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能力培养范文

时间:2023-05-04 13:09: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生能力培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生能力培养

篇1

一、培养创新型教师

教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创新型教师的培养,关键是要更新教师观念,而理论学习是培养教师创新理念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到清华大学进修学习;请国家一流的心理学专家培训全体教师,让每位教师都取得了心理咨询师资格;努力培养双师型、多师型教师,使每位教师都拿到了企业上岗资格证,都可以参与企业的生产项目;对课程资源进行创新设计,培养教师创新性课堂设计能力,等等。

学校还从清华大学请来“创客”专家来校讲课,从“基础创客教育理论”到“创客教育未来发展趋势”,从“基础创客工具的使用”到“创客技术的实践提升”全面覆盖,以“面授+研讨+工作坊”的形式,让教师接触最前沿的创客教育理论体系和技术实践体系。学校通过一系列不断的实践迭代,使师资创新水平越来越成熟;通过不懈努力,将会使创新教育的种子播撒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将会实现打造一支创新型教师队伍的梦想。

二、创造创新机会,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1.抓住课堂主战场

课堂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发挥潜能的舞台,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地方。因此,教师要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也把创新的火种播撒在学生的心里。

学校本着“不求人人第一,但求人人唯一”的教育理念,为学生创造各种机会,深挖每位学生的创新潜能。通过分层次教学、求异性教学、鼓励性教学等,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和特长。文科教学鼓励学生的观点各异,理科的解题和实验提倡过程和方法求异求新,实训教学要尝试以不同的技能解决相同的问题……从教学中的点点滴滴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的思维多维度地展开。在解题过程中,求异思维有利于学生跳出常规思维的框框,以新颖、独特、巧妙的思维方式,迅速接触问题的本质,发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对于学生的新发现和提出的新观点,教师及时给予褒奖,而且从班级到学校各个层面都应给予鼓励与褒奖。学校在教学楼大厅里经常展示学生的创新作品,以此来鼓励创新、发现人才,学生也以能够创造出新的作品和有新的创意而感到自豪。

在学校的课程中,还渗透着“清华大学青橙创客教育”理念,借助电子模块,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探究式、体验式、互动式学习,通过这样的学习启发了他们的思维,打开了他们的思路,开发了他们的潜能。学校通过实践课程体验,让学生体会“玩中学,做中学”的乐趣与意义,让学生了解创新理念、体会创新精神、感受创新的魅力,进而用创新思维去思考问题。

2.组织创新活动

创新需要动力,也需要认可。这种动力和认可表现在多方面,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通过比赛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因此,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比赛和创新活动,给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使他们从成功中获取自信,学到知识,不断为自己的创新之路注入活力和新的动力。同时,学校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创新比赛,地点是在学校的“创想空间”。例如,2016年举办了“创想大爆炸”比赛,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级成立比赛小组参加比赛,各小组均设计出了各具特色的创意作品。这使学生们的脑洞大开,他们积极活跃、战略统筹、分工合作,大大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实验教学,激活学生创新思维

学校特别注重实验教学,以此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增强其动手能力,激活其创新思维。设计开放性实验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无论实验成功与否,都能有收获;创新无论成与败,行动决定一切。由于实验实训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学校严把实验实训关,应开的实验实训课必须提前做好计划,并由校长亲自检查;列在计划当中的实验实训课必须保质保量、开足开齐,让学生有较大的收获。

学校每月还会提出一些有创意的题目,激发学生去创想。如矿泉水瓶形状的创新设计、怎样让乒乓球下落得最慢……一个个题目,就是一个个创想的舞台,激发了学生探索和求知的欲望。

此外,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做学案,让学生提前了解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广泛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主动交流能力。

四、创设学习环境,培训学生创新能力

学校学习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等名校的“创客空间”建设,在校园黄金地段建设“创想空间”。内有高端计算机、时光隧道、机器人、无人机、创新书刊等设施设备。每个班级都有创客小组,轮流到这个奇异空间进行创想、创造和交流;教师们也有创客中心,而且有专人负责管理,一个金字塔型的创新团队在学校形成。师生每周定期在创想空间活动,进行创作,多项发明创造在此诞生,为创新型人才培养起到了引领作用。

学校要求每名高中生至少要学习一门技能。由于学校是职普教结合的“C合高中”,学校的中专是“全国示范学校”,实习实训设备齐全,能为高中生提供学习技能的场所和师资。学生在学校可学到电工电子、数控加工、动漫游设计、网络设计等技能,为他们日后的创新发展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

篇2

一、强化朗读

在听、说、读、写这几种能力中,最能够训练或者体现语感能力的是读。因为语感与视觉紧密相联,也就是看的过程中的反应程度。而视觉表现在学习中主要是读———眼动基础上的口诵。语感强的一个特点就是一读就懂,靠直觉判断,注意力无需停留太久。因此强化朗读,是训练语感的基本途径。高中阶段的语文课,都安排了早读,一周的几天几乎和英语“共享”;甚至有的学校还安排了晚读。时间是充裕的,为什么学生的读书能力提高甚微呢?不少教师发现,其实这些时段阅读的效率很低。首先学生状态整体不好,读书时声音细微,漫无目的,尽管教师或语文科代表提供了参考任务,但多数学生没有限时完成的意识,反复肤浅地在参考任务上磨洋工。基于此,强化朗读,一方面要求读书时有正确的姿势,自由舒展,不能让课桌承受全身的重量,保证精神状态饱满;另一方面,也要求手嘴齐动,边读边标注,声音洪亮,借用疯狂英语的话,“要语感,可疯喊”;另外,应让同学们有任务感,限时检查,不能自由放羊,好坏由他。将每个读书时段基本分成三个环节,一是复习昨天内容,二是预习今天内容,三是复习前段内容。侧重哪个环节,时间如何分配由学生自己掌握,教师在行间巡视时不时抽查、了解。这样一方面指导方法,另一方面加强督促,强化朗读,让学生在多读中逐渐感悟,读出文意、读出感情、读出美感,“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哪怕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但读多了,语感也就逐渐会有了。

二、指导思考

强化朗读,自然能培养语感,但靠朗读的“剂量”增加来让学生在朗读中自然生成语感,毕竟过程缓慢,也许效果甚微。如果在此基础上再加以指导,让学生知道“悟什么”“怎么悟”,朗读就会有目标、有方向,朗读的效果就会更快、更好。那么,朗读时“悟什么”呢?语感既然是对语言材料的感悟,那么语言材料就是我们要“悟”的对象。语言材料有哪些呢?语言的材料有字、词、句、篇和标点等,而这些材料的组合是有要求有规律的,也就是语法、修辞和逻辑。因此,语感的训练要依托语言的材料及组合规律。如此,朗读不仅是见字发声,还应该在篇章中突出字词句篇和标点这些“思考点”,并在文章中心的范围内,围绕它们思考语法、修辞和逻辑,甚至表达的妙处。至于“怎么悟”的问题,也就是体悟的方法。对语言的理解有的是凭感觉,胡乱猜测;有的是凭理性,确认与分析;当理性分析成为习惯,不必再自我强制而成为不自觉的行为时,很强的语感能力就形成了,这是更高的理解。由此,可以说语感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的,这样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训练的效果会更明显。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以课本作为训练和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依托,选取文中的语言材料的实例,指点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来体会其妙处,领悟其中所倾注的感情。比如,朗读时注意分析词语的褒贬色彩,标点的抒情作用,句式变化的表达作用,情态副词的效果等等,疯狂的朗读就会更有味道,更有兴致。

三、多听多谈

现在的语文课堂,基本少不了合作学习这一环节。利用好这一环节,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多听多谈,在听与谈的吸收与输出中,训练反应速度,培养语感。相比读而言,听更能训练语感。因为读是面对文字、文本,确认可持续;而听易混淆且瞬间即逝,逼迫学生必须快速反应,稍不留心就会产生歧义,导致误解。比如说话时的音近字,比如停顿、轻重、语调等都能区别意义。例如“这次优课评比,我校就三人获奖”,副词“就”可以多种理解,一是表示喜悦,三人不少了,二是不满意,嫌少,获奖的人应该更多些。当然有了特定的语境,多义就基本可以消除了。学生合作学习时的多听多谈,学生教学生,能根据自身取长补短,各“学”所需。会谈,且谈得好,会有语感,且可让听者产生语感;不会谈,自然没有语感,也就不能让听者产生语感。谈话时因为少了师生间的心理与情感距离,比较敢于自由表达,无意中都会体现自己惯常的语音、语义的停顿,语调、语气的处理和词语的感彩,有利于养成语感。

四、结语

篇3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位著名的外语教育家曾说过:“情感对外语学习的作用至少与认识技能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英语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种情感活动过程。这里所说的情感首先来自于教师本人对教学本身的兴趣。教学实践表明,高中生学习外语的动机最直接的来源是外语教师的情感动力以及对他们的态度。教师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效率。一个对教学有兴趣的教师,因其教学有方,而使教学活动生动有趣,使一些原本对学习没兴趣的学生产生兴趣;反之,教学无方,照本宣科则会使一些原本对学习有兴趣的同学反而感到味同嚼蜡、索然无味而兴趣大减。所以教师对教育学生阅读课程的态度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作为高中英语教师,首先在教育思想上要突出一个“爱”字,即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英语学科、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生。于漪曾经说过:“要真心实意地爱学生,热爱学生是人民教师的天职,我们要把热爱事业、热爱未来的强烈感情倾注到教育对象身上,对他们满腔热情满腔爱。没有爱,可以说也就谈不上教育。”师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金钥匙,只有当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时,他们才会信任老师所讲的东西,才会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所以教师平时应该主动关心学生,跟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引导他们学习英语,让他们渐渐地喜欢上英语,喜欢阅读英语相关的文献,提高阅读能力。

2.让学生意识到英语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英语已经遍及全球,从全世界来看,说英语的人数已经超过了说其他语言的人数,10多个国家以英语为母语,45个国家的官方语言是英语,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讲英语。很多国家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全世界75%的电视节目是英语,四分之三的邮件是用英语书写,电脑键盘是英语键盘,任何一个会议敢号称是国际会议,其会议工作语言一定要用英语,也是联合国的正式工作语言。我们看到,很多官方的、政府性质的活动、文件、交流方式都使用英语。外贸行业也把英语作为通用语言,外贸交往、国际礼仪、书信函电、进出口文件以及银行文件语言等等,统统以英语作为标准通用语言。由此可见,英语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英语阅读能力更是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当学生意识到英语阅读的重要性,他们才会有动力去培养和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积极去翻阅相关的文献,并持之以恒。

二、培养学生善于积累词汇的习惯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基石和语言意义的载体,它维系着人类的思维活动。语言若离开了词汇,就无所谓语言。掌握一定的词汇量是阅读能力的主要标志之一。在很大程度上,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阅读理解的效果。在英语教学中需要激发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提高词汇的量度。阅读是英语教学及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项综合技能,它能培养语感,提高表达能力。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善于积累词汇的习惯,掌握大量的词汇,以提高阅读能力。

三、要求学生背诵几篇经典的文章

英语的阅读除了要有词汇量以外,还要有一定的语感,否则运用中文的思维去阅读英语,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受到限制,而且还理解不了文章的意思,所以要求学生背诵几篇经典的英语课文是很有必要的。经典的课文里面包含了好多句式,也蕴涵了很多语感,如果学生能从中体会并把它们背得滚瓜烂熟,那么在他们的意识里就会存在一定的英语语感,他们也学会了相应的句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在阅读其他文章的时候,他们就可以举一反三,得心应手,阅读能力就不存在太大的障碍了。

四、适当地进行快速阅读训练

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是通过阅读获取和吸收英语书面信息,和作者进行思想沟通,从而实现书面交际的能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的培养和训练,在课堂上适当地进行快速阅读训练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学的知识点进行选择阅读的文章,所选择的文章不要太难,也不要出现太多的生词,最好是结合所学的课文的知识来选择,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陌生,就算有一些不懂的地方,根据对课文的理解也可以知道个大概意思,再根据上下文就可以理解了。这种训练既要要求速度,又要要求质量,也就是在相应的时间里完成相应字数的阅读文章。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因为在这些训练的过程中已经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了阅读的技巧和阅读的速度及质量,从而也就可以提高阅读能力。

五、巧妙地将课内与课外教材结合

篇4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探究能力 培养兴趣 勇于质疑

新时期的高中数学教学,应该把高中生探究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首要地位。培养高中生的数学探究能力,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它体现在教学的方方面面。在培养高中生探究能力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注重高中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探究方法的指导,积极鼓励高中生勇于质疑和探究。

高中生的数学能力包括学习数学的能力和独立创造数学新成果的能力。我们应该着重培养高中生的哪种数学能力呢?无疑很多老师会选择培养高中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因为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毕竟是为更高层次地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打基础,也正是由于这一点,传统教学非常重视这一能力的培养,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让高中生多听多记;高中生变成记忆的机器,大脑成了知识的仓库。而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高中数学新课改的实施,这种落后、陈旧的教学观念和学习方法应该淡出教学教学的舞台。

数学知识源于社会生活,高中生数学学习要适应新时期社会生活需要及符合高中生自身发展需求。高中数学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观念,确定高中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数学的应用和创新观念。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离不开探索,离不开对高中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培养高中生的数学探究能力,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它体现在教学的方方面面。在培养高中生探究能力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注重高中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探究方法的指导,积极鼓励高中生勇于质疑和探究。

一、培养数学兴趣,让高中生学习有动力

兴趣是高中生学习动力的源泉,要获得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就必须激发高中生的数学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加强基础知识的讲解,使高中生能够接近数学、接受数学,使高中生明白数学没有什么神秘之处,它存在于我们周围,每个人都离不开数学。2.加强数学的应用教学,提高高中生对数学的认识。有些人认为,学习那些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没有什么用,生活中根本用不到。但实际上,数学应用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是以前的教科书和社会生活是脱节的,现行的新教科书在数学知识应用方面有了很大改进,这是向素质教育迈出的一大步。课堂教学中,我们只有高度重视知识的应用教学,才能使高中生充分感受到数学魅力和价值,进而喜欢上数学。3.引入数学实验,让高中生感受到数学的直观性,让高中生以探究者身份参与探索、创新和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高中生体会到通过他们的努力能够获得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进而激发浓厚的探究兴趣。4.鼓励探究创新,多表扬,让他们在探究和创新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快乐。数学之所以能够吸引很多人为之拼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数学探究过程中充满了成功和快乐。因此,我们只有使高中生的学习乐在其中,才能培养出他们不断探索的精神和品质。

二、指导学习方法,传授给高中生探究的钥匙

将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如何学习的人,这说明学习方法对成才的重要性,它是打开知识宝藏的金钥匙。高中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够自己探究获得知识。因此改革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高中生“学会”,更要指导他们“会学”。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在读、议、思等三个方面加以指导。

1.教会高中生“读”

数学观察力是一种有目的、有选择地对数学材料的认知能力。教会高中生阅读,就是培养他们对相关材料的有效判断能力,这种判断包括对相关材料的有效分析、材料内部的关系,让高中生逐步学会归纳材料,要求他们抓住重点,思考问题。这在课前预习和小组探究中显得尤为重要。

2.鼓励高中生多“议”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鼓励高中生踊跃发言,对于那些理解不清晰的概念,没有把握的知识、疑问,要积极指导高中生辩论,小组讨论,班级讨论。对于高中生在讨论中出现的分歧、不足,要积极引导,帮助他们逐步推论出正确的结论。

3.引导高中生勤“思”

就高中数学这一学科特点来说,思考非常重要,它是高中生对数学问题认识的深入探究过程。高中生要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经常反思一些知识点的掌握、解题技巧和解题方法,这样有助于高中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我们要适当引导高中生发散思考,给他们提供更广阔的探索空间和时间。只有勤思,才能好学,才能高效。

三、鼓励质疑,激起高中生探究创新的勇气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学生缺乏自信,当他们做完一道题后,总是要问问老师,或找一些优秀生核对一下,验证一下他们做的正确与否。这是一种缺乏自信的表现,他们对权威从来没有产生过质疑,何谈创新?长此以往,他们只能变成循规蹈矩的“书呆子”。高中阶段,我们要培养高中生相信自己、敢于质疑的精神,更应该养成向老师挑战的习惯,这对高中生数学学习,尤其是今后的探究和创新尤为重要。

四、鼓励高中生创新,让他们学有创见

篇5

关键词:高中生 英语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

学生已经慢慢习惯了陈旧的教学模式,对教学模式已经产生了一种被动的心理,没有对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学习的积极性是学生学好功课的关键,老师最应该考虑的问题就是怎样实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最大化,从而提高成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意义

未来社会即将是一个充满知识的社会,想要在整个社会中生存下去就必须要能够适应新事物,赶上社会的脚步,同时目前的终身学习已经慢慢成为了每一个人要追求的目标,因此,想要实现终身学习,首选要培养高中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养成主动接受新知识的意识,从生活中主动的进行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的精华是独立,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开展学习的时候要非常有计划、方法和策略,这就要求老师要有意识的进行学生的引导,指导高中生来进行学习科学性,同时使用非常正确的方法来进行任务的学习,及时通过学习策略来进行评价,同时发现问题进行改正。在整个流程中,老师要帮助高中生克服比较害怕消极的心态,帮助学生使用英语进行表达。对学生的努力和自主学习的状况,老师要求学生自评,保证高中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学生的学习中合作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英语的学习,一定是却少不了英语口语的练习,就需要学生的集体活动。如果在这些活动中,学生通过合作为重要的标准,集体活动对外语的教学成果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根据实际情况,活动中学生合作的要是好,就会有成绩好的学生非常突出的表现,成绩差的学生也会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使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学校里面怎么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怎么与人交往的机会。在英语的教学的过程中,高中生要进行合作学习,这种教育非常具体,比较容易让高中生接受。

(三)巧妙运用生成文本的功能

高中生学习多门课程的情况下,要具备多元化的思考和学习的能力,这样的能力对帮助英语学习十分有利。因此,使用巧妙运用生成文本的能力,在教学工作中提升学生多元性的思考能力。老师按照书本中的学习标准,鼓励学生积极的进行多元化的学习思维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互相交流沟通,学习每个人的想法,达到学生扩展视野的效果。为了可以更好的让高中生能够深度的掌握和了解英语学习内容,老师要学生成立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的讨论,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同时进行课文句子的改写工作,默写经典句型,知道巧妙成为文本的流程中,不但可以帮助高中生成为课堂学习的活跃的一份子,还可以帮助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所学习到的知识,体会到知识的快乐。最后,做到知识的灵活运用。对于老师教授的任何问题,学生可以收集更多的资料,让学生可以相互交流相互互动,然后接着阅读课文,使用自己的语言总结问题,让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英语文章,研究文章的主要大意,更好的提高W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树立自己的英语学习目标

非常多的研究表明,学生可以在为自己设定目标工作的时候,高中生要更加的积极主动,英语教学当中,应该促使高中生可以每天或者每周制定目标,甚至是制定目标,为了更好达到自己设定的目标,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解决问题的学习当中获取利益,一旦实现了高中生的目标,要时刻具备这种目标意识,因为学生们的性格都不同,所以课堂教学实践使用更加有效的教学手段非常重要。比如:课堂教学中经常会有一些比较外向的学生比较活跃,带动全体的学生学习气氛,对于比较内向的学生。老师可以有意识给这些内向学生安排一些任务,让这些不同性格的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培养高中生的兴趣,增强信心。

总之,当前的高中生的自主学习,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仍然是理想的目标。要培养学生的外语自主学习能力,要改变现在的教学制度和教学的环境,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还需要非常久的时间。培养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可是,坚持在英语学习的中,有意识的进行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那么完全的自主学习目标的实现就不远了。

参考文献:

[1]李志谋.浅谈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A].《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6.

篇6

生物学是一门需要不断探究、不断深化理解的科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不具备自主探究能力,很难将生物知识吃透、扎牢.因此,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的自主探究营造良好氛围,让学生在探究的天地中自由翱翔.小组式探究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学生作为小组成员,将自己的探究结果与组员们共享,而后小组内部再通过深化探究成果,达到深刻理解的目的.小组式探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性,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及能够自由分工,独立完成各自的任务,又能够在同学们的相互帮助之下,体验到集体智慧的力量,从而弥补个人对某一问题认识的不足.

例如在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的教学中,学生深感分析父母双方基因以及孩子特征的问题十分困难.教师布置这样一道问题“人体耳垂离生(A)对连生(a)为显性,眼睛棕色(B)对蓝色(b)为显性且独立遗传.一位棕色眼离生耳垂的男人与一位蓝色眼离生耳垂的女人婚配,生了一个蓝眼耳垂连生的孩子,倘若他们再生育,未来子女为蓝眼离生耳垂,蓝眼连生耳垂的几率分别是:A.1/4、1/8;B.1/8、1/8;C.3/8、1/8;D.3/8、1/2”.此题难度系数较高,教师将学生分为八组,各小组内部先进行探究.刚开始时,各个小组都鸦雀无声,学生都在自主思考.几分钟后,小组探讨的声音传来,讨论热火朝天.在汇报展示时,先是小组展示解答成果,而后还有学生从其他角度给出了新奇的解答方案,问题解决效果非常好.小组式教学方法的创新,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探究氛围,教学效果显著.

二、创设交流平台,激发探究热情

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很有限,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是鲜少,这就阻断了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交流渠道.新课标要求下的高中生物教学,教师必须重视搭建师生、生生间的多维度交流平台,通过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学习交流,激发并延续学生探究的热情,巩固学生自主探究的成果.这种多维的互动交流平台的创设,需要教师合理把我学生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在此基础上有效的激发,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体验到交流的成就感和快乐.生物是一门充满神秘感和新奇感的课程,教师很容易从生物课堂中,找到学生交流合作的切入点.

例如在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四《酶的研究与应用》一章讲授之后,为了了解学生学习动态,课间时教师与学生们进行交流.学生提问:“老师,加酶洗衣粉的功效到底有多大呢?”教师没有急于解答,而是提供给学生加酶洗衣粉和不加酶洗衣粉样品,让学生自主探究.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专门留出时间和学生交流实验效果,学生纷纷感叹“加酶洗衣粉确实洗涤效果比较好,老师,我们是不是还可以加重酶的比例,效果就更好了呢?”教师和学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不断深入讨论,在思维碰撞中摩擦出智慧的火花,学生探究热情更盛,自主探究效果更佳.

三、变革教学模式,提升探究成效

高中生物课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依赖于短时的互动,必须要从根本上变革教学模式.前苏联教育学家巴班斯基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教学的形式和方法等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模式的变革中要全面考虑生物教学规律以及学生的自主探究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将学生转变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挥主人翁精神,从而切实提升并巩固学生自主探究的成效.

篇7

【关键词】生物教学 创新教育 意识能力

21世纪是创新知识的世纪,高中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思维的重要阶段。高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高中教学、素质教育中创新意识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高中的基础知识教学,是对前人的研究、发现所积累的基础自然科学知识成果的传播再现,不具有首创性。因此,高中生物中的创新教育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意识能力。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新课程、新教材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新的理念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开放、自由、灵活。在开发培养学生创造意识能力的过程中,我发现,生物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倍增,智能潜力得到开发,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就能做到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不断产生新的思维火花。例如,在教学“生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时,这节内容学起来很难,以往教师结合课本一遍一遍地讲解过程,学生学起来总是很抽象。如果利用图片资料情境、录像情境、电脑课件情境等教学工具,把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制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细胞分裂的真实过程,从而引导学生在这一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就会置身于探究情境之中,那么细胞周期、染色体复制、染色单体、着丝粒分裂等概念,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等数量的变化及关系就迎刃而解了,这也是意识能力的延伸。

在生物课教学中怎样更好地提高学生意识能力呢?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例如,学习“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时,联系日常生活请学生思考:凉拌鱼腥草,凉拌黄瓜、凉拌红萝卜、糖腌西红柿时盘子里会出现很多水,这些水从哪里来?这就是渗透内容的知识点。有的学生还补充说市场上卖菜的商贩不时地给菜洒点水,就是为了保持青菜的水分。在生活实例的“引领”下,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并体验到学习生物学知识所带来的乐趣。

其次在培养学生的意识能力中,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叽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唤醒学生的自信。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更是培养学生洞察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起点,比如高一学生学习呼吸作用的知识,本部分知识与每个人的实际都很接近,也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但目前学生的问题意识却非常薄弱,学生课堂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变得越来越低,这种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深思。学生意识能力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又怕所提问题太简单或与课堂教学联系不大,被老师和同学认为知识浅薄,所以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表现出来,是处于一种潜在的状态。(2)不能提出问题或不善于提出问题,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造成学生不善于思考,思维惰性大,意识淡薄,不善于提出问题。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断发展。 转贴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生物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对生物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望以及将所知生物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教师在授课时,结合教材内容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实践证明,培养学生探索新事物的兴趣意识时,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它能增强学生的创新动机,提高观察事物的敏感性,也能帮助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在教学中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思激趣,讲述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生物史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社会性动机。另外,生物教师良好的教师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幽默大方的举止等因素,在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动机方面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

篇8

关健词:高中生 语言表达 能力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语文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高中语文教学,要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中最主要的说话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则是关键。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然而,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发现,高中生语言表达能力普遍低下,主要表现在,不少高中生要么羞于表达,讷讷不言;要么颠三倒四,词不达意;要么词汇贫乏,语意轻浅。因此,毋庸置疑,语文教师有义务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尤为重要。因此,培养和提高高中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简要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一些尝试。

一.从根本上的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指挥棒”作用的考试,其范围不包括口语。考试不考,所以教师也就不教,教师不重视,学生更不会重视。教师和学生转变观念,从根本上的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考试虽然不考,但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受用一生的,是每个高中生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因此,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鼓励学生大胆去说,不怕说错,就怕不开口。

课堂上鼓励学生多回答问题,对于一些口语表达能力相对欠缺的学生,教师私下多与学生交流,客服学生的胆怯心理,一定要多积极鼓励,多让他说。教师应积极鼓励他们大胆回答问题,只有让他们大胆“说话”,才能发现其中的不足之处,才能“对症下药”,便于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三.教师为学生创设口语表达的机会,用好课前五分钟。

在这宝贵的五分钟里,教师应该充分的利用起来,可以轮流安排两个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口语表达围绕的话题可以事先告知学生,让学生有所准备。随着学生慢慢的训练,有了一定的基础,就可以转变为教师给出题目,学生围绕题目进行即兴口语表达,现想现说。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掌握口语表达的规律和技巧。这样可以更好的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即兴口语表达是检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最为有效的方法。

四.变化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可以谈谈自己的假期,喜欢的花草,难忘的经历等,越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越有表达的欲望。开展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演讲、故事会、辩论会等,也可以给出三个没有关系的词语,让学生编一个故事、模拟竞选场景等形式,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积极参与,同时也能很好的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多说多练,熟能生巧。

不放过任何一个练习的机会,在平时的教学里,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时,就应该有意识的严格按照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平时和学生的交流中,教师也可以刻意地去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好习惯。多给学生提供说的机会,是检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也可以更好的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六.注意积累,增强语言内涵。

阅读大量的书籍,词汇才会丰富。常言道,内有诗书气质华。广博的知识是表达者妙语连珠、左右逢源的坚实底蕴。学生应学会广取善用,平时学习中的名言名句,名家名篇,每学习过的知识都可以成为语言表达的“资料库”。

七.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为语言表达锦上添花。

四川地区流行一顺口溜:“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四川人说普通话”。由于受方言的影响,平翘舌(z-zh c-ch s-sh)很难区分开,以及鼻边音(n-l)的发音上混淆不清。这需要教师自身具备标准的普通话,在平时的授课中,一点一滴的感染学生。同时对学生存在的语音问题,科学正确的及时指导和纠正。

篇9

一、激发高中生数学阅读动机的教学策略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阅读兴趣

有没有兴趣,阅读的效果很不一样,带着一定的问题去读,可以使学生从机械阅读向意义阅读转化。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适当地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可以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问题要精辟而具体,要有针对性,新而有趣,要有适当难度,富有启发性。我们可以通过呈现与学生原有知识相矛盾的现象,设置悬念,或提供几个相互矛盾的方案、解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享受阅读乐趣,培养阅读习惯

随着高中生明辨是非能力的增强,让高中生在数学阅读中像阅读文学作品时欣赏文学作品的魅力般地欣赏、感受数学中的各种数学美,如对称美、和谐美、奇异美等,体验到数学阅读的乐趣;并且让高中生体会到数学阅读给自己数学水平的提高和知识的掌握所带来的帮助,感受到数学阅读的效果,还可通过紧扣概念、质疑问难等方式,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数学阅读”中来,让学生通过对照阅读材料来解决问题或发现新问题、新结论,获得一种阅读成功的愉悦感,强化学生阅读动机,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主动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在圆锥曲线中的椭圆、双曲线、抛物线,他们有其自己特殊的图形,让学生通过解读图形,来发现其各自的优美独到之处。

二、培养高中生对数学文字语言的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

1.列好阅读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

教师要精心设计阅读提纲,在学生在进入阅读前,通过阅读提纲把学生领进教材,用提纲中的问题进行启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这样学生就有了目的性,大概了解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涉及什么样的问题,是否能通过阅读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哪些问题可直接回答,哪些问题还需要深层考虑,对于暂时回答不上来的问题该如何解决,这样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逐渐提高阅读效率。

2.利用粗读、细读、精读的自学阅读方法

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更有效地进行数学阅读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也是指导学生更有效进行数学阅读的重要一环。阅读方法一般有“粗读”、“细读”、“精读”、“粗读”是浏览一遍教材,知其大意来了解数学概念,明确公式、定理、法则的条件、结论,是一种比较粗糙的、不很精确的、低水平的读,是区分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的读;“细读”是拿着笔对内容逐字逐句地读,要钻研内容、概念、公式和法则,正确掌握例题的格式,并对重点语言进行词语解码、分析重点内容的外显、内隐意义;“精读”是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和规律,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的结构,达到对有关概念和原理的精确而清晰的认识的程度。这三种阅读方法是适合于不同类型的数学内容,也适宜于不同类型的学生。当教学内容浅显易懂,数学语言较流畅,接近学生生活实际时,可采用粗读;当数学知识点需要通过想象、逻辑推理才能得出时,则须用精读。

3.咬文嚼字,把握文字内涵

由于数学的抽象性,逻辑性较强,又不同于语文阅读。数学阅读不同于读小说,快速浏览便知故事情节。数学阅读要对数学定义、公式、定律等知识反复咀嚼,准确理解。例如增加与增加到的区别。数学教材中定义、性质、法则、公式以及解题方法、操作步骤的表述,由于其自身特点的要求往往具有更高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因此,要在阅读的前提下,对它们的遣词用字、表达方式进行反复地推敲,以帮助学生逐步弄清结论成立的条件,准确把握结论的内涵。

三、培养高中生对数学符号语言的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

1.仔细观察数学符号的特点

数学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形象化的,是人们进行表示、计算、推理和解决问题的工具;数学符号是交流和传播数学思想的媒介,数学的语言正是由一些符号和记号组成的语言,如运算定律、公式、法则都是用字母或符号表示的。数学符号有两个基本功能:一是准确、明了地使别人知道它指的是什么概念;二是书写简便。常见的数学符号有四类:①元素符号,即表示数或图形的符号。如数字0、1、2、38,表示数的字母a、b、x、y、z,表示角的符号,表示角的度数“O”,实数集R;②关系符号,如=、等;③运算符号,如+、x、一、*、:;④辅助符号,如括号( )。在阅读数学材料时,要能从材料中判断出哪些是数学符号语言,是那一类数学符号,并观察其特点,看是一个抽象的标志,还是用字母来表示,或是一个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再去理解数学符号语言的含义。

2.研读数学符号内涵

观察了数学符号的特点之后,就应阅读理解符号语言的内涵,此数学符号语言是否表示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是否是用字母或某一个特殊符号来表示的等等。判断所表示的是运算法则、运算律以及计算公式,或者是表示现实问题和各学科中的各种数量关系,或者是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或者是用于计算(或预测)某个未给出的或不易直观得到的值,或是用于判断或证明某一个结论等等。

篇10

【关键词】教学模式;创新教育

我国从2006年提出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人才成为了完整这个伟大目标的关键因素。培养创新人才是一项伟大的工程,需要我们教育各个阶段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探索出一条有助于我国高中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在探索过程中,不缺乏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的共同合作,建立起新型的教学模式,在课程安排、目标设置、课堂教学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下面我就着重介绍一下我国高中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行模式以及改进建议。

一、“联动型”创新人才培养工程

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大多数的培养模式是高中和大学合作培养,由于高中学校单独培养势单力薄,部分城市通过政府的大力支持推行高中创新人才培养工程,这些学校大部分是政府牵头,调动区域内丰富的教育、科研资源,由高中和大学、研究所合作培养的方式,并且获得大学的师资、实验室、场地等资源的支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2010】48号)(以下简称《通知》)关于大学推进创新人才培养的重点任务有两项:第一项是在北京大学等部分高校设立试点学院,开展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第二项是在17所大学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即“珠峰计划”)。这两项任务都涉及创新人才的大中学衔接培养。

这些创新人才以不同的培养形式主要分布在“三省三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江苏省、陕西省、四川省)其中代表有:

北京的“翱翔计划”创新人才培养工程,组织者是北京市教委和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此项目的参与单位包括多所中学、20多个学科基地,26所大学及科研研究所的900个重点实验室。此项目的宗旨是“在科学家身边成长”。项目学员的选拔方式是全市选拨学员,由生源所在学校、学科基地学校,大学和科研研究所的实验室共同培养。可谓是规模庞大,系统完善。规模较大的还有上海市的“创新素养培养项目”,但培养模式是组建创新班。培养宗旨是培养每位学生的创新素养,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创造潜力特长突出的学生有更好的探究实践舞台。还有一些规模相对较小的创新人才培养工程,也是主要以创新班的形式存在。比如:天津市的“朝阳计划”,陕西省的“春笋计划”都是以类似的形式,由当地教育部门、高校以及科学研究所实验室联合当地中学合作教学的培养模式。

二、“民间型”高中创新班

所谓民间型创新班是指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开设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多数以创新班的形式存在。在“民间”创新班建设方面做得比较好的主要有:南京金陵中学的“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系列计划”上海七宝中学的“高中生创新素养培育院士支撑计划”、北京四中的“道远培养计划”等。这些学校的培养理念与“联动型”创新人才培养工程相似,多数采用高中与大学合作的形式进行培养。比如:金陵中学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合作,上海七宝中学与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化与细胞所合作。

三、高中创新班的受众人群

无论是由政府推动的庞大的“联动型”创新教育系统,还由学校自发的“民间型”创新班创新探索过程中主要包括两类人群:一种是面相全体同学的创新素养教育,重点在于通过学校各部门的共同努力营造一种创新文化,通过大型的专家讲座、参观大学以及科研机构的实验室、学科竞赛等方式吸引学生的创造兴趣激发全体学生的创新潜能。另一种,是针对创造潜力突出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重点培养的学生多数是学有余力的,这类模式主要以高中创新班、实验班的形式存在。大学的专家教授,也会针对此类学生开设专门课程,学校也会研发校本课程为这些学生提供新的教学安排。从根本上变革了传统的高中教学模式,实现了大学中学的有效连接。

四、开设高中创新班的必要性

开设高中创新班是我国在追求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个新进展。目前教育界对高中开设创新班的态度有赞成也有反对,很多学者认为创新班的开设,并不能覆盖所有高中生,收益人群有限,有失教育公平,且认为高中时基础教育的一部分不能对学生进行筛选,笔者认为,高中建立重新班是我国在探索创新人才教育模式迈出的坚实的一步。

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对过去老套的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在现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要想改变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要想回答“钱学森之问”就必须从现行的教育模式改变入手。把学友余力的学生集中起来进行培养十分必要,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深入到课堂、教学目标、教学行为等路径去分析高中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