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临床实践教学范文

时间:2023-05-04 13:09: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院临床实践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院临床实践教学

篇1

[关键词] 电子标准化患者;临床实践;标准化患者;改善性建议

[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effect of electronic standardized patients (ESP) in the medical clinical practice teach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college and university through analyzing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ESP,and puts forward some meliorative advice such as increasing the joint of student standardized patients and ESP,increasing ESP in the TCM college and university,changing thoughts and concept,strengthening the early clinical practice educ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Key words] Electronic standardized patient;Clinical practice;Standardized patient;Meliorative advice

1 电子标准化患者在医学生临床实践中的引入

2 ESP在医学生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利弊分析

ESP作为临床实践教学资源已被国内多数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应用,从中也发现了其优点和不足。邓娅莉等[8]认为,ESP能在任何时候提供病理体征给学生练习听诊、触诊,可让学生反复操做,但是心律失常、肝脾肿大等症状不一定在患者身上全都出现,可用电脑给ESP设计出某个急危重病例的体征,编排出诊疗路径,当学生在某一时段内未给出准确的诊疗措施时,则只能眼看着患者的病情继续恶化。此外,ESP是仿真人,不能引导学生和患者进行病史和其他方面的交流。李阳阳[9]将ESP应用于护理学实训教学中,认为ESP在目前护理学生实训教学中的训练资源不足起到了一定作用,弥补了真人示教和练习中无法表现阳性体征这一缺憾。ESP具有无风险性、操作可控性、练习可重复性等特点,能够使学生在练习时没有心理负担,敢于操作,确实增加了学生的动手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但也正由于此,使得学生容易忽略医患间的交流以及“爱伤意识”的培养。此外,ESP在技术上存在局限性,很难完全表现阳性体征,在整体表现上不如真人生动,没有体现出现代护理的整体性。郭大英[10]将ESP应用于《健康评估》实训教学中,认为ESP教学系统具有传统教学法无法比拟的优势。ESP能在任何时候提供病理体征给学生练习听诊、触诊,并可反复练习,而这些是在学生之间相互练习中不可能做到的。软件中的呼吸音、心音系利用先进的音频采集装置,在典型患者身上采集,解决了模拟音教学中的失真问题,更贴近于临床。但是ESP也存在手感与真实人体有一定差距等缺陷。郭华林[11]使用电子模拟人心肺听诊、腹部触诊考核程序,建立了临床技能考核综合评估体系,并将实践考核引入实践教学之中,提高了《诊断学》的临床技能教学质量。

ESP在中医院校医学生临床实践中具有以下优点:①弥补了临床实践中的教学资源不足;②ESP提供了多种阳性体征,且可供多人反复练习,提高了实践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③ESP使用时间灵活,可控性强,消除了医学生面对患者时的紧张感,增加了实践操作学习的信心;④ESP为临床技能考核提供了资源和软件系统,可以较客观地评价医学生的临床技能水平;⑤ESP可以综合模拟多项病理体征,也可以通过程序加重病情或临时改变病理体征状况,有利于加强医学生临床诊治思维及临床综合技能的培养。其也具有以下缺点和不足:①ESP利用的是仿真模拟人,与临床病例的真实体征存在一定差异;②虽然ESP可以同时模拟多种阳性体征,但不具有临床典型病例的整体观;③随着ESP使用人次的增加,操作时会出现异常工作现象,稳定性有待提高;④医学生无法与ESP进行语言交流,不能通过问诊全面了解“患者”的状况,同时也不能培养和提升其医患沟通能力。 3 改善性建议

2011年,教育部和原卫生部联合在北京召开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会议指出“实践教学是保障医学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也是当前医学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途径。”临床实践作为高等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是医学生将理论学习转化为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医学生巩固医学知识、掌握临床操作技能的必由之路。我国临床实践教学资源主要是SP和ESP,而SP和ESP又存在上述问题,其数量和质量整体无法满足目前临床医学生的实践需要。目前,我国医学生特别是中医院校医学生面临着临床实践资源严重匮乏的局面。笔者通过对多年临床带教经验的总结,提出了以下改善性建议。

3.1 培训学生标准化患者(SSP),加大SSP和ESP的联合

SSP是指经过培训能够恒定、逼真地复制临床患者情况的学生,一般是高年级医学生或临床实习生。将其应用于低年级医学生的临床实践教学与考核中,能够明显减少在校学生的SSP教育经费支出,缩短培训时间,而且SSP相对集中,便于管理和培训,可控性较好,提高了培训效率[12]。SSP来源于学生本身,其培训强调主动性学习,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培养有效的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技能,并提高学习的内部动力,提高其临床技能。SSP模拟的病种较多,作为“活体”考卷,更能锻炼和反映出医学生的实际反应和操作能力,而且解决了SP标准差异较大的缺点,为标准化的考核和教学提供了条件。SSP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给医学生模拟了一个医患之间面对面交流的平台,为医学生以后的临床学习及解决医患纠纷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临床能力,能够为其将来的临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进而促进医疗水平的提高。

ESP与SSP相结合可增加模拟疾病和模拟患者的真实性。经过培训的SSP能够叙述患者的全部病史和模拟大多疾病的症状,而且还可表现出忧伤、恐惧、愤怒等情绪特征;ESP可提供模拟疾病特定的阳性体征和有鉴别意义的阴性体征,拓宽了SP模拟疾病的范围[13],使医学生能够掌握和学习全面的医学知识和医学技能。

3.2 开展“政府引导、校企合作”的临床实践基地建设,增加中医院校ESP的投入

“政府引导、校企合作”临床实践基地建设,可解决教育资源不足及资源分散等问题。“政府引导、校企合作”的主要内涵是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引导下,创新医学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机制,搭建医学院校实践基地建设平台,使政府和企业的资源及设备为学校所用,共同培养服务于民众、服务于社会的高技能人才,不断提升医疗行业的服务水平[14]。

临床实践基地是医学生与医疗相关技术岗位接触的起点,也是高等医学院校提高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要部分,为医学生巩固和提高医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全面提升实践性综合素质提供了平台。建设临床实践基地耗资较大,且又受到各高等医学院校现有办学条件的制约,因此建设较好、较完善的实践基地难度很大,需要引进“政府引导、校企合作”的临床实践基地建设模式,即在临床实践基地建设和实施过程中政府牵头,积极而充分地利用区域内行业、企业先进的生产设备、实践场地以及优秀的企业师资,调动企业参与临床实践基地建设的积极性,鼓励医学院校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在合作过程中,政府积极进行统筹和引导,做好与企业及医学院的沟通工作,核算企业参与实践基地建设中的经济效益及人才培养成本,并给予适当补贴,同时政府应加强对现有实践基地的管理,拓宽临床实践基地的功能,制订诸如人员配置、资金、财物、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建立校企合作领导体系、校企合作评估、激励体系,做好人事、劳动部门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沟通工作,制订相关法规,明确企业支持和参与高等医学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加快临床实践基地建设步伐,使校企合作能够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在“政府引导、校企合作”的临床实践基地建设模式下,应增加中医院校ESP的投入,完善中医院校实践实训系统,如完善实训系统综合模块中的中医各科常见典型病例,制订中医辨证思维程序,突出中医特色,提高医学生的中医诊断能力。利用较完善的ESP系统开展多样化的医患沟通实践教学模式,指导学生观察患者、安慰患者,消除患者的顾虑,取得其信任并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15-16]。

3.3 转变思想观念,完善相关制度,加大医学院校SP的投入

医学生只有通过实践医学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疗工作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民众法律意识的增强以及医疗法规制度的健全(如《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明确了患者具有知情权、同意权、隐私权),作为传统教学的主体――患者,有权拒绝作为教学的对象,故临床实践教学中很多患者不愿意作为教学对象参加辅助医学生的教学工作,更不能接受尚未取得行医资质的学生对其进行问诊和查体,特别是一些隐私部位的检查,甚至很多患者认为培养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是学校和国家的事情,自己在医院就诊的过程属于个人隐私,不想被太多人知道,更不能被医学院校或医学生利用。在学生方面,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医学生习惯于教师“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动手能力较差,再加上受到当今社会就业形势的影响,部分学生为了准备“考研”“托福”“雅思”等考试而放弃临床实习和技能训练机会。以上多方面因素致使目前医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相对较差。研究显示,临床实践教学中引入SP可解决以上部分问题,但由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国内一些高等医学院校的SP工作发展还不尽人意,因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转变思想观念,营造更有利的社会氛围:①直接承担SP工作的人员应转变思想,通过岗前培训、思想教育及不断交流等方式,逐步改变SP人员中存在的一些“仅仅为了挣钱”“疾病模仿是否到位无关紧要”“SP工作给医学生显露身体不好意思”等错误观念,树立“为培养医学人才,牺牲自我,服务光荣”的理念,强化“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使SP人员能全身心地投入临床实践教学和医学生技能培训工作中。②从事SP工作的教学科研人员应及时转变思想,充分认识SP工作在医学生临床实践中的积极意义,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医学生人才培养工作中,认真负责地组织和教授每一次教学科研活动及临床实践相关课程,同时牢记“以人为本”的理念,授课中把尊重SP人员的思想意识灌输给医学生,保障SP人员的合法权益。③参与SP工作的医学生应及时转变思想,正确认识到SP作为教学工具的重要性,模拟不同疾病及病种,模拟不同临床情境,供学生反复操作练习,以提高其临床实践技能,故医学生在操作SP时不能扭捏、不好意思甚至放弃操作练习机会,在操作中像对待真实患者一样多给予SP充分的尊重。④转变观念涉及到SP工作的各个环节,学校领导层面要更加重视SP工作在医学生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意义,有意识地对SP进行正面宣传和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SP,支持SP工作,从人员、场所、经费、资源等各个方面为SP在临床实践中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撑,加大用于SP项目的建设经费和物资资源的投入,保证SP工作正常运行的必要物资条件和基本设施需要;加大SP工作专业技术力量的投入,组建职称、年龄、专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用于承担SP的相关实验和研究工作;加大对SP工作的社会资源投入,通过协调同类资源的共建、共享、共用,缓解经费和物资等资源的不足,为高校与医疗机构在SP的利用、科学研究、对外交流等方面的广泛合作提供更多的条件与保障。 同时,为使SP工作健康迅速持续发展,政府部门需完善相关法令、法规,使高等医学院校及医疗机构组织的SP工作在法律的轨道上更加规范,如在应用SP培养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过程中,有关SP的定位、权益、标准等问题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制订和颁发部门性规章、SP工作规范、SP行业标准和考核评定标准等,以规范和完善SP,确保高等医学院校SP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化,适应我国SP工作迅速发展的需要。

3.4 加强医学生早期临床实践教育

临床实践是医学生在临床带教老师指导下,以参与临床实践教学基地的临床诊疗活动为核心的一种医学教育方式,而“早期临床实践”的“早期”在传统意义上是指医学教育的前一阶段即最初两年。国内中医院校通常采用“基础课-临床课-医院实习”三段式传统医学本科教育模式,即第一阶段基础理论知识学习(通常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完成)、第二阶段医学专业理论知识学习(通常在三年级完成)和第三阶段临床见习和实习(通常在四年级和五年级完成),此种医学教育模式使医学生能够掌握较为牢固的医学知识,但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生在学习医学理论知识时缺少必要的临床实践,缺乏医患沟通能力,这使患者投诉医务人员的事件频频发生,致使出现医患关系紧张的局面,同时也严重制约了医学人才的质量,故应尽早地开展临床实践教育,以帮助医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提倡早期临床实践教育不应拘泥于某一形式,而要“百花齐放”,提倡多种形式,可以是课堂内的临床医学总论课程开设、医院临床课程观摩,也可以是节假日的“预见习”(即低年级医学生在节假日提前到医院进行临床课程观摩,提前了解临床相关实践知识)。低年级医学生在节假日到社区基层医疗单位进行患者访谈、健康档案建立、病例搜集、患者病情检测等活动,加强了其对疾病和患者的理解,提前营造了疾病的诊治氛围,及早培养了医患沟通能力。早期临床实践将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各医学院校可根据自己的办学条件开展各种形式的早期临床实践活动,以提高医学生临床综合思维能力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

4 小结

临床实践教学是医学教育的核心环节,能够激发医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学习兴趣,培养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技能,而ESP作为临床实践教学的主要手段,需要扩大其规模、数量、应用场所及应用范围,需要医学院校、教育管理机构及政府财政等多个部门联合建立水平高、质量优的临床实践基地,从而更好地提高医学教学质量和医学生临床基本技能,促进医学教育的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提高。

篇2

[关键词] 地方医学院校;临床实践;教学改革;体会

[中图分类号] R19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8-155-03

医学临床实践教学是高等医学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临床实践是医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从医学生向临床医务工作者过渡的一个重要时期,是培养学生将理论、临床实际操作能力及临床思维结合为一体的一个特殊阶段,是培养医学生高尚职业素养和良好职业习惯的重要阶段,所以,保证临床实习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1]。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医院担负着繁重的医疗、科研和教学任务,对临床教学重视不够,临床实习阶段的医学生又面临考研或就业压力,经常使得教与学不能很好地配合。随着社会发展对医学人才需求也发生变化,地方医学院校特别是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的医学院校,人才培养必须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培养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医学专门人才,我校对临床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进行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以下是我们在临床实践教学中采取的一些措施和心得体会。

1 影响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的相关因素

1.1 我国现行教育体制还不够完善,尚存在弊端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制约,如从小学开始一直采取灌输式教学,总以考试和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标准的应试教育,加上地方院校相对落后的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或削弱,严重影响了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这也影响到教师和学生双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2]。

1.2 偏重理论、轻实践能力培养

课程体系设计不合理,导致理论学时过多,临床实践学时偏少。近年来,各地医学院校每年扩招,医学毕业生逐年递增,条件较好的大型医院对医学本科毕业生的需求甚微,医学生就业难,加上医院对临床实践教学管理不严,所以不少学生选择考研,对临床实习不够重视,导致“三基”中严重缺乏“临床基本技能”[3]。

1.3 医学生不能主动处理好临床生产实习与考研、就业深造之间的矛盾

由于近年就业压力增大,一大部分医学生选择考研深造,忽视临床实习。另外一部分医学毕业生为了找到较好的就业岗位,在临床实习阶段他们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参加人才交流会,联系工作单位面试等,无暇顾及临床实习,使临床实习质量严重下降。另外,当今不够和谐的医患关系、复杂的医疗规章制度等,使一些医学生们感到迷惘,出现学习退缩。

1.4 学生缺乏吃苦耐劳、刻苦钻研精神

现在的大学生都是80后或90后,且大多是独生子女,缺乏作为一个好的临床大夫应有的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精神。对繁杂的临床实习兴趣不浓,对临床实习不够主动、积极,不情愿多与患者接触等也是比较常见的现象。

1.5 带教老师问题

部分临床实习带教老师由于工作繁忙或责任心不强,或老师带教能力不强导致临床教学质量不高。

2 临床实践教学采取的措施和体会

2.1 进一步明确地方医学院校办学定位,注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

我校地处少数民族边疆地区,近年,进一步明确了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和“面向基层,服务大众”的办学定位,特别注重培养实践能力较强的实用型医学人才,满足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因此,始终把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放在最重要位置。

2.2 加强临床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强化临床基本技能训练

我们建成了功能齐全的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平台,构建从理论模拟教学动物实验强化模拟训练人体的一体化临床实验教学体系,规范了实验教学流程和过程,注重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加强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训练。实践证明,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的模拟临床实践教学平台,在高仿真的模拟工作环境下进行学习和训练可提高临床实践教学效果,有效地解决目前临床基本技能训练相对不够的问题,与临床实践教学基地“床旁教学”紧密结合,很好地解决了临床实践教学中病种不够全、临床实践操作机会不足等问题。同时,通过多种手段模拟临床实际工作环境,促进了医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提高了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注意临床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医学生既要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又要学会如何分析和思维。一名优秀医生必须有好的临床思维能力,医学生从临床见习阶段起就务必开始培养良好的临床思维,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医学生向临床医生角色的转化和临床实践能力的提升。当代的医学教学已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学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尤其在临床实习阶段,在临床实践前,医学生已在学校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因此,如何诱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非常重要[4]。在教学方式上,我们可以采用诱导式、问题启发式、互动式等不同的教学方式来代替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通过一些临床典型病例(最好是学生主管的患者),诱导学生运用解剖、病理生理、诊断学的相关知识,综合分析患者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培养医学生医学思维方法及其对临床工作的兴趣。

2.4 加强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律法规教育,培养医学生勤奋钻研精神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医疗市场也发生了许多根本性的变化,由于医疗知识、产品和技术的商品化,患者及家属对医院、医生以及整个诊治过程的选择有了更多的自,患者及家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给临床教学和医疗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在利益的驱使下,部分医务人员的行为突破了医疗职业道德底线,夸大某些药品的疗效,为拿回扣而乱开昂贵检查、药品,态度生冷,这些行为严重扰乱了医疗秩序,败坏了医德医风。这些现象的存在,使得部分患者对医务人员的正确处理也持有怀疑态度,甚至提出一些不合理要求,导致医患关系不和谐,本来一些合理的检查或治疗被遭拒绝,有碍于患者病情的及时诊治[5]。临床实践阶段是医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过渡期,也是医学职业道德初步形成期,务必注重对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养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品德。所以,我们在医学生中开展了社会主义的良心、爱心教育,使广大医学生铭记作为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和强烈的责任心,不断提高学生的医德境界、道德责任职业荣誉感,正确处理各种诊治措施与经济利益的利害关系,尽职尽责地在本职岗位上履行医学生的誓言和职业的承诺。

现今的医学生一直处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对“吃苦”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和心理准备。在家里父母宠爱娇惯,生活自立能力相对差,怕苦怕累怕脏,到医院实习后对带教老师分配的工作任务也是挑肥拣瘦,缺乏作为一名合格医生对社会应该担当的责任。古语“医本活人,学之不精,反为夭折”对医学生学习目的做了很好的阐述,作为地方高等医学院校,我们一直倡导医学生从刻苦学习做起,要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明确的学习动机,同时要热爱专业,培养强烈的求知欲。增强医学生为医学事业的献身精神和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的高尚医德,比长期的医学知识灌输更为重要。

2.5 在临床实践教学中提高医患沟通能力

医患沟通是减轻患者身心痛苦,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需要,是促进医患间相互理解,提高治疗效果的需要,同时也是临床教学工作的需要。处于临床实习阶段的医学生在医院里既是学生,也是医生,如何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引导、培养医学生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是一项刻不容缓的课题。通过良好的医患沟通,临床医学生能更加全面地了解患者的需求,不断提高临床诊断的正确率和临床治疗效果,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也更足,能够更好地配合医生完成整个诊疗过程[6]。在临床实习中,我们要求医学实习生注意语言交流的知识性、灵活性、通俗性和亲切感;注重交谈的方式和技巧,提倡学会使用身体语言来与患者沟通,并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特点以及不同的病情,培养临床医学生去注意患者面部表情、身体的姿势等来判断患者的需求,了解患者的心理,采取适宜的交流方式。给予患者亲切的目光,关爱的触摸,让患者有被尊重和安全感。很多医疗纠纷都起源于医患的沟通不够,这是医学生必须熟知的,所以掌握好医患沟通这门艺术不仅对患者病情有益,对医生也是一种很好的保护。

2.6 增强带教老师的责任心,加强督导

临床实践的带教老师同时要承担十分繁重的临床科研工作任务和日常工作。有部分老师把实习医生当成工作中的主要帮手,对学生临床技能培养偏少,反指派实习生做大量事务性工作,一方面耽误了医学生的学习时间,另一方面也引起医学生对临床实习的积极性下降。因此,增强带教老师的责任心是提高临床实习质量的重要一环。作为带教老师务必把自己的一言一行,以良好的医德医风和高尚的情操来体现,言传身教,为实习医生树立人民教师和医务工作者的良好形象。近期,我们临床带教老师加强了督查,使这一情况得到改善[7]。

目前,地方医学院校临床实践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和缺陷,但这类问题可以通过有效的机制予以解决。如何进一步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仍需在临床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 潘朝杰.构建高等医学教育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J].佳木斯医学院学报,2012(5):141-142.

[2] 邹湘才.医学生见习阶段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探讨[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2):315-317.

[3] 王国利,韩松,尚德志,等.地方医学院校临床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7):21-22.

[4] 姚越峰,李宝英,王华好.提高医学实习教学质量的心得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7):257-258.

[5] 廖生武.弘扬医师职业精神对培育实习医学生医德素养的几点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1):151-153.

[6] 罗飞,张泽华,侯天勇.加强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提高临床实践教学质量[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7):901-902.

篇3

[关键词] 高等医学临床实践教学考核;量化式三级目标考核法;实践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7(b)-111-02

Higher medical colleges clinical practice assessment methods of teaching practice and research

GAO Xiu-wen1, LUO Qing-dong2,LIU Jin-yu1,WANGYan-xia1

(1.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qihar Medical College, Qiqihar 161006,China;2.The Medical College of Qiqihar, Qiqihar 161042,China )

[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students,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medical students constructed a three-dimensional framework and practical hands-thinking ability, we have higher medical clinical practice teaching methods for assess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and basic clinical knowledge, the graduates production practice, graduated from trinity in three stages, built a new clinical practice evalu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three goals, and in 2002 the medical students in clinical medicine and research for the application and achieved satisfactory results.

[Key words] Clinical practice teaching in higher medical examination;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three goals;Practice and research

为尽快与国内、国际先进的医学实践考核模式接轨,达到“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不断建立和加强医学生的临床思维,我们以注重动手能力、强化诊疗意识为出发点,从多角度、多方位整体构建了临床实践教学考核新方法――量化式三级目标考核法,通过在临床实践教学考核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2000~2002级医本临床医学专业学生。

1.2方法

将2000级(45名)、2001级(53名)医本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作为对照组;2002级医本临床医学专业45名学生作为实验组,对两组的临床综合实践考核成绩、就业、考研、问卷调查四方面作为评价指标,观察量化式三级目标考核法对医学生临床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影响。

1.3过程

1.3.1 培训①考官和学生的培训:使其充分掌握各阶段的考核目标、指标、形式、内容、标准和具体要求。②标准化病人筛选和培训:在实践毕业考试前3~4周筛选内、外、妇产、儿科的标准化病人,并选配优秀带教教师对其进行系统培训,使其能够很好为学生模拟出真实的诊疗场景,并具备协助主考教师评价学生的能力。

1.3.2 考核过程

1.3.2.1 临床基础知识阶段考核(量化式一级目标考核)。①目标:熟悉临床诊疗过程;锻炼与病人沟通和交流的技巧;掌握体格检查的方法、步骤和重要性;为进入临床实习奠定坚实基础。②形式:模拟病人考核。③内容:体格检查。④考核方法:试卷分一、二、三卷,考生现场随机抽取任意一卷进行考核,时间为20 min;每组由2名考官主考,取其平均值作为最后成绩。

1.3.2.2毕业生产实习阶段出科考核(量化式二级目标考核)。①目标: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和学习态度;熟练掌握诊疗过程,具备临床诊断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熟练掌握与病人及家属沟通交流技巧; 熟练掌握问诊、查体技巧;熟练完成病历书写、答辩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熟练完成医嘱、处方以及辅助检查项目、技能操作;能够作出正确诊断及鉴别诊断;较好掌握疾病相关理论知识,做到医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建立超前的诊疗意识,能够为病人作出医疗预算;具备科研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②形式:实际病人考核。③内容:单科工作能力测试,包括平时表现、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医嘱、处方、病历书写、病历答辩、辅助检查、技能操作、理论知识、诊疗预算。④考核方法:共分三大轮四大科,包括内、外、妇产和儿科;妇产、儿科轮次学生同时需考核妇产和儿科两科。

1.3.2.3毕业阶段毕业实践考核(量化式三级目标考核)。①目标: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和敬业精神、较强的临床诊断思维和交流沟通能力;具备较强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能够熟练独立完成新病人的入院处理、病历书写、辅助检查和技能操作、诊断、治疗;具备群体健康预防和指导,以及医疗/效益成本的预算;具备较强的信息管理、批判性思维、研究意识和发展潜力。②形式:客观结构化考试(OSCE)与标准化病人(SP)结合模式。③内容:临床综合能力测试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病例分析(口试)、辅助检查(笔试)、操作技能。④考核方法:内、外、妇产和儿科中考生随机抽取其中一科参加考试;考核病例、辅助检查及技能项目在考试现场随机抽取。

2结果

2.1 2000~2002级医学生临床综合实践能力考核结果统计与分析

总成绩均为100分,其中≥90分为优秀,<90分、≥80分为良好,<80分、≥60分为及格,<60分为不及格。统计结果见表1。

结果分析:对三组的成绩进行H检验,Hc=45.905,P

2.2 2000~2002级医学生就业、考研结果统计与分析

结果分析:三组资料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P

2.3 问卷调查反馈结果统计分析

通过对25名临床带教教师的问卷调查反馈,完全认同率在80%以上,完全否认率为0,说明量化式三级目标考核法适应了当代高等医学发展的需要;通过对2002级医本临床医学专业45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反馈,完全认同率在75%以上,完全否认率为0,是培养和建立医学生临床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一条新途径。

3讨论

从上述统计结果分析看,实验组在临床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均优于应用以往考核方法的对照组,较好改变了以往考核标准偏低、形式简单、内容缺乏广度和深度的弱点,使临床实践教学考核形成了新标准和体系,缩短了与GMER的差距,取得了显著效果。

检体实践技能考核是医学生进入临床学习阶段的首次临床基本技能测试,此时期学生量大,接触和了解临床技能知识相对较少,处于理论向实践能力转化的初期,量化式三级目标考核法采取了模拟病人考核方法,更加注重体格检查的规范性和科学性,量化考核指标,避免了以往考核欠缺整体观念、生搬硬套教材的弱点,为较好培养和建立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为顺利进入毕业生产实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出科考核是医学生临床思维形成、实践能力培养和建立的关键时期,也是临床实践教学考核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该阶段量化式三级目标考核法设置的单科考点最为丰富,考核内容涵盖量最大,采用了实际病人考核方法。因为该时期学生分散到多个二级学科,每个科室一般只承担2~4名考生,且体格检查项目的考核重点为专科检查,做好病种和病人选择后很容易完成出科考试项目。既能够真实反映学生在临床实习中的状态和效果,也能很好促进和提高了医学生的临床思辨、实践动手和与病人沟通能力,较好促进了医学生向合格医生的转化。

毕业实践考核是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临床综合思辨能力的考核,也是对医学教育成功与否的验证。因此,量化式三级目标考核法的考核目标设定更加丰富和开放,采用了国际推行的OSCE和SP相结合的方法,OSCE避免了传统考试的偶然性和变异性,减少了主观性。由于其众多的考试内容,使评价遍及教育目标分类学所包括的认知、情感和精神运动三个领域,充分发挥了考试的功能,而SP考试法是将一些经过训练,旨在恒定、逼真地复制临床情况和非医学专业人员具有了模拟病人、考核者和指导者的职能。这两种方法结合既解决了学生数量过多,病人不易配合的难题,又实现了开放式思维的考核,达到了锻炼临床思辩能力和考核客观性的双重目的,为培养合格临床医生把住了最后一关。

综上所述,量化式三级目标考核法在医学生临床学习的各阶段考核中,从内容、形式、目标和指标上均进行了重新构建,使其更具有了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前瞻性,对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实际动手能力、科研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临床实践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促进和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肇达,周同甫.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医学教育出版社,2002.5.

[2]林萍.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应具备技能的调查与思考[J].医学教育,2001,4:5-6.

[3]文历阳.21世纪医学科学和医学教育发展趋势[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2:1-2.

[4]杨世昌,李恒芬,张迎黎,等.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的应用[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6,12(2): 综述.

[5]沈诒成.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5(2):24-25.

[6]万学红,邓洪.欧洲医学教育学会教育指南[S].四川大学医学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2002.

[7]孙宝志,金魁和.高等医学教育现代考试方法[M]. 沈阳:辽宁科学出版社,1996.

[8]于晓松.孙宝志对医学生临床综合能力评价的初步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2:9-17.

篇4

1 转变教育观念,充分理解工学结合内涵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课堂及学校为中心,难于培养医学生的优秀实用技能,因此我们必须确保工学结合之教学理念,学以致用的办学思想,必须与医院建立合作关系,了解医院的实际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具体应本文由收集整理做到教学与医院的工作环境紧密结合,技能训练的目标和毕业以后的工作岗位密切相连,确立同医院岗位类似的教学工作环境。必须参照以后在医院的工作岗位,制定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使教学内容同以后在医院的工作任务紧密衔接,根据以后在医院的工作岗位和工作需求选择与之适应的专业课教学内容。学校同医院人力资源结合,让医院业务骨干丰富的临床经验同学校老师过硬的理论知识紧密结合,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医院的医疗、保健、防疫资源同学校的教学、培训资源相互结合,发挥学校优势大力为医院培养临床工作人才,为医院科研发展提供仪器、设备,让医院深刻体会到与学校工学结合有实实在在的益处,能促进医院的发展和业务能力的提升。

2 制定工学结合的教学汁划,突出临床技能的培养

传统的的教学特别强调理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一味要求医学生对书本知识点的把握,以满足应试教育的需求,肯定会导致一部分医学生到乡镇卫生院和社区不能适应由医学生到临床医生角色的转变,不能把所学知识转化成临床能力,因此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增加临床技能教学,要求临床实践技能教学安排要与理论教学同样受重视。必须强化临床技能课程,加大医学生到医院见习的力度。要分阶段确定和落实临床实践教学目标,还要定期和不定期地实施临床实践技能教学检查,评价完成情况。要早期接触临床,将理论学习与医院实际工作过程密切结合,把培养学生的临床能力放在突出位置。

3 构建相对独立的实践实训课程体系,以突出实践教学

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中实践实训教学课时计划分配教少,实践实训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实训课以演示性、验证性课程为主的弊端。成立实验教学管理中心,临床实训课程整合成为内科和外科综合临床实践技能课程,另外,学生实习前除了要对临床实践技能进行强化训练以外,并且增加了常用的治疗技术训练,整合以后的内、外科实验训练课程减少了演示性、验证性实验,相应地增加了综合性实验内容和临床实践技能培训项目。临床实践技能培训课程的考核,分别实施实习前结业考核和毕业考试科目考试,考试方法比照国家助理执业资格考核标准实施,内、外科毕业实践技能考试考核按30%计入毕业考试总成绩。这样就使得实践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既是相对的独立又相互联系紧密,突出了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的训练和培养。

4 建立专兼结合、专业素质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学校教师在圆满完成教学计划中起的关键作用,驱动具有较高教学能力和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建设,是持续办好高职高专医学教育的前提条件和必要保证。按照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根据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一方面聘请教学医院执业经验丰富的医生担任兼职教师,并参加专业建设,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医院资源,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实现学校和医院双赢。随着专业的发展,教师队伍必然逐渐扩大,一些年轻教师必将充实临床专业教

师,他们有教学热情和工作精力,但缺乏一线临床实践工作经验,由此,学校必须要求临床专业教师拥有一定的实践技能,与教学医院共同制订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学校可组织和要求教师在暑期或不定期到教学医院从事一线临床工作或者学习,使他们更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新方法,积累临床经验。还必须对临床医学专业新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培养,实施临床技能操作的规范化培训,并引进一些专业术拔尖人才充实到临床医学教师队伍中,逐步建立起一支素质强、水平高、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5 编写出一些案例版的校本教材,以加强专业课教材建设

以临床岗位的需求为目标,以实践实训教学内容为依据,与有关出版社及医学院校合作,编写适合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的案例版教材。在严格执行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加强临床医学专业的教材的编写,并将具体的实践操作要点落到实处,如诊断学这门专业实践技能课,就是结合学校、医院实际设施,编制出相应的临床技能操作教材,要求医学生亲自动手,熟悉每一个具体的操作步骤,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教、学、做一体化,提升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操作水平。

6 工学结合应注意的问题

(1)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应成为工学结合的主导,卫生行业成为工学结合的主体,现在的工学结合基本上是学校自己的行为,学校成本高,效率低。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要采取鼓励、引导政策,使相关部门和行业之间在工学结合方面形成联动。学校要找准卫生行业需求,迎其所好,才可能一拍即合。

(2)完善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目前学校与医院工学结合的机制是学校和医院同意,一般缺乏法律的约束,特别是一些学校急于寻求工学结合项目,医院的积极性不高,学校为了签署合作协议,往往以牺牲自己的利益而适应医院,当学校和医学生的权益受到侵害,学校往往陷入被动,学校应高度重视,必须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再则,医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医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是有严格的管理考评制度的,而在医院顶岗实习期间,医院方面经常只是考评医学生能不能为医院和临床科室产生经济效益,并不关心对医学生教学的考核和医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大多认为教学主要是学校的事。因此,确定校院双方责任及其义务显就得相当重要。

篇5

1加强与医院的合作教学。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要想开展临床实践教学法必须有临床教学基地。我校主要与鲁东南最大的三甲医院临沂市人民医院开展合作临床教学,教师在临床,教学在临床,临床在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请来医院的专家授课,参加医院外聘教授廖松林、周小鸽等国内知名病理专家的讲座,大大拓宽了学生视野和提高了教学层次。

2教学程序和方法改革。按照病理科的工作流程,我们把病理教学分为巨检室、技术室、诊断室和免疫组化教学四个步骤。巨检室教学:关键是调动学生用眼睛观察器官的能力,学生面对的是真实具体的人体器官,不需要死记硬背病理变化的“肉眼观”,自然而然的记忆并且理解好“肉眼观”。技术室教学:教师带领学生理解切片制作流程,特别是注意石蜡切面问题和石蜡切片的染色问题,为最重要的“镜下观”学习打好基础。诊断室教学:临沂市人民医院病理科拥有多目显微镜和与之相连的大屏幕电视及投影设备,教师和医师可同步带领学生一起观察病理切片,进行预诊训练,掌握好病理教学中的重中之重——“镜下观”。免疫组化教学:最近二十年免疫组化在病理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临床教学可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的免疫组化试剂和免疫组化阳性指标意义。

3学生考试方式转变。病理临床实践教学法测试重点是知识的临床运用,由教研室收集、制作临床典型切片作为考试材料,学生随机抽取切片现场阅片,并简要回答抽取切片的初步病理诊断、此种疾病的“肉眼观”和“镜下观”特点。这实际上与传统考查方式“背道而驰”,是以测试学生临床病理应用来反馈他们所掌握的病理学理论知识,是一种更高能力的测试,这种方式也为医学生以后的临床工作起到了引导和铺垫作用。

病理学临床实践教学法的效果

1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6%的学生对临床实践教学法比较满意,希望继续运用此种教学方法。

2考试成绩比较:(1)对象。我校2009级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1、2班共100人,其年龄、性别分布和入学成绩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2)方法。2组同时开设病理学课程,所有学生均由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授课,教材均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高职统编教材《病理学》第五版。1班50名学生为实验组,运用临床实践教学法教学;2班50名学生为对照组,运用传统教学法教学;(3)结果。表1数据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1),说明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实验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

病理学临床实践教学法的体会

1教学融入临床。临床实践教学法最大特点是面向临床,融入临床,在临床教学,在临床学习,丰富了病理学教学内容、手段及方法。

2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模式,临床实践教学法在一线临床教学,教学直观、生动和真实,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趣味性,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6

外科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外科学学科在临床医学生毕业学年的教学模式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对毕业学年外科学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模式改革实践、注重教学导向等措施促进医学生完成临床医学本科阶段毕业学年外科学学科的学习,以期对存在问题加以改进。

【关键词】

临床医学;本科毕业学年;外科学;教学模式;问题与改进措施

外科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临床医学学科重要的二级学科,涉及实验外科及自然学科的基础。现代外科学的研究内容不但包括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及其他外科疾病的诊断、预防及治疗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而且还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诊疗方法的改进,外科学的范畴不断在更新变化。现代外科学体系庞大,不管在深度还是在广度均迅速发展,任何一个外科医生都不能再掌握外科学的全部知识和技能了[1]。如上所述,近年来随着外科学理论与技术的飞速发展,外科学不断呈现专业化分科,学习外科学基本理论和技能对于每一位有志于做外科医生的临床医学生至关重要。然而,临床医学生由于越来越大的就业及研究生入学考试等压力,外科学课程在毕业学年的学习,特别是实践环节的学习更容易被医学生所忽视甚至放弃,这对于毕业后或研究生住院医师临床工作中的临床业务训练及思维均可产生明显影响。因此,本文针对临床医学毕业学年外科学教学模式存在的诸多问题及改进措施予以探讨。

1存在的问题

1.1外科学教学体系不完善

大部分医学院校多重视外科学的理论教学,而轻临床实践带教,在外科实践中未带给医学生应该获得的学科知识。外科学是医学院校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阶段必修学科,通常从第3学年下学期开始学习,整个学科学习时长基本达3个学期。在临床医学本科教学的第3、4学年,外科学理论得到了良好的讲述,能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系统理论认识和训练。在临床医学本科的第5学年,即毕业学年,临床实习即开始,本科生开始在医学院或综合大学附属医院等各级医院开始接受以临床医生带教的临床实践为主的学习模式。通常教学医院在外科学理论讲授中有较系统的教学计划,投入良好教学经验的教师教授外科学学科理论。然而,在临床实践学习过程中,多数教学医院未建立将理论与临床实践良好衔接的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外科学教学队伍;因临床工作繁重,也不能抽调专职带教老师讲述日常外科实践中遇到的理论知识,导致没有专业师资研究具有外科学的特色教学,更做不到对临床外科学基础理论、临床诊治的系统教育和对外科疾病相关知识的全面教学。

1.2临床医学生毕业学年从临床实践中获得外科学知识的重要性被忽视

外科学为多数三级甲等医院的发展重点,多数大型教学医院已达到以系统或器官为依据的外科分科,如泌尿外科、乳腺外科、肝胆胰腺外科、血管外科等外科专科,外科学的发展及细化分科对于临床医学本科生对外科学整体的认识无疑具有强大的冲击力[1]。本科外科学教学以讲述外科学基本理论和训练外科基本技能为目的。临床医学生在毕业学年,虽已完成外科学等学科的理论学习,并通过外科学基础实验课初步得到了外科操作技术和技能的认识和培训,但多数学生对外科疾病并无立体的认识,也对外科疾病的诊治如手术原则等无清晰的概念。医学生进入外科系统各科室后不知从何开始学习和开展实践工作。相对于内科学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外科学对基础理论的掌握及临床操作能力通常要求更高,学习强度也更大。临床医学生在毕业学年面临毕业后的找工作、研究生入学考试等压力,甚至在外科等学科系统实践过程中脱离临床,放弃临床实践,从新开始毕业学年前的理论学习。

2改进措施

2.1制定符合毕业学年医学生学习需求和规律的教学体系

临床医学生并没有专门为其设计的实践学习及培训过程,目前的外科学临床环节也没有固定而有效的教学体系。随着规范化培训制度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临床实践带教教学较前有所好转,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临床医学本科生的临床实践积极性。通过,对临床医学本科生进行采访调查,普遍反映外科学课时压缩,教学内容节奏过快。因此,制定合适的教学进度方案,充分讲述外科学理论知识,将对医学生毕业学年掌握外科临床实践能力奠定良好基础。外科学实验课作为临床医学生的一门重要实验课程,通过良好教学可提高临床医学生的外科临床实践能力。但临床实习的医学生普遍反映外科学实验课课时安排过早,当开始临床实践时实验内容已经生疏。目前,多数医学院校外科学实验课与理论课程同步进行,虽然在校期间理论与实践进行联系有利了外科学学习,但是外科学实践更像是一门连接外科理论与临床实践的一门课程。如安排学时在毕业学年,可能更有利于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外科学知识。重视临床外科实践能带医学生的不止是外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带给他们良好的外科临床思维,这些可以使医学生对外科学知识的认识更立体化,更容易达到对知识的长期记忆[2]。

2.2加强教辅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对毕业学年临床医学生的观察、沟通及采访,发现其普遍心理是怕临床实践占用了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复习时间,而且临床见习无专业指导老师,实习带教老师教学辅导欠佳。因此,构建良好临床教学模式,提升教学人员传授外科学理论技能和培训考试经验,能增加医学生在实习工作中获得外科学知识达到临床工作能力和研究生入学水平的信心。目前,多数教学医院的中青年带教老师多数参加过研究生入学考试,为硕士以上学位获得者,有丰富的学科学习经历,有严谨的学科思维模式,有找工作及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经历,对本科生的外科学培养有良好的经验和针对性。选拔具有优秀素质、德才兼备的临床带教老师,建立结构合理、团结一致的临床外科学教学队伍可将外科学理论与临床实践进行良好衔接,为临床医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对提升外科学教学水平,使医学生获取临床实践中遇到的外科学理论知识均有益处。发展外科学优秀带教师资,开展特色的外科学实践教学,建立对临床医学生知识水平及临床实践能力负责的本科生导师制,对以后的研究生升学及工作推荐进行评估评分,将有利于系统对医学生的外科学基础理论、临床诊治实践和外科疾病相关知识进行全面教育[3]。

2.3加强外科学实验课程与临床实践精品课程建设

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的临床实习是最佳获得外科学知识的学习方式。如果能在外科学理论与临床实践学习中有良好的教学衔接,使医学生能受到良好的临床实践前教育,对提高临床实践能力,提高理论知识转化能力将有较多裨益。在医学院校尚无将实践教学编纂为教学教材的内容,没有可用的临床实践教程对医学生进行实践教学辅导,多数医学生因为无可利用的如实习手册等临床实践书目,导致在临床工作中难以掌握外科学知识重点和胜任临床实习工作。因此,建设临床实践精品课程能够帮助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掌握重要的外科学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增加在实践工作中的信心,强化理论与实践学习的结合,提高对外科学整体的学习能力。

2.4加强人文科学教育,提升医学生学习动力

医学科学是研究人类自身生命发展变化规律和个体疾病诊疗的科学。其对人类的影响力与关注度远远高于其他学科。作为培养医学专业人才的医学高等教育,除必须使学生具备牢固的医学基本知识和扎实的临床实践技能的同时,还要具有多种综合能力以及健全的人格、强烈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外科学是一门临床医学科学,是以病人为中心展开的外科科学研究与实践,多需要对病人进行有创性操作,器官切除或重建等,不仅对病人身体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病人心理也有明确的影响。因此人文素质教育对外科学实践学习环节至关重要。人文素质教育能够提升临床医学生对外科学学习的热情及动力,使学生们更积极的参与到理论和实践中,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4-5]。

综上所述,相比于内科学,外科学学习更为直观和立体,一个外科疾病,在外科理论和技能支持下很快能得到验证,获得完整的认识。在临床实践环节中学习外科学知识更为直观,更为实用,记忆也更为深刻。临床医学本科生在毕业学年如能带着问题在临床中学习外科学知识,将更能深入理解研究生入学等相关考试的思路,获得更优异的成绩;完善的教学模式及优秀的带教老师可培养临床医学本科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将对以后的外科学以至于整个医学科目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刘江波 杨延辉 邓淼 单位: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

【参考文献】

[1]陈孝平.绪论[M]//陈孝平,汪建平.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5.

[2]陈创奇,李引,何裕隆,等.加强外科学教学管理,实施规范化标准化教学[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2,2(4):196-198.

[3]张学志,凌云阳,王观发,等.情景模拟与案例教学结合在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10):1397-1399.

篇7

【关键词】临床医学;本科毕业学年;外科学;教学模式;问题与改进措施

外科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临床医学学科重要的二级学科,涉及实验外科及自然学科的基础。现代外科学的研究内容不但包括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及其他外科疾病的诊断、预防及治疗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而且还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诊疗方法的改进,外科学的范畴不断在更新变化。现代外科学体系庞大,不管在深度还是在广度均迅速发展,任何一个外科医生都不能再掌握外科学的全部知识和技能了[1]。如上所述,近年来随着外科学理论与技术的飞速发展,外科学不断呈现专业化分科,学习外科学基本理论和技能对于每一位有志于做外科医生的临床医学生至关重要。然而,临床医学生由于越来越大的就业及研究生入学考试等压力,外科学课程在毕业学年的学习,特别是实践环节的学习更容易被医学生所忽视甚至放弃,这对于毕业后或研究生住院医师临床工作中的临床业务训练及思维均可产生明显影响。因此,本文针对临床医学毕业学年外科学教学模式存在的诸多问题及改进措施予以探讨。

1 存在的问题

1.1 外科学教学体系不完善

大部分医学院校多重视外科学的理论教学,而轻临床实践带教,在外科实践中未带给医学生应该获得的学科知识。外科学是医学院校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阶段必修学科,通常从第3学年下学期开始学习,整个学科学习时长基本达3个学期。在临床医学本科教学的第3、4学年,外科学理论得到了良好的讲述,能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系统理论认识和训练。在临床医学本科的第5学年,即毕业学年,临床实习即开始,本科生开始在医学院或综合大学附属医院等各级医院开始接受以临床医生带教的临床实践为主的学习模式。通常教学医院在外科学理论讲授中有较系统的教学计划,投入良好教学经验的教师教授外科学学科理论。然而,在临床实践学习过程中,多数教学医院未建立将理论与临床实践良好衔接的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外科学教学队伍;因临床工作繁重,也不能抽调专职带教老师讲述日常外科实践中遇到的理论知识,导致没有专业师资研究具有外科学的特色教学,更做不到对临床外科学基础理论、临床诊治的系统教育和对外科疾病相关知识的全面教学。

1.2 临床医学生毕业学年从临床实践中获得外科学知识的重要性被忽视

外科学为多数三级甲等医院的发展重点,多数大型教学医院已达到以系统或器官为依据的外科分科,如泌尿外科、乳腺外科、肝胆胰腺外科、血管外科等外科专科,外科学的发展及细化分科对于临床医学本科生对外科学整体的认识无疑具有强大的冲击力[1]。本科外科学教学以讲述外科学基本理论和训练外科基本技能为目的。临床医学生在毕业学年,虽已完成外科学等学科的理论学习,并通过外科学基础实验课初步得到了外科操作技术和技能的认识和培训,但多数学生对外科疾病并无立体的认识,也对外科疾病的诊治如手术原则等无清晰的概念。医学生进入外科系统各科室后不知从何开始学习和开展实践工作。相对于内科学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外科学对基础理论的掌握及临床操作能力通常要求更高,学习强度也更大。临床医学生在毕业学年面临毕业后的找工作、研究生入学考试等压力,甚至在外科等学科系统实践过程中脱离临床,放弃临床实践,从新开始毕业学年前的理论学习。

2 改进措施

2.1 制定符合毕业学年医学生学习需求和规律的教学体系

临床医学生并没有专门为其设计的实践学习及培训过程,目前的外科学临床环节也没有固定而有效的教学体系。随着规范化培训制度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临床实践带教教学较前有所好转,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临床医学本科生的临床实践积极性。通过,对临床医学本科生进行采访调查,普遍反映外科学课时压缩,教学内容节奏过快。因此,制定合适的教学进度方案,充分讲述外科学理论知识,将对医学生毕业学年掌握外科临床实践能力奠定良好基础。外科学实验课作为临床医学生的一门重要实验课程,通过良好教学可提高临床医学生的外科临床实践能力。但临床实习的医学生普遍反映外科学实验课课时安排过早,当开始临床实践时实验内容已经生疏。目前,多数医学院校外科学实验课与理论课程同步进行,虽然在校期间理论与实践进行联系有利了外科学学习,但是外科学实践更像是一门连接外科理论与临床实践的一门课程。如安排学时在毕业学年,可能更有利于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外科学知识。重视临床外科实践能带医学生的不止是外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带给他们良好的外科临床思维,这些可以使医学生对外科学知识的认识更立体化,更容易达到对知识的长期记忆[2]。

2.2 加强教辅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对毕业学年临床医学生的观察、沟通及采访,发现其普遍心理是怕临床实践占用了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复习时间,而且临床见习无专业指导老师,实习带教老师教学辅导欠佳。因此,构建良好临床教学模式,提升教学人员传授外科学理论技能和培训考试经验,能增加医学生在实习工作中获得外科学知识达到临床工作能力和研究生入学水平的信心。目前,多数教学医院的中青年带教老师多数参加过研究生入学考试,为硕士以上学位获得者,有丰富的学科学习经历,有严谨的学科思维模式,有找工作及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经历,对本科生的外科学培养有良好的经验和针对性。选拔具有优秀素质、德才兼备的临床带教老师,建立结构合理、团结一致的临床外科学教学队伍可将外科学理论与临床实践进行良好衔接,为临床医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对提升外科学教学水平,使医学生获取临床实践中遇到的外科学理论知识均有益处。发展外科学优秀带教师资,开展特色的外科学实践教学,建立对临床医学生知识水平及临床实践能力负责的本科生导师制,对以后的研究生升学及工作推荐进行评估评分,将有利于系统对医学生的外科学基础理论、临床诊治实践和外科疾病相关知识进行全面教育[3]。

2.3 加强外科学实验课程与临床实践精品课程建设

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的临床实习是最佳获得外科学知识的学习方式。如果能在外科学理论与临床实践学习中有良好的教学衔接,使医学生能受到良好的临床实践前教育,对提高临床实践能力,提高理论知识转化能力将有较多裨益。在医学院校尚无将实践教学编纂为教学教材的内容,没有可用的临床实践教程对医学生进行实践教学辅导,多数医学生因为无可利用的如实习手册等临床实践书目,导致在临床工作中难以掌握外科学知识重点和胜任临床实习工作。因此,建设临床实践精品课程能够帮助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掌握重要的外科学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增加在实践工作中的信心,强化理论与实践学习的结合,提高对外科学整体的学习能力。

2.4 加强人文科学教育,提升医学生学习动力

医学科学是研究人类自身生命发展变化规律和个体疾病诊疗的科学。其对人类的影响力与关注度远远高于其他学科。作为培养医学专业人才的医学高等教育,除必须使学生具备牢固的医学基本知识和扎实的临床实践技能的同时, 还要具有多种综合能力以及健全的人格、强烈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外科学是一门临床医学科学,是以病人为中心展开的外科科学研究与实践,多需要对病人进行有创性操作,器官切除或重建等,不仅对病人身体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病人心理也有明确的影响。因此人文素质教育对外科学实践学习环节至关重要。人文素质教育能够提升临床医学生对外科学学习的热情及动力,使学生们更积极的参与到理论和实践中,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4-5]。

综上所述,相比于内科学,外科学学习更为直观和立体,一个外科疾病,在外科理论和技能支持下很快能得到验证,获得完整的认识。在临床实践环节中学习外科学知识更为直观,更为实用,记忆也更为深刻。临床医学本科生在毕业学年如能带着问题在临床中学习外科学知识,将更能深入理解研究生入学等相关考试的思路,获得更优异的成绩;完善的教学模式及优秀的带教老师可培养临床医学本科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将对以后的外科学以至于整个医学科目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孝平.绪论[M]//陈孝平,汪建平.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5.

[2]陈创奇,李引,何裕隆,等.加强外科学教学管理,实施规范化标准化教学[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2,2(4):196-198.

[3]张学志,凌云阳,王观发,等.情景模拟与案例教学结合在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10):1397-1399.

篇8

关键词:临床医学;实践;管理

1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制定符合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

临床医学教学离不开课本的基础知识,更离不开实习课程的实践。因此,教学医院应转变传统偏重理论知识学习的教学观念,制定符合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一方面,教学医院可以积极主动编写教材,将更多的临床实例和案件加入到课本当中,扩展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思考。另一方面,应根据时代变化不断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战略计划。教学医院应将临床理论知识学习、实践教学课程、模拟临床教学等都纳入课程体系当中,使得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践行所学理论[1]。

2完善实践教学体制,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中心

很多教学医院并不具备完善的实践教学体制,导致实践教学的内容单一、缺乏专业性。因此,应完善实践教学体制,以培养实习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中心。首先,教学医院应根据实习生的不同年级设立有关临床技能的实践课程,利用临床教学模型让学生提前适应临床护理和救治。通过此种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此外,教学医院必须重视学生的实习实践,以将实习课程落到实处。教学医院可以通过调查学生的复习时间和考研时间,将实习时间错开到学生时间比较充裕的学期,以免阻碍临床实习的落实。

3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保证实践教学的课程质量

教师是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关键,临床医学的实践教学和精细管理情况与教师的教学水平密切相关。因此,教学医院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保证实践教学的课程质量。医院可以定期聘请权威医疗机构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对教师进行指导和培训,以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临床实践能力。除此之外,医院可以实行小组学习制度,将实习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一组由一名教师负责,保证小组内成员的实践问题解答。不同小组的教师可以定期集体研讨和备课,以此调动教师群体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从而保证实践教学的课程质量[2]。

4建立合理的考评制度,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评

临床医学的实践教学不仅要注重推动实践课程的运行,还要根据实习学生学习后的实践水平不断进行调整和改变,以贯彻精细管理的宗旨。因此,医院建立合理的考评制度,实现对实习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果进行考评。比如,医院可以采取理论知识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制度。同时,可以采取周考、月考、学期考等考试形式对实习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了解,考评方法可以利用理论笔试、床边口试、临件的处理等模式。通过考评医院可以按照实践能力的掌握情况将实习生分为不同的等级,可以对等级低的实习学生采取加课形式,以切实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5建立教学质量监督体制,以推动实践教学的稳步进行

为提高临床医学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教学医院应采取精细化管理模式,建立教学质量监督体制,以推动实践教学的稳步进行。医院可以聘请临床实践教学丰富、热爱医疗事业、身体状况良好的退休教授,组成教学质量评估团队[3]。该团队可以对医院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内容进行质量监督,及时提出建设性建议和意见。通过该监督体制的运行,教师可以根据评估团队的意见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最终实现临床医学实践教学的精细化管理。

篇9

一、医学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合格的医学人才需要长期的培养,而其中临床实习的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临床实习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即临床思维和临床基本技能的培养,完成由实习医师向临床医师的转变。在我国目前的五年制医学教育中,医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已经学习了一系列的基础知识,如解剖、生理、诊断、内科、外科等,初步了解了一些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然而,真正进入临床实习后,会发现临床和理论是有差别的,即使是最常见的疾病,在对患者的查体、病史的采集、与患者的交流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如问诊时重点不突出,忽略一些有意义的阴性症状,以致采集的病史不完整,对诊断和鉴别诊断不能提供支持。医学生不能对病史和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分析,更谈不上制定治疗方案。在日常的教学查房时,实习医师也暴露出了对患者病史不了解、对目前存在问题的归纳不够准确等问题。在临床操作方面,大多医学生的动手能力需进一步提高,在体格检查、无菌操作、外科消毒、清创缝合等基本操作方面需要加强。这就需要我们在临床实习教学中重视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临床思维及临床技能的训练,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实习质量。

能力是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素质,是直接影响活动成效与能否顺利完成某种活动任务相联系的个性心理特征,临床实践能力自然就是与顺利完成临床实践活动相联系的个性心理特征。在大多数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印象中,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就是培养临床动手能力,而对医学生临床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的重视不够。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包括两个方面,即临床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临床操作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动手能力,主要包括学生书写常规医疗文件、参加手术及各类医疗技术操作等,可以通过不断的练习去提高其熟练程度和水平,是易于评估的一种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则是实践能力的深层表现,是通过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进行分析、综合、鉴别诊断,从而做出诊断、制定治疗措施的思维过程。这是医学生认识疾病的过程,也是作为临床医师所必备的能力。医学生通过问诊、查体和必要的辅助检查,通过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的分析,经过思考和判断后得出初步的诊断,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观察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从中进一步验证原来的诊断。临床医学就是在对疾病的反复重复中加深对病症的认识,找出其中的规律用来指导临床实践,临床思维能力也是在理论和实践的反复转换中培养出来的。所以,临床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是通过临床实践获得的,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师就必须培养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不仅要培养动手能力,更要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二、我国五年制医学生在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时期是临床教学阶段,包括临床见习及临床实习等。然而,现阶段的医疗环境极其严峻,医患矛盾的加深、医疗工作的繁重等使得临床医师疲于应对,教学与医疗工作之间的矛盾突显,使得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得不到落实,原因如下:

1.临床教师对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教学积极性不高

在目前我们的教育体制中,临床一线医生承担着临床教学的任务,这些临床医师的临床医疗工作本来就很繁重,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备课和准备教学内容,导致大多临床实习课都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另外,相当一部分临床医生的教学意识不强,认为医生的工作重点就应该是医疗,教学跟自己关系不大,甚至认为教学只是领导派下来的任务,有了这种想法,临床教学工作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就更谈不上培养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了。在现行的教学体制中,对于临床教学,教学型医院的要求很严,临床教师的责任较大,如果发生教学事故,医生的职称评定和评优就会被取消,即使你教学做得再好,在职称评定和评优时,因为教学而得到的利益却很小,而科研和论文才是职称评定和评优的主要指标,因此导致了临床教师参与临床教学工作的积极性较低。另外,现行的规章制度不尽完善,教学质量高低没有相应的评定细则,只要教学就行,至于质量则无人关心,临床教师更不会对学生进行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也是促成临床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的另一原因。在教学差错及教学事故的统计中,临床教师的发生率较其它基础课程教师的发生率要高,这一统计结果充分说明了临床教师的教学意识还需加强。这一系列的原因给医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带来了阻力,是我们在今后临床教学管理、临床教学以及医学生临床能力培养过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2.医学生对临床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对临床实践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临床见习和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将医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要阶段,是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师必经之路。目前的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巨大,多数学生把本来应该用在临床见习或者实习的时间用在了提前准备考研或者提前找工作上,从而耽误了宝贵的时间,错过了培养临床实践能力的绝佳时机。考研和找工作大都是对临床及基础理论知识的考核,而对临床实践能力的考核则不够重视,因此医学生对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也就不足为奇了。

3.对于教学管理需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法制、伦理问题需进一步解决

目前,现行的临床教学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仍需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对于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仅限于教学的量多少,而对教学质量则无从评定,对于学生参加实习后的实习质量也没有统一的评定标准。对于临床教师的遴选标准较低,只要是教学型的医院,临床医师通过了教师资格考核就可以作为带教老师,之后也没有继续培训和考核。因此,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标准和细则对医学生的学习质量和临床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需要有严格的标准来遴选临床教师,需要对临床教师进行定期的考核和培训,对不符合要求或不达标的教师进行再培训,甚至淘汰。我们的管理部门要对临床实习进行监管,对于不按规定完成任务的医学生进行严肃处理,必须使实习生达到出科标准后再予进行下一科实习,对于不能完成实习任务的学生需要延期毕业。另外,一些临床医师的个人不良行为也对医学生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如收取患者的红包、拿药品回扣等。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所有的理论都要在临床上进行实践后才能得到验证,而技能的操作则需要医学生从各种临床实践中去得到训练,训练的对象多是医院的患者。现阶段我国的医疗环境极其严峻,医疗纠纷日渐增多,杀医、伤医事件频发,使得临床医师的教学工作开展陷入困境。实习阶段的医学生由于不具备医师资格,使得临床实践的范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对于一些有创性的医疗操作,带教医师只能自己演示,而无法让实习医师亲自操作,这些都对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培养造成了极大影响,对医学生的临床动手能力培养极为不利。现阶段的医患关系恶化,医患双方对立,互相不信任,患者及家属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对于医学生实习过程的不了解,许多患者和家属对医学生的临床实习不配合,不允许实习生给自己查体,不配合实习生询问病史,不允许实习生换药,一些女性患者不允许男实习生对其进行各种医疗活动,等等。这些临床实习机会的减少,严重阻碍了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对医学生对学习医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一个打击,甚至影响其今后的择业。

三、国外医学教育重视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

众所周知,法国医学在欧洲医学界的地位非常重要,法国的医疗技术水平非常高,究其原因,法国医学院校对医学生的的临床教学及实习相当的重视。在法国,医学生第一年主要是学习一些基础知识,从第二年开始就已经慢慢接触临床工作,每周都有2天的见习时间,从第四年开始学习临床知识,共学习两年。医学生在实习的时候可以参加门诊、病房的诊疗工作和手术实习,他们的实习特别注重质量,至少要主治医师才可以有带教资格,对带教医师的专业知识及医疗水平有严格的要求,并且有定期的考核,对达不到要求的带教老师直接淘汰,而且每个病房通常只接受2~3 名实习生,这样可以充分保证实习的质量,可以手把手的指导学生,使他们能真正投入到临床工作中。下午,医学生回到医学院继续学习临床理论课,通过临床和理论的反复强化,学生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真正的掌握所学知识,这个阶段也培养了学生基础知识与临床实际工作相结合的能力。医院每周还专门为学生开设《临床常见疾病诊治与鉴别诊断》 一课,讲解典型及特殊的临床问题和临床诊治经验等。针对一个病例,从这个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开始,对其症状和体征以及对相关疾病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提出自己的诊断和治疗。通过长时间的练习,学生的临床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培养,临床实际工作能力明显提高。此外,法国的医学院校均有自己的附属教学医院和实习基地,医院设备先进,专业齐全,带教老师素质高,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学内容丰富,充分保证了临床教学质量。医学生在结束大科如内科、外科、儿内科、儿外科的实习前,除参加出科考试外,尚需撰写相应专科论文1 篇并参加答辩,只有答辩通过才能顺利出科,这样的严格要求也增加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篇10

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实习的本科生50例作为观察组,并随机选择同期实习的50例学生作为对照组。两组学生在性别、专业构成及出科考试成绩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研究方法

2.1常用中医特色疗法筛选将临床常用中医特色疗法根据治疗特点进行归类,并筛选出临床疗效确切、常用的中医特色疗法10种,分别为针灸、拔罐、中药穴位贴敷、中药塌渍、中药热敷、中药熏洗、中药穴位注射、中药离子透入、中药足疗及中药熨烫,制订规范的操作流程和临床适应症,并制订相应考核评价体系,对临床指导老师进行统一培训。

2.2分组将观察组50例学生随机分成10组,每组5例,分别跟随不同的带教老师进行实践技能学习,每月进行1次轮转。对照组50例学生按常规带教,不进行专门的临床技能培训。

2.3培训方法入科时对观察组学生进行针灸、拔罐、中药穴位贴敷、中药塌渍、中药热敷、中药熏洗、中药穴位注射、中药离子透入、中药足疗及中药熨烫等10种方法培训,包括操作方法、适应症、注意事项等,出科时进行考核。

2.4考核方法①出科考核,两组学生在实习期满后,进行统一出科考核,包括书面理论和临床技能操作考试。②问卷调查:针对笔者针对两组学生设计了满意度问卷调查,包括中医特色疗法的认知度(你是否熟悉中医特色疗法?将中医特色疗法引入临床实践教学是否满意?你是否掌握了中医特色疗法中的相关知识?),临床思维能力(你的临床思维能力是否提高?该教学模式能否提高你对学习的积极性?该教学模式是否让你觉得有较大收获?)、理论与临床结合能力(通过中医特色疗法的学习你的临床动手能力是否提高?中医特色疗法是否加强了理论与临床结合能力?)、中医兴趣(你是否对中医知识印象更深刻?该教学模式是否值得在临床实践教学中推广?)等4个方面10个问题。

2.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检验,方差齐时,各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方差不齐时,则采用Tamhance’sT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两组学生出科考试成绩比较考试成绩包括理论考核和临床技能考核。两组理论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技能考核成绩,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2两组问卷调查结果对100例学生的问卷调查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对中医特色疗法的认知度、临床思维能力、理论与临床结合能力、中医兴趣等4个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

4讨论

中医临床教学是培养中医人才的重要环节,一直受到中医药院校主管部门乃至整个中医界的关注和重视。随着现代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并吸取西方高等教育的特长,我国的中医药教学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由于受西医教育模式和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中医临床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重理论轻临床的教育模式,不能较好地突出中医药学术的特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医临床教学的质量,因此,转变教育观念,探索新的中医临床教学模式是新世纪中医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传统高等中医教学已不能满足现展的需求,表现在诸多方面,如理论与临床实践脱离;教学方法落后,以注入式教学为主;以考核知识记忆力、认知能力为主,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和个性化发展的培养。为适应现代高等医学教育、医疗卫生改革的需要及加强中医院校本科教学的需要,应探索出新的临床实践培养模式,将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现代竞争体制下动手能力强的优秀临床医师。中医临床技能尤其是传统中医特色疗法的掌握,能明显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