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民间投资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05-04 13:09: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促进民间投资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促进民间投资的建议

篇1

【关键词】民间投资 民营企业 对策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间投资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繁荣城乡市场、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随着2010年5月13日《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新36条”)的正式出台,我国的民间投资将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上升时期。温州作为我国民营经济的代表性城市和民间投资的“风向标”,大量的民间资本活跃在温州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投资领域中,但相对于充足的投资信心和民间资本,由于受市场准入、融资渠道、服务体系等多方面综合因素的制约,民间投资的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如何调控、引导和加快发展民间投资,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已成为政府、民营企业和相关机构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民间投资的发展现状及障碍分析

1、民间投资的现状及趋势

(1)民间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但增速放缓。据不完全统计,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仅温州流动的民间资本已经达到6000多亿元,而且每年以14%的速度快速增长。近年来,伴随着温州民营经济的迅速崛起和巨额民间资本的不断积累,温州民间投资出现了质的飞跃,已成为拉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据统计,2008年温州民间投资额约为483.0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增幅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4.6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达到63.7%,已大大超过国有单位投资所占比例。从近年发展态势来看,除了2005年和2008年有较大的波动外,其他年份都保持了两位数的快速增长之势。据测算,2003年至2008年温州民间资金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率约为11.0%。但2006―2008年民间投资增长速度呈下滑趋势,2008年增速是除了2005年外的最低值,比年均增长率低了约3.5个百分点,比2006年低了多达8.4个百分点,增速明显放缓。

(2)民间投资对GDP增长贡献较高,但呈下降趋势。首先计算民间投资对GDP的贡献率,然后再根据计算结果与GDP年增长率的比值得出民间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关于民间投资对GDP的贡献率,可以通过支出法分析GDP构成来推导,具体表现为:Rn=(In-In-1)/Gn-1。其中R为投资对温州GDP的贡献率,I为民间资本投资总额,G为GDP总量,n为当年年份。

根据上式对2004―2008年温州民间投资和GDP数据进行整理计算,见表1。

从表1可知,除2005年有较大的波动外,民间投资对GDP增长贡献率在其余四年里均维持在20%左右,可见温州民间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较高,在温州国民经济增长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从这五年的数据来看,温州民间投资对GDP及其增长的贡献率均有较大幅度的下滑,民间投资对GDP贡献率2008年比2004年下降了2个多百分点,同期民间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下降了近8个百分点,下降趋势较为明显。

(3)民间投资方式较多,投资领域和区域有所拓宽。从投资方式上看,温州民间投资目前主要有以下方式:民营企业自主投资;政府引导下的企业出资和政府投资相结合;政府牵头、法人或私人出资合股;通过股份制、承包、租赁、兼并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等,投资方式将会更加多元化。从投资领域上看,除了民间投资传统上侧重的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建筑业、住宿餐饮业等竞争性领域外,近年投资领域也开始涉及到政府公共项目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从投资区域上看,温州民间投资不断扩展到省内其他城市、省外甚至国外的一些城市。就趋势而言,投资领域和区域将会随着市场准入的扩大而进一步拓宽。

2、民间投资发展的障碍

(1)市场准入制约民间投资发展空间。尽管早在2005年2月,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经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非公经济36条”),该意见明确规定了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允许非公有制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一些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没有相应的细则来明确民间投资的行业和领域,使得民间投资仍然在市场准入方面很难享受到公平待遇。据报道称,在全社会80多个行业中,允许国有资本进入的有72种,允许外资进入的有62种,而允许民营资本进入的只有41种。

(2)投融资渠道不畅,金融支持不力。虽然温州民间资本现已多达6000亿元,但仍没有系统建立一个非国有经济的投融资体制,大量的民间资本和中小企业缺乏一个融资的载体平台。温州民间投资资金来源主要是自我积累和互助借贷,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比较有限。2007年温州企业营运资金构成中,自有资金、银行贷款、民间融资分别占到54%、18%、28%,银行贷款资金比例不到五分之一。另外,温州虽已成立数家针对民营企业的担保公司,但规模小,根本无法满足大中型民营企业的贷款需求,因而很难对资金量要求较高的政府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进行投资。

(3)政策环境较差,服务体系不健全。从政策方面来看,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政策公平性很难真正落实,民间投资和国有投资甚至外资享受的待遇差别很大,如温州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提供同样的公共产品,民办自负盈亏,公办则政府承担亏损。从服务体系来看,尽管温州政府于今年6月成立了温州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但成立时间很短、推广力度不够,目前信息和咨询服务系统都处在起步阶段,相关的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又很少,大量的民间资金欲投无门,而缺乏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的了解又直接造成了部分投资的盲目性和投机性。

(4)民营企业的投资能力较低。温州民营企业在资本原始积累期大多采用个体业主制、家庭制、合伙制等管理方式,这种方式在创业初期有着较大的优势,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家族式的管理方式就可能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束缚,不规范的企业组织结构也会影响到企业的投融资能力。同时,一方面民营企业在投资决策上主要凭借经营者的个人经验,而经营者投资的能力又受到知识结构、信息来源等因素的制约;另一方面由于温州生活成本的不断提高和对外来机构人员的不够信任,又很难留住高端投资管理人才,专业人才的匮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温州民间投资的水平。

三、对策与建议

1、切实打造促进民间资本发展的政策环境

(1)对“新36条”进一步细化,更加注重政策落实。建议从实际操作和体制深化改革的角度来对“新36条”的具体内容要求进行进一步细化,尽快出台“新36条”细则,增强“新36条”的可操作性,尤其是在市场准入等方面要加强政策细则的针对性,切实做好政策落实工作,打破行业垄断,真正保证民间资本公平竞争、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

(2)研究制定新型财政税收政策。建议一方面对符合条件的民间投资,要帮助其争取国债资金、国家和省财政贴息,并在此基础上专门成立民间投资引导资金,对部分符合今后发展趋势、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和投入政府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民间投资给予财政补贴;另一方面在固定资产增值税、所得税等方面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给予民间资金投资一定的减免优惠,在税收上尽量保证民企与国企、外企的平等性。

2、拓宽民间资本的融资渠道

(1)加强银行借贷支持,健全信用担保体系。以温州为例,首先要改变商业银行对民间投资的歧视,建议温州银行等本地商业银行内部要设立专门为当地民营企业服务的信贷机构,制定适应民间投资特点的贷款政策和管理办法。其次结合温州民营经济特色,建议放松金融管制,引入民营机制,引导民间非正规金融发展成为社区银行或中小商业银行,构建民间储蓄转化为投资的平台。最后要建立多层次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鼓励建立由政府二次担保的、市场化的民间担保公司,创新信用担保方式。

(2)鼓励民营企业直接融资。积极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育,探索建立地方区域性资本交易市场,引导并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和在国内外主板、创业板上市等方式进行直接融资,并完善民间资本的进入和退出渠道。同时要建立民营企业产权流转体系,积极创造条件来促进企业产权的合理流动。

(3)建立多形式的民间投资基金。鼓励民间资本抱团联合,建立如温州中瑞等民间资本财团的新型融资方式,但同时要加以规范并引导其逐步发展形成民间投资基金。继续完善和推广BOT、TOT、BT等投资经营模式,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尝试组建各种类型的产业投资基金和信托基金,通过基金的形式将民间的零散资金进行整合并引导其投入公共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产业等投资领域。

3、完善促进民间投资的服务体系

(1)改善民间投资审批环境。继续深化政府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转型,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建议建立民间投资的工作协调机制,在对民间投资的审批时限、审批前置条件、审批环节等方面进行适当简化和缩减,对于一些互为前置条件的审批事项,可考虑采取联合审批制度,为民间资金投资提供科学、规范、高效的“一站式”服务。

(2)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方面鼓励现有的中介机构主动服务民间投资,并规范所涉及的程序,另一方面政府对民间投资要加强政策和信息的引导,当前特别应鼓励设立专门的信息服务中心、技术创新中心、投资咨询中心等,为民间投资提供信息、可行性研究、人才培训、社会公共协调等配套服务,如新成立的温州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日后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支持服务作用。

4、提高民营企业投资能力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目前,对温州而言,亟待解决的就是改变落后的家族制、合伙制等企业组织结构,一方面建立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及体制,通过组织结构的调整来转变公司的管理模式,理顺和完善相关主体与企业的产权关系,另一方面建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企业的资产运营和资产管理。

(2)引进和培养专业投资人才。专业投资人才的投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民间投资目前存在的盲目性和投机性。民营企业要认识到专业投资人才的重要性,通过引进和培养专业投资人才来提高企业的整体投资能力。针对生活环境因素难以吸引高端专业人才居留的问题,建议可以遵循“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原则,采取灵活多变的引进形式。

【参考文献】

[1] 李扬:6000亿温州民资新风向[N].浙江日报,2010-05-18.

[2] 蔡灵跃、刘守谦、陈明衡:温州民间资本的发展与引导[J].上海金融,2005(2).

[3] 应雄:民间投资:浙江经济率先回升的关键[J].浙江经济,2009(12).

[4] 谢丽:垄断行业提上议程[N].金融时报,2009-05-31.

[5] 辜胜阻、潘登科、易善策:民间投资接力公共投资:后危机时期的重要选择[J].当代财经,2010(3).

篇2

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12月底我市各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2.9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3.04亿元,存贷差达49.91亿元。在各项存款余额中,企业存款14.93亿元,占20.47%;财政存款5.22亿元,占7.16%;居民储蓄存款49.42亿元,占67.75%;机关团体存款0.72亿元,占0.99%;农业存款0.67亿元,占0.92%;其他存款(委托存款等)2亿元,占2.73%。同期,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8亿元,同比增长20.1%。截至今年10月份,我市各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7.8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2.45亿元,存贷差达55.39亿元。其中,各项存款余额中,企业存款19.84亿元,占22.59%;财政存款6.32亿元,占7.19%;居民储蓄存款56.18亿元,占63.96%;机关团体存款1.28亿元,占1.46%;农业存款1.68亿元,占1.91%;其他存款(委托存款等)2.55亿元,占2.9%。同期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69亿元,同比增长10%。

据调查,目前我市民间资金投向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放在金融机构储蓄。二是到外地开矿和做矿产品贸易。我市有1万多人在云南、四川、广西、江西等全国各地开矿、做矿产品贸易。大冶在外地投资矿业的资金接近20亿元,其中今年上半年有3家企业在外地投资均过1亿元。2006年,我市有100多个铜期货户头。三是用于购房、买车和炒股票、期货、基金等资产类投资。四是在本地创办投资少、见效快的中小企业。

近年来,我市中小企业年贷款资金净需求量达20亿元以上,净放贷量7亿元,缺口达15亿元,部分企业因流动资金不足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一些有产品、有市场的成长型企业因为贷不到款而举步维艰。

从上述现象和数据来看,我市民间资金比较充裕,民间资金投资多元化、外向化且比较分散,直接转变为民营资本、用于本地投资创办企业和经济实体的不多,支撑地方民营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明显。激活民间资本用于本地投资,促进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任务任重道远。

二、目前民间资本投资存在的问题

1、信用缺失,民间资金不敢随意投资

信用是资金流动的风向标。在有些地方,政府官员缺乏信用观念,只要能把“政绩”搞上去,招商引资时,什么承诺都敢,但企业进来后,许多优惠政策和措施都兑现不了。信用缺失已经成为一些地方和项目吸引资金的第一大难题,也是民间资金投资的主要障碍之一。前几年,我市在信用方面也出过让老百姓、银行、企业和政府都头疼的问题。

2、项目难找,能赚钱的项目更难找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第一靠项目、第二靠项目、第三还是靠项目。常言道:不见兔子不撒鹰。没有项目作为载体,民间资金找不到投资方向,民间资本投资难以形成规模。发展民营经济更需要有好项目,没有好项目,谁也不会把钱投出来。

3、企业难办,投资制造业底气不足

多年以来,我市一些个体经营者曾创办了一批小机械、小配件等地面制造业,但由于缺乏人才、技术,再加上经营不善、竞争力不强,相继停产关门。“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创办制造业企业等实业的失败,导致一些人有畏惧心理,不敢冒险涉足投资。

4、环境不畅,特别是投资软环境较差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工农关系复杂,强揽工程、扯皮拉筋的事件经常发生。企业到政府部门办事的时间长、成本高。改善投资环境的文件和支持项目建设的会议纪要不少,落实起来非常艰难,优惠、扶持政策的“跑冒滴漏”问题严重。

5、平台不优,本土和外来企业未能一视同仁

要启动民间资本,政府必须创建一个优良的投资创业平台。要制订出台一系列激励政策措施,鼓励支持二次创业;要对本土和外来企业、对本土投资者和外来企业投资者一视同仁、公平对待。

6、融资困难,民间资本难以充分激活

民间资金有2/3左右表现为银行储蓄存款,这些存款也可以理解为民间资本对商业银行的投资。然而,各商业银行发放小额贷款的固定成本与大额贷款差不多,经营金额小、笔数多的小额贷款业务得不偿失。而且,由于大多数民营企业规模和实力相对弱小,缺少现行信贷制度规定的担保或抵押条件,信用状况很难把握,贷款风险不易控制。担保投资公司融资担保能力弱,水平不高、发挥的作用不大。民间资金要转变为民间资本,还缺乏与之相适应的金融机构。作为民间资本的主要创造者,民营企业却很难从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贷到款。

三、对策及建议

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民间资本转换成产业投资,可以生成强大的经济发展的第一启动力和永续推动力,需要高效民间资本市场来支撑。民间资本市场可以划分成两大类:一是民间资本通过“官方”的资本市场进行融通,主要有商业银行和信用合作社的存贷款资金融通、证券市场的投融资等;二是民间资本通过“民间”的无形资本市场和有形资本市场进行融通,主要有民间借贷、私人钱庄借贷、民间贴现、典当、农村基金会借贷、金融服务社借贷、企业内部集资、企业债券融资、企业集股融资等。为了激励我市民间资本投资,对策及建议如下。

1、落实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拓宽民间投资领域

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经济转型的意见》等文件规定,除采矿业、房地产业和高污染、高能耗行业外,准许民间资本投资其他所有法律未禁止的行业。

2、发展中小型民营金融机构,疏通民间投资的融资渠道

(1)加快建立与民营企业相对应的中小金融机构。中小金融机构最能充分利用地方上的信息,最容易了解地方上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项目前景和信誉水平,最容易克服因信息不完全导致的交易成本高这一障碍。建议设立中小型金融机构,制订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贷款政策,专门为成长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2)理顺、完善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机构。中小企业缺乏有效的资产抵押和信用担保,严重制约了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为缓解银行出于控制贷款风险而出现对中小企业还贷能力的顾虑,应在借鉴国外经验和省内外中小企业担保机构运作的基础上尽快理顺担保公司的管理关系,改革重组担保机构,制订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议市政府将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纳入公共财政范畴;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扩大担保公司规模和担保额度,合理分担风险;创新内部管理机制,促进担保公司在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实现质和量的突破。

(3)培育私募市场,打通资金需求方与供给方之间的直接沟通渠道。民营企业直接向拥有大量资金的自然人或资金实力雄厚的机构法人募集资金,是一种非常原始、但又非常方便的直接融资方式。同时,也是民间资金实现投资的有效途径。建议出台《民间借贷管理办法》,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培育民间资本借贷市场。

3、加大政府指导力度,为民间投资提供良好的中介服务

为避免盲目投资、重复建设,要加大政府的指导力度,建立一套具有权威性、准确性、可行性的信息中心或咨询服务场所,及时为手中有富余资金的人提供信息,供其参考。各级政府尤其是经济、发改、统计等部门或民间投资协会,要加强收集、整理、分析和切实可行的信息,指导投资者进行项目选择和投资。但政府应避免对民间投资搞软硬指标加以限制。

4、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中小企业

科学、合理规划用地,确保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加快城西北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为项目、企业落户园区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加快长江引水工程和电力设施建设,解决水、电“瓶颈”问题。建设一批标准化厂房,发展一大批中小企业。

5、实施“回归工程”工作措施

(1)以乡情、亲情、友情为纽带,吸引本籍企业家和外出务工精英回家乡投资创业谋发展。

(2)积极搭建联系平台,真情促进回归,打造创业发展平台、吸引项目回归。充分发挥行政服务中心、民营中心和项目建设协调办公室等服务机构的作用,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质服务。

(3)制订扶持政策,激励人才回归,营造创业氛围,确保事业回归。对本籍企业家和外出务工精英回家乡投资创业实行招商引资同等优惠政策待遇。

6、加强引导,提高民营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篇3

刚刚过去的2011年,温州老板出逃、“倒闭潮”等说法不绝于耳,“高利贷”又成了人们提及温州时的一个热词。如何破解“企业融资难”的困局,代表们纷纷建言献策。

规范民间借贷根本之策在立法

长期关注温州资本市场的省人大代表、温州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周德文认为,民间借贷乱象的出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周德文说,温州民间资本约有8000亿元,而民间借贷的规模在1200亿元左右,这些资本在地下横流。

“按照国家规定,正常借贷的利率,不能高于基准利率的4倍。但实际上,温州民间借贷的利率,普遍高于基准利率4倍。长期民间借贷利率的月息一般为3分到4分,尤其是一个月内的短期民间借贷利率,达到8分、1毛,有的甚至高达1毛5。”

“参与民间借贷的,一般都是资金相对较少的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本来利润就很微薄,这么高的利息,已经远超他们的承受能力。”周德文说,据他了解,2011年温州几乎所有实业行业的利润,都只能保持在1%~3%,而2007年和2008年时,实业行业的利润,还在8%~10%之间。“因为高利贷参与者多,一旦资金链上任何一个环节发生断裂,就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规范发展民间借贷。在周德文代表看来,规范民间借贷的根本之策,在于立法。

“加快金融改革,政府应开放小银行注册登记,将‘地下’资金引导到地面,让民间借贷公开化、合法化,建立规范的民间借贷市场。”

周德文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加快“民间投资”和“民间借贷”立法的建议》,“浙江民间借贷活跃,应该而且可以先行先试”。

在审议省人大常委会、省高院、省检察院的工作报告时,来自金华代表团的刘淑芬代表也建议省人大常委会加强对民间借贷的立法,“合理疏导民间资金,规范民间借贷行为,防范金融风险”。

采取切实措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为促进我省经济持续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吸引民间投资和优化经济结构作出了积极贡献。不过,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影响,我省中小企业长期面临融资难问题。

“目前,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首选自由资金,其次是银行贷款,仅有极少数中小企业才能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进行融资。”省人大代表、温州空港国际购物中心董事长张福龙对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深有感触。张福龙说,尽管政府建立了各项中小企业的专项补助资金,但由于数量有限,能得到财政扶持的中小企业屈指可数。

张福龙认为,当前的金融体制亟待完善。“信用担保机构方面,担保机构资金规模小、来源单一,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高素质的担保人才;企业方面,企业信用意识薄弱,参与担保兴趣不浓;银行方面,银行不愿承担风险,对小额担保贷款不感兴趣;政府方面,担保系统存在不同程度的行政干预。”

他在调研中发现,因为中小企业与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缺乏与金融市场的对话与沟通渠道,需求与信贷体制滞后,全省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企业个数少,融资规模小。

“尽管现行的信用担保机构数量不少,但多数‘不务正业’,服务对象大多不是中小企业,所以不能实实在在为中小企业融资起到作用。有些担保公司实际却从事高利贷,高昂的利息给一部分中小企业带来了‘金融黑洞’,陷入劫难。”

为此,张福龙向大会提交了《关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建议》,“要推进利率市场化,使得金融机构在法规指引下,能够根据中小企业的风险状况决定贷款水平、利率的形成机制和市场利率体制”。

他希望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加强专业化金融服务。“政府应该为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贷款提供信用征集和监管,促进更多的商业银行进入中小企业贷款领域,为广大中小企业创造一个宽松、高效、低成本的融资环境。”

同时,应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监管。“由于中小企业存在所有制成分复杂,个别企业存在洗钱、关联企业交易、欺诈行为、过度无序竞争等隐患,所以需要加强监管。”

“在政府的倡导和引导下,企业与金融机构参与其中,使得中小企业资金周转快,无后顾之忧,金融机构则放心大胆地借贷,形成良性的互动。”张福龙说。

加快农村金融创新发展

农村金融改革一直是金融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如何加快农村金融创新发展、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省人大代表、温岭市箬横西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彭友达认为,“保险”和“贷款”是关键。

“不解决农业保险问题,农业就没有出路。”彭友达说,对农民而言,主要的收入来源就是农作物,而一旦遇到自然灾害,一年的辛苦劳作很可能颗粒无收。目前的情况是,虽然国家有政策性农业保险,但是局限很大。如西瓜大棚使用的塑料薄膜,就不让保险,所以2011年下半年的海南台风,他们西瓜专业合作社损失了近3000万元。“我建议尽快研究出台农业保险相关扶持政策,切实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

彭友达被媒体称为“追着太阳种西瓜”的人,他告诉记者,箬横西瓜专业合作社在全国共有26个种植基地,每年需投资近1.6亿元。

“专业合作社由于没有实物做抵押,很难从银行贷到钱。我们所需资金主要依靠合作社社员投资。”彭友达说,如果风调雨顺,资金没有问题,一旦遇上洪水、台风,要补种自救,就要为资金问题担忧。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最需资金。可银行说,你台风刮了,用什么抵押,用什么偿还?即使能够贷款,手续一办,耗时个把月,也就错过了补种的时节了。”

彭友达建议,应该允许将农民土地上的经济作物作为贷款抵押物。农业发展基金要多向农业合作社倾斜,支持农村资金互助社规范发展,切实解决农业发展融资难题。“目前,农业政策性银行主要放款给农业龙头企业,应该一视同仁,将上规模的专业合作社也纳入放贷范围。”彭友达说。

篇4

与其他金融形式相比,我国农村金融及其所处环境具有许多独特之处:一是其主要服务对象数量众多,且居住分散。二是农民对农地没有所有权,只有使用权,因此农地不能作为贷款抵押物。三是农业经营的市场风险与自然风险同时并存。四是农户既是一个生产单位,也是一个消费单位,农民不仅具有投资与生产性金融服务需求,也有消费性金融服务需求。同时由于我国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十分细小(平均每户半公顷),单个农户的平均金融服务需求量一般很小。

因此,为满足我国转型期农村发展的现实需求,多元化必然成为我国农村金融制度与政策框架的首要原则。这意味着我国农村金融供给既包括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这样的正式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也应包括各种民间金融机构及其提供的金融服务。而且,由于历史、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金融需求与民间金融联系更紧密一些。目前,我国农村金融需求的2/3以上是通过民间金融满足的。

与此同时,为维护金融市场竞争的公平性,消除价格对金融的抑制作用,实行比较自由的利率就成为一个重要的前提。另一方面,金融市场的发育与公平竞争环境的维护离不开来自外部的有效监督与监管。这有利于维护竞争的公平性,也有利于防止金融风险的发生。

二、合理利用民间金融的优势

民间金融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其正常运营与可持续发展主要是通过两种特殊机制得以实现的:一是从农村熟人社会、差序格局关系中所产生的以村庄信任为基础的信任机制,它大大减少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较好地控制金融风险;二是农民自我管理、自我经营的自治机制,有利于对市场机会做出快速反应,同时控制运营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因此,在我国的现有条件下,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金融应是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一个理性选择,也是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一个重要出发点。但仅有信用社是不够的,不少地区的农民还在信用社之外,从事具有合作性质的多种民间金融活动,这样的民间金融形式在我国浙江、福建、广东等省比较普遍地存在。从实地调查的结果来看,一些地区存在的民间金融从设计到运营都是比较科学合理的,但要保持其健康发展,持续地维持低金融风险和低运营成本,并及时为农民提供多样化的信贷服务,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是有条件的。调研结果也清楚地显示,影响民间金融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组织形式、融资规模、参与成员、融资目的等。而社会服务性融资,如看病、盖房、婚嫁、就学等所引起的融资风险较小;经营性融资风险相对较大。

如果严格地将民间金融限制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使信贷边界与信用、信息边界高度一致,那么,在与村庄信任相适应的一个行政村内部村民之间,通过民间融资的各种方式,基本上比较安全。为此,建议有关决策部门首先从法律上使行政村内的民间金融、行政村一级的互助基金等民间金融活动合法化,并从政策上准许它们依据其特有的方式从事存贷款业务,利率在这个层次上可以放开。实际上,基于特殊亲缘关系的融资范围,一般要比一个行政村的范围要大得多,但为了实际运作与政策执行上的方便,以行政村为边界促进农村民间金融发展是一个保守,同时也是金融风险低和容易操作的边界。

三、做好与民间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由于“普惠的金融服务”对于我国农村居民来讲还比较远,因此,建议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逐步放松对农村民间金融的管制,要鼓励根据农户的基本特点发展民间金融,重点支持村庄内部村民之间的民间金融和非政府小额信贷的发展。从而在我国农村形成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相互补充、相互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

(二)进一步改善政策、法律、体制与制度环境,包括市场准入、政策支持、法律确认、有效监管、产品创新等。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需要,尽快确立农村金融发展的法律与政策框架,使民间金融活动合法化。为了尽快构建这样的法律框架,可先行制定相应的规定,将长期以来游离于法律之外的农村民间金融活动引入到法律框架之中,以促进其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三)建议尽快成立一个专门的民间金融监管局,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的各种民间金融活动实施有效监测和监督管理。由于监测和监督管理农村民间金融的方式方法与正规金融的方式方法有很大差别,因此,这样的监管局需要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从目前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设置现状来看,可以考虑将这样一个监管局设在银监会下,也可以将其作为一种特殊的试验先放在央行内。

篇5

【关键词】民间资本 多校区办学 对策

一、引言

20世纪末,随着高校扩招这一历史趋势的演进,高校的既有资源越来越不能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为了解决当时的这一问题,许多学校采取了合并他校、新建校区等方法,为突破发展过程中的场地瓶颈找到了一条新路子。多校区办学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不愧为教育发展历程上的一个壮举,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人们对教育质量的关注远远超过对教育数量的要求时,多校区办学越来越暴露出它的弊端。民间资本,这里主要是与国有资本、集体资本相对应的概念,将资本的占有者规定是国家或集体以外的人(法人)所占有的资本。简单地说,资本的占有者是“民”,“民”能够自主地决定资本的贮存与流通。而这个“民”,不仅指普通的公民,还包括依法组合的股份资本、合伙资本等等。因此,民间资本参与教育,不仅要看到民间资本量扩增后所提供的参与教育的可能性,更应深入讨论民间资本与教育之间的内在关联性,以便客观准确地把握与规范民间资本办学的行为。

二、推动民间资本进入高等教育的必要性

1 穷国办大教育的基本格局是必须激活民间资本的首要原因。我国政府把教育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事业,不断加大投入。200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3.41%。目标是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这一比例达到4%的水平。但与高等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经费投入大大不足并且严重滞后。按照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标准测算,每增一生需投入4.5万元左右,按一年增加300万人计算,基本建设就需投入1350亿元,而同期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此方面的投入,仅占所需投入的一半,甚至更低。而且高校的财政支出占整个教育支出的24%,比例显然偏高,显然要压缩。加上现在民办教育还根本进不了公共教育经费的盘子,由此激活民间资本成为必要。

2 仅靠学费收入难以解决困境,高收费会给社会带来不良后果。多校区学院的发展主要依靠对学生的高收费来解决经费短缺问题,尽管收费不均衡,但都较公办普通本科院校高(4年至少多收2万)。高收费虽然有其合理性,但其负面效应不容忽视,第一是1997年以来实行的收费并轨已经使我国高校学费占人均收入比重高达城镇居民的80%和农村居民的200%,远高于发达国家的20%。更不用说多校区学院了。

第二是高收费使高校的市场主体地位日益明确,教育利益追逐的倾向更明显,很容易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盲目扩招,压缩成本,导致教育质量下降。第三是高收费不利于教育公平。容易导致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中来自低收入家庭的比重逐渐降低,社会阶层进一步“固化”,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严重背离我国高等教育的宗旨。

3 无论公立、私立教育要发展都要求激活民间资本。通过激活民间资本,可以利用资本这只无形的手,改善教育产业结构和经营状况,提高经营效率,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及资产重组。激活民间资本,必然促进民办教育(私立教育)。促进了私立教育就能鼓励竞争,给公共教育部门带来一种竞争压力,迫使公立机构采用市场方式提高其标准和效率。

三、进一步促进与规范民间资本办学的政策建议

1 政府要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办学,使民间资本办学行为规范化。引导民间资本办学,政府要转变职能,既要为民间资本办学提供服务,尊重民间资本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又要赋予他们相应的办学自,但同时又要加强对民间资本行为的评估监督与检查,避免使民间资本办学变成纯粹的经济行为,要维护学校的教育功能,确保办学质量。

2 要鼓励建设、发展与本地区产业发展相一致的办学项目,既能提升就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又能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与技术引进消化的能力。如从教育的对象来看,应举办一些面向培养中低级技术人员的教育机构,承担中低级技术人员的文化素质教育与职业技能的培训工作。如从民间资本与教育融合的角度分析,应该考虑培养与企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的专业人才,从而实现校产的紧密结合。

3 要加强对民间资本办学行为的研究,及时总结优秀的办学经验,充分发挥民间资本办学的优势,但更要加强管理,优化内部管理机制,建立规范化的学校董事会、完善校长负责制,积极探索现代学校制度建立的内涵与措施。

4 民间资本办学要进一步优化办学结构,鼓励民间资本朝着集团化、规模化办学目标发展,着力避免低层次的重复投资,造成争师资、争生源的非良性竞争。但有些问题仅靠某个地区的政策是无法解决的,而是需要有关部门尽快研究与制定适合于我国国情的民办教育的实施细则。

5 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解决民间资本在投资教育中出现的融资困境。有些企业在投入教育后,自身经营发生了困难,难以继续投资教育,或者有些企业前期投入并不多,影响办学的硬件条件与软件的改善。因此,应该尽快研究并制定有关民间资本投资教育与融集各种资本投入教育的相关的规章制度,使民间资本投入教育更加规范,确保持续性,提升教育资金(金融)管理水平,提高教育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邹传教,董慧英.高校办学成本分析及政策建议[J]

[2]张学军.浅谈租赁融资在高校中的运用及其操作[J]

[3]唐兴华,田细菊.我国非义务教育融资渠道的探析[J]

篇6

【摘要】本文利用2016年南充市民间融资调查数据和资料,以民间融资企业和民间融资中介为切入点,深入分析本市民间融资现状及融资风险。结果表明:企业参与民间融资的规模减少幅度大,民间融资意愿不强,借入渠道多,借贷期限短,高利贷现象存在,融资风险显著。

【关键词】民间融资

民间融资是相对于国家依法批准设立的金融机构而言,泛指非金融机构的自然人、企业及其他经济主体(财政除外)之间以货币资金为标的价值转移及本息支付。它包括民间借贷、有价证券、票据贴现和企业内部集资等方式。本调查中的民间融资是指为满足企业生产需要或其他合法的特定目的,以资金筹措为主的融资活动。它以资金融通且收取(或支付)利息或其他收益为界定准则,正常的企业间商业信用不在民间融资范畴之内,但如果商业信用时间超出合同约定期限并收取利息或其他收益,则包括在民间融资范畴内。为摸清我市民间融资的融资规模、融资渠道、借贷期限、资金用途、融资风险等情况,笔者在全面分析调查资料后得出一些观点和结论,供参考。

一、南充市民间融资现状

(一)融资企业基本特点

本次抽样调查企业主要集中在我市的顺庆区、阆中市和仪陇县,无论是行业分类、企业规模还是注册类型上都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参与民间融资的企业具有以下特点:

1.规模减少幅度大。民间融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房地产业两大领域,受经济大环境影响,企业对未来投资缺失信心,民间融资规模减少幅度大。2016年民间融资895万元,同比去年减少2900万元。 2.借入渠道多元化。包括向股东或内部职工借入,向非民间融资机构的其他企业借入,向民间融资中介机构借入,向非股东或内部职工的其他个人借入,向未经工商注册的合会、台会、标会、地下钱庄借入等渠道。3.借贷期限短期化。超50%的借贷期限在1-6个月(含)内,其它借贷期限包括6-12个月(含),极少数在1个月以内或1年以上。4.资金用途集中化。用于企业周转流动资金,超80%;其余资金用于投资、创办新机构等业务。5.高利贷现象明显。2016年涉及高利贷的有3户企业,涉及金额895万元,占民间融资总额的38.0%。

(二)融资中介基本情况

我市民间融资中介机构良莠不齐,注册资本从1万元到1亿元不等,主要分布在主城三区。投放地以南充为主,部分业务延伸到广安、遂宁、成都、杭州和贵州等地。参与民间融资的中介机构具有以下特点:

1.经营范围广。除个人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企业贷款和汽车贷款外,还有教育贷款和个人综合消费贷款等。2.担保方式多。包括房屋抵押、房产抵押、股权质押、经营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和第三方担保等。3.放贷时间快。部分中介机构向企业直接放贷,放贷金源于注册资金和吸纳的民间资本。只要手续齐备,一般可在3天之内实现放贷。4.利率弹性大。2016年我市民间融资利率弹性较大,月利率一般是10‰至30‰不等。5.业务趋向专业化。部分中介机构不仅在借贷、担保或典当的手续上强调签订正式合同,而且免费提供投资建议和风险提醒等附加服务,业务操作逐步走向正规透明。

二、南充市民间融资风险

本市民间融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五方面:一是经营管理不善。民间融资中介机构因贷款对象广,贷款条件松,审核不全面,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借贷合同和担保协议不规范等制约因素长期存在,导致经营管理不善。二是监管机构缺位。民间融资原本是游走于国家政策边缘的危险行业,现处于“三不管”地带,找不出明确的金融监管机构。地方政府对民间融资中介机构的收费标准、收费方式、自身的权利和义务等方面都没有任何管理权限和措施。三是法律法规制约少。关于中介机构开展业务所涉及到的资质、人员、技术以及中介行为的事后监管等方面,国家并没有明文规定。四是融资风险认识不足。投资者对待民间融资风险过于乐观,对风险的认识和理解不足,对风险的评估和预判不准,导致交易时盲目性过大。五是公共安全隐患多。民间融资交易隐敝、流程不规范、高趋利性的特点也易诱发非法集资、高利转贷、暴力讨债、非法拘禁等违法犯罪行为。

三、对策与建议

民间融资日趋活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中小企业和个体户的融资难题,实现了部分人群的投资愿望。但因民间融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行政监管缺位,民间融资行业还存在诸多问题。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 健全中介机构,实现民间融资适度发展

一是健全我市民间融资中介机构,鼓励银企对接平台、小贷公司和民间借贷登记中心在大范围试点。二是从严行政审批,实现民间融资适度发展。相关部门需在行政审批上从严管理,杜绝民间融资中介机构数量疯狂增长。

(二)加强政策引导,完善民间融资法律体系

一是拓宽民间融资投放渠道。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应积极引导民间资本通过股权、债权等方式投向实体经济。二是建立健全行业法律法规。让该行业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严厉打击民间融资行业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助推我市金融平稳健康发展。

(三)设立监管部门,推进民间融资可监督化

政府O立民间融资行业的监管部门,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强化对投资、担保、典当等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对融资当事人提供法律和政策咨询,接受公众投诉,调查民间借贷中的违法行为,对违反法律和行业规范者实施行政处罚,情节严重者交由司法机关处理,不断增强金融机构监管的协调性。

(四)强化风险管理,建立信息风险披露制度

将加强民间融资风险管理摆在首位,建立科学的民间融资监测预警机制,全面监测民间融资活动。一是定期开展民间融资调查和风险排查,制定民间融资风险防范和处置预案。二是加强金融知识宣传和风险教育,切实增强社会公众对非法金融活动的风险意识和鉴别能力。

篇7

上述这些措施的实施,使风险投资有了一个较大的发展,美国风险投资已形成了一个政府直接支援的小企业投资公司和民间的风险投资公司并立、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格局,前者投资的企业规模较小,金额也少,后者投资的企业规模相对较大,金融也大,二者形成了一个合理的分工,其中民间风险投资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但从2000年5月开始,美国的风险投资进入了一个炼狱般的调整时期。的确,由于美国经济的连续不振,更由于硅谷自身造成的过度经济泡沫的破灭,使得美国硅谷经济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阵痛时期,但这种阵痛和调整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它可以暴露美国风险投资长期发展过程中在繁荣背后隐藏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更可以促使人们更理性地看待事物的发展规律。

从风险投资来说,目前更多的是注重被投资企业的内涵和市场成长空间,从投资阶段来讲,也更多地选择已经有较为成熟产品的企业。而不是仅仅是一些早期的概念或设想。从投资领域来说,由于网络经济的衰落,风险投资投资于生物医药的比重正在进一步加重,即使是IT行业,人们也是更多地关注一些应用性的产品或技术,值得关注的是,生命科学与信息技术的复合体正在成为下一个技术浪潮发展的趋势。从创业企业本身来说,随着产业重心的转移和市场的变化,不仅从产业领域选择了重新调整,而且更加强调对企业内涵的发展和对市场客户的满意度的关注。

启示:1.政府强有力的支持是风险投资发展的必要条件

任何一项新生事物的发展,都是有其内因的促进和外因的推动。美国的风险投资的发展也是如此,作为外因推动的美国政府的强有力的支持是美风险投资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资本的导向作用、放宽风险资本的来源、鼓励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宽松的法律法规环境、建立发达的资本市场体系等等无不体现了美国政府在风险投资发展各个阶段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2.“鼓励成功、宽容失败、崇尚创新”为风险投资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创造性是一种文化或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一种政策,美国是一个崇尚自由和变化的社会,而这种文化的精神内核是鼓励冒险、宽容失败、勇于创新和不断进取。我们在硅谷访问的过程中,深切感受到硅谷最大的特色并不在企业的技术优势,而在于其独到的文化氛围,开放、平等自由的创新激励机制以及个人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极至发挥是硅谷成功的根本原因。

3.清晰的产权制度为个人创造价值增添了激情

风险投资体系中的制度创新最核心的部分是劳动成果的所有权体系——一套技术创新和风险投资所创造的社会剩余价值的分配法则。财富来自于资本、技术、管理和创新,在美国,最终由市场机制形成的资源价值体系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有力支持与保护。财产权特别是知识产权的价值体现,为资源的优化配置,引入竞争机制和最大限度发挥个人价值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4.信用体系的建立是风险投资良性运作的重要前提

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建立在稳定信用关系上的经济,失信行为极大地增加了交易成本和投资风险。风险投资中投资人、管理人和创业企业家之间是一种信托关系,因此,如果没有一条贯彻于期间的信用链,这种制度安排是很难有效运行的。我们在硅谷了解到,有利的游戏规则和发达的中介业务(包括金融、律师、会计师、猎头公司等等)是风险投资成功发展的重要软环境。而所有这一切的良性运行都归功于美国社会发达的信用体系的支撑。

建议:借鉴美国发展风险投资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发展风险投资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第一,尽快出台创业投资相关法规和政策,鼓励创业投资。目前,风险投资已在我国蓬勃兴起,在国家尚未对风险投资统一立法的情况下,许多地方政府已通过各种地方法规、政府规章的形式出台了一批鼓励风险投资的法规制度。随着风险投资的发展,我国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风险投资的组织形式和对海外创投机构进入内地的门槛限制。建议国家有关职能部门在吸取海内外相关成熟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出台有关政策条例。

第二,政府资金应当在项目发展的初始阶段有所作为。从美国的风险投资的格局看,许多以政府背景支持的中小投资公司一般都投资于规模较小、风险尚不确定的创业早期的项目,与民间风险基金形成了合理分工、相互补充的格局,目前,在我国的风险投资基金(公司)中更多地倾向于投资扩张期甚至在IPO前的成熟项目,而对投资成本高、风险难以把握的早期创业项目则关注不够。因此,建议政府除了拿出一部分财政资金与社会商业资本共同组建以商业资本为主导的投资(基金)公司外,还有必要拿出一部分专项资金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对创业早期的项目实施重点跟踪和投资,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与其他社会风险基金一起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风险投资格局。

第三,放宽风险资本的来源,鼓励资本进入长期权益投资

目前,我国风险投资虽然已有一定规模,但真正民间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尚未形成气候。因此,一方面政府要继续通过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拉动民间资本,未来可以通过民间资本赎买的政策,逐步发展成以民间资本为主、政府资金为辅的风险投资格局。

另一方面,要实行政府倾斜,通过降低资本利得税,再投入免税等政策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长期权益投资。与此同时,政府也可以在资本受到良好监管并具备专业管理的前提下,允许部分社保基金、养老基金和海外投资基金进入我省的风险投资领域,并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

第四,铲除壁垒、降低门槛,大力发展中小民营企业。国际经验表明,小企业仍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来源,更是培养未来创业企业家和潜在天使投资人的摇篮。政府在发展中小民营企业中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放低创业门槛、完善激励机制、加大国有改制或国有民营的力度、鼓励海外留学生回国创业等等。

中小民营企业在发展中会遇到信息、资金、管理上的许多困难,政府要鼓励建立各样的官方或民间组织(NGO)来帮助它们加以解决。我国的风险投资市场急需形成一个中小民营企业千帆竞渡的局面,更需要造就一批个性张扬、驰骋国际商海的民营企业家群体。

篇8

 

 

民间金融是指个人、家庭、企业之间通过绕开官方正式的金融体系而直接进行金融交易活动的行为,它是尚未纳入政府监管的、未取得合法地位的金融形式,是非正式金融的一部分。传统形式的民间金融主要包括企业互相融资、企业非法融资形式的个人借贷和企业融资、各种金融会以及私人钱庄、典当行形式的政府没有认可的有组织的融资机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互联网凭借其自身开放、便捷等优势迅速在各大行业发挥作用,改写行业优势。“互联网+”模式下的民间金融得到了发展和扩充,但互联网就像一柄双刃剑,在促进民间金融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阻碍其发展的弊端,比如监管不力、权责不明、道德风险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认识和解决,决定了民间金融今后的发展潜力如何。

 

一、互联网对民间金融的促进作用

 

互联网民间金融与传统民间金融的区别不仅仅在于业务所采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是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特点使金融业务做到透明度更高、交易成本更低、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操作上更便捷等。其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互联网降低了民间金融的融资成本

 

互联网模式下,金融机构可以避免开设营业网点的资金投入和运营成本,民间资金供求双方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自行完成信息甄别、匹配、定价和交易,这种融资方式既无传统中介又无垄断利润。

 

2.互联网使得民间金融的形式多样化

 

互联网使得民间金融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如众筹、P2P网贷,这使得投资者有了更多的选择,满足了不同程度风险爱好者的需求。

 

3.互联网提高民间金融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互联网金融业务由计算机处理,客户不需要排队等候,操作流程完全标准化,业务处理速度更快,用户体验更好。客户交易可以突破时间限制和地域限制,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

 

二、互联网金融对民间金融的不利影响

 

1.产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该风险会比较严重地影响整个社会的整体金融效率和秩序,侵害普通社会公众的投资利益,甚至引发社会性问题。以“e租宝”为例,互联网使得更多的人参与到金融市场中来,它在使得融资更为便捷的同时,也加大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几率。

 

2.P2P经营模式下的技术风险

 

P2P 网络金融业务模式下的民间金融机构,其金融业务的相关单据的数据信息均以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格式在进行传输。由于民间金融机构的内部风险监管机制不健全,导致其金融数据难以处于绝对保密状态。在涉及重要财务资料的内部安保措施缺位的情形下,由民间金融机构经办员工掌握客户的存款资料及贷款资料的制度安排为将来的安全风险暴露埋下隐患。

 

3.民间金融活动更加频繁、参与主体更为复杂、波及面更为广泛,而且往往游离于银监会和央行监管之外,加大了民间金融规范发展的难度。

 

针对我国民间金融现状,本文给出以下建议:

 

第一,健全法制,加快有关互联网民间金融管制问题的法律条文的出台;

 

第二,明确界定中央和地方政府、政府内部不同部门的监管权责,建立完善信息交流平台和工作沟通渠道,健全民间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及处置机制;

 

第三,注重社会征信体系建设,强化信息披露及信息公开制度,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推进互联网民间金融活动阳光化;

 

第四,培养民众科学的理财观念和风险意识,将金融知识大众化、通俗化,提升国民金融素养。

 

我国民间金融具有显著的风险脆弱性,规范性和透明度不高,缺乏风险缓冲和吸收机制,容易受到经济波动的冲击。面对互联网时代民间融资市场的新发展,既不能简单地强调严厉监管,完全适用正规金融监管制度,也不能完全适用规制传统民间融资的法律制度,应当在现行民间融资法律制度基础上,构建适用于传统间融资和互联网民间融资的二元民间融资法律制度,采用非审慎的重点监管原则,纳入宏观监管的框架,以消费者保护、合规监管、竞争监管为重点,建立适合互联网时代民间融资特点的法律制度,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篇9

一、招商引资发展建议

首先要建立招商服务对象跟踪制,设立专门机构,主动出击,有针对性地招商引资。开发区的管理部门在招商引资、发展经济过程中,不能坐等投资者上门,必须主动出击,对一些国际上知名的跨国公司要建立跟踪制度,通过多方面的关系了解它们的投资战略和投资情报,条件较好的开发区招商部门中应设立专门的人员和跟踪机构来具体负责此事,对审批事项及手续、服务程序立求简捷灵活。

其次是发展龙头产业的配套企业,无论国有、民资还是外资都要大胆培育并全力支持。建议开发区要根据自身产业基础和引资特点的实际情况,制订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集群的规划,并制订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措施。要将发展配套企业作为吸引跨国公司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帮助和引导当地企业进入跨国公司全球配套网络,推动我省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促进技术和产业结构调整。

二、针对安置房建设的建议

首先征询民意、选好安置房的建设地址。“建不建”问情于民、“哪里建”问需于民、“怎么建”问计于民、“建的好不好”问绩于民,落实老百姓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着力打造老百姓满意的精品安置房工程,真正实践了建设为人民,建设靠人民,建设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城市建设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样不仅为拆迁安置工作做好了铺垫,也为“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落实到实处。

其次建设安置房之前和之后要规范合同管理。针对安置房工程,采用规范文本,及时签订合同,根据合同约定,加强对安置房工程进度重要节点的监控,严格履行合同条款,兑现合同内容,针对安置房居民的建议要及时的解决和沟通。

三、针对拆迁工作的建议

首先确保征收依据、理由、补偿方案等公开、透明,在居民流量大的地方进行公示、公开,并征询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对于正确的意见和建议要给予正当的解释,对于不同声音和在拆迁工作开始之前及时解决,做好民意安抚工作。

篇10

关键词:投资;结构;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4-0051-01

一、“十一五”时期黑龙江省投资结构变化情况

(一)自筹资金所占比重上升较快

从资金来源看,2010年黑龙江省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债券、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其他资金占城镇投资的比重分别为5.4%、7.8%、0.3%、0.5%、76.5%和9.5%。与2005年相比,自筹资金所占比重大幅提高,提高8.1个百分点,而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债券、利用外资和其他资金所占比重分别回落0.8、2.5、0.3、0.7和3.8个百分点。五年间,自筹资金一直是黑龙江省投资资金的主要来源,占比高达60%以上。

(二)城镇投资比重有所提高

“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城镇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分别增长31.9%和27.2%,分别比“十五”时期提高了16.6和14.3个百分点。2010年黑龙江省城镇投资6 281.7亿元,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比重为92.4%;农村投资520亿元,占投资总额的比重为7.6%。与2005年相比,城镇投资比重提高了1.4个百分点,而农村投资比重则回落了1.4个百分点。

(三)中央投资所占比重大幅下滑

从隶属关系看,“十一五”期间,中央项目投资年均增长12.6%;地方项目投资年均增长35.2%,分别比“十五”时期提高了6.2和12.6个百分点。比2005年下降12.1个百分点;地方项目投资6 066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89.2%,比2005年提高12.1个百分点。

(四)民间投资大幅升温

从经济类型看,随着“新非公36条”及其细则的出台,民间资本投资渠道有所拓宽,民间投资也大幅升温。“十一五”期间,国有及国有控股、民间投资、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年均增速分别为24.3%、40.4%和32.1%,民间投资增速高于国有及国有控股、外商及港澳台投资16.1和8.3个百分点。与2005年比,国有及国有控股的比重减少了14.9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则大幅提高了14.8个百分点。

二、优化黑龙江省投资结构的对策建议

(一)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不断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一要努力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支持。二要加强和改善金融环境,提高国内贷款比重。三要探索利用外资的新途径。

(二)调整城乡投资结构,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

针对黑龙江省当前城乡投资严重失衡的现状,投资要适度向农村倾斜,要以强化农业、发展农村、富裕农民为出发点,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大目标,调整国民经济分配格局,构建支农投资体系。要重点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进步、农业和农村生态保护、扶贫开发和农村公益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