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股权的风险范文
时间:2023-05-04 13:09: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投资股权的风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认股权证 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 风险分析
一、引言
虽然权证在国内尚属新鲜事物,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不多见,但在国外,早在20世纪60年代,国外学者们就已开始用数学分析、动态规划等方法来确定权证的价值。1973年布莱克-斯科尔斯首次提出期权定价公式(简称B-S模型)。此后,周延(1998)通过对B-S模型的分析,推导出了考虑股本稀释效应的认股权证定价公式,并用一个假设的例子分析了认股权证价格和股票波动率的关系。刘志强、金朝嵩(2004)应用等价鞍测度方法,推导出更为简单的类似B-S模型的认股权让定价公式,给出了一种比较好的数值方法。傅世昌(2004)在股本稀释的B-S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任何时刻可执行且执行价格为时间函数的认股权证定价模型,再通过有限差分法编程计算的举例,分析了认股权证价值对风险和利率的敏感性。
二、模型设计
1.认股权证定价模型
假设某公司流通股股数为N,发行的欧式认股权证为M份,每份认股权证的认购比例为Y,权证期限为T,执行价格为X,无风险利率为r,股票价格为So,为公司权益的波动率,每份认股权证的价值为W,公司的权益价值为V,其中Vt表示t时刻公司的权益价值。则基于B―S公式的认股权证定价公式为:
其中:W0表示t=0时刻认股权证价值
。
这样,在给定其他相关变量时,通过数值方法,就可以求出认股权证价值W0。
2.波动率的估计模型
在求解认股权证价值时,首先需要估计公司权益价值V的波动率,但由于它是不可观测变量,所以实证当中都使用股票波动率来代替。Bollerslev(1986)提出的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GARCH)在估计和预测金融资产价格波动性方面值得借鉴,即GARCH(p,q)模型:
而GARCH(1,1)是其中最简单、最有效的一种形式,能很好地描述金融变量特征。
三、以五粮液认购权证为例的实证分析
1.五粮液认购权证基本信息(数据来自:宏源证券行情软件)
标的证券:000858;权证类型:认购;行权代码:030002;权证余额:29787.264万份;结算方式:实务;上市规模:29787.264万份;行权方式:百慕大;行权价格:6.869元;初始行权比例:1∶1;存续期间:2006年4月3日~2008年4月2日;行权期间:2008年3月27日~2008年4月2日;到期日期:2008年4月2日。
2.根据以上资料可得
M=29787.264,Y=1,X=6.869,T=2年,N=89312.45。
查宏源证券行情软件可知,2006年3月31日G五粮液(000858)的收盘价为6.73元,即S0=6.73。
运用GARCH模型,结合G五粮液(600019)从2005年3月14日~2006年3月14日的交易数据估计得到GARCH(1,1),经过计算得到G五粮液的平均年波动率为21.5%,即=0.215。
由公式计算得,五粮液认购权证的理论价格为W。=1.154元。而4月3日深交所给出的1.732元的开盘参考价格相差甚多,远远高于其理论价值,出现了明显的价值高估。在上市的未来一个月时间,五粮液认购权证价格曾一度升至最高价11.670元,上涨近10倍,而此时其正股五粮液价格才15.84元,反映了市场中投机现象非常严重, 同时也反映了权证交易中蕴含了巨大的风险。事实上,一些中小投资者却无视这种价格扭曲,在高位积极购入,最后当权证价格向理论价值回归时,不得不承受极大的风险。权证实际价格对理论价值的严重偏离,不仅增加了整个市场的投机性和不稳定性,而且对缺少相关知识的中小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四、小结
本文在B-S公式的基础上推导出了认股权证定价模型,结合五粮液权证(030002)的上市交易过程,提出了分析认股权证投资风险的方法。通过权证理论价格和实际价格的比较,以及隐含波动率和实际波动率的横向和纵向对比,得出五粮液权证价值被明显高估的结论。权证实际价格对理论价值的严重偏离,不仅会增加整个市场的投机性和不稳定性,而且在中小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时,将会导致投资者信心的进一步丧失。为此,投资股权分置改革中的权证,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风险防范措施值得借鉴:
1.回避价值高估的权证
权证由于有固定的期限且存续期短,随着时间的流逝,权证的市场走势将逐渐向其内在价值收敛,权证的价值回归是必然趋势。在权证理论价值的两个组成部分中,时间价值将随着行权期的临近而逐渐减少直至为零,内在价值最终取决于其标的股票的价格。从最终的结果来看,将是权证的理论价值、内在价值和市场价格趋于一致。虽然价值回归的过程是复杂的,但结果是清楚的,所以回避价值高估的权证,特别是即将到期的权证是投资者的理性选择。
2.加强对投资者的风险教育和风险警示
因为权证很便宜,很多投资者便把权证作为低价股进行投资和炒作,对权证的杠杆性、时效性及其中蕴含的高风险不是很清楚,出现长期持有甚至出现误行权的情况,许多中小投资者损失较大。因此,监管部门和证券经营机构应当担负起对投资者进行权证知识的教育重任。
篇2
关键词:证券市场 投资收益 投资风险 影响因素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已经解决了不同股权的流通问题,实现了所有股权全流通。所有股权全流通标志着长期困扰上市公司经营发展的制度问题得到了比较彻底地解决,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得到了完善,上市公司的经营发展更能体现全体股东的意志。在这样的制度背景下,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上的交易价格基本上能够反映出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发展能力,而且也反映出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发展能力的评价。
反映上市公司经营状况和发展能力的因素和指标有很多,这就要求投资者在选择上市公司进行证券投资的时候,需要了解并掌握这些因素和指标,并且知道这些因素和指标对上市公司经营状况和发展能力的影响程度。本文根据上海证券市场的实际数据,参照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对影响上市公司交易价格的各种因素做了比较全面和系统的实证研究,主要是从行业的选择、会计指标和市场表现指标的角度进行研究,希望能够找到影响上市公司交易价格的主要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
行业的划分和影响因素的设定
(一)行业的划分
本文采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分类方法对所有上市公司进行行业分类。据此,所有上市公司可以分成13个大类,其中制造业又分成10个小类。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的股票有886只,它们分布在上述13个行业里,分别为:农林牧渔业24只,采掘业17只,制造业496只,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42只,建筑业22只,交通运输仓储业47只,信息技术业55只,批发和零售贸易业65只,金融保险业9只,房地产业33只,社会服务业24只,传播与文化产业8只,综合类44只。
(二)基本假设和主要研究指标
基本假设:能够引起股票价格上涨的研究指标与其股票的平均投资收益正相关,相反则负相关;能够引起股票价格波动的研究指标与其股票的投资风险正相关,相反则负相关。
公司规模。为了能够反映股票的实际市场状况,用可以流通的股数来反映公司规模,通常用流通股数的自然对数来表示公司规模。从理论上讲,规模大的公司生产经营比较稳定,市场竞争能力较强,公司抗拒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强,公司的经营风险较规模小的公司来说要低;在市场表现上,公司的市盈率普遍较低,股票价格的波动较小,但公司规模的大小并不影响其股票的上涨或下跌。
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是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的一项指标,公司的资产负债比率越高,公司所面临的财务困境成本和破产成本越高。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越高,经营风险越大,公司股票价格的波动则越大,但对公司收益的影响关系比较复杂,不能仅凭借指标的高低进行判断,通常该指标不影响股票的上涨或下跌。
流动比率。公司流动比率越高,反映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企业的财务风险越低,也就表明企业的经营风险越低,但该指标并不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对公司股票价格的影响较小。
总资产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可以用来反映公司的经营能力和成长性。总资产增长率指标越高,反映公司获利能力越强,公司的经营发展状况比较良好,公司经营状况的改善能很好地抵御市场风险,通常能够引起股票价格的上涨,但由于公司的高速增长也使其所面临的经营风险较增长率低的公司要高,使其股价的波动程度也较高。
主营收入增长率。该指标是反映公司主要业务收入的变动情况,该指标越高,说明该公司主营业务发展良好,公司产品的市场需求非常高。同时,也反映出公司产品的市场定价能力比较强,公司在该产品市场的地位和竞争力比较高,因此公司主营收入的高速增长也会使其股票价格上涨,但其所面临的经营风险也随之增大,引起股票价格波动程度增大。
净利润增长率。该指标反映公司净利润的增长情况,该指标越高,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越好,公司的获利能力越强,公司的股票价格会随着净利润的增长而上涨,但相伴而生的经营风险也随之增大,导致股票价格的波动程度提高。
换手率。该指标是反映公司股票交易活跃程度的主要指标,该指标越高,反映公司股票的交易越活跃,市场关注的程度越高,从而导致公司的股票价格波动程度比较高,股票的市场风险比较高,但对股票价格的影响较小。
振幅。该指标是反映公司价格变动程度的主要指标。该指标越高,反映对公司股票价格的市场分歧越大,股票价格不确定性程度越高,股票的上下振荡导致其所面临的市场风险比较大,其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在不同的市场状况下会有所不同,在牛市中则会提高平均收益,在熊市中则会降低平均收益。
(三)研究样本和数据
本文选取2006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为研究时段,并根据上述的行业划分标准对所有股票进行划分,数据来源于上海爱建证券有限公司网上行情系统。所选股票为2006年12月31日前已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全部886只股票,因为研究的是全流通情况下证券投资收益、风险和影响因素的关系,因此需要剔除在2006年1月1日前尚未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
另外,为了便于不同行业和主要指标的比较,采用周收益率和总风险作为因变量,可以减少因不同股票未能连续交易导致数据缺失而影响数据之间的比较,最终确定的股票样本数为124家上市公司,分布在11个大行业里。由于许多公司在2006年进行过分红派息等事项,因此对股票价格进行了复权处理。
(四)研究的程序和方法
以所选的上海证券市场124家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作为研究样本,样本数据为124只股票和上证指数在样本期间内的周收益率。对所选股票按行业进行划分,计算各个行业下股票的平均周收益率、总风险、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通过对各个行业下的平均周收益率和总风险、系统性风险的计算和比较,来研究行业对投资收益和风险的影响。
对样本个股在样本期间内的周收益率时间序列数据和上证指数周收益率时间序列数据,根据单一指数模型作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估计出这124只股票在样本期间的系统风险系数。根据样本股票的系统风险系数估计值,就所设定的研究指标作相关系数分析,并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行业因素对收益和风险的影响分析
从表2中的不同行业收益和风险情况可以看出:
不同的行业表现出不同的收益水平。在所有行业中,收益最高的行业是金融保险业,平均周收益达到2.979%,收益最低的行业是食品饮料业,平均周收益为0.431%,两者相差2.545%,差距是非常明显的。平均周收益超过同期上证指数周收益的行业有4个,分别是金融保险业、木材家具业、机械设备仪表业和金属非金属业,其余行业的收益水平都低于上证指数的收益水平。不同行业平均周收益的巨大差距也反映出2006年的证券市场行情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大多数行业的市场表现不如同期的上证指数收益。
不同行业的风险与其收益水平存在不一致的现象。通常情况,收益越高而表现出来的风险也应该越大,但实际情况却差异很大。金融保险业的风险为4.578%,食品饮料业的风险为5.001%,收益最高的行业风险比收益最低的行业风险还要低。
反映行业系统风险的β存在很大的差异。β大于1的行业有四个,分别是农林牧渔业、金属非金属业、建筑业和金融保险业,其他行业的β都小于1,β在1左右5%以内的行业没有一个,表明所有行业的市场表现都与上证指数不同步,只有4个行业的市场波动程度高于上证指数,大部分行业的市场波动程度都低于上证指数。
系统风险占总风险的比例差异也很大。大部分行业的系统风险比例占总风险的比例都超过50%,最高的是金融保险业,达到87.04%。只有三个行业的系统风险比例低于50%,其中最低的是木材家具业为34.55%。
(二)主要研究指标对收益和风险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
在5%的显著水平下,平均周收益与总资产增长率、主营业务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由于2006年上证指数上涨了,具有很明显的牛市特征,因此振幅与平均周收益显著正相关。这四个研究指标的实证结果与最初的假设是一致的,这也说明这些指标是影响股票收益的相关因素,投资者在选择股票进行投资前,需要对上述指标进行研究和分析,才能更好地进行股票投资,提高投资收益。
在5%的显著水平下,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换手率与股票的平均周收益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这也与最初的假设是一致的,这也反映出这四个指标对股票收益没有实质性的影响。
在5%的显著水平下,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增长率、换手率和振幅都与股票的风险存在相关关系,其中公司规模与股票的风险存在负相关,而其他指标与股票的风险存在正相关。这些指标的实证结果与最初的假设是一致的,也反映出这些指标是影响股票风险的相关因素。
在5%的显著水平下,流动比率、主营业务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与股票的风险不存在相关关系,这与最初的假设是不一致的,这也说明在上述研究期内,这三个指标对股票价格的波动不产生影响或影响不大。
股票收益和风险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结果与理论假设大多数是一致的,这也表明证券市场的市场表现与理性预期是一致的。这些说明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不断进行,证券市场越来越成熟和规范,市场行为也越来越理性。价值投资的理念也慢慢被投资者所接受和认同,更加注重股票的业绩和成长性,更多地考虑公司经营的实际情况。同时,投资者在选择股票时,不仅需要了解和掌握影响投资收益的有关因素,还要熟悉影响投资风险的相关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在控制风险的同时提高股票的投资收益。
股票投资收益和风险的影响因素
本文通过对股票投资收益、风险和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可以得出以下几条结论:
不同的行业具有不同的投资收益水平,证券市场行情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市场表现良好的行业大部分是国家重点发展的行业,宏观经济环境良好,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不同行业所面临的总风险与其投资收益存在不一致的现象。总风险高的行业并没有表现出较高的投资收益,行业的总风险对其投资收益的解释能力不高。
总资产增长率、主营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振幅和股票投资收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是影响股票投资收益的相关因素。
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增长率、换手率和振幅与股票投资风险存在正相关关系,公司规模与股票投资风险存在负相关,这些都是影响股票投资风险的相关因素。
在股票实现全流通后,价值投资的理念也慢慢被投资者所接受和认同,投资者在进行股票投资时,更加注重对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能够抓住影响股票投资收益和风险的相关因素进行投资,在控制投资风险的同时提高了投资收益。
参考文献:
1.戴志辉,赵守国.投资组合规模、风险和收益的关系研究[j].商业时代,2006(27)
篇3
论文摘要:我们在利用传统方法对风险投资项目进行评估时,很少考虑到项目在投资和管理中的选择权问题,实际上,选择权作为一种客观存在,自古以来就无所不在。文章首先介绍了金融期权,然后对风险投资的实物期权方法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
一、引言
过去,我们在利用传统方法对风险投资项目进行评估时,很少考虑到项目在投资和管理中的选择权问题,实际上,选择权作为一种客观存在,自古以来就无所不在。如人们在经营过程中,会根据经营的状况选择是否继续经营,或者扩大、缩小经营,甚至是放弃经营。这种经营的灵活性使 企业 可以在经营中因势利导,适应形势的变化,降低经营的风险,提高经营的效益,体现出了一定的价值。而今,随着 经济 的进一步 发展 ,各种新型金融工具,如股票期权、可赎回债券等的相继出现以及衍生金融市场的建立,使得人们可以方便地在市场上进行选择权交易,选择权的价值被进一步体现了出来。如果我们在评估过程中,尤其在对高科技企业这种选择权价值占企业价值绝大多数的企业评估过程中,还沿袭以前的做法,不考虑选择权的价值,必然会扭曲企业价值。
针对传统评估方法的局限,近20年来,学者们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新思路,比较典型的是期权定价的方法。ross(1978)曾撰文指出,风险项目潜在的投资机会可视为另一种期权形式——实物期权,并由此引发了对实物期权估价理论的深入探讨。近年来,随着1997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两位经济学家——myron scholes robert c·merton,以表彰他们在金融领域应用数学工具,解决了金融衍生工具的定价问题,许多学者开始研究如何利用这一理论,以解决经济活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在评估领域,比较地研究集中在对实物期权法的研究。在下面的研究中,笔者将首先介绍金融期权,从而引出对风险投资的实物期权方法的探讨。
二、金融期权
金融期权是未来一定期限内的选择权。其持有者在支付一定金额的费用(权力金)后,享有在将来某一时间某一时期内以预定价格(执行价格)购买或出售一定基础资产的权利。它有两种基本形式,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看涨期权是一种持有者按约定的价格买入某种资产的权利;看跌期权则是一种持有者按照约定的价格卖出某种资产的权利,按照执行期的不同。期权又可分为欧式期权和美式期权。欧式期权的持有者只能在未来某一确定的时间买卖某种资产;美式期权的持有者则可以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买卖某种资产。因而美式期权比欧式期权更加灵活。期权有三个主要特征,它们是:不可逆性、不确定性和灵活性。期权持有者付出一定的成本(不可逆性)后,面对预先不能准确预测的环境(不确定性),就有权力但是没有义务(灵活性)行使期权。期权是否被执行,完全取决于持有人,如果最后不执行,其最大的损失仅以付出的权力金为限。
以基础资产为股票的欧式看涨期权为例,投资者以价格p买入一份执行价格为e的该看涨期权。股票的价格用s来表示。并假设到期日的股票价格为st,到期时间为t。则到期日时,期权持有人持有期权的价值为max(st-e,0)持有人的损益情况π如图1所示。
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当st-e>p时,投资者执行期权,可以获得盈利;当0<st-e<p时,投资者执行期权,亏损部分初始成本;当st-e<0时,投资者放弃期权,亏损全部初始成本。对于欧式看涨期权的卖方而言,由于买卖双方实际是零和博弈,买方盈利时卖方必然亏损,则卖方的损益状况与买方正好相反,当st-e>p时,买方执行期权,卖方亏损;当0<st-e<p时,买方执行期权,卖方赚取部分期权费;当st-e<0时,买方放弃期权,卖方赚取全部期权费。卖方的损益情况可用图2表示。
三、实物期权方法
在风险投资中,由于项目的期权价值是以实物资产为基础的,因此,其有别于金融期权,被称为实物期权luehrman(1998)认为,项目的npv与期权价值高度相关,二者在t=0时相同,任何 计算 npv的数据均包含有计算c的价值,因此不必放弃传统的现金流量贴现系统。但同时指出,传统方法遗漏了投资带来的后期决策柔性所带来的额外价值。因此,在实物期权理论下,风险投资项目的价值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项目的内在价值,它是静态的、被动的、直接的净现金流量的贴现值;二是投资带来的期权价值,是由经营柔性带来的,该期权的价值可用期权定价模型计算出来。其项目价值可以表示为:项目价值=静态的被动净现值npv+柔性经营的期权(投资机会)价值c。
静态的被动净现值npv的计算可采用传统的dcf法,而柔性经营的期权(投资机会)价值c则可采用二项期权定价模型或black-scholes模型。由于与二项期权定价模型相比,利用black-scholes模型计算期权价值所需的参数较少,大大减少了计算所需的信息量。因而,在评估的实践中,多数采用的是sblack-schkles模型。其计算公式为:
下面我们从分析black-scholes模型中的变量入手,以股票看涨期权为例,结合风险投资期权的特征,在对比股票期权与风险投资期权特征的基础上,具体使用black-schoes模型计算风险投资项目期权价值时各参数的取值。
1.基础资产的价值(s)。股票看涨期权中基础资产的价值指的是基础股票的价格,这个价格实质上体现了此股票所有远期流量的现值估价——包括红利、资本收益等等。在风险投资中,基础资产的价值指的是风险投资项目中所能得到的全部流量的现值。
2.期权的行使价格(x)。行使价格是期权到期时的预定价格。在股票期权中,行使价格是在购买期权时约定在未来一定时间购买股票的价格。在风险投资中可以将风险项目有效期内预期的投资支出i看作期权的行使价格。由前面分析的结论:执行价格越大,期权的价值越低。因此,对于风险投资而言,对相同的项目,投入成本越高,利润空间越小,投资价值越低。
3.基础资产变动的方差(σ2)。对于股票期权来讲,基础资产变动的方差是指与股票有关的远期现金流入价值变动率的方差,而标准差的值则被称为基础资产的波动率(σ)。就风险投资而言,波动率是指与被投资项目有关的远期现金流入价值变动率的标准差,由于期权具有锁定损失的特征,不论风险多大,其损失最多就是已投入的资本,而风险越大则同时意味着获得更大收益的可能性。因而投资项目的风险越大,投资价值就越大。与传统投资不同,风险在这里成为一个十分有利的因素。因而被投资项目未来可取得的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越高,期权价值越大。
4.有效期(t)。有效期t为期权到期的时间。在风险投资中,它的等值含义是指上一轮投资距离下一阶段投资的有效时间。在这一有效期内,投资者有权对是否继续投资进行决策,并且可以根据项目经营的情况对投资时机进行合理选择。有效期的长短取决于投资协议、产品的生命周期、市场竞争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到期日越长,期权价值越高,越适宜等待相关信息推迟投资;到期日越短,期权价值越低,越宜于投资。
5.无风险利率(r)。对股票投资来说,无风险利率一般是指无风险证券(主要指政府债券)的年利率。在风险投资中,与股票期权中的含义一致,无风险利率指的是风险投资资金的时间价值。但笔者认为虽然这二者在含义上相一致,但却是有实质性差异的。这是因为风险投资市场与股票市场有很大的差异,应用投资套利理论,对于股票市场来说,市场均衡的状态是投资组合的收益为无风险利率的状态,而对于风险投资市场来说,由于风险投资高不确定性的特殊性,投资者无法使用套期理论来实现完全的套期保值,必须要以高回报来补偿其无法规避的风险,市场的完全均衡难以达到,只能达到所谓的次均衡状态,此时收益率是一个高于无风险利率的利率。也就是说,风险投资的资金时间价值要高于股票投资的资金时间价值。因此,如果按股票的无风险利率作为风险投资的资金时间价值参数,则按该模型 计算 出来的评估价值有失偏颇。
6.基础资产的预期红利(d)。在股票投资中,红利指定期付给股东的钱。而在风险投资中,红利则是由期权有效期内流失的价值来表示的。这可能是为暂时回避竞争或为保留期权所发生的费用,也可能是由于竞争对手已实现投资于类似的高技术风险项目,提前获取红利或占领市场而发生的损失。如同股票的红利为股票投资者创造了现金流,但却减少了股票的价值一样,对风险投资而言,现金的流失也意味着期权价值的减少。我们可以将上述分析的结论列表如表1。
由以上分析可知,实物期权法是一种全新的评估方法,它克服了传统评估方法没有考虑经营柔性价值的缺点,增加了风险投资灵活性的潜在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过去决策中通常低估项目价值,丧失投资机会的状况。并且由于这种方法并非对传统评估方法的全盘否定,它结合了传统评估方法的优点,是对使用最为广泛的传统评估方法——收益法的一种重大改进,使之更加符合风险投资的实际状况。它的出现为 现代 评估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是一种较为合理和 科学 的评估方法。
参考 文献 :
1.宋逢明.期权定价理论和1997年度诺贝尔 经济 学奖.管理科学学报,1998(1)
2.abelab.“options,the value of capital and investment”quarterlyjournal of economics vol:111,iss:3,1996,p:753-778
3.赵秀云,李敏强,寇纪凇.风险项目投资决策与实物期权估价方法.系统工程学报,2000(3)
4.羊利锋,雷星晖.实物期权方法在投资项目评估中的运用.决策借鉴,2001(6)
5.周晓宏,程希骏.期权理论在风险投资项目评估中的应用.运筹与管理,2002(1)
4.有效期(t)。有效期t为期权到期的时间。在风险投资中,它的等值含义是指上一轮投资距离下一阶段投资的有效时间。在这一有效期内,投资者有权对是否继续投资进行决策,并且可以根据项目经营的情况对投资时机进行合理选择。有效期的长短取决于投资协议、产品的生命周期、市场竞争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到期日越长,期权价值越高,越适宜等待相关信息推迟投资;到期日越短,期权价值越低,越宜于投资。
5.无风险利率(r)。对股票投资来说,无风险利率一般是指无风险证券(主要指政府债券)的年利率。在风险投资中,与股票期权中的含义一致,无风险利率指的是风险投资资金的时间价值。但笔者认为虽然这二者在含义上相一致,但却是有实质性差异的。这是因为风险投资市场与股票市场有很大的差异,应用投资套利理论,对于股票市场来说,市场均衡的状态是投资组合的收益为无风险利率的状态,而对于风险投资市场来说,由于风险投资高不确定性的特殊性,投资者无法使用套期理论来实现完全的套期保值,必须要以高回报来补偿其无法规避的风险,市场的完全均衡难以达到,只能达到所谓的次均衡状态,此时收益率是一个高于无风险利率的利率。也就是说,风险投资的资金时间价值要高于股票投资的资金时间价值。因此,如果按股票的无风险利率作为风险投资的资金时间价值参数,则按该模型计算出来的评估价值有失偏颇。
6.基础资产的预期红利(d)。在股票投资中,红利指定期付给股东的钱。而在风险投资中,红利则是由期权有效期内流失的价值来表示的。这可能是为暂时回避竞争或为保留期权所发生的费用,也可能是由于竞争对手已实现投资于类似的高技术风险项目,提前获取红利或占领市场而发生的损失。如同股票的红利为股票投资者创造了现金流,但却减少了股票的价值一样,对风险投资而言,现金的流失也意味着期权价值的减少。我们可以将上述分析的结论列表如表1。
由以上分析可知,实物期权法是一种全新的评估方法,它克服了传统评估方法没有考虑经营柔性价值的缺点,增加了风险投资灵活性的潜在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过去决策中通常低估项目价值,丧失投资机会的状况。并且由于这种方法并非对传统评估方法的全盘否定,它结合了传统评估方法的优点,是对使用最为广泛的传统评估方法——收益法的一种重大改进,使之更加符合风险投资的实际状况。它的出现为现代评估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是一种较为合理和科学的评估方法。
参考文献:
1.宋逢明.期权定价理论和1997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管理科学学报,1998(1)
2.abelab.“options,the value of capital and investment”quarterlyjournal of economics vol:111,iss:3,1996,p:753-778
3.赵秀云,李敏强,寇纪凇.风险项目投资决策与实物期权估价方法.系统工程学报,2000(3)
篇4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部分行业已出现严重产能过剩,主业发展受到制约,企业投资发生战略性转变,产业多元化已成必然。企业要快速发展壮大必然需要对外投资,以快速提高企业资金流动,缩短财富积累时间,这也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原动力。如果企业在快速发展壮大过程中,对于股权投资方法和风险控制经验不足,或者资金结构不合理,非常容易发生资金链问题,导致风险产生。因此,企业如果要想在长期投资过程中将风险控制到最低水平,必须对于股权会计核算及其财务状况做到充分了解和管理,通过科学的分析和合理投资将风险降至最低,剔除不确定因素,唯有这样,才能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保持长久。
关键词:
长期股权投资;风险控制;会计核算
一、企业长期股权投资风险因素分析
根据相关统计调查,企业在长期股权投资过程中存在风险的环节有如下三个:决策风险、运营风险和清算风险。
(一)决策风险企业在投资和决策过程中存在一定风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选择风险、论证分析和决策程序风险。在这三个方面中,选择风险指的是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和行业趋势所造成的风险,这与企业本身的管理无关而与整个市场大环境息息相关;第二个,论证风险是由于企业在前提的调查研究中缺乏必要的合理评价论证方法,理论水平存在误差;最后一个决策风险是由于缺乏可靠的决策程序而使得执行过程中存在风险。决策风险是企业股权结构中所面临的首要风险,对于企业投资方向起着决定性作用。
(二)运营风险营运风险是企业长期股权投资中的管理风险,它包括五种不同的类型:股权结构、委托经营、投资方转移资产、项目责任人及管理人员和信息泄露等风险。其中,股权结构的风险最为重要,它来源于股东构成、公司结构和投资协议等三个方面。委托经营中主要体现在道德风险中,由于委托经营者与企业之间存在利益关系,一旦经营过程中存在利益冲突,势必会对于委托关系产生不可磨合的损失,人作为个人在经营过程不可避免地会作出提高自己的收益的决策,如果企业利益和人个人利益产生分歧时,企业运营风险由此而产生。项目责任人和管理人员的风险与委托运营风险具有类似之处,若项目管理人员或责任人存在经验不足或者管理方式错误,对于企业运营和投资就会产生负面影响,严重时会导致企业亏损。对于信息泄露风险,指的是投资方对于企业经营状况无法掌握完整信息,因而无法作出恰当决策。
(三)清算风险投资过程中的清算风险分为外部、内部和时机把握三个方面。外部投资风险包括利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和法律法规风险等。利率风险是指长期股权投资收益率受到银行利率的影响而产生波动,从而影响投资企业资金成本。通货膨胀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供大于求,商品价格短时间内快速上涨导致资金购买力下降,投资方利益受到损失。法律法规风险主要体现在国家宏观调控和政策变动对市场供求关系、行业支持力度等经济政策的变动而导致所投资行业受到影响,进而降低企业投资获利。内部风险主要体现在企业管理模式,资金结构和道德风气等方面的风险;退出时机风险体现在投资方何时合适撤出投资资金以保障企业利益最大化。
二、企业如何做好长期股权投资
(一)税收筹划方面为保障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稳定性,企业需要对投资期间做好税收筹划,长期股权投资的收益由如下几个部分构成:股权持有利息、股权红利和投资转让收益。根据税法对股权交易的有关规定,企业股权转让应按照股权收益差额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需要合理避税,应当采用分割法,即先分红后转让,使企业获得更多收益。
(二)股权处置方面企业投资完成后,对那些不符合企业长期发展规划、经济指标达不到预期和收益增长不明显的股权投资,要及时进行处置。股权处置属于“三重一大”决策事项的必须报董事会决议通过,属于国有资产的还需要上报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审批后方能实施。长期股权投资处置前必须委托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处置方式要采用公平公开的竞价方式,评估和处置过程中严禁内部勾结损害股东和企业利益。
(三)减值分析方面企业应该定期或不定期的对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情况进行分析,长期股权投资如果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按照相关准则的规定计提减值准备,其中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的投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规定确定其应予计提的减值准备;企业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确定其应予计提的减值准备,并及时进行账务处理,以确保真实反映长期股权投资的情况。
(四)股权投资综合评价和追责制度方面投资完成后,企业应当组织专业人员对长期股权投资项目进行后评价,全过程进行评价和分析,包括对长期股权投资中存在的风险和是否能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及长期受益等方面,需要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指标分析[1]。同时,为了保证长期股权投资过程的安全性,需要对于投资成果建立奖惩机制,建立经济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对各岗位分工必须明确,各尽其责,对于投资过程中因为违规操作导致企业风险甚至造成重大投资损失的,企业应追究相关责任人经济赔偿,并采取相应惩罚措施。
三、结语
篇5
Private EcluitV(简称“PE”)在中国通常称为私募股权投资,从投资方式角度看,依国外相关研究机构定义,是指通过私募形式对私有企业,即非上市企业进行的权益性投资,在交易实施过程中附带考虑了将来的退出机制,即通过上市、并购或管理层回购等方式,出售持股获利。
“私募股权投资”广义上包括对任何一种既不能自由在公开交易所进行交易也不能公开对外出售的代表被投资资产权益的证券的股权投资。狭义的PE主要指对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并产生稳定现金流的成熟企业的私募股权投资部分,主要是指创业投资后期的私募股权投资部分,而这其中并购基金和夹层资本在资金规模上占最大的一部分。
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过程
私募股权投资起源于美国。1976年,华尔街著名投资银行贝尔斯登的三名投资银行家合伙成立了一家投资公司KKR,专门从事并购业务,这是最早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迄今,全球已有数千家私募股权投资公司,私募股权投资已因此成为了全球并购活动中的主要力量,其在2006年占据了并购市场20%以上的份额,与十年前3%的份额相比,增长为7倍。
鉴于私募基金已经募集到的巨额资本以及当前经济环境中私募基金能更便利地筹集债务的现状,私募股权投资日益成为并购交易中重要的一股力量,并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并购交易的支柱。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已成为亚洲最为活跃的潜力巨大的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在融资方面,2006年40只可投资于中国内地的亚洲基金成功募集,募集资金高达141.96亿美元;在投资方面,2006年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在中国内地共投资129个案例,参与投资的机构数量达77家,整体投资规模达129.73亿美元。
私募股权投资的特点及运作模式
私募股权投资的特点
(1)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多采取有限合伙制。
(2)私募股权投资者可能参与企业的管理。
(3)投资回报方式主要有三种:公开发行上市、售出或购并、公司资本结构重组。
(4)投资退出渠道多样化,有IPO、公开市场售出、兼并收购、标的公司管理层回购等等。
(5)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主要特征是“聚合资金,集合投资;组合投资,分散风险;专家管理,放大价值’。
(6)投资的目的是基于企业的潜在价值,通过投资推动企业发展,并在合适的时机通过各类退出方式实现资本增值收益。
(7)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既投资于实业,积极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也进行证券投资,以保持基金资产的流动性。
(8)投资期限通常为3~7年。
(9)私募股权投资灵活,具备良好的激励机制、收益率高等优势。
私募股权投资的运作模式
(1)项目选择。搜寻投资机会,投资机会可以来源于自行找、企业家自荐或第三人推荐。
(2)可行性核查。根据企业家交来的商业计划书或投资建议书,对项目进行初次审查,看项目是否符合风险投资家的企业特殊标准,并初步考察项目的管理、产品、市场与商业模型等内容。
(3]调查评估。与企业家交流,重点考察项目的管理因素;查询有关人士与参观风险企业,从侧面了解企业的客观情况,侧重检验企业家提供的信息的准确性,并发掘可能遗漏的重要信息;在从各个方面了解投资项目的同时,根据所掌握的各种情报对投资项目的管理、产品与技术、市场、财务等方面进行分析;根据企业家提供的和自己掌握的有关信息,对企业的成长模型、资金需求量以及融资结构等进行分析;考察企业以往的财务与法律事务,以作出投资决定。
(4)投资方案设计。不管对风险资本家还是企业家,从宏观层面上系统地了解该项目执行方案的可行性等诸多因素是至关重要的。
(5)投资管理。无论投资于证券或者股权,私募基金都是通过识别因为市场局部失效或价格失常,从而发现“业已存在”的价值。管理包括风险管理、项目管理、高层管理等。
(6)投资监管。项目的合作属于有限合伙制性质的,严格地监管制度是必要的。
(7)资本退出。私募股权投资是以股权形式为主的一种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其核心理念是使投资的资产增值,然后将这部分资产卖出,以从中获取收益。
私募股权投资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的现状
私募,这支隐藏在“水下面”的投资力量,在我国资本市场上活跃异常。可是中国本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与外资相比,活跃程度要差得多。虽然在资金方面,目前外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与本土基金的差别已经在缩小,但由于外资私募股权基金在除资金以外其他服务上的强烈优势,如优秀公司治理结构、先进管理经验、国际知名度等,本土基金还无法与资历经验雄厚的外资基金直接抗衡。
中国私募基金最大的设计缺陷是保底收益率,正是这一点,给私募基金的运作埋下了巨大的隐患。中国私募基金的运作与证券市场的制度缺陷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有可能成为引导证券市场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导火索。因此,现阶段应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对私募基金的监管,对现有的私募基金进行清理、整顿和规范,防止系统性风险的发生,从而促进私募基金的规范化发展。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未来发展的趋势分析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是国民财富增长的必然结果,也是国民财富寻求增值途径的要求。近年来随着中国私有化进程的加快,政府不断出台有利于风险投资基金的法律法规,中国已经成为私募基金最为看好的市场之一。预计2008年国内的私募股权投资额将在200亿美元以上。私募作为新的资本力量正在成为主流融资渠道之一。
有资料表明,2007年中国私募股权基金管理的资本达到205亿美元,比2004年增加了40%。人们对在中国的投资持乐观态度,美国报刊认为美国的私募股权投资在2008年将保持低迷或下降,而在未来3年里,中国的私募股权投资将增长30%以上。
中国私募股权的迅速发展有4个重要支柱:(1)在中国有2.5亿新型中产阶级保持乐观的态度,他们认为对企业进行的投资将持续得到回报;(2)中国企业需要资金和国际转让技术以走向全球,这是吸引私募股权基金公司的投资对象;(3)中国股市至目前下跌超过50%,许多企业家以前在公开市场谋求较高的股值已不可能实现,而现在转向私募股权的投资已成为最佳时机;(4)中国银行系统的变化也给私募股权基金带来了好兆头,较小的私营企业积极转向私募股权基金寻求
发展所需资金。
不断下跌的股市和持续的信贷紧缩为私募股权基金公司创造了一个机遇,使其可以为迅速发展的企业提供资金,并得到比前几年更加合理的估值。
私募股权投资的风险防范和控制策略
私募股权投资风险的构成
对于非金融企业而言,它面临的主要是经营风险,而要识别、测度和控制风险,就必须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概率)、为规避风险而必须付出的代价(价格)和愿意承担的份额(偏好)之间进行平衡和优化,从而,实现风险管理中的最优均衡。
风险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并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因此,要做到永续经营,就要在宏观上高屋建瓴地把握住企业整体风险管理的实质,即把握住风险发生的概率、发生时机,以及管理者的主观偏好之间的平衡,在降低损失的基础上,更大程度地利用风险来扩大收益。在微观上,要有一套风险衡量、控制和监控体系(包括造成企业业绩波动的因素、积极管理等因素);另外,还要对所有可能影响企业业绩的风险设立责任制,使每一种风险都有专人负责到位。
私募股权投资风险防范与控制的具体表现
(1)在出资和责任方面。在有限合伙制下,基金由投资者和风险投资家组成。投资者作为有限合伙人提供99%的风险资本,不负责风险投资的具体运营,但是对一些重要事项享有表决权,如修改合伙协议、在期满前解散有限合作组织、延长基金存续期、变更普通合伙人和评估投资组合等,同时仅以其投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风险投资家作为普通合伙人投入1%的风险资本,负责基金运作,对经营承担无限责任。
(2)在报酬体系设计方面。按照基金总额或者已投资金额的2%~3%,每季度提取管理费,同时使管理费随着基金的存续年限递减;使风险投资家享有10%~30%的投资收益提成。由于这种报酬结构采用期权的形式支付,能够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激励与约束力度。
(3)在基金期限方面。将基金的期限限制在7年~10年。期满后,投资者有权不再向风险企业继续投资,而风险投资家为了获得后续资本,就必须在前一个合伙期限内有所成效,从而才能更有效地树立声誉、更顺利地融到更大数目的资金。这是多期博弈情况下声誉模型的实际运用。
(4)在资金到位、收益分配方面。有限合伙人只承诺提供一定数量的资金,但是分期注入资金;同时,设计“无过离婚条款(no-fault divorce)”――即使风险投资家没有重大过错,只要投资者丧失信心,就可以随时停止追加投资。这样可以有效规避风险投资家的道德风险行为。在分配方面,要求出售投资组合的所得,必须立即返还投资者,或者在对利润再投资方面,要经过投资委员会或全体/大部分有限合伙人的批准。
(5)在潜在利益冲突方面。禁止风险投资家从事私下交易,要求风险投资家尽职管理基金;限制普通合伙人将自己个人的资金投资于基金所投资的企业,或者规定一个限额,或者经过投资委员会或合伙人的批准禁止普通合伙人将其在合伙基金中的利益出售,或者要经过多数有限合伙人的批准;限制合伙人发起后续基金,因后续基金会增加普通合伙人的管理费收入,也会减少普通合伙人对现有基金的注意力,或者新融资仅限于某一特定规模或重点;限制增加新的普通合伙人,或者新的普通合伙人需要得到一定比例的有限合伙人的批准。
(6)在债务方面。禁止普通合伙人为基金对外举债,或为被投资公司担保;同时将债务水平限制在承诺资本或基金资产价值的一定百分比之内,同时限制基金债务的期限以确保所有对外债务都是短期的。
(7)在私人或公务活动方面。在基金的前几年或者基金的一定百分比被投资出去之前,限制普通合伙人的其他活动,以增加对投资的注意力。
风险控制的整体策略
(1)形成明确的风险理念。量化分析是帮助理解、控制风险的一种方法,但是要反对把量化神化和胡乱量化(主观化)。风险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数量化和模型化是控制风险所必需的,但是不是充分的;风险管理者不能盲目信任模型,要对模型进行压力测试、情景分析。
(2)确定目标。首先需要确定在主观偏好方面,企业关注的是经济利润还是会计利润,是短期利润还是长期利润;其次,限制管理层所设定的目标时间;第三,确定检查目标是否实现的标准。
(3)科学决策。加强经营预测、规划,进行科学诊断、决策。
(4)建立风险管理机构。树立风险意识,建立风险管理部门,组建经营诊断队伍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诊断,发现并解决问题。
(5)分散风险。利用组合投资技术,有效分散风险。
(6)抓住关键,考虑关键风险成分。风险管理框架必须包括一系列程序和行动(绝大部分是定性判断)以尽可能完全反映所面临的风险,如书面政策和指引、书面程序和控制、事后检验、明确定义的组织结构、员工教育、模型审核、风险限制、情景分析与压力测试等。
(7)定量和定性相结合。根据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该重视量化分析时,不忽视定性分析;该关注定性问题时,不忽略定量的考量。
私募股权投资的经营风险管理原则
(1)风险与报酬相对应的原则。冒必要的风险,自己能承担并且愿意承担的风险,以提高总体效益和提高对风险的掌控水平。
(2)整体优化的原则。追求资源、信息、能力的最大匹配,达到协同的最优。
(3)长远发展和当前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利益的追逐和风险的承担,应追求与企业的发展阶段相适应、切合企业实际和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4)弹性原则。将成型的东西固化,同时追求对例外事项、意外事项的灵活掌握和裁断。
私募股权投资的经营风险管理程序
(1)确立风险衡量和评价的标准,明确用来确认、衡量和监控影响企业业绩的因素。
(2)制定控制措施,明确用来限制那些影响企业业绩的因素。
(3)确定指导方针,用来指导适当的风险暴露(风险承担水平L
篇6
一、“股权代持”的财务核算问题
目前,有的风险投资公司为了加强公司内部的约束机制,制定了“投资经理项目跟投”制度。即当投资公司决定对投资经理及其小组所负责的项目进行投资时,公司要求投资经理及其小组成员按照投资金额的一定比例进行投资。在实际操作中,有时投资经理及其小组成员可以直接成为被投资企业的股东,有时投资经理及其小组成员则不能直接成为所投项目企业的股东,这时投资经理及其小组成员所拥有的股权往往由投资公司托管,即“股权代持”。由于是代持,该股份的所有权和收益权不因投资经理离开风险投资公司而丧失,并可随风险投资公司退出投资时一起退出。但退出后,投资经理所获取的收入必须抵扣了投资经理所应分担、补偿的费用或损失。
笔者认为,代持股份在投资期间内的投资财务的一般核算应并入公司自有资金投资的核算,因此,股权代持业务的特殊会计处理分为:股权代持款的收到和退还;代持股份现金分红的收到和发放。
1、股权代持款项的收到和退还当收到投资经理及其小组成员的项目委托投资款时,公司可借记“现金”,贷记“其他应付款———(投资本金)”。
投资公司卖出被投资企业股份(包括代持的股份)时,借记“银行存款”,按已提的该项投资减值准备借记“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项目公司”,贷记“长期股权投资———项目公司”的帐面余额,并按持股比例对借贷差额在代持股权和公司自有资金投资股权之间进行分配,贷记“投资收益”,贷记“其他应付款———(投资收益)”。若投资经理及其小组成员需要分摊或补偿费用发生时,借记“其他应付款———(投资收益)”,贷记“管理费用”等科目。公司把代持股份本金及收益支付给投资经理极其小组成员时,借记“其他应付款———(投资本金)”,借记“其他应付款———(投资收益)”,贷记“现金”,并对投资收益部分计算个人所得税额贷记“应交税金———个人所得税”。
2、股权代持的现金分红款的收到和发放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时:投资公司收到被投企业的现金分红(包括代持股权的现金分红)时,借记“银行存款”,并按持股比例在代持股权和公司自有资金投资股权之间进行分配,贷记“投资收益”,贷记“其他应付款———(投资收益)”。
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投资公司收到被投企业的现金分红(包括代持股权的现金分红)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无论采用成本法还是权益法,在发放代持股权的红利时,借记“其他应付款———(投资收益)”,贷记“现金”,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额贷记“应交税金———个人所得税”。
值得注意的是,鉴于风险投资公司的股利收入在计算所得税时需要并入应纳税所得额合并计算,存在当年应纳税所得额为负数使股利收入实际上免征所得税的可能,但代持股份的红利却不能免征个人所得税。
例1:假定风险投资A公司于2001年1月1日对B公司投资1000万元,占B公司股份的50%且为最大股东,其中A公司自有资金投资990万元,代持公司投资经理a1的股权6万元,代持小组成员a2的股权4万元。2001年末A公司应享有B公司的所有者权益额为1100万元。2002年2月1日,A公司获得B公司现金红利50万元,其中a1应得3000元,a2应得2000元。2002年7月1日,A公司以1200万元的价格转让了对B公司的股权。
由于对B公司构成了实际控制,应采用权益法核算。相应的分录如下:
(1)2001年1月1日
①A公司收到对B公司投资凭据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B公司)10000000元
贷:银行存款10000000元
②A公司收到a1、a2的代持股款
借:现金100000元
贷:其他应付款———a1(投资本金)60000元
其他应付款———a2(投资本金)40000元
(2)2002年初按2001年末持股比例调整对B公司投资的帐面价值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1000000元
贷:投资收益990000元
其他应付款———a1(投资收益)6000元
其他应付款———a2(投资收益)4000元
(3)2002年2月1日
①收到B公司现金分红
借:银行存款500000元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B公司)500000元
②按代持股份比例将收到的现金分红转发给a1、a2,应扣除个人所得税20%
借:其他应付款———a1(投资收益)3000元其他应付款———a2(投资收益)2000元
贷:应交税金———个人所得税1000元现金4000元
(4)2002年7月1日
①A公司出让B公司的股权
借:银行存款12000000元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B公司)500000元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B公司)10000000元投资收益1485000元其他应付款———a1(投资收益)9000元其他应付款———a2(投资收益)6000元
②A公司退还代持股款及相应投资收益
借:其他应付款———a1(投资本金)60000元其他应付款———a2(投资本金)40000元其他应付款———a1(投资收益)12000元其他应付款———a2(投资收益)8000元
贷:应交税金———个人所得税4000元
现金116000元
二、接受赠送管理股的财务核算问题
由于风险投资不是一种简单的投资方式,风险投资企业也常常参与被投资企业的项目运作管理,发掘企业价值并提供增值服务。因此,基于对风险投资公司及其人员的专业经验的认同,风险投资公司获赠管理股屡见不鲜。尤其2001年以来,随着网络经济泡沫的破灭,NASDAQ股市的下跌,国内创业版迟迟不能推出,许多风险投资公司开展咨询服务及财务顾问业务,获赠管理股的现象更多了。笔者认为,新《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投资》准则对有关的处理给出了较明确的指导意见。
1、管理股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选择根据《企业会计制度》,企业对其他单位的投资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20%或20%以上,或虽投资不足20%但具有重大影响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企业对其他单位的投资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的20%以下,或对其他单位的投资虽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的20%或20%以上,但不具有重大影响的,应采用成本法核算。
在实际操作中,如果风险投资公司只获赠管理股而未有实际资金投入,管理股份往往比例较小,风险投资公司只承担顾问角色,笔者认为此时可采用成本法。但如果风险投资公司既获赠管理股又有实际资金投入,或者风险投资公司根据管理股主导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或重大资本运营活动,应视为对被投资企业有重大影响而采用权益法核算。
2、收到赠送管理股的帐务处理风险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公司获赠管理股并取得凭据股权证书后,应将依持股比例计算的被投资公司所有者权益登记入帐。借记“长期股权投资———接受捐赠的股权投资”,贷记“资本公积———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准备”。
3、管理股现金分红以及管理股处置的帐务处理对于现金分红,在成本法下,应借记“银行存款”,贷记“投资收益”;在权益法下,借记“银行存款”,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处置管理股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各明细科目的帐面价值,将借贷差额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同时,应将“资本公积———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准备”的相应余额转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例2:假定风险投资公司C于2001年1月1日接受某高新技术企业D的股东赠送的管理股份10%,并由C公司派员对D公司进行日常管理和战略结构的调整。D公司的有表决权的净资产值为500万元。截止到2001年末D公司由于盈利使得有表决权股东享有净资产600万元。2002年2月15日收到D公司现金分红5万元。2002年7月15日,C公司以60万元的价格将10%股份出让。
由于C公司对D公司构成了实际控制,应采用权益法核算。
(1)2001年1月1日收到股权证明
借:长期股权投资———接受捐赠的股权投资500000元
贷:资本公积———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准备500000元
(2)2002年初按2001年末持股比例调整对D公司投资帐面价值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100000元
贷:投资收益100000元
(3)2002年2月15日收到现金红利的处理
借:银行存款50000元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50000元
(4)处置股权应进行的处理
①借:银行存款600000元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50000元
投资收益50000元
长期股权投资———接受捐赠的股权投资500000元
②借:资本公积———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准备500000元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500000元
由上例可见,获赠股权给风险投资公司带来的实际利益包括两部分:一部分直接给公司带来净资产的增加,体现在资本公积中;一部分给公司创造收益,体现在投资收益中。
三、关于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处理
《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对于长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目前实际操作中有些地方存在争议,这里提出来,供大家讨论。
观点一:风险投资公司应根据所投项目的不同情况,对于投资减值准备分别进行考虑。比如,种子期的项目可以多提,成熟期的项目可以少提。
笔者认为,《企业会计准则———投资》准则中对于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规定是较为明确而严密的,不应人为夸大和缩小减值准备的计提金额。风险投资公司应在每会计期末对长期投资逐项进行检查,首先判断是否存在应计提减值准备的所列迹象,来确认是否对该项长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确认应计提的,应根据市价或被投资企业的财务状况客观地确定可回收金额,按可回收金额与长期投资的帐面价值之差额计提减值准备。
观点二:对于按权益法核算的长期投资,由于风险投资公司在会计期末会按照享有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分额的变动对投资的帐面价值进行调整,故已充分反映了被投资企业的亏损或盈利等财务状况。因此对于权益法核算的长期投资不必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篇7
关键词:长期股权投资 内部控制条件 跟踪管理
一、制定长期股权投资跟踪管理的内控目标
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经营策略的制定和实施,企业应当将内部控制准则作为依据,结合整体性、适用性、平衡性及成本效益等准则,在此基础上进行内部控制条件下长期股权投资跟踪管理目标的确定。为此,企业首先应确保长期股权投资可以适应其整体战略目标。在选取长期股权投资目标时,应当充分考虑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还要考虑投资对象与企业上下游企业的关联程度,因为长期股权投资对象和企业经营上存在关联的话,会促使企业可以在原材料采购、加工,产品销售等过程中取得更大的收益。同时,在长期股权投资上企业也可以做横向考虑,也就是选择行业内的对象,从而为企业规模的壮大奠定基础,并且减轻了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此外也可以选择对其他行业进行长期股权投资,这会推动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发展。但是,无论企业在长期股权投资上选择何种方式,投资与企业战略目标一定要保持一致性。其次,要注重企业长期股权投资在预期收益上的有效实现,这要求企业在正式投资之前就要对投资行为开展可行性分析,经济性评估和风险程度评估,并且对企业自身资金周转能力、筹资能力和投资市场的发展前景予以充分考虑,从而保证长期股权投资项目的实施可以建立在科学的市场定位上。
二、长期股权投资跟踪管理的风险分析
在长期股权投资跟踪管理的风险分析上,首先是对投资项目的计价进行风险分析。企业在长期投资策略的实施中,一般形式就是对上市企业的股权、债券予以购买,但也有些长期股权投资不存在活跃的公开市场,投资企业无法获取投资项目的公允价值,一旦投资企业不能准确计算投资行为的公允价值,会使投资企业在实施长期股权投资行为时遇到较大的内控风险。其次,在目前投资企业的法人治理上,我国企业还存在制度相对不完善的问题,比如法人机构过于强调形式,在权力制约效果上无法实现预期目标,这也会为长期股权投资带来盲目性的风险。第三,人员素质不高也会为长期股权投资带来一定的风险。这主要体现在相关内控管理人员没有较强的内控意识,在长期股权投资管理中,尤其是后续风险管理上不能严格落实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第四,企业在内控目标设定上与长期股权投资目标存在不协调性,从而造成具体的内控制度存在一定的漏洞和缺陷,不仅导致部分内控人员违规操作,还可能引发一定的道德风险,为企业长期股权投资带来不小的资金损失。第五,企业在投资审批制度上也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尤其是在各个审批工作上没有对财务报表等信息进行严格审查,对于相关责任人员也没有予以严格监督,这些都为长期股权投资的跟踪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和风险。此外,在一些已经开展的长期股权投资中,一旦初期投资审批不是在完善的审批程序下进行的,或者发生了越级审批的问题,不仅会造成长期股权投资中出现相对较大的差错,还可能存在一定的欺诈行为,从而为投资双方带来一定的损失。同时,如果长期股权投资管理在监督和执行上没有设立规范的管理部分和管理人员,那么后期的跟踪管理不仅无法全面到位,而且不能有效控制长期股权投资的资金运行风险,进而不能确保企业投资收益的有效实现。
三、内部控制条件下加强长期股权投资跟踪管理的措施
在对长期股权投资跟踪管理实行初期管理的过程中,投资企业是否具备完善的内控体系和良好的内控环境,将直接关系到企业是否能够科学、规范的开展长期股权投资跟踪管理。为此,企业首先是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决策审批程序予以严格执行,投资企业应当根据股东会议或者董事会议制定的投资计划来实施投资项目的决策审批。投资企业应按照合理、适度的原则来配备专业的跟踪管理机构,对于各个级别及不同岗位员工工作权限予以明确化、规章化。其次,合理优化企业在投资决策方面的审批程序,严格区分并控制企业管理人员在授权批复上的权限。组织企业专业评估人员评估长期股权投资项目的经济性和可行性,注重评估参与人员的广泛性和代表性,保证可行性评估报告的全面真实。同时,投资企业要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投资协议书,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对双方的职责权限进行科学界定。
在对长期股权投资跟踪管理实行后期管理的过程中。主要方式是严格控制被投资企业的法人治理问题,详细记录被投资企业经营状况,及时有效的对其主要业务的实施状况予以跟踪管理,并严格控制企业长期股权投资常见问题的审批处置。为此,投资企业要设立专门的跟踪管理部门为被投资企业设置长期股权投资管理档案,准确判断长期股权投资的发展趋势,针对被投资单位重大事项的会议决策实施及时到位的跟踪管理,密切关注其对重大决策的执行情况及执行结果;及时收取长期股权投资带来的收益,并且长期跟踪被投资企业投资收益的分配状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并予以完善。最后,投资企业应当对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予以强化,在企业内部贯彻“规范经营、长期收益”的投资经营理念,从而保证投资企业长期股权投资内部控制手段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最大程度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
随着市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规范,投资企业只有建立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对长期股权投资实施科学有效的跟踪管理,才能全面降低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风险,获取高收益。
参考文献
篇8
【摘要】股权众筹作为一种新兴的互联网融资模式,在我国发展已有数年,但对其风险认知与监管模式尚不尽全面和完善。文章从我国现有股权众筹的主体架构与融资模式出发,分析不同阶段存在的潜在风险构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包括监管制度、监管方式、救济制度、信用体系与投资理念的全方位风险防控体系,以期促进我国股权众筹模式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股权众筹 风险防范
一、众筹的内涵
众筹,来源于英语单词crowd funding,是指一种向群众资,以支持发起的个人或组织的行为,即大众筹资或群众筹资。一般而言是通过网络上的平台连结起筹资者和投资者。群众募资被用来支持各种活动,包含灾害重建、民间集资、竞选活动、创业募资、艺术创作、自由软件、设计发明、科学研究等。
二、股权众筹融资的运作主体
众筹平台、投资人是股权众筹运作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和运作主体,部分股权众筹在运作过程中还指定有资金托管机构。
(一)众筹平台
众筹平台具有多重身份,首先是为创业者和投资人搭建起一个可以直接对话的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支持,将创业者的项目情况和融资需求面向投资人,投资人经过选择和评估后,自主决定是否进行投资; 同时,众筹平台负责对投资人进行身份审核、投资辅导、事后监督,也有维护其利益的义务。我国较大的网上众筹平台有天使汇、创投圈、原始会等,在平台项目、融资项目和融资金额等各方面都占国内股权众筹的80% 以上。
(二)投资人
投资人分为大众投资人和投资机构两种。大众投资人利用众筹平台了解创业者的项目,评估后可对自己觉得具有投资价值的项目进行投资,项目筹资成功后可获得创业者出让的一定比例的股权,享有普通股东的权利,在项目盈利的情况下获得相应的回报。
三、基于不同阶段的我国股权众筹模式之法律风险
为了明晰地分析各阶段的风险构成,将股权众筹过程分为资格审查期、项目认购期以及项目投后期三个阶段,并分析其对应的风险构成。
(一)资格审查期
投资者审核的风险;融资人与项目审核的风险。项目融资方作为融资项目的者,有义务通过众筹平台向公众做一定程度的信息披露。而股权众筹平台作为信息的载体,应当对融资方基本信息做必要审核,包括融资公司的续状态、融资项目合法性审查。
(二)项目认购期
投资项目估值的风险。股权众筹融资项目往往处于初创期,其产品成型、市场发展前景等都具有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因此仅凭对融资者的融资产品信息的考量(而平台对融资项目仅是形式审查),投资者很难对众筹项目进行有效的市场估值,从而做出正确、合理以及理性的决策。
(三)项目投后期
投资回报的风险。一方面,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任何的投资都会伴随着不确定性,尤其是对于处于初创期的融资目标公司,其在市场中未来的盈利能力不能保证,因此投资者的投资回报也存在高度不确定性,投资风险较大(这是符合市场规律的,体现股权众筹投资人的风险自担原则)。另一方面,目标公司可能融资成功后携款潜逃、宣告公司破产或者不将资金运用于公司业务发展等情况。
四、构建我国股权众筹模式的风险防控体系
(一)监管制度
《私募股权众筹融资管理办法》的制定完善。证券业协会公布了《私募股权众筹融资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就股权众筹监管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初步明确的界定,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二)监管方式
建立三方立体交叉监管机制。尝试建立采用以证监会、地方金融办和行业协会三者立w交叉的监管机制。
(三)救济制度
构建股权众筹的ADR 机制。
(四)投资理念
加强投资教育,有利于投资者强化风险意识,理性参与股权众筹投资。主要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坚持正确的舆论投资导向,使广大投资者能够理性、合理地进行投资。二是突出众筹平台的告知、宣传与教育的功能.三是建立下单后冷却操作机制与投资者退出制度。
五、结语
股权众筹对筹资者资金成本的要求低,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中小微企业资金短缺问题。随着政策的开放与完善、大众投资心理的变化,众筹平台将不断完善而有更好的发展。然而众筹融资巨大的发展潜力背后跟随着巨大的风险。我国目前股权众筹平台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应该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做好风险防范。除了法律的约束之外还应该设有自律监管机构,制定具体的行业规范制度。同时,加强众筹知识教育,培育专业的投资者。只有降低了众筹项目的风险,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众筹市场,推动众筹融资高速高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雪静.众筹融资模式的发展探析[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3,(6).
[2]邱勋,陈月波.股权众筹:融资模式、价值与风险监管[J].新金融,2014,(9).
[3]郑海超,黄宇梦,王涛,等.创新项目股权众筹融资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5,(1).
[4]杨东,苏伦嘎.股权众筹平台的运营模式及风险防范[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4,(4).
[5]褚葵花.股权众筹的基本运营模式与法律风险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30).
[6]徐迪.我国股权众筹的发展及风险揭示[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0).
篇9
【关键词】信托制;私募股权基金;财务管理制度
一、信托制私募股权基金概述
1.信托制私募股权基金的概念
私募股权基金主要包括公司型、合伙型以及信托制等三种类型。其中,信托制私募股权基金是指发起人与投资人签订信托合同,投资人将资金委托给发起人,发起人通过将资金用于非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最后根据信托合同将收益发放给投资人的一种资金管理手段。信托制私募股权基金是信托制度与私募股权基金的有机结合,其主要建立在信托契约层面上,并未形成实体经营。信托制私募股权基金的核心是信托,受托人与委托人分别是基金发起人与基金投资者,对于基金投资者来说它是一种投资方式,而对于信托公司来说,它则是一种理财方法。
2.信托制私募股权基金的运作模式
信托制私募股权基金主要包括融资通道型、合作管理模式以及管理型模式等三种类型,每种私募股权基金信托的运作模式也有所不同。融资通道型私募股权基金属于保守型,其收益主要包括现金、股票以及财产增值等,此类信托制私募股权基金对受托人的管理能力要求较低。合作管理模式的信托制私募股权基金属于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手段,主要投放与科技创新型公司,对于受托人的管理能力要求较高。管理型模式的信托制私募股权基金的风险结语前两种模式之间,投资目标主要定位于成熟金融公司,整个投资与收益过程都比较有次序。
二、信托制私募股权财务管理制度研究
1.信托制私募股权基金的风险分析
在竞争激励的金融环境中,信托制私募股权基金存在诸多风险。其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委托-风险,即投资人与人由于信息不对称,投资人弄虚作假行为带来的风险;投资风险,即管理人的决策失误造成的资金流失风险;融资风险,即投资基金的融资过程中因融资计划不合理而带来的风险;退出风险,即退出机制不完善而带来的投资人利益损失。分析信托制私募股权基金出现风险的原因,信息的不对称是产生风险的重要原因,而市场的不成熟则是风险产生的直接原因。
2.信托制私募股权基金财务管理制度的框架
信托制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制度的管理主体包括政府机构和行业协会,其中政府机构主要通过相关的法律制度监督基金的财务状况,而行业协会则是通过相应的限制条件及监督机制对其进行管理。信托制私募股权基金财务管理制度的管理对象包括基金投资人、基金发起人以及基金保管人等,对不同管理对象的管理方式也不尽相同。而其管理方式则包括统一管理、分头管理、机构监管以及功能管理,管理内容包括合格基金融资规范、信息披露以及对基金投资人、发起人、保管人的财务监督等。
三、信托制私募股权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1.信托制私募股权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信托制私募股权基金财务管理仍然存在多方面的问题。首先,管理主体的职权不明确,信托制私募股权基金涉及到融资规范、投资信息披露、财务报表等多方面的内容,政策的不一致导致财务管理混乱;其次,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不完善,对基金管理人以及投资人的财务状况缺乏足够的约束,增加了出现财务风险的几率;另外,管理内容不完备,对投资人的投资情况缺乏有效的管理,信息披露制度可操作性较低,财务报表弄虚作假的情况屡见不鲜。
2.加强信托制私募股权财务管理的对策研究
要加强信托制私募股权的财务管理,必须从管理主体、管理对象、管理内容等三方面入手。首先,必须提升行业协会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将行业协会监管作为财务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起政府监管为主、行业协会监管为辅的财务管理模式;其次,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对于资金的使用情况、基金获利状况、各季度财务报表进行建立完备的监督机制;另外,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不断明确财务管理的内容,尽快规范基金募集行为、信息披露制度、财务报表审计等。
四、结语
信托制私募股权基金是将信托制度与私募股权投资有机联系起来的一种资金管理方式,包括融资通道型、合作管理模式以及管理型模式等三种类型,每种私募股权基金信托的运作模式也有所不同。信托制私募股权基金财务管理制度是保证基金规范化运作、规避基金风险的有效方式,但是当前的财务管理制度仍然存在管理主体职责不明确、相关规定不完善、监督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有鉴于此,只有不断完善管理主体、管理对象以及管理内容的相关规定,明确各部分职责,才能保证我国信托制私募股权基金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海萍.浅析中国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瓶颈与治理策略[J].中国证券期货,2010(1):101-102
篇10
摘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作为金融领域新起的产业,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本文通过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研究,分析了有限合伙人干扰普通合伙人投资决策带来的委托成本,提出解决此委托问题的方法来规避风险。
关键词 :私募股权基金;委托关系;“双GP现象”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最早起源于美国,在我国最早出现在1985年,并在这几十年间有了较大发展。2009 年,创业板开板,进一步推动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我国的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成为了重要的融资手段。由于私募股权投资将资本市场与管理市场进行了结合,其运营方式也与普通企业差别很大,由此带来的委托问题也很严重。在现有的研究中,涉及投资人与基金管理者的委托关系更多的注重投资者对基金管理人的监督约束,很少涉及对投资者约束的研究。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现实运作中,确实出现了投资人利用自己的强势干预有经验的基金管理者作出投资决策的现象,即“双GP 现象”,影响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收益。为了使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能够成功,投资人和基金管理者的利益最大化,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最优,有必要对此现象进行研究。基于“双GP 现象”,本文将对单层的委托关系,即投资人与基金管理者之间的委托关系进行补充研究,着重研究投资人干扰基金管理者决策带来的委托成本,并提出解决对策来规避风险。
一、文献综述
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属于股东和管理者,由此产生了委托关系。20 世纪60年代末70 年代初,委托理论得到迅速发展。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委托问题的研究中,出现了很多新的观点。张磊(2009)从双重委托角度出发,提出建立合理机制,使私募基金成功运作。路运锋(2010)从产权、风险偏好、信息非对称的角度定义了私募股权基金中的委托关系。林金腾(2012)提出了私募股权基金中多重关系,综合了私募股权基金中的所有委托关系,并指出多重委托可以有效降低风险。现有的文献,无论是单一委托,双重委托,多重委托,在关于投资人和基金管理者的委托关系的研究上都不够完整,本文将对此进行完善。
二、“双GP”现象的现状研究及解决对策
(一)“双GP”现象描述
所谓的“双GP”现象,是指LP 除了参与投资、募资外,还同时参与项目的投资、管理,与现有的GP 共同管理基金。由于最近几年,中国经济呈走低趋势,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二级市场退出难度增大,投资回报率变低,LP和GP的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一些LP选择退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另一些LP强势介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管理运营,出现“双GP现象”。LP是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人,本不享有决策权,但资本市场冷淡,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难,LP担心自己的资本缩水,故拥有亲自管理基金的强烈愿望,加上一些LP的出资比例高,很容易取得私募股权基金的控制权。
(二)双GP现象的委托成本及经济后果
1.干扰成本
第一,在私募股权基金中,LP 大多由实业出身,对于基金的运作经验不足,专业知识相比GP欠缺。LP 的重心应该放在现有企业的管理上,而不是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干扰GP 的管理运作。第二,LP 相比于GP 更注重短期利益,在实业中,LP 通常3 年左右就可以收回投资,所以他们会以同样的要求约束GP,而一般私募基金回收期在3 到5 年,更久可达7 到8 年,LP 介入私募基金的管理中,会干扰GP 的投资决策。一个好的长期投资项目可能会由于LP的干扰而被迫放弃,造成利益损失。在GP选择投资行业方面,LP 可能会更加偏好房地产等高盈利高风险行业,忽略新兴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行业。以上两个原因会导致GP 的决策发生偏差,使私募基金的投资收益下降。双GP现象非但不能使私募基金更好地运作,反而会干扰投资,形成干扰成本。
2.资源错配的成本
LP与GP是委托关系,LP 付给GP薪酬,但现在LP介入GP的运作管理,相当于降低了GP的使用效率,对LP来说,花费过多时间去管理已有专业GP 的私募股权基金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浪费,是资源的错配。对LP来说,介入私募基金的管理运作,不仅仅不能提高收益,而且还会造成资本的贬值。
3.沟通成本
对于私募股权基金而言,LP 并非唯一的出资人,大大小小的出资人很多,所有的出资人即LP共同委托GP对私募基金进行管理,但目前的现象是出资额大的LP介入基金的管理,这对于其他LP来说,是一件不公平的事。因为人是GP而不是LP,少数的LP并不能代表全部LP的意见。LP 内部之间存在较大的沟通成本,同时这种成本又加剧了LP和GP之间的沟通成本。LP 和GP对项目有不同的意见,产生了分歧,需要较大成本对此进行沟通。沟通成本降低了私募基金的整体运营效率,对LP和GP来说,都是一种利益损失。
(三)降低“双GP”现象造成的委托成本的建议
1.优化协议内容,分期续订协议
LP与GP在签订协议的时候,应该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并以书面的形式条文化,采取与法律相近的方法来维护各自利益,使双方对权利和义务达成共识,实现控制风险,提高私募基金内部管理效率目的。同时,应分期续订协议,最初协议应该是阶段性的,如果LP 对GP满意,可以续订,如果不满意或者投资前景不佳,可以选择“用脚投票”。
2.GP向LP承诺保底收益等条款
我国金融市场尚未成熟, 金融工具不很丰富,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投资尚未进入全面组合各种金融工具的阶段, GP承担无限责任只是针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负债, 而非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内部投资失误。从而, GP应约定向LP承诺保底收益等条款, 是GP向LP提供风险保障的一项有效措施。相应地, LP也可对GP设计更合理的根据项目进行动态调整的出资方式和出资比例或额度条款, 以控制总体风险。
3.分散投资不同种类的私募基金, 以有效分散风险组建更大规模的基金, 对众多项目进行足够数量和规模的分散投资, 是一种空间上的风险分散策略。有大型LP 因其背景相似, 风险承受方式和程度相似, 因此LP 无需仅局限于一家自有资金, 可以通过强强联合形成巨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既可与外资巨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抗衡, 也可形成投资的规模效应, 还可实现风险在多项目中的有效分散。相对应也需建立相应的LP投资风险监管制度, 发展相应的风险监管技术。
总之,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行业发展拐点,LP 与GP 双方都要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合作关系, 将长期利益放在首位, 并根据经济周期规律、法律规定界限、合理的内部管理模式和相应的权利分配设计, 以规范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行业内管理体系建设, 来化解双方的矛盾和风险, 提高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运作效率和规范性,降低LP 和GP 之间的委托成本,共同合作与促进,实现双赢的模式,提高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参考文献:
[1]路运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委托关系分析.金融市场,2010.
[2]林金腾.私募股权投资的多重委托关系研究.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