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面价值范文

时间:2023-05-04 13:09: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账面价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账面价值

篇1

关键词:企业;账面价值;市场价值

企业账面价值是指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价值。它以交易为基础,主要使用历史成本计量。

企业市场价值由企业的自由资本价值和企业的债务价值所组成,表现为企业在市场上进行合资、兼并、收购、重组、交易时的价格,亦即企业在市场上创造盈利的能力。这种能力通常表现为企业生成净现金流的能力和生成净现金流稳定性的能力。

由于传统财务会计基于信息品质可靠性的考量,因此账面价值具有良好的客观性,可以重复验证。但是由于其主要针对企业资产,仅能就有交易成本的部分进行衡量,忽略了许多重要的无形资产,财务报表上列示的资产既不包括没有交易基础的资产价值,如,自创商誉、良好的管理等,也不包括资产的预测未来收益,如,未实现的收益等。因而资产的账面价值经常与其市场价值相去甚远,难以提供准确的决策信息。

企业的有形资源并非决定营运成败的惟一因素,企业流程与员工知识等无形资产在知识经济时代反而成为企业成功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而依传统财务会计的观点,却无法将企业拥有这些无形资源的价值呈现出来,使得会计账面价值低于企业价值,成为普遍存在的现象。

账面价值是基于过去和现有的信息对企业的自我价值进行客观而准确的评估,而市场价值则更多地表现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未来发展潜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不仅企业要评价自身的价值,以寻求生存与发展的条件;投资者也在选择企业,需要对投资企业的市场价值进行合理的评价,从而正确地进行投资决策。

既然企业的账面价值和市场价值都是企业价值评估的重要手段,因此,认识二者之间的差距非常重要。

目前,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国际化,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参与资本市场进行投资活动,投资者通过分析企业公开披露的会计报表各种会计信息,了解企业的财政状况与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等情况,判断现在企业价值和将来的投资价值,然后进行自我责任的投资决策。

在资本市场的投资活动中,不但要重视制度会计报表上存货、固定资产等有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信息,更要重视还没有履行契约的账外无形资产价值信息。由于企业会计制度的账务处理重视的是具有法规形式、法律依据的资产价值,对还没有履行契约行为的无形资产只能作为账外资产处理,而这部分资产在未来会计期间将带给企业极大的收益。投资者只有明白这个事实才能正确预测企业的未来价值,进行科学的投资决策。

因此,通过以上对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与投资价值关系的分析,如果投资者能真正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认识到无形资产账面以外的、没有在报表上反映的、超过收益力的资本化和自创无形资产的价值部分的话,将能理智地应对千变万化的资本市场,把握投资方向和投资价值,成功进行科学的投资决策。

如:1996年6月,瑞士雀巢公司购买英国的罗恩雀公司(ROWNTREE)时,花了整整45亿美元,这超过后者账面资产的5倍――主要购买的就是其商标等无形资产。又如可口可乐公司之所以百年畅销不衰,稳坐世界饮料市场霸主之位,就在于其手中三项强大的无形资产:价值360亿美元的“可口可乐”商标;价值550万美元的包装瓶外观设计专利,以及“可口可乐”饮料的配方。其拥有全球知名的品牌商誉,1998年未能显现于财务报表之隐含价值超过90%,由此可见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的鸿沟。

要有效填补企业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之间的鸿沟,简而言之即要准确地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评估,这也是传统会计学上无法有效解决的企业发展无形资产的衡量问题。

由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第四十四、四十五条对无形资产取得成本计算账簿价格的计量规定可知:目前无形资产的确认及价值计量,实际上体现的是确定成本发生制,也就是说在购入无形资产支付了成本时,该项无形资产就被确认,支付成本部分就被计量为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另外,制度还明确了无形资产使用目的的确认条件,由此企业会计报表上的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只是企业取得并用于经营管理活动使用目的的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不包括投资其他目的持有的无形资产账面价值。所以,根据第四十六条规定,报表上反映的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实际就是企业未来应该摊销的费用,而未来的费用摊销将会冲减当期利益。从这一点出发,企业无形资产账面价值越低,未来所需分摊的费用就越少,影响企业未来利益减少的因素就少。

而2007年1月1日实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的计量进行了新的规定。

新准则在无形资产确认及价值计量规定中,强调了资产能给企业未来带来净现金流入的经济利益性和成本收益对应关系。第十七条也规定:"企业选择的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企业预期消耗该项无形资产所产生的未来经济利益的方式",说明新准则认可尊重企业对无形资产持有的适合目的选择性及该资产对企业未来经济利益贡献判断,并且认可企业选择适合目的的摊销方法。然而报表上反映的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仍然是企业取得无形资产所支付的确定成本量。

因此,由于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复杂性,各企业对市场价值的确定还无统一的实施标准,交易双方主要依赖于公允价值完成经济活动。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企业合并 长期股权投资 账面价值 处理方法

长期股权投资的具体定义是指企业的投资者通过合法权利获得被投资者的股份,然而一个企业作为投资的一方则是针对其他单位的一个股权的投资,不只是获得股份而已,在法律规定的内容里,是可以长期拥有的,并且可以通过股权的投资从而达到对投资单位的一个控制作用,也或者是为了减少投资的风险等问题而建立的一个长期合作的关系,一达到降低投资的风险,那么长期股权投资的价值是什么呢,这一点值得我们共同思考!

一、企业合并跟长期股权投资的关系

在新出台的企业合并准则中规定,企业合并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企业的合并又可以分为在同一控制下的企业的合并以及在不同一企业控制下的合并。并且还指出了企业合并的一些基本方式,主要包括吸收合并、控股合并以及新设合并等基本的3种形式。

在企业合并后,如果是遵循的控股合并方式,那么被合并的一方依然具有其之前独立的法人资格,并且有权利继续经营管理,合并方或者购买企业的一方需要明确被合并方需要的投资方向。

但是如果被合并或者被收购的一方是在被合并或者被购买后失去了原有的法人资格,并且变成了合并方或者购买方的一个下属子公司,那么这种方式则是吸收合并的方式。这是方式被合并或者被收购的一方不仅是自己原有的资产变为收购合并方,而且自身的负债也会一并成为购买方的负债,跟自身将不再有独立的关系。合并的双方在合并后均被取消法人的资格,并且需要重新注册公司,合并之前各方的一切财产将会成为新公司所有,个人不再享有。

二、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

购买是一个甲乙双方自愿的原则进行的活动,买卖双方在符合法律规定,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的一种合理的交易方式,但是放到整个大背景下,购买不仅仅只是买卖那么简单的交易方式,同时它也是作为大企业之间合作的平台存在着。在国际会计准则中规定购买是一种通过转让资产、承担负债或发行股票等方式,由一个企业(购买企业)获得对另一个企业(被购企业)净资产的控制权和经营权的企业合并形式。”但是在这种大的竞争环境下,权益结合只是为了企业合并过程中国,确保每个合并的股东可以联合控制,享有更加全面的权利,确保其自身的利益,减少投资风险的存在。因此这个领域中,不存在完全的购买方,仅仅只是一个交易的平台。在明文规定中明确指出购买法的实质就是讨价还价的公平交易。而作为权益结合法的实质则是抛开购买的一种权益结合。权益法比较适用于合并换股,通俗的解释就是说,一家企业要想用自己的股份去换另一家的股份,这种现象是被允许的,而且合并以后企业本身的所有权并不会受到影响。

(一)企业会计准则在我国的规定

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中,对于企业合并中对于购买法跟权益法并没有做明确的文字规定,没有有利的文字语言可作参考,但是在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了企业合并的具体操作内容,以及新的分类方法,也就是说确定了在不是同一家企业控制而进行合并的企业可以使用购买法,同一家企业控制下的合并则使用权益法处理出现的问题。

企业进行合并以后,作为合并一方可以通过支付现金或者转让非现金的资产,以及承担债务的方式来对整个并购做出调整。作为合并方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资金则是来源于在合并当日所获得的别合并一方所拥有的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 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以及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能用于冲减的,则用来作为收益存在。由此可以看出,在同一企业控制下进行的合并,通常是将合并当日取得的被合并一方所拥有的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但是在非统一企业合并下的企业合并,则是将整个合并的成本(公允价值)作为整个合并后期的长期的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二)后续问题处理

收购企业在对被收购企业进行长期头股权投资时,一般情况下采用成本的核算方法。企业对此实行的控制就是赋予了企业一个合理的理由,使其具有对企业的财务以及企业的经营策略有决定权,并且可以根据企业的相关活动获取相应的利益。所以说在企业合并完成以后,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问题需要按照成本法来计量。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作为长期股权的投资者应该明确最初的投资成本,按照最初的成本计价。在这个过程中,被投资的子公司在宣告分派的利润或者是现金股利是,都要明确的归结为是当前的投资收益。投资企业一方需要针对子公司的投资收益进行确认,但是这部分收益知识包括被投资子公司在接受正常的投资后所产生的累计利润的分配。如果出现收入的利润大于了上述所说的,那么将作为初始的投资成本的收回处理。

1、投资第一年用公式表示如下

应获得的收益份额=获得投资后所在投资公司最后获得的净利润*持股比例,如果最后的收益份额超过了应该获得的收益那么,超过的部分将会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回收,以此来将投资的账面价值减少,这笔资金在性质上不属于利润的处理而是作为投资的返还。

2、投资第二年开始应获得的现金股份,有如下公式表示

投资成本被冲减的金额=(累积获得的现金股利-累积应享有的收益份额)-累积已冲减的投资成本,应确认投资收益的金额=当年获得的现金股利-应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

(注:累积确认的投资收益,必定不能大于累积获得的现金股利)。

(三)依照权益法的规定对合并报表进行调整

企业合并后,作为被合并的子公司,也享有企业对其的投资。在企业对其投资的财务报表中,因为在合并后,被合并公司的财产以及债务等问题都归合并方所有,因此在财务报表上,会将这些实质性的作出规定,体现在合并财务报表中,维护自身的权益法,也因此在制作合并报表时应该将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但是涉及到成本法跟权益法的转换,这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考虑的问题也就随之增多了,而且情况也会变得比较复杂,所以这就需要采取一个适当的方法来提高转换的效率。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形势下的长期股权投资,涉及到的基本原则也时刻更新中,而且长期股权投资、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也随着企业合并不断地交换、更新中,所以在企业合并过程中,长期股权的投资方也要时刻不停的接受新的消息,来确保相关工作的正确实施。在长期股权投资过程中保持警觉性,不断的自我反省,深刻的认识到投资的风险并不断地改进方法策略,保持本身特有的优势地位。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人民出版社,2007

[2]陈信元. 我国上市公司换股合并的会计方法选择:案例分析与现实思考[J].会计研究,2001(5):9- 17

[3]池巧珠,陈斌.经济后果视角下的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J].会计之友,2008(12):109- 110

[4]张川. 企业合并权益结合法在我国的拓展[J].财会月刊(综合),2007(9):11- 12.

篇3

棉价暴涨暴跌

去年8月上中旬,德州市发生持续大范围高强度降雨及连阴天气,对棉花产量和质量造成了极大影响,90%的籽棉为四级或四级以下,籽棉平均亩产仅有410斤左右,比正常年份减少20%以上。

2010年度棉价特点:大起大落,屡创历史新高,涨得让人心跳,跌得让人心慌。籽棉收购价格从9月中旬4.20元/斤快速飙升到11月上旬的7.20元/斤,皮棉价格从18300元/吨上涨到11月上旬32000元/吨,两个月内上涨70%左右,屡创历史最高价位,几乎一天一个价。

11月11日棉价大幅下跌,至11月底籽棉收购价降到5.30元/斤,皮棉降至26000元/吨。之后又缓慢上升,至春节前籽棉升到6.00元/斤,皮棉上调到28000元/吨左右。

春节过后又快速上涨, 2月中下旬籽棉升至6.30元/斤左右,皮棉升至31000元/吨左右。3月初开始,皮棉、籽棉价格持续下滑,到7月初皮棉价格已下滑到22500元/吨左右,四级籽棉收购价格已低于4.5元/斤左右,接近年度最低价格。

往年五一过后籽棉收购基本结束,2010年度因棉价起起落落,棉农一直在观望中,交售进度较慢。据调查,截至今年6月底德州地区农民家中存棉量在15%左右,夏津县存棉量在25%左右,部分农户家中存有上千斤未卖,只能等到9月份与新棉一块出售。

春节过后,国内外棉花期货、现货价格大幅下滑,其主要原因:一是2010年度全国棉花减产,缺口较大,在一些游资炒作下,棉花价格屡创历史新高,棉价整体偏高(去年四五月份籽棉3.80元/斤,皮棉16300元/吨),价格回落是理性回归。二是纺织、服装等下游产业对高棉价难以消化、吸收,致使目前棉纱销售十分困难,倒逼纱价、棉价下跌。

纺织企业处境艰难

德州市是全国重要的产棉区之一,既是产棉大市,也是用棉大市。全市拥有规模以上纺织企业415家,其中棉纺企业247家,生产规模500万锭,产能为山东省的1/7、全国的1/20。

3月初以来,棉价快速下跌,棉纱价格更是持续大幅下滑,32支纯棉纱已从3月初40000元/吨降到7月初30000元/吨以下,4个月内每吨下跌1万元,纺企普遍出现亏损。

棉价“过山车”式大起大落,棉农、棉商、纺企受伤不轻。棉农惜售、观望,交售进度明显减慢;棉花收购加工企业不敢敞开收购,收收停停,目前库存量大的亏损严重;纺织企业库存增加,销售困难,难以维持正常经营。纱价上涨时,纺企订单少,纱价下跌,下游观望情绪浓厚,采购不积极,棉纱严重滞销,库存量大增。

据调查,目前德州市中小型纺织企业中50%的停产,30%的限产,一些大型纺企开工率也普遍不足。眼下纺企的处境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还艰难。

2008年金融危机时,汇率和棉价都很稳定,成本可以预期,价格可控。去年以来人工成本上升、棉价暴涨暴跌,纺企无法接长单、大单,只能接一些短单、小单,企业不能正常安排生产。

出路与对策

在这种困难境遇下,纺织企业的出路在哪里?业内人士认为,纺织企业应采取减少库存、提高产品质量、使用新型纤维等措施来应对棉价的波动。

(一)压库存,减少资金占用。夏津县是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常年植棉面积60万亩左右。近年来,当地政府大力发展纺织产业,全县棉纺企业达到140家,纺纱规模220万锭,成为“中国纺织名城”。夏津县以中小型纺织企业为主,在这波棉价大起大落中,当地纺企成为“重灾区”。近几个月来,各企业想尽各种办法促销,但还是销不动,棉纱库存普遍达到一个半到两个月左右(正常库存为15~20天),库存压力增大,占压了大量资金,周转非常困难,无钱购进原料,不少企业无奈地选择了停产放假。

近期棉价大幅波动,企业只能接一些小订单,大订单不敢接。而随着大订单的减少,库存量逐渐增加,资金周转困难。当地多为3万锭以下的小型企业,产品档次低,资金链短,库存压力更大,这也是当地停产企业多的主要原因。

(二)练内功,提高产品质量。德棉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纺纱、染纱、织造、制品加工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棉纺织企业,拥有环锭纺23万枚、气流纺3000头,整体设备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产品80%以上出口世界各地。德棉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原料公司经理李传波在分析目前纺织企业处境艰难的原因时认为,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内棉价大幅走高,人员工资提高等生产成本增加,推高了棉纺织品的价格,很多国外订单逐渐开始向东南亚国家转移。外贸订单减少,市场需求降低,库存不断增加,再加上今年以来国家多次上调银行准备金率,收缩银根,贷款越来越困难,整个纺织行业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李传波表示,纺织企业目前的阵痛对整个行业来说可能是件好事,它逼着企业提高产品档次,淘汰落后产能。今后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再走低成本扩张的路子可能行不通了。目前纺织企业除了要减少库存外,还要在产品的质量和样式上下工夫,练好内功,提高产品质量,把产品做精、做细。提高研发能力,不断推出新产品,丰富产品的样式,适应市场的需求,把棉价波动所造成的影响降到最小。

(三)搞研发,使用新型纤维。棉花价格的巨幅波动,给中小型棉纺织企业带来了致命打击,但对使用新型纤维的纺织企业影响却很小。

德州华源纺织有限公司是一家新兴的现代化纺织公司,现有环锭纺 6万枚,紧密纺6万枚,日本村田产涡流纺16台。他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成功开发了莫代尔、天丝、竹纤维、吸湿排汗纤维、牛奶纤维、宾霸纤维、发热纤维、尼龙纤维、大豆纤维及羊绒等功能性新型纱线,同时,有机棉系列纱线已通过国际认证,产品销往国内各地,并出口韩国、日本、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棉价的波动对该企业几乎没有影响,生产经营正常,开工率100%。

近几年,在整个行业不景气的大背景下,陵县恒丰、盛泽、宝鼎、富华等一批纺织企业,异军突起,大力发展新型纤维,探索出了一条纺织企业不用棉花的新路子。在近几个月棉纺织行业异常困难的情况下,新型纤维企业效益却稳中有升,保持了平稳发展势头。

据统计,目前陵县已经拥有规模以上新型纤维纺织企业30余家,生产能力120万锭,产能占全国同行业的30%,新型纤维纺织品种达到了30多个系列500多个品种,涵盖了市场上90%以上的品种。靠着多品种、差异化、新型化的产品结构,陵县新型纤维纺织企业得以在今年的纺织业困局中独善其身。

陵县恒丰纺织品公司是一家拥有15万纱锭的大型棉纺企业,以生产莫代尔、天竹、荷兰粘胶、兰精粘胶等各种新型纤维的纯纺及混纺特种纱线为主。该公司副总经理贾国强介绍说,恒丰公司主要使用新型纤维,用棉量很小,不到20%。近期棉价下跌,市场对新型纤维产品的需求量并没有随之减少,棉价波动对企业影响很小,目前企业一直满负荷生产,库存只有500吨,相当于企业10多天的产量,不存在产品积压难销问题。

篇4

一、帮助家长树立为国教子的思想是办好家长学校的第一要点

办好家长学校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引导家长树立为国教子思想。我市流动人口子女占50%左右,大多数家长来自农村,文化程度较低,许多家长在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存在着误区。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通过全校家长大会、家庭教育座谈会、专家报告会等,向家长宣传为国教子的思想,让家长做孩子的表率。我在报告中建议家长要坚持做到三个“变中不变”,即因流动打工生活环境变了,但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和同学校教育的密切配合不能变;家庭经济条件变了,但“再富不能富孩子”和“再穷不能穷孩子”的教子原则不能变;下岗失业或当上老板地位变了,为人正派、积极进取、富有社会责任感的高尚情操不能变。

二、促使家长掌握现代家教知识和方法是办好家长学校的第二要点

为探索新形势下家庭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提升家庭教育的水平,帮助广大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科学的教子方法,努力营造浓厚的家庭教育氛围,共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我们组织开展了“将成功传给下一代”公益专题讲座活动,邀请全国知名的广州英豪教育研究所、广州市教育集团董事长联和家庭教育专家杜小元、梁宇雄等来丽水各县(市、区)巡回讲座,全市共开展讲座96场,87562名老师和家长认真听取了讲座。专家的讲座深入浅出,使家长、老师很受启发,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以及家校合作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完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是办好家长学校的第三要点

1 成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由关工委主任和部分行政人员、办事处妇联负责人、社区领导以及家长代表组成。由于领导重视,家长委员会充分发挥民主监督和管理作用,使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和能力以及参与的层次不断提高。

2 办好家长学校。由街道、学校、社区、家长代表四方面人员组成家长学校领导机构,由街道办事处分管教育的领导担任校长,由一位关工委主任挂帅兼任家长学校常务副校长,并承担主要课程的讲授,街道妇联、社区领导、学校关工委成员、家长代表和学校各年段长、班主任兼任家长学校各班的辅导员、年段长和班主任担任班级管理工作。在家长学校办学中我们坚持做到六个结合:一是上课与家长会相结合;二是上课与学校开放活动相结合;三是上课与学校特色活动相结合;四是上课与个别辅导、咨询相结合;五是上课与社区活动相结合;六是上课与家长之间的经验交流相结合。

篇5

1 常见故障分析

在生产中发现,钛合金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常见故障有过腐蚀、挂灰、氧化皮未除尽及条纹状花斑几种。

1.1过腐蚀

过腐蚀是指酸洗后钛合金表面出现麻坑或凹凸不平等缺陷,和材料组织显露有所区别。一般导致过腐蚀缺陷的原因是氢氟酸和硝酸的比例失调,氢氟酸浓度过高或者硝酸浓度不足均可导致该缺陷出现,另一个原因就是酸洗时间过长,一般酸洗t为1mm~4min,可以根据操作现场调整工艺参数,适当缩短酸洗时间。

1.2挂灰

挂灰是指酸洗后钛合金表面附着的氧化物,酸洗时由干钛合金和酸液进行化学反应,产生的氧化物积累在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发生。挂灰的缺陷一般是由酸洗时挂灰沉积过多和酸洗后冲洗不够。酸洗时应不断晃动零件,使反应后的产物从钛合金表面脱落,酸洗后应加强喷淋或冲洗的办法去除挂灰。国内一般采取压缩空气和自来水混合的高速水流冲洗零件,效果良好。

1.3氧化皮未除尽

导致该缺陷的原因比较多,各个工序均有可能。有可能除油不良,或者熔融盐处理时间不够,或者酸洗溶液失效。出现该缺陷时,应该逐一排除各种可能因素,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在前处理增加喷砂工序。

1.4条纹状花斑

导致该缺陷的原因一般是由于反应不均匀造成的。可以通过酸洗时晃动零件和降低酸洗液温度来排除。除了以上几种缺陷,有时还会发现酸洗后检验合格的产品,经过一段时间后,表面出现花斑的现象。对于此种现象,现在研究比较少,可能是由于酸洗后表面有残留酸液或后续生产带入的腐蚀性介质存在,在应力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在微观检测下与一般腐蚀形态有所区别,一般来说不影响其使用性能,可通过再次酸洗的方法去除,但是受力件要加强二次酸洗后的除氢处理。

2 影响钛合金机械加工性能的因素

导热系数、弹性模量、化学活性及合金类型和显微组织是影响钛合金机械加工性能的主要因素。钛合金的导热系数小,约为铁的1/3,机械加工时产生的热量很难通过工件释放;同时由于钛合金比热小,加工时局部温度上升快,因此。容易造成刀具温度很高,使刀尖急剧磨损,使用寿命降低。实验证明,切削钛合金的刀具前端温度比切削钢的温度高2-3倍。钛合金弹性模量低,使已加工表面容易产生回弹,特别是薄壁零件的加工回弹更为严重,易引起后刀面与已加工表面产生强烈摩擦,从而磨损刀具和崩刃。钛合金化学活性很强,高温下极易与氧、氢、氮发生作用,使其硬度增加,塑性下降,在加热和锻造过程中形成的富氧层的机械加工困难。钛合金的合金成分不同,其加工性能也不一样,在退火状态下,a型钛合金机械加工性能较好;a+β型钛合金次之;β型钛合金强度高,淬透性好,但机械加工性能最差。

鉴于上述情况,为了进行钛合金高效率、高精度的机械加工,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加工中缺陷的产生。

3 钛合金各种机械加工的研究

钛合金机械加工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车削、铣削、镗孔、钻削、磨削、攻丝、锯削、电火花加工等。、

3.1钛合金的车削加工及镗孔

车削钛合金的主要问题是:切削温度高;刀具磨损较严重;切削回弹大。在合适的机械加工条件下。车削和镗孔并不是特别困难的工序。对于连续切削、大批量生产或金属去除量大的切削,一般都采用硬质合金刀具,当进行成型切削、车槽或切断时,适合用调整钢刀具,金属陶瓷刀具也得到应用。同其他机械加工操作一样,始终采用恒定的强制进刀,可以避免切削中断。切削过程中不要停止或减速。一般不要进行切削,而应进行充分冷却;冷却剂可采用5%硝酸钠水溶液或1/20可溶性油乳状水溶液。锻造前,车削原始棒料表面富氧层采用硬质合金刀具,其切削深度应大于富氧层厚度,切削速度为20~30m/min,进给量为0.1~0.2mm/r。镗削是精加工,特别是对薄壁钛合金产品在镗削加工中,应防止烧伤和零件装夹变形。

3.2钛合金的钻削加工

钻削钛合金时容易生成长而薄的卷曲切屑,同时钻削热量大,容易使切屑过分堆积或粘附在钻削刃上,这是造成钻削钛合金困难的主要原因。钻孔要采用短而锋利的钻头和低速强制进给,支撑支架要紧固,并要给以重复充分冷却,尤其是深孔钻削。钻削过程中钻头在孔内应保持钻削状态而不允许在钻孔内空转,并应保持低而恒速的钻削速度。钻通孔要仔细,当快要钻通时,为了清理钻头和钻孔,及去除钻屑,最好退回钻头,最终破孔时采用强制进给,这样可以获得光滑的孔。

3.3钛合金的攻丝

钛合金的攻丝可能是最困难的机械加工工序。攻丝时,钛屑排除受限制及严重的咬合倾向将导致螺纹配合不好,致使丝锥卡住或断裂。在攻丝完成时,钛合金倾向干紧缩在丝锥上。因此,应尽量避免加工盲孔或过长的通孔,以防止内螺纹表面粗糙度变大或断锥现象的产生。同时,在攻丝方法上要不断改进,如可以磨去丝锥后缘。沿齿刃长度在齿顶磨制轴向的排屑沟等。另一方面采用表面经过氧化、氧化或镀铬处理的丝锥,以降低咬合及磨损。

3.4钛合金的锯割加工

锯割钛合金时,要采用低的表面速度和连续强制进料。实验证明,齿距为4.2mm~8.5mm的粗齿高速钢锯条适用于锯钛合金。若用带锯锯钛合金,其锯条齿距由工件厚度决定,一般为2.5mm~25.4mm,材料厚度愈厚,齿距愈大。同时必须保持强制进料能力和所需的冷却剂。

3.5钛台金的电火花加工

篇6

在现实经济活动中,企业作为营利主体,获利无疑成为其核心目标。但是,许多企业尽管账面上表现出丰厚的利润,却因无力支付和清偿到期债务而陷入财务困境,仍然摆脱不了破产清算的厄运。相反,有些企业则可能账面利润表现并不突出,但因其现金流量状况良好,支付能力强,而获得投资者、债权人的“青睐”,得以不断地发展。这难免给人们带来困惑,也打击了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信心。通过对其深层次因素的剖析,我们可以从中得出结论,那就是因为利润与现金差异的存在。

作为评价企业经营业绩、衡量企业财富增长状况的一项指标,企业会计利润是遵循一定的会计原则,按照一定的会计程序与方法,将企业在一定期间所实现的营业收入及其他收入减去为实现这些收入所发生的成本与费用而得来的。在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完全是以现全形式进行交易,且不存在任何资产折旧以及费用摊销的情况下,利润与现金是完全相同的,收入的增加引起现金的流入,费用的增加造成现金的流出,这也就体现出利润与现全的一致性。然而,这只是一种理想的假设,在企业现实经营活动中无法实现,企业利润与现金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诚然,利润与现金差异的形成源自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资产减值准备、信用政策引起的应收与应付、付现性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差异、权益法核算的投资收益以及预提与待摊费用等等。但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来自于利润与现金的确认与计量基础的差别,即利润的计算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而现金的计算则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由于这种差别的存在,在商业信用广泛采用以及固定资产普遍存在的情况下,企业收入的增加并不是必然引起现金的流入。同样,费用的增加也并不一定等于现金的流出。具体说来,由于商业信用的采用,导致了企业应计项目的产生,如赊销产生的应收账款以及应付账款,在权责发生制下,都计入当期,从而计算出收入、费用和利润。然而,在收付实现制下,实际收付之前,这些应计项目并未引起实际的现金流入与流出,对企业当期现金流量并未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影响。同样,企业以现金形式购进资产时,引起了现金流出的增加,但是资产折旧与费用摊销并不引起现金的流出,当企业采用一定会计政策与方法计提折旧与摊销费用时,减少了企业的利润,可见,基于确认与计量基础的差别,诸如此类的因素就造成了利润与现金之间差异的产生。

由以上分析可知,同作为衡量企业财富增长状况的一项指标,由于确认与计量基础的差别,利润与现金既存在着一致性,又存在着差异性。且在利润的计算过程中,会计方法选择的差异以及会计估计的应用,都会对企业会计利润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对于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就折旧方法来说,涉及到是采用直线折旧法还是加速折旧法,而会计估计则涉及到折旧年限长短以及预计净残值大小的问题,这种会计方法选择以及会计估计的差异,将会影响企业各期计入折旧费用的金额大小,进而影响企业各期的会计利润。由此可见,会计利润仅仅是一个账面数据,易受人为因素的干扰与操纵。而现金流量则表现为企业实实在在的现金流入与流出,是企业现金流量的真实反映,从而体现出客观性。

二、“现金”是一个具有多层次的概念体系

现金作为一个最为通用的财务经营概念,从不同角度有着不同的理解。概括起来,主要有几种:1.企业的库存现金。即会计实务中“现金”所核算的内容。显然,这是对现金概念的一种最狭义的理解。2.货币现金。即企业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所核算的内容,包括库存现金、银行活期存款以及其他货币资金。3.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在企业的现金流量表中所定义的现金包括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即企业的库存现金、可以随时支付的银行存款以及企业持有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移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很小的短期投资(通常为三个月以内到期或可以变现的短期投资)。4.现金流量。现金流量是指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及流出,是企业现金的动态反映。而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流出量的差额称为现金净流量。对于一般企业来说,其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即经营活动、投资活动以及筹资活动,因而由这三类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分别称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以及投资活动现金流量。5.经营性现金流量。经营性现金流量是指反映企业经营活动(包括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所产生的现金流量,但不反映筹资性支出、资本性支出或净营运资本的变动额。其计算公式为:经营性现金流量=营业收入-营业成本(付现成本)-所得税=息税前利润加折旧-所得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公式中,把“营业收入”、“息税前利润”视为现金流量指标,前提是假设权责发生制下的数据等同于收付实现制下的数据,否则,计算结果只具有账面利润性质,而不具有现金流量性质。6.自由现金流量。根据詹姆斯c.范霍恩在1998年对自由现金流量的定义:自由现金流量是指所有经内部收益率折现后有净现值的项目支出后剩下的现金流。一般认为企业自由现金流量=息税前利润加折旧-所得税-资本性支出-营运资本净增加额。

从以上关于现金内涵的不同层次的表述可知,人们对于现金的理解既存在着共性,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并不存在着绝对一致的表述标准,对它的理解因人而异,主要取决经理人的专业判断以及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需要。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从持续经营的角度考虑,现金最重要的并不是“存量”,而是“流量”。

三、现金流量:企业决策与经营管理的首要变量

从经营角度看,企业任何日常经营活动均始于现金而终于现金,现金以及从现金到存货、应收账款,然后再回复到现全的及时转换,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血脉”。企业现金流转的顺畅与否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任何环节的不畅或阻滞,都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后果,轻则造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陷入困境,重则引发企业财务危机的出现,造成企业陷入破产清算的境地,而直接威胁到企业的生存。一个企业现金流入的“管道”其实只有现金性收入、现金性融资等几条,而现金流出的“管道”却实在太多,可以说,有经营业务的地方可能就是现金流出的“管道”。有人说,现金的流入与流出就像是每个企业的“心脏”跳动,但是,因现金流入而跳动的次数与因现金流出而跳动的次数在数量上极不平衡,因此,如何调节这种失衡并尽可能维持其均衡,可能就是公司理财的难点之所在。现金流量作为一项财务指标,在企业价值管理与行为管理中展现出利润指标所不具有的优势,无论是对于投资者、债权人,还是对于企业管理当局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其意义是十分明确的。

第一,经理人在关注企业财务报表信息中,把现金流量表信息放在首位。资产负债表最关键的是“结构”和“风险”问题,而利润表最重要的是“规模”和“收益”问题。但是能够总览公司“结构”和“风险”,“规模”和“收益”问题的却只有现金流量表,只有现金流量表才能提供企业的现金流量状况,从整体上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并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做出合理预测。经营者不把握现金流量表的内在信息,就不可能通过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对企业财务状况做出快速和准确的判断,从而做出相应的决策。从这个角度分析,目前公司经理人对净利润、主营业务利润、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指标的重视程度大大超过了对现金流量指标的关注,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第二,惟有现金流量才能提升企业价值。通俗地说,企业价值是指企业本身值多少钱,来源于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现有资产创造收益的能力。利润及现金流量作为评价企业经营业绩、衡量企业财富增长状况的指标,自然成为衡量企业价值的标准。由于利润代表企业新创价值的一部分,因而,利润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企业价值的增长。但是,企业价值不仅仅包括新创价值的一部分,而且还包括其未来创造价值的能力,因而,以利润作为指标衡量企业的价值,其局限性十分明显。在企业持续经营的情况下,企业价值主要由其每年自由现金流量和贴现率决定,现金流量的增加代表着企业价值的增长。例如,企业任何投资项目,都应考虑其未来现金的回收能力,而不是该项目的账面盈利能力,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影响的现金净流量成为评价项目可行性的主要依据,一般来说,只有净现值为正的项目才是企业可接受的项目,而冷现值增加同时意味着企业价值的增长。可见,企业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企业现有资产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最终形式则表现为一系列现金流量。企业现金流量的数量和速度决定了企业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价值最大化即是现金流量最大化。

第三,在短期决策与业绩评价中,引入“现金性利润”概念,以提升公司收益质量,防范盈余操纵。我们强调现金和现金流量表,只是提醒利润表的局限性,账面利润可能异化公司决策和歪曲经营业绩。比如,一个公司如果通过价格战。广告战实现了销售额和市场占用率的迅速提高,在短期内很容易形成一种“欣欣向荣”的增长景象,但是如果这些景象没有现金流入作支撑,很难说这种景象不会因“贫血”而昙花一现。这类只在市场上“潇洒走一回”的企业并非个案。由此可见,没有现金性收入的增长其实并不是财务理念上追求的增长。因此,公司经理有两项职责:一是获得利润;二是将利润尽快转换成现金。在公司内部业绩评价中,收益性指标如果单纯从利润表取数,尽管用“主营业务利润”来计算,也不能真实反映收益质量,因为极有可能生营业务利润也是以“应收账款”为基础的。目前在考核评价中广泛推崇的eva(经济增加值)指标也明显地具有权责发生制特征。在企业内部业绩评价中应该提倡使用“现金性利润”来计算考核收益性指标,以达成财务目标。财务决策和财务评价的一致性。

篇7

面。

一、入账价值的确定

(一)计量基础。旧准则中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计量基础,而新准则对这一规定进行了更改。新准则要求对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处理应该分为两种情况: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不符合两个条件之一时,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计量基础。

由此可见,在新准则中,不再按照旧准则中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为计量基础的单一计价方式,而是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和以账面价值计量两种情况。因此,新准则中采用公允价值还是账面价值作为计量基础,对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的判断是关键。

在现实中,非货币性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相背离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如果以资产的账面价值入账,在账面价值高于公允价值的情况下,会造成资产价值的高估,违背了会计的谨慎性原则;相反,当账面价值低于公允价值时,以账面价值入账,会造成资产价值的低估,会违背一致性原则。可见,运用账面价值作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入账价值有着很大的不合理性,使企业财务报表的相关性大大降低。而公允价值则具有明显的优势,以可靠的公允价值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能更加准确地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使企业资产负债表的相关性显著提高,为企业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提供了有用的财务信息。

(二)入账价值的确定。在不涉及补价的情况下,新准则规定,若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若以账面价值作为计量基础,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旧准则中是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即与新准则中以账面价值作为计量基础时的计价结果一样。

(三)对补价的处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有时也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判断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的交换是否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通常以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是否低于25%作为参考。对于补价的处理,应当分为支付补价和收到补价两种情形。

1、支付补价。在支付补价的情况下,新准则规定,若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应支付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若以账面价值作为计量基础,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旧准则中是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即与新准则中以账面价值作为计量基础时的计价结果一样。

2、收到补价。在收到补价的情况下,新准则规定,若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收到的补价并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若以账面价值作为计量基础,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收到的补价并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旧准则中是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补价所含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其中,补价所含账面价值=补价-补价中应确认的损益

补价中应确认的损益=补价-(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应支付相关税费

(四)同时换入多项资产。新旧准则对同时换入多项非货币性资产入账价值的分配原则基本一致。不管是否涉及补价,在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时,应当分两种情况处理:

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按照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进行分配,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

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者虽具有商业实质但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应当按照换入各项资产的原账面价值占换入资产原账面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进行分配,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

二、损益的确认

新准则对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的确认方法进行了变更。旧准则中规定不涉及补价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确认损益,涉及补价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收到补价一方应确认损益,且损益仅以收到的补价所含的损益为限。

新准则中规定,不管以何种基础计量,不核算收到补价所含收益或损失的确认,而是确认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直接计入损益。另外,在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计量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时,无论是否收到补价。交易各方均不确认损益。

新准则对于损益的确认,能够更真实的反映经济价值的流转。新准则将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全部记为营业外的损益,这个差额恰恰就是经济学意义上的价值流转损益,这样就将会计处理与经济意义上的价值流转很好的结合起来。同时,损益的确认不受账面价值的影响,具有更高的科学性,反映了经济的实质。

三、关联方间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准则提出,在确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时,应当关注交易各方是否具有关联方关系。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可能导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而在旧准则中没有把关联方间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排除在外,这就给一些上市公司提供了操纵利润的机会。新准则对关联方间交易的特别说明,恰恰弥补了这一漏洞,更具有理论进步性与实践指导意义。

篇8

项目设计旨在建设一个环保节能的绿色建筑,不适宜采用常规空调系统。且项目所在地有足够的区域布置土壤换热器,所以拟采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1、冷热源设备配置。根据项目冷、热负荷值,选用3台意大利克莱门特公司生产的PSRHH-5103热泵机组(制冷量1973kw,电功率395k;制热量1962kw,电功率498kw)和1台PSRHH-2402热泵机组(制冷量918kw,电功率182kw;制热量909kw,电功率229kw)为酒店提供冷热负荷,夏季4台热泵机组全部开启,冬季只需开启3台PSRHH-5103热泵机组,根据冷热负荷大小,调整机组的开启台数和运行状态,使后期的运行费用达到最低。室外换热孔,120米深968个。2、土壤换热器系统设计。土壤换热器系统采用垂直双U管换热器,根据计算,酒店的土壤换热器总延米数为116160m,单个土壤换热器孔深设计为120m,需要布置968个土壤换热器,单孔孔径φ150mm,换热器间距为5×5m,单个换热器占地面积25m2,孔位分布总面积为24200m2。

二、地源热泵系统与常规空调系统初投资及运行费用

地源热泵系统初投资:机房部分706万,室外部分1762万,合计:3088万元。运行费用:夏季115万,冬季84万,年合计199万元。夏季合每平米18.6元,冬季合每平米13.6元,年合计32.2元/m2。

常规空调系统采用冷水机组+燃气锅炉的形式,夏季由冷水机组为酒店提供冷负荷,冬季由燃气锅炉为酒店采暖。系统初投资机房部分1195万,室外部分620万,合计:1815万元。运行费用夏季141万,冬季173万,合计年:314万元。夏季合每平米22.8元,冬季合每平米27.9元,合计年:50.7元/m2。

三、地源热泵和常规空调系统的综合经济比较

1、初投资对比

地源热泵和常规空调系统的初投资比较如下:

地源热泵:综合投资2778万元,其中直接投资合计3088万元(直接费用:室外部分1762万元,机房部分706万元,末端部分620万元),间接费用主要为政府补贴为-310万元。

常规空调:综合投资1815万元,其中直接投资合计1815万元(直接费用:室外部分150万元,机房部分1045万元,末端部分620万元),无间接费用。

(注: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每平米补贴50元,按照建筑面积6.2万平米计算)

2、运行费用对比

地源热泵和常规空调系统的运行费用比较如下:

地源热泵:全年运行费用200万元,每平米运行费用32.2元/m2,冬季13.6元/m2,夏季18.6元/m2,冷却水费用0。

常规空调:全年运行费用328万元,每平米运行费用52.9元/m2,冬季27.9元/m2,夏季22.8元/m2,冷却水费2.17元/m2。

3、使用寿命对比

地源热泵和常规空调系统的使用寿命比较如下:

地源热泵:室外部分50年,机房部分15年,末端部分15年。

常规空调:室外部分15年,机房部分15年,末端部分15年。

4、经济性对比

地源热泵地埋管部分的使用寿命为50年,机组的使用寿命大致为15年,鉴于此,我们分别按照

4.1寿命周期成本法

两种方案的使用寿命不同,做经济比较时统一按照15年为一周期考虑,因为地源热泵系统的地埋管部分具有50的寿命,按照平均年限折旧法计算账面价值,然后将账面价值扣除进行比较,折现率取5%。

账面价值计算如下:地源热泵:初投资中室外部分为1762万元,机房部分为706万元,末端部分为620万元。账面价值中室外部分为1233万元,机房部分为0,末端部分为0。常规空调:初投资中室外部分为150万元,机房部分为1045万元,末端部分为620万元。账面价值中室外部分为0,机房部分为0,末端部分为0。

1)不考虑政府补贴等间接投资。地源热泵:初投资3088万元,年运行费用200万元,年运行费用净现值2071万元,不计账面价值的寿命周期成本为5159万元。考虑账面价值:账面价值1233万元,成本3926万元。

常规空调:初投资1815万元,年运行费用328万元,年运行费用净现值3400万元,不计账面价值的寿命周期成本为5215万元。考虑账面价值:账面价值0,成本5215万元。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不考虑账面价值的情况下,地源热泵系统15年的寿命周期成本小于常规系统;在考虑账面价值情况下,地源热泵系统15年的寿命周期成本为3926万元,远远小于常规空调系统5215万元的寿命周期成本。

2)考虑政府补贴等间接投资

地源热泵:初投资2778万元,年运行费用200万元,年运行费用净现值2071万元,不计账面价值的寿命周期成本为4849万元。考虑账面价值:账面价值1233万元,成本3616万元。

常规空调:初投资1815万元,年运行费用328万元,年运行费用净现值3400万元,不计账面价值的寿命周期成本为5215万元。考虑账面价值:账面价值0,成本5215万元。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考虑了政府补贴间接投资后,地源热泵系统15年的寿命周期成本为3616万元,远远小于常规空调系统5215万元的寿命周期成本。

8.4.2投资回收期法

本项目两种方案的使用寿命不同,比较投资回收期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按15年计算,扣除账面价值;另一种是同一按50年考虑,15年寿命的乘3.33次计算。本项目只有地埋管寿命50年,其他部分寿命年均为15年,所以统一按照15为一周期,下面按15年寿命周期、以贴现率5%计算,进行动态分析。

1)不考虑政府补贴等间接投资,不计账面价值

地源热泵:初投资3088万元,年运行费用200万元。常规空调:初投资1815万元,年运行费用328万元。和常规对比(地源-常规):初投资1273万元,年运行费用-128万元。静态回收期9.9年,动态回收期14.1年。

2)不考虑政府补贴等间接投资,考虑账面价值

地源热泵:初投资3088万元,15年账面价值1233万元,初投资-账面价值为1855万元,年运行费用200万元。常规空调:初投资1815万元,15年账面价值0,初投资-账面价值为1815万元,年运行费用328万元。因此,和常规对比(地源-常规):初投资-40万元,年运行费用-128万元。静态回收期-0.3年,动态回收期-0.3年。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不考虑政府补贴、不考虑账面价值的情况下,地源热泵静态投资回收期9.9年,动态投资回收期14.1年,地源热泵静态投资回收期-0.3年,动态投资回收期-0.3年。

3)考虑政府补贴等间接投资,不计账面价值

地源热泵:初投资2778万元,年运行费用200万元。常规空调:初投资1815万元,年运行费用328万元。和常规对比(地源-常规):初投资968万元,年运行费用-128万元。静态回收期7.5年,动态回收期9.7年。

4)考虑政府补贴等间接投资,考虑账面价值

篇9

例1:甲企业一年前以46000元的价格购入面值40000元,票面利率为10%,期限为3年,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公司债券。溢价6000元按直线法摊销。购买时作为长期投资核算,现拟划转为短期投资。

对于此项投资,投资成本是46000元,现账面价值是48000元(46000+4000-6000/3)。因投资成本低于账面价值,应按投资成本划转,差额计入投资损失。甲企业会计处理如下:

借:短期投资46000

投资收益——长期债权投资划转损失2000

贷: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面值)40000

——债券投资(应计利息)4000

——债券投资(溢价)4000

如果上述长期债权投资曾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1500元,则其账面价值为46500元(48000-1500),仍按成本划转。甲企业会计处理如下:

借:短期投资46000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1500

投资收益——长期债权投资划转损失500

贷: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面值)40000

——债券投资(应计利息)4000

——债券投资(溢价)4000

如果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是2500元,则其账面价值是45500元(48000-2500),此时则应按账面价值划转,以45500元作为短期投资的入账金额。

甲企业会计处理如下:

借:短期投资45500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2500

贷: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面值)40000

——债券投资(应计利息)4000

——债券投资(溢价)4000

如果企业购入的债券是分期付息债券,且是溢价购入,平时收到利息时并没有增加应计利息,随着溢价的摊销,债券投资的账面价值会越来越低。因此,无论何时将长期债权投资划转为短期投资,其账面价值肯定会低于投资成本,直接按账面价值划转即可,也不会产生划转损失;如果企业是折价购入的分期付息债券,债券账面价值会随着折价的摊销而逐渐增加。因此,无论何时划转,其账面价值都会大于投资成本,这就应当按投资成本划转,同时就会产生划转损失。

例2:甲企业在一年前购入分期付息债券一批,现拟转为短期投资。当时的购买价格是46000元,面值40000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10%,溢价按直线法摊销。

现在该债券的账面价值为44000元(46000-6000/3),低于投资成本,则应按账面价值划转。

借:短期投资44000

贷: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面值)40000

篇10

新准则规定.企业在合并时,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确认为商誉。视企业合并方式的不同:控股合并的情况下,该差额是指在合并报表中应予列示的商誉,即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与购买日按照持股比例计算确定影响又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吸收合并的情况下,该差额是购买方在其账簿及个别财务报表中应确认的商誉。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存在合并差额的情况下。企业首先应对企业合并成本及合并中取得的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进行复核,在取得的各项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计量并且确认了符合条件的无形资产以后,剩余部分才构成商誉。

[例1]20X9年6月30日,P公司在发行1000万股普通股,每股面值1元,市场价格为每股1.8元,取得了s公司80%的股权。假定该项合并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编制购买方于购买日的合并报表。购买日s公司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为1800万元,其公允价值为2200万元,其中存货的账面价值为600万元,公允价值为630万元.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200万元,公允价值为250万元,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500万元,公允价值为1800万元,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00万元,公允价值为120万元。

(1)合并口确认长期股权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 1800

贷:股本 1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800

(2)合并日商誉

合并商誉=企业合并成本一合并中取得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1000×1.8-2200×80%=40(万元)

二、商誉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

商誉在确认以后,持有期间不要求摊销,每―会计年度期末,企业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规定对其价值进行测试.按照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的原则计量,对于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部分,即提减值准备,有关减值准备在计提之后.不能够转回。对商誉减值的处理是按照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减值的处理原则来进行的,为了资产减值测试的目的,对于因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的账面价值,应当自购买日起按照合理的方法分摊至相关的资产组,难以分摊至相关的资产组的,应当将其分摊至相关的资产组组合。具体的处理程序拟通过例2予以说明。

[例2]甲公司有关商誉及其他资料如下:(1)甲公司在20×8年12月1日.以1600万元的价格吸收合并了乙公司。在购买日,乙公司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为2500万元,负债的公允价值为1000万元,甲公司确认了商誉100万元。乙公司的全部资产划分为两条生产线――A生产线(包括有x、Y、z三台设备)和B生产线(包括有s、T两台设备),A生产线的公允价值为1500万元(其中:x设备为400万元、Y没备500万元、z设备为600万元),B生产线的公允价值为1000万元(其中:s设备为300万元、n殳备为700万元),甲公司在合并乙公司后,将两条生产线认定为两个资产组。两条生产线的各台设备预计尚可使用年限均为5年,预计净残值均为0,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2)甲公司在购买日将商誉按照资产组人账价值的比例分摊至资产组,l!llA资产组分摊的商誉价值为60万元,B资产组分摊的商誉价值为40万元。(3)20×9年,由于A、B生产线所生产的产晶市场竞争激烈,导致生产的产品销路锐减,因此,甲公司于年末进行减值测试。(4)20×9年末,甲公司无法合理估计A、B两生产线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经估计A、B生产线未来5年现金流量及其折现率,计算确定的A、B生产线的现值分别为1000万元和820万元。甲公司无法合理估计x、Y、z和s、T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以及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要求:分别计算确定甲公司的商誉、A生产线和B生产线及各设备的减值损失。

首先,计算A、B资产组和各设备的账面价值:

A资产组不包含商誉的账面价值=1500-1500÷5=1200(万元)

B资产组不包含商誉的账面价值=1000-1000÷5=800(万元)

其次,对不包含商誉的资产组进行减值测试,计算可收回金额和减值损失。

(1)A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为1000万元小于其不包含商誉的账面价值1200万元,应确认资产减值损失200万元。

(2)B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为820万元,大于其不包含商誉的账面价值800万元,不确认减值损失。

最后,对包含商誉的资产组进行减值测试,计算可收回金额和减值损失。

(1)A资产组包含商誉的账面价值=1500-1500/5+60=1260,A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为1000万元小于其包含商誉的账面价值1260,应确认资产减值损失260。

减值损失260万元应先抵减分摊到资产组的商誉的账面价值60,其余减值损失200再在x、Y、z设备之间按账面价值的比例进行分摊。

x设备分摊的减值损失=200×320/1200=53.33,Y设备应分摊的减值损失=200×400/1200=66.67,z设备应分摊的减值损失=200×480/1200=80。

(2)B资产组包含商誉的账面价值=1000-1000/5+40=840,B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为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