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节能减排范文

时间:2023-05-04 13:09: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小企业节能减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小企业节能减排

篇1

一、充分认识中小企业能减排的重要性

节能减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小企业在全省经济中占有较大的份额,相当一部分企业能耗高、污染重、经营粗放,总体上存在着工艺和装备落后、增长方式粗放、结构不合理、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重等问题,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做不好将直接影响全省节能减排任务的完成。各地要充分认识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做好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责任感,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的关系,扎扎实实地推进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努力实现我省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加强对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与协调

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的要求是:力争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以及安全生产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为达到这一目标,各地中小企业管理部门要认清形势、切实履行职责,把节能减排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摸清本地区企业节能减排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各级政府节能减排实施方案;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解决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本地区实际,抓紧制定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方案,确定工作目标、重点和相关措施,进行工作分工和任务分解,部署本地区推进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的工作,加强对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

三、推进节能减排各项措施的落实

(一)广泛宣传发动,开展培训辅导,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提高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的意识和能力。

各地中小企业管理部门要创新思路、创新方式,宣传节能减排的重大意义、方针政策、基本知识和先进经验;要将节能减排纳入年度培训重点,开展针对中小企业的节能减排相关培训,强化企业主体责任;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资源警示教育,增强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生产、流通、消费、回收等环节落实循环经济和节约经济的理念;大力培育循环经济型企业,选择确定若干节能减排示范单位,树立样板典型,宣传推广先进经验和做法,引领广大中小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实现节能减排。

(二)鼓励和帮助企业实施节能减排。

推进企业节能减排是各级政府支持的重点。各地中小企业管理部门要帮助中小企业用足、用好各级财政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和《*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对中小企业节能减排项目予以扶持,鼓励中小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支持中小企业节能减排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开展针对中小企业的节能减排技术研发、推广应用和国际合作,支持产业集聚区节能减排项目建设和生态园区建设。

1、鼓励中小企业实施清洁生产。认真执行国家和省制定的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鼓励企业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零排放”技术、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等循环经济的减量化技术、再利用技术和再循环技术,改善管理,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各地要建成一批循环经济典型企业和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并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2、支持中小企业节能减排服务体系建设。鼓励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中小企业开展节能减排提供咨询、设计、培训、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支持发展产业化、社会化、专业化的节能减排技术服务机构;鼓励和支持节能服务公司投资帮助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

3、支持开展针对中小企业的节能减排共性技术研发、推广应用和国际合作。针对中小企业特点,加快开发节能减排关键和共性技术,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积极引进国外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拓宽节能减排国际合作的领域和范围;支持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推广使用,促进中小企业实施节能减排。

4、支持产业集聚区节能减排项目建设。产业集聚区建设节能减排项目容易形成规模效益,有利于生态园区建设,在已形成的产业集聚区要针对产业特点抓紧建设节能减排公共配套设施。要本着节能减排公共配套设施先行建设的原则进行产业集群规划。

(三)加强管理、严格规范,狠抓节能减排责任落实。

要把节能减排目标任务落实到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工程项目和具体责任人员。要突出抓好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强化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管理,重点抓好综合能耗高、排污量大的中小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各地要梳理出区域内重点用能、排放单位名单,完善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台账,并实施分类管理,按照企业是节能减排的主体的原则,与企业主要负责人签订节能减排目标责任状。

(四)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1、淘汰落后产能,控制“两高”行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严格按《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淘汰中小企业中的落后技术、工艺和装备,防止以招商引资、产业转移等形式新增落后生产能力,对不按期淘汰的企业要会同有关部门依法责令其停产或予以关闭。

2、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提高二、三产业在中小企业经济总量中的比重。

3、充分利用中小企业自身特点和优势,向国家鼓励发展的行业转向,向低能耗、低排放行业转向;向清洁生产转向,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发展产业集群,促进中小企业集约发展。

产业集聚有助于推进中小企业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区域内资源的利用效率。各地要积极引导工业项目向开发区和标准厂房集中,引导和推动中小企业使用标准厂房;鼓励建设多层厂房,提高工业用地投资强度和产出率。

产业集群通过产业关联形成产业生态网络和资源共享,是产业集聚发展的更高层次,是产业集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各地要加强产业集群规划,实施产业整合,培育产业集群,实现中小企业集聚发展,集约发展。

篇2

一、充分认识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省中小企业暨民营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增收的重要来源和城乡就业的主要渠道。但也应该看到,我省中小企业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体现在总体素质不高、增长方式粗放、结构不合理等方面,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工艺和装备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重。如,节能减排任务十分艰巨的建材行业,落后工艺的80%集中在中小企业;化工、纺织、造纸以及服务业等行业中小企业也存在用水浪费及超标排放等现象。

做好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是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方针和紧迫任务。做好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有利于改进工艺装备、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加快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有利于引导中小企业尽早走上科学发展之路;有利于增强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全省中小企业系统干部职工和广大中小企业要从战略高度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积极转变企业发展方式,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走投入小、产出多、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以提高能源利用率为核心,以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根本,坚持节能减排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快技术进步相结合,围绕重点领域、重点企业,综合运用经济、技术、法律和行政手段,推动节能减排工作深入开展,努力实现全省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完成“十一五”全省节能减排目标奠定基础。

(二)工作目标。

中小企业能源消耗、用水量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要达到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的要求。使中小企业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达到预期目标。

(三)主要工作任务。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要结合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增强全系统干部职工和广大中小企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努力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部门联合行动、全社会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营造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良好舆论氛围。各市(州)、县(市、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组织宣传发动。要充分利用信息网和主流媒体,宣传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基本知识和先进经验,广泛开展节能环保科普宣传活动,开展针对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相关培训,切实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观念渗透到广大中小企业及职工心中。

2、淘汰落后产能,控制“两高”行业的发展。严格按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相关法律法规淘汰中小企业中的落后技术、工艺和装备,重点是能耗高、污染大的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电力等行业。密切关注落后产能转移趋向,防止以招商引资、产业转移等形式新增落后生产能力。各市(州)、县(市、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搞好规划,按照相关要求,有步骤、分批次实施淘汰“两高”、“五小”企业及落后产能企业。

3、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促进循环经济发展。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加快开发节能减排共性、关键和前沿技术,培育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采取多种方式加快高效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设备的推广应用。落实全省循环经济“十一五”规划,深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工作。鼓励重点行业中小企业使用“零排放”技术、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等循环经济发展的减量化技术、再利用技术和再循环技术,推动企业实现内资源闭环流动。

4、搭建要素服务平台,健全节能减排服务体系。各市(州)、县(市、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强化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咨询诊断功能,积极鼓励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中小企业开展服务;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为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开展政策性担保业务,为创新成长型企业、清洁生产企业、节能降耗改造项目、整体实施节电企业搞好融资扶持;着力破解人力资源约束矛盾,加强企业节能减排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育,提升企业整体素质。要及时总结和推广企业节能减排的好做法、好经验,推进工作开展。

5、强化工业中小企业管理,促进节能减排增效。工业中小企业是我省能源消耗的重点领域,加强工业中小企业节能管理势在必行。中小企业必须严格遵守节能和环保法律法规及标准,强化管理措施。各市(州)、县(市、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引导企业加强管理,夯实节能减排基础;引导企业完善产品质量监测管理制度,加入国际质量认证体系;引导和督促企业依法获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必须的产品质量资格和许可。加强计量管理,完善计量器具和检测手段,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节能减排的激励机制,动员全体员工参与节能减排活动。

三、加强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

(一)要高度重视。节能减排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节能减排工作纳入重要日程,抓紧抓好。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建立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领导挂帅,指定处(科),落实专人负责。要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保证节能减排工作的有效开展。认真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吉林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地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新晨

(二)要强化保证措施。各市(州)、县(市、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协助相关部门,按照“淘汰一批、升级一批、发展一批”的目标,研究制订利于节能减排工作的财税、信贷、担保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并探索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

篇3

5月24日,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在全国财政节能减排工作会议上表示,2012年中央财政安排979亿元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比上年增加251亿元。

一直以来我国对系统性节能减排关注不足。2011年我国单位GDP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均未完成年初预定目标,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然而随着提振经济的需要,节能环保产业有望迎来政策密集出台期。与此同时,作为我国经济和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园区在推进系统性节能减排方面愈发体现出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以重点园区为抓手推进系统性节能减排,是当前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提高系统性

当前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系统性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侧重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对中小企业关注不足。企业是节能减排的主体,我国一直高度重视企业层面的节能减排,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工作、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等等。

综观中央和各地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可以发现其中所涉及的企业绝大多数是大型重点企业,中小企业涉及较少。当前很多大型企业在节能技术、能耗水平等方面已经居于国家甚至世界先进水平。而占我国企业总数99%以上的中小企业,大多能源使用效率低,污染物排放量大,且分布广,存在很大的潜在节能减排空间。

其次,侧重产业链重点环节的节能减排,上下游衔接不够。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侧重重点企业内部节能减排;二是侧重重点产品节能和单项技术推广应用。

每种产品从原材料获取、加工、生产,到消费使用,再到废弃和最终处置,整个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都需要消耗资源能源和排放废弃物。但是,我国对重点产品节能、工业重点用能设备及某些能耗重要环节的单项技术关注较多,从系统的角度推进某个产业链整体的节能减排政策措施比较缺乏。

再次,侧重重点行业节能减排,行业与行业之间联系不够紧密。重点用能行业一直是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主要抓手。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过快增长,淘汰落后产能,深入推进重点用能行业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和工业重点用能设备的能效标准修订工作等措施的实施,为实现我国节能减排目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产业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产业与产业之间存在密切的技术经济联系,通过产业之间的共生或者协同作用,可以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的效率,空间很大,潜力尚待挖掘。

寻找突破口

产业园区已经成为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由于其具有的空间集聚、专业化、网络创新、规模经济等特征与优势,使得以产业园区为载体推进系统性节能减排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以产业链作为分类依据,将产业园区分为产业链不同环节企业集聚形成的园区、同一环节企业的集聚形成的园区和不同产业之间集聚形成的园区三大类。不同类别的园区具有不同的特点,为系统性节能减排创造了便利条件。

第一,便于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节能减排。这类园区的显著特点是一家核心企业完全控制了园区产品价值链的某个或某几个结点,上下游结点则由众多中小企业完成。

核心企业规模较大、技术先进、资金实力雄厚,以核心企业为主导建设绿色供应链,可以实现节能减排效应在上下游环节的扩散,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节能减排。

第二,便于设施和平台共享,实现污染物集中治理。这类园区内集聚了大量的中小型企业,且大多集中在产业链的某一环节。单个中小企业一般存在资金短缺,技术水平落后,产品能耗较高,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指标落后,污染物排放达标率低的问题。

在园区内,大量的中小企业集聚在一起,消耗的资源能源、排放的废弃物都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使得集中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废弃物回收管理中心等基础设施也具有了经济可行性;同时可以通过科技研发中心、投融资服务平台、物流平台、废弃物交换信息平台、再生资源集散分拣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共享大大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废弃物排放水平。

第三,便于产业间融合发展,实现协同节能减排。这类园区一般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导产业,同时存在几条主导产业链。产业链与产业链之间通过协同作用,实现废弃物综合利用或者能量梯级利用,提高资源能源使用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

这符合了循环经济的理念,把一个产业产生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另一个产业的投入或原材料,构建一个循环经济产业链网,把生态设计、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融为一体,同时广泛采用节能、降耗、防污和循环再利用的新技术和新工艺。例如,曹妃甸工业园区全力打造了钢铁、电力、石化三大循环经济链条,三者之间有机衔接,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减排之策

当前,以重点园区为突破口推进系统性节能减排已经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开始着手实施。针对重点园区在推动节能减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若干建议。

首先,要做好新建园区节能减排统一规划。新建园区要实现系统性节能减排,没有科学的规划、合理的组织很难成功。必须坚持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能源集成。不仅要求各企业能源使用效率最大化,而且园区要实现总能源的优化利用。途径主要有两条:能源梯级利用与热电联产。二是物质集成。根据企业的上下游关系,科学管理和调整园区内物质流动的方向、数量和质量,通过集成技术,完成园区生态网络的构建。三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共享。主要包括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固废回收和再生中心、绿地等基础设施,信息共享平台和关键技术创新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

其次,要抓好传统园区节能减排改造。具体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优化空间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强化污染集中治理设施建设;集成优化基础设施,降低建设和运行成本。

再次,建立科学的“两型”园区评价指标体系。

无论是新建园区还是传统园区改造,衡量其节能减排效果都离不开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推进园区层面的系统性节能减排迫切需要科学的评价体系做指导,否则其实施效果难以衡量,不利于整个园区节能减排的改进与完善。

当前从不同侧重点对园区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已经存在,但是在评价节能减排效果方面不具备系统性。在遵循现有政策的基础上,结合系统性节能减排的特征,构建科学的“两型”园区评价指标体系是当务之急。

最后,组织实施典型园区试点示范工程。为了探索系统性节能减排的路径和模式,建议组织和开展系统性节能减排试点示范工程。

篇4

关键词:能效贷款;节能减排;融资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一、能效融资发展背景

在近20年中,我国经济持续保持着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粗放型的高速增长带来的负效应是高污染。为了实现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能源的生产和使用效率,扩大对能耗项目和设备的投资已经成为发展的重中之重。但目前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由于资金瓶颈问题使得节能减排项目难以实施。目前,制约我国节能产业融资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中小企业抵押品不足。国内商业银行因为缺乏相应的能耗风险评估能力,出于风险考虑,往往要求企业提供必要的贷款抵押。而目前有能效投资贷款需求的企业通常是中小企业,其很难提供相应的抵押物,所以取得贷款较难。

(二)国内商业银行由于业务模式和规模方面的约束,往往无暇顾及金额小、单笔贷款操作成本高的中小企业融资项目。中小企业往往不是他们的重点服务对象,甚至成为惜贷和慎贷的对象。

(三)贷款期限过短。中小企业融资较高程度的集中于银行贷款或偏好银行贷款。而当前银行贷款则绝大多数是期限为一年的流动资金贷款,到期可以转贷,因此在账面上不会显示为坏账。而能效项目的回收期大致在3~5年,这类中长期贷款,商业银行因担心出现坏账而很少发放。

(四)缺乏技术支持。从操作上看,做能效贷款的银行一线人员必须将投资回报要求、通货膨胀率、市场规模、该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产品销售价格变化等变量纳入分析框架。面对五花八门、涉及各行各业的节能技术,银行需要一支集研究、技术、管理和服务于一体的专业人才团队。而现在习惯了发放担保贷款和依靠抵押品贷款的信贷人员却对能效项目复杂的信贷分析难以适应。

二、能效融资运营模式

IFC中国能效融资项目是国际金融公司根据中国财政部的要求,针对国内工商企业及事业单位提高能源效率,利用清洁能源及开发可再生能源的中小项目而设计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这一模式的核心在于IFC为商业银行提供了一个风险分担机制,并且在风险评估方面给予技术协助。该创新融资模式旨在探索一种最终脱离担保持续运行的融资机制。

能效融资合作协议将兴业银行与IFC的市场化融资优势、公用事业服务优势和风险管理优势等融为一体,针对中国在节能技术运用和循环经济发展方面的融资需求,创造性地引入贷款本金损失分担机制。根据本协议,一旦贷款发生不良,IFC将根据约定比例分担贷款本金损失,从而支持最高可达4.6亿元人民币的贷款组合。兴业银行以IFC认定的节能、环保型企业和项目为基础,按照自身的信贷审批流程,向符合条件的节能、环保型企业和项目发放贷款,IFC对贷款项目提供相关的技术援助和业绩激励,这是IFC首次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在中国推行能效融资项目,也是兴业开发和推广绿色信贷产品的一次崭新尝试,为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合作提供了一个样板。(图1)

三、能效融资在我国的发展情况

在国际金融公司的支持下,目前我国提供能效融资的银行有两家,一是兴业银行;二是北京银行。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已经为我国节能减排行业做出了一定贡献。

(一)能效融资总量。截至2007年10月,IFC先后获得全球环境基金和芬兰政府的赠款以及世界银行的拨付款1亿美元。在此支持下,IFC将根据约定比例分担贷款本金损失,从而支持兴业银行最高可达4.6亿元人民币的贷款组合,向北京银行提供总额为1.3亿元人民币的风险分担担保,以帮助北京银行达成一笔总额为3亿元人民币的用于能效项目的贷款组合。目前,兴业银行共发放能效贷款50笔,总金额6.89亿元,其中通过授信审批的项目18个,总金额达2.77亿元。所支持的项目可实现每年节约标准煤54.07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184.25万吨;根据能效项目持续时间五年估算,共可节约标准煤270.3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921.25万吨。“十一五”期间,兴业银行将安排100亿元的能效贷款。如果这个目标实现,将节约标准煤1,0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超过2,200万吨。

(二)主要投资对象。能效融资项目支持在中国境内旨在提高建筑业、工业和其他能源最终应用者能源使用效率的项目或商品和服务。包括:①能够有效地节约能源、提高能源效率的项目(或设备);②能改进流程、提高生产效率以降低单位能耗的项目(或设备);③废旧能源回收和利用的项目;④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在项目时间和规模上主要是单个项目3~5年的中长期项目贷款。小型项目:20~200万元人民币;中型项目:200~400万元人民币;大型项目:400~4,000万元人民币。贷款期限应与项目的投资回收期相符,但最长不得超过五年。

四、对我国能效融资发展的建议

(一)商业银行应设立专门的节能窗口。能效项目改造多存在于“两高一资”行业,因为越是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的行业就越需要提高能源效率。但是,目前银监会在统计贷款投向时并没有专门的能效行业,导致兴业银行发放的能效融资越多,体现在银监会统计中该行对“两高一资”行业发放的贷款就越多,建议银监会的统计口径单列能效行业。此外,能效融资项目期限长、管理成本高。在近几年央行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规模严格限制的情况下,建议央行在制定窗口指导规模时为能效融资开绿灯,对商业银行发放的能效融资不计规模,鼓励商业银行发放能效融资,帮助国家实现节能目标。

(二)提高银行小额贷款效率。能效项目融资存在金额小、期限长、管理成本高的特点。为了鼓励商业银行办理能效融资,建议银监会在经济资本系数方面对能效融资单独考虑,适当降低。为了鼓励商业银行办理能效融资的积极性,建议降低商业银行办理能效融资的税率,提高贷款效率。

(三)转变信贷责任机制。能效行业在境内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商业银行涉足较少,缺乏历史积累数据,还存在期限长、技术认定复杂等因素,导致基层信贷人员在目前“责任终身制”的情况下,对发放能效融资心存顾虑。建议对能效项目融资也能比照中小企业,对经办的信贷员试行尽职免责的责任追究方式。

(四)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目前,政府在对能耗项目的支持方面尚无相应的制度安排。虽然目前政府有一部分专项拨款用于能效项目,但在具体发放程序方面并不规范。所以,政府部门应该加快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的节能服务支持体系。

篇5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2002年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之后.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国际共识。为打破国际气候谈判中的僵局,着眼于国际气候制度建设,英国于2003年提出了低碳经济概念。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可持续性很强的经济。

二、中小企业创业营销的重要性

按照生命周期理论,企业分为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一般营销研究的是企业发展各个阶段的普适性规律,适用于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的营销。创业营销探讨的是处于创业阶段或者再创业阶段企业的营销问题,它是带有特殊性的营销理论,解决的是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创业阶段的营销问题。

产品生命周期分为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一般营销研究的是产品各个阶段都适用的普遍营销规律。创业营销只研究产品引入期的营销规律,只解决产品引入期的营销问题,也就是只解决新产品的营销问题。引入期的产品,对整个市场而言,可能不是新产品,而是成熟期产品,但对创业中的中小企业而言,它是地地道道的新产品。所以,创业营销本质上是新产品的入市营销。成功企业的营销是在资源充足背景下的营销,一般企业的营销是在资源比较充足状态下的营销,而中小企业在创业时期则是在资源不足状态下的营销,因此中小企业的创业营销通常比成功企业和一般的企业营销难度大。

三、中小企业低碳经济下的创业营销策略

1.培养具有低碳意识的专业营销人才

中小企业首先必须在经营理念方面树立高度的低碳经济意识,将中小企业发展与节能减排相结合,弘扬节能减排的理念,倡导低碳消费,形成企业低碳文化。注重低碳专业营销人才的培养,积极应对人才市场化的挑战,努力改善和创新员工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人才。

2.积极开发低碳经济型的新产品

中小企业必须加快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进行技术创新。低碳技术是实现中小企业低碳发展的核心,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中小企业应把低碳低成本低污染高效率的生产作为企业长远的目标,加强对"低碳消费"市场的调查和研究,根据低碳消费市场信息来积极为消费者研发设计出能够有效降低环境污染的、防止资源浪费、有效提高效率的低碳产品或环保技术。到目前为止,低碳产品的数量和种类都不多,为中小企业创业成功提供了机遇。

3.重视新产品的低碳包装

在产品包装方面,要使包装具有低碳环保功能。从包装设计、原料选择、生产工艺的创新入手,在产品包装上使用低碳包装,尽量使用环保可循环利用材料,提高材质的利用率,从而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使企业成为真正的低碳企业。低碳包装的营销宣传有利于创业营销的成功。

4.加强对消费者的低碳理念宣传

篇6

一、坚持能耗和排放强度约束,更加注重能源消费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在继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出能源消耗的同时,探索实施能源总量控制制度,对于用能量大、增长快、单位能耗产出效益低的高耗能行业和重点项目,以及能耗总量大、增长快的区县、园区等,要加大能耗总量控制力度。

二、坚持以结构调整为根本,更加注重技术进步和强化管理挖掘节能减排潜力

继续把结构节能减排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的治本之策,通过控制高耗能产业进入和淘汰落后产能,减少经济增长对能源需求的压力;充分发挥总量控制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中的作用,削减污染物存量。同时,要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的力度,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强化用能排污单位管理,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三、坚持以政府推动为引领,更加注重运用市场机制和法律手段推动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

加强和改善各级政府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政策扶持和目标分解考核等;发展节能服务产业,建立节能减排交易市场,为企业节能减排开辟新的路径;注重运用价格手段,引导企业自觉节能减排;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约束企业主动节能减排。

四、坚持以工业领域为重点,更加注重多领域、全社会节能减排

在继续做好工业领域节能减排工作的同时,强化、深化建筑、交通等领域节能减排工作。要在居民生活、中小企业等相对薄弱领域也有所突破,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节能减排。

重点推进以下七项制度措施:

第一,探索实施能耗总量增量控制和节能量交易试点,完善节能减排监测、计量、统计和考核体系。根据各主要用能行业、各区县的发展规划和节能减排潜力,确定其到2015年的能耗,把总量控制和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率等指标均作为考核约束性指标。探索开展节能量、碳减排和排污权交易。

第二,围绕提升能效,强化节能标准建设和能效对标达标工作。工业领域,选择能源消耗多、节能潜力大的主要产品制定出台地方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建筑领域,研究制订比现行节能标准更具操作性、更易执行监督的节能设计地方性标准,制定出台政府机关、学校、医院、星级饭店、商业设施等合理用能指南。交通领域,研究制订水运、航空、轨道交通、公交、出租等行业合理用能指南或能耗限额标准。同时,发挥标准的引领和倒逼作用,推进对标达标工作。鼓励用能单位向先进性标准迈进,对能耗超限额标准的单位给予差别电价等处罚和媒体公布等。

第三,强化能源审计,挖掘节能潜力,形成节能能力。深入推进工业企业、交通企业和政府机关、医院、商场、旅游饭店、学校等领域的大型公共建筑的能源审计。根据能源审计中发现的节能潜力,推出一批技改项目,通过合同能源管理等途径,实施节能改造。

第四,实施高耗能行业准入限制和前置性“批项目、核能耗”、“批项目、核总量”制度。尽快修订出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配套办法等,继续实施“行业限批”和“区域限批”规定。严把“能评”和“环评”关,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环保评估文件及其审查意见,作为项目审批、核准或开工建设的前置性条件。

第五,发挥价格机制和财政政策对节能减排的约束和激励作用。进一步加大差别电价实施力度,对能耗超过产品单位能耗(电耗)限额标准或超过用能定额单位,实行惩罚性价格政策。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污收费标准,促进企业加快污染治理。完善财政支持政策,促进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常态增长。

篇7

2008年6月28日,兴业银行第六届董事会召开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申请加入赤道原则的议案,授权高级管理层办理与加入赤道原则有关的各项手续和工作,并要求高级管理层定期向董事会报告加入赤道原则工作的进展情况。由此,兴业银行成为国内首家公开表态申请加入赤道原则的商业银行。

“赤道原则”在近两年才在国内逐渐为人所知。赤道原则是由国际金融公司(IFC)与荷兰银行联合发起,全球主要金融机构共同参与,参照国际金融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政策与指南建立的自愿性金融行业基准,形成于2002年10月,旨在判断、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是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之一,也是国际金融机构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行动之一。

事实上,申请加入赤道原则仅仅是兴业银行可持续金融事业的一个重要步骤,在此之前,兴业银行已经从很多方面开始探索和践行其“可持续金融”的发展战略,包括在国内首创能效融资项目、加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行动、举办“节能中国・绿色信贷高层论坛”、召开全行“可持续金融专题研讨会”等等。兴业在可持续金融事业上的积极作为,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和认可。

启航能效融资,助力节能减排

2006年5月17日,兴业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在上海签署合作协议,联合在国内首创推出能效融资项目,为中国企业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项目提供信贷支持。

根据协议,国际金融公司向兴业银行提供2亿元人民币的本金损失分担,以支持最高可达4.6亿元人民币的贷款组合。兴业银行以国际金融公司认可的节能、环保型企业和项目为基础,按照自身的信贷审批流程,向符合条件的节能、环保型企业和项目发放贷款,国际金融公司为贷款项目提供相关的技术援助。项目创新开发了损失分担机制,将项目的销售现金流收入作为还款来源,弱化抵押担保等第二还款来源,有效降低了中小企业融资门槛,使众多经营效益好、发展潜力大、生产经营优势明显,但是缺乏抵押担保资源的中小企业客户获得节能技改资金支持,实现了商业利益与环保公益的良好结合。通过这种独特的、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兴业银行成功切入中国新兴的节能融资市场,为发掘新的市场机会,开发培育新的核心客户开辟了广阔空间;IFC提供的援助资金和技术的效用也得到成倍放大,更加有效地推动中国节能和环保事业的发展。

始于2006年的能效融资项目一期合作已取得显著成效。在该项目下,兴业银行为中国51个节能减排项目提供了逾12亿元人民币的贷款,其中绝大多数贷款企业为中小企业,项目涉及工业锅炉改造、余热回收、汽电共生和汽电冷三生项目、节电以及工业能源利用的优化项目等。这些项目的实施预计每年可减少约413万吨的二氧化碳和其它温室气体的排放,相当于超过24万辆出租车行驶一年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北京目前的出租车保有量7万辆计算,相当于北京地区所有出租车三年半的排放量。

曾有业界媒体评价,能效融资或将成为引领中国银行业驻足“绿色信贷”的引擎。兴业银行能效融资项目日后获得的良好效应和诸多光环从另一方面佐证了这一看法。

能效融资项目仅仅启动一年后,2007年6月,兴业银行便凭借其良好的示范效应获得了英国《金融时报》“新兴市场可持续银行奖”和“可持续交易奖”两项提名,并荣膺“2007年度全球可持续交易奖”亚军得主,成为国内唯一获此殊荣的金融机构。评委之一的国际金融公司执行副总裁拉尔斯・特内尔先生曾如是评价兴业银行的此番亮相:“兴业银行与欧美主流商业银行并肩出现在颁奖典礼上,并成为首家获此殊荣的中国金融机构,令与会者非常吃惊,在与会者中引起很大反响。”

能效融资项目还吸引了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先生的目光。2007年12月,佐利克行长应邀访华,首站工作即安排会晤兴业银行董事长高建平先生。此番聚首,显示双方对社会责任、能效融资与节能减排的高度重视。

当全球气候变暖成为严重威胁的时候,兴业银行能效融资这一产品使得实现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目标得以落地实施。兴业银行通过提供配套金融产品支持环境保护,将实现节能减排、增加社会福利作为其自身的社会责任融入到银行的日常经营中,并在此过程中寻找商业机会和利润来源,这无疑是正确且卓有成效的。

再续能效融资,矢志绿色金融创新

2008年2月25日,兴业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在北京签署节能减排项目融资二期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支持中国节能减排目标上展开更深层次的合作。根据此次协议,IFC将为兴业银行提供1亿美元的贷款本金风险分担,用于支持兴业银行发放15亿元人民币的节能减排项目贷款,预计此举每年可减排超过500万吨的二氧化碳,相当于关闭10座100兆瓦的火力发电站。

在新闻会上,兴业银行行长李仁杰说:“我们将在有限的信贷资源情况下,首先保证绿色信贷需求。” 如今,这句话在兴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中正在发挥指导作用,兴业银行正把信贷的天平向具有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社会效益的项目倾斜。

我国在“十一五”期间将重点实施钢铁、有色、石油化工、化工、建材等耗能行业的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以及工业锅炉改造的项目,热点联产等十个方面的重点工程,还将加快水污染工程的治理,新建污水日处理能力1500万吨,再生水利用能力680万吨,并加快城市污水处理的配套管网建设和运营。另外,我国还将加快电厂改造,新建脱硫设施的机组1.88亿千瓦等。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测算,以清洁发展机制为基础的能效融资市场规模大概可达到3000亿元人民币。

面对如此广阔的市场和巨大的减排潜力,未来三年,兴业银行还将计划投入100亿元人民币贷款支持中国节能减排事业,预计将可节约标准煤约60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近2亿吨。

在兴业银行引领下,能效融资项目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并在全国打开了广阔的节能融资市场。这也引起了国内其他商业银行的注意,并展开对能效融资市场的争夺。继兴业银行与IFC签署能效融资项目合作协议之后,北京银行、浦发银行积极与IFC谈判,并签署了能效贷款合作协议,工行、建行、国家开发银行、招行也对这一领域密切关注。

如此,兴业银行不能不产生强烈的紧迫感。谈及绿色金融产品创新,该行公司业务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其他银行开始跟进能效融资项目的时候,兴业银行已经开始探索崭新的碳金融领域,待碳金融领域涌入更多银行时,兴业银行可能在实践赤道原则上取得了新进展。

寓义于利,新形势下的董事会远见

兴业银行实施“可持续金融”的发展战略,已衍生出能效融资、绿色信贷、碳金融、赤道原则这些逐步推进落实的内容,这些内容既拓展了兴业银行的业务结构,也深化了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内涵。将履行社会责任嵌入银行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去,是兴业银行自上到下的普遍认识。

在兴业银行董事会看来,银行的社会责任不仅是企业的盈利与纳税,也不限于是慈善募捐。它的核心是通过提供专业服务来实现环境保护、减少排放和增加社会福利。它要求银行遵循市场准则,把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金融作为现代银行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导向,通过提供卓越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来发挥影响力,支持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通过这样一种以社会责任为指引的经营管理活动,银行得以开辟出属于自己的“蓝海”,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并最终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发展。

基于对银行社会责任的深刻认识以及对市场的敏锐判断,兴业银行第六届董事会将“研究拟定银行社会责任战略和政策,监督、检查和评估银行履行社会责任情况”明确为董事会执行委员会职责。这是新形势下兴业银行董事会的远见,是秉持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企业精神在兴业银行的具体体现。更重要的是,对兴业银行而言,这已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战略要求。

篇8

按照县委办公室的安排,县非公办对全县非公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针对全县非公经济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进行了进一步了解和分析,提出了今后大力发展非公经济的思路与对策。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非公经济发展状况与特点 (一)发展总量持续扩张。

当前,全县共有各类非公经济组织19890户(其中法人企业786户),从业人员71000人,资产总额达到18亿元,法人工业企业按规模分:产值过亿元企业8户,过2000万元企业25户,过100万元企业76户,100万元以下489户。非公经济以矫健的发展态势活跃在我县工业、农业、建筑、交通运输、商贸流通、旅游、城乡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七大产业领域,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二)主要经济指标稳步攀升。

20xx年,全县非公经济实现收入49.8亿元,同比增长19.5%;实现增加值29亿元,同比增长25%;完成工业产值 30.5亿元,同比增长23.2%。其它经济指标亦以较高增速超额完成市、县下达的非公经济发展年度目标任务,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十一五期间年平均增长 18%以上。

(三)工业经济产销协调,产值稳中有增。

占全县工业主体的年产值100万元以上非公工业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奋力达产达效,综合开产率达98.7%,平均达产达效率为92.2%,产销率持续为96.3%,货款回收率为87.6%,四项主要运行指标实施情况良好,工业经济实现了量和质的同步提升。特别是建材、生化、冶金矿产、农产品加工、有机食品、装备制造等工业主导产业在产量(产值)增长,效益提高方面尤为突出。水泥、机砖、化工产品、硅钙、铁精粉、饮料酒、大米、面粉、膨润土、各类机械(钢构件)等工业主导产品产销协调、价格稳定、市场拓宽。

(四)规模企业运行态势良好。

占工业经济总量66%的20户规模企业运行态势持续良好。大秦汉、步步高升、盛华冶化、天汉科技、宏玮魔芋、汉南化工等骨干企业产值20xx年增幅同比超过50%,工业经济在规模企业的拉动下产值呈平稳、快速增长态势。

(五)重点项目建设进展不断创新高。

(六)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七)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不断强化,步入规范。

20xx年年初,结合我县实际,非公办制订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大力发展非公经济的创业辅导、人员培训、技术支持、信息咨询、融资担保、管理咨询、法律维权、组建专家顾问团、统计监测等10个具体工作入手,不断予以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收到成效。当前,我县中小企业非公经济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体运行较好,与省、市进一步接轨,开创了新局面,助推了非公经济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总量上特别是工业经济总量与本市工业大县(区)相比尚有差距,在全市平川县区处于较弱态势;二是工业产品尤其是主导产品高科技含量不是太高;三是融资依然有难度,具体表现在:银行贷款难,担保公司支撑作用不够明显,民间融资息高且风险较大;四是新办企业项目用地环节因种种原因不够顺畅;五是大企业专业技术人才与企业发展接轨有差距,人才引进特别是高精尖人才引进环境需进一步优化。

三、加快非公经济快速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今年一季度,我县非公经济发展形势依然良好,县委、县政府效能提高年、工业园区建设年、设立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发展1000万元专项资金3项举措将为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更为优越的环境和条件。如何把非公经济再推向一个更高的发展台阶,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1、保增长,促使骨干工业企业满负荷生产,确保工业产值持续平衡较快增长。一是协调好企业生产要素,组织好企业生产,100万元以上骨干企业开产率达到 98%以上,达产达效率达到95%以上;二是运行质量稳定提高,货款回收率80%以上,亏损率稳定保持在零;三是积极引导企业开拓市场,挖掘潜力,提速增效;四是协调好、支持好信用担保机构运行,确保其为中小企业缓解融资难作用。

2、蓄后劲,着力抓好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与县内经济发展两轮驱动,年建设项目发展方面不断有新进展、新亮点。

3、抓重点,突出七大工业支柱产业。农产品加工、医药化工、建材、冶金、矿产、食品、装备制造业产值能力超过30亿元。 农产品加工产业:以双亚粮油公司,宏玮魔芋公司、永辉米业公为龙头,大力发展有机农产品深加工。20xx年,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过5亿元;医药化工:以玉虎化工公司、天汉科技公司为龙头,着力推进医药化工产值继续攀升。20xx年,医药化工业实现产值过5亿元;建材产业:以水泥、新型墙材为产业重点,大力发展互补型、配套型、协作型、扩散型建材产业。20xx年建材业实现产值过8亿元;冶金矿产业:以铁精粉、硅钙为重点,精深加工与提速并举,矿产业实现产值过8亿元,20xx年有望突破性发展;食品业:以三酒为龙头,拉动食品产业突破发展。20xx年,食品产业实现产值过3亿元;装备制造业:以步步高机械加工有限公司、泰安金属构建公司为龙头,进一步做大做强这个工业产业。20xx年,装备制造业奋力完成产值过亿元,与全市装备制造产业接轨。

4、打基础,加大县域工业园区建设力度。以工业园区建设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中小企业促进局关于建设县域工业园区的政策和安排部署,按照打基础、扩规模、育企业、上水平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做好园区建设相关工作,打造出设施完善、产业突出、企业成长快、示范作用强的县域工业园区。

5、扩总量,放手发展、催生中小企业。加强中小企业的孵化器建设(创业基地、工业园区)和鼓励全民创业,持续扩张非公经济及工业经济总量。

6、上水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是坚持正确的产业政策导向,引导工业各行各业快速、健康发展;二是实施培养发展人才计划,开展各种层次的培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团队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三是积极开展科技创新,走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子,提升企业(产品)科技创新能力(注重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不断提高工业产值科技创新贡献率。

篇9

关键词:中小企业 政策落实 投机领域 优化升级转型 生存问题 传统产业

1 中小企业发展中支持鼓励的政策趋于健全,但却不能有效落实

我国在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方面颁布的法律法规文件既有综合性的,如国家经贸委2000文件《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2002年6月29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等,都提出强调了包括进一步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扶持力度、加快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市场、努力改进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提高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加强对中小企业工作的领导等几大方面政策;也有针对具体一方的专门性法规文件,如发改企业[2008]647号《关于强化服务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意见》、银监发[2009]37号《关于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指导意见》、银发[2010]193号《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等。

但是,尽管《中小企业促进法》中明确规定国务院负责制定中小企业政策,对全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进行统筹规划,但据全国工商联调研指出,由于中央政府层面的管理机制问题,从中央部委机构设置的层面来说,没有专门的部门被要求以中小企业发展状况的好坏作为考核标准,这使国务院出台的各项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不能有效落到实处,解决不了谁落实,谁监管,谁负责的问题。

对比台湾中小企业发展:台湾经济部于1981年组建中小企业处,负责中小企业的辅导工作,并于1982年成为中小企业的辅导指导机构;1994年成立中小企业政策审议委员,对中小企业进行政策性辅导,具体审议有关中小企业的认定标准、融资、税制、公共工程采购及其它有关事项;除“经济部”外,其它部门也相应地成立了一些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机构或设立基金。如“经济部”联合“财政部”钱币司、行政院青年辅导委员会、“国际贸易局”等十一家单位于中小企业联合服务中心,“财政部”设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等;各县市也设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联合公、民营相关机构,共同对中小企业在经营诊断、生产销售、技术管理、财务结构、市场信息、咨询以及其它相关业务上为中小企业进行服务。所以,中小企业发展中支持鼓励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已趋于健全,但关键在具体执行和效果的考核上要真正做到落实部门,是考验我们政府各部门的关键。

2 在生产经营困难的情况下,警惕中小企业由实体资本、实体企业转向投资、投机领域,导致就业压力加大,财政减少,国民经济根基受损

我们来分析以下几组数据:

第一组数据:

2011年第一季度

国家统计局

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8846亿元,同比增长34.1%;

央行网站

沪、深股市累计成交13.51万亿元,同比增长16.5%;

沪、深股市累计成交13.56万亿元,同比增长16.49%;

央行网站

黄金累计成交1424.6吨,同比下降0.9%;成交金额为4214.4亿元,同比增长19.7%。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

春拍成交额205.09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00%。

数据分析显示:在严厉的房地产宏观调控和“限购令”的背景下,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依然热情不减;股票市场成交保持活跃;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市场运行很平稳;在艺术品金融资本和民间积蓄资本双重推动下,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取得了强劲的增长。总之,社会资金流大量的流向依然是股市、楼市、煤炭、贵金属市场、大宗商品市场、艺术品市场等,炒作泛滥,投机盛行。国民经济根基是实体经济,当全社会投资都导向投机炒作行业时,在今天实业资本减持越来越高远超往年时,大量中小企业也会由实业经济转向投资领域,今天美国在向经济实体回归的同时,我们也要警醒。

第二组数据(据工信部2011年工业经济运行春季报告):规模以上中小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7%。实现利润9148亿元,同比增长37.3%;上缴税金5435亿元,增长32.7%。这组数据即反映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增加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方面中小企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数据又显示,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7%,而上缴税金增长32.7%,纳税增幅超过30%多,中小企业税负不轻。17%的增值税、25%的企业所得税,除此之外,城建税(营业税的7%)、价格调节基金等多种费用、加上环卫评估费、消防许可费,员工健康证费用等各种收费和罚没,再加上一些摆不上台面的收费,中小企业的真实税负怕真是个庞大的数据。超重的税负必然最后导致中小企业改变投资决策,转作虚拟经济发展,最终导致财政减少,失业率增加等严重问题,国民经济根基会受损。

第三组数据:民建中央的专题调研报告《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转型与创新的调查与建议》显示,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仅3.7年,而欧洲和日本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为12.5年、美国为8.2年、德国500家中小企业有1/4存活了100年以上。我国中小企业从整体上看,寿命偏短,当然有其自身先天原因缺少抵抗能力,但没有良好的外部生存环境也影响了其发展空间。

3 缓减融资是失血问题,优化升级转型才是中小企业当前迫切解决的生存问题

目前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不仅受到来自民间的多方呼吁,各级政府也在积极采取各种措施,缓减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在全球环境日益恶化和各国节能减排压力下,我国的节能减排任务很重。工业和信息化部财企[2010]231号,《中央财政关闭小企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规定:为达到节能减排要求,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节约资源和能源,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对存在产能过剩、资源能源浪费、环境污染、安全隐患突出、布局不合理等问题的各类小企业实施行政性关闭,也即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不到位,小企业面临行政性关闭。“十二五”期间,我国工业发展的主题将由“调整和振兴”向“转型与升级”转变。当前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换代的过程中,我们不想看到的是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中小企业被淘汰:保护中小企业,就是推进城镇化发展、维护就业安全、保障民生幸福;不重视帮助中小企业优化升级转型发展,各区域产业集群就达不到协调和配套;不采取有效措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一大批自主创新、推动科技进步的中小企业生力军就会消失;不提升政府行政服务效能、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中小企业非正常死亡的更会很多。所以,当前缓减融资是失血问题,帮助中小企业优化升级转型才是迫切解决的生存问题。

4 国家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即要扶持新兴产业,也要兼顾传统产业

传统产业主要指劳动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如轻工、纺织、钢铁、石化、机械、汽车、建材等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大作用,城镇化建设、扩大劳动就业、提高人民生活等方方面面都离不开传统产业,特别当前我国的经济增长很大一部分要依靠传统产业。尽管目前中小企业的战略趋同造成中小企业群体内部行业布局、产品结构严重失衡,产品重合度较高和供过于求的现状。但就“十二五”期间,经济要增长、民生幸福指数要提高来说,传统产业依然是短时间内最能解决就业压力、经济稳定增长的良方。

国际金融危机倒逼和低碳经济蓬勃发展加速了全球技术的变革,新一轮产业转型正在铺开。当前全国各地正如火如荼兴起以政府投资为主导,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等的异军突起的新兴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长远决策,是新时代技术和产业革命的明智之举。但因新兴产业投入大、风险高,技术和资金密集、回报周期长等原因,特别如像太阳能光伏产业、新能源汽车等项目,中小企业在没有看到效益后是不愿意跟进得,仅依靠政府为主导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展新兴产业,不可能惠及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虽然传统产业技术含量不高,但我们丢开了赖以生存发展和增长的传统产业而孤立地谈新兴产业,不利于整个中国经济的转型,不利于传统产业的发展,而且也可能使新兴产业孤军奋战难以发展。因此,国家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即要扶持新兴产业,也要兼顾传统产业。

参考文献:

[1]中小企业信息网.

[2]凌耀初.来自“中小企业王国”的报告――台湾中小企业发展,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9,03.

[3]金术.2011年第一季度金融市场评述,中国金融,2011,9.

[4]龙永图.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并非水火不容,杭州日报,2011,09,14.

作者简介:

篇10

“赤道原则”,是参照国际金融公司(IFC)的可持续发展政策与指南建立的一套旨在判断、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中环境和社会风险的自愿性金融行业基准。该原则倡导金融机构对于项目融资中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尽到审慎性核查义务,确立了项目融资的环境与社会最低行业标准并将其应用于国际融资实践中。

作为首家加入“赤道原则”的中资银行, 兴业银行积极探索、科学实践,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以实际行动支持节能减排、倡导可持续金融,服务于低碳经济发展。从2006年5月19日与国际金融公司(IFC)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一期)起,兴业银行逐步推动节能减排融资业务发展。自2007年正式开展节能减排融资业务以来,兴业银行受理了一大批节能减排项目,尤其是在2009年成立可持续金融中心以来,总分行统筹协调,形成了一支强有力的服务团队,利用综合服务优势,为客户制定针对性的合作策略和差异化的合作方案,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绿色金融业务发展更趋成熟。

绿色金融先行者

“节能减排贷款”是绿色金融业务之一,其旨在支持中国境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广节能设备的应用、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等项目。目前业务范围包括能效、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碳减排、水域治理和污水处理、二氧化硫减排、固废处理、循环经济等领域,项目主要分布电力、化工、钢铁、水泥、交通、水务、环保等行业以及国家十大重点节能工程。针对不同客户群体和项目类型,兴业银行推出节能减排技改项目融资模式、CDM项下融资模式、节能服务商(EMC)融资模式、设备供应商买方信贷模式、设备制造商增产融资模式、公用事业服务商融资模式、融资租赁模式、非信贷融资模式等“7+1”融资模式,这些模式的推出,助推了绿色金融的发展。

一组组数据虽然平凡,却悄然记录着兴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业务的辉煌:自2007年1月至2010年4月末,兴业银行累计发放节能减排贷款354笔,金额265.34亿元,其中昆明分行获得总行节能减排认定项目共5笔,累计发放节能减排贷款3笔,金额3.67亿元,待批节能减排贷款约10亿元。该行节能减排贷款支持的项目可实现在我国境内每年节约标准煤1376.88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3776.86万吨,年减排化学需氧量(COD)63.2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硫6373吨,年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364.5万吨,年节水量2008万吨。

几年来,兴业银行在实现企业自身发展、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诸多好评和广泛认可。相继获得了“2009年度亚洲可持续银行奖”冠军、2008年中国最佳绿色银行、2009年度第六届最佳企业公民大奖、2009年度优秀自然保护支持者奖、第六届中华宝钢环境优秀奖等荣誉称号。

绿色金融之路

走在低碳经济发展的道路上,兴业银行收获了鲜花和掌声,同时也尝到了绿色金融业务带来的甜头。回首走过的路,不难发现,成绩的背后是兴业银行高瞻远瞩的战略规划、科学准确的市场把握和切实可行的产品服务。

统筹资源,打造一流、专业服务团队,是兴业银行践行绿色金融的重要体现。兴业银行可持续金融中心,作为国内首家可持续金融业务经营管理专门机构,致力于通过多样化的金融工具,支持“两型”社会建设、促进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通过专营机构的设立,聚集资源,更有效地开展金融创新,并做大做强可持续金融业务。可持续金融中心下设综合规划处、项目融资处和碳金融处,主要负责全行可持续金融业务的统筹管理,制定可持续金融业务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建立全行可持续金融业务经营管理体制、运营机制及风险控制机制;负责提供可持续金融业务涉及的技术服务支持;负责客户关系管理、合作机构关系管理及服务质量管理;负责全行可持续金融业务风险管理、监控、评估等。如果用一个词总结可持续中心的人员构成,那就是“专业”。正是因为专业,这样的一个团队在可持续金融这个相对陌生的领域创新推出了“全产业链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它立足于节能减排项目本身,贯通其上下游客户生产、销售、供应各环节和项目建设、运营各阶段金融服务;站在全产业链的角度,为产业链上的各类客户提供公司贷款、项目融资、供应链融资、结构化融资、股权融资和碳金融服务等;通过产品创设和产品集成,有效发挥金融服务的融资、结算、避险、增值四大功能。

科学把握市场、创造性的设计绿色金融服务产品,是兴业银行的着力点。

节能减排贷款针对节能减排项目设计,在国内尚属首创,与其他贷款相比具有独特性。独特之处首先表现在坚持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并重上。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注重考察项目实施后的节能减排效果,通过金融杠杆有力地促进了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良性发展。

引入各种信用增级措施、降低融资门槛,是其另一特点。例如引入损失分担机制、现金流管控等信用增级措施,为缓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担保难开辟新途径,使众多经营效益好、发展潜力大、生产经营优势明显,但缺乏担保资源的中小企业客户节能减排项目获得资金支持。

延长企业贷款期限是其特点的又一表现。融资期限长,而且可根据项目的实际现金流来灵活确定还款期限,贷款本金还可分期偿还,从而较好地缓解了中小企业还款压力和融资难的问题。

提供了专家技术支持,可谓是兴业银行绿色金融服务的一大亮点。兴业银行针对每个贷款项目进行项目属性认定,组织行内外专业技术人员对每一贷款项目进行项目属性认定,提出认定意见。联合外部科研机构,针对低碳经济领域的细分市场做专题深度研究,提出市场分析意见和技术准入标准。

创新谱写绿色未来

自开展“节能减排项目贷款”以来,兴业银行以金融创新支持和推动政府节能减排,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兴业银行对于节能减排项目的准入,充分体现着节能减排特性。对贷款项目的总体评估,兴业银行以项目既要有经济可行性,又必须具备较明显的节能减排效果为原则,例如项目节能率至少要达到10%以上。此外,兴业银行还出台了《节能减排项目投向准入细则》,这是国内首个针对节能减排领域的信用业务准入指引,从制度上保障了节能减排融资业务的顺利开展。既明确了业务目标,又规避了市场风险,在自身业务发展的同时,也能为客户的项目风险提供专业技术判断。

为激励各分支机构开展节能减排项目贷款的积极性,兴业银行在中长期存贷比管理、专项贷款规模、业务审批授权等方面实行政策保障,坚持政策保障集中资源倾斜。在今年各家银行严控信贷规模的背景下,兴业银行从总贷款规模中切出专门额度支持此类项目,确保其不受信贷规模的影响。

为了将“节能减排项目贷款”科学、合理的执行下去,兴业银行为企业量身定制了运作模式。针对不同的节能减排项目,分别定做了“7+1”种不同的运作模式:

节能减排技改项目融资模式客户为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自身发起实施节能减排技改,对现有设备及工艺进行更新和改造,或引进高效节能的生产线,从而产生的资金需求。兴业银行直接与客户建立融资合作关系,通过对项目技术和企业综合实力的审核,设计融资方案、提供融资服务。

CDM项下融资模式CDM系清洁发展机制(《京都议定书》中的灵活履约机制之一)允许发达国家通过资助发展中国家开发具有温室气体减排效果的项目,因此产生的减排指标可以用于发达国家完成其在议定书下的承诺。兴业银行通过引入专业的合作伙伴,促进项目的开发、注册、交易。项目开发单位可以向兴业银行提出融资需求,兴业银行审核后,以CDM项下的碳减排指标销售收入作为融资的重要考量因素,设计融资方案、提供融资服务。

EMC(节能服务商)融资模式节能服务商作为融资主体,节能服务商对终端用户进行能源审计并向兴业银行提出融资申请,兴业银行通过对项目技术和企业综合实力的审核,设计融资方案、提供融资服务。节能服务商为项目企业提供节能技术改造服务,包括节能减排设备的选择和采购,项目企业无需出资金,只需将合同期内的部分节能效益与节能服务商进行分享。

节能减排设备供应商买方信贷融资模式节能设备的采购方作为融资主体,节能减排设备供应商与买方客户签订买卖合同后,买方向兴业银行提出融资申请,经由兴业银行对项目技术和企业综合实力审核后,为客户设计融资方案、提供融资服务。

节能减排设备制造商增产融资模式节能减排设备制造商作为融资主体,向兴业银行申请项目贷款用于生产专业节能设备,经由兴业银行对项目技术和企业综合实力审核后,设计融资方案、提供融资服务,以支持在中国境内实施的节能减排项目。

公用事业服务融资模式公用事业服务商下游终端用户作为融资主体,由终端用户向兴业银行申请节能减排项目贷款,用于向公用事业服务商支付相关设施建设费用以使用清洁能源,该融资模式的应用有利于清洁能源的推广应用。

融资租赁模式融资租赁公司作为融资主体,融资租赁公司与节能服务商合作,为项目业主或节能服务商提供节能设备的融资租赁服务,并根据实施的项目打包向兴业银行申请项目贷款,兴业银行在对项目技术和实施能力审核后,设计融资方案,提供融资服务。

非信贷融资模式兴业银行充分发挥自身作为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的作用,针对具备高成长性的节能减排项目,联合信托、租赁等金融同业,带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社会资金投入节能减排项目,实现了由融资人到融资安排人的角色转变。

把握当前绿色金融业务绝好的发展趋势,兴业银行将按照“做大做强,做出品牌、做出影响”的要求,沿着“业务上规模、资产调结构、服务塑特色”的思路,以节能减排贷款作为重要抓手,快速提高绿色信贷资产在全行信贷资产的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