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投资风险范文
时间:2023-05-04 13:09: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多元化投资风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概念
企业多元化投资指的是在企业投资当中,在多个行业或产品品种范围内进行投资,向其它的产品品种或行业多方面进行投资发展,但是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没有获得预期的理想效益,因而给企业造成了损失。从根本上来说,企业多元化投资具有较大的优势,能够避免企业对单一市场的过度依赖,对于企业投资风险的分散和降低较为有利。因此,很多企业为了分散和降低投资风险,而选择多元化的投资方式。但是,在风险分散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如果企业不能对管理、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作用和优势进行充分的发挥,企业仍然会面临较大的投资风险[1]。另外,如果企业中多种业务及产品相混杂,企业品牌逐渐模糊化,缺乏个性化特点,将会给企业造成更大的损失。
(二)特点
在企业多元化投资风险中,具备了一般投资风险的特点,包括不理性、潜在风险性、不确定性等,但同时,多元化投资也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例如动态性、多米诺骨牌效应、短板效应等。企?I多元化投资具有长期性的特点,因而企业内外部环境会不断的发生变化,进而对投资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在某一时刻,风险因素对企业多元化投资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但在一段时间之后,其可能会对企业多元化投资造成很大的影响。在企业多元化投资中,风险往往是相对的,在相同或不同的层面,不同风险可能具有相互排斥、作用、影响的效果,因而会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例如,企业新研发新产品的技术风险,可能引起市场风险、生产风险等相应的风险。在企业多元化投资当中,会受到较多因素的较大影响,甚至造成企业正常业务无法开展,这种风险就是所谓的短板,因而会产生短板效应[2]。例如,很多企业的新业务开展中,产业政策、资金政策等属于短板风险,就容易引发短板效应。
二、企业多元化投资风险的种类
(一)规模风险
在企业多元化投资当中,如果投资风险不恰当,综合性效益将难以实现。企业投资效益的获取,并不只是在单一的领域中,通过规模的扩大获取纯规模利润实现的,而是在不同的经济技能、技术领域、行业产业当中,通过互补性的作用,得到更大的经营效益。而如果企业投资规模不恰当,这种互补性和协调性往往难以实现[3]。例如,企业在某一年当中,允许的投资规模,如果都用在新的建设方面,会造成较大的浪费现象,因而在未来的发展当中,就产生了发生规模膨胀效应的可能性。综合性效益的实现,也需要合理的投资规模作保障。一些企业投资者对于规模过于看重,单纯的认为大的规模就会带来大的效益,对于一条龙、一体化的服务过分追求,也容易产生投资风险。而如果企业投资规模太小,抵抗风险的能力就会相对较弱,开发能力不足,就会在先进技术范围内收到限制。例如,在世界上少数跨国企业中,拥有超过90%的生产技术和超过75%的技术贸易,在传统的制造业当中,一些技术创新能力,也只能从大型跨国企业中获取。
(二)环境风险
自然风险是环境风险中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了企业所处的气候环境、地理位置等。对于企业多元化投资风险来说,地理位置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如果企业的地理位置优越,将更容易产生新的投资部门,并且能够促进企业投资规模的扩大和投资范围的扩张。同时,良好的交通条件能够帮助企业快速流通各种能源、信息、商品,成为重要的信息和物资集散地。例如,沿运河、沿湖、沿海等地区,企业投资项目往往与更容易扩展[4]。例如美国的五大湖、东海岸地区,欧洲的沿海地区,日本的东海岸,我国的东海岸地区等。而在很多交通条件相对落后的地区,往往只能保持传统产业,难以实现良好的多元化投资。自然条件也会对企业多元化投资风险产生巨大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是绝对的。随着科技的进步,自然环境不断优化,经济发展也产生了相应的发展,因而对于企业多元化投资的风险的影响也是不断变化的。另外,国家宏观政策的风险也是企业多元化投资风险中的重要部分,属于一种政府的可操作性和可控性行为。因此,企业通常具有高强度的可变性。在不同地区,国家由不同的扶持政策,对于不同产品,也有相应的制约及优惠政策。在现代化发展中,国家不可能对市场机制完全依赖,仅仅依靠市场自发性调节作用,是难以确保资源最优化配置的。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但是确保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对于经济运行的协调性、计划性也十分注重,在宏观调控中可能会对企业投资产生影响。因此,企业多元化投资当中,也会面临着政策风险。
三、企业多元化投资风险的防范
(一)规范治理结构
在企业多元化投资当中,应当对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进行规范,对于企业投资效益、投资风险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企业要对内部治理结构进行有意识的完善,在投资当中对风险进行有效防范,提高风险规范化管理意识,对经营管理层、监事会、董事会、股东大会等权利及责任进行明确,对完善的投资风险防范机制进行建立,从而更好的进行企业多元化投资风险防范。
(二)落实管理保障
在企业多元化投资当中,要对投资管理及技术保障进行落实,确保在新的投资领域中,能够具备充足的技术、管理、资源、人才、资金,从而顺利的开展投资活动。在多元化投资当中,企业要为新的投资领域提供充分的技术及管理支持。另外,企业应当对投资地区的优惠政策、相关的法律法规、宏观政策等进行准确把握,对投资优惠政策进行充分的利用,使企业的多元化投资风险得到降低。
(三)完善投资环境
在企业多元化投资当中,应对投资环境进行不断的完善,在投资当中,将稳定且具有优势的主导业务作为基本前提,对新的投资领域进行更加充分的了解,对新投资领域的信息和技术进行完善。在多元化投资当中,企业可利用自身主导产业获取充分的资金,为新领域中的投资提供保障。同时,企业要注重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对投资规模进行适当的扩大,从而对投资风险进行有效的分担,降低投资风险的发生机率。
篇2
风险投资指的是:为了获取运用高新技术成功所带来的巨大收益,具有强大资金实力和市场调研能力的风险投资公司甘愿冒相当大的风险,将资本以股权形式投入到高技术、高风险的中小企业里,参与企业的创建与管理活动(某些情况下还延伸到以资金、实物等支持企业创建前的实验室高科技研发活动),与风险企业家、高新技术科研人员共闯市场、共担风险、共同发展、共创辉煌的投资机制。
虽然风险投资的项目并不一定都能成功,但只要有部分(甚至一小部分)项目是成功的,风险投资公司就能获得丰厚的整体投资回报。
2.科技成果筛选和科研促进功能
2.1 风险投资的科技成果筛选功能
风险投资公司是专门向高科技、高风险、如果成功将会有极高利润的项目进行投资的公司,拥有科技理论、生产工艺、外贸金融、企业管理和社会公关等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和投资顾问,这批专家熟知当前产业动向,能够对某个或某几个领域的技术和产业发展前景做出判断,提出极具价值的投资意向。风险投资公司必然要对已出现的科技成果进行深入的筛选分析,评估创业者的集体和个人综合素质、产品的独特性和竞争能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市场前景、所需要的投资数量和能够获得的回报率,再做出是否投资的决策。这种严格的投资筛选过程将会使最有应用前途的、具有最佳投入产出比例的科技成果脱颖而出,迅速转化为现实社会生产力。
2.2 风险投资的科研促进功能
风险投资公司对科技成果的筛选能使科研工作者看到攻关的方向,明了哪些是最有可能得到实际运用、产生最大社会效益的科研课题,从而有利于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促进最符合社会需求的科研成果尽快形成生产力。
3.产业培植功能
3.1 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有重要的初始支持作用
当科研成果还处于试验阶段,科研人员往往急需资金将科研成果作进一步改进;当科研人员拿出科研成果后,风险企业家往往都急需资金将科研成果投入现实生产过程;当科研成果在中小企业得到初步的应用,中小企业的风险企业家和科研人员往往急需大资金的支持,以使科研成果得到充分的应用,使企业得到迅速的超常发展,做强做大,实现产业和产品的更新换代。而风险投资的对象恰恰是从事高新技术开发创新的科研项目和中小企业,风险投资的过程可以贯穿从科研项目资助到高新技术企业成熟的所有初始投资阶段。
3.2 风险投资公司是高新技术中小企业难能可贵的雪中送炭者
处于起步阶段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由于发展前景尚不明朗,难以从银行贷到款项,也难以公开发行股票和债券,来自风险投资公司的相对稳定长期的资本支持弥足珍贵。风险投资公司还将运用自身的专业技能、管理经验、信息网络、人脉关系帮助中小企业发展生产、开拓市场,使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能快速成长发育,并形成崭新的社会产业结构。
4.政策导向功能
为了鼓励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先发展,国家一般都对这一类型的企业和项目予以税收、财政补贴、信用担保、出口退税、优先使用外汇、水电供应、优先聘用高层次人才、优先批给生产所需土地等多方面的优惠待遇,往往形成了国家政策与民间资本相结合的风险投资机制。风险投资方向在很多情况下,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国家政策的取向(从长远看,实际上也体现了整个社会产业结构的改革进步取向),从而推动了符合国家鼓励政策的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
5.资金转化功能
从国内外的实践看,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广大的市场,所面临的最大障碍之一就是资金缺乏。风险投资公司能够汇集敢于冒险的个人和企业资金,并结合部分银行、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国外投资等资金,加上自有资金,以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为后盾,进行专业化运作,使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使不够安全的资金转化为较为安全的资金,使收益不太高的投资转化为收益较高的投资,使原来只能想象的项目转化为可以实行的项目,加快了科研成果向产业化过渡的进程,同时使囤积在银行的巨额城乡居民存款(在银行存款利率一降再降的情况下,存款额却一涨再涨)找到一个新的投资方向,有利于释放金融风险,缓解银行压力。
6.教育导向功能
由于风险投资投向了起飞阶段的高新技术行业,这使广大教育界人士易于看到国家的产业发展方向和世界产业发展潮流,便于调整教育的专业结构,同时也有助于广大青年选择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方向。
7.促进国际经济交流功能
风险投资资金来源不限于国内,相互风险投资在不少国家间已经蔚然成风。在我国相当一部分行业里,科研人员的水平并不逊色,业务素质和拼搏精神堪称世界一流,而且所要求的待遇并不高,做出的科研成果并不少,创办的处于起步阶段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也很常见,对不少国际风险投资公司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将国外的风险投资基金引入国内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将大力促进中外国际经济技术交流,实现国外风险投资者、国内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科研工作者、国家和政府都获益的多赢局面。
8.遏制高新技术开发撞车和防止恶性市场竞争功能
在我国不时可以看到一种情况:各地区各企业相互绝缘地同时研发同一类型的高新技术,各自投入大量人力时间,在均不掌握自主的完整核心技术体系情况下进入产品生产阶段时,又卷入残酷的生产资源和市场份额争夺大战,落得两败俱伤、三败俱伤、多败俱伤的结局。缺乏全局观念的地方保护主义和地方企业扶持政策又进一步造成了科研力量配置和市场竞争的扭曲。灵活的市场化的风险投资机制能充分发挥风险投资公司专业人员的市场调研能力和投资技巧,有力促使资金集中向最能发挥效益的地方流动,防止重复研发、成果撞车的情况,有利于优秀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迅速掌握自主的完整核心技术体系,避免出现最有前途的高新技术缺乏初始资金支持,难以做强做大,错过发展机遇的尴尬局面,走出众多没有自主核心技术体系支持的中小企业竞相杀价抢夺市场的怪圈。
应当承认,一盘散沙的小农经济投资经营观念在高新技术的开发运用方面依然存在。而现代风险投资机制必将对分散保守的投资经营观念形成强大的冲击。
9.生产要素集成功能
高新技术产业的诞生和发展是资金、设备、厂房、土地、劳动、信息、技术、教育、管理等诸多生产要素能动的结合所产生的成果。人的因素是行业发展的活的灵魂。在风险投资机制中,于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孕育和初创阶段广泛引入了发展成果共享、员工持股、骨干人员的股票期权制度,通过调动人的积极性,使所有生产要素达到最佳匹配和最高使用效率,各种生产要素的潜能都可在风险投资机制中得到有效发挥。
此外,风险投资还有风险分散功能和心理安全功能、降低资本运作成本功能、价值理念更新功能、投资机会创造功能等。
篇3
关键词:多元化经营;财务风险;资金集中管控;内部财务制度控制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企业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与发展模式,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获得更好的发展。多元化的发展模式近年逐渐成为企业拓宽市场、提升竞争力的选择,从而使企业获取更高的利润实现价值最大化,并达到可持续性的发展目标。利润与风险往往是相互依存,企业在享有多元化经营带来的利润的时候,也会面临相应的风险。因此,企业要做好相关风险的防范工作,尤其从财务管理角度出发,要学会审时度势,采取有效的财务管理风险防范与控制机制,进而促进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一、多元化经营下的企业财务风险的概述
(一)多元化经营的概念
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多元化经营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充分的利用各种资源,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只局限于一种产品生产或是专注于一个行业的发展,而是实行跨产品、跨行业的经营模式,尽量使产品总类多样化,拓宽市场领域,从而拥有更大的市场,更高的市场竞争力,由此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可以说,多元化的经营是企业为了进一步扩大规模而采取的一种方式,它能够在企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有效的增强企业的实力,促进企业的转型发展。尤其是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市场竞争加剧,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多变,企业的发展面临来自内部与外部压力愈来愈大,实行多元化的发展道路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的选择之一。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内容
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中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一般来说,财务风险指的是由于企业的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恰当等等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造成企业资产面临损失的可能性,从而降低投资者预期收益的风险。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全过程,相应的存在着筹资、融资、投资、运营、收益分配等等方面的风险。而对企业的管理人员来说,只有采取有效的防范机制,控制好财务风险,尽可能规避风险,减轻企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最大限度的降低财务风险。
二、多元化经营下会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
(一)筹资风险
筹资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指企业在借助于一定的渠道与方式,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资本。而筹资风险,指的是企业在筹到资本后,存在丧失偿还负债能力的可能性。其中,影响企业筹资风险的因素主要是筹资的结构与债务规模。一方面,企业本身自有的资本与债务资本二者之间的比例不当会导致企业筹资结构不合理,从而增加企业的筹资风险。另一方面,从企业的债务规模来说,债务规模越大,企业所承担的相应的利息支出也越多,这样也会增大企业的筹资风险,从而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不利于企业的持续经营。
(二)投资风险
投资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的重要一环。所谓的投资风险指的是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对未来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也是在投资中可能会面临企业的收益受到损失或者是本金损失的风险。在企业实行多元化经营的模式下,企业的投资风险主要是由投资的盲目性所导致。在这之中,企业资金的使用不当与企业的投资速度过快,质量较低等问题是导致投资盲目性的主要因素。可以说,投资风险也可以看成一种经营的风险,只有做到风险与效益的相统一,才能够有效的调节好投资行为,规避财务风险。
三、多元化经营下的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
(一)企业财务决策缺乏依据
对企业发展来说,公司的重大经营决策需要通过股东会进行表决决策。但是,就目前来说,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还未成熟,在企业的股东大会上,常常出现大股东一股独大的局面,小股东因为各种原因怠于行使权力;在多种因素的制约下,导致监事会与独立董事的职能受限,不能够发挥出相应的作用。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来说,特别是在投资方面,决策往往带有个人主观性,缺乏科学的依据,给财务风险埋下了巨大隐患。
(二)多元化战略选择时机不当
多元化战略时机选择的不恰当,是企业面临的另一个财务风险隐患。如果企业在没有对现有的资源与市场进行仔细研究的前提下,就盲目的开展各项投资,最后往往只能以失败告终。在企业发展面临愈加复杂的环境下,多元化战略时机的选择就显得极其重要,通常企业在涉及新领域的发展的时候,需要充足的资金与资源的支持才能够更好的发展,如果没有一定的资金储备,就盲目的实现多元化的发展模式,这可能会导致企业现有现金流的断裂,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四、多元化经营下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对策
篇4
(一)企业内部运行因素具体包括:
(1)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
民营企业往往具备典型的家族管理模式,同时,部分民营企业高层领导文化层次偏低,这就使得企业存在投资制度不完善的问题,不能采取科学的投资决策方法,在决策中缺乏正确的辅助机制,主观性强,投资惯性强等问题,这就使企业投资回报率达不到要求,甚至直接导致企业陷入困境。
(2)投资项目管理不合理。
民营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在实施项目投资决策中,缺乏正规的内部控制机构,不能针对项目实施专有的管理。具体表现在:第一,企业高层领导和管理者专业能力不足,缺乏专业能力人员的参与,所制定的投资项目计划较难达到科学化和标准化;第二,投资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不足,不能进行规范化的可行性研究,投资项目在市场运行中与预测相差较大;第三,项目监管不力,项目开展出现风险缺乏有效的引导措施,往往导致投资风险的进一步恶化,最终造成投资项目的失败。
(3)财务管理不规范。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较多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这就直接导致企业出现财务风险。同时,企业在资金管理、利益分配和现金使用方面均可能存在漏洞,这些问题均可能直接造成企业投资决策失误、资金分配不合理和产生负债危机,造成企业的资源流失严重,盈利水平降低。
(二)企业外部发展环境具体内容包括:
(1)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民企企业发展受到外部环境更加敏感,国内政府发展方针直接决定了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我国政治体制对于国内企业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政治体制不完善容易直接引发经济的畸形发展,对社会有着重要的危害。此外,随着全球化经济的深化,我国企业受到国际发展环境影响变大,像金融危机的爆发无疑会直接影响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因此,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是影响民营企业外部风险的重要因素。
(2)投资产品销售风险。
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其投资产品在市场销售存在风险,其中,产品的销售价格、销量以及市场占有率影响因素较大,要想较为准确地预测产品销售较为困难。可以看出,产品的销售情况直接影响投资效益,是形成投资风险的影响因素之一。
二、民营企业投资风险管理内容分析
(一)民营企业投资风险识别
根据投资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可以将其划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具体内容包括:
(1)系统风险。
系统分享主要是指民营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导致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引起该风险的因素较多,根据产生原因的具体性质可以划分为:政治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不可抗力风险、宏观经济风险以及税收风险等。
(2)非系统风险。
非系统风险是指在特定的经营环境下,环境变化对项目资本价值产生的影响。非系统风险也就是民营企业自身财务活动和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投资风险,属于特有风险。根据企业的管理方式,非系统风险可划分为:外部和内部管理。其中,外部管理可以划分为:破产风险、履约风险以及变现风险;内部管理可以划分为:筹资风险和经营风险。
(二)民营企业投资风险的分析与衡量
经过投资风险的识别,民营企业就可以结合自身投资行为进行分析和衡量投资风险,判定投资行为可行性,具体内容包括:
(1)经济实力和承受能力。
企业投资一般有回收期要求,这与企业经济实力和承受能力有关,当投资超出企业的承受能力就很容易导致企业资金亏缺,不能正常运行。在衡量企业的经济实力和承受能力中要充分考虑各种不确定因素,从而选择符合企业规模的投资项目。
(2)资本结构。
民营企业在投资决策中要考虑投资规模,协调资本结构和企业资产,达到企业资金流动和盈利能力保持在一定额度。在分析投资盈利方面,要从筹资成本、投资时间和运营成本分析,充分把握投资对自身资本结构的影响。在分析投资风险,净营运资本越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差额越大,企业资本就容易形成投资风险,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
(3)投资项目风险可控程度。
投资风险的可控程度是决定项目决策的关键参考,可控程度的判定标准如下:第一,投资项目投产不能如期执行,或者投产不能实现盈利;第二,投资项目的盈利低于银行存款利息;第三,投资项目盈利水平低于市场资金盈利水平;第四,项目投资收益低于投资成本。如果在投资决策中发现项目出现以上标准中的其中一条,就说明该项目投资风险不可控,不能执行该项目。
(三)民营企业投资风险评估方法
投资风险评估通常是结合特定风险衡量结果,建立财务综合评价指标或模型,从而对投资风险直接定量评估。其中,主要的评估方法包括概率统计方法。投资风险的不确定性实际上就是概率问题,采用数值统计和概率分布的方法就可以直接描述投资风险。
三、民营企业投资风险控制策略
(一)企业内部建设
为了降低投资风险,民营企业可以通过优化内部环境的措施,具体措施包括:
(1)健全业务规范,制定内部控制机制。
分析企业运营业务,根据各个业务引起投资风险的程度逐层划分类别,并通过制定控制措施来控制各个层次的投资风险,为实现全方位的投资风险控制提供框架。同时,在投资机制方面,企业要将与投资有关的职务合理分配给各个业务部门,具体包括将资金管理权、融资决策权以及投资决策权,让各个部门明确各自职责。
(2)加强风险防范意识,调动员工参与风险防控。
投资风险的控制需要依靠全企业所有员工的参与,加强员工的投资风险防范意识,在工作过程中防微杜渐,培养员工在工作中判断能力,能够及时分析和衡量风险,实现企业全员化的风险防控局面。
(3)专业知识培训,拓展员工知识面。
投资风险涉及较为专业的知识,通过展开专业培训能够让员工理解投资风险含义,从而更好地配置资金,降低投资风险。
(二)投资风险评估
投资风险评估是民营企业基于现实考虑的风险控制策略,是针对投资决策做出的指导工作。在投资风险评估中要注重引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并充分发挥企业内部的信息共享机制的作用,让企业内部形成投资风险评估的氛围,明确各自工作职责。投资风险评估主要内容包括:
(1)构建投资模型。
为了选择风险低的投资项目,就需要依靠项目的实施指标构建投资模型,其中,可以应用投资报酬率、投资回收期和每年现金流入额作为模型影响因素,通过实物期权分析方法评估项目,为选择最优投资项目和评估风险提供参考。
(2)安全性评估。
民营企业进行投资风险评估就是为了计算投资对企业的影响,保证投资不会对企业产生资金危机。其中,预期盈利通过期望利润表示,风险度通过利润方差表示,在以计算出的风险度选择折算率或者贴现率,最终求出净现值,当计算出的结果符合安全性评估要求方可实施。
(3)投资止损点。
为了明确企业的承受能力,就需要结合公司具体情况建立安全警戒标准,判断投资项目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根据企业自身的能力,采用风险值模型评估风险,确定止损点。
(三)投资项目决策
为了保持企业投资的回报率,就需要针对拟投资项目进行论证,证实该项目对企业的发展影响。在论证投资方案过程中,民营企业要突破传统运行体制,大范围地收集相关信息,从国家政府方针、地区政策、市场反应和公司自身生产能力等方面,构建出完善的投资项目决策体系,针对投资产品的做好市场验算。同时,针对不同的投资项目要采取不同的决策方法,短期投资要注重受托方的诚信度和资信程度,长期投资要注重分析能够引发投资风险的关键因素。此外,在投资项目决策中,必须开展财务论证,分析企业财务信息和投资决策是否吻合,将企业的投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四)多元化投资结构
多元化投资结构是民营企业在决策投资项目中采取多种业务搭配的方式,能够有效地降低投资风险。在实施多元化投资政策中,最重要的就是根据企业发展情况分配不同的投资比例,让各个业务对企业发展贡献率达到最高。同时,针对多元化的投资结构要采取优化的方式,使企业经营能够获取最优的发展模式。此外,多元化投资结构应充分考虑投资潜质,不能因为某些项目短期回馈少而放弃,从而使民营企业保持持续的发展实力。
(五)投资实施风险控制
项目投资实施过程中需要紧密的监督执行效果,根据需求做出及时的调整,才能防止出现投资项目失败,具体工作包括:第一,制定完善的资金计划,根据项目进度设置相应的投资进度和融资方式,从而控制项目资金情况;第二,监控项目投资进度,按照设定的投资进度指标来检查项目进展;第三,财务评价资产和资金使用效率情况,其中,主要结合项目节点来分析资金使用效率,通过剩余收益、资本保值增值率、总资产利润率来评价分析资产使用效率。
(六)投资风险预警系统
民营企业在具备了一般的投资风险评估能力就需要构建预警系统,针对自身企业构建专门的投资风险预警机制。按照投资实施过程,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将各个过程和各个层次的风险分析方法融入到信息系统中,形成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评估系统,不仅能够预测出风险危害程度,还能给出风险引发原因,保证企业投资风险最低化,实现企业资金稳定和高效的流动。
(七)财务策略
篇5
[关键词] 投资决策 问题 建议
一、投资决策的内涵
投资决策主要包括:确定投资方向、控制投资规模、把握投资时机、确保投资收益,以及衡量和降低投资风险。选择什么投资方向,投资怎样的项目,以及在什么时机进行投资,是投资决策面临的重大抉择。
二、我国企业投资决策存在的问题分析
1.企业的多元化投资呈现出盲目性、不确定性和不成熟性。企业的多元化投资未建立在规模经济的基础上,进入的行业具有明显的盲目性。过分注重跨行业数的增多,而不注重单位产业的资金和销售要素强度的增长。在进行多元化投资决策时,企业没有首先通过对自身资源和能力的分析,判断企业是否具备了多元化投资的相关条件。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不能形成坚强支持的情况下不切实际地进行多元化投资,其结果只能是陷入困境。很多企业不仅资源不足,而且原有业务经营一般均未实现规模效益,根基不稳,盲目进行多元化投资。在投资领域存在着战线长、资金使用分散、管理混乱、浪费大的现象,决策的连续性、稳定性、衔接性较差。
2.投资资金不到位,负债投资,企业财务负担重。企业在愿望投资方案面前,不充分考虑所能够筹措到的资金情况,搞到一点资金就上一步,致使建设工期毫无控制地延长,投资项目迟迟不能投入生产发挥效益。一些重大产品开发、技术改造项目的投资往往需要巨额投资,而且要垫支大量流动资金。但是,由于一些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仅仅注意了固定资产投资所需要的资金,而忽视了流动资金的需要,在投资预算中没有将流动资金的需要量列入预算总额。结果投资项目建成投产后,因缺乏流动资金,巨额投资建成的项目无法有效地发挥职能。由于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企业自身积累能力比较差,很多企业在上马资本项目时都大举借债。当投资项目出现严重失误时,就会导致企业贷款不能如期还本付息,给企业造成巨大的财务负担。这会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和信任危机,甚至会拖跨企业。
3.投资项目市场调查阶段的投入少。我国企业在项目可行性分析中市场调查时间不足,内容不细致,数据分析技术粗糙。在市场分析中,一般性地描述需求,且普遍高估需求,淡化竞争,特别是不分析竞争对手产品价格和成本变化的影响。市场调查的不深入使得项目投资的可行性分析中缺乏权变计划,当环境突变时,企业难以采取事先制定的权变措施以适应不同的环境,降低了投资决策的适应性。
4.投资决策的责、权、利严重脱节。目前企业投资失败与决策者、经营者的个人利益不挂钩。投资成功了,企业就有经济效益,决策者和经营者有工作业绩,个人经济利益上也会得到相应的好处。但一旦投资失败,决策者、经营者却丝毫不会受到利益上的影响。
三、提高企业投资决策水平的建议
1.多元化投资决策要深入分析自身资源和能力。多元化经营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的一种战略选择,对自身资源和能力分析是多元化投资决策的起点。企业首先应该通过对自身资源和能力的分析,判断企业是否具备了多元化投资的相关条件。即原有产业在同行业中已有一定的优势,拥有稳固的产业地位;进入新领域的资金、人才、管理经验和技术力量有保障。
2.要全面评价权衡投资风险。任何投资一般都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收回,而在这期间往往又会碰到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这就是企业投资所冒的风险。作为企业经营者,在决定投资之初,应充分将各种风险考虑在内,全面评价、权衡,从可能存在不确定性的各有关方面反复进行研究、论证,以达到客观科学的目的。
3.建立严格的投资决策责任制。只有加强投资主体的风险意识,严格投资决策责任制,才能真正提高投资项目的效益,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积极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规范项目法人行为,明确其责、权、利。由项目法人对建设项目的筹划、筹资、建设、经营、还贷、资产保值增值的全过程负责,即先有法人、后上项目的投资管理风险约束机制。投资项目实行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项目决策者要承担投资风险责任。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投资不足,投产后出现产品滞销、产品积压等问题时,应由投资决策者负责解决。对盲目上项目,违反决策程序,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要依法追究主要决策者的经济法律责任。对于成功的投资决策,可采取利润分成方式奖励决策者。物资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防止出现大家因害怕决策失误而持保守的不作决策现象。
4.重视市场分析和销售战略研究。在企业项目投资管理系统中需要回答项目是否进行了细致的市场调查,为什么在这个时间进行,哪个竞争对手属于“同类最佳”等涉及市场分析的问题,以及项目是否支持公司战略,是否与公司主要经营方向和发展有关,项目的战略背景和内容,提议的投资将给公司带来何种竞争优势等关于企业战略的综合问题。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之前可先行委托咨询公司编制市场分析和销售战略研究报告。在取得市场研究报告后还可委托其他国际知名的咨询公司对市场研究报告进行复审,以此来判断是否进行项目的初步可行性研究。
5.在可行性分析中运用经济增加值指标。经济增加值是扣除投资于企业资本的机会成本后所得到的纯利润,用公式表示为:经济增加值=税后利润-总资本×资金成本率。由于管理人员清楚地知道他们在新的项目上所赚取的利润比资本成本低,他们的报酬会受到影响,因此,决不会让这类项目通过。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在投资决策的财务评价指标中应引入“经济增加值”这一指标,因为它是投资者获取最低回报的保证。
6.科学合理地利用会计信息。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会计信息披露日益完善、透明,投资者可以从这些繁杂冗长的财务数据中采掘到各种对投资决策有用的信息。借助(但不限于)这些信息,投资者可以完成对公司估价的思考,从而在信息和思考能力约束下做出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决策。
参考文献:
[1]周渊:我国企业多元化投资决策的反思.《渝州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篇6
关键词:企业;金融投资;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一、我国金融投资现状
我国金融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因而,我国金融投资市场还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金融投资是一种基于实物投资的新型投资模式。金融投资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另外,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金融投资表现出 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金融业还存在诸多不足,如金融工具较为落后,金融证券管理不够规范,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存在漏洞等,以上这些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金融业的进一步发展。该种局面的成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在我国,无论是商品经济,还是市场经济均不够成熟,未能给金融投资业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2)我国的金融投资体系还存在缺陷,离完善还有一定的距离。这一点是主要原因。
所以,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不断完善金融投资体系,便成了我国金融业的当务之急,值得相关从业者不断研究和分析[1]。
二、企业金融投资风险
1.证券投资的风险
不管是哪一种投资都伴有风险的存在。在证券投资过程中,企业一旦发生决策失误或者盲目投资的行为,则有可能导致实际回报率远远低于预想的问题,如此一来,企业资产便会遭受损失。在面对证券投资风险,企业金融决策者往往会承受相当大的心理压力,进而做出错误的抉择,另外,证券交易价格的下跌将会造成企业收益的下降,甚至本金的亏损。当证券价格处于上下浮动状态时,将会导致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如:企业发现证券价格在上涨,便立刻加大投资,却没有对交易市场价格变化进行深入的研究。该种投资行为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是不可取的[2]。
2.基金投资风险
目前,我国企业大多选择基金投资这种金融投资方式。在基金投资中,小额资金先会汇集到专家处,再由专家根据市场行情进行投资。整个基金投资是由多个投资方共同出资组成的,因而安全系数较高,但投资风险还是客观存在的,如:企业通过多种渠道汇集了大量资金之后,却没有为其配备专业的投资专家,给接下来的基金投资埋下了隐患;部分企业将基金投资视作一种储备自身资产的行为,在购买时不太关注基金种类,过分追逐高收益、高回报,去购买那些高风险基金产品,如此一来,大大增加了企业的基金投资风险。
3.衍生金融资产投资风险
对于金融投资而言,衍生金融资产投资是近些年才出现的一种新型投资方式,对传统企业金融投资管理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在风险方面,该种投资模式高于证券投资和基金投资。该种投资模式将会占用企业大量现金资产,将会给企业的现金流转造成一定的压力。企业选择该种投资模式时,将会造成自身资产价值的波动,另外,还会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难度,如:期权债券投资,如果操作得当,将会为企业带来十分可观的投资收益,如果操作不当,轻则投资收益大幅缩水,重则导致本金亏损[3]。
在进行衍生金融资产投资时,企业将会面临各种风险,主要包括:(1)价格风险;(2)投资中反被控制风险;(3)金融市场规则交易风险。总而言之,企业在选择该种投资模式时,应尽量谨慎,如若不然,将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企业在金融投资过程中规避风险的措施
在企业中,负责金融投资管理的相关人员,应该对各种金融投资风险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规避风险,一方面将风险的发生几率降至最低,另一方面将风险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从而帮助企业获得最为理想的投资收益。由经济学原理可知,投资风险和投资收益之间存在明显的正比例关系,换而言之,一分风险一分收益。企业应结合内外部情况做出最合理的金融投资选择。
1.制定针对性的风险应对方案
在金融投资中,不同类型的金融投资将会带来不一样的风险,所以,企业应制定针对性的风险应对方案,即采取适宜的防范措施。通常情况下,投资主体可以利用如下方式来有效规避风险:(1)风险保留。该种方式相对经济,由投资主体自己支付资金;(2)风险转移;(3)风险消除。该种方式操作起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指的是利用相关预测分析技术以帮助预期收益的达成。如果实际投资收益不理想,则需要采取相关措施将风险化解;(4)损失控制。损失控制指的是,当金融投资风险发生时,应用相关措施将损失降至最低程度。损失控制计划或者措施最好事前制定[4]。
2.建立健全金融投资风险预防管理制度
在整个金融投资过程中(由可行性分析到最终决策),将风险列为重点管控对象,尤其要注意财务风险的控制。应建立健全金融投资风险预防管理制度,并将其有机地融入到整个金融投资流程中去。只有如此,才能有效提高风险防范效果,从根本上降低风险的发生几率。如果在某个金融投资决策确立后才展开风险评估,那么风险管理人员往往难以作出全面而科学的风险评估,因为他无法对整个金融投资过程进行透彻的了解,如此一来,提高了金融投资风险的发生几率。
3.将多元化思维有机融入金融投资中
多元化投资模式自诞生之后,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因为,它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多元化投资指的是,投资主体结合市场及自身情况后,选择多种金融投资模式展开搭配投资,以实现分散风险的目的。该种模式在降低金融投资风险方面的确有一定的作用[5]。
四、结语
在金融投资中,风险和收益如同一对孪生兄弟,只要是投资必然会有风险的存在。所以,企业在进行金融投资时,一方面要做好前期风险预测工作,另一方面要做好后期风险控制工作,只有如此,才能有效规避风险、降低损失,以实现投资资金的高效使用以及投资主体收益的有效保障,最终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洋.浅析企业金融投资风险的评估[J].商业时代,2011(13).
[2]殷浩.金融投资风险评价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9).
[3]彭明.中国企业国际金融投资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金融,2010(03).
篇7
市场风云变幻,竞争的日趋激烈,投资风险对企业生存发展的影响愈来愈大。本文在分析了企业投资风险的原因的基础上,简单提出控制投资风险的对策。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进行投资活动是企业财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有效的投资活动能达到企业资源的最佳配置和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是企业增加利润的源泉,但风险贯穿于企业财务活动的全过程,任何投资活动都有其特定的投资风险。因此,企业经营者需做好投资风险的原因分析,制定出能够防范、控制、管理投资风险的具体措施,以达到降低风险、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企业效益的目的,现简要论述投资风险如下:
一、我国企业投资风险的成因分析投资风险是企业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方式或者以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方式向其所选定的特定对象进行投资,由此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或者说不能获得预期投资收益的可能性。企业对外投资主要有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两种形式。在我国,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股东拥有企业股权的25%以上应该视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主要有股票投资和债券投资两种形式。股票投资是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投资形式;债券投资与被投资企业的财务活动没有直接关系,只是定期收取固定的利息,所面临的是被投资者无力偿还债务的风险。企业投资风险有三种:
一是投资项目不能按期投产,不能盈利;或虽已投产,但出现亏损,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
二是投资项目并无亏损,但盈利水平很低,利润率低于银行存款利率。
三是投资项目既无亏损,利润率也高于银行存款利率,但低于企业目前的资金利润率水平。
造成投资风险的原因很多,现简要归纳如下:
(一)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复杂性 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又称理财环境,是指对企业财务活动产生影响作用的企业外部条件。财务管理环境是企业财务决策难以改变的外部约束条件,企业财务决策更多的是适应它们的要求和变化。财务管理环境涉及范围很广,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在机构设置、管理人员素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和应变能力,由此产生了财务风险。
(二)财务管理可控范围的局限性 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主观判断,财务管理依据的信息也是不完全的。企业进行财务预测、计划、决策和控制所依据的会计报表、财务分析、经营分析、市场分析等信息都只可能尽量接近真实情况而不可能完全反映事实,管理依据的不可靠决定了财务风险的存在。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常常会遇到采用不同财务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大相径庭的情况,这时决策人员就要判断哪个方法更科学,哪个方案更可行,大量的判断也决定了财务风险的存在。
(三)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决策和管理水平相对滞后 近年来,我国不少企业追求多元化经营模式,试图通过多元化经营减轻企业的经营风险,这本无可厚非,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敢保证哪个行业永远是“朝阳产业”。然而,现实中采用多元化经营策略却使一些行业的“单项冠军”企业发生了财务危机甚至濒临破产。究其原因,是企业的领导班子没有及时更换决策理念,简单地移植或采用原有的经验所致。不同的行业除了技术形态存在差异外,在财务管理上也存在巨大的不同,如盈利模式和销售方式的差别,丝毫不逊于产业特点。像这几年,许多电器、制药企业都投资于房地产业,由于房地产行业前期资金投入较大,从而使公司的营运资金发生困难,万一投资失败,血本无归,将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造成更严重的财务风险。 (四)企业领导风险意识不强,财务人员素质不高
企业最高管理层风险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机构的设置情况,管理风险意识弱的企业根本不进行财务风险管理,更谈不上设置风险管理机构。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这无疑是企业的致命弱点。财务风险管理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管理,要求财务人员具备高等数学知识、统计知识以及一定的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现在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距此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防范、控制投资风险的对策 防范并控制投资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具体对策为:
(一)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情况,建立和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系统,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以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环境的变化只能无所作为。
1.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降低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2.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加管理者的风险意识 1.企业要认真研究国家的产业政策,以市场为主体,不断开发新产品。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企业应设置合理、高效的财务管理机制,同时配备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以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在利益分配上,企业应兼顾各方利益,调动企业的激励机制,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结合。2.企业除了加强生产经营管理以外,还要增加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使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增强企业管理者的风险意识,避免企业因管理不善而造成的财务风险。
(三)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加强财务危机管理 1.企业应建立实时、全面、动态的财务预警系统。财务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它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理论,采用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发现企业存在的风险,并向经营者示警。该系统不仅应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财务指标,还应包括企业经营中的一系列诸如产品合格率、市场占有率等指标。对财务管理实施全过程监控,一旦发现某种异兆就着手应变,以避免和减少风险损失。
2.建立爱德华・阿尔曼的“Z-Score”模型,用以计量企业破产、产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Z分数模型从企业的资产规模、折现力、获利能力、财务结构、偿债能力、资产利用效率等方面综合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进一步推动了财务预警的发展。
(四)企业在保持主业健康发展的同时,可用闲散资金进行投资 从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的角度来看,任何一个企业都应该积极地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这样才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盈利能力的增强。不应进行所谓的多元化投资。企业在保持主业健康发展的同时,可以把闲散的资金交由投资公司或基金管理公司运作以获取利润,这样既可以保证资金的安全,又能实现预期的利润。
(五)通过控制投资期限、投资品种来降低投资风险
一般来说,投资期越长,风险就越大,因此企业应该尽量选择短期投资。在进行证券投资的时候,应该采取分散投资的策略,选择若干种股票组成投资组合,通过组合中风险的相互抵销来降低风险。在对股票投资进行风险分析时,可以采用β系数的分析方法或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确定不同证券组合的风险。β系数小于1,说明它的风险小于整个市场的平均风险,是风险较小的投资对象;反之,就是风险较大的投资对象。
(六)将企业风险进行转移
篇8
(佳木斯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摘 要: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财务活动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能被完全消除。企业在追求其经营目标的同时,还要考虑所面临的风险。充分认识并分析财务风险,可以将其对企业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通过研究财务风险与防范的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企业财务存在的风险成因,如筹资活动中财务结构不合理、投资盲目多元化投资分散、资产的流动性不足、企业收益分配问题。然后提出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策略。
关键词 :企业;财务风险;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10-0185-02
收稿日期:2015-02-10
作者简介:王卓(1993-),男,黑龙江绥化人,管理学学士,研究方向会计学;郑立新(1968-),男,黑龙江五常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组织文化与领导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一旦出现财务风险,处理不当将发生重大损失甚至面临破产危机。企业要控制财务风险必须从源头做起,首先要分析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企业还必须有控制财务风险的手段,发生财务风险才能将损失降至最低。
一、财务风险基本理论
(一)财务风险内涵
财务风险是企业风险的一种,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无法预计或不可控因素的存在造成的财务状况的不确定性,进而使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产生偏离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企业的财务活动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筹资资金、长短期投资、分配利润等都可能产生风险。财务活动经常是在有风险的情况下进行的,企业的财务活动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条件,它是资金筹集、投资、占用、耗费、收回、分配等活动环节的有机统一。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必须从财务活动的全过程、财务的总体观念出发,并最终联系到财务收益上来。否则,就会曲解其真正内涵,难以正确指导财务管理的实践。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
1.综合性。企业财务活动是一项综合活动,财务风险产生、发展、形成的原因十分复杂,自然就带有明显的综合性特征。
2.客观性。由于企业的财务活动过程是客观存在的,所以财务风险也自然具有客观性。只要企业从事财务活动,不管企业是否愿意冒风险,财务风险总是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环节中。
3.不确定性。风险产生根本就是因为不确定性的存在。一方面,财务风险的结果不确定;另一方面,影响财务风险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确定的。尽管人们意识到了某项活动可能发生损失,但最终这种损失的可能是否会变为现实,具体情形如何,却是一个未知数。损失性,财务风险总是与损失相关联,无论这种损失是现实的还是隐含的,是可以量化的还是不能量化的,它会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连续性、经济效益的稳定性,最终威胁企业的生存。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
(一)筹资活动中财务结构不合理
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从时间上考察企业的负债结构,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的安排;另一方面是指取得资金和归还负债的时间安排。企业的生产经营与投资往往在较长的时间里具有周期波动性。在生产经营规模与投资扩大时,资金需求量增大在生产出现萎缩与投资减少时,资金需求量减少,甚至有可能出现资金闲置。因此,负债融资的多少及其期限结构,应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周期波动相匹配,避免出现不合理的债务融资安排所引起的某一时点上的偿债高峰,或某一时点的资金闲置,企业的资金需求包括短期资金和长期资金,在进行融资安排时应尽量合理安排流动资产与短期负债之间的关系,保证有足够的短期偿债能力同时遵循短期资金由短期负债来融通,长期资产由长期负债来融通的原则。在取得资金方面,应与企业的投资计划相适应,即不仅要考虑盈利情况,更重要的是要考虑现金流量,避免出现“蓝字破产”。
(二)投资盲目多元化投资分散
企业目前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投资分散、点多面广,将有限的资金、人力分散在众多的行业与项目上。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企业投资盲目多元化。当然投资多元化可以使企业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分散其投资风险。本来投资多元化与专业化并无优劣之分,二者是一种互补关系,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要走多元化的道路。但是我国目前企业却走上了一条盲目投资多元化的不归路,其主要表现为盲目追逐市场热点、跟风现象严重。许多企业完全没有自己长期稳定的企业发展战略,若市场上出现什么投资热点,经常在未对当时的市场的供给、市场竞争对手和自己企业的特点等情况进行冷静、理性的分析之后,则一窝蜂地盲目投资于这些于自己来说十分陌生的所谓热点行业,热衷于“赶浪头”。
(三)资产的流动性不足
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随着企业集团的发展和扩大,其下属企业的层级和数量增加,经常出现资金过于分散,利息支出太高,财务成本增大等弊端,直接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大大增加。其主要问题如下:下级单位多头户导致无法及时地了解资金状况,内部资金余缺调剂难度加大,资金短缺与资金闲置情况并存;资金管理过于分散,监控不力;资金支出缺少有效控制,资金流向不明确;筹资和投资不能进行统一规划,导致资金浪费和财务成本过高。资金使用效率不高,风险大:资金回笼没有进行系统管理,对应收帐款控制较弱;内部单位的互相拖欠引发内部三角债;在资金状况良好,偿付能力较强时,不能充分利用资金,降低财务成本和各种负债。妨碍了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不利于进行规范的财务管理;没有全面合理预测和控制资金的收入;缺乏有效的资金管理手段。
三、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策略
(一)逮立合理的投资风险管理流程
建立合理的投资风险管理流程,企业作为大型国企和上市公司,应设计一套合适自身的投资风险管理体系,而不是凭着高管或董事会的好恶和主观印象选择投资对象。首先企业各经营单位相关职能部门根据董事会提出的发展战略规划和投资指南,分析内外环境,寻找投资机会并提出项目建议书;随后通过投资管理部门的建议书初审,再由主管领导立项审批,咨询机构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最后经决策层决议通过正式立项;在项目运作过程中,投资管理、计财、审计部门要持续对投资项目实施效果进行检查和评估以及对投资风险进行实时监测。采用风险回避措施,企业作为企业行业上市公司,必须关注国家关于企业、农药、环保等政策的任何变化,并在国家调整政策出台之前,及早做出应对措施,利用政策的调整来获取盈利,或者降低政策调整所带来的损失。企业的原材料及产成品存货数额较大,一旦损失将会使公司的经营和财务陷入困境。企业可以通过有选择性的投保,将自然灾害风险和意外事故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以保证一旦发生不可预知的灾害时,能够将自身的损失降到最低。最后企业的投资管理部门应利用好衍生金融工具规避价格风险的特性,大胆而谨慎的利用这些外汇、期货等产品来达到套期保值的作用,回避市场的价格风险。
(二)资金回收的风险防范控制
企业要避免或减少资金回收风险,首先必须生产物美价廉、适销对路的产品,并配合一定的营销策略,完成由产品资金向结算资金的转变,其次必须注意评估客户的财务状况、资信状况,加强货款的催收工作,完成由结算资金向货币资金的转化。控制要点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①提高产品质量②降低产品成本价格③生产品种花色齐全,适销对路的产品④做好广告宣传,企业只有做好了以上几方面的工作,才能使企业的产品顺利出手,避免出现积压的现象。
(三)采用偏低稳定股利分配方式进行资金收益分配
企业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在合适的时点为自己量身定做合适的鼓励政策能达到化解利润分配中的财务风险的效果。当企业遇上业绩一般的年度时,建议采用偏低但稳定的股利分配方式,这样选择原因一是通过稳定的鼓励政策给市场上的投资者传递了公司稳定运营的信号,其次是较低的现金股利可以保留更多的盈余资金来降低企业营运资金的压力,再次让投资者得到了一定回报,坚定了相信自己所投资企业会给自己带来预期收益的信心,最后这样可以巩固企业的权益基础,对提升股票内在价值有极大的益处。当业绩较好,现金流量波动较大的年度时,企业可以采用“正常+额外股利”的分配方式,这样一来稳定了股价,对企业对外的形象也有较大改善,其次让投资者意识到公司在收益增长时会发放额外股利给投资者,使投资者对企业的中长期发展期望更加乐观 。
参考文献:
[1] 吴星泽.企业财务风险研究:存在问题与框架重构.会计研究,2013:59-61.
[2] 周首华,杨济华,于平.企业财务风险原因分析.会计研究,2012,(8):8-1l.
[3] 陈静.企业财务风险实证分析.会计研究,2012(4):3l-33.
篇9
一、多元化经营的理论依据
多元化经营的理论依据为证券投资组合理论,证券投资组合可以由多种证券组成,从投资者的角度看,最重要的不是个别证券的收益和风险,而是证券组合的收益和风险。投资人通过持有不同证券的方式,将隐含在个别证券中的风险分散掉,这种风险叫做可分散风险,它是由公司特殊事件造成的风险,但也有不可分散的风险,它是由战争、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等全面影响公司的因素组成的。
证券投资组合理论证实:若干种股票组成的投资组合,其收益是这些股票的加权平均数,但其风险低于这个加权平均数,从而投资组合会降低投资风险。投资组合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收益,分散或弱化投资风险,从而真正提高投资组合的收益水平。
证券投资组合的理论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应用就叫多元化经营,按照证券组合的“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理论,企业在同一时期内会向不同行业、不同产品的市场扩展,希望能够做到多头出击,全面获胜。但这里要弄清楚的是企业经营面临的风险是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而非证券投资组合中所面临的系统和非系统风险。经营风险是指企业因经营上的原因而导致利润变动的风险,影响每个企业经营风险的因素不完全相同,一般有产品售价、产品需求、产品成本、固定成本以及价格调整能力等。财务风险指全部资本中债务比例的变化带来的风险,也就是指负债筹资给投资者收益水平带来的风险,影响的因素有利润水平、负债的资本成本和产权比率等。
降低经营风险的途径只能靠不断加强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内部管理,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进行产品创新,扩大市场占有率,降低成本,加速资金周转,提高劳动效率等。降低财务风险的途径一般靠适度负债、合理确定负债结构、增收节支等。如果企业盲目地选择多元化经营模式,随之而来的更为复杂的经营和财务风险必然使企业管理层难以驾驭,从而使企业陷入多元化经营的陷阱,爆发财务危机,最终企业会因财务状况的恶化而处于举步维艰的境地。
二、多元化经营的不利之处
综观当今世界,许多大公司都想通过多元化经营模式来抵抗经济领域中的种种风险,实现企业的不断壮大和长久发展,但多元化经营成功的前提是企业必须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有良好稳定的基础业绩和核心产品,有非凡的实力作为强大的后盾,在此基础上,管理层可以从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出发,在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根据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理性地进入新行业,且不可受社会舆论宣传的影响认为多元化经营会给企业带来超额收益。
一般来说,企业进入一个新的行业要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如管理层的知识水平和经验是有限的,所能利用的信息是有限的,企业的资金人才是有限的,如果不考虑这些因素,将不可避免地造成市场选择不当,业务不通,无法对各项业务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以致多元化经营不仅不能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反而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所以如果一个企业决定进入新领域时,投资的结果最好能够起到巩固原有的竞争力的作用,最起码要做到不能损害原有的竞争力;如果没有做到系统预测和科学决策,经不住多元化经营的诱惑,则可能使企业不仅没有创出一片光明的前途,反而会陷入沼泽地,最终可能使企业欲进不行,欲罢不能,届时醒悟,但为时已晚。
分析许多企业失败案例,不难发现多元化的不利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元化经营使企业很难迅速适应环境的变化
常言道船小好掉头,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任何企业都处在动态的经营环境中,环境的优劣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单一产品经营的企业相对于大集团而言,更容易做到快捷适应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经营战略和投资方案,所受损失较小。而一个多元化经营的企业,由于涉及多个产业和不同的产品,而每个产业发展规律不同,每种产品发展现状不同,企业想做到全部能够适应国家政策的变化、科技发展的需要、经济周期的变化及客户需求的更新,绝非想像的那么简单。
以大家熟悉的巨人集团为例,其最先经营电脑软件等产品,效益不错,规模适中,后来同时进军生物药业和房地产业后,企业高级管理层希望各行业齐头并进,三足鼎立。但由于电脑软件属于高科技行业,产品更新换代快,企业需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究开发;房地产行业属新兴行业,利润率较高,需投入巨额资金,且回收期长、风险大,如果缺乏对企业发展全局的科学论证和缜密的规划,则极有可能影响资金的按时收回,影响到整个集团的资金周转和未来发展;生物药业则属于生命周期较短的非生活必需品,要想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广告费用和宣传费用,现金的流动性要求较高。而以巨人集团当时的管理体制和能力,想做到全面繁荣实属可望而不可即,管理层无法依据每个行业的特点而做出相应的战略战术调整和安排,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集团全局乱了章法的情况,房地产方面由于楼层设计过高后期资金不到位,企业资金的周转发生了很大困难,最后不得不宣布破产。所以大集团的发展绝对离不开管理层的超强适应环境的能力。如果不行,倒不如稳扎稳打,苦练内功,集中精力抓重点项目,抓关键产品。
2.多元化经营会加大管理成本
我国企业集团的运作有其自身的特点,一般都重规模,轻整合;重发展速度,轻发展质量。这些特点给多元化经营的集团带来了许多管理上的问题:一是庞大的管理机构往往存在较为严重的和形式主义作风,不同层次的管理层之间的相互摩擦和冲突会产生负协同效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的创新精神的发挥,造成资源的浪费;二是由于不同的行业及不同的产品各有特点,管理起来不宜也不易采用相同的模式,否则会分散管理层的时间和精力,增加管理的难度;三是在我国法人治理结构还不完善的前提下,如何有效监管和制约管理层的制度还不足以保证管理层的行为廉洁高效,管理层的违法违纪行为人为地增加了管理成本。尤其当企业延伸向不同行业和产品发展不平衡或部分管理人员工作中出现严重失误时,这些问题显得尤为严重。因此多元化经营会加大管理成本。
以巨人集团为例,当企业发展顺利时,领导层的欲望容易出现膨胀,误认为在某一个领域的动作得心应手,在其他领域也一定能大有作为,但是等到真正面临愈来愈复杂的问题时,其控制局面的能力就相形见绌,力有未逮。集团内部子公司由于缺乏严格的监控,部分管理人员营私舞弊,造成巨额的负债和亏损,致使公司的财务管理一度陷于混乱局面,这时集团的高层领导才真正意识到管理一个大集团没有一整套严谨的组织体系和科学的管理制度是绝对不可行的,随后开始抓干部管理和教育,但为时已晚,臃肿体制的弊端已暴露无遗。而当公司发展相对单一时,由于管理人员能把水平全部发挥在较为熟悉的行业上,在其工作范围内有更大的自和责任感,能够直接做到对其效益好坏负责,并且直接接受市场的评估,也便于上层对下层采取更加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管理的效率,降低不必要的消耗。所以说,要想出效益,需要资金支撑,更需要科学的管理,管理是根本和保证。
3.多元化经营不利于企业集中精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目前世界上的一些大集团、大企业,无一不是靠其主打产品支撑,如著名的可口可乐公司、海尔集团都有自己的核心产品,主业结构非常明确和清晰。其核心竞争力表现在先进的技术以及服务理念上,通过销售到市场上的产品、劳务或服务体现出来,企业也只有具备了核心竞争力,才会使企业具备优势。相反,如果公司在经营范围和投资领域盲目进行扩张,甚至涉足一些陌生的领域,包括一些风险大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则极有可能使企业主业不主,整体优势不优,最终导致经营危机。
像2002年倒闭的震惊世界的美国前安然公司,主要问题就出现在管理上,而管理的症结则集中在其经营的多元化上。安然公司原先只是经营能源且业绩较为稳定,但当后来进入到互联网、广告、期货、电力和供水行业时,随着业务活动的越来越复杂,致使最初创造这些业务的管理层无法控制,最后为了欺骗投资公司,只能靠会计做假账来掩盖企业内部的种种弊端,成了典型的“空心巨人”。再比如,IU国际公司是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的一家拥有数亿资产的上市公司,该公司管理人员为了能够使企业获得稳定增长的收入,相继通过收购和兼并远洋运输、金矿开采等业务实现多元化经营,希望达到公司价值最大化,但事与愿违,投资者并不买账,因为他们无法看清公司的真正市场定位,曾造成股价一度大幅度下跌,最后只能采取公司分立的策略才扭转公司的被动局面。所以企业最好只经营有核心竞争力和良好发展前景的业务,真正把企业做大做强。
4.多元化经营容易分散企业资金
据有关资料统计,截至2000年底,共有200家上市公司宣布进军网络领域,20家上市公司宣布进入生物药业,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上市公司在选择扩张领域时带有投机性和盲目性。因为这些新兴行业不仅需要管理技术,更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资金的使用需要付出巨大代价。
浙江省海宁市鼎盛实业有限公司是一个有着30年历史的先进国有企业,就因为在其主营业务水泥行业中取得优异成绩后,先后投资近2000万元(占其注册资本的160%)于化工、皮革和灯具等不同行业,许多项目占用的资金不仅没有产生利润,反而连本金都没有收回。所以说企业在使用每一笔资金时,都不能以其是否产生利润为前提,而应以其是否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为前提,否则这种撒胡椒面式的投资方式可能使企业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机会或投资不赚钱,倒不如先把钱存起来,如今很多企业的规模膨胀资本运营实际上是泡沫,真正使企业做大的途径是培养核心竞争力。
所以企业要想发挥整体优势,必须加强对资金的宏观调控,最大限度地规避信贷风险,当对自己的经营能力充满信心,对主营业务的发展和市场的发展十分看好的时候,就会集中精力做好一两件事情,变多头出击为重拳出击,待地位树立牢靠后,再逐步向外延伸。
篇10
[关键词]民营企业 投资战略 多元化
多元化投资是企业寻求在不同产业中发展的产业组合战略,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研究和实施多元化经营,当时普遍存在的高额利润,使很多企业形成了很高的盈利率预期和高增长预期,并使经营者衍生出一种急于扩张的心态。中国的民营企业大多都有一种做大的情结:希望不断地把企业的触角伸向其他领域,规模越做越大。这一情结的直接后果就是很多民营企业纷纷推行多元化经营,其中一些民营企业连多元化经营的真正涵义都不知道就匆忙上阵了,结果吃够了苦头。所以,民营企业多元化的战略实施要谨慎,应利用科学的方法与程序进行决策。
一、民营企业多元化投资的理论基础
多元化投资,也称为多样化经营或多角化经营,指的是企业在多个相关或不相关的产业领域同时经营多项不同业务的战略。近年来,企业多元化经营一直是理论界和企业界研究的课题。目前,关于企业多元化动机主要有两种代表性的理论。
第一,协同效应理论。协同效应理论也称价值最大化假说。其中心思想是,多元化战略的目标是为股东或投资者创造价值,价值的创造来源于多元化所产生的协同效应。企业进行多元化可以产生多种协同效应,如管理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营销协同效应等等。正是这些协同效应所产生的1+1>2的结果,多元化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价值。
第二,证券投资组合理论。证券投资组合理论也称风险分散理论。多元化经营实际上是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应用。证券投资组合理论认为,金融资产投资组合可以由一种以上的金融证券构成。投资人可以通过持有多种不同证券的方式,将隐含在个别证券中的风险分散掉,但存在于证券与证券之间的共同风险则无法分散。通过多角化投资来分散的个别证券风险,称为可分散风险(或非系统风险)。至于那些无法用多角化投资分散的风险,称为不可分散风险(或系统风险)。当这一原理应用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时,即为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活动。
目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关于多元化投资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多元化经营,可以规避风险,实现资源共享,产生1+1>2的效果,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另一种认为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会造成人、财、物等资源分散,管理难度增加,效率下降。其实,多元化作为经营战略和方式而言,其本身并无优劣之分。企业运用这种战略,成败的关键在于企业所处外部环境及所具备的内部条件是否符合多元化经营的要求。两者相符,就能成功;否则,就会失败。
二、当前民营企业多元化投资存在的问题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开启了民营企业的创业浪潮。部分民营企业形成相对的规模经济,为了适应市场需要,分散风险,这些民营企业开始迅速扩张,走上了多元化的道路即混合兼并,经历过金融危机之后,及国际投资环境的变化,国外购买力的下降及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政府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民营企业出现了以兼并国有中小企业为主要手段的多元化发展新。在这些民营企业多元化经营过程中凸显出以下几方面问题:
1.民营企业多元化投资决策没有形成科学决策机制和程序
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的原始积累过程中实施家长制管理体制,创业初期取得成功,我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状况并不能令人满意,公司治理结构普遍不规范,严重影响了公司正常运作。以“家长”所带来崇高威望,使得决策者极其自信,企业员工对“家长”极为拥戴,因而在体制上对“家长”的制约越来越薄弱。随着“家长”权力的扩张,决策就更加无序可言,这就使得重大的决策极易变成可以不经任何程序的“家长”的随意选择。这种决策的随意性和无程序性,是导致企业发生决策失误的重要根源。
2.民营企业多元化投资经营缺乏相应的管理能力
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可以说主要是依靠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存在的巨大机遇,而不是完全依靠真正的原动力,企业家精神和成熟的管理能力。并且由于民营企业发展的高速度,使他们没有时间来积累这些要素,尤其是管理能力,更谈不上多元化的管理能力。所以, 在主业拓展能力尚未稳定之时,便忙于涉足其他产业,其风险是可想而知的。
3.无明确的战略发展方向,盲目进行多元化投资
企业发展战略主要是规划企业发展方向、目标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一种全局性、长远性的决策。目前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缺乏整体战略意识,无明确的发展战略规划,对日益加剧的竞争环境估计不足,没有拟定企业各层次目标体系。具体表现在:没有明显的优势产品,缺乏核心技术能力和核心经营管理能力;生产经营项目繁多,生产经营转向频繁;投机思想较重,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现象。
4.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尚未形成,资源配置效率较低
我国的一些民营企业对实施多元化经营的条件领悟不深,他们实施多元化经营在相当大的程序上为了追逐高额的短期利益,以适应过高增长欲的需要。民营企业为继续实现高增长,不得不涉足新的投资领域,而不顾自身是否形成核心竞争力,不顾自己对该领域是否熟悉,使多元化从一开始就具有盲目性。这不仅使民营企业在新进入的领域里没有任何规模优势,而且还使企业丧失原有的优势,失去原有的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影响民营企业多元化投资战略选择的因素分析
多元化经营是很多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战略选择,也得到了诸多的实例验证。我国很多企业在规模扩张过程中采取了多元化经营的方式,但多元化的效果却截然不同。因多元化经营失误导致企业亏损甚至破产的例子比比皆是,如巨人集团在原有计算机软件行业技术优势存在威胁前提下,进入了与原有行业无关联的房地产和保健品行业,结果成了多元化经营失败的经典案例。与此相反,我国很多大型企业如西安海星科技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四川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厦门银鹭集团等都取得了多元化经营的巨大成功。
为什么都是从事多元化经营,结果却如此不同,是什么因素影响我国民营企业的多元化投资呢?目前国内学者对影响我国民营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因素和成功条件所做的分析不多,下面我们试图从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入手,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1.企业外部的影响因素
从民营企业的外部环境来看,影响其多元化经营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市场的有效性和干预性;二是目标行业的选择。
第一,市场的有效性和干预性。衡量市场有效性的依据之一是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程度,一般来说,市场经济越完善,企业的经营也更具理性,选择多元化策略时也会更符合市场要求。市场有效性的另一依据是政府的干预程度。若政府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干预过多,势必会扭曲企业的市场化行为,从而违背了市场的要求。政府的干预应该维护市场的有序和有效运行,改善市场主体的权利行使环境,而不能过度地限制私权,尤其不能剥夺市场主体的决策权,更不能直接替市场主体作出决策。在实践中,过度干预的表现是剥夺市场主体的决策权。市场体制是一种决策充分分散的体制,这是市场体制优于计划体制的最主要方面。剥夺市场主体的决策权,不仅侵犯市场主体的权利,还会直接降低市场运行的效率。地方政府强迫农民种植特定作物是一种最为典型的剥夺决策权的例子。目前需要各级政府进行行政审批、行政许可的项目明显过多,因此使市场主体缺乏应有的行为自由,这一方面导致了资源的错误配置,降低了市场的运行效率,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政府权力的含金量,增加了政府腐败的可能性。
第二,目标行业的选择。企业在进行多元化经营时,对于目标行业的选择十分重要。民营企业在进行目标行业选择时,一般要看目标行业的吸引力,原有行业与该行业的关联性以及本企业的资源与核心竞争力等。目标行业的吸引力主要指该行业的竞争程度,进入障碍高低等。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目标行业吸引力越大,民营企业进入该行业越容易成功。而行业间的关联性高低则决定了企业能否更好发挥原有资源的协同作用,达到1+1>2的效果。多数研究表明,行业间关联性越高,企业多元化越容易成功。我国很多民营企业在选择目标行业时具有很大的盲目性,看到某行业赚钱就匆忙进入,而没有考虑自己进入该行业是否合适,这也是导致他们多元化经营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2.企业内部的影响因素
从企业内部看,影响多元化经营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企业资源,它包括企业拥有的核心技术、管理经验以及企业文化等。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决定了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和经营的范围,也是限制企业多元化扩张的关键因素。纵观中外多元化经营取得成功的企业,无不具有自身的核心竞争力。TCL凭借自己强大的销售网络和促销能力,使产品在家电领域迅速发展;西门子的资本实力、品牌包容性和合作精神,也使得西门子在不同的业务领域发展,成为经久不衰的长寿公司。这些都说明了企业多元化与其核心竞争力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但目前我国有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是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他们在现有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并不明显,可能仅仅是因为某种特殊因素而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并没有优先发展原来占有一定优势的行业,就开始寻求跨行业发展,结果原有优势行业不仅没有得到发展,反而有些萎缩,而新开拓的行业又不能有效地培养起新的核心竞争力,结果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第二,投资风险分散效应。正如证券投资组合理论所言,民营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可以分散经营风险,好比鸡蛋没有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即使某一个行业或产品出现了亏损也可以通过其他产品或行业的盈利来弥补。企业生产单一产品,经验成熟,利润较高,但这样做风险很大,特别是在生产技术单一,或较高集中度的行业更是如此。一旦该产品的社会需求减少或者几个大企业操纵市场,一般实力较弱、技术水平较低、抗市场震荡能力较差的民营企业将面临巨大风险甚至遭遇灭顶之灾。因此,分散风险成为民营企业选择多元化战略的原动力之一。
第三,企业原有公共资源的战略协同作用。协同作用也叫范围经济,它一般是指两个单位联合所产生的效益大于它们分开时的收益,即1+1>2的效果。民营企业如果存在可以发挥协同作用的公共资源,如技术、营销或分销渠道等,则当它进行多元化经营时就能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从而节省大笔成本和费用。民营企业采用多元化战略后,新老产品、新老业务、生产管理与市场营销等各领域,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存在着资源的共享性,能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产生协同效应。但战略协同作用一般在相关多元化经营中效果比较明显,如果行业间关联度不大,则很难达到共享资源的目的。非相关多元化主要优势在于投资风险分散效应,是财务导向的多元化。这要求公司决策者或管理者有很好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或者说有非凡的经营能力。我国民营企业现状是缺乏这样的经理人才,在进行多元化经营时又选择与主营业务关联度不大的行业,很难发挥原有资源的协同作用,因而成功率不高。
第四,企业原有的经营模式。企业模式(范式)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经营理念、企业制度、管理规则和行为方式的总称,它对规范和控制企业活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民营企业由单一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时,它与环境和市场的交换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在原行业形成的企业范式能否适应新的变化就成了影响多元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最近几年,实施多元化扩张的民营企业特别是通过资本经营迅速扩张的多元化企业,由于企业经营方向和目标等战略问题的转变,而使得原有优秀的范式不再适应新的条件,而成为阻碍企业管理有效性的因素,从而导致企业管理效率的降低。所以民营企业在进行多元化经营时,还要考虑原有企业文化和范式的包容性和可适应性。
四、民营企业进行多元化投资的建议
多元化经营本身并无所谓好坏,关键是如何充分地认识它,并加以有效的应用。这样,既能降低风险,又能增强企业的实力和竞争能力。民营企业应该在自我剖析和吸取其他企业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走有自身特色的多元化经营道路。
1.夯实基础,完善自身
一方面,把核心产品和主导产业做大做强,集中力量把企业培育成有较高知名度、具有核心优势、处于市场领导者地位、充分享受核心产品规模效益的企业,为多元化经营聚集足够的实力。另一方面,管理要跟上多元化步伐。民营企业应加强高层管理人员能力的提升和科学管理机制的建立,重视企业战略规划与管理,塑造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为实施多元化经营打下扎实的基础。
2.有层次地推进多元化经营
多元化经营分低、中高和极高三个层次。低层次多元化指超过70%的收入来自某一项业务中,高层次多元化指超过70%的收入来源于主导业务,各项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共享产品、技术和分销渠道等;极高层次多元化指不到70%的收入来自主导业务,事业部之间通常无联系。多数成功实施多元化经营的企业都是遵循着低层次到高层次的过程。民营企业切忌急于求成,忽视多元化经营的一般规律,盲目加快多元化进程,而应根据企业情况和行业发展状况及前景,有层次地推进多元化。
3.致力于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指与各项业务相关的一整套复杂的资源和能力,是提供长期竞争优势基础的一组技能、技术、知识、管理、文化等的集合体。民营企业准备进入其它产业时,要按照专业化经营的要求,规划和组织实施,并谋求技术、产品和经营等方面在新行业的特殊优势,具有市场准入优势及进入新市场后的较强竞争地位,才能使其后来居上,很快形成在该领域内的稳固地位。
综上所述,一个企业在进行多元化经营时,要受到企业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从外部因素来讲,由于我国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各项制度尚不健全,政府也还没有完全摆脱“管家婆”的角色,对企业干预过多,企业所处的外部市场还不是完全有效的。这就需要我国大力推进市场经济改革,尽快完成与国际市场经济的对接,为民营企业营造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而从民营企业自身来讲,则存在着不具备核心竞争力却到处乱铺摊子的混乱状况,而且民营企业在选择目标行业时,也不综合考虑该行业的吸引力与自身的能力,大举进入关联度不高的行业,只图一时的小利益,而忽视了企业长远发展的大利益。因此,我国民营企业在选择多元化经营时,应先在原有行业进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革新,大力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然后根据自身能力选择进入关联性高或低的行业,充分发挥原有资源的战略协同作用,并不断调整原来的企业模式,使它能够适应企业在由单一化转向多元化过程中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石英.战略性新兴产业:民营企业投资新领域.企业与企业家,2011年4期
[2]许谈彬.当前中小型民营企业中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19期
[3]董忠梅.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现状与培训提升.现代企业,2010年第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