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景观建设范文
时间:2023-05-04 13:09: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态景观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生态恶化 地下水 雨水收集湿地景观
Abstract: China is in the period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city abnormal expansion. Negative effects of mega city structure development facing the most serious. For example, the city traffic jams drought, floods and other disasters, serious deterior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haze weather, the greenhouse effect. Ecological landscape is the effective method to improve the city environment. Therefore, to explore the ecological landscape techniques and principles have been imminent.
Keywords: ecological deterioration, groundwater, rainwater collection, wetland landscape
中图分类号:TU984.1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我国近些年发生的一系列城市生态恶化的事件,已经让人们从城市化建设的浪潮中警醒。以俞孔坚老师为代表的一些学科领头人所宣扬“绿色革命”正是可以挽救现在这种生态恶化的强心剂。这里从生态景观的角度去分析和探索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分析如何将生态雨水收集系统运用在城市的景观设计当中,尽可能营造舒适,怡人,赏心悦目的生态景观。
1.1生态雨水收集系统
所谓生态雨水收集系统的概念是相对于目前我国巨型城市地下的雨水管网建设而言。这个概念的提出是针对近些年发生的一些重大的生态事故,利用生生态系统去合理的收集与储存雨水。这种手法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既能及时的补给地下水资源,储存一定量的淡水资源,又能避免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
1.2生态雨水系统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体现
针对这些城市的生态问题,生态雨水收集系统的目的和宗旨就浮出了水面。其最重要的任务是将淡水资源及时的保存,不仅充分对地下水资源及时的补充,而且还能对储备的雨水加以利用。将这样的一套生态雨水的收集系统取代城市的雨水管网,是可以避免许多尖锐的城市生态问题。
2.2.1湿地
湿地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泽地等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还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世界各地分布广泛。湿地生态系统中生存着大量动植物,很多湿地被列为自然保护区。湿地的主要的特质有1、以水生植物为主。2、底层土为湿土.这两点特征就说明了湿地有着很强的吸附和过滤的功能。就像是天然的海绵,不仅可以吸附大量的雨水,还可以对污水起到过滤和自净的功能。这是天然的植物的土壤与水的混合的作用。
从景观设计的角度去考虑这样的生态雨水收集系统,湿地便成为嫁接景观与生态雨水系统最好的纽带,是打造小生态系统最好的平台。让雨水可以直接渗入到地下水区域,并且还具备净化水体的功能。这样在城市中通过增加这样的湿地的数量,点面结合使之成为城市的绿肺,借此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这个看似简单的手法却可以成功解决上述诸多严峻的生态考验。
1.3湿地景观的设计手法和原则
用人工手法营造湿地环境主要有生态的池糖,稻田,小面积的水库。但是仅仅这样的纯自然的景观效果未必能达到大众的审美需求,人们会觉得过于生态,人对于缺乏人工痕迹的场地是有一定的排斥,认为场地不具有亲和力。那么对于这些池塘,稻田等小湿地环境,如何从景观设计的角度上对场地进行提升便是此处研究的重点。这里将用于提升湿地景观的要素大致分了三类。小品和雕塑、木栈桥、生态的铺装。
1.3.1小品与雕塑
小品和雕塑是景观设计中常用的设计手法,是为了提升空间的品位和提升景观的档次和形象的点睛设计。在传统的城市雕塑的设计中可能会更多的去考虑细节的雕琢和尺度的大小,以及材质的运用。也就是设计更多是从本体出发。
在湿地的景观中,由于呈现出来的是大面积的原生态形象,是一种缺乏“人味”的场所,因此,小品和雕塑的合理布置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们不仅是对场地景观效果的提升,更是让场地环境变得更加富有亲和力,吸引更多的市民在这里驻足,休憩。
另外,湿地景观中的小品和雕塑的类型和传统的城市景观设计中的雕塑类型的不同在于其所处的环境。湿地景观中的雕塑小品所处的大环境是一种纯自然生态的湿地。和城市中遍布人工痕迹的景观是有着完全不同的感觉。试想一下在原生态的环境中放置一件非常具象的“大卫”雕像,这样的画面会显得格格不入。湿地景观中的小品和雕塑的设计更多不是突出自身的造型和细节,而是为了烘托整体的场地生态环境,也许是简单的一种色彩,或是简单一种线条,融合在场地中就显得格外的富有生机,简单的一种手法就使整个场地空间变得灵动,富有生机。
因此,湿地景观中的小品与雕塑有着自身的特质,它的设计主要是围绕着如何将原生态的场地变得富有生机,更加有亲和力这些角度出发。依附于环境,却又靠自身新颖的特质去提升环境。
1.3.2 木栈桥
木栈桥在湿地景观运用较为普遍,它的合理运用可以打造良好的景观效果,还能更好的为人服务,方便市民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这些要素是木栈桥设置的宏观原因。从微观上看但木栈桥根本的作用是为湿地景观提供生态的步行要道,成为重要的交通纽带。在湿地的生态景观中,场地的地表几乎覆盖全部是湿土和水,人们很难在其表面行走。因此,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下合理布置相应的木栈桥。这样就为人创造了在湿地景观中穿梭的路线。
木栈桥的主体结构主要分为钢结构的支架、防腐木的桥面以及钢架或木质栏杆三部分。这种结构的优点在于,轻荷载,又十分的牢固,可以保证人身的安全。另外防腐木这种材料本身就是一种自然的材质,因此木栈桥的植入可以与湿地环境很好的融合,它更是一种人工与自然结合的产物,增加了湿地景观的人工要素,更加具有亲和力。
1.3.3 生态的铺装
生态的铺装的作用与木栈桥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为行人提供行走的交通路线。只不过木栈桥是一种构架,而生态铺装使直接作用于地表。
生态的铺装是不同与城市建设的硬质铺装。它的特点就是不切断地表与地下的联系,为人提供活动与行走的空间。而城市的硬质铺装使几乎完全阻断了地表与地下的联系。这点也是城市生态建设中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例如,硬质的河床与河堤,硬质的柏油马路,石材的铺装。这些日常生活经常运用的建设手法都属于硬质的铺装。
生态的铺装是有间隙的,是可以保证雨水的渗入。这就完全打破了传统铺装的手法了。首先是垫层中,像混凝土垫层这种硬质的垫层就不复存在。另外垫层的厚度也相应减少,保证垫层的通透性,使得地表可以良好的呼吸。其次是地面的处理,同样相应的水泥,柏油路面就会相应的减少,取而代之是卵石,碎石,或是有间隙的石板与草坪的结合。将这些元素的铺装重新组合,会有着良好的视觉感官和趣味的体验。
因此,生态的铺装也是湿地景观的造景手法中重要的手段。
3.1结语
我国未来城市的生态建设任务还十分艰巨,仅仅表面上做文章是难以解决城市生态的问题。生态的雨水收集系统和湿地景观要想在城市中普及还需要相当漫长时间,光靠一些学者与设计师呼吁和倡导是很难普及的。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去认知和接受。这就需要现代城市生活的公民从价值立场,从生活习惯上彻底的改变。彻底的将现在的城市化建设。每一位公民都应当树立起这种决心和责任。为我们的后代留下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1] 俞孔坚。《反规划途径》[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09
篇2
关键词:新农村;生态背景;景观规则
农村景观和城市景观之间有一定的差别,同时,和自然景观也不完全相同。在新农村中,村庄主要是以斑块的形式出现,河流、农渠和道路的主要形式是廊道状,田园景观主要通过这些要素构成。不能只是从形式上来考虑乡村景观的美,环境的秩序与生态系统的有效运转更是乡村景观发展的基础条件,从而将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生命力的美妙完美地体现出来。想要使乡村景观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就要将艺术美、自然美以及社会美有效结合为一个有机整体。
1 现阶段新农村景观规划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很多地区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方案脱离实际情况,规划人员没有深入了解,只是立足于表面条件的改善。比如,只是满足于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虽然改善了居民的住房条件,但对全方位设计和思考的重视程度不够,还不能完全理解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意义。第二,目前,我国乡村的人居环境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首先,我国部分农村居民的饮水比较困难,在我国北方地区,有很多村庄存在严重缺水的问题。另外,东部地区也有一些农村不仅水质较差不能饮用,而且村庄不具有齐全的供水设施,大部分人不能喝到质量过关的饮用水。其次,我国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不高,许多农民住宅和畜禽圈舍不能清晰地分开,而是混合在一起,农村内的道路主要以土路为主,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会对河流和水塘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会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恶化,而且农民的身体健康也会受到威胁。
2 新农村生态景观规划建设的方法
2.1 保护环境敏感区
打造乡村景观,重点要关注农村殊的环境敏感区。环境敏感区通常将景观以最突出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规划区域中,环境敏感区是最关键地区,同时,环境敏感区又最容易被破坏,并且破坏后很难恢复。因此,在规划设计景观时必须高度重视环境敏感区,经过分析调查后,准确评估环境敏感区的位置范围及环境容量,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强化对这类地区的保护,避免土地被过度开发和利用。
2.2 完善景观结构
要想有效地发挥景观功能,必须保证景观结构的完整性,然而人为因素对农村景观结构有较大影响,导致景观结构不稳定。因此,要想使新农村生态景观更加完整和稳定,就要不断加强景观结构的薄弱环节。主要方法是,结合现在农村的发展状况和环境,建立足够的斑块和廊道,通过合理规划乡村中的河流、林地、山地、绿地等,设置合理的景观结构,同时结合所建立的斑块位置和最适边界。
2.3 注重文化性与地域性的体现
在对新农村实行景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学习和模仿,应有效结合当地的村落布局方式和新农村建设,充分展示当地的建筑风格。同时,合理利用当地的池塘、植被等,最大程度保留农村原有的景观形态。在开发使用土地时,不能忽视土地和自然机理之间的协调关系,按照合理科学的方法进行改造,从而使土地在被利用开发时,不会和自然演变规律产生抗衡,而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
2.4 生态工程方法
在进行景观创造的过程中,传统方法主要是通过对环境进行强硬的人工改造,采用这种方法虽然可以在短期内实现目标,新的景观得以展现,然而想要将景观长期有效地维持下去,就要长时间消耗大量的人力和能源。生态工程方法则通过维持环境的某种程度的生态多样性发挥环境的能动性,实现景观的自我增值。生态多样性能形成一种综合的“栖息环境”,这种栖息环境具有丰富的层次结构,能自行生长、成热、演化,并抵御一定程度的外来影响力,即使遭到破坏,也有能力自我更新、复生。建立在这种栖息环境上的景观就是自我设计的景观,它意味着人工的低度管理和景观资源的永续利用。
3 结语
在建设新农村时代背景下,进行农村景观规划的生态设计过程中,充分将当地的自然环境与生态环境、生态农业相结合,在考虑设计总体战略时认真考虑全部因素。同时,还要创造以人为本的新农村景观,只有这样才能建设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才能为老百姓创造有利于他们的生活生产环境,才能使新农村全面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城市景观;形色设计;苏州生态景观规划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于生存环境的品质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未来城市生态建筑将越来越被重视,并渐渐成为景观设计的主要方式,对于改善城市物质文化水准和生态环境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景观设计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城市视觉美化,其往往需要针对于区域的土地地质,水文,气候进行勘察,并依据建筑原理,去实现建筑与人文,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充分融合。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城市景观中的形色设计,保证实现景观设计的形与色的和谐统一,为城市景观的进一步完善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城市景观中形色设计的概况
1.1城市景观中形色的含义
从理论上来讲,形是物质的形态,姿态,是物质结构所体现出来的外在表现方式;色是物质在光照的条件下形成的固定颜色。形色就是指物质相貌和本质属性之间的关系。由此去理解城市景观形色关系,它就是景观物质在空间中的各种关系综合,以致形成色相,色度,色温的视觉情感。我们从城市景观规划的角度去探析,城市的总平面反映的不仅仅是自然环境与土地使用之间的关系,更加体现出生态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和谐进步之间的形色关系。
1.2城市景观的基本属性
基于不同的规划建筑观念,将产生出千万种城市形态和属性,其所展现出来的城市景观风貌和个性也是不同的。在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落后的状态下,城市景观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功能的发挥上,由此其建筑设计的观念,立场和方法显得比较单一。但是等到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人们对于城市景观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景观在形色上的要求就越来越多样化。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城市形象与环境景观构成的多样化,慢慢的成为我国城市形色的基本特点。
1.3城市景观形色的设计原则
评价一座城市空间形象和景观环境品质的好坏,往往需要从综合的角度上去探析,因为城市空间形象和景观环境品质是城市万物形体和色彩的综合反映。传统城市景观往往关注的是建筑和道路的建筑设计,如建筑物的形态,体状,高度,开合,门洞,尺寸和装饰所代表的礼仪,法制,道德等,追求做到的是天地人合一的境界。现阶段,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文明进程又前进了一大步,不再是单纯的民族风情发展方向,而且呈现出强势文化,以技术美学和大众美学的角度入手,为实现审美方向的多样化不断做出尝试,形成了全新的城市景观形色设计模式。
二、如何在城市景观中进行形色设计
综上所述,城市景观设计的关键在于形色设计,我们就要从城市形色面貌入手,保证实现形色设计属性和规划目标的界定,对此我们以苏州市现代城市景观建设为例,积极探讨如何在城市景观中进行形色设计工作。
2.1清晰的景观形态理念
苏州市是历史名城,无论是生态自然资源,还是历史文化遗产,都历史文化中都属于靓丽的风景线。随着时代的发展,苏州市也经历了很多的建设规划时间,在某些时期取得了很大进步和发展。如何保证苏州形态处于合理的状态下,将成为景观形态设计工作者的首要工作。现阶段城市发展观念不断更新升级,深刻的认识到城市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慢慢形成了以古城为中心的规划方案,对于保护古城面积,控制环境容量,升级建筑布局,保护历史文化,实现水系统整治,维护生态空间景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水乡园林苏州的建设目标的引导下,提出东括苏州空间发展轴线,西控太湖生态保护区,南限城市生态廊道空间,北优生态维护保障区域,中疏古城,形成商业区和旅游区的规划方案。除此之外,还倡导要从点线面三个酵素去实现苏州市生态空间格局的布置,保证城市生态处于健康和谐的状态。
2.2健全的园林生态建设规划
苏州生态建设的过程中要明确自身任务,以科学发展观为引导,保证沿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不断发展,以循环经济为发展动力,以实现生态苏州的全面建设。详细来讲,结合苏州园林生态建设规划的过程,其主要关注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彻底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知识密集,资源节约型经济增长的转变;其二,关注与生态涵养和发展空间的预留,保证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其三,明确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三大板块,形成循环经济体系,打造以人文本的生态水乡园林环境;其四,展现出四大地方的特点,形成“富庶苏州、园林苏州、水乡苏州、文化苏州”的局面;其五,始终坚持以高标准去要求城市景观的形色设计,保证将苏州建设成为生态的乐园,人间的天堂。
2.3切实的城市景观形色设计执行
依照对于苏州市的城市规划纲要,其无论是在设计观念,执行方法,操作途径上都比较先进,表现出兼容过去和未来,综合时间和空间,辐射自然和人类的特点。城市建筑的形态与色彩从传统建筑“平面展开式”的“粉、玄、灰”发展为现代“粉壁彩瓦”的居住、休闲、度假建筑组团与“高技派”金属结构、玻璃幕墙―― 丛林高耸的摩天大厦的绚丽多彩。私家宅邸园林与公共绿地景园构成了姑苏城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民族与国际的造园与城建景观价值取向,依然是这方水土这一方人,但随着观念的更新和高新技术方法的运用,造就出古今文化对比鲜明、中西城市景观交辉相映的现代生态景观。
2.4尊重景观特色的保护和发展
无论在何种情况下,苏州城市如何变化,苏州的水美是不变的主题。水,桥,园林,也慢慢形成了苏州城市景观元素单位,散发出美的芬芳,给予游客众多的感悟。由此,无论是何种阶段,对于苏州城市景观空间形态进行更新升级的时候,其问题就出现在了城市色彩的优化和水质环境的处理上。详细来讲,其主要涉及到以下内容:其一,以旧城新区的建筑体量和高程为依据,实现对于人流车流的控制,保证城市空间的充分利用和流量的节奏;其二,关注与苏州特色景观的保护,实现城市历史形体和色彩的保护,避免出现建筑群体的复杂色彩,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城市的色彩品位;其三,以水平绿化为基础,关注于建筑立面和立体绿化种植,保证城市区域水陆的自然状态;其四,处理好河湖的水体工作,保证形成与苏州生态景观形色质量相吻合的状态。
三、结束语
继承是发展的前提,而更新是进步的基础。我们在城市景观的形色设计过程中,应该坚持如下的基本原则:其一,包容外来文化;其二,科学审视景观形色设计工作;其三,严谨进行传统文明的调整;其四,保证生态环境保护的人性化发展;其五,积极开拓创新,结合区域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去实现城市景观的形色设计工作。虽然目前在城市景观中的形色设计还存在很多的缺陷和不足,但是我相信,随着城市景观设计趋势的发展,形色设计的处理方式将会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满足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程度将会越来越好的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吕菽菲,张捷,甘荫雨.城市古典园林原始功能老化的初步研究(J).经济地理,1999(10):85-90
[2]夏建统.用自己的方式设计lJI.规划师,2005,(4):94―95.
篇4
【关键词】城市生态景观设计;优化创新;可持续发展
【 abstract 】 urban ecological landscap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environment,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urban ecological landscape design status, and through that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urban ecological insufficiency, then puts forward the urban ecological landscape design concept, content and optimization and innovation measures, to practice urban ecological landscape design has a guiding significance.
【 key words 】 urban ecological landscape design; Optimization innov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日渐提高,城市生态景观作为人民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因此,合理的城市生态景观设计,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便利的休闲场所,从而可以有效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1 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的现状
1.1 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的基本概念
城市景观作为一个地区自然风光、人文环境的综合体现,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多样的形态、深刻的历史,它的形成需要科学的分析设计、合理的布局规划,再融合当地的风土人情、人文历史等等文化背景,综合体现了一个城市的自然和人文,这样,才能说是一个完善的城市景观。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一定区域内全部生态系统组成的景观的空间布局、功能、变化、以及各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一门生态学分支学科,这一概念最早由德国地理学家C.特洛尔提出。它是从整体景观角度出发,通过物质、能量、信息的传输、交换和相互作用,利用生态学基本原理与方法来研究整体景观的结构、功能及相互作用,并进一步对景观进行美化、对景观结构进行优化、根据功能对景观进行合理组合和排列的一门分支学科。
1.2 当前城市生态景观设计存在的不足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生态景观建设的步伐也随之加快,并且慢慢达到了一个空前繁荣的阶段,于此同时,城市生态景观设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也日渐凸显。如用不合适的园林植物装饰城市,导致植物寿命缩短,需要频繁更换新植株;又或者为了搞“新形象”“新风气”而频繁更换植物品种,加大了城市生态景观建设的成本。在城市生态景观的设计上,有时会出现盲目跟风或者盲目效仿西方的设计样式,而忽略了自己城市本土的风格、文化,甚至胡搬乱抄、东拼西凑,导致城市生态景观既没有本土气息,又没有时代感,成为一大败笔;也有一些设计师总是持有保守留久的观点,照搬照抄传统的城市生态景观设计风格,缺乏创新,容易使人们产生审美疲劳,甚至对传统城市生态景观设计产生厌烦情绪。
2 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的优化
2.1 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的理念
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的目的是提高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环境、增加城市美观、突出城市人文、弘扬城市文化、彰显城市性格以及推进城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的基本理念和预期目标应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2.1.1 营造健康良好的城市生活环境
只有健康积极的生活环境,才能孕育出健康积极的人文环境,才能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所以,营造健康良好的城市生活环境,对城市建设极为重要。城市生态景观设计首先是为了改善城市生活环境,提高城市生活环境质量,为广大市民提供健康良好的生活大环境,这是城市生态景观设计最基本的理念,也是最重要的理念之一。
2.1.2 创造舒适的城市生活环境
将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成功的融合为一体,是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的又一个重要内容。只有将自然景观与城市人文融为一体,才能使人们感受到舒适,才能满足大众的社会心理,才能把城市生态景观融入到城市文化中去,而不是仅仅把自然景观作为城市文化之外的风景。
2.1.3 创造安全舒心的城市生活保障
在进行城市生态景观规划的时候,不可避免的要考虑到利用生态景观来保护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对自然灾害的户外避难所,城市生态景观应该具有容纳疏散居民的能力,同时还要具备吸收噪声、汽车尾气等各种污染物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城市生态景观的潜在作用,为居民提供安全保障,为城市的生态安全做贡献。
2.1.4 创造便利的城市生活环境
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化社会,便利成为一种时尚,这种时尚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城市生态景观也不例外。所以,在便利的基础上,城市生态景观的选址要合理,如果原理居民区,则起不到为居民提供便利的作用,反而会引起交通等其他方面的麻烦。因此。城市生态景观的选址应在距离居民区较近的地方,方便居民出行游憩。
2.2 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的内容
城市生态景观设计要同时兼顾美观和实用性,即既要有美感,又要有实际使用价值。基于这样的原则,城市生态景观设计主要包括景观设计、生态规划设计和安全规划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城市景观管理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城市生态景观设计,它利用生态学基本原理解决城市生态问题。
2.3 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的优化及创新
2.3.1 生态学原理和美学理论相结合
把生态学原理和美学理论相结合,共同指导城市生态景观的设计,有助于充分发挥城市生态景观的美观和实用性,有助于城市生态景观形式美和内容美的相统一。只有以美学理论为指导,城市生态景观才能彰显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环境、增加城市美观、彰显城市性格;只有以生态学原理为理论,才能发挥城市生态景观的实用性,保障居民安全、为居民提供出行游憩的便利,使城市生态景观不仅仅只是一道风景,从而丰富了它的内涵。在实践中,只有把两者统一起来,使两者相得益彰、相辅相成,才能说城市生态景观的设计取得了成功。
2.3.2 综合考虑适用性和经济性
适用性是指城市生态景观设计要有针对性,要符合广大居民的需求。所以城市生态景观要依据居民的审美需求、功能需求而设计,力争创造出具有优美的景色、卫生的环境、便利的交通、丰富的内涵、广泛的作用的城市生态景观。在设计城市生态景观时,针对不同的人群,可以把一个整体景观进行合理分区,使每个分区都具有自己明显的特色,又不影响整体效果。
经济性是指城市生态景观设计在美观实用的基础上,还要兼顾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如果两个方案都能达到设计目的,那么要选择成本低的一个,尽量节省开支;必要时可以删减一些不重要的设计,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2.3.3 注重可持续发展
在自然资源日渐匮乏的现代化社会,人们的节约意识也日渐增强,可持续的概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城市生态景观设计也应遵循可持续发展这一原则。
在城市生态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做到可持续发展,简单而言,就是要做到再减少、再利用、再循环和可再生。“再减少”是指在城市生态景观设计中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这就要求实践中尽量利用自然资源本来的样貌,多使用可再生的资源,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从而达到“再减少”的目的。“再利用”是指在城市生态景观设计中充分利用本来就存在的自然景观,在其基础上做加工而形成城市生态景观。“再循环”是指在城市生态景观设计中尽可能的利用再生材料和可再生的资源,并且可以建立回收系统,保证下次继续使用。“可再生”是指在城市生态景观设计中尽量利用可再生的资源和可循环利用的材料。这四点是相辅相成的,做到了这四点,就做到了城市生态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3 结束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逐步加快,人们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愈来愈大,再加上当前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人们无法实现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城市生态景观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城市生态景观的合理建设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从而实现城市多层次、全方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训柏. 浅谈城市生态园林建设[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01).
[2] 杨骞. 从生态规划到景观城市主义[J].城市发展研究.2009(7).
[3] 樊丽,刘晨. 景观设计中的生态理念[J].知识经济,2009,(06).
[4] 陈经同,廖泽志. 论城市生态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J].山西建筑,2009,(01).
篇5
关键词:生态城市;问题;规划
Abstract: urban ecological leisure environment planning and design of urban 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 belongs to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ity is developing to a certain stage of the inevitable result. It firstly summarize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ecological city characteristics, and discusses the urban ecological leisure environment planning design key key.
Keywords: ecological city; Problem;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S89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生态休闲带作为承载城市生态休闲行为的最佳环境空间,其发展形态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生态环境、旅游环境、城市格局与城市特色,并间接的调整着城市居民的生活形态,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如何创造出融生态和休闲双重功能的城市生态休闲空间,推动城市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这是一个较为崭新的课题,我国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尚处于起步阶段,大量的工作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因此有必要对城市生态休闲环境关键规划设计进行探讨。
1生态城市的内涵特征
作为城市生态休闲的空间载体,良好的生态休闲环境不仅是生态休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更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必然趋势和发展方向,能否提供高质量的城市生态休闲环境,是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生态休闲带的科学内涵在于:1)充分利用绿色植物,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调节生态平衡;2)美化景观,在绿色环境中提高艺术水平和文化品位,提高游览观赏价值,提高社会公益效益,提高保健休养功能,为人们提供更高层次的文化、休闲、娱乐需要和人们生存发展的绿色生态环境;3)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生态群落;4)以有效的绿色屏障和隔离作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同时也是城市景观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2城市生态休闲环境关键规划关键设计
2.1生态整体规划设计
生态整体规划设计方法与传统城市规划方法是不同价值观体系下的城市规划方法,因两者倡导的价值取向不同,决定了两者在规划思想、内容、技术、程序等方面都将不同,并具有以下特点:
1)系统观。生态城市是一类极其复杂的城乡复合系统,其中各种社会、经济、自然因素通过各种功能流和反馈关系结成一个错综复杂的时空网络,系统思想将生态城市看作一个功能整体,而不是组分间的简单关联。2)综合观。城市规划不再仅仅是为了单纯的物质建设的需要,必须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结合起来,同时考虑生态环境的安全。生态城市规划不再局限于物质规划,并改变其原先的统治地位,而融空间、经济、社会、环境等规划于一体,是一种综合性规划。3)区域观。生态城市本身就是一种城乡结合的区域概念,规划必须以其立足的更大区域范围为基础,并把城乡、区域、国家乃至全球不同地域空间层次规划结合起来进行整体思考研究和共同的行动,如规划应考虑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保护生物多样性等。4)开放观。生态城市规划是全过程接受社会公众参与,体现民主和追求社会公正的规划准则,不仅仅是规划制定过程中,在规划实施、管理、建设中都要给公众不同程度的参与机会。5)动态观。以静态的蓝图为手段的所谓“弹性规划”、“滚动规划”来解决不断变化的实际问题也是困难的,不能单纯从规划层面上找出路,必须将规划和管理作为一个整体才有可能解决,规划是承上(现状调查分析)启下(实施管理)发展环上的重要节点,只有规划、建设、管理形成有机互动的持续过程,才能提高规划的适应性。
2.2城市生态休闲环境系统规划
1)市区规划范围内的公共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和各类附属绿地是构成市区绿地的基础,是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指标达标的基础,应该严格依照规划的各项指标和布局安排落实,以确保城市总体绿地系统有机完整地形成。
2)充分发挥城市内河水体的作用;城市内河按照风景观赏通航河道、通航河道和排水河道三类,以规划蓝线予以控制,加强沿河绿化,形成水体绿化网络,与道路绿化网络一起,共同形成城市的水陆绿化网络系统,构成城市绿地系统的“绿网”。
3)山水界面的景观控制。山水界面的景观控制是针对城市主要交通空间和其他开放空间处对山水之间的界面的规划,体现自然山水和城市空间的互相渗透,达到实际显山露水的效果。
4)强化中心城两条环路的绿化:城市绿化树种的规划,是一个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系统地进行树种规划,对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园林风貌和城市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布置成优美的观光、游览路和城市外环园林景观道。
5)绿地分类规划。一个城市的绿地主要是以公园绿地为主,而公园绿地是指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绿地。主要包括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及街旁绿地几类。公园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城市绿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包括以下类型:综合公园:包括全市性公园和区域性公园。社区公园:包括居住区公园和小区游园,本规划主要对居住区公园做出布局,小区游园在编制控制性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具体确定。专类公园:包括儿童公园、体育公园、植物园、动物园、风景名胜公园、历史名园、树木园、游乐园和其他专类公园。带状公园:包括沿城市道路、水滨等设置的公园绿地。街旁绿地:包括分布在全市各种街道旁的广场绿地和小型绿地。
6)古迹绿地保护性规划。文物古迹绿地不是城市生态景观绿地系统分类中的一个类别,而是分属于公园绿地、附属绿地等绿地之中,但是它是全市绿地系统中最重要的和具有特色的部分。
7)湿地对改善和调节人居环境有重要意义。国内很多城市由于早期建设和规划的过程中,随着建筑用地的日益扩张,不同类型的湿地的面积逐渐变小,而且在一些地区开始呈现消失的现象。所以,要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景观系统,我们就必须在城市化过程中保护和恢复城市湿地,避免其生态服务功能退化而产生环境污染。
3结语
总之,城市生态休闲环境关键规划设计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处于刚刚起步和探索阶段。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城市生态休闲环境关键规划设计的新思路,把生态环境系统规划与政策和管理紧密结合,大力发展生态休闲环境的改造,使生态休闲规划真正达到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以便规范管理。
参考文献:
[1]休闲名城:无锡城市发展战略定位[J].无锡日报.2007年4月26日.
篇6
【关键词】城市新区 绿地 生态建设
景观绿地是建设绿色城市的重要支撑、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生态城市新区的重要保障。
一、景观生态建设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景观生态建设可以提高对有关城市蔓延和景观分化问题的认识;制定统一生境保护计划,保护多种物种,鼓励将保护区联系起来;扩宽空地、公园和绿色通道附近住宅的销路,提高转售价值。
景观生态建设可为立足促进生态、社会和经济多样性的未来发展提出一个框架,在此框架下,帮助保护和恢复具有自然功能的生态系统,其中包括丰富生境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天然地貌过程,净化空气和水,增加休闲机会,改善健康状况等。除此之外,绿地还可使财产升值,降低防洪、水处理系统和雨水调控等公共设施和服务费用 。
二、城市新区景观生态建设面临的问题
定位于经济、人居、生态功能复合的高级城市发展形态的城市新区对整体环境的要求非常严格。城市新区的景观生态建设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不完善、园林绿化建设城乡脱节,忽视城郊防护林建设,管理难度大,绿化维护成本高,河流湿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湿地日益减少等方面。
(一) 园林绿化建设城乡脱节,忽视城郊防护林建设。
城郊防护林建设是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往往忽视城郊防护林的建设,并且设计质量和建设投资难以保证[2]。以往的城郊防护林往往目标单一,只关注于防护,无论在总体布局、设计、林相结构,树种选择等方面都忽略了与城市风格、文化艺术、市民休闲、医疗健康、保健等方面的关系。同时由于行政部门的条块管理障碍,导致了这些已成熟的防护林体系,往往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被忽视和破坏[3]。一些沿河林带和沿路林带,往往在城市扩展过程中,在河岸整治或道路拓宽过程中被轻易采伐。其它林网也在由农用地转为城市开发用地过程中被切割或占用,原有防护林网的完整性受到严重损坏。
(二)绿地建设空间分布不均,绿地系统建设有待完善。
城市新区绿地的空间分布不均。主城区生态绿地主要集中在大的河流与湖泊周边,市区内绿地以公园绿地为主。线状绿化以道路绿化为主,主要集中在市区的主干道上,没有形成线状连续。
(三)管理难度大,绿化维护成本高。
城市绿地建设管理难度越来越大。首先是人们的法制观念不强,城市公用绿地被侵占、花草树木被攀折、草坪被踩压、景观遭毁坏的现象时有发生;其次是城市园林执法队伍不健全,管理力量薄弱,管理手段滞后,赏罚不明等。园林绿化建设中,管理维护费用占很大比例。受城市用地制约、土地市场冲击,城市绿地建设中受这样那样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绿化维护成本的不断攀升。
(四)对河流湿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湿地日益减少。
几年来,随这城市的加快发展,对河流(湖泊)湿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湿地日益减少,功能和效益下降;过量捕捞、狩猎、砍伐、采挖湿地生物资源,造成了湿地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湿地水资源过度开采利用,导致湿地水质碱化,湖泊萎缩;长期承泄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导致湿地水污染,严重危及湿地生物的生存环境;湿地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使城市湿地资源遭受了严重破坏,其生态功能也严重受损。
(五)园林绿化人才缺乏,尚未建立稳定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
从事园林绿化工作的人员素质差别较大,管理人才不足、技术人员欠缺、复合型人才出现断层等问题非常突出。尤其是处于园林绿化一线工作的工人很多为外地务工人员,流动性大,文化、技术水平也较低。在实际工作中,还缺乏城市绿化建设和管理中现代化的管理思想、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等方面的系统教育,缺少在有关实用技术等方面的系统培训。科学合理的园林绿化人才培养机制和人才引入机制尚不健全。
三、城市新区景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
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中以区域整体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重点放在建设大型的生态绿地、环城绿地以及大型交通绿地上,增强城市绿地的连通性,城郊绿地的结合性,以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绿地网络。
(一)构建生态水系新格局。
以水量、水质、水生态并重为原则,防洪、排涝、供水、治污、河道治理、环境改善等功能统筹兼顾,加强水生态修复与滨水生态环境建设。保证防洪排涝能力全面达到标准,各项功能基本实现,水体水质基本达到水功能区划的要求,水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改善,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结合现状水系格局,将城市新区范围内的河、库、湖、渠相连,构建生态水系格局。使多处湖泊和湿地分布在整个城市新区内。
(二)建设绿色生态廊道。
组团间生态复合廊道是规划区组团式发展的重要控制要素,其功能不仅限于生态保护与大型基础设施廊道的预留。组团与组团之间生态复合廊道不低于1.0千米。未来城市新区应建立现代城市滨水林荫生态带。新建设的城市景观廊道空间,从人本主义角度考虑,遵循“主客共享”的滨水区设计思想,既考虑滨水区居民的需求,同时也满足商务、旅游客体——“客人”(外来短暂停留人口)的需求。在此理念下,将滨水区视作一个家庭空间,滨水公共空间开放体系兼有“起居室”和“会客厅”的舒适和温馨。采用国际上成熟的“WAVE”的模式,将主城区河段整体构建成一个主客共享的开敞式公共空间,形成连续的城区内部生态廊道。
(三)打造复合型景观绿地系统。
城市新区的绿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绿化水平仍有待提高,这给城区的绿化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就市区绿地的分布情况看,大片绿地缺少。然而,作为城市的边缘区,这里是城市的对外扩张区域,因此对城市边缘区进行科学的生态建设,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的空间发展、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经济发展带来好处。新区绿化追求城市生态建设的连通性,以及物种选择的区域性,应体现城市的自然资源特色,注重景观的整体协调。以建设城市绿网为中心,形成主城区内道路绿网,边缘区圈层绿网的空间格局。绿化重点做好环线绿化,外环线之间的绿化以基本农田为基底,形成环城的农田防护体系。打造专类公园形成各组团内部生态绿化节点。
(四)保护性开发河流湿地。
随着社会的发展,河流(湖泊)湿地周边开发强度不断扩,湿地周边开发按照经济开发与生态湿地保护相结合的思路,严格执行蓝线和绿线管理制度,建成及防汛调蓄、灌溉、生态景观、休闲游憩于一体的综合性河流(湖泊)湿地。河流湖泊除以上功能外,还要担负着城市水安全储备的功能。故而湖泊周边应被完整而紧密的生态廊道包围——即湖岸生态环,生态廊道宽度应达到生态性岸线总长度的10%以上,以满足生态斑块之间生物物种的交换和迁移各自孤立的景点连接到一起,形成市区完整的旅游休闲游憩带,将湿地公园“溶解”于城市之中面向服务整个区域,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旅游休闲度假区;打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生态文明居住区。
(五)建设快速道路景观节点以及连续景观段。
道路节点的景观控制是新区快速道路连续景观段的小,使新区快速道路景观具有完整的空间序列感。节点应根据不同地区现状条件、结合重要节点的布置、考虑新区快速道路节点体系的整体性而设置。应进行景观视线分析,因地制宜地在道路沿线设置成一定规模的集中绿地或开放空间。在新区快速道路景观带与周围的经济开发区、商业区、办公金融区、居住区中心或标志性建筑的联系处,设置一般景观节点,提供城市开放空间;道路与河流交汇处、人流活动多的道路交汇处可设置公众性的广场、街区绿地或公共建筑等一般景观节点;快速路下匝道处可设置一般景观节点,以绿地开放空间、街景小品或特色建筑作为对景点。
(六)建立多元化的城市公园管理制度。
城市新区一般家森林公园、滨水公园等生态公园和CBD中央公园等综合公园体育公园等专类公园形成各组团内部生态绿化节点。随着不同城市公园的差异化经营,公园经济效益进入了两极阶段,即城市公园在不失去公益性的同时,又要在规范条件下进行适当的经营开发,实现公园的造血功能。在公园内部及周边开发此类供出租的房地产,既可收取商业租金来维持自身运营,又提供了景区内必不可少的服务设施来方便游客活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针对资源各自特征,合理开发出不同的旅游产品。城市公园除了可由政府投资建设,其他经济实体也可根据其看重的营利性进行投机建设。
四、城市新区景观生态建设对策
(一)强化政府职能,完善运行体制、机制。
完善生态立法,健全监管机制。将城市建设法制化、规范化,使生态建设有法可循,有法可依。坚持行业监管和分级监管相结合,对不符合生态化发展的行为采取必要的行政和经济手段。强化政府职能,落实责任部门。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统领城市总体的生态建设,各级行政部门分工明确。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将生态建设的各项各类指标落实到各部门、科室、个人,增强基层组织的执行能力。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生态建设目标。
在制定城市的生态建设目标时要从统筹发展的角度,考虑长期利益和区域整体的生态效果,不能进行急功近利的建设。要根据城市生态建设的现状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从城市社会、经济、自然多个角度,综合考虑城市的产业、文化、土地利用、绿化、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从而制定符合实际的生态建设目标,以期形成健康、高效、独具特色的城市。
(三)加强公众参与。
建立生态信息共享体系,保障公众参与权。综合运用各种现代化信息、数字技术、建立相应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对市政公用、环境保护、园林环卫、市容市貌等城市建设管理活动,以及违法占地、违法建设等行为的实时监测与动态控制。转换政府职能,鼓励公众参与。通过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以及资金、技术支持,鼓励民间组织、社团和普通民众投入到城市的生态建设中。发挥基层组织的引导作用,通过组织简单、实际的活动,提高公众的参与热情,将生态建设深入居民生活。
(四)重视科技建设,做好人才储备。
注重专业性技能人才的培养,政府部门加大投入生态技术的研发资金,注重引进高素质的科研人员,建立城市生态专家、人才储备库。城市生态化发展必须重视增加科技投入,研制、开发生态技术、生态工艺,积极选择“适宜技术”,推广生态产业,保证发展过程低(无)污、低(无)废、低耗,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将生态适用技术应用到生态建设中,实现由传统能源节约向建筑节能的转化。
(五)合理整合土地资源,规范流转制度。
整合土地资源,尤其是城市边缘区的土地,要集中整治、重点开发。根据各区、块的实际情况,按照“控制总量、合理布局、集约用地、保护耕地”的原则,统筹安排、合理规划,以形成绿地建设的储备资源。主城区的土地利用以集约化模式为主,将中心区进行合理规划,整改旧式建筑,形成中心区高密度建筑区,以改善中心区的环境,提供相应的空间用于建设配套的基础性设施。规范土地流转制度,使土地市场进入法制化轨道。规范土地审批程序,严禁以科技、教育、现代农业和生态建设为借口进行商业活动。
(六)加强宣传教育,树立生态理念。
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提高公民整体的文化水平,做好高等教育的普及工作,确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将生态知识运用到居民的日常生活。政府部门应该进行多元化的生态教育普及,发挥社区的文化广场、知识窗等优势,通过文化宣传、艺术表演等形式,培养城市居民的社会公德。
参考文献:
[1]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郑州新区基础设施建设专题研究[R],2010,8.
[2]唐玉德,浅析城市园林绿化问题[J],科技信息,2010,(16).
篇7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地;生态景观;建设方法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经济发展在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改善,生活在城市当中的人们更加渴望与自然亲近,更加渴望融入到自然生态环境当中去,使人与自然更为和谐地相处。现代人们所追求更多的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加希望打造良好的城市园林绿地,这也是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改善生态环境势在必行,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把相关的理论结合到实际当中去,相互交融,从而创造出更优良的生态环境。
一、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重要意义
我们所说的城市绿地系统主要包含了几个方面,街头和单位的绿地,城市道路的绿化带,湖塘绿地,河湖的绿化带,这些建设都包括在内。分析景观时,可以把绿地分为干扰的拼块,但是在一些湖塘,河流绿地当中也存在残存的拼块,并且在自然景观当中分布的比较破碎。然而,河流的绿化带和道路的绿化带仍然是我们生活当中的特殊绿廊,如果更为直观地来看,一些树冠会遮挡部分的阳光和风,也就是所说的微环境,同时也是城市当中的能流和物流的通道,对此,只有通过改造绿化环境才能更为有效地来改善城市环境,使绿廊也更具有实际的意义。在景观生态学当中我们会把这部分看作是屏障过滤以及也能更好地反映出它的连通性,改善城市环境,打造出生态城市的理想目标。
二、关于绿地系统的生态构建特点
在城市的景观生态建设当中,绿地建设见效较快,也是容易达到的一项建设,同时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绿地建设无论是从规格还是从比例上都具有一定的条件,对整体的规划、地理条件、风格、旅游以及提高城市化生态建设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其中也包括了几种特点。
(一)首先就是绿地系统,其中包含了几个方面,有街头绿地,道路的绿化带,各个企业的附属绿地,湖,河流等绿化带。我们在对生态景观进行分析时,通常会把绿地分为干扰斑块,在一些湖塘绿地当中会分布一些破碎的自然化景观,但是在河流绿化带或者是在道路绿化带当中都是属于塑造型的,具有特殊性。虽然绿化带可以起到保护生态的作用,但也有些绿化会对微环境造成一些影响,比如说树冠会遮挡阳光。从长远来看,当绿化环境都相应的改造好以后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城市环境,这在景观的生态学当中是特有的一种分割,同时也反映出了它的通性。
(二)其次公园系统。在公园系统当中,生态建设最重要的就体现在了塑造人工景观,并且在一些环境资源斑块的基础上又应用了新的斑块,同时更加可以高强度的以及长时间下使之干扰,把那些残存的景观进行逐渐地减弱,不再干扰特色景观。然而这种景观在稳定性以及持久性方面是较弱的,只能通过我们进行不断地维护,还要进行持续地管理才能逐渐消灭,这就需要我们在进行设计时要加入和提高美学的价值,营造出人工的植物群落。由于近些年以来,园林的建设更加注重的是对材料的应用,更多的是应用了生态学以及生物学的特性来营造完善环境,正是如此,公园系统才能更好地来美化环境,改善园林质量,丰富景观的建设。
(三)在绿地的系统建设当中,保护城市的自然环境,防护林带以及森林公园等方面也做出了一定的努力,在众多的城市绿地建设当中也是别有一番特色,也是具有多个生态系统,生态景观的形成不仅具有人为因素,同时也具有自然景观的特点,包括残留的斑块,也包括了引进新的斑块以及多样性的景观元素,存在较大的异质性。我们把这些景观延伸到城市的绿化系统当中,不仅开放了空间,同时也改善了生态环境,使人们更好地融入到大自然当中去。
三、景观生态建设的几点方法措施
在对城市园林绿化时可以把景观生态学作为一定的应用,再结合它的方法和原理对园林绿地进行生态建设,从而来延伸和拓展对生态环境的建设,同时也能推动园林在未来的发展,使之走向生态化,也能更好地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
(一)对绿色廊道进行生态建设。在景观生态学当中我们所研究的成果当中来看,廊道应具有一定的宽度进而才能发挥出它的作用,如果是在市区的外缘,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形以及存在的条件来营造建设一个具有足够宽度的防护林带,与农田相连。如果是在城市当中,可以在商业区和生产区营造一条防护带,遇到较为特殊的环境时,就必须要设置防火和防风林带。此外,还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在城市园林建设绿地时必须要引风入城,如果是在冬季也注意寒风的侵袭,不同地理位置,不同尺度的绿地应整体优化它的网络结构,发挥其主要功能。
(二)对城市公园进行规划时,应合理地确定它的服务载体,必须要提高它的整体性,有效性,同时也应考虑相互的边界和作用,合理性等方面,尽量覆盖到整个景观。通过多样性来满足景观的不同需求,实现不同生物的特性来搭配不同的植物配置,也就是说在林地、草地、灌丛以及水生植物群等都要进行有效地规划,通过对不同景观的多样性绿化还可以进行多种风格和多种类的设置,不仅可以完善其功能性,同时又可以丰富了对景观的要求。
(三)对于绿地生态网络是一项具有保护意义的基础结构,主要是由生态廊道以及保护地斑块组成的,一般是由几个单元组成构成的,包括生态廊道、中心和的保护地等组成。从布局上来看,绿地生态可以与城市相合,而那些保护地也可以环绕城市的周围,在城市当中穿插,也可并列。建设的生态廊道不仅可以通过城市的边缘,也可以穿越城市的中心,存在于不同的形式当中,也就是形成一套相对复杂的生态网络系统。其实,如果要想对更加完善城市园林规划,是非常复杂的一项工作,各个方面都要想到,做到,不仅要建设公园,廊道,环带以及森林等,都需要与城乡建设一体化,更应该加强保护自然环境,减少对城市空间的开发,还绿于民,建绿于民,提高绿化覆盖,降低城市中的容积率。为城市打造出在环境的园林空间,开放更多的自然环境,更为有效地为城市建设园林绿化生态体系,规划更加完善的生态区和自然景观区,建设城市的绿化带,把各种自然风光相结合,比如说,森林,农田,湿地等成为一体,把城市融入到大自然当中,建设更加完美的生态环境。
结论
总之,我们在建设景观生态时,必须要注重植物的合理群落配置,从而来提高绿地生态的多样性。城市园林的绿地生B功能,一般都是要把多样性作为一个前提条件,我们在研究环境科学时明确地看出,各种树木无论是在净化、光照、杀菌、降温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提高。此外,我们也应注意到在设计和规化种植时必须要考虑到不同品种和物种的配置问题,不但利于环境生长,同时也可以完善植物景观,更利于环保,具有观赏性,也是具有文化特性的植物群落。
参考文献
[1]赵华伟,陈希周.城市化进程中加快园林绿化发展的探讨[J].中国园林,2004(4):67-68.
[2]吴叶.国内现代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现状探析[J].现代园艺,2013(8):102-103.
篇8
关键词:滨水景观 生态设计 景观格局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b)-0229-01
1 当前城市滨水景观的现状
城市滨水区作为城市绿色空间在整个景观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景观设计应当从城市整体的空间结构入手,促进滨水区和内陆区域的融合。但现在的滨水景观不仅忽视了与周边环境的关联,还割裂了城市河流水系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一方面,滨水区良好的区域优势吸引了众多开发商,导致滨水景观的私有化大大增强,广大市民无法享用这一天然的绿色生态服务。另一方面,滨水景观的亲水性不足主要体现在驳岸设计上,出于对防洪泄洪、蓄水排水的考虑,很多滨水区出现了临水难见水的尴尬情景。
2 城市滨水景观生态设计手法
2.1 城市滨水景观的延续性
“延续性”是指滨水景点景观之间的连续与城市滨水空间和城市整体结构的连结,人们只有在观赏景观时有视觉上的韵律感,才能产生长时间的吸引力。如何保证视觉景观的延续性呢?滨水地区本身的线性特征为景观视觉的连续性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地貌环境。现代滨水景观设计中,滨水街道的建筑高度、观景点的视线距离、建筑与水面之间的距离、建筑底层架空处理、对桥的运用等方式都可以达到使景观视觉延续的效果。另外,通过修建绿道,将滨水景观绿化带渗入城市中心,是沟通城市内陆与滨水区的良好方法。
2.2 城市滨水景观的功能复合化
单一的功能分区并不能解决城市问题,汽车不应代替人成为城市的主角。景观设计也是一样,滨水景观空间作为一个具有强烈吸引力的休憩娱乐场所,必须满足功能复合化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系统的多样化与复杂性。滨水景观用地一般可用作:滨水休闲、滨水餐饮、滨水文娱、滨水居住、滨水商贸等。多功能的场地价值明显优于单一化的功能需求,复合化的设计才能为人们提供舒适的游憩公共空间。
2.3 城市滨水景观的亲水性
如何满足人们的亲水性心理,营造可接近的滨水景观?驳岸的形式至关重要,驳岸可分为自然性驳岸与人工化驳岸。对于景观构建与维护生态系统平衡来说,自然驳岸优于人工驳岸。且能满足当地乡土野生植物在岸边生长且不需要养护。根据剖面形态不同,驳岸还可分为垂直型驳岸,斜坡性驳岸和阶梯型驳岸。垂直型驳岸主要用于河道狭窄的城市;斜坡性驳岸和阶梯型驳岸主要用于河面宽广的岸线,更有利于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让水体和陆地有一个缓冲带。
3 城市滨水景观生态设计的典型案例
3.1 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滩”的回归
上海世博会后滩公园是上海世博园的核心景观之一,位于“2010上海世博园”西端,占地18公顷。该场地原为污染严重的浦东钢铁集团和船舶修理厂。后滩公园将景观生态作为生命系统,用“滩”的回归为主题,恢复黄埔江岸的自然形态,以倡导“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的设计理念,在自然江滩的基质上,通过保留和再利用、重构了原地区作为钢铁厂的历史痕迹。
方案吸取了中国千百年来的梯田智慧,设计禾苗带梯地唤起了人们对记忆深处农业文明的回味。另外,禾苗带梯地不仅解决了场地的高差问题,还利用灌溉过程使污水得到净化。植被选用上海的农作物和具有净化功能的水生植物,营造出随季节变化的都市田园景观,唤起都市人对乡土文化的回味。
后滩公园保留了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工业遗址,主要是货运码头和工业厂房,在都市田园的基础上,将其保留、再利用,作为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的工业文明回忆。货运码头保留并设计为码头遗址――芦笛台,在这里能够眺望黄浦江的湿地景观和上海城市天际线。工业厂房则被改建为综合服务中心――“空中花园”,作为公园的休闲娱乐场所。对原有场地的工业文明记忆表达为一种超越了形势与功能的材料与艺术,向人们诉说着这块土地的历史文化故事。
后滩公园保留并改善了原有的4公顷江滩湿地,对原有的水泥驳岸和码头进行生态化改造,使其恢复了自然植被的生态景观。后滩公园不仅建立起一个可被复制的生态净化系统,还创造了一种新的公园管理模式。建成后的公园就不再需要付出大量人力物力去经营维护,只需要让自然做功,调节、净化能和治愈大工业时代留下的污染痕迹,也为解决当下中国及世界的生态问题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样板。
3.2 澳大利亚托伦斯河:从渠道到天然水域
托伦斯河位于阿德莱德郊区,面积约490平方公里。19世纪初澳大利亚人在这里定居了40年,在这段时间,托伦斯河遭到了严重的污染。二战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托伦斯河被开凿为渠道,导致了流域生态环境的极端恶化。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1982年进行调查时。这次调查确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在后来的几十年内使整个流域恢复了原貌。
这些工作包括建造一个带状绿地――一个近60里的滨水游憩林荫带和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将河岸植被和改造后的水域相结合形成了动植物的天然栖息地。另外,还建立了非机动车道、游步道、洪水缓冲区、休闲娱乐区、排水设施等。因为周围工业区的废水会向排水道流去,所以设计者将排水道入口处的湿地划入园内,既可以减慢排水道里水的速度,还可以过滤水体,净化水质。
水域景观设计将休闲区、人行道、自行车道、河道和重新建立起的自然功能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些自然功能区可以净化水质。水体变成了浅池塘浅滩,河道两旁重新种上了乡土植物,而它们中绝大部分是在19世纪50至60年代的郊区开发中被砍掉的。随着湿地排水速度减慢,沉积作用得到提高,水体的自身净化能力大幅提高,水质慢慢的变好,动植物栖息地也发展起来了,形成了自然式生态景观。河流健康的排水系统和拥有自净能力的水体对植物、动物、水和人类的健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使河流恢复自然的面貌可以最大限度的兼顾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4 结论
城市中的人们都有强烈的亲水性,良好的滨水环境可以满足人们的这种本性。优美的自然环境可以缓解人们在城市生活中的压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民对城市滨水公共绿地的要求会更高。因此,建设一个复合功能的滨水绿地系统迫在眉睫。
滨水区是城市自然景观集中表现的绿色廊道,人们从中能感受到人文与自然的融合。开发建设城市滨水景观,必须充分利用已有的自然生态资源,遵循生态优先原则,塑造城市新形象。城市滨水景观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自然、生态也决不能只喊口号,我们要寻找合适的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方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也需要更多的案例践行。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高原地区;环保生态机场;植被恢复;绿化景观技术;植物造景
中图分类号:TU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33-0088-03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貌类型丰富,由于高原地区海拔比较高,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在受到破坏后想要恢复有比较大的难度。因此,在恢复高原环保生态机场的植被时,要根据高原地区的气候情况,根据基础的地形特征,确定具体的生态恢复措施,在进行景观绿化设计时,要将机场空侧原地面植被创面修复、飞行区生态驱鸟草坪建设作为重点,对陆侧要以本地适生植物造景为主,对机场场内景观和场外景观要素进行充分利用,建设出景观优美、生态良好、安全舒适的机场外部环境,营造出各种景观绿化的要求,满足机场功能的
要求。
1 高原生态机场植被恢复的难点
由于高原生态机场的生态系统比较脆弱,对生态系统制约性外力比较强,生物的生产能力比较低,受外力影响大,有一些敏感的生态因子存在,致使整个生态环境处于一种不稳定的工作状态。此外,高原地区的生态系统,由于气候温度低,生物生长速度慢,如果被破坏,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恢复,植物的自我更新能力和抵御外来干扰的能力比较弱,如果保护不好,会导致植物面积逐年下降。在高原地区修建机场时,由于需要在用地范围进行施工场地、材料场地、施工便道的建设,会毁坏原有的土壤层和植被层,导致地表的面积扩大,对风力作用和水力作用更加敏感,使环境变差,降低了环境稳定性。此外,各种基础工程、土方工程、道路平整、场道工程、施工机械活动等均会对地表植被造成破坏。而高原地区由于可供植物生长的土层很薄,营养物质是经过几千年的沉淀才具备的,一旦这些土壤地质结构被破坏,想要恢复是非常困难的。
2 高原环保生态机场植被恢复的措施
由于高原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发展民航交通可以有效地改善地区经济。但是这种经济的发展是要建立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来开展的,如果通过牺牲环境来换取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不可行的,因为恶劣的环境也会对当地经济的发展造成制约。所以兼顾环保和交通,坚持保护环境才是最科学的出路。作为生态环境的基本因素,植被发挥着良好的生态作用,尤其是在保护环境方面有更加明显的优势。由于机场施工时,会破坏大量的植被,出现地质灾害。为了对灾害进行控制,就需要恢复机场植被,目前,恢复植被主要使用植物措施、工程措施以及工程和植物相结合的措施。
2.1 植物措施
在机场建设中被损坏的植物,除了可以依靠自然更新进行恢复以外,还可利用人工恢复的方法对植被进行恢复,例如使用人工种植、机械种植等方法恢复植被。通过将种子、化肥播撒到土壤中,使植被得以恢复。目前常用的植物恢复方法主要有:
2.1.1 香根草生物边坡防护技术。选用香根草作为基础植物,按照施工现场的地质结构、气候情况、降雨量、土壤成分对植物和营养供应进行配置,然后再使用特殊的养护方式形成综合性的技术方案。由于香草的适应性比较强,可以承受50℃的高温和-10℃的严寒。抗旱能力和抗淹能力好,在pH=4~11的土壤均能成活。
2.1.2 客土喷薄技术。依靠植物纤维的网络作用和高次团粒剂来提高客土结构的密实性,建设出耐雨、透气、牢固、接近自然表土的生长结构。
2.1.3 三维植被网护坡。三维植被网护坡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技术,通过使用土工合成材料对高陡边坡防护问题、岩质边坡问题进行了有效的解决。三维植被网护坡指的是使用活性植物和土工合成材料,利用植物的生长加固边坡的一门技术。此技术融合了土工网和植物护坡的优点,可以达到良好的护坡效果。当植物的覆盖率超过30%时,小雨的冲刷不会对边坡造成影响。当覆盖率超过80%时,暴雨的冲刷不会对边坡造成影响,并且土工网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分的蒸发,使渗透量得以提升。除此之外,由于土工网的材料为黑色聚乙烯材料,吸热效果和保温效果良好,可以进一步促进植物的发芽和生长。
2.1.4 绿化混凝土护坡。混凝土护坡绿化是利用特定的混凝土配方和种子配方对岩石边坡进行防护和绿化,可以根据边坡的地理位置、边坡的角度、岩石的性质以及对绿化的相关要求,确定保水剂、土、废料、种子的混合比例,利用暖季型槽和冷季型槽的生长特点制成植物种子,例如,某机场植被恢复根据边坡的变化类型选择了不同类型的防护方式,对边坡比在1∶1~1∶1.3的边坡进行护坡处理时,利用挂网的方式进行处理,对于坡度缓于1∶1的边坡使用植草护坡的方式进行防护。对于进场道路在进行防护的同时,还使用挡墙护坡等进行工程防护,根据工程防护情况,在边坡上喷根系发达、成活率高、生长迅速、适合土地特征和气候环境的草种。
2.2 工程措施
使用护面、锚固、排水、拦挡、坡体改良等措施对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开挖边坡进行治理,主要使用的施工材料为锚固杆、干砌片石、浆砌片石护面、喷混凝土和浆砌片石挡渣墙等。利用植被恢复和工程恢复相互结合的方法控制水土流失,在弃土的选取前,首先剥离表层的熟土,然后进行集中堆放,表面使用薄膜覆盖,并使用装土的编织袋进行临时挡土。
3 机场的景观绿化
3.1 立交桥景观绿化
立交桥景观绿化是机场景观绿化的重点,一般情况下,可以用松树、紫薇树、栾树、红枫、重阳木、乌桕等乔灌木组成一个比较稳定的植物群落,特别是使用红叶树、石楠树、龙槐等乔灌木组成的模纹色带,整体看起来更加流畅自然,不仅使乘客的视觉效果更加丰富,而且可以让乘客感受到浓烈的现代感,体现了景观和生态的完美结合。
3.2 绿化进场路两侧的景观
由于进场路是进出场通道空间景观的序列的起点段,可以使用松树、无患子等组成一个良好的生态景观背景。将百三叶作为近景,和紫荆树、紫薇树、火棘等灌木共同组成一种层次分明、结构错落有致的自然景观,使用红叶石楠、金边黄杨、龙柏等种植在行车道两侧,构成大色块的彩色带,整体效果动感十足、简洁明朗,可以给人视觉上的冲击,让人感受到迎宾的气氛。
3.3 停车场的景观绿化
在进行停车场的景观绿化时,为了达到交通停车的功能,使用花坛组成四方的围合空间,比如,可以栽植成排的龙爪槐和修剪整齐的大叶黄杨,不仅和停车场的布局一致,而且还有利于人车的分流。在花坛种植各种花草,并形成波浪形的图形,显得色彩缤纷、气氛
热烈。
3.4 飞行区的绿化
飞行区的绿化是指对机场跑道、停车机坪、巡场道等硬化地以外的区域进行绿化,在保护环境安全、保证飞行安全,树立良好形象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飞行区的功能和特点,为了不干扰飞行员的视线,防止飞鸟进入飞行区发生鸟击飞机事件,为飞机的起降提供安全便利,主要使用草坪进行绿化。
3.4.1 飞行区草种满足自然条件方面的选择与组合。由于高原地区海拔较高,年平均气温低,年降雨量少,且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8月的雨季,其余时间为旱季,基本无雨并且风力较大,因此,在草种选择上,要选择耐干旱、抗低温的草种。
3.4.2 飞行区草种在满足飞机跑道端净空和侧净空高度及平整度方面的要求。由机在起飞和降落时,要满足飞行员视线通透,同时,在飞机降落时发生起落架不能自动打开时,飞行区土面区将作为飞机迫降地带,因此,飞行区草坪高度应保持在20cm以下。并且为了降低飞行区草坪的管理成本,在不使用割草机修剪草坪的情况下,草坪的自然生长高度不超过20cm,这样将会增加机场的运行成本。
3.4.3 飞行区草坪在防鸟驱鸟方面的要求。为了降低和控制小型鸟类及大型猛禽进入飞行区,对飞机起降发生碰撞造成损害,影响飞行安全,飞行区草种应选择在自然条件下不开花或只开花不结籽,避免小型鸟类采食草籽进入飞行区。同时,飞行区草种还应不生长地下肉质块状营养根茎,避免鼠类小动物的采食而进入飞行区,从而吸引大型猛禽捕食鼠类而进入飞行区。
4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高原地区的海拔比较高,气温低,降水量少,整个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如果受到破坏,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够恢复。由于在机场施工的过程中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对植被的生长带来了不可恢复的破坏,所以就需要恢复机场的生态环境。在恢复的过程中,植物防护和工程防护是两种比较常用的恢复方法。根据具体的环境情况选择不同的恢复方式。在进行景观绿化时,要根据机场的功能和机场的特点,使用植物造景的方式进行绿化,充分利用各种场外景观和场内景观,不仅可以营造出良好的小气候生态环境,还可以营造出各种用途不同的绿化景观,从而将绿化景观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 刘龙,邵社刚,焦宇.西北高寒地区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交通环保,2003,(6).
[2] 程胜高,罗泽娇,曾克峰.环境生态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3] 四川九寨黄龙民用机场绿化工程(东段)[J].中国园林,2006,(2).
篇10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规划;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随着生存环境的不断被破坏,人们对城市生存环境质量的日益关注和重视,在20世纪80年代景观生态学在城市景观领域的研究逐渐兴起,它引起了对描述、解释和规划景观结构的传统方法的重新思考,是研究景观的空间结构与形态特征对生物活动、人类活动影响的科学, 研究景观和区域尺度上的资源、环境和管理等问题也为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传统研究和科学交叉提供了新的视角,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景观规划理论原则上的指导,甚至为城市规划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方法论。
二、生态城市的概念及发展
2.1 生态城市的概念
生态城市,也称生态城(Eco-City),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人类建城生态价值取向的结果,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向,是可持续发展的人类住区形式。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综合研究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并应用生态工程、社会工程、系统工程等现代科学与技术手段而建设的社会、经济、自然可持续发展,居民满意、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使人为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2.2 生态城市的发展
从“易经”、“道德经”到康有为的“大同书”,从“太阳城”、“田园城市”到道萨迪亚斯的“人类环境生态学”,再到“生态城市”的提出,让人类对健康居住的生态城市学理论,从理论落实为实践。生态城市现已超越了保护环境即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持协调的层次,体现为一种广义的生态观。景观生态学理论中对景观中一系列的生态元素进行整合规划的核心提出更为“生态城市”提供了规划设计上的理论指导。
三、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框架
3.1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是一门综合的学科,最早由德国学者C.特罗尔(C.Troll)在1939 年提出。它是通过景观的生物组成成分与非生物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综合研究景观的内部功能、空间组织和发展规律的学科。在《Landscape Ecology》一书中认为:“景观生态学探讨生态紫铜――如林地、草地、灌丛、走廊和村庄――异质性组合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作者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系统研究了景观研究的空间结构,景观动力学,景观的异质性原理。
总之,景观生态学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将跨学科以及多学科的特征特别适用于集成生态的、地理的、经济的以及人文因素的各个方面,从而能够对复杂的情况给予一定的描述。
3.2 景观生态学的结构要素分析
景观生态学将城市看作是一个由自然和人工景观单元相互叠加而成的非常特殊的景观生态元,把整个“城市一区域“city-reglon”视为一个土地嵌合体(landmosaies).用基质(Matrix)、斑块(Patch )和廊道(Corridor)三种空间元素来描述在区域及景观尺度里空间模式的过程与变迁。
四、景观生态学理论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上的应用。
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看,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是就对景观中一系列的生态进行整合规划,此种整合是在整体和生态设计观念基础上的创造,整合思想的核心是对现成结构的把握及改良,此种思想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理想不谋而合。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探讨景观生态学理论在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上的应用。
4.1景观生态学理论在生态城市规划中的宏观应用
景观生态学充分强调了景观的自然属性,其本质上是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空间配置。有效的景观生态规划对保持城市的景观特色、景观质量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十分有益。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规划设计在其开发范式中把生态保护思想融入开发理念中,而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则是基于城市开发与环境保护关系之上的一种规划,是运用景观生态学中相关原理,在景观水平层次上对城市的人文景观、环境景观等所进行的一种规划。通过景观生态学的“斑块、廊道、基质”建构人文生态绿色网络结构,运用不同的功能单元,从景观绿色结构和功能上进行城市群体空间优化。从整体协调和优化利用出发,确定景观单元及组合方式,有利于实现城市群体空间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景观生态学的景观多样性理论与稳定理论,使得在城市规划中为保证多种生态系统共同构成的异质性景观格局形成不同功能的城市空间格局提供了可能。
同时,功能完善、运行健康的景观生态网络构建可保证景观生态流通畅、景观生态平衡和生态良性循环,从而使城市实体内部的绿化体系形成一个内外相连的绿色生态系统,营造出绿在城中、城在绿中的可持续性区域略生态格局,实现生态城市运营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宏观的规划指导。
4.2景观生态学在生态城市规划中的微观应用
景观生态学在生态城市规划中的的微观应用主要体现在对景观结构要素斑一廊一基的具体设计应用上。
4.2.1建立城市绿色斑块系统,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考虑,在设置生态绿地的位置时要从景观整体格局出发,注意在关键性的局部和连接点即景观生态战略点开辟绿地斑块,以保证整个城市绿地景观的生态效应。
4.2.2城市景观绿色廊道系统的建立,廊道指景观中与相邻两边环境不同的线性或带状结构。几乎所有的景观都会被廊道分割,同时又被廊道联结在一起。廊道是线性的景观单元,具有通道和阻隔的双重作用。斑块内廊道的合理设计组合,其相互交叉的网络结构,形成适宜的绿色廊道景观,为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命活力。
4.2.3基质是斑块和廊道所在的环境背景,基质的作用在于以基质为背景进行景观空间格局分析,构建异质性的城市景观格局,对城市进行景观功能分区和生态区划,以体现多样性决定稳定性的生态原理和城市建设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原理,从而建构城市的可持续性结构性质。
运用景观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原理对城市景观进行综合分析,优化组合原有景观要素或引入新的成分,调整或构建新的城市景观格局,对提高区域整体生态环境、改善城市环境和维持城市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总结
我们现在的城市规划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理想人居”的差距还很大,甚至有时是与这一理念是相违背的。所以应用景观生态学理念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是时展所趋。运用景观生态学,使得城市空间环境合理组织,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和谐发展,有利于营造生态良性循环,结布局合理、景观和谐的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1] 黄光宇,陈勇. 论城市生态化与生态城市[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