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专题范文

时间:2023-05-04 13:08: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文学专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现代文学专题

篇1

教师教法依然以传统讲授为主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很长一段时期强调“史”的教学,因而教学上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除开老师讲得神采飞扬的情形,我们的现当代文学课堂满堂灌的授课方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一些讲解过于重视作品的史性与社会性,阐释过于注重“理”而忽视了文学作品本身的审美特性,使本该生动活跃的文学课堂变得毫无生气,从而使学生失去了对文学的兴趣与热情。在课时减少,学生不阅读的困境下,如何搞好现当代文学教学呢?笔者认为要根据现状来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文学课的学必须以读为基础,高职高专院校现当代文学教学应该重视文本阅读。与本科院校强调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不同的是,高职高专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而高职高专的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也应与本科院校的有所区别。与本科院校注重“史”的勾勒与理论的阐释不同的是我们应该弱化史的教学,而重视文本阅读的教学。这些能力的培养不是仅仅听几节课便可以获得,而是在一天天阅读的积累中提升而来。因而,高职高专现当代文学教学应该重视文本阅读,文本阅读是中文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保障。注重文本阅读,引导学生多阅读,以文学作品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培养他们对现当代文学的热爱。另外,在文学艺术的历史长河中,现当代文学是离我们最近的文学,它的审美经验和规范尚未成熟,需要在大量的文本阅读实践中建立和完善。现当代文学的现有评价有许多受到与之相随的政治文化的影响,在评价上存在误区,需要在阅读中重新认识。受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某些政治色彩强烈的作品被高度认可,而很多艺术价值与文学成就更突出的作品则被忽视,对这些作家作品的重新理解、认识与评价需要充分而又稳固的阅读。大量的阅读能提高他们对文本最直接的感悟能力和辨析能力,学生能够借助文本进行深刻的形象记忆,通过读懂作品,知道作者在说什么,从而根据自己的直观经验对文本进行分析,判断出作品的优劣,优在哪些地方,不足和缺陷在哪里,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体现教学目标,实现文学课堂的有效性,必须是在师生认真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在互动的情境下,发生情感、认识的交流,随着学期进展,阅读与讨论次数的增加,质量也会不断提高,学生在阅读、表达和写作各方面能力都会有整体提升。

文本阅读教学途径

高职高专现当代文学如何做好文本阅读的教学呢?以文本阅读为中心改革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以文本阅读为中心的前提下,我们探索读文本、说文本、演文本“三结合”的教学模式。

(一)读文本

读文本,即对文本的阅读。因为对任何文学作品的理解,都离不开对文本的阅读。在现当代文学教学中,作为文学的阅读者,学生对作品的阅读、体验和情感升华的实现,教师是无法替代的,这就需要学生进行文本阅读。哲学解释学认为,“经典阅读就是在主体间对话活动中把历史引入文本,通过移情、体验、理解实现视野的不断融合和意义的持续构建与生成,使阅读和对话进入扩展主体自我认识和建构意义世界的良性解释循环之中。”[1]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读者与作家作品进行心灵的交流,精神的对话,在对话中了解作品,净化人格,升华情感。在教学中,必须要求学生读原著。当然,现当代文学作家作品很多,很丰富,对于刚进大学的学生而言,要进行选择就很难的。这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引导。我们的方法是在开学的第一堂课,便列出要阅读的书目以明确阅读目标,分体裁同,分年代,分阶段地列出阅读书目,用以引导学生读书的实践,同时,还提出了泛读与精读的读书方法,有些作品要求精读,对有些作品要求泛读,就这就让学生有了阅读的基本方向和基本方法。在确定了阅读目标与方法后引导学生对作品的阅读分三步走。第一步,直观文本。在感觉和知觉中初步接触文学形象、意境,并开始有情感体验的初级阶段。就小说的阅读来说,从感受人物的形体外貌、言谈举止到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己阅读时产生的情感与心灵波动等。就诗歌来说,则从对其音韵、色彩、景物的感受获得整体印象,并了解它借什么样的情景寄托什么样的感情。第二步,观看影像资料;在对文本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辅以“影视观赏”。作为阅读的补充方法,给学生提供一种相对比较直观而又轻松愉悦的理解作品的方式。现当代的许多作家作品都被改编成了电影、电视剧,比如《阿Q正传》、《伤逝》、《家》、《边城》、《死水微澜》、《四世同堂》、《陈奂生上城》、《红高梁》等。在影视中生动的人物形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动感的画面等带给学生一种直观而又轻松愉悦的理解作品的方式,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解读文学作品,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学生在轻松愉悦中体验到原著的艺术魅力,从而使学生在阅读、欣赏中感悟。第三步,查看参考教材和相关资料。在引导学生第一二步阅读时我们认为让学生无任务地原生态地去阅读,让他们找到阅读时带给自己心灵冲击的第一感觉,在此基础上的第三轮阅读,便是要更深入地思考。这时,老师把有关作家作品的相关材料、问题包括相关参考教材和资料提供给学生,让学生选读,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料室及数据库、专业网站等途径大量阅读作家作品的相关资料,从而形成对作家作品的更全面了解和更深理解。以对鲁迅《阿Q正传》的阅读为例。第一遍,初读文本,给学生印象最深的便是阿Q。瘦骨伶仃的阿Q,没有姓,没有职业,住在土谷祠里,有着很多可笑的言行:“我先前比你阔多啦!”“我是虫豸,———还不放么?”“儿子打老子”;了解了阿Q与王胡捉虱子比赛,捏小尼姑的脸,向王妈求爱的恋爱悲剧,“革命便是造反,造反便是革命”的观念到被杀等故事情节。在对阿Q言行了解的基础上,获得了关于阿Q的整体印象,是一个愚昧无知而又自欺欺人的无业游民,从而产生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观看影片《阿Q正传》,更加深了学生对阿Q言行的印象,比如阿Q摸小尼姑脸时的无赖,向王妈求爱时的落魄,到被杀前的懵懂,学生在感到这些可笑言行的同时,会产生一种沉重的心情,从而去更深地思考阿Q的“精神胜利法”。在此基础上老师提出话题“你如何理解阿Q的精神胜利法,它在当时和现在给人们什么启示?”由此引导学生在自我有了初步感知和思考的基础上查找相关评论与资料,从而更全面、多方位、多角度地去解读阿Q。

(二)论文本

论文本,即围绕文本展开讨论。“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是教育过程中应当关注的。”[2]作为文学教育者,应该精心组织课堂讨论,灵活设计教学环节,从而激发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挖掘潜力,可以在课堂中采取讨论的方式。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人生经历、性格志趣、知识储备不同,对同一部作品会有不同的理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课堂讨论就是让学生就作家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每个同学将个人化的理解借助课堂讨论这一平台,进行交流。在发言时,发言者本身会因为发言而印象深刻,而不同的同学从不同角度的发言,则会使学生在彼此思维的撞击中将对作品解读向纵深发展,使学生对文学作品既有感性的直观了解,也有深度的把握与理解。这不但能激发学生探求文学的热情,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当然,课堂讨论不是无序的,教师的组织与引导很重要。讨论通常可采取两种方式:随堂讨论与专题讨论。随堂讨论即教师在上课时有准备地抛出一些话题,鼓励学生思考并即兴发言发表意见。如当分析到《沉沦》时提出来思考“你认为《沉沦》结尾主人公跳海如何和爱国主义联系在了一起?给你什么启示?”当讲到徐志摩诗歌时,学生朗诵后即问“这首诗歌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有什么收获?”当讲到骆驼祥子时给学生提出这样的话题:“你认为祥子是个什么样的人?造成他悲剧的原因是什么?你如何看待虎妞这个人”等等。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各个不同侧面去思考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倡学生各抒己见,鼓励不同观点的碰撞,在这样的课堂中,我们能总是看到学生思想的火花,经常会让我们想到一句话:“不是没有人才,而是缺少发现”,教师就是要创造发现人才的氛围与机会。专题讨论法是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探讨同一问题的好方法,专题讨论会要有鲜明主题,主题过大过深或过易过浅都激不起他们思考的最大兴趣与热情。教师需提前布置难度适当有思考价值的专题,并提供可参考的资料信息,以分小组的形式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准备,启发学生多角度多侧面进行探究。讨论时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推荐一人代表小组发言,其他小组成员可为该小组代表补充发言。这样使每位同学都参与其中,每个人的智慧与思想在有效的课堂里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如在《阿Q正传》的教学中,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我们对作品的创作环境、创作的影响作了介绍,然后给学生提出讨论的话题:“你如何理解阿Q的精神胜利法?给你什么启示?”在这次的专题讨论中,大家争先恐后,见仁见智。有人认为我们身上还有阿Q“精神胜利法”的影子,这是国民的劣根性,我们要以此警醒,去努力克服它,不在自我欺骗中沉沦;有人认为阿Q的精神胜利法虽然有它的不足,但他在困境中还能保持良好的心态,这点值得我们学习。在今天的环境下,每个人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难免会有风雨挫折,在困苦挫折中我们要学会用“精神胜利法”安慰自己,不至被困难磨掉了前进的锐气;还有的人认为我们要辩证地看待“精神胜利法”,要学习他乐观的心态,同时又正面现实,只有在挫折中正面现实并永保一颗昂扬向上的心我们才能战胜困难走向成功。讨论中大家争论激烈,甚至针锋相对,不时闪出思想的火花。“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尊重学生个人见解,及时点评,并引导学生穿透社会文化习俗层面触及个体生命的存在层面。这样,学生在不同思想观点的交流碰撞中,深化了对作品的认识与理解,拓宽了思路。”[3]就笔者的经验来说,学生对每一个要讨论的专题都非常认真,每次都会让他们自己发现自身原来还有诸多潜能。引导学生一个个专题深究下去,积累一学期,一年下来,他们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以至表达与写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当然,课堂是有限的,一学期我们只能选取教材中的几个问题来做专题讨论,但这样讨论带来的却是激发了学生对文学探究的热情,从而把有限的课堂延伸到了无限的课外。

(三)演文本

篇2

关键词:职业教育;旅游管理;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师徒学习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新型育人模式[1],对于学校而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指在校企双方合作基础上,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推进的新型育人模式,其教育对象既可以是在校学生,也可以是企业员工。通过现代学徒制模式的培养,使受教育者将理论知识与企业岗位技能紧密结合,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工作的衔接,培养出高质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目前,我国旅游业飞速发展,高素质的人才成为企业发展的基础。对于学校而言,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质量决定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社会影响力,也是影响专业发展的关键。因此,探索现代学徒制在旅游管理专业中如何应用,解决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避免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成了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推进现代学徒制的意义及现状

(一)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推进现代学徒制的意义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学生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求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从而适应现代旅游行业、企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2]。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正符合新形势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师傅带徒弟”的培养模式是现代学徒制的突出特点,当前,这种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已经广泛应用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中,如《导游业务》和《餐饮服务与管理》两门课程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导游带团服务技能和餐厅服务技能大多可以通过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进行指导。现代学徒制培养,不仅使学生以学徒工的身份获得相应生活补助,真实地体验企业的日常管理和工作流程,而且还利用企业的资源进一步完成了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工作。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整合了学校和企业的资源,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水平,也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进行结合,并在操作中解决实际问题,对培育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具有积极推进作用。

(二)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推进现代学徒制的现状

在西方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尝试现代学徒制的培养工作,并在上世纪90年代纷纷推行。其中比较典型的国家有英国、德国、瑞士等国家[2]。我国自1991年和2005年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提出了尝试推行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意见,到2014年9月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标志着我国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进入了实质性推进阶段。但针对现代学徒制如何开展、采取什么样的模式开展、如何实施等问题没有细化,政府部门尚未与旅游企业制定统一的学徒制教学标准,对学徒制的培训目标没有统一的要求,试点教学过程中缺乏监管机制。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试点工作缺乏政策和法律依据,导致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成效不显著。

二、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推进现代

学徒制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绵阳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情况,并对成都希尔顿酒店、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天源豪生度假酒店、绵阳绵州国际旅行社、建川博物馆等周边地区的星级酒店、旅行社、旅游景点以及相关专业兄弟院校等进行了广泛调研和分析。根据调研结果来看,由于学校与企业是单纯的合作主体,缺乏相互制约和监督机制,在实施现代学徒制过程中,虽然众多试点学校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非常显著,具体问题如下。

(一)现代学徒制推进机制不够完善

现代学徒制是在我国现行职业教育体制下推行的,其实施过程必然要受到教育环境的影响。目前来看,我国职业教育体制中还存在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如职业教育中的人才培养还是单纯以学校为主,政府参与度低,企业的积极性不高;政府部门对企业接受学生实习或联合培养学生没有要求,对企业的持证上岗、员工培训等监督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现代学徒制如何实施、企业对学徒的责任和义务的界定、政府对参与现代学徒制培养企业的补助等政策不明确。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推进现代学徒制培养试点工作缺乏政策和法律依据,导致学徒制试点工作成效不显著。

(二)现代学徒制推进缺乏政策保障

在开展校企合作过程中,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机制缺乏政策保障。企业因接受实习生所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缺乏一定的政策补助或优惠,虽然部分地方政府部门出台了一些具有指导性意见的文件,但纵观全国范围来看,各地政策不统一,具有可行性的政策还没有推广。因此,企业在接收实习学生时缺乏热情,更期望学生从事长期工作,给公司创造劳动价值,忽略了对学生的长期培养。

(三)学校实施过程缺乏力度

学校基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在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过程中热情较高,期望通过与旅游企业的全面合作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但从旅游专业课程体系来看,教材与行业、企业的发展不能匹配,无法适应现代教学过程,且多数学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大多数师资缺乏从事旅游业的经历或经验,在授课过程中针对性不强[4]。由于学校的激励机制和待遇不完善,不能吸引企业能工巧匠来校长期参与专业教学,因此导致学徒制工作效果不明显。再者,学校作为单纯的教育机构,无政府的行政能力,缺乏对企业的约束,从而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显现出学校热情高涨,但企业相对冷淡的教育现象。

(四)企业主动参与度不高

企业的首要任务是要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在与学校的合作过程中,企业更期望招收毕业生或社会上现有人才,而不是需要较长培养周期的在校生或顶岗实习的学生。另外,学生在旅游企业实习过程中,企业需要支付一定的劳动报酬,如果再安排企业能工巧匠去实施学校制定的教学计划和学徒制内容,不仅增大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还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效率,比较而言,以利润需求为主的企业显然不会将工作重心放在与学校的深入合作上。再者,由于政府部门未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或税收减免政策,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热情不高也在情理之中。

(五)学生缺乏合理的职业规划

不少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学徒制试点企业工作过程中热情不高,他们更看重企业的福利待遇,缺乏长期的职业规划。而旅游企业很多将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而忽略长期的培养,或处于企业方考虑,不愿意充当家长或教师角色去约束学生。再者,很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角色转换较慢,面对工作不熟练、加班时间过长、同事关系不融洽等问题,极易出现消极懈怠的情绪,有的甚至产生要求申请更换企业或逃避实习的想法,导致校外实习质量不高。

三、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推进现代学徒制的对策

(一)政府参与,完善各项保障机制

现代学徒制工作需要政府主导,建议将学徒制试点工作纳入政府相关部门的年终考核范围;制定人社、财政、税务、教育、经信委等部门共同推进,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由劳动纠察大队、财政、税务部门等定期对试点企业进行督察;税务部门牵头,对企业因接受实习生所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按现行税收法律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对从事学徒制试点效果显著的企业减免一定比例的税收,用于对实习的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生活补贴。再者,可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组建包括各职业院校师资、企业能工巧匠、行业负责人等的技术人才智库,围绕企业发展、学校专业建设、技术革新、人才需求、学徒制试点成效分析等问题开展讨论,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为政府部门的政策制定、项目实施等建言献策。

(二)选择实力雄厚企业,明确校企双方责任

学校根据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要求和企业用人特点,选择合适的旅游企业作为校企合作单位,通过专业负责人、企业负责人等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开展联席会议和研讨会,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双方责任,安排专人负责学生培养和考核,从而顺利开展学徒制培养工作。完善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招生、人才培养和就业方案,并与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落实实习人才输送与企业用工的衔接。在招生方面,邀请企业参与并按照企业标准对学生进行面试选拔,并根据学生成绩择优录取,被录取的学生同时身兼学生和学徒的双重身份;在培养方面,不断完善学校内部实习环境,定期赴企业进行交互式学习,了解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在就业方面,企业参与面试和选拔优秀毕业生,并与其签订劳动就业合同,享受企业正式员工待遇。此外,还可以与实力雄厚的企业建立奖学金机制,从而加大学生的培养力度。

(三)构建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根据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可以聘请企业的能工巧匠从事核心课程的授课,并选拔年轻教师与外聘教师结对帮扶,根据“前期手把手教、后期指导”的原则,对在职年轻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培养,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从而解决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鼓励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赴企业锻炼实习,深入一线开展符合专业教学的实践活动,加强与企业员工的交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内容,使教学过程动态更新。在培养师资过程中,制定明确的考核奖励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重点向职称竞聘方向倾斜,鼓励教师重视业务发展。

(四)帮助学生树立职业规划

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学校要把培养重点放在学生基础、学生素养上,为学生就业打好基础,为下一步适应岗位提供保障。辅导员或班主任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优势,帮助学生重新对自己的发展目标进行定位,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科学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从而使学生不断增强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五)建立企业年终考评机制

促进相关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培训人才,不断提升企业的内涵和社会贡献价值。政府部门在相关企业年终考评中,可将参与职业教育力度、参与学徒制培养试点工作、学徒制培养人数及达标人数等数据,作为考核相关企业对地方职业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指标;对积极开展学徒制试点工作的企业进行“学徒制试点”挂牌,优先享受国家各项补助政策;政府部门主导、学校牵头定期邀请各种媒体对企业进行宣传,这样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社会声誉,也对学校各项工作起到了推进作用。

(六)鼓励学校开办非营利性企业

鼓励学校根据自身条件,合理规划专业建设,本着以服务学生实习实训为主要目的,开设各种集产学教研一体的校办企业或工厂,鼓励学生在校内从事生产性实习。校办企业的开设,不仅锻炼了教师队伍,解决了学生实习问题,更缩短了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差距。此外,还可以鼓励相关专业教师作为创业导师,结合国家政策,带领学生开展相应的创业活动,或开办与之相关的企业,学校可以提供条件或启动资金。对于校内有条件开办企业的学校,可以商定盈利划分比例,以提高教师参与的热情。

四、结论与反思

通过构建一体化教学模式,完善工学融合的课程体系,确定现代化的人才培养目标等方式,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深入合作,全面提高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为促进技术技能型人才就业奠定基础。伴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结合学校办学的实际情况和专业发展要求,适时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路径,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提供了参考,对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校企合作等内容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冉昕.国外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J].辽宁经济,2012(12):82-83.

[2]吴静,杜侦.英国职业教育学徒制变迁及其启示[J].职教论坛,2014(6):92-96.

[3]杨黎明.关于现代学徒制(一):什么是现代学徒制[J].职教论坛,2013(6):1.

篇3

[关键词]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现代学徒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6)12-0167-02

一、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背景

现代学徒制是以政府为主导,以学校和企业为主体,以学生为本,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联合培养和考核,适应时展需求的具有通才与转岗技能的高素质人才的一种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2014年9月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国内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才开始兴起一股有针对性的研究热潮,并有部分院校做了积极的探索,如江苏地区的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在教育部出台试点现代学徒制的文件之前各相关院校相关专业大多局限于对国外相关实践的学习和研究层面,如探讨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式”、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的借鉴意义等,在实践层面更多体现的仍然是一般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和工学交替。

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性很强,实行现代学徒制对于促进行业和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

二、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主要问题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通过学习、研究和实践现代学徒制,进一步清晰了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和发展思路,在凸显校企双主体作用、校企共同开发课程、招生招工一体化、校企共管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然后总体而言,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由于多种原因依然存在种种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校企利益融合度低

现代学徒制条件下高职院校酒店专业人才培养和酒店生产常常是存在矛盾的,比如在酒店中师傅带徒弟会导致工作效率降低,实习生统一参与教学而导致影响部门生产,校企合作开发课程资源企业获益不直接明显等等,酒店往往会处于种种现实利益考虑而不与学校合作或者难以和高职院校深入合作。而对于高职院校而言,现代学徒制实践的深入和全面程度影响其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大小,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和酒店在现代学徒制方面的合作也多是摸着石头过河,有意向合作或者已经合作,但是层次不高,合作的面比较局限。

(二)校企缺乏共建共管机构

校企合作存在两张皮的现象,缺少类似现代学徒制理事会等这样的机构,从而造成许多高职院校在实施现代学徒制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常常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让现代学徒制中的“管理一体化、资源一体化、风险一体化、利益一体化”成了一厢情愿,比如教师理论授课与师傅实操难以有效融通,酒店师傅待遇和绩效考核缺乏成熟标准,学生管理中的突发问题谁来主导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高职院校和酒店建立共同的管理机构来加以应对。

(三)制度建设不到位

现代学徒制的顺利推行需要一系列的制度作为保障,只有坚持一定的准则和刚性的规范才能够清晰校企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才能够让酒店管理现代学徒制真正落到实处。当前,相关高职院校和酒店的合作尚有许多问题需要规范和明确,如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实施办法,酒店各岗位聘用师傅标准和学校对师傅的认证方法,酒店培养学徒的规范,师傅和徒弟的责任义务,师徒双方考核评价标准,学生管理突况处置预案等等。

(四)管理工作跟不上

在实际操作中,愿望和实际往往存在背离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管理工作的缺位或者不到位,比如在实践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和酒店沟通不到位、造成学生对工作有怨言,甚至对酒店工作产生消极态度;还有些高职院校疏于教学和学生管理,让学生有种只是学徒而不是学生的认识,进而对现代学徒制产生抱怨甚至非议,

三、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优化现代学徒制的对策

(一)深度融合校企利益

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应结合校企双方利益,找到高职院校和酒店利益的平衡点,实现双赢才能从源头上深入推进现代学徒制的实践,高职院校要和酒店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把人才培养方案多和酒店的人力资源梯队建设计划挂钩,和酒店的生产挂钩,同时也要从科研、服务、培训、人才推送等方面和酒店展开深入合作,让酒店体认到实施现代学徒制是一项立足长远的双赢事业。在当前酒店业人力资源比较吃紧的情况下,高职院校也可以通过推荐到酒店实习学生的数量和稳定程度来强化与酒店的合作筹码,从而为现代学徒制的实施铺平道路。

(二)校企建立共管机构

校企建立共管机构的目的在于加强现代学徒制的落实和管理,解决校企合作的分歧和矛盾,强化现代学徒制实施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从组织上保障人才培养质量。苏南地区高职院校可以效仿省外的某些学校和酒店建立现代学徒制理事会,下设教学委员会和学生管理委员会,或者建立校企合作管理委员会,下设教学、研究、学生管理等部门,并赋予其相应权利和职责,让其在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中发挥其计划、组织、协调等功能。

(三)加强制度建设

现代学徒制的推进要加强制度建设,通过建立和完善制度来规范校企双方、相关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的职责与权利,以及通过建立一定标准或者指标来把握工作的尺度、成果的好坏,把过去粗略的、笼统的、感性的、人情的、缺乏规范的做法关进制度的笼子,努力建设可量化、可考核、可评估的现代学徒制,促进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四)完善管理工作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要高度重视现代学徒制的管理工作。首先是要认真做好计划,尤其是要突出现代学徒制中的重点和难点工作;其次是要加强沟通,强化落实,让现代学徒制的蓝图落地生根,要定期不定期地研究、考察相关工作,和企业、学生做好沟通和协调,让学校、酒店和学生成为一个紧密共赢的有机体,切实解决好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再次是要定期检查、反思和总结,甚至应用一些质量管理方法如Zero-defects,PDCA管理法等,确保现代学徒制的实践质量。

[参 考 文 献]

[1]谢俊华.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教论坛,2013(16)

[2]孙靳.基于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河南教育,2016:7-8

篇4

现代文学课程是高等院校中文系大学本科的基础核心课程,开设时间是一学年,3个学分。现代文学通常被界定为现代中国人用现代语言表现在现代过程中产生的思想、感受的文学。现代文学在思想表现、审美感受、语言形式上都区别于传统的古典文学,这门课主要担负的是培养学生对现代社会、文化、文学语言新质的了解和掌握能力。笔者以自己所承担的现代文学课程为例,浅谈一下在现代文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培养的相关策略与步骤。

(1)首先注重课程教学中创建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回应、质疑、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如在现代文学教学中讲到上世纪20年代新文学初创时期的话剧发展,可以抛出一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话剧与传统戏曲的关系问题。新文学以西方为标尺,以西方强调“写实”的戏剧取代中国讲究唱腔、做念、写意的传统戏曲,但是话剧在整个20世纪的历史中其中国化都是极不成功的,传统戏曲在不断的批判下又一蹶不振。这种批判给今天的文化建设留下了怎样的经验教训?可以说,具有问题意识的启发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的意识,促成学生主体性的形成。

(2)阅读原著、文献查阅及相关理论的学习。主体性培养需要发展学生个体独立、能动、自主地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现代文学教学而言,提倡学生作为主体对文学作品的感知力和深度解读的能力,原著阅读获得基本的感性体验是第一步,相应地,文献资料查询及方法要领的运用是外在条件,却是基本的学术训练的重要过程,学生通过文献的掌握可以了解最新的学术进展,进而进入学术创新的可行性。相关理论背景的学习可以提供观照的视角和深度,有利于学生的能力提升和创新意识的形成。

(3)专题讨论。现代文学教学既要照顾到“史”的线索,又要兼顾作家作品的解读。在当前现代文学课程极度压缩的情况下,教学过程中就必须采取以点带面的方法,其中,专题讨论是其中最为可行的方法。专题讨论的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性学习意识,也有利于培养一种探究式的学习态度。以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为例,学生对小说中的“三仙姑”、“二诸葛”的形象给出了创造性的看法。他们认为赵树理塑造的这两个人物非常具有喜感,批判中蕴含了有感情的认同,是用了民间文学、戏曲中诙谐、戏谑的手法去表现这两个啼笑皆非的人物的,有着脸谱化的痕迹,与戏曲中的人物塑造相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的创造性解读从不同层面进入到文学经典丰富世界的领悟,这种有探究式的学习态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4)鼓励学生的社会调研和科研参与。主体性、创新性能力不仅在课堂中,更需要在延伸性的社会实践中获得不断提升,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在课程进行中鼓励学生的社会实践和科研参与意识。在上述讲到的话剧与传统戏曲的关系中,鼓励学生利用寒假在各自家乡做传统戏曲发展现状的相关调查。同学给出的结果是让人相当惊喜的。一些同学表示传统戏曲在其家乡事实上是有很大的市场需求,但这种需求当前却不能给予相应的满足,传统戏曲亟待发展振兴以满足群众的文化需要。一些学生还提供了当地复兴传统戏曲的成功案例。这次实地调查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加强了他们的现实关怀和社会责任感,也进行了一次科学研究的初步尝试,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性。

(5)小论文写作。小论文的写作基本上呈现了一次完整的学术训练过程,从最初提出观点到搜集资料、查阅文献,反复思考,锤炼观点,寻求论证,到写作成文,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初试“做学问”的感觉和路子。小论文写作不仅能够深化对课程知识的领悟,还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对知识与规范的内化,这个过程也是一次探究性、创新性学习的训练,对大学学生主体性的培养至关重要。

2.主体生成与前瞻目标

2.1主体生成

现代文学相比古典文学,具有内容和审美的异质性和陌生性。学生接触现代文学往往缺乏古典文学的熟稔感和亲切感,学习热情不高,学习缺乏主动性;再加上传统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缺乏兴趣,因而整个课堂显得死气沉沉,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开展主体性教学后,主要围绕学生展开教学活动,强调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教师扮演好在其中的引导者、协调者的角色,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的个体成长。主体性教学的实施为学生的创新性学习奠定了初步基础。学生意识到学习是一件“学生去做的事,而不是为他们做好的事”,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激励学生对自我潜能的开发,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性能力,同时能够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体会到一种人的自由和自我实现的快乐。教育能够促进个体的完善与自我生成,这应该是教育应有的本质规定性。

2.2前瞻目标

(1)研究型教学。现代高等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深度变革,根源上是与人才创新性的深度需求直接相关,研究性教学主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能力。美国高等教育半个世纪以来执行“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型大学”的创办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研究意识和创新潜力,促进了美国经济在世界上的遥遥领先。党的十提出了当今世界知识经济的重要性,提出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国力之争主要演变为人才之争。研究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创新性,进而满足新时代对创新性人才的迫切要求。

篇5

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是巴金一生的愿望。他积极呼吁和组织建设中国现代文学馆,并担任中国现代文学馆名誉馆长,在建馆过程中一直关注着各项建设工作,为中国现代文学馆做出了许多努力。

庄重典雅的现代文学馆,坐落于北京市朝阳区,是一座集文学博物馆、文学图书馆、文学档案馆、文学资料研究中心、文学交流活动中心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学类博物馆。文学馆是在巴金的倡议和努力推动下建成的,也是巴金、冰心、、叶圣陶等著名作家们心血的结晶。文学馆传统风格的建筑具有良好的采光和庭院式的优美环境,占地46亩,已完工的一期工程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现已开始组建第二期工程,完工后,文学馆总体建筑面积达到2.8万平方米,将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文学馆。

中国现代文学馆是一项国家重点文化教育工程。它的任务是收集、保管、整理、研究中国现当代作家的著作,报刊、手稿、译本、书信、日记、录音、录像、照片、文物等文学资料、档案资料和相关的研究资料。馆内陈列了大量名家手稿原件,经典作品的不同版本,以及数以万计的作家藏书和他们用过的各种实物,其中国家级的珍贵文物、中国各地域、民族的相关资料也都在征集之列,包括港澳台和海外华人的作品。文学馆的图书和档案管理已实现了现代化,现有电脑管理系统和完善的保管、检索,复制和电子阅读设备,并向专业读者开放。文学馆还有自己的专业电视拍摄厅和后期制作室。

2000年5月,文学馆被中央国家机关工委指定为“中央国家机关思想教育基地”;2002年12月,被北京市委宣传部指定为“北京市爱国教育基地”;同年7月荣获“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称号。固定的文学展览馆有三个面积分别为500平米的常规展厅。中国现代文学馆的文库与藏品,从1985年挂牌开馆以来,已具备了一定规模,藏品的品位和权威性都很高。其中目前国内最大和最权威的作家手稿库保存有近1万1千份手稿,文学类的文物5千多件,珍贵照片1万多张,至今,文学馆共收集藏品50余万件。文学馆对作家整批捐赠的文学资料,建立以其姓名命名的文库,目前已建成巴金、冰心、茅盾、老舍、丁玲、刘白羽、杨沫、萧军……等88座。“唐藏文库”是“作家文库”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它共有图书、杂志4.3万册,其中不含孤本和珍藏本,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文物价值。

中国现代文学馆本着文学为人民大众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针,经常邀请文学界的著名作家和学者来馆进行有关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化的专题讲座。其中“星期日文学讲座”已有十五年的历史。中国现代文学馆与中国网通北京通讯公司以及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在文学馆听讲座”活动,每隔一星期举办一次,逢长假增加讲座次数,其影响遍及全国,有的大学还把这个讲座定为学生们的学习内容,要求学生收看。文学馆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共同编辑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是国内唯一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业刊物,1979年创刊,其编辑部设在馆内。文学馆还编辑出版了《中国现代文学百家》丛书,以及《20世纪中国文学国典》等书,还将陆续编辑出版《作家书信丛书》和《中国现代文学馆讲演录系列书》。文学馆还先后单独或联合主办了“走进巴金大型图片展”,“冰心创作生涯70年展”,“老舍创作生涯展”,“叶圣陶创作生涯展”,“茅盾百年纪念展”,以及19位作家作品及生涯展。

文学馆是巴金等老一辈文学家为中国文学事业建起的一座丰碑。文学馆的建成是对巴金最好的纪念和慰藉。巴金的离去,让中国现代文学馆沉浸在一片哀思之中。连夜按中国作协的安排,设立了吊唁厅,厅里摆满了百合花与。巴金的遗像前一排齐齐的小松柏,就像他的晚辈和后人一样簇拥在他身旁,松柏前边并排摆开101枝红色玫瑰。那是他生前最爱的鲜花,火红的玫瑰花,是他最钟情的颜色,就像他心中火一样跳跃的激情。望着巴老的遗像,照片上的他侧首微笑,笑容温暖、明亮,一如照在他脸上的和煦阳光。我们哀悼巴金并不曾远去,斯人斯言,斯文斯行,将常伴后辈们左右,如不灭的心灯。当人们沉浸在巴老离世的悲痛中时,文学馆的职工们又记起巴老写给同志信中的一段话:“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是我一生最后的心愿。我愿意把我最后的精力贡献给中国现代文学馆,我相信它的前途非常广阔。这是表现我国人民美好心灵的丰富矿藏,它可以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对我们民族精神的认识。”如今,巴老的这个愿望已部分实现了。在2000年5月23日,文学馆新馆第一期工程完工并正式开放。当原副馆长周明同志把新馆建成后的录像带送到他的病床前时,他看了非常欣慰。

作为作家,巴金一生创作出700余万字的作品,给我们留下26卷本的《巴金全集》,在文学史上发出耀眼的光芒。“历经百年雾雨电,至今仍忆家春秋”。巴金用自己的作品,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位置,成为文学史上不可缺少的一页。一个作家能够在文学史上留下部分有价值有影响的作品,就已经很难得了,巴金竟能给我们留下数部堪称经典的作品,他完全可以担当“伟大”和“人民作家”的称号。

作为思想家,巴金以悲悯之心,一生苦苦思考着许多关于社会人生的重大问题,他希望建立一个人人安乐的社会,消除贫富差别,万物为人人所有,表现出一种世俗的人文关怀精神。

作为知识分子,巴金有着崇高的道德人格。他信奉互助、正义、自我牺牲的道德观,主张通过道德的自我完善来实现个人利益与革命利益的统一,处理好个人的自由、权利、良知与共同利益,大众福祉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假话、空话盛行的年代,他站出来提倡讲真话,并以自己的现身说法告诉人们说假话的严重危害性。知识分子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知识分子?巴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我们提供了答案。

作为一个常人,巴金通过解剖自我来寻找“”产生的根本原因,当大多数聪明人都将原因推给“”的时候,他勇敢的撕开自己的伤疤,进行自责、忏悔,其彻底的求真务实精神带有多么大的勇气!他对独特而深刻的反思,使他超越了同时期的伤痕文学与反思文学。所以,他被人们誉为“世纪的良心”,“民族的良心”。

对文学馆人来说,巴金所做的一切,是我们的路标,他所未做完的一切,将是我们接着需要努力的方向。文学馆人是悲痛的,我们失去了名誉馆长。文学馆人又是自豪的,因为我们的创建人是巴金。一个人的离去,引动整个文化界乃至整个社会的怀念和追思,多少年来,此情少见,人们不约而同的说出一句话:“他,讲真话,把心交给读者”。他的爱,他的赤诚感动了成千上万的人。他为我们留下了闪耀着光芒的精神和力量。

巴金离去了,但他仍离我们很近。文学馆内留下了他太多的痕迹,这里的每一个展厅的门推手,都是他的手模,把我们的手掌放入他的“手掌”,他引领我们走进文学的世界。巴金没有离去,他的手还在引导我们去工作。

巴金真好,可是他走了,像他这样的好人,我们都希望他一直活下去,好像这也能给我们的生活注入一种力量。但他还是走了,我们无法留住他,然而他的鲜明个性和光辉形象会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或许对他最好的纪念,就是让哀思直抵我们灵魂的深处,去动魄而惊心。

篇6

一、总体实施方案

师范生现代文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从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体系两方面展开改革。要点如下:1.教学方法改革:实行专题化教学,重置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多样化。(1)为使教学回归文学本体,提高学生问题意识和审美素养,遵循“淡化史的线索,突出作家作品阅读”的原则,突破面面俱到的“大文学史”教学模式,以某类文体、某类作家作品、某种文学现象等为线索,打破教材章节割断和时间限制,将分散的知识纵深归纳,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专题后予以教学。(2)与新时代语境、师范生特定培养目标协调,在现有教材内容陈旧的情况下,自创性适当增加新的专题板块。(3)为增加教学的生动感和及时有效性,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形成教、学良性互动,在自主编写出较成熟的个性化、特色化、专题化教材之前,以自编教学大纲为依据,将自制多媒体课件、教材、作品选、学科网站、网络数据库等资源予以创造性综合利用,建立网络平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2.教学评价体系改革:配合更新后的教学内容,以多样化作业形式和灵活的过程性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1)为提升学生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团体合作精神,增强其师范专业素养,帮助学生组建课程学习团队。各队每学期各有分工又团结协作地完成某一专题研究和展示,教师根据其团结协作程度、PPT质量、讲解效果等予以综合打分,作为该组每位成员的统一成绩,按平时成绩的50%计算。(2)为提高学生作品阅读与写作能力,提升其独立思考能力和审美素养,借鉴王晓初教授2011年提出的现代文学课改思路——要求全学期学生写作读书笔记共15篇。其中2篇以电子文稿形式随时发送给教师,教师给出精要点评和修改意见。其余13篇读书笔记期末一并检查,并给予成绩,两次成绩各占50%,计算为平时成绩的50%。(3)学生课程成绩按期末60%,平时成绩40%计算。

二、具体实施方案

遵循上述整体改革思路,具体应从教学目标重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考核评价改革等方面展开师范生中国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尝试。1.为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和师范专业素养,对其就业产生一定的良好引导和示范作用,推行以教学内容和作业形式专题化、课程学习团队化为标志的专题化教学。主要进行以下工作:(1)教学方法改革:实行专题化教学,重置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多样化。①将授课内容整体分为几大板块——框架性、贯通性的宏观概括;重要文体发展演变及代表作家作品;现代文学与古代文学、世界文学、现代文学的关联;与师范生专业实际存在密切关联的“儿童书写”等。各板块再细分为若干专题性内容。②以自编教学大纲为依据,将自制多媒体课件、教材、作品选、光盘、网络数据库等资源予以创造性综合利用,建立网络课程平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增加教学的生动性和及时有效性,形成教、学良性互动。(2)教学评价体系改革:配合更新后的教学内容,以专题讲演和读书笔记形式考查学生写作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全班各学习团队每学期完成专题讲座一次,作为与任一专题性教学内容相呼应的延伸阐释:各组成员集体协商确定专题内容和基本思路后,每人各有分工——或寻找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材料,或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或进行文字润色,最后由一位或几位同学在规定时间内辅以多媒体课件展示完成讲解,组内其他同学同时进行作品朗诵等辅工作,教师和其他组成员根据其团结协作程度、PPT质量、讲解效果等进行现场点评,并通过考评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2.为将知识传达与能力培养结合,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阅读、写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作品阅读、写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提升其审美素养,围绕对经典作品的细读展开对话式教学。主要进行如下工作:(1)提供50部审美价值、时代特质兼具的作品阅读书目(含必读、选读两部分)。(2)利用课堂教学,示范性地解读各范式经典作品,解读中适当融入文学理论视野,尤其注重对经典作品的细读,教师推荐国内外相关经典论著(李健吾著作、欧阳子《王谢堂前的燕子》等),以引导学生切实掌握深入文本的有效途径,提高解读能力。(3)借助各种形式展开师生、生生之间有关作品细读的对话,促进学生对经典作品的个性化、多元化理解。教师通过电子邮件对学生电子读书笔记进行深入点评,对有关问题进行详细探讨,以切实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教师定期针对学生电子读后感情况予以全班范围内的及时辅导;各学习团队内部进行读书笔记互相批改工作;全班每学期举行两次有关必读作品的读书笔记现场交流、讨论活动。(4)以考促学,通过考评激发学生对作品的深入阅读积极性。专题化、对话式教学在实施过程中难免遭遇诸多实际困难,需要师生齐心合力予以克服,通过实践不断对原有思路和具体内容予以反复调整,从而将师范生中国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不断推向深入。

作者:李红霞 单位:绍兴文理学院

篇7

关键词:日语古典语法;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8-0200-03

一、《日语古典语法》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日语语法分现代语法和古典语法两个层次。《日语古典语法》成熟于日本的平安时代,历经镰仓、室町和江户时代。从课程体系来看,《日语古典语法》旨在教授日语古文的基础知识,是日语专业本科高年级阶段的专业课程,与日语现代语法一起构成了日语本科阶段完整的日语语法教学体系。同时,《日语古典语法》课程与同期开设的《日本古典文学》课程结合紧密,并对高年级其他课程,特别是日本近现代文学选读课程的教学起着有力的配合与促进作用。高年级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对古典文学准确的理解和鉴赏、对日本近现代文学选读课程的鉴赏和把握。由于该课程是日语的文言语法,内容繁多且有较大的难度,所以一直以来多采取授课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一部分学生缺乏积极性,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因此希望通过对本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能够使学生对《日语古典语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得更加扎实,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分析日语古文句子乃至篇章结构;帮助学生增强学科体系的全局观念,进一步培养学习兴趣,形成氛围浓厚的学习风气。笔者本人也希望通过对本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全面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探索出更加适合高年级学生的教学体系,使教与学相得益彰。

二、《日语古典语法》教学现状分析

《日语古典语法》的特点决定了该课程在高年级教学阶段的特殊位置,因此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1.虽然日语现代语法与本课程一脉相承,但本课程与现代语法又有很大的不同,使得少数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产生了由最初的新鲜好奇到“知难而退”等较为明显的情绪波动。

2.本课程内容较多,意义和用法较为复杂且烦琐枯燥,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日语古典语法》中的语法现象会出现“多重叠加”,用言的词尾变化层层推进,往往令学生顾此失彼。

3.本课程与日本古典文学选读同时开设,古典文学中涉及大量的古典语法知识,而古典语法的授课尚在继续之中,更加凸显了古典语法的难度。但显而易见,这两门课程又必须在高年级阶段开设,学科的交叉互补性,既成为高年级教学的一大特色,也成为必须妥善处理的教学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教学目的的实现。从学习主体来看,一些学生对《日语古典语法》乃至古典文学选读课程缺乏充分的认识。长期以来形成的听、说、读、写习惯,使得一部分学生在实践中片面追求听力训练和口语表达,对于古典语法课程的态度比较消极,认为在语言交际中难以应用。其结果必然是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而课下却很少对知识复习巩固,并使学生最终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另外,由于大四上学期为学生考研准备和冲刺阶段,个别学生以考研中是否有相关古典语法内容为判断依据,片面追求知识的短期效应,从而形成了不良的学习风气。有意思的是,由于现在网络交流快速方便,许多学生对于古典语法的学习目的也是以此为衡量依据,在网上的留言多是“考研才用得着”、“毕业多年一直没用上”等消极片面的内容,这种负面影响也不容小觑。以上种种因素导致本课程的教学现状面临严峻的挑战。究其原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力度不够;某些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还不够端正,不能从宏观上把握日语本科阶段各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而更为关键的是在日语专业高级阶段,日本古典语法课程的教学模式尚需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教师需要对学生给予正确的引导,授课教师更应该进一步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以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元化趋势,培养出思维敏捷、心理健康、知识广博、综合能力强的日语专业人才。

三、具体方案及实践

《日语古典语法》是理解古典文学选读的基础,能够很好地解决日本近现代文学选读课程中层出不穷的文语现象,在日语高年级教学环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日语古典语法》所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本项目组教师在日语古典文学选读教学模式的成功案例的基础上,借鉴其他高校的教学实践的经验,并结合笔者所在学校目前的教学现状,经反复论证和商讨制定出以下具体方案:打破以教师授课为主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避免古典语法的单纯演绎——即运用演绎法讲授语法规则,通过讲一条语法规则,举几个例句并翻译成母语的方法和模式,已经极大地不适应本科教学的规律和要求,必须引导学生在学习古典语法过程中善于主动观察、归纳、总结语法规则,而不是完全依赖书本或教师的讲解。由于古典语法和现代语法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因此利用这一特点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采取比较式教学法。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在比较中更加直观地接受新知识,巩固旧知识,把握知识的整体性。如在讲到古典动词分类时,可通过与现代语法中动词的特点相比较,从而使古典语法教学内容更加突出,现代语法中的一些疑点也从古典语法中得到了诠释。另外,图表也是一个很有效的直观归纳方法,这种方式不仅会促进学生对语法知识的纵向掌握,也使学生的知识更加系统而全面,对语法体系的认识更加深刻,同时将会学到一些比较研究的方法,这对于学生后期的论文写作也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构建交互式教学模式。《日语古典语法》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型课程,需要通过实例来分析具体的语法现象。鉴于该课程与日本古典文学选读和近现代文学选读课程之间的紧密联系,可组织学生针对相关语法内容挑选这两门课程中的典型例句,通过让学生动手制作专题课件,分组发表,教师点评等方式,构建以师生、生生互动为桥梁,使现代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几大要素之间形成立体的信息交流和传递。通过该形式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加深学生对知识体系的宏观把握,最终使古典语法得到应有的重视。组织一系列专题讨论。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一次90分钟左右的古典语法与现代语法的专题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日语语法中用言用法为主要内容,让学生认真总结古典语法和现代语法中的异同及其联系甚至是历史变迁,培养学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另外在该活动的基础上通过举办专题语法知识竞赛活动,让学生进一步领会和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开展多种形式的古典语法知识竞赛。针对难度较大、不易掌握的古典语法现象,通过设计一些包括上述专题语法知识竞赛在内的、趣味性较高的知识竞赛形式,在寓教于乐中解决这些难点。如在教师指导下组织学生开展和歌竞赛、俳句竞赛、古文歌曲竞赛、历史短剧竞赛等多种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并使学生真正发挥了学习的主体地位,对知识做到活学活用。

《日语古典语法》是高年级阶段课程体系中较难掌握的课程,但又不是零起点的知识,由于与现代语法的紧密联系,利用比较法是很好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仅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对现代语法知识又进行了较好的巩固和认识;交互式教学方式在古典语法中的灵活运用进一步加强了各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培养和加强了学生对课程体系的全局观念和意识;专题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对日语语法中用言和助词的掌握更加扎实,运用起来得心应手;而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又赋予了貌似枯燥的古典语法教学以生气和活力,在很大程度上使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得到了比较完美的诠释。以上是本课程组在《日语古典语法》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和方法,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符合大学教学规律和要求的改革和实践,极大地推动整个大学日语高级阶段的教学进程,必将成为其他课程改革的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王晓慧,陆怀武.交互式教学模式与英美文学教学整合的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

[2]张静.高校日语语法教学改革初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7).

篇8

李金发深受法国象征派诗人波德莱特和魏尔伦等人的影响,1923年,他将诗集《微雨》寄给周作人,周作人极为赞赏,给予高度评价,复信给他说这诗为国内所无,宗白华等人读了《微雨》后,称赞李金发为“东方的鲍特莱”。1925年11 月,《微雨》在国内出版,此后,李金发又接连出版了《为幸福而歌》和《食客与凶年》两部诗集,奠定了他作为中国现代象征诗派创始者的地位。1925年李金发回国后,他应刘海粟和林风眠的邀请,先后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和杭州国立西湖艺术院等任教,在这期间,他成功地雕塑了伍廷芳和邓仲元的铜像,成为中国雕塑的经典之作,也确立了他作为中国雕塑的开山鼻祖的地位。

李金发的象征诗,自面世始就引起新诗界的强烈的反响。朱自清说李金发的诗“不缺乏想像力”,他在选《中国新文学大系》的诗集中,把李金发放在闻一多、徐志摩、郭沫若之后,选了李金发的诗19首,表明他对李金发的赞赏。女评论家苏雪林说李金发的诗是“别开生面之作”,“在新诗界不能说他没有贡献”。 评论家黄参岛则称李金发为“诗怪”。李金发象征诗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用对意象塑造的精雕细刻代替浪漫的抒情,李金发以自己擅长的雕刻艺术把流动的情感和飘浮的思绪冷凝成鲜明的意象,在诗歌《希望与怜悯》中,他把抽象的感情塑造成一个穿紫衣的微笑的女子。在《悲》中他吟诵道:“尽手脚之能,把地壳钻成个千万小孔,/成为坟墓或藏宝窟”,活画一些出奔走钻营不知廉耻的人物的丑态。他的代表作《弃妇》中的主人翁,是一个孤苦无依的女人形象,作者雕塑的这个奇特鲜活的意象――“她”,不仅仅是个失去丈夫的弃妇,也象征着所有被遗弃者,或者是所有飘泊无依的孤独心灵,这首诗的对妇女命运的同情和悲诉,不是直接抒情,而是用雕刻的手法,借意象抒发自己的悲哀无告和冷落孤独。

二、“唯丑少年”以及“诗怪”的称号,造就出生长在中国土壤上的《恶之花》。

波德莱尔的《恶之花》,突出了三大主题:死、梦幻、爱情,李金发的《微雨》、食客与凶年》、《为幸福而歌》三本诗集也是如此。台湾的著名诗人向明说李金发的诗歌内容是以恶的精神追求美,以丑的意象唤醒人生的诗性追求,是一种扭曲变形了的具有意义深度的生命感觉。他的诗作中最突出是对死亡、丑恶的抒写以及梦幻中绝望、郁闷、悲哀的情绪。 “如残叶溅/血在我们/脚上,//生命便是/死神唇边/的笑。”在李金发看来,“死亡”是人最终的归宿,它并不可怕,“死!如同睛春般美丽,季候之来般忠实,/若你设法逃脱,/啊,无须恐怖痛哭,/他终究温爱我们” 。即使美好的爱情,在李金发这里也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达:“我们散步在死草上,/悲愤纠缠在膝下。/粉红之记忆,/如道旁朽兽,/发出奇臭……”(《夜之歌》)。这和传统中国诗歌中,少有“丑、怪、美”的审美心理落差极大,唱出了生长在中国土壤上的《恶之花》。

三、以表现潜意识、梦境、幻觉等这些人的灵魂深处的细微感觉为主的象征主义特色

以表现潜意识、梦境、幻觉等这些人的灵魂深处的细微感觉为主,而不是客观的事物,清晰的思想,是李金发象征派诗歌的常用表现手法,他的诗歌所咏唱的意象,常常使人感到迷离恍惚,难以把握,这也是其晦涩难懂的原因之一。像 “粉红之记忆,/如道旁朽兽,/发出奇臭……”(《夜之歌》)及“我以冒昧的指尖,/感到你肌肤里的暖气,/ (《温柔(四)》)等等,强调的是不可捉摸的,朦胧的感觉。苏雪林称象征诗为“神经的艺术,而象征派诗人则幻觉丰富,异乎寻常”。李金发强调对人的内心感觉的表现,注重自我主观感觉,而非现实世界。

李金发的诗作为一种诗歌潮流流向的标志而出现上世纪二十年代,展示了现代诗歌的发展方向。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尤其是在创作技巧与手法、诗的音乐性、诗情的深层次挖掘等方面的逐步成熟,做出了贡献。自李金发始,象征诗派就走进了中国诗歌的大雅之堂,正是李金发和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等的象征主义的诗歌创作实践,才使戴望舒把象征诗推向蓬勃与发展,并形成现代文学中著名的“现代派”诗派,并在40年代由“九叶”诗人基本上完成了东西方象征诗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使新诗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钟敬文,李金发地诗[J].一般,1926年12月号.

[2]李金发.《巴黎之夜景》译者识[J].小说月报,1926年第17卷第二号.

[3]朱自清.中国新文学大系 诗集 导言[M].上海:良友图书公司,193 5.

[4]温儒敏赵祖谟.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篇9

汉语言文学专业被誉为文科的万能专业,毕业生能够从事与社会人文领域相关的全部工作,但是随着市场化竞争的日益激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缺乏应用性,而人文应用型人才是指掌握一些实用技能及相应人文知识的人才,集应用性与人文性于一身,秉受人文精神,希望能够基于精神层面来对世界和社会予以改造,从而更好地为我国的文化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服务。本文就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究。

2、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从目前来看,各个行业、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日益增多,单纯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已经很难满足社会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入研究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基于不同行业、不同部门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来形成具有特色的培养模式。与此同时,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还应该具有熟练运用现代媒体的能力,以及过硬的听说读写能力,融合多种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

3、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措施

3.1合理设置人文应用型课程体系

基于市场经济的要求,应该要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建立起灵活多样、厚基础、因材施教、多方向的培养模式,实行“基础课程+提升课程+应用行文课程”三结合。

(1)基础课程基础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从事语言教育科研和语言教学的能力,可开设演讲与口才、现代职业礼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语文教学艺术、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育研究方法、语文教材篇目研究与教学设计、语文课件制作、教师发展研究等多门课程。

(2)提升课程提升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升造学生的综合能力,训练科研能力,提升专业理论,可开设外国文学专题、杂文创作艺术论、现代汉语语法专题研究、唐诗宋词、音韵学、现代汉语虚词研究、中国当代文学专题、修辞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专题、文字学、中国语言学史、国外汉学研究、文献学、影视艺术欣赏、汉语语法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明清小说研究、逻辑学等多门课程。

(3)应用行文课程应用行文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从事机关文员的工作能力,可开设办公室礼仪、档案管理学、新闻采访与写作、应用写作、人力资源管理、公务员基础知识管理学、秘书学、广告学、行政法学、公共关系学、编辑与采访等多门课程。

3.2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务必要坚持立足地方、面向基层,积极推进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结合社会、市场及行业发展需求突出培养特色,深化学分制改革,完善选课制、弹性学制,研制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校地合作、校企互动的实践教学模式,不断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的全面联系与深度合作,使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3.3广建基地,深挖功能

为了进一步加强校地合作,拓展专业实习和就业渠道,进一步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人文应用性,各高校应该应该要多与企业、地方合作建立起一批学生容纳能力强、专业对口性强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实习基地,倡导和鼓励大学生将实习与就业结合起来,避免为实习而实习,强调实习是就业的敲门砖,与此同时,还可以邀请实习基地领导来学校作就业指导讲座。一方面加大与实习单位产学研的合作,另一方面帮助.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感受就业氛围,调适就业心态,树立正确就业观念。

篇10

代号

专业

名称

4月18日(星期六)

4月19日(星期日)

课程 代号

上午 (9:00-11:30)

课程 代号

下午(14:30-17:00)

课程 代号

上午(9:00-11:30)

课程代号

下午(14: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