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

时间:2023-05-04 13:08: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稻栽培技术与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水稻栽培技术与管理

篇1

关键词:水稻;栽培;管理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24.014

水稻要想获得高产丰收,各个时期的栽培与管理都不能忽视,从育苗到收获,需要注意的细节很多。本文主要从四大方面总结了水稻的管理技术。

1苗期的管理

苗期管理是保证水稻获得高产丰收的第一步,切实做好水稻苗期管理十分关键。水稻苗期的管理主要是查苗、补苗、灌水、追施返青肥和防治虫害潜叶蝇。

1.1查苗补苗

水稻插秧之后,很容易出现缺穴现象,为了保证水稻的密度,保证水稻基本苗数,要及时做好查苗和补苗工作,有利于保证水稻产量。

1.2灌水

灌水要把握好时机,大苗、小苗的灌水深度不同,大苗在插秧之后可以适当灌深一些,一般在3天之后,会落浅到3.3厘米左右。小苗移栽后,不建议灌深水,以灌浅水为主,灌浅3.3厘米左右为宜。

1.3追返青肥

为了促进水稻叶片生长,及时分蘖,要适时追施返青肥,一般当水稻新根长出10厘米时即可施返青肥了,追肥时也不宜灌深水,以浅灌水3.3厘米左右为宜。建议每亩施用硫铵2公斤左右为宜。

1.4防治潜叶蝇

潜叶蝇是水稻常见虫害之一,一旦发生影响水稻产量及质量。水稻一旦发生潜叶蝇,建议施用“乐果”,防治效果明显。

2分蘖期管理

水稻分蘖期是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是营养生长的关键所在,这一时期有利于水稻根、叶的发育,也是决定水稻穗数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要促进水稻尽早分蘖,以促进水稻高产丰收。水稻分蘖期管理主要从尽早使用分蘖肥、合理灌水与晒田以及杂草与病虫害防治几个方面。

2.1尽早施用分蘖肥

有效分蘖有利于保证水稻高产丰收,因此在水稻分蘖初期,要及时追施氮肥,保证水稻发育需要,可每亩施用尿素2.5~5公斤。施肥时期务必把握在水稻分蘖初期,过晚施用极容易引起水稻发生徒长现象,一旦徒长则易导致水稻倒伏,从而造成水稻减产。

2.2合理灌水与晒田

水稻在分蘖期间,特别是有效分蘖期间,一般灌水3.3厘米左右,能提高地温、水温,促进土壤养分分解,分蘖节处的光照和氧气充足,能促进分蘖的发生和生长。

2.3杂草和病虫害防治

如今除草已普遍应用除草剂,不仅可以消灭稻田杂草,又可减少大量的繁重劳动。分蘖期要防治病虫害,主要有稻瘟病、恶苗病、褐斑病、白叶枯病。虫害有二化螟、稻蓟马、稻纵卷叶螟等。应及时检查,及时防治。

3穗期管理

水稻穗期是水稻生长的攻坚阶段,这一时期如果管理不当,之前的工作都是徒劳。水稻穗期的特点就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进行,对于肥料、水分等要求高,要想保证水稻高产丰收,此环节是关键。这一时期的水稻管理主要是合理使用拔节长穗肥、合理灌水与落干晒田、防治病虫害。

3.1合理使用拔节长穗肥

水稻拔节之后,如果叶片发黄,就是缺肥的表现。此时要把握好时机,施用穗肥,有利于巩固水稻分蘖,保证水稻穗粒数。建议施肥以使用尿素3公斤左右为宜,最多不超过5公斤。所以要巧用拔节长穗肥,使用过量反而会造成水稻贪青晚熟。

3.2合理灌水与落干晒田

水稻整个生育期都要把握好用水量,其长穗期尤其需要关注水分的使用,此时期需水量大,同时这个时期对干旱、冷凉天气又比较敏感,一旦缺水,很容易影响水稻稻穗的生长和发育,影响水稻穗粒质量,易出现空壳籽粒,所以此时必须注意水分管理,在保证水深的同时还要注意水温,为水稻高产打下坚实基础。

3.3 防治病虫害

水稻常见病虫害的种类繁多,拔节之后常常受到叶稻瘟、纹枯病、水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的侵袭,所以及时做好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十分关键。建议尽量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水稻品种为主,同时要注意选择生命力旺盛,抗逆性好的水稻品种,这些品种都不容易发病,有利于保证水稻的产量和质量。要学会识别水稻常见的病虫害,正确识别可采取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

4结实期管理

水稻在这时期管理上总的原则是:养根、保叶,防止叶片早衰,促使粒大而饱满,防止空壳秕粒。结实期主要做好科学灌水,适时排水及时收获。

4.1科学灌溉、及时排水

在出穗扬花期间,田间仍需保持一定水层,调节水温,提高空气湿度,以利开花授粉。到灌浆期,采取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灌水办法,就是灌一次水后,自然落干1~2天,再灌一次水。

4.2及时收获

水稻收获一般在蜡熟后期至完熟初期。这时谷粒变黄,茎、叶、穗变黄,应及时收割,确保丰产丰收。

5结语

以上分别从水稻的苗期、分蘖期、穗期以及结实期的管理总结了水稻的栽培管理技术。同时希望农业相关部门可以积极普及水稻有关栽培与管理技术,让更多的农户了解水稻栽培的相关知识,让水稻栽培与管理技术得到应用,更好地促进及保证我国水稻的产量与质量,在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的同时促进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开原市 推广 水稻栽培技术 发展水稻生产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6-0048-01

1 推广水稻栽培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 农民的强烈需求

我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从几千年前的刀耕火种到如今的机械化技术,在栽培技术上取得了质的跨越。并且伴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和更新也十分迅速,新兴的水稻栽培技术既能满足社会需求,又响应了农民的呼声,成为农民所喜闻乐见的栽培技术。所以,推广新兴的水稻栽培技术无论从社会发展需求看,还是从农民的需求来看都具有重要性。

1.2 农业技术装备成熟

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我国虽然是个农业大国,却在早期存在着严重的积贫积弱问题。之后,我国在经过长期的吸收和借鉴外国先进经验以来,在农业技术装备上开始逐步走向成熟,许多高科技的技术装备都被运用到了农业生产上,这不仅解放了农民双手,让他们能够投入到其他的生产工作中,也使得我国农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我水稻栽培技术在我市本就有较好的基础,因此在原有的技术之上再进行新兴栽培技术的推广就更加容易。

2 开原市水稻栽培技术现状

水稻栽培技术,并不是指单纯的种植和培育,还包括选种、选地、播种、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栽培步骤。首先要做好事前准备,正所谓“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通过挑选高质量种子和适合种植的秧田,为水稻种植提供良好的基础。之后在通过谨慎播种、小心移栽、合理密植、合理灌溉等方法对水稻做好培育工作,在此期间也不能病虫害防止掉以轻心。生产高质量的水稻必须要有科学的水稻栽培技术的支持,早在2008年,我市响应国家号召,以水稻生产全过程机械化为水稻栽培技术的突破口,全力推进我市发展水稻生产。在此过程中,我市利用先进的农业机械和技术,在育苗、移栽、收获等方面对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进行深入应用,使得水稻产量和质量一年比一年好。到2012年,我市已经成功建成了育苗规格化、插秧机械化、生产组织化、经营产业化的水稻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技术体系,被农业部确定为辽宁省唯一一个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3 当前需要推广的主要技术

在开原市已经有很好的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为优良基础,为开原市推广水稻栽培技术具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下面通过介绍一些推广方法,希望能够对我市发展水稻生产有一定的帮助。

3.1 科学合理分工

有篇寓言故事说到:“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造成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根本原因,就是他们之间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工作如果没有合理的分工,终将变为一盘散沙,难以取得成功。因此,推广水稻栽培技术也需要合理的分工。如可以成立水稻栽培技术示范小组,组内应做到组织分明、严谨有序,小组成员应该积极下到各乡各县,为广大农民示范新型的水稻栽培技术,通过亲身示范和技术指导,在农民中起到积极的号召作用,为之后的推广工作带个好头。还有管理小组和实施小组等,都可以依据实际情况依法有秩的组织起来。

3.2 加强宣传力度

宣传的形式多种多样,除了在广播、电视、报纸等主流媒体对水稻栽培技术进行宣传以外,还可以通过其他一些方式加强宣传力度。一是开展科技下乡。在科学合理分工中其实就提到,可以通过水稻栽培示范小组的下乡为推广工作带头,其实示范小组下乡的过程就是一次强有力的宣传,通过示范小组的亲身示范以及技术指导,在与农民的交流过程中其实也是在为水稻栽培技术做推广。其次是召开现场大会。在科技下乡的同时,可以通过召开现场大会,回答农民的疑问,提高农民认识,确保水稻栽培技术能够得到有效的推广。三是强化培训。培训班的创办不仅是为满足技术人员精益求精的需求,也是为农民“扫盲”的有效方法,通过培训班的设立,让农民们能够拥有更加专业的水稻栽培知识,为以后得水稻栽培作业奠定良好基础。

3.3 加大资金投入

资金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强大基础,虽然我市在水稻栽培技术方面已经投入了许多财力,但还是远远不够的。一些资源项目的整合一定需要强大的资金做基础,我市在推广工作上可以通过国家资金扶持、政府筹办或者是集体和农民的自筹等方式来获取资金,从而达到更深入、更多层次、更多元化的推广效果。

4 总结

综上所述,我市要想推广水稻栽培技术,可以通过成立专门小组,科学合理分工来完善推广流程;利用多种宣传渠道加强宣传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巩固水稻栽培技术的有效推动。通过利用这些可行的有效的方法,为我市推广水稻栽培技术工作贡献力量,从而促进发展水稻生产。另外,开要想在推广水稻栽培技术工作上取得成果,在发展水稻生产上更进一步,就必须深刻认识到水稻栽培技术不仅对农民和时展具有重要性,还是农业技术装备发展成熟的必然性结果。不仅如此,要想进行更加强有力的推广,我市就必须对自身的推广和水稻栽培技术方面的现状有深入的了解,立足我市市情,找寻更加有力的推广途径。

参考文献

[1]江友应.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月刊,2015,21期(21).

篇3

关键词:水稻 栽培方式 发展趋势

水稻是人们生活的主要粮食作物,我国大部分居民都是以水稻为食,北方居民也不例外,因此,重视水稻事业的蓬勃发展对改善大国粮食自给问题和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科技迅速发展,现代化的步伐日趋加快,为了稳定提高水稻产量和市场竞争力,满足人类发展的需求,我国进一步增加水稻生产效益成为水稻生产的重点目标,水稻栽培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关系着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1. 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

1.1直播法水稻栽培

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是一项久远的历史,古代粮食作物产量不多,为了获得粮食,在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学会了直播法水稻栽培技术,从水稻栽培技术下手,提高水稻粮食产量。直播稻是指不经育秧移栽,把稻谷直接播种于大田而栽培出的水稻,这种栽培方式方便简单,便于操作。据史书记载,我国水稻最初是采用直播的种植方式,也就是说直播是一种原始的水稻栽培方式。所谓的直播就是在稻田里撒上种子之后没有移植的过程,让水稻单纯地在稻田里生长,直至水稻的成熟。这种原始的栽培方式一直保留下来,延续至今。现在许多农村的农业生产就是引用的直播法水稻栽培,但是产量不尽人意,所以在后期逐渐被淘汰。

1.2移栽法水稻栽培

随着时代的日趋变化,社会也逐渐进步,人们逐渐发现直播法水稻种植存在着大量的缺陷,比如说产量不高,秧苗长势不一等,为了解决直播法水稻移栽的缺陷,人们又引进了移栽法水稻种植。所谓的移栽法水稻种植,指的就是让水稻秧苗在初期时在某个地方长大,等到长大到某个阶段就对秧苗进行移栽,移栽到稻田里。这种栽培方式不仅提高了作物的产量,而且这种早期水稻移栽还解决了直播稻草害严重的问题和多熟制季节矛盾,大大地提升了水稻的产量,在那个时期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耕作制度的不断完善,水稻育苗也不断发展,完善和提高。在20世纪50 年代初期,我国南北各地均以水育苗为主,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北方则稍微受限制一些,但北方也同样是采取移栽法对水稻进行栽培,但是,移栽法水稻栽培依然存在着缺陷,就是水稻在初期发育会出现烂根的现象,导致水稻死亡,又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了水稻的产量问题。为了解决烂秧并培育壮秧,人们开始对水稻种植进行大量的实验,与此同时又进行了保温育苗试验,防止烂根的现象出现,后来发现保温对烂根现象的作用巨大,于是又发展了保温育苗,尤其是在东北地区,保温育苗显得至关重要。最初的保温用物用的是油纸,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改成了塑料膜,能够有效御寒。

2. 当前我国北方的水稻栽培方式

2.1抛秧法水稻栽培

受南方文化因素的影响,东北地区也效仿南方的抛秧法水稻种植,并逐渐发展起来。北方气候偏冷,到了9月份气候转凉,水稻的生存受到限制,因此北方的水稻种植大都是一年一收或者一年两收,达不到南方的一年三收。抛秧法水稻种植简便易于操作,对于粮食的增产起着关键作用。所谓的抛秧栽培指的是采用塑料秧盘或旱育苗床,育出根部带有营养土块的秧苗,在播种时往空中抛投,然后秧苗由于自身重力插入到稻田中,随后任其在稻田中生长,这样就解决了一颗一颗插秧的麻烦,简单省事。

2.2机械插秧法水稻种植

随着科技迅速发展,抛秧法栽培显得比较落后,与机械相比,效率变得好低。为了解决人工抛秧法种植水稻的问题,人们苦思冥想终于制造出了插秧机,这也就有了机插秧技术的出现。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是采用规范化育秧,机械化插秧的水稻移栽技术,主要内容包括适合机械栽插要求的秧苗培育。机械插秧法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水稻秧苗的成活率,较之前的抛秧法先进了许多,有着大量不容否认的优点,机插秧后发优势强,稳产高产,从技术层面上看,机插秧具有定行,定穴和定苗栽插的优势,实现了插深株距和插秧量的量化调节,作业质量显著提高,成为了我国当今水稻种植的主流方法。

总结:粮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没有粮食社会就得不到发展和进步,因此我们要致力于水稻研究方面,努力提升作物产量,利用现代化技术,简化操作,提升产量。同时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因地制宜发展,结合当地的地理情况进行水稻培育,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董秀文, 水稻抛秧田的管理[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1,11(4)

【2】周建群, 水稻栽培方式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科学,2009,2,51-54

篇4

[关键词] 无公害 水稻 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9-0115-01

一、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概述

1.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简介

无公害水稻是指在种植过程中不适用化肥、农药、生长剂等化学药品,主要靠有机肥纯天然培育出种子与幼苗,辅以少量无污染的化学肥料,依靠无害的杀虫技术,并在无污染的土地上种植出的水稻。这样培养出的水稻不含有对人身体有害的物质,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

2.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的使用现状

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作为一项新兴栽培技术,因技术条件、种植条件等限制,目前使用率还比较低。但其健康价值以及营养价值已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所以政府应当大力推广种植无公害水稻,提高当地人们的收入。

3.无公害水稻技术的重要性

近些年来,一方面水稻单位亩产量在不断增加,但另一方面农药、化肥等农副产品已严重威胁到人民身体健康。社会迫切需要一种水稻种植技术,来摆脱高污染农药与化肥的桎梏,真正培育出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水稻。在这种情况下,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应运而生。

二、无公害水稻种植要点

1.土地选择

首先,无公害水稻基地应选择完全无污染的土地,靠近培育基地三千米以内不得建设有污染的非农业设施或厂房,远离废品、废渣、城市垃圾等固体废弃物。其次,无公害水稻对水源要求较高,应保证水源无污染,水源地上游不宜兴建高污染的废水排放大厂。此外,空气质量应达标,培育基地应远离废气的下风向。最后,为提高无公害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土地的选择应该避风向阳。

2.良种选择

无公害水稻应选择适宜当地条件,品质好、产量高、抗病性强的种子。挑选良种应因地制宜,挑选合适本地土壤条件、气候条件的种子。很多农户认为可以将前一年收获的粮食作为种子播种,这是非常错误的想法。农户在购买种子的时候,要购买正规大厂家所生产的的种子,不要在小的贩售店进行购买,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参观厂家的试验田,根据实验田的表现来购买。

3.科学管理

为提高无公害水稻的产量与质量,种植者应对水稻进行科学管理。

3.1浸种:将种子先放置在阳光下晒2~3小时,然后将药水与水进行混合,将种子浸入到药水中,进行消毒杀菌。这样浸种可以防治稻瘟病、恶苗病等水稻多发病。随后再催芽至“粉嘴谷”。

3.2播种育苗:无公害水稻的播种应适宜本地播种期,依据本地气候条件而定。播种前应选择好合适的苗床。做好苗床的消毒工作,保证高质量有机肥料的到位。利用较为成熟的育秧技术,保证秧苗的高素质、高抗逆性以及无返青期。最后种苗前,应加强苗床检查,尽量避免出现病苗、幼苗进入大田的情况。

3.3规范化插秧:插秧的时候使用浅栽浅插的方式,坚持一犁三耙的整田方式。努力做好田间小气候管理,保证适宜水稻生长的气候条件。进行合理密植,以保证水稻的优质高产,合理密植一方面可以促进水稻单体与稻田群体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促进了光合作用,增加了有机物质的积累,为水稻的优质高产基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4科学管水:无公害水稻栽培前期应进行浅水栽秧,然后做到湿润立苗,寸水返青,薄水分蘖,每步都需规范化操作,切忌操之过急导致水稻质量下降。中期应进行适当晒田,以防止水稻因营养过剩而导致的无效分蘖。晒田时应注意多次轻晒,将水抽干轻晒2~3天后,灌上新水,反复多次。种植后期到收获前3~5天,都应保持干干湿湿相互交替,防止水稻因脱水过早而导致质量下降。

3.5科学施用药肥:无公害水稻备受消费者倾心,关键就在于其无公害这一优势上,所以施肥时应以绿色环保观念为原则,始终坚持以有机肥为主、无污染的化学肥料为辅的施肥方法。使用农药时应坚持低污染,严禁使用高污染的违规农药,尤其是一些高残留的农药和化肥就要严禁使用。

3.6病虫害防治:无公害水稻的病虫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理念。合理运用物理防治(人工捕杀,人工除草)、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病虫害天敌)、化学防治(低污染,低残留的农药)等手段,做到三位一体,多管齐下,以保证水稻的健康无公害。

三、收获与储藏

为防止因晚收导致稻米内部发生变化,造成营养物质倒流损失,使大米的品质下降,种植者应及时收获稻米。约在稻米90%成熟时,组织人员在晴天抢收,可以通过“边收割,边脱粒,边晾晒”的方式完成收获。当然,在收获后也不能大意,应规范化储藏,做好品种分类,做好储藏地的病虫害防范工作,以防止二次污染的发生。

四、结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人民对稻米的要求已不仅仅停留在温饱问题上,消费者在购买大米时更多的考虑到大米的品质及对人体健康与否。无公害水稻培育技术作为科学发展下产生的新技术,遵循绿色环保理念,保证了稻米无污染无公害,真正做到了让老百姓吃的放心。因此,无公害水稻市场广阔,发展前景好,是水稻发展的主流趋势,本地应坚持因地制宜的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观,认真学习无公害水稻栽培理念,严谨的执行规范化操作,以确保大米质量符合全国无公害的米质量标准。

参考文献

[1] 申建华,郑敏军. 优质水稻无公害栽培技术[J]. 陕西农业科学. 2009(02).

[2] 赵亚玲,刘树朋,钟慧冰. 辽阳地区无公害水稻生产技术[J]. 辽宁农业科学. 2006(03).

[3 ]陈燕艺. 水稻无公害栽培技术(一)[J]. 福建农业. 2004(07)

篇5

1我国水稻栽培现状及问题

对于水稻的品种不断改进,现在的水稻开始大范围的种植矮杆水稻、杂交水稻,育秧技术也可以进行采用旱育秧,品种技术的改进提高了秧苗的生长质量。此外,从栽培方面来看,插秧的密度在不断变小,无论早稻、中稻还是晚稻都有这样的趋势,秧苗数量不足,势必会影响到水稻的整体产量。水稻施肥从过去单纯使用有机肥料到现在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配合使用,肥料中包含了以前水稻栽培中缺少的氮元素和磷元素等。水稻生产中对烤田工作不在意,这对水稻的穗料稀少产生了影响。再次,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广,稻农也不再对水稻进行中耕,而是采取了更为方便的除草剂,用机械代替了人工劳动。

2我国水稻栽培技术面临的问题

对于水稻高产研究方面,我们需要清晰地认识到实验田、小面积田的高产量不等于我国水稻单位平均种植面积的高产量。此外,水稻的产量并非唯一指标,还需要注重水稻的质量,如何能增量又保质这是新时期水稻增产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首先分析我国在水稻栽培技术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

2.1水稻品种选择不当

稻农大多数学历不高,知识水平有限,其对水稻种植技术的认知主要是依靠自己过去的种植经验。水稻的选种方法自己不清楚,也不知如何选择。在一些地区出现大家选择同一水稻品种,同一田地选择同一水稻品种的情况,而这容易引发大范围的水稻病虫害问题。水稻栽培应该根据当地的土壤、海拔、气候等地理条件选拔合适的水稻品种及搭配组合,水稻的生产状况与其地理环境、水稻生长周期、自身品种特性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而水稻栽培过程中没有根据各种因素选择合适的水稻品种及合理搭配抗病、抗旱、高产、优质等不同的水稻品种。

2.2水稻育秧技术不当

秧苗培育不合格,会影响到水稻的品质。秧龄如果时间过长,插秧太深,秧苗之间的间隙不合理等都是水稻育秧工作中常见的问题。水稻育秧技术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在实际的劳动生产中,很多稻农更看重水稻插秧后的管理,而对前期的育种、育秧环节不够重视。2.3水稻播种时间不当一些地区选择的水稻播种时间比较早,如此会延长水稻的秧龄,推迟晚稻的播种时间,如果遇到寒流早到的气候,会影响到两季的水稻的产量。水稻的播种时间并非都是固定的,其需要考虑到前后两季的连接性。如果前季播种时间安排不当也会影响到后季的水稻。

3水稻栽培全过程技术分析和改善对策

3.1选择品种分析

选择水稻品种主要应该根据其生育成长期及水稻栽培的地理环境。水稻的品种一般有高产类、优质类及抗病类,建议在海拔350米以下的地区搭配使用中熟和晚熟两个品种。在550米海拔以上的地区搭配使用早熟与中熟两个品种或者早熟与早熟两个品种。在400米海拔上下的地区可搭配使用中熟的两个品种。即使同一地块,也应该采用不同的品种进行搭配使用,严格防止使用单一品种造成的病虫害问题的发生。选择合适的品种是保证水稻质量优、产量高的主要手段,首先应该选择市场上销量好的品种,并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水利设施、土壤肥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水稻品种。

3.2播种时间分析

播种的时间早稻、晚稻各不相同。早稻的播种时间应该考虑全年的种植,衔接好前后两季的播种过渡。不同的育苗方式对播种温度的要求也不一样。湿育苗一般比旱育苗选择的温度高2度。晚稻播种时间的主要参考依据是安全齐穗,经过合理的推算得出晚稻的生长周期,从而确定其播种时间。

3.3培育秧苗分析

壮苗的培育过程很复杂,壮苗的生长环境适宜的条件有:肥沃的土壤、土质疏松且透气、灌溉排水设施使用方便、肥料丰富、土壤富含各种营养成分等。壮秧虽然没有固定的标准,但是一般来说,根又白又旺,根基粗扁,均匀整齐的秧苗就是一颗好苗。整个育秧过程可以分为发芽测验,晾晒种子,选择种子,浸泡种子,种子消毒,最后是催芽及育秧。

3.4水稻用肥分析

尤其是杂交的高产水稻,它们的根系非常发达,有很强的汲取养分的能力,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多施加一些氮肥、磷肥、以及钾肥等。在肥料的施用上应该主要选择施用有机肥料,配合使用无机肥料,另外补充氮肥、磷肥、及钾肥。耙田应该将所有的杂草清除干净,选择各式各样的底肥,施用农家肥的用量可以参考每平方2.2公斤上下,农家肥中要富含磷元素、钙元素等,搅拌均匀后置于土地表面后再耙田,浅水灌溉即可等待插栽。水稻施肥应该先对肥料进行分类,对钾肥、磷肥、氮肥、分桑肥、穗料肥等均匀使用,保证土壤中含有各种营养元素,追肥一定要在施用基肥后进行,可以使用无机肥,且保证四次左右的追肥次数。

3.5水稻灌溉分析

灌溉应该注意灌溉的时间和次数,保持水稻所需求的用水,灌溉应该间歇式灌溉,不可一次性灌溉过多水,根据水稻的生长阶段选择合适量的水。传统的水稻的灌溉方式一次性灌水太多而且不注意烤田,这种做法并不可取,应该采取湿润式浇水。如果水稻田水源充沛,可以选择多次浇灌、浅水浇灌,且注意烤田。现在提倡的节水灌溉不仅为农户节约了种植成本,也是一种比较合适的灌溉方式。

4结束语

篇6

1 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概述

1.1 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简介

无公害水稻是指在种植过程中不适用化肥、农药、生长剂等化学药品,主要靠有机肥纯天然培育出种子与幼苗,辅以少量无污染的化学肥料,依靠无害的杀虫技术,并在无污染的土地上种植出的水稻。这样培养出的水稻不含有对人身体有害的物质,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

1.2 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的使用现状

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作为一项新兴栽培技术,因技术条件、种植条件等限制,目前使用率还比较低。但其健康价值以及营养价值已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所以政府应当大力推广种植无公害水稻,提高当地人们的收入。

1.3 无公害水稻技术的重要性

近些年来,一方面水稻单位亩产量在不断增加,但另一方面农药、化肥等农副产品已严重威胁到人民身体健康。社会迫切需要一种水稻种植技术,来摆脱高污染农药与化肥的桎梏,真正培育出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水稻。在这种情况下,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应运而生。

2 无公害水稻种植要点

2.1 土地选择

首先,无公害水稻基地应选择完全无污染的土地,靠近培育基地三千米以内不得建设有污染的非农业设施或厂房,远离废品、废渣、城市垃圾等固体废弃物。其次,无公害水稻对水源要求较高,应保证水源无污染,水源地上游不宜兴建高污染的废水排放大厂。此外,空气质量应达标,培育基地应远离废气的下风向。最后,为提高无公害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土地的选择应该避风向阳。

2.2 良种选择

无公害水稻应选择适宜当地条件,品质好、产量高、抗病性强的种子。挑选良种应因地制宜,挑选合适本地土壤条件、气候条件的种子。很多农户认为可以将前一年收获的粮食作为种子播种,这是非常错误的想法。农户在购买种子的时候,要购买正规大厂家所生产的的种子,不要在小的贩售店进行购买,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参观厂家的试验田,根据实验田的表现来购买。

3 科学管理

为提高无公害水稻的产量与质量,种植者应对水稻进行科学管理。

3.1 浸种 将种子先放置在阳光下晒2~3小时,然后将药水与水进行混合,将种子浸入到药水中,进行消毒杀菌。这样浸种可以防治稻瘟病、恶苗病等水稻多发病。随后再催芽至“粉嘴谷”。

3.2 播种育苗 无公害水稻的播种应适宜本地播种期,依据本地气候条件而定。播种前应选择好合适的苗床。做好苗床的消毒工作,保证高质量有机肥料的到位。利用较为成熟的育秧技术,保证秧苗的高素质、高抗逆性以及无返青期。最后种苗前,应加强苗床检查,尽量避免出现病苗、幼苗进入大田的情况。

3.3 规范化插秧 插秧的时候使用浅栽浅插的方式,坚持一犁三耙的整田方式。努力做好田间小气候管理,保证适宜水稻生长的气候条件。进行合理密植,以保证水稻的优质高产,合理密植一方面可以促进水稻单体与稻田群体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促进了光合作用,增加了有机物质的积累,为水稻的优质高产基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4 科学管水 无公害水稻栽培前期应进行浅水栽秧,然后做到湿润立苗,寸水返青,薄水分蘖,每步都需规范化操作,切忌操之过急导致水稻质量下降。中期应进行适当晒田,以防止水稻因营养过剩而导致的无效分蘖。晒田时应注意多次轻晒,将水抽干轻晒2~3天后,灌上新水,反复多次。种植后期到收获前3~5天,都应保持干干湿湿相互交替,防止水稻因脱水过早而导致质量下降。

3.5 科学施用药肥 无公害水稻备受消费者倾心,关键就在于其无公害这一优势上,所以施肥时应以绿色环保观念为原则,始终坚持以有机肥为主、无污染的化学肥料为辅的施肥方法。使用农药时应坚持低污染,严禁使用高污染的违规农药,尤其是一些高残留的农药和化肥就要严禁使用。

3.6 病虫害防治 无公害水稻的病虫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理念。合理运用物理防治(人工捕杀,人工除草)、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病虫害天敌)、化学防治(低污染,低残留的农药)等手段,做到三位一体,多管齐下,以保证水稻的健康无公害。

4 收获与储藏

为防止因晚收导致稻米内部发生变化,造成营养物质倒流损失,使大米的品质下降,种植者应及时收获稻米。约在稻米90%成熟时,组织人员在晴天抢收,可以通过“边收割,边脱粒,边晾晒”的方式完成收获。当然,在收获后也不能大意,应规范化储藏,做好品种分类,做好储藏地的病虫害防范工作,以防止二次污染的发生。

篇7

我国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之一,水资源的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和经济发展的“瓶颈”。在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北方长期干旱少雨,南方季节性缺水的大背景下,农业生产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发展以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为平台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的现代化农业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增长的一个重要途径。滴灌技术是最有效的节水技术之一。从“九五”到“十一五”,新疆在棉花、小麦、玉米、大豆和油葵等作物滴灌栽培技术上取得关键突破,各种作物节水灌溉推广面积也在与日俱增,唯独在水稻节水灌溉研究上处于空白。我国北方地区干旱少雨、淡水资源匮乏,限制了水稻的种植和发展。膜下滴灌水稻节水的突出技术优势使得在北方种植水稻成为可能。据统计,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约为2900万hm2,直播稻面积近200万hm2,每年受旱减产的水稻田约为670万hm2。如将全国670万hm2因水源不足而不能种稻或欠收的水旱田面积中的20%推广膜下滴灌种植,那全国可推广面积将超过130万hm2,每年可节省水资源100亿m3以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战略意义都十分巨大!我国南方地区种植水稻大多以传统水田为主,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超标,过量施入化肥和农药造成江河水体以及地下水源的污染,还会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造成赤潮和大量水生动物死亡。这给南方稻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破坏。膜下滴灌水稻技术的推广将有效地解决南方地区种植水稻对生态环境技术的破坏,实现绿色、环保和安全水稻生产。

2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思路的起源

2002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新疆天业集团视察节水器材生产车间时提出:“能否种植滴灌水稻”,这一大胆的提法,引起了新疆天业集团时任董事长的重视。随后,在天业农业研究所成立攻关团队,进行世界首创的膜下滴灌水稻技术栽培研究。

3膜下滴灌水稻发展进程

为了攻克膜下滴灌种植水稻的世界难题,从2004年开始,天业农业研究所成立专门课题组,连续进行了5年膜下滴灌水稻田间攻坚试验,2008年小面积试验成功后,2009年进行大田试验示范。2011年2月“膜下滴灌水稻机械化直播栽培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随着2011年农村领域首批启动国家高新计划“863”课题的实施,集团在石河子市北工业园区天业化工生态园建设40hm2膜下滴灌水稻示范基地。该示范基地集成示范了与课题相关的多项研究成果,包括小流量高频灌溉技术、无线远程控制技术、土壤改良技术、穴直播一体作业技术等现代农业技术。2012年示范地高产地段经专家鉴定平均产量836.9kg/667m2。课题组围绕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包括优良水稻品种筛选,膜下滴灌水稻的需水需肥规律、种植模式、密度试验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开发了适宜粮食作物的小流量滴管带;研发了水稻除芒机和膜下滴灌播种机,使播种、铺膜、铺滴灌带一次完成,提高了膜下滴灌水稻机械化程度,降低了生产成本。2011至2013年,膜下滴灌水稻种植技术辐射推广到新疆昌吉州、石河子143团、精河、阿勒泰、伊宁县,疆外的江苏南通市、宁夏、黑龙江农垦等地区,累计技术示范330hm2。

4膜下滴灌水稻技术优势

4.1提高水稻节水能力,增加农民收益膜下滴灌水稻种植技术比常规水田种植水稻节水60%以上(以石河子垦区为例,传统水田全生育期耗水2000~2500m3/667m2,膜下滴灌水稻全生育期耗水700~750m3/667m2)。节省的水费、劳力费等减去滴灌器材的投入,可增加经济效益200元/667m2。既降低灌溉成本,也减轻农民水费负担,不仅增产,还增收。4.2提高土地利用率膜下滴灌水稻种植技术其土地利用率提高7%~10%(节省田埂、水渠等占地面积)。4.3提高机械化程度和人均管理定额实现了水稻旱作铺管、铺膜、精量播种一体机械作业有机结合,有效地减少育秧、插秧、撒肥、药物防治等多个重要的栽培管理环节。田间人均管理能力提高4~5倍,节省了劳力投入,降低了投入成本。4.4有利于提高稻米品质膜下滴灌稻米的外观品质、籽粒饱满度、养分结构等方面都比常规水田栽培有较明显优势和提高,籽粒大小及粒形方面可通过适宜的水肥调控得以改善,具有较好的加工品质,增加了农民收益。4.5改变了传统水稻种植的弊端长期以来,人们为了获取作物高产习惯于大量施用氮、磷、钾等化学肥料以及大量喷施农药,在水稻上的施用尤为显著。由于淹灌水田化肥利用率较低,未被水稻吸收利用的大量化肥沉积在土壤中,给环境造成很大污染。膜下滴灌水稻栽培彻底改变了稻田土壤长期淹水状态,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和通透性显著提高,不仅有利于水稻根系生长发育,还有利于提高好氧微生物的活性,促进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等化学肥料的分解和养分供给的有效性。膜下滴灌水稻栽培降低化肥污染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通过滴灌随水施肥,水肥耦合机理提高了肥料利用率10.4%,又可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的需肥规律调整施肥量,从而降低了化肥施用量,这将有利于从源头上降低化肥污染。(2)膜下滴灌水稻全生育期不建立水层,化肥施入土壤耕作层后被水稻根系吸收,因水层不存在,将不易造成地下水污染。(3)地膜覆盖使土壤温湿度适宜,通透性好,土壤微生物增加,活性增强,可加速对有机质分解和转化,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化肥对土壤的污染。此外,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技术,不仅能较强地控制杂草和水稻病害的发生,还有降低农药污染的作用。因为地膜覆盖后,水稻地上部分失去了高湿这种利于细菌和真菌生长和传播的环境;再加上新疆气候干燥少雨,抑制了病害的发生与传播,农药用量降低。4.6改变稻区环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技术全生育期无水层,通过滴灌这种方式对水、肥等进行精确调控,使水稻处于最适宜的土壤环境和生长环境。膜下滴灌水稻栽培减少甲烷气体排放主要在3个方面。(1)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无水层存在,将不会形成厌氧环境,使甲烷细菌没有滋生的环境,减少了水稻植株从土壤中吸收甲烷,同时也减少了水层冒泡和水体液体排放甲烷气体。长期测定表明,膜下滴灌水稻与常规水稻栽培相比可减少甲烷气体排放70.6%。(2)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改变了土壤的质地,通气性好,其氧化还原电位(EH值)长期处于高位水平,很难产生甲烷气体。(3)膜下滴灌水稻栽培生育期需水、需肥量可控可调,能有效地在甲烷排放高峰期进行水肥调控,减少水肥投入20.5%左右,进而有效地减少甲烷排放量。4.7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保证粮食安全滴灌技术的应用,减少了灾害性天气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并降低了水稻生产对水资源的要求;滴灌水稻通过调整产量构成因素,比常规水田增产约10%;滴灌水稻还有利于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粮食生产持续健康发展,为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提供了一条新的解决途径。

5膜下滴灌水稻绿色栽培的发展展望

篇8

关键词:水稻;生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4-38-1

近年来辉南县优质水稻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先后出现了各类品牌的优质米,如“三通河”牌大米、“通源”牌大米、“龙湾”牌大米;在优质米水稻生产中,最关键的是生产栽培技术,为使辉南县水稻主产区优质米有良好的发展,现将优质水稻的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优质米品种的选择

选用适合辉南县种植且能安全成熟的优质新品种,品种本身集优质、高产、抗逆性于一体。一是稻米品质要符合农业部NY/T593-2002《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的一、二级标准;二是丰产性好、产量高且稳产性好;三是综合抗性优良,尤其对稻瘟病、纹枯病等病害具有较强的抗性。目前辉南县栽种的优质品种有宏科67、宏科8、吉粳83、稻花香二号、通育245、通禾833等。

2 适期、适量播种,培育适龄壮秧

培育适龄壮秧是优质水稻高产的基础,一般4月初到4月10日前,当室外气温稳定在5℃~6℃以上即可大面积播种,减少亩用种量,提倡精量播种,宜稀不宜密,育苗方式采用塑料抛秧盘育苗方式,播种到出苗要保证苗床的温度,一叶一心期,创造高温高湿的环境,促进种子扎根立苗,在秧苗二叶一心期,棚内适宜温度保持在25℃~30℃之间,这一阶段每隔2~3天,中午可通风换气20~30分钟,三叶一心期,加大秧苗通风量,同时加强水分管理,苗尖早晚无水珠、床土干燥或午间叶片卷曲时,应及时补充水分,选择傍晚或上午浇水1次,以每次浇透水为好。插秧前7天应昼夜揭膜炼苗,以适应膜外环境。插秧前培育出色绿,根多色白,4.5~5.5片叶,单苗分蘖1~2个,苗茎扁平的壮秧。

3 适期早栽,合理稀植

依据气候条件,插秧期一般在5月中下旬左右,在当地平均气温15℃时,且连续5天没有低于12℃的日期,即可开始插秧,插秧方式30×20厘米或30×26.7厘米保证插秧质量,加速插秧进度,缩短插秧时间,不插隔夜的苗。插秧时要深浅一致,深度不能超过2厘米,也不能过浅,造成漂秧。

4 合理施肥,科学管水

水稻施肥量可根据水稻对养分的需要量,使水稻的需肥与供肥(施肥)保持平衡。依据辉南县推广的测土配方技术,农家有机肥与化肥搭配使用,农家有机肥主要用作基肥,一般亩施农家肥1000~1500公斤,化肥必须将氮、磷、钾配合施用,施肥时期按照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四个时期采用少施、勤施的原则。根据稻苗长势适期适量追施化肥,公顷施纯氮量控制在100~110公斤;磷肥60公斤,全部用做基肥;钾肥90公斤,钾肥70%做基肥(底肥),30%的钾肥用于穗肥。插秧后要及时灌水,保持3厘米左右的水层,促进秧苗早生快发,迅速返青;水稻进入分蘖期后,浅水灌溉,一般稻田应保持1.66~3.33厘米高的水,提高水温,到水稻有效分蘖终止期,要排水,适度晒田,控制无效分蘖,促进水稻生长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移;穗分化期,保证水稻在此阶段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稻田应保持1.66~3.33厘米水层,确保穗大粒多,不宜灌深水,因为深水影响稻根呼吸和根系发育,易形成黑根、烂根,降低根系活力。

5 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

水稻优质米生产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量。优质品种定期轮换,保持品种抗性;合理耕作,种养结合(稻田养鸭、稻田养蟹、稻田养鱼);利用天敌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同时利用黑光灯、色光板、频振式杀虫灯等物理装置诱杀二化螟、稻蝗等;提倡生物防治和使用生化农药,应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6 适时收获

收获时按照品种的熟期和当地初霜期出现的时间确定收获期,当85%的稻谷籽粒黄熟时即可收获。收获过早,下位和弱势籽粒未完全成熟,磨米后白米、死米比例增加,稻米品质下降;收获过晚,遇到霜冻后,含水量较高的籽粒会产生裂纹米和碎米,也会影响稻米品质。

参考文献

[1]陈晓燕,陈利,段坤.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15).

[2]刘洪祥.水稻栽培技术探讨[J].现代农业装备,2008(05).

[3]刘家明,姜文春.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2004(05).

[4]王娟.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8(10).

[5]黄爱明,姚志坚,颜春龙,李国林.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改进与应用[J].杂交水稻,2005(06).

篇9

一、永丰县水稻均衡增产技术的试验、应用与推广情况

1. 水稻双季抛秧技术

水稻抛秧技术是利用所育秧苗根部带有营养土块的重力,通过抛秧,使秧苗根部朝下,自由落入田间定植的一项水稻种植新技术。它改变了农民插秧“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历史,是一项能减轻劳动强度,节时省工,增产增效的水稻轻简栽培技术。通过多年的推广,目前永丰县双季抛秧面积达到98%以上。

2. 水稻机插及其育秧技术

水稻机械栽插省工省时省力、省肥水和省秧田。具有栽植浅、宽行窄距匀称、定苗定穴标准、高产稳产等特点,它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也是未来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趋势。但目前大多农民责任田少,购置插秧机械会增加生产成本,所以该技术主要是在种粮大户和粮食生产合作社推广使用。

3. “多用一斤种,增收百斤粮”技术

针对农民目前用种少、基本苗不足、水稻单产较低的实际情况,提倡增加用种量和合理密植,这是该县水稻单产提高的最轻简、最有效途径。在技术推广和生产实践中,用种全部要求早稻杂交种为2~2.25千克/亩,晚稻杂交种为1.5~1.75千克/亩,保证每亩栽插秧苗的蔸数早稻在2万、晚稻在1.8万以上的合理密植要求,栽足基本苗,保证有效穗,以确保稳产高产。该技术从2006年推广至今,已有95%以上的农民在应用。

4. 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通过土壤养分分析测定,科学调配氮、磷、钾等肥料的最佳施用量和比例,达到减少肥料浪费,增加水稻产量和效益的目的。2008年以来,该县通过大量的肥效3414小区试验、肥效简比试验和土壤肥力定位监测、测土配方施肥肥效监测等,基本上测定和掌握了全县各地肥力状况,建立了县域施肥指标体系,90%以上农民拿到了农技人员发放的“测土配方施肥卡”,并按照肥料丰缺科学施肥,减少了肥料浪费,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和粮食产量。

5. 水稻多・多唑拌种壮秧增产技术

多・多唑是一种药肥缓释高吸水种衣剂,它既能防病杀虫,又能调节植物生长,使秧苗粗壮、分蘖多,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轻型栽培技术。该技术只是在播种时,用多・多唑拌种(早稻用量是药∶种谷=1∶6,晚稻用量是药∶种谷=1∶4~5),能把育秧播前的施肥、消毒、化控等多程序作业简化为水稻多・多唑拌种一次性完成。是一种保证“秧好一半禾”的轻简增产技术,该技术已在全县农民中广泛应用。

6. 水稻“三控”栽培技术

在水稻合理密植的前提下,通过控肥(控制总施氮量和基蘖肥施氮量)、控苗(控制无效分蘖和最高苗数)、控病虫的“三控”技术,达到水稻抗病抗虫、省肥省药、增产增效。通过近年的试验和应用,技术人员基本掌握了其要领和措施。它的推广应用改变了以往农民施肥“一炮轰”的陈习,实现了“前氮后移”,满足了水稻生理需要,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并通过晒田控苗和防治病虫害,大大地提高了水稻单产和效益,目前正在全县推广。

7.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该技术是根据水稻生育和高产规律,用最少的作业次数,在最适宜的生育时期,用最适宜的投入量,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综合效果。它是一种轻简实用的数字化栽培技术,是21世纪我国水稻栽培技术的重大革新和发展方向。自2010年开始,该县在早稻、晚稻、直播稻等水稻生产上进行了试验,现已摸索出水稻各种生产技术指标和科学参数,分别制订了“永丰县早、晚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规范模式图”,为大田推广提供技术集成本土化、技术系统模式化、技术模式轻型化的高产栽培技术。由于该技术需要进行叶龄记载,准确推算,技术要求高,一般群众难掌握,因此,目前它主要在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和粮食科技示范户中应用。

8. 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

绿色植保技术是注重生态效益,发挥自然控制作用,强调各种防治措施间的相互协调和综合防治的一种生态、环保、高效的病虫防治技术。该县采取优良抗病虫害品种,大力推广水稻科学栽培技术,提高其本身的抗病虫能力;提倡耕沤冬闲田和收割后的早稻田;推行稻田养鸭、养鱼治虫等实用技术;结合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标准化粮田及扶贫资金建设等项目的开展,安装杀虫灯、性引诱剂等高效、安全措施来诱杀害虫;积极推广白僵菌、苏云菌杆菌(Bt)、井冈霉素等现有高效的生物农药等来降低病虫害基数,提高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它一直是该县水稻主要病虫防治技术,全年应用面积在84万亩以上。

9. 水稻用药减量控害增产技术

该技术是贯彻“绿色植保”理念,探索有效控制水稻病虫危害,采取最优农药用药组合,减少农药用量、降低农药残留、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保护环境生态安全的水稻生产技术。该技术的要求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减少农药用量15%以上,但水稻病虫危害损失率要控制在5%以内。近年通过试验、示范和推广,已有81.5万亩水稻得到应用,每年可为农民直接减少生产成本733.5万元。

10. 水稻防早衰技术

长期以来,水稻生长后期脱肥早衰现象一直制约着水稻单产的提高。因此,该县大力推广水稻防早衰技术,即在水稻生长后期(拔节孕穗至破口期或齐穗期)喷施叶面肥(如喷施宝、防早衰剂、磷酸二氢钾等),以延长水稻功能叶和根系寿命,增加结实率和粒重。2012年全县晚稻共投入补贴和项目资金15 983元,免费发放防早衰剂喷施宝120万毫升和99%磷酸二氢钾5878千克,有效防止水稻早衰面积近20万亩。

以上技术是目前水稻生产中最轻简、最科学、最有效的先进栽培技术,是支撑粮食均衡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科技力量。

二、永丰县水稻均衡增产技术集成模式与推广成效

水稻生产过程中,需要经过秧苗、返青、分蘖、幼穗分化、抽穗、结实成熟等多个生育期,各个生育期需要不同的技术措施进行科学管理,才能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如何应用各种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形成适应本地环境条件下的水稻均衡增产技术集成模式,并使之互相协调和衔接、达到促进水稻健壮生长和高产高效,是农技推广人员不断追求的目标。永丰县通过多年试验、示范、应用与推广,形成了多套粮食均衡增产主要技术集成模式:一是运用水稻双季抛秧技术,“多用一斤种,增收百斤粮”技术,多・多唑拌种壮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与药剂减量防治技术,水稻防早衰技术等水稻均衡增产技术集成模式。二是运用水稻机械插秧技术、多・多唑拌种壮秧技术,水稻“三控”栽培技术,药剂减量防治技术,防早衰技术等水稻均衡增产技术集成模式。三是运用水稻双季抛秧技术,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多・多唑拌种壮秧技术,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与药剂减量防治技术,防早衰技术等水稻均衡增产技术集成模式。这几套水稻栽培技术集成模式增产效果明显,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些技术可根据水稻不同的环境条件和生长情况做相应调整,以达到轻简、高产和高效的目的。

篇10

关键词杂交水稻;高产;模式化栽培

会昌县在推广杂交水稻栽培技术时,应用各类栽培模式,如叶令栽培法、精确定量栽培法等,为会昌县水稻的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农民对这些技术的掌握较模糊,往往不能按品种、茬口和土壤肥力情况灵活应用。根据多年的推广经验,结合各类模式的栽培特点,总结出杂交水稻栽培“八个三”模式,简称“8·3”模式,以方便农民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经过会昌县近几年的推广,已获得明显的增产、增收、节本的效果。现将其栽培模式介绍如下。

1“三起三落”浸好种

良种选择好后,浸种催芽就是第一关。许多农户往往不能正确地浸好种,而导致种子出现哑谷、发粘发臭或影响到下一步的发芽。“三起三落”浸种法,就是以少种多露勤换水为原则,要求8~10 h浸1次种,8~10 h露1次种,经过3次起落后,早稻即可进行催芽,中晚稻甚至可以直接播种。当然个别品种可以采用“二起二落”法或“一起一落”法,浸种法要因种而异[1]。

2“三段三温”催好芽

早稻播种期间,温度较低,种子浸好后,必须在进行催芽后才能播种。按照“高温破胸、适温长芽、低温炼芽”的原则,催芽过程可分为破胸、长芽、炼芽3个阶段。这期间控制好温度是保证杂交水稻种子发芽率达到最佳状态的关键。一般破胸阶段的适宜温度为32~35 ℃,防止温度过高导致“烧种”,温度过低导致发粘;长芽阶段的适宜温度为28~30 ℃,防止温度过高导致“烧芽”,温度过低导致根芽不齐;炼芽阶段以室温摊晾为好。遇上不良天气无法播种时,可适当延长炼芽时间。近年来,随着种子价格的上涨,加上许多农户在浸种催芽阶段失误较多,要对浸种催芽引起足够的重视,防止增加用种成本。

3“三期三管”育好秧

早、中、晚稻育秧,因所处的季节不同,温度有高有低。早稻应注意盖膜防冻,中晚稻应注意防雨、防高温。就水肥和病虫防治来说,不同的育秧方式主要分为3个时期来管理:一是1叶1心前,在基肥足、畦面平的基础上,以畦面不积水为主,达到湿润不发白为佳。1叶1心时可以喷施多效唑防徒长促分蘖。二是2叶1心以后,灌水上畦面或继续保持旱育,可以喷施秧田专用除草剂防除杂草,同时适量追施1次“断奶肥”。三是移栽前5~6 d,追施1次“送嫁肥”,促进茎蘖健壮。这个时期应重点打好1次超级“送嫁药”,防好螟虫和叶瘟,做到带肥带药移栽[2]。

4“三熟三龄”定好时

移栽时间应根据栽培季节、秧龄弹性等而定,从严控制秧龄,做到宁短勿长。就会昌县来说,移栽时间一般是早稻早熟组合28 d以内,中熟组合30 d以内,迟熟组合35 d以内;中稻早熟组合30 d以内,中熟组合35 d以内,迟熟组合40 d以内;晚稻早熟组合25 d以内,中熟组合30 d以内,迟熟组合35 d以内。抛秧时一般掌握在20~25 d以内及时抛栽[3]。应注意防止超龄出现早穗现象。

5“三蔸三苗”栽好禾

移栽的密度应根据杂交稻增产途径的实现来确定,以充分发挥杂交稻大穗的优势。一般来说,杂交早稻插33.0万~37.5万蔸/hm2,基本苗105万~150万株/hm2左右;杂交中稻插22.5万~27.0万蔸/hm2,基本苗75万~105万株/hm2,杂交晚稻插30万蔸/hm2左右,基本苗120万~150万株/hm2。合理密植,能协调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提高成穗率和结实率,增加千粒重,减少病虫危害。根据以上的蔸、苗数,就能很好地确定每穴的栽插株数。

6“三素三量”施好肥

根据会昌县杂交稻栽培的经验,要夺取水稻高产,施好肥料是关键。就施用量来说,氮、磷、钾3要素的基本肥用量为:N 150~1180 kg/hm2、P 75~90 kg/hm2、K 90~105 kg/hm2,折合尿素为330~390 kg/hm2、钙镁磷肥为600 kg/hm2、氯化钾150~180 kg/hm2。施肥的方法是:下足基面肥,早施分蘖肥,巧施孕穗肥,补施壮籽肥。推广使用测土配方肥,采用以地定产、以产定方、以方定肥、以肥定法,即四定施肥法。在会昌县产量为7 500 kg/hm2稻谷的田块,具体施用量为:在大田下足有机肥15 t/hm2的基础上,插秧前施磷肥600 kg/hm2、尿素150 kg/hm2、氯化钾75 kg/hm2作面肥。大田分蘖肥:栽后5~7 d,施尿素112.5 kg/hm2、氯化钾37.5 kg/hm2;栽后15 d左右,看苗施用壮蘖肥,用尿素37.5 kg/hm2。穗肥:栽后30 d左右,用尿素75 kg/hm2、氯化钾 37.5 kg/hm2,结合晒田覆水时施用。后期看苗补施一定量壮籽肥,最好是叶面喷施。还可以推广使用会昌县测土配方定点生产的配方肥,基肥施45%配方肥300 kg/hm2,分蘖肥施375 kg/hm2,穗肥施75 kg/hm2左右。

7“三水三露”管好水

在整个杂交稻大田生长期间,水分敏感时期以浅水为主,其他时间以露田为主,即分蘖前期、孕穗期、抽穗期应有浅水,分蘖末期、灌浆期、黄熟期以露田为主,做到“浅水返青分蘖、够苗晒田、有水孕穗抽穗、干湿壮籽、收割前断水”,尤其要注意够苗晒田和后期断水的时间。当茎蘖数达到最高苗数的80%时开始晒田,晒至泥面开小裂为度,营养生长过旺的可以适当重晒田[4]。后期断水早稻不宜过迟,晚稻不宜过早。

8“三虫三病”防好灾

杂交水稻一般根系发达,植株高大,叶片较披垂,给病虫防治带来一定的困难。应重点防治好“三虫三病”的危害,即螟虫、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和稻曲病。在病虫发生期间要经常深入田间调查病虫发生情况,确定防治指标,做到治小、治早,合理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树立绿色防控的理念,选择高效、低毒、友好、对路的农药品种。具体防治方法如下:①螟虫:在发生期内,适时用药防治。选用长效高效药剂10%氯虫苯甲酰胺450 mL/hm2对水喷雾。②卷叶螟:在刚卷叶尖时用药,选用2%阿维菌素1 500 mL/hm2对水喷雾效果好。③稻飞虱:当百蔸虫量达到1 000只时,开始用药防治,选用药剂25%稻虱净750 g/hm2对水喷施。④稻瘟病:在发病初期选用75%三环唑粉剂600 g/hm2对水喷雾。⑤纹枯病:当病株率达15%时,用井冈霉素1 500 mL/hm2对水喷施。⑥稻曲病:破口抽穗期,用爱苗450 mL/hm2对水喷雾1~2次,结合施用叶面肥,促进谷粒饱满。

9参考文献

[1] 纪律娟.超级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6(08X):29.

[2] 梁雄.两系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农家之友,1999(3):7.