)或258750元(税后),但每年年末可用于再投资的资金是现金流量而不是利润,两者并不相等。
二、 现金流量的测算
1、现金流量、沉没成本、机会成本
现金流量是指在投资决策中与投资项目相关的现金流量,而相关现金流量又是企业投资某项目的现金流量与不投资该项目的现金流量之差,即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所带来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增加的数量,是一种增量现金流量。投资项目现金流量的估算是否合理对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财务评价和最终决策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价时还应适时注意考虑沉没成本与机会成本。沉没成本是指过去已经发生的成本,并不因投资方案的接受或放弃而改变,因此它不属于增量现金流量从而在投资决策中不应予以考虑,是决策无关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在投资决策中选择一种方案而放弃其他方案所丧失的潜在最大收益。机会成本并没有发生实际的现金支付,但作为与投资方案相关的潜在成本必须加以考虑。另外,为了使相关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具有统一的比较基础,在对固定资产投资进行评价时应当使用税后现金流量指标。
2、 现金流量的构成
不同时间阶段有不同的现金流量构成,一般有初始期现金流量、经营期现金流量和终结期现金流量三部分:
(1) 初始期现金流量
初始期现金流量是指为使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而发生的有关现金流量,是项目的投资支出。投资支出一般表现为现金流出,常发生在项目前期。较大的项目投资分几年支出。
(2) 经营期现金流量
经营期现金流量是指固定资产交付使用后,在整个寿命期内因生产经营活动而产生的现金流量增量。这些现金流量通常是按照会计年度计算的,主要内容包括:a.营业现金收入的增加额或成本费用的节约额。b.各项付现成本的增量。c.各项税金缴纳的增量。
在生产经营期间,企业要进行产品(劳务)的生产和销售(提供),既有现金流入,又会发生现金流出。因此,可用现金净流量来表示。假设各年的营业收入均为现金收入,则每个经营年度的现金净流量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一:经营期每年现金净流量=年营业收入―年付现成本―年所得税
公式二:年所得税=(年营业收入―年付现成本―年非付现成本)*所得税税率
用T代表所得税税率,用固定资产年折旧代表年非付现成本,将公式二代入公式一,可得:
公式三:年现金净流量=年营业收入*(1―T)―年付现成本*(1―T)+固定资产年折旧* T
可见,因折旧计入成本、减少利润从而可以起到减少所得税税负的作用(每年少缴纳的所得税额为“年折旧*所得税税率”),这种作用称为“折旧税抵”或“税收挡板”。
(3)终结期现金流量
终结期现金流量是指投资项目经济寿命最后一年的现金流量增量。一般来说,项目的终结期是以该项目的设备到期报废为依据确定的。该期现金流量一般包括两部分:该年的经营现金流量增量和非经营现金流量增量。前者与经营期现金流量的计算方法一样,后者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 固定资产清理报废的变现净收入。
b. 相关的税收支出。如固定资产报废时残值收入大于税法规定的数额部分应上缴所得税(形成现金流出),反之抵减所得税(形成现金流入)。
c. 垫支营运资本的收回。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寿命终结时,在初始期作为现金流出而投入的营运资本会以现金流入的形式收回,而且在终结点一次性回收的流动资金应等于各年垫支的流动资金投资额的合计数,因此,营运资本在固定资产投资的现金流量分析中应当注意分别在项目初始期和终结期对其进行两次考虑,否则会使得投资决策出现错误。该时期的现金流量一般表现为现金流入。
3、 现金流量的估算
企业估算现金流量的目的是为了评价某投资方案的经济可行性,并以此进行方案的优选。现金流量的估算方法一般有现金流量的全额法和现金流量的差额法两种。现金流量的全额法是指分别计算出各投资方案项目期内每期现金净流量的一种方法;现金流量的差额法是指计算出两个互斥投资项目投资期内各期的差量现金净流量的一种方法,显然,该方法运用条件之一是互斥投资项目的投资期要相同。
现举例说明现金流量的计算:
例2:某企业计划进行某项投资活动,需要原始投资1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750万元,无形资产投资50万元,流动资产投资200万元,全部投资的资金来源均为自有资金。该项目建设期为2年,经营期为l0年,固定资产投资和无形资产投资分2年平均投入,流动资金在项目完工时(第2年年末)投入。固定资产使用寿命为10年,到期净残值50万元,符合税法规定,按直线法计提折旧;无形资产从投产年份起分10年摊销完毕;流动资金于项日终结时一次收回。预计该项目投产后,年营业现金收入600万元,年付现成本200万元,所得税税率25%。该方案各期现金流量控全额法计算,计算过程如下:
(1)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 (750―50)/10=70(万元);
无形资产年摊销额=50/10=5(万元)
(2)初始期各年的现金流量均为现金流出(以负号表示)
NCF0=― (750十50)/2=―400万元;
NCF1=―400万元;
NCF2=―200(万元)
(3)经营期每年净利润= [600―200―(70十5)] x (1―25%)=243.75(万元)
(4)经营期每年现金净流量均为现金流入NCF3―11=243.75十70十5=318.75(万元)
(5)项目终结期末的现金流入NCF12=318.75十200十50=568.75(万元)
需要说明的是: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计算过程中常假定投资支出发生在年初,如涉及固定资产的投资发生在建设期的第一年年初,垫支的流动资金支出发生在建设期的最后一年年末即为投产日,本例中t=0就表示为建设朗的第一年年初,t=2表示为建设期的最后一年年末,既是项目完工日又是投产开始日。至于经营期的净现金流量则往往假定发生在每年年末。总之,现金流入的时间为年末而现金流出的时间则为年初。
三、结论
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对现金流量的分析是其基础以及中心环节。相比于利润来说,现金流量在固定资产投资评价中更具合理性,且现金流量是企业可使用的实际资金。现金流量一般由初始期现金流量、经营期现金流量和终结期现金流量三部分构成。
参考文献:
[1]王芳.现金流量表分析[J].商业会计,2008,(04)
[2]张丽静.通过现金流量透视企业利润[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01)
[3]晏尼莉.现金流量分析[J].对外经贸财会,2006,(05)
篇6
关键词:企业固定资产 投资管理问题 改进对策
固定资产是企业长期使用和持有的资产,主要包括机器、房屋、经营活动资产、车辆等。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扩大,固定资产增多,固定资产的投资管理难度加大,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对企业的经营效益造成影响。
一、固定资产具有的基本特性
(一)固定资产的回收期限较长
固定资产投入会变为一种回收期限较长的企业资产,通常来说资产的回收周期会达到几年甚至十几年,而最短的资金回收周期也会在一年以上。然而,造成上述现象是因为企业固定资产的投入数量过大,而这部分资金在企业的日常运转过程中会占到较大的比例[1]。另一方面来说,企业的固定资产通常是以计提折旧的方法完成价值的评估的,而这种方式会将固定资产核算入成本之中,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金回收期限的增加。基于上述分析,在实际的固定资产策略制定中,必须对整个项目进行仔细认真地分析,只有完成推论之后才能够决定是否进行固定资产的投资。
(二)流动性差是固定资产的基本性质
在企业的所有资产之中,流动性最差的就是企业的固定资产。这部分资产缺乏基本的变现能力,并且在实际的固定资产售出过程中,企业需要付出一定数量且根本不可能再收回的投资作为代价。对于企业来说,对固定资产的处理方式有两种,即闲置或者产生实际损失,在两种因素的限制下,固定资产在投资过程中具有不可逆性。
(三)固定资产投资次数极少
由于固定资产的难回收性,致使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现象逐渐减少,往往经过几年或者几十年才会进行一次。因此,在投资之前必须制定详尽的计划,保证所有的资金投入能够发挥价值。
二、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投资缺乏有效的整体规划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当前,很多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投资管理认识不到位,规划企业的战略目标时,不重视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投资,致使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缺乏经营目标。在实际操作中,容易过多偏重短期经济利益,缺乏对于风险控制的科学管理,影响长期效益。产生该种现象的原因是:第一,企业整体战略管理存在缺陷;第二,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中缺乏有效的整体规划。
(二)专业技术储备不足
固定资产投资建设工作涉及研发、制造、信息化管理、财务、报关、设备选型、建安工程、节能环保等众多专业。由于对行业发展的方向不清晰、政策制度了解不深入、投资需求梳理分析不足,先进技术应用掌握不全面,投资风险预见性不足等原因,使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盲目化,项目实施过程中建设方案反复调整、建设投资超概算、建设周期超期现象的出现,将严重影响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按期竣工验收工作的开展。非理性、不科学的固定资产投资不但不能提升企业的收益,还会使固定资产折旧系数变大,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会使企业的经营成本增加,降低企业的利润。
(三)投资建设过程管控不规范
国家及各主管部门在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计划管理、招投标管理、建安工程现场管理、项目调整审批、财务管理、竣工验收等方面制定了完整的管理制度,随着审计监察制度的不断完善,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建设过程的管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避免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类违规操作事件的发生,保证项目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急需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加强监督管理机制。
(四)融资渠道有限,建设资金压力大
企业投资资金主要包括贷款、自有资金、国家拨款等。近几年来,较多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享受了国家的财政支持,但贷款、自有资金仍然是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企业的自筹资金主要来源于收益留存,由于外部市场、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企业的收益难以准确预测。如果企业资金紧张、自有资金严重不足,资金筹集难度将会非常大,必将影响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的开展。
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改善
(一)统筹考虑,做好长期顶层策划工作
第一,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应当加强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只有企业树立起科学的管理意识,并且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以战略管理的方式完成企业的管理,才能够有效保障企业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一个正确的位置之上。
第二,加强战略和企业风险以及所能获得的效能之间的管理。对于企业来说,只有依赖于牢固的战略意识才能够在企业发展需求、风险控制、企业效益追求之间找寻平衡点。在平衡点的寻找过程中以战略思想为第一出发点,将眼光放长远,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统筹管理,将投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妥善解决。
(二)借助内外部资源,为投资决策把关
第一,为保障投资项目建设达到预期的建设目标,应按照企业战略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要求,深入分析项目建设涉及的各专业具备的能力、存在的问题及与行业竞争者之间的差距,掌握先进研制工艺技术,深入论证,不断细化建设方案,降低投资风险。
第二,建立项目储备库,并开展前期投资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实现固定资产的优化配置并为后续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第三,组建企业内部专家团队,解决资产投资项目中遇到的难题,为项目建设提供扎实的理论依据,借助外部专业资质力量,完善项目建设方案、对重大投资项目立项工作进行预评估,减少经济损失。
(三)完善企业投资管理制度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经验并结合以往项目建设经验,不断完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财务管理、招投标及比价采购管理、竣工验收管理等制度,使项目管理有法可依,保障项目建设的合法合规。按照合理投资、科学规范、长期效益的管理目标,重点加强招标采购管理及建安工程管理,确保投资项目建设规范,为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的条件保障。
(四)加强市场投资环境分析,拓宽融资渠道,多方筹集建设资金
1、分析投资微观环境
市场投资的微观环境与企业的发展和项目投资密切相关,包括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企业自身所掌握的技术、地理环境、基础设施以及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等。基于上述分析,在进行投资决策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对于影响项目发展素进行调查和分析。缺乏足够的市场调研是影响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失败的重要因素。缺乏足够的市场调研可能会造成企业资金投入出现阻碍。
2、分析投资的宏观环境
固定资产投资是一种受宏观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固定资产投资,上述几种因素是影响企业项目生存以及发展的基本要素,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只有紧紧跟随经济发展的趋势,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当满足上述因素时,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所有困难和障碍都能够克服。比如,在法律保护和宗教文化允许的项目建设方面,企业应当加强和外界投资之间的联系,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3、抓住机遇,筹集项目建设资金
“十二五”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平稳较快增长,为企业投资建设项目资金筹集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保障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的有序开展,企业应抓住国家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机遇,围绕国家“调结构、增能力、上水平”的总体要求,借助区域经济圈快速发展的良好契机,加强与中央及地方政府的沟通和联系,拓宽融资渠道,多方筹措建设资金,缓解企业自筹资金建设压力。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固定资产作为企业资产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有着较大的影响。所以,企业要认真分析自身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相关问题,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提高资产的管理力度,并对固定资产的投资管理机制进行完善,认真分析市场环境,确定合理的投资方向,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固定资产投资一方面是优化企业结构、改善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经济效益的关健工程。同时又是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施工过程和施工工艺复杂、工程材料和设备数量繁多,造价的不确定性因素贯穿整个建设过程的风险项目。因此,由其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具有审计周期长、审计内容多且技术经济性较强、审计方法复杂、审计范围广泛以及审计要求较高等一系列特征。固定资产审计评价的结果会被广泛认同为经费投向投量是否科学合理的真实判断。对审计过程中存在问题做好分析和预想预防,有利于审计人员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水平,保障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效率。
一、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未有效开展效益审计。对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比较多,着重于查错纠弊,对于效益审计重视不够。审计人员缺乏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向效益审计扩展的观念,固定资产投资建设市场秩序较为混乱,违法乱纪现象比较多,这客观上使审计人员不得不侧重于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从而无法抽出足够的审计力量开展效益审计。
(二)未实现全过程审计。对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事后审计比较多,事前介入和事中控制不够,特别是对投资项目选择的决策过程难以施加影响。在中国固定资产投资领域,投资决策论证体系不健全,权责分明、制约有效、科学规范的建设项目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尚未完全建立,项目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还不高,全过程的审计监督更显重要。
(三)审计力量弱。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人才短缺,现有审计人员队伍知识和能力结构不合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涉及的审计事项复杂、专业性强。例如,为了对工程造价进行审计,需要审计人员具备工程造价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执业资格;为了对工程合同管理的情况进行评价,审计人员需要具备合同法等法律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等。然而,审计机关目前懂财务的人员比较多,懂工程、法律的人员比较少,既懂工程又懂财务的人员少之又少。
(四)审计风险难以有效控制。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的工作缺乏客观标准,主观判断多,审计风险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尚未形成具有操作性的准则和指南,对于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的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做得尤其不够。《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的规定比较原则、抽象,对于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也强调不多,审计人员在具体工作中感到缺乏依据和标准。
(五)未能有效提供意见建议。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就事论事多,为各级政府宏观决策和管理服务的职能发挥不够等。审计着眼于查处单个问题的多,不善于通过对微观审计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从宏观上提出搞好建设项目的建议和改进审计方法的措施。
二、固定资产审计对策的思考
(一)创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理念。传统的以查错纠弊为主要目标的审计理念已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应增强宏观意识,努力研究和把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探索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投资体制的深层次改革必然引起投资决策方式、资金筹措方式和资金使用方式的调整。在投资管理和项目管理领域正在发生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决策分散化、资金来源多样化、融资方式市场化以及项目预算管理和工程合同管理国际化。这一重大变化,使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环境、对象、内容和方式等,都已经发生并可能继续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要根据投资管理体制、建设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要求,不断创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理念,致力于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宏观经济效应。
审计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目标要从真实、合法逐步转到效益上来,开展效益审计是在新形势下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向深层次、高水平推进的必由之路。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要积极推行效益审计,对项目建设的经济性、效益性以及效果性进行评价。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投资效益审计既要考虑投资结构的合理性,投资规模的适当性,资金使用方向的正确性、使用效果的综合性、使用过程的公平性,又要检查项目建设的宏观性、公众性、关键性、基础性、牵动性和对政治、经济、自然环境的影响,把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长远效益与当前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统一起来。
篇8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证券投资决策方法
投资是企业重要的财务活动之一,它通常是指企业将一定的财力和物力投入到一定的对象上,以期在未来获取收益的经济行为。投资活动可以按多种标准进行分类,其中按投资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直接投资又称为实物投资,是指直接用现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进行投资,直接形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能力。直接投资往往数额大,回收期长、与生产经营联系紧密。
间接投资一般也称为证券投资,是指用现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购买或取得其他单位的有价证券(股票、债券等)。
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大小和技术的先进程度、证券投资的规模大小和投资对象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潜力,因此,对固定资产投资和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的研究和使用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固定资产投资决策
1、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方法。如前所述,固定资产投资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由于它投资数额大、投资回收期长、一经决策和实施就难以改变,因此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成败与否后果深远。实务中,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时,一般都要提出几种投资方案,进行反复比较后从中选取最佳或最合理的方案,这就需要运用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现值指数法、投资回收期法、平均报酬率法等投资决策方法,但现行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对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采用净现值(简称NPV)法。所谓净现值是指投资方案的未来现金流人量的现值和现金流出量的现值的差额。用公式可表达为:
NPV=∑CIt/(1+i)t—∑COt/(1+i)t
其中:CIt表示第t年的现金流入量;COt表示第t年的现金流出量;i表示预定的折现率。
净现值法的决策规则是:在只有一个备选方案的采纳与否决策中,净现值为正者则采纳,净现值为负者不采纳;在有多个备选方案的互斥选择决策中,应选用净现值是正值中的最大者。
2、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方法的说明。不难发现,净现值法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净现值法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能够反映各种投资方案的净收益,即以各种投资方案收益的大小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因此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2)净现值法与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相一致。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就是该方案能够给企业增加的价值,因此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就必须在多种备选方案中选择净现值最大且不小于零的投资方案。
因此,现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主要采用净现值法进行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
二、证券投资决策
1.证券投资决策方法。证券投资决策的目标就是将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风险联系起来,对二者进行权衡后选择最为合理的证券进行投资。因此,证券投资决策主要是讨论如何在规避风险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获取证券投资收益,这就是著名的投资组合理论。投资组合理论最初由马考维茨(HMarkowitz)于20世纪50
年代创立,后经威廉•夏普(WSharpe)等人发展,主要运用证券投资回报率的期望值E和系统风险系数β两个指标表示一个证券(或证券组合)的投资价值,以此为基础的分析被称为“E—β”分析。
证券投资组合的风险可以分为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风险,即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又称为不可分散风险或市场风险,是由于一些会影响到所有公司的因素如战争、通货膨胀、经济衰退、金融危机、国际市场的变化引起的风险。这些因素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非系统风险又称为可分散风险或公是指发生于个别公司的因素如新产品开发失败、失去一项重要合同、重大项目投标的失败、竞争对手的出现、生产工艺技术的老化等所造成的风险,此类风险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投资来分散或消除。
2.对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的说明。资本市场理论和实践研究表明,证券的回报率和系统风险之间存在着很高的相关性,即风险与收益对等,高风险可以用高回报来补偿,而低风险则伴随着低回报。在完全有效的资本市场中,证券的价格反映其价值,证券的价格在任何时刻都应与其价值相符,因此购买或出售证券只能获得与该证券的系统风险相一致的回报率。也就是说,证券投资的净现值等于零。因此证券投资决策不能用净现值作为评价指标,而应采用“E—β”分析法。
综上所述,对固定资产投资与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的差异归纳为以下几点:
(1)现行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主要采用净现值(NPV)法,而对证券投资决策则采用回报率与风险(E—β)分析法。
(2)只有当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净现值不小于零时,才有可能接受该方案,而证券投资方案的净现值一般为零。
(3)由于证券市场的竞争性远远高于产品市场,使得证券市场能够迅速达到竞争性均衡状态,因此,证券投资的平均租金高于零;而产品市场或者因为存在垄断和寡头,或者因为某个或某些企业的创新而使得该行业调整到竞争性均衡状态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固定资产投资可以赚取经济租金。
三、原因分析
1.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角度来看。上面的分析似乎表明固定资产决策和证券投资决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决策类型,其实并非如此,两者实际上都使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量化风险。
威廉•夏普1964年开创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AssetPricingModel,简称CAPM)被认为是财务管理学形成和发展中最重要的里程碑,它的出现第一次使人们能够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这一模型为:
Kj=Rf+βj(Km—Rf)。
式中:Kj表示第j种股票或第j种证券组合的必要报酬率;Rf代表无风险报酬率;βj表示第j种股票或第j种证券组合的β系数;Km表示所有股票或所有证券的平均报酬率。
可见,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简单、直观地揭示了证券的期望报酬率与风险之间的关系。
例:当前的无风险报酬率为6%,市场平均报酬率为12%,A项目的预期股权现金流量风险大,其值β为1.5;B项目的预期股权现金流量风险小,其β值为0.75,则:
A项目的必要报酬率=6%+1.5×(12%—4%)=18%
B项目的必要报酬率=6%+0.75×(12%—4%)=12%
因此,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证券投资分析的直接工具,应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可以直接预测证券投资组合的期望报酬率;而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同样发挥作用,即可以用于估计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机会成本,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风险越大,资金的机会成本也就越大。如果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大于零,就说明该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期望报酬率大于资金的机会成本。
因此,无论是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还是证券投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都是一个有效的工具,所不同的是,在证券投资决策中,资金的机会成本就是该证券投资的期望报酬率;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用估计的资金机会成本作为折现率对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预期现金流量进行折现,计算其净现值,并根据计算结果的大小对投资方案作出取舍。
2.从经济租金和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的角度来看。
篇9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证券投资决策方法
投资是企业重要的财务活动之一,它通常是指企业将一定的财力和物力投入到一定的对象上,以期在未来获取收益的经济行为。投资活动可以按多种标准进行分类,其中按投资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直接投资又称为实物投资,是指直接用现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进行投资,直接形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能力。直接投资往往数额大,回收期长、与生产经营联系紧密。
间接投资一般也称为证券投资,是指用现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购买或取得其他单位的有价证券(股票、债券等)。
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大小和技术的先进程度、证券投资的规模大小和投资对象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潜力,因此,对固定资产投资和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的研究和使用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固定资产投资决策
1、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方法。如前所述,固定资产投资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由于它投资数额大、投资回收期长、一经决策和实施就难以改变,因此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成败与否后果深远。实务中,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时,一般都要提出几种投资方案,进行反复比较后从中选取最佳或最合理的方案,这就需要运用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现值指数法、投资回收期法、平均报酬率法等投资决策方法,但现行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对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采用净现值(简称NPV)法。所谓净现值是指投资方案的未来现金流人量的现值和现金流出量的现值的差额。用公式可表达为:
NPV=∑CIt/(1+i)t—∑COt/(1+i)t
其中:CIt表示第t年的现金流入量;COt表示第t年的现金流出量;i表示预定的折现率。
净现值法的决策规则是:在只有一个备选方案的采纳与否决策中,净现值为正者则采纳,净现值为负者不采纳;在有多个备选方案的互斥选择决策中,应选用净现值是正值中的最大者。
2、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方法的说明。不难发现,净现值法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净现值法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能够反映各种投资方案的净收益,即以各种投资方案收益的大小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因此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2)净现值法与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相一致。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就是该方案能够给企业增加的价值,因此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就必须在多种备选方案中选择净现值最大且不小于零的投资方案。
因此,现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主要采用净现值法进行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
二、证券投资决策
1.证券投资决策方法。证券投资决策的目标就是将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风险联系起来,对二者进行权衡后选择最为合理的证券进行投资。因此,证券投资决策主要是讨论如何在规避风险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获取证券投资收益,这就是著名的投资组合理论。投资组合理论最初由马考维茨(HMarkowitz)于20世纪50
年代创立,后经威廉•夏普(WSharpe)等人发展,主要运用证券投资回报率的期望值E和系统风险系数β两个指标表示一个证券(或证券组合)的投资价值,以此为基础的分析被称为“E—β”分析。
证券投资组合的风险可以分为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风险,即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又称为不可分散风险或市场风险,是由于一些会影响到所有公司的因素如战争、通货膨胀、经济衰退、金融危机、国际市场的变化引起的风险。这些因素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非系统风险又称为可分散风险或公是指发生于个别公司的因素如新产品开发失败、失去一项重要合同、重大项目投标的失败、竞争对手的出现、生产工艺技术的老化等所造成的风险,此类风险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投资来分散或消除。
2.对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的说明。资本市场理论和实践研究表明,证券的回报率和系统风险之间存在着很高的相关性,即风险与收益对等,高风险可以用高回报来补偿,而低风险则伴随着低回报。在完全有效的资本市场中,证券的价格反映其价值,证券的价格在任何时刻都应与其价值相符,因此购买或出售证券只能获得与该证券的系统风险相一致的回报率。也就是说,证券投资的净现值等于零。因此证券投资决策不能用净现值作为评价指标,而应采用“E—β”分析法。
综上所述,对固定资产投资与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的差异归纳为以下几点:(1)现行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主要采用净现值(NPV)法,而对证券投资决策则采用回报率与风险(E—β)分析法。
(2)只有当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净现值不小于零时,才有可能接受该方案,而证券投资方案的净现值一般为零。
(3)由于证券市场的竞争性远远高于产品市场,使得证券市场能够迅速达到竞争性均衡状态,因此,证券投资的平均租金高于零;而产品市场或者因为存在垄断和寡头,或者因为某个或某些企业的创新而使得该行业调整到竞争性均衡状态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固定资产投资可以赚取经济租金。
三、原因分析
1.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角度来看。上面的分析似乎表明固定资产决策和证券投资决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决策类型,其实并非如此,两者实际上都使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量化风险。
威廉•夏普1964年开创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AssetPricingModel,简称CAPM)被认为是财务管理学形成和发展中最重要的里程碑,它的出现第一次使人们能够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这一模型为:
Kj=Rf+βj(Km—Rf)。
式中:Kj表示第j种股票或第j种证券组合的必要报酬率;Rf代表无风险报酬率;βj表示第j种股票或第j种证券组合的β系数;Km表示所有股票或所有证券的平均报酬率。
可见,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简单、直观地揭示了证券的期望报酬率与风险之间的关系。
例:当前的无风险报酬率为6%,市场平均报酬率为12%,A项目的预期股权现金流量风险大,其值β为1.5;B项目的预期股权现金流量风险小,其β值为0.75,则:
A项目的必要报酬率=6%+1.5×(12%—4%)=18%
B项目的必要报酬率=6%+0.75×(12%—4%)=12%
因此,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证券投资分析的直接工具,应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可以直接预测证券投资组合的期望报酬率;而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同样发挥作用,即可以用于估计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机会成本,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风险越大,资金的机会成本也就越大。如果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大于零,就说明该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期望报酬率大于资金的机会成本。
因此,无论是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还是证券投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都是一个有效的工具,所不同的是,在证券投资决策中,资金的机会成本就是该证券投资的期望报酬率;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用估计的资金机会成本作为折现率对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预期现金流量进行折现,计算其净现值,并根据计算结果的大小对投资方案作出取舍。
2.从经济租金和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的角度来看。
篇10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证券投资决策方法
投资是企业重要的财务活动之一,它通常是指企业将一定的财力和物力投入到一定的对象上,以期在未来获取收益的经济行为。投资活动可以按多种标准进行分类,其中按投资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直接投资又称为实物投资,是指直接用现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进行投资,直接形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能力。直接投资往往数额大,回收期长、与生产经营联系紧密。
间接投资一般也称为证券投资,是指用现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购买或取得其他单位的有价证券(股票、债券等)。
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大小和技术的先进程度、证券投资的规模大小和投资对象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潜力,因此,对固定资产投资和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的研究和使用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固定资产投资决策
1、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方法。如前所述,固定资产投资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由于它投资数额大、投资回收期长、一经决策和实施就难以改变,因此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成败与否后果深远。实务中,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时,一般都要提出几种投资方案,进行反复比较后从中选取最佳或最合理的方案,这就需要运用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现值指数法、投资回收期法、平均报酬率法等投资决策方法,但现行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对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采用净现值(简称NPV)法。所谓净现值是指投资方案的未来现金流人量的现值和现金流出量的现值的差额。用公式可表达为:
NPV=∑CIt/(1+i)t—∑COt/(1+i)t
其中:CIt表示第t年的现金流入量;COt表示第t年的现金流出量;i表示预定的折现率。
净现值法的决策规则是:在只有一个备选方案的采纳与否决策中,净现值为正者则采纳,净现值为负者不采纳;在有多个备选方案的互斥选择决策中,应选用净现值是正值中的最大者。
2、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方法的说明。不难发现,净现值法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净现值法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能够反映各种投资方案的净收益,即以各种投资方案收益的大小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因此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2)净现值法与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相一致。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就是该方案能够给企业增加的价值,因此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就必须在多种备选方案中选择净现值最大且不小于零的投资方案。
因此,现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主要采用净现值法进行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
二、证券投资决策
1.证券投资决策方法。证券投资决策的目标就是将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风险联系起来,对二者进行权衡后选择最为合理的证券进行投资。因此,证券投资决策主要是讨论如何在规避风险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获取证券投资收益,这就是着名的投资组合理论。投资组合理论最初由马考维茨(HMarkowitz)于20世纪50
年代创立,后经威廉?夏普(WSharpe)等人发展,主要运用证券投资回报率的期望值E和系统风险系数β两个指标表示一个证券(或证券组合)的投资价值,以此为基础的分析被称为“E—β”分析。
证券投资组合的风险可以分为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风险,即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又称为不可分散风险或市场风险,是由于一些会影响到所有公司的因素如战争、通货膨胀、经济衰退、金融危机、国际市场的变化引起的风险。这些因素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非系统风险又称为可分散风险或公是指发生于个别公司的因素如新产品开发失败、失去一项重要合同、重大项目投标的失败、竞争对手的出现、生产工艺技术的老化等所造成的风险,此类风险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投资来分散或消除。
2.对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的说明。资本市场理论和实践研究表明,证券的回报率和系统风险之间存在着很高的相关性,即风险与收益对等,高风险可以用高回报来补偿,而低风险则伴随着低回报。在完全有效的资本市场中,证券的价格反映其价值,证券的价格在任何时刻都应与其价值相符,因此购买或出售证券只能获得与该证券的系统风险相一致的回报率。也就是说,证券投资的净现值等于零。因此证券投资决策不能用净现值作为评价指标,而应采用“E—β”分析法。
综上所述,对固定资产投资与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的差异归纳为以下几点:
(1)现行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主要采用净现值(NPV)法,而对证券投资决策则采用回报率与风险(E—β)分析法。
(2)只有当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净现值不小于零时,才有可能接受该方案,而证券投资方案的净现值一般为零。
(3)由于证券市场的竞争性远远高于产品市场,使得证券市场能够迅速达到竞争性均衡状态,因此,证券投资的平均租金高于零;而产品市场或者因为存在垄断和寡头,或者因为某个或某些企业的创新而使得该行业调整到竞争性均衡状态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固定资产投资可以赚取经济租金。
三、原因分析
1.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角度来看。上面的分析似乎表明固定资产决策和证券投资决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决策类型,其实并非如此,两者实际上都使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量化风险。
威廉?夏普1964年开创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AssetPricingModel,简称CAPM)被认为是财务管理学形成和发展中最重要的里程碑,它的出现第一次使人们能够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这一模型为:
Kj=Rf+βj(Km—Rf)。
式中:Kj表示第j种股票或第j种证券组合的必要报酬率;Rf代表无风险报酬率;βj表示第j种股票或第j种证券组合的β系数;Km表示所有股票或所有证券的平均报酬率。
可见,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简单、直观地揭示了证券的期望报酬率与风险之间的关系。
例:当前的无风险报酬率为6%,市场平均报酬率为12%,A项目的预期股权现金流量风险大,其值β为1.5;B项目的预期股权现金流量风险小,其β值为0.75,则:
A项目的必要报酬率=6%+1.5×(12%—4%)=18%
B项目的必要报酬率=6%+0.75×(12%—4%)=12%
因此,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证券投资分析的直接工具,应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可以直接预测证券投资组合的期望报酬率;而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同样发挥作用,即可以用于估计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机会成本,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风险越大,资金的机会成本也就越大。如果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大于零,就说明该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期望报酬率大于资金的机会成本。
因此,无论是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还是证券投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都是一个有效的工具,所不同的是,在证券投资决策中,资金的机会成本就是该证券投资的期望报酬率;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用估计的资金机会成本作为折现率对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预期现金流量进行折现,计算其净现值,并根据计算结果的大小对投资方案作出取舍。
2.从经济租金和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的角度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