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患者的护理要点范文

时间:2023-05-04 13:10: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黄疸患者的护理要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黄疸患者的护理要点

篇1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护理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疾病对新生儿健康产生较大威胁严重者可导致核黄疸引起神经系统不可逆性损伤。蓝光治疗利用其光氧化作用将未结合的胆红素分解从而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挥较好的作用由于其操作简单且无严重不良反应而被广泛采用。采用蓝光治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现对其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年1月~1年1月收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7例胆红素水平均5.~565靘ol/以上符合光疗指证。7例患儿中男1例女9例;年龄1~1天平均1.天;出现黄疸时间均在出生后~7小时;其中早产儿1例新生儿ABO溶血症7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19例新生儿肺炎例其他7例。

方法:

⑴光疗前护理:用温水为患儿沐浴沐浴后不可涂油或扑粉以免干扰治疗;将患儿放在床中央为其双手戴手套、双足用布条包裹、双眼佩戴遮光眼罩以防止指甲抓伤皮肤、双足与光疗箱摩擦和光线损伤视网膜还须用尿布遮盖患儿会防止光线影响其生长发育。

⑵光疗中的护理:①一般护理:光疗使水分丢失增多因此应在光疗中要增加喂奶次数不能进食者鼻饲对脱水者遵医嘱静脉输液并详细记录出入量;加强臀部护理勤换尿布并在臀部涂敷用鞣酸软膏以防止粪便给患儿臀部皮肤带来的伤害预防臀红发生。②观察生命体征:严密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哺乳量、呕吐量等变化每隔~小时测量1次随时记录尤应注意体温变化若患儿体温上升超过8.5℃要暂停光疗遵医嘱给予处理待体温恢复后继续治疗。③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观察患儿精神状态、黄疸部位和消退情况尿、便颜色与性状皮肤巩膜的改变等以及时发现腹泻、皮疹、青铜症等常见光疗不良反应;对于特别好动者可肌注适量鲁米那钠一方面使患儿安静防止皮肤划伤一方面也有助于减轻黄疸症状;密切观察患者有无抽搐、呼吸暂停情况有无萎靡、惊跳、肌张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一旦发现则暂停光疗通知医生积极查找原因并配合抢救和处理。

⑶光疗后护理:当患者血清胆红素

结果

本组7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通过给予蓝光治疗和精心护理病情均得以痊愈无1例发生核黄疽。

讨论

蓝光治疗是小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最主要的非换血疗法它通过破坏胆红素的光化异构作用改变胆红素的性质将其分解和排泄从而达到消退黄疽的作用由于其操作简单无不良不良反应因此在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但蓝光治疗过程需要患儿全身暴露肌肤接触蓝光箱还会导致一些可预见的不良反应因此患者会烦躁哭闹家长也产生恐惧由此使蓝光治疗开展困难。如果患儿不能得到及时的蓝光治疗或者由于护理不当导致治疗效果不佳将会给患儿带来一系列机体损害甚至不可逆损伤。为此护理人员必须要在光疗前保护患儿的安全;光疗中勤巡视定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观察病情变化观察蓝光治疗效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光疗后也要继续对血清胆红素浓度进行合理评价。通过上述护理措施后本组7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病情均得以痊愈无1例发生核黄疽提示蓝光照射治疗和积极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愈率并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顾惠英.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舒适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6,(5):6-6.

李志梅.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中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J].青海医药杂志,6,6(11):5-51.

篇2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腹腔镜;并发症;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793-0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是一种微创手术,它与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相比,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术后出血少、住院日短、恢复快、瘢痕小等优点。被作为胆囊切除术的金标准,得到患者及临床医生的认可。我院自开展LC手术以来,自2009年8月至2012年12月共完成560例,出现并发症5例,经治疗并给予系统专科护理,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60例,男256例,女304例,年龄5-84岁,平均(47±9)岁,胆囊结石320例,胆囊息肉178例,慢性胆囊炎62例。胆囊结石患者中合并急性及亚急性炎症108例,胆囊钙化1例,胆管癌1例,胆囊癌1例,所有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四孔法入腹,尽量先处理胆囊三角,然后电钩剥离胆囊床,顺行切除胆囊;如果胆囊三角解剖不清,则行逆行切除。

2 治疗结果

本组560例LC手术中发生并发症5例,占0.89%,其中胆管损伤1例,术后2周后发现胆管呈线性狭窄,并发黄疸,行经皮穿肝胆道(PTCD)内外引流术;发现胆漏1例,手术后6d发现,行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术10d后治愈;术后出血3例,出血量大,影响视野,中转开腹后止血行胆囊切除术。所有患者经及时治疗和护理,均治愈出院。

3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3.1 胆道损伤的观察及护理 胆道损伤是胆道手术的严重并发症,90%以上的胆道损伤发生于胆囊切除术。发生率为0.1%-0.5%,术中胆道损伤如不及时处理,所发生的梗死性黄疸、胆汁性腹膜炎及化脓性腹膜炎可造成患者痛苦甚至危及生命。及时观察,早期发现,早期处理及正确的管道护理和出院指导是胆囊切除术后胆道损伤护理的重点。

3.2 出血的观察及护理 术后发生出血的原因多为术中钛夹位置不妥或脱落、胆囊床渗血等。应严密监测T、P、R、BP、观察患者面色、末梢循环情况,有无四肢发冷、出冷汗等休克症状,有留置腹腔引流管的患者应严密观察引流液,正确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一旦短时间内流出大量鲜红色液体或生命体征发生变化,应立即告知医生。

3.3 胆漏的观察及护理 胆漏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若术后出现持续性的腹痛,伴有局部的腹膜刺激症状并有体温升高、血细胞计数增高等毒性症状,则应考虑胆漏的可能,应注意观察术后引流量、性质等。若引流液呈胆汁样即可确定为胆漏,一旦证实并发胆漏应严密观察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本组1例患者术后第2天腹胀明显,行超声检查未见腹腔明显积液,经禁食补液治疗,消化道功能逐渐恢复,排气症状消失。术后为了防止胆漏,胰漏等并发症,可适当配合使用生长抑素6mg静脉滴注,维持24h,以抑制胃肠液及胆汁分泌,松弛括约肌。使用输液泵有效控制输液速度,保持有效血药浓度,使药物发挥最佳疗效。

3.4 黄疸的观察及护理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黄疸多因处理胆囊动脉出血或钛夹夹闭胆囊管时错误钳闭胆总管,造成胆总管完全或部分阻塞,或肝功能不全引起,或由于术后胆汁排泄不畅所致。应注意观察胆汁引流的动态变化,患者的皮肤、巩膜是否黄染,是进行性加重还是逐渐减退,要求护理人员仔细观察病情变化,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5 腹腔感染的观察及护理 引起腹腔感染的常见原因有出血、胆汁外漏入腹腔、术中损伤腹内脏器等。要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腹膜炎的变化,有无持续发热,如术后3d持续高热,伴有腹部胀痛,应考虑有腹腔内感染的可能,配合医生做好护理。

4 出院指导

一般患者术后2-3d无明显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体温正常、肠蠕动已恢复,切口愈合良好即可出院。出院时嘱患者适当休息,术后1个月避免剧烈运动及负重体力劳动,同时指导患者合理进食,选易消化、低脂、高蛋白饮食,少食多餐,勿烟酒、辛辣食物,保持伤口处的清洁,有如红肿、疼痛、腹胀或停止排气、排便等,均应及时就诊。

5 总 结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是外科手术的一大进展,这一手术的应用开创了微创外科新时代。常见并发症有出血、胆漏、黄疸、腹腔感染,严重并发症少见,所以术后有效的观察护理、早期发现及早有效处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随着微创外科发展,其探索和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大,这也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护理人员在护理实践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常启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全科护理,2010(35).

[2] 许红霞,邹春霞,王菲.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04).

[3] 余梅.4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手术期护理[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1).

篇3

[关键词] ERCP;记忆合金支架;术中配合;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9(b)-129-02

To explore the nursing cooperation points of patients underwent memory alloy stand in the surgery of ERCP

CAI Xia, LI Qing-he,JIANG Dan-bin

(Endoscopy center, Affiliated Yancheng Hospital, Medical college of Southeast University,Yancheng2240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nursing Methods and the nursing cooperation points of patients underwent memory alloy stand in the surgery of ERCP. Methods:To retrospectively analyse the nursing measures on 26 patients underwent memory alloy stand in the surgery of ERCP who received the Pre-and post-operative nursing as well as perioperative coordination nursing during May,2004 to December,2007. Results:The clinical symptoms alleriated obviously in all of the 26 patients, and the 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 promptly. All patients recovered successfully and discharged after operation in 4~6 d. Conclus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equate pre-operation preparation, preoperative mental guidance, precise intraoperative cooperation and meticulous nursing care are important factors to ensure operation success.

[Key words] ERCP;Memory alloy stent;Intraoperative Coordination;Nursing

恶性梗阻性黄疸多由胆管癌、胰腺癌、十二指肠癌、壶腹部癌、胆囊癌、肝癌及其他转移癌对胆管压迫所致,此类患者应首选手术治疗。由于就诊时往往已出现严重梗阻性黄疽,临床治疗较为棘手,手术切除率仅为10.4%,手术病死率为13%。我院从2004年5月~2007年12月对2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开展十二指肠镜胆管记忆合金支架置入引流术(EMBE),现将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26例,其中男12例、女14例,年龄57~70岁,平均64.3岁,以黄疸、腹痛、发热为主要症状入院。经B超、CT或核磁共振胆管成像(MRCP)等确诊肝癌6例,胆总管下段癌10例,胰头癌4例,癌6例。

1.2方法

26例患者均先行ERCP检查,确定病变部位,测量狭窄长度及狭窄程度,严重者行探条扩张,所用支架为南京微创公司生产的镍钛记忆合金支架,支架长度一般为X+(1~2) cm(X为病变狭窄长度),支架释放过程,必须在X线监视下,与医生密切配合,不断调整支架位置,使支架在最佳位置释放。26例患者记忆合金胆道支架均一次释放成功。支架释放后,胆道低位梗阻者可见胆汁流出,高位梗阻者可见梗阻部位以上胆管内造影剂下泄。

1.3疗效的观察与判断

将术后1~2周血清胆红素下降程度>1/2术前胆红素水平,临床症状改善或消失,黄疸明显消退,视为显效;术后1~2周血清胆红素下降程度

1.4结果

26例患者一次完成支架植入术,支架准确植入预定位置,且复形良好,手术时间30~90 min,平均50 min。血清胆红素由术前的平均(283.4±171.4) μmol/L降至(76.2±11.8) μmol/L,经t检验P

2护理

2.1术前准备及护理

2.1.1术前常规准备物品准备olympus电子十二指肠镜,各种型号造影导管,拉式切开刀,高频电发生器,黄斑马导丝(直径0.035英寸,长400 cm),各种规格的胆管扩张探条及胆道金属支架;执行各项检查:血、尿、粪常规,血清胆红素,血尿淀粉酶,出凝血时间,MRI,全胸X线片,心电图等。做碘及抗生素过敏试验;禁食、禁饮6~8 h;病人穿着适合摄片要求;术前10 min口服利多卡因胶浆,常规地西泮5 mg、东莨菪碱0.2 mg、哌替啶50 mg静脉推注,特殊患者根据医嘱酌情增减;保留1条静脉通道。

2.1.2心理护理患者对ERCP知识缺乏,有恐惧、焦虑、紧张情绪,护士应该耐心做好疏导、解释工作,以解除顾虑,争取积极配合以取得手术成功。护理人员耐心与患者沟通,向患者讲解介入治疗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介绍医生的娴熟技能及成功病例,消除思想顾虑,使其心情愉快,积极乐观地配合治疗。

2.2支架置入术中配合

患者、护士和医生的密切配合是植入支架成功的关键。告知患者术中的注意事项,如何与医生配合,使其知道配合越好,痛苦越小,成功率越高。

协助医生进镜至十二指肠,据情况,选择合适造影导管,在X线监视下,护士进导丝于胆管内,并推注造影剂(速度为0.2~0.6 ml/s),胆管显影后,护士将导丝缓慢送入并越过病灶狭窄部,协助医生测量狭窄长度,选择合适支架。同时保留导丝于胆管,此步要与医生配合默契,在X线监视下缓慢退出导管,否则会导致导丝脱落在外或在胆管内打圈过多;配合医生用胆道扩张探条对狭窄部位循导丝进行依次扩张,并做好和医生的配合,保持导丝位置不动;支架送入导丝前,要向支架推送器的各个管道注入无菌生理盐水,便于进入胆道和释放,医生向前送装有支架的推送器时护士要控制住导丝,使用的力量要与医生保持平衡。装有支架的推送器送到所要放置的特定位置后,即越过狭窄部位上下1 cm,在X线密切监视下护士右手握住推送器后,手柄松开安全锁,左手向后拉住推送器前手柄与医生同步缓慢释放支架,防止释放中有回缩现象,要边释放边调整,保证支架释放到最佳位置,透视下见引流通畅即可;有时支架难以释放,通过这26例总结有以下3方面改良:①可在外面先释放少许,不超过2 mm。②释放时左手向后拉推送器前手柄的同时右手内心可向前轻退一下(常规是右手不动)。③使推送器释放手柄与十二指肠镜活检孔道(部分推送器在孔道里)及支架成三点一线,这样使作用力可直接传输到支架推送器,易于支架释放。

2.3术后护理

2.3.1常规护理送入病房途中,注意防护以防坠床;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引起窒息;注意保暖,防止着凉。禁食24 h。监测生命体征及观察腹部情况,术中注气可引起腹胀,要告知病人缓解其紧张情绪,术后2 h及24 h检查血淀粉酶。

2.3.2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有无出血、感染、胆汁漏等并发症,协助医生早期处理:①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是ERCP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多与插管困难、反复胰管显影、注入过量造影剂有关,患者有持续上腹痛,伴呕吐、发热、术后淀粉酶升高症状,应给予禁食、解痉止痛、抗炎、补液,一般3~5 d可恢复,应密切观察病情,认真执行医嘱,做好基础护理。②胆管炎和脓毒血症:主要见于胆管引流不畅的患者或术中胆道注入过多造影剂,胆道压力过大者,一般给予抗炎治疗,护士应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体温过高者,给予物理降温,清淡流质饮食,及时更换被汗浸湿的被服使患者舒适。③支架阻塞:主要有肿瘤向支架网眼内生长或向支架两端生长造成阻塞,可在支架中央重新放置一金属或塑料支架,也可以放鼻胆管引流,可解除胆道梗阻,应积极协助做好再次手术准备。

3讨论

随着诊断水平和技术的改进,恶性胆道梗阻手术切除率明显提高,但仍有许多患者就诊时已无法手术根治,而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姑息性治疗恶性胆道梗阻逐渐趋向介入治疗[2],部分患者采用PTCD引流胆汁,缓解症状效果较好,但易发生引流管堵塞、感染、脱落和机体内环境稳态等并发症,患者需长期携带引流袋,生活质量明显下降[3]。

内镜下放置金属支架引流术是一种微创而有效地解除胆道梗阻的方法之一,金属支架放置优势在于金属支架释放膨胀后外径可达7~10 mm,远非塑料支架可比,金属丝与细菌接触面积小并可被胆管黏膜上皮细胞所覆盖,可预防细菌滋生,保持支架持久通畅,虽然价格相对昂贵,但通畅性能显著优于塑料支架[4]。

经内镜下放置胆管金属支架引流术,手术的成功不仅要有技术素质较高的操作医生,而且还需要有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密切配合。通过26例胆道支架的植入,本人认为护士的配合要点有:①术前耐心向患者介绍ERCP+EMBE的操作过程及配合要点。②护士要把导丝送入胆管并越过病变狭窄部位。③护士在每次交换各种导管时密切与医生配合,保持导丝在最佳位置。④释放支架时需要在X线监视下不断调整,与医生协调,直至释放完毕。⑤术后要密切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辉,李兆申,许国铭,等.良恶性胰胆管梗阻经内镜内置管引流临床研究[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0,8(1):15-18.

[2]Singhal D,Van Gulik,Gouma D.J Palliative management of hilar cholangi-ocarec-inoma[J]. Surg Oncol,2000,14(1):59-74.

[3]胡冰,周岱云,龚彪,等.可膨式金属胆道支架解除恶性肿瘤胆管梗阻的临床应用及其疗效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1999,37(2):282-285.

篇4

【关键词】 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围手术期;护理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经十二指肠镜直视下通过十二指肠壶腹部开口处插管,行胰胆管造影, 是临床处理和诊断胆胰疾病的重要手段。由于不用开刀, 创伤小, 住院时间也大大缩短, 深受患者欢迎。ERCP在术前、术中、术后都有很多的影响因素, 而护理工作是ERCP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证。但ERCP作为一种侵袭性操作,具有一定的风险,可引起一些并发症。广东省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自2008年08月开展ERCP术84例,疗效好,现将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组84例, 男56例, 女28例;年龄37~72岁。所有患者均因腹痛、怀疑胆胰疾病受检, 术前均常规行肝胆B超、上腹部CT检查。

1. 2 方法

1. 2. 1 药品准备 镇静剂:安定、芬太尼、哌替啶等;抑制肠道蠕动药:阿托品或山莨菪碱;造影剂:60%~70%泛影葡胺和0.9%生理盐水;驱除肠道内气体的药物:柏西;必要的急救药品。

1. 2. 2 患者的准备 碘过敏试验;必要检查有淀粉酶、出凝血时间、白细胞计数及分类;交叉配血、禁食、禁饮8 h;摘除身上金属饰品;术前肌肉注射镇静药。

1. 2. 3 操作 患者送电子十二指肠镜室,咽部麻醉同普通胃镜, 启用心电监护、必要时吸氧, 协助患者将牙垫咬好、固定, 十二指肠镜插至十二指肠降段, 找到主时, 造影导管从内镜的钳道口插入, 由内镜先端部伸出, 在内镜抬钳器的支撑下, 直接进入开口于造影导管的另一端注入造影剂, 造影剂通过造影导管这一“桥梁”直达胰管腔。

2 护理

2. 1 术前护理

2. 1. 1 心理护理和术前指导 因患者精神状态和情绪的改变对十二指肠平滑肌的活动度有很大影响, 直接关系到十二指肠镜是否顺利插入到十二指肠壶腹部开口处, 影响到ERCP的成功率,因此多与患者沟通, 耐心做好解释工作, 介绍手术的目的、方法、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消除患者恐惧心理, 使患者放松心情, 积极配合治疗。

2. 1. 2 完善术前检查特别是凝血功能检查、血小板计数、血常规、生化和淀粉酶的检查。

2. 2 术后护理

2. 2. 1 饮食护理 术后禁食24 h, 禁饮12 h, 从清淡无脂流质、半流质逐渐过渡到低脂、易消化软食, 避免粗纤维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如有淀粉酶升高应禁食或少饮温开水和米汤。术后无不良反应者可进低脂或无脂半流质食物。一周后进普食, 禁食辛辣、煎炸、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避免暴饮暴食。

2. 2. 2 病情观察 术后患者应卧床休息,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和腹部情况, 是否有腹痛、腹胀和腹膜刺激征, 有无恶心呕吐, 遵医嘱于治疗后3 h、24 h抽血查淀粉酶、生化和血常规, 留置尿标本查尿淀粉酶等, 常规应用生长抑素和抗生素。如果有腹痛或3 h 淀粉酶超过正常值的两倍以上, 应间隔5 h再复查淀粉酶。病情无特殊变化, 可适当延长复查时间。

2. 2. 3 引流管的护理 除用胶布固定于鼻翼外, 再用胶布高举平抬法固定于耳后。强调患者自身保护引流管的重要性, 教会患者翻身或下床活动时须用手固定引流管, 严防不慎脱出。

同时防止扭曲、折叠和受压, 保持引流管固定通畅, 保证有效引流。每日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若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处理。术后鼻胆管开始引流液较多, 可达500~1500 ml /d, 以后逐渐减少至200~300 ml /d, 颜色由深黄色或酱油色转变为淡黄色。如引流液无色透明, 且量少(50~200 ml/d), 应考虑导管置入胰管的可能, 及时报告医生, 可做引流液淀粉酶测定, 确定导管位置。 如引流液在300 ml 以上, 胆汁性状正常者, 一般无需冲洗。如

2. 2. 4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ERCP的术后并发症 常见的有急性胰腺炎、据报道为2%~20%不等[2], 化脓性胆管炎、出血、穿孔及一过性血淀粉酶升高,其中以急性胰腺炎最常见。主要与手术中胰管直接损伤及胰管内压力升高有关[3], 而后者主要由于十二指肠切开结石嵌顿、水肿、出血后血凝块阻塞所致。

2. 2. 4. 1 出血观察护理 EST术中和术后均可发生出血,术中的出血容易发现,并可以通过电凝、喷止血药物、止血夹夹闭等方法进行处理[4]。但术后的出血可能比较隐匿,需要仔细观察。表现为腹痛、腹胀、腹膜刺激征、发热和白细胞升高、心率加快、血压下降, 腹部CT检查可见腹膜区域积气、局部积液。治疗后定时测量生命体征, 观察有无腹痛和排泄物颜色、性状、量, 嘱患者卧床休息。如果患者术后出现呕吐咖啡样胃液、伴面色苍白、四肢发冷、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表现,通知医生后给予氧气吸入和心电监护密切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按医嘱急查血常规, 了解失血程度,同时立即给予止血药物治疗。

2. 2. 4. 2 急性胰腺炎的观察护理 EST术后护理应严密观察患者腹部情况,有无腹痛、腹胀和恶心、呕吐现象, 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是否异常, 如果有异常, 应禁食、禁饮和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 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 加强基础护理, 按医嘱常规应用生长抑素和抗生素。病情好转后不能过早进食, 待血、尿淀粉酶正常后, 根据具体情况逐渐给予清淡流质饮食, 恢复期仍应禁食高脂、高胆固醇、高蛋白及难以消化的食物, 本组未见严重胰腺炎病例。

2. 2. 4. 3 急性胆管炎的观察护理 急性胆管炎多见于行EST及取石术后,患者可有寒战、高热、腹痛、黄疸、呕吐甚至休克等表现[5]。本组术后胆管炎患者2例,出现寒战高热症状后,立即监测血压、脉搏、神志等生命体征,给予吸氧并及时通知医生,加强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对有黄疸患者, 同时给予维生素K1静脉滴注。有黄疸患者因胆盐刺激, 使皮肤奇痒, 可用温水擦洗, 保持床单位整洁、柔软, 协助患者剪短指甲, 避免抓破皮肤, 经系统治疗3 d后病情恢复平稳。

3 结果

本组行EST后顺利取出胆总管结石64例,取石后进一步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解决胆囊结石15例,因取石困难行腹腔镜胆道探查治疗2例。经十二指肠镜检查明确诊断为胆总管末端肿瘤1例,其中2例为行减黄治疗留置鼻胆管,减黄效果良好,肝功能明显恢复。行EST术后多数患者可出现一过性高淀粉酶血症,但无严重胰腺炎病例。术后胆管炎患者2例,轻症胰腺炎5例, 经抗炎治疗后缓解。EST术后部出血1例,经对症止血治疗痊愈。

4 讨论

ERCP技术在胆胰疾病的诊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一般认为凡疑为胆胰疾病;原因不明的梗阻性黄疸;胆道手术后患者症状不消失或反复发作绞痛、发热、黄疸者;肝胆道系统肿瘤、胆道结石或囊肿;疑有胰腺肿瘤、慢性胰腺炎皆为ERCP的适应症, 所以加强围手术期护理, 总结分析护理经验,掌握其相应的护理特点,降低并发症风险,保障手术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曾少波,菅志远,兰明银.鼻胆管引流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肝胆外科杂志, 2009, 19(21):3293-3295, 3298.

[2] 刘素丽,张月寒.ERCP术后胰腺炎的研究进展.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7,30(2):68-70.

[3] 卢玲,沈玲.内镜下行胰胆管造影术的护理.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7,6(11):190-191.

篇5

【关键词】 ERCP; 胰腺炎;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657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1044-5511(2011)09-0094-01

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术)可为病因不明的梗阻性黄疸患者提供诊断依据,在此基础上开展的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可使众多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得以经过微创方式治愈。但术后仍然有一定并发症发生率,其中急性胰腺炎是ERCP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 ~10%[1]。我科2009年7月~2011年7月对96例患者行ERCP术,护士密切配合、精心护理,有效地预防了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96例,男42例,女50例,年龄16~80岁,平均年龄56.4岁,均以上腹痛和黄疸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单独行ERCP检查12例, EST74例,支架置入术5例,鼻胆管引流术5例。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3例,经治疗5~7天后病情恢复,未出现重型胰腺炎或死亡病例。

2护理

2.1术前准备

2.1.1病人准备 (1)心理护理:十二指肠平滑肌的松弛与否直接影响手术成功率,而患者的精神状态、情绪及对施术者的信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十二指肠平滑肌的活动度[2]。术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手术的必要性、诊断和治疗意义、可能发生的风险,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署手术同意书。向病人讲解手术的操作过程,术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及配合办法,以消除病人的紧张恐惧心理。护士要经常与患者沟通, 耐心倾听患者诉说,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安慰和关心病人,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术前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出凝血时间,测定血、尿淀粉酶,了解有无胰腺基础病变,对于有胰腺炎病基础的患者,术前应用小剂量抑制胰腺分泌的药物如奥曲肽、生长抑素等,以预防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的发生[3]。(3)详细询问过敏史,并做碘过敏试验,记录结果。若碘过敏试验阳性,可选择不含碘的造影剂。(4)告知患者术前禁食8h。(5)术前15 min肌注地西泮10 mg、哌替啶备用。(6)术前5~10min口服2%利多卡因胶浆行咽部麻醉。(7)记录行ERCP前的生命体征并建立静脉通道(使用静脉留置针)。

2.1.2器械、物品、药品准备术前检查X线机运行是否正常, 准备OlmpusTJF260型电子十二指肠镜系统、导管、导丝、切开刀、气囊导管、取石网篮、碎石器、鼻胆引流管、冷光源、吸引器、带荧光屏的电子设备、电脑工作站。备齐术中所需的药物如造影剂等,检查急救物品和药品是否齐全、抢救器械性能是否良好,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时及时进行抢救。

2.2术中配合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咬好牙垫并用胶布将牙垫的上下两翼固定在面部,防止患者恶心时牙垫脱出。病情危重或年老体弱患者,连接心电监护仪,必要时给氧气吸入。手术过程中护士应多安慰、鼓励病人,术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病人神态、面色、表情变化,了解患者疼痛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通过显示器观察术野情况,如术野出血较多,应立即准备去甲肾上腺素2 mg+生理盐水至50 ml冲洗术野,以达到止血的目的。推注造影剂时要掌握适宜的压力和剂量,注入30%~40%泛影葡胺进行胰胆管造影,首次造影剂量应

2.3术后观察与护理

2.3.1加强病情观察 ERCP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急性胰腺炎、急性胆管炎、出血、穿孔等,

应密切监测患者神志、血压、脉搏、体温、呼吸的变化;观察有无腹痛、腹胀、发热、黄疸、腹膜刺激征、白细胞升高、呕血、黑便等征象,以便及早发现感染、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

2.3.2饮食护理术后禁食24 h,卧床休息2~3 d或视病情而定,若为胆管造影者,术后待可进食后,进食低脂流质或者半流质,胰管造影术后暂禁食,待淀粉酶正常、病情好转后逐渐由流质过渡到半流质直至普通饮食,指导患者切不可过早进食,饮食宜清淡,避免高脂饮食及暴饮暴食。

2.3.3急性胰腺炎的观察及护理急性胰腺炎多发生于术后数小时内, 患者常表现为上腹痛、恶心、呕吐、腹膜炎体征、发热、黄疸、水电解质紊乱等,并伴有血及尿淀粉酶升高。因此术后24 h内应动态监测血及尿淀粉酶, 特别是术后2 h及24 h必须检查血、尿淀粉酶,有升高者复查,直至恢复正常。一般仅有血清淀粉酶高于正常而无腹痛、恶心、呕吐及腹部体征者可诊断为高淀粉酶血症,经禁食、应用生长抑素及抗生素等联合治疗则可治愈,如高淀粉酶血症加上剧烈腹痛、恶心、呕吐、腹部压痛、白细胞增高等则为急性胰腺炎。患者一旦发生急性胰腺炎,应立即卧床休息,常规给予奥曲肽或生长抑素静脉持续泵入一周左右,同时给予禁食、胃肠减压、抑制胰酶活性、抗炎、营养支持治疗等措施。护理上应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动态监测生命体征、神志、腹部体征的变化,监测患者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遵医嘱给予抗炎、补充血容量液等对症支持治疗,监测各项生化指标,血尿淀粉酶、血糖、血钙等,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配合处理。(2)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多与病人沟通,做好解释安慰工作,让亲友及同事探视,家属陪护,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3)要向患者说明禁食、胃肠减压的重要性并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严格禁食禁饮同时插有胃肠减压管后患者常有口干、口咽部不适感,每日两次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病重者可用棉签蘸水湿润口唇,也可涂润唇膏以保持口唇湿润,病情稳定者可协助其用温水漱口,也可自行刷牙,增加患者口腔的舒适感。行胃肠减压管留置期间每日两次在置管侧鼻腔滴数滴石蜡油,也可行超声雾化吸入,增进口咽部舒适感。嘱患者尽量少做吞咽动作、少说话,妥善固定胃管及减压器,从而减少胃管的活动度、减轻胃管对咽喉部和鼻腔黏膜的摩擦刺激,增加患者的舒适感。(4)取舒适的半坐卧位,指导病人缓慢深呼吸,使全身肌肉放松缓解疼痛等不适。加用床栏防止患者坠床,周围不要有危险物,以保证安全。(5)保持引流管在位通畅,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数量,记录24 h出入水量。(6)病房应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光线柔和,通风良好,保持被服整洁、柔软、舒适,使病人在舒适的环境中接受诊疗。

3 护理体会

ERCP是一项微创技术,能够使患者以最小的痛苦,最低的花费,最短的时间得到最佳的治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它也是目前消化内镜中较难掌握的一项技术,因此急性胰腺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5]。如何预防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一旦发生后如何发现、观察、护理这是摆在护理工作者面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经过临床护理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术前充分准备、充分告知病人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术中熟练的操作技术及医护配合默契,术后严密观察、精心治疗护理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和其它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周志云.治疗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症急性胰腺炎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8,3(22):628-629.

[2] 孙勤.行ERCP患者的恐惧心理及护理对策[J].护理杂志,2002,19(2):5-7.

[3] 李素芬,刘竹娥,罗艳丽等.ERCP及EST术后胰腺炎的预防及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8):1667-1668.

篇6

急腹症是指腹腔、盆腔、腹膜及其后组织和脏器突发性病理变化,从而导致腹部发生异常病症,并伴有全身综合性反应的临床综合征[1]。该症病情急、病情重、发病快、疼痛剧烈,容易引发休克,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较为常见的急腹症有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肠梗阻、腹部外伤等。本文探讨了急腹症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方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①对象选取:选取2012年6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腹症患者9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43例;患者年龄18~54岁不等,平均(38.5±3.5)岁。②病情分布:全98例对象均符合急腹症临床诊断标准,经临床症状检查、血常规、B超或CT检查确诊为急腹症。其中,急性阑尾炎46例,急性胆囊炎33例,胃十二指肠穿孔8例,腹部外伤6例,肠梗阻5例。③分组情况:随机纳为常规组(49例)与干预组(49例)。常规组中:男性27例,女性22例。年龄18~49岁,平均(37.5±4.5)岁。对照组中:男性28例,女性21例。年龄20~54岁,平均(39.5±2.5)岁。④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均衡(P>0.05),具有观察和研究价值。

1.2观察与护理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外科观察和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予以系统的临床体征及病理现象观察,并予以系统的生理、心理护理。主要包括:①生命体征观察,密切观察患者BP、HR、SpO2、呼吸、瞳孔以及神智;临床症状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腹痛、恶心呕吐、排便异常、皮肤、巩膜、腹部体征。②系统的心理、生理以及并发症预防护理。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数据包进行处理分析,研究对象的护理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已经并发症例数等资料皆客观核实,护理显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结果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有效率报告 经观察与护理2 w后,我院对患者进行复查。将临床效果分为4个等级:①痊愈:患者急腹症症状完全消失。②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③有效:症状有所改善。④无效:无缓解或病情加重。⑤护理显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调查结果表明:干预组明显优于常规组,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报告,见表2。

3 讨论

3.1密切观察判断病情 急腹症病情急、重、复杂,且病情变化快,护理人员应严格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生命特征:①生命体征观察,安排医护人员不间断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特征,包括:BP、HR、SpO2、呼吸、瞳孔以及神智等,并做全程详细动态记录,综合确定患者病情程度。一旦发现患者任何一项生命特征出现异常要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②临床症状观察,包括腹痛、恶心、呕吐、排便异常、皮肤、巩膜的观察、腹部体征的观察[2]。其中,腹痛是急腹症的的主要临床症状,观察腹痛部位、时长、规律性等;皮肤、巩膜的变化是某些内脏疾病的折射,如果患者皮肤、巩膜有黄疸情况,则提示有肠道梗阻,一般情况下,黄疸情况越明显,梗阻程度越重。

篇7

恙虫病(tsutsugamushi disease,TD)又名洪水热、丛林斑疹伤寒(scrub typhus),是由恙螨幼虫(chigger)通过叮咬传播给人传播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其病原体是恙虫病立克次体(Rickettsia tsutsugamushi)。临床上以发热为首要症状,并且以在叮咬处出现特征性焦痂(eschar)或皮肤溃疡,淋巴结肿大、肝脾大为特征[1-2]。公元313年,晋代医学家葛洪曾描述该病并命名为“沙虱热”。我国在病原学上证实有TD是在1948年[3]。目前,在我国的广东、福建、广西、海南、云南、湖南、江西、山东、河南、河北、浙江、江苏、山西、贵州等省存在本病的自然疫源地[4]。TD的诊断标准:①有野外草地或树林接触史;②高热伴特征性溃疡和焦痂;③淋巴结肿大、皮疹;④外斐试验(Weil-Felix)1∶160以上。具有上述3项即可以诊断。

TD作为江苏近年来才出现的病种,由于过去发病率低、相关研究较少,对该病相关临床观察和护理缺乏成熟经验。为了提高该病的检出率和治愈率,提高护理水平,可对其进行观察研究,并直接实施护理措施。近年来江苏、山东发病率有增多趋势,同时医务人员普遍对该病缺乏认识。本研究对2010年8月~2012年11月本院急诊中心共诊治的32例TD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护理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2例患者中,男18例(56.2%),女14例(43.8%),男女之比为1.3∶1。职业分布:农民15例(46.9%),园林民工7例(21.9%),家庭主妇6例(18.8%),公务员2例(6.3%),其他2例(6.3%)。发病年龄30~81岁,平均54.6岁,年龄分布:<40岁2例,40岁~ 7例,50岁~ 12例,60岁~ 8例,>70岁3例,以中老年患病率较高(84.3%)。

1.2 流行病学资料

该病近年来在本地区的发病季节为6~12月,以8~11月为发病高峰期,共24例(75%)。32例患者发病前均有草丛或丛林接触史(100%)。

1.3 临床表现

32例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见表1、主要体征分布见2。

1.4 常规实验室检查

1.4.1 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下降8例(25.00%),白细胞计数升高10例(31.25%),余14例(43.75%)白细胞计数正常。其中,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3例;白细胞总数最高达21.2×109/L,最低至2.30×109/L;红细胞无特殊变化;19例患者淋巴细胞比例升高>45%,占总数的59.38%;外周血涂片检查发现异型淋巴细胞者7例(21.88%),都在7%以下;外周血血小板计数<100×109/L患者24例(75.00%),其中<50×109/L患者7例,<20×109/L患者2例(含死亡1例)。

1.4.2 大便常规

大便隐血阳性2例(6.25%)(包括1例出现应激性溃疡患者)。

1.4.3 尿常规

蛋白尿3例(9.38%),管型尿2例(6.25%),镜下血尿1例(3.13%)。

1.4.4 外周血生化检查

32例患者均作如下项目检查,结果见表3。

1.4.5 特异性血清学检查

血清OX19和OX2凝集反应均阴性;OXK凝集反应6例(18.75%)阳性,凝集效价为1∶160,出现时间:第1周2例,第2周3例,第3周1例。

1.5 CT检查

本组32例患者行胸部CT检查,其中异常14例(43.75%),包括:双肺间质改变或渗出病变影考虑肺部感染7例(含1例死亡病例),双肺渗出病变4例,合并胸腔积液3例(2例胸膜增厚)。

1.6 超声检查

本组病例均行腹部彩超检查,发现肝体积增大伴回声增粗17例(53.13%),脾大6例(18.75%),腹水2例(6.25%)。

1.7 心电图检查

本组病例均常规行心电图检查,心电图异常15例(46.88%),其中窦性心律失常4例(包括1例窦性心动过缓,3例窦性心动过速),11例患者ST-T异常(考虑心肌损害9例)。

1.8 并发症

本组全病程中发生肝损害30例次(93.75%),14例(43.75%)肺部损害,心脏损害9例(28.13%)(其中急性左心衰1例),肾脏损害6例(18.75%)(其中1例急性肾衰),继发感染4例(12.50%)(其中2例肺部感染、1例胆囊炎、化脓性扁桃体炎1例),胸腔积液6例(18.75%),脑水肿1例(3.13%),休克1例(3.1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1例(3.13%)。

1.9 护理措施

1.9.1 心理护理

宿迁地区既往无TD病例报告,医务人员对TD认识不足,大多患者诊断为“发热待查”,早期接受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氨基糖苷类和抗病毒药等治疗,均无效。病情多日得不到控制,就会引起患者的恐慌心理。患者大多是农民和务工人员(68.8%),健康常识相对较低,对本病无任何概念,而早期接诊医务人员也无法给患者满意的解释,患者大都认为自己患了传染病或者是不治之症,异常焦虑。护理查房时,有针对性地根据患者的文化层次、可能具有的心理情境,对应地给予心理疏导。通过饮食指导、环境宣教等方式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关系,以健康教育和入院宣教的方式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该病的发病原因、传播方式以及可能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等。明确告知患者家属本病在人与人之间不会传染,解除患者及家属顾虑。在实施护理及治疗的同时,向其讲解每一项检验、治疗和护理的目的,使患者能够愉快地接受。

1.9.2 高热的护理

高热是TD最为突出的症状之一,也是该病就诊的主要原因;本组病例发热多在38.5~41℃,弛张热多见。患者大多突然发病,先出现不明原因畏寒或寒战,继而出现高热,且高热顽固不易退。对于高热的护理常规首选物理降温,如敞开衣服、温水擦浴、大量饮用温开水,甚至使用冰枕、冰帽等。在该类病例中,酒精擦浴应尽量避免,因为酒精擦浴会影响TD特征性皮疹的形态,而且有诱发皮下出血的可能,容易混淆症状,影响诊断。为了了解患者的发热情况,可以增加体温检测次数,甚至可以将体温计放置在患者身边,随时记录体温的变化,如出现高热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护理记录。退热过程中,患者会大量出汗,应及时更换干洁柔软衣服及床单、被服以免受凉。保持病室空气流通很重要,补充营养和水分,鼓励患者多饮水,注意营养和液体的补充。高热患者的饮食要求: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禁食坚硬和刺激性食物,预防消化道出血。

1.9.3 皮肤护理

1.9.3.1 焦痂及溃疡的护理 特征性焦痂与溃疡是TD特征性体征,对诊断本病意义重大。本地区TD患者的确诊大都依赖发现特征性的焦痂与溃疡,只有早期入院的患者才可能有机会进行全身皮肤查找。TD特征性焦痂不痛、不痒,在腹股沟、腰带处、腋下等人体湿润、气味较浓且较隐蔽的部位常见,首诊几乎不被发现。入院后护士在护理发热待查患者时要细心观察,如果发现焦和(或)溃疡应及时与医生一同查看以明确性质,有助于明确诊断。同时应该告知患者保持焦痂与溃疡部位的卫生,切勿撕脱痂皮。局部皮肤可涂碘伏并暴露在空气中。溃疡破面发生感染时,用百多邦软膏涂于患处,一般3~5 d可愈合。

1.9.3.2 皮疹的护理 在病程1周内,TD患者的胸、腹、背处会出现充血性斑丘疹,直径0.2~0.5 cm,比较分散,并向四肢扩展,而面部较少;皮疹1周后大多消退,仅少数色素沉着。密切观察皮疹的情况,并及时发现并报告医师,也可为本病诊断提供依据。皮症出现时应嘱患者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如有痛痒感可用炉甘石洗剂涂抹患处。

1.9.4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1.9.4.1 中毒性肝炎的观察与护理 本组病例出现肝损害30例,黄疸3例,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纳差、乏力。护理要点:尽量卧床休息,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要保持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摄入,适当补充水溶性维生素,根据进食量调节输液量。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等。如果有中度或以上肝功能异常或者黄疸等,应遵医嘱给保肝、降酶、退黄等治疗。

1.9.4.2 并发上呼吸道感染或中毒性支气管炎的观察与护理 本组病例14例,主要表现为胸闷、咳嗽、咳痰、气促等;全胸正位片提示:双肺纹理增粗。考虑为患者TD并发支气管炎或者是TD致中毒性支气管炎。护理要点:保持病房内空气流通,常开窗通风,有气促患者可采取半卧位,低流量吸氧,避免静脉输液速度过快;认真做好口腔卫生护理;如果患者咳嗽、咳痰严重,应汇报医生并遵照医嘱给予止咳化痰、抗感染药物。

1.9.4.3 中毒性心肌损害的观察与护理 本组中毒性心肌损害9例,心肌酶谱高和心电图异常。护理要点:病程急性期应严格卧床休息,减少心肌耗氧量,加强生活护理支持,减轻心脏负担;严格控制输液滴速,监测心率、心律、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变化,记24 h尿量。对高热患者,应留意患者电解质情况,避免心律失常的发生。加强心电监护观测,如出现心律失常,立即通知医生,并协助医生处理。建议低脂、高蛋白和丰富维生素饮食,低盐饮食,少食多餐。心肌受损,尤其是中毒性心肌损害患者容易出现洋地黄毒性反应,给药剂量要控制。如出现患者有黄绿视或心电监护有“鱼钩型”改变征象时应立即汇报医生并积极处理。

1.9.4.4 肾功能损害的观察与护理 本组病例中有6例肾功能损害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只是入院常规大生化检查发现血清肌酐、尿素氮升高。护理要点:严格监测血压、脉搏、呼吸、水肿情况。减少活动量,记24 h尿量,观察尿量、尿色的变化。如果患者出现少尿、水肿等情况,应及时汇报医生;如果肾功能检测提示氮质血症,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如需要遵医嘱督促患者收集24 h尿液作蛋白定量,及时采集血、尿标本送检。

1.9.5 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

对于发热为主要症状的患者,青霉索、头孢类抗生素常为首选药物,但是它们不能通过宿主的细胞膜而进入细胞质内,因此对TD治疗无效[4]。本地区临床上用阿奇霉素治疗TD最多,其作用机制是阻断转肽作用和抑制mRNA核糖体易位,从而抑制细菌蛋白合成,发挥抑制菌作用。阿奇霉素在细胞内的药物浓度可高达血药浓度的100倍,TD病原体专性细胞内寄生,因此抑制作用强。有资料报道,经用小鼠对阿奇霉素进行毒力试验,认为临床剂量的阿奇霉素是安全的,即使TD患者是孕妇也是可以使用的[5-6]。但是阿奇霉素的胃肠反应较大,护士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用药反应,如恶心、呕吐频繁者,可减慢滴速,并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对症处理。

1.9.6 做好卫生宣教及出院指导

患者应保证足够睡眠,加强营养,以增强体质。做好TD防病相关知识的宣教。提醒患者家属搞好居住环境卫生,除杂草,清积水,灭鼠,消灭恙螨滋生地,喷洒灭虫剂。此外告知患者及家属,尤其是从事园林、花木绿化等工作的患者及家属尤其要做好个人防护,在流行季节避免在草地上坐卧,在流行区野外活动时,应束紧袖领和裤脚,加强个人保护。

2 结果

本组32例患者,经积极治疗、悉心护理,有31例患者痊愈出院,仅有1例患者死亡。死亡患者年龄80岁,有糖尿病等基础病,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和DIC。

3 讨论

近两年本地区才有TD的报道,考虑与本地区大力发展绿色园林城市建设,森林覆盖率直线上升有直接关系。城市乡村处处绿地,成片林地不断延绵,为恙虫滋生创造了自然条件;当然,现代社会的大交流、大流通也使TD长距离传播成为可能。本地区绝大部分医务人员对该病认识不足,甚至无任何概念,TD在本地区门急诊漏(误)诊率率高达75%[7]。TD患者几乎都是以发热待查为初步诊断被收住院,在入院后得到确诊。而确诊的主要依据大都是发现焦痂和(或)溃疡,而肝功能异常则是本地区TD确诊的辅助支持。本地区TD确诊前的护理主要是围绕发热待查进行,除了处理好患者的高热症状外,还要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消除患者的焦虑情绪;而确诊后的护理中心工作还要兼顾焦痂、溃疡、肝功能异常和并发症等。总之,细致入微的护理对本地区TD确诊有促进作用,而确诊后护理工作对TD患者的痊愈有积极作用。

以往TD在江苏地区只是偶发,近年来才慢慢增多。由于过去发病率低,对该病相关临床观察和护理缺乏成熟经验,相关研究较少。为了提高该病的检出率和治愈率,提高本地区对该病的护理水平,笔者直接参与了该类患者的临床护理实践,并进行临床观察、护理总结。详细观察TD患者每一个阶段的临床表现,细致观察每一个临床表现细节,并对每一个症状细节进行分析。在明确诊断前,细致周到的护理工作对诊断有显著帮助作用。而明确诊断后,对每一项临床症状的细致观察对该病的治愈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本中心收治的32例TD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总结,找出 诊断前观察的不足,明确诊断后的副反应护理,对TD的明确诊断和确切治疗有直接作用。对待TD高发期的高热患者,首先要询问病史、了解发病时间和病情进展情况。严密的病情观察,合理的护理措施,最终对病情诊断和治疗不无裨益,可以为今后本地区的TD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杨绍基.传染病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4-139.

篇8

[关键词] 小胰癌;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3(b)-091-02

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胰腺癌已成为消化系统第2位恶性肿瘤,并且预后极差。许多临床学者将肿瘤直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例,患者男,76岁,主要病史:右上腹不适1个月,伴皮肤黄染、发热半个月;体征:全身皮肤黄染、巩膜黄染,术后肠外营养11 d、胃肠减压7 d,第7天进全流食、12 d半流食、16 d普食;术后病理回报:壶腹部腺癌,住院26 d出院。患者女,60岁,无痛性黄疸伴皮肤瘙痒不适1个月,伴上腹部不适体征同本组男患,术后肠外营养11 d、胃肠减压6 d、12 d全流食、15 d半流食、18 d普食;病理回报:胰腺导管性腺癌,住院44 d出院。

1.2治疗方法

1.2.1 手术方法2例胰头部位小胰癌均为术中冰冻证实后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1.2.2术后治疗①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7 d, 10 d后进全流食,体质衰弱、营养不良采用完全胃肠道外营养14 d。②术中腹腔引流管放置在肠胰及肠胆总管吻合口处,术后无胰胆漏,7 d拔管。

1.3护理

1.3.1心理护理患者及家属对此病及手术方法不了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紧张、恐惧、焦虑。护士耐心解释,向其说明手术的目的、注意事项、如何配合,消除其心理障碍。护士经常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向其讲解此病的相关知识,介绍成功的手术案例,并向其告知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使其有心理准备[2]。告诉患者术后不适及一些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并告之不适症状及各种不良反应可逐渐消失,患者渐渐消除了心理压力并能积极配合,争取好的治疗效果。

1.3.2治疗中的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和各项生命体征,加强巡视,观察病情变化,听取患者不适主诉,观察有无发热、腹痛、呕吐、出血等症状,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的处理[3]。

1.3.3皮肤护理患者因黄疸指标高,皮肤瘙痒,生活护理更要精心:勤剪指甲,勤换床单、被服。防抓挠皮肤,干燥处涂润肤霜。清洗皮肤勿使用碱性肥皂。

1.3.4胃肠道症状观察与护理 ①患者术后消化道功能恢复慢,因手术导致解剖关系改变,部分神经支配被阻断,是造成持续性胃肠功能紊乱的主要原因,患者出现食欲差、恶心、呕吐、不能进食,严重影响患者精神及营养状态。本组2例患者因频繁呕吐不得不再次禁食行胃肠减压,消化道功能紊乱造成营养状态差影响切口及胃肠等吻合口愈合。②本组患者术后均观察肠鸣音变化,每日早晚各一次并记录,每2 小时翻身1次,促进肠蠕动恢复,术后常规给予胃复安静推增加胃动力,术后麻醉清醒后取半卧位,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术后10 d鼓励患者进全流食,消除患者精神紧张因素,利于胃肠道功能恢复。

1.3.5引流管观察与护理胰腺癌手术后往往有多种多个引流管,包括:胃肠减压管、尿管、胰管和多个腹腔引流管等。正确护理和观察这些引流管非常重要:保持引流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量并记录,做好床旁交接,发现引流不畅及时查找原因,排除故障。①为减少尿路感染,应尽早拔除尿管,本组患者常规术后第一天拔除尿管,均能自行正常排尿,无一例出现尿潴留。②胃肠减压器应保持持续负压状态并每隔4~6 h用生理盐水定时冲管,以保证胃管通畅。③正确识别腹腔每条引流管并用标签注明,妥善固定好各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每天更换一次各种引流袋,更换时必须严格无菌操作,详细记录引流液量及性质,出现异常及时通知主管医师,警惕并发症的发生[4-5]。

1.3.6醋酸奥曲肽的治疗护理醋酸奥曲肽是人工合成的人生长抑素类似物,其药理作用与天然激素相似,可减少胰液分泌防止胰瘘的发生,治疗剂量及方法:醋酸奥曲肽1.4 mg+500 ml生理盐水24 h维持静点。按时巡视防药液外渗。

1.3.7疼痛护理本组2例疼痛时利用心理暗示,把积极的暗示运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中,从而使患者有良好的情绪,获得较好的心境;同时,保持病房环境安静,整洁,适时适当地使用止痛药。约9 d后患者疼痛缓解。

2结果

2例患者经过适当的护理指导,获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无一例出现护理并发症,均手术成功出院。

3讨论

本组2例患者年龄均较大,但在护士的精心护理下,手术顺利,术后无并发症,顺利出院。故在治疗中护理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这2例患者的成功护理,总结出壶腹周围小胰癌的护理经验。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处理,做好各项心理护理,专科护理,使患者配合治疗。加强护理队伍的培养,掌握多种疾病的专科护理知识,熟练的技术操作及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等,对治疗顺利和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琼,杨晓,甘晓青.高能量聚焦超声治疗胰腺癌的护理体会[J].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2007,5(12):25-26.

[2]张玲,王芳玉,秦英,等.癌症患者的身心护理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10):188-189.

[3]王伟,荣加.经内镜胆管支架或置放鼻胆管结合伽玛刀治疗晚期胰腺癌的护理体会[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2):114-115.

[4]陆伟,诸琪.超声内镜引导下溶瘤病毒植入治疗晚期胰腺癌的护理[J].上海护理,2009,9(2):36-37.

篇9

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是目前治疗胰、十二指肠肿瘤唯一有效方法[1],但其手术操作复杂,吻合口多,时间长,创伤大,易出现术后并发症,病死率高。给护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熟练掌握护理要点,对手术成功与否起着重要的作用。本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0月行胰十二指肠肿瘤切除术22例,通过加强对围术期的护理,疗效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2例患者经B超、CT及核磁共振胆胰管成像等检查确诊为胰十二指肠肿瘤。其中男性16例,女6例。年龄35~68岁(平均53.8岁)。临床症状包括:持续性上腹痛和食欲减退(各占85%),黄疸(占82%),消瘦(占38%)。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壶腹周围癌13例(十二指肠、胆总管下段和Oddi氏括约肌分别为5、6和2例)、胰头癌9例。22例病人,除1例因术后先后两次大出血,病人家属放弃治疗外,其余病人无胆瘘、胰瘘、腹腔感染、胃排空障碍、腹腔及上消化道出血、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出现,恢复均较好。

2 护 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胰十二指肠肿瘤患者术前的心理状态比其他肿瘤术前心态还要差[2]。胰十二指肠肿瘤患者除了手术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恐惧忧虑之外,还由于腹痛、黄疸、消瘦等病史特点,使患者对自己能否耐受手术缺乏信心,心理负担较重。因此,护理人员术前要加强与患者沟通,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施行手术的必要性、可能取得的效果,让病人增加对手术的信心,

同时向病人交代手术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使病人在出现并发症后,能积极配合治疗;对病人不能过多强调手术的不利因素,但对病人家属必须反复强调手术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利因素,让家属积极配合治疗

。同时,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手术前后的治疗、护理中的有关问题,介绍术后各种留置引流管的目的和意义,让患者配合后期治疗。

2.1.2 营养支持 为了提高手术耐受力,减少并发症,术前要加强营养支持[3]。(1)补充能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因此术前指导患者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2)认真按医嘱执行:予以全胃肠外营养(TPN)支持,低蛋白血症患者输入人体白蛋白、新鲜血浆,对较严重的贫血患者给予少量多次输新鲜血,对凝血功能差的患者,给予胃肠外维生素K1以改善其凝血机制,给予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清洁灌肠。做好所有检查,尤其是要注意出、凝血时间等有关凝血功能的检查。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和减少并发症。(3)胰十二指肠肿瘤患者糖尿病的发生率比普通人群高得多,一旦检查证实,应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7.2~8.9mmol/L、尿糖(+~-),要避免胰岛素过量因为低血糖比高血糖危险更大。

2.1.3 呼吸道的准备 胰十二指肠肿瘤术后卧床时间长,肺部并发症机会多,术前应采取预防措施。严格忌烟最好两周以上,教会患者进行胸式呼吸锻炼及术后如何咳嗽排痰,有助于防止术后肺不张、肺部感染。

2.2 术后护理

2.2.1 生命体征的监测 术后患者回病房后取平卧位,术后第二天生命体征稳定后可取半卧位,给予持续心电监护,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心率、氧饱和度、体温及尿量,保持各种引流管有效吸引,保证静脉通畅,记24小时出入量。

2.2.2 呼吸道的管理 术后持续鼻导管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口腔护理,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定时翻身、拍背,每2小时1次,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及有效咳痰,咳嗽时,帮助病人适当按压切口,减少病人咳嗽时牵拉切口引起疼痛而不愿咳嗽,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

2.2.3 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 是否做好了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对能否及时发现术后有无出血、各种漏等并发症的出现及术后能否顺利恢复起很大的作用。首先:保持各种引流管的通畅,可通过挤压引流管,或咨询医生后用适量生理盐水冲管,或让医生调整引流管等方法来达到保持各种引流管的通畅,如果引流不畅,既不能观察引流情况,还会因引流不畅耽误病情或致各种漏的可能;其次:密切观察引流管引流液的颜色及量,及时向医生汇报情况,以便及时作出相应处理。胰十二指肠根治术,因手术范围大、吻合口多,最易出现腹腔内出血[4],如果术后短时间内引流出鲜红血性液体的量多,提示有活动性出血可能。应注意腹腔内出血有时往往不能通过腹腔引流表现出来,也就是说不能完全依赖腹腔引流。本组1例术后发生内出血,腹腔出血已经很多,而血浆引流管引流并不多,所以必须结合患者全身情况进行分析,一旦患者在术后出现烦躁、口渴、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皮肤湿冷等失血休克表现时,首先考虑腹腔出血的可能。第三: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防止脱出、扭曲、打折。有些引流管(如:“T”型管,胃管,空肠袢造瘘管)一旦拔出,会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最后:每日更换引流袋1次,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2.2.4 术后止痛 切口疼痛除直接引起患者痛苦外,还可影响部分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由于切口疼痛,患者不能配合做有效咳嗽和深呼吸运动,易引起肺部感染的并发症,还影响患者的休息和睡眠。合理止痛可以减轻痛苦,利于康复。术后常规戴自控止痛泵,通过硬膜外或静脉注射药物达到自我控制疼痛的目的,护士可根据患者需要提供药物剂量、持续时间,以达到最佳止痛效果。

3 结果与体会

22例病人,除1例(占4.55%)因术后先后两次大出血,病人家属放弃治疗外,其余病人无胆瘘、胰瘘、腹腔感染、胃排空障碍、腹腔及上消化道出血、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出现,恢复均较好。

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复杂,术后观察项目多,术前了解病情,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精心护理各个引流管道,随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向医师汇报,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迅速有效地配合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手术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曹俊华.2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 (8): 695.

[2] 吴燕娜,黄秀菊,卢榜裕.电视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护理[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23(2):691.

篇10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153-02

急性胆囊炎为胆囊管的阻塞以及细菌的侵袭造成的胆囊炎症,主要特征是右上腹的交通,而且会有腹肌强直和触痛的情况[1、2]。患者主要的表现有恶心、右上腹痛、发热和呕吐,其中为持续性的腹痛,而且有阵发性的加剧[3、4]。疾病后期的发热大多为寒战和低热。对该疾病大多选择手术的治疗方法,为了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和术后较好的恢复,需要对其采取适当的护理[5]。选取2012年5月-2013年11月收治的61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进行护理,分别给予不同的护理模式,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3年11月收治的61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进行护理,实验组有34例患者,15例男性,19例女性,年龄范围:31-82岁,平均年龄为47.26±5.17岁。对照组有27例患者,12例男性,17例女性,年龄范围:31-82岁,平均年龄为47.26±5.17岁。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上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在检查中都有右上腹痛、发热、肌肉紧张和反跳痛的现象,经过CT检查后确诊为急性的胆囊炎。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围手术期的护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1.2.1术前护理 一般患者在接受手术前都会有恐惧的心理,因此护理人员要在手术前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使患者明白手术的基本过程,以及手术治疗的重要性,使患者能够较好配合治疗[6、7]。同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关注,若其有呕吐的症状,要及时将呕吐物清理干净,使呼吸道保持通畅。当患者的腹痛严重时要给予相应的镇痛药物,使症状得到缓解。手术前对患者进行电解质、肝肾功能和凝血功能的检查,并对手术中所需要的仪器进行消毒处理。

1.2.2术后病情观察 手术后患者自主的呼吸功能没有得到完全恢复,因此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血氧的饱和度和呼吸功能进行观察。手术结束48小时后,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意识能够得到较好的恢复,同时要求患者采取半坐卧位,使其在早期进行相应的活动[8]。定时对伤口进行敷料的更换,使其保持清洁,若有血水或者渗液的出现,要及时进行处理。帮助患者进行翻身,一般2小时一次,避免压疮的出现。

1.2.3引流管护理 首先将引流管进行妥善的固定,使其保持通畅,在活动或者改变的过程中避免引流管高于腹部的切口,避免出现引流液的反流。同时对胆汁的性状和量进行记录。每天对引流袋进行更换,定期对引流管进行挤捏,使其保持通畅性。一般在手术结束14天后,黄疸消退而且没有发热和腹痛情况时进行拔管。拔管之后,用凡士林的纱布对伤口进行堵塞,通过1-2天的休养能够自行封闭[9]。

1.2.4饮食护理 当手术结束6小时后患者能够少量饮水,并在成功排气后,给予逐渐饮食,首先给予流质饮食,再进行半流食以及软食,当消化功能恢复后,则给予普通饮食,坚持少食多产的原则,并在饮食中给予蛋白质、热量、纤维含量较高的食物,以及低脂肪易消化的饮食,如,虾皮、鸡蛋、牛肉、新鲜蔬果等,避免辛辣、油腻、生冷食物的食用。

1.3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出现的数据均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采用X2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34例患者,护理显效27例,护理有效6例,护理无效1例,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27例患者,护理显效12例,护理有效9例,护理无效6例,护理的总有效率为77.8%。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急性胆囊炎患者一般采用手术治疗,为了提高治疗效果,需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实验组给予围手术期的护理,包括手术前护理,术后病情护理,引流管护理和饮食护理,使患者得到满意的护理,护理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77.8%。综上所述,对急性胆囊炎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护理,有利于疾病的良好恢复。

参考文献:

[1] 田艳君.56例急性胆囊炎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19(12):187-188.

[2] 袁群秀.128例急性胆囊炎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3(20):152-153.

[3] 张亚玲田秀茹.直视微创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2,28(15):144-145.

[4]潘海龙. 高龄胆囊炎患者围手术期的预见性护理[J]. 临床护理杂志,2007,01:26-27.

[5]黄冬梅,姬玲. 急性胆囊炎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分析[J]. 吉林医学,2013,11:2174-2175.

[6]刘珊,窦英茹,朱庆捷,郭凌翔. 3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 安徽医药,2013,04:709-710.

[7]赵艳丽. 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J]. 中外医学研究,2013,1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