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解决方案范文

时间:2023-05-04 13:09: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节能减排解决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节能减排解决方案

篇1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华为在京签署了《节能自愿协议》:工信部苗圩副部长和华为公司董事长孙亚芳代表双方在协议上签字。此前,来自电信运营业的中国移动曾与工信部签署该协议。从中可以看出,通信业的节能减排正在掀起一股热潮。而先行者们,无论是中国移动还是华为,都正在以创新性的绿色节能技术及解决方案,成为通信业乃至全社会节能减排阵营中的标杆,从而有力地驱动通信业的绿色革命。 值此2010年即将结束之即,“移动通信技术创新”专栏,进一步深入梳理、总结了2010年中我国移动通信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的成效与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移动通信业的创新机遇和创新策略进行探讨与分析。

1勇担绿色责任,积极采取绿色行动

根据国际能源机构(IEA)的最新统计,2010~2015年,全球能源消耗将以每年超过2.5%的速度持续增长,能源的消耗导致了温室效应和一系列的自然灾害。保护环境、防治气候变化成为人类面临的重要挑战。尽管从全球范围来看,与煤炭、钢铁、有色、建筑、运输等行业相比,通信行业并不是能耗/排放问题最突出的行业,但是,许多通信行业企业上市公司年报及CSR(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的数据显示:部分通信企业的能源消耗也不低。同时通信行业整体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新兴市场用户的增加以及发达市场对带宽需求的提升必然带来网络的扩容。网上运行设备容量的增大导致了能耗需求也不断扩大,能源单价上涨及运营总能耗的上升给运营商带来了长期的财务压力。

能源开支的压力,社会、公众对运营商的压力,政府的节能承诺,均转化成运营商的节能减排压力。近期全社会都在探讨通过物联网的建设来提升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水平,这也给运营商及设备制造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这个大背景下发挥自己的作用和责任,为全社会作出贡献,成为新形势下ICT企业的重要课题。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华为不断履行“绿色通信、绿色华为、绿色世界”的战略理念和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国内外主流运营商先后启动了节能减排合作计划,积极应对气候及能耗的挑战,同时在协助其它行业节能降耗的过程中也发挥了关键作用。华为在2008年积极加入了全球电子可持续发展协会(GeSI),成为中国唯一加入该组织的电信设备商代表。今年年初,华为又被世界经济论坛推举为“绿色智能电网指导委员会”成员,在世界范围内推动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

2节能从端到端,构建能源高效网络

绿色环保和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华为基本的企业发展战略之一。长期以来,华为与全球多个领先运营商在不同的领域进行了节能减排的联合研究与实践。华为认为,电信企业本身的节能减排,不仅要从绿色GDP发展的角度出发,争取达到企业碳中和(Carbon Neutral),而且也是长期以来电信企业降低成本的一个重要举措。网络节能减排的方案设计需要与TCO(Total Cost Of Ownership)的评估结合起来,经济可行性高的节能减排方案才是优选的解决方案。而在华为提供的端到端通信网络节能减排解决方案中,从接入、核心到传送,几乎每个环节都在进行着节能减排的实践。在接入部分,移动网络和固定网络有着不同的节能法则。对于移动网络而言,由于站点能耗高,因此节能首先要从站点入手。华为通过网络拓扑和网元这两个层次进行站点的节能设计。在网络拓扑层面,站点节能主要是提高覆盖效率和提高基站设备本身的覆盖能力。华为通过自研的关键技术,结合两种方法的共同使用,实现广覆盖场景下25%以上的能耗节约,带来TCO的可观下降。相比网络拓扑节能,网元级别的节能主要集中在基站节能、冷却系统节能和新能源系统的应用上。华为采用多种技术来减少浪费和冗余,其中华为在业界最先提供时隙级关断功能,使基站的耗能可以更精确地匹配业务负荷的变化,减少浪费。在减少馈线损耗方面,华为创新设计的分布式架构基站和小基站的设计帮助运营商成功解决了这个难题。在实际网络部署中,分布式基站替换传统宏站可以在机顶功率不变的情况下实现40%以上的功耗节约。除此以外,分布式构架也能带来租赁机房和配套冷却系统的节约。一般网络情况下,高效的基站产品和分布式构架这两种场景均可实现网络TCO下降。除此之外,根据当地气候因素而引入的无排放能源、低排放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源等)这些新能源,也是企业减少碳排放、节省能源消耗的最有效途径。此外,华为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创新的EasyGSM解决方案,支持低成本快速部署,具有良好的投资回报。

降低固定网络能耗的最佳方式是网改。对于固定网络而言,华为的研究数据显示,窄带接入、宽带接入是能耗最为集中的部分,两项加成可达全网的50%以上。所以,窄带接入、宽带接入节点的降耗是固定网络节能的关键点。对于传统窄带接入节点,设备本身已经没有提升能效的空间。但是,目前窄带接入部分在典型的固定网络中的能耗占比仍然过重,华为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方式是网改。根据华为实际操作过的NGN网改项目的经验数据,能耗在网改前后对比下降了40%左右。在宽带接入,xDSL是运营商最关注的节能领域。对于xDSL设备,除业界比较常见的关键技术之外,华为在实际网络的测试中,证实了综合以下的技术可取得一定的节能效果,其中包括未用单板自动关闭、风扇调速等技术;同时,对于地域分布广泛的接入网设备,用自然散热、直通风和提高设备工作温度等方式可有效控制空调冷却带来的排放和能耗。在自然散热方面,直接用地表温差来进行有效散热的地源散热机柜是华为的又一创新。经过运营商网络的实测验证,地源散热机柜散热效率明显好于现网对比测试的直通风机柜。

在核心部分,对网络进行改造,同样是最为有效的降低核心机房能耗的方法。在核心机房中,产品的种类通常比较多,规模比较大。一个大型的典型机房,包括有BSS业务支撑系统、OSS运营支撑系统、CS客户服务系统、典型的业务平台、增值应用系统,另外还有包括MSC server / MGW、HLR等核心网设备。纵观以上产品,大多数系统构架在服务器的基础上。传统服务器尽管已应用多年,技术及服务都比较成熟,但在节能方面却有比较大的劣势,其功耗、占地面积与工作温度都为节能带来很大挑战。从设备层面来看,华为认为,对核心机房进行节能的第一个关键措施是利用华为的ATAE(Advanced Telecom Application Environment,高级电信应用环境)对传统服务器进行替换,从而实现硬件大幅度降耗。同时,软件的改进同样可以实现功耗的下降,MSC Pool与 NG HLR等网络构架的新特性也可实现功耗的下降。相对于设备,应用机房热管理来提高现有机房的冷却效率,是机房节能的重要环节。精确送风方式、冷 / 热通道的合理分布和大功耗设备的布局优化等技术也大大提高了机房的冷却效率。

传送网的节能,可以从网络、设备、器件等各个层面考虑。在网络层面,传统环形网络资源利用率较低,往往需要预留一半的带宽作为保护用途。与环状网络相比,网状网组网资源利用率较高,理想状态下为达到保护目的新建的保护带宽仅为1/(N-1)(N为某节点的光连接数量)。同时,OTN调度的引入使ASON在光层的应用成为可能,网络路由智能算法的优化可提升业务直通率,业务保护、恢复更灵活,可减少业务经过的节点数,减少业务穿通所需的带宽与端口资源,光线路效率(带宽有效利用率)提升,从而大幅提升承载网络效率。核心路由器集群功能是解决传统多框集群方式核心路由器能耗过大问题的解决办法,通过该技术,可以从单框平滑演进到背靠背两框集群,后续可平滑演进到多框集群。总之,为每一个网络节点提供最为合适的设备、优化网络、减少设备、减少网络的过设计,不仅能降低网络能耗,还可以简化网络的管理与维护,减少维护成本。在器件层面,华为通过采用先进的散热技术和内置温控功能管理等各种节能减排设计,可以有效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3覆盖整个流程,全面推行节能减排

除了创新、务实和精细的节能减排产品研发设计,华为在生产、运作、服务、采购等方面也积极推动节能减排。华为将节能环保理念融入企业的研发、生产、运作、服务、采购等整个管理过程中,在公司内部成立了常设机构和管理委员会,所有的产品线和业务单元都设有节能减排专项工作组,并为所有的主流产品设置了节能KPI指标。

基于华为在内部推行的6个R理念,即:合理设计、减少耗材、可回收、可重用、可恢复、可再生,再通过有效的管理和公司上下的积极推动,华为连年实现了“单位GDP产值直接CO2排放”的下降,从2007年至2009年该指标的下降幅度超过了30%。

华为还与运营商共同研究如何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降低能耗。例如:华为与中国移动联合推出“周转架”的包装及运输,是一种典型的可重复循环使用的绿色方案,获得了“2009世界包装之星”大奖。该方案采用了可循环再生利用的代木材料,应用可视化包装技术,推行拼装化、标准化和适度设计。与现有通信设备的木箱包装、纸箱包装解决方案相比,该方案的绿色优势十分明显――节约木材使用量约50%以上,减少包装重量约20%~30%,延长包装使用寿命2~4倍,降低生命周期内综合成本约5%~10%,提升操作效率达80%~90%等。

4创新实现梦想,用ICT打造绿色世界

通信业仍将发生巨大的变化。移动宽带、三网融合、云计算、物联网在给运营商和设备商带来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将对节能减排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作为全球通信市场的主要供应商以及负责任的企业公民,华为提倡全行业不断创新,通过ICT解决方案帮助全社会发展绿色经济。

基于长期积累的创新实力,华为承诺将持续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而打造绿色通信:

(1)不断提高产品能效,协助运营商在减少碳排放的同时减少TCO;

(2)继续推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控制设备制造、运输等环节对环境的影响;

篇2

关键词:IDC、节能减排、方案运用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概述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简称IDC)利用已有的互联网通信线路、带宽资源,建立标准化的电信专业级机房环境,为企业、政府提供服务器托管、租用以及相关增值等方面的全方位服务。迄今为止,IDC在电信、金融、税务、政府、交通等众多领域的需求快速增长。IDC不仅是数据存储的中心,而且是数据流通的中心,它是Internet网络中数据交换最集中的地方。

然而,随着互联网业务的迅速发展,IDC耗能呈逐步上升的趋势,为此,节能工作是重点。

二、IDC能源消耗分析

IDC服务托管作为一种物理载体在各企业的发展和运营中越来越突出。与此同时,数据中心也正以一种能源消耗黑洞的形式成为企业成本的隐形杀手。随着IDC机房新一轮建设热潮的兴起,电力供应、散热、运营成本对企业数据中心的影响逐渐扩大,日益攀升的能源成本正成为企业的巨大负担。

IDC机房是服务器、存储设备、通信设备、冷却设备、负荷开关、UPS、配电柜、机架及配电网络等设备比较集中的场。在IDC机房中,其主设备耗电占45%—55%,空调设备占35%—45%,电源设备及其他占10%—15%。因此IDC节能,应主要从空调、主设备、电源等方面考虑;对于现有机房,要从空调改造(含气流组织优化)、能耗较大主设备替换及电源改造等方面考虑。

三、IDC机房节能减排方案运用

3.1合理的建筑规划设计

本部分主要针对新建IDC机房的节能减排设计。扩建、改建的通信机房节能设计可参照执行。节能减排设计所采用的节能措施和方案应不得降低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IDC通信机房的总体布局要求:

(1)通信机房选址要求应满足YD/T5003-2005《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

(2)通信机房总平面的布置和设计,宜充分利用冬季日照和夏季自然通风,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其主要朝向宜选择本地区最佳朝向或接近最佳朝向,避开夏季最大日照朝向。

3.2先进的空调与通风系统

IDC机房的空调能耗占机房总能耗达到35%~45%左右,应该将降低空调能耗作为机房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工作。

IDC机房应该根据IDC机房所处的热工设计分区,所处区域实际的气候环境特点以及节能减排技术本身的成熟度、节能效果、改造成本、维护量等方面考虑进行合理评估与选用。

应该多方面、多角度充分利用各种不同的节能技术:

(1)对于规模较大且发展速度较快的新建机楼,在冷源系统选择上应该优先考虑水冷空调,整体规划机楼的冷源系统。为保证瞬时停电时水冷空调仍然能连续运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设置蓄冷罐。对于规模不大或单独的机房可选择风冷空调。

(2)在末端气流组织方式上,应该优先考虑下送风及“先冷设备,再冷环境”的气流组织方式。

(3)在空调设备采购上,应采购高效、节能的空调设备。

(4)应充分利用室外自然冷源的作用,特别是全年平均温度较低的地区。

根据空调节能技术的原理不同,目前,在IDC机房应用的节能减排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提高空调制冷效率、气流组织优化、自然冷源利用。

在提高空调制冷效率方面包括采购高效、节能的机房专用空调;冷媒节能控制器;水冷空调等。在气流组织优化方面主要包括划分冷热通道、冷热通道隔离;地板下送风(机柜内直接送风、冷通道送风)等。在自然冷源利用主要包括:智能通风;智能换热器;热管空调;冷却塔供冷等。

3.2.1提高空调制冷效率

(1)采购高效、节能的机房专用空调:机房专用空调的节能指标主要从能效比EER、综合部分性能系数IPLV、冷风比CAR、显热比SHR等四方面进行评价。在采购价格相对合理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采购EER和IPLV高(不得低于国家标准《计算机和数据处理机房用单元式空调机》所规定的数值)、显热比大(不小于90%)、冷风比小的机房专用空调。以体现机房显热量大的特点及大风量小焓差的送风工艺特性。

(2)水冷空调:由于水冷却方式比风冷却方式效率高,因此有条件的公司,在前期规划设计阶段应考虑采用水冷空调。

(3)冷媒节能控制器:冷媒节能控制器是在保证制冷压缩机运行可靠性的前提下,通过冷媒循环状态控制的优化,达到制冷压缩机节能的效果。核心原理是:气容和特殊的结构产生高速稳定的湍流,减少管壁边界层和闪蒸汽,使蒸发器和冷凝器换热效率和换热面积增加,压缩机出口压力降低,以达到节能的效果。也就是说通过ERC的控制,空调制冷机组提高了能效比EER。

3.2.2气流组织优化

(1)划分冷热通道、冷热通道隔离:冷热通道的划分能合理优化气流组织方式,避免前排机柜排风被后排机柜吸入,造成局部机柜过热现象。因此,在规划设计阶段,应优先考虑划分冷热通道或冷热通道隔离,机柜采用面对面、背对背的布置方式。

(2)地板下送风:地板下送风是通过在机房内设置架空地板,空调冷风先送入架空地板层内,架空地板层相当于静压箱的作用,再通过机柜底部的开口送入机柜内或冷通道的送风口送入机房中。实现了“先冷设备、再冷环境”的送风理念,符合热气流上升的自然原理,优化气流组织方式。

3.2.3自然冷源利用

(1)智能通风:智能通风是当室外温度较低时,直接将室外新风通过过滤作用后送风机房内,再对机房冷却后排出室外,外加一定的控制系统。

(2)智能换热器:智能换热器是当室外温度较低时,室外空气与室内空气通过板式换热器进行热交换,达到降低室内空气温度的目的,室外新风不进入室内。

(3)热管空调:热管空调的核心元件为热管,通过热管的超导特性及室外温度比室内温度低的特点,将室内热量排出室外。

(4)冷却塔供冷:在水冷空调的基础上,当室外温度较低时,将冷水机组主机停机,室内冷冻水通过板式换热器与冷却水换热,冷却水温度升高后通过冷却塔的散热作用,将热量排出室外。

3.3低消耗的主设备选择

IDC机房中,新引进主设备应该符合绿色采购规范中关于各类主设备节能相关规定,在源头处把好节能关。有步骤地采用高集成度的设备替代原有的设备,对老旧设备进行评估,对于性能低、能耗大的设备进行退网处理。

机房采用精确管理,优化机房设备布局,分散摆放耐热性差、散热量高的设备,减少机房空调的使用。

3.4节能的电源系统技术

通信机房电源设备根据设备耗电负荷精确化配置,其扩容空间和容量可保证中、远期发展。对重要性不高和容量较小的机房,可选择使用模块化UPS技术。IDC在进行电源设备配置时应较准确地预测用户发展及负荷增长,避免造成设备利用率和转换效率过低,引起不必要的电能损耗。

对IDC,严格控制上架IT设备电源质量,杜绝低效高耗设备入网。

3.4.1技术节能

高压直流技术:在充分保障供电安全和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在技术水平能力较高和条件较好地区,对高压直流技术进行试点建设。

该技术目前还未完全成熟,可以进行小规模试点。

3.4.2管理节能

机房设备准入管理:加强IDC用户设备准入测试的执行力度,引入“IT设备电源质量测试技术”。

提高供电设备的负荷率:在保证设备安全的情况和符合运维部分的相关规程的前提下,提高供电设备的负荷率。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紧张这一问题日益突出,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创造和谐社会,使经济发展向又好又快发展,这个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建设一个既要系统稳定与安全、节能降耗、智能化管理、业务变更灵活又要节能的新一代IDC是业界共同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3

随着各国工业产业的不断壮大,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全球性环境问题也变得愈发突出。大气污染、资源短缺、温室效应一个又一个环境问题正在困扰着人类。各国政府都在尝试各种方式来治理环境,但是人们发现如果单独采用禁令或技术等方式进行治理,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环境得到改善,但却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于是,人们开始探索一种既能实现环保目的,又能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受限制的治理方式。直到1990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清洁空气法案修正案》,让人们看到了曙光。该修正案通过确立对二氧化硫气体排放配额的“总量限制与交易”机制(CAPANDTRADE),希望使美国电力部门的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较1980年减少50%。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从1990年到2006年,美国电力行业在发电量增长37%的情况下,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确有了40%的下降。可见,这种机制确实达到了它的预期目标,实现了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多赢态势。与此同时,一系列针对其它污染物的类似交易机制也慢慢展开。

二、碳交易与清洁发展机制

(一)清洁发展机制与碳交易市场的形成

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在日本京都召开。该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并协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京都议定书》。在议定书中,除了明确了全球碳减排的目标,即截至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还建立了三种旨在减排温室气体的合作机制——国际排放贸易机制(IED)、联合履行机制(JI)和清洁发展机制(CDM)。其中,国际排放贸易机制和联合履行机制融通的是发达国家之间的碳交易市场,而只有最后一种清洁发展机制是连接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碳交易桥梁。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发达国家在能源技术以及能力利用率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但也正是由于这种“输出”能力的强大导致其减少“输出”的能力不足,也就是说其减少污染气体排放量的成本和难度增大了。所以,为了减少由于成本差异带来的损失与浪费,发达国家开始试图寻找拥有更大减排空间的发展中国家帮忙。而CDM机制就恰好为双方提供了这样一个有效的平台:它在帮助发达国家以较低的成本完成温室气体减排义务的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技术和资金上的支持。CDM机制的运行机理其实并不复杂,通俗地讲就是“别人掏钱,你来减排”。发达国家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方式与发展中国家开展项目级合作,通过项目所实现的“经核证的减排量”用于发达国家完成在议定书规定下的承诺。CDM机制的核心是将二氧化碳排放权量化,使其能够在市场上进行买卖和交易。此时由于二氧化碳的排放权具有了交换属性,它成为了一种可以交换的商品,碳交易市场也由此形成。随着基于CMD机制的二氧化碳减排交易逐渐纳入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去,碳交易市场慢慢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二)现实意义

气候催化了碳市场。它让碳成为了一种商品,并且能够在市场上进行交易,而且还为企业的投融资活动提供了新的契机,使得CDM机制能够在碳交易市场上得以充分地发挥。对于发达国家而言,碳交易为其提供了履行义务的灵活性,降低了减排成本,实现了资本的最优配置;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碳交易为其带来了先进的技术与大量的资金,不但促进了其经济的发展,而且更有利于全球减碳总目标的尽早实现。碳交易把气候变化这一生态问题、减少碳排这一技术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这一经济问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终实现了生态、科技、经济、社会等多领域的共同效益。

三、碳交易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影响

从本质上讲,碳交易是一种金融活动,它为生存在碳交易市场中的企业提供了减排解决方案。对于企业而言,金融是其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企业要想尽快实现低碳转型,就必须拥有与之规模相匹配的金融活动来支撑。人们一般将这种基于碳交易的金融活动称为“碳金融”。从金融视角来看,碳交易从资本层面入手,通过对环境容量的划分,对碳排放权的定义,衍生出了“碳资产”这种金融资本,更加紧密地连接了金融资本与基于绿色技术的实体经济。从会计视角来看,碳交易将原本一直游离在会计报表之外的气候变化因素纳入了企业的会计报表之中,并通过“碳资产”、“碳负债”、“碳费用”等低碳科目进行核算,改变了企业的产权结构,影响着企业的收支活动。可见,碳交易对企业的财务活动有着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对企业融资活动的影响

在传统经济的条件下,企业的融资主要是指企业根据生产经营和其他方面的需要,通过筹资渠道和金融市场,并运用一定的筹资方式筹措所需资金的财务活动,主要包括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而在低碳经济时代,随着碳交易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一些新型的融资方式也应运而生。

1.基于CDM机制的融资CDM机制是一种也是唯一的一种沟通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减排机制。鉴于中国目前的现实状况,我国企业在碳交易市场上融得资金的方式就主要依赖于CDM机制。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可以通过CDM机制参与碳交易市场,在获得减排效益的同时,化解碳收益带来的风险。具体来说,企业可以积极申请CDM项目,参与到CDM一级市场交易,寻找合作伙伴,达成合作意向,获得合作企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这不但能够充分利用节能项目的资金,还能享受到专业化的减排服务。但是由于CDM市场上的碳信用交易是属于在OTC市场上进行的远期合约交易,很难做到价格的公开透明,而且考虑到碳排放权定价机制的不完善及碳交易量的不确定,卖方企业很容易在一级市场遭受价格损失,所以为了减少这种不必要的损失,很多企业还会通过参与CDM二级市场交易的方式,利用碳金融衍生工具对冲一级市场上由于碳信用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实现碳资产的套期保值。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吸引碳基金投资等方式来实现项目融资和减排效益的双赢。

2.基于金融政策的融资继国务院有关部门出台了节能减排的政策之后,我国的金融机构也制定了一系列与低碳经济相适应的绿色金融政策,目的是为企业实现碳减排融资提供制度保障。在相关政策实施之后,很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纷纷设计出了各种“低碳金融产品”供企业选择,以期为企业的碳减排融资提供更加便利的平台,例如银行业的“绿色信贷”、保险机构的巨灾保险等。这些产品的推出使得低碳转型企业能够以更低的资金成本从银行借款,不但降低了企业的偿债压力,还提高了企业经营活动的灵活性。同时,随着低碳经济的推进与金融政策的不断改革,企业在未来发行债券的门槛也会有所降低,这样企业就可以通过资本市场发行低碳债券的方式来为企业筹集资金。当然,除了金融政策之外,鉴于这种碳交易活动与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一致性,政府也会出台相应的政策扶持企业进行低碳转型,如加大低碳项目的预算拨款与财政补贴等。

(二)对企业投资活动的影响

在传统经济的条件下,企业的投资主要是指厂房、机器设备等有形资产的投入,所产产品也以高能源投入、低附加值产品为主。而在低碳经济时代,企业基于碳交易的投资主要包括低碳产品的生产、低碳技术的开发与低碳项目的投资等。这些投资对于企业而言具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低碳投资可能会产生额外的机会成本和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低碳投资有助于企业树立清洁生产的社会形象,使其在消费者中形成良好口碑。因此,企业在进行投资项目评价时,除了从财务角度分析之外,还应从非财务角度考虑方案对资源、环境等方面带来的影响。

1.财务角度企业在进行投资项目的决策评价时,需要综合考虑项目本身会在未来带来的经济利益流入以及与之相关的所有经济利益流出。对于碳交易投资项目而言,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从经济利益流入的角度来看,除了项目本身会在未来产生现金流入之外,碳交易也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税收、折旧等会计政策上的优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的成本支出。从经济利益流出的角度来看,碳交易投资不仅要考虑项目本身的内部成本,还要考虑到外部成本内部化所带来的成本增加,如因环境因素而增加的技术投入成本及设施运营费用、生产过程中为了预防环境污染而发生的成本等。另外,企业在投资项目评价方法的选择上,也应做出适应性的改变。由于低碳相关因素对投资项目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企业应该更加注重在项目的寿命期内对其进行全面考量,充分考虑货币时间价值,以避免忽略那些短期效益并不明显,但长期效益显著的投资项目。主要应采用净现值法、获利指数法和内部收益率法等。

2.非财务角度企业在分析投资方案的可行性时,除了盈利这一根本目的之外,还应分析方案的生态效应与社会效应。首先是要保证投资项目的合法性,这里的合法性不仅指遵守经济领域的法律法规,还必须涵盖生态、环境等其他领域,这也是低碳经济投资的前提。同时企业还要尽可能保证所投资方案能够实现废弃物的充分利用,减少浪费,节约资源,从根本上控制污染源,从而有效改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