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业务实训范文
时间:2023-05-04 13:09: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外贸业务实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高职外贸;电子商务;课程实训;项目分析;基地建设
进入21世纪以来,电子商务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并在各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外贸行业,电子商务化已成为了贸易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环境下,外贸电子商务人员缺口巨大,各高校都在积极培养和输送外贸人才。但是外贸电子商务岗位工作需要跨学科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而缺乏实践经验的毕业生往往缺乏实用的技能和技巧,难以应付复杂的工作。其主要原因是高校的外贸专业在开展电子商务课程时没有做好实训内容设计或者不重视实践教学,导致学生普遍实践能力较差,难以适应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外贸工作。
一、外贸电子商务工作的能力需求
外贸电子商务工作要求业务员具有较复合的知识和能力,除了国际贸易知识外,与之相关的电子商务能力也必不可少。例如:网上客户识别和分析能力、网络信息收集分析能力、外贸电子商务平台的选择和使用能力、网络营销和网络推广能力、网络信息交流能力、电子数据交换业务能力、电子支付结算能力、安全电子交易能力、网上国际物流业务能力和网上外贸业务处理能力。但这些技能并不能从书本上直观展示,而是需要通过合理的实训项目设置和行之有效的实训课程来获得。实训课程能从模拟任务或真实工作入手,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实训任务,从而加深印象,深刻认识,为尽快适应外贸工作储备实用的技能。
二、外贸专业电子商务课程实训项目分析
高职院校在进行实训课程设计之前应该做好调研工作,深入了解外贸岗位电子商务技能需求情况并依据调研结果开展实训项目设计。还要随时更新知识体系,保证时效性。具体实训项目如下:
1、网络信息收集分析
外贸企业开展业务应首先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和企业或产品信息。在实训课程中,主要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实训室网络环境下使用真实的电子商务平台和搜索引擎,并向学生介绍相关的信息搜集软件和网络服务商提供的信息搜集分析增值服务。
2、网上客户识别和分析
企业每天会接收到大量信息,外贸业务员应准确的分析和识别出高质量的、值得跟进的内容。在实训过程中,应通过大量的真实案例讲解介绍客户识别技巧,指导学生注册外贸论坛,浏览资深外贸人员的经验之谈或亲自讨教,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
3、网络信息交流
电子商务贸易双方进行安全的信息交流是业务开展的重要前提。在实训课程中,主要学习网络通讯软件和安全电子邮件应用,如Tread Manager、MSN、SKYPE、Outlook等。
4、外贸电子商务平台的选择和使用
不同的外贸B2B平台有不同的特点。在实训中,应先进行电子商务教学软件的练习,后进行电子商务平台使用。在完全掌握电子商务平台特点和使用技巧后,参加学校提供的校外实训,在外贸企业环境中观摩电子商务平台使用情况,或参加阿里巴巴提供的内外贸电子商务专员的认证考试。
5、网络营销和网络推广
企业置身于信息海洋的网络环境需要面对很多问题,如:信息、市场定位、网络信息推广、网络促销、搜索引擎优化等。在实训课程中,应通过实训平台的操作来学习和体会。院校可与附近区域的小型企业或个体工商户合作,免费为其开展区域性的网络营销和推广,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将方法和技巧细化和吸收,获得实战经验。
6、电子支付结算
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结算有了本质上的变化,收支方式的多样化要求企业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软硬件以适应新的贸易环境。实训中,除了实训软件的模拟练习外,还应组织学生参与到电子支付的实际业务中,如支付宝、PayPal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注册和使用,MoneyGram、WesternUnion等国际汇款业务的使用,信用卡收款通道服务的了解。
7、国际物流和货运
现代电子商务物流技术有效地支持了国际贸易发展。这些技术保证了贸易双方可以在线办理国际货代业务。在实训过程中主要是进行实训软件的操作练习,在了解基本业务流程和技术运用后,进行校外实训,在物流企业环境中体会电子商务物流的开展情况,参与货运业务全过程,提升实践能力。
8、EDI电子数据交换业务
EDI的广泛运用直接影响着行业的经济效益、商业观念和经营模式,尤其是外贸领域。在实训过程中,先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外贸活动EDI的工作原理,再通过教学软件模拟EDI工作流程,使学生明确EDI使用领域、使用环境和使用方法。
9、安全电子交易
互联网的开放性导致了网络贸易参与者身份的不确定,因而产生了网络贸易风险。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外贸活动必须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进行,才能更好保证国际贸易健康长久的开展。实训主要通过讲授和实验开展,如信息加密、数字证书、数字签名、电子签章等实验。
10、网上办理外贸业务
现代的外贸业务流程呈现出网络特性,如网上办理出口退税、外汇核销、电子报关、原产地证书开立等业务。此部分的实训可通过校内实训软件进行。也可在校企合作的企业里观摩和参与网上外贸业务办理,熟悉办理外贸业务的网站和业务处理流程,提升实践能力。
三、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训开展
目前校内实训主要是通过诸多类型实训软件开展的,有“电子商务仿真实验室”、“网络营销仿真实验室”、“国际贸易综合实训教学软件”等。一些外贸电子商务技能项目可以在校内实训基地通过各类实训软件得到训练。
校外实训基地要真正体现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的特色,保证先进性、配套性和实用性,形成教学、实习、生产、服务一体化。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应该从转变思路入手,重心放在吸引企业参与专业建设,开发校企合作项目,开展人才订单培养,施行校外实训基地学分制,建立校外企业课堂、产学结合等问题上。
总之,高职院校外贸专业电子商务课程实训内容设计应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具备适用性、职业性、综合性三个特点。以岗位能力为主线构建实训内容,融“教、学、做”为一体,设置灵活多样实训方法,来强化学生外贸电子商务技能,提升学生的行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 田国杰 ,王静.电子商务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实训内容设计研究.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8).
[2] 张继业.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5 (9).
[3] 王奕森.电子商务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及现存问题[J].科技探索,2011(5).
篇2
国际贸易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的部门多、环节多、范围广、手续繁琐,它要求对外贸易的从业人员不仅要熟练地掌握国家对外贸易政策和外贸专业知识,还应加强我们对外贸单证的了解和实际动手能力。
在这次实训中我们所做的单证有:制货物运输投保单、制一般原产地证、制普惠制产地证、制货物出运委托书、制出口货物订舱委托书、制海运提单、制商业发票、制装箱单、制汇票
本次实训的主要目的是:是为了提高我们制作常用外贸易业务单证和熟悉进出口业务一般流程,识别和加强单证业务操作能力的训练而进行的.让们进行比较系统的外贸业务综合技能训练,采取仿真模拟实际业务流程,一环套进行业务操作训练,为以后从事实际进出口贸易工作,实现零距离上岗作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了解和学习就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了。因此,从大一我们商务英语专业就开设国际贸易、大二就开设了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为了使我们更好地,更加深刻地了解和掌握本学期这门课程加强理论知识和实践的相互联系,4月份本系特为我们安排了为期一个星期的国际贸易实务实训。让我们真正地认识到了和接触到了实际操作方面的知识,让我们能更好地理论去联系实际.在这一周的进出口实务实训当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同学们的帮助以及自己的努力下,我把老师交给我们的实训任务圆满地完成了.在实训的过程中,我对进出口贸易的一些基本的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通过实训,我对进出口贸易交易前的准备交易过程中的具体流程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同时也明白了平时努力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实际操作的必要性.
外贸单证简称单证(documents),是指在外贸业务实施过程中所应用的单据与证书,在国际贸易结算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贸易货物单据化,商品买卖以单据买卖的形式来实现,买卖双方的货款结算是以单据而非货物为依据,商品的买卖往往表现为单据的买卖,单证制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外贸业务的完成和经济效益的实现。一套正确、完整、及时、清晰的单证是能否顺利结汇的关键,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认真负责、细心耐心地完成。作为一名商务英语的学生,对各种单据的性质、作用、具体内容、缮制注意事项、各有关法律以及国际贸易惯例等都应该有所了解,才能确保在制作单证的时候能顺利结汇。
在做进出口业务时这几种外贸单证是最常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交易双方往往都要以这些单证来确定交易的事宜和顺利完成双方之间的交易。虽然说这几个单证的制作不是很复杂,但是通过在实训时你可以发现这些对人的专业和办事的仔细程度是有很大的要求的。在这整个实训过程中我制作和填写了制货物运输投保单、制一般原产地证、制普惠制产地证、制货物出运委托书、制出口货物订舱委托书、制海运提单、制商业发票、制装箱单、制汇票。为了防止错列,漏列等问题,在填写这些单证时要特别细心,注意日期是否正确。在做单时是不允许有任何差错的。从本次实训的整个过程中我看到了也深深体会到了做进出口业务的严谨。因此,这次实训大大加强了我的实际操作能力。
篇3
《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是一门集理论、实务操作、实训为一体的理实一体化课程,开设在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第二个学期,前导课程有《国际贸易实务》作为国际贸易的理论支撑,后续课程有《国际贸易单证实训》、《国际货运》、《报关实务》、《报关业务实训》、《报检实务》、《报检业务实训》等专业课程。通过前导课程把学生带领到国际贸易单证专业学习领域;通过《外贸单证实务》课程的讲授,学生能够处理国际贸易中涉及到的基本单证,在后续的《国际贸易单证实训》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的巩固和提高。本课程为《国际货运》的前导基础课程,为解决该课程中的单证问题打下基础;报关和报检是非常具有专业性的两门专业核心课程,在《外贸单证实务》课程中涉及到报关单和报检单的填制,因为在没有报关和报检基本理论的支撑下进行单证的填制比较有困难,所以只讲单证的基本认知,具体填制方法在报关和报检业务实训中进行详细讲解,对于学生来讲,在外贸单证实务课上,对报关和报检的业务单证已经有了基本的认知,再学到会有个连贯的过程,不显突兀。在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课程体系下,外贸单证实务在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融会贯通的作用。
二、课程标准的制定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就是对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界定和表述。由于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职业性较强的课程,所以在制定课程标准过程中,充分的对企业的单证业务进行了调研,形成了一手资料,在系统整理的基础上,形成了本门课程的典型的工作任务,共分为13个基本任务,1个综合单证业务。任务的划分以实践业务中事件的发生顺序为依据,以典型案例为线索,以职业规范为标准进行。并且对每个任务的学时和内容进行界定,在考虑到课程交叉和课程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具体任务分配如表1课程典型任务划分表:
三、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
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要求《外贸单证实务》课程建设资源包括:课程标准、教学单元设计、教学课件、课程设计指导书、单证资源、案例资源、动画资源、综合考核系统等。
四、课程教学实践的探索
1.课程教学方法的应用
针对高职学生,有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在学习此类专业课程时,感觉望而生畏,其实对于单证业务来讲,英文知识不可或缺,但是并不要求有多高的水平,应为单证的制作是按照相应的格式和规范进行的,非常有迹可循,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教学生用“替代法”来时学习单证知识。简单来说就是把英文单证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词用一个你非常熟悉的文字或者字母来代替,这样就可以把难学的英文单证划分为几个区域,进行认知,经过反复的练习,再还原原文。在案例运用方面,采用企业真实案例,能够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对每个练习都提高重视程度,强调职业性的训练。考核方式方面可以多样化,注重过程考核,降低期末考试的分值,让学生注重平时训练,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2.课程教学效果的检验
课程教学效果的检验大概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校内的检验,另一部分为校外的应用实践。校内在课程的结课后,专业会安排一次大范围的国际贸易单证技能竞赛,对课程的学习成果予以巩固和提高,达到以赛促练、以赛促学的目的,校外指导教师进行全程指导和点评。在校外,学生在大三下半年会有校外顶岗实习,学生可以选择外贸企业作为实习单位,参与实际业务,进行制单和审单业务,提高专业制单能力和水平。
篇4
一、中职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现状调查
针对中职院校的英语教学现状,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笔者学校英语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对象主要包括笔者学校英语教师以及商务专业的在校学生,涉及的教学课程主要包括外贸商函、外贸业务协调、外贸制单、外贸跟单、进出口业务实训等。在教学硬件方面,笔者学校拥有专业实践教学实验室以及若干实训设备。此外,笔者学校还与一些公司建立了有关商务英语实习实训业务联系,能够给学生提供商务英语专业实训。在对学生及用人单位的相关调查中发现,超过76%的企业对学生英语实践操作能力不满意,此外还对英语应用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工作适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表现出较高的不满意度。而师生对英语实训基地、实训效果、实践教学方法、实践课程设置等方面表现的满意度不高。由此可见,在中职院校商务英语实习实训教学环节的现状并不能令人满意,还有较大的进步空间。
二、中职商务英语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中职英语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在中职英语实践教学中,学校对英语实践教学的认知不足,观念陈旧,无法清晰地定位英语实践教学目标。学校在设置英语实践教学中的政策失当,课程设置陈旧,教学内容无法及时跟随社会发展需求,导致教学与社会脱轨,实践教学特色不鲜明。中职英语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教学目标等不明确。此外,中职英语实践教学的中心地位不突出,教学形式单一、师资结构不合理、对学生商务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不够,使学生缺乏竞争优势。学校与企业的关联性不强,没有足够高效的合作企业,这使得学生英语实习实训效果不明显。
2.存在问题的原因
从学校层面来看,院校对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资金投入不够,实训基地缺乏有效性。学校自身对中职商务英语的认知不足,导致其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不高,教学管理也仅倾向于课堂理论教学环节,对实践教学的管理不到位。学校层面对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没有明确清晰的定位,而学校层面的不重视也使得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不强,专业教师外出培训的机会较少。
三、构建中职商务英语新型实践教学体系
1.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学校与教师应重视中职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作用,并结合社会实际需求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的目标,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商务能力—英语能力—创业能力”。中职商务英语教学不仅仅要求“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的语言技能,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商务活动中的基本实务操作。因此在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中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专业特征和市场需求属性摸索教学模式,比如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模式、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冠名培养模式等。
2.加强双师队伍建设,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中职院校与普通中学具有本质的区别,中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更注重学生的职业性,因此商务英语教学对学生的要求同样体现在职业性方面,比如复合性、实用性、应用性等,这就对中职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应针对商务英语教学的实践操作性要求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增加教师实践培训机会,培养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积极寻求企业合作,组建社会兼职教师队伍。在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同时,学校还应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准确定位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目标,创新教学管理模式。
3.优化课程设置,完善评估体系
从教学内容层面来说,应加大外贸英语函电、进出口业务、外贸单证实务、外贸业务协调、外贸跟单等职业技术课的综合技能训练,要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应用性。在课程设置及能力要求层面,可将中职商务英语分为三个模块,包括基础应用、商务综合应用、实践操作。结合当前国际商贸热点和发展趋势,以及市场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方向,应在外贸商函、外贸制单、进出口业务实训等课程的基础上,增加电子商务英语、物流英语、商务谈判、国际经济法、商务礼仪等课程,此外在实践教学环节,还应重视商务英语交际实习、进出口模拟业务实习、商务英语函电拟写、外贸单证操作等实践操作课程。还应结合专业课程特征与市场对人才的认证标准,将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纳入教学目标,并开展与之相关的实践教学。在优化创新的实践课程设置基础上,应完善评估体系,开展多元化的职业评估方式,重视形成性评价,创造条件增设校外考评。
4.完善校内外实习实训场所
中职商务英语实践教学需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实习、实训机会。在当前环境下,完全依靠企业提供实训机会并不现实,因此需要学校建立足够的校内实训场所。在校内实践教学设施中,仅靠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不足以满足商务英语实践教学需求。学校可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构建模拟实训场所,比如借鉴丹麦、奥地利等国的模拟公司实践教学形式,在校内建立模拟的外贸公司,提供给学生商务谈判室、商务会议室、外贸操作室、商务英语情景模拟实训室等,给学生提供外贸商函实践操作情境,使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得到锻炼。此外,可借鉴日本的职业院校企业教育模式,在学校建立自创企业机制,将丰富的一线资源真实地展现给学生,并在教师的带领下让学生亲身实战体验外贸商函的操作流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借鉴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努力加强校企合作,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定岗实习,实现校企双赢。
四、中职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优化策略
篇5
一、现状分析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经过多年发展,在高职院校中形成了成熟的与自身培养目标相吻合的课程体系,但在外贸传统优势弱化,以及跨境电商越来越重要的新形势下,为了使培养的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外贸发展的新形势,学习内容更好地与企业岗位要求对接,专业的培养模式亟须改革,并由此构建基于校企合作的课程体系。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于近年开始在国贸专业中开展了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助力学校周边中小外贸企业实现跨境电商经营模式转型升级,2014年起,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制订了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校企协同的实战化育人方案。依据方案,国贸专业与广州LD公司开展深度合作,在校内建立了基于真实企业项目的实训基地,并由此开展了一系列的课程体系改革。
二、原有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原有课程体系无法适应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理念实施的要求
2019年,国务院出台文件,提出职业教育要深化产教融合及校企双元育人。[1]在学校与企业协同的基础上实现双元育人,势必改变原有的以学校为主的课程体系,重新搭建基于校企双方都能认同、符合双方意愿的课程体系。因此,改革原有传统的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体系迫在眉睫,校企双方必须清楚各自在专业课程中的定位及功能,将协同育人的理念贯彻到具体的课程及实施中。
(二)原有课程体系无法适应外贸企业
跨境电商发展与运用的要求近年来,政府致力于构建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基于全球范围的物流供应链,由此实现了跨境电商快速发展,交易量相较传统外贸实现了大规模增长,向跨境电商转型发展成为越来越多外贸企业的新选择。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2019年度中国跨境电商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跨境电商行业交易规模达8.03万亿元,国内跨境电商的用户高达1.49亿人。[2]同时,国家也出台政策支持小、微型企业从事跨境电商,政府部门在引导外贸企业进行跨境电商新业态改革及规范化发展方面力度不小。跨境电商的发展日益重要,以传统外贸业务为主的企业不少已经开始转型之路,纷纷增加跨境电商业务。但大部分中小企业销售业务单一,不熟悉跨境电商运营,急需专业团队指导其快速推动经营模式的转型升级,急需对岗培养熟悉企业产品和跨境电商的运营人才。而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以传统国际贸易业务所构建的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外贸企业跨境电商发展与运营的要求。
(三)原有课程体系存在实务型课程不足及知识点重复的问题
原有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体系中,不少课程仍然偏重理论,实务型课程不足,如经济学、管理学、国际贸易概论等。高职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热情,他们愿意多实践、多动手,较畏惧理论课程。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某些课程部分知识点重复,如国际商法与经济法课程、进出口业务与外贸单证业务等。同时,在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跨境电商新技术、新模式、新规范等职业标准尚未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
三、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一)与企业共同确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近年来致力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积极进行校企协同育人的模式建设。专业通过筑巢引凤成立了“校中企”,学院与广州LD企业进行基于企业实体的合作,并由此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针对精准育人的改革。企业提供广州LD公司的业务经营、管理模式等,学校提供场地、设备设施、师生等,基地是校企协同育人平台。专业以实体企业、展会等为平台,以掌握实战业务中的谈判技能、单证制作技能、单据流转的跟踪技能等为学习目的,在教学中进行学练结合、学做结合。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专业目前已形成特色鲜明的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专业依托引进的企业实体项目,依据业务工作流程,构建课程体系,使之体现岗位成才的要求,将专业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业务能力的培养融入教学全过程。
(二)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开设适应跨境电商发展的课程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在课程体系改革上,依托校企协同育人平台,进一步优化了课程体系。建立了包括公共基础教育课、专业基础课、核心专业课以及拓展能力课四大课程模块,加上学生课外学习模块,形成“4+1”模块化课程体系。[3]专业通过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分析职业能力,将专业定位的岗位分为以下几类:业务推广类、跟单类、销售类。根据这三大岗位的工作任务以及工作流程开发相对应的专业课程。由于校企合作是基于引进真实的项目,业务依托跨境电商平台开展,因此,我们开出的专业课程中既有跨境电商课程,也有在原有的课程上整合与跨境电商相关的教学内容。专业新开设了跨境电商、网页设计、商品摄影等课程,在国际商法课程中整合部分电商法的内容,在国际金融与结算课程中增加平台支付的操作流程及风险防范内容,在物流与通关课程中整合了商业快递等内容。
(三)整合原有的课程,突出实用性
高职国贸实务专业以培养学生的技能和应用能力为主,应对原有的部分课程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使之进一步满足校企合作的需要,突出实用性。专业改革偏重理论传授的课程,加大实务课程的比例,把外贸实务及单证类课程合并成一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引入企业导师,将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改革为学校与企业双导师传授的课程;增加商品认识课程,增加跨境电商平台实操课程。
(四)开发校企合作双主体教学课程
专业将学生要掌握的职业能力定位于业务推广、业务技能以及管理三方面。将学生的学习能力阶段分为技能基础、核心技能、能力演练以及综合实训阶段。第一阶段的教学着力于专业基础能力培养,以富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校内教师开展教学;紧跟着通过专业核心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主要强化专业能力培养;第四阶段开设了外贸业务实战“课程包”,开设学期为第五学期。将第五学期原有的拓展课程重构为基于企业真实项目的外贸业务实战“课程包”,开设包括三部分实训内容的实训课程模块,形成实战化的课程体系。该“课程包”为校企合作双主体“课程包”,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授课和指导[4],课程内容包括产品网站的建设、网络推广及成交技能、跟单等一系列业务流程的实施。学校教师则穿行商务谈判、产品跟单等专业知识的授课及实训。在课程实施上,整体课程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组织等均由校企双方共同完成。
(五)申报“1+X”证书制度试点,带动课程体系改革
2019年初,各高职院校有计划、有步骤开始实施“1+X”证书制度工作的试点,把学历证书与技能等级证书结合起来。不少职业技术学院在2019年申报获批为第一、二批的“1+X”证书制度试点。与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相关的“1+X”证书包括网店运营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跨境电商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等。由此,国贸课程体系的改革也应该适应“1+X”证书制度的要求,在课程体系中进行相应的改革,在专业课程中增加考证课程。主要课程内容既体现专业的普适性,也适应“X”证书课程要求。将专业核心课程依据专业标准进行部分教学内容的调整,例如,在专业核心课程进出口业务、外贸函电、国际市场营销、采购与跟单等课程标准中融入专业标准。同时,开设了基于“X”证书的拓展课程,如淘宝经营、外贸网页设计、摄影与图片处理、项目运营与管理、消费心理学等。
(六)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四步”实训教学法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在实施实践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按照不同的企业项目进行分组,试行“产品熟悉—平台实训—业务跟岗—业务实战”的“四步”教学法:产品熟悉是指学生学习企业文化企业产品内容;平台实训是指学生学习跨境电商平台的不同模块的内容、平台功能、平台运用的基本技能;业务跟岗是指学生跟企业导师学习跨境电商业务的报价、跟单、客户关系处理和市场开拓,协助企业开发新客户;业务实战是指学生达到可以以独立运营跨境电商账户的水平,独立进行销售报单、跟单运营业务实战,主动开发客户、独立运营子账号。通过“四步”教学,学生从完全不熟悉跨境电商平台到熟练运营跨境电商平台,从缺少客户沟通技巧到自己接单、跟单和签单,能力逐级递升,实现了学生角色与职场人角色的转换,具体如图1所示。图1“四步”实训教学法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体现生本思想,校企双导师通过实训项目对真实经营数据进行分析,对业务案例进行归纳总结,将其作为专业课程教学案例进入课堂。在教学中,引入具体的工作任务,采用工作任务驱动法充实教学内容,结合一定的信息化教学手段。[5]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建设了丰富的专业教学资源,所有公共基础课程及专业技术技能课程均开设相应的网络课程,教师因课制宜,确立多样化的授课模式,实现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方式,使高职教学的方法更具有多样化和个性化特色。
(七)优化教学团队结构,引进高层次人才
课程体系的改革要取得成效,教学团队的建设也很重要。“高职院校生源竞争的背后实际上是专业竞争,专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质量竞争。”[6]首先,高职院校要加大力度引进兼职教师。高职院校应制订完善的兼职教师引进办法,引进行业企业专家、专业技术人员,鼓励兼职教师参与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同时,学校出台针对企业兼职教师的激励办法,吸引企业精英加入高职教育活动,确保高职教学团队中有足够的企业兼职教师,保证专兼职教师比例合理。其次,分层培养各类教师,开展专业培训,激发团队的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分类提升教师专业技能,通过各类比赛提高教师业务能力。鼓励团队教师积极参与科研教研项目并进行教研科研成果转化,提升教学能力。鼓励教学团队开展社会服务,提升团队的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戴孝林,陈亮,刘荣平.新形势下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的对策研究[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9(9):23-25,30.
[2]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9年度中国跨境电商市场数据监测报告[EB/OL].(2020-06-03)[2021-04-21].
[3]周茂东,张福堂.“4+1”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探索———一种多元整合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框架[J].辽宁高职学报,2016(6):48-50,54.
[4]何文华,汤健雄,邢大成.基于“双实体”的生产性实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高职商贸类专业为例[J].高教探索,2017(4):92-96.
[5]武文平.工作任务驱动法在技能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9(19):149-150.
篇6
1.采用模块与分段构架方式,使课程体系得以清晰呈现。探究式双语教学是将探究式学习的相关理论与双语教学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对双语教学现存问题的分析从探究式学习的角度提出可行性对策,从而建立一种以探究式学习为导向的双语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强调任务完成路径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逻辑顺序,注重学习者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发展。探究式学习里的“任务完成路径”在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中就是被忽视的课程主“线”。这类课程的共同点是围绕国际贸易中某一类业务开设,强调业务完成过程中的实践操作,因此上述每门课程都存在一个该类业务的完成路径。在课程设计上,可以按照这一路径呈现各知识“点”的逻辑关系,即形成了课程主“线”,然后以“线”串“点”,以“线”成“面”,最终形成整个课程的体系框架。在此我们采用模块与分段构架方式,更好地呈现课程中的“点”“线”与“面”。以外贸单证实务课程为例,在该课程中构建三大模块16分段。是指首先将该课程分为出口单证模块、进口单证模块和综合实训三大模块,然后又将第一和第二模块细分为16个分段。具体来讲,根据国际贸易过程可以分为出口业务和进口业务,课程划分为出口单证模块和进口单证模块。出口单证模块主要学习出口业务中所涉及的各种单证及其流转,进口单证模块主要学习进口业务中所涉及的各种单证及其流转。在第一模块,遵循国际贸易任务完成路径,根据出口业务实际操作流程和单证缮制的先后顺序,将其细分为11个分段。按相同思路,第二模块细分为5个分段。另外针对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国际贸易单证操作技能的特点,加强学生技能培训,增设综合实训模块。学生在完成前两个模块学习的基础上,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进行外贸单证制作综合仿真练习。这样,课程紧扣国际贸易中单证业务的任务完成路径,以16分段为“点”,通过出口业务流程和进口业务流程,将其串成两条“线”,然后利用三大模块这一“主线”又使该课程形成了一个很好的“面”(见149页图),实现了“点”“线”与“面”的很好结合,使国际贸易中单据操作路径得到清晰呈现,使课程体系更加条理清楚,也为双语教学提供了很好的逻辑关系,这与探究式学习理论相一致,因此模块与分段构架设计为探究式双语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2.突出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式学习重视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探究式双语教学遵循这一原则,根据设计好的课程体系和任务完成路径,首先创设探究性的双语情境、提出探究问题,并使每个问题在双语情境下落实和实施。比如,学习完商业发票后,要求学生根据出口业务单据操作路径,找出下一个要学习的单据为包装单据,可以将包装单据的填制交由学生完成,因为包装单据的填制与商业发票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教师可将任务设置为理论知识学习、分段实训和比较检查三个环节。在理论知识学习环节,每5~6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根据UCP600和教师提供的包装单据样本找出包装单据与商业发票填制的异同,强调注意英文专业术语的比较,制成PPT做课堂展示,教师做补充完善。在分段实训环节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按组填制包装单据,其间引导学生充分讨论。在比较检查环节,各小组相互检查,再提交给教师进行评估,通过教师意见改进和完善任务成果。通过以上环节学生既学会了单据制作,又加深了相关英文表述的记忆,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完成了以上任务。
3.设计体现任务完成路径的全英文案例。教师要设计好体现整个任务完成路径的全英文案例,将各个知识“点”在一套案例中全部体现,让学生担任案例中的主要角色,在教师设计的情境中切身体会整个任务完成过程。如在外贸单证实务课程中,配备三套完整案例:学习案例、分段实训案例和综合实训案例,学习案例和分段实训案例分别用于第一、第二模块的基础知识讲授环节和分段实训环节,两个案例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如上述填制包装单据的任务设置中,在理论知识学习环节教师提供的包装单据样本来自于学习案例,在分段实训环节教师提供的案例来自于分段实训案例。学生综合实训案例用于第三模块的综合实训。这样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可以视为以单证员身份处理了三份业务,生成了三套完整单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角,对整个进出口单证业务的三次体验,对该课程的“点”“线”和“面”有了更加系统全面的把握。
4.教师应明确双语教学目标,转变双语教学观念。专业课双语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第一,掌握国际贸易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是双语教学的首要目标。第二、提高英语口语表达水平,掌握国际贸易英语专业术语,读懂英语专业资料,这是双语教学的中介目标。第三,将专业知识和英语语言相结合,从事国际贸易行业工作时能够在母语和英语之间自由切换、熟练交流,这是双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所以在专业课双语教学中,英语只是传播媒介,不是学习的终极目的。
二、探究式双语教学实践中需注意的问题
1.学生的“主角”身份。探究式双语教学将教学过程设置为一个模拟情景,学生是这个情景中的主角。如在外贸单证实务课程中,每一位学生都是某外贸公司的单证员,从事该公司外贸业务单证工作。无论是学生对某个单据填制任务的完成、对同类英文专业词汇的积累与汇总还是英文案例下独立完成全套单据的填制,都是学生“主角”身份的体现,教师在整个过程发挥“引导”作用。
2.探究式双语教学的有限性。并非所有的专业课都适用探究式双语教学,在实践中,应该根据专业设置和课程特点进行具体把握。只有实践操作性强、具有明显的任务完成路径而且有必要采用双语教学的课程才可以尝试探究式双语教学。如在国际贸易专业中,上述提到的进出口业务、外贸单证实务、国际商务谈判、外贸英文函电和国际市场营销等课程具有以上特点,适用该双语教学模式。
3.高素质的双语教师。探究式双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尤其是专业英语应用水平,还要求教师做到英文和汉语的熟练交叉使用。其次,探究式双语教学要求教师能够做到对课程体系全面系统的把握。
篇7
关键词:国际贸易专业;立体化;仿真模拟实训平台;构建
国际贸易专业仿真模拟实训平台建设的现状及其不足
随着对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理解的深入,各个开设国际贸易专业的院校都认识到了实训实践对于高素质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纷纷建立各类实训平台或实习基地,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各院校仍以建立校内实训平台为主。其中,仿真模拟实训平台作为一个能帮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和掌握进出易基本程序和主要操作技能的有效途径而广受推崇。
目前,大多数院校均通过购买和使用一些国际贸易模拟实训软件来搭建校内仿真模拟实训平台,如出口模拟操作系统(即Teach Me Trade,简称TMT)、世格国际贸易实习平台(即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等。这些国际贸易模拟实训软件所搭建的仿真模拟实训平台以进出易的基本过程为主线,针对进出口贸易中的草拟函电、商品价格核算、交易条件磋商、签订合同、开立与审核信用证、备货、租船订舱、报验、报关、投保以及制作与审核贸易单据等主要业务板块,通过生动的实例以及大量的操作练习,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外贸操作的基本程序和主要业务技能。但笔者在运用这类仿真模拟实训平台开展实训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其存在如下不足:
实训内容与操作方法无法反映真实业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类模拟实训平台大多以进出易的基本过程为主线,以某笔具体业务为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完成相关的业务操作。但由于实训软件设置的单一性,使得在任何业务中学生都只是按单一的流程去完成相关操作,加上大多数实训指导教师未及时对软件的某些设置,如汇率、关税税率、运费率、退税率等进行调整和更新,从而无法反映业务操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所培养的核心岗位能力过于单一高素质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应具备的核心职业能力,归纳起来应包括:形势分析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商务洽谈能力、外贸单证能力、业务运作能力、风险防范能力。而国际贸易模拟实训软件所搭建的模拟实训平台在模拟实训期间,往往侧重于其中的外贸单证能力和业务运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其他四个核心职业能力在这类综合模拟实训平台中难以得到有力的锻炼。
学生的自我发挥空间小这类模拟实训平台多以静态型的机械式实训为主,灵活性的、博弈式的、互动性的动态型训练相对较少。加上这类实训平台本身在开发时功能上存在的一些不足和错误,使得学生在模拟实训过程中无法把自己融入到真实的业务场景中去完成全过程操作,实训时缺少主观能动性,抱着“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的想法,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自我发挥空间小。
考核方式过于单一这类模拟实训平台的考核大多由系统自动生成,容易造成学生即使原封不动地按照实训手册样单填写内容,也同样可以获得较高的分数,使得考核结果无法真实体现学生的实训情况和能力培养结果。
立体化仿真模拟实训平台的构建思路和特点
立体化仿真模拟实训平台通过搭建高度仿真的国际贸易业务场景,并与国际贸易模拟实训软件的运用相结合,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模拟实训环境,包括办公环境、交易会展环境、谈判环境、业务履行环境、电子商务环境等,体现出场景实训的业务氛围和空间感。该平台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仿佛置身于实际的外贸业务环境,能将自己融入到业务角色中去完成全套实训操作,从而真正做到与外贸实践接轨。立体化仿真模拟实训平台的构建需要设计实训思路、设置硬件环境、营造网络环境、改革评价方式。
设计实训思路设计实训思路主要包括设计实训流程及提炼核心环节。通过外贸实训流程的设计,提炼出该流程中最重要的核心环节,明确将公司注册登记、落实货源及备货、开发客户、商务谈判、合同签订、开立及审核信用证、租船订舱、投保、报验、报关、制单结汇、核销退税等多个业务核心环节作为综合模拟实训的操作关键点,以体现实训环节的完整性。在提炼出核心环节后,需分析各环节涉及的场景及当事人,明确各当事人的操作内容及职责,并可以此作为搭建硬件环境场景与网络环境场景的依据。
设置硬件环境硬件环境的构建主要是指根据所提炼出的核心环节的操作关键点,搭建这些环节所涉及的场景,并营造真实的业务氛围。一方面,根据提炼出的核心环节操作需要,将实训场地合理划分不同区域,设立不同的业务场景,如外贸公司(主要包括单证部、商务洽谈室、样品展示间等)、交易会馆、货代、船运公司、保险公司、银行、综合业务大厅(主要包括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外汇管理局、国税局等),并为这些场景配备相应的办公器材,如办公桌椅、产品展示货架、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电脑及相关单据等。另一方面,为营造出仿真的业务氛围,应参考各业务部门的典型布局和色调搭建场景,在每个场景都做好该场景对应环节业务流程的图表,制作相应的图案和介绍张贴于该场景内,让学生对实践中身处的场景有切实的感受,从而做到实训内容真实化,模拟训练与业务实践“零距离”,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实训效果。
营造网络环境在网络经济下,进出口业务操作离不开互联网。因此,立体化仿真模拟实训平台也应借助互联网络平台营造更真实的业务环境。网络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国际贸易模拟实训软件的相关功能办理相关业务,如公司注册登记、公司及产品信息、公司及产品广告、信用证开立等;另一方面,可自主开发平台内的B to B网站,开展产品推广、网上交易等业务。
改革考核方式多层次、全方位的考核方式也是立体化仿真模拟实训平台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多层次、全方位的考核方式是指,一方面,以国际贸易模拟实训软件的系统评分作为考核依据之一,另一方面,还可由实训过程中涉及的各环节其他业务人员对学生业务能力进行评分。
立体化仿真模拟实训平台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强调“货物”与“客户”在操作中的重要性;强调“以人为本”的动态性、全程互动性的真实训练;体现真实外贸环境下业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各项核心岗位能力都能在全程训练中得到充分加强。
立体化仿真模拟实训平台的具体结构框架
立体化校内仿真模拟实训平台的实训原理、硬件环境、网络环境的具体结构框架可由图1概括表示。
参考文献:
[1]李兵.构建模拟实验教学环境的实践与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7,(11).
篇8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充分贯彻和体现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
首先,国际贸易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之前,对外贸行业企业进行以下问题的系统了解和调研:河北石家庄及周边对外贸人才需求数量;河北石家庄 及周边外贸企业和相关行业数量和规模以及分布特点;该地区外贸企业和行业外贸岗位情况和对应主要职业技能分析;该地区外贸企业和行业对外贸人才的具体要求 是什么。
在基本调研的基础上,我们还对外贸相关服务和管理部门:海关、商检、外管局、银行、国税局等进行了走访,取得了按照“工学结合”培养人才的所 需要的相关行业背景知识和资料,最后我们又走访了近三届优秀毕业生,并召开座谈会,积极听取毕业生对于人才培养“工学结合”模式的措施建议。这样三方面信 息的搜集和调研,为按照“工学结合”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最新也是最直接的依据,教师们实实在在地走进企业,了解企业的需求,了解岗位的设 置和需求,了解学生毕业后真实的想法和对学校的建议,这样确保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从企业出发,从需求出发,也才能真正贯彻“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 式理念。尤其制定出完全符合“工学结合”模式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
其次,以外贸行业职业生涯的成长规律为主线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和设置。具体来讲就是课程设置打破了学科体系,按照企业工作过程开发课程;以职 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按照能力和职业成长规律实施三阶段培养;将“单证员”和“跟单员”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校内培养与校外培养有机融合;实践教学时数占 总学时50%以上,真实业务实训逐步达到整个实践环节的30%。
二、根据岗位技能要求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
课程体系和设置只是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怎么教必须靠各个课程的具体实施。针对每门课程,教师们集思广益,对课程的教学进行系统化设计,保证 教学的实施有效。首先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的整体理念: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习能力与工作能力并重;将工作引入学习。具体来讲就是“以项目(行动)驱 动课程”,围绕项目实施课程,即以项目为中心分解教学内容,课程围绕项目进行,项目完成,课程教学也完成。当然这种项目化教学就是一种以工作任务为中心, 选择、组织并学习工作知识的教学模式,运用项目教学法,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教学活动。项目化教学,强调教师的“讲”和学生的“练” 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任务为中心,通过对教学目标项目的分解、实践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切实提高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以国际贸易实务为例,该 课程教学中采用项目化教学法,在教学安排中,可根据项目化教学的思路,把课程根据实际工作要求划分为标的条款设计、运输条款设计、支付条款设计、价格条款 设计、条款综合设计共五大项目,大项目下可再设立分项目、子项目,如标的条款设计又分为纺织品、玩具、食品标的条款的设计。通过师生的共同实施,达到每个 项目所必需的能力要求。也最终完成“岗位、知识 、能力”三位一体化的效果,并实现真正“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
三、依托典型企业,建设“工学结合”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国际贸易专业实践环节分为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两大块。“校内”是指在利用国际贸易实务模拟教学软件进行实训基础上,进一步参与校企合作办公室 真实业务的操作。具体包括河北宝泰进出口贸易公司的外贸业务和河北百威特国际货运有限公司的国际货运业务两部分;具体做法:我们首先把学生分小 组,不同小组从事不同业务的开发,比如有的小组负责劳保服这种具体产品的市场开发和维护,有的小组负责滴灌设备产品的跟单处理,还有的小组负责所有外贸业 务的单据处理,并有另外小组负责相关的租船订舱业务和报关报验,一定时期后,所有小组轮换业务,这样可以基本保证每个小组都能较充分接触更多的业务实践, 并学到真正的业务操作处理经验。“校外”实训是指到合作企业即校外实习基地参观和实习,以及参观港口、生产工厂、国际商品博览会等相关领域和部门来达到开 拓视野,增加感性认识的教学目的。比如我们先后带学生参观秦皇岛港、清河羊绒基地、正定小商品博览会以及河北安平丝网集散地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通过校内外国际贸易技能大赛提高学生业务动手能力
篇9
关键词:国际商务;企业用人;需求调查
1调查背景
长期以来贵州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外贸发展水平更是远远落后于国内大部分省份,大量外贸人才流失,另一方面,一些用人企业表示,高校毕业生由于缺乏实践能力,往往很难快速适应工作岗位。为了更好地实现我校国际商务专业学生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更好地培养适应贵州经济发展的外贸专业人才,我们开展了此次调查。
2调查目的
我校国际商务专业主要培养能够在涉外经济管理部门、外资企业、金融机构等从事实际国际业务、商务活动,以及相关政策研究等相关工作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本次调查的目的是深入了解企业对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标准,同时完善我校人才培养机制,以便更好地实现学校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行产学研更加有效的结合,使毕业生能更好、更快地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
3调查对象
3.1校企合作企业
我校与深圳明华国际会议中心、贵州银亨融通物业管理公司、贵阳学孚教育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贵茶集团、幸福树不动产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企业有长期合作协议,学生在具备一定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会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进入以上企业进行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此次调查,我们走访或电话询问了大部分校企合作企业。
3.2毕业生
我们还追踪调查了近几年的国际商务专业的毕业生,尤其是在涉外企业工作的学生,了解他们在实际工作岗位中存在的问题。调查中,许多学生谈到了自己在工作中能力的缺失。
4调查方法和内容
4.1电话调查
首先,我们通过电话调查的方式联系到最近几年毕业的学生,尤其是在涉外企业工作的学生。调查了解到我们的大部分毕业生在外贸企业主要是从事基础的外贸业务工作,大部分学生感到,在刚刚工作的头两年,大部分时间在熟悉外贸业务,而在校内实训课上外贸业务的操作跟现实企业外贸业务的操作差距很大,这主要是由于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使外贸企业业务操作发生了很大变化,而校内的实训软件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4.2实地调查
其次,我们实地走访和电话访问了部分校外实训企业,大部分企业表示,一些学生除了业务不能很快上手外,还有不能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软肋,遇到问题首先找领导,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部分学生抗挫能力较差、人际交往能力欠缺等。
4.3案头调查
最后,我们还在网上查阅了大量外贸企业的招聘信息、人才反馈信息等,了解了大量外贸企业用人需求标准以及企业用人偏好,为我们的调查结论提供了依据。
5调查结论
5.1企业需要综合素质更高的人才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企业对于毕业生能力的要求是多方面的,综合素质高的学生更受企业青睐。
5.2校内实训条件有限,需要依托校外实训
目前,校内实训条件有限,我校国际商务专业有个专业实验室,配有一个模拟沙盘和一个业务实训软件,由于实训软件不能模拟全部的外贸业务,加之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实际的外贸业务操作方式变化很快,仅仅依托校内实训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外贸企业对学生的需求。另外,校内实训指导教师长期在教学一线从事理论教学工作,对于当前外贸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业务操作也缺乏必要的了解,所以,对于学生在外贸业务操作环节的指导也非常有限。因此,为学生能更好、更快地适应企业用人需求,我们需要通过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5.3贵阳综合保税区符合校外实训基地的要求
贵阳综合保税区是围绕贵阳市“走科学发展路、建生态文明市”的方针,依托山地自然形态,建立的国内首个山地生态型综合保税区。园区产业布局主要是以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为重点产业,同时,保税区具有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服务三大核心功能,将开展对外贸易、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检测和售后服务维修、商品展示、研发加工制造等9方面的业务。
目前,贵阳综保区已签约入驻企业18家,其中保税加工企业9家,保税物流仓储企业6家,保税展示企业3家,此外,中航重机与美国PCC合资项目、信瑞浩业电子制造项目、富士康中转仓、德国豪莱房车项目、泛亚国际物流等项目正在洽谈入驻。由此,入驻贵阳综合保税区的企业主要是出口型企业,这类企业需要大量的外贸人才,每年大量的进出口,必然需要诸如报关报检、涉外结算、外贸业务等人才。
篇10
国际商务活动相关岗位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因此对从业者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的从业人员,我们应该按照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对课程进行模块化设置。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是以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群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需求为依据,以社会未来需求为导向,以培养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商务业务能力和办公设备操作能力为核心,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复合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徐鲁亚,2005)为了达到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笔者结合五年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构建了由基础英语课程、商务专业课程、商务实践课程三个模块紧密相联的课程体系。基础英语课程是学生运用英语开展一系列国际商务活动的基础,高职学生的英语基本功普遍不理想,因此要让学生通过综合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语音、语法、写作及翻译等基础课程的学习,掌握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综合英语运用能力。通过开设这些基础英语课程,努力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基本功,为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水平越高,其应用英语进行相关商务活动的能力就越容易培养。商务专业课程是学生进行国际商务活动的关键,包括商务英语技能模块和商务知识模块,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深厚的基础和宽泛的知识结构。学生通过商务英语口语、商务英语写作、外贸业务理论与实务、外贸函电、国际商务谈判等课程掌握外贸业务基本流程、进出口贸易的基本原理和要求、本国和贸易国的外贸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培养在实际商务场景中灵活、熟练、得体地进行国际商务活动的能力。商务实践课程是学生将来进行国际商务活动至关重要的环节。在注重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还应加大商务实践课程的比重,通过开设商务活动实训、外贸业务综合实训等校内实训课程,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实践训练。此外,加强和企业的联系,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有机会熟悉实际工作流程。
(2)安排“三原则”教学内容
基于以上提出的“三模块”课程体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分解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商务综合技能三大块,并具有完整的教学内容安排。按照“三原则”——实际原则、实用原则、实践原则,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进行商务活动的能力为核心,来安排教学内容。实际性原则指选择的教学内容来自实际工作场合并和将来学生的工作场合有直接关系,以满足学生今后工作的需要。经过调查,商务英语相关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包括计算机应用、英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口笔译等,专业技能包括具备基本商务实践能力如进出口贸易的基本能力、市场营销的基本能力、金融服务的基本能力等,教师应紧紧围绕这些实际工作任务来安排教学内容。实用性原则指的是尽可能选择那些在岗位中最实用、最核心的内容来安排教学。外经贸公司的主要业务活动包括询盘、还盘、订购、确认、保险、包装、运输、付款、客户投诉与处理、索赔等等。这意味着教师必须非常熟悉业务环节,了解工作场景要求,才能教给学生最实用的知识。实践性原则是指要尽可能多地安排学生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商务综合实践技能。包括课内实践、校内实践和企业实践。通过安排课内实训和校内实训以及毕业顶岗实习等环节,使学生通过不断的实践,把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以适应毕业后的实际工作需要,实践教学的学时比重应占到总学时的50%左右。
(3)打造“三类型”师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