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识的价值范文

时间:2023-05-04 13:09: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自我意识的价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自我意识的价值

篇1

关键词:教师自我意识;自我需要;价值取向;职业生活

需要,是人的永恒追求,是人呈现自身特质的理想表达。每一个人都试图在追求中建构自我的需要层次、寻找自我的需要定位和深化自我的需要蕴涵。人无法避开个体的现实需要,只有深入自我需要的理性世界中,才能看到一个真实的自己。一个人选择了怎样的自我需要的价值取向,就选择了怎样的自我发展的职业定位。

一、典型需要理论的批判与重识

(一)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对“真实需要”的追求

马尔库塞认为,以技术进步为支撑的发达工业社会,在肆无忌惮地占领人的私人空间,虽然人们的物质需要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却是以牺牲人的真正自由为代价的,物质需求的满足并不代表人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马尔库塞进一步将人的需要分成两个部分:“虚假的需要”和“真实的需要”。“虚假的需要”的衍生,是因滥用物质、知识资源,致使人的本能受到严重摧残,是社会把对个人进行压抑的整体利益,通过各种手段变成个人的却并非出于自主需要的结果。人一旦被这种“虚假的需要”所控制,就会成为社会机制的受控者,人就会变成“单向度的人”,从而失去自主性和个性化。正是为了避免“虚假的需要”所带来的危害,马尔库塞极力主张人要追求一种出自人的本性的“真实的需要”。马尔库塞认为,人的需要必须进行一场全面性的“本能革命”,“既不是单纯地扩大需求的现有满足范围,也不是把需求脱离较低的水平,而是要与这种范围决裂,是质的分越”[1]。马尔库塞的需要理论,是在对“工具理性主义”进行批判,是在物欲化的当代社会里寻找“自由人”的生存出路。

(二)自我的实现———对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理性辨识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划分成七个等级,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2]。马斯洛认为这七种需要都是人类天生的,而且只有当低一级水平的需要获得基本满足时,才能激发高一级水平的需要,人的自我实现就是建立在这七个需要等级的逐次攀越上的。马斯洛将这些需要理解成了人的内在潜能,而且是天生就具有的,只不过暂时储存在人的自身结构中而未释放出来。人正是通过社会实践不断地将内在潜能变成个体现实的需要,这是“实践理性主义”的突出表现,只有社会实践活动,才能使人踏上“自我实现的趋向”之路。

(三)人性的解放———马克思对人之需要的本质性探寻

马克思曾批判以往哲学在理解人和社会活动时,“习惯于用他们的思维而不是用他们的需要来解释他们的行为”[3],并认为人的需要是由人的本性决定的,“在任何情况下,个人总是‘从自己出发的’”[4],而正是由于个人的“需要”以及获得满足的方式,才让人与人之间发生了彼此联系。马克思把人的需要分成三个层级:生存需要、发展需要和享受需要,并从人存在的三重性来具体分析人的本性与需要之间的关系。第一,人直接的是自然存在物。人在能动性地通过个体的物质实践活动,从客观世界中获取满足自身生理需要的原料;第二,个人是社会存在物,人不再仅仅停留在自然的生理需要上,而是要去获得高于生理需要的社会性需要;第三,人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的存在物,能有意识地去审视自我的需要和寻找满足需要的方式,自主地去实现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以及个性的自由解放。在马克思看来,需要之所以如此重要,不仅仅是由于它在演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而且合理性的需要也有利于促进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马克思对人之需要的理解,更多的是倾向于“解放理性主义”:人需要在欲望追求中,反照自然的本性以使自己能够把握正确的发展航向。

二、教师自我需要的价值取向

(一)“自在”的忠实生活取向

这种价值取向认为,教师的自我需要,是教师被动地获取维持基本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衡量教师自我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基本标准,是教师能否获取维持生命存在和个体发展的各种资源。“忠实”的指向,强调物质需求对个体教育行为的有效控制。教师自我需要的忠实生活取向,在本质上是受“工具理性”支配的。教师是现实生活的被动适应者,其生理需要和发展需要,都是在客观生活对个体的“逼迫”下通过实践活动来获取的,或者说,是谋生的意向性决定了教师个体的行为方式。教师不能主动地去适应和改造外部环境,不能主动地去激发和调适个体内部的精神意识,而是成为生活的“奴隶”和教育的“附庸”。教师的自我需要仅仅停留在物质欲望的层面上,而无法摆脱自然“物性”的束缚,从而成为生活物质“牢笼”中的“单向度的人”。

(二)“自为”的积极适应取向

这种价值取向认为,教师的自我需要,是教师在主动地成为生活世界的积极“消费者”和“建构者”的前提下,形成促进个体职业发展的基本导向。衡量教师自我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基本标准,是教师能否通过主动地适应教育环境的变化和改善个体的教育实践活动,来获得职业发展层面上的满足感。教师的自我建构,只是为了能够以自身素质的提升,促使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实践。教师的积极适应取向,在本质上是受“实践理性”支配的。教师不再把自己当成生活的被动适应者,而是通过个体卓有成效的教育实践,使生活更加具有丰富性,使事业更加具有成就感。在积极适应取向的观念中,教师拥有明确的教育教学目标和自我角色定位,并结合自己的教育理念,将其贯穿到整个教育生活实践过程中。“适应”的本质,是教师能够及时更新个体的教育观和生存观,促进教育实践的个性化变革,以谋求职业的高度发展,获得职业幸福感和自豪感。换而言之,教师的教育实践在某种程度上说,成了一种“有教育意图的实践行为”[5]。

(三)“自觉”的理性创生取向

这种价值取向认为,教师的自我需要,不仅是教师获取维持生命存在和促进职业发展的物质资源的前提,也是教师摆脱生活的物质局限和教育的传统束缚,走向生活的理性建构、个体的生命自觉以及教育创新的重要基础。此刻,“需要”既是教师“生命体生存与发展的客观依据和各种积极形式的来源”[6],也是教师萌发生命的创生意识,促使个体突破自我拘囿和现实控制,实现个体解放的精神指向。因此,教师自我需要的理性创生取向,在本质上是受“解放理性”支配的。“自觉”,是教师在教育情境中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核心动力,它不为物质生活和职业发展所束缚,而是真正能够诠释人之本性的最佳概括。生命的发展导向,就是使“自觉”成为人的一种本体范式,成为人张扬个性和秉持理性的一种行为准则。在理性创生取向的观念中,教师是课程知识的开发者、教育生活的创造者、个体生命的监控者、学生心灵的照亮者以及教育精神的构建者。因而,教师的个体需求超越了世俗定义,上升为能够促使教师个性解放的生命之源。这种“自我需要”,实现了内涵的拓展和意义的深化,它不再把个体的“生存”仅仅界定为生理的维持和职业的谋取,而是在宏大的“存在”意蕴上,将物质、职业与精神境界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并在此基础上将职业的整体结构纳入个体发展的范围之中。教师的生活自我、专业自我、精神自我就不再分离,而是有机融合,成了完整的自我生命体。

三、基于自我需要实现的教师自我意识养成

篇2

实验小学五年级十一班杨淑杰

假如我是一只矫健的雄鹰,我会展开双翅,自由地翱翔在蓝天白云间,从天上俯视地上的人们。我看到了学校,无数小学生背着书包,穿着整洁、漂亮的衣裳,脖子上系着鲜红的红领巾,脸上洋溢着明媚的笑容,在学校这知识的天堂里渡过每一个充满阳光的日子。我看到了一望无垠的田野,田野里小麦在农民伯伯的精心护理下一点一点地向上窜着,当秋风阿姨拂过麦田时,麦子们露出了金灿灿的笑容,掀起一阵阵金色的麦浪,农民伯伯欢快地收割着庄稼,脸上露出了甜甜的笑容!

假如我是一只矫健的雄鹰,我会每天在云层里自由自在地来回穿梭、嬉戏,给每一朵白云带去礼貌的问候。我飞过高山,看山涧潺潺溪流,奔腾着汇入江河;高大的树木郁郁葱葱,直耸云霄;我飞过大海,与海鸥共舞,看洁白的浪花拍打着金色的沙滩,奏一曲快乐的歌谣!

篇3

企鹅,海豹,海狮都是南极的主人,我很想当一只企鹅,因为我觉得企鹅长得可爱,走起路来摇摇摆摆的样子更是可爱。

假如我是一只企鹅,我会在南极当一只"企鹅导游",不但要为游客介绍南极,而且让游客不要乱扔垃圾,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让大家知道现在我们国家水资源紧缺,让大家节约用水,并告知人们我们的地球正在变暖,南北两极的冰块正在大面积融化,我们的水资源全靠这些冰块,如果这些冰块没有了,那就意味着我们地球将被毁灭,因此我要告诉人们一定要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我给游客上完了这堂环保课后,将带领大家去参观南极,为大家介绍南极。

总之,我想当企鹅就是为了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否则世界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

篇4

有一天,我来到一个农民的家,在窗户旁看,我听见有人大骂道;“你怎么不去干活,你再不去干活,呵呵!你给我滚出这个房子。

我去看了看,原来是这个房子的主人,房主正在欺负老爷爷呢。我用魔法查了查,原来老爷爷不交房租并不是赖着不交,是老爷爷正在拼命的买瓶子挣钱,他的孙女得了很严重的病,乡下老爷爷也得不到太多钱,房主还跟老爷爷说过拖一次翻倍两次,就这样老爷爷欠了几百万,本来也没有那么多,可房主想多要几十万。真是个可恶的家伙,我用魔法立刻让老爷爷的身上穿得像是亿万富翁。口带里还装着数不清的钱。老爷爷从来不赖账,他把钱交给了房主,房主哈哈的走了,老爷爷的孙女病也好了。老爷爷非常高兴。但是还没完,那个房主正在厕所乐呵呵的数钱呢。数得还挺高兴。我用魔法变来变去,一转眼,房主手中的钱变成了一张张欠条,欠条上面写的都是房主的名字。数了数他欠的钱有了九亿万。哈哈!房主被吓晕了。

我又来到了一个城里人又非常富有的家,我正隐身在他们家高兴的看着电视,糟了,家里的孩子出来了,我立刻关掉电视,我一看原来这家的孩子既然是个聋哑人,她是一个小女孩。我用魔法看了看她的心灵,她在想;我要是正常人,那该多好啊!妈妈在也不用为我忙这忙那的了。真是个孝顺的女儿。我应该让她的耳朵听得非常清楚。让她有一个甜美的声音。我用魔法把她变成我想的那样。她看见了一只毛毛虫,由于一吓。大喊一声,啊!!!我会说话了,第一次体验说话她刚才喊的,啊!全宇宙都听见了。连我也刚刚晕了过去,当我醒来的时候,只见她在一旁唱着美妙的音乐,她的歌声非常悦耳,我用魔法把她带到世界杯音乐比赛,没准还得一等奖呢,到她上台了,她真勇敢一点也不害怕,她唱着,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还没等评奖,评委一个个都直接说一等奖,一等奖。她高兴得眼中流露出一滴滴的金豆豆,我看了看时间,小女孩的爸爸妈妈也快回来了,我利用魔法把小女孩送回家。

篇5

by wang yonghui(主永晖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专家点评:演讲者围绕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作了一次次的说明。文章的结构严谨,也很有层次感。

honorable judges, ladies and gentlemen. today,we are gathering here to discuss a very hot issue. how to find harmony in a new age between man and nature? where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concerned i am only a layman i have to say. however, living in this "new age" , seeing my dear ones suffering from respiratory diseases from time to time, finding the beautiful colors of green and blue are being replaced by that of gray and pale, and realizing that our mother planet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unhealthy; i can't help trying to offer my idea and my trivial efforts to look for the answer of the question.

as the ancient greek oracle goes: know thyself. i think in answering this above-mentioned question, this precondition is also very important.

who are we? this is a question, which should be answered not only by those specialists, but also by every one of human beings.

some people may proudly say: we are the masters of nature. it is true that the idea of "man can conquer nature" has dominated people's mind for years, and it is true, man has kept acting like a master and doing whatever things he wants for thousands of years. however, as the consequence of this kind of "leadership" , now the "master" seems to be confronted with problems that are far beyond his control. facts are really very ample. the

green house effect leaves islands and cities along the coast, such as this oriental pearl-shanghai, in danger of the disaster of being drowned; the holes of the ozone layer make the earth less suitable to live for some creatures including human beings; the phenomena of el nino and la nina leave the land with serious flood and drought, and the diseases, caused by pollution, are increasing at an incredible speed... seeing all these facts, can we still ignore the counterattack of nature? we are not the masters of nature. facing all the disasters made by ourselves, we, mankind as a whole should realize that we are just a normal member of the big family of nature. any mistreatment towards nature will meet only with the revenge from her.

by saying so, i do not mean we should give a sudden stop to any development. because that will result in a threat to the existence of human society. i mean we should treat nature equally, leaving the chance of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to nature as we are obtaining the same thing, and thus we will get the situation of win-win.

i am very pleased to find that now more and more people, from every corner of the planet, have come to realize that harmony with nature is the only way to universal and continuous progress and prosperity. and i think that is why we come here from all over the country to discuss this topic today.

i want to end my speech by quoting from mr. nixon. "our destiny offers, not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the future is not ours to see of course. however, by seizing firmly the opportunities, by knowing clearly about ourselves, we, human beings, can doubtlessly achieve the real harmony with nature!

thank you.

译文:我们只是自然大家庭中普通的一员

尊敬的评委,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们聚在一起讨论一个热门的话题:如何在新时代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谈到科学技术,我必须承认,我是个门外汉。但是,生活在这个“新时代”,看着自己亲爱的人时刻遭受呼吸疾病的折磨,看着美丽的蓝色和绿色被灰色和苍白所代替,意识到我们的地球母亲正越来越不健康,我忍不住要提出自己的主张,奉献微薄的力量,去寻找这一问题的答案。

古希腊有这样一个神谕:了解自己。我想在回答上述的问题时,这一先决条件是很重要的。

我们是谁?这是一个间题,不仅应由专家来回答,而且应该由每一个人来回答。

也许有人会自豪地说:我们是自然的主人。许多年来,“人定胜天”这一观念已在许多人心中根深蒂固,这是事实。长期以来,人类以主人的姿态随心所欲、为所欲为,这也是事实。不过,这种“主导”的后果是,今天所谓的“主人”面临着自己无法控制的问题。证据是充足的。温室效应使岛屿和沿海城市,比如上海这颗东方明珠等,处于被海水侵吞的灾难危机之中;臭氧层的空洞使得地球不再适宜于居住,对其他动物如此,对人类也一样;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那现象使地球早涝成灾;污染所导致的疾病正以惊人的速度传播着……看到这些现象,我们还能无视这自然的反击吗?我们不是自然的主人。面对着自己造成的灾难,我们,整个人类,应该意识到我们只是自然大家族中普通的一员。任何对自然的虐待只能遭到来自自然的报复。

我这样说,并不是指我们应该马上停止发展。因为这会导致对人类社会生存的威胁。我指的是我们应该平等地对待自然,给自然以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就像我们自身所寻求的一样。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一个皆大欢喜的境况。

篇6

你觉得自己是不是很在意别人的目光呢?

首先,观察图片,不要多作考虑,完全凭直觉回答即可,这样有助于测试结果更接近真实的你。

在以下四张抽象主义的喷溅画中,你最喜欢1-4号的哪一张呢?

『我心惶惶,情绪紧张而动摇内心

――自我意识度,55%

选择1的你:

从小到大,在许多方面都被周围的人寄予厚望。你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吧?

受到了过去环境的影响(比如家庭等),现在的你自我意识不坚定,很容易动摇。这可能是由于周遭对你的期望所致,他们眼中往往看不到事物发展的过程,只是着眼在结果上,让人不免紧张。

因此,总在害怕“如果没有做到,让人失望的话……”的你,承受了很大的压力。现在,对周围人总显得反应过度,当然这是你的谨慎态度造成的。对近在眼前、需要马上决定的事,你内心尤其会产生剧烈的抗拒感。往往容易陷入这样一种状态――盘算着“到底能不能做到”――潜意识里总为此担惊受怕。

# 综上所述,自我意识程度在55%左右。可能偶尔让人觉得有那么点“拎不清”。

Tip:要知道,比起担心别人的看法,更应该着眼在满足自我的快乐的生活方式上。自由地做时尚装扮、和喜欢的人交往、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更加自在、广阔的生活,会让你感到阳光灿烂!

『一意孤行,自信得“只听自己的”

――自我意识度,70%

选择2的你:

对现在的自己相当地有自信。你是不是感到小小的骄傲与自豪呢?

自己的梦想也好,向往的生活也好,你一味沉浸在关于人生理想的思考中,对自己的评价因而也颇高。

事实上,在实现自我理想的漫漫路上,你的才能也必须要获得他人的认同。但是,周遭对你的评说,你却总是充耳不闻。“个人的评价由自己决定,不需要其他人的意见”――类似的心理暗示很强烈。

你的价值观是:自己决定自己的生活。但如果你可以明白――周围能决定的,也只是所谓对你的“评价”――这一点,并在此基础上事先做出规划,就有可能真正达成自己的理想。

# 综上所述,自我意识程度相当高,达到70%。旁人可能认为你不太会做人。

Tip:有时用客观的眼光看待自己,是很有必要的。静下心来,认真去听别人说的话,去听别人不同的意见,好好思考这些话的意义,在审视自身的过程中重新认识自己。

『不甘示弱,拥有痛恨失败的好胜心

――自我意识度,85%

选择3的你:

很争强好胜,无论什么方面都要压倒别人。如果没有赢过别人,你会感到很遗憾吧?

作为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你非常重视结果。换句话说,你是典型的自我意识过强的人。明明很在意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但同时又装作听不见的样子,这是因为你并不肯承认自身的缺点。个性很要强,相信“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

有形的东西,其价值终会崩坏。无论造了一所多气派的房子,经过数年后,外墙早已积满了污垢;几十年后,房子变得陈旧不堪,可能已经破旧得没法再使用了。同理,现在看来非常有价值的东西,随着生活前进的步伐,都将成为过往,不知在哪天就会毫无价值。

除了眼睛可以看到的有形的成果,凡事都必然存在一个期间的过程。能珍视过程的话,中途会发现新的道路也不一定哦。

# 综上所述,自我意识程度达到85%以上!当心,周围人对你都颇有微词了。

Tip:好胜的战斗本能,是一把双刃剑,可以使你不断成长,也可以使你持续颓败。痛痛快快地承认失败,然后回过头,用审慎的眼光看看整个过程,就能找到通向下一次胜利的路口。

『实事求是,表现不卑不亢的真我

――自我意识度,35%

选择4的你:

如果认为不可能做到,就会向别人诚实地表示“不能够”。平时的你就是这样的吧?

你可能抱着这样的想法:周围的人一定都觉得我是个自我意识过强的家伙吧。实际上,这也许只是因为曾经有谁说过你“太自我了吧”而已。但你要明白事实并非如此。

你真正关注的,是事物如何发展变化的全过程。做事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你会忠诚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同样地,也会真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对自己的不足并不觉得羞耻,即使是弱点,也能变成自身独特的吸引力。

# 综上所述,自我意识程度为35%。程度离“过强”还很远,处事协调性不错。

Tip:不自大、不自卑,清楚自身的定位,迄今为止都拿捏得当,应该给周围人留下了不错的印象。今后也同样地,把别人善意的提醒与建议,变成自己向上的动力,一定能拥有更美好的生活!

“自我意识”,可以说是一种对内心自我的注视,对自身思想的凝视。而长久的高度的关注必然使人身心俱疲。

篇7

关键词:聋生 自我意识 社会期望

分类号:G761

1、问题的提出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具有复杂的心理结构,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自我意识是人格结构的核心部分,是儿童个性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自我意识也是人格发展中的调控系统,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起着调节作用。研究自我意识的发展,对于儿童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往的研究结果显示,自我意识的发展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社会期望是一个重要因素。社会期望是指受试总倾向于给出一个使其显示出符合社会认可的良好形象的回答,即对不认可的惧怕。社会期望作为一种人格特征,反映了儿童对社会认可的依赖程度,是影响个人行为的重要内在动机之一。关于儿童社会期望对自我意识的影响,陈猛在研究中发现,青少年的社会期望与自我评价呈显著正相关。苏秀琼的研究结果显示,在总体上,社会期望与自我意识呈显著正相关。这些研究结果说明,个体社会期望的强度和自我意识发展水平之间呈现出相关性。

在特殊教育领域,人们对聋生自我意识特点的研究成果较多。例如张宁生研究认为聋生自我意识的产生晚于正常儿童,并且具有独立性不强、抽象概括水平低等特点。谭千保、陈芳、傅朝晖在研究中提到由于身体缺陷、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聋生自我意识发展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儿童,关于聋生的社会期望,熊虎等研究发现,社会期望是影响聋哑儿童人格特征的重要因素。还有人研究了聋生社会期望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但是目前专门针对聋生自我意识和社会期望相关性的研究非常少。以往关于两者关系的研究,研究对象都是针对普通儿童和青少年,这些研究结果是否适用于聋生还有待于证明。因此,本研究将以探究聋生自我意识与社会期望特点及其之间的关系为目的,为聋生树立科学的社会期望观念,促进自我意识发展,从而顺利地完成其个体的社会化,以成功地适应社会、应对竞争提供科学依据。

2、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邯郸市、邢台市、石家庄市、唐山市四所聋校五一九年级共171名聋生。发放《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及《儿童社会期望量表》。删去无效问卷12份,共收集到有效问卷159份(有效率92.9%)。其中,男生79人,女生80人;五年级30人,六年级37人,七年级32人,八年级29人,九年级31人。

2.2 研究工具

2.2.1 《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

该量表由美国心理学家Ellen、Piers等人编制,由6个分量表构成: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量表采取正向记分的方式,得分越高,说明自我意识越好。该量表的重测信度为O.51,克隆巴赫a系数为0.61~0.75,同时该量表具有较好的效度。

《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于1969年编制、1974年第二次修订。2002年制定了中国城市常模。该量表主要用于评价儿童自我意识的状况,适用于8-16岁儿童。量表含80项测题,按原量表规定,在第30百分位-70百分位之间为正常范围。总分低于第30百分位(相当于粗分51)自我意识水平偏低,提示该儿童可能存在某些情绪或行为问题或社会适应不良,有自信心不足、自我贬低倾向;得分高于第70百分位(相当于粗分63)为自我意识水平过高,提示该儿童可能对自己要求过高,过于求全。

2.2.2 儿童社会期望量表

《儿童社会期望量表》(CSD),该量表在设计之初是用于评定儿童的认可需要,后来更改为对不认可的恐惧。该量表由48个陈述旬组成,以是一否的形式作答,其中有26个条目答“是”得分。本表大多数条目的内容与《Marlowe-crowne社会期望量表》(Marlowe-CronneSocial Desirability,MCSD)一致,另外一些条目涉及儿童特有的内容(如:“有时我想做一些父母认为我这个年龄还不能做的事情”),还有些条目是用儿童的语言措词的(如:“有时我想尽情的玩,不用去上学”)。可能的得分范围是0-48分,高分表明对不认可的惧怕。原量表作者的研究结果显示该量表的信度、效度较好。由于该量表目前还没有我国的常模资料,使用者多采用将平均值24分作为中等强度社会期望的研究标准,例如杜蕾、张美峰等的研究均采用此法。

2.3 研究程序

将《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和《儿童社会期望量表》发放到聋生手中,由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配合手语向学生解释指导语,说明答题目的和方法,并要求学生们注意两点:第一,要求对每一个问题进行回答,并认真阅读,切忌丢题;第二,本次调查为无记名调查,不必心存顾虑。要明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要参考或顾及他人的意见和立场,然后正式作答。学生作答中,遇到看不懂的条目,由教师配合手语向学生解释这些条目内容和意思,待学生弄明白后再回答。

2.4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管理、数据统计和分析处理。

3、研究结果

3.1 聋生自我意识总体状况

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将总分低于第30百分位(相当于粗分51)划为自我意识偏低水平,总分高于第70百分位(相当于粗分63)划为自我意识偏高水平,在第30百分位到第70百分位之间为自我意识正常水平。本次调查的聋生自我意识总体状况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此次调查的聋生自我意识总分处在正常范围内,说明聋生自我意识水平总体较高。

3.2 聋生社会期望总体状况

此次调查的聋生社会期望水平见表2。

表2显示聋生社会期望总体水平为30.987,按照儿童社会期望量表计分方法可以看出,聋生的社会期望分值大于平均值24分,因此总体处于中等强度。

3.3 聋生自我意识水平的性别比较

为了考察聋生自我意识在性别上是否有差异,本次调查做了性别比较,结果见表3。

由表3可见,聋生的自我意识总分及各维度在性别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3.4 聋生社会期望的性别比较

本次研究对聋生的社会期望从性别角度做了比较,结果见表4。

表6的统计结果显示,五、六年级和七、八、九年级的社会期望值无显著差异。

3.7 聋生自我意识与社会期望的相关性

将聋生自我意识得分与社会期望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7。

由表4可以看出,聋生社会期望值在性别方面无显著差异。

3.5 聋生自我意识的年级比较

本次研究对聋生的社会期望从年级角度做了比较,结果见表5。

由表5所示,五、六年级(小学高年级阶段)和七、八、九年级(初中阶段)在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焦虑、合群等维度上无显著差异,在幸福与满足维度上,七、八、九年级的显著低于五、六年级的聋生。而在躯体外貌与属性这一维度中,七、八、九年级的极其显著的低于五、六年级的聋生。而从总分来看,五、六年级的自我意识整体上要显著高于七、八、九年级。

3.6 聋生社会期望的年级比较

为了研究聋生社会期望是否存在年级差异,本次研究做了年级比较,结果见表6。

如表7所示,聋生在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等维度上都与聋生的社会期望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在躯体外貌与属性维度上呈显著正相关,总分上聋生的自我意识与社会期望也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这说明,社会期望值相对较低的聋生,自我意识水平也偏低,社会期望值较高的聋生,自我意识水平也相对较高。

4、分析与讨论

4.1 聋生自我意识与社会期望总体研究状况

良好的自我意识是个体实现社会化、形成健康个性的重要保证。它关系到儿童的行为、学习、人际交往等各方面能否顺利进行。此次调查发现,聋生的自我意识总体水平处在正常范围内,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不良倾向,这是值得欣慰的。自我意识的发展会受个体自身因素、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具体到聋生身上,目前变化较大的是学校和社会因素。因此本研究结果从侧面也反映了当今我国特殊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对残疾人的接纳程度和态度都较以前有很大的进步。聋生得到了相对较好的成长环境,自我意识也会相应提高。这一结果给特殊教育工作者一个启示,心理缺陷不是聋生的必然结果,要相信学生,针对他们的心理状态,给他们更好的教育,社会提供与正常学生同样多的发展机会,会促进聋生更好的发展。

社会期望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有相关研究表明,在社会期望量表测试中得分高者,比得分低者具有社会适应良好、较少攻击行为等良好品质。究其原因,较高的社会期望能使个体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从而把社会期望化作自我激励的精神力量,给人以积极的精神激励。但也不是越高越好,过高的社会期望会使个体掩盖真实的想法,行为过于谨慎,从而增加心理负担。中等强度的社会期望最有利于个体心理发展。本研究表明,聋生的社会期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总体程度适度,有利于其身心发展。这说明,聋生虽然有生理上的缺陷,但并没有把自己排除在整个社会之外,他们渴求社会的认可,并有较高的社会发展目标,也对这样的目标的实现抱着积极心态。究其原因,可能应得益于我国特殊教育水平的发展和相关有利于残疾人生存和发展的优惠政策,尤其是残疾人职业教育的开展和就业政策的支持,使得残疾人的生存状况较以前大大改善。这也提示全社会要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对残疾人高社会期望的社会氛围,并促使残疾人将高社会期望转化为发展自我、积极创业、实现自我价值的精神动力。

4.2 聋生自我意识与社会期望在性别、年级方面的研究状况

本次研究发现,聋生自我意识在性别方面无显著差异,均处于平均偏高水平。这与国内学者张福娟、刘春玲等对听觉障碍儿童个性特征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性别因素对该阶段聋生的自我意识影响不大。聋生社会期望值在性别方面也无显著差异。说明性别因素对该阶段聋生的社会期望影响不大,有可能通过其他因素对社会期望产生影响。也可能与当前在特殊教育领域中学校、家庭和社会都为他们创造了越来越好的性别平等氛围有关。

在年级因素上,本次研究发现聋生自我意识在某些维度上表现出年级差异。具体来说,在幸福与满足维度上,小学高年级阶段显著高于初中阶段的聋生。而在躯体外貌与属性这一维度上,小学高年级阶段非常显著的高于初中阶段的聋生。这可能与不同阶段的聋生认知水平及所面临的压力大小有关。另外相对于初中阶段聋生而言,小学高年级阶段的聋生遇到的挫折相对较少,对于自身的残疾所带来的压力也相对较少,幸福与满足感较高,自我评价也相对较高,而初中阶段的聋生,面临升学、或走向社会、由于自身的残疾面临就业等难题,挫折感增加,幸福感降低,导致自我意识水平又有所下降。因此,年级因素对小学高年级阶段的聋生和初中阶段聋生的自我意识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不同年级学生的特征,有助于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工作。

小学高年级阶段聋生和初中阶段聋生的社会期望值无显著差异。这与一些研究结果不一致。例如刘超和梅建在研究中发现,随着年级的增加,小学生社会期望得分逐渐降低。显示儿童对不认可的惧怕程度随年级降低。而聋生则没有表现出这样的发展趋势,这可能跟聋生特殊的生理特点有一定关系。大部分聋生从很小就丧失了部分或全部听力,与同龄的普通儿童在生活、社会交往、学习等各方面一直存在明显的差异,而社会对残疾人的态度在某一段时间是相对稳定的,因而聋生对社会认可的需求由于其特殊的身体状况和遭遇会一直比较强烈。对于所有的聋生来说,社会赞许对于他们来说是很重要的,他们希望被给予认可、肯定或赞许。

4.3 聋生自我意识与社会期望的相关研究状况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聋生在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等维度上都与聋生的社会期望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在躯体与外貌属性维度上呈显著正相关,总体上聋生的自我意识与社会期望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这与很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一致。例如苏秀琼研究指出小学阶段社会期望和自我意识呈显著正相关。这意味着自我意识偏低水平的聋生,其平均的社会期望值也较低,而自我意识水平正常和偏高范围内的聋生,也会伴随相适应的中等和偏高的社会期望平均值。也就是说,社会期望是影响聋生自我意识水平的重要因素。究其原因,社会期望值高,意味着个体对自身价值的正面肯定和积极的判断,从而自我评价较高,更容易自信,整体自我意识水平也就相对较高。这样的结果提示特殊教育工作者,要想提高聋生的自我意识水平,就需要让聋生意识到教师和社会对他们的积极期望,即多鼓励、欣赏学生,聋生在潜移默化中,就会产生更大的认可需要并转化为前进的动力,获得主动发展的精神力量。

5、结论

(1)聋生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期望在性别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2)聋生自我意识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小学高年级阶段聋生自我意识显著高于初中年级阶段。

篇8

关键词:自我意识;大学生;发展过程及特点;矛盾冲突;调适与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0-0276-02

在古希腊阿波罗神庙里有一个著名的神谕:认识你自己。这说明自我的探索的问题在很早以前人类就开始研究。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在整个人格结构之中,其最核心的部分是自我意识。(《人格理论》)同时,他还认为自我意识也对于个体的心理发展以及个体的整个行为风格有着重要影响。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将“自我”理解为“I(主体)与me(客体)”作为主体的我随时随地根据社会规范而实现对客体的我的调节,me一般为I的命令与态度马首是瞻,进而促进自我与社会的要求相符。I与me两个方面往往通过社会的不断交往而明确与分化。综上所述,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我的意识,可以被基本分为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等3个主要过程。从整体上来看,自我意识的核心为自我认知。直接决定着自我控制的内容。而自我体验则是基于自我认知。自我控制受自我的评价的影响颇深。其对于自我体验、自我认知都具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可以看到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三者直接影响到完整的自我意识的形成。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个体自我意识在大学时期呈现迅速发展并日臻成熟。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之间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作为新时期的高校教师加强大学生健康发展以及自我意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及特点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由个性逐渐发展到社会化的结果,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分为3个阶段。

1.生理的自我阶段

这一阶段的自我意识是以身体需要为基础的,随着年龄增大,身体发育,阅历提高以及社会地位的变化,大学生形成“成人化”的自我意识。因此,大学生对自己的容貌身材等一些外形特征开始更多关注,并努力补给一些缺陷。

2.社会的自我阶段

大学生在高校中积极开展、参与的各种社会化活动是大学生建立自我意识、实现自我意识的重要途径和平台。通过参加社团活动,使大学生自觉形成了“我是活动中的一分子”的观念。参加活动、服务同学、遵守校规校纪等教育活动的开展,不仅促进大学生社会义务实现,同时也督促了责任意识的形成。通过社团活动,参与比赛等,大学生开始更多地关注自己的综合能力(如性格行为习惯、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协调能力等)和知识储备等内在因素。大学生在通过参与社会化活动不断增强自我意识的同时,也有部分大学生存在盲目的自负行为,天真武断的判断性,甚至是轻率的反抗性。

3.心理的自我阶段

进入大学阶段,大学生的想象力逐渐丰盛,性生理方面日趋成熟,逻辑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使大学生个体在心理、情绪、思维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地变化,这使得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趋于主观化,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了自我意识。进入大三、大四阶段,大学生会从世界和社会角度对自己所处的地位进行探讨,为自己寻找到合适位置,探讨自己有意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整个心理自我阶段之中,大学的整体心理水平有了一个较大的发展。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基本特征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在逐渐改变。因此,与一般青年相比,大学生有着丰富的知识基础和良好的教育背景,他们更多地关注自己人格的成长,更注重自我探索,其自我意识的发展也有自己的特点。

1.自我意识方面

自我认意识的增强在大学期间尤为明显,但大学生自我认识也存在偏差。自我意识的起点应从自我认知开始,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较高中生自我意识更加自觉和主动,大学生不仅主动地通过把自己和周围事物进行比较来认识自己,同时努力地将社会期望转化为自我品质。虽然,此时期,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趋于完善,但他们又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影响,心理成熟并未完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观和多元化的人生观不断冲突,大学生对自我认识往往会受到个体经历、社会地位、家庭地位以及教育程度等等局限。同时,有些大学生由于过于注重内省而直接导致了其“自我为中心”。在社会发展的影响之下,许多大学生还突出表现为失去自我,过于从众。

2.大学生体验方面

第一,大学生的自我体验丰富但易波动。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的情感成分。在自我认知上,进而反映出个体对于自己所特有的态度与认知。大学生有着比较丰富的自我情感体验。一般来说,男女生在自我体验方面比较,男生更有信心,但是,由于涉世不深,往往容易急躁。从女生的整体特征来看,女生则表现出其内心往往舒畅、热情,但是,却多容易“忧愁”。在青年中期的发展过程之中,自我的整体体验会直接影响到个体的形式。例如,当部分学生特别高兴时则会积极肯定其自我体验,甚至会达到忘乎所以。与之相反,则会自我否定与过度自卑和自负等,极不稳定。

第二,大学生自我情感从封闭性向开放性过渡。进入大学阶段,绝大多数学生从内心讲是非常愿意与更多的人进行交往、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但是一部分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缺少了父母的直接关爱,产生了一种莫名孤独感,不愿参与复杂烦乱的人际关系当中,不愿与人交流沟通。但是,人毕竟生活在社会中,要想封闭自己是不可能的,大学生情感必然从封闭性走向开放性,其主要表现:一是认同感的寻求,力求从自己对他人的态度来认知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二是在社会现实交往中,尽可能扩大自我开放的程度。

篇9

关键词: “90后”高职生 自我意识 完善方法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身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状态的知觉和主观评价,包含个体在社会实践中自己对自己、自己对他人、自己对社会、自己对自然等关系的意识。[1]“90后”高职生正处在“心理延缓偿付期”,注意力转至内部世界,关注自我,自我明显分化,自我矛盾冲突加剧[2]。“90后”高职学生大多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决定了其在学习生活中的态度和行为取向。本阶段的高职学生心理发展正迅速走向成熟,但又未真正完全成熟。这个阶段是大学生自我意识矛盾最突出的时期,也是转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因而,根据自我意识发展特点,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a法

(一)研究对象

本次问卷调查随机抽取了南通纺院在崇謇楼上晚自修的大一新生423名,发放“二十问测验”423份,收回有效问卷411份,(其中,男生257份,女生154份。)收回率97.16%,发放“现实的我、理想的我、他人眼中的我”问卷共423份,回收有效问卷402份,回收率95.04%。

(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采用“二十问”法。首先,要求被试将纸笔准备好,然后让被试严格按照指导语,每20秒回答并写出一个“我是谁?”,一共20个20秒,即20项回答。说明:(1)严格按照20秒时间测验,20秒中无法完成的项目,不再进行;(2)某几个想不出来的情况可以不写;(3)问卷不记名,请被试重视并认真作答。

二、测验结果分析

(一)自我意识内容完整性

表1 “二十问”测验自我意识内容回答个数统计表

自我意识主要包含生理自我、社会自我与心理自我三个部分。因此,从学生回答中是否涉及生理、社会与心理自我角度可以分析自我意识内容的完整度。表1显示,83位同学没有提到生理自我,占总样本的20.19%;31位同学没有提到社会自我,占总样本的7.54%;所有同学都提到了心理自我。另外,114位同学有一项自我没有提到,占总样本的27.74%。这表明,有27.74%的大学生自我意识是不够完整的。

表2 “二十问”测验自我意识内容关注统计表

(说明:因有81位学生有两个自我关注所占比例相同,在计数时两次计入,故上表的总人数比样本总数多81人,百分比数之和也就超出了100%。)

从学生所回答的项目中三个自我各自所占的比例分析个体更关注哪一个自我,同时又从整体上分析学生群体更关注哪一个自我[3]。由此,分别计算个体三个自我回答的个数占其回答总数的百分比,哪一项百分比高,便认为该学生更关心哪一个自我。若发现有两个自我的百分比一样,就视为该生同时关注这两个自我,并相应计数。由表2可知7.3%的学生比较关注生理自我,表现为较注意锻炼身体,关注身材变化,关注自身的疾病,表现出较强的占有欲等;40.39%的大学生较关注社会自我,表现为对自我角色、义务或职责有所了解,能够按照社会规范行动,或认为具有相当程度的社会交往能力;72.02%的大学生比较关注心理自我,表现为对心理健康较为关注或心理发展较成熟。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我院学生比较关注心理健康,对自我角色、义务或职责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按社会规范行动,或者具有相当程度的社会交往能力。

(二)自我悦纳程度

表3 “二十问”测验否定回答个数统计表

从学生否定倾向的回答占回答总数的比例分析学生的自我肯定感,即悦纳自我的程度[4]。假如全部是肯定自己的,那么便认为自我悦纳程度较高;假如肯定自己与否定自己的主观判断都有一定的个数,那么可解释为对自己的认识较客观;假如主观判断基本上或全部是否定自己的,可以解释为自我悦纳不良。由表3可看出35.77%学生自我肯定感较强,有较强的自信心。其中3.65%的学生完全肯定自己,过分悦纳自我,认识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有自我陶醉的倾向,表现为自负、自尊心太强,不容易认识到自己的缺点而固执己见。60.58%的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对自我的认识较客观。80%以上否定数目的学生为零,这说明没有学生存在严重的自我否定感,即没有学生存在严重的自卑感。

(三)自我意识理想感

表4 “二十问”测验关于理想自我个数统计表

通过学生关于“将来的我”和“现在的我”的回答比例可以分析学生的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回答中,若没有提到自己将来的事情,则可以解释为该生的现实感比较强,但也有可能在生活中缺乏目标,而显得缺乏前进的动力;假如在回答中提到自己将来的事情有1个以上,那么可以解释为有一定的理想或生活目标;如果回答中提到自己将来的事情等于或超过3个以上,那么可以解释为理想自我较强,但也可能存在一定的空想,而显得不合实际。表4显示,有22.22%的大学生理想自我较强,但也可能存在一定的空想,而显得不合实际;35.19%的学生有自己的理想和生活目标;48.15%的学生现实感较强,但也可能在生活中缺乏目标,而显得缺乏前进的动力。总体而言,南通纺院的学子都有自己的理想和生活目标。

三、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纺院大部分学生十分关注心理自我,可以认为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较成熟;对自我角色、义务等比较了解,能按照社会规范行动并具有相当程度的社会交往能力。但部分学生对生理自我关注较低,不注意身体锻炼、不关注自身疾病。学生越是关注心理自我就越会有更多的心理困惑,这提示了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也应该加强体育教育,让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有22.22%的学生理想自我较强,有空想的倾向。而且调查中,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差距较大的比例远远大于差距较小的比例,这也显示了大学生过于理想化,显得有些不切实际。部分大学生没有清晰的“他人眼中的我”。这一切都说明,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是不完善的。学院相关部门、心理老师、班主任、任课教师、朋辈辅导员等都有责任帮助大学生完善自我意识,促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

(一)引导“90后”高职生全面、正确地认识自我

全面认识自我是形成正确自我意识的基础。如果一个人能够全面、正确地认识自我,客观、准确地评价自我,就能量力而行,为确立合适的理想自我,并会为实现理想自我而不懈努力。[5]

参照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大学生一般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尤其是有影响力的评价者。引导“90后”大学生积极地接受别人的看法,冷静分析他人的评价,保持认知上的准确性。

在社会实践中认识自我。深刻的自我认识是以深刻认识和理解他人、理解社会为前提的。大学生如果能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丰富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的认识,通过认识他人、认识外界事物,就可以进一步认识自我。

通过自我比较认识自我。学生可以通过与他人的比较及比较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中认识自我。因此,既要鼓励学生超越自我,不满足于现有的成绩,又要引导学生确立适当的抱负水平,不要一味地跟自己过不去,从自己的发展历程中进行比较,从比较中认识自我。

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认识自我。比如,学生可以通过记忆单词的速度、准确性、持久性评价自己的记忆品质。因此,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分析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客观地认识自己的知识才能、兴趣爱好,进一步发挥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6]

(二)培养大学生积极地悦纳自我

悦纳自己是对自己的本来面目抱认可、肯定的态度。是否悦纳自己是能否发展健康的自我体验的关键和核心。它涉及一个人是以积极的态度认可自我,形成自尊,还是以消极的态度,拒绝自我,形成自卑。

积极而准确地评价自我。积极而准确地评价自我是培养自尊感、克服自卑感的关键。“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对自己的长处要充分发挥,对自己的短处要正确对待,既不能护短,又不能因某些短处而灰心。

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有失败,要勇于面对,认真总结教训,吸取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认可自己的能力,树立再来一次的信心,实现自己的理想。

(三)鼓励大学生努力完善自我

自我完善是个体在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的基础上,自觉规划行为目标,主动调节自身行为,积极改造个性,使个性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要求的过程。自我完善是个体自我教育最重要的方式,它实际上是一个合理确立理想自我、努力提高现实自我的过程,即一个主动改变现实自我以达到理想自我的过程[7]。

确立积极向上的理想自我。在自我认识、自我认可的基础上,按社会需要和个人的特点确立自我发展的目标。大学生要积极探索人生,理解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理想自我的确立寻找合适的人生坐标,从个人与社会的联系中认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并通过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地完善自我。

努力提高现实自我。不断战胜旧的自我,重塑新的自我,既要努力发展自己,又不能固守自我,能积极主动地为社会服务,勇于承担重任;既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又不仅仅追求个人价值,在为他人和社会服务、作贡献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提高现实自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能有效调节不良情绪,明确行动目标,坚持不懈,才能使“现实自我”向“理想自我”靠拢,并最终实现人生目标。这一过程就是大学生努力完善自我的过程。

认真进行自我探究,逐步获得积极的自我统一。自我统一意味着“主体我”和“客体我”的统一,是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的统一。大学生在认真探索人生的过程中,逐步获得积极的自我统一,实现自身价值。在获取自我统一的过程中,首先要分析和确认“理想自我”的正确性和可行性,然后与现实自我相对照,最后有针对性地、有计划地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缩小差距,最终获得统一。[8]

注释:

[1]Nezlek,J.B.Day-to-day relationships between seIf-awareness,daily events,and anxiety[J].Journal of Personality,2002,70(2):249.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411-413.

[3]邓选梅.大学生自我意识检测及对策分析[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2)84-87.

[4]肖沛雄,陈国海,许国彬.大学生心理与训练[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64-66.

[5][7]孙世民,陈选华.大学生自我意识及其培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5):310-311.

篇10

关键词:青少年;自我意识;偏差分析

收稿日期:2007―12―08

作者简介:薛亚萍(1963―),女,汉族,江苏省无锡人,江南大学教育学院讲师,学士,主要从事心理学教学与研究。

个体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要经过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婴儿时开始能够认识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并学会用“我”来表达自己的意愿与要求;幼儿时能够意识到自己是游戏活动的主体,并能对自己的某些具体行为进行评价;小学生时自我意识的范围扩大,开始认识到自己是班级、学校、社会的一员,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青少年时由于身心发生了剧变,自我意识迅速增强,他们迫切希望了解自己,自觉塑造自己的形象。但由于缺乏社会经验,思维较片面、偏激,其自我意识的发展还不够完善。

一、青少年自我意识偏差的分析

(一) 高估自己

由于思维水平的提高,青少年已不再盲目地听从成人的评价,而是能独立地评价自己。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自我评价逐渐趋于自觉、全面、客观。但是也有一些青少年过高估计自己,夸大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感觉事事、处处比别人强,这样的人缺乏自知自明。

(二)自卑

自卑是个体由于自我认知偏差等原因所形成的自我轻视和自我否定的情绪体验。一般而言,每个人都会在某些方面曾有过己不如人的感受,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这是正常的心理。但有些学生过度自卑,对自己认识不足、评价过低,只盯着自己的缺点、短处,看不到自己的价值,轻视、否定自己,这样的人缺乏积极性。

(三)自我中心

青少年是自我意识发展十分强烈的时期,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强烈地关注自我,常常从自我的角度去认识、评价世界和人生并做出行动,形成自己的观念,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实现自身价值。这些是青少年自我意识日渐完善的表现。但有些青少年表现出了过分的自我中心,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常以老大自居,目空一切、颐指气使,喜欢把个人的意志强加于人,追逐名利。这类人容易引起别人的讨厌,陷入人际矛盾冲突之中,容易遭遇挫折。

(四)逆反

独立意向是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标志之一,大多数青少年表现出独立思考、独立自主、独立的人格,这些是其独立意向成熟的体现。但少数青少年的独立意向不成熟,形成了逆反心理。他们把独立理解为独来独往,我行我素,万事不求人,其结果是青少年拒绝正当的教育要求,违反校规校纪,产生过激行为。

(五)放纵

青少年的自我控制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开始变外部控制为自我控制,在一定程度上能自觉控制、调节自己的言行、情绪,接受纪律的约束。但青少年的情绪易感性强,容易冲动,看问题偏激,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和约束自己的消极行为,在某些行为方面放纵自己,如早恋甚至发生。

二、青少年自我意识偏差的调节与完善策略

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偏差是造成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内因,所以偏差的克服和矫正,对维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促进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指导青少年正确认知自我

1.从人看我

他人是反映自我的镜子,个体正是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态度、评价中,从认识他人、与他人比较来反观自己,了解、认识自己的。在个体成长过程中,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最初在很大程度上受他人评价的影响,父母、老师、同伴等对个体的看法、态度、评价都会对个体的自我认知产生深刻的影响。所以,要引导青少年注意扩大活动范围,与更多的人接触、交往,以便能从不同的人对自己的态度和反应中来了解自己,对自己有个全面、正确的认识。

个体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能力也是在认识、评价别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认识、评价他人的言行过程中逐步学会认识、评价自己。所以,要引导青少年在对他人进行正确评价的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建立比较对象,主动与自己条件相似的人进行比较,以不断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对自己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促进自我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

2.从我看我

即通过分析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考察活动的成效来认识、评价自我。客观地剖析自己的内心活动和言行,有助于修正、完善自我认知。所以要引导青少年定期对自己的内心活动、言行作深入、客观地分析,形成自我剖析和反省的习惯。既要不断地发现自己的长处、优点,又要能正视、改正自己的短处、缺点。要避免以一时一事作为衡量自我的标准,成功时不要夜郎自大,失败时也不要妄自菲薄,对自己失去信心。

(二)激发青少年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自卑是青少年自我意识在自我体验方面的偏差,所以矫正青少年自我体验的偏差,就要激发其适度的自尊心和自信性。

1.调整自我期望值

自我期望水平是自我成功和失败的个人标准,成功和失败的体验取决于个人的期望水平。青少年富于幻想,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对自己的期望值往往很高,甚至脱离现实,为此容易遭遇挫折。而另一方面他们对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坎坷往往估计不足,对自身能力、知识经验等缺乏全面认识,一旦遇挫折,极容易悲观绝望,丧失信心。所以,青少年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期望值,使期望值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适应,经过自身努力使可以实现的,从而产生自豪感、自尊感和自信心。

2.获得成功体验

自信来源于个人成功的体验。成功产生的愉悦感驱使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对自己充满信心。所以,要使过度自卑的青少年树立起自信心,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至关重要。要帮助青少年了解并发挥自己所长,选择自己感兴趣并适合自己特长的活动,以自己的优势来证明自己的能力,获得成功。

3.营造和谐的环境氛围

要善于营造这样一种氛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能相互理解与信任,彼此尊重与关心,这种和谐的环境氛围无疑有利于青少年自尊心的培养与激发。所以,除了教师努力做到尊重、关心、信任、理解学生外,还要教育学生也要做到能够理解、尊重、信任、关心他人。

(三)增强青少年自我调控的能力

逆反、放纵、自我中心是青少年在自我调控方面表现出来的偏差,是他们缺乏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能力的反映。指导青少年进行自我调控,加强自我修养是青少年健全自我意识、完善自我的有效途径。

1.加强自我监督与自我教育

个体通过不断的反省自己,发现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差距,一方面通过自我监督,来克制、约束自我,服从既定目标;另一方面通过自我教育,按社会要求对自我自觉实施教育,以实现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积极统一,促进自我意识的健全发展。

2.有效进行自我调节

让青少年掌握自我调节的科学方法:补偿、宣泄、疏导、升华、积极的自我暗示法、自我激励法等等,有效调节由挫折引起的不良情绪,不因一时的挫折而高度自卑或拒绝接受自我,维持心理平衡,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使自我意识朝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3.科学实施自我管理

让青少年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可以增强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成人首先要教给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具体方法,如怎样确定自我行动的目标、计划,怎样与干扰作斗争,怎样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等等。其次要针对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自我管理,因为每个人的心理发展水平不尽相同,所以,自我管理的具体要求、进度等允许有差别。

(四)激励青少年不断地完善和超越自我

加强自我修养,进行自我塑造,以达到自我完善、超越自我的境界,是健全自我意识的最高目标。因此,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一课就是要加强自我修养,进行自我塑造。自我修养、自我塑造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的需要,做到行与知并重。在行动时要全力以赴,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行动之后,要及时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自我完善是个人成为一个独特、最好的自我的过程。自我超越是从个人的小我走向社会的大我,从昨天的我走向今天的我、明天的我,珍惜现有的自我,追求更好的自我,不断塑造新的自我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青少年要完善和超越自我,还需要走很长的路。

参考资料:

[1]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136.

[2]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