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投资信息化范文

时间:2023-05-04 13:09: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股权投资信息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股权投资信息化

篇1

【关键词】 电力 股权 信息化管理

1 股权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演变

本人认为股权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演变可归纳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信息化的初始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公司治理及股权投资管理理念逐渐在企业中形成,股权信息可依靠当时的信息技术实现简单的电子化信息储存及查阅。第二阶段为信息化的快速发展阶段(21世纪10年代),现代企业管理体系已基本完善,股权管理已成为企业投资管理的重要手段,股权信息可依靠当时的信息技术实现清晰的分类、查询及统计分析,管理效率有显著提高。第三阶段则为现今阶段(2010年以后),信息技术已高度发达,信息股权管理平台已可实现集团化、体系化管理,可充分整合内外部业务,优化管理方式,实现复杂的统计分析、灵活的操作方式及管理流程,具备更强的专业性、智能性,为企业投资管理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2 股权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1 系统设计的总思路

股权管理系统顾名思义即是为企业投资股权管理业务所服务的信息系统,按上述提到的现今阶段信息化发展水平,一个比较完善的股权管理系统应可将股权管理的所有相关信息数据、业务流程融入其中,并将股权的前期投资立项、中期的投资管理、后期的股权退出等各阶段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及将相关业务资源、流程、管理方式进行整合优化并固化在信息化管理当中,从而实现将企业管理理念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机融合,改进业务工作质量及效率,提高电力企业集团管理水平。

2.2 系统框架功能设计

根据上述设计思路,一个完整的股权管理系统应包括信息数据的处理分析、业务工作流及其他特定业务功能等,以下将围绕上述功能从数据框架、业务流程、系统功能等方面来阐述系统的设计搭建。

2.2.1 数据框架设计

该数据框架的数据主要为不需经过工作流而直接录入或引用的数据。因股权一般指所投资企业的股权,因此建议以企业为单元信息主体,即一户企业对应一套完整的数据。从股权完整性及精细化管理方面考虑,数据指标的设计应尽可能全面、细化及便于分类查找,同时为便于实现动态管理,应注意对需反映动态信息的指标设置保留历史数据。系统数据结构及具体内容模块可按如下设计:

(1)企业基本信息。该模块主要反映公司工商登记信息、业务板块、地域等企业基本信息。附件内容应包括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等企业合法登记证明文件。

(2)法人治理架构信息。该模块主要反映企业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班子(以下简称“三会一层”)、其他管理人员、董事会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的设置及相关成员具体情况。附件内容应包括投资合作协议、企业章程、合作备忘录、“三会一层”及专委会议事规则等企业治理基础文件。

(3)所投资企业信息。该模块主要反映当前企业作为投资主体,其所投资的企业情况,包括其参控股公司及其通过子公司再投资的公司信息。因股权管理系统的管理对象已包括上述公司,因此该类公司信息应可直接从系统数据引用,而不需重复录入。

(4)分支机构信息。该模块主要反映当前企业的分支机构和分公司的基本信息。数据结构及附件可参考上述第(1)点“企业基本信息”来设置。

(5)财务信息。该模块主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数据包括财务报表信息及主要财务指标以及历年利润分配情况,附件一般为经审计的年度财务报告。

(6)生产经营信息。该模块主要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数据主要为生产经营指标,需根据企业的具体经营业务类别进行特殊设定,如电力企业的发电量、发电煤耗等指标。

(7)主要项目资产信息。该模块主要反映企业所投资的项目资产状况,一般为项目的主要资产信息,如发电厂项目的装机规模、投资额、主要设备等信息。

(8)投资管理信息。该模块主要反映该企业股权的前期投资立项、投资后的投资效益等信息,以便可完整反映所投资股权的投资背景及目的,为投资后评价及后续的投资策略调整(如股权退出、资产重组等)提供重要信息参考。

(9)文档中心。该模块主要用于上传查阅企业的附件信息,对于在上述其他模块中已有路径录入附件的,则在此模块中不需重复录入而只需直接引用数据。因文档数量庞大,也需进行细化分类,可划分为公司治理文件、基本管理制度、公司简报、重大事项报告、议案文件、其他文件等。

2.2.2 业务管理架构设计

本模块主要是将具体业务的办理进行信息化管理,设计上需考虑业务闭环管理的实现,以及在工作流的设置上需留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避免因固定流程的限制而无法应对特殊工作流程需求。从业务信息完整性及各类业务特性考虑,建议该模块的构成及设计如下:

(1)股东会事务。该模块可细分为股东会议案管理及股东事务管理。具体如下:①议案管理。该事务作为股权管理的日常主要业务,应着重注意业务流程及信息数据的合理设置,流程上应实现从议案的发起、审核、审批到决议的表决、执行情况反馈等闭环管理,信息数据应包括会议计划、会议信息、议案内容及概要、前置审批情况等,并且建议从中提取重要数据指标、细化议案分类,以便与决议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对比及实现相关查询分析。②股东事务管理。该模块主要用于办理项目公司需股东配合协助的事务或合作股东间的相关事务等。

(2)董事会事务。该模块可细分为董事会议案管理、专委会事务。其中:①议案管理与上述股东会议案管理基本相似,此处不再重述。②专委会作为董事会下设的咨询机构,其主要事务也一般为需提交董事会审议的重大事项的事前审核把关,因此该模块可参考议案管理模块设计。

(3)监事会事务。该模块主要用于管理监事会议案、监事会专项检查、专项审计及其他日常事务,因业务流程相对比较简单,可参考董事会事务模块设置。

2.2.3 系统功能设计

系统除需具有一般系统所具备的数据采集、信息查询等常规功能外,应根据股权管理业务的特性着重强化以下功能:

(1)统计分析。因股权信息数据非常庞大,且不同的用户或监管部门需从各自的监管角度或业务需求进行数据分析,因此系统需具备强大的数据筛选分类、汇总分析、图表报告生成功能,除可通过系统已事先设定的模板进行统计分析外,也可由用户根据自身需求自行设定报表内容及格式以生成个性化报表。

(2)权限设置。一般来说,系统的用户主要包括集团总部的高管人员、相关业务部门、所属公司的“三会一层”及董秘业务人员等,不同的用户在职责权限、信息需求均有所不同,因此权限的分配应针对用户的特性进行设置,并且权限的设置应可细化到每一数据、每一流程,以便实现精细化管理。

(3)系统的兼容及扩展。因系统的部分信息可来源于其他业务系统,为保证数据的唯一性及避免数据的重复填报,并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应能与其他业务系统进行无缝对接,并能与目前常用的用户终端进行良好兼容。同时系统可应对未来一定时期的业务扩展及技术升级需求,以致不会过于太早被淘汰而重复耗费资源。

2.3 系统的管理及应用实现

因该系统为企业集团管理信息系统,应由集团总部负责统一管理及用户权限的设置分配。数据采集方面,按谁投资谁填报的原则,由投资主体公司负责数据的填报,填报人员一般为董秘或相关业务经办人员,公司委派的产权代表则利用其所担任职务的便利协助收集相关股权信息。业务管理流程方面,则按集团分级管理的原则,实行逐级上报审批。系统推广使用方面,则采取试点应用、集中学习培训、现场指导、全面投用等方式逐步推广应用,并适当采取考核评价手段,促进填报单位全面、及时、准确录入信息。

3 股权管理信息化的效果

按照上述思路搭建股权管理系统并推广应用,可良好达到以下成效:

3.1 有效收集完善数据

通过统一的数据及业务集成平台,可将分散的信息进行集中管理,以有效管理庞大的股权信息数据,实现资源共享,确保信息的及时更新、清晰、准确、完整。

3.2 大力提高工作效率

可实现数据的快速统计分析,形成高质量的统计图表及专项分析报告,另外可摆脱传统上的办公环境及终端的限制,提供更灵活自由的办公方式及更人性化的操作体验,从而大大节省人力及提高办公的便利。

3.3 优化业务管理流程

可实现企业管理理念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整合优化各类业务流程并进行固化,避免人为因素对制度体系的干扰,规范所属公司业务办理程序。

3.4 提高公司管理水平

集团总部规范的公司治理理念得以向下属企业进行有效传递,进一步完善下属企业法人治理体系,以及有利于集团监管所投资股权,及时掌握股权状况并做出策略调整,提高集团管控力度。

篇2

一、关于尽职调查

(一)尽职调查的概念

尽职调查(Due Diligence),又称为“审慎性调查”,一般指就公开发行股票、收购兼并、私募股权投资、风险投资、重大资产重组等交易中的交易对象和交易事项的财务、经营、法律等事项,委托人委托注册会计师、律师、投资银行等专业机构,按照其专业准则进行的审慎和适当的调查和分析。尽职调查主要是在收购(投资)活动时进行,但在证券市场上进行证券发行及资产重组时,证券监管机构也会要求注册会计师等中介机构进行尽职调查,以初步了解企业是否具备上市的条件(指业务、法律、财务方面是否符合上市条件)以及资产重组的合规性等。此外,企业向银行、信托机构申请融资信贷时,银行及信托机构一般也会要求进行尽职调查。一般来说,尽职调查的主要目的是协助投资者在作出投资(一般是收购活动)决策前能得到所有关于该投资决定的重要资料,协助投资者作出一个准确的商业决定。

尽职调查业务对于会计师事务所来说,不同于其开展的传统审计鉴证业务,而是属于一项咨询性业务。在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中,尽职调查业务已发展成为国际会计公司一个重要的业务领域,“四大”均已将尽职调查业务作为一项单独的业务战略来发展,设立独立的业务部门专职从事尽职调查业务,并形成了独立、规范的业务管理、执业规程以及风险控制体系等。此外,国际会计公司在尽职调查领域的专业胜任能力已得到客户的认可,并已形成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能够满足各类型公司并购、资产重组、私募股权投资等业务发展的需要。

二、国内大中型事务所开展尽职调查业务的分析

(一)优势

1.现有的许多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客户资源。事务所可以有效利用已有的客户资源及时把握项目源的信息,在业务来源上取得先发优势。

2.国内许多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具备证券期货、金融企业及大型企业审计资格等,在行业内特别在所属地区具有很强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事务所可以充分利用其在市场中的品牌影响力开拓咨询性业务,比一些小型事务所及其他投资咨询公司等拥有明显的优势。

3.大中型事务所一般在分支机构、业务人员数量、专业构成等方面具备了开展尽职调查业务所需的规模和实力,能满足市场对开展尽职调查业务各方面的需求。这一点也是一般的投资银行、投资咨询机构及律师事务所所不能完全具备的。

4.会计师事务所在财务、税收等方面具备明显的专业能力优势、人员优势。因此,可以迅速进入角色开展财税尽职调查业务,而财税尽职调查业务也是最为常见和必要的尽职调查业务。

5.国内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会计公司相比,更加熟悉国内企业的运作特点,调查也更有针对性,同时在成本方面较国际会计公司具有明显的优势。

三、进一步推进和深化计算机审计的几点建议

信息社会的发展,正深刻地改变着审计工作的理念和行为。正如李金华审计长指出的,“计算机审计是一场革命”,“审计人员不掌握计算机,将要失去审计的资格”。为适应我国经济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必须进一步推进和深化计算机审计。

(一)要克服两种倾向,提高对计算机审计的认识。要进一步推进计算机审计,首先要转变观念。近年来,通过审计机关不遗余力的宣传推动,审计人员对开展计算机审计的重要性、紧迫性已有一定认识,审计人员已初步认识到“审计信息化是一场革命”、“不掌握计算机技术将失去审计资格”,但还不够全面、深刻,不少同志还存在两方面的模糊认识:一是认为计算机辅助审计仅仅是个手段,作用有限,不必急于推进;二是认为计算机辅助审计专业性太强,高不可攀,离自己很远,只要由计算机辅助审计处室和专业人员完成即可,和自己关系不大。因此,推进计算机审计必须以转变观念为先导,既要破除神秘感、克服“恐高症”,又要摒弃“无用论”、“无为说”,全面准确地理解计算机审计的重要性、紧迫性,为推进计算机审计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全员培训,为计算机审计储备一批高素质的人才。计算机审计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审计人员将计算机技术与审计思路结合的能力。因此,地方审计机关首先要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突出以应用导向,做到缺什么、学什么,学什么,用什么,力争学用结合,提高培训实效。其次要突出重点,培养骨干,以点带面。在搞好全员计算机基本技能普及培训的基础上,重点要加强审计业务骨干计算机中高级培训,将其逐步培养和锻炼成为推进计算机审计的“排头兵”。再次要确保培训的系统性和连续性,让更多的审计骨干通过培训、实践、再培训、再实践的良性循环,拓展技能、提高能力,成为推进计算机审计的中坚力量。

(三)要营造一种“以结果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的激励机制,为推进计算机审计创造一种良好的氛围。李金华审计长指出,审计信息化只有与审计实务相结合,在审计实践中开花结果,它才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既是推进计算机审计的根本目的,也是关键所在。转变观念、强化培训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提高计算机审计水平。因此,要进一步推进计算机审计,首先要充分调动计算机专业人员和审计业务部门的积极性,做到“二个提前、两个结合”。

一是计算机专业人员要提前介入审计项目,在当年审计项目确定之后,根据审计重点、方向及开展计算机审计的条件,确定计算机审计的重点项目,保证人力、物力、时间到位;

二是要提前采集、转换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数据及管理电子数据,积极参与审计业务部门审前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采集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并根据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技术手册,将所采集到数据转换为审计人员可以读懂的数据;要提前分析数据,将转换后的相关电子数据交由项目承担部门,在进点之前联合召集参审人员召开电子数据分析研究会,根据审计工作方案的要求,对采集转换的电子数据进行具体分析研究,确定审计重点和整理审计线索,并据此完善审计实施方案。

三是要注重专兼结合、学用结合。既要将通过计算机中级考试的审计人员合理调配到各个重点项目,改变过去单纯依靠计算机专业人员大包大揽的做法;又要积极引导其将所学的计算机知识与审计业务有效结合,使其放手在审计中活学活用,真正体会到计算机给审计工作所带来的好处和效率,从而提高计算机审计水平。其次,要强化对审计项目进行计算机审计的考核力度,通过激励机制的导向作用,着力营造鼓励开展计算机审计的氛围。对于计算机审计取得优异成绩的审计项目、部门或审计人员,要给予表彰奖励。此外,要及时组织各处室开展计算机审计情况交流总结,互相启发,成果共享,为尽快提高计算机审计的整体水平提供有力保障。

(四)要加快数据库建设和联网审计研究,为推进计算机审计提供基础性保证。首先要加快建立审计统计资料、审计档案、审计专家经验、审计法规以及被审计单位资料、宏观经济数据等数据库,并不断更新和完善数据库内容,为审计实施提供有效支持。其次,要认真研究审计工作对经济类共享信息的需求,采取多种形式组织资源,以开拓审计人员视野,增强宏观意识,为开展效益审计、审计调查服务,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再次,要加快联网审计的研究。目前,审计署将依托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建设审计署与国务院办公厅和其他有关部门的网络连接,完成审计署与试点的特派办、地方审计机关的网络连通并逐步扩展,实现安全运行。因此,地方审计机关要在不违反保密规定的前提下,尝试与被审计单位或审计现场的连接和应用。但在联网之前我们应该抓紧研究联网之后我们究竟对被联网的单位可以做什么,该做什么,要实现什么审计目的,需要有一个明确、细化的量化目标,从业务层面加快联网审计的研究与实践,切实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

(二)机会

1.伴随着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公开发行股票、资产重组、公司并购及私募股权投资业务快速发展,市场对尽职调查服务的需求增长迅速,市场潜力巨大。

2.注册会计l币行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政府鼓励国内事务所做大做强,并在政策环境、人才战略及内部治理等方面给与很大的支持,相继出台了《关于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意见》和《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指南》等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3.随着中国会计服务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国际会计公司大举进入我国,这对国内会计师事务所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国际公司进入中国大多采取发展成员所和发展国际网络的形式进入中国,国内大中型事务所可以充分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进一步加强与国际会计公司的战略合作,学习他们的管理和经验,特别是在开展尽职调查等咨询性业务方面的经验。

(三)劣势

1.国内事务所大多业务发展战略不清晰,对市场需求的把握能力不强,在业务上过度依赖传统审计业务,尚没有形成多元化发展的战略思路。

2.尽职调查业务是一项不同于传统审计业务的咨询性业务,国内大多事务所在业务经验以及技术开发等的积累上与国际会计公司及经验丰富的投资咨询公司相比明显不足。

3.国内事务所在财务、税收等方面的人才具备明显的优势,但在法律、人力资源、生产运作、市场营销等方面与投资咨询公司及国际四大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这对事务所开展全面尽职调查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也影响了事务所的业务范围的选择。

(四)挑战

1.随着中国会计、咨询服务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越来越多的国际会计公司、咨询机构进入中国,随着其规模的进一步扩张,可能进一步加剧行业竞争。

2.投资咨询公司仍然是尽职调查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且其在服务范围和专业全面性等方面拥有一定的优势,对事务所开展非财税业务尽职调查形成强劲的竞争。

3.尽职调查业务是一项咨询性业务,受国家宏观经济、行业周期、资本市场等的影响比较大,会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

三、国内大中型事务所开展尽职调查业务的建议

根据波士顿矩阵组合战略分析模型可以看出,从目前的宏观外部环境分析,国内大中型事务所目前赖以生存的传统的审计业务在区域市场上基本属于低增长强竞争地位的“现金牛业务”,仅依靠该传统业务已无法促进国内大中型事务所进一步发展和做大做强。因而,国内大中型事务所必须寻求可行的新业务增长点,挖掘自身的“明星业务”,这样才能实现自身的战略目标。而尽职调查业务无论从未来的行业增长率及事务所在该领域可预期的竞争地位来说,都应该会发展成为事务所的“明星业务”。当然,要想在该领域取得竞争优势并形成品牌号召力,国内大中型事务所也需要投入必要的资源,并将其作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重要业务发展战略来实施。否则,从国内大中型事务所本身来说具备高增长强竞争地位潜质的“明星业务”也可能最终变为事务所的“问题业务”。因而,从目前国内大中型事务所所处的外部环境及业务组合战略分析来看,具有极大“明星业务”潜质的尽职调查业务理应成为其未来重点投资和发展的业务组合之一。

篇3

创业投资(VentureCapital)指的是按照股权资本提供给初创企业或者快速成长企业,并给对方管理和经营服务方面的指导和帮助,以期在企业有所发展并在一定的适当时机,采用股权转让等一系列方式退出企业以获取高额中长期收益的投资行为。创业投资的投资对象是处于初创期和快速成长期的未上市企业,将高风险中取得的高收益最为整个创业投资行为的经营指导,特别关注和强调的是企业在这期间得到的高成长性。从高成长性对企业进行分析的话,高新技术企业比传统的企业更具优势,因此,创业投资的对象往往更倾向于高新技术。据统计,美国的创业资本投资有四分之三都属于高新技术的领域,这也对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快速发展起到很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正是广东省进行产业经济转型和升级的重要发展时期,也是广东省加快高新科技成果转化和实现经济质变的关键性机遇期。只要能够抓住这个机遇期,对创业投资大力的发展,培育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新科技企业,不断壮大和加强负有科技代表性的科技上市企业,全面提升广东科学技术的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一方面,对创业投资加大重视程度并大力的发展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升经济结构,升级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经济转型升级是指在某一段时间内,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制度和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而促使经济发展从低级阶段跨越到高级阶段。从美国、德国等国外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历史经验看,一国想要实现持续快速的发展就必须进行经济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建立可以帮助创业资本开展有效运行的创业投资体制的针对性机制以加速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和升级,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另一方面,对创业投资的大力支持和发展可以有效的对民间资本投资的渠道和区域金融体系的优化做进一步的拓宽。作为我国开放型经济体的典型代表,研究广东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经济转型和升级这一课题一定会对我国全面高新技术的提升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二、广东省创业投资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2014年,我国地区股权投资规模占全球市场的18%,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股权投资市场之一。到了2015年,创业板估值站上100倍,这不但引发了市场对创业投资的热烈争论,投资市场也对创业创新的关注度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清科集团私募通对中国的投资市场做的最新统计显示,2014年中国的投资市场发生的投资笔数高达1917起,同比增长了67%。据披露的交易上分析,单笔投资平均规模达到1000万美元。广东省作为全国经济改革发展的前沿,创业投资作为个重要的形式取得的成绩是相当显著的。在最近几年的发展中可以看出,广东以发展金融产业的方式加强省的经济建设,创业投资的发展已经稳居全国前列。在2014年初,广东创业投资案例数量占全国创业投资案例数量的16%,仅次于北京和上海。在统计的全国创业企业中,前八位里光深圳就独占了五个席位。从深圳市证监局所提供的数据例我们可以看出,截止到2014年8月,仅深圳一个地区就汇聚了逾8000家的创投性质的机构,占到全国总数的30%以上。在投资资本上,这些创投机构管理的资本已经超出了4000亿元。中小规模的创投企业达到3500多家,其中达到上市规模的超过400家。推算下来,在全国的上市公司里,10家中就有1家是具有深圳标签的创投机构。广东省创业投资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成绩卓著。但从整体的发展分析,广东的创业投资发展还是被经济以及高新技术企业需求的高速发展远远的拉在了后面。分析看来,广东的创业投资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创业投资在水平的发展上仍是滞后于全省经济发展的水平。广东省在我国的经济发达的程度是首屈一指的省份,根据2015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全省实现国民生产总值6.7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9万亿元,增长15.9%。但是在2014年广东省的创业投资资本总额却仅有5.7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2.2%。目前广东的经济正处于在从大省向强省上迈进的关键阶段,就一定要发展和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整体进程实现产业经济的转型升级,而实现这两个任务的重要举措就是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很显然,创业投资现存的落后状况是不适应广东经济高速发展的。2.创业投资的行业监管、服务和行业自律不够到位。第一,创投企业监管缺失。大部分的创投企业存在未经过省证监局等相关机构审查的情况,日常的经营工作更不存在监管。这种现象的日益积攒就会造成非法集资风险的出现,并得不到预防。第二,行政服务的缺乏。广东的很多工商部门的工作人员缺乏工商的相关专业知识,这就造成工商注册效率低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公司注册的进度。第三,创业投资行业缺乏自律机制制度。对广东省负责创业投资企业的自律组织基本上就是风险投资促进会和深圳市私募基金协会两家,直接由政府主导和管理,不但缺乏一定的独立性,在运行上也重在服务不在监管。因此,既没有形成对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各类主题行为的指引,也没有达成行业自律的约定,仅是停留在了相互信息的传递以及追求利益的最初面上,自律管理的职能发挥就受到很大的限制。3.创业投资的发展质量不能满足广东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求。2014年广东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7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7546.10亿元,增长11.4%;先进制造业增加值1.4万亿元,增长9.2%。广东高技术产品产值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均在全面前茅。目前看来,广东广东高新技术产业总体规模虽然是比较大的,但总体的质量并不高。主要从以下的五个方面表现出来:第一,产业技术的水平与发展的规模并不相符。根据2014年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广东省的高新技术在产品的产值和技术水平上和国际领先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第二,很大部分的高新技术产业除了信息制造业外,都未形成规模经济。第三,企业产品的附加值比较低,自主创新能力差。四是缺少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低。第五,企业存在对消化吸收能力差的问题,主要针对自主研发的新技术成果以及引进的先进技术设备,这就直接导致后期产品开发动力不足。目前广东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着国内激烈竞争的压力。目前,我国的发展已经开启了全方位模式,开发的模式已经初见规模,各个省份也将重视和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作为提升本省经济的重要途径。特别是近年来长江三角洲经济的高速发展,加速了国内市场竞争的激烈化。广东目前所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高新技术产业的资助创新能力。创新投资作为推动广东产业发展的助力器,对优化地区产业结构具有重要作用。

三、推动广东省创业投资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篇4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中小企业;融资;创新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大幅增多,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2年底,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经突破了5000万家,中小企业的急剧增长,为我国创造了大量的GDP,解决了全国急剧增长的就业压力,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促进市场经济创新发展以及保持经济稳定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相互间的竞争加剧,融资难成为了阻碍中小企业良性发展的主要障碍,基于当前的发展形势,结合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创新中小企业的融资体系,有利于中小企业的未来竞争和发展,能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1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新时期的发展过程中,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传播推广,促使了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电商平台的迅速发展及繁荣,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对互联网与金融的有效整合,促进了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和快速发展,综合分析之后,笔者认为,所谓的互联网金融,其实就是以互联网为依托,经过对移动支付、搜索引擎以及云计算等信息将科技的结合使用,有效整合了对金融市场与信息手段的一种新型金融交易市场,且这种金融交易市场区别于传统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更具时代性和综合性,与人民的生活紧密相连[1]。

本文重点研究互联网金融在资金借贷领域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为新时期中小企业融资提供选择的路径,经笔者根据资金出借者的回报方式划分研究得出,新时期的互联网金融主要有三种,分别是股权融资、债券融资以及服务或产品享用权融资,股权融资指以获取融资企业的股权为目的的资金投资,如阿里巴巴对旗下的淘宝店或优质天猫店的股权投资,这种形势下,阿里巴巴获得了部分控制权,于被投资企业而言解决了规模扩张的资金需求,实现了共生双赢发展;而站权融资本质与线下债券融资一样,基本方式是借出资产到期还本付息,这类融资的代表如"阿里小贷"公司等P2P网贷平台,其建立了中小企业贷款的数据模型,运用了阿里体系内的巨大客户数据优势,进而为阿里巴巴体系内商家提供金融配套服务,据2013年10前的统计显示,阿里累计发放贷款金额超1200亿,贷款超10000笔,服务中小企业的数量超过了50万家,而且很好地将不良贷款率控制在了0.87%,所谓的P2P便是由个人通过网络平台相互借贷,为借贷双方提供了一个撮合交易的平台场所,相比于前面提到的"阿里小贷",P2P网贷平台应用范围更广,为不属于阿里商圈内的个人或企业提供了一个直接寻求匹配资金的场所;而产品和服务享用权融资,众筹模式为最典型的例子,也就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项目发起人在公众平台上将自己的项目内容及回报方式进行公布,在此基础上想网友筹集资金,以资金或股权以外的产品、服务等为回报方式,其实质是一种对产品或服务的预团购行为,新时期的发展中最为典型的例子有"追梦网"及"点名时间"等。

2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现状及分析

(一)自身因素导致的融资不足

当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创业阶段,由于大多中小企业创业期进入的都是技术以及资金壁垒比较低的行业,少量的资金就可以满足创业及发展的需求,但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环境急剧变化,加之政府对中小企业税收征集的逐渐增加,以及中小企业内部管理不善等等因素,致使我国中小企业逐渐呈现出内源性融资匮乏的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中小企业的成长和发展。

(二)倾向外源性融资造成的资金获取不足

所谓的外源性融资是一种间接的融资,主要形式是向各类银行进行贷款,但是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自身的信息不规范等原因,致使其在规模经济下存在着一定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导致银行不愿或不敢为其提供贷款,转而倾向于对大型企业提供贷款,大银行实施贷款的过程中,其审批权一般在省一级分行,这种制度使得中小企业相向大银行贷款, 就需要像大企业一样进行复杂的流程和手续办理,而中小企业的规模小以及其所有制性质,都是银行"歧视"的重要原因,这就使得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难以获取雄厚的资金支持,使得企业的发展受到资金方面的限制,不能快速地成长和发展[2]。

(三)外源性融资中的直接融资体系有待完善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的融资表现为,直接融资方面主要是单一的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的融资,这种直接融资方式准入门槛相对较高,但由于我国现行的场外市场交易制度不健全,且存在运行不规范以及管理多头等现状,没有很好地衔接中小企业板与创业板市场,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慢,在融资方面没有开展证券市场,在风险投资方面仍然停留在起步的阶段,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发展,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快速成长。

(四)中小企业信用服务不健全

随着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信用度对企业的发展逐渐起着重要的作用甚至是决定的作用,在企业发展信用服务方面主要表现在信用征集、评估及后续的咨询担保等,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企业经济的发展,虽在信用征集等领域有一定发展,却缺乏一个统一的机构进行这方面的专业化管理,不规范统一,各自为政,而在信用评估方面,我国当前虽然有100多家信用评估机构,但是其评估的指标不尽相同,水平不一,致使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估存在不严谨不统一的问题,在中下企业的信用担保方面,则存在以政策性为主,职责不明的现象等等,这些缺陷加之信用服务体系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对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进行极为不利,不利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进行,也不利于改善其经营滞后状况[3]。

3 经济转型升级时期互联网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创新探讨

在新时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央提出了要积极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号召,在此基础上,重点强调要建立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体系,使其逐步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新渠道。从融资资金供给层面看,新时期以P2P贷款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形成了对银行体系的有效补充,拓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可以解决其融资难问题;从融资资金需求的方面来看,新时期的中小企业在融资渠道方面主要有两种,分别为间接融资渠道和直接融资渠道,其中间接融资渠道分为亲有借贷、银行等实体金融机构、供应商临时赊账等,而直接融资渠道有风险投资、股权债权融资以及资本市场融资等,有预报目前的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门槛较高,对中小企业影响较大,使得很多中小企业望而却步,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小企业在利用间接融资渠道的比例较高。

从融资的供求关系角度看,资金需求较高的中小企业能与提供资金供给的互联网金融实现相互匹配,双方各取所需,相互促进发展,所以,在新时期的发展中,可将互联网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模式进行以下方面的创新。

(一)点对点融资模式

通过使中小企业经第三方网络平台寻求贷款方的融资方式便是点对点融资,其中的贷款方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看,进而达到借贷双方资金匹配下的融资,主要有交易成本低、互联网传播速度快以及风险控制等特点,这样,就一程度上增强了中小企业与贷款方的信息透明度和对称性,并使得中小企业可自主选择利己的贷款利率。使得交易的吧成本变得具有可控性。此外,贷款方也可通过出借融资资金降低所担风险,可谓对借贷双方都有较大的益处。

如图1,为点对点融资模式的流程,中小企业根据互联网金融平台提供的资料选择利率条件,这是第一步,实施融资过程中的初次筛选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达成初次合作意向,为后续的发展打下基础;第二步,融资方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网站认证以及视频等形式,审核中小企业的信用及还款能力等,其中最为主要的内容有企业营业执照的确认、银行流水账点等的核查,除这些形式外,某些互联网平台还采取线上接受贷款申请、线下入户等方式,审核信用和资格,最后一步,是双方借贷匹配并量化贷款防控风险[4]。

(二)大众筹资融资模式

通过社交网络服务平台或互联网平台,以合资资助或预购的形式面向公众募集资金,即大众筹资模式,如图2,又分为两种类型,是中小企业股权众筹模式和创新项目众筹模式,与前者而言,中小企业在股权众筹平泰股权融资信息,进行招标性融资,后者则是中小企业在市场宣传平台提前预售的创新产品或服务,以此项目信息的来吸引又能力有需求的团体或个人来进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实现两者的互利共赢。

(三)基于大数据的小额贷款融资模式

这类融资模式以"阿里巴巴"最具代表性,主要是通过电商发起设立的小额贷款公司可以一定程度上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其特点在于:贷款灵活、资金周转快且融资门槛低,随着近年来科技的不断发展,申请和获取贷款的过程都实现了网络化和系统化,简化了流程。

4 结束语

综上,本文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并对新时期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进行了阐述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语联网金融与中小企业的融资模式的创新对策,为新时期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对策,以期中小企业能通过合理的融资方式提高自己的整体实力,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作出应用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竞.互联网金融对传统融资模式的影响和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缓解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3,16:360.

[2]陈跃平.互联网金融助力传统融资模式并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J].金融经济,2014,12:146-148.

[3]石永强,张智勇,杨磊.中小物流企业融资模式的创新研究--基于物流金融[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05:96-99.

篇5

一、中国金融业和国外金融业的差距与实行重组的必要性

作为国民经济核心的金融业是中国承诺入世后开放的十大领域之一,银行、证券、保险业都进一步开放,国内金融企业,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如何迎接世纪的挑战成为人们日益关心的问题。毫无疑问,长期处于高度政策壁垒下的中国银行业,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冲击,对于加入WTO后的高度的市场竞争形势的确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积极应战,主动适应,重新组合,大胆创新,既是我国加入贸易组织的整体对策,也是中国银行业入世后的长期发展战略。根据贸易总协定和金融服务协议,我国加入WTO后,更大程度上扩大金融服务领域的开放,逐步放松外资银行或合资银行在我国的市场准入和业务范围的限制。我国在加入WTO后,将在5年内全面开放外资银行开展人民币业务,包括零售业务在内的全方位经营。这势必给我国银行业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冲击和严峻的考验。

尽管我国经过20年的金融改革开放,国内银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由于历史和体制等原因,又实行严格的分业管理,竞争力难与国外大银行匹敌。我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在我国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灵活的运作机制和完善的服务功能抢占市场、争夺客户,国内银行业的业务发展将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在竞争方面,我国银行业同外国银行业相比将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其主要表现在:

1、体制上的差距。中国银行业与外国的银行业在体制上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外国银行业主要是按照市场化进行运作,业务操作很少来自非市场方面的强烈干预,完全以利润为其经营目标,根本不承担政策性信贷业务,有充分的经营自,我国的银行业在贷款规模、投向、结构、利率等方面都存在着严格的限制和阻力,从而使其竞争能力受到影响。

2、经验和创新上的差距。能够进入我国的外国商业银行,大多是老牌的跨国银行,其丰富的经验优势体现在每一项金融业务和每一个环节上,而且不断的发展和调整这种优势,而我国由于历史和体制上的原因,在这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3、资金实力和赢利方面的差距。从整体上说,两者不属于同一级别的竞争对手,从中国的四大商业银行与外国商业银行的财务报表看,无论是在总资本上,还是在资本充足率、资本受益率、资产回报率等方面,我国都远远低于外国的跨国商业银行。就农业银行同美国的花旗银行比较,农行的总资产是三万亿人民币,花旗银行的总资产是6686亿美元,农行的税前利润是0.95%,而花旗银行的则是92.69%,农行的资本金基本被核销完毕,资本充足率几乎等于零,远远低于巴塞尔协议规定的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8%的要求,而花旗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则达到11.43%。因此,中国银行业如果缺乏正确的经营战略决策,不尽快实行金融重组,很可能在全球化金融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极为不利被动局面。

因此,如何实现金融重组?如何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维,发展的手段办好商业银行,实现中国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金融界和理论学术界首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中国银行业实行重组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金融重组并非是单一资产运行项目,而是不同的商业银行间的一系列的整合过程,既包括资产负债业务的重组,也包括组织机构、生产经营和人力资源等组合。因此,实行金融重组是中国的银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所在。

在国内银行业的重组改革中,已开辟了成功的先例。2001年10月,中国银行在香港的机构和资产经过重组,实现了大规模的机构合并、组织架构的调整和人员的甄选,组成了全新的银行——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在国际市场持续动荡的不利市场环境下于2002年7月如期上市,取得了不俗的超额认购和较高的定价,成为国有商业银行大规模成功重组的一个范例,并开创了国有商业银行海外上市的先河。作为中国银行海外资产的主要部分,“中银香港”借助于香港较为完备的金融管理体制和较为发达的市场经济环境,率先重组上市无疑是中国银行业实现改革的一种较好的模式选择。

国有商业银行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作为商业企业,国有银行要确立自身有效增长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这一长远目标也决定了中国国有银行重组改革的目标,即通过重组改革,建立真正的商业企业运作模式,实现规范合理的运作机制,提升对客户的服务能力和自身的盈利能力,确保可持续发展。

因此,中国银行业重组的使命应超脱于单一的股权结构变革,立足于满足客户需求和提高银行对市场的反应力,重组改革不应囿于单一的模式。而应结合各自的发展特点,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范围内,实施不同战略决策。

(一)整合内部资源,实现各种资源的最佳配置,达到资源分配的科学组合

就目前而言,国有银行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对内部资源进行重组改革,包括对高级管理层以下的人事任用制度的调整、分配体制的调整、组织管理架构的调整、业务流程的调整、战略规划的调整,甚至于对管理决策方式的调整等,创新金融要素,实现金融要素的科学组合。通过实施重组,实现思维创新、体制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激励机制创新、客户服务手段的创新。

(二)变革管理体制,按照组织机构扁平化的思路,精简管理层次

这种模式源于国有银行委托经营管理方式及监督体系的变革,包括对现有商业银行监督方式和对高级管理层考核任命方式的改变等。可以设想,引进市场约束的一些机制,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采用总行统一分管的模式,打破省、地、县之间的界限,按照经济领域重新设立分行,集中开展经营活动,直接由总行管理。变过去的多级管理、一级经营为一级管理、多级经营。总行作为管理决策层,主要职责是战略研究、业务决策、授信管理、产品开发、信息综合处理等,其它权力如产品营销、市场开发等尽可能下放。形成以总行决策为中心,以分行利润为经营目标,以下属经营单位为新产品服务网络的组合方式,充分发挥各自的能动性。这一模式的核心是要促成国有商业银行现代公司管理制度的改进。同时,用科学的方法核定银行的经营绩效。

(三)进行资产重组,改变资产结构,实现早日上市

中国银行业可通过公开发行、出售股权或公募、私募发行方式,使股权分散化。国有银行上市是目前国内最受推崇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是突破管理体制改革的一种重要途径。上市之后,银行所有权发生调整,银行的委托及相应的约束机制会发生变化,信息披露会得到改进,管理者行为会受到法规约束。所有这些方面可能促成银行经营状况的改善。这是中国银行业通过海外上市取得收效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从国内上市来看,中介机构的资信和职业操守还没有达到规范、可信的程度,有关会计准则及信息披露要求也不完备,审计调查工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还难以得到保证。

银行上市,需要有好的投资项目,较低的不良资产比率,较高的盈利率,有独特的发展战略和完善的管理体制等。国有银行要在整体上取得较大的进展,仍需假以时日。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都存在地域发展差异的问题,其不少地区分行还处于亏损状况。因此,条件较好的银行进行分割上市的建议也就成为短期内国有银行实现改革的一种方式。目前所谓的落后银行更多地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并不表明这些地区的银行业现今没有发展机会,各家银行在不同地区的发展仍然有潜力可挖,特别是如果从业务一线考虑会是如此。对不同地域的银行发展需要探讨不同的策略和风险管理政策。

(四)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进一步壮大经营者实力

在中国市场没有完全放开,外资银行在国内分销渠道仍然受到较大限制的情况下,成为战略投资者是国际先进银行为进入中国市场乐于采用的一种方式。上海银行、南京商业银行以及“中银香港”都引入了战略投资者。战略投资者通常采取股权投资与业务合作相结合的方式。选择合适的战略投资者有助于银行提高产品开发或某些产品的销售能力,对那些待上市的银行而言,引入战略投资者对提高银行估值可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国外机构希望合作的领域一般集中在我国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且收益较高的银行产品上,通常还附有客户信息共享的条款。对大银行而言,与外资机构建立深层次的业务合作关系,可能意味着自身在国内某些业务增长空间和收入增长的收缩,同时,也在培养巨大的潜在竞争对手。另外,有些战略投资者在股权投资时,还希望取得对经营管理的部分控制权。两个机构在文化、管理和市场经营环境方面存在的差异,可能导致业务合作达不到理想的水平。如果纯粹从获取技术考虑,通过雇佣咨询公司也可以在产品开发或人员培训方面实现突破,避免在接受战略投资者方面可能存在的不利影响。

(五)重组人才引进和配置机制,达到人力资源的最佳组合

篇6

关键词:资管 营改增 税收

资管产品大致可分为基金、理财、信托等类型,由于法律关系不同,相应有不同的税收合规责任。资管产品一般资金量大、涉及税种多、政策规定复杂。管理人忽视税收因素很可能使最终收益大打折扣。近年来,税务机关信息化管税能力提高迅速;金融行业“营改增”后,发票管理等相关制度等非常严格;这些都对资管行业税收合规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相关税收规定

(一)税务登记

《税务登记管理办法》没有规定基金、理财、信托等资管产品的税务登记义务。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以下简称36号文)也没有规定资管产品是纳税人。但国家税务总局《金融保险业营业税申报管理办法》(国税发[2002]9号)规定,证券投资基金(文件指公募基金,包括契约型和信托型)是金融保险业的纳税人。既然是纳税人就需要办理税务登记。在没有统一规定情况下,有的地方自行制定了管理制度,规定了资管产品的税务登记义务。如,苏州工业园区地税局曾制定《股权投资企业项目登记管理办法》。

(二)纳税义务

在我国金融分业监管模式下,基金、理财、信托等不同资管产品由不同监管部门制定和实施监管政策,相应税收政策规定及完善程度也不尽一致,对基金、信托管理制度相对比较完善。

1.纳税人。投资人、管理人、相关资管服务机构是资管产品的纳税人。虽然证券等管理部门规定,资管产品应单独建账、独立核算。但税法没有规定其独立纳税和扣缴税款义务、涉税信息报告义务。资管产品既不是纳税人也不是扣缴义务人。同时,《证券投资基金法》第八条规定“基金财产投资的相关税收,由基金份额持有人承担,基金管理人或者其他扣缴义务人按照国家有关税收征收的规定代扣代缴”。

2.应纳税种。“营改增”之前主要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营业税等。营业税取消后由增值税替代,但优惠政策基本平移保留。

(1)企业所得税。有限公司性质的资管公司是纳税人。有限合伙公司不是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取得的收入实行“先分后税”,根据合伙人法律性质分别缴纳企业所得税或个人所得税。对基金业的投资者、管理人取得的基金买卖价差和分红均不征收企业所得税。《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号)规定,对证券投资基金从证券市场中取得的收入,包括买卖股票、债券的价差收入,股权的股息、红利收入,债券的利息收入及其他收入,暂不征收企业所得税;对投资者从证券投资基金分配中取得的收入,暂不征收企业所得税;对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运用基金买卖股票、债券的价差收入,暂不征收企业所得税。对银行信托资产的各方参与者取得的各类收入均征收企业所得税。《关于信贷资产证券化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5号)规定,对发起机构转让信贷资产取得的收益、机构投资者从信托项目分配获得的收益、贷款服务机构取得的服务收入、受托机构取得的信托报酬、资金保管机构取得的报酬、证券登记托管机构取得的托管费、其他为证券化交易提供服务的机构取得的服务费收入等均应按照企业所得税的政策规定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对理财产品和其他资管产品投资取得的收入原则上征收企业所得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规定: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为收入总额。理财和其他资管产品作为收入总额组成部分应当依法纳税。但对理财产品和其他资管产品并没有专门税收规定。此外,理财产品投资运作取得的国债和地方债利息等免征企业所得税收入后,在向投资者分配时是否能够享受免税也没有规定。在目前银行理财、信托等产品存在刚性兑付情况下,资管公司如果承担了本应由投资人承担亏损的情况下,是否能够作为自身亏损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也没有明确规定。

(2)个人所得税。资管产品个人所得税纳税人主要是资管产品的个人投资者和资管公司的从业人员。对个人投资者获得的基金投资收益基本免税。《关于证券投资基金税收问题的通知》(财税[1998]55号)规定,个人投资者买卖基金份额(封闭式基金)获得的价差收入,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对基金分配中属于国债利息、储蓄存款利息、买卖股票的价差收入部分,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对于基金分配中属于股票股息、红利收入以及企业的债券收入,由上市公司和发行债券的企业在派息分红时,代扣20%的个人所得税,基金向个人投资者分配时,不再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对个人投资者从基金分配中获得的企业债券价差收入,对个人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关于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财税[2002]128号)规定,对个人收购和赎回基金单位取得的价差收入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对个人从基金分配中取得的收入,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对基金取得的股票的股息、红利收入,债券的利息收入,储蓄存款利息收入,由上市公司、发行债券的企业和银行向基金支付收入时,代扣20%的个人所得税。对于个人投资信托和银行理财产品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没有具体规定。理论上个人取得的应税收入均应当主动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但实际难度很大,多数管理人也不会主动扣缴。资产管理公司从业人员应按照工资薪金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由于资管行业智力密集,收入较高且实行法定扣缴,税负较重。

(3)营业税。对个人取得的资管产品买卖价差和股息、红利等投资收益不征收营业税。《关于个人金融商品买卖等营业税若干免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111号)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对个人从事外汇、有价证券、非货物期货和其他金融商品买卖业务取得的收入暂免征收营业税。”管理人等取得的管理费等相关收入需要缴纳营业税。对企业等单位纳税人对资管产品投资的营业税政策差异较大。《关于证券投资基金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4]78号)规定,自2004年1月1日起,对证券投资基金(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运用基金买卖股票、债券的差价收入,继续免征营业税。单位买卖基金份额获得价差应当缴纳营业税。《关于信贷资产证券化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5号)规定,对投资者(不包括个人和个体工商户)买卖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取得的差价收入征收营业税。对受托机构从其受托管理的信贷资产信托项目中取得的贷款利息收入,应全额征收营业税。在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贷款服务机构取得的服务费收入、受托机构取得的信托报酬、资金保管机构取得的报酬、证券登记托管机构取得的托管费、其他为证券化交易提供服务的机构取得的服务费收入等,均应按现行营业税的政策规定缴纳营业税。对单位购买的理财产品在二级市场上转让取得的收入征收营业税。对持有理财产品获得的收益是否缴纳营业税各地实际政策执行差别很大。根据理财产品不同性质,分别有贷款说(征税)、存款说(不征税)、投资说(不征税)等三种。(4)增值税。36号文延续了营业税优惠政策,规定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运用基金买卖股票、债券,个人从事金融商品转让不征收增值税。其他资管行业营业税相关政策在“营改增”后继续执行。

二、“营改增”后的问题与挑战

(一)风险必然加大

增值税发票管理严格,一旦违反可能受到税务行政甚至刑事处罚。而资管行业特点决定了无法照搬工商业增值税发票管控办法。例如,资管计划不是增值税纳税人,但需要单独建账核算并编制会计报表,收到或开具的增值税发票是会计核算的原始凭证。但根据增值税发票管理相关制度,只能由管理人申领发票、开具发票,二者显然矛盾。

(二)税负可能变化

“营改增”后,6%的价外增值税相当于价内营业税的5.66%,需要进项税抵补。但是,资管行业购进的贷款服务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评估、咨询、鉴证等费用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也不多,总体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少。在融资方需要发票情况下,一般由管理人开具并需要缴纳全部增值税。之后,资管投资收益由管理人转付投资人。由于投资人所得属于投资收益,无法开具发票,没有差额征税政策,可能造成管理人承担管理费之外的超额税负。

三、对策和建议

首先,纳税人需要认真研读税收及相关政策法规,把握概念内涵,准确适用税法,争取税收权益。同时注意,地方虽然没有法定税收政策制定权,但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各地税收政策执行尺度对资管行业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合理设计组织架构和业务模式

1.选择适当的总机构税务登记地。《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第57号)规定,总机构分摊全部企业所得税的50%,可以享受15%的优惠税率。在税收等优惠政策吸引下,资产管理公司一般选择在具有优惠政策的深圳或等地作为总机构注册地,同时在北京等其他地区设立分支机构经营。

2.合理设计资管公司组织构架。客观上,我国存在境内税收“洼地”。随着地方党委、政府换届,各地招商引资很可能提供税收等优惠政策。同时,资管公司运作包括筹资、研究、投资、风控、客服等各个环节。增值税的制度设计目标之一就在于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和产业链条各个环节的专业化。为此,可将资管公司业务分拆,将其中一些环节单独成立公司,注册在能够获得补贴等支持政策的地方,减轻税负水平。需要注意:一是需要在当地实质经营,如召开董事会议、设立账簿等。二是与地方政府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力义务。

3. 资管计划不需要办理税务登记。《税务登记管理办法》规定,纳税人的总、分支机构均应在当地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税务机关核定应纳税种和申报期限。总、分支机构均应履行纳税申报及税款缴纳等义务。但契约型私募基金、理财产品、信托计划是否作为独立纳税人并没有规定,也就不需要作为“营改增”后增值税的纳税人。可与之佐证的是《银行业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5号)规定,受托人而并非信托计划本身是营业税的纳税主体。

(二)正确设计合同条款

1.重视发票开具事项。对合同中有关发票开具、税负承担等事项进行详细约定。收入端考虑在可能的情况下转嫁增值税负担。在成本端,结合供应成本,考虑是否选择一般纳税人或小规模纳税人。在融资方要求提供发票时,管理人对超出管理费的部分,可以约定由投资人承担增值税,从其投资收益中扣除。

2.充分利用免税政策。36号文规定,以货币资金投资收取的固定利润或保底利润视为贷款服务征收增值税。为此,在合同条款中尽量避免收益被认定为“贷款”性质的固定利润或保底利润。对于优先级基金,尽量避免在合同中出现“保底”等类似表述。如果设计成“存款”性质的限制大,则尽量设计成为“投资”性质。在产品具有“融资”+“融物”性质时,应尽量减少利息及相关收费,增加实物资产价值,获得增值税抵扣。

3.明确代收费增值税负担。按照税收规定,代收费需要合并收入缴纳增值税。为此,在具有谈判话语权的情况下,可以约定由委托方予以补偿。对于销售机构销售手续费,在事前与当地国税部门沟通后,可以约定由销售方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Z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公司投资;投资方向;投资区域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更新,实现了企业发展的大跨越。企业公司不断做大做强扩展成众多的企业集团公司,为企业公司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盘活资金,防止资金沉淀,在原有业务上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需要不断拓展业务,开发新的区域,同时,加强税收筹划,降低投资风险,以期创造最大的利益,以利于公司可持续性发展。

一、公司投资方向区域选择的意义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公司局限于原有业务量已经无法满足发展的需要。公司从长远利益角度出发,在正视自己资金能力的基础上,必须拓展业务,提高资金质量,才能在大环境下经受住大风大浪。所谓资金质量,就是公司资产的变现能力、增值能力、投资能力,组合能力等的质量评价。可见,资金质量是公司经济能力的核心力量。公司要想长远发展,必须充分认识自身的优势,以提高资金质量为目标,进行新业务的投资。大量实践证明,单一的盈利模式不断受到冲击,投资转型势在必行。此时,公司投资方向和区域就显得得格外重要,必须经过科学合理的调研与评价,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全方位的了解与分析后,才能进行投资方向和区域的确定。

二、公司投资方向选择

公司在投资方向的选择上要理性对待,经过各方面的了解与调查,在掌握精确的信息后,再应用税收筹划等手段,尽量降低投资风险,获得投资成功。因此,公司投资方向选择时要有依有据才行,否则就会导致投资后业务发展与前期计划不匹配,科技投资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以及投资的业务不被国家支持或不被民众支持等问题的产生,给投资带来较高的风险。

1.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力度

无论公司投资哪个业务板块,或是投资下游新业务等,都需要对国家优惠政策进行全面而透彻的解读,才能抓住发展机遇,创造更大的价值,保证资金质量。良好的政策环境对于公司投资文向的确定十分重要,关系到投资的长期性和投资的稳定性,风险性。一旦政策出现变动,公司的投资就会受到较大的冲击,从而降低利益所得,甚至产生投资失败的结局。因此,公司投资时,要依据国家的政策执行力度和时效以及可操作性等进行全面掌握,才能更好的提高投资的成功率。

2.投资方向的市场竞争力

公司投资方向确定之前,同样需要依据新业务的市场竞争力的调查数据作为指导。市场经济下,业务的市场竞争力不但显示出公司的生存能力,还表示新业务的市场拥有率。公司想要投资的业务上、下游技术、工艺、市场流通等等环节都需要在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才能得到市场认可,才能在市场中循环流通,保证公司可持续发展。因此,公司投资时,一要考虑其它公司对此业务的掌握能力,换句话说,就公司在业内是否具备投资争力。如果公司处于中游水平,那么投资时就要考虑上游水平的公司是否会竞争,以免产生不必要的损失,而此时,不必对下游水平的公司有所顾忌。不但要考虑业务自身的市场控制力。二要考虑投资的业务是否在市场中具有竞争力,能否长期占有市场,这是投资的重点,是公司的目的所在。

3.投资的环境

公司投资的依据离不开投资环境的掌握。所谓投资环境,包括与所投资的业务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人文环境、市场环境、设施环境以及经济环境等。投资环境对公司投资方向的影响较大。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和谐的人文环境,稳定的市场环境以及先进的设施环境、优化的经济环境等对投资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设施环境,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在交通、水电、能源供给、信息化程度上(邮政、电报、电话、电传、卫星等方面的通讯服务设施)都能提供优质的服务。而基础设施不足时,新业务的流通就会受到方方面面的阻碍,使得投资成本进一步增大,有损公司投资的利益。

将所有与投资相关的信息数据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加上公司自身的成长环境,管理水平和对市场的掌控能力,再配合财务专业的经济分析手段,风险评估措施和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最终确定公司投资方向,从而科学合理的降低投资风险,获得投资利益最大化。

三、公司投资区域选择

公司投资区域是指投资的地理区域,即投资方向所占据的地理位置。公司投资区域选择的目的主要有学习型投资、市场导向型投资、战略发展型投资、资源寻求型投资等。这些投资目的是在提高公司市场竞争力的前提下,获得后期发展壮大的雄厚实力,从而保证公司可持续发展。在进行投资区域选择时,同样需要多方向的调查与分析研究,在切实可行的情况下确定投资区域。公司投资无论是国内投资还是国际投资,区域的选择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点作为参考。

1.政治稳定性

公司投资时,投资区域的政治稳定性至关重要。动荡的社会对投资的冲击较大,甚至造成投资全军覆灭。因此,在投资时,首先要看重的是区域政治格局的稳定性。相对于国内投资,国外投资时,更要准确把握区域的政治稳定性。因为一旦社会局面动乱,投资就会处于保护不利状态,导致投资风险直线上升。

2.投资区域的劳力成本因素

投资区域的劳力成本是投资的重要考核内容。因为无论是哪种投资方向,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进行作业,如果劳动力成本较高,那么投资回报率就会下降,甚至导致投资风险的加大。一般来说,低的劳动力成本是促使公司在该区域投资的有利因素。有一点我们是不能忽略的,低的劳动力不一定就是廉价的工资,二者不能混为一谈,假设低廉的工资为前提,若劳动生产率也是低下,则劳动力实际成本那将会很高的。

3.投资区域的人才因素

区域的人才结构对公司投资至关重要。公司投资区域选择时,要将区域的文化教育作为重点考查项目。只有将高等教育和人才培育提升到核心发展内容之中的区域,才能为公司组建一流的人才队伍,促进公司不断成熟。

除此之外,在区域选择上同样也要将区域政策和区域经济列为参考内容,从而为最终投资区域的确定提供全面的信息数据。

四、总结语

公司投资方向和区域选择是公司投资成功与否的关键内容,是保证公司低风险、高回报的有效措施。为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在进行投资时,必须对投资信息进行全方位考核,才能保证投资利益最大化,保证资金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嫦,李立新.新疆冠农股份长期股权投资项目分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3).

[2]陈洁华.中国传媒投资方向及收益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15).

[3]贾俊卿,白智勇,孙建业.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方向的选择[J].软科学,2003(04).

[4]贾国锋,王仁财.世界铁矿资源分布及我国投资方向分析[J].中国矿业,2011(01).

[5]张如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域选择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03).

篇8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0月23日

一、北京市互联网金融业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是借助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功能的新兴金融模式。广义的互联网金融既包括非金融机构的互联网企业从事的金融业务,也包括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开展的业务;狭义的属本文研究范畴的互联网金融仅指互联网企业开展的、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金融业务。近两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以第三方支付、P2P小额信贷、众筹融资等为代表的新型互联网金融业态快速成形。作为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的优势主要是包容性强、成本集约、实现起来更便捷、更高效。它在小微企业融资、促进普惠金融发展和公平竞争等方面有益补充了现有金融体系的不足,提高了资金融通效率,推动了经济转型。

北京市互联网金融业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第三方支付、P2P、众筹融资等多个领域均取得了长足发展。一是机构聚集数量多。2014年末,全市互联网金融企业约230家。其中,有牌照经营权的第三方支付企业57家(占全国的21.2%),P2P借贷平台170余家,众筹网、追梦网、点名时间等一批知名的众筹平台总部也设在了北京。从地域上来看,仅海淀区就聚集了包括融360、京东金融、天使汇、百度小贷、拉卡拉、有利网等的互联网金融机构175家,涵盖第三方支付、P2P、众筹、网络金融超市、网络金融大数据挖掘、商业保理、征信等业态,初步形成了互联网金融产业链;二是业务规模扩张快。如成立仅一年多的P2P企业有利网,已经促成52亿元投资,支持了超过10万家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360平台自2012年3月正式上线以来,已集成了1.5万款产品,贷款业务覆盖86个城市,信用卡业务覆盖120个城市,通过融360提交的贷款申请金额累计超过6,000亿元,获批近500亿元;三是不同产品和服务的使用率差异较大。第三方支付主要用于网购付款、手机充值和转账汇款等,使用率最高,为99.4%。互联网金融理财使用率为44.6%,购买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已开始成为习惯。互联网投融资使用率不高,为8.1%,但呈快速发展趋势。互联网金融搜索向用户提供信息查询、业务咨询、产品推荐等服务,目前使用率只有11%,不利于发挥优势,预计未来使用率会快速上升。

二、存在的不足与面临的挑战

与全国其他发达地区相比,在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方面,市级统筹和政策引导的力度不够。目前,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武汉等多地已经促进本地区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办法),全力争夺互联网金融优质资源,抢占发展先机。而北京市只有海淀区、石景山区级层面的意见(办法),整体促进力度不足。具体体现在行业准入、融资支持、公共服务、风险防控等方面。

另外,作为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还没有经历整个经济周期的考验,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很大的风险。这些风险是基于互联网金融业务所产生的不确定性、不可控性以及发生损失的可能性的风险。除了经营过程中的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利率风险外,还包括信息技术缺陷导致的网络技术风险、企业运营过程产生的业务风险以及监管政策滞后所带来的风险等。总体来看,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更加复杂,引发后的扩散速度更快,影响范围更广,社会危害更大。比如,目前可查的P2P机构有1,500家,实际上跑路的有200多家,每个月都有新跑路的,行业潜在的隐忧不可小觑。如何做好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是下一步面临的主要挑战。

三、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市级统筹,发挥区位优势。北京是全国的科技创新中心,也是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发展互联网金融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一优势有待进一步发挥。对此,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建议市级层面出台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意见,统筹全市互联网金融规划发展。特别是要依据发展现状和资源聚集基础,引导提出北京市适合发展互联网金融的重点区域,以避免各区(县)恶性竞争、浪费资源。同时,建立市级互联网金融发展联席会,联席会由市发展改革委、市金融局、市科委、市经济信息化委、中关村管委会、重点区(县)政府和监管部门共同参加,确保政府的引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二)鼓励行业准入,加大融资支持。(1)鼓励企业、机构在技术手段、商业模式、互联网金融生态建设等方面大胆创新。支持具有融资信贷功能的第三方支付机构、网络信贷、金融电商、众筹融资、互联网金融保理业务、互联网金融门户等互联网金融机构,以及具有互联网金融交易的要素机构在北京发展。鼓励银行、保险、证券等传统金融机构向互联网金融模式转变,设立电商机构和互联网金融研发中心。支持主要面向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孵化器、加速器、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等创新创业服务载体的发展,促进小微互联网金融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到强,并逐步推出互联网金融集聚区、产业园、示范区的建设,形成产业聚集态势,释放区域规模效应;(2)拓宽互联网金融企业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设立互联网金融机构。发起设立互联网金融企业投资引导基金,建立市区两级互补性风险补偿资金,促进初创期和成长期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快速成长。支持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

(三)完善公共服务,打造良好环境。(1)搭建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建立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企业、第三方支付机构等对接机制。推动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通过技术接口接入权威征信系统,探索建立面向资产证券化、股权投资基金份额转让等金融交易的征信评估系统。建立政府部门信用信息交换机制,完善对企业基础信用、企业政务信用、企业经营信用等信息的归集、征集和共享机制;(2)加强互联网金融创新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研究机构、要素市场等其他互联网金融机构的优势,加强对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规律的研究,加强理论研究对务实操作的指引效应。开展互联网金融领域地方立法研究,营造良好法治环境;(3)针对互联网金融行业人才密集的特性,注重产业人才培养,引导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人才培育机制。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外部人才引进等方面,从落户、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等方面提供政策倾斜。

(四)加强风险防控,保障健康发展。积极借鉴银行风控、合规和清收机制,深入研究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风险防范问题。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在行业适度监管方面进行试点,在市场准入、牌照监管等方面先行先试。严厉打击互联网金融领域非法集资、洗钱、违规交易等行为。引导互联网金融企业增强合法经营意识,不断提升互联网金融企业风险防控能力。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各细分行业自律公约,推动行业自我清洁、自我监管、规范发展。加强安全教育,提高消费者的产品认知能力及风险识别能力。畅通互联网金融消费投诉渠道,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市统计局.北京市互联网金融发展研究报告(内部资料)[R].统计报告,2015.3.

[2]罗明雄,唐颖,刘勇.互联网金融[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